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37:15
导语:在工业经济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医药 中小型药厂 工业化路径 营销模式
当前,中国制药工业仍未摆脱规模小,数量多、产品重复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产效率低的“一小二多三低”特点,缺乏大企业、创新药,主要靠仿制药生存。随着新基药、医保目录的出台,医改的继续深入,2013年将是医药“十二五”规划和新版GMP推行的攻坚年,结构调整和行业洗牌不断加快。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内制药工业7000家药厂的优胜劣汰迫在眉睫。尤其是其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无论是在生物制药还是化学药市场,都不占优势甚至呈现业务空白。感冒药等大普药品种、变换包装规格的伪新药品种、滥用严重的抗生素品种,这三大板块构成了中小药厂的品种版图,除此之外,乏善可陈;类似品种产能的严重过剩以及行业加速整合的压力,让中小药厂前途未卜。
高端品种呈现空白,新版GMP认证在即,“大路货”品种的衰落和过剩难以回避,那么众多中小型药厂如何优化自己的工业化路径、寻求适合自身的营销模式,在中国医药行业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中小企业工业化路径及营销模式探讨
一、寻求专利到期品种,上马仿制药
今后5年130多个药物陆续专利到期,中小企业的原研能力极度有限,应抱着时不我待的信念尽早介入仿制药市场,选择市场大、竞争少的品种进行仿制或研发,最好独家。例如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心血管、肿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用药等高价值仿制药。有的中小企业承担全程新药开发勉为其难,可以通过批件转让、委托生产和联合开发等形式,借脑、借智,能够达到合作研发、利益分享的多赢效果。
二、寻求目录突破、实施系列化集群式营销
目录之争就是一场战争,进不了基药进医保,进不了医保进各省的增补,能进多少进多少,很多药品都是先进增补再进基药。与之配套的后续工作是维护价格体系,在中标区域大力推广,争取销售上量。
实践证明,系列化的品类营销往往比单个不成系列的品种营销更加凸显力度。比如将抗生素、抗病毒药和感冒药及相关免疫、补益类品种(包括非药品)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形成品牌系列,强化陈列、推广、渠道管理,有可能取得惊人的市场效果。企业自身品种实在不成系列的,完全可以参照仁和药业的贴牌定制策略,完成系列化品类布局。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两种营销方式,分别主要适用于医院市场和配送、OTC市场。
三、新基药目录出台:重视OTC市场和民营医院
新版基药目录的实施必将会带来终端市场格局的调整,医疗机构作为主流销售市场,会占据整个药品市场份额的80%以上,而非中标产品(包括部分非基药品种)则会流向以零售药店和民营医院为代表的“自由市场”。
传统的OTC市场运作,大企业以“广告+渠道”的模式运作,中小企业则以“高毛利+招商”为核心操作,这两种模式已经受到严重冲击。改进方向是:采取高毛利首推方式,遵循大连锁保证销量、中小连锁和单体店保证覆盖的策略,甚至与终端有队伍的企业开展合作。
1.品牌推广:根据产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媒体(如社区教育、新媒体、联合宣传等)
2.终端建设:人员覆盖和有效控制以保证铺货和产出。
3.集约化投入:确定战略市场重点投入资源。
有消息称全国超过4000家民营医院中,上规模的已达2200多家。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民营医院将迎来空前的发展。对那些没有进目录的品种,民营医院是不容忽视的市场。
四、优化工艺、提高质量标准,承接生产转移及代加工业务
随着发达国家特色原料药和制剂生产转移的启动,我国已开始承接相关产品的生产转移。转移生产给中国医药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订单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国际规则、先进的仪器设备、环保、安全和质量理念以及专利保护意识等,如果中小企业借GMP改造之机优化工艺、提高质量标准,不但能够通过代加工和承接上述生产转移实现突破,还将提高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地位。主要措施是通过产品标准升级和药品质量保障体系升级,达到欧美药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施FDA、cGMP认证,实现原料药与制剂OEM代工。
五、融资、重组引入资源
中小企业不必执着于自而拒绝股权融资和企业重组,引入行业标杆或上下游客户参、控股,除了引入资金,还能整合股东资源,巩固老业务、挖掘新业务,引入技术和人才,完成产业链全面优化升级,壮大企业实力、提升管理水平。
六、善用融合式工商一体化模式优化生产和营销流程
获得重庆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的“融合式工商一体化”模式是由普药大厂科瑞制药最早提出来,中小药厂颇可借鉴。其核心是,将工业的销售队伍与商业公司的销售队伍整合到一起,即药厂的销售员下沉到商业渠道,将资源、服务带到终端,又将终端第一手信息反馈回药厂,在提高回款效率、实现有效互动之余,最大限度让市场的无形之手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成本费用,真正形成工商利益共同体,从而实现对终端市场网络的完全覆盖和掌控。这种模式是科瑞制药针对其内部工业与商业板块的资源优化所设计,但国内中小型药厂因为实力所限,恰恰适合在特定目标市场构建这种一体化网络,优化生产和营销流程,前提需要与外部商业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
七、结合外部资源,实施虚拟经营
所谓虚拟经营就是以协作方式将外部经营资源与本企业经营资源相结合所进行的跨越空间的功能整合式经营,市场实践中主要以特许加盟、建立分销联盟、业务外包(研发、生产或营销中的某环节)为主。经营灵活且易于规模化及扩大市场覆盖、节约成本费用、整合借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是研发、营销能力普遍不强的中小型药厂选择虚拟经营模式的三大原因。
八、积极争取财政等政策性支持
中小企业常常容易忽视政策性支持。要做好生物制药项目、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节能降耗等项目的策划、比选与申报工作,积极争取政府扶持基金,多方开辟融资渠道,寻求全方位的政策性支持。
九、立足厂情,特色营销,切入大健康市场
中国医药保健行业具有典型意义的、适合中小药厂操作的几种营销模式是:
1.精准定位胃病需求,辅之以强大人海战术的修正模式
2.专注于医院终端开拓,以泰州乡情纽带及利益共享机制为特色的扬子江模式
3.主打农村市场、第三终端,做低价大普药的蜀中模式
4.强化功能营销和终端体验,带动新兴市场的九鑫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大健康市场门槛低、回报高,从化妆品到保健品,从儿童市场到中老年市场,只要把好质量关、瞄准特色市场,中小企业随时都有机会切入市场,分享其中的蛋糕。
总之中小企业应立足厂情,开展发挥所长的特色营销,尤其要渠道下沉,面向基层抢占市场、拦截终端;另一方面推行全渠道战略,比如处方药品种开辟零售新市场。
在当前医药行业认证、转型大趋势下,企业面临以下三大战略路径:处方药和医院线路径,基药及第三终端路径,OTC及大健康品牌运作路径。牢牢把握小、特、新、强(单一市场、品种)、专、借(借资源)、精、融(融资与融智)8个关键字,立足现有规模,发展核心竞争力,中小型药厂理想的工业化路径和营销模式就初具轮廓了。
参考文献
[1]徐为公,蔡治河,邵海燕.求特求新谋强———新医改下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中国医药报,2009年10月15日:B8版.
