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18:01:14
导语:在商业项目风险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消费信贷 信用风险 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
在扩大内需和应对通货紧缩的过程中,从1999年起,我国启动个人消费信贷政策。自此信用消费逐步浮出水面,住房按揭、汽车贷款、教育贷款、信用卡等各种个人消费贷款的规模不断迅速扩大。在消费信贷热不断升温的形势下,各商业银行均把发展消费贷款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信贷的蓬勃发展以及消费信贷业务风险与回报相对应的客观规律,使商业银行等授信机构在追逐巨额利润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巨大的潜在不良贷款风险,从而信用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管理的一个核心领域。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贷款质量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个人信用评估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估消费者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识别信贷申请人的个人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项目风险管理与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内涵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目的是保证项目总目标的实现。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随时监控项目的进展,注视风险的动态,一旦有新情况,马上对新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妥善地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这就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在实践中,此全过程可以划分为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两个阶段。其中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信用风险评估是基础和关键。
个人信用风险评估就是通过建立针对不同客户类别的信用评估数学模型,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系统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客户的信用资料内容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估。个人信用评估的自动化加速了整个信贷决策过程,申请人可以更加迅速地得到答复,提高了操作的效率。
对个人信用进行科学评估,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是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个人金融、家庭理财等业务的必然选择。信用评估可以较精确地估计消费信贷的风险,给贷款人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手段,避免不良贷款,控制债务拖欠和清偿。个人信用评估可以使贷款人更加精确地界定可以接受的消费信贷的风险,扩大消费信贷的发放。
二、个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个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尚不健全,个人信用长期没有评估,良好的信誉没有得到合理的优惠,欠债不还也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使我国的个人信用较为脆弱,个人资信程度降低。
缺乏完善的消费者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导致存在如下问题:
1.贷款审批时间延长、手续复杂。由于个人信用等级的核定不科学,经办人员为了保证信贷质量,控制信贷风险,必然会采取许多非常规手续来再核定消费者的信用级别。如延长与消费者的面谈时间、仔细鉴别消费者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和消费者有无恶意借贷行为前科或恶意借贷意图等等。这些措施的执行,固然减少了风险的发生,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申请消费贷款的手续,延长了审批时间。
2.导致非个人因素的信贷风险。消费信贷的特点是单笔业务数量小,但整体业务数量大,这样有限的银行消费信贷人员必须面对大量的消费信贷客户,形成了一个客户经理必须同时与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客户打交道的局面。面对个体差异很大的消费信贷客户群体,单凭客户经理的工作经验,很难避免判断失误的情况发生,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非个人因素的信贷风险。
3.影响消费者申办消费信贷的积极性。银行提供给消费者的是金融资金和附加价值即优质的金融服务。由于缺乏消费者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采取多种措施来防止内部和外部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但鉴于消费信贷一般有金额小的特点,繁杂的手续、漫长的审批时间弱化了其优质服务的附加价值,足以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种种事实表明,制约消费信贷的,除了人们的收入水平、支出预算、消费观念外,最让银行放心不下的还是对个人贷款心里没底,担心发生新的信贷风险。从这个角度看,推广消费信贷,必须尽快发展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三、发展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思路
针对目前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风险分析提出如下研究思路。
风险分析就是查明项目活动在哪些方面,什么时候,哪些地方可能潜藏着风险。查明之后要对风险进行量化,确定各风险的大小以及轻重缓急顺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为减少风险而供选择的各种行动方案。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下文从风险分析的三个组成部分加以阐述:
1.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减少项目的结构不确定性。风险识别首先要弄清项目的组成、各变量的性质和相互间的关系、项目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的、有章可循的步骤和方法查明对项目可能形成风险的诸多事项。
通过设计好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可以研究归纳出消费贷款的好客户所具有的特征,依此特征判断该客户是否是银行在消费贷款业务中应该争取的对象,同时识别该客户可能发生非正常还款的特征变量。非正常还款包括提前还款和逾期还款。
2.风险估计就是估计风险的性质、估算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大小,以减少项目的计量不确定性。风险估计有主观和客观两种。主观的风险估计无历史数据和资料可参照,靠的是人的经验和判断。客观的风险估计以历史和资料为依据。
个人信用评估模型的使用是一个涵盖从接收申请到做出信贷决策全过程的自动识别系统。通常情况下,根据贷款申请人的相关特征变量计算信用风险,得出信用分数,从而获得申请人总的风险的评估值评估模型可以让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对申请者的信用价值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有利于做出科学的信贷决策。在决策与确认的过程中,信用得分、管理政策和信贷人员的专业经验是决定信贷与否的三大关键因素。
3.风险评价就是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顺序。评价时还要确定对风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风险评价方法有定量和定性的两种。进行风险评价时,还要提出防止、减少、转移或消除风险损失的初步办法,并将其列入风险管理阶段要进一步考虑的各种方法之中。
个人信用评估模型投入使用之后,对其进行监控是达到经营目的、实现盈利的重要保障。同时,评估模型的监控能够帮助商业银行识别新申请者的特征变化,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寻找和捕捉更多的市场机会。
从总体上看,评估模型的建立为消费信贷业务提供了风险评价的标准,但是模型需要得到正确充分的使用,模型的监控则可以随时作出修改决策,从而使模型更加准确。在实践中,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绝非互补相关,常常互相重叠,需要反复交替进行。
未来发展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思路概括地说,先确立风险管理的目标,包括风险识别的完整性、可测和可控性、可操作性以及风险管理的拓展。同时针对每一个风险管理目标,要制定风险合理的实现措施,包括全面地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描述风险的数据进行数据库管理并对银行客户分类;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审批专家模型;建立商业银行关于数据建立和挖掘的案例等。
银行经营和管理的对象本身就是风险,其风险管理的特性决定了银行的经营活动始终与风险为伴,其经营过程就是管理和经营风险的过程。在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是商业银行始终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银行才能真正把握住国内日益壮大的消费信贷市场,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Kathy Schwalbe邓世忠等译:IT项目管理(第2版本)[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以下简称《11号应用指引》)第二条规定:“本指引所称工程项目,是指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本指引定义的工程项目,是指企业根据经营管理需要,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其目的是形成新的固定资产或维护、提升既有固定资产性能。
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的差错与舞弊,提高工程质量,结合企业工程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而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等。
工程项目,尤其是重大工程项目往往体现企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提高企业再生产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同时,工程项目一般工期相对较长、投资数额较大,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如不加强管理和控制,往往容易发生舞弊行为。事实上,由于工程项目投入资源多、占用资金大、建设工期长、涉及环节多、多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已经构成了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的“高危区”。现代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风险同样也在增大。因此,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日益为项目管理人员所重视。为了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实现工程项目规范管理目标,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决策失误及防止舞弊行为,有效杜绝工程项目的盲目建设、工程招投标程序不规范、工程超预算、或任意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工程预决算高估冒算、擅自挪用、拆借、转移项目资金等问题的发生,加强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
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是对工程项目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首要步骤,是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实施、评价和审计的基础。
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需要企业根据国家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等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到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审计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
一般而言,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一)描述现状
描述现状,就是梳理工程项目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梳理工程项目现状业务流程,编制工程项目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情况表、资金工程项目业务流程目录、绘制工程项目业务流程图等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的基础性工作。这是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实施阶段的首要环节。不论企业大小,因为工程项目的重要性,都会有些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或文件,内部控制设计者必须认真梳理。在梳理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现状的基础上,设计者根据内部控制设计的要求,编制工程项目业务流程目录,绘制工程项目业务流程图。
本阶段设计工作成果是编制《工程项目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情况表》、《工程项目流程目录》、《工程项目业务流程图》。
企业工程项目业务到底包括哪些,这因工程项目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工程项目涵盖的内容较多,包括新建、改建、扩建、迁建、恢复工程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经济活动。总体上来说,工程项目按其实施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阶段和项目后评价阶段。《11号应用指引》将工程项目业务流程界定为企业工程立项、工程招标、工程造价、工程建设、工程验收等活动。我国企业在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时,应将工程项目业务范畴统一到指引的要求上来。当然,企业工程项目复杂多样,工程项目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千差万别,因此,本阶段的设计在总体上体现指引要求的基础上,在具体的业务流程的设计上一定要体现不同企业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不能简单照抄照搬。依据“中天恒3C框架”理论,企业工程项目业务流程应包括以下基本控制环节:
