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37:27
导语:在道路工程养护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建设;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标准及教学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15-03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打破了传统的课程改革模式,从根本上找到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差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建设。满足了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我们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对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首次将“工作过程”这一概念应用于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为出发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程序为线索,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从一个全新的视野对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开发出了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这些成果对接下来的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将起到指导作用。
一、国内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进入“十二五”以来,公路交通行业对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国内很多交通类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都开设了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但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设计并没有完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高职教育发达国家(如德国)相比,由于理念的偏差和经验的不足,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既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型人员,也不是只能做简单重复性工作的熟练工人。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培养的应该是面向公路交通建设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施工、监理、检测与管理综合人才。
2.缺乏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体系。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与广大路桥企业在人才供需问题上的突出矛盾是:学校的专业方向划分与公路建设的需求不同步,课程设计也未完全体现工作任务逻辑关系。
3.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应适当调整。要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技能为重点,适当增加实验和实训比例,改革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
4.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大多数课程偏重于原理的解释和分析,实践性、操作性的环节太少,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公路养护施工实训室和校外现场实习基地作为支撑。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动手能力锻炼,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马上适应一线生产。
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建设思路
针对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能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编制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对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课程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建设。
1.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框架构建的思路。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公路工程养护施工项目(路基、路面、桥涵、隧道和沿线设施)为导向,依照养护施工的工作顺序,确定每道工序中学生作为一名养护施工技术人员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时序,合理确定课程的内容和排序,构建基于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型的课程体系框架。
2.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构建的思路。要遵循规范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原则,依照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来编写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①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确定课程改革方向,使学生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②要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体系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课程。围绕职业能力设计实训环节,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三、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构建策略
完整而科学的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构建应包括以下各项工作。
1.项目的筹备与调研。成立项目组,对项目开题,讨论项目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思路,落实具体任务和分工,确定项目研究的总体安排和进度。向全国开设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发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函,向一些交通运输企事业管理单位发出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调研函。经过多方借鉴和多次分析论证,完成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专业改革调研分析报告,为构建专业教学标准及专业课程标准奠定基础。
2.实施方案的设计与执行。①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②编制专业教学标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指导性教学安排、师资力量、教学条件配置等教学文件。③编制专业课程标准:提出各课程的性质、课程内容选择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教学设施与实训环境等方面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3.试运行及调整。我们以“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9、2010级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试点班级进行试运行,通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对“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4.论证与评估。召开论证会,邀请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对“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进行论证评估。
四、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工作过程体现了职业与职业之间的根本差异,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划分以及项目施工工序的确定,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
1.划分了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我们邀请了专业人员,组成职业分析工作组,对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将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划分为公路养护技术、公路现场检测、公路养护管理三大岗位群。针对每个岗位群的任务领域,进行了具体工作任务的划分,共细分为十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并对每一项任务提出了职业能力要求。
2.确定了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项目施工工序。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项目施工工序的确定是构建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基础。经与多家路桥施工企业建立联系,深入研究,结合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以公路养护施工为总体项目,划分为准备、维护、质量检验与评定三个阶段共15道具体工序(下图)。
3.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根据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项目的15道工序,以及每道工序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按照“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的路径,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内容整合,确定13门职业专门化课程作为专业教学课程的主要框架,为专业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构建奠定基础。13门职业专门化课程中包括5门专业核心课程:《公路工程检测与评价》、《公路养护管理》、《路基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桥梁隧道养护与加固技术》、《公路养护工程招标与投标》;8门专业一般课程:《应用力学》、《道路工程识图与绘图》、《道路工程地质》、《工程测量技术》、《道路材料应用技术》、《公路结构与组成》、《公路路政管理》、《公路沿线设施养护技术》。
4.编制了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在构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课程的基本规范和教学基本要求,编制了专业“教学标准”及13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为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确立了规范与标准。
五、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意义
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从事养护施工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既要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也要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我们把“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念引入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依托行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特点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及课程标准。依照新的教学及课程标准,企业将会实质性地参与课程建设,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都会得到优化;通过企业和学校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境教学环境。
我们将会把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放在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的推广应用和配套教材的开发工作。边实践边调整,与时俱进地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扎实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我国公路交通事业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陈玉华.校企合作建设学习生产型校外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10,(7).
