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37:14
导语:在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多数埋藏在地下,在对其进行开挖的过程中,会改变煤层附近的地质环境,当对煤层过量开挖时会造成地质环境的异常变化,引起煤矿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严重时会损坏煤炭开采设备和对工作人员造成危险,因此,重视煤矿地质灾害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特征;防治措施
为提高煤矿企业在遭受突发性地质灾害时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条例要求,要加强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以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降低生命财产损失为目的,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广大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快矿井安全高效发展。
1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
1.1群发性
人们在开采煤矿时,难免会破坏原有地质环境,而煤矿地质灾害正是地质环境对自身所遭破坏的一种反馈。煤矿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群发性,在某一时段或某一区域易集中发生。如当矿井某一区域发生自然灾害后,在群发效应的影响下,通常会伴有更多,更大的灾害。
1.2衍生性
地质灾害的衍生性主要指发生一种地质灾害后,时常会衍生出很多并发灾害与次生灾害,形成灾害链。如煤矿顶板灾害会造成地面塌陷,形成地裂缝,毁坏耕地,同时也会破坏地表建筑物,影响地表径流等。
1.3持续时间多样
有些地质灾害如瓦斯爆炸、顶板破碎等都属于突发性灾害,灾害发生时间短,破坏强度大;而也有一些灾害持续时间长,渐发性强,如采煤塌陷灾害、土地盐渍化灾害,因此煤矿地质灾害持续时间具有多样性。
1.4无法避免但可防御
当前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的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在一定时期内避免地质灾害发生很难。但就以往煤矿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而言,只有地质隐患达到一定程度后通常才会发生地质灾害,且地质灾害的规律性较强,因此可采取措施防御这些灾害,在我国煤矿科技飞速发展的影响下,这些地质灾害在将来的某一时间一定可以得到控制。
2煤矿地质灾害现象
2.1地表下沉
对于煤炭开采区域发生地表的下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当一些煤矿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对煤炭进行过量开采会造成煤层上方的地表下沉严重,甚至某些地方发生塌陷现象,结果会造成地表的建筑或农田被损坏而无法使用。塌陷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开采的煤层被过分挖空,同时采空区没有及时回填,在原岩应力的作用下煤层上方顶板失去平衡,破坏严重,从而破坏延伸到地表产生塌陷。另外,对于在水体下采煤时,如果对水体处理不当,导致水体大量流入矿井内,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这也会引起地下水上方的岩层破坏,且可能延伸到地表引发地表塌陷。
2.2瓦斯
瓦斯作为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赋存在煤层内,当含量较小时不会产生危害,但是当在矿井内积聚到一定量时容易造成煤矿工人窒息或引起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煤矿瓦斯的积聚有两种方式:缓发性。对于瓦斯矿井,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煤层内的瓦斯会逐渐的外流,当通风系统设计合理、工作正常时,瓦斯随风流被顺利的排出,但是当出现通风死角或通风故障时,局部瓦斯会逐渐的积聚并达到对人体伤害和爆炸浓度,显示出一定的缓发性;瞬发性。有些高瓦斯矿井在开采过程中会出现瓦斯喷涌状况,不可避免的产生瓦斯浓度增大的现象,如遇火源会引发瓦斯爆炸事故发生。
2.3滑坡
对于煤矿开采造成的滑坡与自然灾害情况下发生的山体滑坡是不一样的,煤矿发生的滑坡主要是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矸石、建设废料等)的不合理堆放对原有山体或植被造成影响和破坏,导致矿区周边山体发生滑坡事故,这样的滑坡是人为的结果。
3煤矿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3.1强化灾害宣传、教育
为更好的防治煤矿地质灾害,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足够重视煤矿防灾工作,应做好防灾宣传、防灾教育工作,让全矿井人员足够重视防治灾害,同时应提高矿井施工人员的防灾、救灾技能,逐步提升矿井防灾,救灾能力。其次矿井灾害防治部门,也应实时深入调查研究矿井地质灾害与灾情,以便第一时间掌握灾害实情,不断更新灾害防治方法与技术,同时应做好灾害防御准备工作,以更好的防御各种地质灾害。
3.2增强对地质灾害相关问题的研究
应依据当地自然地质环境特点,对矿区地质灾害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对此,首先应系统性的调查监测矿区地质环境灾害,把地质灾害发生机理、规律找出来,以给灾害治理提供参考。若遇到独发性灾害,应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共同攻关,仔细分析调研,努力制定一些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灾害预防措施。
3.3严格落实国家相关法规政策
当前虽然我国已颁布了多条法规来限制约束自然地质环境的污染现象,破坏现象,但在实际实施中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法规很难落实到位。对此,我们一方面应深入学习研究,仔细解读这些法规。另一方面应以本矿井实际情况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制定一系列生态恢复措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强化执行力度,充分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
3.4开展综合化治理
综合性系统规划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充分借助各种防灾减灾手段,改善矿区生产环境。强化地质环境评估,在开展矿山工程项目前,应先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以协助矿区后期绿色开发。同时,为使矿井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达到最小,应把地质环境评估工作贯穿于整个矿井生命周期全过程,应从建井一直到最后报废关停;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应以矿区多发灾害点为中心,构建一地质环境监测网络,进行“重点抓,全面铺”,以实现及时有效预防矿区地质灾害的目的;发展有效的防治技术。可通过对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农业措施的综合系统应用,来有效治理地质环境。如复垦技术、矸石再利用技术、地表减沉技术等,以更好的支持矿区地质环境治理。
3.5合理开发资源,进行清洁生产
据以往经验矿井发生的很多地质灾害,都是由于资源开发的不合理引起的。因此,为实现矿井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矿区在未来发展中一方面应重视统筹管理资源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煤炭资源清生产工艺,适度、优化资源利用。具体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发展动力洗煤技术,固硫煤炭技术,不断提升煤炭品质,从源头治理污染;综合质量矿区地下水与地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逐步优化矿井排水;综合利用矿井三废(废气、废渣、废水),发展循环利用技术。
3.6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疏散矿区作业人员
一旦出现了煤矿地质灾害事故,矿区负责人需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通知上级领导部门以及消防部门组织相关救援人员进行处理,同时,迅速疏散事故区域工作人员,避免出现二次塌方或二次爆炸事故。在事故处理完毕后,需要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杜绝该问题的再次出现,保证煤矿开采安全。
4结论
总之,煤矿地质灾害具有群发性、衍生性、持续时间多样、不可避免但可防御等特点,我们应根据煤矿地质灾害特点,积极寻找地质灾害发生原因,研究地质灾害防治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治理手段,以有效控制各类地质灾害,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来启,李峰,武艳丽,等.煤矿地质灾害特征防治措施[J].科教文汇,2016(4):192-193.
