时间:2023-09-25 17:40:38
导语:在股票投资技巧实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即无论何时、何种市况,都是以自己的买入价作为卖出或是继续持有的标准。散户朋友们这一错误具体表现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止赢止损”方法和原则。小赚不跑,小亏不出,大亏认赔,亏了不忍心割肉,放手让亏损持续扩大,这是很多散户投资者容易犯的错误。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大幅下跌,有的投资者甚至自作聪明,为摊薄成本向下买入摊平,结果越套越深。“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会割肉的是爷爷”是投资高手总结的经验。割肉一方面是为了保存资金实力,另一方面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综合考虑了资金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买入价本位思想”是散户朋友投资理念狭隘的体现,也是散户投资者易犯的常见错误。
二、持股过于分散或集中
投资过于分散,表面上看起来可以分散风险,但是对于一般的散户来说,其实是一种极其分散精力的行为和一种缺乏信心的表现。我有一位朋友只有7万块钱,持有10只股票。这位朋友以为分散持股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殊不知一匹再大的黑马有再大的力气,也拉不动装着9头瘸驴的车。投资过于集中,只买一只,违背了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一损俱损的教训。乔治.索罗斯说的好:“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根据笔者的经验,持股适度按股票行业和地域分配比较好,3-6只股票适宜,持仓要讲究立体性,投资和投机结合,短线和中长线结合。
三、依据所谓专家、朋友、小道消息或者是媒体的建议作为买卖的标准
在股票市场,我的经验是不要轻易相信股评专家等人的结论,他们的话只能参考。他们说的涨、跌和你所理解的涨跌不同。大多数情况下一般股民理解的都是短期行为,而证券研究报告说的却是中长期。缺乏主见和自己的投资标准,人云亦云,没有正确判断风险和市场的能力,只能让自己永远停留在业余水平。沃伦.巴菲特说:“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正确的做法应如江恩所说:“顺应趋势,花全部的时间研究市场的正确趋势,如果保持一致,利润就会滚滚而来!”成为股市赢家需要建立自己正确的投资哲学与方法,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要把“中国是政策市”等作为不学无术的借口,炒股实战技巧需要反复总结和摸索,不断地深入学习和领悟,才能为炒股赢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买卖时只喜欢限价交易,而不会利用非现价(市价)交易
有的散户往往会因为一、两分钱的便宜而因此误了最佳进入时机,这是典型的“拣芝麻丢西瓜”、“占小便宜吃大亏”的失败投资者。短线投资高手利用信息炒作波段,看准时机,利用市价果断成交,快进快出,往往受益匪浅。当然资历尚浅的散户投资朋友是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的。
五、不敢买正在创新高的股票或板块,而喜欢买处于长期下跌趋势的股票
比如2007年6-10月,有色、煤炭、钢铁等资源型股票天天新高,但很多散户朋友在此类股票面前望而却步。以笔者周边的股票投资者为例,90%的人不会也不敢买那些正在创新高的股票,缺乏赚大钱的气魄和思想。美国人威廉.欧奈尔说:“主流类中的股票,常能涨得惊天动地,但其他平庸个股,连一丝涟漪都不会起!”这类投资者不敢买入高价股,只喜欢买便宜股,他们不知道高价有高价的理由和“强者恒强”的道理。
六、急功近到,不愿长期持有
笔者身边很多散户朋友买卖股票就是典型的T+1,今天买明天卖,追涨杀跌,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费力气赚大钱。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的散户投资者思维当中。忍耐是一种等待,是庄家酝酿盈利的一种高超手段。很多好股票就是忍出来或捂出来的,对那些优质、成长性好和垄断行业的股票可以有长期投资的思想。万科董事长王石有个朋友叫刘元生,从万科创业起即买入其原始股持有到现在,400万元变为6.32亿元股票。巴菲特的一生中重仓过13只股票,7只股票赚了270亿美金。巴菲特最骄人的业绩是持有《华盛顿邮报》股票30年,股票价值增长128倍。
七、难以克服贪婪之心和不冷静的心态
很多股民朋友将人性的贪婪这一缺点在投资股票时进一步放大,表现得淋漓尽致。典型的是自己的账户资金升值已达20%、50%或更多,但还是不死心,不平仓,挣多了还想再挣更多。跌了甚至到深套以后,从恐惧、谩骂、后悔到连死了的心都有。比如经历2007年5月30日的风暴之后,笔者周边的很多散户朋友的市值大幅缩水,更别说今年以来的大跌,散户朋友跌的面目全非,中间永远不止损。但到现在上证指数2300点,周边散户在恐惧中抛售所有股票,把股票卖在地板价上。反复的追涨杀跌,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最终心灰意冷,以大幅的亏损离场而去。股民朋友炒股投资,就一定要克服人性贪婪和不冷静的心态这两个缺点。
八、不擅长学习和做功课
很多散户朋友喜欢把小道消息和电视上的股评当饭吃,不擅长学习是散户朋友投资股票的大敌。“股票是经济的睛雨表”,制约股票的涨跌因素相当复杂,股票供求、通货膨胀率、国内外的政治、军事、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股票的升降。这要求散户投资者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学习,不断进步,做好功课。投资总有失误甚至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懂得怎样在失败当中吸取教训,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同样的错误多次发生。“成功的方法在于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问题,把自己的弱点变成长处”。投资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美国投资大师杰姆.罗杰斯说:“决定命运的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上市公司本身,而是投资者本人的学习、经验和判断”。
九、对股市缺乏基本的判断和信念
如很多朋友毫无道理的笃信大盘暴跌时,政府一定会出面救市;奥运会前股票一定涨;市盈率低的股票就是好股票;ST股票绝对不能买等等。把这些无稽之谈当成投资宝典,其实是误入歧途而毁己不倦。股票的投资经验需要时间积累和总结,或者前辈们反复总结出来的精华散户朋友可以借鉴和参考(仅此而已),如买进有信心、持股要耐心、卖股靠决心;短线炒消息,中线炒题材,长线炒业绩;买股要慢,卖股要快,持股要稳。不要在大涨后追高买进,不要在大跌后低位杀出;不要在利好公布后买进,不要在利空公布后卖出,不要买进有明显缺陷的股票等等,这些都是股民高手朋友们结合中国股市特点总结出来的精华,散户朋友当可以学习和引以为鉴。
十、心态不正,不够平常心
赚了嫌少,后悔自己没有在股市高点获利了结;亏了闷闷不乐,不敢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在股市投资,这些朋友是以健康受损和心灵受折磨为代价来投资的。不论盈亏,“知足者常乐,而贪婪者常悲”。炒股要有平常心,要有纯净的境界,证监会尚主席说的好,炒股要三闲:闲钱、闲时间和闲心态,这是散户投资者投资股票的一个真理。
在股票投资的误区中,以上十点是散户最容易犯的错误。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想靠炒股致富的散户朋友来说,如果不注意克服以上十种错误,则对炒股非常不利。实际上,我们要通过炒股发现自己的人性缺点,然后逐一克服,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这样我们的炒股水平和生活质量才会大大提高,财源就会滚滚而来。
【参考文献】
400万变6.32亿,刘元生再续股市神话[EB/OL].
