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36:52
导语:在变电运检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电网变电运维;风险;检修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并且已经成为了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经济市场,这也使得国内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国内群众的需求,导致国内各类群体对于电能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这为电网运维工作提出了挑战,也使国内电网变电运行当中的各类风险问题日益突出。想要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就必须对各类风险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制定相应的检修措施,降低风险对电网本身的影响。
一、当前国内电网变电运维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随着当前国内用电需求度的不断提升,使得电网变电运维工作的难度也在增加,在实际运行时电网会因各类风险因素导致不稳,并且可能会对供电网络当中各类设备造成损伤。
(一)自然风险问题
电网当中有较大比例的设备是需要暴露在自然环境下的,而自然环境的不可控性也导致这类风险对电网运维工作存在较大的影响。首先,外界气温会对电网线路造成明显的影响,在冬季时北方地区的温度较低,此时电网当中充油导线就会出现明显的紧缩情况,此时就会产生油面过低的问题,影响了导线的整体功能;而在夏季时外界温度较高,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平均温度均在35℃以上,此时就会导致充油导线过度松弛,进而出现油面过高的情况,同样会影响电网导线的具体功能。其次,酸雨、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状态下对于电网导线的损伤也较大,其中大风会导致导线上被杂物缠绕,从而增加了导线自身的重量,加之大风天气的影响,就会使导线产生摇摆,甚至了断裂;酸雨则主要是对导线外的绝缘层产生了腐蚀作用,从而导致雨水进入导线内引发短路的情况,同时酸雨对于避雷器、接地电阻等也有一定的腐蚀作用;雷电是电网风险因素当中破坏力较强的,并且很容易产生火灾,对周围线路和设备造成焚毁,严重影响了电网运维工作的效果。
(二)变压器操作风险问题
变压器是电网当中的主要设备,对这类设备的操作对于电网本身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很容易使电网无法正常工作。当前我国电网变压器操作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使用空载变压器切换操作时,对于被切换的电压值评估不足,导致电压过剩的情况,此时就会对变压器本身的绝缘结构产生损害,进而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压器超负荷工作的情况[1];其二是在操作过程中忽略空载电压对变压器的影响,进而导致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出现偏差,并且对其运行的整体稳定性构成影响。
(三)倒闸风险问题
在对电网进行运维的过程中常见的操作方式就是倒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填写倒闸操作票,这是为了有效记录倒闸操作的原因和时间,为整体运维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其所需要填写的内容主要包括倒闸前后电网设备的运行情况、倒闸后电网设备的维修情况等。相关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照变电站相关管理规定对操作票进行填写,保证了电网运维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管理[2]。
(四)母线倒闸的风险问题
在当前电网倒闸操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母线倒闸,如果相关人员在进行此项操作时没有开展前期的准备,并且也没有根据变电站标准操作规程来进行,那么此项操作就会对电网运维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根据对实际工作的总结可以看出母线倒闸所产生的风险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在切换继电保护、自动化等设备功能时产生了误动的情况;其二是在倒闸前未对母线当中的负荷情况进行检查,导致倒闸操作是在母线负荷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其三,在对线路当中母线进行空载充电操作时,未对电感式电压互感器、断口电容等进行检查,进而导致了串联谐振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未针对这三种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那么必然会导致电网的运维工作出现障碍,甚至导致母线损伤。
(五)直流回路风险问题
直流回路是电网当中的重要结构,其在操作时所产生的风险问题也直接对电网运维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这类风险问题主要是因为未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或管理人员在操作时导致直流回路误动。该类风险的最大特点就是即便发生故障问题,也不会引发自动保护设备的反应,导致电网当中的保护设备失去原有功能,进而快速对电网的运维稳定性产生影响[3]。如果在影响发生后仍未采取有效的检修措施,那么就会对大范围内的电网设备造成损伤,降低其使用寿命或直接产生损毁的情况。
二、电网变电运维过程中的检修措施
(一)验电
验电是电网故障检查和修理过程中最基础的措施,其主要是在电网发生故障后,对各输电线路段内的电压差或带电情况进行检查,进而降低检修时误入带电间隔,或者检查接地设备是否具有带电的情况。当电网发生故障后通常可以使用安装接地线路的方式保持输电网络内电压的稳定,而验电操作就是接地线路安装时的最基础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自身的安全。验电操作的核心目的在于对输电线路当中的危险点进行检查,并且在查处后进行标识,这样可以有效保证电网变电运维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二)接地线路安装
接地线路本身就是为了将过剩的电压导入地下,从而保持电网运行的稳定。在运维检修过程中也必须对接地线路进行安装,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检修过程中线路突然连通,同时也能够使设备和线路上的静电感应电压消除。因此在实际安装时,应该对线路和设备当中最容易产生静电感应电压的位置进行确定,并且在这类位置附近安装接地线路。安装时需要至少两名操作人员完成,并且所有人员均需要佩戴绝缘手套,在安装隔离开关时必须有一名工作人员监督,防止意外问题。安装的顺序应该以接地线路的接地端作为起始,当确定接地端连接稳定后再进行其它结构的安装。
(三)线路跳闸检修
线路跳闸是电网运维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故障类型,如发生这一故障时应先对跳闸的诱发原因进行研究,判断此次故障是否是由于误操作导致的,如果是则可以将电闸复位。如果是由线路所导致的跳闸问题,则应该对故障点进行检测,其检测的操作范围应该是在CT线路到线路出口的整个输电段进行检查,并且还需要了解线路内是否存在直接连接的情况,主要检查的问题就是CT线路是否发生断路的情况,如发现则必须马上进行线路修补[4]。
(四)低压侧开关跳闸检修
在当前电网运行情况下主变电器会发生低压侧开关跳闸的问题,其直接对变电器的运行造成影响,并进一步对变电器所负责的输电线路造成影响。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越级跳闸、开关误动、母线故障。在检修过程中应该对一次和二次设备均进行检查,并且还要对自动化保护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这样就可以判断当主变压器低压侧电流过量输送时保护设备是否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需要注意的是,在检测自动化保护设备运行状态时,重点检查项目应该时线路保护功能,同时还对保护设备对主变压器的保护功能进行检查。
(五)变压器三侧跳闸的检修
首先是对瓦斯保护的检查和修理,检查的内容包括变压器是否发生火灾、变压器的外形是否发生改变,然后再对变压器内呼吸器喷油情况进行检查,并且确定二次回路的接地线路是否正常连接、是否具有短路的问题,在确定这些情况后就可以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的修理。其次是对差动情况的保护功能进行检查,该项工作的检查范围应该包含了主变压器三侧开关的所有CT线路。
(六)其它风险控制工作
在保证对设备进行检修的同时,还应该对风险故障检修工作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当前我国很多变电站运维工作时均是以状态检修为主,这样就降低了技术人员对故障的诊断能力,从而无法使其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应该适当将诊断检修模式的比重提高,并且建立完善的检修标准,借此提升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但同时也不能忽略状态检修工作的重要性,应该制定标准化的定期检修制度,例如主变压器应该采取“每年一小检、每十年一大修”的检修方案,并且需要根据电网实际输电情况采取提前性的检修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自动化保护设备的监控管理工作,重现对轮值表进行设计,并以自动化保护设备的运行周期为基础,更好地实现动态监控数据收集,为电网设备的维修提供更加准确的辅助。
结语
电网变电运维工作十分重要,随着当前社会各类群体对电能需求度的不断提升,也导致电网设备的风险问题更加突出,应该对各类风险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强化各种风险问题的检修工作,落实验电操作、接地线路安装等基础检修工作,并强化技术人员的线路跳闸、主变压器跳闸等的检修质量,并进一步完善变电站内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峰,冯延江.对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危险点与预控措施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3(36):41-42.
