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保留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时间:2023-09-25 17:40:40

导语:在保留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保留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土文化 传统性 困境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其实施主体和惠及的主体是农民,而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程度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成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农村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乡土文化是乡村特定区域环境下的文化积淀,反映特定时代、特定区域民族传统文化及乡村经济社会状况。在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乡土文化面临着被摧毁的危险。

一、乡土文化的概念与价值

说过:“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豍那么,在乡土社会产生的文化就是乡土文化。

(一)乡土文化的概念。

乡土文化是一种孕育于几千年自给自足的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乡土社会,依赖于乡土社会,蕴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农民本土文化体系,其实质是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它是维系当地人民群众共同生活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如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村民治理方式、娱乐方式、传统礼仪习俗、对土地的感情等。

(二)乡土文化的价值。

乡土文化作为特定时期不可替代的区域文化形式,有着重要作用:

一是区分作用。由于不同的地域产生了不同的乡土文化,因不同的乡土文化而带有不同的传统性,这足以将自己所处的乡土文化与其他乡土文化明显的区分开来。二是社会认同作用。乡土文化是乡村特定区域环境下的文化的长期的积淀,对在共同乡土文化中生活的居民具有较强的社会认同与整合作用,对维系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三是规范作用。“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是在几千年自给自足的农业基础上形成的,它适应于血缘或宗法式的小农经济,这种文化核心是‘礼’。豎“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成为调整农村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二、乡土文化的困境

乡土文化孕育并依赖于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乡土社会,根植于传统性,所以当传统的乡土社会解体时,乡土文化也将随之消亡。

(一)乡土文化区分的困境。

保守落后等特性是乡土文化与生俱来的,而这恰好与以先进、开放为特性的现代文化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在现代化的大潮中,乡土文化的面临严重的威胁。人们想要保存自己的乡土文化,就不会去改变乡土文化下的社会和生活;而现代化产生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大地刺激了广大的农民,想要生活的更加幸福,他们就必须抛弃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得不舍弃熟悉的乡土文化,追求接受现代的生存方式。

(二)乡土文化生存的困境。

本身固有的传统性,使得乡土文化在开发上存在诸多难题:乡土文化资源地域分布分散;流传断层和人才缺失;不能有效发挥经济效益。而市场化对乡土文化开发利用也有要求:乡土文化能够实现资源规模化、传承的连续性、经济价值。传统性和市场化的不同要求使得乡土文化的资源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对矛盾:乡土文化的生存一定要传承其固有的传统性,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又企图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必须在传承乡土文化时,实现乡土文化资源的市场化。

(三)乡土文化认同的困境。

我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包括其生存的状态、呈现的形式、它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价值观、世界观的认同。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可供广大农民选择、认同的文化种类越来越繁多,当广大农民不再自己所属的乡土文化产生认同时,那么,认同困境就会降临乡土文化。

三、乡土文化传承的可能性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提出要求“必须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豏这无疑为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机遇。

正确处理好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矛盾关系,使乡土文化在传统性与现代性在斗争与统一传承与发展中。乡土文化的传统性,是长期以来特定区域的居民留传下来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传承乡土文化的传统性;同时我们还需要做的是赋予乡土文化一定的现代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要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努力实现其经济价值,使之成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乡土文化即应保证乡土文化传统性的前提下,实现乡土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一是要保留并保护好乡土文化的传统性。在开发与利用乡土文化的过程中,绝对不能抛弃其与生俱来的、最根本的传统性。

二是充分挖掘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打破乡土文化资源的分布分散性局限,赋予其市场经济下的气息,能够对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是实现乡土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以传统性为内容,以现代性为形式,将乡土文化予以传承。另一方面,以乡土文化传统性的方式,赋予现代性的内容,将乡土文化予以发展。

总之,在现代化的浪潮中,生存与发展对乡土文化来说是不易的。乡土文化作为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其重要的价值,保护好传承好乡土文化,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

(作者:齐鲁工业大学12级中国化研究生)

注释:

豍.乡土中国与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6.

第2篇

关 键 词:民族文化 中国元素 民族性 艺术设计教育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意识,那么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文化意识尽管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但是它又明显地受到世界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受到先进民族文化意识的渗透。对于一个开放且面向世界的民族而言,文化意识不仅是民族性的,而且是世界性的,它是整个世界的精神财富。

在我国古代,前人对外来的异质文化就有着鲜明态度。儒家思想里主张文化的多元性,它的总体思路是“道并行而不悖”,认为人们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不是一种文化所能满足的。所以,不同的文化有各自的位置和作用。儒家文化中讲“和而不同”,就是尊重和认同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崇尚文化之间的和谐,反对搞单一的同质化,也反对事物之间的冲突、对抗。这样的思想反映在当今人类文化的发展中,就是要承认文化差异,尊重多种文化共同发展,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接纳其他外来的文化。只有“和而不同”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才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这就是“和实生物”。这些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高度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国际环境,各种杂志、网络、电视节目将外来文化带到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文化上的冲击和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它的范围和深度正在迅速扩大,并且已经在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生设计作品中体现出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深入系统地去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更是少有机会去深入研究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他们大多被动地去接受发达国家,如欧美国家的设计观念和视觉传达方式。艺术设计作为半个舶来品,带有西方审美观念的深深烙印。

学生通过网络和印刷品了解到西方发达国家设计前沿的作品,并且模仿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他们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乐在其中。但是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失去自我,所谓的模仿也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盲目的移植、简单的照搬,将一些西方设计符号堆砌在一起,形式结构上高度相似,却没有精神层面的挖掘和发展,作品浮躁、肤浅。相反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西方的设计师已经开始在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他们不一定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但是善于发现中国元素的形式美,并且加以合理地分解和重构,加工和再创造以后,设计出符合他们审美意识的作品。

