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37:16
导语:在机电一体化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本文就新形势下的电力集体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进行浅析,首先分析了集体企业在历史渊源背景下员工培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并探究如何建立较为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以使电力集体企业提升培训效果和效益,从而增强其自身实力,加快市场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
市场化;集体企业;员工培训
新形势下的电力集体企业已经被改革和市场推向了竞争大潮。坐、等、靠、要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要扎牢根基,立足市场,观念的转变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挖掘尤为重要。为此,把握症结,有针对性建立新型电力集体企业的员工培训体系成为必然。
1 新型电力集体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尽管电力集体企业走入市场化以后愿意适应形势而做改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未完全脱离原来主业管理模式下的惯性思维和依赖,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不强,造成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和力度不够。
(二)培训期望不高。集体企业改制不久,人员缺乏,精力有限,对培训缺乏系统、深入的挖掘和思考,一些重要、关键的培训项目得不到实施,造成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期望不高。
(三)培训机制有待完善。首先,对培训需求没有进行认真的、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多为常规的、重复的、形式化的培训项目,培训与需求脱节。其次,集体企业时常采用员工培训员工的方式,这使得培训的信度和效度降低;即使请外部的专家进行培训,也大多采用单向灌输方式,使得员工感到枯燥、困乏、厌倦、无兴致。再次,集体企业大多的培训项目省去了效果评估和后期跟踪环节,没有对参培员工从培训反响、知识技能提升、态度转变、效能提升等多个维度进行调查、考核和评价,使得培训流程有头无尾,效果不佳。
2 新型电力集体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思考
(一)树立竞争观念,增强忧患意识。集体企业必须改变过去依赖主业的思想,把主业视作大客户而不是“衣食父母”,平等合法参与市场竞争,牢固树立市场基础。必须以不断增强和具有竞争力的员工团队投身市场竞争,才有可能使集体企业在全面开放的电力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充分认识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企业不断更新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是拥有一席之地的关键。新型集体企业应该把企业培训看成是关系企业未来生死存亡的大事,今天对培训的投入是为了明天在企业竞争力、市场份额、信誉度等方面有更多的产出。
(三)要认识到员工培训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培训可能无法立竿见影,但可能几十年有效。因此,集体企业需要系统思考,前瞻思维,不断加强员工培训,切实作好每一年,每一期的员工培训计划,并认真的付诸实施。
(四)积极营造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在企业内部设立图书室、阅览室、读报角,多开办一些读书班、学习班,适时举办专项讲座,分专业开展技术技能比武,广泛开展学习交流和座谈、征集学习心得,深入挖掘学习先进典型、评先彰优等活动,着力营造“想学、懂学、能学、善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帮助员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1、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培训计划。①企业培训计划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前提,与发展方向相适应。②要摸清企业自身人力资源“家底”,掌握现有人员素质现状,充分调研和了解企业当前或近期培训需求。③培训计划要按照“广泛参与、自下而上、综合审定”的程序和原则进行制定,特别要注重收集员工自身的培训提升愿望。④短期培训、中长期培训、入职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内部培训、委外培训等要综合平衡,兼而有之。⑤要针对每个具体培训项目,视不同的培训对象,设定不同的培训预期,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
2、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实施有效的培训。①可采用灵活、便捷的现代化培训手段,如刻制光盘、内部网上共享下载等。②可以在部门之间开展岗位交流,以提升工作协作。③外部培训可采用外派培训或者引入外部讲师进行培训,以开拓员工的眼界和思维,使企业的管理与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接轨。④要注重“体验式”培训,敦促培训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现场操作和角色扮演等,提高培训的生动性和有效性。⑤培训计划要在不影响生产任务完成的前提下进行实施,如果不能协调妥当,那培训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就会日益激化,失去受训单位和部门的支持,培训也只能是空谈。
3、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培训效果的评估标准可参考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四级评估标准:反应评估――学员对整个培训过程的满意程度;学习评估――员工通过培训学习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态度等;行为评估――员工在培训后在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结果评估――培训使生产经营或技术管理方面所取得的业绩。具体可由培训归口部门和业务部门针对上述四个方面,分别采取检查培训记录、汇报反馈、问卷调查、书面考试、实操验证、行为考察、交流谈话、数据采集分析、投资收益分析等手段进行。培训工作归口管理部门重点测评学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学员所在的业务部门重点评估学员经过培训后,其行为变化和绩效的提升情况。
4、对培训评估、考核结果加以应用。要完善培训激励机制,把培训评估、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如:可以对学以致用,工作绩效提升明显的个人进行加薪;对取得的培训技术、技能应该成果进行专项奖励;在岗位调整、职务变动、职称评定、个人机会竞争时对参加过相关培训的人员给予优先考虑;对学习楷模、竞技能手、创新勇士进行评比表彰等。
1.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运输的应用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生产主要是依靠皮带化处理运输方式,使用带式运输机来实现整个煤矿井下运输操作,这种运输方式在煤矿运输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观性,然在煤矿运输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运输跑偏、断带及打滑等现象都是利用带式运输方式所产生的问题。神东作为现代化矿井,采用了天津华宁生产的皮带综合保护装置。该装置安装简单,使用方便。连采、综掘后配套胶带运输机必须安装防滑、堆煤、跑偏、拉线急停、连锁装置、烟雾报警及超温自动洒水装置。综采顺槽、集中运输、主运输必须安装防滑、堆煤、跑偏、张力、防撕裂、拉线急停、连锁、烟雾报警及超温自动洒水装置,主要运输巷上运胶带运输机还必须装设逆止、制动装置;下运胶带运输机必须安设制动装置。有效地解决了带式运输方式所产生的问题。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技术强大的功能性,它不仅能够提升煤矿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操作。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运输中的应用,实现了煤矿设备的简单操作,且设备动作趋于统一化,有效提升了煤炭开采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煤矿企业在生产运输等操作中的经济效益。
1.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效果也不容小窥,可以说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具体实现。目前我国煤矿生产中常用的安全监控系统是KJ90型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技术先进、功能强大、可靠性高、实用性强,是一套集矿井安全监控、生产工况监控、网络信息管理及多种监测子系统为一体的全网络化矿井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另外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应充分考虑煤矿生产操作实际状况,从而合理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实现煤矿生产的实时监控,为煤矿生产操作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提升我国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整体性能。
