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卫生环境问题

时间:2023-09-27 09:37:23

导语:在卫生环境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卫生环境问题

第1篇

关键词: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环境的建设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因此,要利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等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强化管理手段,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对城区环境卫生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公共环境的建设,创建一个整洁的城市环境。

一、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卫生的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执法人员素质较差、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城区环境卫生管理设施差等,破坏了环境卫生的建设。

1 市民环境卫生意识差

环境卫生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市民环境卫生意识差,缺乏公德意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工进城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农民工,但是大量的农民工也损害了城区环境卫生的建设。同时,由于一些城区的居民的环境意识差,随处吐痰、乱扔垃圾、在公共环境抽烟的现象随处可见,给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大了难度。由于居民思想觉悟不高,每个居民的自家门口缺少垃圾桶,甚至部分家庭会将垃圾桶烧掉或移走,没有了垃圾桶,就近乱扔倒垃圾的现象时而发生,占道经营、探头经商、乱设摊点、乱扔垃圾、乱贴乱画等现象也时常发生,增加了环境卫生管理的负担。

2 环卫管理责任不明确

随着城市区域的不合理的划分,导致了街道窄小,不利于管理。环卫管理人员的责任不明确,导致一些公共区域的环境建设遭到了摒弃。环卫管理领导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只管分配任务,不作现场指导、检查、管理、培训、工作,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互相推脱责任,导致公共环境存在着垃圾遍地的现象,不利于城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同时,也给城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困难。

3 环卫管理存在缺陷

由于城区的不断建设,导致城区的规模不断扩大,而环卫管理人员却日益减少,使城区规模的发展与环卫管理不成正比,加大了环境管理的难度。据了解,环卫工人工资待遇太低,一个月只有1200元,而且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长,没有节假日休息,工作条件恶劣,长期接触大量汽车尾气、空气灰尘、各种垃圾等等,对环卫工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同时还受到交通事故的严重威胁,极大影响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热情,因此,降低了招聘的效率。因为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城区的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越来越多,给环卫工人的工作带来了负担,由于这种不成正比的现象,导致在城区的环境中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

4 环卫基础设施不足

在环境卫生的管理中,由于环卫基础设施的不足,导致城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出现了问题。据了解,在环境的管理中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进行清洁,这种落后的人工清洁方式,不利于城市建设发展。同时,由于部分区域的下水管道年代久远,导致漏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同时,在公共环境的管理中缺少对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如在公园或广场等公共场合,由于缺少垃圾桶和公共厕所,给环境卫生的建设增加了难度。

二、做好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对策

为提高城区环境卫生的建设,要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管理,对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改正,从而促进城区环境的发展。

1 提升市民环卫意识

为了进一步解决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居民认识到环境是大家的,需要大家一同来维护,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因此,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手段,采取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提高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同时,要在各个幼儿园进行环境宣传工作,从孩子抓起,提高学生的环境卫生保护意识,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 明确职能责任

环境卫生的管理要求管理人员明确职能责任,对公共区域的划分做好职责分配,从而提高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的建设。当环境卫生出现问题时,对负责该区域的管理部门要加以惩罚,加强管理手段。只有采取这样的管理方式,才能一次性地根治脏乱差的现象,防止环境问题的复发。同时,要加强监督机制,设立监督部门对环境卫生的管理部门进行监督。

3 实施精细化管理

在城区环境卫生的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城市道路、公厕卫生等公共环境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对公共厕所的环境管理要加强监督,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解决,从而方便市民的生活。要强化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给每一个环卫工人配备垃圾车、清扫工具,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效率。同时,在对城区环境的管理中,要增设垃圾点,以防止乱扔垃圾现象的出现。

4 完善相关设施

为提高城区的环境质量,要完善相关设施,加强对公共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如对陈旧的下水管道进行维修,检查每一个井盖的完好程度,以保证市民的正常出行。同时,对商业性的建设要进行管理,强化监督手段,对商业性的建筑要求增加环卫基础设施,对于没有配备环卫基础设施的商业性建筑不予验收。另外,要强化对公共环境以及公共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公路的两侧分别摆放垃圾箱,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由于市民缺乏分类垃圾的区别意识,因此,要加强市民对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认识,从而加强环境卫生的建设。

结语

城区环境卫生的管理与每一个市民都息息相关,因此,要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加强对环境卫生建设的管理,以便于建设一个高质量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姜俐.浅议当前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不足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5(07):37-38.

第2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bad border city health city civilization window, urba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t part. Conduct urban environment health work for maintaining the city appearance, create good work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ity environment health.

Keywords: city; Environment; Health;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984.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文明建设的加强, 对环境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也愈来愈重要。卫生环境已成为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些外商投资往往首先看城市的卫生环境。

一、城市环境卫生现状

1、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农民涌入城镇打工、经商、居住,部分市民的环卫意识差,乱扔烟头、果皮纸屑、乱倒垃圾、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便溺,在小区、街头、广场、商场、楼道、车站随意散发和张贴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建筑渣土装运车撒漏问题,损坏环卫设施,歧视环卫工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现象仍然存在。

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力度不够

近几年,城区规模不断拓展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区清扫面积、日产日清垃圾量逐渐增加,但卫生处理费却随着形势的变化越来越难以收取,主要是由于环卫行业“先服务,后收费”的特殊性,无制约权,致使经费严重不足,经常入不敷出,有时还需要街道贴补,制约其发展。某些单位的弃管货物或弃管小区,院内清洁主要依靠社区保洁员打扫,而楼道内的保洁依靠居民自觉义务清扫,社区保洁员严重缺乏,管理不到位,导致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