(1)工程项目决策。工程项目决策过程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三个阶段,建设单位应在这三个阶段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
(2)勘察设计。建设单位应当建立相应勘察设计单位选择程序和标准,择优选取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查设计单位,并签订设计合同。重大工程项目应采用招投标方式选取设计单位。严禁建设单位委托无证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工程设计。
(3)概预算控制。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合理的概预算程序与制度,实现对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概预算编制口径的确定应当考虑固定资产核算的要求。
(4)招投标。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自行或委托相关机构编制招标文件,明确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招标文件中关于审查投标人资格的财务标准和投标报价要求等内容须经过建设单位会计机构或人员的认可。
(5)合同控制。建设单位应当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分别与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当事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6)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过程控制包括工程质量施工合同的执行、施工款项的拨付、工程质量、投资、进度控制、施工费用管理等内容,建设单位应依据项目自身的特点及管理要求建立相宜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7)竣工验收。建设单位会计机构或人员在工程竣工后,应及时开展各项清理工作。主要包括各类会计资料的归集整理、账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做到账账、账证、账实、账表相符。
(8)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对工程项目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二)风险评估
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可能遭到的风险。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一是识别工程项目风险,并进行具体描述。二是分析工程项目风险,编制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表。三是评价工程项目风险,编制工程项目风险评价表。四是确定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五是提出工程项目重大风险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及其评价是合在一起进行的。工程项目重大风险解决方案要看企业是否需要,在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完成后单独进行。
本阶段设计工作成果是编制《工程项目风险及其描述表》、《工程项目整体层面风险清单》、《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表》、《工程项目风险评价表》、《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表》、《工程项目风险解决方案》等。
(三)识别并描述工程项目风险
评估工程项目风险,首先要把工程项目业务具体风险识别出来,然后整理出整体层面的风险。企业工程项目具体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也因企业的不同而不同。按照《11号应用指引》要求,在评估工程项目风险时,设计人员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是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二是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三是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四是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五是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后存在重大隐患。
依据“中天恒3C框架”理论,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应重点识别以下工程项目风险:工程项目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工程项目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资产损失;工程项目决策失误,可能造成企业资产损失或资源浪费;工程项目概预算编制不当和执行不力,可能造成工程项目建造成本的增加;工程项目成本失控,可能造成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和效率低下;工程项目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不合法、不真实、不完整,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账实不符或资产损失等方面的风险。
(四)分析并评价工程项目风险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内容很多,一般应从成因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并编制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表。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应从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风险排序、划分风险等级,并编制工程项目风险评价表。
中天恒3C框架认为识别出工程项目风险以后,就需要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评估,考查风险发生的频率、衡量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明确企业准备承受的最大损失,即承受能力。具体应把握以下几点:
关键词:建筑业施工项目风险分析与预防
风险是指所有影响既定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总和。任何工程项目风险的预防都是基于对可能发生的未定因素(包括法律合同 社会 自然和不可抗力等诸方面)预测之上的,这些风险造成施工项目实施的失控现象,如工期延长、成本增加等, 最终导致工程经济效益流失, 甚至项目失败。
1、施工项目风险的分析
市场的系统风险、法律和合同风险、转嫁于承包商的不可抗力风险、合作者风险、财务金融风险等等都构成了施工项目风险,特别是在市场的系统风险中,业主贷款、银行业主或业主股东单位、施工项目总承包商、各分包商、分供应商、客户、小业主等等相互之间既是相互合作的商业链又是相互之间形成的一串风险链,任一环节产生的问题都会影响以上风险链的全部 ,施工项目的风险既具有多样性、 相对性 、长期性,又存在着可变性和整体性等特征,其变数很大,虽然在市场的系统风险中风险各方可能概率均等,但在目前的建筑市场形势下,发包方风险转移意识很强,这样就进一步增强了承包商的风险 承包商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则是更加直接、更加具体,对承包商来讲可能产生以下主要风险:
1.1 成本超支风险
在施工项目合同期的过程中,由于通货膨胀、利率调整等等金融环境的不确定,对原材料和设备成本价格走势估计不准以及技术措施、追赶工期的费用增加等原因,致使工程施工的实际费用超出原来的合同成本支出预算,这在闭口合同,包括总价闭、 单价闭口中是常见的。
1.2 发包方财务风险
项目所处国家、地区的通货膨胀、外汇汇率浮动、地区保护、税收政策、物价上涨和价格调整等因素对承包商的财务风险是巨大的,在一些境外项目中,有些合同条款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风险,业主和承包商共同来分担价格上涨的风险,若这类合同条款不存在,承包商将承担通货膨胀的全部风险,另外由于业主经济状况不佳而拖欠工程款,致使工程无法顺利进行,或由于意外因素使业主取得外部贷款发生困难或业主破产等待都将导致承包商资金无法收回,或者打赢官司无法执行,最后不能按合同要求交付竣工。
1.3管理风险
1.3.1项目经理任用风险。
项目经理是受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对工程项目全面负责的管理者,其管理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效率及成本的高低。项目经理如果缺乏优秀的经营管理素质必然会带来项目施工亏损的风险。
1.3.2项目施工管理风险。
总包项目施工过程中有时由于工程本身规模较大,技术难度大,管理上难免顾此失彼而造成风险。对此类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实现风险转移。实践证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总包企业通过合理合法的专业分包,寻找有实力、信誉好的合作伙伴,把部分专业性极强的工程分包给专业施工单位。选择、管理、利用好专业劳务分包企业,全面发挥自身的强势,实现合理的风险转移。这样既可以提高专业施工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
1.3.3质量与安全管理风险。
质量与安全是施工企业永恒的生命线,一旦发生质量与安全事故,不仅给伤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幸,也给企业带来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轻则罚款、通报批评,重则停止市场活动,资质降级甚至吊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1.3.4材料价格风险。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60%~70%以上通常是材料成本,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采取措施防范材料价格风险。
2、 施工项目风险的预防
对承包商来讲,施工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收益而完全没有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的,承包商只有面对现实,即追求收益最大化,又要将施工项目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如何做好施工项目风险的预防工作,是承包商实施合同中的重要实务。
2.1 对发包方的资信情况要充分了解
对订单(工程项目)的来源要有充分的了解,特别是发包方资金运作情况、银行信誉等要有充分估计,对合同的支付条件以及发包方延期付款条件要有一定的制约方法,包括银行保函及利息率。
2.2 对商业保险的局限性要有充分认识
商业保险业只承办纯粹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致损失的保险,而且只承办其责任项下的业务,其它损失不属理赔范围,保险人均不赔偿,商业保险业务目前的业务扩展也不能与承包商工作的发展完全同步,所以商业保险条款难以全面反映出施工项目新的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商业保险条款中的许多细则解释于承包商的权益而言具有局限性,所以承包商不能完全依靠商业保险解决项目风险,必须实行项目自身内部的风险预防。
2.3 对合同中不可抗力因素的分析及考虑
要对合同中不可抗力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自然风险、合作者风险等等。项目面对的不可抗力因素有许多,承包商应充分考虑合同约定中的其它不可抗力的风险,做好抵御风险的必要预防工作。除此之外,特别是对不明地理和恶劣气候条件要有充分考虑,如:很难预料的地下情况、障碍物、污染物处理等,当施工遇到严重的不可预知情况时就会停止正常工作,要经过勘察、设计,研究不明地理情况的处理措施,结果增加了工作量,可能会产生工期损失,成本增加。又例如,气候变化有些还是可以预测的,如四季周期性变化,这些在成本预算时比较容易考虑,有规律的气候变化虽然可以预测,但它也会给承包商带来不可抗力的风险,难以预料的恶劣气候变化的风险更会造成施工项目的误工增加新的成本。
2.4研究合同中非承包商因素可得到的补偿
非承包商因素可得到的补偿是一般合同中必不可少的条款,承包商应充分利用这些条款来规避风险。
2.4.1研究招标文件合同条款,力争非承包商同意补偿的条款
承包商在投标过程中,要反复深入研究招标文件,仔细勘查施工现场,要尽可能发展并探索可能的索赔机会,这类问题承包商在向业主质疑和进行合同谈判、询标时可技术性处理 ,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2.4.2谨慎报出合理单价
在单价闭口合同中,报工程量单价时,要特别注意单价的内容、范围及完成单价内容的全部工艺及工程程序,且要根据实物量可能调整的幅度,采用不平衡单价的差异报价方法。 总价闭口合同中,要注意其变更条款的清晰、合情、合法,谨慎报好工程量单价,对必须报低价竞争的项目,要注明材料品牌、规格和型号,如以后业主要采用新的材料品牌规格,则可以重新报单价。
2.4.3明确合同内容、划清工作界面
在商签合同过程中,承包商要逐一仔细斟酌合同条款,划清各方责任,明确承包内容,尤其要对业主有意转嫁风险和开脱责任的条款特别注意,如合同中不列索赔条款、拖期付款无时限、无利息、没有预付款的规定、没有调价公式、业主对不可预见的工程施工条件不承担责任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在签订合同协议书不谈判清楚,承包商将冒很大的经济风险。
2.5对风险的回避和转移要有充分的手段
风险回避是在考虑到项目风险及其所致损失巨大时,主动放弃或终止该项目,以避免与该项目相联系的风险及其所致损失的一种处置风险的方式,它是一种最彻底的风险处置手段。 在对项目进行风险预测、识别、评估和分析后,如发现实施此项目将面临巨大风险,将有可能造成承包商无法承受的重大损失,而且风险经分析又不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风险损失,保险公司也认为该项目风险太大而拒绝承保,这时就应放弃或终止该项目的实施,以避免今后可能发生更大损失。风险转移是指承包商将风险有意识地转移给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合作商,是由另一方承担风险的处置手段。虽然商业保险是最重要的风险转移方式, 但作为承包商,还应将非保险形式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转移方式,将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通过合同的形式转移给其他合作方,其主要形式有分包合同、分供应方合同、协议书附加条件(或履约保函) 租赁合同、保证合同、委托合同、双包和清包合同等,通过风险转移处置手段,风险本身并没有减少,只是风险承担者发生了变化。
参考文献:
[1]王伟君.论大学城华师大工程进度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广东工程造价,2005(7).
