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统计学调查研究

时间:2023-09-26 18:01:04

导语:在统计学调查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统计学调查研究

第1篇

关键词:抽样调查 音乐学习 兴趣取向 学习效果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及其研究是高等音乐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教育方针,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是体现教育质量,推进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准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音乐教育状况进行抽样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81份,有效问卷81份,其中41份由高一年级实验班392班学生完成,40份由高一年级406班学生完成。这次的教育调查立足客观现实,目的在于提供高一年级学生在音乐喜爱程度、音乐类别取向、音乐风格取向、乐器喜爱取向、音乐接触途径、音乐特长等维度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评价(课堂喜爱程度、音乐趣味活动、课堂气氛)、学习评价(音乐学习难点、识谱能力、歌唱学习方法、课堂内容取向、音乐学习感受、音乐学习收获)、教师评价(教师喜爱程度、教师优点)等视角了解课堂音乐学习的效果,以便帮助音乐教师更多的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为营造理想的音乐课堂氛围积累宝贵的经验。本文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力图做到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

一、调查研究准备工作

(一)文献收集

随着“以人为本”重要指导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逐渐落实,衍生并且发展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教育指导思想。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世界各国对于学校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眼光和领悟,同时也创造性地开发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学校音乐教育尤其是围绕学校音乐人才培养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突出成就。纵观前人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1.从课程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2.从师资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3.从教学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4从学习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5.从管理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6.从招生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总结前人成果和经验,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有关学生音乐学习方面的研究更是为本文的诞生做出了向标性的指导。例如: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曹理先生等人撰写的《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一书中的第三部分“学习心理篇”,不仅从理论上详述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音乐技能学习、音乐创作学习、音乐表演学习、音乐欣赏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性建议,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实用的方法论。

另外,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的师生、各级中小学的众多教育工作者也针对学生音乐学习这一问题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与调查。例如:载于《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一书中的论文《高中生音乐学习兴趣倾向的调查研究》是由浙江省龙游中学的一名一级音乐教师撰写的,这篇文章主要从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学习器乐演奏的兴趣、学习音乐创作(主要歌曲创作)的兴趣、学习戏剧影视等综合艺术的兴趣、学习电脑音乐及音乐制作知识的兴趣、学习舞蹈表演的兴趣、对音乐欣赏学习的兴趣等七个角度进行挖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说服力。

尽管硕果累累,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根深蒂固的“疑难杂症”亟待解决。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音乐学习目标的模糊。

2.学校音乐学习态度的轻视。

3.学校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之间的脱节。

4.学生课堂音乐学习效率低下。

5.学校音乐评价机制的疏漏。

基于以上理论认识,本文将在问卷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详细的对高中学生音乐学习状况进行剖析及思考,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解决问题。

(二)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设计基于笔者于2010年4月对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实施的音乐学习调查问卷而作,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生较之以小学生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解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所以在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音乐教师陈向中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高中版本的调查问卷,以适应高中学生的答卷思路及方式。

本问卷力图最大限度地获取学生音乐学习的相关信息,争取通过最短小的篇幅和最善巧的提问方式得到同学们最真实、最有效的答案。所以,问卷经过了多次修改才最终定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本问卷更多的是站在学习兴趣的角度来实施调查的,在今后的调查中还可以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等视角来观察音乐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效。

此次音乐学习调查问卷主要包括4大板块,即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课堂评价、学习评价和教师评价四部分。依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指导理念,本问卷立足于学生角度来评价音乐课堂、音乐教学内容以及音乐教师。这是一次尝试和探索,笔者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中逐渐积累,完善成果。

(三)实地调研

笔者于2010年6月在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实习期间,对高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观摩和互动教学。由于笔者于2004年至2007年就读于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对母校的师生状况较为熟悉,尤其是与高一年级音乐教师陈向中老师和高一年级406班班主任李俊莲老师建立着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此次,在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下,本人才得以对母校顺利的进行音乐教育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共发放音乐调查问卷81份,有效问卷81份,其中41份由高一年级实验班392班学生完成,40份由高一年级406班学生完成。研究力图通过提供高一年级学生在音乐喜爱程度、音乐类别取向、音乐风格取向、乐器喜爱取向、音乐接触途径、音乐特长等维度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评价(课堂喜爱程度、音乐趣味活动、课堂气氛)、学习评价(音乐学习难点、识谱能力、歌唱学习方法、课堂内容取向、音乐学习感受、音乐学习收获)、教师评价(教师喜爱程度、教师优点)等视角了解课堂音乐学习的效果。

二、调查结果基本描述及分析

(一)音乐学习兴趣

1.音乐喜爱程度

如图所示,共有47%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22%;44%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9%;仅有9%的学生持一般态度,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2%;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暂未出现。由此可知,学生们对音乐的态度总体上比较乐观,并且男女比例较为平衡。

2.音乐类别取向

共有9%的学生选择民族民间音乐,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5%;10%的学生选择西洋古典音乐,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4%;43%的学生选择中国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23%,男生占20%;30%的学生选择欧美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6%;8%的学生选择日韩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2%。数据显示,男女音乐类别取向基本均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该图最显著的信号表明:流行音乐在高中学生心目中占有绝对地位。而流行音乐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广大的群众基础呢?这不仅仅是音乐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驱使,更多的是因为流行音乐本身具有通俗性、大众性和广泛传播性。在日常生活中,流行音乐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还是广阔的网络世界,都与流行音乐无法脱离干系。这到底是大众审美的趣味选择还是音乐导向的盲区,甚至误区?学校音乐教育一再呼喊正统音乐、经典音乐、民族音乐,但是仅凭一周一堂音乐课就想把学生们的审美理念说服到民族音乐的阵营,恐怕远远不够!

