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班级团建的活动

时间:2023-09-26 09:36:56

导语:在班级团建的活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班级团建的活动

第1篇

关键词:即时网络 易班系统 即时网络团建

课题项目:本文系上海大学2011年思想理论研究立项课题“即时通讯时代高校网络团建有效阵地建设探究”的研究成果。

阵地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依托、载体和抓手,只有抓好了团的阵地建设,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团组织在高校青年团员中的引领作用。当下,高校各级团组织在阵地建设中面临着新的形势――以互联网与以手机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的结合为表征的即时网络时代的到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在即时网络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传播的速度更加迅捷。在思想活跃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手机普及度非常高,手机上网越来越广泛,以微博、人人网、易班系统和手机QQ群等各种手机信息平台为载体的即时通讯网络应用广泛,这种交互性的即时通讯网络平台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媒介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网络团建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充分利用网络对于党团建设的积极作用,拓展网络团建的载体,提升网络团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高校团组织亟待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拟以上海市教卫党委和市教委推出的易班系统为例,探讨即时网络条件下的高校网络团建工作得一些基本问题。

一、加强即时网络时代高校网络团建的目的和意义

2007年8月起,易班(E-Class)系统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和市教委依托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自主研发,在上海市各高校中重点推广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易班系统集成了时下流行的各种新媒体应用,比如包含了新闻、通讯录、校园应用、博客、微博、相册、互动社区、论坛、邮箱、网盘、掌上易班。等,其主要特色在于班级功能,全市高校的班级都可以建立对应的网上班级。截止到2011年5月,在经过三次试点工作以后,几乎覆盖了上海所有的高校学生。从其新媒体应用的聚合性上就可以看出,上海市教卫党委和市教委建立易班系统的目的旨在尝试在教育系统内搭建一个网络平台,为辅导员、教师、学生提供一个网上交流和信息共享的阵地。易班系统的建立,对于聚合分散在各个网络平台的青年大学生、形成高校师生间和高校学生间的互动是这一种重要的尝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其具有的短信推送功能,将网络系统与手机短信结合在一起,具有即时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典型特征。

在易班系统中,青年大学生团员网上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多元,也更加复杂,这给高校团的阵地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坚持传统团建的同时,又能适应即时网络的发展,在团建工作上及时跟进,充分利用好即时网络的及时便捷的特点,做好新形势下的网络团建,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即时网络时代高校网络团建阵地建设,首先就要统一全体青年团员特别是高校各级团组织领导干部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意义。

1、实现团组织在即时网络上的存在的必然要求

2009年7月,陆昊同志在“在统筹城乡、青年自组织和互联网团建试点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就特别强调,“要通过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团的组织载体在互联网上实现的有效途径,充分依托互联网实现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联络、吸引和凝聚。”作为互联网不断向前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重要表征,即时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团建工作是互联网团建的进一步探索,也是通过网络途径有效联系团员青年的必然要求。以易班系统为例,依托易班系统开展即时网络团建,通过易班班集体建立对应的团支部,通过易班社团建立特殊团支部,依靠易班短信推送功能紧密联系青年团员,这些措施可以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团建工作的着力点。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易班系统也是实现了团组织在即时网络上的存在。即时网络的关键一点就是联络的方便,让即时网络成为联系团组织和团员大学生之间的载体,符合高校大学生个体较为分散、高校多校区的实情;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与其让大学生团员分散在人人网、手机QQ群等其他各种即时网络载体上,不如在组织的规划下做到相对的集中,以利于发挥团的引领作用。

2、高校共青团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

即时网络具有即时性、生活性和交互性的典型特征,使其迅速成为大学生团员频繁联系的工具。当大学生团员成为易班、微博、人人网和手机QQ群等即时网络的生力军时,即时网络媒介已经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大学生聚集在网络上发生频繁的互动,我们很难想象一名不了解即时网络的老师能够准确地把握大学生团员的所想所感、关注对象和内心需求。要想关注大学生团员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就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从为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出发。通过即时网络,我们也可以从侧面来了解团员青年的利益诉求,比如在易班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热点问题讨论、网络投票调查、设计网络问卷调查等,调查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其中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反作用于我们的思想引领工作,这也是思政工作理念上的一种与时俱进。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即时网络开放性和即时性的特征,在拓宽大学生团员的视野、加强交流互动的同时,一些消极的、不客观的、断章取义的信息和不健康、负面的、脱离实际的思想观念,也会不时地出现在即时网络上,容易误导广大大学生团员,甚至影响其学业。这个时候,就更需要团组织在即时网络上及时积极的跟进,把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渗透到网络信息中去,加强对大学生团员的正面引导。

3、加强团内民主建设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于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组织来讲,团内民主也是团的生命。加强团内民主,从本质上说是共青团组织属性的要求,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说是保障共青团活力的重要措施。加强团内民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必须把团的声音发散出去,让团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受到广大团员青年民主监督。由于选课制等制度的实施,大学生上课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流动性、分散性和自主性明显加强,班级的概念相对弱化。而借助易班系统,可以更好地进行团务公开,使大学生团员更好得了解和参与团内事务,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使团的决策更加完善科学。与传统团建相比,易班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可以在团员个体分散的情况下将团的声音传播出去,比如通过班级、团支部和短消息的平台,及时地将最新的政策、决定和精神等传达给每一位团员。更为重要的是,在民主信息的反馈上,易班系统可以为团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建议和讨论的平台。使即时网络成为加强团内民主建设的载体,网络性团组织也得以实行了团的职能,这也是即时网络团建的出发点。

二、即时网络团建阵地的职能定位和新途径探索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指出:“即时网络浪潮的真正威力,在于媒体、通信、娱乐等原本相对独立的产业真正全面融合。”即时网络集合各种网络功能,即时性强,交互性强,倘若能使即时网络团组织成为联系团组织和团员之间使用率频繁的联络手段,定会给网络团建工作带来一些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保障信息畅通,提高高校团工作的实效性。在传统团建中,团的信息的传递主要有向下发散和向上反馈两个渠道。最基层的声音要想反馈给团组织,其中要经历多次传递,其中的材料多以书面为主,这种反馈往往是步骤繁多,反馈出的信息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最主要的是因为时空的限制,上级团组织与团员之间的直接沟通和交流的缺乏。易班系统可以较好地纠正这一缺陷,打破这种多层次的传递和反馈,能够保证团的各种通知、精神和决定的及时传达到广大团员,同时也能够了解基层团员青年的意见、建议和心声,提高团的工作的实效性。

