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

时间:2023-09-26 09:37:02

导语:在精神病人心理治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

第1篇

我院属农村县极精神病专业机构,从1973年以来,对精神病患者采取了“综合模式”的康复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及时诊断与治疗

目前由于:①农村绝大多数农民中的精神病患者住院和就医难的问题还未解决,三至四级精神病防治网的工作落后于城市,由于人们对医学知识的匮乏,不认识精神疾病的前驱症状或早期症状。直到病人的生活工作、神会功能明显异常,已给家庭、社会带来干扰或困难时才来就诊,②社会上对精神病人有不可根治的偏见,.一但出现精神病,惟恐影响病人的声誉,使升学、就业晋升、婚姻等受到影响,家庭出现一个精神病人比出现一个流氓罪犯还要难堪,直到掩盖不住时才送精神病院。③基于农村文化水平低下,出现精神病后求助于迷信、占卜、宗教祈祷等活动。直到无法控制时才送住医院。因此精神病就诊时已不是疾病的早期和前驱期,而是疾病的中期或更晚些,因此对精神病的诊断必须力求准确有效。采用中西药针刺等综合模式的精神病疗法。尽快取代疗效,争取良好的予后。

二、心理治疗

通过应用药物和管理使精神症缓解后,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治疗病人的情绪障碍和矫正异常的心理活动。从而唤起病人的积极情绪,改善与社会环境不协调的状态,开展心理治疗。采用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相结合。必须在充分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和症状表现的前提下以不脱离实、以现实性通俗易懂的同情,支持、劝告、解释、评论等说理方式,以达到逐步消除患者异常情绪和顾虑,引导患者正确处理自己的情况和予盾。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生活的信心。

开展心理治疗,根据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其心理状态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入院初,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经用强制手段使原有症状抑制而出现一系列的紧张心理反应,此期应以介绍医院情况和生活注意事项以同情支持的语言,清除紧张情绪,诱导病人疏泄内心痛苦,掌握病人心理活动规律。在期阶段。当药物发生作用。有的已出现付作用,这时要以个别心理坐谈,帮助病人认识和理解病态表现及共产生机制,讲解药物的作用性能和治疗中的反应,以减少因药物反而出现的紧张心理状态,并根据病人疏泄的内心痛苦以劝告解释的语言,引导患者正确对待和解决自己和社会不协调的予盾。后期,病已痊愈准备出院。采用个别和集体相结合的方式。让恢复期病人以现身说法进行坚持服药,予防复发和改变个人不良个性。提高病人与社会环境的适应力,以评论激励的语言引导其消除悲观情绪,奋发向上,有所作为,以此对抗社会上的歧视和不平待遇的不良处境,达到永不复发和减少复发的目的。

如:患者,王××,男,54岁,农民,一九领先五年六月入院患者因和邻居产生地基纠纷,经法院判决未达到个人目的,月余后价值千余元的牛又因病死,后来十六岁的儿子又患伤风死于××医院,接二连三的刺激使其患精神分裂症。患者咂烂××医院窗上的所有玻璃,大骂医生。日夜不眠,四处流浪,浪本院后,不时讲自己的不幸,不承认自己的病,怀疑自己有很多仇人,时而在谋害他和盼他倒下,患者意志增强,行动增多,目空一切,反对别人劝说,拒针、拒药常持物以示报复,经肌注氯丙嗪,口服氟辰啶醇症状缓解后,采用心理治疗:①初期,以同情、支持、附和的语言引导其诉说全部病因。②中期、以解释、劝告、上下左右作比较,引导其消除悲观情绪。正确对等自己的处境和予盾。树立从新走向生活的信心。㈢后期,以评论,激励的语言,决不让反对自己的人看了好看,激励其泰山压顶腰不弯,东山再起胜过别人的男子汉大丈夫气魄,十九天后患者主动要求出院。急于按排今后农活,决不让反对他的人看了好看,患者住院三周出院近四年再未复发。

三、生活环境与工娱治疗:

多年来精神病人的管理方式。一直是象劳教犯一样的关闭式。病人生活在高深墙院,铁栏护窗的狭小环境之中,生活多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进行,病人有一种患精神病就判无期徒刑,。与社会隔绝感。住院时间越长,与社会隔绝的时间也就越长,就越容易造成衰退懒散的残疾状态。

为了消除精神病人住院如住监时而想逃跑不良心理状态,我们实行完全开放管理,由自己家庭成员看护,医院配备灶具,自带被褥及食用品,恢复期病人可以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指导睛,自己洗脸刷牙、打扫卫生,自己生火做饭,护理人员主动引导患者洗衣,洗脸、打扫卫生引导其参加工娱治疗、患者和医务人员谈笑风生,关系密切,患者院如在家,安心治疗,精神愉快,由于医院环境家庭化,使患者不至于一出院就复发。

患者家属从一开始就和医护人员配合参于护理病人。基本上掌握了简单的精神病管理,用药、监护知识,为家庭康复防止复发创造了条件。

工娱治疗是通过工作劳动、文娱。体育活动,以转移患者对病态体验的注意力从而减少和消除精神症状。改善情绪。增强体质。建立生活信心,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促使知病痊愈。防止衰退性残疾,我院地处农村,土地宽广。山坡有部分药材,我们利用这一优势,对生活懒散,卧检床少动,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的衰退性病人及兴奋亢进的躁狂发作者分别患者人格和心境的需要,按排他们担水、担粪、种田、种医、采药加工、集体游戏、收听乐曲、下棋、玩扑克,看电视等工娱活动。

工娱疗法的具体实施

1、医生根据病情下达医嘱参加工娱治疗

2、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分别带领参加工疗和娱乐。

3、对于那些活动亢进。精力旺盛的患者带领担水、担粪、挖地等的较费力的体力劳动,跑步作体操,有破坏倾向的患者带领其挖药、劈柴,收听悔恨的泪广东音乐、作集体体操等。对于罪恶感明显的病例带领他挖地,锄地来弥补他们罪恶感的欲望,并带领他们打扑克,下棋、看电视,对于那些老怀疑不干净的强迫症患者带领他们打扫卫生、拆洗被褥,来弥补他们扫洗干净的欲望。

4、根据患者原来职业尽量按排与其今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内容,尽可能使患者体验责任感,激发其主动参于自己所爱好的工娱项目。护理人员引导病人掌握劳动姿势和要领及注意事项。 转贴于