[2]孟光兴,黄紫华,李金良.应用虚拟营销网络提升制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药房,2010年第21卷25期:P2305-2306.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审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虽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企业在审计工作方面已经有所调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本质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审计理念的桎梏,那么,面对各种新形势和新问题,当前的企业审计工作就会略显不足。对于企业审计工作进行创新已经势在必行。
一、企业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一些企业单位并没有将审计工作独立,而是设置在财务部门当中,这就造成审计工作无法独立地展开,很难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审计工作如果受到传统模式的制约,就会缺乏客观性,从而造成内部审计无法实现治理功能。
(二)没有建立规范化审计体系。企业将规范化的审计体系建立起来,就要质量控制规范和技术规范建立起来,将内部审计的各种规章制度,诸如专项审计制度、考核办法等等都明确规定,以确保审计组织机构正常运转。目前来看,企业的各项审计制度并没有建立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并形成规范化体系。
(三)对于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够清晰。企业领导更为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对于审计则持可有可无的态度,这就是对于审计工作不够清晰的表现。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不仅仅是对于财务工作的监督,而是对于企业的各项互动都要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企业的获得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另外,审计工作具有监督权力,这就会令一些审计人员缺乏服务有意识,当然对于其工作也就很难获得企业其他部门的配合。
二、新经济时代的审计工作
进入新经济时代,审计工作已经由人工操作转移到网络平台上来。各种审计信息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储存和传输,以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网、运输网作为载体,审计工作参与到信息的传送和会计处理当中,通过金融网对于资金流和实物流进行审计。在新经济条件下,审计方式的创新,审计内容也相应地实现了创新。
(一)企业审计方式的创新。新经济时代以信息网络作为主要的传输载体,使审计工作在网络的支持下展开。那么,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
1.审计证据的收集方式。企业审计证据的收集工作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交流咨询,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函询,将收集证据的工作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不但具有时效性,而且信息更为准确可靠。
2.审计信息的处理方式。网络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其可以优化审计程序,并利用网络技术对于所收集到的审计信息进行校对、检查,并实现内部审计控制的功能。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是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对于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数字化处理,将现代的通信技术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相结合,通过财务状况审查来实现。
3.审计信息的传输功能。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在新经济条件下,审计信息的传递和存储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并实现动态化管理,对于信息的处理具有高度的实效性。
(二)企业审计内容的创新。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风险也逐渐加大。各种不定因素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滋生,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性,这就促使审计工作发生了变化。传统概念上的审计职责是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的,以审计制度为导向对于企业审计工作逐步展开。在新经济环境条件下,就需要顺应时代的需要,将审计工作重点转向风险基础审计。此外,还要对审计的重点根据企业的内部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进行定位,在充满风险因素的审计环境当中,并做好各项审计的综合评估工作,将审计各项工作的系统方法确定下来。
三、我国企业的审计创新工作
(一)转移企业内部审计重心。在新经济时代,以知识资本投入为主,这就决定了审计重心已经从有形资产转向了无形资产。随着国家对于审计职能的定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已经逐渐转向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重心,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承担对于企业的监督管理职责。企业的审计部门要定期地将企业的审计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有关审计部门接受监督。
(二)审计技术的更新。企业的内部审计越来越多地应用计算机数字处理系统来完成,并做好内部审计的控制评价工作。企业在财务审计上,已经将计算机技术充分地利用起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审计工作也已经由会计电子化向网络数字化推进,甚至于一些企业已经尝试使用云计算方式来处理审计证据,不但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而且还降低了成本。
(三)企业的审计责任多重化。企业的审计是实现企业自我约束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的同时,其审计结果直接影响到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那么,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就首先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综合能力。在审计人员的选拔上,要充分考虑到知识结构,更为注重审计人员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因此要选拔复合型人才。
中国企业的内部审计的重点工作是要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在审计的控制监督职能上,就应该以经济监督为主,逐渐向综合管理监督转向。审计工作需要形式监督权力,企业内部审计可以针对需要采用参与式的审计,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制定科学的方法解决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人类的文明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数字化网络普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当中,使网络经济形成,并成为带动市场发展的主要载体。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审计的各项工作就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创新,以促进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伟.网络经济下的现代企业审计创新[J].经济论坛,2006(06).
[2]朱瑜.浅析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审计创新[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5(02).
[3]白建军,叶钢,咸新林.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初探[J].当代经济,2012(09).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是对国有企业在国家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的总结和肯定。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有经济成分在不断下降,特别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中。比如,从不同所有制工业资产的比重变化来看,1998年,国有资产占比达77%,2002年降为69%,2007年为51%,到2012年时,不足一半,为49%。而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又需要国有经济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因此,如何在国有经济成分下降的情况下,提升国有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数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同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911年,熊彼得就指出金融中介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后来,King和Levine(1993)以80个国家1960年~1989年为样本分析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较为显着和稳健的正向关系。Rousseau和Wachtel(1998)对工业化时期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是促进作用。我国在上世纪末以来,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探讨也比较多,谈儒勇(1999),周立、王子明(2002)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赵振全、薛丰慧(2004)的研究表明我国信贷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显着。但王晋斌(2007)的研究则并未证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武志(2010)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经验研究,提出的新假说认为金融发展的内在质是由经济增长所引致。从这些文献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在逐渐深入,但这些文献重点在于从宏观上对两者关系的探讨上,而对不同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没有深入。金融危机以来,国有经济的重要性凸现,并得到认可,政府在干预经济时需要国有经济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国有经济的作用影响深远。国有工业经济作为我国公有经济的核心,在国有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利用1999年~2011年西部十二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国有工业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二、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1.国有工业经济发展变量。GDP是研究宏观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指标,本文采用地区国有工业总产值来衡量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为了消除原始数据的异方差,本文将采用原始数据的对数形式予以代替。
2.金融变量。金融变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非常多,常见的有金融相关比率(FIR)、麦氏指标M2/GDP。由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西部地区金融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西部地区企业的间接融资比重大,而且金融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贷支持上,因此本文采用贷款余额占GDP之比作为金融发展水平的测量指标,用FINit表示。二是金融支持水平。企业的经营需要资金支持,企业为了扩展经营规模,特别是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投入大量的被长期占用的资金,因此要通过长期负债来筹集资金。事实上,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国有银行将贷款大部分贷给国企,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因此,本文以长期负债占固定资产净值之比作为地区金融支持水平的测量指标,用SUPit表示。
3.控制变量。影响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因此需要对一些主要变量进行控制来增强模型的解释能力。首先,生产的发展,既要有物质资本的投入,也要有人力资本的投入。因此,本文以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表示物质资本对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用MCit表示,以地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来反映人力资本的影响,用HCit表示。同时,国有企业的发展,政府的作用巨大,因此本文以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额来反映政府行为对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用GOVit表示。对三组控制变量的数据取对数,以消除观测数据的异方差。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文将采用1999年~2011年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所有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西部各省市自治区1999年~2012年的统计年鉴,部分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工业经济统计年鉴》《金融统计年鉴》。
