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

时间:2023-09-26 18:01:06

导语:在班级文化建设成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

第1篇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磁场,它用一种被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导向引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其目的、意义及重要性,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建立和完善各项保障机制,让校园文化成文学校特色锻造、人才培养、良好校风形成的有效支撑。创新思维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发展地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据文化发展与建设的规划线路和核心主旨,通过筛选、提炼、整合和再造,构建校园文化的新体系,以年度为时段,确立重点、分步实施、梯阶推进、循序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落实,确保文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深入开展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校风建设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育人氛围。好的校风具有“强制性”“原发性”和“能动性”的感染力,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和促使主动成长意识的养成的功能。因此,高校应在提炼办学历程中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大力宣传校训基本精神,通过回顾、传承、发展的文化建设路径,实现正确价值观的跨时空对接和传承,以网络多样性平台为载体,通过论坛、主题交流圈等具体形式,在师生中开展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大讨论活动,进一步丰富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内涵,为建设健康校园风尚而努力。

2加强班级、寝室文化内涵建设班级和寝室是高校文化有效载体和基本建设单位,是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的核心区域和关键因素。通过班级和寝室文化建设,锻造团结进取、和谐健康、勤奋学习、诚信有礼的优良风气。在班级、寝室文化建设上,要着力构筑班级文化的核心内涵,以班集体共同指向和认同的个性文化符号和形式,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以班训、班旗、班歌、班徽等具体的文化形式以及文化进寝室具体举措,确立集体成员共同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精神导向,进而促进班级、寝室文化内涵建设。3加强人际关系建设加强人际关系建设,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心态,提升学生协调、协作能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着重要作用。要做好学生心理测评、心理疏导和干预、心理档案建设等工作,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做好跟踪、预防和指导工作。用同学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搭建人际交流的平台;通过主题论坛、“话语墙”以及微信、QQ群、意见箱及直接对话等形式,畅通学生的话语渠道,打通人际屏障,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能坦诚相对、顺畅对话、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增进感情、融洽关系,为和谐校园建设和学生良好人际能力培养创造条件。4做好节庆、纪念日活动安排工作充分利用相关纪念日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契机,结合本校区位、发展历史及建设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传统文化、文明礼仪、诚实守信、感恩知报等主题教育活动,倡导校园文化主旋律、传递校园精神文化正能量;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国旗下讲话及各种类型的表彰、颁奖典礼等校内有影响力的活动,开展能触及学生灵魂的主题教育活动,激活学生成长内力,构筑校内正确的成长观和价值观导向。

(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加强媒体等文化硬件建设

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大管理和建设力度,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各级网站。网站在坚定政治立场、恪守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开辟相关专栏或论坛,直面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和主要内容,不回避、不遮掩,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和话语权,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做好答惑、引导和统一思想的工作;发挥校园博客、微信群具有高点击率和兼容性强的优势,与其他舆论载体形成合力,占领学校文化宣传的主阵地;办好内刊,不断丰富办刊内涵、提升办刊水平,瞄准文化建设全局,共同构筑立体化文化系统。2做好文化环境建设工作按照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主旨要求、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彰显校园文化建设品质的建设思想,建设好一批体现共青团及青年学生文化项目和工程,按照逐年推进、渐次丰富、规模发展的宗旨,分步、分时段地夯实建设基础,促成建设成果;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利用学校的宣传资源和平台,宣传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设目标,和展示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最新工作动态;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进度和实际需求,加大规划、建设校内大学生活动场所及硬件建设的力度,为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制度文化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因此,要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节奏和步调,逐步构建机制流畅、运行高效、执行有力、落实到位的制度文化体系,宽视野、高角度地辐射工作全盘,目标设定靶向直指具体工作和问题要脉,挤掉水分、细化环节、讲求实效。1构建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根据本校学生管理体系科学、合理运转的实际要求,构建学生管理构架系统,系统下的项目和条款涵盖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主渠道和多分支相协调的一站式统筹,全面加强现有制度的改良和新制度的创立。制度建设实行动态化、灵活性的调整机制,根据制度实际操作情况及工作的需要,顺序推进、逐步完善,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形成流程简化、简政放权、重在指导、科学考核的工作机制。2加强二级单位文化建设系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是系部和班集体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班级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班风、学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班干部、团支部工作职责,班级有关学习、常规、活动设计及参与情况,早操、早功、卫生值日、班级日志填写等内容以及各项工作的计划、总结等。各班级要根据本班实际和专业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使班级体各项工作有着坚实的制度保障。