关键词:项目风险;团队异质性;认知差异
近年来项目管理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项目的风险问题却一直是制约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而且在项目成本、工期、质量和范围的要求愈加苛刻的背景下,项目的风险水平正在迅速提高。然而,目前对于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风险分析工具与风险类型与特点方面,对于项目风险管理主体的研究成果有限。然而,由于有限理性的存在,致使期望通过工具与客体的分析提升项目风险管理的绩效水平是非常困难的。只有不断深入把握项目团队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内在规律,才能够为提升项目风险管理水平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为此,本研究尝试将项目团队内部打开,深入探讨团队内部成员在风险认知方面的差异,推进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
一、 研究现状评述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学方法不断引入,学术界和实践界对于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如,在项目风险分析、评价与控制方法领域,以及对于不同类型项目的风险种类与风险事件的分析与归纳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工具与风险因素的研究,促进了风险分析与控制的科学化,也提升了项目管理实践中对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效果。部分学者尝试着从项目团队本身来寻找影响项目风险管理效果的因素,指出团队内部合作状态、团队成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团队所掌握的知识以及学习能力等是有效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
深入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风险分析的工具与项目风险本身层面,对于风险管理主体以及主客体作用关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虽然部分学者已经尝试着探讨团队本身因素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影响,但基本还是将团队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并没有深入到团队内部。而由于项目团队成员的经历、职责等的不同,他们在对风险的认知、对风险管理的目标的认知以及如何才能使项目风险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认识方面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将会直接影响团队内部行动的一致性和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效果,从而影响项目风险管理的效果。正如MacDuffie(1997)所指出的,成员的认知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问题解决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对项目团队不同类型成员对风险的认知进行研究,为提升项目风险管理的效果提供指导。
二、 团队异质性与风险认知的差异
团队成员对项目风险管理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风险来源认知差异、风险管理目标的认知差异以及项目风险管理保障要素的认知差异。如,Robert J Chapman(1998)研究发现,要确保能够尽可能识别出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全体团队成员的共同参与是重要的且必要的;Kutsch E.(2005)明确指出,团队成员与项目经理对待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风险意识方面的差异会影响项目风险管理的效果;Terry Williams(1995)和Tixier J.(2002)的研究则表明,项目风险管理实践者在面对风险分析工具的选择上存在障碍,而使用恰当的与团队成员自身能力相匹配的管理工具是进行有效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而且,团队成员由于职责和经历的不同,其所关注的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也必然会有所差异,在风险管理的目标、项目风险管理的手段、保障要素等方面存在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种差异将影响团队氛围和沟通效率,影响团队行动的一致性,甚至会由于认知的差异而抵制风险决策的执行。
为了分析项目团队成员的异质性在项目风险管理问题上的认知差异,笔者共对31名项目管理实践的管理与技术人员进行了访谈。包括:项目实施团队成员、项目团队所在的企业成员以及项目合作企业的成员三类。并分别与这三类学员取得联系,最后共有31名学员接受了访谈的邀请。从人员的分布状况来看:正在某个具体项目负责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人员占45%,来自项目团队所在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占32%,来自于其他不直接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组织的人员占23%。其中的技术人员主要是在项目中负责具体工程与技术工作的人员,而管理人员则主要是负责除工程技术外的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项目管理办公室人员、商务与合同负责人员、采购人员等。受访者从事项目管理或相关工作的平均时间为5年。从受访人员所在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建筑和软件开发领域。
通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在风险来源、风险后果、以及保障因素的认知方面,不同类型的成员有着显著的差异。
1. 项目风险来源的认知。在项目风险的来源问题上,接受访谈者普遍将技术、财务和环境风险视为主要的风险来源,只有部分项目经理强调了团队成员知识水平的有限性以及组织内部的协同机制会导致项目面临困境。团队所在企业的项目主管则普遍表示,企业内部的沟通与协调问题经常会导致在处理项目各种复杂问题时面临困境。
2. 项目风险后果的认知。受访者关于项目风险后果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工期(导致项目工期的延长)、成本(导致项目整体成本的上升)、质量(导致项目产出物的质量无法达到预定目标)、沟通(导致项目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出现利益冲突,降低沟通的效果)、团队氛围(影响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打击团队成员的信心,影响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造成沟通障碍、冲突增加)、业主满意(导致业主对项目团队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合同(导致合同的变更,增加履约风险)、合作(导致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冲突的增加)和企业形象(会降低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声望,影响企业的业绩记录,带来长期深远的影响)。
项目的工期、成本和质量三个方面受到了普遍的关注,特别是成本更是成为了一般管理和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而且,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重点并没有显著的区别,特别是团队所在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所关注的重点是一致的。项目经理与一般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关注重点有所不同,更关注业主的满意和团队氛围和团队内部的工作效率等问题。团队所在企业的项目主管主要的关注点在业主满意,同时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和企业的声誉和形象的关注度也较高。可见,项目的高层管理者更加强调项目风险的商业后果,而项目的技术人员则更加强调风险的技术后果。
3. 风险管理保障要素认知。受访者所关注的风险管理保障要素的认知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整理可以将受访者所普遍关注的风险管理要保障素归类如下:规范的项目风险管理流程(需要有科学且可操作的项目风险管理规范、工具集合)、企业专家团队的支持(在团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企业内部相关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其它资源的支持)、强烈的风险意识(团队成员需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认识到风险随时可能会发生)、明确的责任和授权(风险管理需要将责任落实到人,要对团队成员进行充分授权)、健全高效的沟通渠道(需要能够与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及时沟通项目的风险状况,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团队成员在如何才能够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项目合作公司、项目团队和团队所在企业的管理与技术人员都较重视风险管理过程的规范性与工具的合理性、团队成员的风险意识以及责任与授权问题。团队内部的一般管理者与团队外部的一般管理者相比,更关注内外部的沟通与协调机制的重要性。项目经理则更强调风险责任的划分,同时对企业专家团队的支持、风险管理规范等方面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项目团队所在企业的项目主管在关注风险管理规范、风险意识和责任划分等要素的同时,更注重健全高效的沟通渠道。
三、 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深度访谈结果的分析,认知差异在项目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客观存在,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项目风险管理的效果造成影响,项目经理人员需要根据团队成员以及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认知差异,制定有针对性地管理措施,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
1. 不同职责和工作经历的人对项目风险的来源存在较大的差异,负责工程技术的成员更多地将风险看作是技术问题或外部环境给项目实施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般管理人员对沟通问题比较关注;而高层管理人员则除了关注技术和外部环境风险外,还将组织内部的文化氛围、组织沟通以及知识的有限性看作是项目实施的重要风险内容。这种差异性表明,在风险识别与计划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风险识别与计划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以及小组工作的独立性,否则将难以保证风险识别的客观和全面。同时,为了确保项目风险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团队成员的来源和经历的多元化,在组建项目团队时不仅要考虑其从事类似项目的数量和年限,还应考虑到不同工作职责和经历的人员搭配问题。另外,这种差异的客观存在还意味着,团队成员在风险沟通方面会遇到障碍,企业需要尽可能实现风险管理术语的统一。
2. 团队成员对项目风险后果的重视程度的差异表明,不同成员在风险内涵以及风险管理目标的认知上存在差异。从所关注的风险后果可以看出,团队成员对风险管理的目标基本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约束性目标,包括工期、成本、质量和合同的实现;第二类是价值性目标,包括:利益相关者满意、合作和企业形象;第三类是保障性目标,包括沟通和团队氛围。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更多地是关注于第一类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和企业的项目主管更多地是关注第二类目标的实现;而一般的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对第三类目标的关注要比其他成员多一些。这表明,项目经理的风险策略和风险认知是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基础,项目经理需要从利益相关者满意的角度而不是从完成合同规定的各种约束性要求的角度出发,寻求风险管理策略,这样才能够使利益相关者获得更大的满意度。这是因为,对约束性目标的过渡关注,往往会使团队成员丧失利用风险中的机会成分的动力,也不会主动寻求超出合同规定的指标。而要满足或超越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就要求不仅要完成合同的规定目标,而且要在利益相关者可以接受的成本、工期等限制下,超额完成合同的规定目标,使利益相关者获取更大的收益。因此,要开发项目风险中的机会成分,除了需要有相应的分析工具之外,更主要的是项目经理的意识、态度和对机会的把握能力。
3.团队成员对风险管理保障要素的需求存在差异,为了提高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根据团队成员的需求和对工具的掌握程度提供适当的分析工具。团队成员普遍将项目风险管理规范视为重要的保障要素,而由于项目经理、一般管理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所关注的风险来源和风险管理的目标存在差异,所以他们所需要的管理工具也必然存在差异。相比较而言,项目经理就不仅需要传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工具,而且还需要能够有助于其识别风险机会的工具等。
4. 合作企业、项目团队以及团队所在企业的项目主管对待风险的认知也存在差异,如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关注的主要是合同的履约以及项目的工期和成本问题,他们对于项目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并没有给予重视;而项目经理则对项目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项目的工期和成本、项目团队在风险发生情况下的表现等方面非常关注;团队所在企业的项目主管则更多地是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满意以及企业的业绩问题。而且,团队所在企业的项目主管希望尽可能降低信息不对称;但项目经理则期望能够得到企业的有利支持。这种差异的存在表明了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与目前理论界所强调的加强利益相关主体的沟通是一致的。而且显然,这种沟通不仅是利益再分配或项目方案调整与优化的过程,而且同时也是各方了解对方风险认知以及风险管理需求的过程,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对方更有效的支持和协助。
5. 项目风险管理需要得到企业专家团队的支持。项目风险管理往往被看作是项目团队的工作,而忽略了其他组织特别是团队所在企业的作用,从而导致团队在开展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受到资源与知识匮乏的制约,降低了风险管理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项目经理期望能够从企业得到专家团队的支持,这意味着对于一个长期从事项目管理的企业而言,需要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接口关系,这样才能够给予项目团队以及时有效的协助,这也有助于通过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提高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学习效率。
6.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除了需要规范的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和有效的工具以及强烈的风险意识外,还需要进行适度、有限的授权。项目管理强调通过将项目分解为一系列工作包,并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整个工作包的各项工作,包括风险管理工作。这种模式使责任更加明晰,在前期规划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有助于高效地实现项目的目标。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由于不同的成员对风险来源和风险管理目标等的认知差异,导致不同的成员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以及采取的措施会有所不同,甚至会由于自身的经验和知识限制导致决策的失误,导致项目的损失。因此,在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进行适度有限的授权,并辅之以严格的汇报制度,使项目经理能够及时把握项目风险的实际状况,确保风险规划执行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 Boehm, B.W., Software risk management pri- nciples and practices, IEEE Software,1991,8(1):32-41.