三、模型选择与计量方法
本文选用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面板数据模型根据系数向量和常数项是否为常数,分为混合回归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一般通过构造F统计量进行协方差分析来予以判断。
查F分布表,在给定5%的显着性水平下,得到相应的临界值。由于F2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须先判断模型中变量的平稳性,以避免产生“伪回归”问题。面板单位根检验综合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特征,可以精确的判断单位根的存在情况。
除金融发展变量FIN在Fisher-ADF检验时处于10%的置信水平,其他变量均在5%的置信水平的前提下拒绝原假设,我们可以认为序列中不存在单位根,因此所有变量在水平状态下是平稳的。
四、回归结果及分析
从模型估计结果中看,模型的R2值为0.893320,检验通过了置信度为1%的显着性检验,表明模型估计效果整体上较好,因此,本模型能较好地解释西部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情况。 解释变量金融发展水平FIN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越好。因为金融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本的积聚与集中,提高社会和企业的投资水平,帮助实现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可能主要得益于宏观环境与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各银行金融机构响应国家号召,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积极支持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对公用事业建设的支持,在农村和城市电网改造、城市供排水、城乡通讯工程改造、城市道路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得到全面加强。同时,银行金融机构大力扶持和培育特色农业和经济林业,积极支持旅游文化企业,加大对防治环境污染、节能降耗等项目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大力推进重点节能工程、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的贷款投入。由此,伴随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资金的投入,使得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在金融资产的“量”上得以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国有工业经济也随之增长。但是,银行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金融机构,按照经济发展程度进行资源配置,重点将资源配置在东部发达地区。而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资金不足,结构单一,信贷规模难以满足西部地区发展的要求,也难以满足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解释变量金融支持水平SUP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且显着性水平比较高,系数也较大,表明金融支持水平越高的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更显着。因为企业的经营需要资金支持,特别是工业企业大量的长期固定资产投资,没有银行的支持,难以进行。由于西部地区的客观情况,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严重滞后,科技、人才、经营理念落后,使得西部地区难以通过市场方式吸引东部资金和外资的大规模流入。因此,西部地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银行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家对西部大开发在资金政策上的支持。
从控制变量上看,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系数为正,但对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系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推动国有工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物质资本的影响较大,而人力资本的系数偏小,影响并不显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部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还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物质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的贡献小,这与西部地区目前人力资本匮乏、生产技术落后、管理理念落后是比较符合的。从系数上看,财政支持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本来西部大开发中,特别是初期,西部的发展是一种“强财政、弱金融”的局面,财政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出现负相关,可能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有工业企业被进一步推向市场,国家对国有工业企业的支撑作用减弱有关。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针对金融发展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问题进行研究,采用1999年~2011年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国有工业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与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和金融支持密切相关,特别是金融信贷的直接支持作用,因此,在提升国有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与数量的过程中,本文根据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从多个方面筹集资金,加大对国有工业企业的资金投入。西部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源自资本驱动,物质资本的投入对工业经济的增长作用明显,金融支持水平对国有工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西部地区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后,资金有外流倾向,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增强投资信心。特别是商业金融机构,要意识到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商业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商业西部地区也能够在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上取得双赢。
亦有研究认为,这种增长方式具有合理性且可能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具有可持续性。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2006)指出,中国工业企业平均资产回报率在1998—2005年期间快速增长,2005年中国工业企业平均净资产回报率(税前)超过15%。宋国青等(2007)从微观角度估算了1978—2006年期间中国工业企业资本回报率,其计算结果表明,1998年之后资本总回报率强劲上升,到2006年已上升至20.3%。卢峰(2007)、单豪杰和师博(2008)、黄先海和杨君(2012)的测算结果基本支持宋国青等(2007)的结论。白重恩等(2007)、黄先海等(2011)研究得出的中国全社会资本回报率的变动趋势亦与以上研究的结论一致。这些研究表明1998年以后,中国工业资本回报率快速上升,到2006年前后,中国工业资本回报率已升至比较髙的水平,这隐含着一个重要结论,即中国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以及在其驱动下的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是具有可持续性的。
本文将对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争论,从动力机制的角度着手展开具体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并就资本产出效率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进而从中国工业发展的体制和模式这一深层次问题出发,详细解析增长动力减弱和效率恶化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方法与数据
1.增长来源的核算方法
增长核算的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基于统计资料直接给定生产函数中要素产出弹性的参数值,进而利用生产函数求出作为产出与投入之间余值的全要素生产率;二是基于样本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来估算生产函数中的参数和TFP。在获得了要素弹性和TFP的基础上,可进而估计各种投人和TFP对增长的贡献。由于缺乏包含足够样本数量的历史数据,本文在分析1978年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时将采用第一种方法。为了克服其参数设置可靠性的问题,本文将对生产函数的设置进行探索性分析,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就不同的弹性设置进行模拟。而对于21世纪以来,即2001年之后的情况,本文将基于分省面板数据对参数进行估计,并将其结果与前者相对照。具体而言,经Hausman检验,本文将生产函数计量模型设定为超越对数形式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这种相对更为灵活的生产函数形式有助于本文捕捉要素弹性的跨期变化。该组数据的得到经过以下过程:《中国统计年鉴》提供了历年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数据,其为工业与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加总,为此,本文需要从中剔除建筑业就业人员部分——建筑业就业人员数据可由相关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建筑业”部分中査询得到。当然本文也注意到,劳动要素的合意度量应兼顾数量与质量,也即应以人力资本存量来劳动力数量指标。但基于时间序列的数据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对此,本文将在面板数据的分析中利用2001年后新的统计指标予以完善。
由于没有逐年的覆盖全国范围的资产清査,本文将通过永续盘存法来估算工业部门的资本存量。鉴于对该方法的介绍在既有文献中已较为常见,本文此处不再赘述,下面将主要就指标来源予以说明。其中,1979年的基年资本存量可由《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一1984)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的工业企业固定资本净值加总后直接得到,以当年价格计为2629.7亿元,经基于2000年价格的平减后为9089.1亿元;在投资流量方面,本文将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1950—1985)分地区的新增固定资产来度量;在折旧率方面,本文根据单豪杰(2008)的研究,将建筑的折旧率设置为8.12%,设备的折旧率设置为17.08%;投资价格指数本文采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提供的固定资本形成价格指数,对于缺省的2005年以后部分,本文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替代。最后,经过价格平减处理,本文计算得出了基于2000年不变价格的工业部门资本存量。
(2)面板数据。本文的面板数据样本为中国2001—2011年30个省份的规模以上工业数据,西藏自治区由于相关统计资料缺失较多而未纳入本文的考察样本。2012年的分省数据统计未公布产出和劳动指标值,后续计算过程中本文将基于2001—2011年数据通过双指数平滑方法递推要素弹性。本文选取工业增加值作为产出项,资本和劳动作为投人项。其中,分省的工业增加值在2008年以后未作统计,对此本文用邻近2007年的工业增加值率乘以数值缺失年份的工业总产值来获得工业增加值数据。
3.数据初步展示
本文根据上述处理得到的中国工业部门投人产出数据,以及由此加工得到的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数据。为了形象展示逐年演进的情况,本文将三项产出投人指标的增速和人均产出、人均资本本文可以直观地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改革以来中国工业部门的规模成长非常迅速。工业增加值和资本存量的年均增速分别达10.71%.11.28%,从业人员数量虽然在1989年和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通缩期间中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依然维持了3.48%的年均增长率。1979—2012年,中国工业部门的增加值、资本存量和从业人员数量分别扩大了24.92倍、29.61倍和1.99倍。②改革以来中国工业部门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资本深化特征。从业人员数增速较之工业增加值增速、资本存量增速的非常缓慢,使得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均呈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1979—2012年期间,两者分别扩大了7.67倍和9.24倍。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工业部门经历了一段长期的动态转移过程,要素边际产出递减的力量尚未在现实中得到充分显示。理论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工业部门在改革之初处于一个非常落后的起点——资本严重稀缺、技术水平普遍落后;体制改革所释放的生产积极性和技术引进、模仿所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进步。③2003年之后,中国工业部门资本存量和人均资本的增速越来越快于工业增加值和人均产出的增速,要素产出边际递减的约束日益显现。理论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随着逐渐靠近世界技术前沿,既往依靠技术引进和模仿途径改进TFP的空间日趋狭小;二是体制改革速度的放慢也限制了制度激励作用的持续发挥;三是体制扭曲背景下地方政府以各种优惠政策为手段的招商引资竞争加剧,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不利于效率的改进。进而,工业经济的TFP增速放缓,要素边际递减的力量随之显现。这从客观上也意味着,中国工业部门的快速发展已无法继续依赖于横向规模扩张的传统路径,而必须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与效率提升为未来长期的持续较快发展提供支撑。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工业部门TFP的变动趋势