(四)校园品牌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品牌文化是一所高校文化建设的精髓和核心价值。品牌特色文化建设要把握发展方向、明确建设目标,按照广泛建设、重点培植、循序渐进的原则,立足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按年规划、逐步筛选、重点打造,建设一批具有本校鲜明特征的文化品牌。1举办规模化的综合艺术活动艺术教育是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渠道。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关注参与性、覆盖面,既要有基层的、与专业特色相联系的文化活动,又要有学校层面的、规模化的,体现艺术教育成果的艺术活动。如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在全面整合校内原有文化活动的前提下,进行提炼、重组、再造和提升,在开展好校内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力争赢得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教育局等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领衔承办地方高校群体性、规模化的大型综合文化活动,实现校内文化活动的群众性和社会层面文化活动的精英化的互动、交融,通过校内普及、校外展示,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放眼全体学生,既要突出专业性,又要强调群众性,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2开展大学生论坛活动加强校内大学生活动基地建设的力度,开展校内“大学生论坛”活动,可邀请校(系)领导、辅导员、任课教师及校外专家参与,明确主体的活动模式,开辟“一起说说”“舌战群雄”“大事小非”“真情话语”“名家明见”等主题板块,在正确引领和指导的前提下,创设自由、宽松的话语环境,让同学敢说话、说真话、听心声、长心智、达共识,用同学自己思想和话语能动锁定并倡导校内正确价值导向,促进同学自觉自愿地与学校伴同成长。3做好识别标志等视听文化建设工作校徽、校旗、校歌等识别文化符号,是彰显学校文化特色和培养目标和诠释学校文化形象的载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学校已经识别文化基础,做好系部系旗、系徽、系歌的设计和创作工作。工作过程中,要倡导文化共性和代表性,突出专业特点,体现学生文化诉求,为系部特色文化建设提供支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倡导学生戴校徽、穿系服、唱校(系)歌,用实际行动尊重并捍卫主流文化,以文化统领行动,以行动促培养成果。4开展以专业技能大赛为核心内容的大学生文体科技节活动大学生文体科技节是学校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举办文体科技节,既要立足已有建设成果,又要和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进行分流、改造和优化,要以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为先导,成为学校文化系统的组成项目。活动要突出品质的提升、能力的培养和项目的有效定位。在活动中要着力开展分类技能大赛,专业技能竞赛开展要立足实际、科学分类、系部承办、校级评选,要尊重专业个性、打通专业共性通道,既分类又统筹,全面提升技能竞赛水平。5做好学生社团和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建立校、系分层次管理体系,开展学生的社团特色活动,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向,保证社团项目与学校文化内涵建设的统一性。加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社团的常规管理,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创设品牌社团。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宗旨,按照“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志愿服务原则,全面加强学校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要重点培养和锻造几个品牌项目,以品牌的示范性和社会影响力来拉动社团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的作用,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此外,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各系部做好落实,各系部要在学校文化建设统一规划下,根据系部专业特色及学生特点,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系部文化体系。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

要形成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共识,通过构建学校领导领衔主管、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学生工作部门实际操作、系部等基层单位积极落实的组织机构和保障机制,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主管部门和责任人要依照相关管理办法对各种舆论平台实行有效、有度的监管,积极培育和弘扬校园文化建设正能量,堵截错误的思想潮流和低级言论的传播,澄清模糊认识、引导舆情方向,禁止有悖党纪国法和伦理道德的、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行在校内传播。根据不同文化项目类型和内容,成立相应的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对文化建设活动的有效指导,确保建设成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

学校应将本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纳入到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去,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系统以及保障系统顺畅运转的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文化建设分项计划和管理制度,实现校园文化建设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和学生思想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学校应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根据建设进度纳入到当年的经费预算,高度重视文化项目基础工程建设和人财物的投入,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综合保障;要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灵活调整工作方法和手段,加强理论研究和探讨,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创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作者:李秀华 张国平 单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吕伟宏.校园文化的表现及其建设[EB/OL].(2014-04-01)2017-02-01].http://wenku.baidu.com/view/e845e03401f69e3143329482.html.

第2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文化 合作小组 晒

班级文化建设是给学生输入积极力量的主要途径,建设班级“合作小组”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而且,做好班级的“合作小组”建设还是建设班级管理文化,形成班级积极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合作小组”建设对班级管理文化的作用做一个浅析。

1.基于“三人行”的小组建设

1.1建设动机:互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在小组中成员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1.2建设原理:学生们正面的互相影响。小组成员经常在一起合作、探讨问题,无形中把自己擅长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并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

1.3小组结构:三个人为基本单位――好、中、差。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方面有梯度差异,小组内有榜样的力量,有学习的方向,有助人的环境。

1.4成员数量:每个小组由两个“三人行”单元组成。每个小组有六人,按两个“三人行”单元,小组成员数量合适,并能发挥出集体的力量。

2. 小组建设的基本要求

2.1有组名、标志。每个小组要设计组名和标志。设计时要有小组的特色,在组名上就能体现出小组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如:必胜组、精英组、飞翔组。还有的小组组名以组长的名字命名,如超人组(组长王超外号“超人”),P・K组(组长名字丕坤打头的两个拼音字母组成,时髦而又贴切)。

2.2有组训。如:振翅高飞,永不停歇;超越梦想,我与争锋等。组训让小组更具凝聚力。

2.3有组规。组规让班级的管理缩小成以小组为单位的组内自主管理,管辖范围小,利于实施,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比如有的组规是:上课不准睡觉,若违反,罚替组员倒一周垃圾,倒一周水。

2.4有组内计划、目标、追求。如“狂人勇组”的特色学习计划:每天在计划本上积累一个成语或英语谚语。目标:班级第一。各小组都有计划、目标、追求,使小组之间产生了竞争,也让小组内的合作更加紧密,整个班级形成比、学、敢、帮、超的氛围。

2.5有组内严谨的组织和分工。如何做好小组职责分工呢?

思路一:行政功能建制法(特点是按职责分工)一长五员制。小组长:负责协调整个小组工作;书记员:负责小组活动内容记录;考勤员:负责小组活动考勤管理;欣赏员:负责组内奖罚(提倡以欣赏为主);保洁员:负责组内卫生工作安排;课业员:负责学习,作业,讨论组织。

思路二:项目特长法(特点是依个人能力分工)一组多长制。如: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物理组长、化学组长、历史组长、地理组长;或音乐组长、体育组长、美术组长、文学组长、书法组长、舞蹈组长、演讲组长等。各个项目特长组长负责本科目学习的全部工作,如收发作业,帮助其他同学,和老师联络等。

小组内有严谨的组织和分工,既发挥了小组各成员的特长,又使小组成员都有成就感,从而使小组的合作、管理能高效运转。

3.基于小组的班级文化建设――晒

晒即展示,通过各小组的墙报和工作桌或班会课把本组的建设成效晒给大家看,从而完成了班级文化的建设,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3.1晒组名、晒风采。每个小组都有一块儿墙报,墙报就是小组晒成果的天地,每个小组都把本小组的组名、意义、成员简介等以各种美观的形式晒到墙报上,让大家欣赏观看。

如:子衿组。

组名寓意:曹操有诗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们组的名字便是从中得来的。“子衿”本指读书人的衣袖,现在就喻作有知识文化的人。

组员介绍:曹阳,我是本组唯一一名男生,略有些小活泼,是本组一支活跃剂。我是王莹,我是沙日娜,我们俩就有点小幼稚了,两人常常喜欢拌拌小嘴,吵吵小架,常逗大家开心。我是组长张伟娇,性格内向,待人温柔,工作我会很认真严格。我是康海英喜欢绘画,愿意为班上宣传出份力。我是苗瑞,有些腼腆,同学称我是英语小能手。

小组宣言:你勇敢,世界就会让步。

小组特色:低调是子衿七组的特征,上进是子衿七组的内在气质,小组成员各自相拥着自己的特点,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3.2晒特色计划。

如:向日葵组挖掘自身潜能、挑战弱势学科21天特色计划。

(1)小组奋斗目标――争创第一;

(2)小组宣言――“班级第一,舍我其谁?”