除流行音乐的传播通道极其畅通以外,其他的诸如民族民间音乐、西洋古典音乐等等都受到了面向大众的局限,是因为西洋古典音乐太高雅而不易欣赏?是因为民族民间音乐太俗气而没有内涵?是因为专业人士喜好独享其乐还是因为专业大师力量有限?是因为音乐教育投入力度不大还是因为音乐信念不够明确?这些疑惑都是小小的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大”问题。

民族民间音乐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呢?大众对于西洋古典音乐及其他世界音乐文化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呢?这不仅要依靠音乐教师的辛勤努力,更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只有在全民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多元音乐文化的平衡发展,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3.音乐风格取向

共有5%的学生喜欢庄严威武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4%;37%的学生喜欢轻快活泼的音乐,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7%;29%的学生喜欢华丽抒情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4%;29%的学生喜欢忧伤感人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1%。数据证明:除了选择“庄严威武”的学生男女比例出现失衡(属于正常现象)外,其它选项较为均衡。

学生之所以热衷于“轻松活泼”的音乐,是因为高中学习生活压力过重,并且缺乏活力。所以通过音乐放松身心、缓解不良情绪,并且激活动力。选择“华丽抒情”者与选择“忧伤感人”者持平,高中学生把音乐作为情感宣泄的有效途径,正值青春期阶段,高一学生不仅试图从音乐当中获得快乐,更把音乐作为诉说忧伤、抒发感情的知己。在忙碌的学习生活当中,负面情绪的积压正是通过音乐疏通才得以缓解。也正因为此,人们才更加喜爱音乐。选择“庄严威武”的学生非常少,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不断社会化,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也得以生长,“男儿尚阳刚,女孩尚阴柔”的单一口味转变为变幻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需求。由此可见,在遗传因素、后天环境、主观选择和教育作用四个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能够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

4.乐器喜爱取向

共有32%的学生喜欢中国乐器,其中女生占12%,男生占20%;45%的学生喜欢西洋乐器,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14%;20%的学生喜欢打击乐器,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13%;选择其他的学生占3%,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

在乐器兴趣取向上,出现了男女失衡:男生相比女生而言更偏好中国乐器和打击乐器,女生更偏好西洋乐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一点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是,高一学生总体最喜爱西洋乐器是绝对的。这种兴趣取向是有历史原因的。自从1840年以来,中国处于被欺凌的被动局面,“学习西方”成为中华民族的有力呐喊,所以出现了很多崇洋现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提高,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民族性性等因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处理本土化和多元化之间的关系。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选择打击乐器的学生2/3是男生,1/3是女生,打击乐强烈的律动感是富有生命力的,“玩”打击乐时的帅气魅力也是人人向往的,所以,打击乐永远不会缺少粉丝。

5.音乐接触途径

共有59%的学生通过网络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34%,男生占25%;4%的学生通过广播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3%;33%的学生通过电视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5%;0%的学生通过音乐会接触音乐;4%的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

生长在科技时代,学生群体也深受计算机的影响,高达59%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音乐以及各种信息,而传统的电视、广播都退居其次。值得注意的是:被试群体中,没有一个学生听过音乐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直接原因:(1)条件局限:中小城市很少设置有音乐厅等艺术场所。(2)机会稀少:即使在钢琴城等场所偶尔举办音乐会,也比较少有。(3)宣传力度小:只有少数的“圈内人”了解音乐会的举办场所及时间。但是,隐藏在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因为文化氛围不够,是因为思维意识不重视,是因为态度观念不端正,是因为音乐与考试无关、与利益无关、与生存无关……

6.音乐特长

共有21%的学生学习了西洋乐器,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6%;12%的学生学习了中国乐器,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2%;1%的学生学习了声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0%;48%的学生无音乐特长,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33%;18%的学生通过学习了其他音乐特长,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1%。

人们对西洋乐器的学习与对西洋音乐的喜爱程度是成正比的,西洋乐器的奢华高贵足以令人印象深刻,学习西洋乐器所带来的功利性也极其诱人,西洋乐器的学习成本相当昂贵,它不仅是经济基础雄厚的象征,也是文化修养深厚的代表,所以,当今中国社会,学习西洋乐器(以钢琴为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尚。但是,高达48%的学生没有学习丝毫的音乐特长,这是部分地方教育的缺失,由于音乐师资的匮乏、音乐环境的薄弱、音乐美育的轻视等因素造成了这种尴尬局面,使得学生们日后进入社会缺少一种有效的交流途径,缺少一种才华展示的可能性,所以,补上这一课,是早晚的事!因为,社会需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音乐学习效果

1.课堂评价

1.1课堂喜爱程度

共有17%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课,其中女生占11%,男生占6%;42%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课,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22%;高达39%的学生持一般态度,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4%;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占2%。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学生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与对音乐课堂的喜爱程度有较大差异。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是毫无置疑的,但是对音乐课堂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的,甚至出现了负面情绪。这是为什么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枯燥还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落后?是学校管理机制的懈怠还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吃力不讨好?学生们究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收获到哪些真才实学?又或者能够激发出哪些学习的成就感和创新的灵感?这些问题都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予以正视。

1.2趣味活动

共有1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唱歌,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12%;5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欣赏音乐,其中女生占29%,男生占29%;13%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创编表演,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4%;6%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音乐知识,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5%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其他,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3%。

高中音乐课以欣赏音乐为主,所以选择“欣赏音乐”一栏者占有绝对优势,同时,由于歌咏比赛的广泛举办,所以,一些学校会利用音乐课的时间和机会聚集学生学习唱歌,其中一些具有音乐天赋或者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将有机会崭露头角,同时唱歌也是情感得到抒发、情绪得到排解的过程,所以唱歌活动也受到肯定。选择创编表演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内在表现欲,因为创造和表演都是“输出”的过程,是内在修养外化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从中发现乐趣。选择音乐知识的学生更多的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信仰“知识就是力量”,通过掌握音乐知识来了解音乐的门道进而鉴赏音乐是一个更科学有效的方法。选择“其它”的学生抱着强烈的娱乐态度,他们希望通过音乐课得到彻底的放松,通过看电影、听流行音乐来达到心灵的释放,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心理具有普遍性,在学生们填写的课堂建议中可见一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3课堂气氛

高达83%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快乐轻松的,其中女生占46%,男生占37%;仅有9%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严肃安静的,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4%;仅有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热闹沸腾的,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4%;0%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紧张压抑的。这一数字值得乐观,因为学生们在音乐课上的身心感受是积极健康的,在紧张高压的高中生活中,音乐课堂不仅从主观上使学生得到了快乐的心情和放松的心态,而且从客观上促进了学生们的工作效率。

2.学习评价

2.1学习难点

共有40%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识谱,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22%;14%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表演,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5%;9%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节奏协调,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6%;33%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旋律音准,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14%;4%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其他,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大部分对节奏的协调能力较好,但是仍然处于被动吸收音乐、模仿音乐的重复记忆阶段。怎样流利的识谱、怎样顺畅的将其演唱出来却是一个难题。