[2]李博.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分析与应对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4(15):47-48.
关键词:检管一体化;变电;检查;维修;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1 检管一体化管理模式基本含义
实现检管一体化的变电运行和维护模式,主要是指相关的运行人员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对站内的一些设备基本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以及一些紧急的缺陷处理工作。还有在比较繁忙的检修工期内,例如春秋安全检查以及一些大的检修工作开展的时候,配合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工作。
2 检管一体化管理模式基本指导思想
在进行监管一体化的工作时,基本的原则是保证设备人员的安全,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开展,不能舍本逐末,安全生产是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底线。在进行检管一体化时,要注意管理模式的改革,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对相关的维护检修工作的管理制度予以健全。在开展变电设备进行维护的工作之前,还要完成对运行人员的专业检修技能的培训,要做好相关的检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设备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为即将面临的新技术新知识做好必要的技术储备,最终提高生产效率,完成检管一体化的既定目标
3 推进检管一体化实施进程
3.1 提高认识和统一思想
在进行检管一体化工作之前,相关的生产和检修人员要做好思想的准备。对个人的思想进行统一,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的水平,还要定期组织举行专题会议,实现全员对检管一体化的工作情况和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的实际情况,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和运行切实可行的的监管一体化管理模式。
3.2 建立监管一体化的组织机构
检管一体化的运行时间还不长,在运行中,欠缺必要部门的牵头和组织。检管一体化在不断的实践和运行中,必须有对检修和运行都有了解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势在必行。在近几年中,还需要加入对检修和保护等都能够进行专业的技能鉴定证书和运行的人员,以在技术上对其他员工进行指导。
3.3 加强提高检管人员素质
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变电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的强度越来越大。在不能大幅度增加工作人员的情况下,提高每个人的生产效率势在必行。各个单位的培训中心需要对检管一体化的培训工作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制定,采取系统和综合性、操作性很强的培训计划。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对下班休息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还举办各种技术性的专业讲座,邀请相关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对检管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解疑答惑。还要派站内的技术尖子人才和检修人员一起在各种专业的培训班中去学习。还可以利用设备停电,或者是春秋大小查建设和一些基础扩建的机会,到现场进行实地的培训和操作观察。运用各种资源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打破专业的界限,对检管人员进行及时和充分的培训,实现他们业务能力的提升。能够在出现一些设备的缺陷时,及时的进行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让检修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4 怎样实行检管一体化
4.1 在关键点上下功夫
实现检管一体化管理模式,要在两个关键点上下功夫。首先需要做好对安全原则的把关。遵循“生命第一,安全第一”,这样即便出现任何情况都是可以避免的。要做到对安全的关注,实现对安全的有效贯彻,做到意识的不断增强。要重视对安全理念的贯彻,围绕安全理念,和安全生产的目标,做好对安全的风险控制,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管理、技术和教育三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起能够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的安全管理模式。还要做到对检管一体化的现场的管理和实现检管技能的提高。进行必要的技术控制,对设备施行实行专业责任制,还要实现检管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等许多方面的工作。做好对相关工作的协调,和必要的规范。从根本上提高对变电设备的检管水平,让变电设备能够始终处在安全的运行环境之下,实现相关设备的高效和安全运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实现对检管人员的培训和技能的提升。要向着培养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方向前行,不断实现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实现变电设备的运转和维护检修的有机结合。
4.2 实行岗位培训激励机制
建立起多岗位的技能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对检管人员的业务和技能的培训。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实现对变电设备检管人员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教育。新增加的三个大类共计22项维护和检修作业项目,需要按照难易程度分为3个施行阶段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和相关的考核。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微机保护装置定值的更改,以及对设备出现锈迹的地方进行补漆的工作。这个阶段的工作大多数单位都已经完成。第二个阶段的培训就是对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对变压器呼吸器硅胶的更换相关技术和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作。第三个阶段就需要选择隔离开关操作回路以及电器闭锁的回路,和对遥信回路等一般性缺陷的检查处理。对每个阶段的培训时间一般都定在2个月左右较好,由公司选择各类专家对学员进行现场的详细讲解,“亲自演习和实现学员现场亲自动手”的培训模式。对设计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都进行详细的说明。
其次,公司还要建立技能岗位培训的激励机制,对工作的业绩、能力和态度等因素进行量化,着重对业务能力强的员工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对检管一体化的推动。目前,各个单位的老龄化趋势明显,在各个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结构性缺员。在现有的制度下,对部分老员工推进培训工作十分困难。对于有限的新进员工,就必须按照高标准,高要求进行培训,使其一专多能,以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同时,按照高标准高要求培养的员工,必须给予应有的待遇,以激励其成长和发展。不然,实行检管一体化纯属空谈。
5 推行变电检查监管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在进行检管一体化之前,运行人员主要负责发现问题,检修人员主要负责处理问题。权责不对等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企业内部的消耗。比如运行人员对于设备的保护并不在意,反正弄出一点问题都是检修人员来处理。在操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上都大打折扣。检修人员则因为专业技术力量强,容易发现一些隐藏的问题。但由于运行又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能够隐瞒的小问题并不会主动提出来给自己添麻烦。实行检管一体化之后,员工的权责发生变化,不论设备的问题大小,最终都是自己的责任,在维护设备的积极性和专业性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检管一体化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可以很大的提高维护的人员效率。按照运行和检修分开的工作模式,一处很小的问题倘若需要处理,则需以下人员:运行人员两人,检修人员两人,司机一人,至少共计五人。实行检管一体化模式后,仅需两人加上司机即可。如果配合合理的制度,司机由兼职人员担任,这样处理小的问题,仅需两人,大大降低了检修的成本。
除此以外,实施检管一体化之后,维护人员的平均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对设备设施的巡视和检查很仔细,能够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对设备进行良好的保养,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可以显著的提升处理问题的效率。
5.1 经过实际运转,提升管理的水平
经过实际的运行和检测,检管一体化给管理和设备维护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可以充分的运用有效的人力资源,通过对人员的重新组合,实现运行和维护人员之间的相互补充,对人力资源不够的矛盾能进行有效的缓解,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二是,能够培养出一岗多能的复合型的人才。从实践出发,来对培训进行带动,实现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对新老员工进行一专多能和一工多艺的技术培养。三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提升,实现设备的维护和运行员工的工作有机结合,刚入行的可以学习检修维护工作,对设备的维护和运行实现熟练掌握和操作。四是,不断实现生产组织的优化。为整个公司迈向现代生产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尝试。
