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产品的产品策略

时间:2023-09-26 09:36:54

导语:在农产品的产品策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产品的产品策略

第1篇

【关键词】农产品 绿色营销 营销策略

产品绿色营销综合了农业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及环境资源等各个要素,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型营销。然而当前农产品绿色营销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因素制约农产品的绿色营销,因此,有必要对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进行一些研究。

一、农产品绿色营销概述

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前提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绿色农产品企业综合分析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责任及长远要求等各项因素,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在研发、生产、销售绿色农产品的一系列过程中,充分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与处理是农产品绿色营销的主要目的。而农产品绿色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很多,首先,是将绿色农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健康、安全需求;其次,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生活,节约资源和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最后,发展绿色文明观念,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物质文明不断发展一方面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诸多益处,一方面导致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浪费十分严重,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例如森林树木被大量砍伐,空气、水资源等受到严重污染,农产品中聚集了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元素等。在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人们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同时工业废气、废水的大量排放对农产品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了农产品品质。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发展。

(二)发展绿色消费观念

绿色消费观念是建立在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在绿色消费观念的引导下,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进行合理理性的消费,促使生产模式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变,发展生态消费理念。通过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对农产品的数量需求,更加注重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健康、安全、卫生等问题,进一步形成绿色消费理念。同时,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也为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三)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一个主要关卡就是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发达国家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理由,限制我国对其的农产品出口。在传统的种养方式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很大阻力,陷入困境。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顺应了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进行绿色营销,可帮助我国突破对外绿色贸易壁垒。

三、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

(一)加强绿色教育

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其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识并不深刻,绿色消费意识并不强。因此,首先应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利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绿色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意识。利用多种宣传工具,普及环保知识和绿色消费知识,帮助消费者形成农产品的绿色消费理念,促使生产者形成绿色生产理念,转变生产方式,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利用绿色技术开发绿色农产品。培养农产品绿色管理人才,保障农产品的绿色生产。

(二)完善制度建设

参照国际标准,推进绿色农产品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出台相关绿色农产品管理条例,建立监测网络,进行全程监督,保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的绿色安全,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绿色农产品,对企业的营销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维护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秩序。

(三)发展龙头企业

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以农村为主,并且规模较小、生产较为分散,不利于对农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也很难实现标准化生产,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差。对此,应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将分散的生产和经营集中化,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开展标准化的规模生产。通过产业化的方式,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户之间始终存在相互依托的关系,共同完成绿色农产品从种植到生产、经营等一系列的过程。

四、结语

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消费观念、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加强绿色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发展龙头企业,不断推进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吕小军.山东省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2]史建军.关于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的探讨[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02.

[3]骆涛林,保月萍,牛春香.云南省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研究[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2:.

第2篇

(一)宏观环境变化目前,在WTO谈判与贸易规则制定中,国际农产品市场作为各国极为重视的领域,竞争日益激烈,面临的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与出口涉及的环境标准、技术水平以及检验检疫标准都要低于这些发达国家,国内农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即使是具有传统优势的农产品,如肉类食品、蔬菜、水果等,也面临发达国家极其苛刻的检验检疫标准,绿色壁垒情况十分严重。如日本实行了食品化学品残留列表制度,农药残留标准多达2.8万个,这种几乎不允许有农药残留的检验标准,将我国传统农产品出口基本都拒之门外。从国际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肯定会越来越严,设置的绿色壁垒也越来越高。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也开始实施越来越高的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加大了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双反调查力度,所有这些都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造成巨大影响。

(二)关税配额、汇率调整加入WTO以来,我国按照承诺加大了农产品进口关税调整力度,平均关税降低15%,加之进口农产品多为低关税农产品,我国已成为全球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甚至比不少发达国家关税水平还低。随着部分农产品关税配额取消及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国外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特别是我国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偏低,很多国家农产品都可以轻易通过农产品检验检疫,顺利进入我国市场,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2005年新一轮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外升内降的现象,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上升,使我国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商品出口贸易受到巨大影响。与大件商品不同,单件农产品价格都比较低,汇率上升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更为显著,它直接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农产品出口贸易难以得到改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人民币对内持续贬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打击了我国农民的农产品种植积极性,农产品价格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

(三)国内供求状况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受此影响,全国保持18亿亩耕地面积的压力越来越大,能够用于其他农产品种植的土地越来越少。在今后较长时期,农产品市场规模扩大目标将难以实现。受水利、耕地、生态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也越发困难,同时,受技术标准、加工技术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极大限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饮食结构日益改善,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而这些正是我国农产品生产的薄弱环节。农业生产标准不高、市场监管不严,使得农产品安全问题越发得不到保障,越来越多的人对国产农产品失去信心,转而倾向于购买进口农产品。

(四)农产品比较优势下降从根本上分析,导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越来越大的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模式和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农产品比较优势下降。一是农业生产规模优势不明显。以美国为例,由于实行了农场化大规模经营方式,人工成本在农产品总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到10%,在我国农户分散经营模式下,人工成本要占到总生产成本的45%左右。农业生产规模优势缺失,农产品比较优势也不再显著。二是农产品质量下降。一方面,我国农产品检验检疫一直沿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技术标准,新农业技术标准推广严重滞后。另一方面,一直以来农民只重视提高农产品产量,忽视了农产品质量提升,加之缺少成熟、完善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使得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往往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三是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随着近年来的农业生产资价格上涨,很多时候农民种植农产品的收入甚至不足以保证其农资投入。