这些现象也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培养是十分薄弱的。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将民族文化的精髓渗透到设计教学中,引导他们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段,融合中国元素和人文精神,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资源,使他们的作品具有灵魂、生命力和中国特色。这个培养的过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引导学生熟悉和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和精神内涵,挖掘优秀的有继承价值的艺术素材,把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归纳和分类。这首先要求教师对中华民族文化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艺术设计教学中对于中国元素的归纳和分类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教师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带领学生认识和熟悉传统文化中的视觉元素,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识,用独特的眼光重新看待这些文化精髓。比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祥云图案、国画、敦煌壁画、写意画、太极图等。这些传统民族文化里有太多可以挖掘和利用的设计元素。要让设计有中国味,一定要利用这些中国特有的视觉构成元素,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设计作品要想走向世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吸收外来设计理念。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中国古老的文化根系里一定能够发掘出适合当代设计需要的内容,我们要共同将这些内容延伸出来,发展成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艺术设计,让作品具有时代感的同时拥有文化内涵。只有立足于民族、立足于传统,摆脱盲目的跟从,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才具有个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应该贯穿于整个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

转贴于

二、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手段,学习其他国家优秀的设计作品。鼓励学生多看、多学,把握更多的设计风格和形式。科技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以使用的材料和技术,相对于早期的艺术设计,我们多了很多选择。人们的审美意识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也发生着变化。了解和掌握先进的设计手段和理念是一个将要从事艺术设计的学生必须做到的。西方的艺术设计体系已经发展得相当完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其他国家的优秀设计师的作品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设计形态,比如日本的现代设计就是对外来文化全面吸收后,兼收并蓄,并且对外来文化进行分解、还原,将国外的东西加以吸收、改良和应用,抛弃不实用的东西,进而达到东西方文化的共存融汇,设计作品具有强烈的日本民族风格。赏析中国设计大师的作品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比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他主张把中国民族艺术的精髓和西方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他的平面招贴作品里经常使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同时又融合了现代视觉设计手法,作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通过对大师作品的解读,(转第111页)(接第112页)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

三、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培养学生形成带中国特色的独创风格。

在艺术创意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重新解读,对传统文化重新解构,这个过程是从了解到创新的发展过程,我们要使传统民族文化服务于现代设计,让设计作品既体现由传统带来的民族化,同时又体现由创新带来的国际化。使中国元素得到延伸与发展,让传统的形式在现代技术中得以延伸,让现代的理念因历史传统文化积淀而愈发深刻,让民族化的设计语言国际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颗善于发现的心,勇于否定和创新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民族文化素养。传统民族文化里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在现代设计里,但是都能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启迪。将传统艺术结合到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个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设计作品,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指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文化,让传统艺术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中国特色设计作品。

以平面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解读传统民族文化,分解和重构民族性的视觉元素。首先学会从传统图形中提取其形的元素,然后再结合构成课程中所学到的一些构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保留传统图形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特征,对其进行重组设计,打破原有的造型特点。在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中衍生出新的图形。对于传统图形的提取和利用,学生比较好理解,也较好掌握,但这种沿用只能说是对传统图形艺术的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和认识,简单的挪用和照抄,将使我们的设计被传统所禁锢,显得刻板、老套,缺乏时代感。而一种新的民族设计形式的创造,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在研究传统图形时能够摆脱其物化表面,深入到它们的精神领域内,领会其象征意义,探求民族文化的“意”。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打造出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具有国际性的平面视觉设计。

总之,传统民族文化通过现代设计理念得到了传承和发扬,现代的设计理念也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延伸和发展。教师要把“传承、融合、创新”贯穿在整个艺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创新精神,创造有民族性、时代感、符合现代审美需要的艺术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第3篇

华县皮影戏发展历程与现状

皮影戏被称为“影子戏”或者“灯影戏”。它借助灯光照射兽皮刻制人物的表演而得名,是中国流传较广的一种民间傀儡戏,在国际上,皮影戏是由人配音最早的电影艺术,因此它也被看成是现代电影的萌芽形式。华县皮影经过长久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确立了兼具民俗与信仰的特殊地位。

华县皮影戏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日益增多的娱乐方式让人们很难再有心思去欣赏皮影戏,类型多样的现代媒体使得人民的需求很容易满足。其次,皮影戏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这也是皮影艺术目前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面临的最大难题。制作皮影人主要有牛皮的制作、人物形象的描绘、雕镂以及为其增加颜色等10多种繁杂的工序,通常要占据个皮影匠人几周的时间,比较耗时。除此之外,皮影的保存,也是个重大的难题。日晒时间过长的话会出现褪色;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其变形等。最后,表演和制作皮影的艺人如今都已经成为迟暮的老人,而现在的年轻人受环境和个人思想的影响,已经很难静下心来跟着老师傅们学手艺,所以皮影的传承面临着灭绝的困境。

华县皮影虽面临困境,仍有其生存与发展的机遇。我国启动“保护民问优秀文化传统工程”后,华县人民政府对皮影戏给予极大的关注,形成了个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具体举措包括对“华县皮影艺术协会”相关的组织及其人员进行了先后调整与充实,对部分皮影社给予恢复,同时对部分主要经营皮影雕刻的产业进行了整合,给华县皮影的再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

