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18:01:27
导语:在财务审计风险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经营现金流; 财务大营救; 财务报表; 控制成本
根据《南方周末》记者冯洁、黄河,实习生柳鹏发自北京的报道,华锐这家风电行业的“带头大哥”上市仅仅十八个月就从“高帅富”的形象变成了“矮穷丑”的面容。目前危机四伏,前途暗淡。笔者上网搜集了有关华锐公司星光闪耀和巨星陨落的资料,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知识,试图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谈谈华锐变身的原因和对策,希望对华锐摆脱财务危机提供有益地帮助。
一、华锐公司深陷财务困境的原因
华锐公司为什么会深陷财务谷底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高层没有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按照现代财务管理的理念,财务管理要树立“现金为王、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三大观念。公司设立自始至终都要关注资金的现金流量,以防止企业在有盈利的情况下破产。而华锐公司在现金流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盲目地扩大经营规模。这给公司的财务困难埋下伏笔。这一点也说明公司高层领导不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没有把企业风险化解在未然之时。以至于出现了上市之前的2010年现金流量降至负的十亿元。这是华锐第一次出现现金危机。后来发展到现金流量出现负数59亿元的巨大规模。
(二)不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
华锐公司在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的时候,不是积极采取措施回收应收账款,而是改变了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将原来按照账龄计提坏账准备的财务制度改成未逾期的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的财务制度。不仅如此,还将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降低了。这样一来,把本应该作为坏账处理的管理费用人为地核算成了资产,所以才会出现现金流负数59亿元的情况下,资产增长了62亿元。这样在没有现金保障的情况下实现的利润,是虚假的利润。这纯属于财会人员不负责任的数字游戏。这是虚夸的会计账务处理。相比之下,美国超导就大不一样了,其是在应收账款出现危机的时候采取了“货款到账才计算营业收入”的紧缩会计准则。作为一个会计决策者在财务危机的时候采取“稳健的准则”还是“虚夸的准则”,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当企业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华锐公司的财务大营救无疑是饮鸩止渴。
(三)政府的调控政策不给力
对于像风电设备这样的环保产品,国家应该提供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可是,2010年以后政府却取消了对华锐的减免税政策。结果,在2011年公司出现了财务危机的时候,政府又给了2亿元的政府补贴。这充分说明政府政策的不稳定性,说明政府的政策是在奖励爱哭的孩子而惩罚听话的孩子。
自华锐上市以后,国家的风电调控政策频出,风电项目的审批、核准权限进一步收紧,风电行业的建设速度迅速放缓。这一切都不利于华锐的生存和发展。风电属于绿色环保行业,国家本应该给予政策支持,可是,华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政策支持。这也是华锐走向下坡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举债经营取得资金后没有很好的运作
2011年公司为了渡过难关,发行量55亿元的公司债,但是,仍然没有解决公司资金困难的处境。这说明公司举债以后并没有改变其经营模式,筹集到的资金又变成了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
(五)企业管理模式不能适应企业日益扩大的经营规模
2008年的会计报表显示:华锐公司的营业收入51亿元,净利润6亿元,现金流量20亿元。但是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很多问题也显现出来。在2010年华锐实现了全球第一的梦想,但是在财务管理上没能做到全球第一。累积的问题都爆发出来,什么“间谍门”、“解约门”、“减薪门”都出来了。就连财务总监都要选择离开了,这样的企业还怎么生存下去!当然,也许银行和政府会帮助华锐坚持下去,但是,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这是不容置疑的。
二、华锐公司起死回生的几点对策
华锐公司是一个绿色环保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应该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从长远利益看,华锐所经营的是电力事业发展的方向性产品。它有利于国家绿色GDP的增长,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切措施使华锐起死回生。具体对策有:
(一)启动公司公关机制,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
在争取减免税款的基础上,争取项目审批、核准权利的下放和争取国家的政策性补贴并行。这样就为企业生存准备好了一个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另外,争取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给企业一个财务整顿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中,争取得到国家政策性减免所得税。
(二)建立企业内部的账款回收机制
首先是成立企业内部的讨账机构,努力追回以往公司所有的应收账款。其次是新销售的产品实行货款到账实现营业收入的稳健会计政策。第三是对营销人员实行收回账款计算销售业绩的考核方案,没有收回货款的暂时不能发放业绩工资。用以促进营销人员的销售工作。尽量降低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账龄分析和追回工作。其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的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
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客户资信调查费用+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账薄记录费用+收账费用+其他费用
应收账款坏账成本=应收账款余额×提取率
(三)建立现金流量五日报制度,严格控制现金的存量和流量
力争现金流量同步,如果公司能够尽量使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时间趋于一致,就可以使得维持经营所需要的现金余额降低到最佳水平。对于原材料和配套设施的购进,尽量采用赊购方法,最大限度地使用好应付款项等筹资方式。尽量使用好现金浮游量。确定和管理好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为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搞好理财工作。
(四)在扩大生产规模的时候争取在股票市场上发行新股票或者发行企业债券,以筹集长期资金,或者把现金股利变成股票股利的分配方式,以保证现金不流出企业
(五)对于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仍然按照账龄分析法来进行
账龄分析法可以加大本期费用,减少利润,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六)实行全面财务预算管理,加强资本的运作,为企业的资金运动提供最佳的管理方式
尽量降低存货的成本,以维持均衡生产为最大存货占用资金限额。其中全面财务预算管理是华锐公司起死回生的利器。