5、组织劳动、体操、唱歌等集体活动,防止出现放任松散的局面,帮助患者在集体活动中加强与他人合作的人际关系。

6、工娱疗法每天根据各方面情况坚持2-4小时。

7、根据工娱疗法的进展、努力促使有益的角色转移,并尽早交家属副食工娱,增强回归社会的能力。

8、参加工娱治疗的患者病情稳定减少了复发,月终根据病人技术表现及贡献大小发给适当的奖励品,促进了患者参加社会生活学会了原来不会的或忘了的劳动技术,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表现活跃,情绪愉快,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如患者邹高、霍县矿务局工作。息精神分裂症十年,多处住院时而复发,住本院后表现孤僻离群,臣床少动,动作怪异,参加工作娱疗法,学会了原来根本不会的农村劳动技术,残留症状全部消失出院二年再未复发。

四、行为矫正:狭义的行为疗法,是在消除神经症病人的病态情感行为,如强迫症、恐怖症等,这里所谈的行为疗法都是激励病人改变不良习惯啬正常行为和适应社会和能力。

1、先从生活行为技能训练入手,训练病人穿衣、系扣、叠被、洗脸、刷牙、打扫卫生、生火、切菜、做饭,并参加做操跑步、唱歌、看电视、收听广播、下棋、打扑克等文体活动。

2、学习行为技能的训练入物,每周4-6小时的集体学习,内容以文化知识、时事讲座、精神病的发病及予防、正常的行为模式,引导病人自我表现,自我对照,自我控制,看书、读报、讲故事并布置准备怎样摘掉精神病的帽子?你的理想是什么?准备怎样实现等作业。

3、就业行为训练入手,通过参加劳动,学会一定的劳动技术为重新回归社会作好准备。

4、从予防复发,使患者能够应付家庭、生活各种境遇的适应力入手,给予患者适当量的刺激磨炼。如训骂、恐吓,强制工疗,强制遵守作息时间,强制戎烟等。

5、各项活动采用记分奖酬、劳动文体、学习、卫生四项,四百分评分总结,两周四项满百分者方可出院。

如患者李XX,男,24岁,表现不语,不动不食,情感淡漠呆滞木僵,时而冲动,打人毁物,善于扒车,但起广西壮族自治区睡觉时说臂和腿不会打弯,人会自己脱衣、穿、吃饭也要其母喂,时而张口不合,说颌关节不会动,非要其母用筷子在上腭部点一下才会继续吃,上厕所不解腰带,常常往裤内小便,常视父母为仇人,打骂父母在外地住院四年,两次逃跑未好转,住入本院五天后,除药物控制外,并下行为矫正医嘱:①、强制穿衣、脱衣、喂饭,并暗示恐吓。②、引导上厕所正常小便,检查当日遵守时间表和生活自理情况。③、指导改变自己目前现状的责任感。两周后交其父母护理,住院24天出院七年再未复发。

五、回归社会:

第2篇

护理人员医德在承诺制各的体现于炳英(279)

精神科护士与医学伦理学刘清波仲梅(280)

试论护理人员意志品质的培养护理与心理杂志 崔俊晔王舵(282)

浅谈护士应具备的几种素质陈燕(283)

创建整体护理模式化病房的过程与体会郝秀凤(285)

浅谈系统化整体护理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林玉珍陈华青(287)

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分析刘进赵影(292)

注射中发生昏厥的鉴别与护理体会李宪英戎鸿英(298)

2例外阴广泛切除术的手术护理体会汤新凤(304)

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率慢的探讨徐学军徐学红(305)

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的临床护理李运智汪秀平(306)

烧伤后下睑外翻颧部舌状皮瓣成形术的护理李素香张冬莲(311)

有利于ICU病人护理条件的探讨姬文英(312)

妇产科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卫春梅王维丽(313)

浅谈精神科自杀病的护理苑佰云孙玉梅(314)

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陈爱伟(318)

肠道易激综合征临床治疗体会薛增明(326)

浅谈脑梗塞的预防及护理张玉辉(327)

超声蒸气雾化吸入用于喘息型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王华杰(330)

复杂性胸部外伤的观察与护理张淑芝(332)

家庭病床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恢复期的护理体会汪霞郎绍敏(333)

严重创伤性湿肺呼吸机治疗的监测史玲美(334)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刘力军(336)

米索前列腺醇用于足月引产的观察及护理金丽华(337)

2例外阴广泛切除及腹股沟淋巴清扫术病人的护理陆红妹(339)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宋玉兰尹晓春(342)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护理王秀梅(343)

癌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朱旭华(344)

喉癌病人手术前心理特点及护理王淑娟陈长香(345)

脑梗塞病人的心理障碍分析及护理王丽坤李秀荣(347)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董荣乔吕璇(349)

截瘫病人的心理护理顾俊荟(F003)

道德规范与护理操作规范相关分析陆烈红叶家薇(177)

浅谈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培养崔俊晔赵静(182)

浅谈精神科护士的职业素质孟凡云马淑芬(185)

浅谈护士的职业道德与素质王凤田(187)

浅谈护士的情感器质与修养赵爱玲黄秀兰(189)

浅谈母婴同室的管理刘新茹王敏(193)

加强护理管理提高质量王丽娟陈淑清(195)

护理与心理杂志 护理管理中的人际关系韩云(196)

重视人的因素提高病区环境管理质量朱炜(197)

气囊导尿管的临床应用谈晓芳(200)

1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射管输液的护理吕晓兰(203)

46例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潘海龙王祥鸣(204)

鼻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蒋贤琴陈苏红(206)

1例肾移植术后复杂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张丽萍(208)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徐玉英周艳(210)

腹膜透析患者家庭护理与腹膜炎的防治闵晓妹(211)

38例丙型肝炎患者怨恨心理分析与调护孟爱萍郭华(212)

肝外伤的急救与护理何培秀(213)

抢救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体会徐玉英马元英(2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护理徐学军徐学红(216)

绒癌Ⅲa期化疗副反应的护理李芬(219)

脑科疾病急救护基本程序卢德芳(220)

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陈新玉陈胜美(222)

高压氧治疗脑血栓病例的体会王俊芝(223)

浅谈心理护理邸增贤朱秋群(225)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护理尹杰珍(226)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理护理体会王卫红刘振君(227)

老年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朋凤光(228)

浅谈破伤风的心理护理何斐英(229)

对中医情声护理的认识与体会王桂珠(231)

有精神病史产妇的心理护理王吉真(236)

脑梗塞病人的心理障碍及其应对徐春军孙美华(239)