华县皮影造型的风格特点

华县的皮影通常以牛皮为材料,雕刻精细,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其造型独特,轮廓挺拔概括,人物善恶分明,色彩对比强烈而活泼,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华县皮影整体色调艳丽而不浮夸,对比协调统一又鲜明,具有很强的装饰趣味,把传统民问美术中的意蕴表现的绚烂淋漓。

皮影造型在道具、人物及器皿制作表演中都具有定的程式性,由于它的影人的道具都是用平面表现的,为了克服这种限制,皮影雕刻艺人对各种道具、人物及器皿都进行了巧妙的夸张处理,这种夸张的效果让观众们觉得其更符合事物本质的特点。华县皮影造型在符合剧情要求的基础上,用丰富的装饰补充了戏剧内容,完善了人物形象,增加了艺术形式上的美感。较其他地方相比,最鲜明的特点是花纹具有繁多复杂性,以及图案有单独、适合、边缘、角隅和连续等多种类型。在单独或连续的装饰图案中,它的模式都因装饰而存在,除非特殊原因才会具有功能性。总体来讲,华县皮影装饰的繁琐、细致以及精巧程度已经到了无可复制的地步。

书籍装帧设计中融入华县皮影的可行性分析

1.华县皮影艺术本土化发展特征带来的启发

换个角度来讲,皮影戏在农村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交流的场所。从实际角度来讲,人们过来看皮影戏,不单单是为了看戏,更多的是想通过看戏的过程,与朋友乡亲们交流,来增进大家之间的情感。也就是说皮影戏在农村人眼中并非特别的事情,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皮影,使更多的人群了解它,喜爱上这一民问艺术,绝不能让皮影艺人和皮影艺术离开生存的土壤,否则就是彻底的破坏而不是保护。

2冲国风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可行性

设计书籍装帧说的是从整体上对书籍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封面、插图设计等不同要素。现在国人书籍装帧设计的风格正走向传统回归,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传承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把更多的具有中国风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书籍装帧设计领域中。

其一,将传统图形应用到当代的书籍装帧设计中,这些反映社会生活不同时期的形象诠释,不仅具有深层次的精神象征,更体现着传统图形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文化气息。其二,早期的象形文字,是中国最古老最直接的文化体现,以及后期出现的中国书法,这些文字符号如果能够很好地纳入书籍装帧设计中,将直接充斥你们的感官,一跃成为书籍设计中的审美要素。其三,中国传统的色彩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的代表符号,充分表明我们民族已形成独特的色彩观念。

书籍装帧设计中融入华县皮影艺术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时代的发展,中国民间艺术的个性化创新是必然的、刻不容缓的。传统元素在书籍装帧中的设计,要在理解和提炼书籍内容前提下,使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要求有机地融合。

华县皮影是我国甚至全球皮影的鼻祖,因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以及粗犷的演唱而为众人所知。只要人们正确认识其艺术、观赏及收藏价值,在保留传统民问艺术特色的同时与时代特色接轨,与时俱进,把皮影融入到书籍装帧设计中加以创新改进,相信华县皮影造型会以更好的形态体现在我们面前。

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以现代营销中,包装设计是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为出发点,分析了消费者对产品包装文化性的需求,论述了中国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运用,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提出只有在对传统文化合理继承与再创造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体系并在市场营销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繁荣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选择空间更多更大,商品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强,消费者追求产品新颖、独特和个性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不同的消费群体会选择不同兴趣爱好的商品,而这种选择主要受产品广告、品牌知名度、信誉度及产品的外包装等因素的影响。包装设计通过其独特的图形、文字、色彩视觉语言快速向受众传递着各种不同的信息,已成为现代商品“无声的推销员”。

一、市场营销对现代包装设计的要求

包装设计是为产品的包装而设计的。从市场营销的整合传播观念来看,包装设计已不只是产品销售中的一个环节,它已成为营销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媒介,作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最后一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包装已由简单的保护、容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融和工业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民俗风貌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包装,不仅可以保护、宣传商品,更可以促销商品和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包装设计通过一定的概念定位、超乎寻常的艺术语言,最终让消费者因为产品的包装而对产品从心灵上达到共鸣,以满足消费心理的整体需求。正如经济学家杜森·佰瑞说:“在人类涉及的各种活动中,都可以找到文化的决定性影响,……不管是产品的购买,还是产品的制造与销售;不管是提供物质上的途径,还是精神上的享受,都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现代包装设计已不能只满足的产品信息传达,同时也要传播特定的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人们对产品包装艺术性、文化性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应由过去的产品包装升华为更高层次的文化包装。美国心理学和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归纳为五大类,这五大类需求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关系,按照它们的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排成一个需求等级模式,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敬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明随着需求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和文化氛围的内涵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文化以特色著称,失去特色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一个民族能否保持自己的文化个性是其能否在全球文明融合的过程中获得身份证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现代营销中只有独具文化风格的产品包装,才能激发消费者文化的认同和共鸣;只有在各种文化艺术潮流中,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设计风格,才能最终促进产品的竞争与销售。

二、中国元素对现代包装设计的作用

现代包装设计一方面不断地吸收国外文化艺术的设计理念及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包装设计的形式语言,促进了我国包装设计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语境下,包装设计如不确定自己独特的文化定位与认同,将面临被消融的危险。这种文化认同的基础即一个国家的文化个性,象征着特定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也是对自身作为人类文明一分子的文化生存权的肯定。

伴随着全球化而来的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大量涌入,使得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力、消化力和创造力逐渐退化。包装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经济行为,一种审美文化的创造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到这样的思考中。包装设计以艺术手法与信息受众产生互动,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它蕴涵着合理的、可延续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方面的内容,与社会现代化发展有着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的特征,注重设计形式和本土人文精神内涵。因此,立足于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及审美意识,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具有民族气派和中国元素的包装设计更容易实现其传情达意的设计目标。