影片信息
英文名: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地区:美国
类型:传记/剧情
导演:加布里尔·穆奇诺
主演:威尔·史密斯、贾登·史密斯
上映时间:2006年
剧情梗概
已近而立之年的克里斯·加德纳在28岁时才初见自己的父亲,他下定决心有了孩子后要做一个称职的爸爸。但出身贫寒、读书不多的他一直事业不顺,生活潦倒,只能每天奔波于各大医院,靠推销骨密度扫描仪为生。
偶然间他发现做证券经纪人不一定需要大学文凭,只要懂数字和人际关系就行,他主动找到维特证券的经理杰伊,并巧妙地获得了一个实习机会。但实习生有20人,他们必须无薪工作6个月,最后只能有一人录用。这时,妻子因不能忍受穷苦生活独自去了纽约,加德纳和儿子也因积蓄用尽而失去了住所,过着东奔西走的生活。他一边卖骨密度扫描仪,一边做实习生,傍晚还得去教堂排队,争取得到教堂救济餐和住房,最惨时只能在公园、地铁卫生间里熬一夜,并靠卖血维生。但加德纳始终保持乐观,并教育儿子永不放弃。因为极度的贫穷,克里斯·加德纳甚至去卖血。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惊人的天赋和过人的努力,加德纳终于获得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此后事业一帆风顺,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经典台词
克里斯·加德纳:“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守护它!”
理财解码
和《决战21点》一样,本片也取材自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和百万富翁、加德纳理财公司CEO——克里斯·加德纳,本片即根据他的同名自传改编。威尔·史密斯也凭借对贫寒落魄却矢志不渝的主人公的精彩演绎得到了2006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这是一个典型的黑人屌丝实现美国梦的励志故事。没背景、没学历、濒临破产、老婆离家、带着幼子领救济……日子过成这样,还能成功逆袭的能有几人?然而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神奇,只要你有天赋,够努力,并且把你的天赋和努力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再加上那么点小运气,再背运的倒霉蛋也会有咸鱼翻身的一天!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影片讲述的是股票经纪人的故事,但导演的着墨点却不在加德纳是如何在股票投资上获得成功的,而在于加德纳面临人生困境时如何依然保持一颗乐观向上、永不放弃的心。所以从理财角度看,这部电影带给我们更多的不是具体投资技巧的掌控,而是投资心态的历练:即使面对再令你感到窒息的人生境遇,再令人感到绝望的投资环境,只要你永不放弃,终将迎来那位名叫“幸福”的访客!
实战运用
【关键词】模拟炒股 投资心理 投资行为
一、 引言
在世界金融证券化趋势的影响下,证券投资学成为当代金融学主要的研究领域。经过二十余年岁月的洗礼,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的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要求高等院校证券投资学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培养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原理与投资技巧基础上,强化证券投资实务教学以提高其证券投资分析能力。目前在金融专业证券投资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般注重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的分析,而往往忽视投资心理分析。本文拟采用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理论,阐述并分析了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学生在证券投资模拟实验中投资心理与行为特征,针对出现的一些心理障碍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高校证券投资实验课程的开展提供参考。
二、学生模拟炒股的心理、行为特征分析
(一) 教学条件
1.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期货与股票模拟实验室
配有国际化专用多媒体U型阶梯式教室以模拟体验,丰富而完备的各种软件系统为模拟交易保驾护航,譬如:安装卫星接收设备同步接收深沪证券交易系统,购买互联网国际国内证券交易投资咨询信息、证券实验软件(世华金融教学系统)。
2.提供人均模拟炒股资金50万元
采用T+1交易方式,但不实施增发、配股、分红派现与收资本利得税及利息收入与支出政策;多种方式师生交流,如问卷调查、开放教学网站的股票投资论坛栏目,开展投资咨询及学生间交流互动;师生开通微博发表投资策略、传道解惑、交流投资心得。
3.投资心理特征分析
我们将2006年-2012年暑假短学期(每年7月-8月期间的3周,计15个交易日的投资期限)证券投资模拟实验课进行了统计;发现与实盘操作相比,模拟炒股的心理特征表现为:
(1)因为用得是模拟资金,盈利或亏损并不会影响个人财富,最多只会影响到学生的实验业绩与排名,所以大多数学生是在一种放松的心态下操作的。
(2)部分学生有炒股经验并较高收益率,存在过度自信心理。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递交一份推荐1只股票的研究报告,并预测在交易期的涨跌。实验发现,处于牛市时预测只有43%是正确的(稍低于预期的几率水平),但平均的信心评分达到了63%;处于熊市时预测38%是正确的(低于预期的几率水平),平均的信心评分达到了56%。对于在两可判断中准确度和信心间的对应关系,基本符合心理学专家(Lichenstein,S.和 Fischoff., 1977)的研究结论:当准确度接近几率水平时过度自信达到最大;当准确度从50%增加到80%时,过度自信会随之减少;当准确度超过80%,人们通常会变得不自信。换句话讲,在准确度达到80%左右时,准确度和信心之间的差距最小,当准确度偏离这一水平时差距就会逐渐变大;心理学研究(Barber B. 和Odean T.,2001)还表明:与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过度自信和过分乐观,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进行频繁交易。如果男性比女性更加过度自信,那么他们的交易量应大大超过女性。我们发现,在研究的样本中,男性进行的交易量确实要比女性多41%。
(3)在模拟实验中常见的影响投资收益的以下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和投资收益。a.急功近利心理。有的学生对收益的目标定得很高,往往不是想着如何努力学习技巧与提高水平,而是总想着如何以小博大、更快的获利,但现实市场又往往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致使其更多的灰心失望。b.偏听偏信心理。有的当听到股评的言论和其想法一致时,就认为股评正确,否则就采取排斥态度。其实,他们听股评纯粹出于寻求心理支持的需要。c.盲目攀比心理。有的喜欢打听别人获利多少,如果获利比他少或操作失误,他就得意洋洋;如果别人战果辉煌,他就失落压抑;从而影响到自己的炒股心态。d.逃避现实心理。有的一旦被套牢后,就对股票不闻不问,既不乘反弹时轻微止损出局,也不积极研究换股或补仓等策略。因为他们不愿面对亏损的现实,不敢担当失败的责任,结果往往是套的越来越深,亏损的更趋严重。能否有效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将关系到他们在股市中成败的命运。所以,教师必须加以关注并引导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
4. 投资行为特征分析
(1)由于模拟股市中持有现金不带来利息,导致学生倾向于把全部资金买成股票, 以提高投资回报率;
(2)为了在收益率排名上取胜,即达到高于平均收益的水平,就少选几只股票;
(3)由于存在盲从心理,大多数学生在股价上涨时盲目追涨或在股价下跌时恐慌抛售,交易过度频繁,具有显著的非理性的从众效应和羊群效应。而因为交易频繁造成男性人均收益减少超过4.3%,而女性为2.2%。股市既是一种投资活动,又是一种心智活动,因此它很具刺激性。但是,若把刺激转变为频繁交易,就会患“市场病”。因为在多头行情中,多数股票都会涨一段时间。若频繁交易,就会因小失大,使人失去方向感和趋势感。而在空头行情中,多数股票都会跌一段时间,此时若频繁交易,就如刀口舔血。
(4)在投资方法的应用上,不注重价值投资,大多数迷信技术分析方法。尽管一些学生应用市盈率、市净率等相对估值方法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也有极少数精通会计的学生会关注并应用现金流量折现法、经济附加值法等绝对估值法计算公司价值,但大多数学生热衷于技术分析。中国目前属于弱有效市场,存在所谓政府对证券市场的行政干预——政策市与庄家通过大量资金的流入流出来操纵——资金市,会对学生的投资心态产生直接的影响;从投资理念角度,长期来看上市公司适合于价值投资,但对于短期模拟炒股来说学生认为技术分析有效的占绝大多数。
5.投资效果
处于不同市场期模拟实验收益率各不相同:2006-2007年处在牛市,2届实验班人均收益率22%;2008-2010处在熊市,3届实验班人均收益率-18%;2011年-2012年处在牛皮市,2届实验班人均收益率为-5%。另外我们根据每一届实验班学生的问卷调查、股市论坛的不完全统计,投资收益率符合牛市盈利、熊市亏损、牛皮市盈亏不一的规律。
三、建议
(一)思维比心态更重要
要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准确研判行情趋势,每次操作都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既不存在着类似赌博的侥幸心理,也不存在漫无目标的焦急浮躁心理,更不会出现操作失败的懊悔心理,可以克服许多难以克服的错误心态和心理障碍。要让更多的学生理解证券投资行为的群体心理学原理,采取“逆向思维”的操作方法。譬如,在实战中如果发现底部图形出现在股价所处的顶部,顶部图形出现在股价所处的底部时,则应警惕主力是否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此时只有在操作上多运用逆向思维,才能够走出形态分析中的陷阱,并获得不错的收益。
