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18:00:57
导语:在微课的应用方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ccupation college computer professional teaching, put forward a new concept of Classroom Teaching -- the teaching mode of open channel. And around the open micro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for example, introduced our school comput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open micro effect achieved i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the advantages and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discus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learning" as the center of the clas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open micro lesson; teaching mode; classroom efficiency
1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1)传统意识下的由“教”到“学”,由“示范操作”到“模仿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固化了学生的学习轨迹,学习自主性丧失,长期被动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低下,当他们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的海量知识时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
2)学生原有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学习兴趣不同,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别,目前的教学重共性不重个性,重“教法”不重“学法”,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由于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本身的应用多样化和瞬息万变的特点,传统的常规教学难以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求;
4)课堂教学中人机交流多、师生交流少,学生遇到的问题不能全部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如何推动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有效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已成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2 开放式微课教学课堂模式
开放式微课课堂教学模式由学习者、教学者、微课平台三个主体构成,内部要素包含了学习者和教学者,前者是中心因素,后者是关键条件,而外在的微课平台集微课教学视频和与该课堂主题相关的教学准备、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教学资源于一体,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根基性和保障性要素,同时也是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作用于教学效果的体现。
开放式微课教学课堂模式,强调其主体学生的作用,构建出“学”的课堂:学生可以自定进度自主学习,大量教学资源便于学生自选式学习,学习效果可实时展现,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反馈给老师和同伴从而得到有效解决。教师在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通过分析确定下一步教学策略,通过及时评价不断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并改进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课堂扩展到的课前、课后,使得教学的“时空”得到有效延伸。
3 我校计算机专业开放式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
现在学校的学生都是“90后”, 这一群孩子是伴随着数码产品长大的一代, “人手一机”,或是一人多机的现象屡见不鲜,此是实施开放式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保障性条件。另外, 各校基本都已实现无线网络的校园无缝覆盖, 且费用低廉。网易公开课等在线学习平台,QQ空间、QQ群均可作为开放式微课学习平台,有的学校更是定制了自己的微课学习系统,也为开展基于开放式微课教学模式创建提供了便利。
我校计算机专业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为试点,在大约两个学期的时间里,开展以开放式微课教学模式为指导的课堂教学变革,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一些变化:
1)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了
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是有准备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老师针对性的讲解,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增强,能够积极思考问题,能够认真完成课堂任务,能够相互帮助,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2)师生的互动多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
由于老师通过开放式教学平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遇到的问题鼓励会的学生来解决,对于有难度的问题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完成,课堂中师生的互动多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
3)课堂气氛轻松愉悦了,老师上课积极性也高了
计算机应用基础最难上,因为2/3的学生要么“吃不饱”要么“吃不消”,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老师备课上课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现在,因为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参与度高了,课堂气氛轻松愉悦了,老师们上课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4)构建教学资源库,减轻老师的重复性教学压力
目前,我校所有班级都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平行教学班级形成的重复性教学工作量较大,再加上专业教师除了常规教学以外还承担着课程开发、带技能训练队等工作,给老师带来不少压力。老师们分工合作,设计和开发微课资源,逐步构建课程资源库,虽然前阶段会辛苦一些,但以后资源共享,老师们将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问题的指导、学习过程与效果的评价中,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4 开放式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势
4.1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在小学或初中都有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有一定的操作基础,但学生的操作水平、信息素养差异比较大,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以“学内容和同一教学步调”实施的教学,使得这种层次差距进一步加大。在教学中虽然我们也十分强调分层教学,但在传统课堂模式下实施这种教学的手段的课堂依然十分有限。其结局还是“贫富不均”,学习能力强地“吃不饱”,消化能力差的学生“吃不消”。
而在开放式微课教学模式中,教师预先制作“学习任务单”给学生的,录制微课视频,制作学习帮助文档,准备学习素材和练习测试,并将这些课前预习资料上传到班级微课平台(长期保存)。职业院校学生主动学习性差,而“学习任务单”能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然后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现有基础制订学习计划,进行自定进度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边看边动手甚至跳过,而“吃不消”的学生则可以不断重播甚至后退观看,保证了自主学习的实效性。学生的学习策略自我调节,可以观看平台中的微课视频、参考学习帮助文档,更可以通过微课平台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实施集体教学,那样的课堂模式下,所有学生都得紧绷神经,优等生担心遗漏什么了,或是时刻准备展现自己,能力一般的学生紧张因为自己分心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差等生则担心在众目睽睽之下出丑而滥竽充数。而在开放式微课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通过上传的微课视频既可“查漏补缺”, 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让学生有了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实现课堂翻转,攻破了时空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2 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使传统课堂得到延伸和扩展
“90后”职业院校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处于一种既懂事又不完全清楚的状态中这样的认知习惯的特点表现在学习是时而想学时而厌学,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得让他们想学时就能学,厌学时还不能漏学知识。在这种情势下利用现代媒体技术随时随地进行微课学习,是使学生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他想学就能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为学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提供了便利。现在随着智能手机在学生中间的普及以及无线网络的无缝覆盖,移动微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越来越流行,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推崇。微课学习体现了“微”的特色,虽微而大,虽然短暂但效率高。当学生在课上或课下遇到疑惑的时候,再不必低三下四地求教于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登录微课平台查找资料、观看微课视频以及同任课教师或同学在线交流、解决疑问。即使学生每次只接受很少的新知识,但这样小而易吸收,长此以往,会“集腋成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透彻,甚至得到扩展和延伸。同时也较好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4.3 教学过程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通常由老师“示范操作”到学生“模仿操作”,一堂课下来学生基本能够照“葫芦画瓢”,但这种“先教后学”的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比较差。
