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变电工程设计

时间:2023-09-27 09:37:14

导语:在变电工程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变电工程设计

第1篇

关键词:输变电 线路 变电所

中图分类号:T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7-030-02

1 工程概况

杨柳煤矿位于贵州省黔西县东部,距县城约25公里,属协和乡、钟山镇和谷里镇管辖。黔西县境内现有110kV变电所4座,即黔西110kV变电所,其主变容量为1?6MVA+1?0MVA;甘棠110kV变电所,其主变容量为2?0MVA;林泉110kV变电所,其主变容量为2?0MVA。太来110kV变电所,其主变容量为1?0MVA。黔西县还有仁和(1?MVA)、雨朵(1?MVA)、中坪(1?.15MVA)、钟山(1?MVA)、协和(2?MVA)等5座35kV变电所。

2 电力负荷的确定

根据矿井主要设备选型和全矿井用电负荷统计,计算出矿井后期负荷功率。为提高矿井用电功率因数,减少电能损耗,提高电气设备利用率,设计在矿井高压母线上安装3600kvar高压电容器。补偿后矿井负荷为:

(1)在正常涌水量时:有功功率7872.2kW;无功功率2534.3kvar;视在功率8270.1kVA;自然功率因数0.95。

(2)在最大涌水量时:有功功率9953.9kW;无功功率4137.8kvar;视在功率10779.7kVA;自然功率因数0.92。

3 电源点的确定

杨柳矿后期最大计算电力负荷(最大涌水时)为10779.7kVA。矿井距太来110kV变电站约9km,距甘棠110kV变电站约15.05km,距黔西110kV变电所距离约23km。距协和35kV变电站约5.8km,距高山35kV变电站约8.5km。

由于黔西110kV变电站距离本矿井太远,如由其向本矿井供电,工程量很大,设计暂不考虑由其引入矿井供电电源。而太来变电站没有备用出线间隔,无法向本矿井供电。根据前述矿井附近的现有及规划电源条件,以及用电负荷情况,现提出以下两个矿井供电方案。

(1)方案一

矿井采用35kV供电,即在杨柳矿井工业场地建一座35/10kV变电所,一回路电源引自引自甘棠110kV变电站,电压35kV,导线型号为LGJ-240,线路长度约为15.05km。另一回路电源引自高山矿35kV变电站,电压35kV,导线型号为LGJ-240,线路长度约为8.5km。

(2)方案二

矿井采用35kV供电,即在杨柳矿井工业场地建一座35/10kV变电所,一回路电源引自引自甘棠110kV变电站,电压35kV,导线型号为LGJ-240,线路长度约为15.05km。另一回路电源引自协和35kV变电站的电源引自太来110kV变电站的35kV母线段上,电压35kV,导线型号为LGJ-185,线路长度为5.8km。

(3)两个方案经济和技术比较

在经济方面:从投资看,两个方案均考虑35/10kV变电所,故变电所部分投资相同。线路部分:方案一中除要架设本矿的电源线路,还需改造高山矿35kV变电站的电源线路,共需架设线路30.55km,方案二需架设的电源线路20.85km。方案二投资较少。

在技术方面,方案二相对方案一,需要变电所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才能更好的管理;经校验,方案一和方案二均能满足矿井供电质量的要求。加上将来可利用矿井瓦斯发电作为补充电源,矿井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将得以更大的提高。因此,本设计选用方案二作为杨柳矿供电方案。

4 35kV线路导线、避雷线及杆塔的选择

贵州地区山多、沟多、树多,地形、地貌、地质的变化也较复杂,给架设输电线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输电线路的路径宜尽量利用山头坡顶,少砍伐树木少占农田。线路考虑防污、防震,采用合成绝缘子。

矿井35kV变电所后期最大计算用电负荷为10779.7kVA。设计从甘棠110kV变电站和协和35kV变电站各引出一回35kV线路向杨柳矿35kV变电所供电,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并按允许电压降校验,最终从甘棠110kV变电站到矿井35kV变电所线路导线型号选用LGJ-240;从协和35kV变电站到矿井35kV变电所线路导线型号选用LGJ-185。其中甘棠110kV变电站至杨柳矿35kV变电所线路长度为15.05km,协和35kV变电所至杨柳矿35kV变电所线路长度为5.8km,两条线路均全线架设OPGW复合光纤地线,芯数为8芯,既作为线路的防雷保护,又为矿井变电站和上级变电站的通讯提供通道。在35kV线路的始、终端杆上安装氧化锌避雷器。

5 矿井35kV变电所的确定

矿井工业广场内设35/10kV变电所一座,在选址时考虑到了进出线方便、接近负荷中心以及防洪排涝等因素。根据统计,前期10kV侧最大有功电力负荷6195.5W,视在功率为6717kVA(电容补偿后);后期10kV侧最大有功电力负荷9953.9kW,视在功率为10779.7kVA(电容补偿后)。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

方案一:选用两台SZ11-10000/35,35??.5%/10.5kV,10000kVA主变压器,前期两台主变一用一备,当工作变压器故障时,备用变压器自动投上,可以满足全矿井负荷用电需要。负荷系数为0.67,保证系数为1.49。后期两台主变分列运行,互为备用,两台主变同时工作的负荷系数为0.54,当一台主变检修或故障,另一台主变工作的事故保证系数为0.93。可以满足全矿井一,二级负荷用电需要。优点是接线简单,控制、管理操作简单,运行方便,投资省。缺点是适应负荷变化能力较小,前期按主变安装容量收取基本电费的费用较高。

方案二:选用三台SZ11-8000/35,35??.5%/10.5kV,8000kVA,前期安装两台主变,正常情况下两台主变一用一备,当工作变压器故障时,备用变压器自动投上,可以满足全矿井负荷供电需要。负荷系数为0.84,保证系数为1.19。后期增加一台主变,正常情况下两台主变运行,一台备用。当任一台工作主变故障时,备用主变自动投上。两台主变同时工作负荷系数为0.673,任一台故障时保证系数为1.48,可以满足全矿井负荷用电需要。优点是适应负荷变化能力较大,前期按主变安装容量收取基本电费的费用较低。缺点是接线复杂,不便于管理操作,投资较大,前期主变负荷率较高,后期按主变安装容量收取基本电费的费用高。

第2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确保送变电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送变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在合理的造价限额内把控工程总投资以取得最佳的投资收益。工程造价的控制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贯穿。在经济及技术上设计是进行总体布置拟建项目的实施的阶段,是工程项目付诸实施的“龙头”,是提高投资效益、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关键。

一、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勘测与设计脱节和设计深度不够现象的存在,得不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由于社会用电量近几年来的大幅度增加,也在加快进行电力工程的建设,也日益增多各级电力勘测设计单位承担的设计任务。在遇到设计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则造成了设计深度不够、项目设计成果粗糙、概预算漏项和缺项的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一)、缺少合乎制度的奖罚机制

设计与造价人员配合不紧密和勘测设计单位奖罚机制不完善,得不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目前,一方面,缺少监管力度和控制措施又对设计人员造成的浪费现象,没有明确的界限设计应负的经济责任,在工程造价方面造成设计人员不愿多下工夫而宁愿设计保守;另在一方面送变电工程设计人员要作到技术方案的不断创新和优化,但又耗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受到收费不合理的影响,而且很少得到表彰和奖励,甚至承担更多的风险。由于送变电工程专业技术性强,实际工作中,根据设计委托一般是勘测设计人员进行现场勘测、调查和方案比较,向造价人员不同阶段进行概算或估算、提供条件。由于造价与设计人员对现场情况、工程勘测过程了解不透彻和结合不够,产生较大的工程估算和概算偏差。

(二)、缺少后评价程序

缺乏项目后评价和信息反馈程序,而得不到进一步提高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由于缺少项目的后评价程序和缺乏造价成本信息反馈,项目完成后缺少机会使设计单位了解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事后分析无法进行,又有可能在以后工作当中使得同样的问题在下一个项目中发生,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不能进一步提高。