2.2识谱能力

共有10%的学生认识五线谱,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6%;31%的学生认识简谱,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14%;29%的学生认识五线谱和简谱,其中女生占24%,男生占5%;30%的学生不识谱,其中女生占13%,男生占17%。通过对比可知,高中学生虽然大部分识谱,但是却缺乏流畅性,无法真正达到看谱即唱的境界;高达30%的学生完全不识谱,给今后的音乐发展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2.3歌唱方法

共有13%的学生通过反复歌唱学习唱歌,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9%;24%的学生通过多听多积累的方式学会唱歌,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15%;30%的学生通过寻找词曲特点学习唱歌,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14%;33%的学生唱歌是跟着感觉走,其中女生占21%,男生占12%。如上所述,学生在旋律音准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而且很多学生在歌唱技巧方面不得法,所以,出现了歌唱的从属心态。

2.4课堂内容取向

共有9%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音乐知识,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3%;16%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表演创造,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6%;40%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演唱演奏,其中女生占22%,男生占18%;32%的学生希望课上多欣赏音乐视频,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7%;3%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其它,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2%。由此可知,学生们心目中最钟爱的活动是演唱演奏和欣赏音乐视频。学生们希望通过音乐课收获一门真正的技艺,并且通过音乐课拓宽自身的音乐视野,增加所见所闻。

2.5学习感受

共有69%的学生认为音乐动听优美,其中女生占35%,男生占34%;1%的学生认为音乐易学易记,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0%;25%的学生认为音乐生动有趣,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5%;5%的学生选择其它,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5%。由此可知,高中学生并不认为音乐容易学习,但是却深深被其中的美妙感受所吸引。

2.6学习收获

共有3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快乐轻松,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8%;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丰富知识,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3%;2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提高鉴赏审美能力,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9%;26%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得到情感表达、展现自我的机会,其中女生占13%,男生占13%。由此可知,高中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仅保持愉悦的心态,而且从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表达能力。

3.教师评价

3.1教师喜爱程度

共有29%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教师,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13%;51%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教师,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20%;20%的学生一般喜欢音乐教师,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10%;选择“不喜欢”者为0%。由此可知,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共处与课堂交流比较融洽,这为音乐课堂的顺利进行赢得了良好的基础。

3.2教师优点

共有30%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多才多艺,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0%;25%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知识丰富,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1%;39%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具有很强的个人魅力,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20%;6%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具有其它优点,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

三、调查后的思考及建议

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本质和责任集中体现的集合点。因为高中学生具有最强烈的求知欲,最强烈的好奇心和最强烈的“爱美之心”。面对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严苛要求,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强压机制,怎样真正实现美育教育、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摆在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尊重、重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正确的处理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好奇心,才有可能让孩子们在喜爱音乐的基础上真正融入音乐、读懂音乐,进而掌握音乐学习的能力,培育出高品质的艺术修养。

第二,改善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使其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只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够不断吸引中学生的眼球,使其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达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第三,增加互动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实践的过程中感悟音乐,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和音乐学习的快乐,不仅音乐能力能够得到迅速提高,更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其乐观向上,健康发展。

第四,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观念。音乐学习固然可以放松身心,娱乐大众,但是,音乐之所以作为一门必修课立足于中学课堂,就必然有其突出的价值和意义。音乐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文化。只有音乐无国界,只有音乐最动人。所以,学生自身应该在娱乐身心的同时,想方设法的有所收获,才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获取珍宝,相信这将会成为每一位学生受用一生的财富。

第五,学校建立专业完善的音乐学习评价机制。充分利用音乐教师的才能和优势,使得音乐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教学成果实现均衡统一,从长远来看,这将为学生的科学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对于每一位身处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问题都是任重而道远的。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集思广益,才能够灵活的把握好高中的音乐课堂,只有不断的实际调研,沟通互动,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发展音乐教育事业的初衷。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傅利民,翟静雅.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音乐学习兴趣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4]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5]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6]《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第2篇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向北京市3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发放问卷600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专家认为问卷设计和内容的效度和信度符合要求,回收529份,回收率88.17%,其中有效问卷503份,占回收问卷总数的95.09%,男生人数228人,女生275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大学体育素质达标是用来检验学生体质的标准,50米跑主要反映学生的速度素质,800米/1000米跑主要反映学生的耐力素质,立定跳远主要是测量学生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爆发力,仰卧起坐主要反映学生的腹肌力量和耐力,俯卧撑主要反应学生的力量素质。表1为女大学生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项身体素质测试的平均成绩,表2为男大学生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项身体素质测试的平均成绩。

表1 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

年级 50米(秒) 800米(秒) 立定跳远 仰卧起坐(一分钟)

一年级 8.15 225.12 184.98 36.45

二年级 8.11 221.37 187.55 38.95

三年级 8.23 238.03 182.23 36.90

对表1进行分析,女大学生体质一、二年级是增长的,到三年级后明显下降,特别是速度、耐力素质下降最快。

表2 男大学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

年级 50米(秒) 1000米(秒) 立定跳远 俯卧撑

一年级 7.09 235.48 237.84 38

二年级 7.11 231.85 241.23 45

三年级 7.18 243.16 232.05 36

对表2进行分析,男大学生体质三年级后明显下降,特别是耐力素质下降较快,女生和男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项目不同可能与身体本身的机能有关。

三、高年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还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家长为应付升学考试,片面追求子女升学,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没有时间和心情参加体育锻炼和活动,结果导致学生在中小学没有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没有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进入大学后,学生的身体素质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还是没有形成自觉锻炼的意识与习惯,使高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政策不能很好的落实,反过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素质教育也不能彻底进行。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除了每周上两节体育课外,平时还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体育比赛等,每周平均有二、三次体育锻炼的时间,这些对增强体质有明显的作用。而对于不上体育课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只要搞好学习成绩,其他的都无所谓,使得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年级学生体质不断下降。

(二)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

普通高校一般只有大一、大二开设体育课,且每周只有两节课,课程设置的相对集中,这样就对运动场地、器材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恶化了场地、器材不足所形成的影响,低年级学生上体育课的时间与高年级学生锻炼的时间、场地器材有时会发生冲突,最后造成部分学生因长期使用不到场地器材而阻碍了体育兴趣的发展,久而久之就放弃从事体育锻炼。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基本上还是以三大项为主:田径、武术、大球类。真正针对学生兴趣而设置的课程很少,如游泳、网球、轮滑、散打等,而占高校体育课比重较大的武术、田径课后参与人数极少,也就是说我们所教授的运动项目与学生从事的项目甚至终身体育的项目发生脱钩现象,学得多,运用少,这也是造成高年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减少,导致体质下降的原因。许多学生只有上体育时才能锻炼身体,没有课后锻炼的意识,平时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有些学生是想锻炼,却不知道怎样去锻炼或盲目地去锻炼,不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导致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要解决这一矛盾,势必就会对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师的知识面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年级学生考研、就业的压力