(二)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易心态
敏锐的市场分析能力、科学的资金管理、良好的交易心态是成功投资者必备的三种素质。对于已具有一定交易经验的投资者,良好的交易心态往往比前二种素质更难培养,而且对投资成败的影响往往也更大。建议考虑以下四点方法保持良好交易心态:(1)做好市场阶段分析,厘清操作思路。牛市市况中,守仓、捂股应是操作主基调;而牛皮盘整市中,寻热点、打差价往往是理想的操作策略。对于不同类型的市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交易策略容易取得好成绩,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良好心态。因此,投资者入市前应对近几个月的市况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一、二种交易策略。(2)研判市场热点,分析持股依据。一般股市的炒作总是围绕着热点进行的,如资产重组概念、页岩气概念等。分析市场热点亦参与其中炒作,这一策略的好处在于交易本身顺应市场氛围,投资者情绪高涨,积极进取,不必承受持非热门股票的寂寞和焦灼,容易平衡心态。不过,市场热点也具有投机性强,还应注意转换频繁等不利之处。(3)利用投资组合,保持心态稳定。为避免回调的全线踏空、挣了指数没挣钱、高位套牢后底部区域砍仓,是三类引发心态躁动的常见现象。一定程度上,通过调整投资组合可以对上述现象加以防范。
经验如下:(1)不宜轻易全线空仓,因为在避免回调风险的同时,可能会面对巨大的全线踏空的风险,如确实看淡后市,可以采取减磅并持少量绩优、成长股的策略;(2)一般只在手中持筹获利的情况下才加满仓,建正金字塔型持仓结果;(3)好股票不只一只,资金可分散到不同行业、规模、价位的几只股票上,股市常常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死守一只股票获利时固然欢心雀跃,热点不在时则要顿足捶胸了;(4)掌握分批进仓、平仓的技巧,可顺应市场,更具合理性与操作性。对单只股票上扬空间很难准确预测,获利平仓后,价格继续大幅上扬是学生遇到过的苦恼,交易心态也受到很大影响。分批获利,平仓是防范这种捡芝麻、丢西瓜结果的好方法。对于砍仓止损也是如此,若没有壮士断臂的魄力,分步割肉也能避免风险扩大,比死扛要好。良好的投资心态概括起来即不贪、不惧、不急、不悔,然而修炼起来却是难上加难,远无止境。
考虑到大陆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证券投资学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树立价值投资理念,注重基本面分析,把握行业趋势,抓住投资热点,适当应用技术分析方法,实施有效的投资策略。
参考文献
[1]Lichenstein, S. & Fischoff. Do Those Who Know More Also Know More About How Much They Know? [J].The Calibration of Probability Judgements, Org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977(03).
[2]Barber B & Odean T. Boys Will Be Boys: Gender,Overconfidence, and Common Stock Investmen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116).
中国社科院近期的经济蓝皮书《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预计,2008年我国GDP增速将保持在接近11%的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外贸顺差将超过2900亿美元。2008年,无疑是投资者最有机会的一年。“社会整体财富的拾阶而上正惠及着普通百姓。”业内专家如是说。
静待股指期货推出
受访者:王先生
年龄:42岁
职业:外资公司高层
王先生涉足期货投资是在2007年4月,品种涉及铜、铝、燃料油到大豆、玉米等农产品。良好的波段炒作加之期货的杠杆效应,让他的财富不断累积,同时也让他觉得股市的收益相比较之下已经不再那么刺激了。于是,王先生将大部分资金转移至期货市场。
在积极进行多个期货品种交易的同时,王先生也非常关注即将上市的股指期货。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资料进行研究,并从9月起参与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王先生告诉记者,通过参与仿真交易,可以不断熟悉这一过程。他非常期待股指期货正式上市,期望在实战中获取收益。
如今,王先生每周六都会参加某期货公司举行的投资报告会,主要向大家宣讲股指期货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投资专家表示,全世界的股市都是由几百点涨到上万点的,中国股市也会达到上万点;这是无可争议的,有争议的只是时间问题。对此,王先生表示赞同,“只要在这一过程中操作得当,进行股指期货投资的收益必定可观。”不过,经过数次股指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王先生,同样对风险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向记者表示:“不少主讲的业内专家都不止一次地告诉投资者,股指期货的风险性很大,可能有70%的人都会亏损。所以普通投资者最好拿自己输得起的钱来投资,60万元资金以下的人,最好不要碰股指期货。因此,我也准备先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该项投资,大约在150-200万元之间。如果盈利了不会继续投入资金,亏损了也决不轻易追加保证金,就当是一笔学费。总结经验教训之后,再考虑下一步的投资策略。”
“期货交易最大的特点是杠杆交易,杠杆交易意味着高风险、高收益。在经过最近几个月的风险教育之后,我渐渐养成了将高收益放在后面、先看高风险的习惯。我将投资重点从股市转至期市,主要也是因为期货市场是杠杆交易,将收益放大的交易原则比较刺激;但同时,杠杆交易也会把投资者的亏损放大。在股市,如果选10只股票8只赚钱、2只赔钱,肯定是赚钱的。但在期市,‘二八’概率肯定会赔钱,而且会把本金赔光。20%的错误率就会被放大成200%。”王先生表示,股指期货对像他这样的投资者来说,根本不存在套期保值的说法。可以说所有的交易者都是投机者,是用杠杆的方式寻找市场机会进而进行投资。能够抓住机会就挣钱,没有抓住机会就输钱,这是市场的规则。
展望即将诞生的股指期货交易市场,王先生认为,拥有良好的心态是投资成功的首要因素。仿真交易可以模拟很多东西,但惟一不能仿真的就是人的心理,这是许多和他一样的普通投资者需要注意的。“股指期货交易可以仿真,但心理永远无法仿真。在仿真交易中,所有的资金都是虚拟的,输得再多还可以重新再来。可是以后真实的交易不可能给你这样的机会。有业界专家曾说,不受任何干扰下决策是一种决策模式;如果你所有的财富暴涨或者暴跌,心脏就会跳动得厉害,所有的激素会变,你头脑做的决策也会发生改变。我认为专家的话很有道理,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普通投资者要学会自我调整。”
股指期货时代须知
股指期货若于2008年推出,市场将出现一种真正具有高风险的投资品种,也表明一个全新的投资时代的到来。股指期货推出前,我国资本市场并无真正激进型投资品种,最激进的投资者也仅仅是将资金全部投资到ST等绩差股而已。股指期货推出后,如果投资者将全部资金投入到股指期货中,将撬动10倍于现有资金的资产规模,其损失也将是10倍规模。
一、只关注一个市场是不够的。如果投资者仅仅关注单一资产类型的信息,将无法全面解读整个市场的变化。股指期货的价格走势、未平仓合约数、交易量和持仓量等信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变化的判断。而影响股票市场的宏观经济信息和基本面信息,又是股指期货运行的基础。投资者必须同时关注两个甚至更多市场的状态,方能正确理解它们之间信息的揭示作用。
二、风险成倍放大。目前市场中大多数投资者均将大部分资产配置在股票上,从理论上可以认为这些投资者是风险偏好型。如果按照股票时代的风险偏好进入股指期货衍生品时代且不做出及时调整的话,投资者的高风险偏好必然导致过多配置超过股票多倍风险的股指期货。此类配置的结果会导致大量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
三、不要为了配置而配置。在资产类型的选择中最忌“为配置资产而配置”。股指期货虽然推出,但并不意味着投资者一定要在其资产配置中配置该类资产。根据国外结论,大部分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中并不包含衍生品类型,而是将高收益垃圾债券或者新兴市场股票作为高风险配置。
投资QDII产品
受访者:颜先生
年龄:29岁
职业:留学归国创业者
“2007年可绝对是我的背运年啊!”在总结2007年的个人投资时,颜先生发出了上述感叹。
曾经留学澳洲的颜先生家境殷实。由于大学所修的是金融专业,他想在资本市场实践一番,最初投入的本金中还有部分资金是父亲赞助的。两年前,颜先生在一次香港探亲中,在当地一家证券行开设了港股账户,之后便将资金转向香港市场,开始了他的港股投资生涯。照理说,2007年港股总体势头不错,内地港股直通车的消息一度令该市出现大涨局面,颜先生的收益应该差不到哪儿去。没想到,颜先生由于年初听信了一位朋友的“绝对可靠的内部消息”,花重金购买了某港股看跌期权,之后就眼看着“股票疯涨”,自己的那只期权“亏损不断放大”。
颜先生回忆说:“当国内A股市场只有1300点的时候,有人让我建仓,我没有当回事。后来股指上了5000点。2007年10月,我从H股账户中撤了部分资金出来,投资A股市场,又遇到中期调整,被套得死死的。H股的那个期权12月下旬就要到期了,眼看着最近H股股票都在跌,可我的期权还是亏损的,而且损失巨大呀!这下连‘老本’都赔光了。总之,今年就是‘背’啊!”
总结完2007年的投资“血泪史”,颜先生痛下决心:以后再也不听信小道消息了。同时,他表示,自己将从2008年起改变投资策略,将以购买香港市场中的蓝筹股为主,并且侧重长期投资。“我想我会购买汇丰银行、和记黄埔这类优质股票。这类股票每年都在稳步增长,适合长期投资。另外,在香港上市的一些内地资质非常好的公司,也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颜先生认为,内地股市相对不成熟,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依旧不是他来年的投资重点。