(3)小组任务――每天坚持听写20个单词;

(4)个人提升――每人认真练50个钢笔字;

(5)特色要求――每人每天完成2个个性学习任务。

3.3晒全家福。把本组成员的合影照片贴在本组墙报上,展示出本组成员的团结和自信。

3.4晒目标。小组目标可以制作在一张表格里,有小组建设目标、公民素养目标、自主学习目标(包括小组晋级目标、课堂参与目标、自习效率目标、习惯规范目标等)、自主管理目标(包括课堂纪律目标、内务整理目标、两操纪律目标等)、自主生活目标(包括校园纪律目标、小组安全目标、饮食起居目标、文明礼仪目标等)。各个目标都有要求细则,小组内的目标管理非常完善。

第3篇

关键词:眉山市 中职学校 体育文化 问题及对策

引 言: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文化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在文化建设中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受传统“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和物质条件的局限,文化建设内容更多的体现在德育和智育方面,体育文化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文化研究的内容和体系,为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注入更多的激情和活力,促进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进一步完善。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发现: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各行各业中的文化建设,而学校中的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针对中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是在分析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确定的研究内容,重点在于突出中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要求教育改革的呼声也在不断升高。中职学校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的改革与创新受到更多的关注,而体育教育也是中职学校不可缺少的部分,体育文化建设更是当前解决的重中之重,在中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大致有体育物质建设、体育活动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学改革、体育制度建设五条途径。其中,体育活动建设途径是中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途径,其余四条途径的建设成果都要在体育活动建设途径中加以使用和检验,并在实践中反作用于它们,促进它们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最终共同促进中职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1.关于中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体育活动存在问题的研究

如上所述,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大致有体育物质建设、体育活动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学改革、体育制度建设5条途径。其中,体育活动建设途径是中职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途径,其余四条途径的建设是为体育活动建设服务的,其建设成果都要通过体育活动建设加以使用、体现和检验,通过体育活动实践表现出来,促进彼此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最终促进中职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2. 眉山市中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中职学校主要是指对初中毕业生或者具有初中毕业同等教育水平的人员进行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学制为三年制教育。我国的中职教育相当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超过高中教育的职业培训,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存在的主要意义在于培养有着义务教育基础的、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的技能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授的主要是高中程度的文化课程,同时按照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安排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根据就业的需要在三年内更好地学习知识。在我国中职学校主要有: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眉山市的中职学校只有: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技工学校。中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情况可以体现学校体育的发展情况。对眉山市中职学校体育文化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情况。

对策分析:为了让中职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文化的含义,改变学生对体育认识的偏见。眉山市中职学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举办体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体育活动等,来丰富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利用活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文化知识,同时通过体育活动让中职学生清楚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不光是锻炼身体、增加娱乐,还可以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竞争意识、适应社会的能力。

3. 中职学校体育文化活动方式现状及分析

中职学校体育活动方式可以分为学生自主活动、年级学生活动和校际学生活动三种形式。研究发现眉山市中职学校的体育文化活动模式主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缺乏目的性、统一性、组织性。年级活动和校级活动相对较少,而且形式单一。

对策分析:眉山中职学校要明确各类别学生体育文化活动的相互关系,自主活动是学生体育文化活动的基础,年级活动是学生体育文化活动的中间纽带,校际活动是学生体育文化活动的最高形式,因此在开展体育活动中要建立一套整体的体育文化活动方式:如学校定期举办运动会或者体育节、各单项比赛、体育游戏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演讲比赛、观摩、欣赏体育比赛、组织体育社团、设立校园体育广播栏目等;组织班级、年级、专业、校级和校际之间的体育文化活动;通过整体体育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活动、年级活动和校级活动的多元化体育文化活动中去,实现自主学生活动的大众化、年级学生活动的精品化和校级学生活动的精英化,从而推动我市中职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要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和关注程度,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核心,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影响力、向心力。学生干部是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在中职校体育文化活动开展中,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助于激发更多同学的参与热情;同时学生干部每天都与广大学生在一起,他们最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状况和体育文化需求,使中职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开展更有针对性;学生干部也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琳,蔡云飞.21世纪的学校体育文化[J].北方论丛,2002(5).

第4篇

一、明确总的指导思想

我校以常德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全面建设“书香校园”的实施方案》为依据,以建设幸福校园为目标,引领广大师生“走进五千年文明、品读祖国经典美文”,以经典为友、以名著为伴,引导师生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认知。以“读书、启智、明理、做人”为主题,以“阅读积累”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师生及家长的读书热情,营造书香氛围,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优良学风和校风发展,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扎根“养正”办学理念

长期以来,我们奉行“为养正而求学、为养正而立身”的良训,用健康高尚的校园文化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寓“养正”文化于校园的景观建设和教育实践之中。古语云:“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小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校将“正身”和“正心”作为育人的基本目标,让学生在启蒙阶段就能修身养性,追求正气,学做正人。“养正”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核心,学校的课堂教学、德育工作、特色活动、学校管理等,皆围绕这个“正”字展开,力求达到“正”这个目标。学校把“以武养正、以责养正、以书养正、以艺养正、以情养正、以礼养正”等落实到“育人为正”的各个环节,从而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完整的人生奠定一个坚实而厚重的基础。

