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37:00
导语:在有关企业的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相关问题
营运资本管理作为公司理财学体系中一个获得独立发展的重要领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因此,对有关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现状
企业营运资本也称营运资金,广义的营运资本包括全部流动资产;狭义的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后的余额。通常所讲的营运资本即狭义的营运资本,其管理既包括流动资产的管理,也包括流动负债的管理,企业营运资本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环节:正确权衡收益与风险;合理配置营运资本;对营运资本实行动态管理;公司营运管理经验。
另外,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指标涉及到的因素较多,如投资收益率、资本沉淀率、资金周转率、投资收益率计划达成率、不良账款比率;其中投资收益率指标可以根据实际资本参与业务范围进行单独设置,比如债券投资收益、基金、净收益率,等等。
目前,我国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这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在这里我们对具体的数据举例说明:
以上调查是根据我国近年来1200多家公司进行的调查,其运营资本平均天数只达到52左右,而现金的周转率在5%-12%之间滑动,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企业整体上对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相对稳定,但是其效率却比较低。
二、企业营运资本相关问题
1.企业营运资本与企业盈利能力
在这里我们以现金周期以及经营周期为参照标准,来对企业营运资本管理能力和效率进行分析。首先要涉及到一个逻辑公式:净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一般而言,在销售额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是缩短企业的经营周期,那么企业的存货以及应收账款等就会相应减少,而此时,企业的总资产以及流动资产也会相应地减少,这样,企业的总资产数额也就会有所下降。另外,若是企业的现金周期缩短,那么就代表着应付账款期就会有所处长,由于企业的销售收入没有发生变化,营业的成本是没有变化的,这样,相应的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就会增加,要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会使得企业的负债总额以及流动负债有所增加,那么此时,企业的资产负债必然有上升。因此,经过以上分析,再根据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的对应关系,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稳定企业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缩短现金周期和经营周期,就会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之相对应的净资产报酬率也会所提高,那么自然企业的盈利能力就会有所增强。
2.企业营运资本与企业清偿能力
正如我们所知,企业的成本结构以及清偿能力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各种因素有着关联,进而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企业的营运资本政策、企业战略、市场竞争状况、经营模式、行业周期等等,直观上来讲,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主要通过现金周期以及经营周期反映出来,但这只是其中的两个因素而已。目前,还没有一种具体的方法可以客观精确地反映出企业企业营运资本的管理效率。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在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清偿能力中,要想判断这些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系数,必须要建立一个多元回归模型来进行客观分析,在上面我们分析了企业营运资本与企业企业盈利能力中,根据以上问题中反映的线性关系,得出了以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
关于这两种关系,是属于非线性关系还是属于线性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但是从实践和逻辑关系上分析,并且以传统的财务理论为标准,企业的清偿能力最为理想的指标就是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比率,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企业的清偿能力的高低与企业和企业营运效率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若是营运效率有所提高,那么企业的清偿能力就会有所降低。
三、营运资本管理措施
1.降低营运资本
对于企业而言,流动资产的成本决定着企业营运资本成本。为此,在进行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企业流动资产与营运资本之间的成本关系进行权衡。通常情况下,若是企业流动资产投资规模发生变化,那么其所对应的成本也有所波动,为此,企业需要以这个控制点为依据,做出决策权衡。
大体上来讲,与企业的其他资产相比,由于流动资产所取得效益比较低,所以,通常情况下,会发生短缺成本。在实践当中,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要针对企业的季节性的变化需求为标准,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相应的应对方式,若是在弹性政策下,可以利用企业的有价证券以及自身所拥有的现金,进行内部融资,若是在限制政策条件下,就需要从企业的外部融资,筹措短期资金,但是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企业要以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负债能力合理选择政策,进而提高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
2.合理调整企业的成本结构以及资产结构
企业要想提高企业营运资本的管理效率,还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现有的成本结构以及资产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来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所降低。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认真分析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在进行企业战略决策和资产决策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以经营杠杆系数以及其他相关的参数为标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企业在采购新设备以及新机器时,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使得企业的变动成成有所降低,进而保证企业的效益。
其次,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地扩大加固定资产以及固定成本的比例和规模,引进先进设备,采用设备租赁的方式,将固定的人力政策改为弹性政策,使和杠杆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增加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企业的经营风险就会降低。
总结:
总而言之,企业营运资本的管理效益的提高,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项因素,利用杠杆效应,提高企业的效益,降低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发展。(作者单位:海南海航迎宾馆有限公司)
おおおおおおげ慰嘉南祝
关键词:风险管理技术 损失控制 安全管理
在输油企业,管道完整性管理、HSE安全管理体系在严格防范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的要求下随之建立和应用,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方法。这些新理论、新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推动企业完成了从事故发生后处理到事故发生前预警、预控的根本性改变。使生产事故得到了根本遏制,责任事故基本杜绝、安全生产得到有效保障。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开发了管道风险评价技术软件,在所属企业对在役管道开展从管道环境、运行管理、管材缺陷等各方面的情况予以调查、检测,建立管道风险评价数据库,运用风险评价技术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管理,努力将高危行业打造成本质安全型生产运营企业。