全面预算体系是由一系列预算构成的,各项预算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预算体系。为了让华锐公司经营者很好地了解全面预算体系,笔者设计了全面财务预算图。(见图1)。图1简要反映了全面预算的内容和各项预算之间的关系。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计划和控制,极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只有这样华锐公司才能确保企业走出困境。当然,要做好一个公司的全面财务预算工作,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需要企业财务人员去做。例如做好原始记录,定额工作、定量工作、标准化工作、信息工作、价格工作和技能培训工作等。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靠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来推行和实施。有关培训工作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举行。一方面,可以委派企业负责预算管理的员工走出去,参加政府以及社会咨询机构举办的全面预算管理培训和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到企业举办讲座,现场解答有关问题,使得企业的领导以及员工有机会接受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以及操作技能的正规学习和培训。
(七)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实行定员定额管理
核实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坚决不养闲人,争取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益,减少不必要的岗位设置。
(八)招聘顶尖的财务管理人员做财务总监,加强资金的管理和运作
企业和高层财务人员签订长期合同,合同期未满不准离职,一旦选择辞职,要缴纳高额违约金。
(九)企业高层决策者必须懂财务管理
能够利用财务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分析、判断和决策。目前许多创新企业的投资人和企业经营者不懂财务管理,只凭一腔热血或者是对技术的痴迷去经营企业。当然也是违背经济规律去经营企业,造成企业经营失误,致使企业身陷财务谷底。这样的案例已经是举不胜举了。因此笔者以为华锐的高层决策者应该懂财务管理。
(十)加强销售工作,争取较大的订单
风电设备企业的规模效应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应该努力开拓市场,争取较大的订单。我国北方的风力发电企业比较多,应该联系中国北方风力发电企业,多为他们提供一些产品。另外国际市场也是企业应该重视的,要把视线对准国际风电市场,争取大的国际订单,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做好前期工作。
三、结论
综上所述,自从2006年华锐公司建厂开始,到2008年新天域的入场,再到2011年的顺利上市。华锐公司的历史也是中国风电行业狂飙突进的历史。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华锐一步一步扩张、成长。由于公司高层的经历都放在了生产规模的扩张方面,因此,在经营过程中华锐也和许多创业投资公司一样,只盯着国家的政策进行企业规模推进,投资中仅仅想到的是扩大经营规模,仅仅重视技术而不计成本、不计利润,不考虑现代财务管理的三大基本原则——现金为王、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结果,遇到国家政策变更,企业经济效益就开始下滑了。投资者纷纷卖出股票,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财务危机。我们不禁要问:国家的产业调控政策是否能不像变戏法那样频繁变动呢?企业经营者有没有想到企业的浴火重生呢?特别是那个口碑还好的财务总监有没有在企业深陷财务谷底的时候,拿出要企业起死回生的决策呢?华锐真是遇到了墙倒众人推吗?
笔者认为:华锐是一家绿色环保企业,理应得到国家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各个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应该对华锐有信心。只要华锐能够按照笔者以上提出的10大对策去整顿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中国市场这样大,电力需求这样旺盛,适合风力发电的地域这样广阔。华锐完全有可能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和有现金保障的利润增加。另外,华锐还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向外蒙古、俄罗斯等国家销售风电设备。相信华锐通过这些对策一定能够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洁,黄河,柳鹏.华锐巨星陨落[N].南方周末,2012-07-19.
[2] 张凤英.财务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3] 柳国昌.企业财务管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4] 杨澍.谷底时的战略思考[J].商学院,2011(11).
[关键词]审计风险;风险规避;质量评价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235
1 村级财务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鉴于村级财务审计的特殊性及其相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性的问题,村级财务审计的风险比其他行业的审计工作更多、更复杂,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由于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审计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第二,审计人员在实施跟踪财务审计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非人为的、不可预期的错误,比如: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报告审计后出具的审计意见事后被实践证明有误,致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第三,因为执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所增加的诉讼性、保密性、独立性、理解性等风险。
2 村级财务审计风险规避策略
21 针对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审计风险应采取审计风险规避策略 在此情况之下主要应采取以下风险规避策略:
(1)要使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合作博弈”尽量达到“纳什均衡”,农村审计监督中心关键是要努力从多渠道、多方面地搜集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完善审计环境,可以建立审计匿名举报奖励制度或走访纪检监察等部门,筛选对审计有用的信息和材料。
(2)应当加强农村审计监督中心内部监督,防范由于内部道德风险引起的审计风险,比如建立审计内部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复审制度,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监督。
(3)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筛选、甄别技术,运用逆向思维,确定财务审计的重点。
(4)在审计前应事先要求被审计单位签订有关资料真实性的承诺责任书,对弄虚作假的行为以法律手段给予严惩,树立审计威信。干胜道,王磊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研究[J].审计研究,2006(1):27.