中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王淑球(242)

泌尿系统结石伴镇痛剂依赖患者的心理护理王娟(245)

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赵咏梅(247)

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与护理杨建康贾景兵(255)

宫术安栓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景昕东(257)

2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反跳护理体会薛梅王玉其(261)

浅谈子宫外孕的辨证施护段菊锋(262)

精神病人意外情况的护理与对策朱玉娟张崇丽(269)

浅谈手术室器械的保养与管理张明娟(270)HttP://

近代心理学与气功的趋向顾祥凌(81)

提高护士心理素质稳定护理队伍的探讨许锡辉(83)

唐山市新生儿死因调查分析张秀敏金英爱(85)

心理定势对医疗保健的消极影响陈惠明王文军(86)

试论护士长的自身管理护理与心理杂志 孙玉琴(87)

略论护患沟通的障碍因素及自身调节江涛朱惠敏(89)

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因素的探讨辛桂荣(90)

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夏乐寅尹淑琴(92)

32例肾病综合症心理分析与护理耿建凤温克勤(93)

妊娠期孕妇的心理护理吴正平(95)

脑出血的护理和心理护理吴跃梅刘兰杰(97)

分娩过程中产妇心理护理探讨张凤莲高静(98)

心脏病心理素质分析及护理体会毕慧娟王连芬(100)

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王世平兰海江(102)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体会张凤琴(103)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护理沈钰排(104)

肺癌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代霞谭尹勤(105)

口腔颌面部畸形患儿的心理护理尤美王爱荣(106)

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王梅英(107)

略述产妇产褥期的心理护理付玲玲任小君(109)

具有自杀动机患者的心理疏导侯丽华(110)

100例乳腺癌患得心理分析及护理刘艳清(111)

心理规律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袁静秋(112)

矿区环境污染与矿工心理健康梁旭燕韩涛(114)

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功能性腹痛及心理因素调查分析刘永志石磊(115)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障碍脑其对策探讨覃继茂廖树芬(117)

喉癌患者的心理分析刘祝兰李秀奎(119)

不同心理反应类型及其特征病人的心理护理常殿霞王艳华(120)

缺陷家庭中病员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李春英王希琳(121)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病人心理状态浅析赵泽芹(123)

学龄儿童住院期间的心理探讨郭丽娟(124)

语言与心理护理王世平兰海江(126)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浅议孙春艳(127)

护理与心理杂志 浅谈成人医学生学习心理谢兆生张科(128)

2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梅卫婷(129)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观察与护理李书芹(131)

老年性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护理王艳惠(133)

恢复期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金淑伦李莉菲(134)

第3篇

一、心理护理的基本概念

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心理护理强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紧密结合护理实践,发挥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职业优势,注重心理护理,使之成为心身康复的增强剂。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的目的都是促进康复和增进健康。实践证明,心理护理只有与躯体护理紧密地结合,才能在护理的全过程中增进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但心理护理不同于躯体护理,例如腹壁结肠造口的护理,要求护士教会病人自行处置腹壁肠造口的操作技巧(躯体护理),并对病人关心、体贴(心理护理)。

二、心理护理重要性

人的心理因素与全身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情绪能影响免疫功能,如恐惧、紧张可使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减弱,反之,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疗价值。因此从整体看待病人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重视对病人心理的研究,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乱,大都存在情绪稳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倾向。因此,病人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紧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护士要做到这点,必须对病人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病情变化、思想情绪等有所了解,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安慰、暗示、保证等手段,并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进行心理护理。

护士要做到这点,还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素质修养,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病人的感受和情绪,使之感到温暖,增强信心,减少顾虑,振奋精神,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良好的医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也是对一个责任护士的严格要求。

三、心理护理的两种主要实施形式

1.个性化心理护理与共性化心理护理

个性化心理护理是目标明确,针对病人的个性,解决个性化的心理问题。要求护士准确了解病人在疾病过程中表现的不良心理状态,采取因人而异的有效对策,如针对创伤后毁容病人的心理问题,迅速解除病人的严重心理负荷。共性化心理护理用来解决病人的共性心理问题,如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等。共性化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善于归纳和掌握同类病人心理问题的规律,对潜在的心理问题作预防性干预,防止严重心理失常。

2.有意识心理护理与无意识心理护理

有意识心理护理是指护士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如有益的暗示、确切的保证、合理的解释等,实现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心理调控或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求实施者必须具备心理护理的主动意识和接受过专业化培训。无意识心理护理是指护理程序的每一个环节中,随时可能影响病人的一切操作和言谈举止。如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后,无论护士本身是否已意识到,都可能在发挥心理护理的积极效果,因此要求护士的一切操作和言谈举止都力求成为病人身心康复的增强剂。

四、心理护理注意事项

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点与心理治疗相似,但还要强调以下注意事项: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精神科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护士与病人的良好人际关系是心理护理和其他治疗护理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与病人接触交谈时,应有目的地运用主动交往和沟通技巧,使病人自愿表达需要和想法;应注意将专业知识和技术运用到日常治疗、康复和保健中,使病人恢复健康。

(2)与病人正式交谈前要了解病情,计划交谈的具体目的和内容,使谈话内容具有针对性,并使病人乐意接受。

(3)要尊重病人人格,让病人对交谈有思想准备,不感到突然和勉强。如果因病情注意不集中,处于焦虑、抑郁、愤怒,或病人对护士不信任时,不宜正式交谈。

第4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首次;恢复期;心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精神疾病,缓解期患者多存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严重者可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为了及时了解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的心理卫生状况,在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试用于缓解期患者,旨在探讨其康复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顺序收集我院2005年2月~2006年6月,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全部为男性。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的50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另50例为对照组(未干预组)。入组标准:①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处于缓解期,精神症状基本消失;③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无酒精及药物依赖;④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⑤所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基本不变。干预组50例,年龄18~38岁,平均22±6岁;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上32例,高中以上18例;城镇22例,农村28例:病程2.1±1.6年。对照组50例,年龄18~37岁,平均23±5岁;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上31例,高中以上19例;城镇23例,农村27例;病程1.9±1.7年。将两组患者所用药物种类、文化程度等项进行χ2检验,将年龄、病程及服药剂量和时间等项进行了t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评定工具及方法 ①症状自评量表[1](SCL-90),此量表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准确刻画病人的自觉症状和测试心理健康水平,共90个条目,分为躯体化(So)、强迫(Ob)、人际关系(In)、抑郁(De)、焦虑(An)、敌对(Ho)、恐怖(Ph)、偏执(Pa)、精神病性(PS)、其它等10个因子,本次研究采用前9个因子。采用1~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②量表评定使用统一指导语,在评定前工作人员仔细向患者讲解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担心,一定要让患者把量表的填写方法及每条问题的涵义都弄明白,然后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要求患者用铅笔填写,尽量由患者自己填写,确实不能填写者,可由工作人员代为填写。评定结束时,仔细检查自评表,凡有漏项或重复评定者,及时提请患者考虑改正,以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末进行量表评定,将得分情况输入上海惠诚心理测验软件进行统计,对两组结果进行t检验,得出P值,统计其显著性。