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

采取传统的填埋处理不仅浪费了可再生资源。而且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体。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时居民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对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就成了各级环卫部门难于破解的一道难题。采取简易的处理技术不仅浪费了可再生资源。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而且破坏土质和地下水源、水体。采用新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需要征土地、上设备。费用昂贵。开支庞大, 县级财政无能为力。

4、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导致环卫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配置陈旧落后,严重不足。上下水管道老化,经常跑冒,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及环境卫生水平。社区垃圾中转站容量小,不能满足需求,影响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清扫保洁工作仍然靠人工这种落后方式,机械化清扫使用率极低,致使劳动强度大,长效保洁存在困难,不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繁华的市中心,商业网点比较集中区域缺少公厕、垃圾箱等卫生设施,存在游人如厕难,无处倾倒垃圾等现象,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5、长期以来缺乏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综合利用的鼓励政策和强制性的法规及行政、经济管理手段,致使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置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纸、塑料、玻璃、织物、金属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再生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不断增长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6、环卫职工待遇偏低

劳动保护及工资、 福利政策难兑现, 不仅使工作在一线的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 而且影响着他们的工作干劲和热情。劳动保护及工资、 福利待遇问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事关一线职工队伍稳定的权益性问题。由于种种原因, 勒紧腰带过紧日子的市容环卫主管部门。把有限资金用在了低水平的日常维持上, 该缴的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意外伤害险、 医疗保险等一拖再拖, 有的已经拖了数年, 使到了退休年龄的职工, 不能按时办理有关手续。工资福利待遇、 加班费等没有执行新的政策标准, 不仅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而且严重挫伤了一线职工“ 情献市容, 爱洒环卫” 的积极性。

二、城市环境卫生采取的对策

1、 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营造一个卫生整洁、安全文明、舒适优美的良好环境是一系项系统的工程,只靠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各行各业和广大市民的配合与支持。要充分发挥舆论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推动作用,增加政府部门依法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的严肃性,提高企事业单位、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及法制观念。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各种传媒介向广大市民普及市容环境和市容法规知识,做到家喻户晓。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抵制各种不文明的行为。突出抓好中小学的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重公德,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2、 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大各级政府对市容环境工作的重视及投入力度

(1)发挥主动性,拓宽经济来源,弥补经费不足

一是环卫行业实行承包管理,实行简政放权,让基层负责人独立经营。二是开办环卫服务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经营。三是用市场手段经营环卫设施。按照经营城市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拍卖环卫设施管理权,吸引社会资金按规划统一建设公厕、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形成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主导,既有政府行为、更有市场手段的多元化投资新格局。

(2)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使其机械化、科学化

一是加快机械化作业的步伐。这不仅降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而且能提高作业速度和质量,这也是提高城市管理形象所必须的。二是深化垃圾收运方式的改革。居民小区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垃圾经垃圾中转站压缩后运往垃圾处理场处理。

3、加强环境卫生监察队伍的建设

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法制观念强、严于律己、公正执法的环境卫生管理队伍,严格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和法规规定内容执行,真正做到“三分干七分管”,使其能够胜任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重任,为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要加强对环卫部门的领导,使其能够各司其责,专业性强,协调灵活。对街道的环卫队伍要认真管理,使其能够与市、区环卫部门有很好的衔接,成立环卫清洁管理站这一级组织。

4、大力开展城市垃圾的回收综合利用, 提高回收利用率

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纸类、塑料、织物、玻璃金属、动物骨头等是重要的再生资源, 因此, 要大力扶持垃圾的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工作。同时, 对于可堆腐的生活垃圾经高温堆肥处理后, 可加工成有机肥料, 支援农业生产。

5、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资金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社会的公益事业, 原则上应当由国家、地方、受益者共同投资, 大家受益。首先, 城市人民政府要从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中继续给予安排, 国家和地方适当安排部分补助资金和优惠贷款, 鼓励地方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工程。其次, 争取利用国内外贷款,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提高垃圾处理水平。第三, 积极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按照“ 垃圾产生者对垃圾处理承担责任” 的原则, 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征收处理费和生活垃圾管理费。所收费用专款专用, 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6、努力提高环卫职工待遇,改善作业条件,稳定并发展职工队伍•环境卫生工作集脏、臭、累于一身,工作环境恶劣。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对其采用特殊政策,如实行行业工资、环龄津贴、提高环卫津贴标准及奖金标准,改善住房条件等政策。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卫生的好坏已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管理水平和投资条件的重要内容。创造优美的环境卫生环境, 建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不仅可以吸引外资, 还可以吸引游客, 无疑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 既有社会效益又带来了经济效益, 不断增强城市的功能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岸冰. 近代上海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初探[J]. 史林, 2006,(02) .

[2] 侯端海. 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的研究[J]. 科技风, 2010,(12) .

[3] 侯端海. 关于探索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建议[J]. 科技风, 2010,(03) .