有利于拓宽大学生团员的利益诉求渠道。高校团组织相对比较完备,校院系班级甚至是社团都有自己的团组织,各级团组织的功能作用体现得较为明显。但在繁忙的工作中,高校各级团干部在与团员同学之间的沟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够深入的现象,无法准确倾听团员同学的想法,进而导致一些团员同学进一步疏远组织,导致团组织无法更多地满足团员青年的利益诉求。而即时网络打破了这种隔阂,学校团组织的各级团干部可以和团员同学建立单线的沟通,也可以和基层组织如团支部和团小组建立直接的联系。互联网的开放型、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有助于团组织在点多线长、青年分散的情况下,超越时空限制,拉近与团员青年的距离,及时发现和解决青年团员的利益诉求。

易班系统为网络团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但在现实操作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易班系统在网络团建中的职能定位问题。首先要明确传统团建和网络团建的关系,传统团建是开展网络团建的基础和保证,网络团建是传统团建的拓展和延伸,网络团建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传统团建工作,增强团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网络团建可以说是传统团建的一种新载体,只有其所承载的内容与这种载体相对应,这种载体的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对于易班系统下的网络团建来说,所承载的内容是能否发挥易班系统的关键,也是即时网络团建能否发挥成效的关键。整体上看,我们认为易班系统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起到平台作用。

1、师生沟通的桥梁,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平台。

易班系统作为一种交互性、开放性和随意性强的平台,有助于打破团员青年与团干部和团组织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的那种心理界限,可以在一种平等的语境中与团干部和团组织进行沟通,有利于消除团干部与团员之间无形的“对立”,在相对平等的状态下进行对话。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讲,诸如微博、易班这样的系统平台,也是表达自己观点、发出自己心声的平台。在辅导员或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中,因为彼此身份的不同,学生很多时候不会把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而在即时网络环境下,由于身份上相对的隐匿性,学生可能会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反映出来,或者是在有意无意中表露自己的心声。即时网络的虚拟性恰好可以弥补这种缺憾,让师生间的沟通更加直接和高效。

2、 传达团情,扩大团员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平台。

如何实现团员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覆盖面,一直是高校各级团组织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易班系统下,各级团组织可以建立网络团支部,利用易班系统的特点开展团的活动,比如宣扬共青团的基本知识,举办网上团史专题学习活动,及时传达团情快讯,进一步深化团情团史教育;及时将团组织策划的各种活动信息在平台上,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团员青年加入到活动中来;对于团支部书记的选举,合理地利用易班网络系统,在公开推荐、竞选陈述、民意测验、差额选举等各个环节通过即时网络让广大团员有充分的机会直接参与,有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投出自己信任的一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此外,我们可以合理地利用易班手机短信推送功能,将团组织、团干部与团员青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扩大团员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更好地发挥团组织的引领作用。

3、方便团组织活动的动员和组织,发挥团员积极性的平台。

在传统团建下,团的活动的策划和开展都有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是不能广泛发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活动策划上往往靠部分团干部的拍板,缺乏普通大学生团员的建议和参与;二是在动员组织上,往往需要靠组织的命令式的动员和团干部个人的魅力。易班系统集合了博客、微博、相册、互动社区、论坛等的功能,并且带有短信推送功能,为团组织与团员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方便。高校团组织的各项活动要很好地利用易班系统的这些特点,及时活动的信息,通过网上参与为团活动的组织提供便利,在前期活动策划上广泛征求广大团员的意见,发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尽量使活动本身符合团员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而在活动的动员上,可以通过易班反馈给给全体团员,让他们自己做出参与活动的选择。以志愿者活动的动员组织和招募选拔为例,前期的招募通知、中期的选拔参与、后期的总结表彰,都可以通过易班系统建立专题项目,与传统做法相比,节省了人力和通知的时间,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志愿者活动的影响力。

4、宣传各种模范典型,激励大学生团员积极向上的平台

发现团员青年典型,宣传优秀团员的先进事迹,用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激励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多年来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手段。在传统团建中,宣传典型的做法是靠各类板报、宣传栏和自办报刊,宣传载体容易受到限制,受众面也不够广,而即时网络则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能够把典型事迹传播给全体团员,扩大模范典型的影响力。在如优秀团员、百优团员、优秀学生、优秀志愿者、优秀义工和各类典型事迹的评选和表彰上,加大网上评选和展示,让广大团员青年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身边的先进同学和先进事迹,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引导人,突显团的引领作用。

三、 即时网络团建阵地建设中的机制化建设

信息平台建立之后,要想发挥其预想的效用,还需要有良好的制度来保障其运行。在即时通讯系统下团建阵地建设能否起到长效作用,关键一点在于加强即时信息平台在广大团员中的应用,提升即时信息平台在广大同学中的黏度。因此,在构建即时通讯系统下团建阵地建设长效机制过程中,应该着重从铺展机制、培训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四方面入手,形成系统的制度化保障。

1、 铺展机制:建立易班团组织,有的放矢地利用易班系统开展工作

在即时通讯系统网络团建阵地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最为根本的是建立起组织框架,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将即时网络团建工作铺展开来。在工作开展的初期,要利用易班系统建立起全校团组织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团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和团的活动的宣传和动员,对各级团组织的重要活动比如评奖评优、志愿者招募等建立专题页面,充分利用好网络团建阵地宣传的优势。同时,要重视信息反馈和交流,把团的工作动态及时传递给团员大学生,认真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工作;利用班级和团支部置顶信息等,将团干部的选拔、选举和任命进行公示,特别重要的公示也可以用短信推送的方式,确保传达给每位团员,接受团员大学生的监督;注意网上互动,认真听取团员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给基层团员。

2、 培训机制:组织和培训各级团学干部利用易班平台开展工作

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要保证易班系统团支部团建内容的思想性和引领作用,首先要保证信息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因此要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即时网络下的团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还必须对网络团建的这支队伍进行培训,并有针对性地建立起培训制度。以理论学习制度为例,专人组织学习活动,对于党团重要的精神文件要集中学习、现场讨论,对于专题性的讨论学习,可以在易班系统上开辟专栏,供广大团员学习和讨论。这种培训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需要仅仅围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团工作的中心,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形成与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相适应的培训制度。