素质教育主张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广泛地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借助开放式微课的学习视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四大活动形式:探究―反馈―提升―巩固,学生先对照课前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再进行自我摸索,遇到难点。将依靠微课学习平台中的各种助学材料,完成探究任务;并完成结果在平台中展示、交。,通过平台对自己成果的评价,完成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并及时反馈学习的情况;教师根据反馈情况对学生显现出的问题或疑难点进行讲解、分析,提炼知识要点、提升知识理解;通过巩固练习应用新知,进一步落实学习目标。课堂上教师可以有的放矢,重点讲解学生不理解、难懂的知识点。“先学后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依据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学习,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但教师要对探究的深度、探究的评价有很好的把握。
4.4 增强了师生间的交互,有利于开展针对性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开放式微课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选择“课中学习、课中交流、课后评价、课堂评论、作品互评”等项目模块和任课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将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老师和同伴,从而得到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实时地显现给老师,教师通过分析确定下一步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为学生量身订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利于开展针对性教学,并通过及时评价不断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改进学习方法。
5 实施开放式微课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微课的设计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需,激发学生能动性学习的意识、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2)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设计引导能力,才能让学生有动力、有能力去开展自主学习,要能及时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较强的总结提炼能力、启发互动能力,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管理、控制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深入地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探究出满意的结果,提升思想碰撞的最大效益,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
3)要改革考核评价模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评价形式仅注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而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状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种单一的课堂评价模式势必会打击某些后进生的自信心。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内需,激发他们主动性学习的意识、兴趣,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肯定每一位学生的每一点的进步和成功,促使所有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同时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课堂评价发展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微课;平台;个性化;教学做合一
近年来,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应用在我国各级教育院校。微课以视频为主要形式,通常以一个知识点为主,教学时间短、主题突出,非常符合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较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因此,微课在中职学校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随着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逐步应用,建立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平台的条件已经成熟。
1 开放式微课教学平台是微课教学的完善与升华
与单一、不成系统的微课视频相比,开放式微课教学平台是微课教学的完善与升华,其适应了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与要求。
1.1 开放式微课教学平台的框架
以课程为中心,建立完整、系统的微课课程,并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向学习者提供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平台,其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1.1.1 微课网络平台
微课平台上不仅包括相关课程系统的微课,还有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设计、项目任务书、课件、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教学资源,是开放式微课教学平台的基础与根本。
微课平台可以采用网络上一些开放的教学平台,如蓝墨云班课等,也可以采用常用的互动平台,如微信、QQ等,这样可以减小微课平台的建设难度,降低了进入门槛。当然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开发本学校专用的教学平台。不论那种类型,微课平台都要保证能在移动终端上使用。
1.1.2 教学者
教学者主要是授课教师,其是微课平台的建设者和维护者。除了负责微课平台的内容制作、上传,教师还要通^互动平台与学生及时沟通,进行评价、答疑等,形成良性互动。此外,一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作为教学者,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中。
1.1.3 学习者
学习者主要是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其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微课平台,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完成作业、提出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此外,校外的相关专业人员已可以登录平台学习,实现开放式的职业教育,并扩大学校的影响。
1.2 建设开放式微课教学平台的条件
随着先进教学理念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建设开放式微课教学平台的条件已经成熟。
1.2.1 网络教育与交互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热点。一些专业的教育平台如蓝墨云班课已经开发得很成熟,并可以免费使用。一些常用交互平台如微信、QQ的功能也日益强大,已可以满足教学使用的基本要求。这些构成了建设开放式微课教学平台的技术基础。
1.2.2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已经被各级教育院校接受并受到广泛欢迎。大多数教师已能熟练制作课件、拍摄视频,并掌握常用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师独立完成微课制作已不存在技术障碍。
1.2.3 移动网络和终端的广泛普及
微课通过手机就可以观看,如使用耳机,则基本不会对他人造成任何影响。手机在中职学生中已经非常普及,几乎人手一机,很多学校也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这是微课教学的基本条件。
2 开放式微课教学平台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2.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个性化”教学
实际教学中,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是不同的,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要求有很大差别。传统的教学因顾及学生的平均水平,教学安排只对部分的学生有效,其他学生要么“吃不饱”,要么“吃不消”,无法满足“个性”要求。
开放式微课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个性化”教学。微课平台中大量的教学资源便于实现自选式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微课平台中选取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自定进度、自主学习。从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构建出一个“学”的课堂。
2.2 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理想教学手段
“做中学,做中教”已成为中职学校最重要的教学理念。在“做中学,做中教”中,“学”是核心,“做”是主体,“教”只是辅助,三者要完美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做合一”。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操作仍是中职实训教学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其实仍是传统的由“教”到“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与“学”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做”中。
微课实际上就是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的教学视频。实训中,学生可以随时在平台中选择需要的微课,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有需要,教师再进行辅导。这样,学生就可以“边做,边学”,微课作为“教”的手段,将学生的“做”与“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做合一”。
2.3 为采用翻转课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做中学,做中教”意味着实训将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采用翻转课堂成为必然。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将更多用于基于项目的实训学习,通过实操、讨论以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
开放式微课教学平台是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的理想平台,学生可以观看微课视频、查阅资料、做测试,还能与其他同学在线讨论,教师也能通过平台进行答疑。“做中学,做中教”离不开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则离不开微课平台,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2.4 使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和扩展