高年级学生学习任务重,缺乏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也是造成他们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锻炼时间被繁重的学习任务所占用,英语过级、计算机过级、考研等一系列考试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产生巨大冲击,许多学生表示,为今后找工作多积累砝码只有牺牲体育锻炼时间,压制他们自己对体育的激情和欲望,这都是高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的原因。

四、建议

(一)结论

高校三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

(二)建议

1. 加大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把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放在首位,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采用各种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强化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能力,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鼓励大学生用健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身体形态。

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鼓励学生开设各种体育社团,积极组织各种体育活动比赛。加强对高年级学生健康教育,针对当前高校三年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健康教育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等。社团也通过各种方式招新,广泛吸取社员的建议开展多种活动。加强与外校社团的联系,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大提升。

2. 加大对课外锻炼学生的奖励

通过建立和完善课外体育锻炼学生的奖励制度,如评选学期或年度校体育十佳、优秀体侧标兵等,并把它作为大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条件,与此同时也加强对体育锻炼团体进行表彰的活动,使大学生们感受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使身体好,还能受到学校、社会的奖励,更大程度地燃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3. 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针对高年级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高校体育课程不应仅仅在一、二年级开设,最好在各年级均开设体育选修课。开课前多做调查,哪些项目深受学生喜爱,真正做到把学生兴趣作为课程开设的杠杆,搞好课程建设。教师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个体的体育需要和体育兴趣决定一切。体育教学的改革应有针对性,主要针对大学生体质方面的薄弱环节,重视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练习,有针对性的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第3篇

关键词: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大学生;高山滑雪课;动机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3-0025-04

高山滑雪是以滑雪板和滑雪杖为工具,在山坡专设的线路上进行快速回转和滑降的一种雪上项目。它是一项富于刺激、惊险、优美、动感、时尚、健康、独具魅力的体育运动,成为东三省高校大学生非常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高山滑雪课也纳入了北方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学生们参加高山滑雪运动可以锻炼身体、改善和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磨练意志、促使其具有挑战大自然、挑战自我、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因此,广大学生对高山滑雪选修课的热情很高。本文对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参加高山滑雪选修课的动机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参加高山滑雪选修课的动机,以便更好地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参加高山滑雪运动,为促进高山滑雪课在哈尔滨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蓬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选修高山滑雪课的动机为研究对象。以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的300名选修高山滑雪课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国家图书馆搜集、查阅了有关高山滑雪教学与训练、教育学、心理学等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此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访问了体育心理学、高山滑雪训练与教学的专家和教师,针对学生为什么选择高山滑雪课等问题进行请教、交流,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

1.2.3 问卷调查法 问卷采用现场发放、现场收回的方式,对300名选修高山滑雪课的大学生进行发放和回收有关《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选修高山滑雪课动机》的调查问卷。其中,问卷发放300份,回收287份,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为97.56%。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R=0.92,效度和信度都满足要求。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选修高山滑雪课动机的基本情况

高山滑雪是一项健康、时尚、独具魅力的体育运动。哈尔滨地处北纬44°~46°,每年雪期比较长、积雪量大、雪的质量较好,这为哈尔滨一些高校开展高山滑雪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选修高山滑雪课是的内部动机较多。从整体上说,学生选修高山滑雪课的动机平均有2.9个。这说明各动机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内部动机中具体可以归为以下几个大方面:促进身心健康,追求刺激、时尚,挑战自我、展现自身能力,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和培养意志品质等。其各自的比例如表1所示。

2.2 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选修高山滑雪课的动机分析

2.2.1 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选修高山滑雪课的内部动机

(1)促进身心健康。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促进身心健康动机大学生选修高山滑雪课的首要动机,占总人次的57.50%,体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其最基本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大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高山滑雪锻炼能够强身健体,增进健康,而且能缓解精神压力、调节大脑、提高效率以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高山滑雪的基本动作是回转和滑降,对于大学生来讲简单易学。经常参加高山滑雪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发展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机体能力,如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肺通气与换气的能力,对机体其它器官也有保健的作用。另外,由于高山滑雪运动具有运动量可大可小、容易控制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医疗保健的手段。在高山滑雪运动中,学生能消除心理紧张情绪,缓解精神压力,将注意力从烦恼的事情上转移开,忘掉失意、压抑和疲劳,尽情享受高山滑雪运动所带来的欢乐,得到内心的安宁,使心境达到更美好的境界。所以说,高山滑雪对心理的调节价值也十分明显。

(2)追求刺激、时尚。如表1所示,追求刺激、时尚动机是广大大学生选择高山滑雪课的第二大动机,占51.07%。竞技高山滑雪传入我国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大众滑雪也随之开展起来,但是大众滑雪在近十几年飞速发展,目前黑龙江省已突破200万人次,高山滑雪成为一种时尚的体育运动。现代大学生希望参与高山滑雪运动的目的,除了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需要外,大学生还有对新鲜事物不断的追求。他们处在青春发育旺盛时期,精力充沛,接受新生事物快,追求刺激、时尚的愿望强烈。高山滑雪是利用山坡的坡度下滑,回转和滑降的速度很快,学生可以享受滑雪场上自由自在的快乐感觉,追求滑雪带来的刺激感受。这是其他体育运动无法享受的。高山滑雪富于刺激、惊险、时尚,比较符合大学生的追求刺激、时尚的愿望。

(3)挑战自我、展现自身能力。挑战自我、展现自身能力是广大大学生选择高山滑雪课的第三大动机,占39.64%。高山滑雪运动富于刺激和惊险,是属于勇敢者的一项运动。滑降和回转也很容易掌握,但是如果在快速下滑的过程中要想很好的控制滑雪板,灵活自如地完成回转动作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这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如下肢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身体的平衡能力、协调性、耐久力、意志力和判断力等等。因此,需要学生充分展现自身能力并不断地挑战自我,再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滑雪技能和水平。大学生年轻气盛,身体的各方面素质较好,渴望展现自身的能力而且勇于挑战自我,从这一点来说,高山滑雪能满足学生展现自身能力、挑战自我的心理。