“事实上,2007年我就在考虑购买一些银行或者基金公司的QDII产品,依靠专业理财机构投资海外。”颜先生透露,他已经看中了某银行一款能以5种货币投资海外十几只基金的QDII产品,对其中挂钩于金砖四国和能源类的几只基金有很大兴趣。另外,投资港股基金的QDII产品也是必定要配置的,因为他相信专业机构的投资“能带来更好的收益”。
在颜先生看来,很多投资海外基金的QDII产品,为投资者特设了每日申购赎回的机制,这大大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既然决定长期投资港股,那么这笔钱肯定不会轻易去动了。投资QDII的资金相对灵活,在需要时可以将部分资金撤回。我觉得,这样的资产配置比较适合我。香港市场与国内经济发展关联非常密切,因此继续投资港股市场是个比较合适的选择;QDII产品能使我们分享海外成熟市场的收益,我个人对它还是比较看好的。我想,2008年将是我投资生涯的新开始。”
尝试房产投资
采访对象:秦小姐
年龄:26岁
秦小姐就职于沪上某著名时尚杂志,月收入颇丰。近两年,该杂志日益注重培养时尚白领女性的理财观念,还特设了全新的理财版面,秦小姐就负责该版面的策划与编辑。在熟悉新任务的过程中,秦小姐的理财细胞也被慢慢挖掘。她不但精简了自己的各类银行卡,更学着打理资产,涉及了股票、基金定投、银行理财产品等多个领域。现在,秦小姐已经和好友达成共识,在2008年一起投资房产。
虽然当前房价依旧居高不下,但国家也在煞费苦心地稳定房价,政策一个接着一个地出台。许多投资者正随着风云变换的形势或观望或抛售手中房产,投资房产看似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然而,秦小姐与好友对自己的投资则有着准确的定位:将房产投资作为投资的一部分,而且是长期投资,绝对不做炒房大军中的一员。
秦小姐表示,想到要投资房产主要是受到表姐的启发。两年前其表姐所购的房产现已出租,每月的租金收入除了还贷外还有一笔零花钱,还能投入其他领域进行再投资。秦小姐认为,作为上海人的她,现在和父母合住,结婚住房也已有了着落,自己的住房公积金放着不用是浪费,正好朋友邀她一起进行房产投资。于是,两人很快达成共识。“我们会选择以租抵贷的投资形式,每月的租金收入按出资比例进行分配。房产投资的回报相对稳定,并且长期看来,我对楼市还是有信心的。”秦小姐透露,她们正在松江附近寻找房源,目前资金已经到位,如果价钱合适,就会立即买下,“我们最初决定购买大学城附近的房子。根据不少投资者的经验,那里需求总体较高,而且出租收益率不错,是我们理想的投资目标。”
如今,上海的房价已经涨至高位,房产投资的风险自然不容忽视。对此,秦小姐有着充分的准备:“在决定这项投资之前,我们做了不少功课,请教了几位业内人士,并且获得了家人的支持。我们的投资是长期的,绝不是为了炒房。为此,我们制定了两大投资原则:第一,以出租收益率为主。既然打算以获取租金收入为投资回报,就必须考虑地段因素,所以不会偏听偏信中介的话,而是要考虑这房子买了以后是否租得出去以及租金是多少。第二,房产投资负债比例不宜过高,适当控制贷款年数,降低月供还款与收入的比例。我们都还很年轻,不会为了投资房产而影响自己的生活水平,所以会选择还贷时间较长、每月还贷额尽量较低的还款方式。此外,我们也不会将预期的房租收入作为按揭贷款主要还款来源。”
偏爱股票型基金
采访对象:倪女士
年龄:28岁
职业:日企人事主管
2007年经历股票和基金投资“冰火两重天”的倪女士,决定在来年继续投资国内A股市场,但以购买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为主。
倪女士开始投资是在2006年5月,当初认购的3万元广发策略优选基金,如今累计净值超过了3.2元,回报率超过3倍。由于所购基金表现良好。在2006年12月,倪女士追加了7万元分别购买了南方积极配置基金和易方达平稳基金。迄今为止,两只基金表现也很不错,前者的回报率在70%左右,后者有接近100%的不俗收益表现。
基金回报甚佳的同时,倪女士的股票投资却不尽如人意。在股民数不断创下历史新高的2007年,倪女士也成为了炒股新手中的一员。不过,对上市公司情况并不了解、盲目跟风追涨的她,经过“2.27”、“5.30”等一系列股市调整之后,账面资金从最初的15万元缩水至现在14万元。
据倪女士透露,到现阶段的大调整之前,2007年好几只购买的股票都是盈利的,造成资金缩水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疯狂购买杭萧钢构所致。倪女士告诉记者:“大约在5月底6月初的时候,杭萧钢构接连涨停板被打开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在该股票22、23元这个价位冲了进去,随着价格的上涨不断追涨,最多时手里多达5000多股,接近满仓状态。此后,该股票最高时达到过31元,当时账面盈利有5万元左右,我没有抛。此后,股市就开始振荡,在利空消息后股价也不断下滑。在这个期间,我不断止损,陆续抛掉了手中5000多股股票,最终亏损1万元。从盈利5万元到亏损1万元,还是自己贪心所致。与此同时,所购买的基金还是呈稳步增值状态。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感到,像我这样缺乏投资知识的人,还是应该通过购买基金抓住行情,获取投资回报。”
倪女士说,投资股票比较伤神,上班时看盘和交易还要偷偷摸摸,以免被老板发现;而买基金就省心很多,回报也比自己像无头苍蝇似地在股市里乱撞要高很多。所以,她2008年打算以基金投资为主。
鉴于看好国内股市的长期走势,倪女士依旧打算以购买股票型基金为主。同时,她发现在行情好的时候,指数型基金的涨幅是所有基金中最大的,因此对股指抱乐观态度。倪女士在来年还打算购买几只指数型基金。最后,倪女士向记者表示:“当然,下次投资之前我会好好征询一下专业投资人士的意见,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更好地进行投资。”
投资黄金保值资产
采访对象:杨先生
年龄:37岁
职业:摄影师
作为摄影师的杨先生平时工作繁忙,不但奔波于影楼、工作室之间,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还经常受邀担当众多婚礼的现场摄影师。说到理财,用杨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哪还有时间去理财”。因此,杨先生的资产都是委托专业人士为其打理的。不过,他还有一个小小的嗜好――购买实物黄金,这也成为他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在他看来,这也是为自己的资产买了一份大大的保险。
由于工作关系,杨先生认识了很多婚庆产业的人士,并能够以非常优惠的价格购买到裸钻、实物黄金等产品。杨先生告诉记者:“一开始,我并没有想到要投资黄金。后来,那位为我进行资产打理的朋友,多次请我帮忙代购实物黄金,并建议我也花点钱买点黄金保值增值。他告诉我,从保值增值角度看,黄金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投资产品。一方面,从其内在价格看,黄金具有长期稳定性;另一方面,从中短期看,尽管近年来黄金价格波动性明显提高,但与其他投资产品相比,黄金的价格波动性仍然要小得多。特别是在经济动荡时期,金价的稳定性表现得特别明显。黄金具有规避市场风险的功能。从投资组合中的独立性看,黄金价格的变动具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黄金与其他投资产品价格的变动往往呈现出负相关性,这样可以使黄金成为一种分散风险的重要工具。我想,专业投资人士的话总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后来一旦有机会,我都会购买少许金条。”
实物黄金买多了,保管也是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杨先生在咨询了专业人士的意见之后,去银行租了一个保管箱,专门放置所购买的黄金。杨先生表示,投资顾问总是向他灌输着各种理财知识。其中,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理财不是投机;投资者需要注意管理风险,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一个篮子摔坏时,不至于影响所有的鸡蛋,这就是投资组合的作用,而黄金就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结实的“篮子”。
杨先生认为,近两年黄金价格不断上涨,黄金的投资性能逐渐显现。作为一种投资品,黄金既有一般投资产品的特性,也有其独特性。而它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保值增值功能,以及在资产组合中的独立性。因此,在资产组合中维持一定量的黄金投资,可以使资产组合达到最好的收益风险状况,有效降低系统风险。
张旭阳:着力拓宽银行理财业务之路
2008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商业银行仍要注意不要把理财业务之路越走越窄。
长期看,由于理财业务将国内居民财富迅速扩张对金融服务在深度与广度上的外在要求与银行自身进行金融创新以实现战略转型与差异化经营的内在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发展空间巨大。而2008年,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更提供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加快发展的契机。国内从紧的货币政策到底有多紧?企业盈利在2008年是否还会保持较快增长?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会有多大?这些都是未知数。但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前两年国内资本市场的行情在2008年难以出现,市场操作难度有所加大,收益预期也会明显地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受众面广,特别是可以利用的投资工具多,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原生金融工具与衍生金融工具,以及债券、股票、基金、信托、汇率、信用、商品等等,都可以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从而可以在更宽泛的范围内为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方案与风险管理方案,风险收益配比也相对丰富,因此将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
