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37:10
导语:在电厂安全教育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基建移交生产 安全管理 解决对策
无论是建设单位、电建单位,还是监理单位、调试单位,安全工作是永恒的主题,是生存发展的大局。作为建设单位的一名安全管理人员,经历了200MW机组从项目论证、初可研 到移交生产及生产管理。还曾到几个在建电厂进行了学习,查阅了有关资料、案例,感觉在从单体调试到移交生产阶段安全管理是最难的,最复杂的,出事故是最多的。在此期间,现场人员最多,包括生产准备的人员、厂家、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调试单位、监理单位,我厂仅热控专业的设备厂家就达38个,各种人员的安全素质参差不齐;设备安装、调试高峰期,交叉作业多,作业环境差,工期紧,部分人员疲劳作战,安全设施、标识牌不齐全等等都是事故的诱发因素。此时,安全工作要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全天候”实属不易,如何做好安全工作,我认为应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及技术上的缺陷四个方面着手,开展以下工作:
一、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最大的安全隐患,不是设备的缺陷、制度的缺失、环境的不完善,而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据有关资料显示,工作场所80%的安全事故是由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人的观念与行为决定着设备使用的安全和效率,人的安全意识不够、行为不规范,再好的条件也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因此,搞好安全生产,核心是人,关键是岗位,只有本质安全的人在安全的岗位上工作,才能实现本质安全。
(一)安全教育:在基建移交生产阶段参建单位数量最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参差不齐,其中部分电建单位的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安全生产技能不高、安全风险意识薄弱。做好安全教育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严格的安全培训制度,落实教育培训责任。
2.要针对现场人员的特点,安全教育要合理分工,保证所有的进场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甲供材料的厂家厂级安全教育必须由甲方进行,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由材料使用(或配合材料使用)的电建单位进行。
3.制定可以衡量的安全培训目标、符合实际工作的安全培训内容和合理的培训组织方式、教育方法。培训人员要根据培训对象及参与的工作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了解作业场所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4.针对部分参建单位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的情况,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要进行经常性检查,检查培训记录、培训教案,并与现场人员进行核对,对参建人员进行现场考问等等。对于安全教育培训不认真的单位进行严肃考核。
5.建设单位要对进现场的调试单位、设计单位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电建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副经理、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进行考试,合格后方可进现场。
6.生产准备人员是这个时期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生产准备人员陆续进入现场,三级安全教育一定要做实、做到位。我厂的三级安全教育针对不同的工种详细规定了教育内容。每级安全教育后,都进行考试,合格后上岗。班组级安全教育要因人而异,因岗位而异。人力资源部检查安全教育情况,掌握每个人的三级安全教育成绩。做到所有的上岗人员都是本质安全的人员。
(二)详尽进行安全交底: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无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安全交底,是工程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认为此期间的安全交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对进现场的所有人员逐级进行交底,被交底人员必须覆盖进现场的全体人员,不能有遗漏。首先是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进行交底,其次是由监理单位技术人员对所有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调试单位调总、相应技术负责人;设计代表、甲供材料厂家进行安全交底,再次是由施工单位项目技术人员对参加施工的项目部、作业队、班组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因为此期间生产准备人员已进场,进场前除进行安全教育外,要求技术专工对相应专业的生产准备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2.交底要针对工作岗位可预见的不安全因素和危险源,以预防事故为重点,保证人员安全为目的,对工作中必须采取的方法、防护措施和执行的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等提出的具体要求,并形成文字记录,具体明确告知到进现场的每一个人员,并且双方在安全技术交底上签字确认。
3.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安全技术人员,必须按照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随时检查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各项安全技术措施、防护措施有效执行和落实,保证生产安全,严防事故发生。
(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所有参建单位根据岗位特点,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到位标准。各参建单位安检人员进行经常性检查,保证各级人员安全责任的落实。要求每一个岗位都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责任制中明确岗位的安全责任,有哪些危险因素,采取了哪些安全措施。要求全体人员认真学习,熟知自己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组织安全责任制掌握情况的考试。通过以上工作保证所有参建人员有责、知责、尽责。
(四)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为了确保此期间的安全生产,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要求编制的规章制度一定要明确化、数量化,就是可考核、可检查,本身不能模糊,并且在制度内建立执行意识。为了保证不出现“执行不到位”“落实不下去,严不起来”的问题,必须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从严奖罚。这里重点强调一下此期间“两票”的执行。我们共知 “两票三制”是电厂最传统的也是最重要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而操作票制度和工作票制度又是发电厂防止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的重要制度之一。特别是在此期间,“两票”的执行更加重要。生产准备人员刚刚进入现场,对现场、对设备不是特别熟悉,再加上部分生产准备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调试时参与人员众多,有调试单位、厂家、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等。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必须要加强“两票”过程管理,安全监督人员必须深入现场严格检查、严格管理,坚决杜绝无票作业。
(五)积极开展反违章工作:从“国电谏壁发电厂‘12·28’轴系断裂事故”到“四平风电厂‘6·4’高处坠落事故”等事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事故的发生都是违章的产物,如果……如果总是在“羊”没了以后,再去补“牢”,安全管理就没有任何意义。要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模式。我厂制定了《反违章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反违章工作的领导组织机构、各级人员的反违章职责、违章的类型、违章的监督管理、考核与奖惩。考核中明确了违章下岗、管理人员违章免职、参建单位人员违章就清除出厂的严重处罚措施。
二、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设备设施缺陷或故障。生产过程中企业要更好地控制设备设施缺陷或故障引起的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必须进行材料质量管理、特种设备管理、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管理、安全应急和报警设施管理等,进行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
三、控制管理及技术上的缺陷
管理缺陷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错误认识或行为的失误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防止安全管理缺陷就是要加强安全生产过程中责任主体和制度的管理。针对安全生产中的管理问题和管理性违章,要实施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双向监督,管理人员要保证有章可循、按章指挥,操作人员要做到有章必循、遵章守纪。
安全,是生产永恒的旋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一劳永逸,只有不断进取。深信在科学严谨的安全管理方式的不断完善及有效运作下,一心一意安全,一生一世平安的温馨祝愿也安如泰山般成为永远不变的现实。
参考文献:
[1]苗培仁.电力安全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关键词:火电厂;新进员工;培训思路设计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对于火电厂企业同样如此。然而,近几年来,我国火电厂得到迅猛发展,使得火电厂人员出现短缺现象,因此,加强对火电厂新进员工的培训,使之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人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如何设计出有效的培训思路,提高培训效果,也正是文中所要探讨的主要目的。
一、火电厂新进员工的培训的重要意义
首先,火电厂对新进员工的培训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因此,这就需要火电厂员工拥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其次,要加强业务技能的提升。最后,还要不断研究新技术,掌握新方法,从而满足火电厂新进员工的发展要求,最终促进火电厂的稳健发展。
