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业技术调研

时间:2023-09-26 09:37:06

导语:在农业技术调研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业技术调研

第1篇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形式。而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评价高职院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对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就业质量;调研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9.010

收稿日期:2015-02-15

0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问题日益凸显并受到关注,许多院校实施各种举措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但就业率只能从数量上而不能从质量上体现就业工作的果效。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质量,要在提高就业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笔者拟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这一高职学院为视角,对经济管理系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展开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新思路。

1 建立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本文试图从毕业生反馈意见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这两个维度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维度一:毕业生反馈意见维度。评价指标包括:毕业生去向、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对就业指导的形式及内容需求、对就业工作的建议。维度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维度。评价指标包括:用人单位的性质、用人单位所在地区、调查单位的规模、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需求、对本系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014年11月,笔者对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2014届毕业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投资与理财、食品贮运与营销共六个专业共名610名同学及其所工作的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和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两部分。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部分由学生本人填写;用人单位调查问卷部分由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填写。在此次调查中,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共发放610份,收回523份,其中有效问卷452份。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表共发放289份,收回235份,其中有效问卷230份,有效回收率97.8%。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希望从中找到一条适合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的合理路径。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毕业生反馈意见

在此次调查中,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为48.01%,占比最高,连锁经营管理紧随其后16.15%,物流管理占11.28%。其中女生344人,占总人数的76.11%;男生108人,占23.89%。

3.1.1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452名应届毕业生中,选择“直接就业”的最多,有43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6.23%;选择“升学”的有13人,还有4人选择了“自主创业”,占比为0.89%。

3.1.2 对就业指导的形式及内容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毕业生最为青睐的就业指导形式为“就业实习实训”,其次是“个人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调查”和“就业指导系列报告、讲座”。

3.1.3 对就业工作的改进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指导、服务过程中,学生最希望本系加强“求职技巧的传授”和“就业信息的”工作,选择比例分别为65.48%和63.69%。同时,“职业能力提升方法的指导”和“就业市场的拓展”也有较高的选择率,分别为48.25%和43.17%。此外,学生对本系的就业工作改进主要提出了如下建议:①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联系更多知名企业来校招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②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及时更新就业信息;③多组织一些求职应聘技巧方面的培训和讲座。

3.2 用人单位反馈意见

3.2.1 用人单位的性质、所在地区、规模及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需求

此次调查中用人单位数量最多的是民营企业,有220家,国有企业2家,事业单位1家,外企独资或合资企业7家。其中福州地区企业数量最多,共174家,占比为78.03%;其次是泉州地区企业,共 17家,占比为7.62%;此外还有厦门地区企业14家,占比为6.28%;莆田地区企业11家,占比为4.93%;闽北地区企业7家,占比为3.14%。由此可见,来本校招聘企业多集中在闽东、闽南地区,其他地区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就业市场开拓潜力较大。

3.2.2 用人单位对本系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此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对本系就业工作“非常满意”的占比为 50.34%,“比较满意”的为45.64%;表示“一般”的为3.69%;表示“非常不满意”的有2家,所占比例为 0.93%,其意见主要集中在场地环境、设备条件等方面,希望学院能予改善。

4 工作建议

4.1 开展多样就业指导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常规工作。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院领导所传达的教育厅、人事厅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就业工作的文件精神,全面了解、关心毕业生,跟踪掌握毕业生实习情况、就业意向,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信息,并针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综合考量毕业生的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校企合作交流会,并派学生代表参加。把《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进行教授,并聘请外校优秀老师和社会名人来校给毕业生做就业规划等讲座,同时利用课堂、咨询等方式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并定期在校园内宣传栏上开设“就业指导专栏”。

4.2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拓宽就业渠道

毕业生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不仅仅将自己的视野关注于专业对口的单位,而且还应扩展至其他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相关单位,真正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实现就业。除此以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对本校专业的宣传力度,让外界加深对高职院校所设专业的了解程度。积极与校外各实习单位紧密联系,定期安排未毕业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4.3 丰富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就业素质

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综合素质。本次调查发现,用人单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需求方面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活动及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需求呼声很高。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应发挥课外活动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自身的团队协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意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牛晓艳,李辉.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J].学园,2012(11)

2 于海祥.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2014(8)

第2篇

2014年以来,我们重点对河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经归纳整理,找出了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如下:

(一)服务缺乏主动性

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仍习惯于传统办学思路,还不能认识到高职院校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互利双赢关系,同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内涵理解存在偏差,大部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只与科研部门有关,因此,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主动性。

(二)服务方式单一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限于政府组织的短期支农惠农活动,如:科技下乡、科技大集、短期技术培训等,缺乏长期的常规服务机制。

(三)服务能力较弱

据调研,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大多是由职业中专发展而来,并且发展历史较短,教师生产实践和技术实力相对薄弱,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课程设置、讲授内容和方式很难与现代农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因此,办学实力、教师素质及技术水平均难以满足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求,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作用有了一定认识,但是,支持和保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管理松散和服务经费短缺,从而制约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服务力度和服务效果。

二、对策和建议

针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技推广的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建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部门诸多环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要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内涵的理解和认识,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服务作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大组织和政策支持力度,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要转变观念,提高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服务地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纳入日常议事日程,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长效机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二)拓展服务面向和内涵,创新服务途径

据调研,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包括种植、畜牧、林业、水产、水利、农机、经营管理等专业,其均存在技术推广问题,因此,应努力挖掘拓展服务面向和内涵,创新服务途径,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智力和资源优势,促进地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根据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需求,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服务工作:

1、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是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和培训的主战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一方面扩大办学视野,实行开放办学,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所需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干部、技术骨干和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力度,成立技能培训中心,面向农村基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讲授最新农业技术,培育新型农民。

2、科技服务。高职院校要针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自身科研条件和技术优势开展针对性的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主要包括新品种选育或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等,不断提高地方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先进技术支撑。

(三)增强高职院校办学实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创新办学模式,增强办学实力,同时,要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技术和项目攻关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例如:成立专门研究室、设立专项服务资金等,把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另外,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要注重服务队伍素质培养,要围绕地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打造一支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服务队伍,要创造条件,并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学习和掌握最新前沿知识和技术,积极支持教师进修、培训和参加各种学术研讨活动,提高其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四)加强沟通与合作,提高服务实效

第3篇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在河北曲周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基地。基地是宏观上的概念,其包括示范基地、实验站、科技小院和科技园区等技术产品的孵化和扩散平台。基地是多功能集成的实验基地,它可以实现教授指导,研究生具体实施,农户参与的农业技术规划与实验。这个基地为培养出高层次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师资方面来看,培养基地的师资由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以及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的教授团队组成,他们都是长期工作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优秀教师,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丰厚的科研成果。基地也正式聘请曲周县县长和书记作为第二责任导师,同时县农技专家、田间植保专家、栽培专家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科技人才都作为研究生的日常协作教师,为培养出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从培养经费上看,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高产高效(简称“双高”)农业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是国家985、211、973、863、948等国家重大基金项目、创新群体、国家支撑计划等的集合,主要经费支持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土壤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保证培养经费的充足。从科研条件看,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建有实验站,占地面积73.33hm,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用地6.67hm,总建筑面积6000余m;实验楼建筑面积1700m,配备有价值近300万元的仪器设备可供学生开展试验;教学培训楼建筑面积1800m,配备120台计算机和宽带网,良好的科研条件为学生完成论文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2培养方式的创新

基地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可以概括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服务相结合。首先,基地中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来源于当地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课程。课题开展过程是逐步培养优秀科研型农业技术推广员的过程。以“曲周夏玉米高产关键性限制因素及技术对策研究”为例,玉米是曲周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其产量多年未见提升,但从技术角度讲其具备增产的条件。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研究生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土地质地分析,农户调研讨论等前期工作,初步确定影响产量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然后在导师和协作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并逐步实施。试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导师深入农田示范基地考察调研,实地讲解,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研究生在科研实践中,深入田间观察,记录作物生长情况,在田间向植保专家和栽培专家学习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向农民学习生产经验,向农机手学习耕地技术等,以此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逐渐把理论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同时,学校和县政府双方根据农村基层技术人员稀缺,农技知识过时及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把基地的研究生选聘为县农业技术员,1人负责1个村,以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研究生的论文撰写能力得到了提升,也能向农户推广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方案。