(三)、设计人员不够专业

安装工程、修改设计中部分专业被漏掉、设备选错型号等。对自己的设计项目有些设计人员心中无数,由于时间紧迫就仓促地敷衍了事,在初步设计中漏掉一些设备和项目;有的设计人员选用的设备甚至是过时、报废的,知识更新慢。

二、设计阶段中影响工程投资的要素

(一)、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缺乏审慎的工作态度

尤其在时间紧的情况、设计任务多下,不做详细计算、大量地套用类似工程设计;不讲优化,只讲保险,盲目改变绞线型号、加大安全系数、增加挠度、增大截面。

(二)、工具落后

设计单位有的设计人员对设计软件不能熟练运用,基本是人工绘图、计算。设计质量差,周期长。

(三)、收费不科学

仍是按规模和费率计算现行设计收费标准。因此,设计者没有降低工程造价的要求,甚至为了多收设计费,还期望工程规模大、造价高。对设计质量承担的风险也仅仅是发生事故后,出个修改补救方案而已。

(四)、缺乏监控机制

主管部门设计方案出来后,所组织的审查,忽视经济性而注重的是技术性。也往往流于形式对等级标准、设计规模、投资额的审批。送审时有的设计没超标,施工时缺乏监控机制,变更修改的设计严重超标。

三、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一)、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全面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勘测设计单位有很多优势: 1)在内部审核管理和第三方的监督约束下,勘测设计人员进行项目的后评价分析和勘测设计自觉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使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工程质量成本进一步提高,有良好的效果;2)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顾客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3)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信誉、增强竞争能力和勘测设计单位的形象都能够提升。

(二)、推行限额设计

对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意识推行限额设计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经济管理人员有利于对造价及时进行计算,使勘测设计小组内部形成有机整体,为设计人员提供信息,克服勘测设计相互脱节及设计深度不够的现象,设计完成见分晓、改变设计过程不算账的现象,使投资达到动态控制的目的。推行限额设计同时,还可以促使造价和设计人员对项目全寿命费用进行分析,使他们不仅要考虑施工阶段和运行后的经济费用,还要考虑项目一次性投资。比如:在项目设计送变电工程的过程中,对主接线方案的确定、主变容量选择和线路选线定位以及在对运行成本影响在避冰、防雷、防冰、抗冰、融冰等方面较大的设计方案优化时,设计人员有利于进行仔细考虑、全面分析,认真权衡,工程成本最大限度降低,控制工程造价在投资限额内。

(三)、编制通用准则

要编制通用的标准设计图集,既符合技术经济考核指标,又满足设计功能要求。同时可降低设计成本、节省时间,有利于控制投资。切实搞好管理工作和定额指标的编制,提供依据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投资控制目标。进行动态分析利率、价格、汇率等变动因素的确定,重视投资控制

(四)、建立电力部门或国家造价专业信息网

及时准确向造价人员传递国家与电力建设投资控制有关的法规、法律、政策文件、定额标准、与造价有关的指数及价格水平。及时发现并解决处理问题,广泛收集信息来源,得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五)、送变电工程设计监理制切实全面推行

到如今,在工程建设领域内虽然工程监理制已实行多年了,但送变电工程设计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还不够广泛推广的设计监理。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两点:二是缺乏送变电工程设计监理人才;一是认识送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重要性还不足。因此,主管单位对送变电工程设计监理资质的审批制度应尽快建立,制定设计监理工作职责,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注册和考核;送变电工程设计监理制度通过行政手段保证实施。

(六)、定期公布各项造价指数

根据生活指数的变化和地方经济发展,各项造价指数定期公布,减少工程造价人员的造价控制难度、及时提供设备材料价格信息,比较真实地反映工程工程造价的实际成本。

(七)、提高工程设计、造价人员的素质和加强设计,造价人员的管理

送变电工程的新方法、新工艺发展和运用,造价人员、工程设计须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并掌握和懂得相关专业知识。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培训和学习组织设计、造价人员,进行不定期的考核。设计和造价人员在工作中,根据设计委托进行现场调查,要紧密配合相互协调,选择方案,既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等现象,又要克服片面忽视技术、强调节约。特别是应及时的使造价人员进行分析比较项目投资,能动地指导设计,反馈造价信息,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使设计方案节约投资。同时,要加强造价人员、工程设计的管理,设计人员和造价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相互协调、紧密配合,进行现场调查根据设计委托,选择方案,既要忽视技术、克服片面强调节约,又要反对轻经济、重技术、设计保守等现象。特别是应该及时使造价人员进行分析比较项目投资,能动地指导设计,反馈造价信息,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使设计方案节约投资。

结束语

送变电工程的造价控制是工程实施、建设前期、工程竣工的全过程控制,每个阶段的造价控制都很重要,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和控制是关键中的关键。在造价控制各环节上只有加快改革步伐,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与国际造价管理体系接轨。

参考文献

[1]纪琛伟. 110KV送变电工程的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2012,14:128.

第3篇

关键词:送变电工程;电气工程;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1主变压器的选择

1.1主变压器数量的确定

对远距离电力输送起着主要影响的主要有单台变压器的容量和主变压器的数量,在变压器容量选择确定之后就要对主变压器的数量进行分析设计,一般的发电厂或者变电所的主变压器的数量和电压的级别、接线方式、传送容量等有着密切的关联,一般情况下和系统具有强烈联系的规模较大的发电厂或者枢纽变电所主变电器数量不应该少于2台,相反,对于那些和系统联系不是很强的规模较小的发电厂或枢纽变电所的主变电器只安装1台即可;另外,对地区性孤立的一次变电所或者大型工业专用变电所可以设置3台主变电器。

1.2主变压器型式的选择

我们通过主变压器的相数的选择原则可以得出:当不受输送条件限制的时候,330kV及以下变电所,均应该选择三相变压器。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由于受变压器制造工艺问题和运输问题,一般选用单相变压器。

2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确定

在我国相关部门颁布的《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SDJ2-79 当中,有着这样明确的说明:“变电所的主接线要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系统的地位、回路数、设计特点以及负荷性质等条件确定,并且应当满足运行可靠、简单灵活、操作方便以及节约投资等要求。

2.1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电气主接线是由多种主要电气设备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求连接而成的,是分配和传送电能的总电路,把全套电路中的各个电器设备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绘制成电气连接图,就被称作电气主接线图。

变电所或者发电厂的电气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的主要部分,主接线的设计会对变电所的安全稳定运行、灵活程度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实中,发电、变电以及输配电和电能消耗是同步的,所以主接线方式的设计好坏不仅仅对电力系统和变电所本身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工农业的生产以及人民的正常生活,更严重的将会威胁到社会稳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主接线方式的设计要做到严谨科学,具体应当满足:①必要的供电可靠性;②一定程度的灵活性;③经济合理。

2.2主接线的选择

110~220kV配电装置中出线一回时,采用单母线或者变压器-线路单元接线,当出线为2回时,一般情况下采用桥形接线,当出线不超过4回时,一般采用单母线分段,当出线回数较多时,连接的电源较多,负荷较大或者环境污秽的时候,则采用双母线接线的方式。

3变电所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3.1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问题

在高压电器的选择问题上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高压电器要满足正常工作状态下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要求;高压电器要满足安地点和使用的环境条件要求;要满足在短路条件下的热稳定和动稳定标准;务必将操作的频繁程度和开断负荷考虑进去;校验电抗器在正常情况时的电压损失和短路时的母线残压值。

3.2高压电器选择的一般要求

电气设备的选择是发电厂和枢纽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怎么样科学合理的选择电气设备,将会对电气主接线以及配电装置的安全及其经济运行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因此,在进行设备的设计选择时,务必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技术经济政策,在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相关研究设计人员要努力做到技术勇争一流、并且留点适当的发展余地,以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需要。