2. The Mars Climate Orbiter Mishap Investigation Board, Report 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NASA, March 13, 2000, 省略.
3. Hazel Taylor,Congruence between risk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in Hong Kong vendor-driven IT projec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5,(23):437-444.
4. Ali Jaafari, Management of risks, uncertainties and opportunities on projects: time for a fundamental shif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1,(19):89-101.
5. Mark Keil, An investigation of risk perception and risk propensity on the decision to continue a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ject, The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2000,(53): 145-157.
6. MacDuffie, J. P. The road to “root cause:” Shop-floor problem-solving at three auto assembly plants. Management Science,1997,43(4):479-502.
7. Robert J Chapman, The effectiveness of working group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techniqu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8,16(6):333-343.
8. Kutsch E., Intervening condi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project risk: dealing with uncertainty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j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5,(23):591-599.
9. Terry Williams, A classified bibliography of recent research relating to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5,(85):18-38.
10. Tixier J., Dusserre G., Salvi O., Gaston D., Review of 62 risk analysis methodologies of industrial plants,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2,(15):291-303.
11. 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56-59.
12.詹伟,邱菀华.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18-21
13. 刘树林,唐均.差异性、相似性和受教育背景对高层管理团队影响的国外研究综述.管理工程学报,2004,(2).
14. 孙海法,伍晓奕.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研究的进展.管理科学学报,2003,(4).
15. 戴伟辉,叶佳佳,李悝.基于MAS的高层管理团队决策过程分析.科学学研究,2006,(4).
[关键词]风险数据库 风险辨识 风险评估
一、引言
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提高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实现风险管理体系的集成化、动态化、高效率和实用性。工程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工程中得到的各类风险管理信息,并对这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记录、归档等登记工作,在此基础上,一是对已建工程中的风险事件、风险原因、风险因素、风险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二是对拟建工程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项目实施过程进行风险监控,这对于工程公司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管理团队相互传递信息、有效控制风险非常有效。
关于风险数据库系统,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sJ Simister(1992)在风险管理技术及其应用的著名调查中表明,目前工程风险管理技术众多,核查表、MC、PERT、敏感性分析等,许多技术均有相应的软件支持,使得这些技术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为了实现动态风险管理流程以及各类风险管理技术的集成和综合应用,工程风险数据库的研发受到了重视。Barry LJ(1995)和Ward s(1999)提出了风险库的构建,williams(1994),Carter R(1995)和Ward s(1999)研究了风险库应该包括的内容,V,Carr(2002)和Fiona D,Pa~emon(2002)设计了PRR(ProJ‘ect Risk Registers)风险登记管理系统,该软件将风险管理分成risk plan和risk proce~两个模块,通过风险辨识员、项目经理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三层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管理。国内风险库的研发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建设领域,如黄宏伟等人(2006)着手盾构隧道施工动态风险库的开发,陈洁金(2009)进行了下穿既有设施城市隧道施工风险管理与系统开发的研究。
二、工程风险数据库的构建
1、工程风险数据库的基本流程(见图1、2)
2、工程风险数据库的基本功能
(1)为工程项目风险辨识提供信息参考。工程项目的风险环境和出险规律具有相似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因而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广泛调研、收集资料、文献研究、专家研讨等方法,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事件、风险因素或原因、应对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形成风险信息库的基础资料。结合拟建项目的建设环境、项目特点、建设管理现状等,在风险信息库中进行逐项对比分析,辨识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形成风险辨识清单。
(2)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估计和评价。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环境繁复多变,对拟建项目各个阶段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风险因素的共同作用和综合后果,以及这些风险对项目实施的影响,项目主体能否接受等问题进行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风险管理库可以实现风险评价相关数据的收集,包括主观判断数据、客观统计数据、理论模型等,结合当前项目的风险特点,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进行估计,对风险量进行评价,最终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3)为工程项目风险决策提供信息参考。在对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风险管理库对风险应对提出建议,使风险管理主体在规避、转移、减轻、自留等众多对策中,结合风险决策者的风险态度,迅速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决策,力图使风险转化为机会或使风险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小程度,形成风险处置报告。
(4)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利用风险信息库和风险管理库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进行风险预警和风险应急管理,对风险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风险监控报告。对产生的新风险因素和应对措施,及时补充完善到风险信息库中,实现动态管理。
三、工程项目风险数据库实现方法
1、基于风险数据库的风险辨识
基于风险信息数据库的风险识别模块的工作原理是:首先输入当前项目的相关特征信息,然后运用WBS方法对拟建工程项目工作进行分解和编码。其次调用风险因素分类子系统,运用WBS-RBS方法,对风险进行多方法、多角度的识别。最后,输出初步识别的项目风险清单,并进行初步的定量分析,在项目资源约束、风险管理目标计划(造价、工期、性能、安全、健康、环境)的制约下,探讨风险事件发生的条件,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损失大小、风险量大小,并提出风险应对方案,直到确认没有新风险为止。
风险辨识系统总体分析模型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工程项目风险信息数据库的风险识别模块从资料准备开始,经过项目调研、风险识别、风险审核三个阶段,最后才落实到风险清单。这一过程在项目风险管理全过程当中反复进行,其实质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项目风险管理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识别过程的四个阶段运用了PDCA的原理,构成了连续有机循环的系统,更加重视项目管理知识的积累应用,从而不断充实与完善风险信息数据库,使得工程项目的风险辨识变得更加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2、基于风险数据库的风险评估
工程建设项目因其自身存在大量的风险因素特点,建立风险评估模块并保存项目风险评估数据十分有必要,有了庞大的数据作为支持,风险评估的客观性、可信f生就有了保障。其次,风险评估模块中包含的各种理论模型有助于对风险的评估,调用过程十分简单、快捷,专家系统可以发挥其自身经验,辅助风险评估过程的顺利完成。最后,风险评估中包含的运算相当复杂,风险评估系统基于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可快速地完成评估所需的所有运算过程。
本文设计的风险评估模块是建立在经过风险辨识的风险清单和风险评估智能系统两大部分基础之上的,系统的建立可以基于商业风险评估软件,也可以自行设计、开发风险评估程序。总而言之,数据基础越客观、完整、有效、统一,智能评估系统越便捷、适用,风险评估过程就会开展得越顺利。风险评估模块的数据流由四个过程组成,依次为数据准备、数据来源、评估系统、结果显示,如图4所示。
数据准备:将经过风险辨识后的项目主要风险因素作为数据准备,并选择评估标准。
数据来源:根据历史评估数据、理论模型、专家经验以及待评估内容,判断选用何种数据来源。
评估系统:根据数据判断,选取风险评估方法,从软件(方法)系统中选取相应商业软件或自建程序,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显示系统:将评估结果转化成图表或各种易于查看的形式,进行显示。评估系统部分由三个部分组成,依次为用户需求、专家系统、软件(程序)系统。
用户需求:用户以其评估需求填写指定需求表,生成需求程序。
专家系统:在已有风险评估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该领域专家处理问题的知识、经验,借助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方法构建而成。该系统的重要性在于使得系统从此拥有专家的能力,以促进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能提供较正确的计划、建议、决策等。该系统一是利用专家经验分析风险适用的评估方法,二是选取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三是一些评估过程中的数据需要通过专家调查法得以完成,四是对评估结果进行修正。