22 针对跟踪审计全过程中不可预测的审计风险应采取的审计风险规避策略 在此情况之下主要应采取以下风险规避策略:
(1)把握定位,使事前审计立足于辅助决策。农村审计监督中心应找准自身的定位,把前期审计的重点放到验证、评价被审计村可行性论证工作是否规范、到位,计算是否正确,所依据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充分上,并仅就此发表审计意见,供领导部门决策时参考。
(2)审计人员应当做到以符合性测试为手段,采取业务程序测试和功能性测试两种方式,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农村审计监督中心内部建立三级质量控制制度,严格质量检查和责任追究,将审计风险尽可能地控制在审计系统内部。
(3)可以借鉴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在遇到超出审计人员能力范围的问题时聘请外部专家协助评价审计质量的方法,但是必须能够合理保证外部专家的独立性。
23 针对因执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而产生的审计风险应采取的审计风险规避策略 在此情况之下主要应采取以下风险规避策略:
(1)农村审计监督中心应当坚持服务“三农”原则,广泛征求专家、上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审计资源情况来科学选择审计结果公告项目。
(2)要围绕“以公告为原则,以不公告为例外”的目标采取规范而又简明易懂的公告形式,积极扩大审计结果公告范围,加快审计公告进程,这是保证审计公开透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措施。
(3)通过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委员会制度、审计公告风险预警机制及审计公告补救制度、审计结果公告责任追究制度,成立审计结果公告质量控制体系。
(4)农村审计监督中心应当建立审计整改结果公告制度和审计结果公告信息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与审计监督的作用。
3 村级财务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31 群众满意度――最高衡量标准
在这里群众满意度是指群众期望审计师达到的程度与审计师业绩之间的差距即审计期望差,群众满意度越高说明审计期望差越小,反之,审计期望差越大。群众满意度是从群体利益出发来对审计行为提出要求,是一种主观愿望,它不同于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规制度,可以由强制力保证实施。但是,“三农问题”是我国重大的战略问题,群众满意度必然对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规制度具有重大的影响。为了迎合广大群众,村级财务审计(一些不确定的会计风险,致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发生亏损或潜亏。因此,施工企业就很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风险防范体系,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能更好、更高效地做好相应的会计分析工作,对会计风险及时防范、主动化解,使施工企业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最合理、最理想化的体现。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财务的调节功能,减少由各种原因造成的风险,对财务会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使施工企业的经营得到保障,促进施工企业的整体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42 制定施工企业的会计体系
为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资金得到有效的控制及管理,施工企业就必须将会计监督的职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在开展会计工作中,施工企业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完善、高效的会计控制管理体系,并严格依据规范的控制体系对会计工作实施管理,从而提升其财务收支的合理性。施工企业应对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为企业会计工作有效地开展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43 优化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因为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分布较为分散,导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在各个项目中难免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资金的管理力度,对各项目资金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企业“资金池”,集中统筹管理资金,加强对施工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及控制,对现金流和使用计划不断进行优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样施工企业才能尽量避免有些项目资金闲置,而有的项目资金高度紧张的局面出现,从而使施工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还需增强风险意识,在对项目投入资金时要严谨慎重,先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施工企业的会计风险。
44 完善施工企业的内部督察体制
当前,大部分的施工企业中都未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企业在开展金融活动过程中,财务运行状况的监督工作主要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致使内部审计职能无法发挥作用,一旦受到某些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施工企业出现很多本可避免的财务会计风险。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强化其内部督察体制建设,配备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建立专项审计部门,并对其督察机制进行不断优化、完善,根据对应的规范、标准对施工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同时,施工企业还要明确内部的会计工作负责人,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从而为企业的财务核算、会计、审计工作整体效率的提升提供有效保证,进而使企业对财务会计风险进行更加有效的规避。
5 结 论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施工企业要想取得更好、更快、更长远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效率,财务会计工作必须能够为其他相关工作提供准确、可靠、有效的会计信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防范意识,能够及时、准确地归集企业的经营状况,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有效地防范会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为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施工企业会计工作的高效运转,为施工企业有效地降低财会风险、减少不良影响,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企业能够健康、高效、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胜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5
[2]李静浅议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J].财经界,2010(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行业发展的一场革命,会计电算化能够帮助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得到了简化,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极高的意义,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中,传统的审计方式不在适用于现代的财务情况,会计电算化中存在各种新的审计风险,这就需要审计从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降低会计电算化给企业造成的审计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
一、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一)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会计行业是用手工记账和计算的,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通过计算机软件将数据录入其中,而软件就可以进行校验、加工、保存、检索,这样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保证工作质量
手工记账由于假以人手难免会出现纰漏,在计算机软件中,会计人员把数据录入之后,软件会自动对数据进行纠错,有效避免了会计工作的失误,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提高财务水平
由于传统会计工作比较烦琐和复杂,记账、算账、报账都需要人工去完成,因此会计人员往往很难有精力去关注财会中其他更重要的方面,而现代化的会计只要通过软件就能完成以往的工作,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可以分析和研究数据,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帮助。
(四)加快管理进程
通过财务工作人员针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管理,加快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一)系统环境风险
会计电算化由于应用到计算机软件处理工作,计算机软件在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两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推广,市场上可见的财务软件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之快,从开发平台到数据处理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为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另外计算机与网络相连接,系统内部的数据库资料时刻会受到计算机病毒、黑客的威胁。
(二)财务数据风险
传统的财务数据记录在纸张上,任何的涂抹、更改、增删都会留下痕迹,但是在计算机中进行更改则不会留下痕迹,另外,财务软件的计算是基于软件内部的公式进行计算的,如果企业财务人员人为的更改其中的公式和数据,就会出现虚假的数据,给审计追踪带来一定的困扰,审计只能靠经验判断,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人员操作风险