一、风险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1.风险管理目标
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保障企业及成员的生存和发展;保证企业的各项活动正常运转;尽快实现企业稳定的收益;减少忧虑和恐惧,提供安全保障;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2.风险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尽管风险管理技术与安全管理技术具有相同目的性,在本质上没有显著的差别。但是从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上,与安全管理确有极其不同的区别。如果说安全管理凸显的是企业生产运行过程的执行文化;风险管理则侧重于运用高科技手段对隐蔽在地下输油管道进行周期性检测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技术。
风险管理以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四项主要内容为基础,以减少企业经济损失、保障管道沿线居民安居乐业为目标。运用高科技检测手段和计算机分析技术,结合经济、社会以及其他有关因素对风险进行管理决策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发生几率和发生后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危害。
二、输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的特点
输油气管道具有管道敷设线路长、埋入地下的管道完好状况检查难度大、管道敷设所通过的区域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复杂等特点。改革开放中,伴随城乡建设的扩展、乡镇企业的崛起、新经济开发区的兴建,输油气管道敷设区域的安全环境迅速恶化。企业本身不仅要承担管道管护难度大带来的管道管护成本增加的困难,而且还有承担管道发生泄漏对泄漏区域居住的居民、新建的企业进行经济赔偿的费用。管道管理由前期的安全风险管理演化成了极其严重的、输油气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风险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政治风险。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将风险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随着《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Q/SY1180.4的颁布执行,将输油气管道风险管理纳入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并首先对运行长达三十余年的输油管道进行风险评价,将输油气管道管理直接推入标准化管理的运行轨道。
三、输油气管道风险管理的特点
1.与时俱进的先进性
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的创建,不仅规范了新建管道风险识别的技术和方法,而且针对在役管道研发了高清漏磁内检测设备,用以检测管道内部及螺旋焊缝的腐蚀情况。彻底改变了运行多年的管道,内部腐蚀情况不明、曝露出的问题难以治理的被动局面。实现了对新建管道危害因素实施源头控制,对在役管道危害识别、开展管道内检测,综合评价治理的多角度、全方位风险管理。
2.严谨的科学性
从管道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的全过程对管道危害因素进行分类识别,并对识别出的危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3.鲜明的目的性
通过管道检测、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管道运行风险。
4.精细的完整性
规范不仅对管道材质自身的缺陷提出了识别要求,而且对管道敷设的地质情况、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可能诱发的隐患提出了全面、详细、具体的识别和评价标准。
四、输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的实践意义
在管道公司颁布的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中,将管道风险评价作为一个单独的体系纳入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中来。从输油气管道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的危害因素予以识别和评价,在管道输送企业创建了基于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安全防范机制,对制定企业风险规避策略、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减少一般事故的安全管理目标,努力打造本质安全性企业,保证企业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如果从管道企业发展的进程的角度观察,输油企业从其创建之日起,就一直以安全管理为核心,并以此规范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规程和整体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造就了企业员工高度警觉的安全意识,规范了员工履行职责的安全行为。维护了输油气生产设备安全,为企业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样,这种管理机制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员工的安全意识强了,技术素质低了;局部管理精细了,整体管理粗放了;企业经济效益高了,社会效益低了。由于管道管理的疏忽和大意,致使管道出现泄漏不能及时发现,不法分子在高压管道上打孔泄漏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玷污了企业形象,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我们之所以说企业将管道风险管理纳入管理体系是一项重大的管理创新,关键依据就是企业对管道实施完整性管理,凸显了上级管理部门管理理念的跃升高度和统揽全局的目光。在管理机制上,展示出管理体系的全面升级;在管理理念上,体现了企业整体从传统的安全管理向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安全管理的转变。从管理方法上,宣示了企业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形象。在打造本质性安全企业的实施过程中,规范了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理财活动;企业价值
1、绪论
多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 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争议不断。理论的发展往往超前于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真实性。理论界对于财务管理目标众说纷纭,实践中企业实际采用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存在多样性。这说明财务管理目标本质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财务目标的选择成为一个规范性命题,总是存在一定的价值判定;二是企业选择财务目标时以外界环境为导向,即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会选择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同的企业由于所处的内外部理财环境不同而确立的财务管理目标亦不同。企业以持续经营为假设,从企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评判财务管理目标的优劣也是相对的。
2、财务管理目标的变迁
2.1、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
2.1.1、利润最大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围
绕国家利益开展,国家以产值来考核企业业绩,其经营目标自然就是产值最大化。由于企业没有独立自,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是满足国家财政需求,因而“产值最大化”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政企分开,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每年实现的利润高低可以反映出企业对社会贡献大小,“利润最大化”成为早期财务管理目标。
2.1.2、股东财富最大化。随着公司性质的变化,有些企业如家族企
