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

时间:2023-09-26 18:01:08

导语:在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

第1篇

【关键词】个性化健康教育;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702-02

急性胰腺炎是普外科常见的一种急症,其临床表现为腹疼、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甚至伴休克,腹膜炎等,具有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的影响了病人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年轻化的趋势,大多是由于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饮酒过量导致的。而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行为是降低胰腺炎发病率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如何的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有研究表明,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与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直接相关[1]。因此本研究根据急性胰腺炎患者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护理上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进而促进疾病的康复,缩短病程,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综述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2010年—2011年间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两组的一般资料、疾病知晓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院内常规治疗和护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100例急性胰腺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对照组。住院期间试验组采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种患者对疾病知晓度、遵医行为、自我效能、健康信念、良好心理状态及生活方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1 试验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根据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个体差异,在入院对患者进行评估,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心理特点等方面。了解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制定有效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宣教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禁食及胃肠减压的健康教育[2],禁食和胃肠减压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由于人们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没有意思到饮食是疾病产生的一大诱发因素。通过集中讲授关于疾病的常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禁食及胃肠减压的意义和目的,介绍胃肠减压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即弯腰抱膝位,这样可以减轻疼痛,进而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局限。指导患者饮食,急性期禁食到先饮少量开水再到无脂流食、无脂半流食物、普食,不宜食用高脂、高蛋白食物,禁食产气、辛辣刺激性食物。做好情志护理,避免劳累过度,遵医嘱用药,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了确保健康教育有效,按照护理程序,采用口头讲解、书面介绍、医护示范、病人示范的方式、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人家属和病人共同参与[3]。通过一对一的健康教育,让病人感到关怀和温暖,最大限度地避免过度治疗、过度检查、过度用药,从而改善病人的遵医行为,使健康教育效果最大化[4,5]。

1.2.2 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的健康教育。主要是护士传授内容,患者接受,不能达到互动,不能根据个体差异一对一的健康教育。

1.3 研究工具:冯志英研制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此量表包括3个维度,22个条目。信效度较高,能够较好的反应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6]。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

2.结果

由(表1看出),试验组患者对疾病知晓度,遵医行为,自我效能,健康信念,良好生活方式及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p

由(表2看出),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p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大多数患者不能满足一般的生活护理,而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以及疾病愈合和愈合后的问题[7]。而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集思路,判断,决策于一体的立体式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和应用[8]。因此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可以大大的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了解疾病基本相关知识,治疗护理及预防。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姜鸿,田林,胡文风.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6):60-61.

[2] 冯波.重症胰腺疾病术后肠外营养并发症的监护[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6):13.

[3] 罗运莲,叶正云,范军胜,等.“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32-33.

[4] 叶芳.人性化护理在乳腺癌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2B):419-420.

[5] 陈小玉,王菊吾.人文关怀理念在乳腺癌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8B):1547-1578.

[6] 冯志英,王建荣,等.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的研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63.

第2篇

关键词:产科护理;个性化护理;合理应用

孕妇在怀孕之后自身行动不便,尤其是在接近预产期时,其自身面临的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都会比较大,甚至有的孕妇还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在产科护理过程中,依据孕妇的实际特点来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模式进而对孕妇实施个性化护理已经成为当前产科护理工作中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1-2],个性化护理主要从心理护理、病房环境、个性化护理措施的实施以及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对于提升产科护理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个性化心理护理

孕妇在怀孕之后尤其是在将近临产的时候,其内心的心理压力会进一步增大,如果在护理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孕妇的心理护理,则沉重的心理压力极有可能导致孕妇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甚至有可能威胁到孕妇自身以及胎儿的健康,在以往的产科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科护理工作的缺失,在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树立起强烈的个性化护理的意识,在实际护理的过程中要对孕妇在护理过程中自身的主观感受、其心理压力的来源、宫缩状况以及疼痛状况等来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案,针对孕妇存在的焦虑、不安等心理状态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进而使得孕妇的心理状态保持在一个最佳的水平。这样通过建立起一个以产妇为中心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模式来帮助产妇消除在妊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于产妇自身以及胎儿的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