软件(程序)系统:构建方法一:将商业风脸评估软件(@Risk、Permmster、Crystal Ball等)嵌入软件系统,现有的风险评估软件因其较为完善的设计和实践验证的实用性、稳定性,嵌入后即可立即开始运行,但商业风险评估软件同时存在费用高、难以和系统中其余部分协调统一、不同软件兼容性差等问题。构建方法二:自行谢十、开发风险评估程序,优点是将多种风险评估方法收录进同一软件,与本风险评估系统的兼容性好,缺点是技术含量高,同时需要较高的开发成本。此外,自行开发的程序应含有评估工具系统,例如:层次分析法中的标度法、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模糊数学法中的隶属函数、蒙特卡罗法中的概率分布等。所要评估的风险按照软件中预定的程序进行风险评估,并得出评估结果。
四、实证研究
以国际EPC水泥工程风险管理为例,构建工程风险数据库,数据库的模块结构如表1所示,部分功能界面如图5所示。
【关键词】项目;风险管理能力;直觉三角模糊数;熵
近年来,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全球化和不确定性使得项目管理面临的风险日趋增加。越来越多的项目管理者意识到有效的风险管理对项目成功至关重要。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也层出不穷。
现代项目风险管理主要是对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规划和风险监控等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研究[1],它以降低项目的脆弱性为向导,力求在风险发生前降低消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后降低消极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此外,将风险管理能力与项目脆弱性相结合的风险管理研究思路也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该思路认为项目风险管理应在对项目风险管理能力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实施与能力相匹配的管控过程,从而降低项目的脆弱性、提高项目风险管理能力[2]。由于风险管理能力直接影响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它已成为项目风险管理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目前不少学者对风险管理能力进行了研究:路军从战略意识、战术对策、管理实践和监督改进四方面提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建议[3];朱彬从信用扩张能力、风险分散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三方面评价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4];吴定富分析了国内保险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提高保险业综合风险管理能力的具体措施[5]。不难看出,这些研究主要是定性、描述性地分析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其提升建议,缺少定量、系统性的研究。而且研究对象集中于金融领域,对项目风险管理能力鲜有研究。因此本文将对以项目风险管理能力的定量评价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项目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继而建立熵权值法和直觉三角模糊数相结合的评价模型,最后结合算例验证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1.项目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以哈罗德·科兹纳研发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和风险管理研究与开发项目合作组提出的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为主要依据,并参考文献[6]对项目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进行汇总整理,按照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广泛适用性的原则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
项目风险管理能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按照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风险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风险识别能力、风险分析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本指标体系构建的侧重点是突出影响这些具体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因素。一个风险管理能力强的项目组织往往拥有全员风险管理文化,统一的风险管理策略,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优化的风险管理流程,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与工具和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本文建立表1所示的项目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直觉三角模糊数基本理论
由于项目环境和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专家在评价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犹豫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信息知识缺乏[7],所做判断具有犹豫性且常常会用好、一般、差这样的模糊语言。为了科学评价,本文运用直觉三角模糊数将模糊评价语言转换为精确语言。下面对直觉三角模糊数基本理论进行简单介绍。
定义1[7]:设X是一个非空集合,则称为直觉模糊集,其中和分别为X中元素x属于A的隶属度和非隶属度,即。此外X中元素x属于A的犹豫度。
定义2:设实数集上的直觉三角模糊数为,其隶属度函数表示为:
3.基于直觉三角模糊数的评价模型的建立
基于直觉三角模糊数的风险管理能力评价问题可以描述为:p位专家,对m个项目的n个风险管理能力指标进行评价。针对风险管理能力的不同评价指标,专家除了给出对项目一个模糊评语外,同时给出项目对指标模糊评语的隶属度和非隶属度。解决该问题的模型建立基本思路是首先将p位专家的模糊评语转换为三角模糊数并计算得出规范化的直觉三角模糊评判矩阵,然后采用熵权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利用得分函数计算各项目的得分值,并按分值大小对项目风险管理能力进行排序。
步骤1:组织专家给出各项目相应指标的模糊评语,根据表1规则将模糊评语转化为三角模糊数。
对比表5和表6的评价结果可知运用直觉三角模糊数和三角模糊数评价得出的风险管理能力最强的项目均为A4,而其他项目的评价排序并不一致。这表明专家给出的隶属度和非隶属度会对评价排序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专家对某项目掌握的信息越充分,对某指标越熟悉,对自己给出的模糊评语越信任,给出的隶属度就越高,非隶属度就越低,评价结果就越真实准确。从6位专家对评价结果的反馈看,与三角模糊数相比,直觉三角模糊数的评价结果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5.结论
项目风险管理能力是决定项目风险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科学评价这一能力可以帮助项目组织清楚认识自身风险管理的优势和不足,在风险管理中有意识地发挥能力优势,消减不足,这对项目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构建了项目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值法和直觉三角模糊数建立了项目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价模型,最后结合算例给出了模型的运用过程,并将评价结果与运用三角模糊数进行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使用熵值法和直觉三角模糊数的评价结果更加合理,从而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美]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著.王勇,张斌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朱正威,肖群鹰.国际公共安全评价体系:理论与应用前景[J].公共管理报,2006,3(1).
[3]路军.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探析[J].交通财会,2010,(6).
[4]张弛,陈晔.中外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对比分析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7,(19).
[5]朱彬,王艳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6]陶华.商业地产项目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7]徐泽水.直觉模糊信息集成理论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 文
房地产开发是个复杂的过程,风险贯穿始终,每个过程的风险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只有构造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对项目风险进行分析,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使项目各参与方获得预期的收益。风险管理将成为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也将成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希望通过此研究对上房地产行业的开发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有一导定指意义并为其他同类项目与企业提供借鉴。
一、 房地产风险管理相关内容
1.1 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的意义
房地产开发风险是指开发商因对未来某开发项目的决策以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该项开发项目的实际收益与期望收益产生负偏差的程度及其发生概率,即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遭受各种损失的范围或幅度及其可能性,包括问接或直接的损失。房地产开发风险通常可用风险损失的范围或幅度以及发生偏差的概率两个参数来描述。其数学模型为:R=f(P,C),式中R为房地产开发风险;P为风险损失概率;C为风险损失的范围或幅度。
房地产开发风险产生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 房地产风险流程图
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是指开发商有目的的、有意识地通过对房地产开发风险的识别与分析,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防范与处理,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
1.2 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程序
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四个阶段,各环节紧密联系,其推行和开展按一定的程序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进行