具有民族特征的视觉图形、色彩语言以及艺术形式以其强烈的生命力支撑着民族视觉艺术个性化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细心剖析本民族独特而丰富的中国元素,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体系,以本国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吸取民族艺术精华,融古通今,拓展视野,才能在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包装设计建立自主的设计立场和文化身份,走向世界、立足世界的根本。

三、中国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1.设计理念在继承的基础上注重发展

中国的包装设计艺术不仅起源早,长期根植于民间,具有广泛性和普及性,它们以其独立别致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的民族传统。这些符号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内容,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也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终演变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现代包装设计中,可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借鉴传统包装中丰富的造型形式,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比如,传统图形对实用性、完美性、象征性、概括性、随意性、抽象性等特征的追求;以非静止物象造型法、时空综合造型法、适形造型法等造型方法,富有中国哲理、宗教宇宙观和时空观的文化思想的太极、易经中八卦的动静结合、讲求和谐的天人合一与自然观念,无不反映出正负相生、阴阳一体、生生不息的哲学观念[4]。大众都是生活在本国传统文化构筑的氛围里,各种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已经深入到这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深处,成为一种心理定势。产生于各种民俗事象中,反映出一种独特的民俗内涵和审美意识的传统元素对于构建现代本土化包装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并不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即“形”的简单套用和照搬,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入进去,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期“意”传其“神”,让中国元素为现代包装设计注入新活力。以现代视觉造型设计来看,传统艺术创作的精简与传意力量已达到非常高的标准,并极具现代感。全球化进程强烈的刺激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神经,为传统文化的更生带来许多的思考和契机。所以,在认识和了解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成为现代包装设计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是塑造中国包装风格的必由之路。

2.设计元素在借鉴的基础上注重创新

包装设计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其目的不是怀古或恋旧,而是在对其合理的借鉴基础上进行现代性的改造,使中国元素不断获得与时俱进的动力。通过对传统图案、纹样符号、色彩等基础元素进行设计分析与再造想象,形成崭新的富有时代感的视觉审美形象,已成为现代包装设计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

文化的传承有被动和主动之分。被动的通常称为沿袭和积淀,往往是隐性的,不自觉的,甚至可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动的则称为保持或继承发扬,可以通过自觉选择来实现。在包装设计中利用传统元素的再次造型,是基于对传统中国元素借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新的图形创作;是将结构繁复、形式陈旧,不符合现代审美需要的艺术形式,加以提炼、概括、醒目强化,通过新的设计重组,再将这种立足在传统中国元素原型上,而又对原型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型糅合到现代包装的设计之中。这样设计出来的图形,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包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再构成是在新时代审美意识下的一种再生创造,它是传统图案、纹样符号与现代图形设计新旧两种形式之间的激烈碰撞,在这种碰撞中得以诞生,并散发出其独特的民族神韵和魅力。例如:香港设计师陈幼坚设计的“竹叶青品牌茶叶包装”,其主题为“论道·竹叶青”。企业及品牌识别设计以“竹叶青”修长的茶叶形态构成成一个“竹”字,在中国传统传统文化中,“竹”象征君子,“竹”字设计能投射出正直、高雅、纯洁、谦虚、有气节的君子形象,亦充满生命力,能代表竹叶青茶业的企业文化及品牌个性,配以青绿色为品牌主色,一种品茶时闲适、舒服、自然的状态跃然于眼前。此外,陈幼坚为这一品牌做的系列茶产品铁盒包装设计,则是紧扣“竹叶青”的标志排列成一行整齐的图案,有源源不绝的含意。通过“论道·竹叶青”的设计,来表现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感悟和对完美品质的不懈追求,让“论道”品牌成为现代人品味和了解中国文化传承的一种独特媒介,为人们提供一个交流、传播茶文化的平台,一起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崇高境界。

在中国元素创新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设计语言的现代性,同时应更加关注本土受众在价值认同、意义表达等诸多方面的顺利沟通,使意义得到更好、更有效地传达。把传统“意”推向一个更高层次的现代传达,将约定俗成并已经在中国民众心中达成共识的传统艺术中的“意”,沿用到包装设计所固有的内涵之中,从而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现时代的文化性与社会性。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包装设计运用中国元素,不是对传统文化直线性的继承,而是一种发展中的求舍,传统中的扬弃,是在民族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的再创造。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吸取外来先进设计理念和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风格的包装设计;进而才能引发消费者的认同和共鸣,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真正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斯黛茜·金·高登.包装再设计——适应市场变化的平面再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 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3](美)玛丽安·罗斯奈·克里姆切克.品牌的塑造——从概念构思到货贺展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8.5

第5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人文民族性多元化绿色环保

1 建筑设计的人文体现

1.1 体现地方性

由于城镇建设具有地域性,容易保留下来与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和社会价值取向完美结合的以及受外来文化所影响的乡土建筑,这些建筑往往具有建筑清晰性、历史重要性与文化价值。例如,意大利展馆的意义为“人之城”,该建筑由20个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着意大利20个大区,犹如一座微型的意大利城市。从外观看,整个意大利国家馆如同分裂的马赛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关系。该建筑除了体现本民族特色外还强调了多元化的文化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民族性的例子。

客家人的土楼更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它最早的时候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建造土楼,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粘沙土混合夯筑,墙中每10cm厚层布满竹板式木条作墙盘,起到相互拿力的作用,施工方便,造价便宜。