4高压配电装置的设计

4.1高压配电装置设计的总原则

发电厂以及枢纽变电所的建设微观上影响着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宏观上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高压配电、送变电电气设备的设计选择务必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部门制定颁布的技术经济政策,以上级机构颁发的相关章程、技术规定等为工作方针,并且根据具体的电力系统条件,自然地理环境以及高压配电装置的运转、维修等方面的要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布置方案并且选定设备,积极慎重的对电气设备进行新布置,调整新结构,踊跃创新,努力做到技术先进、运行高效。

4.2工程设计要求

屋外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不应该小于2.5m,当不满足时必须安装固定装置遮拦。屋外配电装置使用软导线的时候,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和不同的带电部分之间的最小电气距离应该采用其中最大数值。屋内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不应小于2.3m,当不满足时必须安装固定装置遮拦配电装置中的相邻带电部分。

4.3施工设计要求

配电装置的结构在满足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应尽量予以简化,并应充分考虑构建的标准化和工厂化,减少构架类型,以达到节省三材,缩短工期的目的。配电装置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安装检修时设备搬运及起吊的便利。屋内配电装置应该考虑设备的搬运的方便。工艺布置应该考虑土建施工的误差,切实保障电气安全距离的要求,一般要留有余度,这在屋内配电装置的设计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配电装置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分期建设和扩建过渡的便利。

4.4运行设计要求

各级电压配电装置之间,以及它们和各种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以及相对位置,应当按照最终规模统筹规划设计,充分考虑运行的安全和便利。配电装置的布置应该做到整齐清晰,各个间隔之间要有明显的界限,对同一用途的同类设备,尽可能布置在统一中心线上,或处于统一标高。

5防雷保护设计

雷电可以通过电线、天线、电话线传导,使与之相连的电器设备受到损害,所以在送变电电气设备的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道雷电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和损害,变电所的屋外配电装置包括组合导线和母线廊道,应该装设直防击雷电保护装置,例如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及避雷器等。

6送变电电气系统软件设计

在以前使用 TOB 等可选电气板的时代,每一块新的可选电气板在出工厂时都已经被初始化好,可以直接使用。但是当我们需要开发新的测试用例时,就需要对可选电气板的内部程序进行相应的修改来适应新的测试需要,在用 AVR32Studio 编译、调试以后,还需要使用与 AVR32 Studio 相配套的 JTAGICE mkII 仿真器通过可选电气板上面的 JTAG 接口来对可选电气板内部程序进行相应的更新。但是可选电气板与 JTAGICE mkII 仿真器的连接并不是很稳定,经常出现烧写到一半就失败掉的案例,而且可选电气板被安装在送变电电气系统的内部,如果仍然通过这种烧写方法来实现可选电气板的系统更新,就需要打开送变电电气系统的外壳,暴露出其中的 JTAG 接口,烧写很不方便。况且,在烧写过程中还需要让送变电电气系统进入 boot 模式,从而为可选电气板提供恒定的弱电流,否则在可选电气板的烧写过程中,送变电电气系统将检测不到可选电气板的“心跳信号”,然后重启可选电气板,烧写过程无法正常进行。综上所述,通过这种依靠 JTAGICE mkII 仿真器来完成可选电气板软件更新的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急需寻找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7结束语

对送变电电气工程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将会使得我国的远距离输电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同时促进我国变电所等大中型基础设施得以进一步的完善,满足居民以及工厂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锡普.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1985.

第4篇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5)32-0020-02

作者简介:余继兴(1980-),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电工程土建设计工作

1引言

我国当前使用的传统变电站逐渐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用电需求,必须通过必要的改进、升级和重建。变电站的土建设计较为复杂,需要重视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工作,其中包括前期地址选择、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以及具体施工图设计等,注意考虑到防火、防噪音等特殊因素,才能为后期的变电站建设提供基本保证。

2变电站土建工程设计方案要点

2.1选址阶段

变电站的设计目标是为了解决电力的供应问题而建设的,因此变电站的位置必须靠近负荷中心,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许多因素在左右着变电站的选址,是需要进行慎重考虑的。

(1)从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出发,变电站的位置不宜占用农田,特别是那种经济效益好的良田,而应该选用荒地或者是土质不好的劣地。

(2)从城镇化建设的大局进行出发,变电站的位置应该尽量避免与城市的规划建设相冲突,并且应该注意要避开在规划中的主要的交通干道例如高速公路以及高铁线路等。

(3)从保障安全上讲,变电站的位置周边最好不要有军用设置。通信设施等敏感的设备。另外还应该远离风景区、陵园等等。因为容易对这些地方造成环境影响。

(4)变电站建设作为一项大的工程,因此会涉及很多类大型的设备,所以变电站的位置所处的交通状况应该良好。

(5)为了减少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的袭扰,变电站的位置应该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带以及矿产开采的地带和地势低洼处。

(6)变电站的位置综合考虑出线条件,出线应该避开大跨越、穿越人口密集区以及线路的交叉和观景走廊等情况的出现。

2.2土建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

对于变电站土建工程设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工程占地面积设计。由电气专业根据系统要求确定主变容量、台数以及出线回数。在此基础上,合理布置各建构筑物单元,使变电站内不同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场地、主变场地、电容电抗器场地、控制室以及高压室在满足功能及规范规定的间距要求下,尽可能紧凑;合理组织交通。根据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布置主变运输道路,消防环道,相间道路等,尽量减少道路用地面积。一般主变布置在站区中央,主控室布置在站区中部靠近大门位置,高、低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场地分列于站区两侧,高压室及站用变与主变相邻布置,电容电抗器、消防间、事故油池布置在主变周边,当主变之间或主变与其他建构筑物间距不满足防火要求时,可用防火墙将其隔开。

(2)施工位置选择设计。位置选择需要全面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负荷量,网络结构还要考虑征地情况,城乡规划。要做到减少土石方量,尽量不占经济效益较高的土地,而占用荒地或坡地。要做到尽量配合规划部门和城乡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避免相互交叉的架空线路。此外,站址要靠近负荷中心,且要方便利用一些基础设施,地势平坦利于运输。

(3)地下情况处理方案。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还需要了解建设变电站位置的地下情况,如果地下存在防空洞、滑坡、要塞管道或回填区等,应当尽量避开。例如:某县变电站,在对选址处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发现地下是杂土回填区,以前发生过坍塌,不仅如此地下还深埋着主要污水管道,因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费用远远超出预算,最终决定另寻合适的地址。

2.3初步设计阶段

变电站土建的设计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2.3.1变电站的布置设计

(1)总平面布置对于工程的总平面布置,需要依照国家相关规定,遵循电力系统的规程,优化周边道路运输,着力于引接、进出线位置,关注安全距离,对已确认规模的建筑物进行合理安排,尽可能少占平面用地。(2)竖向布置变电站竖向布置可采用平坡式或阶梯式,平坡式布置能较便捷地布置个建构筑物单元,便于道路的布置及排水的组织,并能减少围墙内的占地面积。阶梯式布置相比较于平坡式布置,能减少站区总用地、土方、边坡挡墙、地基处理的工程量。当站址原始地形较平缓时,优先考虑平坡式布置。当站址原始地形高差较大,可考虑阶梯式布置,以减少变电站的总投资。

2.3.2建筑结构设计

①建筑安全性设计。如果想要保证土建构件安全性,需要严格地规定结构荷载量,认真确定材料强度、荷载分项系数大小等,另外还要求保证标准荷载下具备的安全度;②建筑的牢固性设计。要求建筑在发生局部破损时不会引发大面积坍塌,来减小灾难损失;③建筑的耐久性设计。要使建筑能够在荷载压力作用下,能够持久耐用,尤其是在应对混凝土的腐蚀的情况,更要做到较大的耐用性。