其次火电厂对新进员工的培训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常情况下,火电厂对对新进员工进行培训主要是为了提升火电厂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在行业竞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这就要求要不断构建完善的人才储备通道以及降低管理成本。而火电厂企业的内部协调工作是实施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工作,不断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更多的火电厂的企业人才,为企业今后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火电厂对新进员工的培训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途径。对于火电厂来说,如果员工不能掌握良好的文化和价值观,那么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火电厂的发展,甚至还会给火电厂带来损失。因此,对新进员工进行培训是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佳途径,与此同时,还能提高火电厂的经济效益。然而,根据当前实际情况,不少新进员工都是通过层层选的,但也有不少刚毕业的学生,这类人群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逐渐适应职场生活。因此,培训新员工就是要从基础做起,让新员工充分意识到做一个有职业理想和规划的员工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争取价值观和归属感,进而更好的适应火电厂的相关工作。
二、如何设计火电厂新进员工的培训思路
(一)火电厂新进员工的岗前培训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火电厂概况学习,其中包括火电厂企业文化、制度以及生产过程流程等工作,尤其是针对毕业生这类人群来说,加强对火电厂概况学习尤为重要。另外,还要了解火电厂的发展状况以及建设工作等方面的知识。其次,还要加强火电厂安全教育的学习。无论从事于哪种行业,安全教育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火电厂来说,更是十分重要。因此,要全面加强对火电厂的安全教育工作,其中包括安全生产、岗位职责等方面的知识。再次,还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方面的知识的学习。由于生产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时刻承担着火电厂发展的效益。加强火电厂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方面的知识尤为重要,其主要包括火电厂的工艺流程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的系统培训等,促使新进员工在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加强对新进员工综合素养的培养。新进员工的综合素养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两方面内容,由于火电厂本身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这就要求新进员工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其次,设置较为特色的培训项目。比如,抗挫折教育以及分岗位专业知识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前者而言,主要考虑到不少毕业生的耐打击能力比较弱,针对此,应加强对这类人群吃苦耐劳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对于后者而言,当新进员工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之后,每个岗位要求员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很大差异,因此,应针对新进员工的不同岗位加强对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从而促使新进员工更好的适应火电厂的相关岗位工作。
(二)火电厂新进员工的轮岗实践培训
当新进员工进行完岗前培训之后,将会直接进入到岗位的实习阶段,甚至是轮岗实践阶段,因此,这就要求新进员工要掌握相关岗位技能。根据当前火电厂的实际情况,轮岗实践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详细列出所要培训的内容,比如学习内容和考核标准等。通过采取轮岗实践的形式,让新进员工能够更快的适应火电厂的相关工作。只有当某一岗位实践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岗位的实践考核。
(三)火电厂新进员工的在岗培训
当新进员工进入到岗位的实际工作中,要为新进员工分配岗位并安排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在进行在岗培训的阶段,应让新进人员详细熟悉和了解自己所要负责岗位的相关流程和知识,有效提高新进员工的操作技能。与此同时,还要严格遵守竞争上岗机制,不断提高新进员工的竞争性,定期对其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从而使其更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
三、结语
综上所述,火电厂新进员工的培训工作直接影响着火电厂未来的发展情况。因此,只有不断构建完善的火电厂新进员工培训制度,加强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工作,促使新进员工更快的适应当前岗位的工作,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思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推动火电厂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芳. 火电厂新进员工培训项目设置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4,(9):187-188.
[2] 王奇. 火电厂新员工培训创新与实践[J]. 中国职工教育, 2013,(2):31.
关键词:火电厂;新进员工;通用培训项目;特色培训项目
作者简介:贺芳(1968-),女,山西离石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河北 保定 07105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87-02
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连年8%左右的增长,各行各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用电量也逐年攀升。与此相适应的是,各地新装机容量也逐年攀升。本文就火电厂新进员工的培训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员工队伍素质对公司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国家电网出台了《国家电网教育培训管理暂行规定》。根据此规定,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既是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和基本职责。
目前一般火电厂的新进员工学历层次较复杂,从刚走出校门的大中专毕业生到专门引进的高级技术人才,几乎涵盖中专到博士各个层次,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差异也很大,所以需要制定差别化的培训方案。
一、岗前培训
据国网公司要求,对各类新录用人员、转岗或晋升职位的员工必须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培训合格并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这种培训称为岗前培训。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必须集中进行3个月左右的岗位资格培训;对接收的退伍军人,未达到岗位规范要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平者必须进行2年左右的岗前脱产培训,使其达到上岗要求。
1.通用培训项目的设置
(1)本厂概况学习。包括企业文化、装机容量、所用主要设备型号、生产过程流程、厂规厂纪教育等。如国网公司所属电厂首先安排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企业宗旨等)的学习,然后是本厂建设、发展概况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2)安全教育。不管是什么样的电厂,也不管这名员工将来从事什么工种,都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即使这名员工来自其他电厂的第一线,也需要重新学习本厂的安全规程。安全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安规两票,还包括所有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内容。一般在岗位职责内规定,若安规考评不够90分,不允许上岗。
(3)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相关知识概要学习。也许这名员工将来从事的工种涉及到的知识较单一,但是仍避免不了要和其他相关环节的人员有知识交叉点,同时考虑到将来员工升职转岗的需要,因此对全厂生产过程各个主要环节的学习是培训的必选项目。培训的主要内容分阶段进行,首先是电厂的工艺流程及电厂各专业的设备系统简介,然后是电厂机、电、炉、燃、热、化等专业基础理论的系统培训,这个阶段的专业学习要侧重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最后是根据前面的培训结果,结合个人意愿将培训人员分到有人员缺口的班组或专业进行跟班培训。
(4)职业道德及爱岗敬业教育。电力行业是高风险行业,社会责任重大,每位电力员工必须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因此职业道德的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该项培训主要学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电网企业职工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学习强化新进员工的职业责任,杜绝习惯违章,增强法制意识,自觉遵法守规,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水准。
这个阶段的培训采取材、集中授课,并对所培训内容进行阶段测评。注重团队凝聚力的培养,配以相应的竞争机制,再加上员工各自的上岗压力,能达到时间短、效率高的培训效果。
2.特色培训项目的设置
(1)抗挫折教育。针对目前新进大中专毕业生多为独生子女,相对耐击打能力差,可专设培训项目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10月的《人力资源蓝皮书》指出,劳动者就业稳定性较差,就业短期化现象突出,就业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就业歧视现象仍较普遍。中国员工平均流动率为15.9%,在全球处于高位。刚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稳定性更加让人担忧。根据麦可思的调查,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41%的人半年内离职过,比2010届上升了7个百分点。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高于本科毕业生,有52%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过。离职人数居高不下不仅与行业企业有关,也与现在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数据虽然不是专门针对电力行业的统计数据,但是也包括了电力行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电力行业的情况。电力行业是个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必须培养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如果新员工因为各种原因动辄离岗,人员流动过快,不利于安全生产。可安排军训、野外生存训练、跟随电力建设单位一线员工做架线、布线等生活艰苦又耗费体力的工作,锻炼新员工的意志力,当他们正式走上高度自动化的实际电力岗位时将会更珍惜来之不易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机会。