3、 监督机制:构建团员与组织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

良好的监督制度是构建即时网络团建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即时网络团建能否持续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本身鱼龙混杂,大学生团员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上易受到冲击,大学生团员思想活跃,易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即时网络语境下,团员本身就更需要组织的引导和监督;同时,要保护和尊重团员青年的批评权,尊重团员对组织的监督,这也是充分发挥团内民主的重要途径。在易班系统中,可以开辟专门的监督栏,通过不断完善团情通报、团员评议组织、团干部联系基层团员等制度来保证监督的进行,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相互监督真正发挥效用。

4、激励机制:实施合理的激励措施,调动大学生团员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指的是通过外部因素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调动相关人员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即时网络团建在推进过程中,关键的一点是加强黏度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即时通讯网络越来越多,大学生团员热衷于不同的即时网络,因此就需要采取多样的激励方式来加强大学生团员利用和使用易班系统的频率。这些激励可以是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等针对性的方式。特别是迅速培养一批诸如易班系统网络团建的核心团员,就成为推进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分阶段进行评比和表彰,对于表现突出的团员和团干部,给予奖励,肯定其工作和成绩。

即时网络能够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拉近各级团组织与广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让青年大学生及时能与团组织建立联系,以最便捷的方式实现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即时网络团建一定要反应团员群体利益,服务于团员,注重导向性,把积极健康的内容渗透到即时网络信息中去;二是积极开拓即时网络团建新功能,尝试结合大学生的学习任务,提高即时网络平台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普及度。

参考文献

[1]陆昊,陆昊同志关于统筹城乡统筹团建试点的讲话,引自省略.cn.

[2]方兴东,“即时网络时代”来临[J],中国经济周刊,2010(2).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团建改革;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D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7(b)-0000-00

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现如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就是向高科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教育工作也离不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高校在团建工作中,需要对大量的人员进行管理,管理的难度较大,工作中的失误问题也比较多,为此,加强高校团建改革,使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成为必然。

1新时期高校团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1.1学生流动性的增大

我国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让我国受过高等教育人才数量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管理问题,人数增加必然会加大管理的难度,团建工作作为学生管理的一部分,其面临的管理形势是:学分制、弹性学制、跨系、跨校学习的教育改革的实施,使得学生的学习流动性增大。这样,学生不再如以往局限地生活在一个班级、一个专业、一个学校。班级建制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团支部这个共青团建设金字塔的基石也将受到动摇。

1.2机构改革的压力

我国正在加快高校教育机构改革,目的就是提高办学的效益,减少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团建管理部门也因此受到影响,其工作人员减少之后,管理的压力就会增加,面对这种形势,高效共青团应当立足学生基本状况,改变传统的工作思路,放弃单一依赖“校团委――系团委――系团总支――班团支部”传统工作网络的构想。传统的工作模式将会逐步丧失团组织的现有教育活动阵地,削弱高校共青团教育组织引导青年的关键作用[1]。

2新时期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原则

2.1超前原则

高校共青团在改革过程中,应当坚持超前的原则,通过超前的意识、方法,提高管理的效率,让管理工作焕发活力。我国高校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团建工作如果缺乏超前的意识和举措,其工作方法必将在未来短时间内遭到淘汰,这样不仅会浪费政府的支出,还会打乱正常的团建管理秩序,因此,要在超前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因此,坚持超前原则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建设的第一原则。

2.2主动服务原则

团建工作是一种服务于学生的工作,因此,在改革团建工作过程中,也应当将主动服务原则摆在重要的位置,将对青年团员的教育管理寓于服务活动之中,通过优越的服务让高校青年更好成才。同时,还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机制,让各级团组织主动地吸引团员参加活动,而不是消极地参加活动,通过这种机制的建设,让高校内部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奉献意识得到提高。

2.3便捷原则

在新形势下,高校团建工作应当体现便捷的原则,各项工作都应当便于开展和执行,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要减少不必要的手续,最大限度地方便青年学生,要让他们都能随时随地、就近就便地找到团组织参加活动。

2.4开放原则

共青团的各级基层组织都要积极吸收成员参加活动,要为成员提供完善的服务,只要成员愿意参与,都应当努力为其提供条件,例如上午参加班团支部的活动,下午参加社区团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晚上参加社团组织的联欢活动。每个基层团组织所开展的活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对所有愿意参加的团员青年开放[2]。

3新时期高校团建的立足方向

新的时期下,高校团建工作想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在改革过程中间应当借助计算机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力量解决当前团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3.1信息建团

当前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为各项工作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而高校团建工作面临如此多的信息处理问题,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就成为必然,相关团建单位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将信息技术与硬件、软件进行紧密结合,增加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团建工作的效率,通过这种方法规避人手不足的问题,让团建工作在先进技术的引领下向前发展。

3.2制度化建团

计算机信息化建团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较传统的工作模式有较大的差别,因此,相关的制度也应当加快制定,使得计算机信息化工作模式得到很好的规范和制约,保障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高效运作。

3.3活动建团

高校团建工作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体会到快乐,学习到知识和经验,这是共青团开展活动的优势和目标,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方式。在今后的团建工作中,要增加团建活动的数量,提高活动的质量,在活动的内容、内涵方面进行研究和创新,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高校团建工作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下,学校团建工作可以上升一个台阶,实现高效、开放、动态的团内管理。

4.1电子注册

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会进行多项注册活动,团建注册工作也在其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团建工作的作用,应当使用电子注册的方式,这样能够使用相同的注册号开展不同的活动,管理的难度也会降低,而且每个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团组织进行注册,但是,由于其注册号是唯一的,因此,管理起来并不会出现混乱。学校通过学生的注册号能够将其身份确定,在今后填写学生档案时,也能及时进行查阅,其他工作也能因此受益[3]。

4.2团费交纳与管理

团员在基层组织参加活动,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传统的费用交纳工作是由人工完成,交纳的效率较低,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学生有了网银、电子支付等支付手段,学校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网络平台进行交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查阅哪些学生漏交、迟交、重复交费,费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因此得到提升。

4.3团员奖惩情况记录

每个团员在团组织参加活动时,会获得一定的奖励和表扬,这些奖励和表扬应当记录到学生的档案之中,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将学生的每一条奖励记录在册,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查阅学生获得的荣誉,而且信息的录入和处理均有专人负责,没有取得许可的人员无权进行处理。

