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

时间:2023-09-27 09:37:36

导语:在道路的养护与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养护管理;质量控制

道路桥梁的建设与发展,从侧面反映了国家的经济水平,在道路桥梁施工控制与养护管理上,由于不同地区地理环境不同,导致施工养护与质量控制产生很大差异,在不断提高建设力度的同时,质量问题与养护问题也备受关注,毕竟道路桥梁工程也是利民服务,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提高施工的养护管理能力,健全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必然能够提高道路桥梁建设能力。才能够应对日后越来越大的交通压力。

1加强公路与桥梁的养护管理是必要的

1.1车辆和交通量的迅速增加,导致桥梁“老龄化”步伐加快

当今社会,我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趋势,不但车辆在不断地增加,运输货物的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使得桥梁一直处于负荷或者超负荷的状况。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机动车的数量以每年13%~15%之间的速度在不断的增长,并且货物运输的需求作业在不断的增长,某些公路在初期的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着技术和质量问题,建设施工量比较大的桥梁工程是为了跨越山谷、河流,这样就很大程度的加重了桥梁设计和施工的难度。以前的公路桥梁建设资金投入少,质量要求并没有改变,这样就使得桥梁的施工质量和技术等不到保障,从而导致其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因此在进行桥梁工程建设中,必须要加强养护和管理工作。

1.2加强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意义重大

由于该类工程具有施工工期长、施工量大等特点,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桥梁的养护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和消除工程的质量安全隐患,还能够节约大量的资金,从而获得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要想保证桥梁工程的正常安全运行,也要加强桥梁的养护与管理,但是桥梁工程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日常养护管理不到位等,这样都会影响桥梁工程的质量,所以加强桥梁的养护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道路桥梁进行养护管理的建议

2.1提高桥梁养护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通过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不断使他们在进行养护管理工作上做的更好,在道路桥梁养护上应该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操作能力,并且强化养护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各个部门也要经常的组织培训和实践工作,通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到整个养护管理的实施与完善。这就是我们说的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的体现,是反映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的高低以及能力大小的重要参考,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2.2养护方法的管理与创新

对桥梁进行养护的方法要尽可能的全面、合理、先进,同时要尽量的减少投资、提高养护进度和质量,桥梁的养护管理必须要有针对性,要对养护的关键性工序进行重点管理。相关技术人员还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不但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类型,对于材料的选择也应该加以重视,施工技术人员所肩负的责任也非常重大,选择有效的治理方法,是实现公路桥梁养护的关键,而生物防护与保养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有效解决以上养护遇到的问题。它是综合了公路、岩土以及生物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依托植物种类的科学选择,建立破面固定网,添加绿化基材,将绿化基材以及岩石风化层相结合,构成一个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系统,从而达到提高路基支撑力、稳定性的目的。

3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3.1做好桥梁路基工程质量控制

保障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其高效运营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路基路面作为工路工程的主要结构,如何能够提高路基路面的稳定性,保障形成的平稳,促进公路工程整体质量提升,在质量控制过程上公路路基路面的压实环节非常关键,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科学地进行材料的配置,并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顺利,以及投入使用后的行车安全。公路公车工程施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依据施工标准以及设计要求进行,路基路面的压实施工同样如此,这个环节施工质量的保障,能够有效降低公路工程中材料之间的缝隙,在日后雨水的冲刷以及外力的作用下塌陷以及变形的问题就会减少。路基路面压实是为了保障公路的稳定性,而公路稳定性则是公路工程使用寿命,安全性得以保障的基础,对于公路未来的运行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2做好道路路面整体质量控制工作

道路桥梁在施工后的常见的问题主要有蜂窝和起砂,以及开裂问题,如何控制这些问题的发生,通过实际经验可得,对于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使用的水灰比严格控制,同时在进行施工时也要确保路面的模面干净。在选择与铺筑过程上,采用的水泥要选取质量好和收缩性小,并水化热小的水泥,通过完善好上述措施外,也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同时也要说明下施工前后的质量控制。首先是施工前质量控制,要想提高公路和桥梁的质量,对于施工前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对公路工程施工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人员,加强物资储备以及技术的准备工作。其中组织准备就是审查企业的资质,并且建立有关的质量控制体系,物资准备就是材料和设备的验收和测试工作,技术准备就是要做好技术交底和创新技术的工作。其次是施工中质量控制,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桥梁进行质量管理。最后是施工后质量控制。在这一环节,要根据公路的实际质量情况进行质量档案的建立和评定,并且要严格的控制整个工程的质量成果。只有做好这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才能控制好整个工程的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道路桥梁建设来说,是国家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程,而且是长期并不断需要加强的工程,为了提高道路桥梁使用寿命,同时给人们提供安全的出行环境,作为相关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养护人员,必须从自身做起,明确养护与施工管理重要性。通过落实责任以及加强法律意识,对生产施工进行严格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找出最佳的养护与管理方法,使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参考文献