(2)分岗位专业知识培训。新进员工经过初步培训分配到不同岗位后,根据岗位要求进行上岗前必备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岗位培训不同的岗位知识内容。
对于专门引进的高级技术人才,在岗前培训和分岗位实习后,根据引进时的设想可安排高新技术的学习培训,或直接安排到设定岗位试用后再根据试用情况安排合适的培训项目。
二、轮岗实践
岗前培训完毕后,一部分员工可能直接进入某岗位实习,另有一部分员工需要进行轮岗实践。轮岗实践也称为“多岗位培训(或多工种培训)”,就是一个员工在熟练了某个岗位技能以后,再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其他岗位(工种)的技能。目前,轮岗实践在发电厂已经普遍推广,甚至要求员工达到“全能值班员”的水平。具体培训时一般都是列出一个培训大纲,注明学习内容、考核标准、培训期限、培训对象,指定专人负责,签订师徒合同。
轮岗实践采取的形式为新员工对应具体岗位开展工作,和正式上岗的员工职责、任务相同,但是一般承担辅工作或者在师傅指导下开展工作。每一岗位实践一段时间,时间长短视具体岗位工种而定,由师傅给出实践合格意见,或经过考核(口试、笔试、实际操作)达到上岗标准后才可再培训下一个岗位。
三、在岗培训
岗前培训和轮岗实习完成后,根据岗位培训情况及实际工作需要为新员工分配岗位并派师父一名,之后进入在岗培训环节。在岗培训是指熟悉本岗操作流程、提高员工操作技能的岗位培训。各中心、班组应指定专人进行传、帮、带,签订一对一“师徒合同”,每名新从业人员都要根据“师徒合同”要求,在师傅的带领下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现场安全技术及操作技能培训。
在岗培训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岗前培训的基础之上,同时必须配以严格的竞争上岗机制才能得以环环相扣,效果显著。
在岗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本岗位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岗位技能。一般火电厂都有专门的岗位培训计划,定期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同时为鼓励员工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电厂都有岗位动态竞争机制,对于较低岗位的员工经过一定期限的在岗实践后可按规定申报高一级的工作岗位。在申报后必须进行更高一级岗位的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的培训,经过必须的内容培训并经考评通过后可晋升至更高一级的工作岗位。
对于在岗培训,采取的形式主要有专题讲座、定期测评、小组讨论、仿真机培训等。专题讲座是针对运行人员提出的一些共性问题,可邀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解;定期测评是对于运行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技术知识可划定范围,进行定期测评;小组讨论是对于机组运行中曾出现的异常情况,利用学习班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现象,明确事故处理的原则和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杜绝类似事件重复出现,尽可能将设备故障缩小到最小范围,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了强化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水平,公司会定期组织仿真机培训,以提高相关人员事故判断、分析、处理的能力。所有这些活动,新上岗员工都要积极参与其中。经过一轮在岗培训,新员工方能成为合格的岗位员工,在全员岗位培训中不断成长。
相信在完善的企业培训考核制度制约下,在合理有效的培训项目支持下,在企业精神的激励下,新员工可以很快胜任岗位工作的需要。同时,通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发奋努力,结合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与企业用人机制,新员工必将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 核电厂 班组 安全管理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核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一般包含以下方面:制定安全方针、政策,设立量化的安全目标,制定安全工作计划;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确定安全管理职责,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通过培训进行宣传贯彻,确保的到贯彻实施;通过内、外部审核等方式,评价体系运转的有效性;根据定期评价的结果,对安全生产目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二、核电企业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
班组是企业基层的生产劳动组织,是企业的细胞,是直接组织员工完成各项生产工作任务的基本单位。班组成员是核电厂中工作风险度较高的人群,他们工作在生产一线,负责核电厂的建设、运行和维修等工作,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决定了核电厂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班组安全管理建设是核电厂安全整体水平建设的重要方面。
1.标准化组织体系。电厂应根据专业性质和工作范围设置班组人员数量、岗位职责和岗位技能要求。从安全管理角度,班组应设一名班组长和一名安全员。电厂应明确规定班组长和安全员选拔、任用的条件、规范选拔程序,提倡竞聘上岗,保证班组长和安全员队伍整体素质。应建立对班组长和安全员考核管理制度,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建立班组长和安全员的激励机制,落实相应奖惩措施。
2.标准化管理目标。班组所属管理部门和各个班组、伴着个人应于每年年初签订年度安全目标责任书,责任书应包括年度安全目标和安全保障措施两方面内容。班组安全目标要结合本班组专业性质和工作实际,以及近几年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和部门的要求制定,应具有可操作性。班组安全目标中安全保证措施以解决和控制“人、物、环境”三个方面存在的事故隐患未中心,突出解决本班组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3.标准化安全活动。是指班组在生产活动中为了确保安全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传达单位和部门有关安全会议或文件精神,布置、检查、交流和总结安全生产工作;按要求学习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化作业规程等;分析班组内外部事故案例,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结合本班组作业特点和生产状况,组织员工积极辨识岗位危险源、环境有害因素,开展事故隐患预测和预控等。电厂应在制度上对班组安全活动的开展方式、内容、要求等进行规定,确保班组能够坚持定期进行班组安全活动,活动内容切合实际、记录完整、规范;能够定期组织班组成员学习内外部经验反馈材料,并结合本职工作内容开展相应的内部自查和反馈。
4.标准化教育培训。电厂应对各班组实行标准化培训教育工作,进行全员、全工种、全过程的培训教育,形成反馈机制,强化培训的效果,使培训教育系统化、体系化。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基本安全授权培训和岗位安全操作培训两个部分。基本安全授权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核电厂安全文化、核电厂质量保证、核电厂应急准备和响应核电厂急救、核电厂辐射防护、核电厂工业安全、核电厂消防、核电厂保卫、核电厂工作过程管理、核电厂场地管理、核电厂环境保护等。
5.标准化安全检查。班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是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建立标准化检查清单,实现检查内容、合格标准、整改要求的标准化,可消除了以往安全管理、安全检查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和经验性,使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从粗犷化、经验化向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迈进。主要检查内容有三方面:建立标准化检查表;建立标准化违章处理流程;建立标准化违章台账。
三、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实施措施
1.加强实际调查研究,保证标准制定的严谨性。我们在制定标准时必须周密策划,详细梳理各个管理环节的关系,经过调查研究以符合实际;只有经过调查研究制定出来的标准,符合实际,就不会走弯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2.与质量标准化管理相结合。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很多质量方面的标准化要求对安全管理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比如生产工艺的标准化、施工环境要求的标准化等,这些基础性的控制若不到位,那么对安全管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同时要深入结合质量管理标准化,两者结合开展;
3.加大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力度。标准化的主导思想就是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所以我们在制定标准时要将每个工作环节落实的具体的人员岗位上,避免出现无人负责或多人负责的状况,保证标准化推进工作的可控性;
4.加强标准化管理沟通。针对管理环节过多的现状,我们在制定管理流程过程中要增强任务、责任交接控制,最大限度地将此项管理环节体现在管理记录中,并在推进过程中要适时的加大管理沟通力度,利用会议、培训、宣传等手段促进管理信息的交流;
5.加强基层管理培训以及工种操作规程考核与培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对各种管理制度、标准的学习教育,只有管理人员都了解、熟悉具体的标准化推进流程,才能更好的指导员工的具体操作。员工培训则要具体到每个工种操作规程的培训,真正从基础抓起,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进行安全培训、考核,认真执行“培训学习达不到要求不准上岗”的规定要求,培训部门要切实发挥机构的职能作用,高标准把培训工作做细、做实、做严。
6.重点加大班组标准化推进力度。班组是安全管理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最根本主体,只有班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准才能得到本质提升。我们的推进工作要以班组为基本载体,将各项管理措施、推进环节落实到班组中,再结合班组安全标杆建设工作,充分调动基层管理人员以及班组成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广大职工的巨大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挖掘管理潜能,确保安全标准化推进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结语总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与现行管理体系的机械整合并不能达到整合的效果,只有深入结合的实际,因地制宜,并通过一定时间的试运行进行磨合,才能充分整合体系优势。安全标准化推进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日常性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从而构建起扎实的安全生产环境,实现稳定的安全生产新局面,才能真正达到本质安全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推进安全标准化问题与对策,福建省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陈丽珠.