实现检管一体化后,员工可以充分了解设备运转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减少设备的维修和检查中出现漏洞的情况,做到细致准确的检测和及时处理好问题。在设备增多人员较少的情况下,更多的设备监控手段将介入,由此带来大量的数据。员工需要根据现场知识,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达到远方精确判断故障,做好设备维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5.2 经过实际运转,实现技术的提升
还要经过不断的实际运行,检测总结,让检管一体化能够为技术的提升带来极大的好处。检管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充分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了良好的整合。对倒闸的操作进行了整合,以及设备的巡视做到合理和及时,还做好了运行类的维护工作和维护类的检测工作,实现检管工作的效率不断的提升。实现了企业的效益不断的增加。新的工作模式必然存在磨合期,员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在实际运转中,必然会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必然会带来技术水平的提升,并由此发现更多的问题,实现良性的循环。
5.3 实现检管效率的提高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在实际的检测和运转中,实现检管一体化的方式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能够不断的实现对设备设施的有效和及时的检测,实现设备的正常有序的运转,实现电器设施设备功效的最大化,不断的满足用户的需要。要注重在检管过程中实现对新技术和检测维修设备的更新和自我发明,提高检修和维护的精确和及时。做到时间和质量的双重把握。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要的维护和后期保障。在不断的实现效益增加的同时,能够实现整个电力企业的运转能力的提升,为不断增长的需求服务,只有检修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保障,整个的设备的效率和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的提升。
结语
要实现不断的深化和巩固“大检修”体系建设的良好基础上,做到更加的深化细化检管一体化的检修和维护的建设,实现对带电检测和维护的班组业务范围的拓展。不断实现整个操作质量和效率的保证,提高整个变电设备设施的质量,突出检管一体化的特色。还要健全相关的机制和实现整个流程的再造,不断建立起、制度的健全机制。为实现专业化的运转和分析,还要加强对岗位职工的业务能力的提升,培训培养基层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班组排头兵,注重对整个队伍的素质提高和实现建设的稳步发展。除此之外,要不断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问题,注重抢修的质量和变电检查维修的科学合理,把工作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输、变、配电运维 一体化管理
1 一体化管理提出的背景
1.1 原有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电网发展要求
输、变、配电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效率质量和员工队伍和谐稳定。进入“十二五”后,在电网规模飞速发展和生产精益化管理的宏观形势下,供电企业延用多年的营配分离、输配电管理分开、变电运检分离的管理模式模式逐渐暴露出不适应电网发展和生产精益化管理需求的弊端。
1.2 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是三集五大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当前三集五大的大背景之下,统筹电力企业人力、技术、装备资源,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实施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实现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已成为公司发展和电网发展的必由之路。
1.3 SG186系统上线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台
PMS系统和GIS系统的上线为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平台,为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的全面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一体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是指电力系统中输、变、配电实行专业化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相结合的生产工作组织模式,即整合输、变、配电现场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业务重组整体。
3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做法
3.1 建立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型
以高科技为支撑,深入开发和应用SG186系统,建立完整、成熟的电网模型,包括输电、变电、配电设备,提供对输、变、配电一次、二次设备和相关设备附件的统一管理。
3.2 人尽其才,实施运维一体化管理
着眼于解决当前管理困境和提升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质量,深入剖析以往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充分调研现有人员队伍结构和工作承载力,总结提炼出以提升输、变、配电运维管理质量、作业执行能力和队伍凝聚力为目标的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输、变、配电运维业务及人员的优化整合,进而通过管理模式嬗变提高专业管理质量和队伍凝聚力。
3.3 加强超前管控,实现检修专业化
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建立按电压等级、按输、变、配电设备类型由各专业承担电网设备运维检修任务的生产体系,抓好设备管理,将原来的时候抢修处理转变为设备超前管理。加大设备管理力度,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设备抢修次数,降低安全风险。
3.4 狠抓现场管理,开展输、变、配电现场标准化作业
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突出对作业现场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和控制,加强监督考核和培训,确保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集安全管理、技术参数、检修工艺等于一体,起到了工具书的作用测。
3.5 开展联合巡检,缩短由“巡”到“检”的周期
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进行联合巡检,对发现的缺陷分类,按照缺陷性质分类进行消缺,最后再组织验收。通过联合巡检,进一步缩减了由 “巡”到“检”的环节和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效益,实现了管理环节的简化,同时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3.6 加强安全教育,强化技能培训
加强教育,抓好转岗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输、变、配电相关员工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大局观念。结合岗位工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组织员工集中精力学习掌握安全规程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4 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4.1 社会效益
过实行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进一步落实、提高了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了供电优质服务水平,推行实行输、变、配电一体化运维管理、联合巡检和现场标准化作业,使检修施工按计划完成,确保检修质量,缩短停电时间,延长检修周期,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保持了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
4.2 经济效益
新模式实现了输、变、配电设备运维检修、抢修时间最短化、效率最高化、成本的最小化,统筹配置了人力和生产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运维成本,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合理利用了资源实现了人、财、物的有效统一,显著提高了用工效率,杜绝了客户不必要停电,缩短了停电检修时间。
4.3 管理效益
实施一体化管理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流程,积极做到每个环节有人负责,量化、细化、标准化输、变、配电检修各环节,每项工作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化要求操作实现了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的有机结合;规范了检修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确保输、变、配电作业全过程的安全和质量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有力地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检修;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
应我国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国家电网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改革,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创新,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人均生活用电都在日益增长,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量机械设备数量增加,但相应而来的是设备检修任务也越加繁重,对于电力设备检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更有效地检查管理,是电力系统化管理的主要探究方向。