尽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广阔,但如果商业银行不对理财业务的产品模式与服务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变,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首先在产品模式上,较之开放式基金客户操作的自由度较大、可以灵活买卖的特点,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往往在期限设计上较固定,客户操作的灵活度不高。在收益率上,目前银行类理财产品往往都会给出预期收益率,但在运行中,结构化产品的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最后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甚至出现亏损,将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品牌形象和未来的业务拓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目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必须要从原来的固定期限模式向基金化扩展,把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也由于理财产品具有连续性后,银行操作风险的降低,更可使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形成良好的投资体验,更有利于其安排自身的投资组合。
其次,客户结构要发生变化。在客户选择上,推动个人客户群体向高端客户转移,并重点考虑对机构投资者的开发。随着金融深化,机构客户将是理财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投资者一般对产品的了解程度较高,能够节省操作时间,有利于抓住投资机会。面对个人客户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要做产品说明书,要做发行、做培训,再到销售前后最短也要1个月的时间,但是对于机构客户,由于他们对产品认知度较高,投资机会出现后马上就可以为其推出相关产品。这一点在结构性的理财产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第三,要对渠道与流程进行相应变革以适应理财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目前在发行渠道、团队能力、创新机制上都需要有所突破。同时,商业银行要进行适合理财业务的相关流程再造,提高后台处理的能力。在这些能力都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妨考虑把脚步放慢一点,毕竟目前社会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关注度还是很高的。
第四,要做系统内的资源整合。中资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客户信息共享有待提高,目前往往是不同条线各自保有客户,交叉销售能力较弱。因此有必要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对行内各部门资源进行整合,加强系统管理的能力。
自2004年以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未来的路如何走,我觉得目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已经处于一个发展中的十字路口,按照原来模式去做,路会越来越窄,毕竟现在是一个客户用脚投票时代。我个人认为,以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等制度变革为前提、以储蓄分流为标志,2007年中国已经开始由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逐渐向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金融体系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每一个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模式都正在发生变化。商业银行需要在做强传统银行业务的同时,积极介入资本市场,努力将自己变成一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商、交易商和经纪商,使自己成为客户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可能会受到一些侵蚀,可能会损失一些传统的利差收益,但最终将保留最有价值的资源――客户,并获得最有质量的盈利――中间业务收入。商业银行需要在这一视角下对理财业务进行定位,加强相关的能力建设与资源匹配,并通过理财实现业务结构的转变。
(作者单位:光大银行财富管理中心)
黄威: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合力推动理财市场健康发展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规模翻了两番,2007年度理财产品销售额已经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超过90%。理财产品种类从传统的投资于国债、央票等固定收益产品的保证收益类产品,发展到挂钩汇率、利率、股票、基金等标的的结构性产品,再到非保本浮动收益的产品。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启动,也使理财投资市场从国内金融市场拓展到了海外金融市场,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海外、分散投资风险的便利。从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上看,结构性产品约占30%,投资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类理财产品约占9%,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约占6%,而信托类理财产品约占55%。
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银行管理水平的提升、消费者投资需求和投资意识的增长和监管制度的完善等因素。此外,我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也是促使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2008年理财业务是否能再次翻番?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怎样?这些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从现有的各类理财产品看,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一定的尴尬。由于我国正处于加息周期,投资于国债、央票及货币市场工具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对于收益率期望较高的客户缺乏吸引力。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一定的争议,由于其复杂程度较高,在欧美一些国家并不允许销售给普通零售客户,近期多家银行挂钩港股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客户反应比较激烈。信托类理财产品在2007年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但大部分归功于新股申购类信托理财产品,而该类产品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新股上市量以及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状况,未来发展形势难以预测。
2008年如何开展理财业务?首先,商业银行还是要踏踏实实地从基础工作和细节做起。做好客户产品适合度评估,加强对理财产品风险的揭示,充分进行信息披露,改变老百姓高预期收益心理。市场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诉,主要在于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根本原因是商业银行没有对风险进行充分的宣示,这也反映出银行自身的风险意识不强。其次,商业银行应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银行设计产品应提高科学性,全面分析市场风险,充分考虑投资者利益,同时,提高自身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不断推出个性化的创新型理财产品,尽量避免产品的同质化。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然而,产品同质化问题不只存在于中国,国外同样存在,商业银行应在尽量避免产品同质化的同时,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管理和服务的差异化。第三,商业银行应尽职承担社会责任。本着“买者自负,卖者有则”的原则,商业银行应继续加大力度规范理财产品的营销渠道和市场推广行为,强化产品的风险揭示,做足信息披露。商业银行应积极承担公众教育的社会责任,并且认真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妥善处理各类纠纷,争取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初始状态。