(4)兴趣爱好。兴趣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通过对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选修高山滑雪课动机调查中发现:有103名学生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高山滑雪课的。说明在考虑选修项目时,他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的。大学生对高山滑雪运动兴趣爱好的形成来自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教师的培养引导、周围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了高山滑雪课、会滑雪的同学对滑雪运动的评价很高以及长辈、家人的影响,也有来自于长期的滑雪实践活动即本人长期喜欢参与这一运动项目的结果等。其产生的原因除取决于对高山滑雪运动的正确认识、明确的锻炼目的、周围环境的运动氛围等主客观因素外,关键的是在运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即能否充分体验到高山滑雪运动的乐趣,能否有愉悦的情绪体验和满足感,能否产生再重复运动的欲望等。因此,大学生们正是对高山滑雪的价值有了正确、客观的认识后,产生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在其主观能动的作用下,产生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休闲娱乐。通过表1可知看出:有82名学生参加高山滑雪选修课由于高山滑雪运动具有休闲娱乐之目的。大学生们喜欢雪场上自由自在和兴奋的感觉,体验滑雪带来的无限乐趣。大学生选修高山滑雪课的休闲娱乐动机说明了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反应快,充满朝气。他们对体育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对体育活动最直观、最具体的作用的认识上,而是已经开始提高到娱乐性。

(6)增加社会交往。社会交往、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也是学生选择选修高山滑雪课的一个动机,占21.07%。由于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大学生由于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交往过程中易受传统观念、社会现象、大众传媒和家庭教养方式的潜在影响造成了其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当代的大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而高山滑雪选修课是由不同班级、性格不同的学生组成的一个临时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大家相互沟通、相互交往、相互鼓励,即交流了思想又抒发了情感、削除了隔阂,同时,克服了某些学生的自卑、胆怯、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依赖性强、缺乏自强自立和竞争意识的心理,高山滑雪使大家增加友谊,有些人成为朋友,从而为学生的生活开辟了另一个天地。所以,大学生渴望通过选秀高山滑雪课结识更多的同学和朋友。

(7)培养意志品质。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培养意志品质动机占18.93%。高山滑雪是一项对身体各方面素质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人体要承受一定的负荷刺激,这些刺激来自生理方面的,也有来自心理方面的。初学者会遇到许多困难,如动作不协调、体力跟不上、运动中还会出现血流加剧、呼吸加快、肌肉酸痛以及情绪紧张害怕、气温低(零下20几度的室外)以及对雪具的不容控制、尤其是容易受到损伤等,都说明了高山滑雪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在滑行中,对于令人恐惧的滑行速度、艰难雪质地带的滑行等等都影响学生学习滑雪的热情。为了克服运动给身体和心理带来不适,需要学生付出极大的意志,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不断增强战胜大自然和战胜困难的意志。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此过程中不断形成的。高山滑雪运动时间的随意l生较强,但要达到强身健身、体验刺激、享受雪场上快乐的效果,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耐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高山滑雪训练不仅能较好地增强体质,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这种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尽快适应各种竞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当代大学生把选择高山滑雪课作为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的一个机会。

(8)掌握专项运动知识技能、提高体育运动能力。高山滑雪课的学习技术主要是提高高山滑雪运动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随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及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知识+能力”型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同。为了将来能承担社会发展所交给的任务,大学生们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和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以此赢得社会的承认。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学习和掌握一门体育运动技能使其在将来的竞争中受益。高山滑雪对培养大学生的一技之长、提高体育运动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将来竞争中自己的优势,而且对于表现自我有着独特的作用,参加滑雪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发展自我,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挑战未来。除此之外,在参加高山滑雪课中,同学们可以互相学习技术、交流思想,对自身能力、创新意识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这为将来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9)接近大自然环境。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学生们的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很想接触大自然,缓解一下紧张的压力,给心灵―个放松。冬季的哈尔滨很冷,室外活动项目很少。高山滑雪的滑雪场基本都是远离市区的,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学生们可以将运动休闲与山水观光结合起来,接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带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因此,学生们将选修高山滑雪课作为接近大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

(10)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如体力活动减少,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精神过度紧张等均对人们的健康状况产生不良影响。哈尔滨冬季有很丰富的雪域资源,高山滑雪已成为冬季北方一项重要的体育项目。学生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体验滑雪运动带来的各方面的益处,如经常参加滑雪运动能有效地增强御寒能力、增进身体健康、提高灵活和协调能力等。反过来,滑雪运动的这些益处也激发了学生对滑雪运动的热爱和激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滑雪运动的积极性,为学生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打下了基础。

2.2.2 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选修高山滑雪课的外部动机 大学生选择高山滑雪课的外部动机有:获得学分或成绩、评奖学金、没有项目可以选择、认为高山滑雪动作容易掌握。选择人数有9名,总计占13.21%。说明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选修高山滑雪课的外部动机比较少。由于学生仍处身心发育发展阶段,还没有进入成熟期,限于运动实践和认识水平,反映在学习动机上既有理想的追求和理智的思考,又有非理智性的随意性动机,有待教师积极疏导,以增强其理想追求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3、结论

(1)动机是指激发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运动动机是直接人们参加体育运动活动的动力。从动机的起因分类,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第4篇

唐山与北京、天津毗邻,是河北经济中心之一,教育理念相对发达,很多儿童的家长意识到学前英语启蒙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孩子日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及效果,因此日益重视孩子英语方面的学习,幼儿园英语课程及一些儿童英语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

本研究以唐山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观察和访谈为辅的方法,调查研究学前儿童英语学习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范围包括市级幼儿园3所、私立幼儿园2所、儿童英语培训机构3所,以学前儿童家长及小部分英语教师为调研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28份,回收率85.3%。问卷调查了被调查者对学前儿童开始学习英语时间、教育目标、教学形式、环境创设、师资及关注问题等方面的认识。本次调研还访谈了3名培训机构负责人、3位幼儿园园长和5位幼儿园英语教师,并观摩了他们的教学活动,了解其英语教材、师资、教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1 问卷反馈结果

1)关于儿童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情况,65%的家长认为3~6岁开始学习英语合适,32%认为7~12岁,认为0~2岁开始学习英语的只占3.2%,而12岁以后选项为零选择。

2)关于参加英语学习的目的一项,其中73%的家长认为丰富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孩子综合素质最重要;52%的家长想培养孩子的英语口语,提高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只有32%的家长关心孩子自身对英语的兴趣。