3示范基地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评价

通过运用农业技术推广为载体的培养模式,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①提升了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将实践经验升华到理论的能力。两年间,研究生共发表20余篇与当地农业生产问题相关的文章,实现了“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过程。②人际技能明显提升。研究生学会了如何与地方政府和农户建立友好关系,如何把自己的研究结果有效地传递给农户,最快地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③组织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基地的每位研究生都至少独立组织过一场大型农民技术培训会和联谊会,会议中一切资料的准备、会场的布置和培训的具体过程均由他们自己操作。④增强了研究生参与生产实践的能力。掌握了农业机械的实际操作,如播种机、施肥机等使用,这为他们在农业领域进行科研和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奠定了基本实践技能。从以上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为研究生提供了创新和施展才能的空间,也激发了他们从事应用课题研究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但是,这种培养模式的成功面临着一些挑战。①要求项目主题负责人具备优秀的管理技能,这是由于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搭建大学与地方政府和农户的友好合作关系,并且要与研究生形成相互理解、相互融洽的和谐关系。②需要教师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农村示范基地并且和研究生一起进行论文设计。③导师应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细节观察,科学地收集数据,并不断进行总结。④选题需要既能满足农户的需求又能为研究论文提供数据,只有有效地融合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⑤需要有效的制度和激励机制。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如实现目标管理,具体化研究生的目标内容包括:工作日志撰写,基地网站管理,编辑技术手册和新闻媒体联络,农技员和示范户培训,施肥和喷药技术管理。非正式制度如组织文化,曲周农业技术推广师生团队是一支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善于学习和总结,有激情、高情商、有责任心、灵活应变的全方位沟通的团队。在这样的行动者引导下形成了研究生与地方政府,研究生和农民的有效融合和相互激励的社会界面。

第4篇

关键词:农户;技术推广;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研究从农户视角出发,探索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影响农户需求意愿的因素。通过对因素进行有效把握,说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只有在推广主体有效供给,推广受体即农户需求意愿强烈并且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符合农户需求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才会发挥效应。

1 文献综述

农民是否接受并且采纳农业技术直接关系着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成败,因此了解影响农民的需求意愿的主要因素是高效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的基础[1]。陈瑞林(2009)认为影响农民科技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供给约束、文化水平、技术风险和年龄[2];孙国梁、赵邦宏和唐婷婷等(2010)认为,农民的年龄、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以及是否经常看农业技能节目和参加农技培训等都显著影响农户的科技需求[3];徐勋华(2001)从农民采用先进农业科技的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科技储备不足,农业技术的替代性不强等因素限制了农民采用农业技术[4]。

虽然我国学者在农户农业科技需求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仍有一部分重要因素被遗漏,比如农户的风险承受程度和农业经营类型,而本文就在这点上进行了创新。

2 数据来源及模型选择

本文数据来自于对浙江省5个地区,发放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60份,问卷有效率达到100%。以往研究认为影响农户需求意愿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3类:农户特征、家庭特征和外部环境因素。本文就有关影响农户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创新选择,考虑到了农户的经营类型和农户风险承受度。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对农户的需求意愿分析,模型表达式为:,其中p为时间发生的概率,p=1表示农户需要农技服务,p=0表示农户不需要,为常数项,为回归系数,为解释变量。将160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被解释变量即需求意愿赋值,需要赋值为1,不需要赋值为0。统计结果如下表1。

表1 变量统计性描述

变量类型 变量名称 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预期

农户基本特征 年龄 51.8375 13.14548 28 75 -

性别 1.3125 0.4649677 1 2 ?

学历 6.58125 3.424793 0 12 +

地位 0.16875 0.3757069 0 1 +

兼业化程度 0.29375 0.4569089 0 1 -

农业经营类型 粮食 51.8625 32.98932 0 100 -

经济作物 0.43125 0.4968058 0 1 +

家畜或水产养殖 0.33125 0.4721405 0 1 +

农户经营条件及风险态度 种植面积 11.41563 15.53493 1 100 +

种植年限 12.1 10.77628 2 56 ?