在会计电算化中,财务人员将数据逐一录入到计算机软件之中,财务人员对计算机操作要有一定的了解,在审计层面,审计人员不仅仅要了解审计软件,还要要了解电算化财务软件的各种情况和处理过程,各种不同类型财务软件的数据库也有所不同,而审计工作就是对于数据的审计,如果不了解财务软件就难以对于财会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计。
(四)审计软件风险
会计电算化的软件更新速度较快,但是审计类的软件更新的速度较慢,这种情况会造成一定的漏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在审计软件的开发过程当中,开发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流程缺乏深入了解,致使软件自身有着一些缺陷,最终影响审计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审计标准
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之下,原来的审计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制定和完善计算机审计标准,这是提高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保障,可以借鉴外国计算机审计标准,同时结合中国企业财务情况,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控制评价、对于审计人员技术的考核、对于电算化审计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全面的标准和规范,同时也要涵盖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开发及维护标准,建立起适用于现代财务工作的审计标准,同时在实施过程之中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起到降低审计风险的作用。
(二)开发审计软件
审计软件是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在电算化审计工作中,数据的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审计工作人员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因此审计软件的采集功能要有所加强,同时由于审计工作软件应该被审计系统相互连接,财务审计软件可以直接进入到被审计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能够大大降低审计工作的难度,需要审计软件研发人员不断进行研发,针对现有的财会软件进行分析,令审计软件能够访问不同软件的数据库,采集其中的原始数据,这种完善的审计软件能够给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提高人员素质
在现代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之一,现代的审计工作不仅仅要求工作人员了解审计相关的知识,还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数据处理知识,还要了解各种财务软件,在审计过程中要对于不同的财务软件进行判断,因此电算化的审计人员需要有多方面的素质,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审计工作,积极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结语
会计电算化在带来便捷的同时,对于审计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审计工作内容不足以满足当代的财务审计需要,这不仅仅需要审计工作从业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审计软件工程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等相关人员的一起努力,同时国家随着财务工作的进步也要完善审计相关的政策法规,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帅帅.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5(07):302.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审计风险的降低,提供了工作方法与理念创新的契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以信息数据模式为核心,利用大数据技术理念降低审计误差、完善审计模型、规范审计报告、完善审计制度以及做好审计监控工作,提升了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质量。
一、利用信息数据审核技术,降低审计数据与核算误差
审计数据与核算误差的出现,是造成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核心在于数据的管理,以此为基础的信息数据审计技术的应用,对于降低审计误差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提高了数据精度。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审计数据是由计算机系统在审计对象日常财务报表、报告以及会计信息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自动生成的。这种审计数据自动化生成的技术,避免了数据提取中人为操作误差的产生,进而确保了审计数据精度的提升。(2)核算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的审计核算过程,是将数据直接输入审计模型后生成的,所以只要保证数据准确,其核算误差即可控制在模型要求范围内。(3)降低人为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除了计算误差外,审计对象内部对审计过程的人为性干预也是造成审计误差提升的主要原因。信息化数据技术利用自动化数据处理功能,避免了除会计师外其他人员对审计数据与核算工作的影响,进而极大的减少审计外人员人为干预因素造成的审计风险出现。
二、完善审计模型,应对审计对象的复杂性与广泛性
受到市场化进程影响,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各类审计对象出现了审计内容复杂性与审计数据广泛性特点。会计师需要根据审计对象具体情况,制定出完善的审计模型进行审计工作:(1)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新型模型。通过大数据网络平台,会计师可以对审计模型新技术发展进行了解;或是通过网络平台寻找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审计对象实际情况设计出专属的审计模型。新型审计模型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审计核算错误造成的风险因素。(2)获取更加广泛的模型数据。模型完成后,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寻找到与审计相关的各类数据,完善到审计模型核算中。如审计模型市场元素数据,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市场内隐性的干扰因素进行挖掘分析,并将其数据完善补充到模式中,提高了审计模型数据质量。(3)建立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模型是现代审计体系内,以降低审计风险为目标的数据模型。利用数据技术建立的审计风险模型,可以引导审计会计师合理规避审计风险的产生,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采用标准化模式,规范审计报告与意见内容
采用标准化模式要求撰写审计报告与意见,可以避免因语言歧义、违反现有法律等问题造成审计风险的出现。审计报告与意见的编制标准化规范要求,对于会计师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标准:(1)合法性标准。审计报告的合法性,是国家经济法规对审计工作者提出的重要标准。在网络数据平台下,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实时查询审计内容的合法性,将存在违法问题的审计内容及时上报给审计委托人,并将其危害进行核算,一并编入审计报告内容。(2)公允性标准。审计报告编写中必须具有公允性特点,即报告内容必须是审计人员、审计对象与委托方,公认的、具有说服力的内容。而数据信息较之文字信息,更符合公允性特点。所以发挥大数据平台优势,在审计报告中尽量采用数据信息完成审计报告,可以进一步提高报告信息质量。
四、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完善审计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的审计风险管理制度,可以促进风险管理质量的提升:(1)完善审计制度内容。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为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经验支持。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制度制定者通过对已经出现的审计失败案例的分析,并将案例可借鉴经验综合考量,用以制定新风险管理制度,或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2)实现制度内容量化处理。会计师将风险管理制度用于审计过程,需要将制度中的文字内容进行量化处理,用以指导审计工作的完成。如三级审核制度执行时,信息化平台可以将三级管理责任人落实到具体人员与职责范围,使三级审核制度责任管理落实到位。(3)便于管理制度自动执行。信息化管理平台将风险管理制度内容,利用软件程序化方式进行编制。会计师在利用审计软件开展审计时,违反审计管理制度的操作,软件将自动进行警示并予以制止。这种自动化执行模式,保证了风险管理制度执行的顺利完成。
五、采用云平台监控网络,做好全面的审计监控工作
大数据管理技术是基于网络平台开展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网络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管理者对审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其监控重点在于审计过程与制度执行中的风险管理监督。审计过程监控中,管理者可以通过云网络平台对会计师审计过程进行远程监督,对审计过程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降低过程失误造成审计风险的出现。在制度监控中,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对于审计人员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进行预警报告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监控工作必须是在不影响审计正常工作情况下进行,同时必须保证监管过程的独立化。
六、结束语
为了提高我国财务审计工作质量,避免因审议风险造成的审计失败问题,注册会计师在传统审计风险防范技术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利用信息数据、完善审计模型、采用云平台监控等措施,进行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这些措施能有效的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亚影.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商业会计,2014(04).