1 变电站运行管理概述
电力行业关乎国计民生,经济建设需要电力支持,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同样需要电力支持,对于用电量需求与日俱增。就当前电力生产管理现状而言,所采用的方法较为落后,变电运行维护以及检修分属不同单位,两者互不干涉、独立运作,有着各自明晰的职责和权利。变电运行维护主要是负责变电站内部电力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修,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记录,并实行相应的养护工作等。
随着“大检修”时代的来临,相应体系改革的推进,变电运行维护和检修逐渐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相较于传统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效和精细的运行检修管理模式。传统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在对电力设备检修中需要由相应技术人员进行修整,但是各个环节在处理中存在明显的职责不清、耗时较长的问题。传统电力设备检修方法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消耗,并且对于技术人员检修中存在较大的风险。电力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技术人员无法及时处理,容易造成安全故障扩大,缺乏对设备故障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2 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应“大检修”背景下诞生的,该模式通过对业务集约实现运行维护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对当前由专门技术人员和检修人员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的现状,创新改革相应的变电检修和维护业务,将设备检修以及维护等业务整合到运行单位进行执行,最终实现变电运行维护部统一管理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巡视等内容。应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新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促使设备检修更加专业化,降低电力设备运行成本,提升检修效率。
2.1 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要求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安全第一是前提条件。由于变电站在业务衔接以及实际操作中会存在一系列安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危及相关技术人员的生命健康。由此,在运行维护过程中,首先应结合变电站运行运检维护的实际需求,全面考量客观影响因素,并做出明确的运检方案,以确保在实际操作中实时监督现场安全,提升运检工作安全和质量。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制度先行是运行保障。在变电站日常运行维护中,首先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管理、监督以及评价等制度,落实相应工作职责,促使变电站运行检修工作规范化,有章可循,严格把控运检标准,实现系统化管理。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培养人才是重点目标。实行运检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首先应严格遵循考核标准,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相关技术人员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在科学指导下开展变电站运检工作。
此外,在对技术人员的培养中,可以通过模拟培训环境,促使培训人员能够提前熟悉实际工作流程,丰富工作经验,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队伍,提升变电站运行管理和检修效率。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设备配置是根本支撑。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清扫以及检修,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专门的检测工具,充足的设施配置,才能够确保检修工作的有序开展、检查结果的准确,更好地满足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的实际需求。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逐层推进是主要手段。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执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检修流程,从设施到设备,从低压到高压逐步开展。
这种逐层推进的手段,可以应用在检修较为简单的项目,并且对相关人员专业素质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能够有效提升运行维护水平。
此外,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激励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变电运行维护人员自身工作任务较重,自身工作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检修质量和效率,加之运行检修工作时常伴有一定危险,技术人员可能伴有畏惧情绪。由此,加强对变电运行维护人员的激励,有助于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提升变电检修工作成效。
2.2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流程
为了实现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
首先应加强专业之间的融合,转变传统运行检修模式,将变电检修人员以及维护人员进行统一协调,构建变电维护部门,由部门内人员承担对变电设备检测以及维护的工作,实现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
实现变电运行维护的岗位融合,优化维护模式和相关带点测试、维护消耗等工作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技术人员工作时间,防止作业任务出现交叉重叠,确保检测质量和人员安全;
组建相应变电运行维护小组,承担电力设备全部的清扫和维护等工作,实现变电站设备检修工作的有机整合,采用周期性工作开展,诸如季节性工作或者机械设备运行维护大修等,保证现场变电站运行维护效率。
3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优化对策
3.1 健全和完善约束机制
在当前“大检修”背景下,构建相应运行维护体系框架,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开展主要采用封闭式管理,变电运行维护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缺少相关权威监督部门的把控,造成相关变电运行维护人员一人承担多种工作职责,监管措施不严,责任落实不到位,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由此,就此类风险问题,首先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监督、控制以及约束机制,变电站管理部门需要定期进行考核和抽查,确保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工作能够有章可循,严格遵循检修标准进行。
3.2 强化运行维护人员思想意识
由于变电运行维护工作是由相关人员独立完成,在检修者和维护者之间角色转换,在运行维护初期,相关运行维护人员自身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制度的压迫下导致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甚至在个人思想意识上会产生波动,对于岗位调整和整合感到忧虑,无论是自身的安全意识还是工作意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危及运行维护人员生命安全。
对于运行维护人员,管理部门应确立相应鉴定标准,对其自身专业素质水平、思想意识以及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考核,以此为依据,制定人员薪酬待遇,能够有效降低运行维护人员的顾虑,更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提升工作成效。
3.3 提升运行维护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变电站由于自身特性,内部结构复杂,无论是在设备检修还是带电检测方面,需要运行维护人员结合自身专业素质和经验基础来综合分析电力设备运行情况,进而采用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予以处理,这就需要相关运行维护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对于电力设备和实施内部结构做到成竹在胸,才能更好地胜任该项工作。
但是运行维护人员自身工作经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最初工作过程中可能面对设备运行状况分析不全面的问题,无从下手,造成设备维护和检修不合理。
由此,就此类问题,首先应加强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考核,定期进行培训,促使运行维护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开展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提升工作难度,进而不断完善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检修”体系机构下,创新推行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时展的必然选择,管理部门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监督、管理以及约束制度,定期对运行维护人员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需求,确保变电站正常运行同时,维护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1]范李平,余剑锋,姚迪.“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拓展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141-144.