微课的主要特点是一个“微”字,时间虽短,但主题突出、高效。在课下,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可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虽然学生每次只接受了少量的知识,但这样更易吸收,日积月累,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这种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和扩展。
此外,开放式微课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跨班级、跨年级共享,甚至企业员工也可以登录平台学习或者参与平台的建设,使职业教育社会化,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由“教”到“学”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固化了学生的学习轨迹,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低下。利用开放式微课教学平台,可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当他们将来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时,不会感到手足无措。
3 建设开放式微课教学平台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建立资源共享,减少教师重复性劳动
建设某一课程的微课平台时,可以组织多位教师分工合作,然后进行整合与完善,最后建立一个规范、系统、共享的开放式微课平台。这样既可以学标准和要求,也减少了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指导、教学评价中,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3.2 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微博;网络开放式教学;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06-01
1.信息时代下,大学英语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新技术的产生和运用,必然改变人们学习、生活的背景和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受到国内外教育学家的广泛的关注。革新教学模式,发展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平台,是信息化时代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开放式教学模式力求把教学系统和社会系统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之间系统融合的现代化教学模式。高校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从开放式教学战略、开放式教材建设以及开放式授课法等方面入手。
大学英语教学如何进行,才能顺应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培养出具备相应的外语素质、适应时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领域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我国学生所处的语言学习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4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根据要求,开放式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向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的体现。并且,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协作化、自主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现实的物质基础。
2.利用微博促进大学英语开放式教学
2.1 微博的特点 。微博,即微博客,由英文micro-blogging翻译而来。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允许用户通过网页、电子邮件、手机短信、W AP、即时通讯软件等多种方式及时更新简短内容(140 字左右),它支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超链接,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群组阅读来实现即时分享。每个用户既是信息的创建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分享者。微博既继承了传统博客的即时性、开放性、交互性等优良特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2.1.1 内容的短小性、即时性。手机的参与决定了微博区别于传统博客的特点,内容不能太长,简短的信息交流大大提高了交流的时效性和信息分享的效率。其次,微博可以选择最适合的客户端,以最便捷的方式更新、评价微博内容。无论身处何地何时都可以很快速地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思,微博的传播速度比只依靠传统网络的速度还要快,甚至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将一个突发新闻传遍全球。正体现了信息时代下,高效便捷的信息传播的特点。
2.1.2 操作的简单性、多样性。微博最初的设计思想就是所有微内容的方式基于移动终端来完成的,而现在微博发展到,可以直接通过微博网站,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彩信、W AP 浏览器,或者通过IM或工具软件(如QQ),还可以通过微博平台提供的开放API接口和其他应用程序或网站集成方式。同时,微博使用简单,群众基础广泛。仅仅用百来个字符随意表达个人的想法和观点,个性十足,非常符合喜爱新鲜事物大学生品味。
2.1.3 交互的去中心化。微博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网络站点,允许用户跟随其他用户,也可以被其他用户跟随。用户之间不需要主动和关注的人交流,关注他人或被他人关注,可以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沟通,倡导的是一种去中心的交流。
由此可见,将微博与教学结合可以有以下优势:方便师生交流、支持协作学习、提高反馈效率、增加学习兴趣、提供真实的社会环境,其特点决定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模式。
2.2 微博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开放式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技术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而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提升又反作用于现代技术支持下的英语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基于微博的学习方式表现为允许学习者从任意角度、任何层次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切入,使学习者的学习更积极、更主动。高校的开放式教学不是放任自流的开放,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活动。大学英语开放式教学更应注重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开放式教学的核心,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互动,课堂外的交流互动也意义重大。微博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群聚性、及时性和自由性等特点使得将它应用在大学英语开放式教学中有着先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师生交流工具。师生通过创建微博用户,互相跟随关注,随时随地地用文字、图片等方式,将生活感悟、学习心得、突发灵感、学习困惑、课堂实录等有关内容进行交流互动。特别是通过群组、话题等方式来锁定某个团体或某个领域。群组和话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信息圈,信息的和接收更具有针对性、参与人员的积极性更高,交流互动更频繁,学习的效率自然会更好。
2.2.2 利用私信实现协作学习和讨论。微博私信为用户提供了临时性的私人会话空间。课堂外,利用微博的私信功能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二语的写作与口语技能,还可对部分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在线答疑,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以弥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2.3 使用微群进行分组讨论。微群,即微博的群组。微群为学员创造了更多的相互认识、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局限于课堂上或学校范围内,真正沟通互动的机会很少。微群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业余时间的交流和交往提供平台的同时,也为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空间。利用微群,英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群内容相结合,在微群中与学员一起讨论课堂教学中遗留的问题和不足,或同学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大胆的参与讨论,以培养学员的协作精神、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2.3 资源共享工具
2.3.1 充分发挥微盘的存储作用。微盘共享的信息内容可以包括文字、软件、声音、相片、录像、图表等。教师可以利用微盘将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相关资料在授课前上传至微盘中,供学生下载使用,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网络开放学习,提高二语学习效率和质量。
2.3.2 通过Bshare实现学员间合作学习。Bshare是一个强大的网页分享插件。在网络学习中,教师可以在Bshare上一些教学信息和活动通知,提高网络学习的交互能力,最优化网络学习的质量。教师也可以通过Bshare将喜欢的博文、教学网址、英语句子、笑话等快速分享到社群网络上。也可以要求学生将其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学习材料等的信息共享到自己的微博上。通过微博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2.3.3 自主学习工具,提高学习动力。鼓励学生自己英语的微博,可以是与英语相关的知识、自己的问题、对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其他同学可以转发、评价、收藏或帮助解决问题。对于转发、收藏率较高的或见解独到的微博可以进行奖励,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创造力,激发语言学习的内在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反馈效率。
2.4 评价工具的应用
2.4.1 充分发挥网络调查工具的优势。利用微博中的网络调查工具进行网络开放式学习。网络调查支持的问题类型包括是否题、真假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单行文本问答题、多行文本问答题、等级评价题等丰富的题型。通过微博中的网络调查工具,教师可以提前开展一些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调查工具进行简单的课堂测试或者课后测查等,即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