本文首先利用CD生产函数对中国工业部门的TFP进行探索性的核算。具体地,本文将资本弹性a分别设置为0.25、0.30、0.40、0.50、0.60、0.75、0.90七组固定参数值进行了模拟。这样做的理由在于: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劳动相对于资本是稀缺的,或者说资本是丰裕的。因此,资本价格下降极快,如孙文凯等(2010)比较了中国与美国、日本的资本回报率,发现中国的资本产出比要低于上述两国,而资本回报率髙于上述两国,因此本文取资本丰裕的美国的资本产出弹性0.25作为参数下限;综合郑京海等(2008)、R〇mer(1987)等研究,资本产出弹性在实证计量估计中有可能表现得很高,根据他们的实证结果本文将资本产出弹性的参数上限设置为0.90。为给上述参数值以比较的基准,本文依据要素等边际产出的原则将资本产出弹性设置为cr*=A/(l+幻并进行了模拟。下面,本文将加权计算得出的中国工业部门1979—2012年TFP增速的模拟结果制作成了图2。其结果表明,弹性取值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工业增长核算影响较小,但其后,核算结果对弹性取值的敏感度不断增强。这说明,对于早期的数据可直接采用给定要素弹性的方式进行核算,但对于近期的数据则必须转而求之其他更为稳健的方法进行核算。
下面本文将展示2001—2012年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核算结果。在式(1)基础上本文估计得到表1。其中,所有参数的估计结果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高度显著,R2和F检验表明模型的整体拟和效果较好。整体来看,年份虚拟变量的系数在2002—2009年间逐年递增,此后开始转为下降,这表明此时期内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趋势已开始逆转。进一步地,如果将分省的权重考虑进来,技术进步的下降拐点还将出现得更早,具体可见表2。另外,资本平方项和劳动平方项的估计系数均为负且取值接近,但由于物质资本增长速度要快于人力资本,这意味着资本的产出弹性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也即资本的边际产出下降速度加快。
2.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
根据上述方法本文计算了中国改革以来资本、劳动和TFP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其中2001年之前的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分别设置为0.5。之后的要素弹性来源于对面板数据的估计。表2给出了具体计算结果。由表2的内容本文可以得出以下五点认识:
(1)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1992年,关于改革的争论和经济转型中的矛盾使得宏观经济的波动十分剧烈,TFP也随之表现出极大地波动性。总体而言,这一时期资本投人、劳动投人和TFP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平衡。第二阶段为1993—2002年,正值改革重启后第一轮经济增长热潮到经济软着陆,工业部门的TFP也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总体来看,这一时期资本投入与TFP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成为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来源。第三阶段为2003年至今,期间中国经济经历了第二轮经济快速增长,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逐渐增强,资本积累率不断提高,粗放型发展的特征日益强化。此时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表现为资本投人在工业增长中的驱动作用不断强化,并成为驱动工业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力量,年均贡献值髙达10.83个百分点,年均贡献率髙达94.30%;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停滞乃至下降阻碍了工业经济的增长,年均贡献值为-0.05百分点,年均贡献率-4.08%;劳动投人的作用则逐渐趋于中性,年均贡献值为1.77百分点,年均贡献率14.02%。为94.30%。从长期看,投资比例的上升必然以消费比例的下降为代价,造成了产能持续扩大与内需不足之间的深刻矛盾,从需求角度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增长。
(3)劳动投人扩张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但其重要性在近期有所增强。30余年来,劳动投入扩张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51%,其拉动中国工业经济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从时间趋势看,劳动投人扩张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一种U型趋势:①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依靠低劳动成本的优势推动了工业发展,并顺利切入了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体系。依据表2计算,1979—1990年间,劳动投人扩张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髙达40.62%。②改革开放中期,伴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工业产业结构由简单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逐渐转变,以“减员增效”为目的的公有企业劳动雇佣制度改革的推进,劳动投入扩张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出现大幅下降,1991一2003年间劳动对工业产出的贡献率仅为3.65%。近些年来,伴随着劳动力素质的大幅提升和许多岗位劳动力供给的逐渐偏紧,劳动的边际产出出现较快提高,相应地,劳动投入扩张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值在2003年后回升至14.02%。
(4)TFP进步贡献了中国工业经济增长近1/3的份额,但近年来其贡献率出现了快速下降趋势。1979—2002年期间,TFP进步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高达47.34%,而其后的数年间,这一比例骤降为年均-4.08%。也就是说,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在最近一轮的增长周期中出现了逆转,由此前的效率与要素投入并驾齐驱、协同驱动转变为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投入)驱动为主。需指出的是,TFP进步的减速乃至逆转,并不只是缘于技术创新活动的不足,还缘于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因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政府4万亿元投资资金及由其撬动的10万亿元信贷,大部分投资于传统的资本密集型工业行业及国有工业企业,从而刺激了低效率工业行业和国有工业企业的横向扩张,对工业TFP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宝鸡作为改革开放后全面发展的老工业基地,近五年来,紧紧围绕“工业强市”这一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加快了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善。到2的3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8.9亿元,从2仪X)年来连续三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比1998年增长89.6%,平均年递增13.6%;实现销售收人214.3亿元,年均递增13.9%;年末资产429.0亿元,年均递增ro.3%;利税总额31.7亿元,年均递增22%;实现利润4.3亿元,比1998年扭亏为盈后净增利6.4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2,比1998年翻了一番,运行质量创出了工业史上最好水平;自1998年以来的五年间,是宝鸡工业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历史地分析,五年来,宝鸡市工业利润的增加主要来自亏损企业的扭亏和减亏,而不是来自盈利企业的增盈。到今年1一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人9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2%;实现利润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倍;利税总额达1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3%,效益指标进一步趋好。宝鸡工业经济与全国、全省的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相比,与先进的兄弟地区和城市相比差距正在拉大,位次出现后移。宝鸡市工业经济效益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全省比还偏低。横向比较宝鸡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明显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从反映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利税率、产值利税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相关分项指标分析,除产值利税率指标在国内排名较前,省内排名第2外,其他指标均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如果扣除宝鸡卷烟厂驻地因素,这一指标也不理想。特别是资产相关指标,如资产负债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利税率等指标在整个西部地区位次明显靠后。说明宝鸡与西安、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一样,在装备基础比较精良的同时,依然存在着资产质量较低、资本活性不强、不良债务较多的突出问题,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市委、市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投人政策的预见性和迫切性(表略)。二是支柱产业效益有待提高。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70%的五大优势产业看,有色工业在国内同行业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装备、建材、食品工业在省内也有一定的地位和竞争力。但其中装备、医药产业的产值利税率仅为5.8%和1.5%,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同行业值。食品工业如果扣除驻地宝鸡烟厂因素,产值利税率也仅为10.5%。特别是装备、建材工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5%,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明显超过国际经济界认可的70%警界线。这些都足以说明优势产业的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相对较差,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产业发展后劲仍需加强(表略)。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优势企业为核心,围绕培植和发展支柱产业,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应是实施经济效益战略的重点方向。三是工业企业盈利能力较弱。2003年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34户,利润总额4.3亿元,盈利企业217户,盈利面65%。利润总额过亿元的企业仅宝鸡卷烟厂一家,3(X刃万元以上的企业仅6户,其它210户企业盈利均在3〕以)万元以下。盈利企业既没有省内利润总额达5一ro亿元的陕西省延长石油工业集团公司、彩虹集团公司那样的大企业(集团),与国内利润总额达100亿元的海尔集团、西部达50亿元的玉溪红塔烟草公司更不能相提并论。因此,缺乏必要现金流量,企业利润空间太小,是导致工业经济效益滞后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宝鸡是我国已经具有一定工业化基础的欠发达的中等城市,兼有欠发达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典型特征;与东部地区相比工业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水平相对较低,但又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和发展潜能。
(二)当前宝鸡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我们要抢抓科学发展观催生“工业质量经济”的历史机遇,提高认识,调整思路,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正确处理工业速度与效益关系,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总体而言,宝鸡新型工业化程度偏低,我们应该理清思路,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巩固当前工业经济发展良好态势的同时,实现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在社会各界创造一个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业质量经济的良好环境。一是要树立质量和效益新理念,力促速度与效益“双赢”;二是要树立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的新理念,摒弃过度消耗资源的旧观念;三是要树立管理出效益的新理念,摒弃粗放经营的旧观念;四是要树立招商引资重效益的新理念,减少招商引资的盲目性;五是要树立技术改造促效益的新理念,聘请专家搞好技改论证。