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实时监控系统进行开发。该系统由工控机及实时数据采集终端“网络893”构成,具有运行可靠、编程简单、实现方便的特点。
[关键词]经济运行;变压器;实时监控
中图分类号:TM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346-01
变压器的应用很广泛。发电、供电、用电整个过程一般要经过三到五次变压过程,变压器自身会产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损耗。变压器的台数多且总容量大,其消耗的电能很可观,广义的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损耗电能可占到系统的发电总量10%左右。要降低变压器的电能损耗主要通过提高变压器的性能,开发新型的高效设备,还要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去实现变压器经济运行。
变压器的经济运行首先要确保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和传输电量相同,利用现有的设备,变压器的运行台数和分接头档位等进行最佳组合,改善变压器的运行条件,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使变压器电能损失降低,同时使供电质量提高。变电所的变压器容量、铁心、电压等级、制造工艺及绕组等不同,且变压器间的技术特性与参数有差异,当供应相同负载时,这就必然存在部分变压器运行方式的损耗较大,部分变压器运行方式的损耗较小,多种变压器的不同运行方式中,经济运行方式就是指损耗小的运行方式。适应变压器经济运行的计算软件应运而生,并出现很多版本,这类软件多是离线分析变压器的运行数据,有的变电站负载波动大,存在不能迅速判断和控制的弊端。所以,本文提出变压器经济运行实时监控系统。这个系统能实时采集到变压器的电压和电流数据,计算、分析和判断有功耗和无功耗,对变压器的运行方式进行选择,自动投切到合适变压器。系统硬件由模拟量采集运算单元、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工控机及通信卡等部分组成,软件需要在Windows NT环境中运行,人机交互界面友好,以表格或者图形显示所有计算和控制的结果,使得阅读能够方便直观。
1 理论基础和判定原理
1.1 理论基础
分析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基础数据是变压器的技术参数,变压器经济运行是指通过组合不同运行方式,找到降低变压器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损耗的途径。所以,变压器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损的耗计算式也是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基础算式。当前,变压器经济运行是降低电力损耗的主要措施其理论基础也包括分析计算变压器的综合功率。
变压器的电压变换是通过电磁转换来实现的,其为一个强感性电气设备,传输功率时,变压器上的负载电流的无功损耗要远远大于其有功损耗。所以,变压器经济运行中要着力于降低其无功损耗,和降低有功损耗相比较,其效果要明显的多,无功节约还对电压稳定产生促进作用。
综合功率损耗指的是变压器有功功率损耗及其消耗无功功率使得电网增加的有功功率损耗总和。所以,综合功率损耗需要考虑变电设备节电,也要考虑降低供电网损耗,综合功率的经济运行要立足电力系统的总体选择最佳节电方法。
1.2 判定变压器经济运行技术特性优劣
变压器经济运行技术的特性是对系统控制判据的理论依据进行监控。该技术的特性优劣判定标准是:供应相同的负载条件时,变压器运行方式损耗小的其技术特性好。该监控系统是使用变电站中变压器运行信息,并根据本变电站的负荷变化对变电站中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进行改变,这种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属于变电站而不是整套电力系统。例如,某变电站变压器并列运行过程中,变压器技术参数是不同的,当供应负载相同时,不同运行方式的组合可以区分优劣。其判断的方法是:在供应相同的负载时,可供选择方式中,选择损耗最小的运行方式就是经济运行方式。
2 经济运行监控系统和其特点
2.1 变电站模型
如图1所示的变电站主接线图,这个变电站拥有3台主变压器,1# 变压器的容量是45MVA,2#变压器的容量是63MVA,3#变压器的容量是63MVA,电压等级是110/38.5/6.6kV。目前,变电站的变压器运行方式为:1# 、2# 主变分列运行带变电站的全部负荷,3# 主变处在热备用状态,如果1# 、2# 主变其中任意的一台出现故障跳闸或者检修时,3# 主变会投入运行中。在1999 年变电站的最高负荷是53MVA,而平均负荷是35MVA,对监测变电站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对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进行控制具有重要的经济性意义。
2.2 监控系统
分布式智能数据测控网络“893-网络”与主机变压器共同构成经济运行监控系。“893-网络”为高性能、高精度的数据测控网络,其具有信息的传输距离较远、组网方便、以及不易扰等长处[5]。这个系统是由二次互感器、IDCB - 3A 型工频交流量测量和传输前端、IDCB-2C型开关量测量控制及传输前端、通信电缆、适配卡及工控机等部分组成,控制系统的结构(图2)所示。
二次互感器包含电流、电压互感器,用来使测控网络和现场一次互感器连接起来,其具有转换和隔离职能。IDCB-3A型工频交流量测量的前端为一带单片机的测量控制器,能同时采集变换八条线路中的电流、电压,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行计算,最后把计算结果上传到工控机。
IDCB-2C型开关量测量控制的前端用于检测变电站各个开关闭合的断开状态,掌握变压器实时运行方式,其具有多路继电器干节点输出,能根据计算来得出变压器的优化性运行方式,使投切变压器成为可能。专用网络通信的硬件与软件组成通讯适配卡,可以使测控网络和主机系统间通讯管理得以实现,其也具有自动查询、出错校验的功能。
主机系统为运行在Windows NT4. 0 环境中的工控机,把Windows NT 和专用通信软件互相配合来应用,着有效保证了全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安全运行。自主开发出的变压器经济运行控制软件根据IDCB - 3A 测量前端所采集的变压器的运行状态数据,采用变压器的经济运行算法来计算和判断出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通过IDCB - 2C 开关量来输入判别目前进行的变电站的运行方式,并通过继电器干节点输出来控制投切母联和变压器。系统还能判断出变压器超载的情况,以及过高电压和低压运行的不正常状态并给与告警。软件具有显示的功能,以图表或其他方式来显示出变压器的运行参数、运行方式和日负荷曲线,并详细记录变压器投切状况。软件编制采用C++ ,人机交互界面友好。
参考文献
[1] 胡景生.变压器经济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本文结合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的故障因素,分析阐述了变电检修运行的主要技术手段。
【关键词】电力系统 变电运行 检修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增加了电能需求量的同时,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运行的检修技术水平如何,不仅影响着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也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用户的满意度与信任度。笔者试结合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的主要故障因素,对变电检修运行技术加以分析。
1 变电运行的故障因素
1.1 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
这种变电运行故障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开关误动作跳闸、母线故障跳闸和越级跳闸(保护不动作和开关不动作),但是在运行中,排查哪种故障情况一般进行一次设备和二次侧检查就能够判断出来(如图1)。如果主变低压侧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出现变电设备保护动作的时候,对动作保护状况和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排查就能够分析检测出来。排查的时候,对主变和线路的动作保护情况要同时进行,主要是检查以下三种故障情况,一是开关已经跳闸但是没有保护掉牌,二是单纯的主变低压侧发生了超过额定电流的动作保护情况,三是主变低压侧和线路都发生了多电流的动作保护情况。
1.2 线路故障跳闸
如果发生了线路故障跳闸情况,就要排查发生故障的线路和动作保护是哪种情况,要将线路CT到出口的位置全部仔细地检查清楚。如果不是线路的问题,要再排查自动跳闸装置,看看消弧线圈是否出现了异常,特别要检查三相拐臂和跳闸开关位置的指示器是否存在故障,而且如果跳闸开关是电磁性质的,就应当看看是不是开关动力保险没有很好地接触,如果跳闸开关是弹簧性质的,应当看看是不是弹簧储能设施出现了异常,如果是液压性质的跳闸开关,应当看看是不是压力值出现了异动,如果全部项目检查完以后,还是没有发现不正常的情况,才可以进行电能强送。
1.3 主变三侧的开关失灵跳闸
这种开关失灵跳闸的情况主要有四种,一是主变设备的内部发生了异常,二是主变设备的差动区发生了异常,三是主变低压侧的母线由于出现异常那侧的主开关出现了不动作,或者即使超过额定电流但是保护器出现了不动作,导致母线出现了越级动作,四是连接主变低压侧母线的线路出现了问题,发生了保护设备不动作,或者发生了动作保护但是开关跳闸装置出现了不动作,导致母线出现了二级越级动作。
