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时间:2023-09-27 09:37:28

导语: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第1篇

有一个学生,他的爷爷、伯父和我的交情不薄,每次碰到我,都会询问他的学习生活情况。读六年级时,他父母还特意邀请教师家访。平时他在学校用餐,我几乎每天午餐都会把自己的菜分给他吃,两年多来从未中断。到八年级,我成了他的任课老师。我对他不但在生活上继续给予照顾,而且在学习上也格外关照。但他后来沉迷手机网络,没心思学习,作业不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一天,他上课玩一把激光玩具枪,并多次在黑板上晃来晃去。我警示以后,他仍然不听,便一气之下把他的玩具枪扔出教室。第二天,我上课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个学生答不出来。我说了一句:“这么简单都不会做,是谁的原因?”他突然站起来愤愤不平地大声高喊:“是你害了我们!”从教二十几年,他这瓢冷水使我的教学热情降到了冰点。事过之后,我不停地问我自己,他这样薄情是世态的炎凉,还是教育的失误?

某日,我去N中学打篮球。碰巧遇到同事和几个朋友也来到了球场。面对已爆满的各个球场。我下意识地自作主张,驱赶学生把球场让给客人。不料,有一个学生竟气势汹汹地喊道:“你们像什么老师,以大欺小。”我听到此话,十分恼火。冷静下来后,我不得不反省:一个学生不懂礼让,还如此狂妄,如此辱骂老师,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学校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本无可厚非,但放松了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就严重了。在如今的三维教学目标中,虽然要求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但学校和教师为了成绩,对此往往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

古人读书提倡“建德、建功、建言”。建德为三者之首,而现在的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只要学习好,其他的缺点无关紧要。我认为,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思想品德低劣,不爱国,不为民,不懂得感恩,不顾仁义道德,不怕国家法律,这样的“危险品”不是我们教育预期的结果。

第2篇

一、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思想品德修养是人发展的灵魂,占人身心发展的主导地位。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决定着人的工作、学习等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少年进入青年的身体转型时期,其对世界、对事物的认识还是蒙眬的。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学阶段中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理想道德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各种观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因人而异、耐心细致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其思想认识、觉悟和道德品质修养水平,充分发挥和挖掘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班级管理中,系统、科学、规范地做好学生思想品德工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确保班级管理目标的全面贯彻实施。

二、通过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1.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以高尚的师风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是每一位思品教师的工作基本内容。这需要教师对社会、对学生负责,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跟上时代的节拍。此外,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教师应不断进行反思,吸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教师应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正面形象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多形式的教学活动

教学模式的选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创新主要包括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创新教学必须广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创新教学的主渠道。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的方法决定了学的方法,为此,教师必须在设计创新的方法的同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也是为学生设计学的方法。只有灵活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遵循教育规律,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差异化教育

教师应该寻找教育时机,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捕捉教育时机,捕捉学生“闪光点”。后进生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表扬与激励。教师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应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4.以师爱感化学生

第3篇

关键词:“学生观”;师德师风;品德与社会课;少先队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当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本文根据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浅显提出了在教学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的观点,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新“学生观”的树立

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获得,也是在学习化社会中成功前进的永久性指南。长期以来,思想品德的实施和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无法协调统一,至今仍有不少学校将思想品德教育视作道德灌输课,整体呈现出重形式、轻实效,重书本、轻实践,重说理、轻行为训练,重泛泛而谈、轻现实辨析的现象。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改变传统观点,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学生观”的树立,不仅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更有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通过新“学生观”的树立,让学生在思想面貌大为改观,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强调学生素质和谐发展。

二、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师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努力提高道德素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仪态端庄,衣饰整洁,举止文明,语言得体,以自己良好的言谈举止和形象熏陶感染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三、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的建设,是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今社会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其本质就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而事实客观公正地告诉我们:思想品德课极其重要,它是关系到将学生塑造成具有什么样思想道德面貌的人的原则问题。品德与社会并不是以单一的知识教学为主的课程,而是一门以社会生活为主线,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知识及法律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蕴含着大量的教育信息,可以这么说,它不仅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向学生展示世界、社会的大舞台,更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历史知识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因素。如,学习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时,要了解走向世界的历史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课堂教学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品德教育。