[1]李贵龙.浅谈如何加强桥梁施工和养护过程中的防水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31).

第2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养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在质量上容易出现的问题

(1)桥梁建设中使用的钢筋锈蚀程度严重。城市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和服役期限与钢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钢筋质量不达标或锈蚀程度严重,就犹如为桥梁质量埋下“定时炸弹”,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2)项目管理者与施工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一些项目管理者与施工队伍在责任心等方面不够重视,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存在怕吃苦怕受累心理。如果项目管理者与施工队伍素质不高,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即使材料再合格、施工程序再规范,也建设不出高水准的桥梁。(3)施工质量监管不严格,偷工减料的现象突出。当下,我国道路桥梁工程在扩大施工管理内容的同时,也带来了工程数量、成本与质量之间矛盾愈显突出的后果。因此,在施工质量监管方面部门施工单位还是将相关的一些责任制度置若罔闻,并没有加大对施工质量监管的力度,偷工减料现场屡见不鲜。(4)道路桥梁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多,为施工带来不稳定因素。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不可避免的要面对非常复杂的设计变更。通常都具有不可预见性,这就给道路桥梁工程设计变更的管理造成了异常多的麻烦,同时成为正常施工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二、影响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养护管理与质量的主要因素

(1)主观人为因素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中,项目负责人、施工队伍素质等主观人为因素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在当今一些城市出现的道路桥梁质量问题上,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主观人为因素。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心、廉洁程度以及施工队伍的执行力与施工态度都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维护管理与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2)客观环境因素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外部一些自然环境。主要体现在天气气候因素、季节变化等方面。自然因素不能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养护管理与质量产生根本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桥梁工程有着直接的关联。

(3)其他因素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所用的材质、施工机械等也会对桥梁养护管理与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材料是施工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服役期、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如果材质不达标,即使拥有再先进的管理手段、再一流的施工队伍,质量都无从谈起。机械设备因素能否发挥在维护保养中的作用,不仅关系到施工进度,也关系到质量的好坏。

三、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的要点

(1)施工过程的控制

施工过程就是施工质量的形成的阶段,控管过程务必严格。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也是由一些列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作业过程构成,每道工序严格受控,按照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步步到位,严查偷工减料的行为,由相关的质检部门以及项目部的自检人员负责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与检查,全方位实现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的落实目标。

(2)施工工艺的控制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关于施工工艺的控制主要点在于施工方法的选择,尤其是保证选择施工方法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经济性等。合理地施工工艺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同时对于实现工程计划成本及进度目标起到基础性作用。另外,施工工艺的选择在施工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施工情况随时检查其适用性和对施工质量保证的状况做相应的调整或及时更换。

(3)施工进度的控制

保证施工进度不落后是建立在施工质量和安全能够得到完全保障的基础上的。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进度是以总的进度网络计划为根本依据,通过分析实际施工条件及施工能力按照不同的施工阶段和工序对不同专业工作分解制定不同的进度分期目标,以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最终达到按期完成工程任务的目标。

四、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1)要建立健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严格遵守执行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维护管理与质量控制中必须要制定严格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坚持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为根本,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项目负责人与相关施工人员的义务与责任,对部门职责、人员职责要进行分工明确。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还要明确好项目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安全和管理职能,权责明确到人,职责落实到位。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项目所有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要认真遵守,严格执行。只有坚持以规范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为指导,城市道路桥梁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施工质量,减少质量隐患。

(2)强化以材料管理为重点的桥梁施工管理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是决定质量好坏的核心物质基础。桥梁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把材料质量关,高度重视材料质量在桥梁质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针对不同的工序、确定专门的材料监督审核人员负责专项负责材料质量把关;对桥梁质量产生深远影响的混凝土、钢筋等重要材料更是要注意从正规企业直接供货,在存放管理中要根据材料的物理化学特点,科学保管。