2.3.3施工图纸设计阶段

施工图纸的设计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其专业的交叉多,因此必须处理好结构、给排水、建筑以及暖通之间的交界处的矛盾,为此应该注意以下的要点:①制定不同专业之间资料的交互制度,从而促进专业之间能够有效的沟通;②使用标准化的设计,从而使得设计风格相对固定;③制定信息反馈制度,能够及时的收集到工程中的问题并且不断的完善标准设计;④对总平面的布置以及主要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应坚决执行会审制度,从而防止重大失误的出现。

3变电站土建设计方案的优化案例分析

3.1变电站土建部分工程概况分析

某110kV变电站的建设,考虑到供电范围主要是建设片区的工厂、企业等的用电需求,因此,该站址的选择应当满足位于负荷中心的基本要求;另外,需要与周边的其他110kV变电站遥相呼应,从而在满足分区供电规划要求的同时,实现变电站之间10kV配电网络的联络及转供电,大大提高该地区的供电可靠性。

3.2土建部分方案优化研究

根据该变电站对于站址的总体规划,以及对电气工艺的具体要求,决定采用半户内型的布置设计方案,其中的110kV设备采用GIS设备为本站主推荐方案。

3.2.1建筑分析

①功能布置设计。工程中的变配电装置楼,其总面积约为1040.0m2。一层的建筑面积550.0m2,层高5.0m,布置l0kV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安全工具间,消防器材间,警卫室等;二层建筑面积490.0m2,层高4.0m,布置二次设备室,接地变室,备品备件室,110kVGIS配电室(该室层高8.1m);②建筑装饰配电装置楼屋面采用平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一道2厚聚氨醋防水涂膜,一层3厚高分子防水卷材,并做保温隔热层;③门窗除卫生间采用铝合金门外,其余房间均采用乙级钢质防火门或变压器室钢门窗户均采用铝合金窗,靠内侧安装,玻璃为无色浮法中空玻璃(5+9+5mm);④一层窗户设钢护窗。

3.2.2结构分析

对于该建筑结构的拟建场地,设计其具备的抗震设防烈度达到Ⅶ度,并设计建筑场地类别属二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40s,主控配电楼为地上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尺寸以10m×5.4m,5m×5.4m为主,跨度满足电气工艺要求。对于地基基础的设计,在场地的西半段,利用天然地基,运用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东半段主控楼、消防水池及水泵房、避雷针下部采用粉质粘土换填,换填深度3m,分层压买,压买系数不小于0.94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优先选用方案主控配电楼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约2m,以天然地基为持力层。

3.3具体设计要点

3.3.1通风空调设计

不经常有人值班的空调房相关设计,需要依据《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技术规程》(DL/T5035-2006)要求,夏季计算温度不宜高于32℃,屋内配电装置的夏季室温不宜超过40℃,变压器室室温不超过45℃,电抗器室室温不超过55℃通风设备应符合《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3.2给排水分析

①给水系统。采用打井取水作为供水水源,水质需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本变电站日常用水仅为值班室生活用水,最大日用水量按3.0t考虑,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小于25L/s,室内消防用水量不小于10L/s。工艺流程采用生活用水:打井取地下水-水泵-屋顶水箱-生活用水点消防用水;打井取地下水-消防水池-水泵-用水点;②排水系统。站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雨水通过雨水口和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排水管道收集至化粪池,再接入市政污水管;③排油系统。工程最终规模安装3台50MVA主变压器,单台主变参考油量18t,在站区西侧设置一座容量为15m3的油水分离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贮油池,主变油坑用DN150镀锌钢管与贮油池联接,贮油池的放空和清淤临时用潜水泵抽吸,事故油经油水分离后回收。

3.3.3防火设计

为主控配电楼设计设置一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另外,所有孔洞进行防火封堵,拟采用防火板及防火堵泥等材料室内外消防用水量总和不小于35L/s,利用打井取水作为消防水源,在站内东侧设消防水池贮水。根据规范要求,火灾持续时间按3h考虑,设置有效容积378m3消防水池,室外消防用水配备一组消防泵与稳压泵,设置2个室外消火栓(型号SS100/65~1.6),形成环网;室内设环状消防管网,从室内消防泵引出,配电楼屋顶设6m3水箱供室内火灾前10min的消防用水量。化学灭火器拟采用磷酸按盐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消防。因是无人值班,为便于监测,及时发现火情,建筑物内均设置火灾探测器,并将信号送至地调及警卫室,警卫室内设置一台火灾报警器,发生火警时,由门卫负责操作灭火装置。火灾报警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及《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的规定。

4结语

变电站在社会基础建设工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将电能输送给用户的最重要媒介,因此,变电站的土建工程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并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电网安全。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变电站土建的设计工作,在设计环节全面考虑到工程建设所可能涉及的要点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变电站施工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和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农根.浅谈变电站建筑工程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35~36.

[2]吉超.对变电站土建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乡建设,2010:46~47.

第5篇

关键词:站内道路 路面结构 接缝设计 端部处理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变电站站内道路概述

1.1变电站站内道路分类

变电站站内道路包括围墙内所有运输、消防、检修、人行通道和建筑物引道,站内道路由于其具体使用需求,在设计中与普通的城市道路或者公路有所不同。同时由于变电工程的特殊性,其道路设计也需要特殊考虑。变电站站内道路根据功能分区及不同的使用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运输干道,主要包括主变运输通道及高压电抗器运输通道,主要行驶运输主变及高抗的大型平板车,需要承受较重的压力和荷载。

(2)消防通道,全站及重点消防设备周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均应布置环形的消防通道,要求满足消防车的行驶需求。

(3)检修道路,主要用于建设期设备的安装及运行期的检修工作,同时包括运营期巡视及维护设备的的作用;包括变电装置区域内的相间道路。

(4)建筑引道,建筑物出入口与站内其他道路连接的通道,用于搬运物品及行人。

1.2变电站站内道路特点

根据变电站站内道路功能的不同,同时根据变电站全生命周期内道路使用情况,站内道路具有其区别于其他工厂道路的特点:(1)站内道路车辆行驶速度较慢,交通量较小;(2)变电站建设期变压器等大型设备运输通道,局部短时间的有重型车辆通过,其承受的荷载较大。(3)运营期内,站内各道路仅作为日常检修维护使用,其荷载与建设期相比明显很小。(4)变电站站内道路通常采用公路型断面型式,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

1.3站内道路使用中常见问题

本文根据变电站站内道路通常采用水泥混泥土路面的特点,概述站内水泥混凝土道路常产生的问题。水泥混泥土路面具有刚度大,强度高,稳定性、耐久性好,便于施工,利于扩建,造价较低等优点,但是与沥青路面相比,具有路面易出现裂缝、跑砂、起皮等缺点,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大多数都是施工质量的问题,同时也有设计的问题,设计时应根据变电站所处的区域,结合土基特性,选择合适的基层材料、厚度,以及混凝土面板的厚度,尽量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

2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概述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主要结合变电工程的特点,简述站内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包括面层、基层及垫层设计),接缝设计,面层配筋设计等方面。

2.1路面结构设计

(1)面层:一般采用普通混凝土面层,特殊情况下设钢筋混凝土面层。

(2)基层:一般采用级配碎石作为道路基层。

(3)垫层:视场地具体地质条件确定是否需要设置,例如膨胀土地区、盐渍土地区等可设灰土垫层,以减弱膨胀土及盐渍土对道路的破坏。

2.2面板厚度的确定

2.2.1计算方法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度确定时,通常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初拟路面结构型式及各层厚度,然后进行面板厚度的验算,最终确定合适的面板厚度。

2.2.2判定方法

水泥混凝土路路面结构设计以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荷载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断裂作为设计的极限状态,其表达式:

式中:――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可靠度系数

――行车荷载疲劳应力(Mpa)

――温度梯度疲劳应力(Mpa)

2.2.3计算步骤

(1)交通分析。统计道路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确定设计基准期内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以此确定设计道路交通等级。

(2)初拟路面结构。根据设计道路交通等级确定道路安全等级及变异水平等级,根据《规范》初拟路面结构及厚度,并确定混凝土面板尺寸,以及确定接缝设置及类型。

(3)确定路面材料参数。根据采用的路面结构及交通等级,通过查表或计算确定相关参数,包括:面层弯拉强度标准值,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路基回弹模量,基层回弹模量,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面层相对刚度半径等。