关键词:道路绿化景观,工程建设,养护问题
人们对于城市化建设的要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对于出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道路建设部分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来说,一方面它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其严重影响着城市整体建设以及文化形象[1]。所以,注意对于城市的基础建设以及文化、生活等的影响,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施工来说,这是一个重点问题。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建设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建设,还有对于其它方面的影响。但是,一个好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项目,不仅对于建设以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每个市民也是一件好事。
常见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问题,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的建设设计部分不够详细,往往存在单一化的设计,没有特色和创意,没有把城市的活力和色彩表现出来[2]。第二,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的种植与移栽过程中,考虑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的移栽,以及种植的道路绿化植被特点不多,没有考虑生长适应环境等问题。这样在后期建设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往往存在一定问题,整体建设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绿化建设施工部分与城市的地下管网、高空线路的架设相互影响,所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道的施工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尽量使得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与地下管网、高空线路之间形成的矛盾得以有效解决。
1 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及注意问题
对于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施工的重要一部分的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建设设计来说,要想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施工能顺利开展,同时又能保证建设施工质量,就应该在初始阶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工作。
首先,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应该进行调查和了解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施工路段的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条件,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中才能尽可能避免相关矛盾问题的出现。施工地段、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的了解与调查,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前尽可能的准备周全,主要包括相关绿化种植地区的土质情况,施工城市道路的绿化现状,绿化景观施工周围的管网,架线分布情况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与施工部分应该特别注意相关道路绿化景观中的分车带施工部分,道路绿化的中心环岛,道路绿化施工的林荫带,道路绿化景观施工中的行道树部分等。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中就能了解主要的设计主体,针对要实现的不同功能进行不断地改进,完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效果。对于不同功能的城市道路路段的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以及包括相关绿化植被的种类选择,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进行有特点的区分。比如,在不会对城市道路主要功能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城市道路中的主要行道路段绿化植被,可以应用一些行道树进行绿化建设。绿化景观的施工在城市道路中有高空架设线路的路段过程中,耐修剪的绿化植物应优先考虑。考虑结合该路段的功能基础上,分析城市道路中分车带的绿化施工设计,同时,选择合适的草坪或者花木作为绿化植被或者景观,这是根据相关地下管道线路的分布情况而进行的选择。
第三,进行绿化景观施工道路行人的交通出行特征等问题。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才能更好地进行道路绿化植被的选择,力争做到美观大方,而且不影响城市道路功能,这样道路绿化植被才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另外,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道路绿化植物之间的协调,还包括城市气候环境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生长情况的影响等,也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充分考虑。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结束后的工作就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这是完全根据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情况而展开进行。
第一,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具体施工开始初期,为了避免出现一些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实际不符的问题,一定要严格审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施工设计图纸。为了保证道路绿化施工的顺利开展,对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现象的清理工作也应该及时进行。
第二,在移栽树木以及植被的挖掘过程中,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应该注重树木植被的根部不受损伤,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移植栽种后树木能够成活。为了提高树木栽种成活率,应该有效控制栽种过程中的浇水量,以及树坑的深浅等。相关的防护措施应该在树木移栽时及时采取,比如,为保障树木的成活和安全可做一些固定支架等。
3 道路绿化养护措施
第一,为调整群落层次及生长势,应该合理地整形修剪,这样会较为容易形成植物种类的良好株形,从而构成相应的群体美的效果,有利于大方美观的效果形成。另外,对于植物共同生长生活的良好环境,修剪整形也是一种有效手段,能够提升生态群落的景观。
第二,考虑到植物群落的最好肥源是枯枝落叶,应该积极做好枯枝落叶及表土层的保护工作。许多微生物存在于表土层若干cm之内,营养物的加工者细菌都覆盖在表土层的枯枝落叶层。若去除这些枯枝落叶,则丧失相关的营养物,使得土壤肥力大大降低,影响到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在充分考虑符合植物生长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群体结构的合理调整,比如,及时的移植、调整、重新配置措施,应该在发现植物种类之间,上木、下木之间互相抑制、竞争、对抗的现象存在之后立即执行。在这样的条件下,就容易有规律地组织好各种植物,从而更为容易形成层次分明的人工生态群落。
第四,基于园林植物生态学原理,首先要弄清楚各植物的生长习性。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生长、发育及群落的结构层次,季相变化等情况,然后进行科学护管各植物的具体操作,从而使得养护水平不断得以提升。考虑到道路植物的立地条件差,环境恶劣等特点,科学养护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说,城市道路的养护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这是验证了“三分种,七分管”的说法,也说明了符合植物生态群落养护基本要求的重要性。
4 结语
结合城市自然环境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功能特征,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中进行道路绿化植被的合理选择。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标准进行规范施工,只有这样才可能进一步推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桥梁施工;养护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阶段是整个周期的最脆弱的环境,面临的风险最多,风险和破坏随时都会因为难以预料的强大冲击突袭而来,使桥梁造成巨大的损失。在桥梁施工阶段,具有很大的复杂性,技术要求比较高,施工环境很差,施工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当桥梁的跨度进一步加大,或者需要使用的施工材料和工艺时这些因素都从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养护管理的不到位的问题也严重影响到城市道路桥梁的整个项目顺利完成。下面重点针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维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存在问题