业随着规模的扩大,逐渐成长,开始上市。财务管理目标开始借鉴国外主要是美国的模式,即“股东财富最大化”。美国的财务管理属于成功的财务管理。美国以个人股东居多,他们主要通过买卖股票来影响财务决策,更加关注股价,股东对财务决策起到主要作用,债权人和政府的干预都较少,所以,美国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管理目标,他们具有更好的企业外部环境支持。市场价格决定的,股东财富最大化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一是虽然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但是片面追求股东利益忽视了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中国的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决策,理财环境和美国相差甚远。二是,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发到,没有达到强势有效的状态,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不合理,另外,绝大部分公司股权结构具有“一股独大”的特点,股价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虽然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但是对于一些国有企业还是难以改变其大股东身份。三是,鉴于我们的国情,资产市场不发达,企业组织形式多为非上市公司。对于非上市公司实施股东财务财富最大化不适用。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并购重组建立集团化企业,没有上市的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无法考量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这个目标无法引导整个集团公司进行正确的财务决策。四是事实上经营权和管理权两权分离,股东不具有管理权,也不是一直提供给公司资金,更不对公司负债承担全部责任。他们更多的事提取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是一家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管理目标的公司。表面上看是由于过度的金融创新导致的破产,而事实上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具有直接关系。股东财富最大化仅强调股东们的利益,目标导向仅关注股价,忽视了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结果。对股价的过度关注,导致雷曼兄弟偏离经营重心,把92%的税后利润用于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和中国大多数上市企业一样,雷曼兄弟的母公司(美国运通公司)为了支持其上市,剥离优质资产投入到上市公司,不良资产留给集团公司,提高其股价。以固定的财务管理目标只考虑一方或多方的利益,必然会忽略其他集团的利益不顾。从这一层面分析,股东财富最大化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2.1.3、企业价值最大化。从利润最大化转向股东财富最大化,从股东财富最大化,转移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目标发展的又一次质的飞跃。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有以下优点,一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充分考虑了时间价值,二是考虑了风险和报酬,三是可以克服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短期行为。四是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流动,提高效率。
企业价值最大化难以具体确定,尤其是对于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由于我国一股独大,股票价格的变动也不一定是企业业绩的唯一反映,收到诸多因素影响。相对来说股东财富最大化比企业价值最大化容易量化,操作便捷。
2.2、多元的财务管理目标
以上单一财务管理目标可以统一为以盈利能力最大化为目标。也有学者提出多元化目标,如协调好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围绕财务核心能力来确认财务管理目标。
相关利益最大化。根据企业理论,企业是多边契约的结合体。从理论上说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财务管理目标最终的确定将是这些利益集团最终妥协的结果,达到帕尔托最优化状态。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职工、经营者也都投入了专用型资产-人力资本,也都承担了风险,此时企业的目的不能仅局限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本文认为这种思想还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难以实现的,一方面要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一方面要求实现社会正义达到公平对待,满足雇员的福利问题,同时满足政府给予的就业率指标,开展大量的公益救助事业,兼顾利益各方的利益,这种只能说是一种未来的理想的发展趋势。只能说在理论中十分完美,但是满足不同的利益者有时是矛盾的。
3、小结
3 .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模式变换的影响因素
通过梳理几种财务管理目标,我们发现财务管理模式转换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不存在绝对的一种财务管理目标适合所有企业,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所面临的外界环境如法律环境、经营风险等也会发生改变,因此不同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和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匹配。
经济体制因素: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也改变了财务管理模式,计划经济条件下或改革初期往往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开始变更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的规模,如小作坊、或者家族企业往往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经历不断壮大的过程后,具有一定规模,进行上市这个时候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又进行了变化,如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者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等。
3.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制定的原则
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反省和启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绝不能生搬硬套。目前企业中还是很多以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雷曼兄弟破产案启示我们,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需遵循如下原则:一是价值导向和风险控制原则。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必须激发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但同时也必须时刻提醒经营者要控制经营风险。二是顾全大局,兼顾更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偏袒少数人利益的原则。财务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过程,而不是激发矛盾的过程。所以本文认为现代企业在设立财务管理目标时,可以使用多元化目标。三是对相对变化原则。财务管理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
参考文献
一、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较粗放,一些具体细节管理不够完善,领导层财务管理意识不强。主要为对资金使用的时效性观念不强,只注重了资金的使用方向,而忽略了资金使用的财务时效性。第二个方面对存货的管理认识不够,月末财务报表中的存货由实际的库存材料和已施工未结算的工程款两部分组成,通常施工企业月末的存货数字都较大,主要原因是没有事先做好计划安排,没有按照施工进度来组织采购;阶段性施工完成没有及时和建设单位结算,核算时存货量大,占用大量资金,从而造成资金的呆滞,成为资金周转的不利因素。第三方面对现有资金的统筹管理不足,有的工程项目资金宽裕,而有的工程项目资金却极为紧张,公司要及时进行调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财务会计信息不准确
施工企业适用的是《建造合同》会计准则。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很多实际已发生的成本,相应票据未传到财务部门、一些该办的结算也未及时办理,导致在会计期末,已入账成本小于实际发生的成本,所以对未入账的实际成本要进行估计。而这部分成本估计的准确性,有赖于各种因素:如需向财务部门提供核算资料人员的专业能力(对实际已发生成本统计的准确性)和责任心等。而施工企业的预计总成本也是一个估计数,且预计总成本在整个施工期间并非一成不变,它要随各种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实际已发生成本和预计总成本都不准确的话,算出来的完工进度就不准,算出来的收入利润也不会准确。还有些财务人员本身在处理信息时随意性大,即使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是准确的,不好好利用,核算结果也不会准确。