【关键词】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
煤炭是我国目前非常重要的能源物资,煤炭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我国已查明的的煤炭有7241多亿吨,而生产利用的却只有1868多亿吨。我国一些偏远城乡或者企业对煤炭的依赖性很强,所以使得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的使用中占了约70%,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以及其它可再生能源一起仅占约30%,这就促使了一些煤矿产区加大对煤矿的开采。因为开采煤炭有较高的利润,所以涌现出了一批私营开采煤炭的小型矿井,这些小型矿井一般不具备很好的安全措施,而且大多数小型煤矿都是地下开采的,这样的情况及其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山西是著名的煤炭大省,而却也是煤矿灾难最多的地方。据数据显示,仅在今年一月份山西全省就发生了5起煤矿安全事故,造成11人死亡,无论是事故起数还是死亡人数都同比增加了150%以上。针对如此高的伤亡率,其主要原因还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没有做好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如果大力推广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便可以很好的降低目前我国煤炭开采中造成的伤亡。
1 煤矿通防灾害事故分析
由于我国的煤矿开采深度在逐渐增加,所以煤炭开采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另外可能出现的危险事故也变得越来越多[1]。煤矿灾害事故主要包括瓦斯爆炸、煤层爆炸以及矿井火灾等,这些煤矿事故不仅使得开采人员受到较大的伤害,而且还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如此多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如何采取方法来预防,只有通过有效的预防才能够使得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煤矿通防技术则是对于煤矿中瓦斯、煤层以及易燃易爆物质做出灾害预警,其原理就是监控煤矿中这些物质的含量,一旦这些物质的含量超过安全含量就会预警,那么人们就可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来降低影响。
煤矿通防事故的发生并不都是偶然发生的,不少煤矿事故都是人为因素或者可控的,如果对于常发生的事故原因进行预防便可以有效的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当然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是存在着偶然性的因素,由于开采过程中没有遵循相关的标准就使得危险因素不断积累,那么煤矿事故的发生就变得无法预控。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并不是对于所有的煤矿事故都能监测,这在目前技术上是无法实施的,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只是通过现代化技术最大化的预测煤矿事故发生的几率,并通过预测来减少煤矿安全事故所导致的危害。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具有规律性、因果性以及必然性,首先事故的发生都有必然的原因,但是大多数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2]。对于经常发生的安全事故要弄清楚发生的原因,这样下次类似情况出现的时候就会知道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了。而且多种危害因素积聚的话必然也会使得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高,那么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系统就要针对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来针对性的预防预控,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2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技术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技术所指的是在灾害发生前期整理相关的灾害资料,然后对于煤矿事故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使得在灾害发生之前就能够预防。预警的方式是通过数学建模对事故发生的数值进行模拟,当达到预警数值的时候就发出预警信号。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技术主要包括煤矿通防灾害预警准则、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指标、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方法以及煤矿通防事故预警信号,下面将进行详述。
2.1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准则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准则的制定一定要合理,只有合理的灾害预警准则才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作出准确的预警。通常所采用的是《煤矿安全规程》,但是还是要依据每个矿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预警准则,这样才能够符合实际[3]。对于没有达到预警标准的情况不需要警示,但是要严格进行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如果达到了预警标准那么就需要确定等级。
2.2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指标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指标的种类较多,通常所采用的是危害气体的浓度,因为危害气体浓度较大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加。通过对于危害气体浓度的预警可以很好的预防瓦斯保障以及煤层爆炸等安全事故,但是无法预警火灾的发生,火灾所采用的预警指标是利用气体流通系统来确定的,即当气体流通不通畅或受阻时就要警示火灾的发生。
2.3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方法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预警方法一种是动态预警方法。静态预警方法主要是利用相关数据来进行预防的,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是缺乏实际。而动态预警方法则是对矿井中一段时间的气体浓度进行检测,所收集到的是动态数据,所以预警的效果更加良好,目前煤矿通常采用的是两种方法结合。
2.4 煤矿通防事故预警信号
煤矿通防事故有四种种类,分别是红色预警、橙色预警、黄色预警以及蓝色预警,这四种预警信号的分类是依据煤矿事故破坏程度的大小来确定的,红色预警是破坏程度最严重的,蓝色预警信号时破坏程度相对较低的[4]。但是对于蓝色预警信号也要进行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恶化而导致更大的破坏。
3 煤矿通防灾害预控技术
对于可能出现的煤矿通防安全事故要进行相应的预控,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带来的影响,下面将详述煤矿通防灾害预控技术。
3.1 煤矿通防灾害预控技术概况
煤矿通防灾害预控技术就是在接收到预警信号之后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此来控制煤矿灾害的影响程度[5]。煤矿通防灾害预控要针对不同的预警信号来采取相应的措施,通常在发出预警信号之后就要及时采取预控,这样就有可能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或者能够将安全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3.2 煤矿灾害预控对策库
在煤矿灾害预警信号发出后就要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煤矿灾害预控对策库对于不同类型的预警信号都有相对应的预控措施,这样就可以在预警信号发出之后就能够及时处理。煤矿灾害预控对策库的建设主要是依据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时效性原则以及可靠性原则,对于预警信号的不同预控对策库都有相对应的预控措施[6]。例如对于一些安全类的预警提示就不需要采取预控措施,对于危险物质浓度上升的情况就要严禁使用易燃易爆原料并及时隔绝火源,在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之后还要保持矿井内的通风状况。
对于煤矿通防灾害的控制,采取预警预控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毕四存.浅谈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技术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9-25.
[2]许振.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1-06-01.
[3]林晓飞.煤矿通防事故危险性预警及集成式管理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05-01.