(4)计算荷载疲劳应力。根据设计基准期内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路面结构以及接缝设计等参数,通过计算确定荷载疲劳应力,以此来量化反映行车荷载对路面的影响。

(5)计算温度疲劳应力。根据工程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确定道路区划等级,结合交通等级、路面结构等参数,通过计算确定温度疲劳应力,以此来量化反映行车温度条件对路面的影响。

(6)判定路面厚度。根据3.2.2中的判定公式,判断路面厚度选取的是否合适,当满足公式判定条件,这说明初选的面层厚度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及温度应力对路面的总和疲劳作用,故可以作为混凝土板的计算厚度;否则应重新计算。

2.2.4变电站站内道路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变电站站内道路设计中,结合变电工程站内道路建设期和运行期交通量相差较大的特点,且实际交通数据收集较难收集,所以在变电站站内道路设计时,按照《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中规定,按四级公路进行设计。

2.3接缝设计

2.3.1面层设置接缝的意义及问题

由于大气温度周期性的变化,致使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各种形式的温度变形。混凝土板在路面温度升高或降低时,面板纵向受到约束,不能自由伸缩而产生附加应力及面板翘曲所产生的翘曲应力。为防止或减弱温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板的胀缩应力、翘曲应力以及便于施工的要求,在混凝土面层施工时,会设置不同类型的接缝。

纵向与横向接缝将路面板分割为规则的形状,对于消除温度内应力保持路面整齐的外观是有效的措施,但是接缝附近的路面板却因此成了最薄弱的部位。这种薄弱性主要体现在车轮对面板边、角部位的碾压会造成对面板的削弱,容易断裂;同时,雨水也容易穿过接缝渗入路基和基层,有时还会引起唧泥,使细颗粒土壤流失,造成路面板边、角脱空,以致面板工作条件进一步恶化。

因此,接缝设计也是混凝土路面设计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设计时应兼顾两方面,合理设置接缝。

2.3.2接缝类型

混凝土面板上的接缝,按照接缝方向可以分为横缝和纵缝;按照功能分,有胀缝、缩缝和施工缝。

(1)缩缝:保证面板在温度和湿度的降低而收缩时沿该薄弱面断裂,从而避免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2)胀缝:保证面板在温度升高时能部分伸张,从而避免产生路面板在热天的拱胀和折断的作用,同时也能起到缩缝的作用。

(3)施工缝。在每天施工结束或混凝土浇注中断时,必须设置施工缝。其位置尽量设在胀缝或缩缝处,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其构造与胀缝相同;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型。

2.3.3接缝设计

(1)纵向接缝

纵向接缝的布设应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确定,有纵向施工缝和纵向缩缝两种做法,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

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形式,上部锯切槽口, 槽口深度为30~40mm,宽度为3~8mm。槽内灌塞填缝料,以免渗水和落入硬屑,同时在接缝处板厚中央设置拉杆,以避免板块横向位移,并保证接缝传递荷载的能力。如图2所示。

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即铺筑时仅在板的上部设缝槽,而板的收缩和翘曲会使缝槽下的混凝土自行断裂。锯切的槽口深度应大于施工缝的槽口深度。采用粒料基层时,槽口厚度为板厚的1/3;采用半刚性基层时槽口深度为板厚的2/5。同时在接缝处板厚中央设置拉杆,拉杆采用螺纹钢筋,拉杆中部100mm范围内应进行防锈处理。如图2所示。

(2)横向接缝

横向接缝有缩缝、施工缝以及胀缝,其中施工缝应尽量设置在缩缝或胀缝处,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形式,此处不再详述,构造图见图3。

横向缩缝采用不设传力杆假缝形式,自由端部的3条缩缝设传力杆。横向缩缝顶部应锯切口,深度为板厚度的1/4~1/5,宽度为3~8mm,槽内填塞填缝料,变电站站内采用塑料油膏作为填缝料。如图4所示。

横向胀缝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因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此外每条缩缝都有分担膨胀变形的作用,路面实际使用过程中绝大多数路面不是因为胀缝数量少而出现拱胀破坏,而是胀缝设置质量较差引起接缝碎裂,原则上应少设或不设。通过对《规范》的分析,结合变电工程的实际情况,认为应在如下情况设置胀缝:a.道路交叉口处各向切点处;b.与固定构筑物相接处;c.与柔性路面相接处;d.站内直线段道路根据站址具体的地理位置,结合施工季节合理布置,一般情况下每隔100m左右设置一条胀缝。胀缝宽度20mm,缝内设置涂沥青木屑板及塑料油膏填缝板,并设置可滑动的传力杆,如图5所示。

(3)交叉口处接缝

平面交叉口处接缝的设置相对直线路段较复杂,如果板块划分不当,易出现板块过大或过小、错缝及板角出现锐角等情况,影响交叉口的排水、美观以及混凝土面板的强度。相交路段内各条道路的横缝位置应按相对道路的纵缝间距做相应变动,保证两条道路的纵横缝垂直相交,互不错位;相交道路弯道加宽部分的接缝布置,应不出现或少出现错缝和锐角板。

2.4端部处理

2.4.1混凝土路面与构造物衔接

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其他构造物(包括已建道路)衔接时,应根据施工温度设置胀缝。若构造物与道路同时施工,则应设置滑动传力杆;若紧邻构造物的胀缝无法设置滑动传力杆,可采用两种胀缝形式:a.边缘钢筋型胀缝,即在毗邻构造物的混凝土板端部内配置双层钢筋网;b.厚边型胀缝,在板端长度为板厚6~10倍的范围内逐渐将板厚增加20%,如图6所示。

变电工程站内道路与构造物衔接的情况,主要是与广场衔接、扩建工程中与原有道路的衔接,在设计中,通常采用厚边型胀缝进行衔接。

2.4.2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接

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接时,其间应设置至少3m长的过渡段,过渡段的路面采用两种路面呈阶梯状叠合布置,其下面铺设后的变厚渡混凝土过渡板的厚度不得小于200mm;过渡板与混凝土面层相接处是的接缝内设置拉杆,混凝土面层毗邻该接缝的1~2条横向接缝应设置胀缝,如图7所示。

2.5道路跨电缆沟

在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站内道路通常是做普通混凝土路面,在道路下有构造物时需要配筋。变电工程中,下穿道路的构筑物主要是电缆沟,在设计中,通常在道路与电缆沟相交处,将道路整体浇筑跨过电缆沟,保持路面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并在混凝土板内布设双层钢筋网。

3 500kV变电站扩建工程中的道路设计

3.1工程简介

500kV变电站扩建工程是在已建原变电站内围墙内进行扩建,本期扩建500kV配电装置区最东侧的两个备用出线间隔,需新建两条3.0m宽的相间道路,每条道路长约155m。

扩建区域位于围墙内,前期已经经过平整,地层从上至下分别为粘土、含碎石粉质粘土、粘土、灰岩,粘土具有一定的弱胀缩性。

3.2相间道路设计

3.2.1路面结构确定

扩建工程道路设计通常要考虑前期采用的路面形式及断面结构,前期工程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保证一致,本期也采用水泥砼路面。由于新建的两条道路均为3.0m宽,故确定路面板厚度为180mm厚,采用碎石垫层200mm厚,并在碎石层与混凝土板之间设50mm厚粗砂垫层;此外,由于场地具有若膨胀性,为了减弱土壤膨胀性对道路结构层的破坏,在碎石垫层底设3:7灰土垫层300mm厚,断面型式见图8。