二、农产品贸易逆差应对策略

(一)提高相关技术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合理保护由于实行了较低的技术标准,导致我国农产品生产、包装、加工技术水平低下,中国农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难度加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提高相关技术标准,使之与国际技术标准接轨。对进口农产品进行严格审查,主要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卫生防疫等方面提高技术检验检疫标准,有效限制一些国家的农产品进口。虽然这种技术标准提高对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口到中国的限制意义不大,但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口到中国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这些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直接面向我国消费者主体,正是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提高农产品相关技术标准,可以使我国农产品进口市场更加规范、更加严格,从而降低不合格农产品进入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几率。另一方面,要在国内逐步推广更严格的农产品技术检验检疫标准,以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不断创新农产品生产、包装、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延长农产品保鲜保质期,使我国农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扩大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树立中国农产品品牌形象。

(二)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社,扶植农业龙头企业有效解决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最终需要通过市场主体壮大途径实现。目前,全球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大多也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我国必须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社,扶植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农村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村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村合作社可以将原本分散的农户有效组织起来,在保持农户财产与经营资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实现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与分散的农户种植模式相比,农村合作社可以与市场实现有效对接,获得更多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而提高农户的市场谈判份量,分散农户农业生产风险。建设农村合作社,应按照农民意愿划分农产品种植种类,以实现更高效率的信息共享与技术服务专业化,促使农业种植与农产品国际市场联系更加紧密,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植龙头农业企业发展,特别是要扶植农业出口龙头企业的发展。政府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税费减免等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村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胆在境外开展农业合作,将那些投资周期长、市场风险大的项目转移出去。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要着重在品牌创立上下功夫,通过树立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壮大中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此外,政府要加强农产品出口、农业国际合作等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向国内龙头企业提供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为龙头农业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应通过生产端农业合作社和加工销售端龙头农业企业建设,不断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改善农产品贸易逆差困境。

(三)科学调整农产品出口市场,建立多元化市场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过于集中在发达国家,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拓展,应科学调整农产品出口市场,建立多元化市场。一是大力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并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是农业发达国家,中东、北非等一些国家受地理条件限制,其农业生产能力相对较差,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果能够有效开发这些发展中国家市场,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事实上,即使是东南亚国家,也有一些农产品生产是弱项。应注重开发这些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充分发挥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二是积极调整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战略。针对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较高的现实,科学调整我国农产品出口品种,同时,积极开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合作,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实行互惠贸易,避开歧视性农产品进口限制政策。努力开拓东欧、南欧等国家市场,充分利用这些国家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相对较低的机遇,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

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中心;供应链实施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6.32.058

1 引 言

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节点,发挥着集散商品、形成价格、传递信息、提供服务的功能。南通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作为覆盖南通、辐射周边的唯一源头的集散市场,其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不可小觑。因此,应以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主导,将它打造成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一站式”联运供应链综合型的大型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这样才能改善地区农产品流通现状,降低流通成本,降低农户风险,提高农民收入,也将会成为南通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支撑体系。

2 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供应链现状

在《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主导的供应链现状研究》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并分析了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主导的供应链运作现状,同时提出功能不完善、交易和结算方式传统,电子化、信息化程度低、经营户管理和培育程度不够、市场销售经营渠道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虽针对问题在最后给出了物流中心今后发展的趋势的建议,但没有详细阐述实施策略。因此,在此提出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今后详细的实施策略,一方面有利于物流中心加快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南通地区的农产品流通现状。

3 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供应链的实施策略研究

3.1 完善物流中心功能,重点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

一个规范化的现代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应该具有货物集散、电子结算、信息、标准化建设、综合物流(深加工、配送、仓储、冷链物流)、检验检测、电子商务、商品拍卖、金融服务等功能。对照这个标准,物流中心目前还处于基础建设阶段,从2012年至今,货物集散、检验检测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电子结算、信息也在进一步地推行中,电子商务建设项目也已经启动,目前正在努力打造综合物流平台。农产品的交易要求要比工业产品高,要想提高交易水平,提升农产品物流水平只有实行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科学整合。发展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个方面是发展冷链物流;另一个方面是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

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想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必须依托大型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扩大企业规模,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才能得到推广。只有实行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科学整合,这样才能提升农产品物流水平。依托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江苏惠生农副产品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由南通农副产品物流有限公司与南通好便当净菜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成立。公司位于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内,交通便利、供销资源充足。目前已建成冷库400平方米,加工区、配载区、办公区共计1000余平方米。虽然公司目前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硬件设备投入、软件信息化建设、全程冷链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另一方面,物流公司通过流通加工来实现农副产品的增值,可以减少农副产品损失,延长保质期,提高价值。可针对大型酒店、超市、学校、企业食堂等大型客户,结合提品特征,提供研磨、洗涤、色选、细分、单元化、组合化、初加工、包装等业务活动,更好地方便客户。物流公司出资一方南通好便当净菜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专业从事净菜、肉制品等的研发与加工,现已引进各类现代化机械生产设备,生产的产品能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公司目前拥有生产车间、冷库、仓储等生产性用房6000多平方米和1000平米无菌包装车间,配置了全自动气调包装流水线两条以及日本进口大型速冻机1台,大型洗菜机2套,制冰块机1套,大小冷库4座,1500吨气调保鲜库1座,还拥有几十种蔬菜及肉制品加工机械,公司还配置了产品化验室、农产品农药残留检验室。这将为物流中心发展农副产品流通加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信息共享

