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7:40:40
导语:在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引言
我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过程,应改变传统模式下,教师中心辐射的教学状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探究中去。”她的话阐述了一个教学真理,即:为学生创设充满互动情境的课堂,是提升课堂探究性、学习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受制于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我国很多地方的中学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习惯性地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授课,并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这也使得课堂的趣味性丧失,学生的思考、沟通、交流能力得不到培养。因此,探究科学、有效的地理互动性课堂教学策略,显得至关重要。
2创设问题情境,点燃互动交流火种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最好催化剂,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高中生对未知疑问充满兴趣的特征,创设互动交流,交互探究式的课堂,用疑问作为引子,引导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然而,如何以疑问作为引子,点燃互动交流的火种?也考验着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创设问题时,不应就问题而提问题,那样显得过于死板,而应该将问题与合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元素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多趣的互动交流课堂。例如,在《气压带和风带》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则综合引入了多媒体、小组合作等形式,组织了基于问题情境的互动交流课堂。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撒哈拉大沙漠、非洲草原、巴西热带雨林等地理视频,视听交互的情境,顿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其次,笔者抛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为何上述地区维度相近,气候却差别如此大?”“这与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有何关系?”……再次,继续利用多媒体,播放瑞典大片森林因酸雨而枯死,而将责任推给英国的新闻视频,并提出问题:“你认为这样有道理么?”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陷入深思,而笔者则趁势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要求他们围绕问题,展开交流探究,笔者则时不时深入各个小组,与他们展开互动,最后,等各小组的结论出炉后,笔者在全班举行了一次主题为“气压带与风带,你学会了么?”的交流报告会,各小组选派代表,走上讲台,展开生生互动的交流汇报活动,课堂气氛被瞬间推向。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生搬硬套地提出问题,而是借助多媒体资源,以视听展现的方式,引出一个又一个与教学主题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考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总结汇报,提供了一个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互动交流情境流畅、自然,尤其是交流报告会的总结形式,更是充分锻炼了学生们的探究、沟通、互动能力,互动交流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3引导观察反思,提供互动交流平台
引导、观察、反思,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一般性流程,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要求教师应注重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反思原理,以此培养他们的地理综合素养。笔者认为,在上述教学过程中,亦可引入有效的互动交流情境,将引导、观察、反思与互动交流有机结合,让课堂的融合性、多样性变得更加有效,为学生提供更为完善的互动交流平台。例如,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教学中,笔者便采用了引导、观察、反思的教学流程,为学生构建了“说、画、思”的互动交流课堂情境。首先,笔者在讲台上构建了两个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1:一只杯子里,装了半杯冰水,放置5分钟,观察杯子表面壁有何变化?实验2:在杯子里装半杯水,用透明的塑料纸蒙在杯口,将杯子放置在台灯下烤5分钟,观察塑料纸内层有何变化?其次,当学生观察完两个实验现象后,笔者引出“说一说”:请你说一说,上述实验中,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在哪?“画一画”:请你根据实验观察与理解,画出上述两个实验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思一思”:请你思考一下,通过上述两个实验,你能够设计出有关水循环的小产品吗?再次,结合实验观察,和几个教学设计情境,笔者要求学生动手实践,画一画、思一思、说一说,在之前实验和问题的激励下,全班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利用前期的知识体系,大致解释了水循环的过程,有的同学利用手中的画笔,绘制了实验中的水循环流程,而另一些同学,则提出了一些有关水循环小产品制作的想法。总而言之,整个课堂,因为大家的互动交流,变得充满生气,最后,笔者对学生画一画、思一思、说一说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学习成果。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并用画一画、思一思、说一说的教学流程,培养全班同学的思考意识,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有思考环节,有交流环节,有互动环节,亦有实践环节,通过热烈的探究,激烈的交流,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掌握了水循环的知识,教学的实效性自然得到彰显。
4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学习场景,引导他们围绕一个或几个地理学习问题,展开交流性学习,互动性探讨,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学习能力,锻炼他们的口才。高中地理教师,应不断探究和实践更多、更好的互动交流教学法,让学生们在高效的交流和互动中,轻松掌握地理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创新
结合高中地理的性质,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情境式教学的方式优化课堂,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一、借势多媒体创设课堂所需的情境
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是如今高中地理教学最为普遍也是最为直接的情境创设方式,教师可以通过PPT播放、视频教学、影片素材引入等方式,让学生在图文并茂、影音皆在的环境和氛围中直观、生动地学习地理知识。而且高中地理知识当中涉及用语言描述、图片展示都会非常枯燥、乏味,不改其难懂本色的部分,如风的形成、气压带、地壳运动等,若通过动画或者影像素材进行演示,会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甚至于学生能够在缤纷的色彩、有趣的解说当中,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比如,在教学“水土流失”、环境保护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截取了陈凯歌导演的著名影片《黄土地》中的片段,让学生在真实感受到水土流失到底是怎样一幅景象,为水土流失所影响的人们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中,从环保角度来讲该如何破解和改善这种情况———当然,对于教师来说,在这个过程中视频的引入仅仅是为了起到烘托情境的作用,要做到短小精悍,切莫让学生一时被“热闹”所吸引,却忽视了视频当中所存在的知识点。