培训频率 1.9 0.9193927 1 3 +

是否为合作社社员 0.45 0.4990557 0 1 +

风险态度 0.5875 0.4938299 0 1 +

3 实证分析结果

文章用stata10.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具体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2。

表2 实证分析结果

自变量 回归系数 Z统计量

粮食 -0.96227 -0.96

经济作物 3.07277 2.57***

家畜或水产养殖 0.82308 0.84

兼业化程度 -0.07983 -2.17**

种植面积 0.191909 1.91*

种植年限 -0.10577 -1.22

风险态度 0.156102 0.17

培训频率 2.236799 4***

是否为合作社社员 0.342864 0.44

常数 0.087951 0.02

观测值 160

Log pseudo likelihood -10.965027

Wald 59.88

Prob > chi2 0

Pseudo R2 0.9

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上显著。

根据结果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3.1 经济作物种植户对科技推广服务需求更强烈

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经济作物与农户科技推广服务需求呈显著正相关,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不够完善,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3.2 农户兼业化不利于农户接受相关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农户兼业化程度与农户对科技服务推广的需求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兼业化程度高的家庭,对农作物增产增收的需求较小,对新的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意愿不强。

3.3 农户接受的培训频率有助于农业技术服务的推广

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接受技术培训的频率与需求意愿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因此,相关部门通过农业技术培训有助于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

4 政策启示

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的启示: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户农业科技需求意识,培育“新型农户”,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有效需求;完善土地流转制度,降低土地的细碎化程度,增加农户使用农业技术服务的规模效益;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化程度,使农户的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直接与市场挂钩,用经济利益推动,提高其需求意愿。

参考文献

[1] 张杰,陈瑞林.农民对农业科技推广的需求意愿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2):10-121.

[2] 陈瑞林.农民对农业科技推广的需求意愿分析――基于溆浦县龙庄湾乡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5):52-58.

第5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策略分析

1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

1.1忽视市场导向。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没能有效的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与市场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的满足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导致农业技术的市场适应性较差,农业技术提高的生产效率可能造成产品相对过剩问题。还有的农业技术与市场需求信息联系不紧密,没能充分的反映市场的实际变化情况,存在着技术落后,市场适应性不足等实际问题。1.2忽视产业技术。目前农业技术推广还主要局限在常规技术方面,现有的技术力量研究工作还没能围绕农业产业技术进行研究,导致农业技术配套性不足,衔接性不强,仅有的几项技术难以融合到现代农业体系当中,因此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少的是成套的技术,只有能够带动农业相关产业的综合性技术,才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1.3综合培训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紧密相联,当前农业技术培训还主要围绕着单一技术操作为主,没能通过必要的技术推广培训全面提高农业操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这不利于农业技术的长期有效发展。当前农业技术培训的涉及面较狭窄,农民群众缺乏对先进农业技术的了解,加上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风险,导致农民群众不敢轻易接受新技术,只有全面加强农民思想观念的教育,才能为农业技术推广打下良好空间。1.4缺乏风险抵御机制。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新兴的农业技术项目在生产投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很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降低农业技术推广的风险,解除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还需要解决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风险管控不足的问题。例如,有些农业技术推广没有必要的保险保障措施,一旦出现农业技术推广失败问题,后果往往由农业企业或农民承担。我国现有的保险体制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足,还需要完善相关的险种,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风险的管控,有效降低农业技术推广的风险问题。

2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

2.1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程序。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农业技术推广风险,必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程序,注重采用合理健全的方式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应当根据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制定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准则,在科学设定农技推广目标的基础上,使用有效的手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力求从改善农业技术装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的角度进行全面综合布局。其次,全面加强基本农业技术使用情况的调研工作,找准当前农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围绕着农民和农业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技术研发,着力满足基层的实际需要。2.2注重加强技术服务。注重加强技术服务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掌握农业户的技术需求,打消农业户的技术顾虑,才能促进农业技术的广泛实施推广。首先,围绕着农业户的增收需求,按照因地制宜的基本策略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着力通过对农业户田地、劳动力、现有劳动技术水平的综合判断来确定推广内容。其次,全面提高农业户的市场意识和技术意识,注重进行综合性的农业技术的普及,注重提高农业户的抗风险意识,这样才能有效的消除农业户的畏惧心理,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2.3全面培养农业带头人。注重培养农业带头人对于促进农技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农业带头人不仅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而且有着极大的示范效应,应当注重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的工作。首先,注重创新使用农业技术推广形式,通过带头人的示范效应,全面带动农业户推广使用新技术,实现农业技术的规模效应。其次,科学的选择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着力选择思想意识较为开放,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有着丰富农业种植经验的农户作为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2.4营造良好农技推广环境。为了提高农技推广效率,解决好农机推广中的问题,还要营造良好的农机推广工作环境,形成必要的农机推广氛围,这样才能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建立起相互衔接的农技推广机制,着力通过地方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基层农技单位,农业企业形成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其次,平时就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宣传力度,注重普及农业技术支持,使农技推广人员与农业从业人员建立广泛而深厚的联系。