商业银行是金融创新的主体,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创新,银监会始终坚持“鼓励与规范并重、培育与防险并举”的原则。2007年,银监会对理财业务的相关政策做出了重要调整,一是扩大了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境外投资范围,二是取消了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审批制,改为报告制,并将事前10日报告改为事后5日报告。这些政策的实施,扩大了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为市场准入提供了便利。
2008年,理财业务的监管工作同样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主要有五项重点工作。一是要修改和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管法律法规。完成修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对商业银行从事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全面规范,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产品设计、投资范围、风险内控、宣传营销、后续服务、理财从业人员管理和监督管理等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二是要加强对理财从业人员的管理。重点抓理财资格管理,要求各家银行建立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的体制,并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方式和完整的考核方法,所有一线理财从业人员都应获得本行给予的资格认证,并在银监会统一登记,建立理财人员数据库。如果理财业务人员发生了违规行为,在情况查实的情况下,将取消其从业资格。三是要改进对理财业务的监管方式,由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并重的方式逐步向以事后监管为主转变,加强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四是进一步推动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发展。目前,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境外股票投资市场已经扩展到英国,新加坡和日本。2008年,银监会将继续积极与其他境外监管机构就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开展合作,进一步推动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稳健发展。五是继续加强公共投资者教育工作。2008年,银监会将对“公共投资教育”网站做进一步改版完善,调动和指导银监局和商业银行合力开展公共投资者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公共教育服务区”的功能,通过提供咨询和举办金融知识讲座等形式提高老百姓的投资理财风险意识。
(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
宋晓波:未来理财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个人感觉2007年中国理财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竞争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不光是国内的银行,还有外资银行、证券公司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理财产品。其次是理财产品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类别的理财需求。三是理财市场火爆。第四,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商业银行竞相攀升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从一个侧面就反映出了目前理财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第五个特点是风险意识欠缺或者淡薄,无论是银行还是客户,对产品风险的认知度都不够。
对于2008年的理财市场,个人感觉这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年份。所谓的机遇就是理财需求旺盛,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火爆使得个人和机构的理财需求都比较旺盛,在资本市场较好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对收益预期高的客户吸引力不大,随着资本市场进入调整期,市场操作难度加大,银行类的理财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将会增强。二是投资渠道会进一步拓宽。当前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趋势日趋明显,在综合化经营的平台下,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渠道比以前会更加丰富。三是监管部门未来会进一步规范理财市场,这对银行业理财产品发展也构成长期利好。
未来中国的理财市场也面临几个挑战,首先是客户的风险意识,包括商业银行风险意识都比较差,我们看到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宣传大部分以预期收益率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而忽视对风险的揭示。二是各商业银行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除了国内商业银行纷纷重视起理财业务,外资银行的理财业务不论是产品还是在服务上都领先于国内商业银行,对国内商业银行够成不小的竞争压力。三是国内商业银行的理财队伍有待加强,理财专业人才缺乏是国内各商业银行面临的普遍难题,面对客户日益旺盛的需求,不少商业银行在人员配备上捉襟见肘。
面对上述的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以华夏银行为例,2008年华夏银行的理财业务主要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一个体制,提出有条件的分行都要建立财富管理中心,提升理财业务在业务体系中的重要性。二要打造一支队伍,加强对理财人员的培训,并建立一个对理财人员的认证体系。三是树立一个品牌,树立华夏理财的品牌形象。四是打下一个基础,按照银监会和自身的要求打好理财业务发展的基础等。
(作者单位:华夏银行个人业务部)
刘玮:加快理财产品、销售和服务的创新
中国的银行理财产品自2004年推出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这三年里银行理财业务可谓实现了飞速增长,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1000亿元,2005年翻了一番增长到2000个亿,2006年又翻一番到4000个亿,2007年预计超过8000亿元,几乎每年都实现了翻番式的增长。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到今天,下一步怎么走,这是许多从业者思考的问题。有一点是获得普遍认同的,那就是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理财产品这个统一、开放的平台实现与多个市场、多种业务的对接,为商业银行下一步实行综合化经营开辟新的通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我个人认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要加快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理财业务创新首先要解决产品创新的问题,建立完备的理财产品线。一个完整的产品线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结构:一是客户结构,要能满足商业银行各类客户的需求,包括大众客户、富裕客户,以及更高层次的私人银行客户;二是风险结构,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文化,决定各类理财产品的风险结构;三是期限结构,银行理财产品以前侧重于固定期限,短的一个月、三个月,长的半年、一年,这两年出现了由固定期限产品向每周甚至每日开放的高流动性产品迁移的势头,这也对银行的投资管理、估值能力和营销服务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四是收益结构,一般而言,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与风险度和期限长短是匹配的,因此理财产品在收益水平上也应该建立与其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相配比的分层结构。建立覆盖这几个结构的产品线,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创新的第二个方面在于销售的创新。销售是银行理财市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也是近年来理财业务创新较为活跃的区域,这里简单谈两个方面。一是销售方式的创新。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起点为5万元,其投资者的主体属于业界通常所说的中、高端客户,这部分客户成长性强,对于个人财务分析、理财策划的需求非常强烈。因此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方式要从单纯的产品推销向以理财规划为基础的综合理财营销服务转变,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客户关系管理,提升优质客户群体的忠诚度,也是避免理财产品不当推介的重要手段。二是销售渠道的创新。一方面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要立足于其业态和服务对象,根据理财产品的风险度,实现不同类别理财产品与不同业态营业网点的配比,这一点对于物理网点数量多、差异化程度高的大型商业银行来说,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银行要大力拓展电子银行销售渠道,例如电话银行代客交易、网上银行自助交易,提高客户业务办理的便捷性。