3.2.2接缝设计

本次扩建2条3.0m宽的道路,不设纵向接缝,设置横向缩缝、胀缝,在必要时结合缩缝设置施工缝。每隔4.0m设置一道缩缝,在与其他道路相交时,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间距;缩缝采用不设传力杆假缝形式,缝顶部切口深度为60mm,宽度为6mm,槽内采用塑料油膏填缝。每隔96.0m设置一道胀缝,胀缝宽度20mm,缝内设置涂沥青木屑板及塑料油膏填缝板,并设置可滑动的传力杆,见图9。

此外,新建道路与原有道路相交时,其胀缝不设传力杆,采用厚边型胀缝形式,即在靠近原有道路的板端1500mm的范围内逐渐增加板厚,最厚处增加36mm,见图10。

4 总结

本文根据变电工程实际情况,总结站内道路路面设计中的一些特点,并结合500kV变电站扩建工程中的道路设计,对路面结构设计、路面接缝设计、与其他构筑物衔接、穿电缆沟道路等方面进行简单概述。

参考文献

[1]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S],2002

[2]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2003

[3]王海波.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J]. 山西建筑,2009

第6篇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变电站的设计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电气化工程的质量。本文针对变电站改建工程电气设计原则,对设计、相关计算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变电站;设计原则;电气设备

1.设计原则

变电站主接线的选择是根据变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地理位置、电压等级、站内变压器台数及容量和进出线等各种条件综合优化决定的。城市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固然重要,

但是城市人口密度大,用地紧张,因此城网变电站接线除了满足安全可靠性外,还必须尽量简单化。在确定间隔位置时要求做到间隔不调整或少调整、线路不交叉或尽量少交叉的原则,

以确保工程量为最少。

(1)系统一次专业根据本次间隔接入系统的要求,来确定本次新增间隔的接入位置,当接线为一台半断路器接线时需考虑到同名回路应布置在不同的串上,以免当一串的中问断路器故障或检修时,同时串中另一侧回路故障时,使该串中两个同名回路同时断开;对特别重要的同名回路,可考虑分别交替接入不同侧母线即“交替布置”。

(2)线路专业根据变电站内问隔排列位置、线路路径来确定本次新增问隔的具置,如遄双回路架空出线时,可以顺序布置,以避免线路交叉跨越。

(3)综合上述原则确定问膈位簧,然后将电气主接线图及总平面布置图完善后提供给各专业,系统一次专业据此核算出新增间隔的线路最大负荷、母线穿越功率、变电站内系统阻抗,由此来进行相关的计算、设备选择及校验。

2.相关计算

根据线路最大负荷 S(MVA)来计算新增间隔的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 Ig(A),具体计算公式为:Ig=[S÷(1.73×Ue)]×1000;Ue:额定电压(kV)。根据母线穿越功率 s(MVA)来计算母线所需的载流量 Ig(A),具体计算公式为:Ig''=[S''÷(1.73×Ue)]×1000;Ue:额定电压(kV)。根据变电站内系统阻抗 x 来计算短路电流 Id,短路电流计算包括:三相短路电流、单相短路电流、两相接地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取三个值中最大值作为最终结果值 Id,由 Id 可计算出冲击电流 ich。通过上述计算就可以进行本期新增间隔的电气设备的选择及原有母线、电气设备的校验。

3.新增电气设备的选择

3.1 断路器

设备额定电流>Ig;设备额定开断电流>Id;设备动稳定电流>ich。

3.2 隔离开关

设备额定电流>Ig;设备热稳定电流>Id;设备动稳定电流>ich。

3.3 电流互感器

设备热稳定电流>Id;设备动稳定电流>ich。在选择电流互感器时要注意:若接线是一台半断路器接线,在完善串的改造中,本期工程新增设的边断路器(选用罐式断路器)的内附电流互感器或外加式电流互感器(选用瓷柱式断路器)的一次电流比值必须与本串的中断路器(选用罐式断路器)的内附电流互感器或外加式电流互感器(选用瓷柱式断路器)比值相同。

3.4 原有母线、电气设备的校验

(1)母线按照母线载流量>Ig 进行校验,不满足要求时更换母线。(2)电气设备按照设备额定开断电流>Id,设备动稳定电流>ich 进行校验,不满足要求时更换设备。

3.5 母联间隔电气设备的校核

设备额定电流>Ig;设备额定开断电流>ld;设备动稳定电流>ich。若母联间隔电气设备额定电流<Ig 时,可按同一电压等级的所有出线中最大一回出线的线路负荷计算的额定电流 Ig''''来校验,设备额定电流>Ig''''即可,通常情况下 Ig>Ig''''。

3.6 新增电气设备型号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电气设备型号与一期或前期工程选用同一型号,并要注意同类设备的运行情况是否满足现阶段的要求,如有特殊要求或一期/前期工程所选用的电气设备属淘汰产品时可选用其它设备或新型设备。

4.防雷接地设计

防雷措施按新增场地的防雷保护是否在原有防雷保护范围内来确定需不需要新增防雷措施;新增场地的主接地网需与原有变电站内的主接地网两点以上可靠连接,施工完毕后再实测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值应满足设计计算要求,如果超出允许值,应采取必要降阻措施;若是原有站址上的改建、扩建工程,防雷部分在一期工程中一般情况下已经实施,但还是需要校验是否满足要求,不满足时再新增防雷措施。

5.工作接地设计

变电所的工作接地主要指主变压器中性点和站用变低压侧中性点的接地。

(1)对于主变压器,为防止在有效接地系统中出现孤立不接地系统并产生较高的工频过电压的异常运行工况,根据《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中 17.7、17.9 条规定要求,110~220 kV 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主变中性点应加装间隙并联氧化锌避雷器进行保护。且当主变中性点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185 kV时,还应在间隙旁并联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间隙距离及避雷器参数配合要进行校核。

(2)变电所站用变通常选用/yn,d11 接线组别的变压器,为保证站用变低压出线漏电保护能正确动作,从而避免设备漏电对人身造成伤害,因此站用变低压系统的接地系统应结合站用变低压侧出线断路器漏电保护原理进行选择,由于目前站用变低压侧出线通常采用带四极漏电保护的断路器,即漏电保护动作电流取三相火线和中性线(零)线产生的不平衡电流,为此低压接地系统中性线和保护线应分开,故站用变低压接地只可采用 TN-S、TT 系统。

6.资料及会签图纸

专业间互提资料时,电气一次提供给外专业的电气主接线图及电气总平面布置图必须是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吻合并结合本期工程更新后的图。若接线是一台半断路器接线时,主接线图中要将本期改建、扩建工程中需要完善串的全部电气设备(特别是断路器及电流互感器)的参数标注在电气主接线图上,以便各个专业进行核对会签。会签线路专业的图纸时要注意其出线间隔的排列及出线相序与本专业是否是一致的。设计时要预估施工中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尽量降低并提出安全措施,在有可能造成停电的改建、扩建工程中,要提出合理化的施工建议以减少停电损失。

第7篇

关键词:电力;安装工程;送变电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进步,对于各种工程项目的要求逐渐提高,不仅严格要求其质量,在节能减排方面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近年来,电力系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与生活。但是,电力系统具有极强的复杂性,这为电力系统的安装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送变电设备的安装是影响电力系统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当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只有确保送变电工程项目的质量,才能有效降低该工程的成本,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在管理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的过程中,还应当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合理的管理手段,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1送变电设备安装工程概述

送变电安装工程具有学科跨度大、涉及面广、通用性和实用性突出等特点,因此,在电力安装工程中占据着主要地位。送变电设备安装工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电子工程、动力站工程、电气工程、设备制造工程、消防工程、自动化的仪表工程、洁净和通风空调工程、管道工程以及环保工程等。正是由于送变电安装工程涉及到的内容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等特征,因此对于具体的安装工程,应当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送变电设备安装工程以满足供电部门和用户的使用要求为主要目标。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设计、安装与调试、竣工。在科学技术与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逐渐复杂的工艺、技术、新材料等,都被引入到送变电安装工程中。进而对实际的送变电安装工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另一方面,需要改进施工技术,并加强对于施工的质量管理。