第3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卫生整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821.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全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加快,人们偏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卫生问题,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严重,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束缚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污染问题与人们自身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已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且是环境整治中举足轻重的一大部分。

一、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直接威胁和影响到村民的身心健康,对水土资源和空气形成污染,从而也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在农村的广袤土地上,一些水土的污染造成了饮用水的洁净状况令人堪忧,甚至土地上生产出的农副产品也遭受了污染,一些地区由于树木的减少而土壤沙化严重,空气质量下降,环境卫生的恶化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我们必须下大力度整治,且迫在眉睫。

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典型问题

1、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

绝大多数农民固有的习惯春季多是开工建设的爆发期,农村新建房屋不少,但都缺乏统一规划,零星分散、杂乱无序,私划宅基地、乱搭乱建现象十分严重,与其配套的村间道路、排水、厕所、公共场所、市场及公益设施等极其缺乏,影响整个农村后序建设与发展,影响村容村貌的整洁与美观长期以来,农村村一级的建设都呈现放任发展的态势;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虽能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有局部的规划,但未能形成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以致于目前还没有具有可操作性的村级建设规划范本;众多自然村小而分散,改水、改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琐碎、战线冗长而繁重,有限的建设资金很难充分发挥效能,难以形成整体的配套功能,无法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从基础上束缚了农村环境卫生整体工作的开展,极大的增加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难度。

2、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失

长期以来,城区的市政建设均由财政投人,而农村除了部分主要道路由财政拨款建设之外,其余基础设施建设均由农村自负,特别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如地下排污管网建设,垃圾他、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建设,各种卫生容器设置等虽然我国各地制定了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但在管理职能上没有延伸,规划的制定上对乡镇、农村的环境卫生专业编的不是很细致和透彻按照国家环保的要求,在农村垃圾的运转处理上,应实行城乡一体化,即:组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区填埋或资源化处理;由于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垃圾收运体系在阎良区没有正式立项,待运行还需时日;目前,农村垃圾处理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甚至一些行政村,生产生活垃圾无人问津,全部依靠乡镇政府予以解决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乡环卫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目前,农村垃圾处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集镇办所在地和部分村组的垃圾,在辖区乡镇政府的努力下,被收集后运到其建设或租赁的垃圾填埋场,这方面处理的垃圾仅占农村垃圾总数的50%左右二是大部分农村垃圾仍处于乱倾倒状态,垃圾一般散落于公路边、河道、村组周边、高架桥下等,严重污染了周边生产生活环境,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3、村民环境卫生意识较差

由于村民们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垃圾乱倒、废水无组织排放的现象依然存在。就形成了“倒了清理,清理了再倒”这种卫生整治反反复复的现象,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效果的长期保持。目前村民的环境保护态度依然是被动接受村委会的管理,而不是积极的参与——群策群力。村民尚未意识到环境卫生的整洁对自身生活品质、身体健康的意义与重要性,依旧延续着随地丢弃、方便为主的生活方式。

4、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投入不足给目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带来很多现实困难,如环卫设施不够、设置不合理,保洁人员的配置数量少、待遇低。目前各村保洁员月工资都非常低,其工作量却很繁重,超出保洁员的工作能力,因此村民从事保洁员工作的积极性较小。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阻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长期开展。

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对策

1、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仅靠农民的自觉性显然不够,只有基层党政领导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并将此列人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才能形成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合力,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从大多卫生条件较好的村可以看出,乡镇领导高度重视、村两委狠抓不懈是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推力。

2、加快农村建设

规划农村环境卫生要改变,科学规划要先行高瞻远瞩,制定和出台村级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从农村实际出发,合理规划、总体布局,因地制宜、科学决策,从根本上遏制村级建设随心所欲的状态,有效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突出发展中心村,明确中心村的定位与功能,科学规划道路、绿化、供排水、公厕、垃圾填埋处理等必需的配套设施,坚决杜绝农村圈地建房行为,严格控制土地,建议通过合并自然村,逐步回收宅基地,化零为整、建设上规模的中心村,使中心村成为农村发展的趋势,城镇的补充与延伸,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居载体,为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创造先期条件。

以村民为主体

村民是环境整治工作得以保持的根本,只有村民卫生意识提高了,行为习惯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才算是做到了实处,效果才有可能长期保持。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向村民讲解环境卫生知识,宣传传统陋习和不良卫生习惯的危害性,想方设法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改变村民多年的生活陋习。例如,开展评比活动,调动村民参与热情,让讲文明、讲卫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4、以资金为保障

财政拨款、企业捐助、村民缴费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筹集资金。市、乡镇、村各级财政应设立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奖励、补贴,等等。同时,鼓励当地农村的企业大户捐助一部分资金。可实行村民收费制度,如村民每人每月1元,门市20元/月,不仅能够减轻村委经费压力,更有助于激发村民的自觉意识。

5、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力度

教育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农村宣传阵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多样的宣传方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形式,引导广大群众克服陈旧的生活习惯,逐步提高群众的自觉性。

深人开展12个“爱卫月”活动,要加大环境卫生宣传教育的力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如电视、广播、宣传卡册等,对农村中小学生加强卫生和健康知识教育,通过广大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和带动学生家庭成员的卫生行为,以此提高全民爱护环境的自觉性对一些条件具备的村,还可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村规民约,对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以引导和规范个人行为,不断提高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行为水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繁琐的的工作,因此应必须从各个方面找出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的基本整治工作,通过多方努力,共同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1]李万松.衡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调查研究[J].现代交际.2013年

第4篇

关键词 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危害;黄河河源区;青海玛多

中图分类号 X171.1;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16-02

黄河河源区一般是指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沿断面以上流域。玛多县境内黄河流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就黄河沿断面以上玛多县境内流域生态环境进行探讨。玛多县隶属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是黄河河源区流经的第一县,了解和掌握玛多县的生态环境状况、主要问题、成因及危害,对改善黄河源区的水资源环境、实现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玛多县自然概况与社会概况