2 个性化的病房环境

在进行产科护理的过程中,病房环境对于孕妇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传统的产科护理过程中,由于医疗资源和医护人员的水平和数量有限,往往忽视了对于病房环境对产妇的影响,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在传统的病房环境中,孕妇更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因此,在进行产科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依据孕妇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爱好来对病房的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在进行个性化病房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孕妇的个人喜好,进而使得孕妇在病房中能够找到家的感觉和气氛,例如在进行床单、被罩等用品的颜色选择时可以积极征求孕妇自身的意见,选择一个孕妇喜欢的颜色等,这样通过个性化的病房环境的设置来为孕妇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护理环境,进一步提升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3 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在传统的产科护理进程中,由于医疗资源和医疗条件十分有限,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对所有的产妇采取同样的护理措施,没有依据产妇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在进行产科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个性化护理的实施措施是产科个性化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在进行个性化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护理措施的实施。例如,在进入产妇病房之前敲门,征得产妇同意之后再进入病房;在对孕妇进行静脉滴注或者是进行体温测量时,在不影响产妇的护理质量以及健康的情况下,可以在孕妇睡醒之后进行;对于临床护理过程中一些孕妇提出的亲自为孩子洗澡的要求,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依据孕妇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综合的考虑,在对孕妇和婴儿没有影响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孕妇和要求。这样,通过一些个性化的具体护理措施来进一步提升产科护理的质量和水平。

4 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在传统的产科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对于孕妇自身的健康意识没有足够的重视,护理人员要针对孕妇自身的身体条件和状况来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运动、饮食以及相关的健康知识等方面,在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将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及在其怀孕的不同阶段和时期需要注意的事项耐心的对孕妇进行讲解,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依据孕妇自身的实际身体状况来制定出合理的饮食方案和相应的运动方案,在配合用药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锻炼,尤其是要注意提升孕妇自身的合理饮食的意识,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使得孕妇能够通过合理饮食来获取自身妊娠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使得孕妇能够在保证自身健康的前提下生下健康的孩子。此外,在孕妇进行生产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于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在出院之前,要针对产妇在产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必要的教育,比如在生产之后产妇自身的活动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不能进行重体力的活动,同时生活作息必须要保持规律,避免过度疲劳等,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让产妇能够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之后都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护理[4-5]。

5 结语

在当前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的新形势下,产科护理工作的水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个性化护理主要从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个性化的病房环境、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四个方面来进行,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孕妇自身的心理状况和生理状态,进而通过个性化的护理模式来进一步提升孕妇在孕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清芬.产科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合理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02:72.

[2]林娅.产科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合理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5:107.

[3]付红霞.个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23:226-227.

第3篇

【摘要】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中青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中青年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Ⅰ型23例,Ⅱ型97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20一48岁。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人(A组),对照组60人(B组)。结果 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中青年;糖尿病;个性化;健康教育;依从性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发展,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呈迅速增加的趋势,而其中又以中青年糖尿病患病率增加最为显著。糖尿病是一种需终生治疗的疾病,但由于病程较长,临床症状不明显,特别是中青年患者工作家庭压力大,对治疗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对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成为我们护理工作所面对的问题。对此我们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中青年糖尿病患者60例,对其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并设立另60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患者进行对照比较,对120例患者进行跟踪观察,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0年5月-2011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青年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Ⅰ型23例,Ⅱ型97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20一48岁。将12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人(A组),对照组60人(B组)。两组病人均接受正规的糖尿病治疗,用药情况基本相同,均无严重并发症,不同病程和不同年龄的病人在两组中所占比例基本相同。

1.2健康教育方法

1.2.1对照组干预方法

采用集体健康教育方案,干预时间为一年。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告知糖尿病相关知识。采用集体授课形式,每半个月1次,讲解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用药知识、自我监测等内容。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由患者自己阅读,不理解之处给予解答。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患者出院后以电话形式通知患者来病区,由责任护士进行专题讲座,每个月授1次课,每次讲1h。并发放相关健康知识手册,免费测末梢血糖。

1.2.2实验组干预方法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干预时间为一年。

1.2.2 1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知识教育

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一般生理、心理和发育情况、文化程度等。并运用护理程序,针对每个患者存在的与疾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的需求,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机制,糖尿病对健康的危害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识别,指导血糖自我监测方法。通过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引起患者足够重视,从而配合具体健康教育措施。

1.2.2 2个性化饮食指导

强调个性化饮食处方,调整饮食结构。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和运动强度,计算全天总热量摄入。包括每日餐数,每餐分类摄入量(主食、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等),推荐食用粗粮、杂粮类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含量[1]。饮食治疗原则:制定总热量、计算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要与脂肪比例以及合理分配。饮食治疗是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之一,应严格和长期执行。