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方面应以交易信息为基础,全面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交易区应该全面实施IC卡结算,所有交易应索证索票。在交易信息的基础上,今后所有信息收集与、货款结算、指挥调度、客户服务、加工配送、会展拍卖、检测检验都应该实现电子化管理,真正实现无现金交易。在物流中心网页上及时更新最新交易信息,包括数量及价格,如果查看公司最新网页信息,还是一周前的价格信息,这就对市场的指导意义不大了。对比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全国排名第四)网站一直在更新当日最新的价格(包括最高价、最低价、中间价),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定要建立强有力的交易信息系统,及时动态更新每日价格、供应、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形成全省、全国的农副产品标准价格的流通信息,并及时提供农副产品信息,这样就能调节销售和采购数量,使得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使生产者、消费者均获得利益的保障。另一方面,做好农产品溯源信息衔接工作。国家为了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管理溯源系统逐渐建立起来。但是农产品安全涉及生产、流通、销售、监督等多个环节,而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是农副产品流通体系的中心环节,因此在农产品安全信息方面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将上游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溯源码推向流通市场,以便消费者能及时获得农产品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中的信息。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全程安全管理。因此可借助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平台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建设,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

3.3 整合农户与经营户,采用“推-拉”混合式供应链

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一般都是推式供应链,以农产品生产者为主导,根据预测进行生产,从而推向市场。这种方式往往因市场的变化、信息传递的失真等因素,风险较大。借助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信息平台的建设,逐步完善买卖信息,完善数据分析,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能使得农产品的生产者及时获得市场信息,调整生产的品种和规模。同时,物流中心还可以指导大型农户进行生产,将生产和流通环节的供应链一体化集成。改变传统的农产品推式供应链,从而采用供应链局部拉动式农产品供应链,通过“订单”来组织生产、流通。这样农户一方面可以减少因盲目生产而带来的农产品积压造成的损失,同时避免自行进入市场而带来的风险,保障了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因订单来源于顾客需求,所提供的优质、安全的产品更是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另外,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可以借助供销合作总社这样的优质资源,将农产品研发、农资供应等供应商集成到农产品供应链中,发挥规模优势,使得农产品生产者获得新品种、高品质、高功效、低成本的农资。如图2所示。

图2 “推-拉”混合式供应链

3.4 拓宽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小农业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2012年以来,国家多次出台支持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政策,鼓励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鲜活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在电子商务建设方面,继2014年在淘宝网开设通农物流商城店、开通微信公众号“通农物流”后,2014年8月通农物流网上商城进行了试运营。可是,这些电子商务运作最终无疾而终,显得“雷声大、雨点小”。“互联网+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子商务也会成为破解农产品流通困局的主要途径之一。农产品电商要想分享电商蓝海中的这块大蛋糕,必须得解决好几个问题:①农产品源头的规模化。②农产品的标准化。③农产品的品牌化。④专业的农产品物流。⑤呼叫中心平台建设。⑥懂农产品和电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⑦实现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其实,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在前期社区直营店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品牌基础,同时,产品标准化建设方面对于产品分类、编码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培育了一定规模化供应基地。在原有的电子商务建设基础上,随着农产品供应商、消费者的思维转化,不断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分析南通地区消费者需求,打造“通农物流商城”品牌,创建属于南通人自己的“菜篮子”购物网站。比如省内依托农批中心成功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的南京众彩宜鲜美,实现了网上订货,进行专业订单处理、分拣加工中心、质量安全检测、专业配送到市区众彩宜鲜美社区亭店。这样充分发挥了市场的农产品集散功能和配送分销的主渠道作用。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时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之处。

3.5 培养农产品供应链复合人才

不论是前面提到的信息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是供应链实施、第三方物流发展,这些都离不开人才。因此以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主导,带动地区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提高农户收益,离不开懂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以及懂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的复合人才。因此要重视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级物流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只有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了,企业发展才有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与开设有物流专业的高校合作,目前南通地区各高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具体见下表,目前还没有学校涉足农产品物流领域,这可能与农业发展在我国的现状有关。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前身是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4年,自2010年开始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来培养物流人才,专业发展也一直想借助学院多年的以农为特色的历史资源,寻找企业合作培养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人才。因此,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可以选择意向院校进行订单式培养,共同培育企业所需复合型人才。

4 结论与展望

总之,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在转型升级之际,要不断完善物流中心功能,重点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供应链上下游;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作用;与高校联合培养所需复合人才。预计2016年交易额能达到120亿元,交易量能达到180万吨,收入达到1.3亿元,所投资的冷链配送中心,日配送能力可达100吨。物流中心围绕发展冷链物流、发展特色市场、发展直营店、发展电子交易加快市场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员工素质、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服务档次、提升经营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发挥它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主导作用,在今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浦玲玲.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主导的供应链现状研究[J].物流技术,2015(9).