二、利用地理调查创设体验情境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乡土地理学习”,意味着高中地理学习要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实际,要懂得利用课上所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自己周边的“地理”。围绕着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引入“调查”这一教学任务,使之成为教学情境的一部分。如在学习到气候特征、降雨特征、昼夜温差等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制作出调查记录表,记录每周的气温变化、降水和风向等信息,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气候情况。同时也可以在调查记录的过程中借助天气预报和其它城市进行对比,强化记忆。另外,在学习城市化、产业分布等章节内容时,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以所在城市为对象展开社会调查,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了解所在区域的产业分布、发展优势。纵观近年来的高考命题趋势,单纯围绕教材以默背方式开启的试题已经不复存在,相反是各类围绕现实生活所生成的题目。学生基于现实所展开的各类调查不仅是促成情境化课堂达成的一种策略,更是让个人走近生活、感知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有力之举。唯有如此,学生才不至于将教材中的知识简单地当作枯燥的命题、概念来学习。
三、借助地理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虽然地理学科不同于理化课程,高中所涉及的内容也不需要通过太多的数据去论证某种地理现象的存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可以通过地理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地理现象。如在高一年级学习到昼半球、夜半球、公转、自转等地理常识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相关的演示实验,其目的在于将发生在太空中的,学生根本不可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领略和感受的地理现象,以模拟的方式呈现在他们的眼前。首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器材(手电筒、大小不等的两个非透明球体,然后安排两个学生作为一个小组,进行公转和自转的模拟演示。其次,用较大的小球模拟太阳,相对小一些的小球模拟地球,然后一名同学手持大球,另外一名同学让小球自转的同时,环绕轨道进行公转。再次,将手电筒放置在大球的位置,模拟太阳照射。学生们快速根据太阳照射的情况,模拟地球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光照情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当地球处于近日点时,我们所在的位置光照情况如何,现在是夏天还是冬天?当地球处于远日点时,南半球的人们正在度过夏天还是冬天?等学生们能够根据模拟快速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接下来就需要其将地球公转的模拟效果绘制成简图,烙印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而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时,脑海里能够快速呈现地球自转、公转时太阳、地球乃至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运行状态,做到难题迎刃而解,节约时间。
总而言之,要想改善部分学生在地理课上无法投入、无法提高兴趣的情况,创设教学情境无疑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只是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方法的选择、情境的引入、时机的把握对于掌控课堂的老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开展情境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将各种学习任务交代给学生,让其在领略情境、身临其境的过程中,尝试着思考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一、结合学生实际,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
在教学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地理,把生活经验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感到平时生活中充满着地理问题的种种奥妙,使他们倍感亲切,内心感到地理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一节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此知识点,上课前我先问学生,为什么人们在装修房间时把暖气装在房子的下边,而把空调装在房子的上边,这有一定的科学性吗?学生都争先答说:“暖气周围空气热,向上运动,而空调在周围的冷空气密度大做下沉运动。”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答得很好,也有助于对热力环流知识的学习。
二、结合知识实际,巧设问题情境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授知识冲突,或由于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产生障碍,从而去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日界线”知识点时,我在黑板上已经画清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向左加一天向右减一天,这是人为规定的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日期早一天,就像地方时与区时计算中东加西减一样,可学生停留在时间计算的误区中还是摇头,觉得不理解。为此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孕妇坐着由西向东行的船上,在日界线西侧生下一个女孩,这时船继续向东行,过了日界线后一个小时,又生下一个女孩。但后出生的妹妹的生日却比先出生的姐姐早一天,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问学生很感兴趣,探索、讨论不断,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中。带着问题,最后大家轻松地理解了日界线两侧日期加一天与减一天的内容。
三、恰当运用电脑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实现由具体生动到抽象概括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某些内容过于抽象,虽经教师再三讲解,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相比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地球的公转”一课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同时又是难点。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颇感困难,无论是用挂图、模型,还是让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由于图式单一,没有立体感,难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地理素材,制作一个Flash课件。