3)调查显示,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学习英语的方式大多数是陪同观看英语动画片或电影,占55%;也有24%的家长以和孩子玩英语类游戏的方式来辅导学习;只有19%的家长和孩子进行口语对话。

4)在问卷调查中关于选择英语培训学校时,家长所关注的内容上,有58%的家长重视课程建设、56%的家长选择了学校规模和知名度,39%选择外教或名师,重视课程收费的只占15%。

5)针对儿童英语的教学形式,78%的家长认同游戏教学、支持情景教学,也有22%的家长表示不清楚。

6)问卷调查显示,89%的家长会为孩子选择英语发音班和口语班,选择英语学前辅导班的占48%,选择趣味英语词汇班的比例是40%。

2 实地的采访谈话结果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1)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材的建设方面,目前唐山市学前英语采用的教材有《洪恩英语》《史迪克儿童英语》《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新概念英语》《易趣儿童英语》等。教材的多样、理念的翻新、费用的高低,都给家长及孩子带来很多困扰。

2)目前,唐山市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主要由以下几类人员组成: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学历的占34%,英语专业中师、专科学历的占19%,幼师专业中师、专科学历有英语培训经历的占26%,外聘的占18%,其他占3%。

3)教学方式简单,多采用直接法、视听法。教学多本着游戏原则,但忽视综合原则及循序渐进原则。

3 调查问卷和观察访谈表明唐山市学前儿童学习英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家长对于学前儿童英语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性,目的明确,但也存在误区,如家长辅导学前儿童英语学习的方法需要改进,对于儿童英语学习内容、目的也存在误解。

2)学前英语教材多样但质量良莠不齐,英音美音混乱。

3)学前英语教育师资方面存在很大欠缺,有英语水平的人无幼教理论和方法,有幼教理论和方法的人英语水平不高,语音语调不规范。

4)教师流动性强,相关培训不到位,学习进修机会少。

5)学前儿童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可操作性及拓展性较差,有些学前儿童英语培训机构及幼儿园缺乏对儿童英语教学的特点、目的、内容及要求的了解,教学方式简单,教学效果差。

6)无完整的教学评估系统。

4 结合儿童心理学、英语学习规律及英语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提出相关对策

1)唐山市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领导,实施学前英语教育培训机构及幼儿园申报制度,申报内容包括师资力量、教科研能力、课程方案、拟用教材、教学设备等,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学前英语教育。

2)以政策性条文规范学前英语教育市场,组织相关专家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学前英语教育工作,可帮助教学机构进行岗前培训及提供进修学习机会,还可以为儿童家长提供英语学习咨询,帮助家长解决英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3)试行学前英语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具有幼教资格的教师需同时获英语大专以上学历并通过学前英语教学法培训,才能获得学前英语教师上岗证书;不具有幼教资格的英语专业教师需通过学前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培训及学前英语教学法的培训,才能上岗。

4)在培养幼儿教师的专门教育机构如师范学院,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从根本上解决学前英语教育师资缺乏问题。师范教学部门还要提供学前英语教师岗前培训及进修学习的机会。

5)构建适宜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既包括教师教学评估,也要涉及学生学习评估。教学评估既包括相关领导和组织机构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教考评价,也要包括儿童家长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建议和打分。学习评估也不光侧重学生英语学习内容的数量及难度,还要评估其参与状态和对英语的感知、理解和运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评价不仅要关注终结性评价,更应该关注形成性评价。

6)以幼儿园或学前英语培训机构为依托,建立学前英语教育试验基地,并实行基地挂牌制与年检制,优胜劣汰,动态调整,为学前英语教师提供培训、交流、展示平台。

7)组织家长参加讲座、培训及亲子活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英语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使其着眼于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家长认识到创设家庭英语学习环境的重要作用,教幼儿学英语,不要追求单词数量,应当从幼儿学习听懂和理解他人的英语表达入手,逐渐实现英语语言顺畅交流。

8)选择与新教育观念相符的教材,认真考证教材、教法是否与目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方向一致。理想的教材应该价格合理,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结合本土文化和必备的欧美文化。随着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日益强大,美国英语已经成为英语世界的主流,市场上流行的也是大量的美式视听材料,但很多中等城市的英语教师对美音的认识却刚刚起步,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应注意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结合。

5 结语

综上所述,唐山市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还处在不断尝试、探索的阶段,还面临许多困难,存在种种问题需要解决,其教学原则及教材教法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但只要认真针对学前儿童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遵循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不断探索,学前英语教育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劲松,郭迪,等.幼儿第二语言(外语)获得成效之多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5):289-292.

[3]周兢.对我国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定位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12):4-6.

第5篇

[关键词]统计教学 高职学生 综合能力 培养

本课程应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教学设计依据,以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为教学创新平台,以服务区域经济为课程建设宗旨,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运用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并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知识能力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教育界一直提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鼓励校企合作,学生尽早走出社会。但是,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就不可能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或者说即使学生过早的进行岗位实习,等同于培养一线工人,与高职学院培养目标背道而驰。所以理论知识教学不能忽视,但贵在于得法。

为此,调查组经过调查研究,浅谈几点看法

1.改革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授课。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我们综合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而且能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形成以“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为主线的融合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如我院统计学课程是基于统计调查员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同时采用项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整本书知识点采用一个大项目为案例进行教学。

2.利用习题、实践加强巩固。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需要巩固,首先让学生做一些习题,通过做练习能反映出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强化记忆;第二找出最新经济案例让学生分析,同时让学生亲自参与调查研究,真正做到边学边练,学以致用。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统计学课程高职学院经济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能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调查分析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需要通过具体社会实践,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以下笔者在从教多年的经验上谈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整合教材。以就业岗位能力需求选取教学内容,过于教材过于死板,为了学生学习知识而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对教材进行整合。由教师把社会实践知识融合到理论知识中去。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教学法,分为五大模块,即统计知识模块、统计设计与调查模块、统计整理模块、统计分析模块与Excel表。这五大模块主线是工作过程为知识内容,辅线融入实践项目。每章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实践项目都一一对应。教学知识内容为主线,实践内容为辅线,两大路线同时进行,即增长了知识,有锻炼了实践能力。辅线内容在可以就某一调查分析报告作为案例,如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研究》为案例进行教学演示,同时学生自拟题目着手进行具体调查。