2.4.2 利用好友评价工具进行教学评价。在网络开放式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好友评价工具的应用,组织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和实际教学情况展开调查,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有利于今后该课程的进一步修正和改进。也可以组织学生对同学作业的完成情况或者本学期的表现情况展开互评,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的参考和依据。
3.结束语
微博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得网络交互学习突破传统的“拘束”“单一”“乏味”的状态,转向“全新”“自由”“新颖”的状态。将微博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这种交互工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体现出教学模式与学习内容的先进性和时代性。但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平台,微博在高校教育中的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模式还需进一步的探讨。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一片光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日趋完善,相信微博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也将逐步发展并完善。
参考文献
[1] 白宗新. 博客文化对课程与学习的影响——基于“成长博客”的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2] 蔡基刚.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
[3] 董利华. 互动教学的活动设计原则与技巧[D].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4] 戴晓鹏、何源、彭佳红. 博客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理工高教研究,2005(2)。
[5] 傅 健. 我国移动学习现状及发展对策[D]. 吉林大学, 2010。
[6] 罗 婷. 探析微博客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的交互应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2)。
[7] 毛向辉. 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J]中国远程教育, 2003,(02)。
[8] 袁 婷. 基于微博的网络交互式学习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6)。
关键词: 《电工技术应用》课程 行为导向教学法 实施方案
一、《电工技术应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是高职电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由于目前高职学生录取分数低,学习基础不好,加之电类专业学生实行文理兼招,文科学生学习本课程更加吃力乏味,若沿用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模式,学习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根据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寻找符合高职要求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我经过多年来《电工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实施课程改革前后对比,认为“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比较适用的教法。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内容来看,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关教学法早就形成并得到推广。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其教学内容是职业活动的具体行为;在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持人,通过师生双向传递和互动实施教学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准则。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
教育学指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是同一教学活动中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它要求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技能。为此,在教法上要大力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法正是这一原则下的产物。它改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行为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抓住了主要问题,突出了技能培养,强调了实际应用,它遵循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培养技能相结合的原则,即在传授文化技术理论的同时,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获取科学技术知识的能力。除此之外,因材施教已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因此将因材施教融合于行为导向教学法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行为导向教学法不再囿于教师的行为,而更加注重学生这个主体的行为,图1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结构要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遵循行动回路。
行动回路包括计划分组、实施、检查、评价、处理回路。下面以我讲授“日光灯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的教学过程为例予以阐述。
1.打破教材的章节结构,以完成实际工作行为作为学习目标。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敢于打破教材的章节常规,进行学习目标的开发,以含有涉及章节内容的实际工作行为作为学习目标。如我们在电类专业《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提出了以下行为目标。
(1)万用表的安装与调试。
关联的知识点是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2)日光灯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关联的知识点是单相交流电路、RL串联电路。
(3)电力系统中串联谐振分析。
关联的知识点是单相交流电路、RLC串并联电路。
(4)企业功率因素的补偿。
关联的知识点是功率因素的提高,RLC并电路。
(5)民用水泵电路分析、安装、调试。
关联的知识点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相关知识、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
(6)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操作过电压的防范。
关联的知识点是电路中的过渡过程、换路定律、电路的暂态分析。
学生接触到这些具体的任务,学习兴趣就激发起来了,因为这些学习目标的提出突出了职业行为,体现了技能训练,能扣住学生心弦。
2.制定完成实际任务所需的完整的行为措施。
制定行为措施是一项周密而细致的工作,教师备课的主要精力就花在这里。教师要周密计划行为步骤与行为措施,包括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处理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方法,等等。表1为《电工技术应用》课程中学习单元“日光灯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的行为导向教学实施表。
表1:行为导向教学实施表
3.组织学生以小组方式实施行为措施。
行为导向教学采用以小组方式实施行为措施,教师在实施行为过程中主要是调控,在教学组织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小组的人员安排上,要考虑学生基础的差异合理搭配,要求学习小组紧紧围绕职业实践和实际应用来学习,强调合作与交流。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和主持人,教师要随时向学生提供咨询,与学生就专业问题展开广泛的对话,要认真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非常规的方法并接受其合理的内涵。
4.促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课堂教学毕竟受时间的限制,因而行为措施中的每一步骤都规定有合理的完成时间,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每一步骤一般不允许越时完成(每步骤规定的时间都有一点裕量),以确保学习步调的一致性,时间的分配可参看表1。确实完不成任务的小组,可利用第二课堂完成。
5.在系统行为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检查与评价环节。
对于给定的学习目标,经过计划、实施后,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每个小组是否按预期完成了任务,小组成员是否掌握了该学习目标中的知识、技能,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与评价。
由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展开自评和互评,“车间主任”(模拟生产车间)和班长可监督小组长开展此项工作。根据各小组成员完成的情况、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情况检查评分。
指导老师评价主要通过抽查学习小组成员的成果来进行考核,但是抽查学生的成绩影响整个小组的评定成绩,在评选优秀班组时作为参考。这样必然促使同一小组的成员互相监督学习、有利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6.在系统行为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处理环节。
在系统行为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最后的处理环节。该学习目标完成过程中存在哪些遗留问题,提出改进性意见,指出该学习目标中拓展性知识。如“日光灯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学习目标,还有哪些学习小组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需要继续作出完成方案,则要求在第二课堂时间内完成。同时对于已经按时完成的小组,提出拓展性知识,如日光灯为什么晚上关了灯还看到闪亮呢?电子型日光灯是怎样点燃的呢?若负载增加,日光灯为什么变暗?通过知识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职教领域中课堂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统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达到了知识和技能的小面积高产、大面积丰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怀康.推广行为导向教学法、创建现代教学新模式.多媒体课件.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研究员.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 汽车 舒适 检修