玛多县隶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是黄河流经的第一县,位于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巴颜喀拉山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96°55′~99°20′,北纬33°50′~35°40′,全县海拔在4 300 m以上,境内有海拔5 266 m的巴颜喀拉山主峰,具备典型的高原气候、地貌形态。玛多县北邻布青山,南与四川省石渠县、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接壤,西与玉树州曲麻莱县毗邻,全县东西向长约228 km、南北向宽约207 km,中部地势平缓、四周高山围绕。

玛多县气候属于典型的高原草原气候,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差异,最低气温低至-48 ℃,全年平均温度为-4 ℃,因为气候寒冷,因而当地无绝对无霜期。降水方面,每年6―9月为多雨期,年平均降水量为307.5 mm,降水以雪或冰雹形式为主;每年12月到次年4月是玛多县的风季,最大风速可达26 m/s;由于当地海拔较高,氧气稀薄,空气含氧量约为海平面含氧量的59%,大气压较小,导致沸水温度远低于100 ℃(通常在80 ℃左右)。根据历年灾害统计数据显示,对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属雪灾、风灾以及旱灾,一旦灾害发生,交通受阻,大批牲畜受灾而亡,严重危害牧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由于玛多县境内湖泊众多,水域面积为20.4万hm2,因而素有“千湖之县”的美称。其中较为知名的有鄂陵湖、扎陵湖、隆热措、冬格措纳合湖以及哈姜盐湖等。由于水域辽阔,鱼类、禽类、兽类、鸟类资源丰富,其中有著名的花斑裸鱼、无鳞湟鱼和扁咽齿鱼等。

2 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受温室效应影响,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由此导致玛多县干旱、大风、沙化等灾害频发,湖泊与沼泽湿地面积连续几年萎缩,部分河流更是出现干涸,导致土壤水源涵养能力大大降低,进而造成严重的植被退化问题。据统计,玛多县草场退化情况严峻,全县草场退化总面积高达160.822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7%,占全县自然草场面积的70%,并且退化草场当中绝大多数为重度退化(面积多达92.022万hm2),中度退化面积次之(55.7万hm2),只有少部分为轻度退化(13.1万hm2)。更为严峻的是玛多县土地沙漠化速度不断加快,每年以20%的速度激增,草场沙化直接影响黄河源区的水资源环境,草场退化、沙化已成为威胁当地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最主要的灾害之一[1]。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黄河源头20世纪80―90年代平均草场退化速率比70年代增加了1倍以上,年平均输沙量高达8 814万t,不断对土壤造成不可逆损伤,而且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此外,玛多县旱灾情况同样严峻。根据数据显示,自1994年开始,玛多县便全境开始遭受旱灾影响,经过30余年的时间,全县大多数草场遭受到了毁灭性破坏,形成的石砾戈壁和沙漠化土地很难恢复,由此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并连锁反应极易引发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等问题逐年剧增。其中,典型的案例发生在1999年,同一年内遭受旱灾与风灾的侵害,风沙天气从1月一直持续到4月中旬。根据统计数据显示,30 d风力为7级以上,其中3 d为9级、5 d为10级,并在当年入春以后连续出现了4次严重沙尘暴天气,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 072万元,大面积草场被毁,间接损失不可估量。由此可见,草场退化是黄河源区主导产业畜牧业所面临的致命环境问题[2]。

3 环境恶化的成因

3.1 气候条件

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不仅对牧草资源的生长产生影响,对牲畜的生长发育、各牧事活动也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气候条件是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

玛多县属于典型的高原草原气候区,每年1月温度最低(平均为-16.9 ℃),7月温度最高(平均为7.1 ℃),具备早晚温差大、光照辐射强、降水少、蒸发量大、多风干燥等特征,平均每年累计大风天气多达64 d,平均风速为3.7 m/s,最大风速为26 m/s。上述气候条件对草原牧草的生长极其不利,严重制约了当地牧业的发展,给当地生态平衡带来了极大挑战。

3.2 土壤环境

由于玛多县气候条件恶劣,导致土壤环境条件较差,多以砾石和粗砂形式存在,乐赜跋炷敛莸纳长。玛多县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土壤本身的肥力偏低,并且土壤中微生物活性较低,对有机质的分解非常缓慢,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供给,加之常年的草场破坏、过牧践踏,进一步恶化草场土壤环境。此外,玛多县大风、洪水等灾害频发,严重降低了土壤中肥、气、热等牧草生长所需的条件,加速了土壤生长层土粒的流失,加速了沙化、砾化进程。

3.3 水资源

玛多县水资源匮乏,常年处于降水量低于蒸发量的状态,导致部分地区全年或冬春干燥,大面积草场常年严重干旱缺水。对玛多县来说,水资源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但受气候因素影响,降水在时间与空间上均存在严重不均问题,草场水量为775.5 m3/hm2,从而造成蒸发能力和降水量之比的干旱指数达2.4。

4 源区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

4.1 草原严重退化

由于源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加上干旱、风沙等原因,区内中度以上退化草场面积近7.33万km2,占草场总面积的78%,其中黑土滩面积已达3.33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35.5%。草场产量和土地生产力下降,产草量明显减少。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80―90年代草场沙化速度明显加快,退化增加率是70―80年代的2倍之多,玛多县作为黄河源头第一县,沙化面积已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80%以上,受灾难民超过7 000人。