1.房地产开发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步骤。通过风险识别应尽可能全面地找出影响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所有风险因素,采用恰当的方法予以分类,逐一分析各风险因素产生根源。风险识别的参与者应尽可能包括:项目队伍、风险管理小组、来自公司其他部门的某一问题专家、客户、最终使用者、其他项目经理、项目相关者、外界专家等。项目风险识别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应当在项目自始至终反复进行。
2.房地产开发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包括风险定性分析与风险定量分析。风险定性分析是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并按照风险对项目目标可能的影响对风险排序。风险定量分析则是量化风险的出现概率及其影响,确定该风险的社会、经济意义以及处理的费用,效益分析。不仅量化分析每一个风险的概率及其对项目目标造成的后果,也分析项目总体风险的程度。
3.房地产开发风险应对
针对风险识别和分析的结果,制定风险应对计划。风险应对计划必须与风险的严重程度、成功实现目标的费用有效性、项目成功的时间性与现实性相适应,同时也必须应得到项目所有干系人的认可,并应由专人负责。总之,风险应对就是对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
4.房地产开发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就是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视残余风险,识别新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保证风险计划的实施,并评估风险减轻的效果。它伴随着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包括风险监督和风险控制两层含义。
风险监控是建立在项目风险的阶段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基础上的一种项目管理工作,当风险事件发生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中预定的规避措施;当情况发生变化时,重新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新的规避措施。
二、风险管理在上海西郊庄园公寓项目开发过程中运用
2.1 上海西郊庄园公寓项目概况
本项目建设基地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位于上海在建的虹桥枢纽商业区的西面,周边为已建筑完成的居民小区,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14幢5-15层住宅(地下1层),及商业综合楼和配套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6557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0848.61㎡,地下建筑面积44721.39㎡。并根据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成立了董事长秘书挂帅的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对开发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管理。
2.2西郊庄园公寓项目的风险识别
2.2.1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
西郊庄园公寓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主要的风险是土地政策风险、金融政策风险以及税收政策风险。在土地政策上,可能要面临土地政策改变的风险,如限期开发物业和土地增值税增加等等。金融政策方面,由于出现经济稍过热现象,不排除银行提高贷款利率,融资门槛提高,成本加大的风险。税收政策也有可能面临调整。社会环境方面与经济环境方面由于近年来宏观形势一直良好,这两方面的风险因素都较少。
2.2.2西郊庄园公寓项目前期阶段的风险
在前期,本项目建筑方案是德国著名设计公司设计,勘察和结构设计单位是国内著名的设计院,景观设计是专业的景观设计公司,由于是多家设计院共同参与,且设计周期相对较紧张,容易形成设计缺陷,易导致日后发生设计变更增加现象。此公寓项目管理小组成立时间不长,尚处于磨合期,存在前期手续和管理风险的可能也较大。
融资风险方面,房地产开发所需巨额资金,融资是开发商最为关切和颇费心机的问题,由于近年来我国适金融政策调整,房地产项目的融资和按揭条件不断提高,因此该项目在资金方面有较大风险。
2.2.3西郊庄园公寓建设阶段的风险
西郊庄园公寓项目在建设阶段也将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所有在建工程的共性风险:自然条件风险、工期拖延风险、项目质量风险、开发成本风险、施工索赔风险。在其它各方面的风险因素中影响项目利润的风险主要有发生设计变更、工期拖延、技术方案不合理、质量达不到要求、材料价格浮动、施工索赔、组织协调不利、各种安全事故、承包方选择失误、自然灾害等风险。
2.2.4西郊庄园公寓租售阶段的风险
项目销售时机是预售方式,在取得预售预售许可证之前进行客户培养,实行VIP会员制度,根据客户摸底情况制定销售价格。这种定价机制使价格风险较小。所以销售阶段的风险可能更多来自于营销推广媒介和推广的时机。物业管理方面开发商拥有自己的物业公司故风险也比较小。
2.3 西郊庄园公寓项目的风险应对与监控
2.3.1 项目前期阶段风险的应对措施
对融资风险主要采用风险控制与风险自留,具体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如下:
(1) 明确不应过度负债,项目开发前期对资金运作应有全过程通盘的考虑,留有余地并有资金补充应急计划项目。
【关键词】 油气开发; 项目投资; 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4-0075-04
一、引言
石油天然气开发是高新技术密集、多工种协同的复杂作业,包含着技术、经济、商业、组织和政治社会等综合性风险。在国际油气市场上,作为外国投资方,一般追求的是投资项目在投资期的财务价值最大化。投资项目的财务价值等于项目预期净现金流按投资方拟接受的收益率进行折现的价值,即对商业储量、开采曲线、资本支出、作业支出,以及合作分成条款所进行的识别和财务量化。因此,要实现项目财务价值最大化,除有良好的油气收入外,更要有有效的投资支出策略。原因在于,对于项目油气收入,主要受市场基准价格(如国际原油基准价的WTI、布伦特、迪拜&阿曼价格)决定,企I缺乏自主定价权;而对于投资支出,实质是对风险的综合权衡,包括资本支出和操作成本,则可以由企业进行控制。因此,油气项目预期财务价值的实现必须采用有效投资风险控制方法。
A集团作为一家省属国有企业,是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综合开发、深度转化、高效利用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集团一直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油气权益。自2008年开始,集团在泰国、马达加斯加、中非、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开展近10个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但是,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实际投资完成率不足35%,油气商业化产量比例不足20%。除受近期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影响之外,长期以来如何对海外项目进行投资风险控制则是其中深层次的管理原因,是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海外项目投资风险控制流程与原则
(一)项目投资风险控制流程
对于油气开发投资项目,按照决策与开发流程,一般可划分为项目发起(识别投资机会)、项目可行性选择(提出解决方案)、项目定义(决策完成)、项目实施、项目后评价五个具体阶段。其中,前三个为项目价值判断环节,后两个为项目价值实现环节。
1.发起阶段。即识别和启动一个新项目是否有投资价值的环节。在这一阶段,通过前期项目情况资料的收集,了解拟建项目的基本特征,如投资区域、预计储量、投资总额、投资进度等基本指标,通过对技术、经济、商业、组织和社会等风险的基本判断,决定是否进一步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
2.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是进一步评估前期确定的战略及方案的可行性,判断其能否足以支持项目进入概念选择阶段。为了使可行性研究具有科学性,需要投入充分的人力和时间进行全面风险分析,而且风险评估采用的数据质量是最关键的。通过结合项目前期投资进度以及投资环境、投资谈判等情况,实施与原定可行性方案的比较分析,重新了解原预可行性方案是否周全,事先预计的投资合作困难与障碍是否充分。这一阶段需要重新有效识别投资项目,并具备充分的资料进行最佳论证和选择。
3.项目定义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在最终决策前,项目风险及价值评估材料是否齐全,是否已经建立了所有计划、战略、协议、机构、资源及系统,以及何时以最佳方式启动项目实施。即需要重新评估是否选择了最佳方案,所制定的计划是否恰当,并判断是否需要对油气开发方案做出适当修正。项目的投资方案在这个阶段全面产生,风险评估更加细致,项目价值财务风险应控制在10%左右。
4.项目实施与后评价阶段。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国资发规划〔2005〕92号)中指出:项目后评价一般是指项目投资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它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全面系统回顾,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以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别和变化,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得到启示,提出对策建议,通过信息反馈,改善投资管理和决策,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二)风险控制原则
1.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从项目风险控制的内容上,包括技术、进度、HSE(Health-Safe-Environment)、社会绩效以及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经营目标(如声誉等)。其中,技术风险是最突出的,如地层和地面技术、规模、基础设施、HSE等[1]。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遍接受,HSE对人、资产、环境、声誉等风险控制不当都会造成项目财务风险或失败。在风险控制程序上,包括鉴别风险、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制定并执行风险应对措施,以及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评价和再评价,从而全面控制风险。
2.主动控制原则。主要包括:(1)建立完善投资决策制度体系。基于资源战略或商业价值目的,研究国际环境和企业条件,尽快制定完善全球范围或区域内统一的《投资决策手册》、《风险管理手册》等投资制度。(2)作好规划、计划和预算,及时修订投资方案。根据A集团战略规划,制定年度投资规划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并对已落实的投资项目实施全面预算管理。(3)强化信息流通。特别是工程技术、税务、资金、法律等部门的协作及专家团队的支持,确保项目风险的有效管理。
3.动态控制原则。根据项目开发程序,投资支出的动态调整分别为投资估算(可行性研究及商业开发书)、概算造价(初步设计)、修正概算(技术设计)、开发方案设计(预算造价)、招投标(合同价)和实际投资(竣工验收)。相关投资支出的偏差控制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实施动态控制:(1)组织措施,如金额大小由董事会或依据授权进行的组织核准。(2)管理措施,如预算管理、风险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等。(3)技术措施,如采用先进钻井技术的应用。(4)经济措施,如追加投资与融资计划。
4.重点控制原则。由于投资确定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开发成本的主要风险来源于建设前期和设计过程,其对投资成本的影响最大,达到75%~90%。也就是说,如果前期项目价值鉴定阶段是成功的,即使价值实现的执行阶段不是完美运行的,项目也能取得较好的价值;反之,前期不成功,即使后期卓越运行,也不可能取得好成果。