这几种变电运行的故障问题,采取排查一次设备和保护掉牌的状况就能够判断出来。比如,检查瓦斯保护,一旦瓦斯发生了动作保护,就能够判断出变压器内部出现了异常或者是二次回路装置出现了毛病,这就要详细地对变压器进行检查,看看是不是内部出现了变形或者出现了着火点,释放压力的制动阀是不是出现了喷油或者不动作的情况,呼吸器是不是出现了喷油情况,二次回路装置是不是出现了短路引起跳闸或者回路的线路连到了地面。再就是检查差动保护,一旦差动装置出现了保护动作,就要看主变设备的差动区和变压器是否出现了故障,差动装置发生了保护动作可以分析判断出主变电器的内部线圈是否出现了匝间和相间出现了短路现象,而且变电器内部出现问题,还能够引起轻、重瓦斯出现动作保护,所以,一旦发生了差动保护,就要详细地排查主变电器的油位、油色、套管、瓦斯继电器等,而且一旦瓦斯继电器里面空间出现了气体还应当采取措施排出,同时依据气色和是否能够燃烧还能够检查出变电设备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经过排查如果发现主变电器和差动区均未出现故障,就能够断定是保护装置出现了误动,引起了开关失灵跳闸。
2 提高变电检修运行技术的措施
一是明确变电检修的具体任务。变电设备检修的管理者应当对检修工作事先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导方案,详细说明检修的技术要求,而且部署变电检修任务的时候,要对专业技术人员认真交代检修变电运行设备的技术定义和工作方向,让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变电检修的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
二是完善变电检修的技术手段。变电设备检修人员要准确检修变电运行的责任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长期积累的检修技术经验,加强变电故障检查,并落实检修质量责任制,同时,要注意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检修技术手段,进行变电设备运行的故障排查、分析、检测,提高检修水平。
三是增强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电力企业或者变电站要不定期开展检修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变电检修运行技术水准,严格遵循检修质量规范标准和工艺要求,有效地控制变电运行检修的技术风险,防止出现二次变电故障,或者由于误操作导致出现误保护动作,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结束语
变电设备运行事故,不仅会给电力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也会对用户的电能利用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只有电网系统中的变电设备达到安全可靠的运行,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和运行的完整率,才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因此,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变电检修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变电检修运行的重要性,及时排查变电设备运行中的故障因素,并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检修运行技术,提高检修水平,确保变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确保电力企业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洪强.电力系统变电检修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1(13).
[2]杨雷.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设备检修技术[J].硅谷,2012(17).
[3]彭国祥.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3(05).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设备检修
引文
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中电网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供电的过程中,如果想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就要保证电力安全稳定的运行,然而,没有万无一失的,任何先进的设备或者是技术都能出现一些故障问题,所以,设备的维修对于电力供应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我们如果想要保证电力供应的正常运行,就要预防事故的发生,在发生事故的同时要及时快速的进行维修,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人们对于用电的人数和时间的新要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重要,也使得变电设备的检修技术越来越重要。
1 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设备检修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变电运行设备检修的目的则是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我们要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就要提高对变电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并且提高检修次数,因为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尤其是在春季高峰期的用电量日益增大,所以设备的使用年限必须延长,并且设备的检修和维护次数不能仅限于规定,对于变电设备的检修质量也要提高,同时,我们在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仔细观察时一定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处理,从而消除安全隐患,使设备的寿命得以延长,设备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停电检修和带电检修的工作量因为变电运行设备的检修而有效的降低,同事,工作人员的生产安全系数也得到了提高。由于在计划检修中,导致停电事故经常出现的原因是时间相对的集中,给维修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同时,因为在实际的操作中人身安全事故也会经常发生,所以,使用变电设备检修检配电技术的操作.能够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使得系统的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2 变电运行设备常见的故障
2.1 线路出现跳闸故障
变电运行设备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就是线路跳闸故障。解决这类故障首要办法就是检查线路。对于线路 CT 到线路出口都要进行检查。并且认真和仔细的检查线路过程。如果发现线路检查后没有问题,那么就要对跳闸开关的问题重点看看,如果不是,就要检查动力保险接触是不是完好。而对于弹簧结构的重点,就是要检查弹簧是不是正常。
2.2 主变低压侧方向的开关发生跳闸故障
主变低压开关跳闸在变电运行设备出现的故障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出现这种故障可能和三种情况有关。第一是母线的故障,其次是越级跳闸的现象,最后是开关误动导致的跳闸发生。 但是发生故障后对于到底是哪一种现象发生就要通过对二次侧、 一次设备进行检查,才能得出判断。
2.3 主变三侧的开关出现跳闸故障
对于主变三侧的开关出现跳闸现象,出现的原因较多,但是总体来说主要分为四种:一是主变的内部发生故障。二是主变的差动区发生故障。三是主变低压侧的母线发生故障。 而且会出现因为故障导致侧主开关出现拒动而导致越级的现象。四是主变低压侧的母线连接的线路发生的故障。但是,有这四种原因,在实际故障中到底是由哪种故障引起的还要进行具体的检修才能知道。
2.4 隔离开关的故障
隔离开关出现过载问题,或者接触面之间不严密,导致电流通路截面减小,出现接触面氧化问题,造成接触电阻的显著增加。 所以,一旦电流温度大于触头温度,就容易高于允许值,情况的话甚至会出现烧红熔化的问题。 而造成隔离开关故障的原因主要有:螺丝出现松动现象或者弹簧过于压紧。 接触面发生氧化导致电阻值明显增加。 在拉合开关的过程中,电弧出现烧伤问题或者用力存在不当现象,导致接触位置发生歪斜,降低了压力等。
3 变电运行设备几种常用的检修技术
3.1 安全验电
如果想要安全进行检修的电器设备和线路停电的具体原因,那么在装备接地线之前一定要进行验电测试,经过验电能够明显显示出停电设备是否还具有电压,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比如带电装备地线或者带电合接入地刀闸或者进入带点区等情况,验电时需注意应该在检验设备的进出线两侧依次进行分开验电。
3.2 接入和拆除地线
为了避免在工作的时候突然来电, 确切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那么应该消除线路上的静电感应电压、 释放停电设备中存留的剩余电荷、停电设备上的静电等。 接地线时应该设置停电设备和电压接触所产生的电力部位,进行拆装地线时,工作人员都应该戴上绝缘手套和使用绝缘棒。 装接电线应该由两个人分别进行,使用接地隔离开关也应该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进行装接地线时需要先进行接入地端,然后再进行接入导体端,连接接触要保持通畅和良好状况。 进行拆除工作时,则与接入工作相反。 除外,为了避免工作人员找不到具置,错误的隔离开关或者误合断路器造成重大的事故,应该在需要的场所挂出相应的标志牌,使工作人员能够准确无误的进行工作。