[2]姜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控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
随着机技术在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传统的管理、控制、检查和审计技术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国际公司、专业咨询公司和高级管理顾问都将控制风险、特别是控制计算机环境风险和信息系统运行风险作为审计、管理咨询和服务的重点。由于普遍使用大型管理信息系统,几乎所有的大型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对信息系统安全和稳定性的控制,常常高薪聘请IT审计师进行内部审计。在网络迅猛的今天,IT审计师已被公认为全世界范围内非常抢手的高级人才。
IT审计师是“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师”的简称。IT审计师必须具备全面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具有高度而特殊的敏感意识,而且对财务会计和内部控制具有深刻的理解能力,要懂管理、懂经济、懂审计、懂计算机、懂内部控制、懂网络技术,既是审计专家,又是信息系统专家,以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及软硬件的技术性审计来保证计算机审计质量的可靠性。
二、从IT审计看审计学科的发展与技术时代的到来
1、IT审计是技术审计的一个典型,IT审计师标志着一个新的审计时代——“技术审计时代”的到来。
随着经济管理与技术的不断结合与日益渗透,现代审计已经远远超出了仅对财务会计进行审查的狭窄范围,不断向管理领域和技术领域渗透。IT审计是技术审计的一个典型。IT审计实质上是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审计,否则,就不能称为IT审计。由于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审计人员只懂传统审计,不懂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审计,必然面临可怕的潜在审计风险。在无纸办公条件下,会计及其他信息资料被存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如不考虑被审单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安全程度,对被审单位的系统与设备盲目信任,即使懂得计算机的简单,也极有可能误入计算机陷讲,后果相当危险。只有对计算机审计风险进行正确估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信息系统审计对策,并能够在风险较大的情况下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硬件与软件)实施必要的技术性审计,才能最终保证审计结果的正确性,防止和降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审计风险。IT审计的重要程度由此可以想见。显然,网络时代的到来已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掌握过硬信息技术的要求。IT审计师不仅从事对财务会计、经济管理活动的审计,更重要更关键的是对被审单位信息系统进行技术审计。IT审计师的产生是审计领域进一步扩大化的重要标志,代表着新的审计时代——技术审计时代的到来。
实际上IT审计并不是最早的技术审计。早在IT审计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性审计,只不过这些技术审计的技术性不如IT审计那样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例如,质量管理中的技术性审计——质量审计(包括产品质量审计、工序质量审计与体系质量审计等),要求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查试验;清洁生产中的技术性审计——清洁生产审计,要求揭示生产技术的缺陷并提出预防和消减污染的机会与对策;能源管理中的技术性审计——能源审计,要求进行能源监测,提出能源技术改造方案;环境管理中的技术性审计——环境审计,要求实施环境质量监测,提出环境改进建议与降低污染方案;如此等等,都是具有不同技术程度的审计类型,从它们的技术性特点归类,可以与IT审计并称“技术审计”。
技术审计的产生是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审计范围进一步向技术领域拓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科学技术如日新月异和现代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的技术领域将不断延伸,未来的技术审计形式将更加丰富多彩。
2、从IT审计看现代审计学科的发展。
王光远教授在其名著《管理审计》中将审计学科划分为“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两大分支,倡导发展管理审计,并认为管理审计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发展与延伸。
笔者认为,技术审计是当展与审计发展相互融合的产物。当代是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给整个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造成了巨大。正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才产生了形形的技术性审计。技术性审计是在原来的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基础上,由于科学技术向经济管理领域的渗透而产生的。然而,到为止,技术审计在本质上并不是独立于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的第三大审计分支,而是融于财务审计、管理审计之中的一类审计形态。即在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两大分支当中都包含某些技术审计。比如,进行计算机财务审计,主要的或本质上是实施财务审计,但由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对财务信息的巨大影响,也往往不得不对使用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审计,这又是技术审计;清洁生产审计实质上属于环境(管理)审计中针对生产过程所实施的技术审计,但这种技术审计又是为进行管理审计服务的,依附于管理审计。
从受托责任理论,可以提出“受托技术责任”的概念。在财务审计分支中的技术审计,其受托技术责任属于受托财务责任的二级责任,比如IT审计中,保证会计报表真实可靠,就必须要求信息系统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同时可靠,后者从属于前者,被审单位承担的受托信息技术责任就是其所负受托财务责任的二级责任。在管理审计分支中的技术审计,其受托技术责任属于受托管理责任的二级责任。例如,环境审计实质是对环境管理的审计,因此属于管理审计。但进行企业环境审计,需要审查企业的生产工艺与生产技术,甚至审查产品的环保技术性能,此类技术方面的审计都是为了证实企业环境保护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
总之,对财务会计的审计称为财务审计;对管理进行的审计称为管理审计;对技术方面的审计就应当称为技术审计。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审计应是现代审计的第三大领域。20世纪30年代以前财务审计一统天下,30年代以后80年代以前管理审计异军突起,与财务审计并驾齐驱,80年代以来技术审计不断涌现,90年代IT审计初视端倪,21世纪将是IT审计师独领的时代。
三、IT审计等技术审计的产生对我国审计重大
勿庸讳言,技术审计至今未能脱离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而单独存在。然而,尽管技术审计尚未独立为审计的第三分支,但“技术审计”概念的提出仍然极具积极意义。技术审计反映了与审计、科技与管理相互融合与渗透的特点,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又要掌握技术。现代审计向管理领域和技术领域渗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也许将来技术审计会成为与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相并列的第三大分支。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审计;对策
1.中小企业财务审计的特点
1.1所有者与经营者统一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制企业,它的所有者不多,通常只有一个人,企业所有者往往亲自经营管理企业的日常事务,具有很大的决策权。中小企业管理者权力集中,他的态度会对企业财务审计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他审计意识淡薄,仅是把财务审计当成一项例行公事,或者觉得财务审计是项费钱、耗时又毫无价值的活动,只是迫于法律要求才进行的,他就很难通过审计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在审计过程中他也会不积极配合,使一些审计需要的重要材料数据难以得到,审计效果大打折扣。中小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利益高度相关,或者就是同一人,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规避税收,可能会指使会计人员采取舞弊手段,增加财务报表误报和漏报的风险。
1.2会计记录简单
中小企业应该保留尽可能完整的会计记录以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自身的需要。但是,因其规模、人力、物力有限,只雇佣很少的人单独从事会计记录业务,录用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比较低,缺乏充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没有正确编制提交财务报表的能力,会计记录较简单。由于缺乏可靠的财务信息,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也不及时。这种较简单的会计记录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审计中会计记录不精确或不完险的增大。会计信息的不完整使分析性程序在审计计划阶段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作为替代,审计人员只能对总分类账或可用的其他会计记录进行简单的复核。
1.3企业经营持续性
小企业对机会的利用反应非常快,但这同时也降低了它们对不利因素的抵抗。由于自身的特性以及受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竞争和行业变化的影响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小企业普遍很脆弱,生命周期受到质疑。而财务审计是在假设是假设企业能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评价编制会计报表合理性,审计人员只有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审计评价之后,才能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合理性,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财务审计难度,导致了审计风险。