[2] 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樊晶光.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风险;安全管理
0 引言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信誉、安全就是竞争力已成为电力行业的普遍共识,传统安全管理都是被动式管理和事后管理,安全管理不科学、不系统、不全面。
安全风险管理力求做到全面、系统,提前预判、事前管理、规避风险,并能够实现持续改进,是火力发电厂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1 安全风险管理概念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是指识别危险与有害因素,并确定其存在性质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指评价风险程度,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过程。
风险控制,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等情况,确定风险优先控制顺序,采取必要的措施减灭风险,将风险控制至可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上述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全过程预防事故的发生。
2 火力发电厂主要安全风险
火力发电厂主要危险和有害物质有:煤、燃油、氢气、透平油、盐酸、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氨、联氨、六氟化硫、高温高压蒸汽、抗燃油、电气设备。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火力发电厂危险和有害因素涵盖以下主要因素:
管理因素,包括组织机构不健全,责任制未落实,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缺陷。
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作业环境不良以及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全过程设备、设施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生理与心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火力发电厂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触电、淹溺、物体打击、灼烫、火灾、车辆伤害、放炮、中毒、物理化学性爆炸、人机工程危害、作业环境危害、设备事故等伤害。
3 当前火力发电厂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3.1 人身伤害风险
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技术落后;安全管理手段单一,安全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安全法制淡薄,员工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脱硫、脱硝等切入式化学工艺系统大量投入后,危险有害因素和系统工艺危害掌握不够;工程承包单位安全设施、劳动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建设项目参建单位人员和设备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松懈;承包商人员安全生产技能不高,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培训严重不足,“三违”现象普遍;建设工程监理人员习惯于以“三控”为中心,没有把安全监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监控。
3.2 设备事故风险
新投产设备在设计、制造、运输、安装、调试、试运等环节的隐患直接带入生产过程;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投运,运行维护水平不能满足需要;超临界、超超临界高参数机组在带来热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因材料、工艺引起的受热面氧化皮脱落、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增长及超临界机组的轴系稳定性问题,高参数燃汽轮机的叶片寿命问题;脱硫、脱硝系统对烟道、烟囱腐蚀严重;脱硝系统带来的液氨这一重大危险源;高压变频器广泛运用产生了新的故障点;因成本压力燃用低于设计煤种劣质煤炭造成锅炉灭火、超温、磨损;特高压、长距离输电系统投入带来次同步谐振及系统稳定性问题。
3.3 火灾事故风险
燃油库区、控制室、继电器楼、电控楼、通讯机房、计算机房、资料档案室、锅炉燃油及制粉系统、汽机房、氢气系统及贮氢站、变压器、电缆间及隧道、蓄电池室、开关室、输煤系统、脱硫吸收塔、氨区、危险化学品库等防火重点区域等级划分不明确,人员对防火重点区域不了解、不使用动火作业措施票、防火安全措施不落实;自动消防系统、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运行维护不到位。
3.4 环境污染事故风险
部分脱硫、脱硝设备设计制造的质量不过关,运行不稳定,脱硫脱硝效果达不到环保排放要求;燃煤含硫量超过设计值,二氧化硫可能超标排放;没有使用氨水而采用液氨作为还原剂,运输、接卸、储存、使用等环节增加了发电厂营运风险;灰、渣、石膏综合利用率受地域位置制约偏低,储存、堆放在库区,周边环境污染事件易诱发,台风、暴雨极端气候叠加,灰场溃坝溃堤带来不确定性;电力基建工程的土方开挖、放炮、护坡等对植被及环境造成影响。
4 建立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是对设计、建设、调试、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辨识和处理,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体现安全生产事前管理、主动管理的理念。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就要从设计阶段、建设施工阶段、调试、生产经营阶段全过程进行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管理体系。
4.1 项目设计阶段安全风险管理
项目设计阶段主要对项目选址、总体布局、工艺流程、设备材料、安全设施、职业健康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是从源头控制实现本质安全的理念。项目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主要靠设计单位和评价机构评估。
4.2 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
建设施工阶段主要对设备、设施、材料质量、施工质量、人员作业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也是从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的实现本质安全的理念,为生产过程打好基础。建设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要靠施工单位、企业和监理单位共同控制,是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重要措施,同时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4.2.1 设备、设施、材料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设备、设施和材料质量进行管理,从材质、质量、技术性、可靠性进行安全和技术分析,严格落实设计要求,建立设备、设施、材料质量评价记录档案,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4.2.2 施工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根据设计规范,对工艺设计、质量设计和安全设施及施工全过程进行检查、分析与控制、纠正,建立记录档案,为生产营运期的安全管理提供风险评价依据。
4.2.3 人员作业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施工组织、人员素质、劳动保护、安全设备设施、安全保障投入、安全措施方案落实、人员作业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作业安全。
4.3 生产运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
生产营运阶段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管理缺陷、人的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安全风险管理。
管理缺陷主要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错误认识、错误行为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防止管理缺陷就是要提升管理者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制度执行和约束。
人的失误常发生于操作控制、运行维护、消缺、检修等过程中,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获取安全生产知识,提升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积累安全生产经验,转化为自觉的安全生产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由于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等造成设备、设施、材料等的缺陷与故障,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实现预期安全功能,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强设备运行维护消缺,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4.3.1 材料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安全风险评价,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质量不合格、不安全的备品备件、材料进入生产过程带来的风险。对供应商定期进行评价,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取消不合格供应商资格。
4.3.2 设备检修维护作业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从设备本身、检修维护项目、作业流程、周围环境等,从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评价全过程分析与查找有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作业风险。
4.3.3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特种设备的安装、保养、使用、维护、检测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动态跟踪设备状态,提出控制预防措施。
4.3.4 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根据引发设备事故的设备、设施在设计、制造、运输、安装时的缺陷,操作使用不规范,运行过程中出现老化、腐蚀,维修保养不当等原因和故障发生的规律开展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其危险特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3.5 关键岗位安全风险管理
分析生产系统的工序,建立作业危害分析数据库,明确事故可能性大、危害后果严重的关键工序,对参与该工序人员的意识、知识、能力,岗位设备、设施,控制要求与流程进行重点的风险管理。
4.3.6 操作控制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对工艺流程、物料特性、设备、设施条件、控制策略等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操作技能、事故处理能力及操作习惯进行评价,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4.3.7 变更风险管理
就是要全面分析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和人员的变更对生产操作和运行维护的影响,制定预防措施。
4.3.8 安全生产意识、知识技能安全风险管理
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规范作业行为,提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技能,营造良好安全氛围,固化良好的安全习惯。
4.3.9 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理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以制度规范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价常态化管理,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加强重大危险源日常监控和检查。