三、确定多维活动目标

在总体目标上,我们提出:通过广泛开展阅读活动,进一步推进学校“养正”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锻造一支政治合格、适应新课改需要、专业扎实、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奋发向上的师资队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此为指导,我们确定了实际操作中的立体式目标。一是学生发展目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展示能力,促进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发展。二是教师发展目标: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锻造一支政治合格、适应新课改需要、专业扎实、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奋发向上的师资队伍。三是社会发展目标:提高家长的读书意识,激发家长的读书热情,树立好读书的形象,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和谐的读书氛围,掀起全民读书热潮,构建学习型学会。

四、抓实特色主题活动

我们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以家长为辅助,以考核为监督,深入开展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培养广大少年儿童乐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形成了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的好局面。这些主题活动包括:⑴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活动,营造“书香班级”、宣传“书香家庭”;⑵实施“五个一工程”活动,即建设一个阅读阵地、建立一个图书角、举办一届读书节、上好一堂课、落实一月或一期读书计划;⑶开展“三个共”读书活动,促进校长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家长与孩子共读,共享读书快乐;⑷每学期举办1~2次教师读书沙龙活动,交流读书经验与心得;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提升学习效果;⑹评选表彰“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活动,以期达到激励先进的示范效果。

五、凸显文化育人实际成效

我校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长”的思路,围绕“读书、启智、明理、做人”的主题,提出“沐浴书海,塑造美好人生”活动口号,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优化阅读环境,让校园处处弥漫书香气息,构建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教师队伍充满活力的学习型校园,取得了几方面的成效。

1.浓厚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已然形成。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能使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成为学生个体的无意识行为,使其自然进入阅读的实践之中。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把“养正”精神渗透进课堂,寓“养正”文化于各项活动,着力推进了“五个建设”:一是让图书走出图书室;二是让每个班级充满书香;三是让每扇墙壁飘书香;四是让校园形成多元化读书网络;五是配备高标准的教师阅览室。学校每年购置图书充实图书馆,并利用学校阅览室开设图书阅览课,供师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摘抄自己需要的资料;要求每个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读物,共享课外读物;倡议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建立“个人书橱”,买书、订报纸杂志,帮助和指导孩子藏书、读书。目前,我校已形成个人书橱、班级读书角、学校图书室三级读书网络,校园阅读环境和氛围浓郁,师生们充分感受到了“走进校园,享受阅读,充实自我”的内涵,并自觉践行“以自身之正体现学校之正”。

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推进“快乐阅读”的实践中,我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绝不压制孩子的奇想与乐趣,让阅读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真正享受阅读的快乐。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求知识,提高课外阅读的自主性。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喜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因势利导地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籍。例如,结合国庆节,向学生推荐一些介绍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壮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书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再如,推荐知识丰富的《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趣味性强的《格林童话》及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朱自清散文精选》等。另外,我校每年都掀起“学雷锋”热潮,把它作为“养正”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来抓,号召学生们从身边的事做起,脚踏实地的践行雷锋精神。这些措施的落实,使我们深切地感觉到,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文学修养,阅读的习惯逐步养成,涵养正直的品德日益形成。

3.广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了要求:“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通过“快乐阅读、以书养正”活动的开展,我校师生受益匪浅。学生具备了相应年龄阶段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学会了注重情感体验,在课外知识方面有了较丰富的积累,很多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读写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高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富有正气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譬如,我校五年级58班的陈冠宇同学,两年前转入我校。在转入之前,自己能单独静下心来看书的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如今,阅读已成了她课间和回家后的必修课。量的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据初步统计,两年多时间里,她所看的书籍超过了100万字,并写下了近10万字的读书笔记,积累好词1380多个、好句800多个,收集了大量的谚语、名言警句、对联、谜语等,写下了近100篇读后感,写作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还在《常德日报》上发表了文章。

第5篇

在防城港市港口区桃源小学,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展板”,展示着学生的风貌,更令人惊讶的是,该校还请家长到学校开设兴趣课,教学生学习课外知识。

在防城港市第四中学,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美术、舞蹈、科技等十几个社团的活动引人注目,衍纸艺术班学生的一幅幅作品更是赢得了参观者的一致称赞。

港口区政协委员谭美文在2015年4月港口区校园文化建设交流会上领略了各校的风采。“学生的表现太精彩了!这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体现!这是港口区近年来重视教育发展的成果。”谭美文说。

2014年11月,港口区启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目的是深化学校发展内涵、激发校园发展活力,办特色学校、品牌教育,全面提升城区教育发展水平。2015年4月,港口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入展示评估阶段。

加强管理,形成区域氛围

港口区公车镇明天小学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在校学生只有100多人,且80%以上来自东兰水库移民家庭。该校生源情况复杂,办学条件落后。“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单靠自身的力量,想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是很困难的。”校长杜贤初坦言。

明天小学的情况并非个例。港口区有不少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反映,缺乏理念、师资、技术和有效管理,一度制约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学校自身的事情,也是一个区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一管理。”港口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但是过去,学校单打独斗,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工作效益低,成效不明显。”

为了打破这种“各自为政”、分散低效的局面,港口区教育局以严抓管理为突破口,确定了“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城区教育局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审小组负责整体规划设计和对各学校的工作、成果进行评审,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则具体落实建设任务和责任。

黄美华是港口区桃源小学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她告诉记者,桃源小学是新建学校,虽然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先进,但由于缺乏经验,先前开展工作“总是磕磕绊绊的”,师生积极性不高。“学校工作小组成立后就不一样了。小组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然后组织师生具体实施,既能保证各项工作与校情、学情相切合,又能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师生有了努力的方向,干劲十足!”黄美华说。