2、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中的现存问题分析
2.1没有充分发挥机电管理部门的职能
为了确保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正确应用,充分发挥其在煤矿生产各个环节的作用力,很多煤矿企业在其内部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是就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现状而言,相关工作人员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机电管理部门的职能及功能性。大多数煤矿企业及其内部的管理与生产人员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煤矿生产上,并没有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予以过多的重视,从而导致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薄弱,管理网络出现中断等状况。
2.2机电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加强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说是煤矿生产操作中的创新体现,煤矿企业虽然在煤矿生产操作中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煤矿生产技术做了合理化调整,然而对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素质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机电管理的实施效果,一些素质不高的机电管理人员在机电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管理力度不强,从而导致机电管理目标无法得以实现。
3强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充分发挥机电管理部门职能,采取统一化管理方式
要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操作中的作用力,不仅要在煤矿生产中合理应用该技术,还需要建立机电管理部门,对煤矿生产操作实行统一化管理,对煤矿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煤矿生产质量及安全性。在机电管理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机电管理部门需要对四个方面进行管理控制,第一应结合煤矿生产接续安排合理编制煤矿机电设备运行计划;第二要求煤矿生产单位设备所用的易损配件进行合理提报计划,机电职能部门及时跟踪;第三对于煤矿机电生产中发生的事故进行追查,查找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预防事故的发生;第四对于煤矿机电作业中的违章操作进行有效制止。
3.2强化机电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关注机电管理实施力度
国务院总理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就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应用型大学生毕业前参加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技能,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但如果不能合理规划,使培训学习占用较多时间,那对于学生自身、学校、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浪费。
刘建老师及其教学团队进行了近10年的探讨与研究,他们认为:知识和技能都来自生产生活,是前人对生产生活的高度总结,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继承的过程,最终要能在自己的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所以,大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不是时间越长就越好,技能只有在生产实际中去提高。
于是,他们总结自己10年来一线技术服务的经验,将外国先进教学模式在中国本土化,编著了《机电一体化快速学习教程》,提出“一个思想、两脚原理、三个方法、四个代表、五个问题”“求电气回路方程”“以不变应万变”“循环扫描”等一系列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些都是全国首创的。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1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
主要课程教学问题,包括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过于追求学科的系统化,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培养,要求学生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全面掌握机械、电子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这对学生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很难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2门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而导致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二,在教学方法方面,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之间缺乏相互性,采用说教式和灌输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理论课程的讲解,缺乏必要的实践课程模块以及实践教学方法,最终造成很多学生掌握过多的理论知识内容,而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满足未来企业对于人才的岗位需求。第三,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单一性的问题,未结合时展趋势,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很多教育知识在概念和原理方面相对成就和落后,很难与当前企业和社会发展相适应。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方面,未将企业的具体工作过程和相关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很多学生只是片面的了解教学内容,对于具体操作方面知识了解的少,进而降低学生学习效率,阻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2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合理路径
2.1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有效结合教育部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意见,合理优化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对课程教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来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在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加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多门学科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在课程建设方面,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以项目和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开发,加大对学生实践课程的开发力度,有效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也可以采用与其他学校之间相互协调与合作的方式,积极借鉴其他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资源优势和课程教学体系。为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还要在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明确不同教师之间的责任与义务,让教学内容职责更加分明,全面促进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的高效性和先进性发展。2.2采用多样教学方式。