(3)加强桥梁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养护管理

在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中要严格落实桥梁维护保养制度;桥梁管理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专项人员负责桥梁日常的养护管理,加大桥梁质量的排查与检验力度,对桥梁质量状况和外观状况要建立严格的记录汇报报制度,依靠现代化的测绘与加固方法加强对桥梁进行全方位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管理;坚持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根本,全面提升养护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化与精细化的维护保养。加强桥梁维护保养人员的培训力度,对桥梁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日常维护人员要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在日常排查、检测维修的一些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人员素质优势在桥梁维护与保养中的积极作用。

(4)依托现代化的城市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点数据库优势

城市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点的数据库是指在设计过程中以及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桥梁质量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设置,建立起相应的控制点数据库。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在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中模仿其他项目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对本项目关键点的控制上时时刻刻处于受控状态,有效实现工程质量提前预防与现场管理的双重目标。建立桥梁施工控制点数据库,在项目开工之前可以有目标性的进行质量控制点的提前设定,促进施工过程中控制质量效果的有效提升,有效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遗漏某个控制点而造成的质量隐患问题的发生。

五、结束语

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维护保养与质量控制要坚持严格的施工标准,项目管理者与施工队伍切实提高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将质量管理控制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结合施工特点,不断探索完善更加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利益和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陈春建.谈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管理[J].科学之友.2011(4).

第3篇

关键词:预防性养护;市政道路;养护成本;使用寿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简单了解一下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的基本知识

预防性养护作为一种新的养护理念被提出来,它与以前的修补性养护不同,它是在道路投入使用后未被损害之前进行主动养护的一种方式。道路养护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使用时间的长短和道路安全行驶的可靠程度。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根据路面的状况,在道路建成初期,有计划的采取预防措施对道路路面进行养护,在保持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延缓路面的损害,改善路面现有的通行状况,避免道路病害进一步扩延,从而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时间,提高市政道路的质量。预防性养护更加强调预防性,树立预防性养护理念是城市进行道路养护的前提。

从预防性养护的基本概念中了解到,预防性养护改变了过去在路面受损后才采取补救措施的被动局面,把道路养护工作逐渐变为一种主动的、有计划的工作。预防性养护能延缓路面被破坏,关键在于能在最佳实施养护时机对道路进行养护,仅需要投入小额养护费用就能使路面处于良好状态,因此,预防性养护是一种经济适用的道路养护措施。但是,要做好道路的预防性养护工作,还必须把握好预防性养护的时机,树立预防性养护的理念,注重选择科学的预防性养护的技术,同时配备高技术水平的养护人员,注意新设备和新材料的使用,在保证养护质量的同时,尽力减少养护成本。

二、在市政道路管理中开展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城市的发展也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城市道路修建的数量也就逐渐增加,人们对于道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市政道路管理中开展预防性养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在市政道路管理中开展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降低市政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的全寿命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初期修建道路的费用,第二部分是预定分析起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反感所发生的费用。在预防性养护阶段,能够利用较低的养护成本使道路处于良好状态,在此阶段,如果未得到及时养护,在后期的使用寿命时间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补型养护,这一时期的养护成本的不断增加;

第二,传统的道路养护观念已经不能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需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得到提高,人们对于出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道路受到严重损坏时,再采取措施进行修补的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城市道路交通具有车流量大、人均道路面积小的特点,如果在路面破坏以后才进行维修,此时道路的结构已经被损坏,需要花费高额的成本对基层进行处理,维修的时间比较长,对于城市交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道路维修期间,由于路况差,车辆行驶的速度本身就很慢,再加上维修占用部分道路,堵车现象更加严重。然而预防性养护的施工比较方便快捷,对道路交通影响不大;它在道路通行质量明显下降之前就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养护,有利于短期内恢复道路的通行能力,为车辆通行提供更加安全、舒适、耐用的环境。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转变养护理念,在道路良好或者刚被损害初期就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进行修复,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使用;