2.中小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2.1会计信息失真
一方面中小企业财力有限,聘用的会计素质低,会计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的限制,不能正确处理会计信息,对一些会计凭证的填写不规范,不准确,导致财务混乱,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业主为了逃避国家监管、偷税漏税,故意指使会计人员采用种种舞弊手段,而中小企业任用的会计大都是和自己有亲属关系或是兼职会计。亲属与企业主有利害关系,在账务处理上听从业主,导致会计监督失去作用,弄虚作假的事情常有发生。兼职会计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据业主提供的凭据做账,在做账过程中任凭业主支配。会计信息是财务审计验证的主要对象,会计信息失真会对审计产生重大影响。财务审计假设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是可验证的,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正确审计的基本要求。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正确的财务报表的财务数据记录和汇总才能在合理的时间、人力和费用范围内取得足够的证据并得出有效的结论。 如果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存在行为,审计人员在正常的审计程序实施后是难以得到与事实相符的审计结论,致使审计人员已无法履行其职责,这会加大会增加财务审计的难度,提高审计风险。
2.2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薄弱
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往往由一人或几人创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一致,因此其经营管理和决策随意性很大。企业主大多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企业主自认为经验很足,不需要繁杂的内控制度。另外,受利益驱使,也不愿意执行内部控制,因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则会有效地防止不合法行为的发生。因此有的即使有制度也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有些企业过于注重业务的扩张,而忽视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这些企业里,最重要的部门往往是市场营销部门,而应对其监督和控制的财务和内审部门却成了单纯的服务部门。其相关的关键内控缺失,不履行相应的正规手续。还有些小规模企业内控制度尚未建立,更谈不上内控制度的履行。
2.3审计程序简化质量低下
自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以来,注册会计师事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但是,中小事务所的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各事务所之间通过压价来抢占市场。如有些事务所为了争取客户,主动降价,其实际收费只有规定标准的50%。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越高,其利润越低。因此,有的事务所在审计时为了降低成本,采取简化的审计程序,不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有的甚至仅仅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一天时间就出具审计报告。如有的企业存货品种多、工作量很大,有的存货还需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等,成本很高。为了减少成本,事务所只是做少量的抽查盘点,有的根本不盘点存货,只复核账表及期末存货盘点表,如相符即确认财务报表上的存货金额。这样的审计质量可想而知。
3.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审计的对策
3.1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财务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成果的前提条件。中小企业应该完善财务组织结构,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的支出、回收和使用过程要时刻予以密切关注,采取措施加快资金回笼,防止资金的流失造成损失;同时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强化监督机制,要求各单位负责人必须对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法律责任;督促会计人员学习和熟悉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业务能力,掌握单位的经营情况,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3.2加强企业内部审核控制
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及时地发现对企业财务信息及相关经济活动和管理规范中的问题,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改进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小企业如果规模小,没有能力设立内审机构的,也应该定期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账目和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使其发生的错误或舞弊现象能及时被发现,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企业也可以指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对重要业务活动及信息进行审核,这样可以减少重大问题的出现。
3.3完善财务审计程序
中小型企业虽然内部控制制度薄弱,雇员分工不明,岗位设置重叠。但对某些关键领域,企业主出于对于日常事务的监督控制和保护企业资产的需要,还是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考察是否存在与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如果没有,审计人员必须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以得到充分的审计证据,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在采取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要以分析性测试作为补充,通过将企业财务数据与行业数据、企业历史数据等进行比较,以做到对企业业务状况的定性了解。同时所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技术,以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工作效率,采用统计抽样和判断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通过调整样本规模提高财务审计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魏笑霞.浅谈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政府审计风险的产生存在着客观条件与主观原因。其客观条件是:(1)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使得审计范围已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财务审计,使得传统的审计技术、审计方法受到挑战,审计作业风险显现。(2)我国《宪法》赋予了政府审计组织审计的独立性,然而现行的体制安排造成审计独立性的制度性缺损。审计人员在履行其宪法责任时往往遭遇来自同级党政部门的体制隶属关系上的干预,政府审计组织被动屈服导致政府审计违宪而产生政治风险。(3)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构成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行为外部约束力量,必然形成法律风险。(4)社会公众对政府审计的期望与政府审计能够发挥的作用之间矛盾也越来越大,这种社会期望正逐步演变成一种社会性“审计疲劳”,审计面临社会压力的信用风险。主观原因方面:(1)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够,在审计工作中因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欠缺而产生的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方面的失误,带来审计风险。(2)由于政府审计直接涉及经济活动,利益的诱惑与讨价还价已成为政府审计工作中无法回避的隐患,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尤其是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时,过多地考虑个人或小集团的私人利益,从而产生道德风险。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监督机构,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运行和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政府审计风险的影响也是深远而重大的。对于政府审计而言,审计失败带来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将影响到依赖和利用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作为决策依据的企业管理当局――国家、企业投资者、以及债权人、消费者、企业职工等。然而,由于政府审计工作长期低调和体制性口蔽,其风险问题无从谈起,对其的关注、研究也是从最近几年才开始的。
目前,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与风险要素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且基本上是对国际公认的社会审计风险模型的简单改良,与中国政府审计风险的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指导性较差。本文在风险因素识别基础上,构建政府审计风险模型。通过对审计风险模型的分析指出风险的控制措施,以此促进政府审计机关的制度建设和责任规范,进而指导政府审计实践。