二、全力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促进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根据宝鸡工业经济效益现状和薄弱环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善和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具体思路是: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催生“工业质量经济”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8355”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使股份制成为我市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聚集要素,整合资源,大力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集成配套能力;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大力发展中小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和带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发展县域工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从而尽快把我市建成工业强市,推动全市经济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发生深刻变化。根据上述思路,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名牌经营出效益。继续实施名牌经营战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充分发挥品牌的群体效应和资产作用,对已有相当知名度的数控机床、重型汽车、石油钢管、猴王香烟、西凤酒等品牌,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品牌,形成新亮点。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广泛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企活动,以一流的产品质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规模扩张抓效益。积极实施“8355”工程,壮大产业基地,突出发展以重型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电子仪器仪表、石油机械装备等为重点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加快蔡家坡重型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园区建设,支持秦机、宝机通过嫁接并购迅速做大作强,支持军工电子企业向高新技术领域发展,推进石油机械、石油钢管等石油装备企业的规模扩张,形成规模效益。三是产业延伸求效益。紧紧围绕产业基地和大型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一批协作配套型中小企业。重点抓好东岭、惠民、岐星、龚刘等企业集团建设,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向科技型、规模型、集约型、外向型发展,形成产业群,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增强装备制造业的协作配套能力,优化搞活我市工业经济。四是技术改造重效益。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重点抓好二电厂、卷烟厂、陕汽重型汽车扩建以及东岭20万吨锌冶炼和60万吨焦碳项目、龙钢40万吨热轧带钢和50万吨钢冶炼项目、蒙牛乳业项目和丈八煤田勘察开发项目等。要集中力量筹划和抓好一批投资大、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增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五是招商引资促效益。要总结招商引资的经验,深人研究国际经济结构新一轮调整及国内产业转移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的选择、包装和推介工作。重点围绕8大基地建设全方位引进国内外企业,力争引进几个世界500强企业和大财团,积极为其搞好配套加工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拓宽发展空间。发挥存量资产优势招商,以现有存量资产为载体,以存量换增量,以产权换资金,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影响我区工业经济增长既有统计因素,也有市场需求不足和工业结构上矛盾的影响。
(一)影响工业发展统计因素分析
1.工业总产值影响的分析。工业增加值是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53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工业总产值下降的有27户,其中,太钢集团总产值减少47.53亿元,由于其产值的减少导致增加值减少9.45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增减变化导致工业增加值净减少10.23亿元。
2.工业增加值率对工业增加值影响的分析。国家统计局每年都要更换新的增加值率,按照反馈的新增加值率对我区规上工业企业新、旧增加值率进行对比分析,只有3个行业的增加值率较原增加值率有较高幅度上升,其余行业的增加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我区的支柱产业钢压延加工业的增加值率由23.51%下降到18.9%,直接导致同期增加值减少31.15亿元。
(二)资源性产品价格回落对主导产业的影响
受全国经济放缓对能源需求下降的影响,黑色金属出厂价格回落。钢材库存大多维持高位、价格深跌,钢材市场进入近十年来最为疲软时期。太原钢铁集团以检修方式削减不锈钢产量,令原本已疲弱的镍以及不锈钢行情更是雪上加霜。
(三)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成本上升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增大。一是生产成本大幅上升。2012年,工业主营业务成本高达1287.9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9.68%,同比增长36.57%,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3.2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盈利空间缩小。主导行业实现利润增速由去年同期同比负增长4.95%转为-42.83%。与此同时,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大幅提高150.18%,亏损面扩大了6.67%。
二、确保工业经济健康运行的对策建议
根据我区当前经济运行态势,针对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我区作为资源型偏重的工业城区,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加快发展轻工产业,提高轻工业比重,是促进我区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要积极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在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结合我区的农业产品优势,充分利用九牛牧业,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加快推进新型化工业化
要加强与园区和驻地企业的融合发展,依托不锈钢园区扩园,多渠道、多地块探索“一区多园”共建模式,加快新型工业扩模集聚。同时,积极发挥太钢、中北大学等驻地企业和大中专院校带动民营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扩量的正能量,进一步延伸民营企业产业链条;强化企业间的产业对接和配套协作,积极促进民营工业企业参与承接驻地大型企业发展工程,不断巩固与驻地大企业的合作共赢关系。
2014年12月30日,新源县委十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会议指出“预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02亿元,增长12.7%;全口径财政收入 13.8亿元,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33元,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689元,增长8.41%。”2015年是全面完成 “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之年,也是继往开来、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为此新源县制定了2015年的工作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州党委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机遇,着眼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坚持“两个可持续”总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重点,着眼基层、突出基层、强化基层,积极顺应新常态、全力迎接新常态,聚焦统筹、聚力落实,努力建设幸福、美丽、生态、和谐、法治新源。这对新源县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低迷态势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新源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认识,这对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很有必要的。
一、强化工业发展意识,加快工业发展速度,增加工业总量
工业经济规模较小,总量较少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目前,新源县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正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改革开放30年,新源县工业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与国内发达地区及疆内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区相比,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从州直情况来看,精伊霍铁路的紧张建设,察布查尔县的煤化工、伊宁县的高载能、霍城县的农产品加工及外向型经济、伊宁市的高新技术,尼勒克县和巩留县的大水电均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州直各县(市)发展工业的脉搏十分强烈。可以看出,伊犁州直各县(市)都把加快工业化发展作为战略重点,掀起加快推进工业化建设的热潮,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新源的发展优势正在逐渐弱化,继续领跑河谷工业经济发展的压力空前增大。
二、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关键是要依托优势资源,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业产业。要不断加深对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理解和认识,把握其主旨,拓展其内涵,领会其精神。相对而言,新源县的优势资源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广阔丰美的草场。二是拥有丰富的铁、铜等地下资源。三是水土光热资源富集,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四是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五是地缘优势明显,与中亚国家特别是哈萨克斯坦人员往来频繁。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找准特色,依据自然、资源和区位等禀赋条件,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打造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新源县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钢铁产业趋势分析
新源县已探明铁的储量为2亿吨,平均含铁量达58%,是全国少有的低磷富铁矿。目前,新源钢铁业受全国钢铁业大环境的影响,处于低谷期。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新疆及其中亚国家未来一个时期,处于大开发、大建设阶段,对钢铁、水泥的需求量不断持续。可以预见,钢铁产业必将走出低谷,成为新源工业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发展现代畜牧业
新源有发展畜牧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838万亩天然丰美草场,有位居全疆前列,数量超百万头(只)存栏牲畜。新源县拥有新姿源、伊品酪蛋白、伊犁河等畜牧龙头企业,成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全疆“畜牧强县”,就要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为新源县工业发展打下基础。
(三)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
酒、糖、豆、麻四大产业是新源县具有一定优势的传统产业,在新源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产业地位十分重要。白酒产业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使“肖尔布拉克”品牌成为继“那拉提”品牌之后新源县又一享誉全疆和全国的知名品牌。糖、豆、麻三大产业依托大企业背景优势,不断突出原料基地建设、绿色品牌培育、产业链条延伸三个重点,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
新源县以酪蛋白、结合雌激素、暖气片等产品为代表的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铁矿石的原料进口,生物制药、酪蛋白、脱水蔬菜的出口带动了工业经济结构的整体优化,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的条件。因此,依托畜牧业、农业发展外向型产业是新源县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服务功能,为引进更多大企业大集团打下坚实基础