《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检测与维修》是“汽车技术工程”方向针对汽车维修工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领域。学生在学习本领域之前要先修《汽车认识实训》、《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等领域。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安全与舒适系统各零部件的名称在实车上找到安装位置并说明其作用和功能。能够使用各种常用工具对该系统进行拆装,通过本领域的学习能够为后续的《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整车拆装实训》等领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
教育家吕叔湘说过:“要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能老等人家给,要学会自己去拿。” 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取得了可喜成就。中国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就是从借鉴和学习德国的经验开始的。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汽车职业教育开拓者一个很好的例证。长期以来,致力引进德国的汽车职业教育资源,与德国手工业协会合作,在国内与德资汽车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共同开展教育工作,经过五年的探索,结合我国国情,成功地引进和改造了德国汽车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检测与维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任务教学法实施教学:将汽车舒适系统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来组织教学,在老师指导下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最终评估。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估。接下来我们就以本领域的一个任务为案例来体现任务驱动导向教学方法中的教学六步骤。
情境2:舒适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任务2:中央控制锁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项目五:初始化遥控器
情境导入
车型:帕萨特1.8T 故障现象:遥控器失灵
教师在上课前先对实训车辆进行故障设置,用诊断仪抹除遥控钥匙记忆。然后在上课过程中以一个真实的故障为导入进行开课。首先教师描述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标的学习,课后能够通过对照,找到该节课所欠缺的内容。
一、咨询
学生根据教师所描述的故障,教师引导学生自组提问根据此故障需要知道哪些知识点(如:舒适系统的组成部分、原理、怎么进行匹配等)。此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印象。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做到知识够用为原则。
二、决策
教师根据检测设备、工具、工位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各小组分别选出小组长,小组长分别对本次任务进行小组成员合理任务的分工,做到人人有任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原则。如:每组按照7人,A、B组员:准备工具及车辆防护用品;C组员:查询维修手册;D、E组员:实施;F组员:记录;G组员:组长,负责整个组工作的安排及协调。分组完后向由组长向教师汇报分工结果。
三、计划
A、B组员准备工具并对实车铺设防护用品;D组员常规检查,如:蓄电池电压;C组员用遥控器验证故障,发现遥控器失灵,但机械钥匙控制车门锁正常;D组员用诊断仪读取故障码:钥匙超过自适应极限;然后全体回到座位,根据验证的故障, C组员查询维修手册,根据维修手册的内容,故障原因分3种:①遥控器纽扣电池没电;②遥控器未匹配;③在射程以外时,钥匙开启200次以上;F组员全程记录,最后组长带领着大家制定出合理的可实施工作计划。并由各小组代表上台向其他组员阐述本组所做计划。各组根据其他组所提意见,商讨补充本组计划。教师在此过程中倾听学生所做计划,遵循在实施计划中保证人身、设备设施安全的前提下计划都合格,教师将不再做评估。[2]
四、实施
根据老师认可的计划,各小组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实施。首先由D、E组员对遥控器的纽扣电池电压的检测,正常,然后用诊断仪按照维修手册要求对遥控器钥匙进行重新匹配,最终故障排除。
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遇到计划之外的问题,询问教师,此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如本小组没有解决方案可咨询其他小组,如最后所有小组都没有解决方案,这个时候可向教师进行二次咨询,得到解决方案后继续按计划实施。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制定实施计划,进行实施,并总结实施方法,比传统讲解更能发挥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做的是仔细观察及保证学生的正确实施和安全。
五、检查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引导各个组首先内部检查,检查合格后再次进行组与组之间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互相讨论各组的任务完成过程。最后由教师检查任务是否完成。检查结束后,各小组按照5S标准针对自己的实施工位进行现场恢复,以保障下次课程的正常使用。
六、评估
1.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总体评价,使学生了解在本次实施过程中的各个方法的运用;
2.教师与学生一起以“故障树”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程的总结;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逐步的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去学习并有目标的完成任务,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专业知识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这一学习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相一致,保障了学生进入企业就是一名合格的员工。
参考文献
1.计算机技术对完善微课制作流程的应用
微课的质量取决于微视频的制作过程,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改进微课制作流程,丰富制作方式和方法,从而能有效提高微课制作质量。微课的制作通常是包括四个步骤,一是微课的选题,即要围绕哪一个具体的课堂教学点展开微课的录制。二是编写微课教案,微课虽然时间短,但是要涉及到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布置相关作业等几个辅助内容。三是课件制作,进行微课录制,也需要借助ppt的展示方式,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设计科学合理的ppt。四是微视频录制,即把上述准备的内容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选取录制方式,比如有摄像机加黑板或者采用录屏软件等方式。总之,微课制作每一个步骤的进行和改进都需要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计算机技术通过完善微课制作流程,更新微课制作工具和方式,切实提高了当前微课制作的方便性和灵活性,改进微课制作效果和质量。
2.计算机技术在微课开发中的实践应用
高质量的微课制作,一方面是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录制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微课内容的开发。微课内容的开发质量直接决定着微课适用对象的满意度,直接决定着微课的使用效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课的录制设备和录制方式大有改进,为微课制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新形势下计算机技术对于微课开发也产生较大的推进作用。微课的内容开发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微课的资源开发通常要经历几个主要环节,比如宣传发动、选题设计、后期加工、审核等方面,这就要求在每一个环节过程中都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提高微课开发质量。
3.计算机技术对微课件的实践应用
微课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个性化学习,倡导实施微学习,而微学习的基础则是要有科学的微内容,微内容则要依靠微课件来实现。微内容是指微小的信息单元,在内容形式上主要有文字、视频、动画等,而在具体内容上则通常有游戏、题目、新闻等。计算机技术对于微课件制作也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成效,重点是体现在微课件的制作工具上,形象生动的微课件对于促进学习者进行高效的学习很有帮助。计算机技术在微课件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对内容的编辑模式和制作工具上,比如当前微课件的制作工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方式,更多是综合多种技术和工具,搭建一个综合性计算机辅助制作平台。
二、结语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微课;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045-03
1 引言
近几年,随着微课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的带动下,微课也迅速在职业学校中生根发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相继举办各种形式的微课比赛,微课成为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除了各种赛事外,微课在中职学校的实际使用情况究竟如何?微课作为一种学习资源,是否为学生所接受并很好利用?教师是否有意愿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影响教师使用微课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实地调研。
2 研究设计
研究目的与方法 调研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中职学校微课的应用与开发现状,分析教师与学生应用微课进行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了解中职教师对微课使用的真实想法与真实需求,为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微课资源建设决策提供事实依据,为职业技术学校微课的建设与应用实践提供合理建议。根据调研目的,调研内容包括:学生对微课的了解情况,学生应用微课的方式和效果;教师对微课的了解情况,教师应用微课的方式,影响教师使用微课的原因。
调研的方式与实施 本次调研以问卷为主,根据调查内容自行设计针对学生和教师的两份问卷。学生问卷发出500份,回收443份,有效问卷412份,有效问卷率为93%。
教师问卷发出100份,回收82份,有效问卷78份,有效问卷率为95%。本次调查对象来自东莞市职业技术学校和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师生对微课的了解 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对于微课的了解,教师明显好于学生。大部分教师对微课是了解的,但只有0.8%的学生非常了解微课,23.9%的学生了解微课,59.7%学生有听说过微课。这与近几年各种微课比赛频繁,而参赛者大多是教师有关。很多教师即使没有参加比赛,也多听说过微课,并对微课有一定的了解。