为更好地满足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有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用有效的方式来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可以采用“分段递进、课岗证赛融合”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在“分段递进”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循序渐进的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采用企业见习、企业综合实训和定岗实习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课岗证赛融合”教学过程中,要确保教学方式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加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考证能力的培养,还要在具体教学当中,有效将所要教学的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让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企业具体工作环节和项目流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让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2.3加强校企紧密合作。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与校外企业之间的紧密结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与企业共同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以及整理,结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形成校企合作的育人方式。在与企业合作当中,也可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培训,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方面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校企之间的合作,还要加强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之间的相对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发挥校企合作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优势。
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顶岗实习
引言:由于社会企业的变化发展以及机电一体化专业特性,这对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特别严格。高职院校在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时,往往采用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企业从事相关专业的生产、管理等工作,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但是,如何克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所遇到的难题,使学生顶岗实习能够有效学习到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知识技能,这是值得高职院校、企业以及学生重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顶岗实习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安全问题。在企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人数过多,实习的地点比较分散,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这很容易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影响[1]。另外,有些企业由于规章制度以及企业规模的限制,不能给大批的实习生提供用餐和住宿的条件,有的甚至还需要学生自己解决实行上班的交通问题,这给学生的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学生由于自制力差,很难控制住下班之后的生活。另外,企业的生活和管理与学生在平时的高职院校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面对企业严厉的管理制度,非常难以适应。学生平时在高职院校的生活十分轻松悠闲,而在实习企业,空余的时间特别少,从而会产生不服从管理,甚至矿工的行为。
(二)企业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社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所追求的是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对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培训锻炼的动力不足。许多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愿意接受甚至拒绝接受高职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唯恐自身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害。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长期在宽松的学校环境中学习生活,一旦到了企业顶岗实习,很难真正适应企业的生活和管理方式,这个企业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扰。有些企业在接受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通常是把学生安排在流水线或者简单次要的工作岗位,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在真正的顶岗实习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三)顶岗实习的教师指导存在缺陷。在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队伍中,许多教师都没有真正的企业实践经验,在学生真正的顶岗实习中,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技能的指导。另外,由于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要按照企业的严格规章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作息,这个学生与教导教师的直接见面时间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教导和培训。而在企业的技术工人,由于忙于企业规定的日常工作任务,很少有时间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详细的工作指导。这就使得学生的顶岗实习没有产生良好的学习实践效果。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顶岗实习模式的具体实践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树立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意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学校和企业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2]。学校要积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安全工作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生活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提醒学生在日常的实习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教师和企业要对学生的工作之余时间做好监督,保证学生热人身安全。另外,学生也要积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的安排,争取做到不矿工,不违纪,使得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能够有效学习的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积极加强对学生机电一体化技能知识的培训。高职教师要积极保持与学生的日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实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指导。另外,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主要是通过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掌握专业技能的实践知识。企业职工对于这一方面实践经验比较熟练。