3. 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监督职能差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有了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有规范的财务行为。虽然大部分施工企业也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大都侧重于成本费用支出的一些审批流程、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流程等一些基本制度方面,这些只是最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有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等能充分发挥财务职能的制度和要求。有些施工企业管理层权力过于集中,甚至凌驾于公司制度之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难以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很容易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二、如何提高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1.建立财务管理理念,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首先企业要有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思想意识,尤其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很多施工企业的领导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的,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施工企业的各级领导层要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针对施工企业的情况,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方面可以成立内部结算中心,加强对资金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按施工进度编制资金收支计划,有计划地组织采购活动;及时办理已完工程结算,催收工程款。
2.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加强财务控制
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一方面可以反应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首先在会计核算这一方面,施工企业应按适用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加强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教育,按准则要求及时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完善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切实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其次,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可以规范企业的财务活动。
3.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
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相应的财务管理必须跟上。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其次,加强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执行。做好制度的落实执行是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保证,再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不落实执行也是一纸空文,在实践中认真执行才能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监督、管理职能,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
三、总结
总之,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对资金的合理配置、准确的成本核算、有效的成本控制、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与实施等来挖掘企业的盈利潜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者单位:安徽路桥路面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唐美鲜;建筑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16期
[2]王伟;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商业;2008年15期
[3]钱华平;关于如何加强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9年02期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结算中心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资金是保证施工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施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形势下,施工企业要想转变增长方式,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加强资金管理水平,但是由于长期受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拖欠款。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中,由于市场发展迅速,没有完善的市场管理机制,导致建筑市场不规范,使得拖欠工程款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施工企业为了得到工程的建设权,在施工中垫资进行,但是在后期无法收回形成呆账,导致施工企业没有资金支付工人的工资,甚至导致施工企业破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资金的使用量是非常大的,如果形成大规模工程款拖欠,那么不仅会导致施工单位面临资金风险,而且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产生影响,导致工程不能按照竣工。
2.工程垫资。在目前建筑市场中工程项目的承建都是通过招投标进行的,施工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为了获得相应的承建权利,施工企业垫资施工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大量的垫资施工势必会对施工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产生很大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建设单位不按照相关的规定支付工程款,将资金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一些建设单位在施工中对工程设计和标准进行更改,从而给施工企业造成资金缺口。另外一些工程项目中,由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导致工程建后期资金自己不足,形成资金缺口,这些现象的发生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资金提前支出概率,给施工企业带来资金安全隐患。