土楼群的奇迹,充分体现了客家人集体力量与高超智慧,同时也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光彩,自改革开放发来,永定土楼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闻名世界,被称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明珠。因此在地方建筑建设过程中,应该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保留历史的烙印,在保证好各种功能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建筑造型或者建筑风格,以适应当地的环境要求。

1.2 体现民族性

建筑具有地方特点,色彩也具有地域性。而建筑的这种民族性是通过色彩来体现的。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色彩偏好,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色彩。比如:汉族喜欢红、黄、绿;维族、哈萨克族、回族受伊斯兰教影响,喜爱将绿、蓝、白、金色等用于清真寺上;蒙古族由于生长在蓝天、绿草,牛与羊的环境,喜欢蓝、绿、白;藏族从他们的服饰就可以看出,他们喜欢白、红褐色、绿和金色,布达拉宫就是个很好的例证。我们的设计都应该在注重功能的前提下,注意民族特色,设计出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作品。

建筑色彩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在现代方块建筑遍地都是的状况下,色彩成了各类建筑显示自身的创意与个性的重要因素。许多建筑就是在色彩运用上的成功而使自己脱颖而出的,如美国波特兰市市政厅,因为建筑师在立面上采用了对比强烈的彩色瓷砖装饰成大面积的色块,又辅之以色彩各异的立柱、柱冠等,从而使它身披绚丽的色彩耸立在方块的建筑中,特别具有个性而且引人注目。

1.3 继承传统,发扬风格

在追求现代建筑时尚风格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它们见证着历史的烙印,是民族传统中的精华。例如四合院作为居住建筑,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即使将来四合院改建,我们也应该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与环境的风格相适应,因为这已经成为了文化精神的一部分。

2 人文建筑设计风格多样化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更加民主化,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加之受当代流行艺术思潮的影响,对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必将成为当今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2.1追寻古典风格及异域情怀

现代建筑设计更多地考虑业主的要求,随着人们对古代建筑风格的向往和追求,最近的设计上也体现出了关于传统建筑以及欧式建筑的风格再现和提升。中国各朝代传统建筑模式与欧洲各国古典主义风格,不管是在公共建筑,还是住宅设计上,都是被争先借用的设计手法。然而中式传统建筑对木材使用比例高,施工程序复杂;而欧式古典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装饰繁琐。因此,这类风格的建筑设计,由于受到建筑空间大小和施工条件的限制,已经很少去照搬古典模式,更多的是采用变异、简化的手法去学习古典精华,以达到建筑风格的高雅、得体,体现了设计者的复古情趣。

2.2 追求简洁的设计

简洁设计成为现代人们的追求,成功的简明设计应该具有理性,它注重空间功能的多重性,空间的流畅、简洁与概括,对室内外的装饰物的选择也很有分寸,尽量精减,在设计中会留下足够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对空间的潜在需求,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另外,简约空间不等于简单和单调,也不等于粗制滥造,相反它要求设计师有更高的整合能力,更高的细节人为处理的水平和精湛的技巧。

比如个性化趣味设计,它没有明显的风格倾向,各种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主要随业主与设计师的文化素养、个人喜好,比较随意,通常野没有固定的主题。它对空间硬体语言的设计采用简洁的手法。对于室内家具及装饰的设计,则呈现出各种文化多样化的融合。设计师可以在了解本国和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从不同民族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历史典故、时代风尚、地域气候等各方面寻求艺术创作的灵感,拓宽艺术创作的思路。所以简洁设计不仅是单纯地追求简单,而是资源的整合更为优良。

2.3 绿色环保的设计融入建筑风格中

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厌倦了繁华后,渴望回归自然,他们更多的是对乡土风情的眷恋,是一种惬意地放松。因此,建筑界掀起了“当代乡土”、“后乡土主义”的热潮。作为一种自然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建筑,具有很强的地理、气候与人文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它凝聚了民间建筑设计师的灵感,体现了民俗设计的风情和文化,是建筑设计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现代设计的建筑,追求环保、无污染也是回归自然的一种体现。充分利用太阳能、自然采光和通风,以及其他无害的自然资源,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建筑消耗,不断提高建筑节约能源,建筑所用的材料也符合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要求――无污染、无放射性和不会造成窒息,尽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把对环境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设计中也不能忽视建筑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对有益的生态环境要采取保护的措施,充分考虑建筑的绿化设置,美化、净化室内外环境。建筑设计中多利用一些墙壁、屋顶绿化隔热,利用落叶树调整日照,草地、花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文化建设 新途径

体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体育文化则是高职院校中同体育有着直接关系的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校风、校纪、校训,同时也为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拓展体育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是高职院校体育事业的一项重点工作。

一、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概念

国内外对体育文化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界定,当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是高职院校和体育文化二者相互融合、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是在长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由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总和[1]。其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娱乐性、团队性及多元性等丰富的内涵和突出特点[2]。而体育运动所表现出的竞争、团队、合作、友谊、共赢等精神也应纳入体育文化的范畴。

二、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困境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成就显著,但仍面临着诸多困境:一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使得“体育育人”成为口号,学校及学生对体育的重视力度不够,对体育文化的价值和社会意义认识不清,缺乏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动力;二是普遍的扩招使得整体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校教育经费相对紧缺,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不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三是体育教学管理机构设置欠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以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开展机制运行不畅;四是师资紧缺,尤其缺乏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年轻教师的教学技能需提高,而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方式相对传统、落后;五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过分关注学生的理论考试,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被动地学习体育课程,缺乏自主锻炼的意识。