1.2.2.4个性化运动疗法

运动一定要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在专科医护人员指导下,首先做全面体检,然后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强度要遵由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好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球类活动等。注意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及时停止运动并采取相应措施[2]。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写有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以备急需。

1.2.2.5个性化用药知识教育

全面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需要病人自身具有一定的糖尿病知识,在治疗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配合。糖尿病的药物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改药、停药。对于口服降糖药者,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用药时间、剂量、药物的作用机理、类型、作用时间及副作用。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出院前应教会其注射和保管,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皮下注射时选择皮肤松软、血液循环的部位,注射部位应以多部位轮流注射,注射点分散,同时注意皮下注射深浅度,利于患者出院后的康复[3]。

1.2.2.6个性化生活方式指导

讲解不良的生活方式对本病的影响,向患者讲解嗜烟酒与本病的关系,使其戒除烟酒。并针对患者具体问题加以指导,制定戒烟戒酒计划并结合心理咨询方面的技术-厌恶疗法。给病人观看长期吸烟史者的胸片,结合药物和想象刺激等技术,通过附加的这些刺激使患者在吸烟,饮酒的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4]。从而达到戒烟,酒,建立良性的生活方式的目的。

1.2.2 7个性化心理护理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将患者患病后的心态归纳为积极,消极与淡化三类.积极心态的患者有着很高的个人修养与心理素质,对这类心态的患者只要予以以上健康教育。消极心态表现为悲观,焦虑,恐惧,并拒绝治疗。针对此类患者,向他们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其对该病有个理性和正确的认识,配合治疗和护理。淡化心态即怀疑、满不在乎的心态。由于糖尿病发病初期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这类患者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从而拒绝改变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对于这类患者应多与其沟通,教育他们控制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

1.2.2 8电话随访

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48-02

的创始人罗布・里德认为:“在一个无限选择的时代,统治一切的不是内容,而是寻找内容的方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在新媒体背景下而呈现出新的特征和问题,如何适应这一变化而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一、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新媒体概念解析

新媒体已成为促发全球社会变革的社会化媒体,对受众的认知结构、青少年的文化价值观及传统的艺术教育等也产生了广泛影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与推广已给青少年的价值观造成了重大影响。

对于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P・G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商品的计划书,他在计划书中将“电子录像”称为“New Media(新媒体)”,新媒体的概念由此诞生。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美国新媒体研究专家凡・克劳思贝(Vin Crosbie)认为,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使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中国传媒大学廖祥忠教授认为数字媒体是“新媒体”的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也指出“数字化”和“互动性”是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近些年,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发展不平衡”、“内容较为单一”、“教育理念较为滞后”等方面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起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一重要指标。从理论层面上来讲,高校不断通过心理量表等形式,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而时至今日,在实践方面,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依旧停留在个案心理疾病的咨询与治疗工作上。也就是说,在实践层面缺乏一定的执行力,具体表现在,没有规范的教学内容,没有高水平的师资,没有一定的教学设备等。因此,笔者认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视。

2.部分高校开设课程质量不高。樊富珉等通过研究得出: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疾病的防治,两者相辅相成。部分高校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时,有的教师是专业的心理学老师,但也有的教师是兼职教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且多数教师不是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是五花八门,基本没有统一的内容质量要求。

3.高校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的人数非常少,检出率不到1%,绝大部分学生面临的只是心理困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大学生自身潜能进行开发教育,培养大学生自觉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着眼于大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聚焦自我成长,提升其心理韧性等品质。

(三)小结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的认知感官、认知取向和认知范畴,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大学生心理认知的多元异化、心理情感的虚拟异化、心理空间的隔断异化,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不断加大。我们不仅要做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存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与心理咨询师面对面沟通交流,也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开创新型教育模式等。新媒体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途径和方式,我们缺乏一个整合机制,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在大学生群体内呈现出“网上互动积极,网下交流不足”的局面,出现“共性教育普遍,个性教育欠缺”的现象。

二、探究新媒体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1.选择多样化,自主性增强。伴随着微博、博客、QQ、飞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在获取信息方面更加便捷,原有的生活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互联网中,大学生可以同时与多方进行交流,通过网络来交流获取信息,分享学习生活的点滴。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满足了其兴趣爱好,扩大了知识面,大学生参加传媒活动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2.个性化日益突出,互动不断。新媒体的多样化扩大了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大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偏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借助新媒体的不同形式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解决。新媒体的多样化在促成大学生选择多样化的同时,通过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根据大学生对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反应制订更加有效、有针对性的方案措施。