4.4信息汇总

计算机信息技术还有一个强大的功能就是数据汇总,这是传统的工作模式所不能比拟的,通过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能够及时了解当前的团员人数、活动次数、团员获得的奖励情况,汇总的时间非常短,查询效率非常高,在学生毕业时,还可以将汇总的结果加入到学生的档案中,。

4.5网络安全性

共青团使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能够提高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因为除了掌握账号密码的人员之外,其他人员很难进入到管理系统中,不能对其中的信息、数据进行修改,因此,使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但是,也应当注意防止工作人员泄露账号和密码,要防止外来人员进入信息输入程序。在校园网建设还没有完全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的情况下,用拷贝和定期传递来替代,以暂时回避网络的安全问题。

5结束语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团建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但是目前团建工作的模式较为陈旧,管理的效率相对较低,应当借助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希望相关高校和人员能够重视团建改革,重视管理模式创新,让团建工作在新时期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纯柱,敖永春.网络环境下高校舆情的传播及引导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6.

第3篇

(一)强化领导,管理到位

多年来,我校着力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品牌,使艺术教育特色成为北师大什邡附校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有教无类地践行着学校的办学理念。首先,学校建立了由校长直接主管,副校长具体分管,责任行政牵头,艺术教师带头,全体教师参与的艺术教育管理网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艺术教育工作规划和艺术活动计划,定期召开艺术工作会。出台了各层级的职责分工和艺术教学、科研、设备设施等的管理规定,在组织保证、管理规范、经费投入确保形成学校艺术特色。其次,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做到开齐开足艺术类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结合学校特点,学校还开设了民乐、管乐、古筝、舞蹈、书法等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学校要求艺术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实施集体备课,探索教学途径,研究教材教法,并同所有考试科目一样,同等对待,纳入考核,力求把更多的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确保了对艺术类课堂教学的重视,推进了素质教育。

(二)融合渗透,效果到位在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还始终坚持双结合地融入原则。

即:始终坚持艺术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始终坚持艺术教育与校园各项活动相结合。二者相互融入,相互促进。艺术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就是以学科教育夯实艺术教育的基础,以艺术教育提升学科教育内涵和效果。如:在语文经典诵读中,老师借助艺术教育的表现技巧,通过吟诵、服装、舞蹈等形式,展现经典的魅力。这样,既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落实,又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以及表演的能力。艺术教育与校园各项活动相结合,就是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展示艺术教育成果,以艺术教育提升活动品位和质量。近年来,我校先后举办了学生节、读书节、外语节、体育节、科技节、地方剧欣赏、书法绘画作品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由政教处指导各年级,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同学都来展示自己个性与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艺术无处不在。如:学生节——艺术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每年4、5月份的校园学生节,将持续半个月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参与率达100%,活动内容丰富,深受学生喜爱。

二、注重社团建设为载体推进学校艺术发展

立足课堂,建设为载体的艺术社团,是北师大什邡附校引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主要途径。学生艺术社团是中学生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或自身需求为基础,通过自发和引导形成的学生志愿型团体,对学生扩大求知领域,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兴趣爱好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各类艺术社团和社团活动已成为北师大什邡附校一道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抓社团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抓社团活动制度保障

总体办学思路一经形成,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追求特色上,如何形成既有特点,又有亮色的特色项目?如何将特色项目予以有效实施并付诸实践?都颇费思量。在我校教代会通过的《北师大什邡附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校明确规定了“提升师生艺术素养,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相关措施和制度。如:第26条规定“:设立学科竞赛、特长生培养奖励方案”,第27条规定“:以社团、代表队建设为载体,推进和引领素质教育。学校决定成立以下社团和代表队:民乐团、萨克斯队、腰鼓队、威风锣鼓队、健美操表演队、太极操表演队、太极扇表演队、合唱团、舞蹈队、龙狮队、银杏文学社、英语俱乐部、剪纸俱乐部、书法俱乐部、绘画俱乐部、校园之声广播站、篮球代表队、田径代表队、乒乓球代表队、羽毛球队和门球队等。每年5月和12月举行素质教育成果汇报展示。”第28条规定“:学校多渠道解决社团活动和代表队训练及学科竞赛辅导所需经费”。这些规定,为学校艺术教育、社团建设提供了管理和制度层面的支撑和保障。

(二)抓社团活动管理网络

一是采取强化“责任人”的管理模式。为完善艺术社团建设,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四位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中层干部及班主任为成员的艺术社团建设为载体领导小组。二是落实管理机构。学校艺术社团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其主要职责是:全面领导、规划、部署和管理各艺术社团开展活动,保证活动时间、场地,负责每学年一次新会员招募,指导教师的落实,艺术社团活动的安排和艺术社团校本教材的编制等。三是将社团活动落实到班级。我校艺术社团中既有学校艺术团(学校选人),也有以每个班级为单位带有普及性质的艺术社团,融普及(班级)和提高(学校)于一体,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

(三)抓社团活动进课程

在学校艺术社团建设为载体实践中,我校坚持做到:把社团活动排入课表,使社团活动时间固定在每周星期四下午16:00——18:10;实行对本校指导教师既计工作量,又发放高于课时津贴的补助,对外聘教师发放聘金,使社团指导教师保持稳定;编写社团校本教材,编写教案,使艺术社团课程与教学课程相互补充,保证了学生全面、规范的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从而使社团会员基本稳定,最大程度地确保了艺术教育的实效。

(四)抓社团活动师资保障

为艺术社团聘请指导教师是艺术社团发展的重要保障。引进优秀师资,我校从免费师范生、乡村骨干教师等多渠道引进有艺术特长的教师。目前,我校既聘有专职艺术教师12名(其中6名专职音乐教师,4名专职美术教师,2名专职书法教师),还在聘用其他学科教师时兼顾其艺术修养,以弥补艺术社团建设师资的不足。学校除了在校内聘请自己的教师外,还为部分艺术社团面向社会聘请了近30名专业指导教师。如民乐团、萨克斯队、葫芦丝队、古筝队、太极操表演队、腰鼓队、健美操队、龙狮队、川剧社等,学校就专门聘请了四川省戏曲学院、四川省二胡协会、德阳市舞蹈学校、什邡市音协、什邡市文化馆、什邡市武术协会、什邡市著名民间艺人等任专业指导,既受学生的欢迎,又受家长的赞许。