4.3.10 解除应急连锁保护安全风险管理
对于事故停机系统、火灾信息报警系统、自动联锁装置、工业电视系统等要加强运行维护,规范保护解除与强制审批流程,不得随意解除联锁保护,确保运行可靠性。
5 结论
火力发电厂在传统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基础上,采用安全风险管理,将会对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整合、继承和发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力发电站;设备运行管理;措施;控制要点
引言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国家对水力发电站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被引入到中小型水电站中,水电站在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其设备维护以及安全管理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当前,如何提高水电站实际运行中的管维水平也成为了水电站发展的关键。
1 水力发电站的作用及发展概况
简单来讲,水利发电站是利用利用水 的位能转为水轮的机械能,再以机械能推动发电机,而得到电力的电站。工作原理: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之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利用水力(具有水头)推动水力机械(水轮机)转动,将水能转变为机械能,如果在水轮机上接上另一种机械(发电机)随着水轮机转动便可发出电来,这时机械能又转变为电能。水力发电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水的位能转变成机械能,再转变成电能的过程。当前的水力发电站主要包括堤坝式水电厂,引水式水电厂,混合式水电厂,潮汐水电厂和抽水蓄能电厂等几种类型,其中堤坝式水电厂,引水式水电厂是最常见的水力发电站。
世界上第一座水电站是1878年在法国建成的,随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全球水力发电站的数量以及装机容量都得到了巨大发展。我国的水力发电事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水电站的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全国的水电装机容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水电勘测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原装、管理与维护水平等专业技术水平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 水力发电站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运行管理
水力发电站的主要设备包括水轮机、发电机以及变压器,而水力发电站实际运行过程中设备管理的主要对象即是这三类设备。
2.1 水轮机的运行管理
2.1.1 降低汽蚀的影响
水力发电站的水轮机在运行过程中,水流质点会以水锤力的形式作用于过流部件,伴随着电化作用以及有机气体的腐蚀作用,从而使部件材料出现震动与噪音,轮机叶片的绕流受力情况改变,水轮机的功率降低,机械能装换效率也不断下降。
水力发电站要想尽可能降低汽蚀对水轮机运行效率的影响,首先,应在水利发电站设计阶段选择合理叶型、叶片数目以及耐腐蚀材料的水轮机,并根据相关的汽蚀条件形成理论确定水轮机的安装高程。其次,在水电站水轮机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应选择合理的运行方式,避免水轮机在低水头低出力下发生的汽蚀问题;选用补气装置,通过向尾气管送入空气来破坏水流蜗带;不断提高检修水平,完善叶片维护工艺,在对已汽蚀叶片的维护时应保证表面光洁,从而有效降低汽蚀作用的发生几率;在水轮机叶片表面涂刷环氧树脂、聚酰胺脂等抗汽蚀涂料,减轻汽蚀作用对水力发电站正常运行的影响。
2.1.2 避免长期超低速运行
水力发电站的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超低速运行,立式机组在低速运行过程中会导致推力轴承出现热变形及压力变形等问题,若低速运行时间较长则会直接破坏轴瓦。水轮机在低转速运行状态下,轴瓦的摩擦系数与正常转速相比变化巨大,加之扇形瓦产生的温度差从而使轴承出现热变形,局部过热的问题也使得轴承部分巴氏合金烧损。
2.2 发电机的运行管理
发电机是水电站的三大主要设备之一,发电机的运行管理对于水电站的稳定、高效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发电机的日常运行管理必须严格根据设备说明书进行维护与管理。发电机的巡回检查是运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巡回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监控系统、水轮机调速器、油压装置、励磁设备、低压开关、自动化操作和保护系统以及机组的上导轴承、下导轴承、水导轴承、滑环、技术供水、瓦温、油温、冷却器温度等。
2.3 变压器的运行管理
水电站变压器的运行管理应注意控制油温,根据实际变压器的运行记录可以发现,在每年的六至九月份,下午的气温高达30 ℃ ~ 35 ℃,当发电状态为满负荷时,尽管变压器的运行过程借助循环油冷却,其油温同样高达80℃~85℃,仍然处于相对正常的温度范围内,但长期的油温较高会直接影响到变压器的运行寿命。因此,水力发电站的变压器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冷却水或风机降温。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发现,该方法使变压器油温降至60℃~70℃,降低范围达15℃~20℃,对于变压器的稳定与高效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2.4 辅助设备自动化的要求和维护
辅助设备主要是主阀、油、气、水系统,应包括油压装置、技术供水、集水并排水、进水口闸门、取水主阀及空气压缩等装置。油压装置的自动控制应保证足够的油压,在油压低、高时能正常启、停油泵,在油压过低时能使机组停机,并能确保备用油泵的正常运行。技术供水与集水并排水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相似,都为能根据压力、水位自动启停水泵,并能确保备用泵的自动运行。进水口闸门及取水主阀的自动控制应自动开、关,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紧急落门或关阀门,保护机组安全。空气压缩装置的自动控制应能自动向贮气罐充气,并在气压下降时至启动值时自动开启补气。
3 水力发电站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3.1 以“四全三到位”推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要进一步强化“四全三到位”: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安全管理责任到人,明确安全目标与奖惩规定,严格考核兑现。实行“有检查、有跟踪、有回音、有结果”的闭环管理。
3.2 抓好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3.2.1 抓安全教育,提高安全认识
关键词:NOSA管理系统;三标;安健环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030-02
1 概述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电力企业不仅要关注安全,而且要重视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的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率先实现安全生产的转变。因此,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电力企业来说,更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1.1 安全管理对电力企业的重要意义
电力安全生产是全国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对于电力工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由电力工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1)电力生产过程包含大量的高处作业、接触带电体作业、机械作业等行为,对人身安全的威胁较大。
(2)电网安全涉及千家万户,电网事故具有停电范围大、影响面广,甚至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显著特征。
(3)电力事故往往会给社会和企业造成巨额财产损失。
因此,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一直是电力企业日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1.2“三标”与NOSA简介
我国传统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模式重视结果管理,忽视过程管理,管理效果不尽如意,而NOSA与“三标”的有效融合可以较好解决这个问题。
ISO 9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实施ISO 9000族标准,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对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组织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来达到支持环境保护、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的目标,并可通过取得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的形式,向外界证明其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环境管理水平。
OHSAS 18001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体系是由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N)等13个组织于1999年联合推出的一项管理体系标准,目的是透过管理减少及防止意外而导致的生命、财产、时间的损失,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其内容取向已经发展成为能相容ISO 9001及ISO 14001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容;使企业的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体系达到“一体化”,能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带来利益回报。
NOSA是南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National Occupational Safety Association)简称。而NOSA“安全五星”管理系统是在上述基础上从上世纪70年展起来的,至今已形成一个集安全、环保、健康于一体的管理体系。
NOSA五星管理系统是以风险管理为灵魂和基础,以海因里希的“冰山理论”为依据,以“P、D、C、A”方式为其运行模式,主要侧重于保障人身安全,目标是实现安全、健康、环保的综合风险管理,即“安、健、环”。NOSA强调在实现“安、健、环”管理过程中员工的积极主动参与,注重安健环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的认识、控制以及管理的有效性,以持续改进为原则,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控制安健环风险。
2 发电企业推行NOSA综合安健环质管理系统的条件分析
2.1 基础条件分析
(1)内部条件。
在推行NOSA安健环综合管理系统之前,电力企业已经较成功的施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三标一体”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行,电力企业管理日益规范有序,员工对先进管理思想的接受能力较强,这些为企业推行NOSA安健环综合管理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基础。
(2)外部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电企业致力于建立包含生产安全、人员健康、环境安全的企业,这为企业实施安全健康环保的综合管理建立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为企业建立安全健康环保的综合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诸多企业有着成功实施安全健康环保管理的成功经验。
2.2 整合的可行性
在实践中,经过对比分析发现NOSA五星管理体系和“三标”是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其整合可行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相同的管理原则。