第5篇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可见,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在校本课程原则指导下,我校拟开发 “积极心理教育”特色课程,践行学校尚善教育理念。着眼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和补充作用。

一、课程背景

我校学生是珠三角新型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学生,学生主要来自农民家庭、农民企业家庭和拆迁补偿家庭,有少数是外来务工子弟。他们有着城市认同的强烈需求,但又摆脱不了农村生活习惯和文化影响。他们特别需要有人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我校的团体心理辅导已具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从2002年起就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干预进行实践探索,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尝试,至今已自主开发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在高校心理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开展大中小型团体心理辅导共达170多期,初步形成了有本校特色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体系。

二、课程内涵

(一)尚善教育

我校“尚善”的内涵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层:崇善――懂得做人善。像许海、许铭先生一样,从善、行善,宽容、善待他人,善待自己的爱心美德。

第二层:修善――懂得做事善。像许海、许铭先生一样,勤奋拼搏,发挥潜能,积极进取、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完美的善。

第三层:创善――善教善学。学校为师生搭建平台,在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上让师生充分发挥所长,形成乐教、乐学、善教、善学的氛围。

我们的“尚善”教育既是一个理念,也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是我校追求的愿景。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教育”是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用积极的过程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的一种理念。

“弘扬人类美德,激发积极情感”是我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它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使每个人实现自我并超越自我,保持生命生活的最佳状态。这与我校“尚善”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践行“尚善”教育理念的重要助推剂。

我校“积极心理”特色课程的构建,是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思想,以“系统化、层次化、多元化”为策略,以“学生、教师、家长心理潜能激发”为目标,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抓手,以“团体心理辅导+个性辅导”为手段,建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此践行我校“尚善”的教育理念,创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品牌学校。

三、课程意义

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践行尚善教育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教师、家长的潜能,促进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培养师生的感恩之心、从善之心,帮助他们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形成更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其品牌价值,为其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四、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构建系统全面、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校本课程体系;激发师生心理潜能,使之形成崇善、修善、创善的品质和校园文化氛围;打造富有凝聚力的学生团队、教师团队和家长团队,实现学校管理水平、教育科研水平、学校内在凝聚力的大幅度提升。

(二)具体目标

构建“三二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打造一支积极向上、业务精良、一专多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开发一批团体心理辅导案例;

转化一批学习焦虑学生。

五、开发措施

(一)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实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开展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围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师生心理潜能激发”的目标、“团体心理辅导”的手段,拟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开发和完善。

1.课程目标体系

心理素质是个体整体素质的基础,学生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般不同年级学生在智力方面是有差别的,即获得知识有多有少;一般不同年级学生在个人经历方面也是有差别的,即初中新生都有“中小过渡现象”,初二年级学生有“八年级现象”,初三年级学生有“升学择业现象”。因此,我们在初中三个年级里构建如阶梯式上升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在初中各年级依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来实现不同年级的教育目标。

初一年级目标:认识自我――积极的自我感觉、自我概念和自我分析。

初二年级目标:悦纳自我――积极的自我评价、自我接纳和自我完善。

初三年级目标:超越自我――积极的自我突破和自我创造。

2.课程内容体系

学生课程是核心内容,由“三二六”板块构成。

“三”――三个台阶,即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

“二”――两种类型,即全员参与的普及课程,可供选择的个性化课程。

普及课程,写进学校课程计划安排表,全体学生都必须参与,如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月一次的大型团体心理训练等。

开展个性化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状况、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主题的心理辅导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如同质人群的小组团体辅导。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发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表”。

“六”――六大模块,即智慧、勇气、爱心、正义、克制、卓越。

3.课程实施体系

为有效落实课程开展,实现课程的预期效果,我们从“四大课型”和“四种形式”两方面实施课程。

四大课型分别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团体心理训练课、心理主题班会课和学科渗透课。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采取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活动形式进行,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及行为问题。每周每班1课时,专职心理教师授课。

开设团体心理训练课,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打造教师团队、家长团队和共同体团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每月每年级两个课时,专职心理教师授课。

开设心理主题班会课,主要指导学生在情、意方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每周每班1课时,班主任授课。

开设学科渗透课,全体科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挖掘教材中蕴藏的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种形式“如下:

以情境为载体的校内团体心理训练和社会情景下的团体心理训练;

以内容为载体的不同群体的主题团体心理训练;

以对象为载体的主题式督导团体心理训练(包括单一人群和复合人群);