三、投资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
油气开发项目投资支出按性质分为固定资本投资和操作成本。其中,固定资本投资按阶段分为勘探投资与开发投资,勘探投资主要是地质油气藏评价工程投资,由物化探、钻井、录井、测井、试油、综合地质研究投资等组成;开发投资包括钻采工程和地面工程,具体包括开发准备费、气井投资、地面设施及集气管线投资、其他投资(如管理费用)等。操作成本则包括油气生产环节发生的人工工资、福利费、动力费、燃料费、材料费、措施费、外协费等。因此,项目的投资控制,既要控制投资支出,也要控制操作成本,需要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连续进行[2]。
(一)投资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风险与控制
1.投资估算风险
在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风险见表1。
对于海外油气项目,在勘探阶段,要特别考虑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在开发阶段,要侧重于经济风险、组织风险和商业风险。这些风险是项目规划和设计的重要考察因素,其评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投资估算的精度及可行性研究的结论[3-4]。油气勘探开采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设计,尽管设计费只相当于项目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设计质量对项目投资的影响可达到75%以上,因此是投资控制的关键环节。在风险衡量方面,特别要注重除定性识别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定量分析[5]。
2.投资估算风险控制
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以下资料与数据的可靠性:(1)相邻完工区块工程资料和实际造价资料。如搜集分析当地石油公司投资管理手册,同时应结合A集团投资项目评价的规定等。(2)投资估算标准指标,包括价格、汇率、利率、工艺材料参数等计价标准。在种类上可以设计全球统一应用指南和区域统一应用指南。其中最重要的是预计项目收入的油气产品价格,如筛选价格、评价价格、高价格和短期价格等。(3)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通常采用UTC、VIR(NPV)、IRR等财务指标。单位技术成本(UTC)是指投资总额的现值除以总商业油气产量,是产出单位产量所需的成本,是对比不同方案投资估算竞争力的重要指标[6];VIR是投资回报率,表示投资所产生价值的比率,等于项目NPV除以投资总额的现值(包括勘探开发支出和操作成本支出),是投资盈利能力的指标;IRR是名义价值现金流的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
(二)投资定义阶段:投资概算风险与控制
1.投资概算风险(表2)
在油气项目技术设计阶段,基本决定了项目投资总额的35%~75%,因此投资概算控制是油气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的重点。
2.投资概算风险控制
投资项目价值最大化的最佳时机是项目投资流程的前三个阶段(可行性评估、选择、定义),以做好项目价值判断工作。因此,要在项目的前期阶段,也就是项目开始实施之前,用足够多的时间,聘用具有足够技能的人员,正确评估项目机遇,确定项目的价值驱动因素,鉴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调整所有与主要利益相关者有关的目标,并取得高质量工程交付成果(油气开发方案、资产参考计划、合同策略、项目执行计划、设计基础)。重要的是,在完成投资决策之前必须具有足够的资金展开这项工作。根据机遇的具体情况,为完成一份国际水平的研究结果,大约要支出项目10%~20%的费用。
同时,进行项目健康检查。这种检查,不仅要量化比较油气开发项目案例和常规项目指标,还要通过评估项目关键指标,来评估前期工作的完整性和质量,包括保证项目交付时间表。
最后,在最终投资决策阶段,提高成本估算的精确度至5%。该精度估算结果作为项目支出的目标,用作开发阶段的经济分析基础以及制定预算。
(三)项目投资执行阶段:投资预算风险与控制
1.投资预算风险
项目投资预算的主要风险如表3。
2.投资预算风险控制
(1)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再评估
由于油气投资项目周期相对较长,地质勘探、产能建设风险等特征,集团每年应实施对国际投资合作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再评估,确保投资项目能够动态适应投资环境、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变化。其基本原理是,每年对已施工项目重新假设为新的机遇项目,重新进行基于现状的价值评估。
第一,可行性研究阶段,要结合拟投资项目前期开展情况,重新了解所发起的投资项目的基本特征是否发生变化,如投资区域、投资总额、投资进度等基本指标与初始评估报告的差异,并与合资方重新评估项目目标及期望值。最后得出是否参与以及能否成功实施项目的再次评估结果。
第二,方案比选阶段,要结合项目前期投资进度以及投资环境、投资合同等情况,实施与原定可行性方案的比较分析,重新了解原定可行性方案是否周全,事先预计的投资合作困难与障碍是否充分,是否发生变化。进一步评估前期确定的战略及方案的可行性,判断其能否足以支持项目进入方案必选阶段。
第三,项目定义(开发方案制定阶段)要结合前期勘探、生a开展情况,重新评估是否选择了最佳方案以及为了成功完成油气投资项目所制定的计划是否恰当,并判断是否需要对油气开发方案进行适当修正。
第四,项目投资决策与实施阶段,要重新评估确保成功实施项目的各项条件是否齐全,是否已经建立了启动实施项目的所有计划、战略、协议、机构、资源及资金等成功实施项目的所有工作内容。
(2)投资总量规划
第一,以油气业务量为标准的下年度零基预算。零基预算不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而是以零为出发点对各个项目进行预算,以便排除过去的影响和干扰,仅考虑预算项目在未来预算年度的重要程度、支出和收入等,全面以“零”为起点预算所有业务活动。
第二,与年度零基预算结合的3―5年期滚动预算。在编制项目下年度零基预算的同时,应基于当前形势对未来3―5年的储量、产量、人员、投资、成本及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做出最新估计,形成长周期滚动预算。这种长周期的滚动预算可以及时了解项目动态,达到投资监管的目的,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调整或控制措施,确保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
第三,基于学习曲线的滚动开发。学习曲线也称为经验曲线,是随着产品累计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会以一定的比例下降。对于油气开发这样动辄数十亿投资规模的项目来讲,前期的开发建设费用不仅仅简单地意味着开发建设的投资多少,同时也直接决定着项目建成后的运行及维护费用的高低。如国外项目经常采用的滚动开发模式,即将前期开发取得的收入用于后续的开发投资,就体现了对整个项目的地质条件、储量情况、储层特点等“学习”后再投资的特点。
(3)投资支出实时监控
一般采取每日成本管理办法。每日成本管理办法包含:第一,了解成本过程,即在适当人员参与的情况下,通过分析每日成本跟踪报告,及时准确地掌握各项费用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第二,理解成本过程,即通过公司成本报告,将每日成本与月度预算相关联,并与客户、供应商等对费用缺口/浪费进行沟通,明晰每项花费的因由。第三,管理成本过程,即各业务部门在掌握准确成本信息的前提下,通过超前成本思维,将原计划承诺的预算与可参照的预算进行不断对比,以期对以活动为依据的预算进行不断改进。
(四)项目后评价阶段风险与控制
1.项目后评价风险
项目后评估是针对项目地质、油(气)藏、勘探特点,结合项目投资主体的实际情况,兼顾项目所在地区、社会和国家利益,以项目目标、过程、效益、持续性评估为主。具体是以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预算为基础,然而将勘探支出、开发支出、管理费预算等逐一与竣工实际数据进行对比,总体评价项目价值的获取情况。在决算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是否从项目中学到了基本经验、是否实现了预期投资成果(实际成果与集团投资方案相对比)以及是否将所学的经验应用或传播。
2.项目后评价风险控制
对于投资项目决算风险,需要进行关键指标对标,如NPV、固定资产支出、可采储量、产量预测、计划及实现进度等。同时,找出可以实现项目最大价值的未来机遇(地层、油藏、监控、设施优化、油藏管理、未来开发等)以及相应的投资控制策略。
四、结论
对于海外油气项目来说,与项目相关的储量、技术、管理、市场等都存在风险。从投资风险与价值实现角度分析,可以将项目的投资过程划分为价值判断(即决策阶段)和价值实现(运营实施)两个阶段。具体的,在投资决策中,应以价值为中心,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应用项目管理方法,以项目决策(而非工作内容)为出发点;在项目实施中,对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通过投资预算、学习曲线、每日成本管理及后评价等,保障项目的价值实现。因此,这个从项目决策到最终执行和价值变现的整个过程是将所有商机从最初构想到最终变现成熟的过程,其中项目决策过程对价值实现尤为关键。
作为省属国有企业的A集团,在当前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同时应国资委对国有企业推行的EVA考核的要求,在海外油气项目投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基于EVA的投资决策和风险评估。特此提出以下建议:(1)根据特定项目,建立全球投资风险控制制度,定义油气项目风险集,形成项目价值―风险规划。描述对未来现金流、盈利能力、持续生存有影响的相关风险,建构相应的风险集。在风险集内,就销量、价格、汇率及其他各种风险因素对未来现金流的波动影响,加以概率分布描述,明确项目整体的潜在风险和价值影响。(2)根据集团风险容忍度,评估优化总风险。风险容忍度是投资者对项目风险的最低忍受程度,或最低项目价值边界。在技术上,若风险容忍剩余,则通过增加杠杆来减少股东投资比例;若风险容忍不足,则通过滚动开发、增加净收益留存等措施增加股东投资比例。(3)多职能部门应主动管理风险,提升项目价值。通过有效的知识提升,整合专业技能及技术工具,协调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加快工作流的盘旋上升,帮助项目组做出关于风险与机会的关键性决策,实现人员、商业流程与技术的最大整合。
【参考文献】
[1] 贾承造,杨树锋,张永峰,等.油气勘探风险分析与实物期权法经济评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4.
[2] 殷爱贞.我国油气勘探项目投资决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3] 王c,张宝生.基于经济效益的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风险分析――以中亚地区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23-26.
[4] 蒋伟娜,鞠斌山,翟光华,等.海外油气开发项目风险评价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5(1):62-66.
关键词:工程风险;工程贷款风险;工程保险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06-0032-03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crease of project risk has made the banks bear corresponding larger and larger risk in project loan items. After a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banking project loan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roject loan risk assessment system, the author has found out that great impact of project risk upon loan repayment is ignored. A suggestion is made that in project loan risk management risk-preventing instruments should be exploited positively to cover project loan risk while using the engineering experts to assess the project risk.