3结论

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紧紧围绕农业市场体系,建立起综合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起到有效推广农业技术,提升农业技术适应性,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实用推广体系。

作者:符忠聘 王宏 单位:郓城县武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55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民对科技的热情急剧高涨,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弊端相继暴露,迫切需要不断地创新与改造,以逐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莒县作为1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展较慢,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效,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 莒县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完善。由于目前农村的整体条件与城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民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环境艰苦、条件简陋、待遇较低,导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迟迟难以完善,有些乡镇从人员编制上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有7、8个人有的甚至10几个人,但真正专下来从事技术推广工作的连1个人也保证不了。有些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因为发展潜力小而转行,出现了专业技术人员不干专业,干专业的不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现象,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流动性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1]。

观念陈旧,难以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目前,莒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超过1半是20世纪80、90年代从农业院校毕业的推广人员,他们的农业知识及技术水平大都停留在学校学习的阶段,长期在基层摸爬滚打,对新技术和新理论缺乏及时的学习和更新,观念较为陈旧,加上针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少之又少,在当今技术变革十分迅猛的形势下,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2]。

推广经费不足,推广条件较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虽然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各项用于农业的资金应当主要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但是,受当地财政状况和客观条件限制,目前莒县各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个别乡镇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必要的现场指导和培训难以实施,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渴求与技术推广力量的不足在最后1公里出现了断层,导致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以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3]。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实效的策略

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党的十明确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农业技术推广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力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将对农业综合效率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改善技术推广条件,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4]。

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将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有效整合。基于此,各级政府要改变过去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健全完善纵向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把中央、省、市、县、乡推广机构这条线串起来,把覆盖全国各乡镇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起来,把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拢起来,全力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

政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需要专业的试验示范以及定期的现场指导和培训,各级政府要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专用基金,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经费投入,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财力保障。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提升他们的工作待遇,增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性;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进修和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农业知识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需求。

3 Y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是先进技术的应用。但我国的农技推广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视,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培训力度,为农技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刘艳明,张宏双,辛志遐,等.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效的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3):19-23.

[2]佘德松.农业高职院校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5(1):144-148.

第7篇

1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特性

具体来说,农业技术的推广活动具有以下特性:第一,具有地域性。众所周知,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自然环境,都将对农业的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一直都具有较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并且不同的地区在气候条件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任何一种农业技术也会具有不同的地域性。第二,周期较长。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不仅是对纯技术进行传递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将社会、经济、科技三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的活动,基于此,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具体而言,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将涉及到广大农民、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等,他们在整个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扮演着接受者、创造者、推广者的角色。第三,成果保密性差。由于接受者是具有广泛性的,并且大多数农业技术成果的示范推广活动都需要在野外大田环境的开发系统中进行,这种公开作业的条件俨然使农业技术成果造成一定的封闭性,即便是物化成为了种子、作物等品种,也很容易被他人窃用。显然,在这种具有较强公开性的环境下,农业技术的过程保密性也会较差。第四,受农民素质和农民经营规模的约束。首先,农民在农业科研部门对农业技术成果进行选着与吸纳的能力往往都会受到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民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仅仅为6年,这就说明了我国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与此同时,大多数农村青年都常年在外打工,农村的劳动力基本都以老人与妇女为主。显然,这种较低的整体文化素质必然将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带来巨大影响。其次,根据相关统计得知,我国平均每一户农民的耕地面积仅为0.41hm2,并且耕地面积被分散在4~5块土地上。在这样的环境下,每户人家往往都只能够种植3~5种农作物[1]。显然,这种对农户的分散情况将很难形成规模经济,所以对于吸纳新技术需求的惰性就会不断增大。同时,在面对分散的个体小农时,农业技术的推广成本也会很高。

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

2.1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多元化政策体系

在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制定出各种优惠政策,同时也应该对技术的引进或承包进行积极主动的尝试,以此来有效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服务的扶持政策,最终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刺激,实现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目前我国很多农村都存在着一共共同的问题,即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不足。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当地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以此来让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通过新技术与新品种的应用来进行农业服务。另外,应该充分引导当地一些龙头企业或者高等科研院校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建立起各种技术服务形式(如“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农户”等),以此来将各级组织与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构建起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导向,且农业科研院校与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2.2着力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的运行机能