第三,有利于改善目前市政道路养护工作管养分开的局面。现在市政道路养护单位转变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养护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对于刚被损坏的道路往往被遗漏,为了降低养护费用支出,只去修复那些损害程度大、不得不修的道路,使政府投入道路养护的费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采取预防性养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局面,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道路进行必要的养护,不仅保证道路的安全使用,而且延长道路的使用时间,相对地降低道路养护成本,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养护中采取预防性养护顺应了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逐渐受到市政道路养护部门的重视。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养护时机,这要求道路养护部门必须搞清道路的修建时间和进行养护时间,制定具体的养护计划,在道路功能性能恶化之前进行预防性养护,在减少维修时间的同时节约养护成本,从而保证道路始终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参考文献:

第4篇

提升道路养护管理水平

我国道路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在国际上仍处于领先的地位,在有关道路养护管理水平技术,已得到了世界权威性的广泛认证。伴随我国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新建道路和道路设施的剧增,使得环境对道路的安全影响愈来愈大。

因此,环境对道路养护管理影响应得到充分的考虑。在道路养护管理过程中,要求市政管理部门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道路养护管理把所需的材料在设计及实践阶段进行探索、研究、创新,从道路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道路养护效率。这些不仅依赖于设计者自身,还要求设计者充分考虑在道路养护管理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条件上加以改造和创新,从而更好的实现道路养护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城市的科学化数据分析,从而使得其具安全性、科学性,保证道路安全畅通,进而发挥其通行能力,最终使得道路养护管理与道路施工设计结合一身,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高性能、安全性的技术。另一方面,提升道路养护管理水平使其达到更经济、高速、更优质的要求。在普通道路养护的基础上发展未来道路养护管理,运用道路安全性养护、道路管理数据及科学化的评估报告做成道路养护方案。通过对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检验,从而实现了道路对压力、温度的实际检测。道路养护管理对道路技术的综合性有了一定的提升,道路养护管理对实用性的要求很高,要求其适用于各种公路养护要求、气候条件、自然环境条件,而且在工程实践中,需达到较高较好的工效效果。

道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而言,由于城市道路的建设发展飞速,传统意义上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养护管理模式,已然不能符合实际的发展要求,目前出现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大多采用管理体制仍为事业型,不能适应社会化的城市道路大生产的商品要求;仍采用拨款方式的养护经费,不能适应经营性城市道路管理企业的要求,这些均阻碍养护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及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创新。

2.养护管理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极其严重

缺乏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的足够认识和有效法律约束,其多表现为对道路养护的事故责任追究不力,监管力度不严,处罚较轻;与此同时,对养护资金投入、科技进步重视等不足或不够,至今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

3.缺乏道路管理养护技术规范

到目前为止,针对于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规范甚少,相应的养护工程支出费用缺少谨慎的核审标准,至今仍沿用一般城市对道路养护“完好率”的养护质量考核标准,不能使得城市道路的全方位养护要求得到相应满足。

4.养护科技水平含量低,养护的机械配套率不够

尽管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较强的养护机械的一些地方,但其仍存在注入机械适应能力差、机械性能开发不足、机械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的严重现象;更有甚者存在着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形式进行作业,对于引进的国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仅仅停留在试验阶段,还没推广至大规模使用。

5.养护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偏低

以上的几个问题均使得城市的道路养护管理技术水平落后,严重遏制了城市道路向更安全、更快捷、更舒适、更经济等性能的方向发展,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发展。

道路养护管理发展策略

城市道路建设的传承与发展靠的是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其对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伴随我国城市道路的网结构日渐完善,在整个城市道路系统逐渐建立起来养护管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道路养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相应问题,不仅应得到相应的重视,更该得到相应的解决。

1.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改良体制

在城市道路事业发展过程中,初期管理体制在城市道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从中的到了甚多的经验。但这种管理体制已然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无法满足对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要求。为使我国城市道路管理体制实现进一步的创新与突破,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针对我国城市道路发展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应优先考虑集中统一个管理原则。集中即领导权的集中,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统一即有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管理规划、统一管理调度。

(2)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深入发展及开放道路养护市场,实现管理和养护的真正分离。针对用工方式和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实现社会化,要创造面向建筑市场、招标施工队伍的道路养护维修机制,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养护管理工程实现从计划管理形式转变合同管理形式,以此来适应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程的特点 。

(3)建立起技术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专业的养护队伍才具有技术全面、精干;人员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完备;才能使得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的顺利完成。