(五)抓社团活动经费保障

我校每年的预算安排,都充分满足了艺术教育的资金需求。除配备设施完善的音乐、美术专用教室,舞蹈练功房、书法绘画室,购置艺术教育和社团训练、演出的专用器材和服装等开支外,我校在艺术教育活动和师资培训的费用开支常年保持在20万以上,有力保证了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近年来,我校每年仅艺术社团外聘教师一项经费就达12万余元;2012年初,我校民乐团受中国教育电视协会、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邀请参加“‘盛世华章·校园和韵’2012美丽校园新春音乐会”。我校所报送的《地道战组曲》在上百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被晋选为赴京节目。为此,我校派出了60余人赴京参加表演和节目录制,共计开支25万余元。

(六)抓特色社团形成

(1)特色项目之一——民乐团我校民乐团于2006年12月组建,在学校、社会、家长,特别是什邡音协领导、老师的关心支持下,不断茁壮成长,现已成为德阳,乃至川西地区的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独具特色的一流乐队。曾多次代表什邡、德阳参加各级演出和比赛,曾于2009年6月荣获德阳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文艺比赛一等奖;2009年8月荣获四川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艺术大赛一等奖;2011年11月荣获德阳市首届中小学生音乐节“器乐”合奏比赛一等奖;2012年1月参加全国“盛世华章、校园和韵”2012魅力校园新春音乐会荣获金奖,并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CCTV-15)播出,学校因此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12年8月荣获四川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一等奖。(2)特色项目之二——川剧社川剧是我省最具地方性、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一张耀眼的地方文化名片。我校川剧社成立于2011年3月,现有会员20人,由国家一级编导、四川省艺术职业学院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余琛老师任专业指导。我校编排的《俏花旦》节目一经演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该节目作为我校的保留节目,已参加了2011年新加坡科兰芝中学的来访演出,什邡中学教育集团2011、2012年新春团拜会演出,校第八、九届学生节闭幕式社团展演,什邡市重大文化活动演出,兄弟学校校庆演出等,受到一致好评。

(七)抓特色社团体会

(1)艺术社团活动既能帮助学生锻炼独立思考问题和行为自律的能力,又能磨炼出当今时代迫切需要的团队精神。在社团活动中,同学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主角、配角;演员、观众;被赞美者、受冷遇者……一次次的身心体验让同学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只是“群体”中的一员,不会总是焦点;自己也不是全才,有长处也有短处。这种正视“自我”是孩子们心理成熟的基础,对独生子女而言尤为重要。社团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眼中的自我”、“他人眼中的自我”、“理想的自我”整合,这对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特别有用。(2)艺术社团建设具有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反映的事物,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使生活的原形更加生动、典型化,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灵魂,给人们提供美与丑、善与恶的标准,以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提高思想认识,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艺术社团建设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对文艺活动的爱好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3)艺术社团教育具有启迪智慧,提高和发展创新思维,彰显学生个性、普及艺术知识的作用。艺术社团建设实践,在让学生得到美的启迪和享受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美,开拓新事物的美好愿望,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我校艺术社团建设关注的并非单纯是有关艺术知识及其技能的精湛,更重要的是极力追求一种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精神。我校有的社团注重人才选拔,有的社团注重艺术普及,可谓个性发展和普及的双注重,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4)艺术社团建设在校园文化中具有育人、创造、承载等功能。对于学校来说,加强艺术社团建设,既有利于使学生受到文化艺术熏陶,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也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和谐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多元构建,丰富自身的校本课程建设,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扩大了自身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结语

第4篇

【论文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由于教育的兴起而对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产生重要影响的组织,由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吸引更多的学者来对这一组织形式进行研究。本文对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了解了一些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陈述,并做出评论。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那些具有共同志趣、爱好、目的、利益或其他共同特征的在校大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一定的形式自主组织起来的群体性学生团体。高校学生社团是继承和弘扬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逐渐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适应社会竞争、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场所。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组织形式一直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直到近些年才趋于成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强调人才个性化发展的今天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对于社团的研究由此而兴起,很多学者对于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社团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等几方面,下面我们将对这几方面进行了解。

一、社团的现状

现在的社团管理日益趋向规范化,并大大激发了社团活动的积极因子,成为高校学生展示自我才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舞台。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吸纳的成员广泛,在高校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赵祥刚和梁志, 2006)。学者王笑君对全国15所较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各校平均注册的社团成员占学生总数的34. 37%。比例高的可达66. 7%”。大多数学校都成立了社团联合会,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也逐步完善,高校学生社团正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虽然高校社团的学生参与性极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具有组织动态性、参与自主性、规范自律性和成效辐射性等优点,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职能单一、组织不严、纪律性差等问题(赵祥刚和梁志, 2006),这也导致社团的“信任问题”成为当前高校社团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突出问题(周国桥, 2007)。对广大同学来说,学生社团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王占军, 2006)。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主义严重,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意,活动成效极其有限,社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社团活动的受众群体的面不大。

社团自身制度建设不完善,社团加强自身建设意识不够,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机制不强(周国桥,2007),这一现象也阻碍了社团的发展。新学期开始时,社团积极纳新,同学凭借一腔热情积极参与,社团组织的活动也频繁,但是不久出现了社员的积极性递减,活动减少甚至停办的现象,社团活动冷热不均,阶段性明显。一些优秀社团没有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形成资料和活动档案,新上任的社团干部就另起炉灶,重新摸索,导致社团发展严重受阻,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同时我们看到,学生社团的发展很不平衡。有些社团,凭借稳定的经费来源、良好的学校指导管理和相对规范的梯队建设,活动组织的规模大、效益高、影响力广泛:但是很多自发性社团面临诸多难题,骨干成员缺乏必要的能力结构,社员的积极性不高,而且活动得不到学校有关部门或老师的指导,近乎处于停滞状态,这不利于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多样化的形成。

最后,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不足,资金和政策支持不够,导致社团发展缺乏足够的后盾。目前我国高校社团活动中经费不足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这一点也被很多学者所认识到。

针对这些情况,有些学者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如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应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学生社团的管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实现专业化(方婷,2005);施行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引导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朱九思,1983);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制度,加强指导教师的作用,制定指导教师的相关管理规定(周国桥,2007);等等。