师生对微课的态度情况 对于是否愿意使用微课,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可见教师的意愿很高,学生的意愿虽然比不上教师,但也只有3.7%的学生表示不愿意。
学生应用微课的方式和效果
1)学生接触微课的途径。调查显示,有64.1%的学生是通过教师接触到微课,29.2%的学生是通过网络接触到微课,6.2%的学生是从其他学生那里接触到微课,0.5%的学生从其他途径了解到的微课。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通过教师与网络接触到微课的。调查还显示,有43.6%的学生在网络上观看过微课。
2)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微课的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有30.1%的学生觉得周围几乎没有使用微课的情况,41.2%的学生对周围使用微课的情况不了解,25.9%的学生认为偶尔利用,只有2.8%的学生认为微课得到广泛应用。从这个结果看,学生对微课的利用率不高。
3)学生对微课辅助教学环节的体会。如图3所示,调查显示,学生希望在学习新课(36.63%)和课后复习(28.4%)中使用微课辅助学习。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习自主性比较弱,让他们在课前主动应用微课进行预习往往难以做到。学习新课时使用微课可以更多维度、更有趣、更有效地呈现新知识,有利突破学习难点,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而课后复习型微课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完成作业,或应用微课拓展相关学习内容。
教师应用微课的方式和效果
1)教师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情况。虽然微课以“微”见长,可方便嵌入或融入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7.8%的教师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多数教师没有采用微课进行教学。
2)教师对微课在教学中作用的看法。由图4看出,教师都清楚微课之于课堂是非常有用的学习资源,特别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提高学生兴趣,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对于实现分层教学、增加生生互动及师生互动也有一定的作用。这就说明随着微课的应用效果日益凸显,微课已经赢得不少教师的认可和肯定。
3)影响教师应用微课的主要原因。64.9%的教师认为影响教师应用微课的原因是:目前适合中职教学的微课资源不多,现有的微课资源太散,也没有形成专题化的微课。如果自己开发,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设计与制作能力,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一般教学任务繁重,要空出开发微课资源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而且学校设备不一定具备录制优质微课视频的条件;在网上寻找资源的话,要寻求与自身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资源比较难。种种现实条件限制下,使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成为一件难为的事情。从图4调查结果也可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应用微课会增加教学负担。
4)教师开发微课的意愿。当被问及是否有兴趣开发自己的微课时,有22.2%的教师表示非常感兴趣,33.4%的教师是有意愿的,27.8%的教师表示一般,只有16.6%的教师表示不感兴趣。这说明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愿意自己开发微课。
4 结论
微课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应用并不广泛 近几年,尽管各种微课开发与设计大赛层出不穷,但在中职学校中,调查发现,只有27.8%的教师使用过微课进行教学,43.62%的学生在网络上观看过微课,2.9%的学生认为“在周围中微课得到广泛应用”。由此可见,微课在中职学校的应用并不普及,教师较少应用微课支持教学,学生也较少应用微课支持自己的学习,微课在职业技术学校的普及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教师与学生使用微课的意愿强烈 微课短小精悍,表现形式多样,对教师而言主要是可重复使用,便于嵌入和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对网络、媒体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1]。微课容量小,传播形式多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解决学习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调查发现,69.2%的学生和84.4%的教师愿意使用微课,说明对于微课这种新事物,教师和学生的认同度均比较高,有强烈的使用意愿。
微课资源缺乏影响其应用效果 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认为影响应用微课的原因是现有的微课资源太过零散,适合中职教学的微课资源总量欠缺,各个中职学校自行开发的微课质量良莠不齐。微课资源总体上的匮乏,大大影响微课的功能和优势的发挥。
教师开发微课能力有待加强 虽然超过一半的教师对制作微课表示有兴趣,但是只有11.1%的教师表示微课制作简单。可见,伴随微课的逐步普及,微课的技术门槛有所下降,但是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仍会遇到不少问题[2]。
5 建议
加强中职微课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目前阻碍微课在中职学校应用的原因主要是微课资源缺乏,加强我国中职学校的微课教学资源建设是当务之急。筹建中职学校微课资源建设联盟,确保中职学校微课在教学中应用的共享机制,形成巨大的资源共享平台[3],将中职教学中有用的资源集合在一起,并引导一线教师从某个专题或某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出发,在保证微课环节的完整性前提下,把握微课设计的完整性,每个微课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逐步形成微课系列化、专题化、课程化,尽快形成一批专业精品微课程并示范推广,方便师生系统使用[4]。
加强教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培训力度 中职学校微课发展起步较晚,中职教师教学中应用微课较少,微课制作水平相对有限。因此,学校要对教师加大微课制作的培训力度,对教师进行定期的、持续的微课制作培训[5],以提升教师的微课制作技能。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一个学校或者几个学校联合起来,为教师搭建一个微课制作的框架平台,形成开发团队,发挥团队协作力量,提高微课的建设水平和开发效率。
加大力度鼓励使用微课的奖励机制 自从微课发展至今,对微课的应用基本属于教师的自发行为,具有随意性,缺乏学校层面的指导。在各个职校的操作层面,微课的开发基本上属于无偿劳动,除非竞赛获奖可以得到一些奖励,导致除了比赛,教师开发微课资源的兴趣低下[1]。因此,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相应的教学机制,一方面对于有意开发微课的教师,适当减少其教学任务,使得教师有时间与精力投入微课建设中;另一方面要制定奖励机制,可以考虑给开发微课的教师适当的经济补偿,提高教师创作微课的积极性,有利于微课量的增加,更有利于其质的提升。
6 结语
微课的出现顺应了时展的潮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它会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中职学生而言,微课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移动式的学习需要;对中职教师而言,微课能有效支持中职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职业技术学校而言,微课必将推动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发展[6]。
参考文献
[1]糜凌飞.翻转课堂模式纳入高职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135-138.
[2]蔡立锋.职校文化课教学中微课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时空,2015(11):99-103.
[3]詹春青,严启荣.佛山市中小学教师开发与应用微课的调查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2):59-64.
[4]王伟.微课资源应用现状调查分析及策略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9-14.
问题一 应该如何理解与区分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与微课相关的“微”概念?
随着微课的发展,微课堂、微课例、微教案、微视频等诸多“微”概念迅速升温,这些名目繁多、叫法各异的“微”概念正是当前我国微课热的真实反映。一线教师很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分,掌握其本质特征,以利于开发出符合教与学规律的优质微课。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来区分。①资源构成:是由单一类型的教学资源,如微教案、微课例、微课件、微视频等,还是多种资源有机组成,如微型网络课程。②课程载体:是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主要呈现方式还是各种资源并存。③运行方式:是单机版的离线方式为主,如微课堂、微讲座、微课例,还是基于互联网可在线共享交流的运行方式(如微课等)。④学习空间:只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学习,还是可以支持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⑤学习方式:是以支持传统单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还是能够实现用户自主学习、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学习。
综上比较和分析,我们中小学所倡导的“微课”是由多种资源有机构成的、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的、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
问题二 微课由哪些资源构成?它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微课的资源构成可以用“非常6+1”来概括:“1”是指微课的核心资源——微型教学视频片段,“6”是指与所教学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相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练习测试(微练习)、教学反思(微反思)、用户评论(微点评)、学习反馈(微反馈)等辅教与学内容(如图1)。
图1 微课“非常6+1”的资源构成与应用环境
微课是伴随教育信息化发展到Web2.0时代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资源类型与课程表现形式,具有主题突出,高度聚焦,资源类型多样,应用情景真实,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短小精悍、应用面广,半结构化、动态生成等特点。在中小学开展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对于实现我国“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资源建设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有效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提升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综合效益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三 “微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资源,“微视频”时间多长最适宜?