1.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桥梁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很多风险因素都来源于桥梁的基础工程,比如,基础承受力的能力不够,基础下沉严重或者断断续续下沉,基础的位置不正,现浇和预制装配是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的两种主要的桥梁结构。
1.2 临时工程的主要问题。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脚手架的相关事故,此类事故几乎占桥梁施工的全部事故的一半,脚手架工程结构的整体或局部的坍塌,脚手架的高空跌落事故等。在桥梁施工阶段主要的运输材料的方式有桥梁施工便道、浮吊、吊塔、栈桥等大型的临时施工设施,这些设备的使用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些设施由于是临时性的,因此设计的很粗糙,质量很不好,再加上不能及时维护,周围环境又很恶劣,这些设备总处在于高风险的状态中。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使用架桥机等架梁设备,由于这种设备具有重量大和受力大的特点,因此经常发生各种风险事故,可以说这道工序在桥梁施工阶段也具有很高的风险。
1.3 桥梁施工中发生的其他事故。由于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高空作业,这样就容易出现坠落事故,风险很大,比如,施工人员在悬空状态下工作坠落,操作平台作业时坠落,在进行攀高时出现了坠落事故,脚手架失效发生的坠落等。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火灾事故和由于使用电而产生的事故,这种事故也不可轻视;在桥梁施工阶段所使用的各种施工机械设备,通常也可以带来很大的风险。
2. 桥梁养护质量管理现存问题
2.1 观念问题:部分桥梁养护者尤其是领导同志,对质量的重要性、综合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贯彻“质量为本”的思想,未能真正意识到“只有质量效益才是永恒的”;
2.2 制度问题:招投标制度不完善,一些企业靠“软件”揽到工程,凭“公关”通过验收;
2.3 体系问题:桥梁养护质量的教育责任制等环节尚不完善,未能形成完整的质量系。
影响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养护管理与质量的主要因素
1. 主观人为因素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中,项目负责人、施工队伍素质等主观人为因素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在当今一些城市出现的道路桥梁质量问题上,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主观人为因素。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心、廉洁程度以及施工队伍的执行力与施工态度都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维护管理与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2. 客观环境因素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外部一些自然环境。主要体现在天气气候因素、季节变化等方面。自然因素不能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养护管理与质量产生根本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桥梁工程有着直接的关联。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
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必须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a.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桥梁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编制桥梁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桥梁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作业指导书及详细的施工方案等。b.物质准备,包括建筑材料(水泥、钢材、砂石料等)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吊车、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罐车、混凝土输送泵等)准备。c.施工现场准备,包括:控制网、水准点、标桩的布设“; 三通一平”,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
2. 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
2.1 施工人员的控制。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在政治、思想、业务、心理、身体诸素质方面做到综合考虑,统筹兼顾,量才取用。提高质量意识。务必让施工人员树立五个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虽已通过鉴定、试验,但施工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又是初次进行施工时,也必须对其工序操作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2.2 材料的控制。材料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材料控制的要点是:加强材料进场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2.3 机械设备的控制。机械控制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控制。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
2.4 施工方法的控制。这里所指的方法控制,包含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同时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方案、工艺的优化。液压滑模施工中支承杆失稳问题,混凝土被拉裂和坍塌问题,大模板施工中模板的稳定和组装问题等,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桥梁养护质量体系建构
1. 加强对桥梁养护的重视程度。为了养护质量与责任脱钩的问题,明确桥梁养护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责、权、任,应由上至下建立桥梁养护质量四级责任制,加强桥梁养护者的技术培训与质量管理教育;培养桥梁养护者责任感,提高养护行业道德;建立健全桥梁养护质量责任制,落实到人;充分发挥桥梁养护者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2. 加强桥梁养护材料采购、保存、使用环节;科学地选择桥梁养护材料病防止错用材料;掌握桥梁养护材料质量标准并辅以科学检验;按时、按质、按量供应桥梁养护所需材料。
3. 桥梁养护方法应力求分析全面、经济合理、工艺先进并有利于降低投资、加快进度、提高质量;桥梁养护应主次分明,重点保障关键养护工序。
4. 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应按季节、地域区别对待;桥梁养护现场做到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桥梁养护应建立系统的、可持续的质量观。
结束语: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维护保养与质量控制要坚持严格的施工标准,项目管理者与施工队伍切实提高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将质量管理控制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结合施工特点,不断探索完善更加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利益和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关键词:道路;桥梁;养护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桥梁与道路是密不可分的。城市的道路桥梁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道路桥梁的好坏与关系到民众的出行安全,同样也关系到城市的交通情况。当你坐在车上时你希望是一路畅通无阻还是交通拥挤呢?畅通无阻的交通也会使你的心情变好。这样城市道路桥梁从源头抓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道路与桥梁的施工当中应该着重抓住这两方面。第一养护与管理第二质量的控制。这样才能让城市发展的更快,才能让民众的生活过的更幸福。
1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养护管理
1.1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养护管理的意义