三、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拓展的新途径

基于对上述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困境分析,提出从以下四方面拓展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一)扩大宣传力度,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学校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体育文化观,认识到体育所发挥的情感性、娱乐性、适应性和社会性等功能,在保留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汲取当代体育文化的精髓,促使多元体育文化在校园中的融合[3]。其次,利用食堂电视、校园报刊网络微博、广播等宣传媒介,扩大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交流活动,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其中,壮大体育队伍,为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奠定群众基础。三是在师生中宣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将体育运动的精神与校风、校训相结合,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为体育文化的建设营造氛围。

(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体育教学资源、校园体育文化项目、专项体育协会及体育设施等。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将各项体育指标落到实处,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其次,体育设施、设备建设的供给应满足体育教学及学生自主锻炼的需求。例如篮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等场地应规划合理,塑胶操场、运动器材应定期维护或更换,体育馆、运动场地的开放时间应进行安排等。这些硬件设施作为一种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因而应加强对其的管理与维护[4]。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体育文化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提高、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等方面,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而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不断追求业务上的进步,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紧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同时,教师还应培养自身的敬业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灌输给学生正确的体育文化理念,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体育文化建设。

(四)坚持以人为本,拓展体育文化建设领域

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体质和运动技能层面,而是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大学生的需求与兴趣,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专业文化、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具体来讲,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从学校的运动项目水平和师资条件出发,组织开展一系列课内外体育活动,例如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单项体育联赛、体育网络教学、体育讲座及体育社团等。同时,可以适当建设一些户外拓展设施,例如摸石过河、高空攀岩和高空绳索等趣味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感受体育运动所蕴含的团结、合作、奋进等文化理念。再则,民间流行的舞龙、舞狮、龙舟等颇具传统文化特色的项目也可适当引入,以此来拓展文化建设的领域,丰富体育文化的内涵[5]。

四、小结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而形成的具有时代性的文化形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体育文化建设势必要与时俱进,在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国内外体育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创新拓展途径,丰富体育文化的内涵,促进体育在学校及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孝水.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功能与加强建设的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07(05).

[2]程利群.对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04).

[3]高谊,霍焰,王玉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02).

第7篇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包装设计无穷无尽的源泉,在现代礼品册包装设计中,合情合理地采用传统文化图案作为设计素材,既可以使现代商业产品的包装具有强烈的传统文化感,使现代商业产品的文化价值得到升华,同时又对现代产品的营销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礼品册包装是适应人们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企业往来互赠物品需要,而对礼物着意进行的包装,要求在选择礼品、确定包装形式、包装风格和设计显示礼品的独特性、珍贵性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意义,要求设计师既要注重包装材料选择,又要强调视觉设计上审美和心理功能。现代礼品册包装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包装的封包和开启体现了保护商品的艺术,它通过选材和配材等巧用材质来体现,包装画面更是设计师施展才艺的平台,就需要设计师借助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水墨绘画等手法来各展神通了。

上下五千年,中国有着优秀灿烂的文化,人类很早就开始用图画的方式传递信息,图案具有简洁明了直观的特点,给传播者在视觉上带来一系列心理反应,叫人浮想联翩,产生遐想,将这些文化元素运用到礼品册等商业包装设计中,能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

例如最早的中国传统图案元素—木刻捺印、图章、手印、玉玺,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结晶的体现,这些模具(相当于现今的图片、图案)构成了中国礼品册、包装设计最早的装饰美化纹样。以福、禄、寿、囍为题材的图片设计,就是现代设计对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承。又如,荷花和鲤鱼象征年年有余,鸳鸯荷花比作夫妻和美,又如白头偕老通常与鸳鸯,百事如意通常与柿子百合等图案结合,图案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巧妙运用寓意和谐音的手法,以此表达美好祝愿与心愿,如花瓶通平安,牡丹通富贵,鲶鱼通年年有余等等。

传统图案题材丰富,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如表达民间生活的飞禽走兽,花、虫、鸟、鱼,又如人类喜爱的戏剧,神话故事;现代生活的山水风情,亭台楼阁等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符号都会被广泛运用到礼品册包装设计当中,会极大丰富现代包装设计的内容,重新诠释它们共同具有的美学意义,提升产品商品的文化内涵,体现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民族特色,产生永恒的文化价值。

掌握传统图案、色彩在现代设计应用的特性

现代礼品册包装设计多用于节庆,婚、寿,传统元素则能更好的传达产品的文化地域信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的节日以千姿百态传递情感,点缀气氛,设计者在设计运用传统图案对礼品进行包装之初就应该具有了针对性,这种特殊的审美因素是中国传统图案所特有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并且十分直观的体现了各种礼品册包装的特殊性和用途。现代礼品册包装设计中一切图案、符号、文字,民俗民情或地域性较强的图案设计元素符号都可能被合理采用。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典型的中国红代表喜庆,象征热烈喜悦、热情奔放;而黄色就是皇室专用色,因而就有了辉煌高贵,权威、黄金、智慧等含义;橙色则就有了喜庆乐天的意义,白色具有洁净纯洁,紫色就有了神秘,蓝色就有了深远广大,墨色就有了庄严隆重,绿色就有了积极向上、健康环保等意义。在东方喜庆节日多以饱和度高的暖色调为主,而西方各国在传统节日则以吉祥的圣诞老人、圣诞树、雪橇、盛礼物的鞋子、白色有红点缀的圣诞帽等典型人物和饰物为设计要素,以其雅致、秀气的色彩,配置精美的画面处理,精巧华丽的结构形式取胜。现代礼品册包装设计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性格、企业文化不同、年龄不同、喜好不同、就要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如为男性设计的礼品包装,就应突出阳刚之气,女性就要有阴柔之美,为儿童设计的就要有天真活波的特点,如卡通木偶图案。红、黄、蓝纯色较高的色彩,为小朋友喜爱,青壮年就要有时尚、朝气,老年就要有典雅大方,有深度。