第4篇

关键词:比较优势农产品国际贸易经济国际化

1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客观分析我国农产品形势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禀赋比较丰裕则该产品在与别国交换中具有价格优势,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禀赋较为稀缺,则该产品不具有交换中的价格优势。首先看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趋势。①小麦,国际国内市场小麦价格1996年以后连续下跌,但国内小麦价格一直都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且价格差距较大。从产品质量而言,国产小麦品质相对较差。②玉米,国内市场玉米价格始终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近年来这种价格差距继续加大。③大米,世界大米主要生产地为亚洲地区,中国大米曾经具有价格优势,但近年来显示已无价格优势。④大豆,中国大豆价格一直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进入20__年,大豆价格虽呈跌势,但与国际价格存在距离。⑤猪肉,20__年生猪存栏占世界总量的46,出口猪肉的价格为1894美元/t,低于世界第二养猪大国(美国)的出口价格。⑥牛肉,20__年我国是世界第三生产大国,牛肉出口价格低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第一和第二大生产国)。⑦牛奶,目前我国乳业生产量贸易量均较低,但价格成本却较为低下,20__年美国鲜牛奶平均生产成本约为2.35元/kg,同期我国鲜牛奶平均生产成本为1.6元/kg。

以上数字表明,我国农产品中粮食产品生产无比较优势,而畜产品相对具有价格优势。这是因为我国粮油作物生产规模小,成本较高。畜禽产品比较优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家庭农户猪饲养为例,每个农户可以年均圈养5~6头,基本上可以在农田作业以外时间进行,猪饲料可以是田间的荒草、落叶、稻糠、麦麸等,因而表现出极为低廉的劳动成本和饲料成本。

2现阶段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问题

2.1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质量问题。蔬菜、果品类、家禽等农产品产量虽然很大,但品质较差,外观也很难达到出口的标准,无法面对国际竞争。发达国家采用了各种高标准的食品与卫生检疫手段来提高产品的品质标准,我国用以出口的农产品,其品质一般来讲都远高于国内销售的同类产品。但是,这些高标准的农产品,在出口的过程中还是难以满足发达国家的品质标准,最后被纷纷退回。食物质量与安全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国家将会在农产品贸易中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损失农产品,损失运输费用,而且未来货物的价格将被迫降低,最严重的是丧失了对产品的信任度。近期有多批出口农产品因卫生问题被美国扣留,这表明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建立符合国际食物法典要求的食物控制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否则将对国家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2产品营销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我国总体来讲出口农产品的数量还相当有限,出口市场更主要局限于周边的一些国家,与世界上农产品出口大国美国、澳大利亚及欧盟相比,我们还缺乏国际市场开拓经验和营销经验。例如许多国家为了促进本国农产品的出口,政府纷纷通过贸易互换,各种各样的出口促销,签订双边自由贸易或植物检疫协议等多种渠道来开拓国际市场。而我国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了解和认识还相当缺乏,更缺乏精通国际市场的营销人才。

2.3国际市场行情和信息差距的问题。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每年农产品出口5000多亿人民币。美国农产品之所以能够独自在全球称大,除了得益于国内强大的生产能力外,还与美国政府及各种专业协会多年来为促进出口而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是分不开的。为了能够促进美国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增加农产品的出口,美国农业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全球农产品信息网,收集各国最新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它收集、分析和散发全球农产品供需信息、商业趋势,为美国农产品出口商提供商机。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服务目前还严重缺乏。

2.4农产品产后包装和加工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地比较分散,许多农产品产地交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使产品产后保鲜、储运和包装方面与国际农产品出口大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农产品加工总量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潜力。

3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的对策与建议

3.1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创汇经济效益。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低价竞销,失利甚多。但在当今世界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竞争作用已相对缩小。一国的商品能否跻身于国际市场,主要取决于出口商品的质量。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尽快调整中国农产品商品结构在提高质量,凡新规格,在扩大传统农产品出口的同时,引进技术,更新品种,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加工品出口,特别是增加深加工农产品出口,以使农产品档次升级,提高附加价值,增加单位产品出口换汇率,扩大出口贸易,同时有利于安排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

3.2加强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形成出口商品体系。为了稳定出口货源,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和自然资源丰富,完全有条件利用各地区优势建立对外适销的各种产品生产基地,克服生产分散,产品不规格、质量低的状态,使出口产品生产集中化、专业化和优质化,从而提供大批量规格化拳头产品。国家和地区都要对出口经济效益高的行业和产品实行扶植和奖励,多创汇多得利。打破长期形成的农工贸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束缚,形成贸工农结合的生产体系,实行“有利共享,风险共担”。对出口量大或在国际市场占有垄断优势的产品应建立稳定苦活稳定基金,实行统一管理,联合经营,统一对外。以增强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的能力。

第5篇

关键词: 农产品 国际营销 特色经营

我国加入WTO,就意味着我国农业将同国际市场和国际自由贸易体制逐步接轨,这就要求农业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一体化经营。目前,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不长,参与经营的农产品品种不多,进入的市场领域不宽,经验相对不足,在从事对外贸易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挑战,这些主要挑战表现在:①食品安全的挑战。我国用以出口的农产品,难以满足发达国家的品质标准;②缺乏国际营销经验的挑战。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了解和知识还相当缺乏,更缺乏精通国际市场的营销人才;③产品层次差距的挑战。由于我国参与国际营销的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产品结构层次低,附加含量不高;④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入世以来,我国出口产品遭国外贸易壁垒重重围困。尤其是农产品,更成为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

为应对上述挑战,农产品营销者应加强对农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的研究和运用。其中突出特色经营是农产品国际营销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求得发展的正确途径。所谓特色经营就是农产品国际营销企业在市场营销差异化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在经营的产品、品牌;提供的价格、服务;采取的分销、促销措施等方面扬长避短,在与国际农产品竞争中将整体劣势变为局部优势,赢得市场发展空间。它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它有利于企业走出目标市场定位的误区,促进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形成在世界市场上独特的经营品牌和风格。农产品特色经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产品特色