就现在我国的城市道路管理来说虽然在日常的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有不足之处。在传统习惯中一直是在桥梁与道路真正的发现有破损之后才真正的意识到去修补。而没有真正的领会道路与桥梁养护与管理的意义。真正的意义在于从一些防患于未然的事情在平时就应该定期的为道路与桥梁进行检查并且对道路与桥梁进行养护还要做管理记录,以便以后进行参考。在道路与桥梁的建设中,很少有从开始的施工阶段就专注于养护管理,然而往往忽略的却在实际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施工阶段的养护管理往往会让道路桥梁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在施工中也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这样的管理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具知名机构调查一条道路的寿命是分为几个阶段的。第一是道路寿命的初期,很容易接受车辆在公路上行驶。第二是道路的中后期一般是在这个时候就开始进行养护的管理如果不实行很快道路桥梁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第三是道路的末期虽然是末期但是前期在了充足的道路养护会增加道路的寿命。反之不可预想。所以在城市的桥梁养护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施工阶段。
1.2城市道路桥梁在施工中养护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人均车有辆的不断上涨,城市的交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交通量增大同样也给城市的道路与桥梁带来巨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会导致加快城市桥梁与道路老化的速度。而车辆每年都在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所以城市的道路与桥梁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养护管理就成为保护措施中必不可少的。
桥梁的建设不同于城市道路的建设,由于它是远离地面属于架空的状态,所以再设计桥梁时的负载能力是远不如道路的负载能力。在大货车、重型卡车在上面行驶时增加了桥梁的承受能力同样也加快了桥梁的损坏。桥梁建设的初期就应该开始进行桥梁的养护,来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城市的道路上每天都有不同的车辆来行驶,当达到负载能力的极限时,道路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会给行驶在道路上的人们带来安全的威胁,定期的进行道路养护来进行管理既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交通的压力。
1.3城市道路桥梁在施工中养护管理的方法
城市的道路与桥梁的养护管理很重要,但不能盲目的进行养护管理,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来支撑。在养护管理中常见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在近五年内建设的道路桥梁或改造过的道路这样加强巡视,来保持道路桥梁上的各项设施完整。第二种是超过五年且路况一般的道路桥梁,应该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及早养护的方法,根据实际的路况来制定不同的策略,做到养护快恢复快的特点。第三种是路面层次比较差的道路桥梁,这样的应该制定一系列的计划,进行大范围的修补,将破损的面积降到最小,来保持路面的平整。来保证车辆与行人的安全。
1.4在城市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在城市的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常见的问题有:首先是道路的桥梁的设施管理,道路桥梁的设备档案所储备的资料不齐全,而导致无法进行实时监测,无法查阅过往的种种资料,同样也无法对存在的漏洞进行修改。对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其次是我国缺少专业的从事养护管理工作的人才,专业的水平并不高且管理的设备比较简陋,很难承担高强度的养护工作。第三在养护管理中应用的手段过于落后,缺少现在所推从的科学系统的监测方法。第四是在道路桥梁养护方面的投入经费很少,在每年我国在道路桥梁上产生的病害的所产生的损失远大于投入的经费,这也是我国长久以来道路养护工作原地踏步的原因。
1.5改善道路桥梁的养护措施
针对我国目前道路桥梁养护存在的问题,采取对应的解决方案来解决与加强道路桥梁的养护工作。第一提高对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的认识,要充分的认识到道路桥梁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有将路面有侧重点的养护,而是进行有全方位的养护管理。第二加强对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进行专业的精准的维护。第三加强日常巡查的力度无论是道路还是桥梁无论是建设的范围大还是小都应该重视而不能忽略。
2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建设的质量控制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建设除了在路面的养护管理很重要之外,质量控制也很重要。一个桥梁或一条道路的质量不过关,道路安全就岌岌可危了,所以在施工建设中要严格遵循质量控制。
2.1城市的道路桥梁的监测控制
由于施工的环境有所不同所以在建设道路桥梁的质量监测标准有所不同,这是根据建设地的地质情况来决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设置一些基准点,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逐个拉网式监测,来增加可靠性。尽可能的多监测几次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来保证道路桥梁的质量能够过关。
2.2城市的道路桥梁路基与桥基的控制
要想建造一条路或桥成功的根本要素是建造好的桥基与路基。它是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路基与桥基德结构稳固也会延长道路与桥的使用寿命。这需要人为的监察与控制,要严格控制建设路基桥基中所用土的种类与土的密度。严禁使用不合格土质成为“豆腐渣工程”。来确保道路桥梁的合格与安全。
2.3水泥稳定碎石质量控制 用黄土建设路基之后再用碎石将路面桥面铺满最后让水泥将碎石固定住。水泥稳定碎石的质量控制体现在首先是审查道路基层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其次是审查水泥稳定碎石搅拌的厂家作为成品供应商是否能达到标准资质,第三施工质量应满足标准规范设计,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这需要人为的严格把关。最后是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完成后应该采用薄膜覆盖技术进行对路面的保湿养护,加大水泥稳定碎石摊铺过程中旁站力度。监控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的统一标准来要求工序完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必不可少的。最后加强成品保护力度。混凝土养护期间禁止车辆通过。2.4沥青混凝土的质量监测 根据不同型号的沥青混合料确定工地混合料设计。在不同的型号的沥青的混合料根据沥青的纯度比例不同,应用在不同的道路与桥梁上。在施工路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碾压沥青。碾压时应该注意碾压的方式与碾压沥青的质量。碾压之后是进行监测检测,按沥青路面技术规程要求执行。检测过程中要注意测试项目和频率,注意层厚检测方法和检测频率,注意路面外形以及尺寸(宽度,高程,横坡,平整度)检查频率及允许偏差。
结语:道路与桥梁的养护管理是一项繁杂的技术活,这是一个反复循环的工程,在个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的管理,将细节管理应用到平时,这样城市的道路与桥梁的养护与质量才能够提高,来保证城市的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方辉,梅振宇.城市桥梁管理养护规划探索与实践[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道路交通的建设,近年来我国道路建设水平、技术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道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道路工程;工程管理;解决措施
1道路工程管理的现状
在道路工程管理中存在诸多因素,造成了工程档案、人员管理以及施工等问题的管理不当,导致道路建设中受到了一定阻碍,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与进度。
1.1道路工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
在整个工程的管理人员中,包含了技术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交通部门的管理人员等,并且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一起进行工程管理。这就涉及到工作人员对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甚了解、找不到合适的应当方法的情况,这就会引发技术方面的失误以及管理上失去控制,会对整个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施工进度造成较大影响,并且会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在道路建设工程中涉及的部分、人员较多,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各个部门必要坚守好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工程任务,才能够确保道路工程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有一部分人员对工作的重心并不在意,施工现场的人员、建筑材料等问题,都由于没有实际人员进行监督与管理、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把关造成的。道路工程管理中这些情况的发生,就给施工现场的人员留下了粗制滥造的机会,给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埋下了伏笔,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道路工程事故频发的原因。