以规模为载体的团体心理训练(包括年级大型团体训练、班级团体训练和小组团体辅导)。

通过不同情境、不同人群、不同主题、不同规模等的全方位的团体心理辅导体系,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4.课程评价体系

对课程的评价。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目标要求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内容要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体现学校的学校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实施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对教师的评价。在全体教师绩效考评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五有”:有课程目标,有课程计划,有科学可行的教学设计,有实施方法,有评价办法。

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核实工作,纳入月常规检查、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优秀者评先、评优优先。建立教师心理成长档案,追踪教师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发展。

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即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含第三方访谈)等形式进行,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最终得分=心理健康活动参与(60%)+其他活动参与(20%)+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0%)。学生得分折合登记入学生心理成长档案。

5.课程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课程计划管理:依学校的课程目标和师生情况确定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管理:强化动态管理,根据课程实施情况,适时调整或删减;有机地运用预设和生成策略。

教材管理:由教务处统筹管理,包括教师用书和各种道具器材。

人员管理:制定《许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明确课程的操作、交流、奖励、监督等制度,激发师生参与课程建设的热情。

课程评价管理:建立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每学年修订一次校本课程,以不断改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二)建设团体心理辅导的阵地,搭建积极心理搭建教育大舞台

建设校内团体心理辅导主阵地。在原有心理场室基础上,升级、改造场地场室,清晰划分功能。

建设校外团体心理辅导阵地。与户外拓展培训基地合作。户外拓展基地提供了校内无法比拟的自我挑战环境,能进一步实现学生潜能的激发。

引进先进的心理测量工具、统计分析软件。引进一套先进的、科学的、适合学校心理辅导的专业心理软件,满足大规模的测试、测量并及时反馈的需要以及个人信息动态更新的需要。

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网络平台。该平台有选课功能、咨询功能、自测功能和讨论功能。

(三)组建教师培训团队,提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执行力

构建“2+28+n”的团体辅导教师队伍模式。即以2个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28个班主任为主体,n个科任教师、高校专家、外校骨干、家长等各方面的社会人士为支持力量的队伍。

构建“六步走”教师培育计划。“六步”即问题清单、目标导向、专家引领、校本培训、伙伴互助、共同体支持。同时通过行动研究――“问题+方案+行动+结果+反思”的螺旋式循环研究过程培训师资队伍。

(四)提炼精品项目,打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力

把“三二六”课程体系打造成为精品课程,充分开发师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师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充分彰显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

六、开发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项目的总体推进和组织落实,全程跟踪指导项目实施,保证整个项目科学、有序地推进,提升项目实施效果。

成立创建工作执行小组。主要职能如表1所示。

(二)制度保障

建立计划、总结、交流制。制定项目总规划,把项目建设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定期交流、互相借鉴。

建立指导、监督制度。教学部门每学年要安排专题指导、检查,指导、监控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工作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价。开课情况将在评选优秀教研组与备课组时做重要参考。

建立激励制度。把校本课程教师的工作考核纳入到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之中;有关校本课程的相关资料学校给予优先办理;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参加评优、评先、晋级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作为评选校级骨干教师和优秀课的优先条件。

七、总结

以上是我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主要做法。可见,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要结合当地生活实际选择对学生实用的、具备研究基础的课程,确定课程目标。其次,要规划和建立校本课程的活动场室,作为活动开展的场所。

第二,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中心有三个职能,一是全面统筹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工作;二是协调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课时设置;三是设置各种管理和奖励制度,激发课程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根据校本课程的性质,可以设置普及课程和个性化课程。普及课程即写进学校课程计划安排表,固定时间上课。个性化课程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主题的课程,满足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第6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产检和生产的初产妇200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100例,年龄22~38岁,平均(29.50±1.50)岁。文化程度初中至研究生。试验组100例,年龄23~39岁,平均(29.50±2.00)岁。文化程度初中至研究生。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①常规组100例进行常规的优质护理服务,依据患者情况均给予传统的产科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100例进行系统化个性化围生期健康教育配合产科优质护理服务。

②制定孕产妇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规定各阶段健康教育内容、方式及各种护理问题的干预措施,并将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应用于健康教育中。护士与患者充分交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根据孕产妇的特点、需求反复进行讲解、评估、教育,不断修订健康教育计划,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孕晚期直至产褥期。