在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通过竞争上岗、评聘激励以及项目管理等方式的实施来逐步形成机理机制与淘汰机制。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村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主要存在着人员素质与结构偏低的问题,而造成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另一方面是因为农业技术就业机制的不合理。那么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在建设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过程中就必须制定出具有可行性、合理性的政策,以此来让推广人员的待遇得到有效的改善。当然,对于那些优秀高等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待遇的改善对其也将更具吸引力,能够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之中,这俨然将有效提高整个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含量。

2.3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首先,应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在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同时,还应该着力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从而以“—中心”的效应来促进农民采用新技术与新成果[2]。同时,应努力探索适应于现状的管理体系,以此来促进各个单位机构之间的合作办公(如农业科研与教育单位、农业推广机构等),以此来从根本上提升推广工作的效率。其次,鼎力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承担起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责任。当地政府应立足于现阶段全国农业的实际发展形势,严格依据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明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并着力申请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内容与服务。同时,以农业科研单位、农业教育单位为技术支撑中介,定期选定出一些具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以此作为载体来实现农业各方的有效对接。

3结语

第8篇

[关键词] 农民 技术服务 推广 需求

建国以来,我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一支庞大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农技推广成为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农民作为一项新技术的最终接受者和采用者,关系到一项技术能否真正被采用。因此有关农民技术选择的实证研究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本文从农民技术需求的角度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找到影响农户技术需求的决定因素,从而为决策部门下一步的农技推广体制改革提供依据。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于2002年底对农民技术需求行为进行的一次大型的调研。本次调查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河北、黑龙江、浙江、湖北、广东、四川、甘肃等7省;,随机产生样本县、样本乡和样本农户。实际调查的农户数共计420户。

为了研究农户对不同类型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我们建立了农户对农业技术选择行为模型,该模型表示为:

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选择=f{农户特征,诱导因素,风险因素,信息来源因素,其他因素}

诱导因素、风险因素和信息来源因素是影响农户对农业技术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中,诱导因素变量包括农户的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农户的家庭经济实力、养殖牲畜和家禽数,农户的家庭经济实力变量采用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上一年的村人均纯收入和家庭人均纯收入等级虚变量等指标共同衡量;风险因素包括家庭中非农劳动力占家庭总人口的比例、复种指数、养殖种类数;信息来源因素包括是否参加过农技推广的培训、是否接受过农技推广的指导、是否参加过专业协会、是否经常收看农业电视节目。除此以外,模型中分别采用农户特征变量和其他因素变量控制农户之间的差异和各地经济自然环境之间的差异,以河北省为对照。我们采用一般多元Logit模型进行估计。

二、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1.诱导因素的影响

图1显示耕地面积、农户养殖牲畜和村人均纯收入等技术诱导因素对农户技术服务需求有影响。从图1看出人均耕地面积大的农户对新品种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和植保技术需求的多,而耕地面积少的农户更喜欢养殖技术。村人均纯收入的多少与农户选择新品种技术和畜牧养殖技术有相关关系。随着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农户选择新品种技术的比例由16%增加到27.7%,畜牧养殖技术服务的比例由40%减少到18.2%。

图1 诱导因素的影响

2.风险因素的影响

图2显示复种指数与畜牧养殖技术的需求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我们的样本中,随着复种指数的增加,选择畜牧养殖技术服务的农户比例由25.1%上升到35.4%。家庭中非农业劳动力多的农户对栽培管理技术的需求多于其它农业技术。随着养殖种类数的增加,选择畜牧养殖技术服务的农户的比例越来越大。

图2 风险因素的影响

3.技术信息的影响

表1显示了技术信息对农户技术需求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参加过培训的农户、接受过技术指导的农户和参加过专业协会的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明显高于对比组,说明关于技术信息的获取对农户技术的需求有很大的影响。

表1 采用农业技术的农户所占的比例%

3.农业技术选择行为的经济计量分析

表2显示了农业技术选择行为的计量分析结果。从表2中可以看出村人均纯收入变量在四个模型中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且符号都为负,收入等级虚变量一也达到了显著水平且都为负,这说明在农村,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越好,他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提供的技术服务的需求意愿就越弱,而更倾向于选择这四种农业技术外的其它技术,例如非农业技术。