1.2道路工程管理中的资金成本管理问题
通常道路工程中发生成本管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工程管理人员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不得当,管理中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与要求,造成了浪费和损失。在施工中发生建筑材料的浪费与不合理利用是常见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施工管理人员对于材料的使用与分配不明确、不合理,在材料的领取与发放时,没有做好登记与统计导致施工人员随意领取,导致建筑材料的不必要浪费,情况严重时还会因为材料供应不足影响工程的进度并且增加了工程的成本。对施工人员管理也缺乏力度,引起施工人员的生产积极性的滞后以及施工质量缺乏等问题。由于施工人员的安排不科学,一个岗位安排多人进行生产的情况经常发生,这不仅浪费了生产力,还影响了生产效率,并且增加了工程的成本。岗位编排的人员繁复,也会导致人员的散漫、没有组织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力度也不够,没有严格要求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安全制度进行施工,施工安全没有可靠的保证,不仅会因为事故增加工程的成本,还会给施工的整体质量以及进度带来影响。
1.3道路工程施工单位的问题
道路工程的施工单位需要具备符合国家要求的标准资料,比如标书、工程的建设图纸以及合同等,才可以确定实行施工,国家要求的标准中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对后期的施工产生影响。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多数施工单位多方面条件不太具备,与预期的要求相差甚远,比如工程承包单位的施工技术不达标,施工人员中缺乏可靠、技术性人才,在工程开展之后,施工管理混乱导致工程的进行受到影响,与预计工期有很大出入,并且直接导致了道路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1.4道路工程施工后期的养护问题
道路建设不仅在施工过程中要求非常严格,在后期的道路养护环节也非常关键。但是目前我国的道路养护管理机制比较落后,并且道路养护的技术缺乏科学技术作指导,导致道路养护问题一直比较严重的存在着。随着近年来我国道路建设快速的发展,传统的道路养护管理体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并且这种体制本身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道路养护一直都是以国家拨款的形式发放道路养护资金,但是申请道路养护资金是一个手续复杂、过程繁复、办事效率低下的过程,严重影响了道路养护的频率与要求。跟道路工程的建设相比,养护工作并不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因此在道路养护的工作实施中困难重重,资金、技术等多方面都缺乏支持。道路养护的手段与技术也是较明显的问题,目前很多公路的养护还是运用传统的人工维修方式,不仅对道路养护的效率低下、保持时间短,养护的质量方面也得不到保证。高科技养护技术运用不了,资金不到位等因素都制约着道路养护管理的进行与发展。
2道路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道路工程管理的现状中,我们发现了诸多问题的存在,结合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使公路建设可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2.1道路工程中的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道路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是亟待解决的,这需要工程承包单位针对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健全的、科学的培训制度,培训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实现管理技术的提高。并且对与工程管理中各个部门、级别的管理人员的整体要求要有计划和安排,不仅对老员工要进行培养,对新员工也要进行培训,只要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道路工程管理的问题就容易处理。在道路工程管理中,对于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都要建立明确的、严格的奖罚制度,并且要求人人遵守,这样才能促进所有人员的工作状态的主动性、自主性,从而保证道路施工的顺利进行。道路工程的管理人员要对自身有一定的要求,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求以及施工中设计的知识与问题,都需要管理人员有所了解和掌握。在工程施工进行中,管理人员要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并且通过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新的方法、技术进行解决与处理。
2.2对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加大管理
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是一个工程开展的基础,也是道路工程建设中的根本要求,这不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还涉及到施工人员的自身利益。道路施工管理人员要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规章制度,并且要求每一个施工人员以及进入施工场地的人员要严格遵守,对施工人员在生产过程的安全要引起高度重视。
2.3对于道路工程管理中的成本管理
工程的成本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利润率,因此道路工程管理要明确岗位需要的人员,以及人员上岗后的施工安排,减少人员上的浪费,保障工程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提高。建立有效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制度、申请制度,并设置相关的奖罚制度,带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规范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与制度,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可以向施工管理人员领取相应的物资,并且建筑材料管理人员要对每一次领取建筑材料的数量、次数以及用途进行记录,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发放或领取材料。在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的明显处悬挂安全施工的标语与规章制度,并且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并且为施工人员提供好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施工中发生事故。
2.4道路工程养护问题的解决措施
目前道路养护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养护手法缺乏科学技术做指导,导致道路养护的效率低、周期短,因此相关部门组织好道路养护管理队伍,对道路养护定期的实施。并且对于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要加强培养和提高,这样才能使养护队伍的专业水平提高一个层次,有效的进行道路养护工作。
3结束语
科学性、繁复性以及系统性都是道路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要实现道路工程管理作用的最大化,促进道路建设的快速、良好的进行,就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以及完善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温洁.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性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7(06):259.
[2]郭德新.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6(14):26-27.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混凝土外加剂施工技术;混凝土的养护
一、混凝土的配比、生产及养护措施
道路工程中对混凝土的使用量很大,而在混凝土中掺入小量的外加剂则可以起到混凝土的改性作用。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量很小,品种繁多,但是往往可以起到很重大的作用。道路工程的施工周期、施工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对也对混凝土外加剂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道路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一定坚持合理的配比,精准地生产,并进行必要的养护。减水剂应配制成均匀的溶液。外加剂沉淀的有害作用与外加剂掺量超大是相同的,每天应清除溶液中未能溶解的固体沉淀物。根据工程的需要,普通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可与其他可混溶的外加剂复配使用。在高效减水剂中掺入与水泥相适应的缓凝剂、高温缓凝剂、保塑剂或缓凝型减水剂可减少热天坍落度损失,用搅拌车或罐车运输水泥混凝土时,在浇筑现场可二次加入高效减水剂,经快速搅拌均匀后出料,不得多加水,并快速完成浇筑、振捣、饰面等;使用缓凝型的高效减水剂。