工业园区作为吸引投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新源县工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按照“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加快建设步伐,合理配置资源。重点启动别斯托别绿色产业园和则克台循环经济园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招商引资、项目申请、财政筹资等方式,集中财力、物力逐步完成主干道、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兵地融合、区域融合,统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利用对经济资源的市场调配和政府调控作用,将实现新源县、巩留县、尼勒克县优势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是新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战略,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充分认识资源节约和综合有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新源县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资源采掘和初级产品加工领域,其显著特征就是粗放经营型和资源消耗型,始终没有摆脱对资源的高度依赖。随着资源压力增加,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因此,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新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切实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充分认识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工业总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但与此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步凸现,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市工业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2、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力争在建设和完善企业社会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上取得新成效,全面加快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3、总体目标。力争五年内,我市工业企业在特色经济、配套经济、新兴产业领域得到壮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品结构显著提升,区域优势日趋突出,布局进一步优化,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由一般加工为主向先进制造业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由传统块状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由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形成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力争到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着力培育4家百亿级企业、3-5家上市公司、100家专业化配套企业和500家成长创新型企业,形成“百亿航母、十亿板块、亿元群体”的发展格局。
二、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1、着力提升重大项目带动能力。坚持以高新化、品牌化为导向,结合“十二五”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工业项目,选择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给予重点扶持,为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产业化提供必要的金融与政策支持。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加强与央企、优势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大对国际先进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力度,加快推进重大合作项目建设,努力培育一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提升发展。
2、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及重点实验室建设,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研究开发并投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知名品牌、较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尤其是高新技术新产品和重大装备国产化首台(套)产品,促进我市工业产品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提升、由价值链低位向价值链高位提升。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专利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抢占市场制高点。
3、着力提升园区发展承载能力。把“一区四园”作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做好园区发展规划的研究、修编和实施。充分考虑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需要,超前规划并建设一批能源、交通、物流、污水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功能区划合理、主导产业突出、上下游产品链接的高标准工业园区,实现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在提升重汽产业园和重汽配套产业园承载能力的同时,加快经济开发区物流、金融等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化工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排污管网配套,努力建设绿色生态园区;全面加快城东工业园路网、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建设规划,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龙枣新兴产业园规划建设,努力打造以新材料、生物制药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
4、着力提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发展的倍增作用,加强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信息技术的渗透融合。着力推进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生产装备与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扎实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市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电子商务进企业”和“镇村联网”工程,指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企业管理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重点抓好1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和5个信息化示范镇(村)建设,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5、着力提升集群配套发展能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集聚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提升集群经济的产业分工地位和整体竞争力。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鼓励大型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积极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设备、资金支持。
三、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统筹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依托龙枣新兴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优势,提升发展质量。
2、制定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成立市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制定出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各级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中央及省市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补助资金;对新兴产业建设项目实行鼓励政策,加快项目核准、备案;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纳入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计划,优先给予用地、信贷等支持。
3、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进力度。由市经信局牵头,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措施,强化配合,引进一批高端制造、高科技、低碳型企业,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扩规模、上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财政金融支持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修改完善《关于激励扶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暂行办法》,设立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工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降耗、信息化建设、人才培训,鼓励对税源经济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发展,解决市属工业企业的遗留问题等。
2、引导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鼓励我市企业在创业板、中小板、主板及境外首发上市,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借壳尽快上市,推进企业多渠道多形式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债券市场,鼓励企业利用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扩大融资规模。进一步壮大基金市场,引导国内外投资基金参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做优做强。尽快成立企业上市办公室,聘请上市顾问,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结成企业上市战略联盟,全面推进企业上市进程,努力打造政府推动、企业行动、中介互动的上市梯次推进格局。全面加强与国家证监会的沟通衔接,积极做好章鼓上市审批工作,力争年底实现上市;引导华凌电缆、圣泉集团、中森机械、博科生物等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力争五年内有3-5家企业实现上市。
3、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积极发展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用好用活中小企业过桥资金。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担保机构为推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出现代偿损失的,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对推介企业实行流动资金贷款担保费补贴政策。
4、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创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吸引金融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入驻,建立中小企业网上融资快速通道,实行涉企咨询、贷款办理等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融资服务。鼓励各金融机构在政策框架内,积极创新运作机制,为企业“量身定做”一批金融产品。探索运用融资租赁、信托投资、企业期权股权融资等金融及衍生产品。放宽抵押条件限制,推广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使用权质押、无形资产质押和股权质押等质押贷款品种。
5、加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用地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重点向大平台、重大工业项目倾斜。根据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对重大产业项目优先保证供地。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耗地量大、污染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坚决停止供地。加大对采用拆建、翻建、厂房加层等措施利用原工业用地的“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的扶持力度。
五、积极构建企业服务平台