3.分支机构多,资金管理分散。在施工企业中由于工程项目分布较多,各个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设立单独的账户,在不同的项目中设立分支资金管理机构,没有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一些项目中资金过剩,另外一些项目中资金不足,从而影响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降低了施工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4.筹资成本增加。由于受到工程项目施工中各中因素的影响,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这个时候施工企业就需要向银行贷款解决资金困难。但是随着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中竞争的加剧,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在逐渐降低,银行在借贷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施工企业的还款能力,相应的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贷款难度。另外,施工企业为了有足够的资金往往高息贷款,利息也成为施工企业的一个沉重的负担,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施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5.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要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就需要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作保障,但是从目前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的情况来看,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可以依照的资金管理制度。一方面,施工企业没有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资金支出没有计划性。另外一方面,施工企业没有制定严格的成本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对资金的利用率不重视,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二、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对策
1.成立结算中心,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对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项目比较分散,在资金管理不可避免的就存在很多的漏洞,所以为了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效率需要在施工企业中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对企业的所有资金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利用网络技术将各分项目联系起来,对所有项目点进行集中管理,实现资金的统一调配和使用,这样能够将企业中的所有资金聚集起来,形成资金合力,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可以对企业中资金流向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使企业的资金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2.加强预算管理,保证资金流动的计划性。在施工企业中要加强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必须加强资金预算管理,通过有效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对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资金收支情况进行预测和管理,对于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有很大的帮助。加强资金预算管理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编制,在综合考虑施工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施工项目中所需要的资金进行预测,然后形成现有的预算报表。另外一方面,在施工企业的运行中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严格按照预算标准开展资金收支工作,严防超支现象的发生。
3.建立企业资金管理责任制。保证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取得相应的成效就需要落实资金管理责任制。针对目前施工企业面临的资金管理困难问题,应该加强监督和考核管理。首先必须要按照施工企业的运作流程,对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范围进行划分,不同级别的资金管理应该由专人进行。其次要明确管理人员在资金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各管理岗位上的权限要明确区分。最后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于管理人员的失职情况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在施工企业内部形成高度的资金管理意识,做到资金管理中人人有责,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4.加强拖欠款的回收工作。加强企业拖欠款的回收工作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对企业的各种拖欠款进行清理和盘点,并且建立详细的账目,其中要对拖欠款的时间、金额、债务人等有详细的登记,帮助企业明确自己的债务情况。第二,施工企业应该派专人进行拖欠款的追讨工作,形成责任管理。第三,对于一些拖欠时间比较长,追讨工作比较复杂的欠款,施工企业应该借助法律途径进行解决。
5.做好成本管理。施工企业要想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就需要保证资金的合理占用量,在资金的使用中要不断平衡资金使用和节约之间的关系,经济实行稳健的资金原则,要充分挖掘企业资金的潜力,对企业资金进行全面的观测,实现企业资金的动态管理。另外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加强监督和检查工作,定期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保证企业的资金真正物尽其用。
综上所述,要提高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需要从施工企业运行的全方位入手,在企业内部设置资金结算中心,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建立企业先进预算管理制度,保证企业资金使用的计划性,抓紧工程款的追讨工作,在资金管理中落实责任制度,从而保证施工企业的资金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给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施工 成本管理 问题 思考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发展,并且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其存在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小。在这种发展形势下,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一定要加强施工中的成本管理,并且依照实际情况,适当地开源节流,在管理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效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一、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涵义
工程项目中的成本管理主要是建立在符合工程工期、质量等合同要求的基础之上,需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费用,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控制的相关活动来实现对成本目标的预定,并且还需要尽量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增加目标利润,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是一种科学化的管理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项目管理属于一次性的行为,而工程项目是其唯一的管理对象,并且会随着工程项目的竣工完成而结束。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项目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取得,都与项目的成本管理密切相关,但是也具有很强的风险性,因此,要想使工程项目避免亏损,并获得最大的效益,就需要做好成本的控制工作,保证成本管理的质量。