1.2.2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有两名经过培训的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实施,每周实施2次,每次约1小时,共4周。①(1、2周)系统讲授精神分裂症的有关知识,包括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护理、疗程、用药后副反应及应对方法、维持治疗、预防复发等;讲授有关心理卫生方面牙知识,如心理健康、压力应对等。要求病人及一位亲属参加,讲授每次约30分钟,后30分钟病人、亲属自由讨论或提问,有问题当场讨论解决。目的是使病人及亲属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应对压力的方法。②(3、4周)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根据病人的SCL-90量表的测试情况,有针对性对病人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对担忧前途、缺乏自信心或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患者,应给予心理支持、认知疗法,引导病人正确看待挫折,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学会使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③(与以上两项措施同时交叉实施)建立情感网络,扩大社会支持。要求病人家人、朋友、单位领导每周至少探视病人一次,与病人交流家庭、亲友、单位的积极信息。为病人提供一定的时间及空间,如让病人与亲属在院内散步、单独和家人进餐,促进病人与社会的接触。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SCL-90评分结果 见附表。

由附表可见,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分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P均>0.05),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以符合SCL-90总分超过160分或任何一项因子分≥2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3个条件之一者为阳性,筛选出阳性者85人,占总人数的856。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3个因子分与干预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在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偏执、敌对6个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精神病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疾病的康复,其心理活动趋向于正常人。其内心渴望追求各种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并履行满足其需要,特别是较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的动机和行为。而精神病人自身的心理防卫机能的低下,再加上社会上存在着对病人的各种偏见,甚至鄙视,使得病人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竟争中始终处于劣势。这无疑给患者增加心理负担,在难以承受时,产生心理问题,使得心理异常发生率增高。本组研究资料显示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具有心理问题者占85%,稍高于刘晓鹏等[2]报道的缓解期精神病人的SCL-90的评定结果,这可能与本组样本全部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首次住院有关,传统观念认为男性是社会及家庭的中坚力量,被赋予更多的责任感,首次住院,对精神疾病缺乏系统牙认识,而精神分裂症预后较差,这些因素可能对患者产生更大的压力。

由附表可见,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缓解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尤以抑郁、焦虑、人际关系为重。提示精神分裂症病人经系统药物治疗病情缓解后,容易产生悲观抑郁、焦虑情绪,社会适应能力差,这部分病人如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往往会发生难以预料的后果,这与临床上处于缓解期的病人自杀率发生较高密切相关。心理干预作为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干预手段,国内已有人报道[35]。他们采取的方式有集体干预、个别治疗、社会技能训练、认知疗法等。本项研究采取前期集体授课与后期个别讨论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在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前期的集体授课教育是必要的,通过护士的讲解,使患者及亲属对精神疾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消除对疾病不必要的担心及恐惧。后期遵循个体化原则,分析患者的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背景,给予及时有效的一对一的护理。运用认知疗法帮助患者学会使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悲观抑郁的患者,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如有些病人在病中对家庭、亲朋造成一定伤害,有的可能无法挽回,病人病情缓解后,觉得对不起家人,存在悲观内疚心理,无法面对现实。结合实际,与其亲属联系,给病人创造和睦温馨的氛围,逐步让病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焦虑患者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应对压力的技巧,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探视是一种有利于促进病人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它一方面能增强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患者感到被家人深深关爱,感到自己的存在对他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利于病人的“精神疏泄”,缓解病人的精神压力;病人的亲友、同事经常探视病人,给病人提供积极向上的信息,稳定了病人的情绪[6],坚定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了患者的全面康复。

第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评估 消极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又称为心理卫生或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作为一种概念的提出,源于美国人比尔斯(Clifford Beers,1908)所写的《一颗自我发现的心》。比尔斯倡导心理卫生,号召人们增加对精神病人的理解和改善治疗方法,他的这一建议受到当时世界著名专家们的关注。精神病学家迈耶尔(Adolf Meyer)建议将这本自传书籍的问世作为心理卫生运动开始的里程碑。自此以后,心理卫生运动在世界内范围广泛开展。

心理健康是个体整体健康的具体体现,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也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所以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早期发现、干预,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评估的在心理健康诊断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人们对心理健康内涵的认识与心理健康评估的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从心理健康内涵的角度来探讨心理健康的评估显得非常重要。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尚无统一、公认的界定。许多学者对“心理健康”概念的认识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和“健康”的定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7)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心理健康解释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一样,虽然情绪和心理良好,但不代表没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我国学者王茜认为,根据不同时期人们心理健康认识中发展出的占主导地位的新观念,心理健康内涵的演变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症状论、适应论、潜能论。黄希庭认为,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体,连续体的一端是最佳的心理健康行为,另一端是最差的心理健康行为--也就是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刘华山认为,自我实现是心理健康所达到的理想状态。“平衡”和“适应”作为心理健康者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本质上决不仅仅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追求的“平衡”与“适应”。“低层次”的心理健康指的是:消除过度的紧张不安而达到内部平衡状态,以及对环境的顺从,而“高层次的”心理健康:不仅追求内部的平衡,还坚持不断成长与自我实现,学会有效学习,发展建设性、合理性的人际关系,渴望生活的挑战,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提升人生的价值。积极心理健康认为消除或摆脱了各种心理问题的人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还意味着正向力量或积极品质的产生与增加,因此,心理健康相关学科在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的同时,也应该花相同精力或时间去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都认识到并强调心理健康不是简单没有症状,它分为不同层次的,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综合评价。外部的适应和内部的协调,是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形式,在自我内部和谐、对外界环境良好适应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目标,达到内外高度协调、为社会为人类创造更大价值的完满境界。心理健康有狭义与广义、消极与积极之分,狭义和消极的心理健康概念指没有精神症状或疾病,而广义和积极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健康的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狭义和广义的概念体现了“心理健康”的两个目标,一是对心理疾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二是保持和促进人类健康。