[4]潘洁珠,朱强,郭玉堂.预警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
一、重大险情定义
(一)通风险情
1.矿井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备用通风机未在10分钟内启动。
2.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故障停机,掘进工作面停风。
3.工作地点因风流短路、风路堵塞等原因,出现无风或停风。
4.通风设施受到破坏,通风系统不可靠,导致风流紊乱。
(二)瓦斯险情
1.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甲烷浓度超过1.0%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
2.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者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甲烷浓度达到1.5%。
3.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
(三)火灾险情
1.井下发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在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发火征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2.矿区及周边发生火灾所产生的浓烟,混入矿井井下新鲜风流中。
3.井下作业区域发生火灾事故,导致有毒有害气体超标。或火势较大无法立即扑灭的。
(四)水灾险情
1.采掘工作面或者其他地点发现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者裂隙渗水、钻孔喷水、煤壁溃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透水征兆。
2.当地面出现暴雨天气威胁矿井安全或矿区受山洪(洪水)威胁可能发生洪水溃入井筒时。
3.在探放水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孔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突 (透)水征兆时。
(五)顶板险情
1.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征兆或事故,导致工作面风路堵塞,出现停风现象。
2.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或进、回风巷发生冒顶征兆或事故,导致两侧安全出口中的一侧被堵,避灾路线不畅通。在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未得到有效控制。
3.掘进工作面巷道中部段发生冒顶事故或支架变形严重,导致掘进迎头职工后路无法保持畅通。
(六)其它险情
1.作业地点有毒有害气体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2.作业地点存在安全隐患,威胁现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在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未得到有效控制。
3.监控系统出现异常报警,未查明原因的。
4.矿井主要生产系统故障,形成重大事故隐患的。
5.矿区受自然灾害影响或接上级部门,需停止生产的。
6.作业场所发生煤尘、瓦斯、透水等灾害事故或其他人身伤害事故时。
二、应急响应
(一)作业现场重大险情
1.井下各作业地点,在正常生产作业活动中,如遇重大险情现象,现场班组干部联系作业人员立即停止作业,沿避灾路线撤出受险情威胁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当联系当班班组长进行汇报。在无法及时联系到班组长时,应及时向调度台进行汇报。
2.各基层区队班组长在接到重大险情信息后,应积极组织本班组职工沿避灾路线有序撤离受灾情威胁区域。并及时将作业现场险情类型、发生地点、有无人员伤害或被困等信息向调度台进行汇报。
3.值班调度员在接到重大险情信息报告时,应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矿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按照事故汇报程序,向有关领导进行汇报。
4.有关领导在接到值班调度员汇报时,应立即赶赴调度台,指挥、协调受灾区域紧急撤人及抢险救灾工作。
5.各级管理干部入井巡查过程中,如发现作业场所存在重大险情,应及时停止作业现场施工活动,撤出受险情威胁区域人员,进行处理。
(二)平面重大险情
1.当矿区或周边发生重大灾情或矿井主要生产系统重要环节发生故障时,各岗位值班人员应及时将险情信息向调度台进行汇报。
2.值班调度员在接到重大险情信息报告时,按作业现场重大险情第3条、第4条进行处置。
三、应急处置
1.各作业地点出现险情征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活动,利用现场作业资源,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进行处理。在采取措施后,险情未得到控制或进一步扩大,威胁现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时,应立即停止处理,撤出作业人员,并及时向调度台汇报险情信息。
2.值班调度员在接到险情信息后,判断符合重大险情标准时,应立即下达紧急撤人指令。利用应急广播、通信电话等联络方式,通知受险情威胁区域人员,停止作业活动,沿避灾路线撤离作业地点至安全区域。同时按照事故汇报程序,汇报有关领导,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重大险情处置程序及抢险救灾具体措施按照矿井《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矿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执行。
四、相关要求
1.各基层单位班组长为作业现场紧急撤人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做好信息传递、险情汇报、人员组织、现场处置等工作。
2.井下调度员、安全员、带班领导及入井巡查的管理干部,有义务参与井下重大险情的处置工作。在接到调度台通知后,应立即赶赴发生重大险情的区域,配合基层单位做好现场处置工作。
关键词:矿井;地质工作;安全
1 概述
地质工作贯穿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直至关闭退出的全过程,对矿井地质工作的勘探、研究、控制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发展。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可以使矿井建设和煤炭生产达到技术合理,经济高效,防止煤矿生产建设工作陷入盲目,防止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可以有效预防或避免多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重要。
2 地质工作对煤矿设计的意义
2.1 地质工作的勘探、控制程度的高低决定着煤矿设计的可行性
比如:在地质勘探程度及控制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当煤炭市场火爆时,部分投资者对煤炭赋存条件及煤炭资源是否具有可开采经济价值不清,却盲目投资,通过2-3年的掘进探查作业,部分煤矿到最后发现没有煤炭资源,部分煤矿找到了煤炭资源,但是煤层只有20cm左右厚,不具备可开采经济价值。随着煤炭行情的低迷,那些在矿井设计阶段认真开展地质工作,煤炭储存条件确实具备可开采经济价值的矿井,仍然在盈利,而那些盲目投资确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煤矿也走到了主动停产,走向关闭退出的地步。
2.2 地质勘探的成果决定着矿井设计的布局
矿井设计时往往将断层、褶皱、倾角、冲刷带边界、岩浆岩侵入,以及人为的边界,作为划分块段面积的依据。根据煤层的埋藏深度、产状、顶底板的岩性、富水性等选择技术合理,经济高效的开采方式、支护方式、井筒位置,选择参数合理的通风设备、排水设备、提升设备等。曾经出现过矿井对水文地质不清,选择井口位置偏高,开拓方式不妥,在矿井建设中不能经济高效处置水患而被迫放弃矿井建设。
2.3 全面详实的地质勘探成果能消除由于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矿井地质勘探的资料和成果是煤矿开采设计的重要依据和条件。矿井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时依据的原始资料是否完整、准确的反应实际情况。比如,矿井范围内某一区域受老空水、地表水及地下水影响严重,在地质勘察报告资料中能详实反应,在设计时可远离或避开此区域,确需在此区域是必须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反之,如果地质工作不到位,未能如实提供基础资料,设计将不能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生产建设将会陷入盲目,极易造成透水、淹井等事故,即使没有造成事故也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3 地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意义
3.1 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可以预防和避免顶板、瓦斯、水害等事故
以重庆为例,2011年至2015年全市发生的各类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中顶板事故所占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达到了50%、43%,瓦斯事故死亡人数所占比例位列第二,占死亡总人数的22%,每年均出现过受暴雨洪水影响煤矿正常生产建设的情况,出现以上情况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煤矿企业忽视了矿井地质工作。
3.1.1 加强煤矿地质工作,可以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随着煤矿科技的进步,煤矿机械化生产的提高,准确详实的矿井地质资料,为矿井选择合理、配套的的支护、开采设备提供支撑;指导煤矿企业选择合理的顶板管理工艺。比如:煤层产状变化很大,如果选择综采工艺,不仅需要高额的投入,在煤矿开采中还会来安全隐患;如果煤层顶板破碎,可以选择加密支护、锚网支护等支护方式;煤矿还可以根据煤层顶板的岩性选择合适的采空区管理方法,比如:直接垮落法、矸石回填法和强制放顶法等。
3.1.2 加强地质工作,在处理和解决瓦斯问题时可变被动为主动。煤的变化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瓦斯的含量,随着煤的进一步变质,到无烟煤时其孔隙和表面积都达到最大,吸附瓦斯的能力最强,又由于无烟煤产气量大,因此瓦斯含量最高;无烟煤至石墨阶段,因微孔隙显著收缩,吸附能力逐趋消失,瓦斯含量不高;煤层和围岩的透气性,决定着瓦斯的储存条件和瓦斯在煤层内的流动特性;地质构造对瓦斯含量,瓦斯压力也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加强煤矿地质工作,摸清煤层和围岩的性质及矿井地质构造,掌握瓦斯涌出规律,对瓦斯治理工作有的放矢,将解决处理瓦斯问题变被动为主动。