在屏幕上,先展示黄赤交角,再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多次的演示课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一课件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真实地模拟了这一地理现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就不会死记硬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从而真正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要点,做到一图在心,以不变应万变,《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电教媒体凭借优势,为教师讲解地理,为学生感知地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四、根据教学实际,设置易操作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营造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化情境,如查找资料、动手、演示、观察现象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习,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例如,在讲低气压系统和高气压系统与天气时,我教学生用左右手进行判断,具体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低压气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方向气流向上运动,四指自然握拳表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运动。学生都用手比画,这样在近地面气旋形成北逆南顺的规律,高压反气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气流向下运动,四指自然握拳表示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学生用手比画,这样在近地面反气旋形成北顺南逆的规律。在这种教学情景下,师生少说多干,在干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很轻松就掌握了容易混淆的知识。
【关键词】情景教学 高中 地理课堂 策略研究
通常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能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设置出来是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实践研究与教学理论模式同步发展,教学改革实践与基础教育需求,尤其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是践行情境教学模式的主要动力。
情境教学,指的是以学习环境为中心,以生活情景与现实社会为背景,对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身份与意义所造就的社会属性进行关注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与探究性,情境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与认知能力。通过探讨与研究高中地理课堂中践行情境教学的策略,以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结合生活设置教学情境
从根本上说,创设生活情境其实就是有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日常教学内容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在深入性实施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创设生活情境逐渐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然而,到目前为止,依旧有大量地理教师无法对怎样将生活情境创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进行全面把握。创设生活情境能够从根本上打破枯燥的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以此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进行学习与研究的兴趣[1]。
比如,在向学生讲授“地球的形状”一节时,为向学生全面阐述地球整体为不规则球形,可以如此设计情境教学:开始本课程之前,先让学生观看与欣赏一些大海的视频,画面中有从远方驶来的一艘艘巨型轮船,同学们会感叹这样壮观的生活场景是多么刺激。因为很多地理知识都是比较枯燥的,所以会使得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卧倒一片”的现象,所以,为改善学生枯燥地理学习氛围,最佳教学方法就是创设生活情境,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调节地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二、结合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情境在不断深入的新课改中逐渐被更多高中地理教师所熟知。创设问题情境,指的是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问题氛围,保证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探索地理问题,以此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能够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另一方面还能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在向学生传授“水循环”一节时,可以先将李白的《将进酒》展示给学生,再向学生发出疑问:“为何黄河之水是从天上来?难道奔流到海不复还是真的吗?”由此就会激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兴趣,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以此得出“水循环”的概念与结论。就本质而言,创设问题情境这门学问比较深,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也有多方面涉及。例如,结合多媒体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结合游戏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等,都属于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式。由此可见,问题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进行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深入性探究地理问题,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三、结合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结合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地理教学中,可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很多角色扮演都含有游戏的精髓,因此,那些与高中生活相贴近的故事形式与充满情趣的表演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2]。此外,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不但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了全面掌握,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想象力得以丰富[3]。
比如,班里很多学生有不注意个人卫生、乱丢垃圾的习惯,所以,为对其不良习惯予以纠正,在向学生传授“环境保护”一节时,与角色表演进行有效结合创设教学情境:第一步,让几位学生将垃圾随意扔掉,再让几位同学将垃圾捡起来,然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位同学说:“我平时也喜欢在教师乱丢垃圾,但是当看到刚才的情境时,我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可耻。”另一位同学则表示:“这让我懂得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本质内涵。”讨论结束后,同学们提议需要制定环保制度来保证我们教室的干净与整洁,像惩罚乱丢垃圾的同学,表扬捡垃圾的同学等。