四、发挥少先队的阵地作用,是提高思想品德素养的有效手段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先进组织,因而少先大队部要有先进的思想觉悟,在班级、在学校起带头作用。少先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少先队教育寓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是一个更加宽广、生动的课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少先队的教育优势,广泛地开展各种活动。

1.各中队辅导员要上好每周的主题队会课

队会课应该有丰富、鲜活的内容,如,学习少年儿童的先进事迹,有目的地组织队员在班内开展有关理想的演讲会,出宣传板报,写一些激励学生上进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这样对学生的理想道德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少先队精心设计德育活动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将学生自我活动引向新的境界。如,一周一主题队会课、一月一主题板报、雏鹰争章活动、红领巾监督岗、争创文明班级活动等,通过充满个性化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人格的养成、道德的完善和学业的进步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少先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国庆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大片,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和远大的理想。

总之,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重视陶冶、养成,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让学生实现从思想道德向道德实践的转变,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柳海民.教育原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李萍.让少先队成为真正的主人.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6).

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校;学生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35-03

中小学生在我校,因为是在农村,贫瘠的土地没有科学知识的充盈,使农民认识到了学文化的重要。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跳出农村,脱离繁重的农田劳作。这样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了最高关注点,孩子学习成绩好,学校就是好学校,老师亦即好老师。在这一基层工作的老师中,相当一部分人也认为学生的文化课优异,升学率提高,就是对本职工作的完全负责了。甚至会片面的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这也和家长的想法不谋而合了。关于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根据我校目前的实施状况,总结出这项工作必须要抓好的工作即教师工作、学生工作和家长工作。

一、当前形势对小学教师的迫切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精神风貌,而且这个阶段成长的学生富于创造力、可塑性强、接受新生事物快,也正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之重要阶段,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各种习惯、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将来的人生之路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有责任把中小学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上来。

学校的第一带头人是校长,学校校长处于学校行政事务的中心地位,校长起到的是学校领导班子中合作团结、治校育人的核心作用。要坚持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庭、学校、社会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来办好学校,让学生健康成长。这需要校长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并且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展全校普及的工作和感染家长来共同营造德育教育的教学情境,以身作则,带领全校师生培育出国家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

班主任在整个过程中担当的是具体实施者,领导和组织全班同学开展相关活动体验,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班主任必须掌握中小学教育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德育风尚。班主任应该从学生的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教育。例如:有一位高年级男同学,进程时遇到一个骑摩托车的年轻小伙子撞倒了一位老奶奶而仓皇逃遁。这位同学急忙搀扶起了这位老人,并且打了急救电话120,送往医院,老人的亲属赶到的时候,却被老奶奶的亲属指责为肇事者,无奈之下医治费与营养费花费上万元,该学生损失了经济利益,做好事却得到误解,这怎么办呢?班主任老师告诉他,这是社会上的一些个别人的行为,还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是老师遇到这样的事情,还是会这样做的,老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捐献了50元钱,全班学生也都争先恐后的奉献了自己的爱心。这位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怀,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愈合,如果是在一片指责声中,孩子那美好的心灵就会变得扭曲,所以从小正确引导孩子非常重要。

在南海广佛的小悦悦被车碾压事件中,7分钟内有18人经过现场,竟然视若无睹,不闻不问。这无疑造成了对于天真善良的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冲击,费解、质疑、茫然等情绪油然而生。心中充满疑惑,“这些都是为什么呢?”每天收到的教育是要争做新一代好儿童,好人好事新风貌,这样的突发事件无疑已经和精神文明建设严重脱节。老师要适时的通过班级研讨会做正确引导,让同学们认识到这是一些部分人群的极端做法,会受到全社会的唾弃与指责。现在法制教育已经大力普及,每个人都应以法律为准绳,做新社会新风貌的德育先行者,只有每个人都担负起爱心经营社会的责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国泰民安。思想决定着意识和行为,所以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势必力行的,这决定着整个民族的未来精神文明风尚。所以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应该是一个对社会充满爱心、热爱祖国的具有崇高品德的人,才能用自己切身的行动和教育语言来指导好自己的学生。