(1)进行正确的配比,控制好道路混凝土外加剂的配比和浓度。在工程施工前,专业人员按照工程的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外加剂的强度等级与调配比例进行配制,并且进行严格的实验配试获得级配报告,实施施工时严格按照级配报告进行。有统计资料显示,混凝土外加剂的配比与水的含量、水泥含量、砂石含量、石灰含量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混凝土一定要按实验室配给报告并结合实际的环境进行配制。同时,也要严把材料关,保证水泥、砂石、外加剂等的质量。
(2)加强道路工程混凝土的生产施工管理。混凝土添加外加剂配制时要按照根据施工现场砂石等含水率等进行适当调整后的配合比进行,使用适当的外加剂确保混凝土在保水性和和易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运输距离的不同和入仓进度有别应该适当掺入减水剂,防止运输过程的泌水。
(3)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要实行严格的养护。道路施工位置特殊、地址地理条件均存在很大的变数,专业人员的权威测试数据显示,道路工程中混凝土养护一定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尤其对浇筑量大、环境复杂的混凝土更应该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养护,并且从水源、昼夜时间、表面覆盖等多个细节进行全面的考虑。与此同时,在养护期的督查也是必要的,养护期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养护现场的具体情况都需要进行及时的跟踪并记录在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道路裂缝的混凝土外加剂施工措施
对道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控制也是混凝土外加剂施工的一个重点。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经常会产生裂缝。混凝土道路工程常规的静态、动态荷载以及次应力等的作用下会产生荷载裂缝,在温度变化悬殊时会产生温度裂缝,因为混凝土的收缩会出现收缩裂缝,混凝土构件内部钢筋被二氧化碳锈蚀时会出现锈蚀裂缝。
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在施工应用之前应检验pH值、密度(或细度)、减水率,符合要求后才可使用,最佳掺量的确定,必须满足工程环境条件的设计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及经济性等性能要求,根据供货商提供的推荐掺量,通过试配得到一个合理掺量。高效减水剂掺量过大会造成水泥混凝土严重泌水、水泥浆大量流失,导致密实度不足从而影响强度。减水剂应配制成均匀的溶液。外加剂沉淀的有害作用与外加剂掺量超大是相同的,每天应清除溶液中未能溶解的固体沉淀物。根据工程的需要,普通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可与其他可混溶的外加剂复配使用。在高效减水剂中掺入与水泥相适应的缓凝剂、高温缓凝剂、保塑剂或缓凝型减水剂可减少热天坍落度损失,用搅拌车或罐车运输水泥混凝土时,在浇筑现场可二次加入高效减水剂,经快速搅拌均匀后出料,不得多加水,并快速完成浇筑、振捣、饰面等;使用缓凝型的高效减水剂。
对裂缝进行控制一方面可以在结构处于自由变形没有约束的状态时,采取措施,使其自然填合裂缝,另一方面要在结构处于约束状态下,无变形余地时对其采取措施。只有在这两种状态时都采取合理的措施,才可以对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在道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很多细节措施对裂缝进行有效控制。首先,道路工程施工应该采用适合的水泥并严格控制其用量,降低混凝土产生自身的拉应力。选择合理粒径的砂石,减少因水泥使用过多而产生的泌水、收缩、水热化等现象。其次,对骨料级配和混凝土的含泥量进行严格控制,杜绝海砂的使用,避免有机质等杂物掺入其中。同时,也可以通过增加一定量的预埋件,来直接测试混凝土应拉力。同时,对混凝土外加剂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加强技术管理也是一条防止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有效途径。
三、混凝土外加剂冬季施工措施
在道路工程中,混凝土外加剂施工对气候、天气等因素是非常敏感的,因此在冬季进行道路施工时,混凝土的施工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
(一)在冬季混凝土的施工中,影响道路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是水的形态变化较大。根据实际经验,当室外新浇筑的混凝土预养期较长时,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因此冬季道路施工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延长混凝土的预养期。
(二)尽量缩短道路工程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并在运输时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当混凝土接缝时,应使其接合面在浇筑完成后继续保持正温,直到混凝土到达规定的抗冻强度。
(三)当混凝土外加剂施工完成后,应在其表面覆盖草袋或者彩胶布进行养护,保证初期的养护温度不低于防冻剂规定的温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道路检测 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43-01
引言
道路工程学科专业是一个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交通运输工程类学科,学科课程的安排也越来越科学化。但是,对于新发展起来的工程检测与维护学科来说,试验检测课程的学科安排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伴随着试验检测课程的开设,可以对同学们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1],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不断的进行完善。
1.道路工程试验检测课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公路的通车总里程由1978年底的88万公里[2]增加到2014年的446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1984年开始建设的沈大高速公路, 1990年全线建成通车,全长375公里;到2014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1.145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在2013年6月20日,交通运输部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会上正式公布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在新的规划里,国家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完善,在西部增加了两条南北纵线,成为“71118”网,规划总里程增加到了11.8万公里。
目前是公路工程的高速建设时期,不久的将来,大量的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会随之而来,工程质量都必须要有试验检测来保证。为了更好地培养新世纪公路工程建设与管理养护的技术人才,管理好公路工程建设与管理养护的质量,培养新时期的大学人才,道路工程试验检测课程的开设就尤为重要。
2.道路工程试验检测课程的教学模式
理论的教学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和固定的教学模式,也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但是,对于工程类的试验检测课程来说,还没有比较固定教学模式。随着将来对公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要能够在短期内满足企业单位的要求, 所以对于培养人才的高校来说,只有不断的完善教学计划,精心的探讨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当前,道路工程试验检测课程的开设基本有理论、实践、理论+实践三种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都各有所长,理论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深入地对试验检测方法、原理的学习;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深入地对试验检测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学习;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试验检测全面的学习,但又难易深入系统地进行学习。所以,探讨新的试验检测课程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多媒体技术和三维模拟技术的适当引用,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高等学校只有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社会才会认可,道路工程检测与维护专业是一个工程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的考核也要进行全面化的考核。中国的工程建设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快。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技术,使我们的工程质量都能够得到保障,对于道路工程检测与维护专业的学生培养,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杰.道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5.6.