二、审计风险构成要素分析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对构建政府审计风险模型提供框架性的思路指导。我们可以把政府审计风险视作一个系统,政治风险、组织风险、执行风险、文化风险构成了系统要素,而系统又是开放的,它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转换,所以,外部的环境对审计风险也有影响作用。
(一)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看政府审计风险由于审计文化中群体共同的价值观、精神、道德观、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作用,审计组织在同一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全体成员则具有一种强烈的一体感,这就非常有利于审计组织内部人员的协调一致。即使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矛盾和冲突,也比较容易消解。审计文化渗透到其他各个系统,其优化功能可以有效降低组织系统风险;组织系统的改善可以有效降低组织系统风险,同时可以对政治风险起到一定限制作用,政治风险具有和审计组织系统风险同向变动的特点;在总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政治风险、组织系统风险和能接受的审计执行风险呈反向变动,政治风险、审计组织系统风险越小,可接受的审计执行风险越大(见图1)。
(二)从要素与系统的关系有政府审计风险系统论认为,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构成了整体,各个部分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而反作用于整体,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在政府审计风险的几个风险要素中,政治风险、审计执行风险、审计组织系统风险和审计文化风险属于内部风险,对政府审计风险起决定作用。环境风险属于外部风险,对政府审计风险起影响作用。对于政府审计机关来说,政治风险和环境风险属于不可控风险,组织系统风险、审计执行风险和审计文化风险属于可控风险,因此,审计机关只有着力于降低这三种风险,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整体风险。
(三)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看政府审计风险系统论认为,系统是开放的,它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当它与其它系统相互作用时,并不是代表孤立的要素本身,而是作为整体的要素与环境发生作用。环境系统具有多层次性、多方面性,环境系统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结构机制充分显示了社会系统的复杂性。有些外部环境因素具有一定的刚性,对于政府机关来说来说是比较难改变的,只有去适应它才能进行正常的审计活动。
三、政府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
社会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是基于财务报表审计的特点,与社会审计风险自身的特征相适应,而我国政府审计风险是系统性风险,不仅仅是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它在政治系统、组织系统、执行系统、文化系统都存在风险,审计环境的复杂化又加剧了风险的产生,政府审计风险是这几种风险合力的作用。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政府审计风险可用下图(图2)表示:
基于这几个因素,本文构建的我国政府审计风险模型为:
关键词:审计风险 独立性 内部审计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而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单位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存在的,是审计人员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同固有风险一样,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检查风险是指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度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审计人员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也是审计人员最应该关注的审计风险。
随着我国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公立医院属于非盈利性质的事业单位,因此加强医院审计监督,控制审计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近年来审计机构对医疗部门的审计结果看,医院每年违规违纪的事件和金额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医院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从内部控制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而随着医院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医院的审计风险也在逐渐加大,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经济环境使医院内审工作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众所周知,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独立性是指医院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财务审计活动,是为医院经济发展把关、查错防弊的一种行为,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医院资金安全,及时纠正医院财务中的违规现象,最终实现医院的长远经济目标,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要想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审计结果的公平公正,审计工作必须保持其独立性,但是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只是医院的一个职能科室,要想真正的独立于医院经济环境之外是很难的,内部审计行使审计职能很容易受到医院经济环境或者领导决策的影响,因此很难做到独立、客观和公正,因此便产生了审计风险。
二、医院审计项目的复杂性导致审计风险
随着医院的发展,各类医院都进行了重组、扩建或者兼并,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涉及到了医院资产结构的调整,涉及到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如笔者所在的医院在收购另外一家企业性质的医院以后,就涉及到了合并会计报表的问题以及资产负债整体划转的问题,涉及到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和医院会计科目之间的转化合并问题。这些复杂的经济活动如果审计人员未能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就有可能造成医院资产的流失以及负债的增加,造成医院资产负债不实,损害医院的经济利益,从而也就导致了审计风险。
三、医院成本项目不实容易造成审计风险
目前医院的有些医疗成本项目缺乏真实性,一些支出项目随意性很大。有些医院通过调节成本来调节医院的结余,以实现医院的经营业绩。有些提取的费用和摊销的费用提取和摊销没有统一的标准,应列支的费用没有列支或者重复列支。有些支出应列为医疗支出项目但是却列入了管理费用,如应收医疗款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便是计入了管理费用,而应收医疗款是医院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如果将应收医疗款计提的坏账准备计入管理费用就会造成医院的支出划分出现错误,因为管理费用是核算医院行政后勤部门为医院的发展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并不是核算医疗行为成本的。目前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样本该计入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就没有体现出来,造成了医院资产的虚增和成本的不实,这样也会对医院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这就是会计失真问题。医院成本项目的不真实便会造成审计风险。
四、审计方法的落后和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容易造成审计风险
目前医院的内部审计还是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的层面上,审计人员只是对医院的凭证和报表进行审计来发表审计意见,在审计过程中多采用抽样的方法,因此抽样是否具有代表性对审计结果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由于审计抽样是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容易遗漏医院财务上真正存在的问题,再加上如果审计方法选用的不科学就很容易造成审计风险。同时审计风险和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医院的内部审计活动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活动,它要求审计人员非常熟悉医院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法律法规,熟悉医院的经济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程序,同时对税务、法律以及审计的知识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审计人员有相当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如果审计人员的能力不能胜任医院的审计工作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医院的审计风险。
综上所述,由于医院内部审计存在以上审计风险,因此医院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以便更好的为医院财务把关,更好的促进医院的发展。审计人员应该尽可能的保持其独立性,不受医院整体经济环境的左右,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划分医院的成本费用,对各项成本项目的支出制定相应的标准,严格遵守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制度,减少成本提取和分摊的随意性;医院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学习,不断掌握新的审计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必要时可以借助专业的审计软件帮助完成医院的审计工作,更好的为医院的财务工作和经济发展把好关。