二、家长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和家长进行思想意识交流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家长要支持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相互配合,统一思想认识,保证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一致。为学校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家长们人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怎样才算是成才和成才的方法,很多家长由于不懂教育教学规律,往往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够协调一致、整齐划一。所以家长们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经常和学校进行互动式沟通交流,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一定要达到共识共进。

对农村小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

为振奋学生精神风貌,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建立良好的班级班风,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为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开展“爱家乡、爱祖国、做贡献”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提高劳动技能和助人为乐的思想意识。学校开展走出校门的校外活动,通过农田劳作、修路、植树等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帮助村委会开展公益活动,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物,实施组织纪律教育少先队每年组织好“七一”、“八一”、元旦、国庆节的歌颂庆祝活动,同时组织好烈士墓在清明节的祭奠。“六一”发展新成员、新队员,举办少先队知识竞赛,通过对会开展“小红花”、“雏鹰奖”、“金太阳”活动,在队员中鼓励大家学先进、做先进,争做当代好少年的少先队工作。

为了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提高每个学生的热爱祖国的责任使命感,形成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良好竞争局势,争取每个同学都为自己的班级增光添彩。班主任老师要培养好的班集体要做好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年的具体计划的工作总结,同时要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做好转变工作。组织班集体进行多种竞赛评优活动。安排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好班集体的小主人,并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心得体会,在班会上与大家分享。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学校的精神风貌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学环境舒适、整洁、优美,学生会得到审美教育。学校精神风貌对学生的熏陶非常重要,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经常活动场所,这里不一定要豪华气派,但是宁静与整洁是必须有的,一定要加以维持而且要经常性的美化,如种植一些植物,做一些文化宣传栏墙报,以感染在校学生的思想精神文明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的能力,学校要求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书写信件、学好写好毛笔字、到田间地头丈量土地、各种手工劳动等实地考察及评优竞赛,进行对学生的使用技能技巧的培养。

第5篇

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丁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不能弥补道德的缺陷。"思想品德教育更需要用滴水穿石、润物无声的启发、熏陶,要落脚在每一堂课,贯穿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形成序列,走以课堂为主阵地,全面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让课堂成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我认为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1.1 课堂上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要求学生穿戴整洁、搞好卫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上课起立问老师好、回答问题举手立正站好、遵守课堂规则等又渗透着礼仪纪律教育,可以培养好的行为习惯;上课前,要求学生查工具书,看课后练习,认真阅读教科书,做好课前预习,这样在学习中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强的意识。这些良好的习惯正是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基础,是教书和进行学科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前提和保证,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句话非常精辟。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读书很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德更为重要。

1.2 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科知识,贯穿于课堂,思想品德教育显得生动具体、形象可感,比干枯乏味的说教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语文课上有关热爱祖国、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散文,要求学生背诵并谈自己的感受;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歌词内容、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1.3 思想品德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有其长期性和层次性,而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贵在日积月累,不会提过急过高的要求和强加于学生的说教,而侧重于潜移默化的熏陶。

2.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

新课改中,突出的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养,三是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知道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要教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所以,思想品德课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二是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新课改以后,为教育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创造了时机,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潜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与班队会活动相结合。与班级活动和少先队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课外的延伸,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和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又一有效途径。

第6篇

家庭教育;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7―0029―01

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然而他们的思维尚欠深刻全面,社会阅历不足,自制力不够,思想道德的形成出现一定的偏差。中学时期正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切实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成为当前中学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

根据具体情况想方设法使其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教学时各科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思想实际,设置具有道德、价值导向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特别是我们的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更应深入学生,常和学生谈心,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这也要求我们要讲究讲课的艺术,不仅道德观点要讲懂,还必须有感染力,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以形动人,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二、重视常规礼仪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除了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理想壮志等“大德”的教育外,也应该重视学生在感恩意识、日常行为、文明礼貌、沟通与交流、理解与尊重等方面的教育。如我校坚持推行的《弟子规》的学习教育。学校还必须建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每学年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对品德优秀学生颁发单项奖;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要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重要指标和录取依据;对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的评选,必须将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列为重点考察。还要把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作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精心设计体现时代风格、富有教育内涵的校园文化景观,使学校的每一处都能洋溢浓厚的文化气息,使青少年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