结合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全身心融入教学情境中,能够让学生明白老师对教学情境进行设置的目的,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与欢迎。然而,结合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必须教师做足课前工作,由此才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在课程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学习地理。
四、结语
研究表明,情境教学可以使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他们逐渐对地理课程感兴趣,而且也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学习激情与兴趣,奠定了良好的地理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芬.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设计能力培养与提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关键词: 情境体验式 差异教学 有效提问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已经不断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证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创新,进一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与发展得到提高。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积极参与到地理课程实践过程之中,最终能够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系统,进一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从而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现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地理教学专业成绩的重视已经不断减弱,反之,对于学生地理素质的积累与能力锻炼的重视有所提高。
情境体验式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课堂应用的效果,而且能够全面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增强综合应用的能力。通过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与研究,能够进一步消除传统教学中学生“死记硬背”的缺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而不断加强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能力
通过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情境体验式教学,能够不断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1]。在不断的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效果,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质。
(二)强化问题探究的理念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在这种全新理念的指引下,传统的地理课堂就会受到进一步冲击。但是因为高考制度的限制,目前部分教师依然非常重视地理考试的成绩,并且对于教学效率还是依照考试成绩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地理学科自然而然不受重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态度就会不断弱化。一方面学习地理知识并不能够进一步提高综合的学习诚意,另一方面无法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进行关联,造成地理学习问题探究的尴尬[2]。
情境体验式教学能够不断保证学生在实际生活与社会实践中获得相关的地理知识体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转变和教师的思维转变,进一步让教师和学生对于成绩的判断弱化,而且通过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地理常识的累积与素养的提高。
二、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强化实验教学
情境体验式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且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真实的实验与实际的动手操作,把地理现象真实地摆在学生的面前,进一步增强地理知识的说服能力,从而强化学生对于地理的了解与认知,进一步实现体验式教学。而且,通过引入多媒体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寻找到符合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其他内容进行改编与整合,从而进一步完善高中地理课堂的实验体系,并且能够重点突出知识点的难易,使得教师在制作视频与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有所侧重,并且保证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二)强化图表运用
通过强化地理图表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增强情境体验式教学法的效果。地理课程中有很多知识点能够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表达[3],进一步提高图表运用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构件地理知识体系,进一步完善地理教学的知识体系,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够形成直观的发展脉络。通过地理图表的运用,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总结规律的能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进一步促进学生强化了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图表的运用,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反思与总结,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强化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三)合理设计问题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有效检测教学效果的方式就是课堂提问。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害怕提问,这样就会造成学生陷入窘迫,无形之中给学生增大了压力和负担[4]。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本着发展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目标,进一步巧妙设计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进一步设计出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自由地思考与想象,从而不断延伸与拓展问题,进而增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并且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加深知识印象。
综上所述,情境体验式教学能够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能力与实验操作方面的技能,通过情境体验式教学能够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转变课堂教学思路与教学观念。所以,通过情境体验式教学与实际地理课堂相结合,能够进一步保证教学情境回归到课堂生活之中,保证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史玲玲.“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张鲜鲜.基于地理信息服务的高中地理教学情境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15.