3.3 高压开关的检修方法
针对 6-10kV 的老旧开关以及开关柜,在检修的过程中应及时更新检修方案。 明确高压开关出现故障的原因,分析其是否是因为绝缘性能达不到设备运行工况或者结构设计不符合要求等造成, 重点对SN10 系列的高压开关以及开关柜进行检修和改造。 另外,为了避免出现“火烧联营”的情况,还可以采用以下检修方法:及时更换达不到绝缘要求的绝缘材料,指塑料隔板和酚醛板 , 隔离封堵母线室;对开关柜所在的环境进行管理,定期通风,保持环境干净整洁,加强开关柜的绝缘改造力度。 尤其是在较为潮湿、环境情况较差的变电站选择开关柜时,可以增加投入选用加强绝缘型金属封闭式柜间隔离型开关柜。
3.4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设备检修技术
3.4.1 过电压的问题
变压器的高压容易遭受雷击,这是因为是从架空线引来的,并且因为一些外界因素,比如涉及断路器的一些操作以及系统设备故障等也会改变系统的参数,电压异常也会因为电网内部电磁能的转换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时就会导致变压器被烧毁,为了减少这一现象出现的可能概率,我们可以通过安装避雷器来。
3.4.2 接地不规范
我们常用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一种接地方法就是中性点接地,导致中性点出过大的电流接地线连接的不规范就很容易导致电阻过大而烧断接地线,是因为负载不平衡的现象出现,所以,对于接地线是否正常工作,要经常进行检查安装位置是否适合当,从而保证其电阻在正常的范围内 。
3.4.3 负载短路或接地
较大的电流通过是在变压器一旦短路或者接地的时候,这样会产生很大的电动力以至于导致绕组变形,所以,为了防止短路应当在此安装保护措施,高压一侧使用跌落式熔断器,对于熔断器的熔丝的选择,我们应当确保在其短路时能够及时熔断,从而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变电运行时所发生的事故将会带来所想象不到的损失,进行事故故调查和分析将有利于确定发生的事故的原因,也能找到解决的方案。采用有效的检修技术,能够快速排除设备故障,保证变电工作安全有序的运行和发展下去,从而真正推进社会稳定发展和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状态检修;变电设备;技术;过程管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电力需求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设备状态的诊断主要是建立在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上。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设备诊断的专家系统。改变过去凭借着历年来的试验、运行,检修等数据,设备异常。事故记录的反复调用,比较分析等。通过引进高新状态检修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将新技术应用到电力设备的绝缘诊断中,因此更加准确,可信。
一、检修模式发展经历的两阶段
(一)故障检修
故障检修也称作事后检修,这种检修方式以设备出现功能性故障为判据。是最早的检修方式。只有在设备发生故障且无法继续运转时才进行维修。也因此耽误生产运行,需付出很大的代价和维修费用,效果不太理想。
(二)预防性检修
第一,状态检修。状态检修的实施需要定期的检查设备的状态,通过巡视、检查、试验等手段,通过评价设备的状态,合理的制定检修计划。第二,定期检修。当设备数量较少且设备质量水平较一致时,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或累计了一定的操作次数后安排一次定期的检修计划的检修模式能起到较好的效果。第三,基于可靠性的检修。状态检修主要考虑单个设备的情况,而基于可靠性的检修则考虑整个电网的情况,如设备的风险、检修成本等。
二、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方法的应用
(一)应用于继电保护设备的状态检修
对大多数二次回路上引起的事故,检修原则与方法应当注意五点,第一,开展状态检修的设备根据状态评估结果,如巡检、二次通流试验、带开关传动、标准校验项目等。确定具体检修方案。第二,加强微机保护的抗干扰反措执行力度。第三。适合开展状态检修。第四,分析定期校验中发现的主要缺陷及可能发现的事故隐患,微机保护校验项目的重点应从以往的定值复核、保护功能逻辑的确认上转移至回路与辅助设备的检查上。第五,加强对继电保护设备的专业巡检结合缺陷处理等对保护进行传动试验.
(二)应用于高压开关设备的状态检修
根据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开关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结合开关设备缺陷分类统计和典型故障分析结果,可以总结出高压开关设备的故障在四点规律。第一,部分国产SF6开关相对故障率较高,而国外品牌的SF6开关总体性能稳定。主要是在SF6低气压报警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开关自身能检测,可以控制发展。第二,6~35kV真空断路器由于其故障基本上是由机械引起,小修对它的控制能力并不强。因此,应当加强对发生过连续动作开关的管理,加强对真空泡真空度的测试,及时进行机械状况的检查。加强控制回路器件的检查和调整,严格控制机械动作次数,动作达限时必须及时进行检修,测试、调整,每年雷雨前有选择性的进行转动模拟试验等。第三,由于油断路器开断能力的限制和其密封性能的不足,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开关本体的渗油,不检修开断次数,此类开关故障总数的96%左右,第四,真空开关设备的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可以是开关机械动作次数达到产品的机械寿命时进行机构的大修。一方面,开关触头的电寿命,既开关开断故障电流次数达到产品技术要求时进行大修,另一方面,当开关存在影响正常运行的缺陷时进行针对性消缺检修,并且每三年进行一次回路电阻和微水测试。
三、状态检修的过程管理
(一)输变电设备检修模式管理
在我国,普遍采用了以状态检修为主,诊断检修为辅的检修模式,取代了传统的检修模式。把集检修、运行管理为—体的通调试验I粉离为两个独立的部门,对变电检修与试验朗l驼问存在的责任混淆等问题对两郎门的设备分工进行了重新分配,遵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修必修好”的原则。电检修负责对设备的运行管理、二次电气设备的大、小修和日常维护并负责机械、—次电气设备的大、小惨,试验班组负责一次,二次设备的试验及评定,促进了职工队伍向技术业务素质的提高,建立新的检修观念的同列精简了机构,逐步酞纯.计匍I检修向以状态检修为基础,故障检修与预防性检修相结合,使我局的职能进—步明确和单纯化,以最低经济消耗为目标,同时兼顾设备运行可营性的混合检修方式发展。
(二)改变观念,加强状态检修管理
固定的检修周期并不随现场设备的运行条件、环境和设备的换型、运行可靠性的提高而变化。而纯计划检修是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针对我国的国情而实施的一种设备检修管理模式,已不太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彻底突破相关的条条框框,打破纯计划检修模式下的固有检修周期的约束,开展状态检修与预防性检修、故障检修相结合的混合式检修势在必行。
(三)通过前期实践,尝试推行状态检修
目前,检修体制改革是电网的重要课题。我国在部分设备的运行管理方面相继开展了一些。初级阶段”的状态检修工作。例如,主变检修一般lo年大修,而提前进行了状态性大修是为了应付主变的油枕及瓦斯继电器出现了渗油的问题进一步扩展与恶化。在利用综合自动化与调度自动化相对接方面,通过调度运行值班时刻监视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为状态检修提供了保证。66KV送电线路相对来说较短,每个变电所为双电源供电,其中,七道泉子送电线路为钢管杆,导线型号为LGJ一150,保证了电源的可靠性,长宝66KV送电线路为复合式绝缘子悬垂,避免了长宝水泥厂的污染问题。近几年的试验结果延长了设备的状态检修的周期,两年一次为最好,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关键词:电力事业;变电所;运行检修;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非常迅速,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不断探索新型电力技术,努力扩大电网规模。相较于电力企业在智能电网以及新型发电能源研究上的投入,变电所的管理以及变电运行检修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束缚电力事业发展的一块短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电力企业在未来的市场中面临的挑战会越加复杂,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变电所的管理,完善变电运行检修方式,紧跟时代的步伐,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肩负起国家基础产业社会责任的同时,用更为完善的管理方式来迎接各种挑战。
提升变电所管理质量的措施
2.1强化设备管理