2送变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

在送变电设备安装工程中,为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需要改进相关的施工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2.1制定合理的设备安装程序

在送变电设备的安装工程中,只有制定合理的设备安装程序,才能有效保证工程可以按时完工,顺利的投入使用。送变电设备的安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安装,另一种是解体安装。因此,在进行安装之前,首先选择合理的安装方式。其次,在施工之前对于需要安装的设备进行开箱检验,仔细核对设备的种类与数目,是否存在缺失,影响设备的安装进度。再次,在安装过程中,做好送变电设备的定位工作。在此基础上,做好基础的放线工作,通过初步的检验安装设计与性能,将送变电设备调整到工作状态。最后,将送变电设备固定好。当送变电设备完成安装后,还需要做好相应的保养工作,通过及时的调试,确保送变电设备能够发挥最佳的工作状态。

2.2确保正确安装设备的母线

如果安装设备母线的方式不合理,那么该送变电设备极易出现故障,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送变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的施工现场,应当确保用正确的方式来安装设备母线。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在安装设备母线之前,要加大对于信道湿作业的监督管理力度,特别是土建完成母线所经过的信道,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对成品的损坏。其次,在安装设备母线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对于密集型插母线的绝缘检查,并保证插接母线处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最后,在安装设备母线后,应当再次检查,保证每个连接母线的部位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并且在连接开关设备时无需额外增加应力。

2.3重视弱电系统的安装

当前,送变电设备的安装工程中,弱电功能系统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因此,要重视对弱电系统的安装工作。只有在详细的熟悉和掌握典型弱电系统的具体安装注意事项以后,各施工单位才能做好相应的安装工作。以变电站控制系统的安装工程为例,具体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确定好各变电设备之间的最佳距离。其二,为了保证变电站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应当单独敷设相应的供电电源,确保各设备能够良好的接地。其三,在变电站控制系统运行之前,还应当检查设备各部位的安全开关,保证其满足设计中的具体参数要求。弱电系统的安装工程与其他的送变电安装工程相比,施工工期通常比较短,但是设备的价值量比较大。因此,需要确定合理的设备安装程序,并做好各设备的防锈与绝缘工作。

3增强送变电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

3.1选择高质量的施工设计图纸

在送变电安装工程中,只有选择高质量的施工设计图纸,才能为增强送变电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在哪一个工作领域,经验与资质是衡量工作能力的主要依据。因此,在送变电安装工程中,首先要选择资质高并且信誉好的设计单位,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设计图纸具有比较高的质量。由于送变电工程的造价高、且具有较大的风险,施工单位为了有效降低风险与成本,应当在施工前,对于设计图纸进行必要的审查,以确保其不存在严重的错误,影响施工的进度与施工的质量。只有当设计图纸符合施工的标准与要求,才能投入实际的使用。当发现问题时,应当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尽量在图纸的审查阶段,处理好相关问题。

3.2改进施工质量

实践表明,在送变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高质量的施工图纸只有在优秀的施工队伍配合下,才能体现出最大的应用价值。换而言之,如果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比较低,那么即使施工设计图纸的设计水平很高,也难以实现最佳的设计效果,送变电安装工程的整体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应当改进施工队伍的整体质量。一方面,应当注重对施工队伍业务水平的培训。通过相关的培训,能够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增强施工队伍的在建设过程中的责任感,在责任与权利对等的条件下,送变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选择标准的工程设备和材料

在送变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设备与材料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设备与材料的质量不符合施工标准,那么即使有高水平的设计图纸与施工队伍,也很难提高送变电安装工程的整体质量,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因此,应当做好送变电安装工程中设备与材料的质量监督工作。首先,施工之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当确保所购进的设备和材料符合使用标准。与此同时,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与材料必须有产品说明书和合格证。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存在以次充好现象,还应当对于材料进行不定期的抽检,进而确保安装工程的整体质量。

3.4加强沟通与协调

送变电安装工程所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多,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为了提高送变电安装工程的整体质量,还应当做好各参与方的协调和沟通工作。如果各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那么不仅会增加该安装工程的成本,还有可能产生不小的经济损失。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送变电安装工程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要想提高其质量,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应当注重提高施工技术,并加强质量管理。在提高施工技术方面,需要制定合理的设备安装程序、确保正确安装设备的母线并且重视弱电系统的安装。在加强质量管理方面,应当选择高质量的施工设计图纸、改进施工质量、选择标准的工程设备和材料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调。

参考文献

[1]俞慧芳.机电安装工程应注意的相关事项及其改进措施[J].广东科技,2010.

[2]王忠和.论电力送变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3.

第8篇

关键词:变电站;输电线路;工程技术;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TM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9-0104-03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家电网建设不断增强,电力体制改革力度也随之越来越大。输电线路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力系统的工作质量与进度,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线路建设工程技术的更新和进步对我国的电力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1 基础施工技术

变电站输电线路杆塔的地下部分即为基础,它的功能是把杆塔、电缆线路所承受的各种机械负荷分散传递到大地,同时起到稳固输电线路和杆塔的双重作用。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任务就是按设计进行施工,其施工技术决定了杆塔在遇到雨雪天气或外力作用时是否会倒塌、变形,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运用施工技术是提升基础施工质量、保障变电站线路安全运行的必要手段。就现有的技术来说,基础施工技术主要有掏挖基础、大板基础、灌注柱基础、联合基础以及嵌固基础,对于各种不同的杆塔基础形式,则有着不同的技术性要求和相应的特点,应依据现有的地质条件来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以保证施工质量。此外,在进行基础施工之前,由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复测分坑,主要包括对设计部门已经测定的线路上的直线、杆塔位置等进行全面的测量,如果实际偏差过大,超过允许范围,就必须对其进行更正。施工路线经复测确认无误或是纠正后,要根据基础对角线、坑口大小及杆塔形式等设计要求开展坑口放样

工作。

1.1 软地基处理

如上文所提到的,输电线路的地基承受了所有荷重,所以地基的地质状况对输电线路的质量、安全、造价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处理各种地基状况时,软地基是影响最大的,施工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坍塌、倒杆等事故。解决软地基要从施工源头抓起,即勘测设计。在设计初始选择线路时,做好地质勘探,尽量避免出现软地基的路况,对没有把握的塔位,要加强地质测验。如果不能很好地避免软地基,一定要确保基坑的挖掘及做好排水的措施,尽量不扰动和破坏基底的原状土。尽管软地基对于输电线路来说施工建设困难,但如果进行准确的勘测和设计,且施工人员细心谨慎,有职业的责任感,工作态度明确、认真,掌握软地基的特性,运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就一定能使软地基的线路得以控制。

1.2 输送机和控制箱

施工过程中输送机和电气控制箱的选取均按照施工电缆的型号选用,输送机注重的是输送速度、输送能力、输送电缆外径。电气控制箱主要分为分控和总控,一般1台输送机配1个分控箱,7个分控箱配1个总控箱,且总控箱要分别采取电源供电。

2 杆塔施工技术

35kV输电线中杆塔按受力方式可分为直线型和耐张型,根据施工地形,选择合适的杆塔,对于变电站线路建设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后期维修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变电站线路杆塔形式的不同直接导致经过地区的土壤电阻率不同,所以接地装置的形式也将不同,施工人员要按照设计部门的施工方案或图纸,并根据具体情况,安装杆塔。

在便于施工的地区,应首先采用土杆,主要包括预应力混凝、钢筋混凝等;在不便运输或施工困难的地区,采用铁塔。在实际进行杆塔施工时,施工人员要核对图纸中杆塔的中心位置、转角塔位桩位置、平断面图以及档距是否符合现场施工条件。杆塔组立是35kV输电线路建设中的关键环节,线路建设的施