4.2 径流减少,湖泊萎缩

干旱、大风灾害造成黄河源头地区植被破坏,以及玛多县的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湖泊面积不断减小,部分河流干涸,许多小湖泊消失或成为盐沼。地处黄河源头地区的曲麻莱县的108眼水井,近年来干枯了98眼;玛多县原有大小湖泊4 077个,但目前已有近千个湖泊干涸,其余湖泊水位平均下降2~3 m。生态环境呈濒危状态,牧民群众的生存条件急剧恶化[3]。1996年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黄河河段开始出现断流,1998年鄂陵湖以下至黄河沿60 km河段断流。黄河上游青海段1988―1996年9年间平均径流量比过去的34年平均径流减少了23.2%,共计减少来水量227亿m3,造成黄河中下游断流时间提前,持续日数延长[4-5]。

4.3 来水减少,河川断流

1972年黄河下游首次发生断流,进入90年代断流形势日趋严重。1972―1996年的25年中,黄河下游共发生19次断流,并且断流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断流的出现都与黄河源区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来水量减小有直接关系,给下游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黄河源头地区的环境恶化,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甚至生存造成很大威胁,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秩序。河水断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

5 结语

黄河河源地区具体气候条件恶劣、风沙大、环境差、土层薄、植被覆盖度低、草原退化、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加之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草原承畜量过大、人类活动影响等,导致黄河河源区环境恶化。并进一步导致源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草原退化加剧,黄河断流频次和时长增加,使人畜饮水困难,制约了中下游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因而进行生态移民迫在眉睫[6-9]。

6 参考文献

[1] 贾康忠,贾可行,权雄章.青海省玛多县生态环境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11-12.

[2] 黄河流域水文资料(1955―2000年)[M].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2000.

[3] 李泽红,王卷乐,赵中平,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来环境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模式[J].资源科学,2014(12):2476-2482.

[4] 胡振琪,龙精华,王新静.论煤矿区生态环境的自修复、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J].煤炭学报,2014(8):1751-1757.

[5] 王少剑,方创琳,王洋.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定量测度[J].生态学报,2015(7):2244-2254.

[6] 阿迪力・吐拉尔别克,王虎贤,白泽龙,等.天山一号冰川生B环境问题及其保护研究[J].新疆环境保护,2014(2):30-35.

[7] 温朋辉.关于河源市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J].北方环境,2011(7):197.

第5篇

为了高质量地迎接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生态环境督察工作,郑家驿镇积极履责,迅速行动,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加强属地责任,现将近期来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前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1、高度重视。两次召开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郑家驿镇当前生态环境工作,梳理生态环境问题。成立环保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中央环保督察期间配合和统筹协调工作。

2、迅速行动。按照“外紧内松”的原则,通过镇生态环保工作群调度环保工作,营造舆论氛围;开展了郑家驿镇生态环境整治“春雷行动”在全镇范围开展地毯式的生态环境整治行动。

3、密集巡查。从3月15日开始,由镇生态办、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在党委书记胡强、镇长刘德红、分管副书记简浩的带领下,开展了密集巡查,对巡查发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现场进行了交办,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启动约谈问题企业负责人方式推动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4、及时上报。对于镇域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鑫农公司沅江段侵占岸线,未复绿问题;桃源县紫天建筑垃圾消纳有限公司原料堆场未覆盖和噪音污染问题等,及时取证,在多次交办整改后形成材料上报县生态环境分局,并通过保密邮箱请求县执法分局执法支持。

二、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根据近期生态环境工作情况,我镇存在问题主要是:

桃源县沅江流域云盘洲至石灰洲段综合治理项目尾堆清理产生的废弃物未按设计要求堆放到指定地点,尾堆清理的施工工具超过设计数量,在环保部门检查该工程项目时,发生未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就开工”,未复绿等问题,相关牵头部门在督导整改,但新石村夏家溪堆场进度较慢。

第6篇

关键词:矿业环境;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的焦点集中在环境与发展上,正确解读我国的经济与发展形势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十分重要。为了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要突破“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深入解决环境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推动环境的跨越式发展。

矿产资源是一种对人类有重要作用的资源,矿产资源经过地质成矿作用,把埋藏在地下以及出露于地表的有利用价值的矿物利用到工业中,从而创造工业利用价值。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它的储量有限。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会产生环境问题。矿产的生产过程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会对环境产生扰动和污染。对于矿业环境问题与解决分析的研究,有利于环境问题的防治,以及矿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采矿业环境问题的概念

采矿业环境问题是指矿业活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以及矿业安全卫生问题。矿业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的污染,矿业环境破坏主要指采空区的地面塌陷以及崩塌、滑坡、山体断裂、泥石流等造成的土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矿震、大自然中水平衡的破坏、海水的入侵等现象[1]。矿业环境安全卫生问题指的是矿业矿业生产活动中对生产与生产作业人员的影响以及危害。