笔者对佛山市两届微课大赛的微课程作品视频时长进行了抽样统计分析发现:87%以上微课教学视频长度都小于10分钟,75%的视频时长在5~8分钟之间,小于3分钟的不到6%,超过10分钟的不到13%。可以看出,中小学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8分钟最为适宜。事实证明,这样的微课既能让教师把一个知识点讲清讲透,学生也能花较少时间学到最关键的内容而不会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心理学相关研究也证明,这个时间长度非常符合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
不同性质的学科,其微课视频长度也应该有所区别,一般来说,理科的微课平均视频时长要小于文科。针对不同学科应采取不同的微课设计策略,不应该以一种时长标准来定义微课。
另外,对于不同的学习对象,也要考虑微课程的视频时长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一般来说,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保持时间不长,微课程设计制作时要形式新颖、尽量短小;而对初高中生、大学生的微课程,由于内容较难则可适当延长。
问题四 微课的主要开发方式有哪些?一节完整的微课需要包括哪些环节?
“微课程”的开发主要有两种。①加工改造式,适用于对教师、学校、区域内现有的优秀“完整课例”或“视频课例”进行加工使其符合微课的特点。这样既可继续发挥原有各类资源库的教学价值,同时还可在短时间形成一定规模数量的“微课”资源库。②原创开发式,即设计开发一节全新的微课程。根据区域教育教学实际和师生的资源需求特点,通过自主开发、征集评审、项目申报、竞赛活动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发一批新的微课资源库,供全区域内师生共享。
一个完整的微课程的开发环节,既要包括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同时也包含微课的应用过程,把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开发的微课程才具有应用价值(如图2)。
图2 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环节
问题五 中小学常见的微课类型主要有哪些?
1.按教学方法来划分
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笔者初步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一个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组合而成。同时,微课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2.按教学内容性质划分
①“传道型”微课:对应新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②“授业型”微课:对应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的课程目标;③“解惑型”微课:对应新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
3.按最佳传递方式划分
①讲授型微课: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②解题型微课:针对某个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适合于理科类的学科知识传递。③答疑型微课:针对学科教学中疑难性的、代表性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或解答。④实验型微课:针对理化生等学科的典型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的视频,具有较强交互性。⑤活动型微课:反映学生针对某个具体的学习活动、任务等,所进行的思考、探究、讨论(辩论)的学习情景或过程。
4.按“微视频”的主要录制方法划分
①摄制型微课:通过摄像机、智能手机、网络摄像头等外部设备,对教师及讲解内容、学习过程等真实情境摄制下来的教学视频。
②录屏型微课:通过录屏软件(如Camtasi a Studio6),录制通过PPT、Word、画图工具软件、手写板输入软件等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与过程;同步录制教师在电脑屏幕上的演示内容或讲解操作过程,或者通过交互电子白板、一体机等数字媒体的录制功能,同步录制讲解声音或旁白。
③软件合成式微课:运用图像、动画或视频制作软件(如Flash、PPT、绘声绘影、Movie Maker、GIFAnimator等),通过微课脚本设计、技术合成后输出的教学视频短片。
④混合式微课:应用上述提及的多种方式,制作、编辑、合成的教学视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获取的视频素材都要经过一定的后期编辑制作后才可。
5.按使用对象和主要功能划分
①教师专业发展型微课:主要为教师服务,通过教师的观察、观摩和反思,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培养出一批具备现代化教育技能的“超级教师”。
②学生自主学习型微课:这是微课建设的主流方向,也是微课最基本的功能,上述所列的所有微课类型都应该是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
③社会大众学习型微课: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某个学科或课堂教学,而是涵盖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开放资源,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与沟通,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实现教育帮扶,构建职业学校公共服务体系,使大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问题六 请推荐几款适合中小学教师微课制作的常用软件
调查表明,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微视频质量不高,这是由于视频拍摄或录制过程中对视频技术不熟悉或视频技术支持跟不上造成的。因此,有关微课视频的拍摄、制作及编辑技术是制约当前微课质量的一个重要瓶颈。
微课视频的制作一般要用到视频编辑、音频处理和视频、动画合成等技术,相应的免费软件有:绘声绘影、QQ影音、Cooledit、Camtasia Studio等。这些音视频软件的文本教程和视频教程在互联网上都可以方便地找到。在此,向大家重点推荐一款高性能的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6.0中文版,该软件录屏功能强大,主要录制PPT的演示、操作的内容和教师讲解的音频,可选择有无头像,录完后自动生成微课。该软件操作简便,有强大的整合编辑功能,即使你是新手,只要稍微动动手,也可编辑一段完美的教学视频(下载地址和视频教程网址:bbs.jxteacher.com/showtopic~672254.html)。
问题七 中小学微课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1.微课设计必须紧扣一个“微”字:一节微课只讲一个知识点,体现微课的短小精悍的特点;同时要考虑到微课的完整性,要突出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等配套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
2.微课设计要体现“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反馈互动”的原则,课程设计要引入有趣,逐步推进,层次分明,适当总结。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关键的知识,可重点借鉴可汗学院的教学方法、理念和策略。
3.微课设计不仅要注重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更要体现微学习环境的互动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设计,如提供微课应用过程中的教师反思、用户评论和学习反馈等。
4.微课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微课的应用:是为谁服务的?适合哪种类型学生学习?达到何种学习目标?适合何种学习方式?适合什么时间学习?如在开设微课时,要清楚地告诉学生课程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这些都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说明或引导。
5.教师要善于把“微教案”转化成拍摄与制作微视频的“微脚本”,把好的微课设计变成主线清晰、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视频拍摄与制作脚本,既便于理清自己的讲课思路和重点环节,也便于视频拍摄和编辑人员的后期加工。
6.要注意微课的单元整体设计。教师不仅要掌握单个知识点微课的设计方法,更要掌握基于一个单元、一个专题、一个学科的微课设计方法和策略,因为只有系列化的微课才能给学生提供完整有效的知识技能。当前重点要把微课建设的方向从“单一微课建设”转向“单元微课建设”。系列化、专题式、完整性的微课开发是当前微课开发的重点领域。
问题八 我国正在建设的微课与当前最热门的在线视频课程有何区别?