三、社团的创新建设

有学者注意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管理模式上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曹斌,2005):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型;策略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型;行政化管理向学术化管理转型;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转型。这些转型最终无疑是有利于社团发展的,但现在的状况是,处于转型期间的社团存在混乱,社团类型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而管理者还没有能力将其很好的整合,甚至会出现一盘散沙的情况。由此可见,改革的深入应在提高管理者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进行。

针对学生社团组织松散这一情况,为了加强社团凝聚力,有些学校出台了在学生社团建立团支部的政策。由于学生社团固有的特征:自发性、自由性和松散性;情感性;不稳定性(黄辉和钱海燕,2007),为了克服这些特征的缺陷,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在学生社团建立团支部是必要的。然而,这看似无懈可击的政策在实施时可能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决定在学生社团建立团支部是因为有一个很好的先例,即在班级建立团支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促进了班级团结,所以社团也对此加以借鉴,但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班级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团结,人员固定,具有稳定性的团体,团支部的建立是使班级在团结的基础上更加团结,而这些恰好是学生社团所不具备的,即学生社团缺少团结的基础。

其次,因为每个班级都有团支部,可以说在校的每一个大学生都身处一个固定的团支部,即使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团支部,可能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多余的,毕竟他们更多的是对班级有归属感。

最后,班级团支部定期会开展团组织生活会,每个班级成员必须参加,即使有特殊理由不参加也要履行请假程序,否则会有一定的处罚,这种处罚会危及到个人的利益。我们试想,如果学生社团团组织举办团组织生活会,社团会员们会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可能很多人对班级例行的团组织生活会都觉得毫无兴趣,认为可有可无,对社团的团组织生活会就更不用说了,而且现在社团还没有被赋予可以给不到会者以处罚的权利,即使有,在学生社团这种松散的氛围下,这种权利也会让人反感。

可见,在学生社团建立团支部的想法虽好,但可行性不强,需要社团自身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才能实行。

以上是对高校社团各方面的分析,试图找到有利于社团建设的方法,但仍对一些影响因素有所忽视,比如,社团中性别因素对社团管理的影响,等等。本文便是通过一个崭新的视角,即社会性别视角对高校学生社团进行分析,以更全面了解社团,促进社团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组织,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展示自我的平台,并随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的社团管理必将给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带来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曹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转型探讨.河西学院学报,2005(6)

[2]方婷.美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特点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 2005(5): 92-95.

[3]冯友梅.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其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 05

[4]何荣波.发展大学生社团的意义及对策.中国高教研究[J],2001. 8, 47

第5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84-03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再次在“德育途径”中强调,学校“要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指导建立各类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江苏省、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大力推动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积极组织了推进学生社团建设的活动,各地涌现出了一批省和市优秀学生社团。

据对全省20所五年制高职学校进行问卷和访谈,各校普遍认识到学生社团活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德育活动、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受访的学生普遍反映学校在学生社团建设方面重视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存在着社团经费紧张、活动场地不足、指导教师缺乏、干部培养不够等实际困难。

笔者认为,以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审视学生社团建设,将有助于我们提升对学生社团建设的认识,优化学生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职业教育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于1983年出版了《智能的结构》,首次提出智能的多元化理论,指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德纳在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和其他著作中提出了自己对智能结构的认识。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智能的类型和特点虽然各不相同,但至少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的多元智能中相对自身而言各智能间有优势智能和相对弱势的智能之分,每个人的行为都由一项或几项智能共同完成,即智能总是以组合的方式运作,人的每项智能都能得到提升和发展。

职业学校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核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立足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首先,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是一样的,大多数学生的智能都处于中间水平,有些智能有了较好发展,也有未得到发展的智能;再者,学生的智能都有提升的潜力和空间,只要我们通过适当的鼓励和教育,每个人都拥有将各智能发展到高水平的能力,学生智能的全面提升,势必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智能总是以组合的方式运作,每个人的行为都由一项或几项智能共同完成,我们强调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不仅是要教给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要提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以及所需的社会行为能力。职业教育需要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

二、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移位多元智能理论的视点,学生社团则不仅是加强德育建设、优化校园文化引领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也不仅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训练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一个优秀的学生社团,在学生智能提升方面是一般教育、教学手段难以比及的。

首先,学生社团是以会员的意愿和兴趣爱好为基础、自愿为前提,学生的状态是积极的、主动的。

第二,多样的社团及社团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也为学生智能训练和提升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第三,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团是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前提的,学生社团在这些活动与工作中,就是在解决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大大小小的具体问题、难题,这对学生智能训练更为生动、更为直接、更为全面。

第四,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智能要求是不一样的,专业教学和实训难免会受到课时数、场地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难以做到因材施教。理性地选择社团,可以健全学生智能方面营养,既可以优先强化职业所必须的智能,又可以为终身发展全面提高自己的智能水平。

第五,学生社团可以极大地提升学校对学生闲暇时间的指导力和影响力,学生可以在兴趣和爱好的引领下,不知不觉地、甚至是全天候地投入智能训练中。

第六,学生社团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舞台,让学生在“天生我才必有用”中找到自信,找到属于自己的掌声,鼓励,是智能培养的重要手段。

所以,学校应该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社团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学生社团是与教育、教学平列作用的第三种力,该力的方向,可以与职业学校的目标完全同向,与教育、教学形成异曲同工的向心力。学生社团可以融教育、教学于一体,无论在学生多元智能提升还是品质素养、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培养等各方面,其作用,是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社团建设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加深对新学生观的理解,有助于强化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助于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多元智能意识,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去审视、去探索、去反思,终将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升。

立足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在学生社团建设具体工作中,学校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对全校学生社团的整体布局应有科学合理的规划。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社团或是在老师指导下组建,或是学生自发组建,或是学校号召、启发下组建,普遍是“望天收”状态,整体布局上,缺乏科学的规划。这样的状态,存在的问题是可以想象的,应该从学生职业能力及终身发展考虑,梳理不同社团对八种智能培养、提高的功效,为学生提供营养齐全的选择菜单。学生社团整体布局的规划,既要面对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其就业群,又要面向学生的长远发展;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要加强学生对社团理性选择的引导和指导;既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又要注意挖掘学生、家长、校友、行业、用人单位、社区和社会等各方面资源;既要重视新建社团的建设,又要重视原有社团的改进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应将社团建设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滚动修订时,要渗透多元智能理论的思考,要将学生社团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形式统筹规划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有些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意识的建立和技能的巩固,采用社团方式进行组织推进,效果将比传统的课堂里、实训室里更好。条件许可的学校,可以尝试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情况纳入学分制的探索,根据不同社团的情况,折算成相应的学分,使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与选修课、实训课一样可取得学分,实行德育学分的学校,也可以将社团活动情况,纳入德育学分考核之中,以增强社团的吸引力,提高社团育人的实效。