Key words: project risk; project loan risk; project insurance
2003年发生的上海地铁四号线事故不仅为工程界、保险界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对银行业提出了新的问题――工程项目贷款审批、发放过程中如何控制工程风险?据报道,上海地铁四号线总投资估算为128.7亿元,其中资本金投入40亿元,债券发行募集资金投入30亿元,其余由银行贷款解决。尽管银行贷款具体的担保方式不详,无论如何贷款银行在该项目中都会遭受巨大损失。随着我国各类大型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复杂性也不断提高,工程风险的增加使得银行在工程贷款项目中承担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为了更好的控制工程项目贷款风险,银行业也必须提高对工程风险的重视,改进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参与到项目管理全过程中去,加大对工程风险的防范。
一、文献综述与工程风险的界定
(一)相关文献综述
1.国内方面
我国的工程风险管理目前刚刚起步,研究工作尚未形成专题化、系列化,工程实践中没有规范地开展相应的专项管理工作。国内学者主要是从项目主办方和施工方角度研究去控制工程风险,从银行角度研究工程风险者较少,以银行为出发点对工程风险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工程风险财务评价体系评估与完善上。如学者赵国杰(2001)对商业银行采用的项目评估风险等级评定法进行了改进,构建了新的项目风险等级评定体系。黄宏伟、陈桂香(2003)就地铁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设计、施工等风险管理。孙成双、王要武(2004)建立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MACPRMS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架构。蒋晓静、黄金枝(2005)就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监控风险进行了成本/质量/进度综合控制分析。王雷、郑慧(2005)对工程风险防范对策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为此,从贷款方为出发点研究项目贷款的工程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外方面
在国际上,风险问题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工程实践中普遍实行专项研究和评估,有关学者对银行工程项目贷款信用风险研究比较发达,也比较成熟。主要有:切瑟(Chesser,1974)设计了贷款监控模型,用来预测借款人违反初始贷款合同的可能性。奥尔特曼、霍尔德曼和维拉蓉南(Altman,Haldeman and Narayanan,1977)提出了Z值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建立一定的模型对企业破产风险进行分析。马利亚斯、帕特尔和沃尔夫森(Marias,Patell and Wolfson,1984)及弗赖德曼、奥尔特曼和考(Frydman,Altman and Kao,1985)运用“回归分割”(recrusive partitioning)理论,将CART运用到了根据贷款违约风险和借款人财务危机所作的贷款分类上等。
(二)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所谓风险,就是事物未来发生的不确定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风险表现为预期收益与实际结果的差异程度。差异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反;如果预期收益与实际结果相同,则风险为零。项目工程风险是指目标费用、工期、质量水平与该项目的实际费用、工期、质量水平的差异程度,主要有费用风险、工程进度风险和质量风险。对贷款行来讲,项目的工程风险表现为银行预期收益与实际的收益的差异度。由于在现代国际工程项目融资中,借款所占的比重要大大高于股本投资,贷款行不是凭主办单位的资产与信誉作为发放贷款的考虑原则,而是根据为营建某一工程项目而组成的承包人单位的资产状况及该项目完工后所创造出来的经济收益作为发放贷款的考虑原则,项目所创造的经济收益是偿还贷款的基础。所以,工程风险管理对放款行对重要性不亚于项目的投资方。工程风险是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及一切风险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的函数,模型可表示为:
PR=f(Pi , Li ;ε)(1)
式中PR―项目风险;Pi (i=1,2,…,n)―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
Li(i=1,2,…,n)―风险损失;ε―误差项。
总风险损失TL可表示为:
TL=TcΔC +TtΔT +TqΔQ(2)
式中ΔC―费用风险损失量;ΔT进度风险损失量;ΔQ质量风险损失量;
Tc―费用风险的转化系数或转化系数矩阵(取1或单位矩阵);
Tt―进度风险的转化系数或转化系数矩阵;
Tq―质量风险的转化系数或转化系数矩阵。
可见,如果各项的风险损失增加,都会加大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从而影响项目的实际运营效果,对贷款行带来相应的风险损失。
二、我国工程项目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项目贷款风险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我国银行工程项目贷款决策分析存在弊端。
第一,我国银行对项目贷款风险分析多使用定性分析,并将风险划分为政策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融资风险、管理风险五种。第二,定量分析中,重点在财务指标上。贷款行在决定是否对项目提供贷款前,主要研究该项目的可行性与规划,重点衡量项目盈利能力、还款能力,以及借款方的信誉和担保方的还款能力,以确保贷款的安全;银行多采用风险度、受信控制量、全额清偿能力综合系数等定量指标来衡量项目风险,而这些指标没有涉及到纯工程风险;并且,在定量分析中基础数据不够系统,对数据的分析也不够完善。此外,分析是静态的,没有涉及到全过程工程质量生命周期风险。第三,对工程风险的分析一般通过审查国家有关项目建设许可,各类政府文件和证书;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工程参与单位的资质,以往完成的工程项目情况;工程本身的设计、施工难度等。对纯工程风险、政治、经济和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重视不够。项目经理素质再高,市场前景再好,如果发生意外事故,损失是必然的。
2.工程保险意识不强,防范风险手段缺乏。
我国绝大部分银行对投保工程保险没有要求和建议,只有个别银行对借款人提出了为作为抵押物的资产购买财产保险的要求。银行对这些专业性强的特殊风险应有知情权,可以要求借款方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特点,对可能遇到的主要风险、对设施营运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控制计划,如购买相关工程保险,进行适当的保险安排。并要求其出具权威机构对工程质量、寿命等在设计、施工直至使用期间的监督检查报告,以此来补充贷款审查依据。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工程房地产抵押物都购买保险。此外,贷款行规避工程风险的措施缺乏,一旦发生大型工程事故,对银行财务冲击很大。
(二)案例分析
以我国某公路项目为例说明当前银行一般工程贷款风险评估方式。该公路通过收费偿还建设贷款及融资收益。公路收费除去必要的管理费和养护费外,全部用于还贷与投资回收。该项目为增强投资回收能力采取分期建设、分段收费的建设原则。
项目总成本费用=折旧+摊销+财务费用+道路维护费+直接工资+管理费用。
其中,折旧年限为20年,残值率50%;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周期长,在建成后20年内不需要大修,每年仅按收费收入的5%计入维修与养护费用。
定量分析:根据某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1)项目风险等级评定为A级,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为A级。
(2)项目风险度、风险额评定:
a.项目贷款对象风险权数:项目风险等级A级,相应风险权数为60%。
b.贷款方式风险权数:项目采用两种贷款方式。一是由某酒厂提供贷款担保,该厂系某行评定的AAA级企业,相应权数为50%;二是用该工程投产后公路经营权作抵押,其方式权数为50%。
c.贷款形态风险权数:该项目是正常贷款,其形态权数为100%。
风险度=贷款方式风险系数×企业信用等级系数×贷款形态系数=50%×60%×100%=0.3。即该项目风险度为0.3,不属高风险贷款。
对该项目的分析不合理之处为:第一,残值率按有关规定取为50%,而实际20年后该公路路况与公路设计修建情况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养护维修情况密切相关,另外养护费用与公路设计和建设质量也密切相关。第二,风险度指标中没有考虑纯工程风险,并且在大修周期、大修费用等假设及以公路经营权抵押等计算中都默认工程质量良好,可以看出银行实际部分地分担了工程的质量风险。
贷款行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工程项目贷款风险表现为还款来源的不确定性。基础设施工程贷款项目的第一还款来源是项目的正常经营收益,第二还款来源多采取抵押和担保等形式。抵押形式中除了普通的资产抵押,目前较多的项目采取收费权抵押(有些项目称作收益权抵押)的方式,即当第一还款来源还款出现困难时,贷款银行对该基础设施的规费收入有优先处置权。然而,工程质量或实际寿命、大修费用等不仅影响贷款项目的第一还款来源,而且也影响了被抵押的收费权的实现。
其次,收费权只是意味着收费的标准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保证,但收费的总量取决于设施的运营效果,如果正常的运营或使用无法保证,那么显然规费总量也无法保证。以收费权作为担保的工程项目贷款,前提是设施可以正常使用或运营,并达到预定年限;设施的正常使用或运营、运营过程中的维修费用等问题与工程设计、施工、使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工程全寿命机制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的工程设计寿命受到“短板”效应的影响,可能对后期项目运营带来巨大的维修支出风险。我国公路项目中,已经发生因为设计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而使公路投入使用后不久面目全非,不能正常使用,不得不每年投入大量的维修费用,使得公路收费全部投入到维修费用中。公路运营出现亏损,贷款无法正常偿还的不为鲜见。何况公路在各种重大工程中属于技术相对简单的项目,纯工程风险相对也较小;而地铁、大型桥梁、隧道、水利设施等设计和施工技术都十分复杂,甚至地质条件、环境条件也十分复杂的工程项目,仍然采用此类风险评价方法显然比较粗糙,与银行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要求显然不符。
三、对今后项目贷款工程风险管理的思考
银行业在工程项目贷款风险管理中,除运用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体系将工程风险考虑在内以外,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防范。
(一)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是指考虑到风险事件的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的方案。通过风险回避,可以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回避风险具有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优点,能将风险的概率保持为零。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层次的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多个方面,也涉及到不同类型的管理人员。银行要积极引进有关既懂工程技术又懂施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坚持不懈地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利用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识别和评估工程风险,重视风险的监视和反馈,形成项目风险管理的闭环体系。条件不具备的银行,在贷款项目风险评估中,可充分利用权威专业机构的技术力量评估纯工程风险,利用科学方法增加风险评估的科学性。
(二)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是指一些单位或个人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去承担。转移风险有控制型非保险转移、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和加入保险三种形式。加入保险是银行防范工程项目风险可借助的有效社会手段之一。银行可以充分利用保险公司提供的各种工程保险、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等控制工程贷款项目风险,甚至可以与保险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贷款审批中,不论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均应将工程本身的风险考虑在其中,并根据是否投保,投保险种、保险金额等具体保险安排来综合确定风险等级。对于大型或特大型的工程项目,银行要组织银团贷款,由牵头行出面,联合多家银行对其进行贷款。此外,要求借款方采用购买保险或其他方式控制工程质量或工程寿命期内的工程风险。这样可以分散由于项目的政治、经济及不可抗力带来的致命风险。
(三)自留风险
自留风险又称承担风险,它是一种由参与项目各主体自己承担风险损失的措施。对于承担自留风险,承担主体可以通过建立内部意外损失基金或从外部取得应急资金的方法。这是项目风险发生后,参与主体以一种主动的姿态面对风险,以免由于意外而造成财务危机。
综上分析,我国银行应当在工程项目贷款审批时增加其他方式的担保,慎重科学的对基础设施收费经营权担保的审查,估算工程质量等工程风险对借款方偿付能力的影响,将工程质量等因素列入信用风险分析中,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工程风险;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银行的贷款质量降低贷款风险,而且也能够督促工程参与各方积极参与工程风险控制,提高工程质量,增加工程安全性,减少国家和社会的损失,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Nael G. Bunni , Risk and Insurance In Construction . Second Edition . Sponpress , 2003
[2]Woody, W. & Pourian, H. 1992. Risk Assessment and Options in Project Finance[J].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XXIII(4), 21-28.
[3]David Baccarini, Richard Archard. 2001. The Risk Ranking of Projects: A Methodolog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139-145.
[4]Lu, W.J. 2002. Risk Management for Large-scal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China. Working Paper, Tsinghua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