创新的第三个方面是加快银行理财产品的服务创新,以提升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水平,实现银行和客户双方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目前考虑比较多的是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和面向优质客户的增值服务这两块,这里重点谈谈一下信息披露。银行理财产品从其性质来看,不同于公募的证券投资共同基金,但又不能完全与私募产品类比,在信息披露方面,需要披露哪些信息、通过什么渠道披露、频率如何,目前业界的做法不太一致。近年来我们根据客户需求,首先做好基础性信息的公开披露工作,比如理财产品的净值、到期收益率、账务信息、投资组合、结构性产品挂钩标的变动情况。在做好基础信息披露的基础上,下一步尝试开展投资者定向信息告知和优质客户专属信息服务,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部)
王志成:理财业务需实施精细化管理
由于近几年国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居民财富增长迅速,投资意识迅速提升。同时,市场上各类投资产品的丰富使得大众有机会接触不同渠道的投资产品,也使得他们对银行提供的储蓄类产品、各类理财产品、基金等产品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对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的认识程度也加深了。
一方面资本市场的火爆提升了大众的投资意识,但另一个方面,大众对投资回报的要求也提高了。为了迎合大众对高回报的期望,不少商业银行推出理财产品时竞相提高预期收益率,高调宣传高回报,以吸引大众客户的眼球。最终的结果是,一旦产品收益率达不到预期,银行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投资者也会觉得受到了欺骗,而并不考虑其自身也有承担风险的责任,把责任都推给银行。所以银行要提醒和引导投资者:投资是有风险的。同时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要避免不理智的过度竞争行为。
随着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我们不得不考虑到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和我们的业务方向,资本市场还会一直红火下去吗?银行理财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呢?关于2008年的中国股市走势如何,大家看法不一,对于理财产品研发和设计来说,理财产品应该兼顾到不同人群不同类型的需求,客户是分层的,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是不同的。
理财产品在销售上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理财产品的设计起初只是针对某一类人群,却在产品销售和宣传时面向了所有的客户群。在此情况下,销售人员往往只看重销售数量而无暇顾及该产品是否适合客户,客户是否能够承担潜在的风险,从而造成了产品和客户的错位。当客户选择了不合适的理财产品,最后矛盾必然产生,而且矛头都指向银行。这也是银监会一再强调和要求商业银行“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因。
了解客户,最重要的是客户信息。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商业银行可能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客户知识结构如何,家庭情况如何,风险偏好怎样,这些信息银行都不了解,即便知道也不会给予关注。很多商业银行只有客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简单信息,每出一个理财产品,就对所有客户来一次地毯式“轰炸”,所以理财产品售后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源于前期对客户的精细化分类不够。而外资银行对客户信息非常重视。例如开户,您可能要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客户经理会仔细记录你的各种信息。零售的销售是面向大众的,没有客户信息就无法做到精准打击,只有详细了解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收入、偏好等信息,才能通过CRM做分析,有针对性地营销客户群体,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另外还要加强销售渠道的管理。不同的产品在不同的渠道上做营销应该作出规划,有的产品可以通过网上销售,让客户自己去选择;而一些比较复杂的、风险度较高的理财产品,就不能在普通现金柜销售,需要专职的理财经理专门提供服务和产品解决方案。所以一定要根据产品细分渠道,明确每一个产品的渠道分布,提高销售效率。
总之,零售业务的精髓就在于精细化管理,关注客户的需求,精细化我们的服务。
(作者单位:民生银行零售业务部)
渠海雷:未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几个关键点
近年来,银行理财市场发展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规模屡创新高,银行理财市场一片繁荣。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火热的理财市场还是存在着诸如市场竞争、产品设计、投资者风险教育等突出问题,因此,2008年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应包括以下重要内容。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应从恶性无序化向良性有序化发展。从市场竞争角度看,银行理财产品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与规模竞争,但各商业银行为了更多更快地占有市场份额,规模竞争必然通过价格竞争来体现。由于投资者的资金能在各种金融产品和市场之间快速而自由地流转,再加上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同质性与互相替代性,当前理财市场竞争就以无序的价格竞争的残酷形式展开,导致各银行竞相压缩理财中间业务收入、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报价来追求理财产品市场规模扩大。这不禁使人联想起几年前证券公司委托理财业务的败落过程,始于2000年前后牛市时期的券商委托理财业务,使开展此类业务的券商获利丰厚,趋之若鹜,为争夺委托理财客户,券商竞相抬高收益率承诺。在2001年6月证券市场由“牛”变“熊”的拐点出现后,券商为了已投入股市的委托理财资金能够解套,以提高收益率的手段组织更大规模的委托理财资金补仓,结果陷入越套越深的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一批委托理财业务规模较大的券商(如南方、大鹏、广东、闽发等)破产清盘,假如不是2006年底证券市场的反转,真不知还有多少券商要倒下去。前车之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应是良性的、有序的。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规模也刚过万亿元,与储蓄总额相比,商业银行无论规模大小,都有自己发展的广阔空间,其价格竞争应是理性的、公平的,否则,在赔本赚吆喝的恶意竞争下,尽管短期内可能会增加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但距离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寒冬也就为期不远了。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应从理论复杂化向实用简单化发展。商业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实际上是各种风险因素的选择、组合、消减和搭配过程,是风险定价和金融创新的结合体。商业银行应在对宏观政策和投资者群体细分的基础上,在符合客户收益预期的前提下,根据低中高的风险梯度,尽量设计出功能整合、简单直观、易懂实用的理财产品。一些理财产品设计人员为在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较早推出某款产品,达到市场创新的目的,或不切实际地照搬套用国外较为复杂的结构型产品,或设计出仅在经典教科书层层推导出的理论上可行但不实用的产品等(如加入各种具有不确定性的参数或金融衍生产品等),这些产品构造可能连设计人都没通晓,实战操作性可想而知,于是导致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诸如“零收益”、QDII浮亏70%等问题不断涌现。西方有一句被称为“奥卡姆剃刀”的简短格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意思是除必要的东西外,一切空洞无用的烦琐费解的概念都要用剃刀无情地将其剔除,同样运用到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将理财产品设计得很复杂难操作很简单,但将理财产品设计得很简单实用却很复杂。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者风险揭示应从规避隐性化向公开透明化发展。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相对股票、基金更为稳健,但其毕竟不是储蓄存款,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如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是有些商业银行在宣传理财产品时,对投资者有意或无意隐藏风险点,从而误导了投资者。突出表现在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环节不规范,很多客户经理为完成产品推销任务,“重收益轻风险”,突出强调预期收益,而风险提示往往不说或少说;产品宣传单标注过高预期收益率,运用大量公式、术语说明合同条款,使投资者风险揭示隐性化;银行专业理财队伍人才缺乏,投资者的理财知识和技能较薄弱,很难发现理财产品的风险点。需要指出的是,监管部门认识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者风险揭示不清所带来的问题后,提出商业银行“卖者有责”,即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时,有责任向投资者将风险解释清楚,各种宣传品的风险解释应公开透明,在此前提下,理财产品购买者才承担“买者自负”的风险,也就是说,在今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中,监管部门会将“买者自负”与“卖者有责”的理念通过各商业银行一步步推向深入。