二、心理健康评估的现状

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家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对人类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上,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健康为主导性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心理学的应用和发展;在积极取向的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强调个体要具备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和功能,生活满意度、如积极情感、自主、自我接受等,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健全人格的向往,更体现了人们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

大多数心理健康量表测量的对象是心理问题的患者,这类量表依据痛苦症状或心理病理的有无及严重程度编制而成,主要用来评价心理病理单一或者多个症状群出现的强度频度,主要包括有强迫量表、抑郁量表、恐怖量表、焦虑量表、人格障碍量表和心理病理综合评定量表等。这些量表对精神医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的临床实践十分帮助,既可以评定疾病或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还可以作为判断干预治疗效果的一种手段。但这些量表仅仅判断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在评价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满意度与快乐感等心理幸福等方面显得不足,所以这类量表应用于大众或普通人群不太合适,在普通人群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的评估过程中带来许多不便和困难。

主观心理幸福或心理幸福感是指人们根据个体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感受,具有和整体性、稳定性及主观性的特点,主观心理幸福或心理幸福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观心理幸福或心理幸福感由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等三个不同的方面构成。通常使用生活满意度和快乐感两个专业术语表示,主要评估积极心理健康如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快乐感等,强调了正性心理健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反之,如果一个心理测评工具仅仅重视了对积极心理健康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如心理问题和症状等消极心理健康的测量,那么,此类心理测评工具对个体心理健康的评价则缺少代表性。

实际上,不管是消极心理健康还是积极心理健康,也无论它们是心理健康连续体之中的各自独立还是两极的因素,它们均是心理健康整体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它们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侧重任何一方都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心理健康评估应包含的内容

心理健康的测量和量表的开发要应包含正负两方面的信息,即疾病的有关症状和健康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量表评估的对象主要是普通人群,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主要应当包括正性和负性两个方面。心理健康的正性方面即积极性的心理健康如幸福、快乐、安全感等;而心理健康的负性方面即消极性心理健康指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等,如疑病、精神病、焦虑、抑郁等。根据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考虑,心理健康测评应包含的内容,积极性心理健康的层面主要有:快乐、自信、信任、友好、安宁、健康感、自我控制,消极性心理健康的层面主要有:自卑、猜疑、敌对、抑郁、焦虑、疑病等。这两个方面基本包括了心理健康的内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笔者认为,无论是心理健康理论问题的研究还是心理健康量表的测评,应当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四、心理健康评估的应用

心理健康评估在人才选拔、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司法鉴定、心理教育研究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才选拔和安置。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们的心理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的专业和工种,对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也不相同。心理健康量评估可根据不同专业和工种的的要求,协助招生、聘用、晋升、入伍以及一些特殊工种等所需人才的选拔。心理健康评估已成为人才甄选、分类和安置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理诊断、预测和评价。在心理咨询诊所、医院精神科或临床心理科等领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可以协助临床医师对心理问题作出甄别,评定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而且还可作为评价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干预效果的重要依据。心理健康评估不是只限于临床使用,还可应用于学校教育之中,帮助寻找学生适应困难、学习不良的原因,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评估是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实践的一项重要的程序和步骤。选用适当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有助于发现心理问题、情绪困扰问题,制定合理的、有效的干预方案。司法鉴定的工作中,有些时候需要使用心理量表对当事人的受审能力、诉讼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服刑能力等作出鉴定。这时心理健康评估是作出司法人员作出决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结束语

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症状,而且指心理健康的保持和促进,以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消极心理健康和积极心理健康均是心理健康整体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它们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侧重任何一方都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根据这两个方面考虑心理健康评估应包含积极性心理健康和消极性心理健康两个层面的内容;心理健康评估在人才选拔、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司法鉴定、心理教育研究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希付.心理变态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郑晓边.健康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3]王茜.心理健康内涵的发展及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

[4]黄希庭.再谈人格研究的中国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

[5]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J].心理科学,2001,(21).

第6篇

【关键词】考试焦虑;严重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疗法

一、一般临床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求助者,男,15岁,160厘米左右,体态正常,汉族,某地级市某重点中学初三学生。经询问其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独生子,足月顺产,无重大疾病史。从上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学会考时,求助者以全校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上了市区一所重点中学。家境清贫,父母将全部期望寄托于独子求助者身上,希望求助者能通过上重点中学、名牌大学来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模拟中考失败后出现焦虑,紧张,烦躁,失眠,休学两个多月。

(二)个人陈述:2个月前,中考备战开始后,教室黑板上每天变化的中考日期倒计时和随时变化着的同学考试成绩一览表,加上父母那企盼的目光,给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我开始食欲下降、恶心、心慌、心悸,无法入睡,惶惶不可终日。在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中,我突然感到心中一阵恐惧、慌乱,头脑变得一片空白。我想压抑着紧张情绪,结果越压抑就越紧张、越恐惧、越慌乱。最终我在全校才排名第50。考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真的感到绝望。模拟考试失败了,所以我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同学老师们再也看不起我,我也没有脸面再在学校呆下去了,所以那天下午就请假回家了。回到家里也根本无法学习,老想着那个第50名,我不知怎的就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紧张,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到后来,感到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喉头堵塞或透不过气,有马上要窒息之感,出现胸痛不适的躯体症状,有时甚至全身都有处于无以名状的难受中。有时想到自己这么要强,这么在意别人的看法,致使考试失败,都是由于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和过高的期望导致的;又想到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我就禁不住冲父母发火,闹得家里鸡犬不宁。现在还是想去上学但又不敢去上学了,因为中考眼看就要到了,时间这么紧,自己又缺了这么久的课,肯定追不上班里同学,到时考不上重点高中就会更丢人。而且如果考不上重点高中,以后我就不可能考得上重点大学,人生就没希望了。想到这个就烦躁,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干什么,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打不起精神,感觉生活全被打乱了,渴望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到学校学习,又觉得这一切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所以前来咨询,希望咨询师能尽快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该求助者体态正常,衣着整洁,意识清楚,讲话声音清晰,但语速较急促,情绪低落、紧张,不敢直视咨询师,行走时低头、弓背。接触交谈合作,无幻觉、无妄想,无智能障碍,无思维逻辑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考试”时,情绪明显紧张,焦虑不安,言语表达结结巴巴,双腿不停的在颤抖,右手一直在反复拧着衬衣最下面的一枚扣子。在父母的陪伴下,主动求治。