三、家庭是学校道德教育十分重要的合作者

可以这样说,家庭教育是在点点滴滴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家长的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家长的政治态度、政治表现,家长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以及家长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都在有意无意地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作用。由此可见,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家长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注重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一个家长要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有高尚的情操和气节;有坚强、刚毅的意志品质;能支配、控制、调节个人行为;兴趣广泛,信念坚定;性格开朗,心胸开阔,就会对孩子的心理品质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性格特点,也对子女有着长时间的熏陶过程。家长是善良开朗、豪爽活泼、踏实认真、乐于助人、谦虚自信的性格的人,往往会受到子女的敬佩,会成为子女的楷模。

四、要重视加强中学生的心理教育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成熟,加上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都影响着我们的中学生德育工作,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德育问题,采用心理教育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离异、单亲及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显得尤为重要。不但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每个家长也应该多了解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从生活中,从点点滴滴抓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

五、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

第7篇

一、明确情感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明确情感教育的目的与内容是实施情感教学评价的前提,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由于人的需要是复杂多样的,所以产生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合理、积极、健康的情感,也有不合理、消极、不健康的情感。情感教育的任务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改变和影响人的情感状态及其内容,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变不良情感品质为积极情感品质,从而便思品教学成为健全、完善的教学,这就是情感教育的基本目标。

根据上述情感教育目的,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我认为主要抓了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情感的培养,即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二是人生价值情感的培养,即积极 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三是社会情感的培养,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等。

二、正确运用、实施情感教育目标的原则

情感教育是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它坚持"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发展核心理念,注重遵循教育规律,面向每一位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实施情感教育的要义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体验,倡导学生的道德自悟,最终达到以情促知,以情促行的教育目的。情感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找准角色定位,要把教育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主体,把教师看作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在教学中要把握实施情感目标的基本原则。

1、渗透性原则。情感教育必须寓于思想品德知识、热点探究之中。实现知识与现实充分结合,使传授知识、能力训练与情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积极地挖掘和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自身的特殊的教育因素、科学准确、潜移默化地将情感评价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性与情感性的有机统一。

2、从实际出发原则。制定实施情感教育目标应从学生本身实际,教材内容实际和当前社会实际出发来确定情感渗透的内容和方法,杜绝歪曲客观事实、脱离学生和社会实际的情感教育。

3、循序渐进原则。制定实施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应依据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内在逻辑顺序,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应从较低的起点开始逐步提高层次,同时由于人的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在制定实施情感目标过程中,对于某一情感的培养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实际进行反复渗透教育,不断巩固、强化。

三、正确运用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1、以情育情,以情激情。情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具有感染性,一个人的情感可以使另一个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的情感。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做到:(1)利用课本上介绍的有关人物的事迹(如、钱学森、童第周等人自信的风采),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来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自信的良好品质。(2)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而且要使自己的情感和教材的情感要求取得高度一致,把教材中的情感变为自我情感。教师需要调适自己的情感,并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共鸣。对同一教学内容,由于师生理解水平的差异,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会有差异,所以教师根据学生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情况调适自己的情感,既要有控制的释放,又要比学生的情感有较大的强度,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3)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所体现的一些情绪表现和情感行为,让学生进行判断分析其利与弊,力求避免用不健康、消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并培养高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以良好的师表形象感染学生:要热爱学生,并把这种爱渗透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之中;要尊重,理解 学生的感情,多与学生交往、沟通,关心其学习,生活和思想:要信任学生,尽可能淡化说教者的身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在教学时教师还要保持良好 的情绪状态,精神振作,情绪饱满,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动作",善于使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潜移默化地培植学生内心的学习愿望和道德需求,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知情互动,情理交融。人的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且认识越深刻,情感越深,越稳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中所隐含和显露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融情感于知识传授中,使情感性信息交流与知识性信息交流融为一体,做到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教师首先应将教材变活,形成新的情感体验,然后通过一定的教学艺术手段和技巧,将融入自己情感体验的知识授于学生;例如,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必须结合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与知识有关的历史和现实再通过课堂教学和师生、生生讨论、演讲等方式,使情感深化。同时教师要学会不断调适自己的情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共鸣;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渲染意境,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等切合实际的育情、激趣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情 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8篇