产品特色是指向国际市场提供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产品,以适应不同国家或地区市场的特殊需求,并获得相应区域的市场优势。产品特色经营的优点是: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赢得国际消费者的喜爱;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增加产品销售量,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产品国际形象。

集中精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农产品特色经营的基础。①结合资源条件,发展精细农业。我国地域辽阔,物种丰富,各地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经济作物,因此,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一定要围绕资源做文章,充分发挥各地的特色优势,切实把农业办精、办特、办活。要站在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高度,去寻求各地的最大比较优势,去定位农产品的最佳发展品种,切实把资源优势变为市场优势;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我国的优势农产品目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和畜产品等,这些农产品在出口方面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特别是畜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量的40%,具有明显的优势。要突出重点,培育具有明显出口竞争优势的名优茶、瘦肉型猪、蔬菜、花卉、畜禽、淡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③开发同一产品的不同用途,满足差异化的需求。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如玉米、小麦等),各具优势。针对各种用途而生产的农产品,经合理调配拥有广阔的市场。比如不同品种的柑桔,有专门用来榨果汁的,有专门供应水果市场的;不同的玉米品种,有的只能作饲料,有的则可以提取生物保健品。合理开发同一产品的不同用途,既可以相对分流一般品种,缓解品种单一的压力,又可以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2 品牌特色

品牌特色就是农产品经营者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建立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个性特征的品牌。突出民族品牌的经营,是农产品国际营销者正确的选择。民族特色品牌的经营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产品形象;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品牌消费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培育顾客的忠诚度;有利于带动新产品的销售,扩大产品组合。

农产品品牌特色的实施方式:①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是建立品牌特色的基础。要坚持以优良的品种、优秀的品质去拓展市场,争创农产品的质量品牌;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要大力发展具有品牌效应、规模效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种养业的提高。要优先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特别是外向型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③注重科技进步,发展绿色农业。要加快形成与农业产业链相适应的农业科技链。加强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流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层次的提升和知名品牌群的形成。要大力推行农产品全程的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积极按国际惯例开展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认证。按照安全、优质、环保和高效的要求,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④加大开放力度,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要注意外引资源,积极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可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农民走出国门,到国外兴办种养业基地和初级加工项目,拓展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3 价格特色

价格是国际市场营销中十分敏感而又难以控制的因素,它直接关系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影响着市场需求和产品利润的多少,涉及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农产品国际营销中,主要应注意差别定价策略的运用,形成自己的价格特色。

首先要对产品分级分等,实行产品差别定价。我国许多农产品缺乏细分,形成好坏一个价,不利于产品价值的实现,对同类产品实行分级分等,按照不同等级分别定价,能使消费者产生货真价实、按质论价的感觉,比较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扩大产品的销量。在对产品分级分等时,除考虑产品的内在品质,即提供给消费者的基本效用外,还应考虑产品的包装、装饰、附加服务等给消费者带来的延伸效用因素。国际农产品经销商应注重产品延伸效用的创造,为购买者提供比同类产品更多的购买利益,而从产品高位定价中获取更高的附加收益。 其次要进行国际市场细分,实行区域差别定价。农产品国际营销者应对全球市场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因素,实行区域差别定价。例如,西欧的消费者由于购买力高,消费心理特点是喜新厌旧、追求时髦,他们对食品饮料的心理消费可以概括为营养化和方便化。在食品和饮料中,要求消费品种类多、有营养、能开胃、健脾、强身,又不会使人发胖,同时要求食用方便、节省时间。所以,高热量产品和普通蔬菜的消费比重下降,而新鲜水果、肉、蛋、水产品、奶制品、植物油等产品则相对上升,方便食品、小包装产品和饮料、具有异国风味的菜肴和调味品颇受欢迎。根据这些特点,销往西欧的农产品就应采用高品质配以高价格的策略,相反,销往南亚、东欧等地的产品则只能采取适当的低价策略。

4 渠道特色

第6篇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供应链 分析 策略

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及我国的消费特征变化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以生鲜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禽、蛋、肉、奶制品、水产品等)为对象,围绕生鲜农产品这一经营核心,通过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协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利益诉求,从农资采购开始,完成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作业、收购运输、市场分销的一系列过程(见图所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产品链,而且还是一条生鲜农产品通过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的增值链。

图 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示意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生鲜农产品生产、购销模式正面临两方面的转变:一方面,随着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消费者在消费生鲜农产品的过程中形成着全新的消费观念,他们不但关注基本效用,如口味、成分、制作方法等,而且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另一方面,超市正在取代传统的农贸市场,成为农产品销售终端的主流模式。例如,在欧美发达国家,60%~80%的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在我国沿海地区,农贸市场正在逐步退出农产品零售环节。

在国际市场上,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量排名一直位居世界前几位,水产品、家禽、水果、蔬菜、花卉等劳动密集型的生鲜农产品出口额占据其中较大比例。我们能够依托供应链来进一步提升生鲜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其原因在于:对供应链的全程监控可以确保质量与安全,使其顺利地跨越“绿色壁垒”;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附加价值。目前在国际市场中,具备强大竞争力的生鲜农产品出口国家都拥有完整的供应链,构建和发展我国的供应链体系非常紧迫。

二、我国构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s)

(1)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泛的种植区域。居民消费需求一直非常旺盛,粮食消费量下降明显,动物性食品像牛羊肉、水产品、禽肉和蛋奶的消费量明显提高,食品结构变得更富营养、更为合理。