礼品包装设计技法不一,应避免在为青少年礼品包装设计应用在高档瓷器上和高雅的名人名画图案,乡村多用的大红大绿大紫等欢畅色就避免用在高级化妆品上,在针对性方面,传统图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消费群体有着实质上明确、准确的定位。

中国邮政推出的明信片、纪念邮票等现代礼品册就很好的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图案符号。在这里应着重强调一点,在提取图案(图形、图片)、文字、色彩三大要素时,更应该考虑其寓意是否与当地的文化风俗相冲突,例如:我国的中国红象征喜气,但阿拉伯国家就正好相反,赋予生命力的色彩是绿色;松鹤图案在中国象征着长寿,在法国就代表着晦气等,所以设计人员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要针对不同地域文化风格避免冲突,才使得自己的作品和商业产品顺应时代国际发展要求。

设计师还要掌握传统图案如何在不同行业的礼品册中使用,传统图案已应用在了各行各业产品包装之中,成为包装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其具有暗示消费者的作用,寓意深刻美轮美奂的图案及文字会使消费者产生一系列的微妙变化,在食品包装设计方面,礼品册就要明显的触动着消费者味觉神经系统,这种条件反射就具有良好的心理暗示,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活动,比如:“元祖牌”月饼包装礼品册设计无论从创意表达、设计风格、构成形式诸方面有更新的突破,它将民间神话故事人物以颇具现代感的卡通形象,字体以天真无邪的童趣更把立体构成因素赋予平面的包装,在色彩运用上保留传统吉祥色,使欢乐祥和的气氛呼之欲出,又如:天津十八街大麻花,它则将天津百年老店的麻花食物、景物图案合理的应用于礼品册设计中,北京土特产“茯苓夹饼”是清朝宫廷糕点,在礼品设计上体现清朝宫廷的景象;西安的“葫芦头”等旅游食品册的设计更加体现了“别的地方买不到”。设计师和商家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上利用传统图案手法通过利用传统图案的直接性、连续性使得消费者产生味觉,带动消费者的情感味觉。

第8篇

当前,国外动画正在大肆冲击国内市场,国产动画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随着观众对这一产业的认识的不断加深,国产动画如何立足于传统的民族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也愈来愈突出。因此,本文以下就皮影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会对国产动画的设计,提供创设性的建议。

皮影艺术与动画艺术的设计的相似

皮影艺术是中国独有的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而动画则是一门新兴的借助媒体支持的艺术门类。虽然是两种历史渊源不同的艺术形式,皮影艺术却和动画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以下笔者就两者存在相似之处进行简要分析:

1.皮影艺术与动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异曲同工。

我们从皮影艺术和动画作品的播放原理可以看出,皮影艺术和动画作品的设计基础都是源于受光学原理的运用和绘画手法制作的影响。皮影艺术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幕影表现形式,借助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来对人物及人物所在的场景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而现代动画作品所利用的幕布和其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2.皮影艺术与动画作品的设计创作流程的相通。

皮影艺术作品的一般创作流程是:故事―台词剧本―选皮制皮―画稿、过搞―雕镂―上彩―发汗熨平―订锥―影人动作演练―乐队伴奏、艺人演唱、念白具体操作等。动画的创作流程是:故事―剧本―人物造型―原画―动画―描线―上色―拍摄―后期、配乐、对白等。我们从皮影艺术作品和动画作品的创作流程和创作环节上可以看出两者都有剧本原创、形象造型设计、角色行动设计的流程,都有语言、配音、配乐、角色动作设计等诸环节;其主要的不同在于皮影艺术作品的表演运用的是视角固定的舞台语言,而动画作品运用的是视角可变的镜头语言。

3.皮影艺术与动画作品的创作思想和理念相似。

皮影艺术作品和动画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基于这一点,使得两者在艺术思想上,都要求有娱乐性、喜剧性,并且都要求有一定的正面意义、教育意义,都需采用寓教于乐、寓庄于谐的方式来讲故事。

皮影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1.皮影的艺术造型在动画中的运用

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皮影艺术以其华丽的纹饰、丰富的色彩、强烈的性格特征以及独特的造型特征等特点,为我们动画造型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在皮影艺术中,皮影人物角色的造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人物造型平面化 2)人物造型艺术化: 3)人物造型卡通化: 4)人物造型戏曲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方式、思维方式在近年来兴起的动画设计中有很多很好的表现,特别是皮影造型艺术更对现代动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早期动画作品如《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济公斗蟋蟀》、《渔童》等, 在人物造型方面,都曾借鉴过皮影的人物造型。因此,在现代动画的设计中,我们应该把皮影造型与现代动画结合,既可以创新动画,又可以传承民间造型艺术。另外,我们还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的皮影艺术与动画艺术。

2.皮影艺术在动画中场景设计中的应用

动画场景作为动画角色活动与表演的场合与环境,对动画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的动画作品中,往往是借鉴了皮影戏中的光影效果和皮影色彩的运用。比如动画片《桃花源记》,与以往传统动画片不同的是,它借助现代电脑三维技术将皮影艺术巧妙地糅合在其中,在制作时,动画创作者借助皮影特有的光影效果,使得整个画面使传统的艺术符号,得到新的视觉体现,细节逼真且动感十足。作为一种大胆的尝试,不仅仅是增添了动画作品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给动画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