这是各体系融合的前提。无论是“三标”还是NOSA五星管理体系共同遵循的管理原则是:领导作用、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过程方法和持续改进。
(2)共同的管理核心。
NOSA标准与ISO14001、OHSMS 18001标准的管理核心是相同的,都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目标管理为手段来提升安健环管理水平。
(3)兼容的内容条款。
ISO14001、OHSMS 18001标准所要求的内容在NOSA标准中几乎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条款,相比之下,NOSA标准更具体化。这样,几者的相互融合,可以增加其它两个标准的可操作性,这为体系整合提供了可行的管理思路。
(4)共同的循环程序。
几个标准的运行程序都遵循戴明循环,即PDCA循环,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5)一致的检验手段。
标准都要求相同频次的内审、外审来检验和改进其管理绩效,并实现持续改进。
3 发电企业实施NOSA综合安健环质管理系统的前提
NOSA标准与ISO14001、OHSMS 18001标准都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目标管理为手段来提升安健环管理水平,所以企业在建立、实施和保持基于NOSA的发电企业综合安健环质管理体系过程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整个管理体系的基础。所以,如何充分理解和正确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是体系完善与运行控制的前提。
作业活动中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都存在危险有害因素,也就是危险源。危险源辨识是基础,风险评价是方法,风险控制是手段,其策划的目的则是事故预防。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按照以下四类的方法进行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和管理缺陷。
3.1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实施综合安健环质管理体系的基础,而危险源辨识需要先对作业活动进行划分,即划分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一般有:(1)按生产流程阶段名称划分;(2)按作业任务名称划分;(3)按工艺装置控制名称划分;(4)按作业区域名称划分;(5)按劳动组合名称划分等。
根据划分的单元收集作业活动信息,通常可按照作业流程依次排出,包括:(1)作业任务期限、人数、频次等;(2)作业所涉及的机械、设备、电器与工具等;(3)作业所接触到的物料形态、性质与作用;(4)作业人员的素质水平;(5)体系控制的作业文件;(6)作业活动有关数据的监测;(7)同类作业发生过的事故记录等。然后,依据收集的作业信息,再按照前文提到的危害的四大类别,分别进行危险源的细化辨识分析。
3.2 风险评价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风险评价可分为:
(1)新建、扩建、改建系统以及新工艺的预先评价;(2)在役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评价;(3)退役系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评价;(4)化学物质的危险评价;(5)系统安全管理绩效评价。
进行风险评价的方法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将可能性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及风险程度,用风险概率值表示。对较复杂系统的风险评价,常用定性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方法通常结合起来运用。实际工作中常见、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安全检查表法(SCL);(2)工作安全分析法(JSA);(3)预先风险分析法(PHA);(4)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5)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FMEA);(6)作业条件风险值评价法(DLEC);(7)事件树分析(ETA);(8)故障树分析(FTA)。
3.3 风险控制计划的制定
风险的受控,将保证体系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保证体系方针的实现。所有不可承受风险的控制,是综合管理体系方针实现的必要条件。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措施需遵循下列原则:(1)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限制风险;(2)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风险源与危害承受者隔离;(3)通过工艺革新、技术改造或组织措施,从源头控制危害或风险消除危害或风险;(4)制定安全作业制度,包括制定管理性的控制措施来削弱危害或风险的影响;(5)采用上述方法仍然不能控制残余危害或风险时,必须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其得到使用和维护。此外,还要发挥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作用。
4 推行基于NOSA的电力企业综合安健环质管理体系的科学策略
为提升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接轨,切实保障人身安全、降低职业病、减少环境污染,在电力企业推行NOSA安健环综合管理体系,应采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策略。
4.1 通过信息化建立NOSA安健环质综合管理平台
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按照单“三标”或NOSA体系要求建立起自己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平台的支撑,使得管理工作中存在信息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使得企业已建立的管理体系难以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而通过建立并应用集成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能结合“三标”和NOSA要求,及时采集、分析和统计各类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保信息,分析评价并预测各类危险源的变化趋势,为快速发现和控制各类危险源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技术保证;能有效提高企业安健环质事件的反应能力、处理能力、反馈能力和工作效率,对发电企业安健环质管理工作的落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珠海发电厂RCAM系统的软件平台应用为例说明。其软件平台的应用充分结合了NOSA相关理念,在系统中建立了标准化的安全危害预防、危险物料存放、危险预防、安全隔离措施,形成了完整的安全防范体系;建立了合理有效的RCAM安全体系,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综合管理提供了良好平台。同时,NOSA标准在维修工作中得到确实的贯彻,将电厂主要的维修维护工作从基于时间的计划维修转移到基于实际状态的预知维修,取得了明显成效。可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NOSA安健环质综合管理平台对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4.2 注重体现企业特点的安健环质文化建设
建设电力企业的“NOSA安健环质”安全文化,对于增强企业全员安全素养、推动文明生产、降低管理成本,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环境,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实践证明,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呈正相关。推行NOSA安健环质综合管理体系,人的观念意义重大,一要靠日常的教育和引导,使良好的习惯慢慢养成,从而营造一个持久的安健环氛围;二要靠强制管理来克服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加强潜在素质的培养。同时,在企业运营中的NOSA综合安健环质活动同样是在完成一个文化的积累。在实践中,诸如安健环质知识竞赛、安健环质品质活动、环保日活动、安全月活动以及定期的NOSA星级评审等活动,都可以作为促进安健环质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4.3 注重教育培训和体系宣传
安全教育和培训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措施,也是企业贯彻实施管理体系的核心工作之一。贯彻实施NOSA综合安健环质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也必须向员工进行培训和宣传,只有员工的安健环意识得到提高,掌握了NOSA安健环管理的力法,才能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健环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才能使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
一般电力企业的NOSA五星系统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风险评估与管理、系统知识与实践、标准编制、工作安全分析、事故调查管理、安健环代表、内审员培训等。
为了提高培训和宣传效果,应该注重教育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4.3.1 分层次教育培训方式
针对教育培训对象的广泛性特点,采取分层次教育培训方式。根据不同岗位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手段及内容。对技术、管理人员主要传播安健环新理念新思路;对一线生产员工以贴近工作实践的内容开展经常性的安健环教育培训活动,加强生产员工事故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将安健环系统的宣传氛围深入到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构筑企业内部职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协作环境。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开展企业的教育培训,积极开发和传播多媒体安全教材,以生动逼真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效果。
4.3.2 构筑良好的安全教育培训阵地
生产第一线员工事故防范意识与能力的提高是企业安全教育工作的核心。为确保企业安健环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生产第一线员工中积极挖掘和培养安全教育人选,利用班组教育中的人缘和地缘优势,根据不同班组的生产作业特点,及时调整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在生产第一线建设一个有效的安健环教育培训阵地。
4.3.3 确立教育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立足于对安健环教育培训工作的综合测试与考核评价。测试与评价既要考虑教育培训的实际工作量,又要考虑员工接受程度和效果。利用安健环质管理综合平台建立企业安健环教育培训资料库,汇总相关培训及教育资料,用于评判安全教育工作的成效。
5 结论
NOSA管理体系的应用已经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公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逐步成为鉴定工业企业安全管理状况的一个检查标准。NOSA系统企业在控制风险因素上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借鉴NOSA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结合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需求及现状,充分考虑目前通用的“三标”特点,建立基于NOSA的安全健康环保质量综合管理体系是发电企业进行综合安全管理的有效方式。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进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并注重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和技能,电力企业将可以降低人身事故、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并最终实现NOSA安健环质综合管理系统“零意外、零违章、低风险、零污染”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元. 整合NOSA与“三标”,建立发电企综合安健环质管理体系[J].华中电力, 2008(6): 71-74.