(2)新型的生鲜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正在生成,这种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市场交易型农业是一个巨大进步。特别是近几年,在生鲜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较好的企农利益分配方式,并主要以合同形式确定下来。

(3)大型核心企业已在供应链中起主导作用,而且会促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的优化,例如北京的汇源、四川的通威、河南的双汇、上海的光明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供应链的实践表现。目前在城乡进行的产业格局调整,给龙头企业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2.劣势分析(Weaknesses)

(1)缺乏统一的物流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涉及农、工、商三大产业,各节点在产业环境、战略起点、信息传递、物流系统等诸多方面所涉及的标准、原则存在着广泛的不一致性,不利于合作伙伴联盟的形成和农产品的安全质量监控。这会使得我国部分省区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即使局部子链最优,却会在协调与集成时困难重重。

(2)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农村普遍缺乏具有独立产权的能够代表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生产者是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无法充分掌握农产品流通中的全部信息,更不能根据这些信息安排生产,只能被动听从经销商或中间商的安排,无法完全介入供应链。

(3)供应链各主体之间信息流通不畅。从全国范围来看,生鲜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供应链各节点组织之间缺乏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

(4)生鲜农产品产销脱节和物流成本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脱节;二是农产品物流处于无序状态,农资和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具有盲目性;三是缺乏市场营销概念,不重视向外信息,不重视商品包装,不重视品牌开发;四是信息不能快速传递,导致生鲜农产品在途损耗严重。

3.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加入WTO为我国农产品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加入WTO有效地改善了我国生鲜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我们一样可以享受多边的最惠国待遇,可以减少其他国家的非关税限制,我国生鲜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将更为广阔。部分国外资本的直接进入,也为我国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增加后劲。

(2)国内外生鲜农产品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开放的国际市场拓展了我国生鲜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空间。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均成双增长的态势,说明国际、国内市场对我们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扩大。

4.威胁分析(Threats)

(1)我国生产经营自身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长期以来,我们对农业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滞后,使得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耗巨大。生鲜农产品的运销成本过高,失去了价格的相对比较优势。

(2)国内外农业保护程度差异性过大。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给予农业很高的国内支持。按照《农产品协议》规定,美国国内支持总量(AMS)可达191亿美元,日本可达283亿美元,欧盟可达769亿美元,这些无疑会对我国的出口增加巨大压力。

(3)外贸面临绿色壁垒的严峻挑战。我们的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技术发展和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滞后。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因质量问题而被退货和索赔事件屡屡发生,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声誉及国际市场的开拓。

(4)生鲜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全。批发市场物流设施、设备落后,储藏保鲜设施保鲜水平较低;由于保鲜设施跟不上,交易方式落后,农产品非标准化,只能即时现货交易;电子商务不足,信息化程度低;农贸市场作为现阶段主要的零售终端无法保证农产品安全,规模小、经营不规范,产品缺乏可追溯性。

三、我国构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对策矩阵

根据上述的SWOT分析,可以建立战略选择矩阵分析对策表(如表1所示)。依据战略指导思想,借鉴国内外发展的先进经验,我们的生鲜农产品产业应定位于可持续的中心多元化发展战略,具体概括为:

一是保持并发展主业优势,稳步发展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充分利用丰富的品种资源、耕地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达到整体稳步发展的目的;

二是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强、联动能力强的作用,克服国内市场中的低端生鲜农产品供大于求、恶性竞争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避免和减少市场波动的冲击和风险,积极开拓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表 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SWOT矩阵分析的主要对策

三是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供应链。转变和提升传统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方式,实现现代化的生产与管理,解决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达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凌宁波朱风荣: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

[2]蒋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及其优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1期

[3]兰萍:全球化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05年第12期

[4]李 莉:SWOT分析法在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战略选择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6年5月

[5]湖南工程学院经管系. 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系统模式探析[J].学术研究,2006年第4期

第7篇

在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中,物流金融对农产品物流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而且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保障。国内外学者对于农产品物流金融及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为研究对象,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进行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1农产品物流金融理论概述

1.1农产品物流金融的概念

第一,农村物流金融。它是现代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产物,让现代农产品物流中货币资金的运行更加有效,并保障农村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保险、结算等综合服务。第二,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我国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主要是以沿江、铁路、空港等为中心,在政府的指导、市场的导向和物流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下,依托银行和民间资本或境外资本形成的多元利益主体股份式中心,促进现代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有效开展。第三,农村物流金融质押物。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存在一定的质押关系,把农产品的权利交于第三人、代为担保,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售卖获得利益补偿。

1.2农产品物流金融的特点

和其他物流金融相比,农产品物流金融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其质押物具有多样性。因为其质押范围较广,品种较多。其次,农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因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随时都处于变化之中,农产品保质期又较短,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极有可能导致变现能力不稳定。再次,运作过程相对复杂。因为物流过程具有复杂性,需要使用一些运输工具,还要考虑物流的金融环节。最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具有不确定性。在时间上,农产品的产出和消费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会存在在世界各地进行售卖的情况,另外其运输过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1.3农产品物流金融的风险

第一,来自农产品企业的风险。农产品企业在经营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从而给银行带来非系统性的风险。另外,其自身的道德风险也在风险范围之内。第二,来自农产品质押货物的风险。不仅包括形态风险,还包括权属风险、价格型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第三,来自物流企业操作过程的风险。不仅包括法律风险,还包括模式风险、流程风险和具体操作风险。第四,外部环境风险。不仅包括宏观环境,而且包括行业变化。