第三,为学生社团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立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学校各种活动及工作,凡是学生可以胜任的,或者是在老师带领、指导下可以完成的,可以由具体社团承办。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在更多实践中学会谋划、策划,学会社团与社团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学会用自己的兴趣爱好、一技之长完成相应的工作,不仅能收获更好的活动效果,而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智能。学校不少活动安排周期性很强,特别是一些准备时间比较充裕的活动,可以更早地启动筹备工作,采用项目招投标方式,从策划、设计到具体落实,在竞争和比较中促进做好、做优、做特,多一些有利于学生智能提升的设计。

第四,强化对学生参加社团的引导和指导。要尽量避免学生盲目跟风,要对学生智能状况有一定的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查看学生的学校记录、访谈家长和任课教师、询问学生本人以及设计有针对性的特别活动来观察等渠道和方式,了解学生的智能状况,从多元智能的角度,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智能提高的引导和指导建议。要尽量避免学生选择性困难,一方面社团命名时要注意归类,有的同质社团可以直接用“分社”形式;另一方面,要适当限制学生参加社团的数量和“跳槽”的频率。

第五,细化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指导,充分发挥社团的教育力、培养力。社团运行得是否正常、效果优与劣,都与管理和指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从入学时16岁到毕业时21岁,年龄跨度较大,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在许多方面整体差异也较大。大而化、笼而统的管理与指导,不利于社团全体成员的成长与进步,不利于低年级学生智能的快速提升。有必要对普及性较高的社团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指导,由校级社团将“支社”下设到系部(或者班级),系部(或者班级)协助管理,校级社团以其比较成熟的经验对系部(或者班级)“支社”加以指导和引导,组织和安排高年级的社员以老带新,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直接面对一些问题(或难题),自己尝试着去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或难题),也让低年级的学生在与低年级比较或竞争的平台上崭露头角,得到认可,找到自信,为更多的社团社员获得锻炼与提高提供空间,从而在更多层面上为学生培养提高自己的多元智能创造条件。

第六,优化对学生社团的指导过程,把对学生多元智能的提升作为社团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要有针对性,尤其是五年制高职这样一个长学制的培养过程,要对不同年级的成员设立不同的成长目标,成员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设计相应的发展规划,把阶段性目标当做解决一个问题来实现。要项目化地制定学年、学期计划和策划具体活动方案,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力争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在社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要注意发现“骨干成员”,注重培养“骨干成员”“骨干成员”不仅是社团组织、引领、辅导的核心力量,而且是社团传承的种子,他们将是智能重点的被培养者,对于一般成员,他们又是近身的指导者。活动策划时,要讲究成员与成员、社团与社团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要善于打组合拳,要善于利用志愿服务以及学校主题活动等机会,发挥社团自身优势或“看家”本领,组织和策划既形式多样又深受年轻学生欢迎的活动,力争一箭多雕、一举多得。不仅要让每一个成员都动起来,还要创造条件让成员们多动起来,动出实现多元智能提升的实效来。

第6篇

1.1来自社团建设的竞争压力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是党开展爱国教育的思想和舆论阵地。然而,随着社团建设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社团活动大有取代班级活动之势。据不完全统计,大一学生中,参加社团的人数比例约为80%~90%,大二约为40%~50%。大一、大二是大学四年期间学生活动最为集中的两个学年,大部分同学更倾向于参与社团活动而非班级活动。此外,学生活动经费及团委活动经费更多地投放在学生会等大型社团组织身上;班级组织在缺少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自掏活动经费的窘状。

1.2自媒体发展给社交带来新变化

“90后”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自媒体是这一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和自媒体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大学生的交往行为方式,网络人际交往即非直接交流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尤其是3G/4G技术的推广,手机成为互联网的新入口。以QQ、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以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的自媒体工具正冲击并逐渐改变着大学生的社交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学生组织活动的方式。

2班级重建的思路

2.1大平台下的大班级建设

平台招生给予学生更大的在专业选择上的自,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创举,必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在此情况下,班级重建可以依据这一思路,开展大班级建设,即将班级建立在学科平台之上,而不随着专业分流的变动而变动。建立在学科平台基础上的班级,将有更多的班级成员,从而能够筛选出更多担当愿意强烈并且有能力参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也有利于解决班级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面临人手不足、活动影响力过低的窘境。

2.2推动教学楼专业化建设

在目前高校普遍推行的走班制上课模式下,班级同学除上课时间外很难有其他时间和空间进行深入交流。推动教学楼专业化建设旨在打破这种局面,通过将相同类别的专业课集中在某一幢教学楼,并在教学楼单独开辟专业讨论室的方式,酝酿以专业为纽带的班级氛围,给予班级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力保障。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可以将全校所有经济学相关课程安排在经济楼,将所有英语类相关课程安排在外语楼等。

2.3增加专业性实习实训教学活动

平台招生的目的是将专业选择权还给学生,以便让每位学生接受与自己意向最为符合的专业,有利于更好地将大学生的个人兴趣与专业方向相结合,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高校在推行平台招生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本科生实习实训教学,将大四学年的实习实训时间划分到整个大学期间,并有针对性地联系校外相关单位建立操作性强的实习实训基地,有相关资源的高校还可以聘请相关行业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作为高校学生的实务导师(目前,浙江工商大学已推行实务导师制度),为大学生更多地接触专业就业情况创造机会。

2.4班级建设应当结合校园文化生态

第7篇

摘?要:高校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是以专业建设为依托,由对某一专业或学科感兴趣的同学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团体,意在宣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本文简要分析了这类社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社团的发展建设进行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

学生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一、学生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社团成员单调,社团活动多针对于专业知识薄弱的一年级学生

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多以专业建设为依托,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是社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的成员大部分都是该专业的学生,且多为大一、大二学生。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主要学习基础课程,专业知识基础薄弱。二年级学生对社团活动缺乏兴趣,参与意愿不高。经验丰富的三年级学生大多忙于实习、就业不再参与社团内部活动。