(二)老师同学反映:该求助者考试前的行为和情绪与平时差异很大,情绪波动厉害,坐立不安,还出现了出汗、心悸、头晕、腹痛、尿频、尿急等现象,脾气也变得急躁。同学们经常把求助者这种判若两人的表现作为笑谈的对象,求助者因此和同学们的关系比较紧张。

(三)父母反映:该求助者从小优秀能干、聪明懂事,认识的人都很喜欢他,但自尊心比较强,争强好胜,输不起。自从第一次模拟中考失败后,就不再上学,在家冲父母发火。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1、生理检查:经医生检查诊断,无器质性疾病,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2、精神状况检查:焦虑,紧张,烦躁,但意识清晰,智力正常,仪表端庄,接触交谈合作。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3、社会功能状况:对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的影响,休学在家两个多月。

4、引发心理问题的关键点:由认知偏差引起的考试焦虑情绪。

5、原因分析:(1)生物学原因:求助者15岁,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自尊心比较强,心灵容易受到伤害;没有遗传因素,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2)社会学原因:家庭教育不当,父母的百般溺爱、娇生惯养,全部期望寄托于求助者身上;负性生活事件,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失败,自信心受挫;缺乏社会支持,同学的讥讽。(3)心理原因:存在明显认知错误,“模拟考试失败了,所以我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他们必须看得起我”“只有考上重点高中才能考上重点大学”等等;对于模拟考试的失败,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被焦虑、烦躁等痛苦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人际交往少,缺乏沟通与交流;个性特征:性格内向、孤僻、敏感、脆弱、争强好胜、追求完美。

6、鉴别诊断:排除精神疾病和抑郁性神经症。

根据上述六点,可以确定该求助者心理正常但不健康,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二)诊断与依据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印象为:严重心理问题(考试焦虑情绪)。

诊断依据:第一,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入睡困难等症状。第二,严重程度标准:考试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较为强烈的、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泛化,反应不只局限于最初刺激的范围内,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能引起此类不良痛苦情绪;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休学在家两个多月,学习效率下降。第三,病程标准:时间为2个月多。第四,排除标准: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严重,时间也较长,因此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内心冲突并未变形,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和神经症。另外,根据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标准小于或等于3分,不是神经症。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具体目标):缓解焦虑情绪,改变其错误认知观念,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改善其当前的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让其重新返回校园愉快地学习,迎接中考。同时在平常生活里适当运用放松技术,降低焦虑水平。

(二)长远目标(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的成长,消除非理性的生活观念;完善其个性,提高有效处理生活挫折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

针对个案及求助者的特点,与求助者商量,决定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使其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其在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

(一)咨询方法与原理

方法一: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属于认知治疗的一种,该理论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于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之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即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导致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有三个主要特征,即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咨询师协助求助者通过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来改变和控制其情绪和行为,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使之改变为合理的观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

方法二: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创建的,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它的基本原理是: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其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训练取代焦虑。操作步骤是:第一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第二步,把引起焦虑的情境划分等级;第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练习。经反复练习,求助者对过去引起焦虑的情境逐渐脱敏。

(二)双方责任、权利与义务

咨询师与求助者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时间与费用

每周二次,每次50分钟,共咨询9次。

咨询费用:免费(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面向全体师生,实施免费)。

七、咨询过程

整个咨询过程分为4个阶段 ,安排9次谈话。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第1次咨询);

第二阶段:领悟阶段(第2次咨询);

第三阶段:修通阶段(第3-8次咨询);

第四阶段:再教育阶段(第9次咨询)。

(一)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

第1次咨询

咨询任务: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资料,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咨询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过程:首先,咨询师向求助者作自我介绍,求助者填写咨询记录表。在咨询开始的时候,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详细资料;通过理解、尊重、共情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用提问、倾听、情感反应让求助者能尽情地倾诉,宣泄紧张、压抑的情绪,使其心情有所放松。然后,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关的诱发事件,并对两者之间不合理的观念进行初步分析。并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最后与求助者对其问题达成统一的认知解释,共同协商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家庭作业:寻找在模拟考试中产生焦虑的原因,并运用ABC理论对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

本次咨询小结:求助者的痛苦情绪得到宣泄,感觉轻松多了;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对求助者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诊断评估并商定咨询目标。

(二)第二阶段:领悟阶段

第2次咨询

咨询任务:加深咨询关系;咨询师进一步认识求助者不良的认知模式,非理性的认知观念;求助者进一步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咨询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RET自助表)。

咨询过程:与求助者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其考试焦虑的原因。并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找出其非理性的观念,进行驳斥与辩论。

求助者不安的情绪和行为表现(C)是:焦虑紧张,情绪低落,烦躁,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感觉精神疲累,食欲下降、失眠、健忘、坐立不安、手脚冰凉;责怪父母,冲他们发火;干脆不去上学。与这些反应相关的诱发事件(A)是: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失败。两者之间不合理的观念(B)是:“模拟考试失败了,所以我是个一无是处的人”;“父母过高的期望导致我压力大,发挥不好,而且这种影响永远难以改变”;“如果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人生就没有希望”“中考眼看就要到了,时间这么紧,现在觉得这一切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很明显,造成求助者考试焦虑的原因,就是存在绝对化、非理性的观念。在对待考试的问题上存在认知上的偏差,使求助者不能够理性的看待“考试升学”的问题。考试动机过强,过高的期望值引起精神过度的紧张,从而导致模拟考试失败;而过于看重每一次考试的结果和心理素质的脆弱,使其把一次失败看成永远的失败,进而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通过谈话,改变求助者原有的错误认知模式,对“考试升学”的问题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以下为摘录的几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对于模拟考试的成绩,你很苦恼?

求助者:是啊,真正聪明的人应该每次都能考出好成绩,那次模拟考试我才考了50名,证明我很笨。

咨询师:还有什么原因使你苦恼?

求助者:因为我考差了,老师同学亲戚都不理我,看不起我。

咨询师:哦,还有呢?

求助者:就因为考差了,我也没脸在学校呆下去了,可是回到家后也没法静下心来正常学习!

咨询师:看来,你的一切灾难都来自那次模拟考试?我们能不能一起来讨论一下,除了考试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导致你这种不好的情绪和行为?