2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的风险评价

2.1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评价的方法

第一,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其基本思想为用属于程度代替属于或者不属于。其基本特点为评判逐对象进行,对被评价的对象有唯一的评价值,不受被评价对象所处对象集合的影响。第二,综合评价的原理。综合评价的目的是要从对象集中选出优胜对象,因此,最后要将所有对象的评价结果进行排序。评判是指按照给定的条件对事物的优劣好坏进行评比判别。综合是指评判条件包含多个因素或者多个指标。

2.2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第一,对模糊综合评价指标集进行确定。一般采用德尔菲法和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得出相应的质押物风险评价指标等,其中影响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的指标有合法性、价格、品质变化、变化能力等方面。第二,建立综合评价的评价集。为了对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工作施加影响,并对所具有的风险程度进行选择,可以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评价集主要有风险程度极小、风险程度小、一般、风险程度高、风险程度极高五个方面。

2.3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在对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进行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一般采用专家意见法和综合文献法,通过建立两个评价体系,得出相应的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评价等,指出其差异,这对今后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专家意见法下的评价模型。这些专家不仅包括高校从事物流金融和农产品物流金融研究工作的教授,还包括开展物流金融的物流企业管理者,得到了一共五份指标调查和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其中,比重、合法性、价格、品质变化和变现能力等都具有不同的比重。通过不同的比重可以得知专家意见评价中的各权数,并建立一定的评判模型。第二,综合文献下的评价模型。在相关参考文献中找到相应的物流金融以及物流金融质押物的风险评价指标和权重,进行统一的处理,在对各指标进行综合的情况下,应用平均综合和四舍五入的方法,就得出了不同的权数。第三,评价模型分析。物流企业在开展农产品物流金融的过程中,对农产品质押物在合法性、价格、品质变化、变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各个指标的隶属度进行评价,形成评价集。对农产品评判的风险程度进行统一分析。

2.4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评价结果与分析

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中,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的风险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得知。质押物的合法性是风险中容易被忽视的,因此要对合法性引起相当的重视,不仅要自身货物合法,还要产权清晰程度合法。在价格稳定性方面,要对价格的弹性进行关注,对质押物的品质、监管难易程度进行评价,做好品质的监管工作。在变现能力方面,要对农产品质押物价格进行评估,保证质押物的信息能够精确。

3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防范措施

第8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开发;编号:1572 )

在子商务环境中,农产品物流配送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通过针对鲜活农产品的配送路径进行创新优化,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农产物流经济水平的提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强物流运输的服务水平,从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层次的稳速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1.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的配送现状

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来看,我国鲜活农产品的电商配送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当农产品离开其原产地以后,非常容易出现腐烂或损坏的情况,这就对物流运输与配送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大幅增加了农产品的物流成本。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发达国家中的研究学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后,相继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案,例如全面提高物流配送的服务质量、采用保鲜措施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等,通过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方式来促进鲜活农产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稳定发展。

2.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的优化建议

2.1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的组成要素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物流配送业务正在朝向新的目标所不断挺近,为了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体系,国内外的研究学者都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长期的科研论证。根据我国物流行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发展现状来看,在日后的鲜活农产品配送服务中,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完善配送路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配送车辆、服务中心、运输流程、客户资料以及目标函数等,以此来为配送路径的进一步优化打好基础。除此之外,还应重点改善我国现有的配送路径目标单一的问题,实现多个目标的统一化配送,在选择最优路程的同时减少配送成本,大幅提高鲜活农产品在配送过程中的质量,从而为我国农产品配送业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力量支持。

2.2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目标的确定

在物流配送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即为对配送车辆线路的合理规划,其不仅关乎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将鲜活农产品送到客户手中,而且还可以有效节约配送成本,提高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基于此,我们需要构建出物流配送的最佳方案,选择路途最近的配送路线,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彰显出物流配送企业的服务水平。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确保鲜活农产品在配送过程当中的完好度,除去不在运输服务范围内的农产品包装质量来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怎样缩短运输时间,并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将物流配送的所需费用控制在合理化的范围内,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即为物流车辆的使用费用与工作人员的工资。众所周知的是,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标准同其工作时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管理人员要合理安排配送业务,在保证配送效率的基础之上缩短员工的加班时间。

上文中所介绍的是针对优化农产品配送路径而制定出的发展目标,而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能够影响以上目标顺利达成的几点因素:首先,载重因素。由于每辆运输车都有着自身的载重极限,因此无法无限制的装载和配送货物,配送中心要在容量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的安排运输量;其次,距离因素。在实际的农产品配送过程中,运输人员应同时考虑到配送时间与配送距离,同时还应兼顾到路途中的车流量情况;最后,库存限制。配送中心要尽可能地确保不会出现货物短缺的情况。

2.3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配送路径的优化设计

通过进一步对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展开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明确地认识到,鲜活农产品在不良的环境中会遭遇到非常多不确定因素的负面影响,从而出现一些质量问题。针对此种情况,科研工作者也正在积极地研发相关的解决方式,并相继提出了一些物流配送优化手段。笔者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几点鲜活农产品在物流配送过程中的优化意见。

首先,在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明客户所预期的送达时间,以此为基础依据来制定出需要严格遵守的物流方案,确保鲜活农产品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被安全地送到客户手中,通过此种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其次,由于考虑到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成本较高,因此设计人员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设计出最优的配送路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配送工作人员的数量,将更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对配送服务质量的提高上。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因此配送企业需要结合客户的实际要求与自身的经营状况来规划出最优的物流配送路径。在日后的物流配送服务当中,物流配送企业要积极的采用最新的物流配送手段,深入了解并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方法,从而让我国农产业可以在电商环境中发展得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罗煦钦,童小虎,余军.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研究[J].电子商务,2014(01):30-31.