[2]凌天清.道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前言
在当代道路施工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的地理位置、天气条件、施工场地、施工地交通量的大小等,而道路建设对于具体的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就给道路工程施工带来更大的困难。并且,在不同的地区,针对不同的环境,对于道路工程施工也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加强技术管理。
1 道路施工当中存在的问题与施工技术
1.1 常见问题分析
第一,有一部分道路开发商的眼中只有金钱,对于工程质量重视不足,对于施工成本能够节省就节省,想将工程项目的利润得到最大化。秉着这样的工程建设思想,道路开发商聘请的施工单位没有过硬的施工技术水平,购买的施工材料价格偏低,质量自然无法得到保障,在施工工序上也是能够省略就省略,更有甚者使用的施工机械都是濒临报废或不合格的产品,这样的情况对于道路施工来说无异于致命的打击。
第二,客观因素作用于道路工程建设,影响有时十分巨大。例如在道路建设前期考察时忽视了对于路基强度的检验,在道路正在施工的阶段,脆弱的路基所能够提供的支撑力十分有限,一旦在经受不住外界强压就极易产生变形现象,严重的会产生路面翻浆现象。
第三,施工材料的性质有可能对于工程施工发生一定的作用。施工材料的种类很多,其性质也不尽相同,在具体应用应该选用搭配的施工工艺,如果忽视了这一要点,整个施工质量就得不到良好的保障。
第四,施工人员本身的道路施工技术不过关,在施工时并没有足够的质量意识,通常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施工,在道路工程施工的检修及维护工作上都呈现出敷衍了事的态度,从而严重的影响到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1.2 道路施工的主要技术
在道路的施工当中往往会分成路基工程建设与路面工程建设。而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路基的建设,如果在建设路基时稍微出现一点问题,就会影响之后的建设工作,例如在回填沟槽中就需要注意很多细节,需要把沟槽内部的水笔芯都处理干净,不能够施用旧料进行填充等。但是如果在建设的时候,没有处理好这些细节,在道路投入使用之后,会非常容易出现沟槽沉陷与坍塌的现象,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建设路基时,如果有较深的沟槽时,就需要使用分层建设的技术,处理好盲沟或者是排水设施,保持路基的干整度。
在路面工程建设的施工当中,需要注意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凝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来说,行车会相对更加舒适,也比较容易维护,缺点就是在早期沥青撒布的不均匀时,在行车的摩擦之下,就会产生凹凸不平的情况,从而损坏路面。但是只要在施工时注意把路面压实,避免路面出现裂缝或者松散的现象,就能够保证路面的质量。而对于水凝混凝土路面来说,它的使用寿命会更加长,并且不容易被损坏,但是在行车时会经常出现故障,并且较难修复。因此,在建设水凝混凝土时应该注意保持路面的湿润,不能够使路面受到暴晒或者风干。
2 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道路工程相当于城市的血脉,其质量好坏决定了城市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程度,关乎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市民的生活便捷程度。所以我们要坚决把好市政工程道路建设的质量关,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2.1 加强施工阶段技术沟通
当代工程道路建设的种类非常多,建设环节一般比较复杂,要综合各个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例如道路、电力、绿化等等。要把道路建设的质量提升上去需要每个施工阶段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员加强每项技术的沟通,注重做好每项工作的衔接工作,从整体考虑道路工程。
2.2 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直接应用于道路工程,其本身质量优劣必然直接关系到整体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另外,我们还需要对于施工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针对采购部门的员工和施工工人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其工作素养,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施工材料对于整个道路工程质量的重要程度。第二,对于购买的施工才材料一定要先行进行试验,及时对于试验结果做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向上汇报。第三,在审核方面要注重对于每项工程做好把关工作,做好定额分解与定量分析工作。第四,对于材料的管理应该组织专职的工作部门来管理,由此部门对材料进行保管、分配和协调等等工作。
2.3 加强质量监督检测
任何工程建设施工要想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都离不开相应的监督检测工作,具体到当代道路工程施工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测制度。施工单位应该寻找拥有相关监督检测资质的单位。监督检测单位一旦接受任务就要对整个道路建设工程的安全负责,明晰整个工程的功能后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材料、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测并明确将所有工作细节记录在案。考虑到工程类别及其作用方面的差别,对于监督检测的工作比例能够做好适当的改变,但总体上不能大于技术标准所要求的取样数量的三成。第二,对于工程试验室的建造一定要遵循有关规定,将所有的实验器材准备妥当,仔细挑选试验人员的人选,注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争取获得最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工作方式上要实事求是,特别是在进行一些重要试验的时候。做好正确的工程试验才能给予整体施工正确的工作方向,加强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
2.4 做好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当下由于我国疏于对道路工程的养护管理,因此众多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型人才急缺,且大部分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型人才普遍存在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达标的情况。相关部门应该逐步将养护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针对其工作的具体环节,培养专门的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型人才,提高在职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型人才的质量。经过上岗培训的人才,只有取得了合格证明之后才能够上岗,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促进路桥梁的养护管理的发展,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路的施工技术难度并不大,尤其是路基的施工更加简单,但是因为施工场地会受到地域和交通流量的限制,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道路的施工过程当中,需要按照严格的施工技术标准,强化施工的质量管理,完善从施工到监督的制度,严格执行,从而保证公路的施工质量与使用耐久性。
参考文献
[1]周旭垠.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18):21-23.