港口区教育局副局长、校园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宋庆伟对此也颇有感触。“以前的工作难做,一方面是学校比较分散,教育局很难进行监管。另一方面是各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尤其是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难以落实。不少学校处于有理念而无实践,或者是有意愿却不能持续推进的状态。”宋伟庆说,“工作小组的成立改变了这样的状况。教育局工作组负责统筹,学校工作组负责实践,形成了有机统一的工作网络,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港口区教育局还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将全城区划分为4个片区,各片区安排一名局领导蹲点管理,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十佳班级文化”“十佳宿舍文化”“十佳校园品牌活动”等10项评比,既加强了监督,又调动了学校的积极性。

一系列得力措施,妥善解决了工作监管不力、学校缺乏持续动力等问题。“现在,就连我们这样的村校都想着如何提升文化内涵了。”明天小学校长杜贤初兴奋地说。在教育局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该校如今狠抓国学文化、诗教文化建设,致力于打造儒雅校园。

组织建设,让“文化”落到实地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强化管理固然是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可一旦碰到技术性问题,学校没有能力解决,这时候该怎么办?

“这个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港口区光坡镇中心小学校长吴美胜自信地回答。原来,港口区采取了“校际结对”的方式,组建了4个“结对组”:港口区桃源小学与港口区第三小学、港口区第四小学结对,港口区金湾小学、港口区第二小学与光坡镇学校结对,港口区第一小学与公车镇学校结对,防城港市第四中学与企沙镇学校结对。结对组学校定期举办研讨会、现场展示等,并成立“专家小组”帮助薄弱学校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加大学校间交流互动的频率,促进经验共享、信息流通、技能互补。

“现在,我校的‘红色文化’建设成绩突出。但以前,这项工作的内容比较单一,没有系统性的规划,内涵比较单薄。”吴美胜校长说,“和金湾小学、二小结对后,两所学校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建议,帮助我们进行总结、提升,还指导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现在我校的‘红色文化’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

加大资金投入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从2014年至今,该城区投入1 100多万元用于校容校貌改造及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不断扩大教师培训面,分批组织各学校校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港口区金湾小学教师黄春霞告诉记者:“近年来,教育局很重视老师的成长,安排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新技术和理念,对我触动很大。”

此外,港口区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做到“让每一面墙、每一条走廊都会说话,让每个功能室都灿烂,让每块绿地都芬芳,让每个班级都温馨”,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港口区光坡镇山口益海小学,学生们积极收集资料,为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制作了“身份证”,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了校园文化建设中。

“只有让师生都产生参与的愿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才能有效开展,才能持续开展。”港口区教育局副局长刘秀妍总结道。

突出特色,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在港口区光坡镇虾场小学,记者看到这样的情景:上万只白鹭聚集在靠海的一片小树林里,它们或在巢里哺育雏鸟,或成群展翅飞翔,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白云。远观白鹭的同时,该校护鹭队学生向记者讲解了白鹭的生活习性、护理技巧等知识。

虾场小学护鹭队成立于2010年。一次,该校几名学生在放学路上看到一只受伤的白鹭,商量后他们决定把白鹭送回白鹭园交给那里的护鹭老人。在白鹭园里,他们亲眼看到了护鹭老人给白鹭治伤、喂食,老人给他们讲了许多关于白鹭的知识,还把他们的事迹告诉了学校。从那时起,该校就自发成立了一支护鹭队。

“这是我校的一个特色。开始时,护鹭队只是配合护鹭老人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活动机制。”虾场小学教师陈玉芬对记者说。港口区教育局发现该校的这一特色后,决定帮助他们制定管理机制和活动规划。经过努力,该校提出“爱鸟护鹭,保护环境”的建队理念,开设“护鹭课”,开展丰富的护鹭活动,鼓励学生学习白鹭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知恩感恩的品质。

“护鹭队的人数越来越多,不仅有老师和学生,还有家长也加入进来了。现在,枪杀白鹭的事情已经没有了,大家都认识到了白鹭是我们的朋友,能自觉主动地保护白鹭,爱护环境。”该校六年级学生罗健说。

结合当地和学校的实际,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港口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原则。港口区教育局采取“内部发力,外部辅助”的工作方式。“内部发力”是教育局积极下放相关权利,给学校以充分的自,由学校研究确定本校的文化建设思路、方向,形成相应的方案;“外部辅助”是在学校形成工作规划、方案后,教育局组织专家队伍对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规范性进行论证,并到学校现场“诊断把脉”,最终敲定工作思路。

如今,港口区各个学校都基本明确了各自的特色文化建设方向,如:桃源小学从阳光大课间、少年宫兴趣班、教师教研和“魅力校园”等方面着手,建设“绿色、生态、生命”的校园文化,打造环境优美、生机勃勃、鲜活多彩的校园;金湾小学着力建设“慧读”文化,通过开展“读书我最美”等“十美”教育活动,开展“智慧阅读”课题研究,研发阅读校本课程和建设连廊阅读书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会读;公车镇明天小学努力打造“诗教文化”,用国学怡养学生性情、塑造学生人格……

随着“分片包干、分级管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打造品牌”工作思路的逐步落实,2015年4月,港口区教育局对各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现场观摩评审,评选出了一批优秀学校,这些学校的校园文化成果已初步显现。

第6篇

一、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积淀文化精神,营造育人氛围

1.重整体规划,文化氛围浓

精心布置校园环境,着力营造校园人文环境,充分体现“一草一木总关情,一墙一砖都育人”的环境育人理念。当你走进十五中,你会看到通往校园大道旁的浮雕上镶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两行大字,它昭示着师生要立志高远、遵循道德、富有仁爱之心;提醒教师要用技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走进教学楼抬头望去“爱国、励志、求知、守纪”的校训赫然醒目。“刻苦、多思、踏实、上进”的学风倡导学生应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脚踏实地;多年形成的教风“敬业、爱生、创新、奋进”要求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以人为本、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彰显了十五中以生为本、以师为本,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决心。