表2显示复种指数变量在四个模型中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且呈正相关关系,即复种指数越高的农户,对农技推广组织提供的技术服务的需求意愿越强。这可能是因为复种指数高的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因此他有能力尝试各种新的农业技术,对技术服务的需求意愿较强。

由表2的估计结果显示,农户是否接受过农技推广的指导和是否参加过专业协会在四个模型中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且符号为正,说明来自这两个渠道的信息对农户技术的需求有很大的影响。相对于组织农民在教室进行技术培训来说,农民更喜欢农技推广人员走到田间地头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农技推广模式提供了思路。参加过专业协会的农户对农技的需求意愿较强,可能的原因是,参加过专业协会的农民多是一些专业大户,他们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很高。

此外,农户自身特征也显著的影响了他们对农技需求意愿的选择,这与经济理论的预期相符合。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1.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的推广机制,加大我国农技推广的投资力度

各地方农业资源差别很大,农民自身的特征也有所不同,因此各地农户对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国技术推广体系必须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的推广机制,充分尊重农民的技术需求,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状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以便使农业技术推广达到最佳效果。

2.农户家庭经济实力显著影响农户的技术服务需求

表2 农业技术选择模型估计结果(以不需要技术为对照)

经济实力越强的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提供的技术服务的需求意愿越弱,而更倾向于选择这四种农业技术以外的其它农业技术或非农业方面的技术。这表明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农民的技术需求行为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的收入将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农民对这四种农业技术的需求意愿会进一步减弱,这一点应当引起决策层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Doss, R. C. and L. M. Morris.2001.How does gender affect th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The case of improved maize technology in Ghana[J].Agricultural Economics, 25: 27~29

[2] Isik, M. and M. Khanna2002.Uncertainty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incentives for variable rate technology adoption in agriculture[J].Risk Decision and Policy, 7: 249~265

[3]启杰, 朱希刚: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研究,中国粮食生产与农业技术推广[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北京:115~139. 2000.

第9篇

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是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运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南屏镇的农业发展来说,农业技术推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针对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更好推动南屏镇的农业发展。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有效对策;南屏镇

农业技术推广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农业生产力的过程,它是运用农业科技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系列农业活动,它的成功推广,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桥梁和纽带。农业技术推广的途径,主要是将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包括比较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研新品种等,引入到农业生产实践中,经过农田的试验和示范,将技术和成果推广下去,并且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培训和接受咨询,使得农业成果顺利应用。农业技术推广包括农业生产前、中、后全过程,服务对象是所有的农业生产实践者,它通过农业科技成果的成功推广,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南屏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地理环境优越,是当地的农业大镇之一。南屏镇农业发展迅速,与农业技术推广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只有大力推广农业技术,并对农业技术推广大胆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三农”。

一、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1、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素质偏低

目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是中专或是大专的学历,技术知识掌握的也不够扎实。据相关了解,基层推广机构多出现“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一些人通过走关系进入到机构中,却不是农业相关专业。而许多本科生以及学历更高的农业专业人员却由于编制限制无法进到基层机构工作,名额被占用情况严重,实际工作无人做。真正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只是些临时聘用人员,由于待遇低,而且需要到农村参与生产实践,所以在招聘时,门槛不高,什么学历都行,只要求吃苦能干,这就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素质偏低。这些人员因为自身没什么基础,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也不多,只能跟着一些老的推广人员学习,导致知识面狭窄,知识内容陈旧,难以使农业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才匮乏,大大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相对较少

近些年重视农业发展,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办公条件以及检测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得到了良好改善。但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着经费投入不足的难题,目前经费除了人员工资等,只能基本满足生产技术指导,而对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的推广,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以发宣传单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是一级级下发的,市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能够基本满足推广所需;县、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是向市级单位申请所得,基本不安排专项的推广资金,有些县没有自己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所以也就没有相应的经费;到了镇级单位,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更是来源有限,少之又少,资金缺口很大,而且有些乡镇连基本的下乡交通费用等基本所需都不能解决,更谈不上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

3、农业技术推广渠道过于单一

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还仅限于技术推广人员的“一张嘴,两条腿”的状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没有系统的培训,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推广的只是比较陈旧的知识,服务三农工作的方式落后,接触新项目的机会少,即使引入了新项目,也不能开展。基层机构配套设施不完善,已有设备功能老化,有运行障碍,更是缺乏多媒体等新传媒设备。开展集中培训也仅限于老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没有知识的更新。农业技术推广渠道比较传统、单一,加之没有农业科技示范场和试验示范基地,无法开展农业新科技项目。