一、用“爱”的甘露播撒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是教育工作者施行教育的媒介。因此,对学生的爱是实施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从心底里爱每一个学生,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爱”的怀抱中去学习,去合作,去探究。

二、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对于教师人格的作用教育家加里宁曾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地加以仿效。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因此,教师的品德、精神、举行都应不愧为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相呼应,起到了强化其效果的作用,激励学生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譬如,在《知识助我成长》一课教学中,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十分愉悦的、美的学习情境,而且让学生在理解、认知“知识对个人的重要作用”的过程中,接受了非常生动的人生理想教育。这节课之后,学生对我更欣赏、更敬佩了。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第9篇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每个人因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化过程差异,基于和别人不同的心理面貌而产生不同需求,又因为相应需求促使每个人行动以满足自身的需求,需要既是人的一种内在心理诉求,也是一种外在的心理反映。但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都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方向。因此利用好人的需要心理,能够最大化的激励和发挥人的潜力,从而有利于加强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内涵

马斯洛,当代最有影响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其创立的需求层次理论几乎被各个领域、社会和个人普遍运用,深入揭示了人类社会需求的一般规律。其理论核心在于将人类的需求,按照出现的顺序、力量的强弱而成等级排列,同时将人类的需求归纳为5种基本需要。将人类置于不同层次的需求支配之下,不断从事外界或内部心理的各种活动。在马斯诺的理论之下,人类的需求被归纳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类。

生理需求,在马斯诺理论中处于最底层,仅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和先决条件。需要人类加以足够的重视。

安全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含义十分广泛,是人类对个人安全乃至世界和平环境的希望,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

归属与爱的需要,主要是个体和个体、个体与集体之间,个体渴望交往与他人认同、愿意融入到集体中的愿望,是个人对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在马斯诺理论中,与人类希望自己得到别人尊重和高度评价,希望能得到他人的重视和自我实现有威望等,即人类都希望自己有稳固的社会地位,并因此而表现出非常的自重和自尊。

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理论中,处于顶级需要的位置,是人类特有的具有促使人的潜能在能力中得以实现,成为别人期望之人,完成与期望一致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二、新时代贫困大学生需求的特点

(一)生理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

沉重的学费、生活费以及其他费用对于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有形的巨大压力,他们常常要靠举债借贷来交纳学费以维系学业。为了减轻债务压力,在校期间总是千方百计的雪球机会去打工挣钱,但同时又要拼命学习。所以只能做一些短工、零工。整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其劳动价值的不到公平体现,虽和正式工同样的工作,付出同样的劳动量,却得不到同样的报酬,导致了他们在学校期间的吃、穿、住等生理需求的满足程度不够,生存权极为脆弱。

(二)安全需求极度缺乏

基于物质基础上的欠缺,导致了贫困大学生在心理上的一种极度不安全感。由于“寒酸”,贫困大学生常常倍受歧视,受奚落,受嘲笑,心理上总处于一种不安状态。但同时又有作为大学生的自尊与自傲,因而对当今“金钱至上”的社会现象产生一种强烈的抵抗情绪。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自傲心理强化,自傲往往转化为冲动,在处理偶发性事件时,易产生敌视态度和过激行为。并且这也是贫困大学生所自知的心理,由于缺乏克制而不得不面对缺乏安全感的煎熬。

(三)尊重和人际交往的愿望强烈

贫困生虽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是作为一个自我意识渐趋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着强烈的自我尊重和人际交往的愿望。由于心理上的诸多矛盾,有时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继而产生的是不被他人尊重感。虽然经济困难,但趋于害怕被人歧视,所以其消费价值取向也多向经济富裕同学看齐,消费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同时他们也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对涉及到自己的事情又表现的极为敏感。所以整体上处在既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交际的需要又表现出一幅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很是矛盾。但作为一个社会人而言,归根结底对于尊重和社会交往德愿望是异常的强烈。