2.重三项教育,成效渐凸显

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文明行为教育摆在德育工作重要位置上,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引导中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成效显著。开展未成年人教育――举办安全法制讲座进行安全和普法教育,开展感恩、诚信、礼仪、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举办新生适应性讲座让学生尽快适应初、高中生活,对早恋的学生给予疏导,帮助她(他)们度过青春的“阴霾”,开通逸心室,打开“心灵家园”,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邀请专家给学生作迎考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度过考前的焦虑期。开展文明(习惯)行为教育――通过学习“十五中一日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通过定期评选“德育明星”、“文明学生”、“优秀学生”、“四好少年”让学生心中有典范,行为有规范,带动了校园的文明建设。

3.校园活动多,润物细无声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串起十五中学子精彩的校园生活。

“我们的节日・拗九节”孝老爱亲活动;“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学生环保征文比赛;“我们的节日・清明”诗文歌咏、网上祭扫、主题征文活动;“每人捐赠一瓶水,帮助灾区人民渡难关”活动;“乡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安全法制知识竞赛、“预防艾滋病学生征文征画比赛”;“交通文明我先行”志愿服务;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十大主题班会评选……一个学年下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场主题大型活动。

学校创新活动形式,力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校园生活。以“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例,学校结合教师和同学们的提议,分年段开展福州话课本剧比赛、“话说台江”手抄报比赛、“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台江新貌”主题书画摄影展示活动、“寻访名人足迹,感受台江变迁”综合实践活动、“知我台江、爱我台江”乡土文化知识竞赛,浓浓的文化气息和鲜活的地域特色扑鼻而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特长的舞台,在活动中渗透“爱党、爱国、爱乡”的情感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4.理论进校园,书香飘满园

“没有书声的校园是荒芜的,没有书香的人生是荒凉的”。“理论进校园、书香飘满园”的活动在校内如火如荼的展开:郭校长面向全市教师开设“十七大精神进校园”的公开课;邢书记向全校师生赠送《党的十七大精神教育读本》;学校向全体老师“赠送教育专著”;学校成立读书协会、举办读书交流会、评选“读书之星”等。通过上述活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专业素质和精神境界。学校德育处也在学生中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如经典诵读、演讲、书法比赛、学生画展等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校园文化与办学品位。2010年学校被市委宣传部授予“福州市理论进基层示范点”。

5.服务进社区,志愿者在行动

福州十五中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1994年,15年来,志愿者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长期坚持,注重实效,尽己所能,不计报酬,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宗旨,采用文化服务、劳动服务、教育服务等形式,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志愿者活动。

十五中有一支“交通文明劝导队”,每年的寒暑假和节假日,他们都手执红色交通旗,到五一路台江交叉路口开展文明行车劝导活动。看到自行车、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不走斑马线,他们走上前,礼貌地问声好,提醒车主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交通文明劝导队――既响应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又规范了市民的文明交通的行为,还展示了我校学生的精神面貌与风采。

十五中有一支“社区服务小分队”,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赴社区共建点开展活动,无论寒暑,风雨无阻。元洪锦江花园、王庄桃园社区、榕机汽修厂、省六建住宅小区、奋斗社区、金当社区、安淡社区、南禅社区、王庄师专宿舍、元一社区、水松社区、铺前社区、南公村委会、三桥社区、玉树社区,无处不留下十五中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帮助打扫卫生,协助整理资料,慰问五保户,开展禁毒宣传,进行文艺演出,协助社区医生对居民开展测血压、量身高、称体重、验血型等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干部说,十五中的学生,就像他们的孩子一样亲切。“社区服务小分队”进社区,既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体协作意识,从而增强了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十五中有一支“公益服务小分队”,节假日期间,赴老年公寓、敬老院、社区特困户、校离退休老教师家看望孤寡老人、残弱老人,给他们送上慰问品,陪他们聊天,提供生活照料;到中华绿萌儿童村、市盲校、本校本班贫困生家看望孤儿、盲童、贫困同学,向他们赠送学习、生活用品,和他们交朋友,互勉互励。此外,助残活动、捐书助学活动、环境保护活动、市委文明办组织的各类主题志愿活动,也少不了福州十五中的学生。

二、推进文化建设思路――让文化的芬芳引领学校跨越性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时代赋予教育传承、创新、引领文化的历史,对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认为:当前,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以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指导,以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基础,以学校所处的“区域文化”为突破口,以“学生文化”为载体,让先进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多彩校园处处体现教育。要努力避免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三化”现象:物表化――缺乏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文字化――制度停留在表面,没有执行力;标语化――墙壁都在说话,师生却无追求。对此,我们有新的思考,我们要在完成规定动作(即区教育局下达的任务)基础上努力做好四个自选动作。

1.发挥校本课程作用,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文化提出了挑战,也为学校文化重建提供了契机,可以说课程改革本身也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课程改革中“校本”理念的确立,凸显了学校的自主性和文化性。尤其是学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可以重新审视自身特有的教育资源与环境,根据本校师生特色、确立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实现有特色的个性化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其实质是学校文化的重构。学校如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当前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急待解决的问题。新学期我们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发四个系列课程: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根据本校实际,在借鉴四中德育校本课程基础上开发学校系列德育课程,供班主任在班会课使用。

开发理论进校园课程:开发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教育读本,供政治教师在时政课使用。

开发闽都文化校本课程:在学校原有《话说福州》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参考由市委文明办主编的闽都文化青少年读本开发闽都文化尤其是台江文化系列读本供各年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用。

开发“三心”教育校本课程:从学校实际出发,经研究决定,新学期启动“三心即信心、静心、责任心”教育活动,为增强“三心”教育活动成果,我们将组织人员开发“三心”教育校本课程,供班会课、团课、党课、教工大会、党员大会使用

2.以学生文化为主流,打造青春活力校园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流。学校文化应以“学生文化”为载体,让青春风采溢满校园,使校园充满三声――动听的歌声、操场的呐喊声与琅琅的读书声。