3.1.3 加强地质工作,可以降低发生水灾事故的概率。断裂构造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是形成岩溶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同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岩溶发育的条件存在差异,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陷落柱还可成为地下水的通道,给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通过对矿井区域内的地质构造、主要含水地层及其水文特征,地表水系及老窑水的排查,掌握矿井区域水文地质情况。实际生产建设工作中,实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及时掌握防治水患的主动权,大大降低发生矿井水灾事故的概率,减小其危害程度。
3.2 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可以有效控制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三量”平衡
“三量”的计算中都必须考虑地质变化带来的数据变化,比如:地质损失、煤厚变化等。如果矿井的“三量”可采期达不到规定要求,就会出现采掘失调,生产接续紧张,高瓦斯、突出矿井一旦生产接续紧张不足,可能会出现在采区抽采不达标的情况下冒险蛮干,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可采期过长,则掘成的巷道长期闲置不用,使设备、资金积压,并增加维修费用。因此,准确的矿井地质情况对确定适合本矿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和不同条件下的三量合理可采期,平衡“三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矿井地质在关闭退出后的意义
矿井关闭退出后,其地质资料将作为该矿井区域其他有关地质工作的重要依据。关闭煤矿的地质资料可以为周边矿井的水害治理、突出煤层的鉴定及煤矿的老空区积水警戒线和禁采线的划定提供有力的支撑;关闭煤矿的地质资料为该区域山体滑坡、采区沉降等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可靠依据。煤矿开采后,地面塌陷以及沉降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会破坏周围的自然景观和地表建筑,对周围居民安全造成威胁,严重的会影响周围的农业、工业生产,对准确的矿井地质资料予以分析研判,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避免地质灾害带来的严重后果。
5 结束语
地质工作在煤矿的设计、建设、生产及关闭退出的一系列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煤矿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地质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煤炭行业才可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煤矿通风系统在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状态中占大量比重,是安全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辅助系统,通风系统的安全状态及矿井中其他设备的波动息息相关。煤矿事故中,绝大多数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都涉及到矿井的通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工业之一煤矿工业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头,已经实践改革了多年.矿井的通风系统也经过不断改造与完善。但煤矿的通风安全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大多为人为管理不善、矿井设计缺陷及风力设备不够等原因所导致。切实有效的做好煤矿通风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煤矿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所以一定要做好通风事件的预防工作,加强管理,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样才能使煤矿事业得以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2矿井通风的要求
2.1 通风系统安全性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的、非稳定的动态系统。通风系统安全性是指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风质良好,满足井下工作人员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当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使用,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由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在矿井的生产和预防灾害发生及发生后控制灾害的蔓延发挥关键作用,所以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具有: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和及时排查的特征。也就是说通风系统安全性一定要注重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问题,马上进行现场处理,以保证系统通风的稳定与可靠。
2.2 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主要通风机的台数、主要通风机的相对位置以及其风压大小,通风网路的结构形式。局部地区和采区的风流的稳定性,取决于局部或采区的通风系统。(1)风路稳定性,风路稳定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风路风流大小变化,二是风流方向的改变。风路分为普通风路和角联风路。对于普通风路,只会发生风流大小的变化,在角联风路中有可能发生风路方向的改变。大量角联分支的存在,使得通风系统总风阻下降,但在灾变时期是十分有害的。(2)系统风流稳定性,① 根据矿井通风网路中各风道风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确定出影响通风网络风流稳定性的主要风路。② 在煤矿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保持矿井通风系统中风流稳定,要求主要通风机稳定。
2.3 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矿井通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其工作参数值的能力,以维持井巷中必需的满足要求的清洁风量的供应 所谓矿井通风系统的工作能力是指通风网络的风量分配符合规定要求。具体讲通风系统可靠性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生产时期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保质保量的新鲜风流;② 保证作业空间有良好的气候条件;③ 冲淡或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④ 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可靠性因素可解释为影响通风系统风量分配的因素。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决定通风系统各部分通风阻力的原始数据是否符合实际特别重要。有些数据是指支护方式、巷道横断面、矿井漏风量等空气动力特性的数据。矿井通风系统各部分的空气动力阻力(即巷道、通风设施等的风流阻力)是决定井下总人风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同时也用于确定通风网络相对风量的分配。主要扇风机装嚣的工作保持稳定状态十分重要,在矿井的全部生产期间,必须使其变化不超过规定范围。
3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
3.1加强通风系统管理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强化通风系统管理,消除通风系统安全运行隐患。首先,领导层要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统一思想,建立抽采达标、通风可靠、管理到位、监控有力的安全通风工作体系。员工要提高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避免出现消极懈怠情绪,为安全管理奠定良好的人员思想基础;其次,制定工作规范,定期对员工开展系统性知识培训,使其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性。煤矿企业应当针对通风管理制定全面的安全制度和规范,对员工实施系统性培训和教育。在培训中,在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员工隐患识别能力。煤矿企业还要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落实人性化管理措施,提高通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再次,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对影响通风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进行方面分析,制定隐患防范方案,使员工处于稳定、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中。
3.2加强通风安全控制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作为一项涉及多种专业和学科的工作,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均会产生安全隐患,极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成为了加强通风安全控制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确立安全控制目标,明确规定安全指标及其相关具体工程中的最大风险承受限度,并以此为依据建立通风安全系统;其次,建立选拔机制和动态考核制度,优化配置管理人员,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再次,落实岗位责任制,对各部门、各岗位的责、权、利进行统一划分,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以及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最后,建立健全安全控制制度,包括工种岗位安全责任制、业务保安制、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此外,还要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建立应急处理程序,以达到消除隐患、避免事故扩大的目的。