二、成本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对工程的成本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部分企业经理认为成本管理就是财务部门的分内工作,因此便将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下放给财务管理人员。因此,最终造成技术人员只承担工程的质量,而组织人员只是单纯地负责工程进度与施工生产,材料的管理人员只需做好相关材料的采购与发放工作。这样的工作流程看似权责明确、分工清晰,但却忽略了成本管理所承担的责任。因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生产人员通常会为了赶工期而在不考虑现实的情况下增加施工设备与人员,因此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员与费用的浪费;而技术人员便会由于不够精准的数据造成材料在二次搬运费用上的增加;最终,为了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其采用技术措施的不经济性就会大大增加工程的整体施工成本。可见,财务人员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只是充当成本管理的有效组织者,而不是主体,因此这就要求对工程的成本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2、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成本的竞争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其招投标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面对如此巨大的竞争压力,很多企业都会盲目地接任务,甚至不惜血本,这种现象的出现及发展会让企业自身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其中,也有部分企业在没有对施工成本进行计算,因此出现贷款来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大大增加了施工企业自身的负担,甚至还会危及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决策经营的时候,没有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查,从而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了施工成本,使企业遭受严重的损失,极有可能导致干的越多赔的越多。
3、成本的管理意识较低。由于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影响因素,所以很多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的问题上都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视静态、事后、短期、数量、局部、具体、现象、内部和战术,而忽略或轻视动态、事前、长远、质量、整体、宏观、本质、外部和战略的问题。
4、没有有效的责权奖励机制。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工作人员往往只重视工作的安排情况,而不重视对工作效果的考核,或者是只实施处罚而不实施奖励,也或者是在奖罚上做得不到位。这样不仅会大大降低工作人员自身的积极性,并且还会给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的责权制度与奖罚机制是否能实现有效的结合是成本管理工作人员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5、不具备竞争机制和防范意识。成本管理的预算是传统意义下的成本管理模式,这主要是根据政府行政部门根据当前的社会实际水平的工程预算定额为标准进行核算的,因此施工企业就会在招投标的过程中不用承担任何价格上的风险。其成本价格实际上也就是对社会平均水平的反映。在实际计价的过程中只是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和基础的计价标准进行的,因此不是对企业自身真实水平的反映,因此没有具备竞争机制和对风险的防范意识。
6、成本的核算机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传统意义上来讲,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依照财务部门制定的决算报告来实现管理的,但是这种体制通常会由于业务人员在报告提供时的滞后性而影响成本管理效能的有效发挥。此外,由于成本管理中缺乏对过程与事前的控制,只能机械地按照制度办事。因此,反映在成本的管理上面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事实。可见,这种管理模式无法跟上时展的脚步,难以符合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求。
7、成本管理缺乏先进的管理方法。在现代化社会中,很多企业往往在项目竣工后才会做好成本的管理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成本管理方法无法实现信息及时的传递、收集、储存和处理的工作,因此便不能对成本信息进行正确的选择与使用。另外,难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无法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导致经济利益的大量流失。
三、完善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1、增加成本管理意识,实现项目的成本控制。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一定要做好工程成本的全员控制,明确好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成本责任。并且让工作人员尽快树立起成本管理的意识,真正认识到成本管理在施工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实现施工中的成本控制。
2、做好项目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从本质上来讲,成本管理是贯穿整个项目管理当中的,很多企业只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事前与事后的成本管理工作。而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利用有效的管理方法,让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到其中,实现全过程、多方位的管理,从而发挥出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从施工准备、现场施工以及竣工后的验收工作,每个工程环节都与成本管理密切相关。
3、构建并完善权责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奖罚分明,责权相结合原则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所以,施工企业在对项目进行考核的时候,在考虑工程质量、进度、效益和安全的同时,财务核算工作也要针对每个项目进行资金流动的查账体系,真正做到对每个项目实现多方位、全过程的考核。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真正落实成本控制的目标。
4、提升风险意识和预防措施。工程项目的承包人在清单模式下需要承担一定的价格风险,因此施工企业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自身的成本管理,尽可能快地完成企业自身的定额任务。而清单报价则是对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有效体现,并且还会对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损耗的实际成本有所反映,因此这不仅仅是定额模式下对成本的预算,也是对施工企业的管理与技术水平真实的反映。可见,施工企业在面对清单的情况下,一定要注重并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成本管理,这样还会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5、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从整体上来讲,每一个工程项目都不相同,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情况,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针对性强的成本管理措施,将每一项任务责任到人,这样就会使工程项目的施工在成本管理上有序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对施工企业而言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并且不同的工程项目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注重并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增加成本管理意识,实现项目的成本控制、做好项目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构建并完善权责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提升风险意识和预防措施以及引进更加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金琳,王礼力. 水利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与对策[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2
关键词:环保;课题经费;使用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为进一步推进环保科技创新,近年来国家允许各类企业申请环保课题,开拓环保科学技术研究的新途径,而国家经费的使用面临审计问题,在使用管理中需要按照各项规定执行,本文对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课题经费申请条件