可汗学院的视频制作方式非常简单:一台电脑、一个话筒和一套简易的录屏软件,每天利用业余时间把辅导的讲解内容制成教学视频到Youtube上,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在国内也广受欢迎。
我国正在建设的微课与美国可汗学院的视频课程有许多相似之处:核心资源都是微教学视频,且都属于微课的范围,具有短、小、精等特点。但两者的“视频”表现形式却存在较大的差别:我国的微课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视频片段,虽然情景真实,但由于信息量太大、拍摄编辑水平不高、交互性较差,适合于教师的课例观摩和教学反思而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可汗学院的视频基本都是录屏式视频,所有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都在电脑屏幕上出现,教师选择不“出镜”,而只在“幕后”进行旁白和讲解,并且节奏得当、语言幽默。这种看上去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相对“单纯”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更多关注教学内容的讲授、分析和演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可汗学院比我国微课更有优势的原因在于,它可以提供在线练习、自我评估及进度跟踪等学习支持系统,并提供学习诊断、学习建议、咨询答疑等功能,互动性强。
国内微课建设要打破从真实课堂教学情景中进行课例拍摄录制的单一方式,开发多种教学视频的录制方式,重点向可汗录屏微课转向,并在学习支持工具和个性化咨询答疑辅导方面有所加强,要提升微课的学习支持功能,而不能仅定位于微课资源的提供。
问题九 评价一节微课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由于微课建设与应用是有机关联在一起的。一节微课的质量,既取决于其设计制作的水平,还要看它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二者的有效结合才是微课质量的综合反映。依据笔者经验,微课的评价应主要从选题设计、教学内容、作品规范、教学效果、网络应用五个维度来考虑,详细指标请参见“中国微课网”(cnweike.cn)。
问题十 微课有没有比较成熟的应用模式?微课的应用前景如何?
在国外,较为成功的模式是将 微课(在线视频课程)应用于“颠倒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中,并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影响最大的就是可汗学院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微课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大规模应用方面的研究和成熟模式较少,基本处于应用探索期。
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其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关键词:食品生物技术;微课;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133-03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on Higher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of Food Biotechnology
Lin Shaoling et al.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As a main course in food application field, the theory course of Food Biotechnology is mainly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in the food research field.Due to the bo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new teaching ways are develp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heory teaching of Food Biotechnology.With the advantages of personalized learning and online learning,micro-lecture play a good role in provoking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and promoting the teaching effect.This new teaching method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and achieved great succes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lecture, and the topic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n the course of food biotechnology was choose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principle, idea and key points of micro lecture design, which could provide a new way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Food Biotechnology”.
Key words:Food biotechnology;Micro lecture;Teaching method
食品生物技术(Food Biotechnology)是研究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应用的一门学科,基础理论较多,抽象概念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一种丰富有趣、微小精悍的新型教学方式――微课应运而生。这种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教育教学非常有帮助[1]。
本文浅谈了微课的定义、特点及制作步骤,并重点举例说明了其在食品生物技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证实其在食品领域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现食品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1 微课的定义及组成
相较于传统授课方式,微课(Microlecture)以微小为显著特色,教师采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辅以配套资源,围绕某个单一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学习,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性和自主性。这种新型教学形式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更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 微课的特点
当前,微信、微博、微电影之所以越来越受人欢迎,在于其“微”的特点。相比传统的长篇新闻,人们更愿意花费更少的时间看到更多的内容。微课正是利用此特点:主题突出、视频为主、时间较短[2],具体如下:
(1)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讲一个事,研究的问题一般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2)以视频为主、资源容量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3)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min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min。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min或45min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3 微课的优点与不足
3.1 微课的优点 (1)课程资源由各种教学短片构成,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聚焦新知识讲解,形式上强调片段化、碎片化,便于网络传播与学习;(2)由传统的教师授课给学生学习到技术支持的学生自学并且教授给他人;(3)提供支撑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的支撑环境,提供教学分析、评价与诊断功能;(4)通过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建立可流动、可获取、可应用的大规模非结构化教育数据。
3.2 微课的不足 事物都有两面性,微课也不是万能的,它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如单次授课只能讲解一个知识点、视频录制和制作较复杂等,同时也要考虑完全视频教学的形式在学生中的接受度。最好采取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形式[3],循序渐进。
4 食品生物技术微课的制作及应用
制作微课时可以使用快课工具+PPT录制、拍摄设备直接录制教学视频、电子白板软件录制、平板电脑+“涂鸦”工具录制等多种手段。制作流程通常为:明确教学主题-撰写教案设计练习―准备素材―制作课件―实施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上传平台。
在制作微课时,选题要有针对性,结构简短完整,视频录制应内容丰富,注意分镜设计、时间的控制;授课时应注意语言明确规范,视频和现场的切换,与学生的互动[4];课后将微课放置网络平台供学生复习,听取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教学[5]。
本文以食品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课程专题“转基因食品”为例阐述微课在这门课当中的应用。“转基因食品”作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不足,争议较多,如果通过传统教学方式,需要45min的教学实践,而采用微课教学方式,我们设计成15min的微课,课前提出3个问题: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它是否存在长期隐患?由此让学生思考并引出本节课内容。视频中讲解转基因食品概念、分类、优缺点、争议问题以及各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等,同时PPT展示番茄、黄金大米等转基因食品的图片表征其重大社会意义,并配以图表数据展示转基因作物在各国的种植面积等,在视频进行中现场与学生互动提问,就市面上小西红柿、彩椒等是否为转基因食品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转基因食品的概念。课程结束时再对课堂重点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把相应的微课视频放在公众网络平台供学生复习思考。
运用微课这种授课形式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程内容,轻松学到知识,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可以深刻记忆,而且编辑好的视频资源能够帮助教师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技能[6]。微课鼓励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流程、教学结构,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5 微课资源在高等教育食品学科中的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食品科学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集中授课为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食品科学学科的教师而言,微课技术能突破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革新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有望成为食品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感官认识,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课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但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从国外引进的教育模式,面向的学生情况有所区别,未来还需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善以适应我国实际教学[7]。
6 结语
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模式。网络技术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介入手段,突破了传统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对课程教学的内容结构、教学流程结构、师生互动结构进行了优化与重构,从而带来了新的教与学方式。
微课小而精、新颖而有趣,应用在高等教育食品生物技术理论教学中,既能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又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微课的制作十分考验教师的能力,尤其是推陈出新的能力,比如对素材的选择、视频的剪辑、讲解的方式等,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如何更好地制作微课,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其应用到食品科学专业理论教学中是高校食品科学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惠敏,江长冰.微课,要微在何处[J].课程教学研究, 2015,2:92-93.
[2][4]郑君芳,贺俊崎.“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11:71-73.
[3]傅维.基于《食品卫生》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与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5,58:160-161.
[5][6]綦慧敏.微课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