[2]苗金明,冯志斌,周心权.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0):63-67.
[3]罗扬. 浅谈NOSA安全五星管理体系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界, 2008(6)152-153.
[4]李继军. 浅析建立、实施NOSA五星管理系统的前提[J].煤炭工程,2007(6): 12-13.
关键词:建筑施工 高处坠落 安全管理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建筑施工企业事故率居高不下。据统计,从1990年到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发生在建筑行业的事故死亡人数依然超过千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亿元。根据近几年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类型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事故类别主要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和触电,这五大伤害占事故死亡总人数的90.27%,其中以高处坠落事故最为典型,事故死亡率占到事故总人数的50%之多[1]。因此,在分析高处坠落事故原因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对降低建筑工程事故概率及提高建筑项目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建筑施工的特点
1.1 产品固定,人员流动 任何一栋建筑产品一经选址,破土动工兴建后就固定不动了,短则几个月或一年,长则持续三五年或更长时间。期间作业人员要围绕着它上上下下进行生产活动。这就形成了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了大量的操作人员、施工机具、设备零件和建筑材料。
1.2 露天高处作业多,属繁重的体力劳动 一栋建筑物从基础、主体结构、屋面工程到室外装修等,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程的70%,高处作业约占整个工程的50%之多。而大多数工种需要手工操作,属繁重的体力劳动。
1.3 施工变化大,规律性差 每栋建筑物由于用途不同、结构不同,危险有害因素也不相同;同样类型的建筑物,因施工工艺和方法的不同,危险有害因素也不相同;即使在一栋建筑物中,从基础、主体到装修,每道工序不同,危险有害因素也不相同。因此,施工现场的危险有害因素随着工程进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决定了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条件的差异性。
2 高处坠落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2.1 事故案例 2002年2月20日,深圳市某电厂续建工程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该主体结构为钢结构,钢屋架跨度为27m,南北长63m,共7个节间,钢屋架间距为9m。屋架上部为型钢檩条,间距为2.8m,檩条上部铺设钢板瓦。截止20日前,已完成51~52轴一个节间的铺设。20日继续铺设钢板瓦,铺完第1块板,但没有进行固定又进行第2块板的铺设,为图省事,将第2块及第3块板咬合在一起同时铺设。因两块板不仅面积大且重量增加,操作不便,5名人员在钢檩条上用力推移,由于上部操作人员未挂牢安全带,下面也未设置安全网,推移中3名作业人员从屋面(+33m)坠落至汽轮机平台上(+12.6m),造成3人死亡。
2.2 事故原因分析
2.2.1 直接原因。①在铺完第1块板后,没有用螺丝固定便继续铺第2块板,且作业时又一次铺设两块板,给继续作业带来危险。②作业人员没有按要求将安全带系牢在安全绳上,下方也未设置安全网。
2.2.2 间接原因。①安全管理不到位。承包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未经审批程序,以致安全防护措施过于简单。②安全教育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忽视挂安全带或在挂安全带后操作不便等情况下,缺乏其他保护措施。且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③对现场缺乏检查,没人制止工人的违章操作。④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按照规定在高处的钢屋架上作业时,应在节间处设置安全平网,而此作业场所却未设置。
3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3.1 安全管理问题
3.1.1 政府监管方面原因。①法律法规不全,执行力不够。工程建设的目标体系已经由传统的“成本-造价-质量-工期”体系转向“成本-造价-质量-工期-环境与健康”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已制定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此外,由英国国家标准化协会和爱尔兰国家标准局等13个组织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
18000标准也已被广泛适用。我国虽颁布了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但在建筑行业尚未被引起足够重视。②管理部门职能滞后,管理机构职能不清。在“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中,缺乏安全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发展,建设部及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政府机构的职能转变不能一步到位,因此造成精力不足,管理不到位,跟不上经济形势的发展。其中,综合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职责不清也是当前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2]。
3.1.2 企业管理方面原因。①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实际情况中,安全管理机构一般由生产科或技术科来兼管,安全员一般也是挂名或由施工员、监理员兼任,造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生产没有保障。再有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比如缺乏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或者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制度等[3]。②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指导,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等相关方对施工现场缺乏检查,致使很多安全设施在搭设完成后没有组织验收就投入使用,以致发生防护设施达不到标准的情况。或者在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治理,导致事故的发生。③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施工企业对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不及时,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需要。特别是农民工,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差,违章作业的现象严重,多数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
3.2 对策研究
3.2.1 完善建筑行业安全管理体制。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制定各项安全施工管理体系及责任制度,明确施工安全管理主要负责人以及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建立“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企业法人、项目经理、班组长、作业人员做到“四位一体”,形成有效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制。
3.2.2 加大对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①建立劳务工教育培训基地。教育培训按两个层面进行,一个是强制性培训,由施工企业出资建设;一个是自愿性培训,培训工作按照分散进行、材、统一管理原则进行。②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鉴于现阶段安全教育的局限性,可以将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扩展至劳动保险、职业病防治、健康管理、噪声危害预防、有害物质的处理等方面。在宣传方面,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在施工现场张贴关于安全及健康的相关标志和标语;在办公室配备全套的安全法规和标准供施工人员参阅;在工地入口处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等。
3.2.3 加大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力度。要求施工企业每个月对本企业所有项目现场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要求项目施工现场每半月对本施工区域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要求班组每星期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进行一次检查工作,尤其应重点检查危险部位及薄弱环节[4]。
4 结语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企业综合素质和综合管理水平的反映,同时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形象标志。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改进中不断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以适应形势不断发展的需求,努力开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孙雪娜,赵颖.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应对方法[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2]张立平.浅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山西建筑,2009(35).