2.社团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成立源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学生缺乏管理经验,导致社团管理混乱,缺乏组织性、纪律性。社团要想长久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社团章程、社团财务制度、奖惩制度、例会制度等。

3.社团指导教师未尽其责或忙于教学无暇管理

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的指导教师多为专业教师,对社团的关注度和指导力度不够。部分专业教师未将此项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对社团的管理意识不高。也有部分专业教师忙于教学,无暇管理社团,未将社团建设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甚至有部分指导教师空有其名。

4.社团经费不足,活动场地有限。

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活动多为科技实验类,外出调研、实验设备材料比较昂贵,但学校和学院对社团的支持力度不高,社团经费来源少,实验室管理严格,不少社团不得不为了活动而活动,将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课作为社团活动。

5.社团中学生干部整体素质不高

学生对社团发展认识不够,社团管理干部在学生干部队伍中地位较低,很多学生骨干更乐于加入学生会及班级管理队伍,导致社团管理者的基础素质和影响力不够。

二、学术科技类社团发展的探索

1.聘用德才兼备的专业指导教师,加强社团的管理和指导。

社团指导老师应是政治觉悟高,专业知识丰富,且热衷于社团培养和管理。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制定社团发展的方向、政策,参与策划学生社团活动,培养社团学生干部。将他们的专业教学与社团建设相结合,通过社团活动对专业知识理论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以社团发展为契机,拓宽专业教育模式

学生专业教育多以第一课堂为主,主要包括理论课程的学习,实验课,实训课等。专业社团与学生所学的学科密切相关,可以为学生的实践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例如无名指社团是以宝玉石鉴定及加工技术专业为基础的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该社团活动以鉴定珠宝首饰和动手制作珠宝首饰为主,学生们可以在大型珠宝展上丰富专业知识,也可以组织社区珠宝鉴定活动而激发主动学习。

3.通过专业社团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专业技能。专业社团的建设正是致力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这些都在学生就业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产学研相结合,拓展专业社团建设

将专业社团建设与企业、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科学技术研究相结合。将社团活动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调研、实习相结合,吸引高年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鼓励社团成员参与小发明、小制作、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各种设计类比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准予社团成员参与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实验设备的操作与维修,培养学生管理和动手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学术科技类专业社团应坚持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加强社团的管理和指导,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推动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7).

[2]郭永邦.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定位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第8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宿舍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20(C)-0070-0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李岚清同志在“第四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颁奖会上讲话中强调,高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稳定工作是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定要始终放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同时还强调不仅班级的党团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社团活动要继续搞好,而且要落实到学生宿舍和学生公寓。全国高校实行学分制和后勤管理分体化改革等措施,学生宿舍重管理、轻教育的管理模式趋势的缺点越发明显,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学生宿舍和党团组织建设的新途径,使学生宿舍成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独立学院学生宿舍管理现状及党团建设面临挑战。目前高校学生宿舍教育管理工作大部分处于维持基本卫生和相关宿舍管理的规章制度的程度,且负责宿舍教育管理工作的政工人员的数量严重偏少,宿舍管理部门缺乏教育管理手段和力度,政工人员其他行政事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繁多,致使学生宿舍教育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受到限制。[1]在此同时,学生自发自觉地参与宿舍教育管理的意识和机制没有形成。[2]而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表现能力较强、社会活动较丰富”等特点,这种思想政治工作的缺乏可能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生活不思进取、人际关系处理不善、对事物认识极端、人生观价值观偏激等较为严重的后果。[3]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

二、独立学院学生宿舍管理与党团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一)“党团组织进宿舍”对于宿舍管理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党团组织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提升大学生成才培养的高度,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重要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多变的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利于促进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将充分利用党团组织的引导作用,发挥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二)“宿舍文化融党团”对于党团建设的基础作用。宿舍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灵魂,以学生为主体,以行为为实践形式,以活动为载体的群体性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宿舍文化起到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强大的育人功能,为正确的政治教育、信念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基础作用。宿舍文化对学生个体的影响是一种渗透性的影响,通过它所创设的精神氛围和相应的环境辐射,感染人的情绪,规范人的行为,进而引起群体的共鸣。这种正确思想、健康心理、行为习惯和知识技能,还将持久的影响着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的价值取向。(三)宿舍管理与党团建设结合的互相推动作用。“党团组织进宿舍”和“宿舍文化融党团”是互相辅助、互相推动的两个方面,其中,党团建设为宿舍管理提供政治导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方向,而宿舍管理为党团建设提供实践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细处。在重视宿舍规章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更大程度的引进党团组织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深刻影响,将学生的政治素质教育、责任意识教育、自我管理培养等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化、全面化、细节化。

三、独立学院学生宿舍管理与党团建设实效性结合的开展途径。(一)完善党团组织进宿舍机制,建立健全宿舍长、助理班主任等制度,做到学生干部岗位责任明确,强调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宿舍环境中的模范榜样作用。(二)发挥宿舍阵地作用,通过丰富生动的内容和形式,创建健康、积极、和谐的宿舍文化氛围,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其中,充分发挥宿舍文化的自我调控作用,将与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首要的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培养教育从细节出发。(三)建立宿舍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不断完善教育管理工作实践模式,拓宽学生培养渠道,创新学生培养方案,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入更全面。高校党团组织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做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参考文献:

[1]董文茂.后勤社会化条件下的高校寝室文化与德育工作[J].湖北社会科学,2003(10):127-128.

第9篇

本学期制定的计划如下:

一、积极组织和参与活动

大学的活动,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是很多了,所以我们要珍惜剩余的一些活动,当然团支部要努力地组织好这些活动,搞好这些活动,比如春游,自炊,联欢晚会……这些活动可以展示同学们个方面的才华,促进大家的友谊,锻炼大家的身体,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还可以锻炼团支部的组织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做好团建、党建工作

团支部将继续认真、积极负责班级党建工作,组织班级推荐出本学期的入党积极分子,认真落实同学的党校学习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不忽略对团员们的教育工作。

三、鼓励社会公益事业

在社会公益方面,首先,鼓励大家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队伍的活动,其次,充分展示法学053班各青年志愿者的风采。可以为校园环保方面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可以无偿献血;可以为贫困孩子和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意。

四、抓好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