2.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对于统计课程大多院校课时40、54、或60课时不等。仅靠课内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环节。所以教师应上课期间布置作业,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践。如上完统计调查这一章,布置学生针对每组课题,课下搜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统计教学中,我们不仅使学生对统计方法做到熟练掌握,而且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对统计工作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本课程的热情,并且提高了创新能力。

总之,在统计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四、注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统计学课程是调查研究的基础,所以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调研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市场调研,教师可指导学生调查方案与调查问卷的设计,帮助他们利用统计图、统计表、静态指标分析、动态指标分析、抽样推断、相关分析、等专业知识和数据分析技术等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调研分析报告,这些活动的展开,可使学生将学到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加以巩固,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科研能力,为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是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大学生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具有团结协作能力。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提倡团队协作,培养全局意识。《统计学》课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6—8人小组为单位的活动组织形式。

综上所述,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职学院的一项长期战略规划,需要国家政府、学院、教师等各方面的全力支持与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增强了他们进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了我们《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蔺心芝..谈统计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大众科技 2005—01—15

[2]丁瑞统..计教学中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6—20

第6篇

关键词:奥美拉唑;胃溃疡合并出血;疗效;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身体健康慢慢成为了问题,具调查统计,人群中有一半的人患有胃溃疡,而且年龄越来越大出血的症状也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重视因为这不仅仅涉及到了健康而是危及到了生命,胃溃疡合并出血慢慢已经成为了一种高发病,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主要症状有恶心、反酸、腹痛、黑便等症状,对于本次调查奥美拉唑的疗效,和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安全性。此药是否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的调查分析

调查的对象选择我院收治的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本医院治疗的80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为第一组调查对象,其中包括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27岁到68岁不等,年龄平均为(45±4.8)岁。同时选择80例同期同种病状患者为,为第二组调查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平均为(37±4.9)岁。两组80例调查对象都经过临床确认为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其调查资料分析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 ・ 治疗方法

对两组调查对象都进行基础治疗:第一步进行血容量补充,为了保持机体电解质和水盐平衡;进行广谱抗生素预防抗感染治疗,同时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给与治疗。第一组调查对象的患者在以往常规的治疗上运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第一次静脉注射80mg,维持治疗之后每小时8mg,持续的时间为3d。第二组调查对象的患者同样进行静脉注射,每日进行2次,每次40mg,持续3d之后改用口服药剂,同样每日2次,每次20mg。持续治疗一个月后对两组调查对象进行临床比较。 治疗后期观察

两组调查对象结束后,同时进行为期4个月至八个月的随访。观察并检测患者再次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有发现,将及时采取措施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出血情况也较少。其中会有个别患者在用药之后出现头痛、恶心等现象。 治疗效果评定

治疗之后血压恢复正常,脉搏与心率也基本恢复正常。检测胃管血样由血性转变为清样,胃镜检测出血停止,大便正常。治疗之后的3天内,无出现不良症状,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不良症状消失。总体来说奥美拉唑药对胃溃疡合并出血有效。 科学处理

对于本次研究的数据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调查数据的结果采用SPSS17.0的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治疗后,第一组80例中显效74例,第二组80例中显效54例。其中第一组有效率高达92.5%,第二组有效率为87.6%,对调查研究的两组对比,结果明显,第一组有效率高于第二组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讨论

社会的进步飞快,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快餐和生活的不良习惯使胃溃疡患者越来越多,胃溃疡是一种高发的病状,也是消化道溃疡的常见病之一,而胃溃疡带来的并发症也最为严重。胃溃疡合并出血引起了人们对消化道健康的关注。在以往临床治疗胃溃疡该病时,治疗办法一般是多采取减少胃酸分泌,从而达到保护胃黏膜出血的方法。奥美拉唑是属于胃酸质子泵抑制剂,其主要成分是由脂溶性弱碱性构成,使能够充分的浓集酸性环境中。该药的主要的成分是为了保护胃黏膜壁的细胞,以减低其中的H+-K+-ATP酶活性程度。奥美拉唑对胃壁细胞分泌酸性质子的抑制作用,分泌胃酸的功能新的质子泵合成需要在24小时后能恢复。能够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更有利于帮助胃溃疡的愈合,才能够实现达到理想的治疗成效。有调查研究显示,如能每天坚持服用一次奥美拉唑,胃溃疡合并出血的复发率可从56%到76%减低至12%到24%,而且长时间复发率低。该病的患者在服用奥美拉唑期间不需要忌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其治疗成效显著,值得治疗该病的临床推广。在本次的研究中,两组的调查显效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结论

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快节奏的生活规律,所带来的健康问题,值得人们去认真的关心,提高对健康的认识。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医学的进步。在本次的调查研究中,两组80例调查对象中,我们不难看出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有明显的治疗成效,且效果理想。运用奥美拉唑治疗有效于以往的常规治疗办法。而且经治疗后观察,副作用少。对于临床治疗很有成效,值得提倡并推广,让大家都认识到奥美拉唑对于胃溃疡合并出血的有效作用。而且对我国医学具有价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伦峰, 郭庆东, 王四旺.胃溃疡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4(8):78―80.

[2] 刘燕,厉发建,鲁开红.奥曲肽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1,22(5):683-684.

第7篇

1.1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以及临床满意度情况。由培训小组制订出统一的考核标准,并对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完整考核。设为百分制,分数越高则代表护理人员的技术越好,患者满意度越高。

1.2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护理人员在临床实施护理服务工作中由于各种不安全因素导致患者直接或间接致残或病死的可能性即为护理风险,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性高以及后果严重等特点。然而,在实际操作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通过对护理操作、护理处置、护理配合以及护理抢救等各个环节中潜在存留的医疗风险因素进行辨别、评价、处理,并能有效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此将由于风险事件对患者及医院带来的损害降至最低。经相关调查研究报道显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是一种良好的护理管理模式。

第8篇

【关键词】 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84-02

目前,中国艾滋病的传播进入了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这也使得一些流动人口成为了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在这个群体中,流动性较为大,群体人员的自身素质文化也较为低下,大多数人员自身还处在社会支持少、社会约束力弱以及性活跃的阶段。由于这些特点,我国对于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干预也不断加大了重视力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调查研究主要选取我地区流动人口121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专门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的变化。

1.2 方法 问卷题目一共为44题,首先对1210例患者进行干预前的问卷调查,统计和分析干预前的整体情况。组织相关的医务工作者和教育培训工作者,开展相关的艾滋病知识讲座,对1210例人员进行艾滋病的知识教育和宣传,并现场演示安全套的使用过程,对艾滋病患者的正确态度进行说明,并加强受查人员对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和意识,提高受查人员的卫生意识。经过相关的培训教育工作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和分析干预效果,比较受查人员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自愿向身边的人进行艾滋病知识传播率、希望获取更多艾滋病健康知识率以及自愿使用安全套率的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在此次的调查研究中,主要应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t检验,以P