企业申请环保课题需要满足如下条件:1.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环保事业的发展方向;2.符合环保综合规划、专项规划规定的重点工作任务;3.符合环境保护部项目申报指南支持方向、内容;4.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科学合理的组织实施方案和详细的经费测算,并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5.具备项目实施的人员条件、资金条件、设施条件及其他相关条件等。
课题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预算,实施方案详细说明开展项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技术路线、预期成果、验收指标、进度安排、人员分配、组织形式等,项目预算按照环保部相关规定编制,预算批复后按照基本预算执行。
二、课题经费科目设置
课题经费科目主要有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其他交通费、差旅费、维护(修)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信息网络购置费以及其他等科目。在上报课题时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按照每个科目费用的用途,根据项目实际工作人员和工作时间折算一年所需的经费。
1.办公费:用于公司承担项目课题活动中,购买日常办公用品的费用。
2.印刷费:用于印制反映项目工作过程和成果的项目文件、报告等各类印刷费用。
3.会议费:指课题组举办的与课题任务有关的会议(如咨询会、交流会、验收会等)支出,反映会议中按规定开支的房租费、伙食补助费以及文件资料的印刷费、会议场地租用费等。
4.差旅费:反映单位项目工作人员出差的住宿费、旅费、出差补助费、杂费等。
5.咨询费:用于支付给项目工作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专家的评审费、咨询服务费等。
6.劳务费:反映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如临时聘用人员、钟点工工资,稿费、翻译费等。
7.培训费:反映各类培训支出。
8.租赁费:反映租赁办公用房、宿舍、专用通讯网以及其他设备等方面的费用。
9.委托业务费:反映委托外单位办理业务而支付的委托业务费。主要指委托中介机构咨询、服务,委托软件公司开发等有收费标准的支出。项目协作经费应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测算,不在本科目里反映。
10.专用材料费:反映单位购买日常专用材料的支出。主要包括环境现场监测用试剂、材料,实验室用品等方面的支出。
11.专用设备购置:反映用于购置并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各类专用设备的支出。如环境监测设备、执法设备等。
12.信息网络购置费:反映用于信息网络方面的支出。如计算机硬件、软件购置、开发、应用支出等,如果购建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不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不在此科目反映。
13.其他费用:其它费用指项目开展过程中发生的与项目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
三、各科目使用注意事项
1.办公费:财务凭证报销单据需附有采购用品明细和发放清单,办公费不超4000元/人年。
2.会议费:一般开会地点需要是政府定点会议场所,会议费标准不超过400元/人天,人数按照项目工作人员和参会专家、相关人员。在财务报销凭证需附有会议结算明细单和会议通知,业务资料需有会议纪要。
3.差旅费:作为项目业务管理资料,需要有差旅调研报告,说明出差人员、时间、地点、目的地,调研内容和工作开展情况,注意出差人员与咨询人员的一致性。
4.咨询费: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高级专家1000-1200元/天,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咨询人员800-1000元/天,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咨询人员600-800元/天,咨询费的发放需要有专家相关身份信息(身份证)、专家签名等信息。作为项目管理业务资料,应当对专家费说明何时、何地、采取何种方式、咨询何种内容有单独的记录,证明专家费发放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5.劳务费:支付给为项目工作的临时聘用人员工资,单位须与临时聘用人员签订相关协议或者由公司签订合同,劳务费标准原则不超过合同总额的10%。
6.租赁费:按照项目工作人员占用的办公用房面积比例,折算项目需承担的房屋租赁费用,单价按照与物业签订的合同执行。租赁费不能包含水电费。
7.委托业务费: 原则不超过合同总额的40%。
8.培训费:培训费是项目工作人员开展各类培训所发生的费用,可以与会议费合并,一般为300元/人天以内。
9. 一般不能在经费列支培训费、推广费,对于包括技术成果应用推广任务的课题以及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公益技术的应用示范的项目,其发生的培训费、推广费可在“其他费用”中列支 (但不得与会议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重复)。
四、经费调整相关事宜
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科目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情况下,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执行。如果单个科目超过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需按原申报渠道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摘 要 近年来,国家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投资增速下降,稳定出口难度增大,内需增长缓慢,导致装备制造企业普遍面临着产品成本上升、加工空间锐减、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峻考验。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从狠抓内部管理入手,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通过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这一成本管控方法,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实现管理增值,既是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石油石化行业新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石油做强做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 石油企业 目标成本管理 探究
一、 目标成本管理的理解。
目标成本,是以产品市场价格为基础,以预计收益为目标,通过倒推的方法计算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确定“市场可接受”的成本水平作为企业各个管理环节成本控制和考核的标准。它对于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的成本发展趋势起着一种总体控制作用。通过目标成本管理的分解、落实、控制和考核等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面的、综合性管理,以达到实现企业效益目标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加工工艺复杂、生产工序繁多,成本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企业应以强化成本管理为重点,以实行单位目标成本管理为核心链,采取倒逼机制确定目标成本,并对成本指标进行细化分解,最终落实到各生产班组及个人。有利于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成本的改善,对企业转变成本管理观念、改进成本管理方法和提高成本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目标成本管理实施方法
目前,世界三大经济体处于不景气状态,欧债危机仍在蔓延扩大,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萎缩,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低迷期;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国家要求央企认识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强化基础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当务之急就是如何运用目标成本管理,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一)以预算为基础,确定固定成本
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应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对所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确定固定成本管控指标。并严格按照计划期的产量、销售收入、固定成本及目标利润指标,以预算为基础,确定最基本的成本分配依据。