关键词: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控制
前言:工程材料是整个道路工程施工环节的基础,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是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管控道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竣工工程、有效实现对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与控制工作是道路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发挥着巨大的现实意义,能最大化实现道路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项目及报检程序的了解,能够科学的进行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克服不利影响因素。
一、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意义
1.降低道路工程造价
通过进行道路工程原材料试验,对道路施工材料进行层层筛选,选择最佳的施工材料保证了道路施工材料的实用性;如果在施工工地上,通过对工地上现有的砂、石、水泥等工程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发现在工地上的某些材料符合施工标准,那么就地取材也并无异议,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原材料采购环节和交通运输环节的生产成本,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而且大大降低了道路工程造价。除此之外,对不用的工程材料按照其特有的性能进行项目检测,虽然在施工环节上可能要耗费些许人力和物力,但是从长远看,对工程材料的试验检测有助于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而工程材料又是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落实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与控制工作将大大减少验收工程时修复和养护道路工程的费用,同样也是减低道路工程造价成本的重要表现。
2.合理利用新材料
随着道路里程和规模不断扩大,频发出现道路路面裂缝、塌陷、断开等道路工程质量问题,道路工程部门锐意创新,通过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研制出新型的路面建筑材料。新型路面材料不仅能实现原有材料的效果,而且还增加了其他的功能,大大改善了道路路面的质量,大大降低了路面后期的养护成本,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是新材料,缺乏原始的相关使用报告做参考依据,对于采用后期的效果缺少研究,所以在选择、使用新材料时不能忽视对新材料的试验检测,要做到严格按照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项目及报检程序,最终形成系统的材料检测报告,以上可以看出,要对工程新材料进行试验检测,确保其符合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从而做到合理利用新材料,充分发挥新材料的性能。
3.科学评价道路工程质量
通过对材料进行检测,可以对道路工程质量做出有效的评估,有助于对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对道路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更容易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道路施工材料的检测,可以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还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分项进行验收,保证各个分项的质量,进而保证道路整体工程的质量。
二、影响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因素
1.环境因素影响
由于道路工程施工的地点局限,致使道路施工长期暴露在室外,受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采购来的材料在存放或者是长期的施工过程中也会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一定的性质变化。受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人员对材料存放的不重视的影响,材料在不合理的放置环境中极其容易变质,钢筋、水泥等工程材料生锈、受潮,即使是对于在施工前试验检测合格的原材料也会在长期不科学的存放环境中失效。工程材料的存放环境降低了材料的品质,改变了原材料的性质,影响了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效果,缩短了路面材料的使用寿命。
2.检测不及时或者检测失误造成影响
工程材料的检测不及时将会使整个材料试验检测环节所作出的统计分析付诸东流,无法发挥材料检测的作用,检测不及时就相当于没检测,归根结底还是无法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项目不全面,出现了漏检项目,影响了整个检测程序;另外,由于工程材料检测技术不成熟,检测设备老化,致使材料检测结果错误等等。检测不及时或者检测失误将会为整个道路工程埋下质量安全隐患。
3.前期调查不足造成的影响
施工前期的调查工作也将大大影响工程材料的检测结果。施工前期的调查主要是针对道路工程施工场所地质、地形地貌、地基、路面、岩层以及周围的水文特征,把握此类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减少对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不利影响;另外,图纸设计工作不规范、不科学,缺少图纸会审这个环节,导致材料试验检测工作落实不到位,相关的规划和管理工作跟进太慢甚至施工部门私自省去了这些环节。道路工程施工未能根据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 进行充分的调查,导致了判断上的失误,给工程造成了安全隐患。
三、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项目及报检程序
1.道路工程材料的试验检测项目
对工程材料进行试验检测一般可以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进行检测。笔者以普通公路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为例,分析了对道路工程材料应该进行的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首先要对水泥进行检测,看其凝结时间、细度、胶砂强度、安定性、用水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对具备条件一致的水泥按照袋装 200吨一批,散装 500吨一批进行包装,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下要每三个月检测一次;二是对细集料进行检测,其含水量、松方容重等方面是否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同时,对于粗集料,也应当进行详细检测,无论哪种集料,都需要抽取一定样品进行检测,一般情况下,中底基层、基层为每 2000立方米的集料,抽取2个样品进行检测,每层、每批抽样2个样品。三是须检测砂视密度、筛分、含泥量、容重等,对于同种砂源的砂每 200立方米为一批验收,每批至少取样1次;四是需要检测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蜡含量等方面,每进500吨沥青,必须进行一次沥青的全面检查,1000吨沥青检测三次蜡含量,每车都要对三大指标进行检测。
2.道路工程材料的试验及报告
由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得来的报告需要对道路工程做出综合使用价值评估。要注重对公路路面总运输承载力、防滑性能以及整体稳固性能、真实驾驶感受等方面的分析,作为辅助道路工程材料试验的信息。将道路工程材料的检测结果形成报告,对道路工程路面性能做出综合评价,对竣工后期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对策思路,检测报告中应该包括对道路工程的维修与保养的时间规定与周期。通过材料试验预测评估道路工程的未来损坏状况,研究进行路面保养的力度与技术。
3.建立高等级公路路面的使用性能预测模型
建立高等级公路路面的使用性能预测模型对进行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必要的,通过对使用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试验结果,推动道路工程的顺利开展。建立合理的试验模型首先需要调研道路工程材料数据,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有效;其次,控制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时间长度;另外还要注意试验模型的稳定性;最后,与往年的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结果做对比,做出正确的试验模型。
结语:
加强对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与控制,是保证道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起作用不可替代。因此,各个部门都应当对施工单位高度关注,不断提高道路施工质量,保证人们通行的安全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黎霞,吴继峰. 浅谈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J]. 城市建筑,2014,0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