表1 “ 十一五 ”期间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状况

从上表中可得出随着我国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工业中的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为了防止矿产资源的严重短缺,矿业环境问题的保护也治理显得尤为重要。矿业环境污染问题广义是指环境污染因素进入环境与人为扰动,致使环境改变、环境质量恶化从而对整个人类以及其它生物产生危害。矿业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对自然界的水体、大气以及土壤造成了污染。具体体现在:采矿业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炮烟、矿尘与冶炼炉中产生的烟气对大气所造成的污染[2];带有大量重金属离子、固体微细粒以及残余的化学药剂所产生的工业废水与矿坑废水排放于地表,经过水系渗透后对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造成的水体污染;采矿业中产生的煤矸石、炉渣、废石等堆放在地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采矿业发展十分迅速,年采矿石量达到60亿吨,但伴随着采矿业所产生的的生态破坏也与时俱增。许多地去的地下水为下降,水质恶化,酸雨现象严重[3]。据统计,我国矿区的固土废弃物堆放达70亿吨,直接侵占、破坏土地达1.7-2.3万平方公里。采矿业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尤其是在地下开采中。尽管现代开采业的安全技术提高了,但也会经常事故。在采矿业中保障矿工安全的关键就是矿井通风,通风不畅会到导致矿工发生矽肺病。在矿井中,瓦斯的积累会发生爆炸,造成人员的伤亡。矿井中的通风系统是通过强力排风扇完成的,从而达到矿井内内达道负压,新鲜空气便会顺着其他管道输入矿井,达到良好的空气循环。

二、解决对策分析

1、强化采矿业环境问题的立法与监督管理机制

实现环境保护与环境问题防治的根本保障就是严格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矿业环境问题具有鲜明的特点,涉及到了环境工程学、环境安全卫生学,包括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以及环境安全卫生问题。因此,针对采矿业环境问题必须进行专项立法,建立起适合我国采矿业环境特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的法律体系和监督管理机制,使我国的矿业与国际矿业接轨。建立并且实行严格的矿山环境保护制度,从源头上避免或减少矿山环境破坏和污染。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依据法律提交相关开发利用方案、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在矿山环境保护设施和主体工程上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4]。新建矿山或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必须提交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应不给于批准。对于正在生产中矿山企业要实行严格的监督,杜绝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环境保护的现象。

2、采矿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表2 2005-2009年我国县以及县以上工业污染治理状况

如上表所示2005-2009年间随着可持续发展zl。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矿产资源、矿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人为的管理监督是其关键。在我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矿产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状况、矿业的科技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矿产资源是采矿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的平衡是采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我国是矿业大国,目前矿产资源紧缺任然是主要的矛盾。高强度的开发矿产资源仍然会带来很大的矛盾。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要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战略目标,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科技创新相结合[5]。保护矿山环境与加强矿山环境的综合治理,有利于改善矿山地区人民的生活环境,从而推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洪武、吴爱祥;中南大学. 《矿业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2] 刘芳;吉首大学,商学院. 《湘西州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3] 郑丽、李玉、王月悦;吉林大学商学院. 《矿业企业环境保护内部控制的构建》

第7篇

分 院: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 号:

2017年10月

班级:

本次我的调研主题是:环境保护;调查内容:对环境知识的了解情况、、对环境现状的了解情况以及环保对策;调查目的: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共建绿色家园。

与所有的县城一样,我县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九十年代前,我县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八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县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从全县总的情况来看,我县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生态恶化积重难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出现了范围扩大、难以防范、危害严重的特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难以承受高速工业化、人口剧增和城市化的巨大压力,世界自然灾害显著增加。 一、环境污染会降低生物生产量,加剧环境破坏。

(一)、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二)、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

(三)、交通工具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四)、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五)、矿山废水、废渣。

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环境隐患:

(一)、土壤遭到破坏。

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二)、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 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三)、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 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

(四)、草坪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影响小草的生长,原本生气勃勃的小草变得奄奄一息。同时,垃圾散发的难闻气味把我们那平静的生活被搅得不得安宁,人们不再在它周围乘凉,而是避而远之;蜻蜓、蝴蝶很难再看到它们的影子了。这严重破坏了小区的生态环境。更糟糕的是,在小区范围内这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五)、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经常是垃圾到处乱扔。所以草坪上垃圾箱周围各种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在草坪上,你可以看见被丢弃的快餐盒、塑料袋、酒瓶、泡沫甚至是一些家禽家畜的尸体也能看见,原先美丽整洁的草坪变得惨不忍睹,垃圾的臭味越来越大。人们在清洁了自身的同时,却把所有的污垢留给了草坪,这是多么不道德。

三、形成原因

(一).人口压力增长快

(二).资源的不合理运用

(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四、建议:

(一)、继续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融入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内容,推进公众参与保护环境。切实抓好老污染源治理,继续抓好。

(二)、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不受污染。继续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融入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内容,推进公众参与保护环境。

(三)、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发展废品回收业。对于不可回收的垃圾,距离县城较近的村镇可采用村收集、镇(乡)中转、县(市)处置的模式,做到统一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科学处理;对于交通运输不便或运输成本较大的村镇可采取统一收集后进行简易填埋处理的办法。

(四)、切实抓好老污染源治理,继续抓好重点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加大煤金等矿山企业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整治力度,确保达标排放,防止污染反弹。

(五)、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不受污染。

(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克服重审批轻管理的倾向,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七)、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提高环保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能力。

五、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商品市场环境卫生好坏,关系到我市省级卫生文明城市的创建,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二)、积极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环境卫生管理有关部门要对商品市场熟食、饮食经营人员进行督查,对没有办理健康证的经营人员,采取上门**服务,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缔。

(三)、继续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商品市场的环境卫生保持24小时清洁,积极加大环境卫生的投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各项规章制度。

(四)、建立绿化带。对有条件的商品市场要逐步进行改造或创建绿化带和公共绿地,提高商品市场的绿化覆盖率。

(五)、切实加强市场内的治安管理,建立群防群治、联防联动机制,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六)、建议有关部门彻底清除城区内的卫生死角,同时就近规划兴建一个农贸市场,以方便这一带的居民生活。