[2]王程,王涛,蒋元生.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水平评价和发展模式选择[J].软科学,2015,28(2):136-144.

[3]程凯杰.面向宅配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管理系统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06):66-68.

第9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 区域品牌; 农产品

当前,在我国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农业产业集群及其基础上的农产品品牌, 又成为地方政府发展区域农业经济的一项重要战略。因此,积极探讨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区域品牌战略, 增强农业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发挥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于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区域品牌的基本原则

农业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品牌的有形主体,要得到进一步发展,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培育、发展、壮大是其重要推动力。 为此在产业集群发展的的基础上,建设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1. 因地制宜原则。要在充分考虑各地自然资源、地理、气候、交通基础上,根据各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在国际农产品、国内农产品竞争基础上,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实行生产合理分工和专业化、差异化,实施具有实效性品牌战略。政府强有力的政策,适应本地实际的政策更加具有推动力,政府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是政府通过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建立农业示范园加强集群的品牌建设,通过加大科研引入开发新品种以及引进新品种来提高区域内产品品种类的质量;提供有效的公共促进农业集聚的到来。

2. 市场导向原则。要紧紧围绕市场这一主要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对市场发展前景好、产业覆盖面宽、对帮助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业产业,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管理,实施市场化、企业化运作,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发挥带动、连带作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科技为先原则。要有效运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使用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模式,重视新的技术、品种引进和推广,提高农产品层次和质量,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实现现代科技在农业高度结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4.坚持统筹规划原则。作为区域管理的主要主体——各级政府必须起到积极的规划和引导作用,要根据区域经济的情况以及其域内产业发展环境确定具体的区域品牌实施步骤,确定品牌培育基本模式。区域品牌的实施要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放眼国际市场,充分了解国内市场基础上,根据不同发展状况实施不同策略。如建立技术标准;对历史文化、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全方位高度重视,并有效运用法律运行和维护品牌利益,通过各种途径着力推广和保护好区域品牌整体形象,发挥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聚作用。

二、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区域品牌的基本思路

区域品牌的形成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区域品牌整合和建设的作用更大些。因为政府拥有的组织优势使其有能力在产业整合、原产地商标注册与维护、媒体宣传和公共关系活动等进行专项管理,把建设农业区域品牌作为一个公共工程加以建设。政府的作用主要有:

1. 确立适宜的农业区域品牌战略。目前, 各地农产品区域品牌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有:对区域品牌重视力度不够、主导产品品种少、品牌影响力不足、产业整合力度弱、保护地域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 必须在充分了解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市场导向为基础,选择有一定发展前途、具有本地特色内生性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整合,在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基础上, 注重联带作用, 政府的各项工作都要与品牌建设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并针对其公共产品的特性, 加大保护力度,通过制定品牌维护的法规, 对于损害区域品牌行为的行为主体进行处罚等。

2.引导优化的农产品产业价值链。通过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氛围,通过纵横合分战略,运用市场规则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相关组织和个人链接。在培植和选择特色农业产业时,要从当地资源、生产力发展水品和农民文化素质出发,坚持统筹规划,推出特色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为中心,从优化资源配置入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因地制宜选择市场空间大经济效益高、资源后备足的特色农产品作为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根据市场发展前景大小不同,采取或者实施规模经济,把零星、分散的区域经济建设成为规模较大的商品生产基地,或实施目标聚集战略,小而精满足市场需求,走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道路。重视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核心价值地位,应积极落实对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措施,发挥其集聚效应、带动和辐射效应

3.创造良好的区域环境。政府在加强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在区域品牌建设上下大力气,通过加强区域品牌管理:在区域品牌的申报、使用加强管理;建立农业产业集群服务体系; 在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间搭建平台;完善集群中间产品市场体系;完善相关融资途径,拓展外销网络;有效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促进和推进农产品品牌良性有序的发展。也可发挥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优势,满足企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行业协会是为了代表和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而组成的具有自律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组织, 为此,在区域品牌建设中, 行业协会要发挥的作用:

1. 实施品牌管理。学习成熟行业管理经验。制定行规并形成有效行规制约力, 能够对行业内成员进行有效管理, 避免投机行为;要制定一套符合市场需求,科学性高、规范性强的全过程农产品管理标准;还要制定出该区域主导产业下的区域品牌认证标准等的标准体系来实施自我管理;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注册、使用进行监管考核。营销信息,;组织专家帮助区域品牌各使用主体提升其营销水平,有效发挥品牌作用。

2. 强化信息交流。行业协会组织可利用其专业优势获得最新信息, 不为本区域农业产业集群整体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管理,还可以为各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3. 开展对外联系。行业协会可以代表产业主体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提供建议;与科研机构、营销中介搭建平台,促进合作,推进产品、技术创新;,行业协会可以组织并代表企业保护区域内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可以通过农事节日活动策划、组织商品博览会等,加强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的联系,与各省知名品牌合作,实现农产品各环节对接,树立区域品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