参考文献:
[1] 马瑛.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J].理论界,2000(3)
关键词:审计风险;危害;规避;控制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16301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部门和审计工作人员在我国的经济市场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可是他们如今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问题,例如会计信息不实、虚假账目等。同时,关于注册会计师的经济案件数量也在逐渐增多,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了,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会计师认识到了这一问题。所以,强化审计风险分析工作,研究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必不可少。
1 审计风险
狭义上的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工作人员认为公允揭示的风险,但是财务报表上却没有进行公允揭示;或者审计工作人员认为公允揭示,但是财务报表上公允揭示的风险。审计人员是基于职业要求作出的审计风险的判定,因为提供的信息不够及时,审计判定结果就存在和事实不符或者与事实相反的现象,这种审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就会严重影响审计工作,使得审计员承担不良后果,这就产生了审计风险。
广义上的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损失的不确定性。和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的内容关系密切。广义的审计风险包含营业风险和狭义审计风险。因为在对客户的财务报表做审计的时候是通过抽样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就不能把财务报表的所有不足地方都一一找出。因此,审计工作难免会出现错误,或者遇到很难被发现的错误。即使算不上是审计失误,但是也是有审计风险的。所以,审计风险也包含营业风险,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范围更加扩大化。
2 审计风险的危害性
2.1 对国家带来的危害
因为会计报告与审计报告与事实不符,企业负责人或者管理层就不能了解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这就会造成国家做出错误的监督和各项决定。
2.2 对审计部门的危害
对于审计部门来说,企业难免会出现一些故意或者是无意的错误和财务信息,因为审计失败,就会引起审计部门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对审计的能力有所影响,也对审计部门的公正、公平的形象有所损害。审计人员还会因为审计失败而赔偿损失。审计失败会给群众留下不良印象,群众逐渐会对审计部门不信任。
2.3 对审计对象的危害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审计失败,审计部门就不能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失误,企业负责人就不能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容易做出错误的经营策略。
3 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
当前的审计工作应该能够适应于市场经济制度和法制社会下。现代审计的流程、行为、结论等诸多方面都应该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公开化,可以接受社会的监督。因此,可以说审计风险不会存在隐蔽性,而是更加透明。我们应该对审计风险及审计管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因为只有正确认识到审计风险的存在,才能找到有效的规避和控制措施。
(1)对于审计工作人员来说,审计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工作中。在进行客户选择的时候,审计部门的外在环境和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有可能造成选择审计风险,例如,审计对象企业的停产或者主打产品销售业绩大幅度下降等;在制定审计方案时,因为方案不够全面就会导致错误审计决定的计划风险,例如为了可以减小投入、节省人力物力,就随意丢弃自以为没有必要的审计流程;在分派审计工作人员的时候,也会存在派遣的审计人员能力不足,造成能力审计风险,例如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或者缺失职业道德等;在进行审计证据的收集工作时,还会出现因为证据不够充分的情况,这就引起了证据审计风险,例如审计对象没有提供必要的说明材料;在进行抽检的过程中,如果样本不具代表性或者样本数量不足,也会引起抽样审计风险,例如样本的数量过高,浪费了成本,样本没有代表性,就会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尤其是判断抽样,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经验,如果经验不足非常容易漏掉主要项目;在进行审计报告编写时,会因为意见不同意造成的报告审计风险,例如编制了准确性不好的审计报告。每一项审计风险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其中任何一个流程出现错误,都有可能引起审计风险。
(2)审计对象企业的严重欺骗行为、违法违纪行为是增加审计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审计对象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虚假账目、随意改动资料、做虚假证据,使得审计工作人员不能掌握真实的资料。例如关联方贸易,有些上市企业利用关联方贸易把大笔亏损转嫁到不需要审计的关联公司,这样能够躲避审计人员审查到真实的财务情况。因为关联贸易过程十分复杂,审计人员并不一定能够发现所有的错误,不能辨别关联贸易就很可能引起审计失败,带来审计风险。
4 规避与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4.1 适当进行审计风险教育活动,提高风险意识
很多人虽然已经基本了解了审计风险,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依然没有足够重视审计风险,也不明白应该怎样去规避与控制审计风险,仍然使用传统的审计形式和审计办法,这就必将使得审计部门和审计工作人员处于不利位置。所以,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把审计风险纳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在审计工作的每一个流程都应该重视规避与控制审计风险。与此同时,还可以向国外先进的审计防范,提前预测到审计中存在的风险,进而控制审计风险在能够被容许的范畴内。
4.2 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公平公正、敬岗爱业、忠于职守和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时还应该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这样审计工作人员才能团结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带来好成绩,也能够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审计人员除了应该具备职业道德素质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财务、审计、法律和经济等多方位的知识,同时可以公平公正地得出结论,依据法律进行审计。可以通过开展全面的培训课程,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及业务水平,同时,审计人员也应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及时找到错误、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措施。审计人员也应该自主学习新知识,能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由于审计工作是一个复杂并且繁复的脑力活动,如果没有好的事业心及责任心是不能出色完成工作的,所以,各部门也要加强培养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4.3 管理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
管理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详细来说,审计的质量是占据核心位置,并且管理方法作为引导作用,以制度作为基础前提,形成一个审计全过程的体系,并且质量控制体系具有以人为本、以制度管理人员的特点。例如:审计项目评分制度、重大审计项目审计制度、审计出现错误漏洞责任追究制度、审计组长负责人负责制度、审计执法责任制度、审计回访制度等。一定要保证复核三级制度,逐级的进行审查,明确责任。也就是审计部门组长对工作的底稿和证据进行复核,然后交给审计业务部门的领导对审计小组的报告再次进行审核,最终复核机构对审计事项的所有材料进行最终审核。并且所有审计工作都需要再审计业务会议过程中进行审核和决定,并且对行政执法采取一票否则方式,而在目标管理的考核中采取重奖重罚的方式。
4.4 严格遵守审计纪律,尽量避免风险
为了更好的防范审计风险和保证质量,就要严格的遵守审计纪律。首先,只要是会议就需要讲解纪律。其次,对于审计制度要健全,每年年底进行考核。再次是严格遵守纪律,即使某个科室的任务完成的都很优秀,但是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廉洁的作风,在年终考核中取消其参加资格,还要对其进行扣罚将近等惩罚。最后,对于审计工作也增强透明性,出现审计纪律破坏的人员,审计单位能够马上举报。
5 结语
综上所述,审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有一些因素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却可以应用一些对策去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要审计风险能够得到有效地防控,才能确保审计机构的公正性和严谨性,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爱英.浅试论控制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J].财经界,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