(4)养护工程的决策的实现,由经验型转变成专家系统型,养护质量评价标准应从“完好率”指标转变成综合服务水平指标。建立并完善起道路养护管理数据库,使得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 M S)及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 M S)和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星级评价标准,对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与使用能力综合评价。

总 结

第5篇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路况监测和评价等方面。

(一)规划

评价现有路网状况,提出需改善的项目,确定需改善项目优先次序,制定计划并编制预算。

(二)设计

收集原材料、交通、环境、费用等数据,对需改善项目提出设计方案,进行结构分析和经济评价后,提出费用-效益最佳方案。

(三)施工

编制招标文件,提出施工要点,组织道路工程施工,控制施工质量。

(四)养护

提出养护要点,编制养护计划。

(五)路况监测和评价

进行道路日常巡检,确定控制或评价路段,定期监测路况变化。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分属不同的管理层面。如规划活动主要指整个路网的投资决策和计划安排,设计和施工活动则涉及各个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就是在监测路况取得道路服务状态数据的情况下,不断做出与道路有关的各项管理决定,并加以实施。

二、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作用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经常性保证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从而保证道路安全快速通行和服务等功能的实现。通过对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起到以下作用:

(一)及时了解和正确评价道路状况和服务水平

根据道路状况和服务水平,及时安排维修保养、中修、大修等工程,合理安排维修养护资金,保证道路完好。通过养护调查建立相应的技术状况数据库,为城市道路的运行管理提供完整、科学的技术数据,并将数据分析处理后为决策服务。

(二)提前预防道路设施病害发生

及时治理随时出现的损坏,防止微小病害的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延长道路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行管理成本。

(三)及时发现并弥补道路设施先天不足或使用缺陷道路设施在建设期间,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使用过程中出现道路排水、通道设置等方面问题,只能通过后期的养护维修加以弥补。

(四)减少或杜绝意外损害和伤害

对道路设施进行科学、到位的养护管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由于设施病害、维护不当等原因给道路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和伤害,避免由此发生的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三、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护管理体制落后、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养护管理体系不健全、养护机械化水平低和法规、标准建设滞后。

(一)养护管理体制落后

1、不能对道路设施实施统一管理

当前,许多城市存在着多个养护管理部门,这样就人为把统一的设施划分不同区域管理,显然不利于道路设施养护管理的统筹考虑、整体安排。同时,由于各部门职责交叉,经常会出现面对问题、责任,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

2、管养不分,责任不清

现行管理体制下,养护管理部门既是城市道路养护的管理单位,又是养护的生产者。管理者责任不清,经常就养护计划与养护资金的分配发生矛盾,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很难追究责任。

3、有限养护经费用之不当

每个养护管理部门为了应对养护资金的不足,均成立了施工企业,造成冗员过多,养人包袱沉重。

4、缺乏竞争与创新

现行管理体制下,缺少市场压力与变革的动力,容易导致资产流失、非生产人员膨胀、队伍素质下降、行业管理职能削弱等问题。城市道路养护质量主要靠内部机制来保证,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情况下,直接导致养护管理技术不能创新、养护水平难以提高,道路完好率始终处于不理想状态。

5、企业失去活力

许多养护管理部门成立的施工企业既具有企业身份,又要负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要服从以社会效益为主的行政指令,这就束缚了企业活力,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也无法调动企业积极性。

(二)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

城市道路养护资金是保证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道路设施完好满足功能需求的重要基础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公益属性,其养护资金完全靠政府财政投入。但是,在大多数地区,城市道路养护资金每年的支出额只占所需资金的一半左右,每年城市道路增长的幅度远远高于养护维修资金的提高幅度,可以说养护资金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三)养护管理体系不健全

1、缺少完备的路况数据

正确、全面的路况数据可以反映路网使用状况的实际水平,从而对路网的使用性能做出正确评价。许多地方缺乏完整而详的城市道路历史数据档案,如各种路面结构、养护历史数据、路面的使用性评价数据等,而这些信息对于科学的养护决策而言是必需的。

2、现有档案信息管理手段落后

许多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都存有该部门成立以来所管辖道路设施的档案,但是档案的借阅、查询及保存工作仍然采用人工方法,工作效率低。由于借阅频繁,资料破损比较严重。