一、新教材(湘教版)中“活动”情境的类型及内容特点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中,基本上每节课都设置了三类“活动”情境,即思考类、探究类、实践类。这三类“活动”按其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又可大致分为材料分析类、实验研究类、实践操作类、讨论总结类。下面就对这四类“活动”情境的内容特点及教学策略作具体阐述。
1.材料分析类
这类情境问题在新教材中涉及最多,往往采用图、表、文字叙述等形式。这在传统教学中也有大量应用,但与以往教学中应用图表不同的是,在情境教学中,更多地融合了下面几种教学要素,一是联系性(所设置的情境与课文中的知识内容密切相关),二是自主学习或互动性,三是思维方式的明确引导性,四是课堂气氛的活跃性。
例如,必修地理Ⅱ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一课有这样的“活动”情境:
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高收入国家预计每年接收200万移民,未来世界移民状况见下表。
思考:(1)根据上表,说一说世界人口的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
(2)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上述案例就是教材中典型的材料分析类情境教学的问题。在关于这些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先利用教材的图表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所设置的情境问题对图表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得出自己的结论。
2.实验研究类
这类情境问题借助直观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丰富感性材料,然后通过分析、推理,提出某种现象的成因,从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这类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促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学习必修地理Ⅰ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这一问题,有这样的“活动”情境:动手演示昼夜更替。
(1)将一盏台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在离电灯大约1米远的桌边,放上一只地球仪代表地球。
(2)在黑暗的房间里,把台灯打开,观察地球仪哪些部分被照亮,哪些部分灯光照不到。
(3)在地球上找到你所处的位置,匀速拨动地球仪,大约每5秒钟转1圈。记录下什么时候你所在的位置是亮的,那就代表白天;什么时候是暗的,那就代表黑夜。
思考:在该演示中,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看看几秒钟代表1天?
中学地理教材中所例举的这一实验内容具有典型的实验研究式情境教学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布朗斯福特所提出的“抛锚式”教学理论中找到根据,“抛锚式”理论要求教学从一个具体实际的背景事物入手,在真实的情境中建构知识,达到与知识实实在在地接触。
3.实践操作类
在地理教学中创造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当学生掌握理论后,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等方式积累材料,并加以整理、分析,解决问题,提出建议,因此这类活动情境的创设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大有裨益,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特点的体现,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新教材中,有较多的内容适合我们去创设这类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下面案例所示的教材中的理论问题时,就可以号召学生走出教室,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中和周边地区去求证理论中相对合理的成分。
例如,学习必修地理Ⅱ第二章第一节“中心地理论”这一问题,有这样的“活动”情境:
调查商品等级与市场服务范围的关系。
(1)调查家人或邻居一般去哪些商店购买下列物品:粮食、食用油、食用盐、卫生纸、牙膏、香皂、衣服、高档化妆品、电视、冰箱、计算机等。将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分类统计,找出其中的规律。
(2)调查住所附近的商店类型和数目,再调查周围比较大的商业点的类型、数目和与住所的距离。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调查商业中心销售商品的类型。将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统计。
(3)将以上两部分调查的资料结合起来分析,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4.讨论互动类
这类情境的内容相对开放、民主,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就一个论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别阐述自己的论点;或者就有争议的观点,分组讨论,力争以理服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交流、对话的情境中去,通过讨论,相互补充和修正,获得共识。
例如,必修地理Ⅲ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课中有这样的“活动”情境:
(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2)谈一谈你对洞庭湖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3)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二、“活动”情境的教学策略
1.“活动”情境内容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要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是将“活动”情境内容作为新课导入。把“活动”情境内容放在导入部分教学,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一种求知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如学习必修地理Ⅱ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教师可以直接通过教材情境“‘镉米’事件”引入新课教学。这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让学生自己独立积极思考,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是促进知识理解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二是将“活动”情境内容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如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中讲到地方时,把实验研究类情境问题“用观测日影的方法,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及时地引进课堂,它是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方时”最直接、最具体的方法。
三是将“活动”情境内容作为课堂小结。这样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深化总结、检查巩固的功能。如讨论互动类情境问题,“探索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这类活动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及时地完成,既对课文内容起到巩固的作用,又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活动”情境内容的创设形式应灵活多样。
由于新教材“活动”内容类型多样,因此,在“活动”情境内容创设形式上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进一步探究尝试的欲望。除传统的课堂提问外,还可采用地理小论文、黑板报、地理小报、竞赛、讨论交流、演讲、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如在学习必修地理Ⅱ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提出辩题:中国大城市应积极发展公共交通运输方式(正方)和中国大城市应积极发展私人小轿车运输方式(反方),辩论结束后,可以由学生评委团评定并说明理由,评出胜方,给予精神鼓励。在这样的辩论赛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从而把课堂教学推向。