工技术手段一定要保障现场安全、顺利进行。

3 架线施工

3.1 放线

线路架线施工前期做好架线准备,在架线施工中,通常采用人力展放导引绳,施工比较简单,但需要大量人力。为了防止导地线松脱、跑偏,需在线盘处设专人控制放线速度,并进行导地线的外观检查。导引绳展放完毕后在放线区段两段将其临时锚固,这样是为了使导引绳保持一定的张力。展放牵引绳时,利用牵引动力,牵引导绳,展放到各杆塔的放线滑车上,牵引绳展放完毕后,将其两端进行锚固。通常情况下牵引绳较粗,在锚固时,为减小锚固力,牵引绳对地距离可适当减小,但一般不宜低于3米,为避免线路疲劳发生断股,锚线的水平张力应不大于过导线拉断力的16%。如果牵引绳较细,展放时的牵引力会变小,就可以使用人力进行展放,可省去展放导引绳这一工序。

3.2 紧线

紧线时,检查紧线段内基础混凝土、各杆塔强度以及所需的器具型号、外观,有损伤的导线在紧线前按技术要求进行处理,杆塔在两端调整好永久拉线,并在两端杆塔受力反方向侧打好临时拉线和各项补强措施,如果导线之间绞劲,先拆开导线再紧线。分裂导线的紧线,如使用多轮整体型放线滑轮时,滑轮上的导线应同时牵引,使受力平衡。采用平视法观测垂弧进而确定紧线是否合格。再有,在紧线过程中,夹角处需进行垂弧检测,一般采用悬挂车,在理论计算时是不计滑车的摩擦力,但是在实际输电线路紧线时,滑车上产生的摩擦系数各不相同,导致摩擦力也完全不同,施工时,需要注意的是当遇到输电线路紧线档数增多或是线路起伏大的情况时,滑车的摩擦力会增大,所以就要不断松、紧线缆,保证线缆的应力平衡。

架线过程中安装的附件包括绝缘子串、防振锤(护线条)、分裂导线的间隔棒等,对安装过的附件进行逐个检查,对不符合规范的附件进行纠正。在展放线、牵引线、紧线和安装附件过程中,都应该注意尽量减小导线的磨损程度。

4 防雷技术

由于雷电过程具有分散性,雷击的分布不会很均匀,造成了其破坏不会完全根除和避免,对于现场的线路施工人员而言,如何有效地降低雷击事故造成的高跳闸率,最大程度地避免雷击故障发生的概率,并对防雷的策略和技术措施展开综合的研究,作用很大。

第9篇

【关键词】核电工程设计;变更技术;变更技术澄清

1前言

核电工程现场设计变更文件是对原设计文件的修改、补充、完善和优化,与施工图纸一样是施工的重要依据。设计变更文件的管理则是极为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强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2电力工程的设计变更

2.1设计变更分类

长期以来国内电力工程的设计变更管理遵循的是国家电网公司2003年颁发的《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中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设计变更分为以下三种:(1)小型设计变更。不涉及变更设计原则,不影响质量和安全、经济运行,不影响整洁美观,不增减概(预)算费用的变更事项。由现场设计、建设单位代表签字同意后生效。(2)一般设计变更。工程内容有变化,但还不属于重大设计变更的项目。经建设单位审核后,由设计代表签发设计变更通知书并经建设单位会签后生效。(3)重大设计变更。变更设计原则,变更系统方案,变更主要结构、布置、修改主要尺寸和主要材料以及设备的带环等设计变更项目。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各方充分论证后,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书,经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会签后生效。

2.2设计变更管理不足之处

随着建筑业市场经济的建立、设备组合程度的提高和施工技术的发展,这项制度逐渐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列举如下:(1)变更分类不科学,界限不清。《设计变更管理》将设计变更的内容按大、中、小原则来划分,即分为:小型设计变更、一般设计变更、重大设计变更。但要界定大、中、小却不是容易的事,如图纸尺寸的差错更正属于小型变更,那么高电压设备的对地距离小了,直接威胁到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并将引起一系列的设计变更。(2)《设计变更管理》将设计变更的发起者指的是施工单位或项目工地,实际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本身也会对设计图纸提出变更,该制度缺少这方面的规定。因此有的设计单位将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称为“变更设计”,将设计人员提出的变更称为“设计变更”。(3)《设计变更管理》缺少设计变更的处理流程。现场设计变更文件是施工的重要文件,从变更的提出、审批、执行、检查、验收、改图、签证和关闭应有一套严格的管理程序,哪一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同类型的不同工程犯同样的错误,才能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

3中广核集团设计变更文件的分类及处理流程

3.1澄清要求

澄清要求(CR)是施工承包商对文件中某些不清楚或不完整或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的要求澄清的文件,它不需要修改文件/图纸,但设计单位可能针对CR提出的问题答复发DEN或要求施工承包商发TA或FCR。CR由现场设计工程师答复,设计经理批准,抄报业主。

3.2技术变更

技术变更(TA)是施工承包商为适应某些特殊的资源或方法或某些特殊的现场条件而对设计单位/供应商的文件提出的修改。施工承包商提出TA,在TA中写明修改的理由和进行修改的建议,列出所涉及的文件/图纸编号,经施工承包商内部审查后交设计单位批准并报业主备案即可。如业主有不同意见,仍可要求施工承包商停止执行TA。

3.3现场变更申请

现场变更申请(FCR)是施工承包商或业主提出的修改建议。当施工承包商或业主发现现场实际情况不允许完全按照原设计图进行施工时,他们先与设计单位的现场代表协商解决方案,然后由施工承包商提出FCR。

3.4设计改进通知

设计改进通知(DEN)是设计单位给业主和施工承包商发出的通知,表示需要对已宣布生效的施工文件进行修改。

4国家核电变更文件的分类及处理流程

4.1信息请求

信息请求(RFI)回复文件仅仅是技术咨询文件,严格来讲不是设计变更文件,信息请求程序仅被限于问题的澄清。也有可能通过信息请求(RFI),WEC会发出设计变更文件,但信息请求绝不能代替没有经WEC批准的任何设计变更文件。信息请求(RFI)不适用于由于承包商不遵守设计文件而造成的不符合项(NCR)。

4.2现场变更申请

现场变更申请是施工承包商在现场根据已供使用的设计文件施工时发现图纸与实际有冲突、不符合等情况不允许完全按照原设计文件施工时提出的包含有修改建议的变更申请。一份完整的现场变更请求(FCR)还不是一个可执行的设计文件。现场变更请求(FCR)一旦被批准,负责回复的设计部门必须设计变更申请(EDCR)。施工承包商在收到通过文控中心的已批准的FCR和EDCR后才能进行安装,并要确认所完成的工作符合FCR和其相对应的可使用的EDCR的要求。

4.3设计变更申请

由设计单位对已批准的设计文件提出的变更申请。施工承包商在收到通过文控中心的已批准的EDCR(或带修改图纸)才可进行施工。

4.4设计变更关闭

各类技术文件(图纸、程序、质量计划等)在编制、审查、执行及竣工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状态,即PRE(Preliminary,初步)、CFC(CertifiedForconstruction,施工)、CAE(CertifiedAsExecuted,竣工)、DES(Design,设计)等四种状态。CFC状态的文件由设计单位发出后,经业主向施工承包商发出供使用通知,才能在现场正式使用。一个变更文件关闭的标志是现场执行和文件图纸修改全部结束,改图是变更文件关闭的最后一道工序。改图完成后,要改变图纸的版次。国家核电和中广核集团采用的设计变更程序代表了我国目前核电站建设变更文件管理的二种不同的做法,其共同特点是思路相似,分类科学,表达准确,流程清晰,管理严密,基本满足了现场施工管理的需要。但我们还能看到二者存在着粗细程度的差别。核电站工程建设采用的是与国际接轨的工程管理模式,其现场变更管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以借鉴。通过以上的归纳、对比和总结,提出亮点建议:一是国家电力建设的主管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吸收各核电集团设计变更程序的有点,该制定适合国情的新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作为指导类文件;二是在常规电力工程建设中,也可以研究并适度采用核电站工程建设的设计变更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秦宏伟.浅议核电站设计变更管理[J].建筑设计管理,2009(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