(七)、建议市政府从每年的城市建设配套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城区商品市场环境卫生的改造和建设,使我市商品市场环境卫生真正有一个彻底的改观。

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报告

姓名:张

院系:

学号:

时间: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环保已成为一个全球的热点。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因此,在学校中开设环境教育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当前,新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将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发生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变化,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社会行动力的主体,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意识,是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而学校的环境教育也应从传统的环境教育向新时期的环境教育转变,同时把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行为提上环境教育的日程,把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而且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经验也证明,光有环境保护的认识是不够的,怎么样落实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

二、调查方法:

对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的部分学生采取了随机抽样调查。

三、调查时间和地点:

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综合楼,2013年5月22日下午5点到6点。

四、调查基本资料:

1、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

2、男女比例分别占40%和60%。

3、调查对象主要为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在校大学生,全为大一学生。

4、本次调查对象来自不同的院系。

五、调查内容分析及建议:

(一)调查内容分析:

本次针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问卷,主要从环保行为、环保意识和环境问题对策这三方面进行了调查,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如下调查结果分析:

1、环保行为方面

问卷的第2题至第6题涉及到被调查者的环保行为:

① 一次性盒饭问题:只有5%的学生会绝对不会在吃放打包带走时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24%的同学是几乎不会使用一次性饭盒,而40%的同学偶尔会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把饭打包带走,16%的同学会习惯性地使

用一次性饭盒。

② 践踏草坪问题:为了方便或其他原因践踏草坪的同学中,几乎每次都会那样做的占40%,偶尔会做的占40%,经常那样做的占20%,这表明大部分同学都会为了方便而践踏草坪。

③ 灯和空调的开关问题:在自习室时,看到人不多的情况下,偶尔会自觉地关掉一些灯或关掉空调的同学占大多数,占56%,几乎不会那么做的占20%,绝对不会那么做的和习惯性那么做的分别占12%.

④ 垃圾分类问题:偶尔会分类扔垃圾的同学也占大多数,占50%;而绝对不会分类扔垃圾的占24%。

小结:由①②问题可得同学们为了方便,会经常使用一次性盒饭,也几乎每次都会践踏草坪,可见当面临便捷方法与消极的环境保护行为的选择时,大家会选择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消极影响的行为;而由③④问题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的环保行为还是积极的,他们会主动节约资源,会主动做出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行为。

2、环保意识方面

问卷的第7题至第9题涉及到被调查者的环保意识:

①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问题:有40%的同学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50%同学认为起到比较大的作用,10%的同学会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中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没有人不知道个人环境保护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有关环境保护的关注问题:在有关平时是否会关注保护环境这方面的新闻的问题上,36%的同学的回答是经常,62%的同学选择了偶尔,还有2%的同学从不关注保护环境方面的新闻,这表明大家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消息不是特别关注,这点值得大家注意。

小结:①表明大家对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环境的,也许改变的不是很大。②中的数据表明,同学们的环保行为过程中大家环保意识不是那么令人欣慰,有一部分同学的环保意识需要加强。

3、环境问题对策方面

问卷的第10题与第11题涉及到被调查者面对环境问题的对策:

发现有污染现象时,只有20%的同学会直接找有关部门反映,而却有50%的同学会想参与但认为由于身单力薄而放弃 ,有24%的同学会直接拨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电话,竟也有6%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事不关己,这可见面对环境问题时,大部分同学会选择逃避,也许这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放弃为环境问题出对策的现象。

(二)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就调查结果分析从学生自身、整体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这三个角度出发给出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1、 从学生自身出发

(1).大学生应积极了解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新闻,提高环保意识 :

在问及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的想法时,选择学生自身素质高的大学生是最多的。由此可见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提高环保意识的根本是从学生自身出发。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对于与自身密切相关并且具重大意义的大会,作为大学生,应该做为常识了解。

(2).大学生应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虽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介绍到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但在对白色污染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上,我们需要每一个大学生的参与。

(3).以自己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做个环境的守护者,也要让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譬如在面对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我们自己捡起来的同时亦需要劝导他捡起来,重申维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必区分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大学生是应当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2、从整体文化氛围出发

整体文化氛围好是大学生认为群体环保意识最强的第二大原因。所以我们建议大学校园中,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委,各类社团都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知识大赛,晚会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环保事业的大家庭中。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并为环保发现自己的力量。【保护环境调查报告】

3、从学校管理出发

(1)多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宣传:

学校可以 开展关于保护环境的班队会,让同学们自由发言,想出保护环境的办法,让同学们更多的为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贡献;多开展一些环保手抄报制作活动,多贴一些环保手抄报和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在展示区里,让同学们多了解环保,知道环保的重要性等等。

(2)对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方案:

通过调查可知,有94%的同学希望通过双面打印,并适当降低打印价格以节约纸张,由此我们认为对复印或打印实行双面,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减少纸张被使用的目的。从而我们对学校复印店提出有偿使用双面打印或复印的建议。而同学们为了方便会使用一次性饭盒和践踏草坪,因此学校可以对食堂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改变食堂饭菜分类方式,扩建食堂以至于学生不会因为食堂拥挤而选择使用一次饭盒把饭带回宿舍等等。

六、调查结论:

此次环境意识调查活动虽然只在一所大学一个年级进行,但具有以点及面的效果。调查结果也确实反映出学生普遍环境意识水平较高。在学生的环境意识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都有很高的认识,但在行动力方面就显得略有不足,表现出知与行有些脱节,令人担忧。希望通过这次调查结果的显示,让同学们有所深省。