求助者:……(沉默)

咨询师:模拟考试失败是你学习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我们称之为诱发事件,但它可能并不是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

咨询师:是你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错,但当你赋予它你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你可能认为这件事是绝对的坏,从而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反过来,如果你能对这个事情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那你的烦恼就可能被开心所代替了。也就是说,使你难过和痛苦的不是模拟考试失败事情本身,而是对考试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求助者:你是说,我的情绪是由于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引起的?

咨询师:我们举个例子,假设有一天在街上你被一个人迎面撞上,你拿在手里的新书掉在泥泞的路上,这本十分珍贵的新书脏了。此时,你会怎么样?

求助者:我一定会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乱撞!

咨询师:现在我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样?

求助者:哦,原来他是个盲人,那他一定是不小心的。

咨询师:你还会对他气愤吗?

求助者:不会了。我现在有点同情他了。

咨询师:你看,都是同样一件事——他把你撞了,弄脏了你的新书,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你对这件事的前后看法不同了。

求助者:的确是这样。看样子我的问题的确是因为我的一些想法在作怪。

咨询师: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某次考试发挥不正常,是常见的。但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像你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呢?

求助者:难道是我与他们想的不一样?可我不明白自己的看法哪里出了问题。

咨询师:这正是我们下一步所要做的。

接着,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分析讨论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使求助者领悟到自身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使他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他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解除他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家庭作业:填写RET自助表,找出非理性的“考试观念”,并加以驳斥。

本次咨询小结:求助者能较好地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三)第三阶段:修通阶段

第3次咨询

咨询任务: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咨询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RET自助表)。

咨询过程:通过RET自助表作业反馈,继续与求助者探讨、辩论其非理性的观念“父母过高的期望导致我压力大,发挥不好,而且这种影响永远难以改变”“模拟考试失败了,所以我是个一无是处的人”。

以下为摘录的几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你说,你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你怎么可以证明你是个一无是处的人?

求助者:模拟考试我才考了第50名,这就说明我很没用,是个一无是处的人。

咨询师:如果你在这件事上是失败了,就表明你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那么你以前许多成功的经历又表明你是什么人?

求助者:……(沉默)

咨询师:你知道爱迪生与灯丝的故事吗?

求助者:知道。爱迪生经过了几百次失败,实验了几百种材料才找到灯丝的材料。

咨询师:那爱迪生也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因为他经历了几百次的失败呀!

求助者:不是的。……(不好意思地笑了)

咨询师:人生就是用成败得失组成的,有成功就有失败。人无完人,没有人能做到在任何事情上都万无一失,就连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也如此。大多数成功者都是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获得成功的。

求助者:是的。(沉思)

咨询师:一次失败并不代表永远失败;一次失利,更不等于一辈子失利。在一件事上失败不意味着一个人一无是处,应该面对失败做积极的、正确的归因,以利以后的成功。还记得爱迪生对那几百次的失败实验的评价吗?

求助者:爱迪生把这些实验看做是成功的。因为证明了这些材料是不能使用的。

咨询师:现在你能更客观、准确、积极地对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件事做出归因和评价吗?

求助者:……(沉默)

点评:这个问题求助者很难一下子作出回答,而他又必须回答。因此采取了沉默的态度。咨询师及时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决定结束这次辩论,布置家庭作业,让他回家思考,继续和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

家庭作业:运用RET自助表,继续和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

本次咨询小结:求助者领悟能力较高,能较好地运用RET自助表,对非理性观念辩驳。

第4次咨询

咨询任务:继续运用RET自助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咨询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RET自助表)。

咨询过程:通过作业反馈,求助者这次表示模拟考试的事不再困扰他了,也不责怪父母了,只是还是不想去上学。继续与求助者探讨、辩论其非理性的观念“中考眼看就要到了,时间这么紧,现在觉得这一切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肯定追不上其他同学”“输给别人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咨询师:不愿去上学?

求助者:是啊,缺了这么多课,肯定追不上其他同学,输给别人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咨询师:是吗?用我们这几次所学的知识,找找你刚才所说的话里有没有不合理信念?

求助者:……(思考)

接下来,对于他的不合理信念“肯定追不上其他同学”“输给别人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咨访双方又进行了一场辩驳,咨询师用自我开放的方法向他讲述自己自学本科时的状况,边工作边参加全国自学考试,最后如愿以偿拿到学士学位,而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虽有充足的复习时间却未能如愿,最后咨访双方达成如下共识:他的信念太绝对化,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绝对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方法。至于“输给别人是一件很糟糕的事”,由于缺了2个月的课,一去上课就不输给别人是不正常的,赶上同学是一个过程,争取自己跟自己比,每天都有进步。最后,咨询师为了让他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就学习方法与求助者进行探讨。

家庭作业:回家后继续自我探索、自我剖析,对讨论过的话题重新思考。仔细分析第一次模拟考试、中考及结果对自己的影响,调整对中考及中考附加值的认知方式。

本次咨询小结:通过RET自助表的练习,该求助者能很好地运用辩驳法,纠正不合理观念,并感觉心情愉快了许多。

第5次咨询

咨询任务:帮助求助者学会多角度的分析看待问题,重建积极认知;学会放松技巧。

咨询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放松训练。

咨询过程:(1)继续辩驳非理性观念,重建积极认知;(2)通过行为放松的训练,让求助者学会放松技巧。咨询师指导求助者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靠在沙发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用先绷紧再放松的方法,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体会放松身体的不同部位的状态,最终学会全身放松的技巧。任何时候,只要出现紧张状态,都能运用放松技巧,通过肌肉的行为放松从而达到心理放松。

家庭作业:继续用所学的辩论技巧与非理性观念辩驳;每天20-30分钟的行为放松训练;寻找并记录产生考试焦虑的各种情景。

本次咨询小结:求助者重建考试学习的积极认知;基本掌握了放松技巧。

第6次咨询

咨询任务:巩固认知重建的效果;继续放松训练,建构焦虑等级;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

咨询方法:会谈、建构焦虑等级、想象、系统脱敏。

咨询过程:根据上次的作业反馈,让求助者按从最小到最大的焦虑程度,把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排个顺序,然后,让求助者给每个事件指定一个焦虑分数。

求助者关于考试的焦虑级别登记表如下:100分的焦虑程度最高,10分的焦虑程度最低,0分为无焦虑。

①学期结束了,没有考试了。(0分)

②上学第一天,老师告诉我们中考时间安排。(10分)

③考前一周,我觉察到它即将来临,并感到不安。(30分)

④考前两天,我变得特别紧张,开始感到难以集中精神。(40分)