3.3加强通风环境管理
影响煤矿安全通风的环境因素包括火灾隐患、大气状况、爆炸隐患、作业环境、安全控制系统等。首先,对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防,提高识别隐患意识,对隐患按照危险级别进行分类,做好隐患预测、排查、治理、分析等工作,并将其贯穿于“一通_=防”的全过程之中其次,加强对大气状态的监测,如对粉尘飞扬状态、风流稳定情况、烟雾蒸汽状况、瓦斯浓度变化等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尤其对于监测强度、测点密度、参数危险值进行明确规定;再次,加强对硬环境的监测,确保设备设施的灵敏可靠及工作场所的适宜。尽可能地减少能量和危险物质造成的危害。
4 煤矿安全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4.1合理选择矿井风两的调节方法
在通风网络中、风流按巷道风阻的匹配关系,分配到各作业地点的风量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采取控制与调节风量的措施。此外、随着巷道的推进和更替、相应的要求及时进行风量调节,按调节的范围可分为矿井总风量进行调节和局部风量调节。矿并总风量调节有:改变主要扇风机特性,主要通过改变主要扇风机转速或改变主要扇风机叶片安装角的方法。局部风量调节有三种方法:增加风阻调节法、降低风阻调节法、辅助通风机调节法。这三种方法各有特色,应当根据矿井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4.2加强井下通风设施的管理及维护、减少漏风
在采区通风网络中,为了控制风流的方向和风量而构筑的隔断、通过和控制风流的通风构筑物称为采区通风设施。主要的通风设施有:风桥、挡风墙、风门、调节风窗等。合理地安设通风构筑物,并使其能常处于完好状态,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通风设施损坏时,如不能及时维护就会造成大量漏风,这必然使工作面所需风流下降、容易造成瓦斯积聚,气温升高,形成不良的气候条件,所以必须加强采区通风设施的维护、管理,使它们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才能避免发生无风、微风等通风重大隐患,保证矿并的安全生产。
4.3正确、合理的选择矿井通风系统
矿并通风系统与矿井的开发具有战略意义、它与整个矿井的开拓布置有紧密联系、对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有长远的影响。根据进、回风井的布置方式、主扇的工作方式及安装地点。矿并通风系统可分为:按进风并与回风井在并田范围内的布局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和中央对角混合式;按主扇的工作方式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和压抽混台式。因此,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应在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通风工程量,降低通风费用,力求经济合理。
4.4加强瓦斯管理、防止瓦斯积聚
防止瓦斯积聚,保证工作面的供风。合理选择矿井通风系统、正确确定矿井风量,每一矿并采用机械通风:每一个生产水平和采区都必须布置单独的回风巷、实行分区通风。采掘工作面都应采用独立通风,掘进巷道采用矿井全风压或局部通风机通风。认真进行瓦斯检查与监测、低瓦斯矿井每班要检查两次,高瓦斯矿井检查三次。有煤与瓦斯突出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专人检查瓦斯并安设甲烷断电仪。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瓦斯,生产中容易积存瓦斯的地点有:采面的上限角和采空区边界。处理方法有:风障引导风流法、风筒引导风流法、尾巷排放法。掘进巷道瓦斯积聚的处理方法:增加风量稀释瓦斯法、引导风流排放瓦斯法、填堵抹逢、防止瓦斯涌出法。
关键词:瓦斯灾害;控制和防止;方法
1瓦斯爆炸的基本条件分析
瓦斯爆炸的发生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一是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二是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三是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12%。
2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原因
2.1思想因素
思想决定行为,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在于思想上认识不足。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会造成投入不到位,或者设施设备投入到位,而随意减少瓦斯检查和管理人员,或使瓦斯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的工资低下。职工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会出现漏检、虚报等。特别是在近两年煤炭行情利好的情况下,许多煤炭企业一味的扩大生产能力,增加煤炭产量,而不能够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第一”的观念淡化,因此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2.2技术装备因素
随着以高产高效为基本特征的集约化生产技术的采用。已有的瓦斯灾害防治技术及装备已经不能有效地控制矿井重大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①瓦斯灾害防治技术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体系;②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缺乏相应的装备支撑;③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运用于集约化生产技术条件下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2.3培训考核因素
随着监控技术升级,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煤矿的管理人员知识更新,新技术新标准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强制性的培训和学习是提高员工素质,减少操作失误,发挥高新技术设备性能的关键。
2.4资金投入因素
在前几年,由于煤矿的经济效益不好,许多煤矿企业降低了安全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通风系统及配套设施不完善、“一通三防”监测系统不完善和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近两年煤矿效益好转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只注重生产投入,安全投入仍然存在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2.5管理因素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多变。再加上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受到人的经验、知识和责任心的限制,所以管理因素也是瓦斯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3防止瓦斯爆炸基本措施
从瓦斯爆炸条件看,氧气的浓度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因素之一,但在煤矿井下一般不存在氧气浓度低于12%的情况。因此,搞好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体现在两个方面:严格监控矿井各区域的瓦斯浓度、杜绝火源和演习预案。
3.1控制方法
(1)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通风是排放瓦斯最主要的手段。做好通风安全技术管理是防治煤矿主要事故的先决条件和关键环节。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能够保证井下所有工作地点有足够多的风量将井下涌出的瓦斯及时冲淡并排放出井外,避免瓦斯积聚,所以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爆炸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
(2)搞好瓦斯抽放,降低煤层瓦斯涌出量,抽放瓦斯是防止瓦斯积聚的有效措施。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瓦斯涌出量变得越来越大,通过通风的方法来使瓦斯的浓度降低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范围内,从技术和经济角度两方面来看,都是不合理的。瓦斯抽放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瓦斯,还能够降低煤层的瓦斯涌出量。实行瓦斯抽放是控制采掘空间瓦斯浓度,减少瓦斯积聚。也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根本措施。
(3)加强瓦斯日常管理对于突出矿井,还应做好瓦斯突出预测工作。瓦斯日常管理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瓦斯日常管理就是建立巡回检查瓦斯制度,就是要瓦检员不间断地下井检查通风情况和瓦斯的浓度,当发现局部积聚瓦斯问题时。要即时处理。
3.2监测方法
(1)人工检测检查,传统的使用光干涉瓦斯检查仪检查人员必不可减少,每班的瓦斯检查员不仅是沿一定线路定点定时检查瓦斯,而且可以沿途对监控设施的完好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比对光瓦和传感器数值,最大限度的降低瓦斯浓度超限的几率。
(2)瓦斯监控系统能够实现连续监测瓦斯,及时掌握瓦斯浓度的变化,同时也可能为事故应急救援决策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依据。人对瓦斯的监测是一个间断性的过程,有其必然的缺点,而事故发生的特点是一个随机性与偶然性相结合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单纯依靠人来管理瓦斯,显然不能够达到控制瓦斯浓度的目的。所以,建立瓦斯监控系统,对控制瓦斯的浓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杜绝火源是防止矿井瓦斯爆炸一个基本条件
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在井下要杜绝一切非生产火源,严格管理和限制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火源、热源。