第8篇

环境教育按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可分为普通环境教育和专业环境教育两类。普通的环境教育课程是小学到高中的环境教育课程以及大学非环境专业的课程,这主要是培养大众对环境的整体认识和初步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环境破坏的后果。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普通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做了严谨详细地研究。国家很重视普通的环境教育,因为它的受众比较广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环境,可以培养更多的人的环境意识,这对保护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国家教委于1992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该计划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作出了具体规定,即“要使学生懂得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策。(杨帆,1998)

小学环境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认识环境、热爱环境、自觉地保护环境的意识,获得一些浅显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初步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增强环境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等。中学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环境的复杂结构、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使学生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等。(转自:杨龙海,2001)我国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正在步入正轨,在努力加强环境意识的培养和环境知识的普及。环境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我国目前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有些学校一改环境教育渗透在其他学科的做法,环境教育单独设课,这足以体现环境教育在中小学已经占到了很重要的地位。例如小学的《环境与卫生》,初中的《环境保护常识》等,高中的《环境保护》、《STS课程》、《环境调查》、《环境科学实验手册》大学的环境通识教育是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环境素养,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活动上都较中小学的环境教育高了一个层次。大学生是即将走向社会的特殊群体,是未来的管理者、经营者和实施者,对大学生进行环境通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普通环境教育是鉴于全民的环境素质整体不高而实施的,是在社会上普及环境知识,传播环境理念,从而提高全民的环境素养,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发生了再去治理。对人类环境素养的培养,环境教育是最好的方式,比政府部门和环境机构的效果都要好。环境教育就是针对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环境教育的实施也要找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目前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因素占了很大比重,这就需要对人的意识进行优化,培养人类的环境意识。有人说,环境的污染首先是人类意识的污染。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意识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环境教育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培养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来讲,也就是从理想角度出发,环境教育能优化人类的环境思想,让人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从而更好的保护环境,甚至杜绝环境问题的发生。但是现实社会中人类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无休止的破坏环境,使得环境问题急剧的扩大化,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环境教育的干预。环境教育试图寻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宗旨,这是任何一个集团或组织都无法超越的利益,成为全人类改变现实环境问题的有力也是有效的工具。

专业的环境教育受众人群数量比较少,但是都是环境专业人员,它对环境问题的响应也是至关重要的。对环境法问题的解决,两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是对人类环境素养的培养,另一个就是培养人类治理环境问题的能力。而培养人类治理环境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就需要专业环境教育的开展,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国家环保总局宣教司指出专业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环保专业的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高等院校的学生。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培养环保科技和管理人才。我国的环境教育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专业设置和结构体系都趋势于合理,基本上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对环保人才的需求。

第9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村容整洁”要求,其实质是在农村地区倡导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弘扬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有利于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改善落后的生活习惯,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农村社会稳定,从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特别是乡镇“脏、乱、差”问题突出,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畜禽养殖污染加剧,农村面源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一些乡镇企业违法排污,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导致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不仅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农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环境状况。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基层政府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较弱,加之缺乏有效的共同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许多农村地区环保基础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许多地区成为污染治理的盲区和死角。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大量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饮用水体中。大部分地区的河、湖、塘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即使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也存在污水、粪便、垃圾随意倾倒的现象。

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下。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6.5亿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7.26亿吨,相当于3.5亿吨标准煤,但其中60%以上未被有效利用。秸秆随处堆放或就地焚烧,严重污染了环境。调查显示,近年我国每年畜禽粪便产生总量都在20亿吨以上,而我国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处理能力不足,许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措施,大量粪便、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农村面源污染也是突出的问题。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以及废弃农膜残留是农村面源污染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

农药残留于环境中极易诱发基因突变,使生物物种退化甚至衰竭死亡,造成生态系统平衡的失调乃至崩溃。农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与富集以及毒性放大,使人类遭受高剂量的农药毒害。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不仅污染环境,影响农产品出口,而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类的一些癌症甚至是农药诱发的。

化肥的过量施用或施用不当,会间接构成对人体的伤害。氮肥施用过量使蔬菜体内的硝酸盐超标,人食用后在消化道内转化为毒性很大的亚硝酸盐,受害较轻时会导致皮肤发红,视觉、听觉衰退、迟钝等症状,较重时可致癌。化肥总体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量化肥流失,可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地表水的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已经直接危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实现的制约瓶颈。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也不可能同时到位的现实形势。因此,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和对策。

一是制定好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形成一套能够将生态、生产和生活统筹协调起来的乡村建设思路,并贯穿于农村发展的战略规划中,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中心,制定从实际出发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统筹各部门的资源,集中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环境问题。

二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村容村貌改善等方面。开展对农村改水、改厕、改圈、改厨,建造卫生厕所,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区与村民居住区,人畜粪便处理后尽可能资源化利用,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饮水卫生合格率。

三是治理农村生产环境污染。积极开发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特别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菜篮子”基地等与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保障密切相关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治理工程。

四是加强农村环境管理。健全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监测和监管力度。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科普教育工作,以尽快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地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消费习惯。

五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针对农村环境污染特点的、独立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应用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农村环境保护的特点,构建一个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六是建立有计划的长期坚持的环境宣传教育机制,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政府要规定专门的部门开展这项工作。重点是乡镇,村一级要培养专门人员定期对农民进行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