提升科艺节体育节质量――弘扬时代主旋律,融科技、文化、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充分展现我校学生的风采,打造青春飞扬校园。

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打造琅琅书声校园。

开展“班班有歌声,人人唱红歌”活动――激发爱国、校情怀,振奋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打造优美的歌声校园。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通过演讲、舞蹈,动漫,乐器等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打造多元文化校园。

3.以新工程建设为契机,浓郁校园文化氛围

多年来,我们一直感谢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让十五中实现了“省三级达标”。在新一届区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一代又一代十五中人的梦想即将得以实现。我校将以“新建综合图书馆”上马为突破口,对学校进行整体规划:如扩大“逸心室”,实现“心理健康咨询室”与“心理健康活动室”一体化,打造一所在心理健康咨询方面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学。改造学校的校史室,通过文化长廊的形式展示学校55年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校精神,树立“今天我以十五中为荣,明天十五中以我为荣”的目标。成立社团活动室、团队活动室、健身馆等等,使校园充满文化氛围。

4.教师文化是核心,校长文化是关键

“一群好的教师就是一个好的团队。”建设文化强校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启动“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建设以知识结构综合性、教学实践研究型、思维方式智慧型、工作关系合作型、教师气质阳光型为特征的教师文化。

第7篇

“一年之际在于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全校师生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按照“一流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把我校建设成一所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省级标准化高中,努力把我校打造成市教育局的窗口学校。

新年伊始,我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要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个人要成功,首先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把同学们培养成为素质高、能力强、特长明显的优秀人才。中学时代是同学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同学们要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使你们受益终生。

二是要拥有一个阳光心态。

对自己,要诚实、自信、创新、进取,始终微笑面对生活;对同学,学会欣赏和宽容;对父母,要懂得体谅,学会感恩;对老师,要懂得尊敬和理解;对学习,要做到勤奋和善思,要学会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是要学会做人,培养责任意识。

责任感,是一个人成才的必备条件。对于同学们来说,勤奋学习就是你的责任;遵守校纪校规,就是你对学校的责任;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就是你对家庭的责任;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关心集体就是你对班级的责任。希望同学们加强责任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责任负责,学会做人,立志成才。

第8篇

*职业学院的成立对于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对于提升*的城市品位、树立*市的新形象、扩大*市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推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玉贵走廊”建设,对于把我市建设成为桂东南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年的春华秋实,两年的风雨历程,我们边规划建设、边探索特色,既顺应了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又适应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使得学院顺利地走上了高校运行的轨道。现在我就学院校园文化作一些介绍:

(一)*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

*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内涵是指以高职院校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师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及其他文化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为特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我们的校园文化由二种形态所构成:一是校园物态文化,主要指构建校园的物质基础;二是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指师生员工的价值观、集体舆论、文体活动、学术风范、精神信念等。

1、抓校园物态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建筑影响着人的心境和审美情趣,设计独特、建造精良、宽敞气派的校园建筑,可以使师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情感。因此,在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请全国著名的设计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新校区的设计,新校区设计的基本构思是:

①生态校园——自然生态网络(山、水、绿)与人文生态网络(校园建筑、道路等相互交织、创建生态型校园空间)。

②交往空间——900多年来国内外大学空间形成与变化的历史证明:开放空间是大学校园形成与持续发展的媒介,开放空间的聚合里及对聚合空间的开放力正式大学空间形成与变化的基本动力,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大学生活内在的活动及创造力的源泉,开放空间的人性化,交往化是大学校园空间的特质与魅力所在。

③创新网络——通过新型校园空间塑造,突破传统教育空间模式,鼓励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学空间创造,展示校园生活的精神实质与内涵。

④以人为本——校园空间塑造、交通组织、功能分布、及活动方式的组织等,均以使用者为中心,这是设计的基点所在。

2、从校园精神建设入手,重视“三风”(教风、学风、校风)的建设,培育高职文化精神。

从升格伊始,我们学院就着力培植自己的高职文化精神,把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并通过各种措施并用,各部门齐心协力,长抓不懈,逐步形成具有持久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职校园精神,以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发展。学院从校园精神建设入手,重视“三风”(教风、学风、校风)的建设,培育高职文化精神。

首先,校风是一种治学精神,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育人的环境。好的校风,能使学生在其中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使学生收益无穷。作为高职院校,我们根据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培育、提炼形成自己特色的校风,并通过深入持久的校风教育和继承来指导和影响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搞好学院各项工作,不断提高社会地位,树立良好形象,为广增生源和学校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其次,搞好学风建设,培养新型的学生群体学风,是指学生群体对学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是体现在学习的目的、态度、风气、方法等方面的共同倾向。我们学院以校风和教风为指导,秉承“德育为首,教学为重,科研领航”的传统,本着“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和“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方向,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群体的实际,培育、提炼形成自己特色的学风。要注意在学生中开展深入持久的学风教育和继承活动,使学生群体学习的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兴趣广泛、方法科学。

再次,搞好教风建设,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教风,是指教育教学工作者群体长期形成的精神风貌,是体现在思想、教学和生活等方面的共同倾向。我们学院实施了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是对学院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指导的一项专门性工作,是我院本年度新增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一个部分。这项工作自启动以来,在学院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指导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做到“督”有成效,“导”有方法,取得了一定成绩。每月开展一次的常规督导活动,全年开展三次大型重点督导活动和开展两次专项督导活动,主要针对教风学风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检查监督,并有针对性向执教者反馈,使教风学风有较大的转变,使教师成为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技艺精湛、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的良好群体,真正完成学校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实训育人的任务。