1.4 评价指标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210例当地流动人口进行分析和调查,以对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自愿向身边的人进行艾滋病知识传播率、希望获取更多艾滋病健康知识率以及自愿使用安全套率的情况作为此次研究的评价指标。

2 结 果

在此次的调查研究中,一共发放了2420份调查问卷,一共回收了2420份调查问卷,无一例缺漏,其中干预前有1210份,干预后有1210份,有效回收率达100%。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在此次的调查研究中,本地区的1210例流动人口中,年龄范围为19岁到50岁,其中女性有580例,男性有630例,人群涉及农村学生、劳动者等。

2.2 干预效果评估 通过将受查人员干预前后的两次分数进行统计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的总体得分高于干预前的总得分,内容对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1 干预前后受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的对比情况 干预前后受查人员对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对比,见表1。

2.2.2 干预前后自愿向身边的人进行艾滋病知识传播率的对比情况 干预前后自愿向身边的人进行艾滋病知识传播率的对比,见表2。

2.2.3 干预前后希望获取更多艾滋病健康知识率的对比情况 干预前后希望获取更多艾滋病健康知识率的对比,见表3。

2.2.4 干预前后自愿使用安全套率的对比情况 干预前后自愿使用安全套率的对比,见表4。

3 讨 论

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在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艾滋病感染人体后,患者会出现免疫缺陷,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情况下可以致使人死亡。在此次研究中,对1210例当地流动人口进行了健康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后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程度比干预前有所提高。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和干预艾滋病具有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佛山市;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 R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150-03

临床相关统计数据资料显示,近年来,结核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1-2]。从全球范围内的统计数据资料分析[3],我国结核病患者人群规模十分庞大,总量已成为全球第二,由此可见,针对关于结核病防治的相关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鉴于此,探究佛山市居民对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为佛山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本文以佛山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4月在佛山市市内各区的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432人,针对入选对象对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本次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为:年龄21~66岁,平均为(33.24±2.34)岁;其中≤40岁721人,占50.35%,>40岁711人,占49.65%;男性701人,占48.95%,女性731人,占51.05%;本地户籍699人,占48.81%,外地户籍733人,占51.19%;有结核病史53人,占3.70%,无结核病史1379人,占96.30%。

1.2 知晓率调查方法

本次针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所采用的问卷为广东省第5次结核病流行病学的抽样调查知晓率问卷[4],问卷具体所包含的内容详见表1。

表1 广东省第5次结核病流行病学的抽样调查知晓率问卷内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佛山市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整体知晓率结果

本次调查研究的1432人调查对象对于5项调查内容累计掌握3444个项目,整体知晓率为48.10%[3444/(1432×5)]。

2.2 佛山市居民对于结核病各项防治知识的具体知晓结果

有912人对“肺结核的疑似症状包括反复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这一题目知晓,为全部5项中知晓人数最多的项目,其知晓率为63.69%;有311人对“我国针对肺结核患者的相关检查和治疗有免费治疗政策”这一题目知晓,为全部5项中知晓人数最少的项目,其知晓率为21.72%(表2)。

表2 佛山市居民对于结核病各项防治知识的具体知晓结果

2.3 佛山市居民对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人群差异比较结果

≤40岁人群的知晓率显著高于>40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567,P=0.0000);男性人群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女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260,P=0.0000);本地户籍人群的知晓率显著低于外地户籍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980,P=0.0000);有结核病史人群的知晓率显著高于无结核病史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09,P=0.0383)(表3)。

表3 佛山市居民对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人群差异比较结果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研究的整体数据结构分析,佛山市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整体知晓率为48.10%,结果与全国调查统计的平均结果较为接近,但与广东省和佛山市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所提出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5]。同时,针对相对比较深入的预防知识知晓率水平偏低,答对率偏低。1432人被调查对象中,仅有311人对“我国针对肺结核患者的相关检查和治疗有免费治疗政策”这一题目知晓,为全部5项中知晓人数最少的项目,其知晓率仅为21.72%,低于全国和广东省的同类水平[5],由此可见,佛山市对于结核病治疗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按照人群差异特点分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以40岁为界,佛山市≤40岁人群对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效果明显好于>40岁人群,这主要与人群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相关,≤40岁人群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知识结构也相对较为均衡和全面;佛山市男性居民对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效果明显好于女性居民,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均相符[6],主要是由于男性社会活动和对外接触较多,知识面更广;佛山市流动人口对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效果明显好于本地人口,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流动人口自身对于结核病的敏感性而通过各种渠道自我学习,另外一方面可能是佛山市以前针对流动人口所开设的相关健康教育的效果;有过结核病史人群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没有病史的人群,这一结果与国内各地同类研究结果也保持一致[7-12]。

综上所述,佛山市结核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情况一般,而其中年龄较大人群、女性人群、本地户籍人群及无结核病史人群的知晓率相对较低,佛山市结核病防治机构应针对上述人群通过多种措施来加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素华,李海英,凌颖,等.在职培训对医务人员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和患者发现率影响的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4):241-243.

[2] 金霖,孟庆义.从结核病诊断试验论临床诊断指标的合理判断[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6):52-54.

[3] 杨怀霞,黄颖,陈萍,等.上海市长宁区中老年人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8):800-801.

[4] 李亮,杜建.修订版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对中国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启示[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 33(7):498-499.

[5] 沙巍,唐神结,肖和平,等.人类宿主易感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7):534-536.

[6] 张慧,李新旭,王黎霞,等.结核病防治机构参与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试点实施情况的定性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3):250-253.

[7] 张丽帆,刘晓清,高微微,等.重组结核分枝杆菌11 000蛋白特异性T细胞反应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5):1161-1164.

[8] 许建中.规范脊柱结核治疗,为我国结核病防治做出更大贡献[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2):97-101.

[9] 蓝珂,覃善芳,岳静.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奴卡菌病误诊为结核病复发一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 35(8):623-624.

[10] 范小勇,李忠明,朱亚峰.结核病疫苗研制的免疫优化策略及新疫苗研究进展[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3,33(1):56-65.

[11] 朱士玉,后永春,舒文,等.中国四省市结核病发病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2):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