3.4演练瓦斯爆炸预案对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采矿;安全质量;控制点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采矿的安全工作就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在采矿过程中事故发生的规律,在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切实按照质量要求实施,为工人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促进采矿业的健康发展。
一、采矿程序的安全控制要点分析
采矿工作的单元为采场,以采场来组织生产和实行强化开采,采用先进的开采经验和适应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矿山颁布的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在对采场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安全这个主题,同时还要保证合理的开采回采率和采矿贫化率的要求。
根据采矿的主要程序,安全控制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提升、运输安全技术
提升系统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矿井的正常生产建设,而且影响着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一定要做好提升、运输环节的安全工作。常见的事故有:断绳、蹲罐、过卷、卡罐、跑车等。
用于提升的钢丝绳一定要选择符合要求的,在日常的生产中,要做好检查工作,要严格执行更换标准,保证制动装置的性能良好。对于提升系统的信号指示,一定要确保准确。作为发令人和执行人员,一定要尽职尽责,坚守岗位。
对于用于提升的矿车,要加强日常的检查,至少没2年进行一次2倍于最大静荷重的拉力试验。矿车的连接钩环、插销的安全系数不能低于6。行车的过程中,严禁行人。
(2)采矿
采准切割的工作一定要按照设计和采掘计划来进行实施,在经过专业的地测人员测量之后,采矿等技术人员一定要及时经常的深入工作现场,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把关,同时对技术进行指导。当矿体条件发生变化时,设计人员应及时的根据现场情况对设计进行修改。不合格的工程不能验收,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补救,一定要确保工程的质量,井巷工程支护需严格按设计施工与验收。对于房柱开采,一定要计算好矿柱的尺度和形状,因为这会影响到矿柱的强度。表1显示了基于矿柱尺寸和形状的矿柱强度的指标的经验值。
表1基于矿柱尺寸和形状的矿柱强度指标经验取值
(3)落矿
在采准切割工程验收结束后,地测人员应及时提供坑道实测图已经重新圈定的矿体的资料。对于部分形态变化较大的矿体,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基于深孔的设计理论,施工取样孔要超前,补充圈定的矿体。落矿的施工要在采准切割工程结束后进行,基于矿山的实际地质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浅孔、深孔以及中孔的布置形式。在选取凿岩爆破参数时,要结合实践,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而能够使爆破效果达到最优,使大块的产出率降低。凿岩爆破的设计和施工要严格,按采切工程施工后的地质资料进行,在施工中要确保三要素的质量要求,即炮孔角度,深度和方位,炮孔打完后要认真验收,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及时补孔。浅孔落矿时,要严格控制采场周边的炮孔,防止破坏上、下盘围岩与矿柱(或充填体)。控制好采场落矿的孔深,中深孔一般在12—15米,上向深孔小于20米。对于矿岩不够稳固的采场,根据矿山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深孔和深孔超前施工的时间,保证爆破前中深孔和深孔不致变形,采场爆破规模不宜过大,尽可能分次爆破。
(4)出矿
对于采场出矿管理一定要加强,配备必要的出矿管理人员,同时要制定管理措施和制度,严格按照措施实施,降低矿石损失、贫化。对底部结构的维护要加强,减少因为二次破碎而对底部结构造成的破坏,确保底部结构能将采场矿石全部放出。浅孔留矿法采场局部放矿时,应控制放矿,使留矿面保持平整,留矿面距顶板高度应便于采场作业。深孔和浅孔留矿法大量放矿时,应控制矿石面均匀下降,提高放矿强度,缩短放矿时间,避免围岩片落造成大量贫化。崩落法采场的出矿工作,应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按设计要求编制放矿图表,严格遵守入矿图表作业,当出矿不符合设计和计划要求时,出矿管理人有权制止。对采场出矿的计量、取样和化验工作要加强。在采用崩落法采矿时,应结合采场采出的出矿量、取样以及化验结果来及时有效的调整放矿的计划,来指导放矿工作。对于采场的截止出矿品位,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结合每个坑口的不同情况,再经过经济核算后,报主管部门批准。
(5)顶板管理
顶板的安全管理是采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很多事故的发生于顶板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顶板事故是指在地下采矿过程中,因为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害、生产中止等事故。如图1所示,就是因为顶板的管理不善造成的事故。
图1 顶板安全事故
按照冒顶的范围,可以把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事故。对于局部的冒顶,常见的征兆有:响声、掉渣、片帮、裂缝、脱层、漏顶等。当发现这些征兆时,一定要及时做好处理工作,防止事故的发生造人员伤亡。
对于顶板的管理,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存在硬厚顶板或者软岩顶板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做好顶板支护工作。采用锚杆支护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支护的标准实施,确保足够的预应力。
(6)矿柱回采与采空区处理
在利用充填法进行开采时,作为采场回采的重要一部分,矿柱的回采必须随着矿房的回采及时回采;在空场法的采场,矿柱的回采应在不影响通风、运输系统的前提下及时进行。采场回采后形成的采空区,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同时地压的观测要加强,防止地压灾害的发生。在对采空区进行处理时,要把矿柱回采和矿山地压管理统一起来研究。矿柱回采应根据设计按顺序逐个或分组进行。采空区处理方法和采空区所允许保有量(周转量),必须经过上级部分批准。对于不宜回收的矿柱,应报请主管部门批准报销。
(7)采场的矿石损失和贫化管理
对于采场的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管理工作,矿山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和健全贫化管理制度,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执行,对责任制度要明确,对采场的矿石损失和贫化管理工作要加强。定期召开会议,对矿石的损失和贫化制度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然后对下一步的措施进行指导。采场的矿石损失、贫化管理要和矿山生产的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将损失、贫化指标作为考核的依据,列入基层的生产计划。矿石损失、贫化计算方法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按统一规定的计算指标分季、年汇总上报主管部门。
地测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针对矿井的资料综合利用和技术服务方面,圈定矿体要及时,地质资料要提高的可靠。采矿技术部门应对地质测量和损失、贫化计算资料,采取技术措施进行研究,降低采场矿石的损失、贫化。
生产基层单位应与地质测量和采矿技术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损失、贫化管理工作,特别是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按设计和作业计划进行凿岩爆破,浅孔采矿应认真控制采幅,减少落矿的损失、贫化。(2)对采场要加强残矿和粉矿(特别是高品位的富矿)的回收工作,以减少资源损失。(3)认真做好副产矿石管理工作,矿岩必须分采(掘)分出。
二、采矿安全生产对策
(1)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管理。对矿井的整体工作来讲,虽然经济效益是中心,但是安全生产才是最终的目的和归宿。在进行生产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的方针。一个矿井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受安全生产情况很多影响的,如果矿井无法保证安全的生产,那么不但会造成经济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会造成人员的伤亡,这种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也是与以人为本的方针相悖的。此外,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对工人的心理造成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就会降低效率,或者是造成出勤率的直线下降。因此,安全生产对矿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要注意,安全上去了,不一定代表经济效益的提高,效益和安全矿井企业的两项根本性任务。因此,作为矿井企业,一定要两手都抓,不能顾此失彼。
(2)矿山救护队
当矿井发生灾害时,矿山救护队的出现会降低事故的危害性,及时解救被困人员。
矿山救护队是处理矿井火灾、瓦斯、煤尘、水、顶板等灾害的专业性队伍,是职业性、技术性组织,严格实行军事化管理。
矿上救护队的职责有:救护井下遇险遇难人员;处理井下火、瓦斯、煤尘、水和顶板等灾害事故;参加危及井下人员安全的地面灭火工作;参加排放瓦斯、震动性放炮、启封火区、反风演习和其它需要佩用氧气呼吸器的安全技术工作;参加审查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协助矿井搞好安全和消除事故隐患的工作;负责辅助救护队的培训和业务领导工作;协助矿山搞好职工救护知识的教育。
救护队常用的仪器有:氧气呼吸机(如图2所示)、自动苏生器、通信设备等。
图2 氧气呼吸机
三、结束语
安全是矿井生产的主题,在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的区域和时间段,一定要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做到预防为主,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徐振茂.矿井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3):55-57.