③各阶段健康教育内容:孕期营养与运动、体重控制方法、母乳喂养知识、产房环境介绍、模拟产程演示、产前心理疏导、待产注意事项、入院须知、利于自然分娩的孕期准备、孕期合并症护理要点、剖宫产的术前准备等;临产后导乐助产士讲解产程过程,产程中饮食与休息,指导缓解产痛的方法、用力技巧、陪产家属支持方法;分娩后讲解并协助早开奶,早吸吮,皮肤接触,讲解产后生理变化和注意事项,饮食与运动,促进子宫复旧的方法,产后康复操。讲解新生儿护理知识,沐浴、抚触、喂养和观察评估,新生儿安全须知,疫苗接种。指导母乳喂养,护理,出院后护理问题咨询求助方式;产妇出院后电话或上门随访,指导坐月子的注意事项,伤口护理,喂养指导等。

1.3评价方法

患者满意度采用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2013版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母婴健康知识知晓率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知晓率调查表,内容包括产褥期生理变化,产后康复,饮食和休息,新生儿生理和新生儿护理技巧,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新生儿预防接种等方面,总分100分。以上两种问卷均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0%。自然分娩率、合并症发生比例、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实际发生百分比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自然分娩率、合并症发生比例、母婴健康知识知晓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不良事件发生。

3讨论

第7篇

【关键词】:人性化健康教育 计划性健康教育 评价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600-01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其治疗成功的关键,除正确的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外,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视网膜脱离病人的影响,我科通过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对118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实施了人性化健康教育和计划性健康教育,并进行了效果评价,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18例,其中男72例,女46例,年龄976岁之间。根据随机分配原则,按病人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2.3 ±11.6,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8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1例,对照组男35例,女24例,平均年龄38.5 ± 13.2,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7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2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人性化健康教育方式 :注意病人感受,明确病人需求,即首先评估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与学习状态,同病人保持协调,教育的内容以视网膜脱离健康教育单所例的内容为主,让病人选择其想知道的内容,并将选择结果作标记;病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提出相关问题,护理人员在全面了解其需求后予以满足。护患共同制定教育计划。护士根据病人选择的教育内容和相关问题进行健康教育,教育方法以语言教育为主,辅以小组示范性教育与实物教育、个别指导、床边教育和书画教育[1]。在实施过程中,尊重病人的权利,让其及时说出自己的感觉,主动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护理人员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加强护患之间的互动性,共同完成健康教育计划,教育时间为1530min/d。同时注意病人身心状况,病人入住陌生环境易产生孤独、悲观情绪,护士耐心、热情向病人介绍周围环境,设施使用、作息制度,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安慰病人,满足需求,使病人产生亲切感。对于文化程度低,老年人记忆力差的特点,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育,对不懂之处反复耐心解答并示范指导[2]。对于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应做好陪护人员的健康指导,加强巡视,防止幼儿意外摔伤、烫伤等。

1.2.1 计划性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采取计划性健康教育方式,即依据病人的资料进行评估分析,推测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程度,护士自行制定教育计划,按计划步骤给病人施教。

1.2.3 效果评价:两组的评价工作均在实施后1d和出院前1d进行。

1.2.3.1 健康教育效果:根据病人的学习效果和达到的教育目标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优为目标实施,即病人能复述教育内容的80%以上,能完整的复述和回示所教授的方法。良为目标部分实现,即病人能复述教育内容的6080%,能部分复述和回示所教授的方法。差为目标未实现,即病人只能复述50%以下的教育内容,不能复述和回示所教授的方法。

1.2.3.2 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主动咨询情况:两组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内容(包括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饮食、药物、心理咨询与辅导,出院后注意事项),于出院前1d主动提问均作为主动咨询行为给予记录。

1.2.3.3 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出院前1d由护士长向每位病人发放“出院病人征求意见表”,包括入院宣教,基础服务,、健康教育、沟通技巧4个方面16项内容,病人填写时只需用“v”表示肯定的回答,文盲由家属向其解释说明并争得病人意见填写,当场收回。

1.2.3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比较:实施后1d观察组健康教育与对照组比较 X2=4.216,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效果不明显。

出院前1d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优、良率达100%,与对照组比较X2=40.865, P