1、人才支撑平台。认真落实引进人才的有关政策规定,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分期分批组织企业家到清华、浙大等高校学习培训,提高企业家战略管理能力,为工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积极开展工业专家建设活动,鼓励企业以项目聘用、项目研发等形式引进高新技术人才,重点引进“211”工程院校学科带头人,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2、市场服务平台。整合相关服务资源,定期组织区域性展销展示会、交易会、推介会、会,搭建企业对外宣传展示的平台。指导企业参加政府采购项目投标等活动,加快形成区域性产品市场。引导企业参加各种展览展销活动,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加国内、国际合作活动,面向国内外市场深挖潜力,增强适应市场变化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网络信息平台。以经信网为载体,积极创造条件,全面提升网站功能,开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公共服务专栏,为企业搭建宣传产品、信息、业务洽谈的快捷平台,加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快速融合。
六、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1、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涉企政策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加大对我市的政策支持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国税、地税和工商部门对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清理和检查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整顿和取消不合理收费。
2、加快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统筹规划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直接为企业提供所需服务,同时联络和协调社会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适当集中提高服务效率。依托企业家联合会和企业家协会,加强沟通合作,组织各类为企业服务的专题座谈会、专业培训和诊断活动。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职能作用,适时对企业开展咨询、信息、资金、法律等全方位的服务指导,提高企业的规范运作能力和规避风险能力。
七、加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组织领导
镇委、镇政府决定在今天召开全镇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的议题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县工业经济、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及今年上半年我镇工业经济工作情况,分析探讨当前我镇经济所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特别是下半年全镇工业经济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镇上下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推进全镇工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现在,我讲三个问题。
一、年及今年前四个月全镇工业经济工作回顾
年,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一年多来,我镇工业经济工作面对国内外需求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努力在困难中开拓进取,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稳定中求创新,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比较显著的成绩。
、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有了新提高。
纵观去年及今年上半年的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我镇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有四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经济运行健康快速。去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增幅较大。今年-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二是企业产销衔接进一步改善。去年全镇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三是优势企业进一步发挥骨干作用。规模以上企业的个数与产值总量均比上年有了较大的增加。全镇共有家企业产值超千万元,比上年增加家,万元以上企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家。年产值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达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有家企业进入平阳县国税强行列,其中温州远东皮革有限公司成为某省省纳税大户,中国鞋都功勋企业,进入省“五个一批”企业行列,填补我县空白。四是主导产业更具优势。猪皮革、皮衣皮带、皮手套等皮革制品,宠物用品等主导地位突出,其中猪皮革总产值.亿元、皮革制品.亿元、宠物用品.亿元,分别是全镇工业总产值的%、%、%,与上年比较分别增长%、%、%。
、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
根据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增长质量的要求,以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为主要手段,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一是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制革皮件加工工业园区在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已经成功申报为省重点工业园区,完成了省、市、县级的项目审批、可持续性研究报告审批、项目选址规划、环保评估、园区详规初步设计,完成土地农转用。制革基地改造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小南二桥、溪头二桥已竣工,制革基地的管理也得到加强。二是抓优扶强促小策略深入实施。着眼于企业的发展,认真抓好各项扶优扶强政策的落实,做好“扶”字文章,以实际行动优化服务,为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上台阶,树立水头企业形象。在做好“扶优”、“扶强”的同时,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定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外迁皮件加工生产企业回流,帮助歇业企业重新投产。通过实施抓大扶大促小策略,保证了工业经济骨干企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增强了工业经济的发展潜力。年度,共有家企业评为县五星级企业,家企业评为县四星级企业,家企业评为县三星级企业,水头镇也成为县排名前茅的工业明星镇。三是科技进步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度加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加快,去年申报了个技改项目,投入技改资金万元,是前年三倍多。四是名牌兴业工作也取得新进展。企业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日益增强,产品质量普遍稳定。又有家企业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获得市名牌产品个,市知名商标个。
、外贸出口快速发展。
在国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根据市场要求调整产品结构,确保我镇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去年全镇出口商品交货值.亿元,同比增长%,连续九年列温州市各乡镇前茅。猪皮革、皮革制品、宠物用品等主要产品出口分别占全镇出口产品总数的%、%、%,分别比上年增长%、%、%。其它出口产品还有羽毛球、熨斗、外贸包装、瓷器餐具、tko拳击袋及其它体育用品。今年-月份,外贸出口.亿元,增长.%,增幅强劲。目前拥有出口创汇企业家。出口产值万元以上企业家。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全镇达到家,去年自营出口总额达万美元,同比增长三倍多,目前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新改善。
制革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一期投入运行,二期在建,为制革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深入开展“合力扶工”服务活动,通过发行大型画册、广告、新闻媒休宣传等手段着力打造“中国皮都”这一区域品牌,进一步扩大“皮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出台并实施了重点工业企业优惠政策及“十佳企业”、“出口创汇优秀企业”、“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企业”、“获市知名品牌企业”的奖励措施(等一会要对这些企业进行奖励),重点扶持了家发展型企业,进一步促进和发挥优势企业的骨干作用。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管理能力和现代经营观念。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秩序得到了改善,狠抓安全生产,切实推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我镇工业经济在困难中发展,在探索中提高,在竞争中前进,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今年的工业经济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与我镇工业经济战线广大干部特别是全镇广大企业家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同志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代表镇委、镇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年工业经济总体要求。
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是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的奋进之年,也是本届镇委、镇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对于实现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奋斗目标,推进现代化中国皮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要做好下一步工业经济工作,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分析今年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既要看到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又要进一步认清当前的有利形势。
分析各方面因素,总的来说,今年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多,变数大。从国际的经济环境来看,我们将面临着比亚洲金融危机更为严峻的形势。据国际贸易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仍将维持在去年的水平,是自年以来世界经济的最低增幅。近几个月国内外贸的状况,让我们继续感到了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力。国际经济的衰退,对我们经济增长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外贸出口。从国内的经济环境来看,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受到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的因素影响,大量生产力过剩,企业过度竞争普遍,投资回报率持续走低,工业品出厂价格滑入上个世纪年代以来较低点,商家价格大战越演越烈,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从我镇情况看,我们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素质不够高,企业“低小散”现象仍较严重,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素质性等深层次问题仍较突出,产业层次低,生产设备落后,管理不力,技术开发能力不强,产品更新换代慢。二是安全生产任务艰巨。今年月日、月日溪心制革基地的两起重大火灾事故以及月和月间井下死人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五大制革基地改造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对工业经济发展构成明显的影响。三是污水和缺水治理任务艰巨,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看到面临严峻形势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有利的条件。
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千方百计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回升,由于诸多原因,世界皮革产量将继续下降,这为我们提供了回旋的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使我们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特别是制革、皮件、宠物用品、外贸包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突出。从国内形势看,国家将继续实行扩大内需政策,推动经济增长,继续发行国债,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又一次降低银行贷款利率,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信心和购买力;同时,出口退税、技改项目贷款贴息、进口设备减免关税和使用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等方面的政策将继续实行。这些将有利于进一步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和外贸的增长。