⑤考前当天,我开始坐立不安,并感觉把一切都忘记了。(50分)

⑥考前当晚,我失眠了,并在半夜惊醒。(60分)

⑦前往考场的路上,我全身无力,几乎站不稳,好像要生病似的。(70分)

⑧当我走进考室,心跳开始加快,我真怕把所有知识全忘了,想马上走开。(80分)

⑨当正式考试的钟声敲响,我紧张得无法行动。(90分)

⑩当我看到试卷,发现其中有几道题不会,我更加紧张,手脚开始发颤,大脑一片空白。(100分)

家庭作业:继续用所学的辩论技巧与非理性观念辩驳;每日1-2次放松练习,以达到2—3分钟内迅速放松的效果。

本次咨询小结:求助者重建了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合理的考试观念,能较熟练地运用放松技巧,焦虑情绪得到较大的改善;并根据其实际情况,构建较合理的焦虑等级。

第7次咨询

咨询任务:对1-5项实施系统脱敏。

咨询方法:会谈、想象、系统脱敏。

咨询过程: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练习。咨询师根据求助者提供的生活情景编造了一个连贯的故事,故事情节安排的焦虑情景由轻到重,逐一呈现。先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肌肉紧绷-放松技巧,使其全身处于放松状态,然后咨询师用语言诱导求助者想象等级表中最轻的情景,即第一个情景。

咨询师:现在我要求你想象一些场面。你要想象得清晰,它们也许会干扰你的放松,如果你感到紧张,想让我注意,你随时可以告诉我。如果你清晰的想象出了一个情境,举起左手指让我知道。首先,你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愉快的清晨,昨天刚刚考完全部的科目,学期结束了,没有考试了。你在林间悠闲地散步,呼吸着清新的新鲜空气,聆听着悦耳的鸟鸣声。(停顿几秒,求助者举起了他的食指,咨询师停顿了5秒)

咨询师:停止想象那个场面。在你想象的时候,你的焦虑增加了多少?

求助者:一点也没有。

咨询师:现在注意力再回到放松上。(停止20-30秒,重复放松指示)

咨询师:现在想象上学第一天,老师告诉我们中考时间安排。想到快要中考了,你的心“嗽”的一缩,打了个冷战。(在15秒后,求助者举起了手指。等待5秒)

咨询师:停止那个场面。你的焦虑增加了多少?

求助者:大约10分。

(让求助者运用放松技巧,使其全身放松。等待15秒)

咨询师:现在继续想象那个情境。

(在第二次想象中焦虑分数是5分,第三次是0分。处理完等级表的第一项,可以进入第二项)

……

家庭作业:在实际生活中,继续运用所学的辩驳技巧和放松技巧,巩固疗效。

本次咨询小结:通过想象系统脱敏,求助者能较好地对1-5项焦虑情境脱敏,焦虑情绪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8次咨询

咨询任务:对6-10项实施系统脱敏。

咨询方法:会谈、想象、系统脱敏。

咨询过程:首先让求助者想象最低等级的情境(第6项:考试前夜),当他确实感到有些焦虑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待求助者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每次放松后都询问求助者有多少焦虑分数。如果分数超过25分,就继续放松,直到求助者如此想象不再焦虑紧张为止。然后再让求助者想象高一等级的焦虑情境。如此逐级而上,直到求助者对最高等级的刺激脱敏。

家庭作业:在放松状态下,对这几次咨询的情景连贯性想象练习,每天1次。

本次咨询小结:通过想象系统脱敏,求助者能很好地对1-10项所有的焦虑情境脱敏,基本消除焦虑情绪和行为。

(四)第四阶段:再教育阶段

第9次咨询

咨询任务:为了巩固前几个阶段的治疗效果,将治疗情境中发生的改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并将之维持下去,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仍能用学到的方法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适应生活。

咨询方法:实景演练、系统脱敏。

咨询过程:咨询师带求助者进行实际情景演练。要求求助者,走进学校,听到老师同学谈论考试;然后进入考场上,听到考试的钟声敲响,参加模拟考试。从而观察求助者在实景中焦虑状况,并进行及时地指导。在每一个具体的情景中,如果求助者出现焦虑反应,则就地进行放松训练,达到完全放松状态时再进入下一个情景。

家庭作业: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所掌握的辩论技巧和放松技巧,提高有效处理生活挫折的能力。

本次咨询小结:该求助者能在实际考试情景中运用所掌握的辩论技巧和放松技巧消除焦虑情绪,重新返回校园愉快地学习,积极迎接中考;消除了非理性的考试观念,促进了心理健康和发展。基本达到近期和远期咨询目标。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的自我评估:该求助者想通了,接受了模拟考试失败的现实,并逐渐改变了对于考试的认知,用理性的思维去重新看待这一事件,觉得确实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同时,其焦虑、紧张等情绪有了明显缓解,心情也平静不少,呼吸顺畅了,睡眠也好了起来。

(二)求助者老师、同学以及父母的评估:该求助者乐观了许多,上学和同学有说有笑,对学习全心投入,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学习起来劲头十足,能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脾气好多了,回到家里主动和家人聊天,睡眠都有规律了。

(三)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该求助者已经回校上课了,与同学、老师、父母相处很好;能恢复正常学习和考试,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提高,社会功能恢复。

(四)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因为我单位不具备心理测验的条件,不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验,所以无法比较。

(五)咨询师的评估:咨询的具体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该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焦虑情绪,由此而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睡眠等问题已逐步好转。

追踪反馈:在咨询周期结束后的3-6个月内,进行一次回访与追踪,客观评定咨询成效。

三个月后,求助者打来电话反馈:他被市某重点高中录取了。因为考前缺了将近两个多月的课,没有考上其心目中的理想高中,但他很坦然接受这个结果,认为以前吃过绝对化信念的亏,现在再也不能踏进去了。另外,高中生活学习开始后,在其学习和考试中出现的轻微焦虑情绪,也能很好地运用ABC理论辩驳技术和自我放松技巧解决和消除。

九、总结与体会

本案例求助者在第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后,开始对考试产生焦虑。求助者因不合理的观念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症状持续两个多月。经过九次咨询,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巧,帮助求助者找出了产生焦虑的心理原因,引导其对自己不合理的理念进行理性辩论与思考,重建新的理性观念。并结合使用系统脱敏疗法的技术基本消除求助者对考试的焦虑情绪,取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 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3] 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4] 马建青著.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

[5] 王登峰,谢东编著.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时代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