(作者单位: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部)
周伟:关注法人理财市场的广阔前景
得益于2007年资本市场的火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未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前景如何首先取决于市场因素,其次要看商业银行能否持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保证产品具有竞争力。
首先在市场环境方面。借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东风,近两年尤其是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2007年末中国A股市场的总市值突破32万亿元,市值的增幅高达268%,增速居全球第一。另外随着债券市场的完善,金融债、企业债、资产证券化等产品也逐渐丰富起来,这些都为法人理财市场的拓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从客户的角度来讲,从法人理财角度看,以工商银行为例,目前工行有约270万左右的法人客户,其中存款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客户有近8千户,这些高端客户的金融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融资、结算等业务领域,而是更多地集中在资金管理等方面,特别是在资金的保值增值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商业银行,在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也需要相应地从聚财、保财和生财三个层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尤其是要满足客户提出的生财需求,这就需要得到理财产品强有力的支持。除了高端客户外,许多中小企业客户在经营过程中实力不断增强,已经在调整业务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派生出了投资理财、提高资金回报的需求。因此,未来国内法人理财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从国内银行同业情况来看,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对理财业务给予了高度重视,纷纷把理财业务确定为近几年发展的重点,加大了在理财市场的业务拓展,打造了相关的理财产品品牌,可以说目前国内的理财市场已经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如何在众多的理财产品中脱颖而出,赢得客户认可是各家银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工商银行的情况看,2007年工行做了大量的努力,特别是在产品创新方面。针对法人客户,一方面搜集了大量的法人客户理财方面的需求,并把这些需求及时反馈给产品设计部门,有针对性地研发出一些时间短、安全性高的理财产品提供给客户。比如工商银行推出的法人理财超短期产品,克服了传统的法人理财产品时限较长,不能满足客户短期资金需求的缺陷,推出后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映。除了超短期产品外,在贵金属理财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在市场推广方面,也结合所推出的产品做了很多市场营销的活动,比如联手基金公司举办一些大型的推介会,把理财的意识渗透到客户的经营理念当中去。除了加强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外,也注意法人理财业务后台服务能力的提升,专门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系统服务于理财业务的发展。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法人理财市场的广阔前景已经豁然呈现在我们面前,未来还需要在法人理财市场上进一步推进。一是继续推进创新。虽然针对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开发出了一些新型的适合法人理财的产品,但跟客户的需求相比,产品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强化产品创新的能力。二是在市场拓展方面举行更加多样的营销活动,与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同业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结算与现金管理部)
达峰:打造一只高素质的中国理财从业人员队伍
2007年无疑是中国银行理财市场的黄金一年,这让人在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同时感到忧虑,因为目前银行基础面的建设是否能够适应这个巨大的市场,客户教育、客户的投资理念是否达到了应该具备的条件,理财机构自身的服务是否能够跟上理财客户的需求,同时理财市场体系是否已经开始建立并且完善到一定程度等等这些都有待考验。但总的来看,2007年的中国理财市场也给了我们一些答案,根据数据显示仅仅银行财产产品数量已经突2000只,全年发行的规模近一万亿元,这是一个空前发展的结果。2007年理财市场之所以能达到这样一个高度跟2006年和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扩张密不可分,当然还有其他的综合因素,比如政策面的放宽。“十七大”特别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中国银监会也不断放松管制,扩大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境外投资范围并取消了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审批制,改为报告制。此外,2007年CPI屡创新高,引发人们将手里的存量资本获得增量增长的需求,增长的手段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理财。
展望中国理财市场的未来,如何实现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理财从业队伍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我们已经看到,2007年理财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是各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同一金融机构的理财销售人员在进行产品推广时,因对理财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在产品推介技巧,以及提供服务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区别。销售人员对产品认识不足,经常发生理财销售人员在产品推介中,不能对客户进行准确解释的情形。较之银行的客服服务、保险公司的保险服务人员以及证券公司的证券分析师能提供的服务都是不同的,因理财涉及到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信托规划、财产规划、财产传承等等,因而对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理财机构对客户教育也有一些存在一些误区,在产品销售时,理财销售人员总是千方百计的把客户往一个高收益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方向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理财人员专业素养方面的培训,中国银行理财市场将在各种因素不利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更危险的状态。
进入2008年,理财市场能否继续蓬勃发展是与我国的经济形势以及周边国家的经济形势密切相连的,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加以完善。
首先,应加强创新,研发和推出更多更务实的理财产品,让投资客户真正明白自己的收益和风险。理财机构需要改进营销手段和服务方式,2007年理财机构的一些营销手段和服务相对比较单一,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在柜台业务方面,要针对不同客户类型展开服务。
第二,金融机构需要对专业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因为只有专业的队伍才能打专业的仗。
第三,理财监管方面需要更加的有力和规范,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规范理财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