从我镇情况看,保障支撑工业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在增多。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活力大大增强,全镇工业经济已有了较好的基础。随着工业园区建设和制革基地全面改造,企业规模、产业结构将得到改善。二是企业通过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国内外市场风险的考验,提高了驾驭经济和市场应变能力。三是县委、县政府、镇委、镇政府十分重视工业经济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将继续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合力扶工氛围的进一步形成,使工业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四是中国皮都的知名度逐步提高,水头的特色品牌开始发挥明显的效应。
纵观今年,工业经济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与困难并存,希望与挑战同在。关键是看我们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发挥优势,创抓机遇,迎难而上,把不利影响减到最低程度,把有利条件用到最大限度,促进我镇工业经济的大发展。
今年我镇工业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及镇党代会、人代会精神,积极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应对工作。以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创建中国皮都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以创新为动力,有效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以规范为重点,努力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进一步好转;以优化服务为要求,为全镇工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努力保持全镇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势头。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年我镇工业经济主要预期目标是: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外贸出口亿元,增长.%;自营出口额万元,增长率力争在%以上。
三、年特别是下半年全镇的工业经济工作重点
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及今年我镇前四个月经济发展的形势,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研究对策,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地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积极应对“入世”新形势,推进开放型经济的新发展。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性机遇,引导企业推行国际化经营战略,推动我镇经济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融入国际分工和全球化竞争,努力在竞争中求得新发展,在发展中构筑新优势。
、增强“入世”的应对能力。进一步研究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镇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我镇行业情况,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保护性措施和过渡期,抓好重点行业和产品的调整工作,尽快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计量保证及环保体系,突破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政府与企业都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各种途径和多种手段,吸纳一批熟悉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和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人才。要抓好对干部、外经贸专业人员、业务骨干和厂长、经理的应对入世知识培训,提高入世的应对能力。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我镇是平阳主要出口基地。从今年前个月的出口情况看,我镇在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方面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下一步,要努力实施“四个多元化”方针,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外贸整体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外贸发展后劲。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利用实行进出口经营资格登记和核准制的有利条件,大力引导符合条件的各类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不断扩大外贸出口主体数量,同时督促指导家已获权企业用好自营出口权。加快市场多元化步伐,加大对欧洲、美洲、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宣传和促销力度,加快对其它潜在、新兴市场的开拓步伐。对国际市场潜力巨大的宠物用品要积极开发系列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猪皮革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实施贸易方式和促销方式多元化,在运用传统促销方式的同时,积极探索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促销方式,实现传统贸易方式向电子化、网络化方式转变。加快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具有市场优势的特色产品的出口份额。
、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要把握国际资金流动趋向和新一轮结构调整的机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开展多种招商方式,特别要十分重视外商在水头创办工业园区。要树立“镇外即外”的观念,开展联谊,广交朋友,吸引更多的镇外人员到水头创业。同时要引导、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走出去”。特别要发挥我镇制革业加工能力较强、经营人才较多、外贸经营经验丰富的优势,把发展境外加工和来料加工作为“走出去”的重点,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实现产业扩张。
(二)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近年来,镇委、镇政府针对水头工业经济低小散的格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我镇工业经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为我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年,镇委、镇政府将在实施名牌兴业战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等工作的同时,着力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积极申报“中国皮都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下半年,要把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品牌战略的实施和为重点骨干企业服务活动与创建中国皮都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创建活动精神。近期要准备相关材料,尽快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建设好中国皮都的网站,提高区域特色品牌知名度,为水头特色产业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
、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制革基地改造。工业园区是解决工业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推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载体。镇委、镇政府十分重视园区建设。今后,园区建设总的来说要根据“推进、规范、提升”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推进”就是要找准抓手,解决问题,解决好进度慢的问题;“规范”就是理顺关系,规范管理程序和管理内容,解决好管理上乱的问题;“提升”就是立足全局,提高园区的档次,解决好品位低的问题。上店、麻园皮革制革工业园区a区块力争月底完成征地工作,年内进场建设,b区块确保年内完成征地工作。建安皮件加工工业园区已完成征地工作,落实有一定规模、实力和潜力的企业在月份开工建设,争取部分企业年内投产。要加强服务,为入园企业做好手续报批工作。加快工业园区水、路、电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园区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建设环境,推动企业早入园、早建设、早投产。老基地改造是全年工业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千方百计采取对策启动老制革基地改造,使基地改造初见成效。
、坚持实施品牌兴业战略。品牌是一个地方的形象。我们要十分重视作为中国皮都的产业、产品品牌的建设。要积极引导制革、皮件、宠物用品等传统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向集约化、科技化发展,形成产业和产品新优势;要进一步把主导行业“做大”、“做强”、“做活”,形成自己的品牌。要积极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某省著名商标。今年重点抓好个产值超亿元、税收超万元的企业培育工作,扶持家发展型企业、家超千万元企业,并争取更多的企业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
、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坚持技术引进与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统一原则,充分运用易地改造、技改贴息、国产设备抵免所得税等优惠政策,认真抓好技改项目的建设。
(三)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活力。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要把扩大开放的压力变为推进改革的动力,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产业组织合理化。
、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加快向公司制转变,逐步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融入现代管理内涵,实行科学管理。对已建立公司制的企业,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科学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加快管理制度创新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推进产业组织创新。水头做为“中国皮都”,必须要着力培育壮大区域特色经济。更加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引导其向“专、精、新”方向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和市场销售网络。今年继续加强制革行业联合的同时,要重视皮带行业协会的建设。引导行业组织遵循“自我组织、自我协调、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调,防止无序竞争。鼓励行业组织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会展等中介服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广泛联系企业界的优势,扩大对外民间经贸、技术的合作与交流。
(四)强化综合协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针对加入世贸组织对政府管理体制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调节经济、改善环境和服务企业上来。
、继续开展“合力扶工”活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大服务,促进大发展。要重视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和调查研究工作,重点搞好我镇工业主要行业情况和产品竞争力现状、工业经济效益变化趋势等的调研,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以利于企业掌握市场主动权;要继续出台扶持政策,推动企业上台阶、上档次;要处理好经济运行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帮助企业解决用地、资金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困难,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力度。根据“标本兼治,突出治本”的方针,继续保持整治的高压态势和强大的舆论监督声势,制定和完善市场交易和市场管理方面的制度,规范市场行为。重点要整顿和规范工业原料、化工原料市场和猪毛及下脚料市场秩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证这些市场健康发展。鼓励企业注重诚信建设,依法经营,以质优、诚信来争取广阔的市场天地。加强对企业的劳动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进一步落实劳动用工制度,要协助有关部门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劳动合同、规章制度、社会保险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使企业形成稳定健康的用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