关键词:煤矿;地质环境;环境保护;王行庄
中图分类号:P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王行庄井下开采煤矿位于郑州市南40km处,矿井自2004年开始建设,2007年正式投产。矿区登记面积71.89km2,该矿主采二1煤层,兼采二3煤层,矿山剩余服务年限 80 余年。矿井采用立井开拓,罐笼提升,中央并列式通风,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开采。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120 万吨 / 年。
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
根据实地调查,目前矿田有地面沉(塌)陷8处,形成地面沉(塌)陷区0.77km2,造成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地裂缝11条,影响面积0.25hm2,多见于塌陷区边缘,规模为小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黄土崩(滑)塌地质灾害2处,崩塌体小于200立方,规模为小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1]。
矿山开采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沉(塌)陷和地裂缝地质灾害[2]。该矿全部开采后,全区地面沉(塌)陷面积将达到39.46km2,全区将出现长期或季节性积水面积38.36hm2;另外,地表将新增地裂缝灾害。因此预测全井田矿山开采引发地面沉(塌)陷和地裂缝危险性为大。全区开采后,预测直接经济损失将达2.5亿元。
县级重点保护文物欧阳修墓和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战国墓群下设有保护煤柱,预测其遭受矿山开采引发的地面沉(塌)陷和地裂缝危险性为小。
对含水层影响分析
该矿开采对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上、下石盒子组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层组影响较轻,对孔隙承压水含水层、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影响为严重[3]。
地面沉(塌)陷区内二1煤、二3煤组顶板砂岩含水层结构被破坏,水位大幅下降;日疏干开采量为2160~2880m3,二1煤层以下岩溶含水层水位下降91.81~95.01m,矿坑排水对二1煤层以下岩溶含水层影响严重。
煤矿开采对第四系上更新统孔隙潜水含水层影响较轻,对其它地层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层组、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影响为严重[4]。
矿坑水排出地表经处理合格后做为生产生活用水,不予外排,矿山开采对矿区及其周边地下水质影响程度较轻。该矿在矸石浸出液中有毒有害元素含量均很低,各项指标均低于规定的含量标准,因此矸石堆放对地下水的影响较轻。
预测矿区煤层开采后矿井排水影响范围约为矿界外1800m~127500m(渗透系数取最大值27.1443m/d。矿山开采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大于矿区范围。矿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主要取自浅层地下水,因此对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影响较小。
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分析
该矿工业场地、交通线路占地0.28km2。其中工业广场占地改变了原有地貌形态,造成生态景观系统在空间上的不协调性,对地貌景观及周边环境影响为严重,交通线路占地较少,对景观影响较轻。井田开采形成地面沉(塌)陷呈碟状,改变了以前平坦地貌形态。地裂缝累计影响面积1.479hm2。地面沉(塌)陷及地裂缝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明显,破坏程度为严重。
根据前述预测全区开采结束后,该矿将形成地面沉(塌)陷面积39.46km2。开采后地表最大水平变形值将达到28.33mm/m。因此全区开采形成的地面沉(塌)陷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为严重。同时,该矿每年产生大量的矸石长期堆放对地貌景观影响为较严重。
对土地资源影响分析
该矿土地资源占用与破坏因素为地面沉(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及工业场地占用土地。井田范围内已形成较大面积采空区和地面沉(塌)陷,工业场地及矿业活动已造成土地破坏与水土流失,占用土地大部分为耕地[5],该矿工业场地生产及地下采矿活动对评估区土地资源影响为严重。
矿山生产期工业广场、出入场公路等设施对将持续占用土地资源,井田煤炭开采将形成大面积采空区和地面沉(塌)陷区,矿业活动将加剧土地破坏与水土流失[6]。该矿开采终了后工业场地及地下采矿活动对评估区土地资源影响为严重。大面积的采空地面沉(塌)陷将改变矿区地貌,在地表出现下沉的同时,还将出现地面积水、伴生地裂缝等现象,同样对土地资源产生严重影响。
2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2.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2.1.1 地面沉(塌)陷及地裂缝地质灾害
进行地面变形监测,采取专业监测与简易监测相结合方式开展[7]。首先设置固定的监测点进行水准测量,监测网点布设达到基本控制塌陷区形态,准确测量塌陷面积和下沉深度为宜。其次要对地裂缝、建筑物开裂采用人工现场调查、量测,提前采取预警、避让,并及时维修。地面变形监测需长期、连续地监测,以便掌握地面不沉(塌)陷、地裂缝的形成发展规律,提早预防、治理。
在采矿过程中,调查采空区及空巷位置,预防采空区及空巷提前冒落,还应预留安全煤柱,利用矿渣回填采空区等措施,减少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的发生。对于裂缝建筑物采取维修甚至搬迁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沉(塌)陷区使耕地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形,从而影响矿区的农业生产,稳定后应进行土地恢复治理工程。在塌陷的边缘地带出现的地裂缝及时进行回填处理,治理地裂缝一般采用填埋、灌浆、防渗处理。
2.1.2 崩(滑)塌地质灾害 采取全面巡查和重点监测相结合的办法,主要采用巡视法监测,据监测数据分析变化速度和发展趋势,判断发生采坑边坡崩(滑)塌的可能性,及时制定防治方案。对受地质灾害威胁较大区域的高陡边坡设立监测点,重点监测边坡重点在崩滑面(带)等两侧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移量。
在可能发生崩(滑)塌区周围用铁丝网封闭,设置安全警示牌,防止人畜误入。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削坡降低坡高、坡角,或修筑拦墙、疏浚矿区排水系统,消除诱发灾害条件。
2.2 含水层破坏恢复治理工程
矿山开采对含水层影响严重。在地面塌陷坑、工业广场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止有毒有害废水、固废淋滤液污染地下水;揭穿含水层的井巷工程,应采取止水措施,防止地下水串层污染[8];采取帷幕注浆隔水、灌浆堵漏、防渗墙等工程措施,最大限度阻止地下水进入矿坑,减少矿坑排水量,保护地下水资源。
矿井水经沉淀处理后,主要作为井下生产用水,对环境影响不大。含水层破坏恢复治理主要依靠自然恢复。采矿过程中,对疏干排出的地下水进行处理,加以利用,用于矿山生产生活用水。矿山闭坑后停止对地下水抽排,在一定时期内可自然恢复。定期对含水层的监测,主要监测矿区地下水位、排水量及水质变化,防止污染含水层。
2.3 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破坏恢复治理工程
该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破坏预防工程,主要体现在地面沉(塌)陷和地裂缝地质灾害的预防及煤矸石综合利用,以减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同时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
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的恢复治理将结合地面塌陷、地裂缝综合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实施可以修补和恢复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矿山开采期间,挖方工程(鱼塘)、道路工程、排水沟工程,在工程外侧实施绿化,可以进一步美化地貌景观。闭矿后,拆除工业场地废弃的建筑物,清理平整地表,复耕或植树种草以恢复土地功能。