因此,企业可以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工作岗位,尽可能地让企业职工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校企要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合理设计学生以及实习的知识内容。学校和企业要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3]。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在学校与企业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状况,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实习工作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校学习中,充分掌握机电一体化实践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在企业能够充分学习到机电一体化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结语: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顶岗实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为社会企业培养综合型的应用人才。因此,学校与企业要通过交流合作,加强对学生机电一体化技能知识的培训,合理设计学生学习以及实习的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要选择合适教学场所
选取教育教学的场所对于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这也就要求学校必须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一体化进程的培训基地,通过实施机电一体化教育教学方法,将包括考工以及实训等等内容在内多种学科进行融合,要求中等专业学校自身必须要具有相应硬件的条件,特别是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需求量来说,学校只有营造出很好的职业教育教学的氛围,形成一个和日后工作环境类似的教育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而帮助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更早接触到实际工作岗位之中。
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要建设实习基地
校内外的实习已经成为了为机电一体化学生提供必要实践帮助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内网实习条件,才能够有效保证我国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能够提前做好面对社会竞争的准备。要求中等专业学校必须要根据学校自身一体化建设实际的需求来建设好校内的实习基地,配备和其所开设专业相匹配的机电一体化教育教学设备,这一类设备必须要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先进性,能够对教育教学内容实施一定的补充。
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必须要通过将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作为主导来实施培训工作,对实习计划进行设计,结合所学的内容以及社会实际技术的需求来开展,有准备并且有机会地为学生提供实施分步时间的条件,进而提升学生整体操作技术以及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要建设特色课程
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内容的确立和其在实施各个阶段中的任务进行紧密联系,在其和企业实施深度耦合的过程中,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相关人员和专家实施一定的调查,通过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学生进行描述,经过综合、整理、归纳以及分析,提出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每一个不同阶段工作的任务进行确立,将工作的内容以及工作的任务有效转化成为学习领域中课程的内容,通过对工作过程中各个级别和各个阶段工作任务进行使用的频率以及难易的程度来实施准确的分析,确定一个适合不同层次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安排以及内容安排。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中,必须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以及面向现代的发展方针,从实际角度出发,将教育教学培养目标以及改革思路进行确定,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使得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其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相互适应。
关键词:煤矿;机电一体化;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机械技术为基础,实现对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利用的发展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可以促进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优化煤矿生产等目标。
1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简要分析
1.1煤矿机电一体化概念。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通过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有机结合,利用计算机设备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煤矿生产的全过程,从而通过煤矿机械和电力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全面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经历了计算机软件系统发展,微电子设备的成熟,数字信息化时代到来,以及智能化设备的突破等多个准备期,目前已经可以广泛的使用一体化技术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操作。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充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运算优势,实现对机电设备运行数据信息的全面存储和有效分析,实现信息自动控制目标。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对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在计算机系统上科学的判断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分析潜在的风险。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可以对生产的细节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操作向着简单化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提高标准化的机电操作技术的普及,在全面减轻采煤作业负担前提下,极大的提高采煤作业的效率。
1.2煤矿机电一体化特点。现代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建立在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基础上的一体化。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撑,通过必要的信息数据的收集与判断,可以全面提高煤矿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和效率,从而开发出有效的煤矿生产控制系统,解决好煤矿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首先,清晰的信息化界面支持采煤管理。采煤图形显示系统是当前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通过多个信息页面的显示系统,可以全面准确对采煤段进行监测,可以在操作系统中综合的分析采煤层的作业情况,并且使用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管理技术人员落实好采煤策略,全面提高采煤的效率。其次,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的采煤控制系统可以对机电一体产品进行有效的运用,可以实现对现有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从而优化提高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第三,强大的实时通讯功能,机电设备一体化技术是建立在良好的通讯基础上的管理技术,注重通过光纤实现井上井下相联,建立起信息系统与机电设备的数据交换机制,可以实现信息的互换,这样既有利于对机电设备的保护,同时可以实现机电设备的全面控制。