表1 两组健康教育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围绕疾病相关知识,通过对口头说教及书面资料做好入院、术前术后和出院指导,这种教育方式侧重于视网膜脱离病人的躯体疾病和共性问题,这是护理人员单向灌输,病人被动接受教育的过程,缺乏个性化、人性化和护患互动性,不能充分调动病人的主动性,效果较差[3]。而人性化的健康教育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参与,注意病人人性化、个性化、注意病人身心及社会需求,因人施教,是理想的健康教育模式,在人性化教育过程中,护患交流增加,关系融洽,病人的权利意识不断觉醒,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希望了解和参与医护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健康问题[4]。如提出对护理的需求,治疗手段的选择,以及对治疗过程的了解。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病人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舒适的环境,更重要被理解,被关心,被尊重[5]。人性化健康教育在尊重和关心病人的同时,将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完善地展示给病人,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了良好的心理效应,这种人性化服务,受到了病人及家属普遍的赞赏。

参考文献

[1]王文英,青光眼病人不同健康教育方式效果评价,护理学杂志,2003,18(7).540―541

[2]陈庆敏,樊捷,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在老年骨折病人中的实施,护理学杂志,2003,18(9).702―703

[3]李玉华,李秀丽,邢丽等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健康教育[J].中年护理杂志.2003,38(3):227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消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9例,女51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44.25±7.56)岁;疾病类型:上消化道出血40例,消化性溃疡39例,肝硬化2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5.08±7.92)岁;疾病类型:上消化道出血39例,消化性溃疡38例,肝硬化2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消化科健康教育,如指导患者用药、加强饮食指导、进行健康宣教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自我护理教育,具体内容包括:①患者入院当天收集一般资料,如年龄、学历及健康情况等,根据医生意见提供差异性个性化教育,介绍自我护理教育实施的意义与方法,加强与患者、主治医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制定个性化自我护理教育方法,主要包括遵医嘱用药、合理运用、心理护理等内容,并结合该方法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引导患者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提升其学习健康知识的积极性,使其了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教会患者应对措施,以避免出现由于并发症引发的心理恐慌。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自我护理教育方案实施各项护理措施。②护理前期应按照患者的自理能力情况给予一些协助,部分患者由于疾病需求只能进食流质食物,对此类患者要加强饮食护理,由于受到创伤性手术的影响,一些患者无法实现生活自理,应给予补偿护理,协助其维持好个人卫生,待其自理能力恢复后,再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注意引导其进行自我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中,每周都要询问自我护理教育方案的执行情况,直到患者康复出院为止。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前后SAS、SF-36、ESCA评分。采用SAS评分评估患者的焦虑情况,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焦虑情况改善程度越好;采用SF-36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采用ESCA评分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好[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教育前后SF-36及SAS评分比较。教育前,两组患者的SF-36、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教育前,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教育前,且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教育前后ESCA评分比较。教育前,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两组患者ESCA评分均明显高于教育前,且观察组患者的ES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消化科疾病类型非常复杂,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必须熟练掌握各项护理知识与技能,准确评估患者的具体需求,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为其制定个性化自我护理教育计划,已有研究表明,对消化科患者实施自我护理教育,可有效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3-5]。

第9篇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我科自2010年8月以来不断探索和深入优质护理服务,提出护理服务无缝隙服务、病房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会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时期给予个性化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治疗、康复、预后有充分的认识, 入院、手术、出院的全过程中提供礼仪化、标准化、人性化和零距离的服务,使之得到最佳的护理。自开展以来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下面就我科开展优质服务护理无缝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1 制定病人健康教育计划(如图所示)

包括入院教育、 疾病知识 、检查项目、药物知识、饮食、围手术期教育、出院教育等几方面的内容,逐条落实。

2 实施方法

2.1 加强护士培训,转变思想,改革分工模式,责任小组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责任小组组长,全面管理小组内人员的分工及调配,全面掌握所分管病人的健康教育的掌握理解情况,责任护士在工作中落实整体护理,把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对病人的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融为一体,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

2.2 责任护士为病人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床边护理 ,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带领病人熟悉病区环境,介绍住院制度等按照健康教育计划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对病人的任何疑问, 责任护士均在第一时间内予以解答,护士管床责任制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使护士接触患者的时间增加,交流的机会增加,促进了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建立使专业知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应用,体现了自身的价值[1],拉近了与病人的距离。责任护士接触患者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对所负责的病人的服务更加精细化、亲情化、病人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实现了病人护士医生的满意。

2.3 评价方法 每周二护士长护理查房 检查责任护士对针对分管病人病人不同的所提供的个性化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情况,病人座谈,听取医生的意见。病人出院前,进行满意度调查。