3 建议 3.1 矿山建设,应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矿山建设应做好地质灾害的“防”与“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突出“以人为本”,做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防灾预案。 3.2 该矿山建设开采过程中存在引发、加剧,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矿山及全体职工一定要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有足够清醒的认识,灾害意识要时时在心,查之入微。 3.3 加大科技投入,改进开采方法,优化生产工艺,尽可能的降低矿业开采对矿区环境的破坏,根本上减轻地面塌陷危害,减少地面裂缝数量与规模;加强对煤矸石和矿坑水的综合利用研究,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3.4 矿山建设中应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矿山开采过程一定要把环境保护工作同步开展起来,努力创造绿色矿山,使生态系统和地质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做到人类、资源、环境协调发展[9]。
3.5 对矿山生产期结束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保持开展综合研究,完善闭坑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参考文献
[1]DZ/0238—2004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任军旗,郑群有,方茜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J].中国地质灾防治学报,2008,19 (3):160-162
[3]DZ/0133—94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4]武强,陈奇,矿山环境问题诱发的环境效应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35 (5):81-85
[5]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6]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7]李长洪,任涛,蔡美峰,等.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与方法[J].中国矿业,2005,14 (1):29-33
[8] GB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本文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对煤矿通风系统进行安全预评价,根据预评价结果采取适宜的安全对策措施,以实现煤矿通风安全。
一、矿井通风系统安全预评价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对通风系统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事故后果进行安全性分析评价。
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项目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主要目的是:
①在系统设计审查阶段,或在某项活动之前,大体识别系统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
②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③预测危险出现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④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预先危险性分析程序和内容
①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它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
②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或灾害)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或灾害)的可能类型。
③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④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⑤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
⑥制定事故(或灾害)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进行煤矿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详见下表。
根据煤矿的生产系统和生产工艺特点,辨识出本系统的主要危险源的位置及其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故障类型,通过上述评价分析,14项主要危险源中危险性等级为Ⅳ级的8项,危险性等级为Ⅲ级的有3项,危险性等级为Ⅱ级的有3项,说明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上述对矿井通风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预测危险出现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对策措施如下:
1、要有足够的通风能力,保证有效通风
① 矿井应有足够的通风能力,满足各个用风地点的风量要求,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在设计时矿井需要风量计算应根据《规程》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94)的规定要求进行合理取值和设计,科学确定矿井通风井巷经济断面,控制矿井的通风费用。矿井主要通风机应选择高效防爆节能型的矿用通风机,且按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安装使用保养和性能检测。
② 按规定进行通风网络解算,预测风量分配和阻力分布,合理进行通风机的选型。设计的矿井通风等积孔小于1.0m2时,应考虑采取减阻措施。投产前必须进行一次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
③ 经常检查矿井供风量、漏风量大小及其漏风分布情况,使矿井的有效风量率和外部漏风率均控制在矿井通风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④ 在设计过程应充分考虑自然风压的影响,并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情况及时调节主要通风机工况,以保证主要通风机高效运行。同时,主要通风机应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5年进行一次通风机性能测试。
⑤ 生产布局合理,加强回风巷维护和通风构筑物保护措施,减少通风阻力,使通风系统处于最佳状态。矿井初期与后期通风系统转换应采取有效的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2、要有稳定的通风网络结构,保证风流稳定
① 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应采用独立通风。如果确因条件限制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需串联通风时,一定要按《规程》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执行,以保证风流质量和防止发生事故时灾害烟流危及下风侧工作面或绞车房等机电硐室。
② 在布置通风系统时要尽量避免和减少角联风道,特别是采煤工作面不允许布置在角联风道上,以保证风流的稳定。对存在角联通风的巷道必须采取有效的风流稳定控制措施。
③ 矿井不应多水平同时开采。机电硐室应独立通风,且风量符合要求。井下火药库应有单独的进风道,回风必须直接引入矿井主要回风道或独立回风,且保证有足够的新鲜风流。
3、要有可靠的通风设施和装备,保证正常通风时期有效控制风流并符合抗灾救灾能力的要求
① 根据矿井通风网络的布置与结构,合理布置通风设施和通风构筑物,且尽量做到数量少位置正确和质量可靠。风门的结构应牢固耐用,质量符合有关要求,设置的位置应避开有漏风的区域(如采空区、封闭区、巷道围岩破碎带等)和车辆与人员频繁通过的地点。实现有效控制风流、减少漏风和风流短路,保证通风的稳定性。
② 矿井要有完善的反风装置。主要通风机的反风装置和通风系统中的反风门等设施必须是完整无缺、动作灵活可靠,以保证发生事故时正确控制灾变风流而有效控制灾情。
③ 风硐必须按规定安装防爆门。
4、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和通风管理机构,并配足人员。严格执行井下动火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制度。局部通风机专人管理,制定专项措施,保证工作面的风量风速满足要求;对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按规定进行监测。
5、加强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工程技术人员的通风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使矿井通风更有效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