3.“活动”情境内容的时间安排要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新教材的有些活动内容,学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才能完成,如学习必修地理Ⅰ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中的实践类活动“观察月相”,可布置学生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按照活动要求记录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因为这类活动在时间安排上,当堂课不能完成,必须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作充分的准备。一般可以在课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准备,学完本课内容后解决;也可以在本课内容学完后,布置学生准备,在单元小结时解决。这就使“活动”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或补充,真正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技能。
【关键词】情境教学地理有效性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建,帮助学生更加生动的理解课堂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联系生活,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地理教学中,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情境教学呢?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基础,一个良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自主思考是学习成功的必要途径。比如我们在讲到七大洲洋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中国所属的是哪个洲?和我们相邻的国家有哪些?这些国家是否和我们同属于亚洲?学生回答问题后,要对其答案进行肯定,并用地球仪对刚才的问题进行逐一的展示教学。对地形地势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我国的最高点位于哪里?最低点位于哪里?如果要去考察,应该注意哪些事项?通过问问题的方式,使学生融入课堂,充分肯定自己,对课堂产生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用在新课的导入上效果尤为明显,在新课的一开始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急于知道更多详细情况与答案,会使接下来的学习更加游刃有余。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二、多媒体情境的创设
世界的丰富多彩并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介绍学生就能想象出来的。现在科技越发的发达,多媒体的应用在教学中已司空见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情境的创设,将学生不能亲眼所见的地理现象通过图片、视频、音频展示给学生。比如在讲解气候的课程内容时,可以放映一些介绍其他国家气候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所说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等到底是什么样的,和我们现在所处的气候有什么不同。再如,在对中国台湾进行介绍时,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台湾的图片,再配以台湾本土音乐进行教学。也可通过介绍大家熟知的一些台湾著名歌手及其故事,来对比大陆和台湾的一些不同。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常见的辅助教学工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好多媒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充分理解地理知识。因此,创设多媒体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三、活动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新课程需要的更是必要的教学措施。在教学中多利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课堂或课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课本知识甚至是课本以外的知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讲气温及气温分布的教学部分,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其分组对不同地区相同时段、相同地区不同时段的气温进行测量或统计,并对气温进行分析,找出气温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再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同学们通过穿衣、肤色等特征进行角色扮演,并让其他同学猜测这些同学扮演的是哪个地区的人。通过活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身参与其中,深刻学习地理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转化成实际。因此,创设活动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要途径。
四、生活情境的创设
较其他学科而言,初中地理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在生活中学习,将学习应用于生活,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根本目的,所以,地理教学应当充分与生活相贴近。教师应当考虑如何在教学中接近学生的生活现状,引发其对生活的一些思考。比如现如今各地的雾霾非常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教师应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让学生思考雾霾是否由地理原因所引起,引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有哪些治理措施。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踊跃的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地理事实的研究,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不仅是增加理论知识,更是对我们生活的种种科学解释。环境与大家息息相关,这便是创设生活情境的根本缘由。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换、太阳的东升西落、天气的冷热变化,无一不与地理相联系,因此,生活情境的创建是提高教学有效途径的捷径。
五、结语
初中地理知识与生活戚戚相关,所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教师不能盲目的、无目的的进行情境创设,一切情境的创设都应以教学为基础。情境教学也需要一个由易到难的渐变过程,使学生逐步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着前进,循序渐进将情境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初中地理教学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刘学敏.情境创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3(30)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
在高中地理的传统教学方法中,老师都是根据学校要求和教师们统一制定的目标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保证全学校的地理课程的进度,但是却只能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老师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新课程更加重视课程的建构性和生成性特点,并且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更加注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可以在学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且逐步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老师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扮演着课堂主体的角色,掌握着学习进度和讲课内容;而在新课程理念下,老师扮演的是沟通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因为新课程下的地理有效教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理信息传授的过程,所以说老师要在课前把上课要讲的知识进行熟悉和梳理,再利用一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扮演的是传播者的角色,而老师除了负责传播知识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了解和记忆,这就需要老师根据传授的知识来创建一些情境,借此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纠正和补充,以保证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地理知识的正确性,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沟通者了。