3.皮影艺术在动画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我国的皮影艺术音乐,大部分都是在不同地区,分别融会当地的民族器乐、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使得皮影艺术的音乐具有唱腔丰富,韵律优美,板式灵活多变等的特点。这使得它在我国音乐领域里自成一体。中国动漫音乐的灵感大多来自传统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运用这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同时融入富有本土风格的电影,使音乐与画面完美地契合,从而建立动漫语言的民族风格,这是中国动漫音乐在视听语言上达到民族化的主要内容。目前动画作品主要是借鉴皮影艺术的唱腔以及独特的乐器、音效。

结语

第9篇

【关键词】机械工程;工程材料优选;优选方法

0 引言

选择好的工程材料要从材料的使用、工艺和成本上来看。这是以往建筑工作对材料选择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理念的深入,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可靠和环保。材料在选择时首先要分析零件对材料的性能要求,其次要对材料进行分类筛选,对可选择的材料进行评价,最后决定选择的材料并进行验证[1]。材料的选择过程的复杂的,因此对于每一个步骤的实施都要十分谨慎。在众多建筑材料企业发展的今天,材料的多样性使得材料的选择更加复杂,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既能符合工程要求又能节约成本,需要有可行的优选方法。目前对材料的选择方法有很多,在本文中将详细分析,为建筑工程选择材料提供有效参考。

1 现代材料优选方法

1.1 知识系统选材

使用知识系统对材料进行选择是根据了解材料信息通过计算系统对材料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主组要注重对材料结果的理解,这种材料选择的方法有其独特的特点:工程团队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通过知识系统了解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信息把材料选择工作分配给各个团队,这样有利于提高团队选择材料的效率,缩短材料选择的时间[2]。尽管知识系统的材料优选方法不能直接选择最优材料,但是对于相比于传统的材料选择方法,这种方式对工程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1.2 构件失效指标下的选材方法

构件的失效抗力是指构件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变形、磨损的能力和其他相关性能的配合能力[3]。因为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很多,材料的性能的有所不同,因此对材料的失效能力进行研究能够保证材料在测试时和实践中数据对比一致性。首先要确定机械的操作条件,确定该机械对材料抗力的要求,其次根据模具的失效确定模具的抗力指标来选择性能符合要求,满足指标的机械材料。在进行选才时要注意才材料的来源以及材料的经济性指标。

1.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材料优选

层次分析法的层次有四个方面: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关于经济效益主要是从财务费用、劳务费用、运输费用以及包装费用进行材料优选;技术效益考虑的是材料的可靠性,和物理性;生态效益主要包括资源的节约和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和材料的回收利用;社会效益是指材料的选用能够改善居住环境,保留传统文化并且如何法律法规[5]。对于层次的分析要形成评价方法。

2 材料优选数据库介绍

2.1 数据种类

这里介绍几种关于材料优选的几种数据库选材。

首先,耐磨料磨损材料数据库选材,这种系统主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材料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通过价值工程法给选材人员提供参考[6]。这种数据可在选材上系统工作比较开放。在选材上通过使用量化的因子的方法给设计人员提供综合的信息,这种数据库的选材有很多查询功能,在材料的管理上可以实现计算机的管理,减轻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其次,是计算机智能选择,这种系统通过技术模数对材料的切割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工具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另外这种系统对成本和加工工艺能够进行估算[7]。

再次,利用材料矩阵进行选材。机械工程在工作时,选用的材料要根据机械的要求进行选择。在上文中已经提到相关的材料因子因素。把这些相关因子根据其特点和重要性组成矩阵。

2.2 数据库新发展

数据库材料选择已经有了新的发展。首先,目前已经把数据库与专家系统进行了结合。这种结合一方面有利于信息的查找,另一方面通过对材料公式的推理优化选材过程。这种系统储存了各种元素的信息。另外一种新发展是在事件的推理上,对信息进行搜索,虽然这种选材不能进行信息的创建,但是能够在原来的数据库中选择材料优选方法。它具有很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已经得到了验证。

3 实例分析

本文以机械工程中钢材料的选用为例,进行分析如何选取最优钢材。在某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钢材料,但是提供钢材料的企业有很多家,如何根据价格,质量等因素考虑钢材作如下分析。

首先,要确定钢材的功能指标,钢材的质量关系整个机械工程的质量,是评价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8]。对于钢材的指标通过结合工程的特点进行量化。进行量化主要有工程的项目经理,工程师、采购工程师进行评价。

其次,要确定钢材功能的重要性。包括,钢材的价格,钢材的运费,以及质量。以某家钢材的质量为标准,对钢材质量不合格的商家进行剔除,然后进行运费和价格对比,一般来说运费没有太大的悬殊,因此主要考虑价格,对于价格的考虑同时要考虑商家的品牌信用。

然后通过以上指标进行计算,最后确定供应商。

4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不断的被开发,对于机械工程材料优选的方法也在不断的进行研究。为了提高选材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在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选择。机械工程的建设十分重要,对材料的要求很高,如果在材料选择上出现任何问题,对工程和工作人员而言都会带来巨大伤害,因此材料选择要慎而又慎。

【参考文献】

[1]刘伯权,吴大川,王经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程材料优选综合评价[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57-60.

[2]饶坤普.模糊物元分析法在墙体材料优选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9.

[3]李林波.运用价值工程理论优选工程材料供应商的实例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1,24:130-133.

[4]李建明.基于价值工程的建设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2.

[5]罗志唐.梅州市清凉山水库混凝土砌石重力坝加高技术方案论证与筑坝材料优选[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01:67-70.

[6]刘军,翟树栋,刘宁,王旭明.基于DEA的农房适用墙体砌块材料优选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