1.3煤矿机电一体化现状。目前煤矿企业已经广泛在推广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着力运用机电一体化的装备设施降低煤矿生产成本,提高煤矿生产效率,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矿机电一体化已经广泛开展研究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模式,对煤矿运行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意识日渐提高,注重通过必要的注重信息来支持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使用。目前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情况已经较为广泛,但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质量相对较低,还存在着机电设备一体化整体配置不足,机电一体化设备配置不均衡,机电一体化技术使用效率低等实际问题。煤矿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推广还需要发展的过程,还需要解决当前煤矿企业盲目跟风投资问题,需要煤矿企业根据自身规模的实际需求,深层次研究机电一体化设备,并且注重引进专业的机电一体化管理人才,实现现有设备的高度利用,这样才能提高煤矿企业机电一体设备的利用效率,发挥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作用,为煤矿企业的机电一体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机电一体化还应当向着煤矿企业的核心生产环节发展,还需要解决好开采、井下供电和运输等实际问题,从而为提高煤矿开采效率和质量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与帮助。
2煤矿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
2.1在采煤设备中的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采备设备当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资源对设备的操作量,极大的减少了人力作业的危险,并且把人为不安全因素降到了更低的程度。通过机电一体化的控制方法,可以把采煤设备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可以实现在更恶劣环境下的无人工作业,这对于提高采煤的效率,减少外在环境对采煤操作的影响,同时提高不间断操作的效率,进而降低设备的故障率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一体化技术的广泛使用,还可以减少维修费用,可以使采用设备高效运转。2.2对采煤过程的全监控。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广泛的收集采煤作业的信息,可以实现对采煤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有效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还可以通过预定的程序对采煤数据信息进行研判,这对于提高对采煤过程中潜在风险的预判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一体化的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及时的发现采煤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实现机器设备与人的有效协调,从而提高采煤安全的保障性,同时实现了机电设备硬件与软件的有效协调。
2.3在运输设备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煤炭的运输过程,实现了科学的调配运输资源,对于煤矿运输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有效的分配煤矿现有的运载能力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一体化技术可以准确的分析每天的采煤量,可以根据采煤量实现现有运输和存储资源的调配,在发挥现有设备作用的基础上,解决好惯性载荷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对运载力的故障进行及时的判断修复,这对于不断完善煤矿运输水平,提高煤矿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重要的意义,是现代煤矿运输效率的重要保证。
3煤矿机电一体化的管理措施
3.1注重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是引进计算机技术,注重通过计算机来引导煤矿机电设备的智能化发展。只有注重引进以计算机为主的先进的机电设备技术,才能不断对机电一体化进行全面更新,从而提高机电一体化与网络的有效结合,借助现代通讯技术提高通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达到机电一体化的控制目标。目前我们可以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用于对开采设备的管理方面,需要通过有效的培训专业技术人来实现煤矿的顺利开采,从而实现对煤矿开采的有效保障和科学管理。
3.2设立专门的机电管理机构。提高煤矿企业机电一体的管理水平,发挥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电管理中的实际作用,必须注重发挥机电技术管理机构的作用,形成完善的机电机构管理体系,注重通过贯彻落实明确的机电管理制度标准,全面提高机电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解决当前机电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而保证机电设备的顺利运行,实现提高机电设备管理积极性的目的。也只有通过建立起完善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管理机构,才能有效的在煤矿企业内部推广相关管理规定,不断提高机电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把先进的设施和技术在煤矿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推广。
4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4.1智能化。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只有注重推动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才能把各种机械电力技术综合应用到煤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增加煤矿机电功能的推广与应用。为了提高机电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还应当通过智能化设备加强对井下环境及信息的收集,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对机器设备运转情况,井下开采环境数据信息的全面收集和智能判断,在此基础上提高设备操作的有效性,全面降低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的风险。
4.2微型化。微型化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微型化的机电设备不仅可以提高操作的灵便性,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机电设备的维修难度,使机电设备可以深入到煤矿企业环境的各个角落,从而有效的减少因为环境问题阻碍机电设备推广的困难,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微型化的不断发展,可以极大的普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从而推动煤矿企业技术革新的深入进行。
4.3系统化。随着煤矿开采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煤矿开采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日渐成熟,只有注重实现系统化的技术发展,从体系上关注煤矿企业设备的运行情况,才能在机电管理中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实际应用层面,最大限度的避免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且发展出效率较高、较为可靠和耐用性好的机电一体化实现,实现软硬件水平的升级。
4.4绿色化。绿色是当前对能源型企业提出的基本要求,只有注重提高机电设备的绿色化水平,才能把机电技术广泛的使用于各个领域,从而不断获得煤矿企业相关方的支持,通过绿色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技术方面的优势,可以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以最大效率应用于煤矿开发的始终。
参考文献
[1]杨劲伟.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管理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9(4):77-78.