三、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索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策略非常重要,老师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教学策略,才能保证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有效的地理教学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作为基础,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量放低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话要和蔼,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给予鼓励和适当的帮助,要少批评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不再是老师给学生灌输一些地理知识,而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并且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融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学生也会觉得地理课程并不是那么地枯燥无聊,更自觉地学习地理知识,促进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高中地理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或者任务的时候,都要以学生为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而学生要学会自己进行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学生可以自己查找答案,也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得出答案,或者询问老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不要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变成“填鸭式”教学法。(三)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在进行地理的有效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出问题,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大多是采用问问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探究能力。老师在讲课之前要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地理基础能力来设计问题,并且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联系和渐进关系,以便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相互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出结论。老师在让同学之间进行讨论的时候,要克服两种倾向: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随意讨论,不加以控制和引导;第二种是在同学讨论之前先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或者暗示给学生。最后老师让一名小组代表进行发言,让别的同学进行补充,最后由老师点评每一个小组的观点,并且进行总结。而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帮助教学,毕竟有时候老师的描述并不能让所有学生都集中注意力并且想象出情境画面来,而利用多媒体教学,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和情境有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们对这个情境有所了解,最终想象出问题情境。(四)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时,老师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们学习和记忆地理知识。例如老师在讲解“保护地球”这类课题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自己身边有哪些保护环境的措施,让学生们在下一节课上积极发言,而且老师可以为学生们补充一些现实中有效的保护环境的做法,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而在讲解案例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为同学们展示案例,通过形象的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是现在的地理教学必须要重视和完成的目标,因为其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所以说,老师们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实现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
作者:李莉 单位:西和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科学创设
当前新课程改革制度不断实施,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始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去探求知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会了积极践行。
一、错误地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面对新的知识问题,很多学生会在传统教学氛围和已有知识的影响下,在理解和领悟知识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错误的认识和想法,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情况来进行效仿,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利用这种错误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气压、气候问题的过程中,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就是教材制度改革前后都存在的一个知识点,太阳照射在地表上,由于太阳受热和远近距离不均衡,因此使得地区间的冷热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水平方向上出现了地区气压差异,大气运动形成了风。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觉得太阳照射在地表,接受热量较多的地方是低压,而接受热量较少的地区是高压地区,比如赤道和南极北极地区的差异。但是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关于不同纬度在20度和纬度在40度地区的气候冷热情况时,学生就会马上领悟到哪里是高压地带,哪里是低压地带,从这个角度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和引导后,学生就能够从热力成因等角度加以充分的分析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我国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方式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检验问题的方式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在高中地理课程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提出一些假说性问题,学生就会对自己脑海中储存的知识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得出了和情境问题假设相反的结论,这就证明了假设的不成立,而在解决过程中得出了和情境问题假设相同的结论,这就证明了假设的成立。比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当前黄赤交角以及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的纬度范围等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建设当前的黄赤交角变大或者是变小,然后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结论验证,结果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这就证明了黄赤交角是固定的,从而对其假设进行,在不断地探讨、验证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提升了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能够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科学引导和指导,从而在遵循教学情境创设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过程,采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活动开展,从而有效提高我国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