4、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不健全

自2000年开始,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权限的归属不断变更,开始时,机构的人事权、财、物权等都归乡镇政府管理,到2006年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又变为由乡镇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基层机构的人员和办公场所也在管理权限的频繁变换中严重流失,仪器、设备等也有所丢失或者损坏,使得原本不够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更无法好好地开展工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管理权限无论归谁,都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单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独立的财权,经费由主管部分统一核算,资产随意支配。同时,地方财政本身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形同虚设,新技术推广、科技宣传等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基本职能不能有效开展,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1]。

5、综合试验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据了解,一些农业技术推广站争取到了政府的支持,建设了自己的综合实验基地,并适时的引入农业技术推广新项目,基本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成效。农民通过试验基地的成功,也积极开展新项目,这样就使得新科技、新品种、新肥料得到良好传播,对农业技术推广也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经费投入不足,基本工作都难以展开,对于综合实验基地的建设更谈不上。目前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站都没有自己的综合实验基地,而在推广过程中,农民不知道新科技、新品种、新肥料的成效到底如何,而且又没有经费补助,所以农民也不愿意冒险在自家的责任田中开展新项目做实验,这使得推广工作成了一纸空谈。

二、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对策

1、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没有高素质人才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即使其硬件条件再好,也不能实际展开工作。所以农业技术推广站的首要工作就是吸收、培训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专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才队伍基本建设好后,投入到实际工作,也要定期的通过继续培训和考核的形式,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够随时学习新知识,知识内容能够及时更新。学习的主要方式可以是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以确保知识不老化、不陈旧;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挑选出色的人才,给予其高校深造的机会,或者去省外学习调研机会;农业技术推广站还可以聘请知名农业专家来给农民现场讲解农业新科技的有关知识。目前农村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儿童,其文化水平有限,新知识接受能力也有限,所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下乡到农村,直接参与并指导一系列的农业活动,为农民讲授新技术、新知识,为农民带来更直接的服务。

2、拓宽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推广法》的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必需的推广经费统一由国家财政支出,所以政府部门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资力度,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一方面是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事业费,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正常发放,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运转所需费用。另一方面是对项目推广费用的投入要增加力度,因为它是真正的农业技术推广需要项目经费,而且要做到专款专用,不能将项目经费用于其它开支,比如日常运转费用以及奖金发放等。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大力展开合作,发展多渠道、多元化融资渠道,建立较为完善的融资体制,可以通过农业实体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吸引私人或企业投资,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共同壮大农业技术推广的队伍,将技术推广和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3、丰富农业技术推广的渠道和形式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敢于创新,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等与农业企业单位相联合,建立新型科研推广体制,建设农业试验基地,自产自用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快速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促进农业技术大力推广。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征得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发展更多地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可以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相关力量共同参与,为农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提供远程服务,解决农民无处找专家的问题。同时,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活动,即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责任人,专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现代化科技发展迅速,在农村的发展情况也是很好的,所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通过综合短信平台等媒介,将最新的知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发送给农民,以保证农民了解最新农业动态,跟得上现代农业发展[2]。

4、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的基层管理制度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人员上应采取农业技术专业人员聘任制度,他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为农业技术推广带来专业力量;已有人员也可以竞争上岗,对促进员工业务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有所帮助。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需加强制度的管理,保证每项工作的开展都能有制度可循,并且根据每个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工作分工,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还可以将业务与报酬挂钩,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综合考评制度,不但要考核每个人的工作情况,上级管理部门还应该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定期考评,以保证机构的社会服务能力[3]。

5、加强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以建设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为重点,开始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以及新肥料的示范推广,才能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展示给农民。农民通过亲眼所见,才会在自家责任田运用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以及新肥料,促使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更有效的服务于三农。所以加强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根本所在,它采用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注重环境的保护,是标准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遵循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结语

基于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农业推广部门要在保证其自身职能完善的情况下,吸收、培养高素质人才,结合南屏镇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引进开展适合的科研新项目,更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南屏镇的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农业技术推广为农民在增产增收方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作者:陈俊 单位: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农业工作站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姚云浩,马力.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的动力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