(四)自我实现需求迫切

基于比一般大学生更早接触社会,生活经历与经验也就成为贫困大学生的一笔最大的财富。那么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就比其他的大学生表现的就更加的迫切一些。应为它可以通过自己这份独有的财富来展示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同时还能拓展自己的交际面,找到归宿感与安全感。进而融入到班集体当中,获得被爱感。因此,贫困生的自我实现的愿望更具迫切性。

三、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在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普遍存在一定的生活困难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倡的“要把青年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有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终极目标,对贫困生而言缺乏实际依托,加之高校又缺乏对个人素养的培养和内在精神的重塑,这样的目标对贫困生并不能起到实际感召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

当前社会对贫困生的帮助,更多的局限在经济资助层面上,往往在思政教育方面呈现出落后的状态,从整体的思政教育内容来讲,大杂烩的方式导致教育针对性弱,缺乏对贫困生这一特定群体的引导,在对其正视现实、积极调整心态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等均存在缺陷。

(三)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有待改进

相对普通学生而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多和更复杂,如自卑心理、依赖心理、嫉妒心理等,而目前的高校往往普遍采用的是榜样教育法和个别咨询法两种方法协助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仅仅至依靠这两种方法,将高校贫困生所有的心理问题解决掉,这是完全不现实的,探索新的、更好的、更适合贫困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方法,是目前高校教育者应该积极探索实现的问题。

四、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改善、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针对贫困大学生生理需求欲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的进行引导、科学的进行调整

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其所提出的生理需求即为人的衣食住行。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教育者就不能仅局限于此。通常所说,人的需求有两种,即生理需求以及由生理需求而产生的社会需求,当生理得到满足后.学生就会自然地把自己的社会需求提升,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能给予贫困生以更多的关照,对于在外打散工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关怀而不能挫伤其信心。另外,在不损害其他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对于优秀的贫困生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展示的机会,给予其更多的激励。

(二)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安全需求欲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防范意识和处理安全危机的能力

马斯洛认为:“人们都喜欢一个安全的、有序的、可以预测的有组织的世界,在那里有所依靠,不会发生意外的难以控制的或危险的事情。”因此,作为教育者要注意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使贫困生走出自卑的阴影;在细节工作上,要深入到各个班级,定期到学生宿舍检查,增强其安全感,同时还要强化其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对贫困大学生尊重与交往的需求欲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情感世界。

做为相对独立但是又没有完全独立的个体,大学生和完全意义的成年人是有所区别的,然而有一个基本点可以肯定,就是身处校园的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尊方面的需求,自尊的满足会让他们感到自信、感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感到自己有能力、感到自己有用处,他们同样会渴望有深厚的情谊在自己的周边。做为教育者,在从事高校思政教育时候,理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真诚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他们获得人格心理上的尊重感。此外,还应该培养起良好集体文化,善于运用群体心理来强化学生之间的情谊。给贫困生提供一个可以接受的,愿意融入大家的良好环境。从而培养起他们良好的内心世界。

(四)针对贫困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欲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创新教育的开展,努力帮助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

在当前的思政教育界,往往充斥这样的观点“现在的学生想法太多,太快。”在当前的社会形态和信息爆炸的情况下,大学生时时被新生事物冲刷着头脑、意识更新速度极快,而真正会追求自我的人,前面的四种基本需求实际已经得到满足。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关注贫困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及时的加以积极的因素引导,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贫困大学生作为在高校中生存、发展的一个特殊群体,其需求有着自身特有的独特性。那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自然就不能一概而论,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要能够借用马斯洛理论来准确把握住贫困生的心理,尤其是对其思想和行为起影响甚至是起决定作用的需求心理,要从生理需求上予以引导,调整;从安全需求上予以强化;从尊重与交际需求上予以关怀,爱护;从自我实现的需求上予以帮助,借此使其得到生理及人格上完善。(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参考文献:

[1] 亚伯拉罕·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 张文才.学生心理与行为教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 李翔.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