(二)倒推变动成本,确定目标成本
结合历史成本,针对不同产品倒推变动成本。以产品市场价格为起点,从销售价格中减去目标利润和固定成本,倒算出变动成本,确定市场可接受的成本作为控制的指标。针对不同产品按照以下原则确定目标成本:
一是,确保目标利润原则:针对公司盈利产品,要在确保目标利润的基础上,以目标利润为依据,倒推变动成本目标,确定目标成本。
二是,力争消灭亏损原则:针对毛利率水平较低的产品及市场,要在确保边际贡献能够弥补折旧、人工等固定成本的基础上,以边际贡献率指标为依据,实现盈亏平衡。
三是,坚持适当亏损原则:对于新开发以及个别需要提高占有率的市场,允许部分产品的边际贡献不足以全额弥补固定成本,但亏损产品边际贡献必须大于或等于零。
(三)开展班组经济核算,分解落实目标成本控制指标
为使目标成本得以有效地分解落实,装备制造企业应将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细化核算单位,推行以班组为考核主体的班组经济核算办法,使班组成为控制和降低成本的最基础单元。
企业应将目标成本层层分解,作为班组经济核算中考核指标的一部分,纵向分解到最基本的成本单元,切实把指标分解落实到位。使各部门和个人的成本指标加以责任化,并使这种责任明确化、具体化、利益化,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来促进各部门努力完成成本指标,确保实现成本费用受控,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最终确保成本总目标的实现。
(四)加大考核力度,确保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结合实际制定班组经济核算考核办法,加大目标成本执行情况考核。考核办法中应明确目标成本管理考核指标、考核内容、考核标准以及绩效工资与各项经济考核指标的挂钩比率、对考核结果的奖惩措施等;要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推动班组各项工作开展,提高班组管理水平,降低各项成本费用支出,促进各项经济指标完成为关键所在。
三、目标成本管理应用容易出现的问题
目前,许多企业都知道把降低成本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亦有不少单位认为他们的成本管理很到位,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预算不准确
预算是计划和控制经营活动的工具、是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但如果预算不准确,将直接影响倒推成本结果的准确性。
(二)无法实现全价值链陈本管控
大部分企业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制造环节,忽视了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没有从战略高度与全局上面予以考虑。
(三)忽视隐性成本
很多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仅仅把目光放在原材料和人工费以及办公费这些显性成本上,往往忽略隐性成本。
(四)缺乏技术创新机制
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实际成本难以降低。
(五)成本分析不够全面
成本分析的方法过分依赖于会计方法和制度,而对没有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成本行为缺乏分析。
四、解决方案
(一)精细预算管理
1.在制定预算前,要充分调研采购、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拓宽视野,着力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新途径。
2.在预算编制中,根据生产经营及管理的需要,严格按照资源分配的基本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综合平衡,使预算编制更加准确,更加灵活,更加科学。
(二)加大技术开发力度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创新能力往往是企业争取主动权,获取利润的重要因素。目前,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是支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
1.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装备制造产品加工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必须在成本管理、节能减排等方面多下功夫,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开发设计高附加值产品,来增加利润空间。
2.通过优化工艺设计、简化工艺流程,使工艺过程达到最优,从而减少冗余工作量,提高生产速度和效率。
3.持续加强工艺改进,降低返修、返工、停工、降级、降废损等损失。
(三)实行全价值链成本管控
将产品成本的每一个环节,包括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输到售后服务等,都作为不同环节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与分解,使管理人员对产品成本的生产周期和每一环节的控制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产周期最大化。除了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还要注意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对没有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成本行为也要多加分析,努力寻找降低目标成本的途径。在目标成本管理上坚持一个正确的方向,无论是在人、物等各方面,把整个生产运作当中的成本降到最低,才是真正的全面化的目标成本管理。
(四)完善薪酬激励机制
建立考核机制,完善薪酬考核体系。企业应不断创新考核思路,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考核方案,确定统一的考核程序及标准。以考核通报找差距,营造创先争优氛围。激活分配,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达到以考核促进工作的目的。
(五)重视人的因素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特别是成本管理中,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成本产生的直接动因是企业的全体员工,成本改进的决定因素也是全体员工。所以实施成本管理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全体员工都树立成本意识,积极主动参与成本管理,形成与成本管理相适应的企业成本文化,才能使成本管理有效的得以进行。
(六)开展成本分析
企业在正确核算成本的基础上,应按季、半年、年度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成本分析应坚持实事求是、用数据说话、注重实效等原则。通过运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等方法,全面分析成本水平及其构成的变动情况。通过查找影响目标成本升降因素及变动原因,降低成本的规律和潜力,制订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给未来的目标成本管理指出努力的方向。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外经贸委(厅),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外经贸委(厅):
为了更好地实施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9月25日公布的《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规范对外商投资企业对外担保的管理,便利外商投资企业正常经营,根据《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将有关外商投资企业对外担保管理事宜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对外商投资企业以其财产或者权益为自身债务对外提供担保(包括对外抵押和质押)的,除外资企业须经其原审批机关批准外,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外汇局)采用事后监督方式进行管理,即提供对外担保的外商投资企业须在出具对外担保后15天内持主债务合同(如主债务合同未涉及抵押和质押内容,则应随附有关抵押或质押协议)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对外担保备案手续,无需在出具对外担保前到外汇局办理报批手续。
二、对外商投资企业以第三人身份为他人债务提供对外担保的,外汇局采用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即外商投资企业出具此类对外担保之前须事先获外汇局的批准,并应在出具对外担保后按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内容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三、本通知自下达之日起生效,并于《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公布之日起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