关键词:习惯性违章;作业性违章;装置性违章;指挥性违章;管理性违章;四不放过;二票三制;反违章管理规范
一、电力生产违章的现象及原因
1、从生产工作中的违章现象来看,违章分为:①生产现场有关的装备设施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装置性违章;②生产人员个人的作业性违章和习惯性违章,尤其在事故抢修、生产任务紧张或工作不顺利的情况下,只重视完成生产任务,只重视工程进度,而忽视安全生产的措施落实;③生产指挥人员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技术措施等违章指挥导致工作人员违章冒险作业的指挥性违章;④管理人员不按规定,不结合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程、措施、方案的管理性违章。
2、违章还可分为偶然性违章和习惯性违章两种情况。从违章者本人的安全技术素质和心理状态、行为习惯等角度来看,偶然性违章,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所导致,而习惯性违章则是固守旧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生产规程的行为,它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往往被作业人员所忽视,不易被发现。
3、生产人员发生违章现象时的心理状态
⑴“随众”的心理:在生产现场如果有人不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及有关的规章制度,而又没有人出面及时制止,这时马上就有人跟随着干。
⑵“说与做错位”的心理:电力生产中各级组织尽管经常强调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但有些工作人员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忘掉”,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忽视了安全。
⑶“与己无关”的心理:有的人认为安全工作是上面的事,是头头的事,是安监部门的事,与我无关,当“老好人”,发现别人违章也不纠正、不检举、不汇报。
⑷“麻痹侥幸”的心理:这种人存在麻痹思想,对违章行为不以为然,工作中图省事、省力、方便、马虎、凑合,认为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⑸“经验主义”的心理:主要反映在部份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员工身上。他们工作积极主动,但在工作中不讲科学,特别是抢修工作中或工期紧抢进度时忽视安全措施的落实,冒险作业,对自己违章行为习以为常。
⑹“异常”的心理:某些工作人员因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理等原因,情绪受到影响,工作时注意力分散,容易发生违章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⑺“无意识”的心理:对于外包工作人员和临时工和刚参加工作的新人,由于对安全生产中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了解不够全面,缺乏经验,安全意识差,对工作中的各种风险意识、不安全因素和各项违章行为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当别人指出并纠正违章时,往往都意识不到自己违章在什么地方。
二、怎样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
1、强化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在反违章工作中,强化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极为重要。安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树立“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防范意识和遵章守纪、确保企业长治久安的主人翁责任感。
安全教育着重抓好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
安全思想教育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企业优良传统教育、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企业安全文化活动。企业要制定有关反违章工作的要求、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如:《反违章管理规范》),并在全厂上下广而告之使之每位员工都知晓。加强对企业员工及外包队伍人员的安全培训,对不同工种(如:对持有特种操作证件人员),按其工种的需求组织学习相应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知识以及《反违章管理规范》(企业自行制定),并不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及安全技能问答,以加强和巩固他们反违章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知识。
安全技术教育要经常学习《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使每个人都能熟悉理解规程以及执行、操作的要求,同时学习操作规程和工艺规程,并严格按照操作、工艺规程的要求,保质、保量、安全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学习检修、试验和安全工器具等的使用方法、规定、标准,结合实际操作和技术讲解等方法进行培训。针对反违章教育培训,要先对违章的分类(作业性违章、装置性违章、管理性违章以两票三制类违章等)逐一进行剖析讲解,且采用比较直观的图片形式加以对应和对照,并结合《电力安全作业规程》将以往在作业期间、机组检修期间或在小型基建工程期间,所发生或发现的不安全现象及情况的图片汇集成PPT课件,对生产班组及外包队伍班组进行大力宣传和教育,并结合其他企业数十起人身死亡事故实例编制的“血淋淋的教训”等课件共同进行。这能更让员工一目了然看懂易明白易接受,尤其对那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外包班组人员,更能直观的理解和明白违章带来的祸害。目前,许多承包商队伍参与我们电厂的日常生产运行工作,对承包商队伍实行安全生产管理要按照“四个一样”的标准:即对承包商的要求与对企业内部部门的要求一样、对承包商的管理与对企业内部部门的管理一样、对承包商员工的要求与对自己员工的要求一样、对承包商员工的管理与对自己员工的管理一样。组织他们与本企业班组“合署办公”、“联合站班”、一起查违、一起纠违、一起治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了安全的主体保障作用。
2、提高班组长素质,促进班组安全工作到位
各班组长是班组反违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理清适用于班组的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结合本班工作岗位实际,排查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各类违章行为,组织自查自纠。利用每天的班前会、班后会和安全学习活动对反违章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违章根源所在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杜绝违章行为再次发生。对本班组发生的安全事件要做到“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不安全事件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到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3、加强生产现场工作监护制度的执行和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的落实
各级安全监督人员在 “两票三制”专项检查治理中,为能更好的把握工作票制度的正确执行,规范工作票的填写和树立工作票的严肃性,安全监督部门(包括安监部)应对生产班组(包括外包班组)的工作票签发人、工作票负责人、工作许可人进行专题讲课培训,以便更快的熟悉和掌握工作票管理规范,提高工作票使用过程中的合格率,确保现场实际操作的准确性。
各级安全监督机构和安监人员是反违章的监督主体,要经常深入车间、班组及施工现场,了解员工劳动保护情况,解决反违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和指导基层部门和班组查隐患、促整改,纠违章、保安全。
4、落实责任,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纠正违章
各级人员在反违章工作中要到岗到位,把反违章工作的责任融入各级人员工作标准中,使反违章工作做到“人人有责、人人知责、人人尽责”,使每个人做到“自己不违章、制止他人违章、举报各类违章”。安全管理要变抓结果为抓过程,抓事后变为抓事前预防,抓粗放型管理变为抓严、细、实管理,抓管为抓管人为主。要以违章就是事故的理念,对待违章要“零容忍”,本质安全管理的严、细、实是杜绝违章行为的有力保障。
5、从严考核,纠正违章
对发生违章行为和事件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分析违章原因,落实防范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对责任人予以处罚。纠正违章就是要通过从严考核,使违章者及有关人员都有切肤之痛,把教训牢牢记心中,永不再犯。遵循《反违章管理规范》对待违章要分类考核,尤其对违章指挥作业的干部或因管理性违章而造成作业人员违章的领导更要加倍处罚。
6、反违章工作任重道远,要长抓不懈
反违章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级领导必须认清反违章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要把反违章工作与贯彻落实规章制度结合起来,用规章制度做保证。要把反违章工作与抓生产任务结合起来,使之具体化、经常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反违章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结束语
反违章的目的在于“守章”。从“有章”到“守章”,关键则在于“知章”这一重要环节。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把它作为制度建设和执行的保障,不断强化“违章就是事故” 的理念,着力提升员工反违章意识和识别违章、纠正违章的能力,形成了“人人遵章,人人反违章”的行为准则。通过这样的思考,能给我们在反违章工作推广的思想意识上起到个提示作用,能帮助员工和外包单位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作业理念,改进现场安全作业的方式和方法,提高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个人安全防护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