提升变电所管理质量,第一个着手点就在于强化设备管理。电力设备是整个电力系统的物质基础,是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在选用电力设备时,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尽量使用质量优良的电力设备。在电力系统长期运行中优良的设备在控制成本投入,提高运营效率方面能够起到明显地积极作用。一方面,质量优良的电力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中,故障率比较低,减少了二次投入;另一方面,质量优良的电力设备科技含量比较高,能够实现故障预警,而且自动化程度高,便于维护,对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设备管理除了要有质量可靠的设备做保障外,对于设备监造、基建调试以及巡检等各个环节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电力系统的长期运行情况来看,设备管理的重点应该是设备的运行维护。对于设备的运行维护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零缺陷管理,即采取多种有效地手段将电力设备的缺陷率降至最低。在设备管理中,缺陷管理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它是整个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务必要引起重视;二是对能够表征电力设备出现故障的各种预兆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电力系统中设备出现故障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发热,在现代电力设备中针对发热原理装设的各种预警装置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并强行停运故障设备,避免事故发生,对于没有预警装置的设备,工作人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能够根据各种故障预兆及时发现问题,最大限度的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三是规范设备技改编制工作,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变电所经常会对一些电力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在改造过程中,要做好设备技改规划,及时掌握设备技改情况。避免因为技改导致电力设备某一缺陷集中爆发,从而给电力系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2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变电所的管理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加强变电所队伍建设来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变电所运行相关人员一定要持证上岗,即所有的人员必须具备电工执照,不能聘用临时人员。变电所工作人员对于与变电相关的知识要非常熟悉,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两票是指操作票和工作票,三制是指交接班制度,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以及巡回检查制度。变电所工作人员对于本变电所的岗位规程制度以及事故处理措施要有非常清晰的概念,并保证能够真正应用到工作中。在设备运行时,能够根据设备运行状况,甄别设备是否出现故障,或者是否应该予以维护。在值班时,一定不能擅离职守,要集中精力,严密监视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电力系统工作人员是保障电力安全运行的执行主体,加强变电所队伍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讲究持续性,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强化队伍的岗位意识,用制度来约束人,真正做到令行即止,保证电力运行各个环节不出纰漏。
2.3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
通过对电力运行中出现的各种事故的分析可以发现,引起事故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变电所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减少误操作,从而降低生命财产损失。变电所工作人员产生误操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期存在的不良习惯,在操作时并没有故意去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只是因为技术上存在缺陷,长此以往就难免会出现误操作引发电力事故。变电所要定期组织技术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将培训通工资绩效相结合,调动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技术培训强化变电所工作人员对各项工作规程、安全制度的理解,使其能够真正领会到实质。保证全体值班人员至少要维持3-4小时的学习实践时间,并将上级关于电力运行安全工作的各项指示切实传达给工作人员。变电所工作人员对于学习的内容,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多与相关专家以及同事进行交流,做到不留死角,不流于形式,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
3、变电所的电力运行检修
3.1电力运行检修总体注意事项
变电所在进行电力运行检修时,依据的检修制度是计划性检修制度,即根据检修计划,如果到了检修期无论设备运行状况如何,按部就班的进行停电检修。很显然,这种检修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利于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科学性差。现在很多变电所已经不再依据计划性检修制度,转而使用状态检修制度,即注重对电力运行进行全方位检测,通过电力运行实时监视系统,及时了解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检修。状态检修能够有效地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真正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
状态检修相较于传统的计划性检修,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对电气设备的科学保养,在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提高设备利用率,保障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状态检修是一种预知维修,是电气运行检修的发展方向,这对于变电所工作人员来说一种挑战。在电力运行检修工作中,检修人员要根据电力设备实时监测系统,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做好“看、听、闻、摸”四项工作。比如对高压开关柜、电缆接点等进行巡查,如果有打火等现象,立即停电检修;变压器在运行中,如果发生故障通常会有异常声音产生,巡检人员要能够根据异常声音做出合理的故障判断;低压配电间的开关出现异常时,会有一股烧焦气味;而对于开关外壳以及电缆外绝缘层来说,如果出现故障可以进行触摸,通常会有有灼热感。总而言之,在对变电所进行电力运行检修时,要注重通过电力运行实时监视系统,及时了解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是否发现问题及时检修。
3.2电力运行检修实例分析
某电厂总装机容量为8x600MW,为了提高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制定了一系列状态评估制度以及故障诊断制度,在局部实行了状态检修。3年来,该电厂的故障率与同类机组相比,下降了80%以上。2012年10月8号,3号机组在正常运行中轴振幅突然增加,1至3号瓦的振幅陡然增加,4号瓦的振幅有所降低,其中3号瓦的振幅增加最大,有3倍之多,见表1所示。
表1 3号机组轴振频谱分析 μm
此特征表明:发生这次故障的原因是转动部件脱落,因而造成1倍频幅值增加。根据机组轴振频谱数据,场内外专家经过诊断后决定停机将8号抽汽管隔开,果真在管内发现了横在其中的动叶,揭缸进行检查又发现末3级的一个动叶断掉了三分之一。按照相关规程予以更换,启机后正常运行。
4、结语
变电所作为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的高低以及运行检修方式的合理与否都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相较于电力企业在智能电网以及新型发电能源研究上的投入,变电所的管理以及变电运行检修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束缚电力事业发展的一块短板。因此,电力企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强化变电所管理的同时加强变电所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变电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岗位责任意识,保证变电所的管理以及电力运行始终处于一个健康的轨道上,从而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永军. 浅析变电所接地装置工程的质量管理[J]. 浙江电力. 2009(05).
[2] 梁伟锋. 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广东科技. 2008(04).
[3] 刘晓东,康成华,田福军. 电力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的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4).
[4] 刘绪华,刘忠新. 把好变电所安全关 确保电网正常运行[J]. 民营科技.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