3 结果 病人的满意度达到99.6%。

4 体会

4.1 根据不同时期的侧重点,及时为病人做疾病知识宣教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使病人尽快了解病情。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各项护理做到心中有数,多下病房与病人交谈,了解患者需求并及时解决,作好用药、疾病预防、诱发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指导,让患者感到我们的关心。并请专科医生为病人集中讲解部分专科知识,据资料表明84% ~95% 病人愿意让医生进行专科讲解[2] 。

4.2 适时把握教育时机,充分利用有利资源。护士应将健康教育穿插在与患者交流的每个时机中,责任护士要对所主管的患者的教育进程心中有数,做到将健康教育与常规护理相结合,即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在治疗时歇,可将患者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除此之外,可以让患者及家属阅读有关疾病方面的健康教育处方,增加感性认识,做到事半功倍。

4.3 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科所制订《专科健康教育》内容是给大家提供的指导参照资料,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病人的需要、文化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宣教,不一定要把标准教育内容全部灌输给病人,应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宣教。如急性期病人迫切需要健康教育,特别是在出现一个新症状需要治疗的病人,他可能迫切需要知道症状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效果如何等。如术后病人想咳嗽而又怕伤口疼时,指导他采取坐位,用手轻按伤口部位,然后再咳嗽,就可减轻伤口疼,并及时讲解将痰及时咳出可预防肺部并发症等。通过护士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既可减轻病人忧虑,又可较好取得病人配合,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海平,肖梅,王海燕.护士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J].护理学报,2010,11,17(11B):31-32

[2] 周秀兰.老年病人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需求调查[J].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3,2:137—13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30-01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我科自2010年8月以来不断探索和深入优质护理服务,提出护理服务无缝隙服务、病房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会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时期给予个性化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治疗、康复、预后有充分的认识, 入院、手术、出院的全过程中提供礼仪化、标准化、人性化和零距离的服务,使之得到最佳的护理。自开展以来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下面就我科开展优质服务护理无缝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1 制定病人健康教育计划(如图所示)

包括入院教育、 疾病知识 、检查项目、药物知识、饮食、围手术期教育、出院教育等几方面的内容,逐条落实。

2 实施方法

2.1 加强护士培训,转变思想,改革分工模式,责任小组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责任小组组长,全面管理小组内人员的分工及调配,全面掌握所分管病人的健康教育的掌握理解情况,责任护士在工作中落实整体护理,把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对病人的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融为一体,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

2.2 责任护士为病人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床边护理 ,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带领病人熟悉病区环境,介绍住院制度等按照健康教育计划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对病人的任何疑问, 责任护士均在第一时间内予以解答,护士管床责任制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使护士接触患者的时间增加,交流的机会增加,促进了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建立使专业知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应用,体现了自身的价值[1],拉近了与病人的距离。责任护士接触患者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对所负责的病人的服务更加精细化、亲情化、病人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实现了病人护士医生的满意。

2.3 评价方法 每周二护士长护理查房 检查责任护士对针对分管病人病人不同的所提供的个性化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情况,病人座谈,听取医生的意见。病人出院前,进行满意度调查。

3 结果 病人的满意度达到99.6%。

4 体会

4.1 根据不同时期的侧重点,及时为病人做疾病知识宣教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使病人尽快了解病情。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各项护理做到心中有数,多下病房与病人交谈,了解患者需求并及时解决,作好用药、疾病预防、诱发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指导,让患者感到我们的关心。并请专科医生为病人集中讲解部分专科知识,据资料表明84% ~95% 病人愿意让医生进行专科讲解[2] 。

4.2 适时把握教育时机,充分利用有利资源。护士应将健康教育穿插在与患者交流的每个时机中,责任护士要对所主管的患者的教育进程心中有数,做到将健康教育与常规护理相结合,即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在治疗时歇,可将患者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除此之外,可以让患者及家属阅读有关疾病方面的健康教育处方,增加感性认识,做到事半功倍。

4.3 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科所制订《专科健康教育》内容是给大家提供的指导参照资料,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病人的需要、文化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宣教,不一定要把标准教育内容全部灌输给病人,应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宣教。如急性期病人迫切需要健康教育,特别是在出现一个新症状需要治疗的病人,他可能迫切需要知道症状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效果如何等。如术后病人想咳嗽而又怕伤口疼时,指导他采取坐位,用手轻按伤口部位,然后再咳嗽,就可减轻伤口疼,并及时讲解将痰及时咳出可预防肺部并发症等。通过护士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既可减轻病人忧虑,又可较好取得病人配合,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海平,肖梅,王海燕.护士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J].护理学报,2010,11,17(11B):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