[2]李婷婷.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3,13(20):101-102.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生产企业; 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我们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化、信息化概念向自动化领域的渗透, 使得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 这种变革也必将对机电一体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也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 因此, 引进光学技术, 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 动力) 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必要的。
( 3).微型化。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 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控制技术, 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 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 融合”, 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 等可集成在一起, 体积很小, 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4).系统化。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特别是“人格化”发展引人注目,即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含义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三、机电一体化在煤化工生产企业的现实意义
1、 提高劳动效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使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变,大量新型自动化电子设备的使用彻底转变了煤化工企业的作业模式,明显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2、 提高了劳动安全保障,传统的焦化工作环境非常恶劣,高负荷地工作会严重影响到操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采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运输、阀门的开启等,不仅可以使操作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减少去有毒有害场所 的次数故能降低发生事故和危险的几率,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3、 增加了经济效益和工人的劳动收入,焦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使得焦炭的产量大幅提高,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样使工人的劳动收入有所提高,改善工人的生活质量。煤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市其它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选用机电一体化产品时的建议:
1、企业在引进机电一体化产品时, 要考虑工艺是否成熟, 是否是主流技术, 产品的稳定性, 维护方面的投入等。还需要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 尽快转化为自己的技术, 解放生产力。加大职工培训的投入, 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操作人员, 减少维护成本。
2、选择机电一体化产品时,要注重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 且具有柔性,这样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 带来新的活力,实现文明生产。
3、劳动强度大的场所选择机电一体化可以通过机电一体化来降低生产现场的劳动强度, 并能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所以焦化企业, 更适合开展这项工作。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推进技工学校机电专业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培养拥有过硬职业技能的全新技术人才,机电专业需要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分析了目前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技工学校 机电一体化 教学 改革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和电子技术集成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发展直接推动了产品的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国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实现机电一体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国家、企业关心的问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其一,要实现传统工业技术的高效性,持续发展;其二,研制人性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生产升级,产品换代,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机电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行业的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用人企业不但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更渴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为了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技工学校有必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改革调整,建立一个科学而完善的、具有高级技工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
针对上述状况,本文分析了目前大部分技工学校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阐明了以岗位工作技能为知识目标、职业道德素养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部分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目前,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课时主要分配于“电”与“机”,在仅有两年的课时时间内,还以机械类课程设置为重点,导致电类方面的课程时间安排不够,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培养标准。这与目前“机电一体”的教学目标不相符,很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脱节,不能有效地配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与设备操作的教学需求。
其次,机电一体化教学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要求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操作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且贯穿教学全过程。但部分技工学校却因设备或师资等方面不足而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没能理论联系实际。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睁眼瞎”,学过却不知其用途。大多数技校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是安装、调试机床设备、电气线路等,对其进行日常维护和一般故障的检修等工作。学习期间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培训,走上工作岗位后,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将非常明显。
2.专业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第一,教学课程的整体设置远远滞后于当前机电技术的发展: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学内容落后,教学设备陈旧等。部分技工学校仍然在用陈旧教材进行教学,学生学不到前沿知识。而与目前技术脱节的教学内容,学生不了解它的用途和学习的好处,感觉枯燥无味,难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会导致课程教学陷入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的怪圈。