根据以上三风建设的要求,我们以“以纪律为突破口,强化三风建设”为原则,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校园的三风建设。我院实行领导、教师联合值日制度,对学生学习、生活、纪律进行全面检查;召开全院学生民主生活会,全体中层领导分别到各班参加民主生活会,倾听学习意见,与学生一起探讨学院建设和发展大计,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行学院领导下班指导班级工作制度,要求所有中层领导处理日常行政事务之余,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到各班级,了解班级及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与班主任一起探讨班级建设与发展计划,帮助班主任出谋划策。加强三风建设对于学生个体和整体的发展都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一是3月份组织参加广西区电子商务大赛,同学们踊跃参赛,有148名学生脱颖而出,通过了初赛,进入了复赛,有40多名学生获得了自治区奖励并荣获了电子商务初级资格证书。

二是与艺术系组织学生参加广西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得了成功。有两幅美术作品入选进京参赛,其余的艺术节目、作品均取得了三等奖以上的好成绩。

三是与外语系组织学生参加200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成绩斐然,参赛的12名选手均获奖。其中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6名,震撼了全区高校。

(二)*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的高职特色

我们学院的办学目标是:“面向*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优秀道德品质、正确价值观念、乐于奉献精神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基础理论适度、实践能力强的专科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急需的真正顶用的技能型人才。”我们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学生一入学就基本确定了职业方向,与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了联系。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特色是我们*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1、积极开展职业性实践活动。

校园中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是职业情操熏陶的重要形式,以开展职业性实践活动,增强职业氛围。一个良好的“职业氛围”有得于我们的高职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积极开展职业性实践活动。

(1)将原来单一的网络实验室改为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和财会电算化合一的综合计算机实验室。为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及其他专业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提供场所。

(2)为适应我院新开设专业的需要,学院投入了30万元完成了应用电子实验室、汽车检测与维修实验室的两大项目建设,两室现已投入正常使用。

学生在职业性实践活动中,通过感受、模仿、实验、安装、维修、制作等,逐渐养成注意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诱导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执著追求。

2、设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各类考点。

我院创建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职称外语考前辅导培训、物流营销资格考试培训、小学教师新课程教材疏通培训,开设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此外,中国商业技师协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授予我院“全国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站”。

第9篇

关键词:高校 学风建设 优化功能

学风是指学校、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它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上是指高校教师的治学之风、学生的求学之风以及校园的学习之风;而狭义上的学风是指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主要有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氛围等。学风不仅是高校的立校之本,也是高校的灵魂体现。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也充分体现出高校的办学水平与办学实力。

一、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学风建设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品格,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其次,学风建设能够进一步规范治学之风。高校的主要作用是学术研究与培养高等人才,只有加强学风建设,才能纠正当前各种不良学术风气,并能让学生明白严谨治学的意义,学会正确的治学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与教风。

二、当前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因素

尽管市场经济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带动了社会进步,但一些负面影响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这些不良思想与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正冲击着高校,从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发生扭曲。很多大学生学习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往往只对实用知识感兴趣,而不重视基础知识。

(二)学校环境因素

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部分高校办学理念存在一定偏差,过度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因此,盲目扩大办学规模,而自身软硬件设施却未跟上。比如,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陈旧,人才培养模式滞后等。另外,对学生的管理机制不完善,在学风建设方面无行之有效的措施。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个别教师缺乏责任感,业务水平不高,不讲究教学方式方法,仍以满堂灌为主,极少给学生单独思考的机会,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下去,学生迟到、早退、逃课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三)学生自身因素

很多大学生无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人生目标模糊,对今后的人生缺乏合理的规划。还有相当部分学生未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心理落差较大,缺乏学习动力。有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差,常常沉溺于网络与网游之中,荒废学业。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学校不好,即使学了也找不到工作,还不如不学。长此下去,必将影响到学校的学风。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充分发挥学风功能

(一)高度重视,强化学风建设理念

学风是高校办学理念与核心价值的直接体现,因此,高校领导必须重视学风建设,以本校精神与办学理念作为学风建设的指导依据,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学风建设理念。同时,高校要充分听取全校师生的意见与建议,确定学风建设的总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学风建设方案、实施措施,评价机制等。最后,要经校内外专家的统一论证后,选取合适的学风建设方案。

(二)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学风建设顺利进行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有利于规范师生的治学态度以及行为方式。首先,高校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抓好对学生的纪律管理、行为管理、考试管理等。同时,还应抓好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设置等方面入手。要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健全评价与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定期评选师德模范、学习标兵、杰出校友等先进代表,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从而在校内形成良好的舆论风尚。

(三)改进课程设置,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近年来部分高校规模明显扩大,但教学质量却呈下滑趋势。高等教育不具有义务教育那种纯公益性特征,很多家庭在做了大量的教育投资后发现高等教育质量不如人意,难免会有所抱怨。作为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必须与时俱进,尽量减少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的滞后期。这需要重新确定专业目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改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专业的实用性与前瞻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真正兴趣,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这样,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自然就会消失,学习风气也会逐渐好转。同时,高校教务部门及学生工作部门要增强合力,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力争将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实现“全人教育”。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端正教风、政风

首先,要重视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利用集中学习、讲座等多种方式,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感与责任意识。同时,要了解教师职工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难题,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要为优秀教师提供继续进修与深造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此外,还要抓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修养与管理水平。

(五)创新理念,提升学风建设成效

高校要增强创新意识,运用更多切实有效的手段来加强学风建设,巩固学风建设成效。一要以社团建设为依托,引导学生自行组织各种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这也能在无形中促进学风建设工作。二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网络学风建设。着力培育网络思政教育骨干力量,牢牢把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权。通过网上交流、信息等形式,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三要经常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比如,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组织大一新生参加“一封家书话亲情”活动,为家中父母写上一封感恩家书。又如,在校内积极开展相关创先争优活动,评选“先进班级体”“学习标兵”等,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开创良好的班风学风。四要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将公寓文化作为高校教育的延伸,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出高校公寓管理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经常举办公寓文化节、文明公寓、宿舍之星等评选活动,引导学生努力将公寓建设为温馨、舒适的地方。

总之,学风时刻彰显着一所大学的办校理念与治学精神,也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并加强师德师风与校园文化建设,打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充分发挥出环境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于成文,刘冰.新常态下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8(6):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