其次,教师讲授时仅停留于课本,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项目教学的涉入,学生不知如何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贯穿运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如实践教学电力拖动中多以电路工作原理、快速准确接线为主,忽视了按图施工前元件的选择、检修及故障排除的学习,未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未按岗位群必需的能力为主线来合理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直接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毕业后达不到用工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3.机电一体化教学设备落后、匮乏
部分技工学校的教学、实习设备落后,尤其缺乏具有专业特点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设备,仅有少数条件相对好的学校配备有车、铣、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种类齐全的电力拖动与控制柜,PLC实训一体化等。
设备不足会影响机电专业学生的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机电一体化教学水平要想得到提升与进步,就必须拥有优良先进的教学设施。
4.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技工学校机电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会进一步推动机电专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但是在当前的大多数技校里,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并没有达到既定的标准。很多年轻的教师都是“高校—技校”模式,没有在用工企业工作过,没有深入市场了解过,不清楚机电一体化在实操过程中的规范、标准,专业教学经验相当缺乏。
二、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技工学校应构建中国式“校企双制”,从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标准出发,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作为载体,重新构建出合理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兼顾其可持续学习,因而课程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技工学校是用人企业技能操作岗位的大型人才储备单位,技工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用人企业的认可和好评,因此,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理应与企业要求一致,以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中心,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从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到教学改革等方方面面坚持使教学内容符合职业能力需求,同时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2.完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
教学场所、设备与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学校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就要加强教学场地一体化设施的建设。技工学校应努力建设模拟真实职业环境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逐渐完善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另外,有些学校受场地、资金等影响,无法构建完善的一体化实训室,则可以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第一,聘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担任实习教师;第二,安排学生寒暑假到企业参观、实习,了解企业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最大限度地缩短技校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竞争力。
3.通过多元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课程具有信息量大、抽象、理论性强等特点,内容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手段方面,课程教学很有必要实现从板书、挂图、模型教学向实训室、现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的转变。
以电力拖动其中一个课题“按钮和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为例,传统教学中,教师用直尺在黑板画出该电路原理图需要3~5分钟,这段时间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聊天等违纪问题。但若将该原理图采用动画演示,结合教师对该电路图设计思路的讲解,并将电动机正反转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视频播放,对教师而言,不仅能节省画图的时间,而且能在短时间内直观地将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各知识点)讲解清楚,还能更好地掌控课堂的情况;对学生而言,其接受能力会更强,更能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加强重点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师要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必须学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将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等。根据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综合性实践项目。比如根据西门子公司机电一体化课程特点和实际岗位的工作环境,创建西门子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设计开发机器自动化实训室、典型工作区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等项目教学方案,学习常用的PLC S7-200、S7-300、S7-1200等系列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与维护、软件编程、网络通讯与诊断等内容,并根据实际生产线的工作要求进行程序编写和组态,培养学生专业岗位的应用能力。
(3)教师要做好示范操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带电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二是实际技能的规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和讲解,强调安全性问题。教师通过行为引导,辅助于教学讲解,督促学生通过互相之间的合作完成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生间的探讨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促使学生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骨干教师,技工学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薪聘用拥有专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定期对任教教师进行职业技能、教学能力的考核;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进行技术钻研;定期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教学方式、专业技能等;要求教师下厂实习,了解市场的需求、技术的更新。
总的来说,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需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学习新技术,坚持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深入探究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如此,才能培养与时代步伐相一致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启升.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
[2]刘耀海.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2012(10).
[3]夏宇平.“教—学—赛—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实训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