3、没有建立定期路况检测、评价机制

多数城市道路路况数据的采集是以“道路完好率”为主,表征的是养护工作质量,并不能准确反映路面结构、损坏、平整、抗滑等多方面的使用性能。

4、养护决策制定的主观性

许多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缺乏决策方面的先进技术支持,以往的养护决策往往依靠经验做出,无法从路网整体角度出发,对整个路面使用寿命周期进行对策类型和实施时间的优化,人为因素很强,所得出的决策无法保证最优。这样的决策不能使有限资金得到最好利用,也不能提供最优的路面状况。

5、缺乏养护工程监理体系

由于许多城市道路的保养小修和中修工程并未进入招投标市场,而是由养护管理部门直接实施,虽然具体施工时有养护管理部门的质检科监督工程质量,但是缺乏第三方、无利害关系的专业监理公司的监督,工程质量的保证体系还不完备。

(四)养护机械化水平低

1、设备种类单一

目前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拥有的设备大都是功能单一的小型维修机械,种类单一,缺乏大型多功能养路机械,致使道路养护维修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了道路养护维修质量。

2、养护维修设备数量少

许多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道路设施技术装备率距建设部1992年颁布的《城市道路桥梁和排水设施养护维修机械装备标准》规定的1500元/千平方米相距甚远。

3、既有设备工作性能不高

许多地方现有的养护维修设备都是国产养路机械,大部分购置年代较早,功能比较单一。经过十多年的使用,设备性能已经严重衰减,故障率较高,一些设备还超过了报废期限,严重影响了养护维修工艺的可靠性和施工进度。

4、设备更新改造慢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增长,路面破损越来越严重,道路的养护工程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现在路政管理使用的机械设备多是使用20多年,甚至30多年的。

5、机械化程度低

由于设备的缺乏和陈旧,道路养护工程机械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养护维修工作处于半机械半人工操作状态,相当一部分道路病害来不及处理,很多道路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五)法规、标准建设滞后

1、缺少有针对性的规范、标准

目前,城市道路养护维修领域还缺少有针对性、具有地区特点的各类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养护保障、养护定额等规范和标准技术体系,造成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的“道路完好率”指标,缺乏整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不能满足现今城市道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2、《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急需修订

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于1996年实施,距今已十多年之久,应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尤其是体制即管理者是谁的问题,近十年的改革发展,市政工程的投资来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程养护主体条块分散、独立管理、各自为战,工程养护的操作层没有市场准入资格限制,造成水平参差不齐,任意队伍都能披挂上阵,养护市场缺乏规范。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扩大资金筹措渠道

从目前来看,可供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有选择地出让部分基础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合作路桥经营权;吸收增量资本;合理收取各种占道费;征收出租房税;建立以养路费为主的道路用户税费筹资体制;国家或省支持的城市管理的专项资金;关键路段设置轴重检测设备;居民收入调节税的征管;修建具有优质服务设施的车辆清洗站;修建优质设施污水处理厂;修建地上或地下大型停车场;修建优质服务设施城市道路等。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城市道路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达到更好的效果,也是节省资金的有效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资金效率: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养护决策水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节约成本;严格审批养护工程变更等。

(三)实现道路养护管理信息化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档案存储的电子化

存储完整、系统、准确的路网基本数据和路况调查数据,能够迅速、及时地查询有关管理信息、数据、资料等,为道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2、对道路使用性能进行监测和评价

通过监测采集系统,定期采集城市道路动态数据,通过客观资料对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评价,说明道路的现有状况,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养护对策措施。

3、对道路的养护状况进行评定

通过对路面技术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以及阶段检查和年度检查的结果,对道路养护状况进行等级评定,以考察和评价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为改善和更新设计、施工、养护方法提供依据,并据此对承担道路养护维修任务的养护作业公司进行奖惩。

4、科学制定养护计划

根据道路状况给出养护对策,制定养护全市道路整体养护计划,并给出不同投资水平对路网状况和服务水平的影响,以科学客观的数据作为申请养护维修资金的依据。

5、根据养护资金的限制,给出最优养护策略

根据下达的养护维修资金数额,合理有效地分配投资,提供费用-效益最佳方案。

6、养护计划所涉及养护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养护计划中具体养护项目给出最佳的养护实施方案,据此对承担道路养护维修任务的养护作业公司的方案进行评价。

7、预测路网技术水平状况

利用具有一定可靠度的道路使用性能预测模型,预测各种养护改建对策的后效,以及路网内的路况今后发展变化情况。

(四)机械化发展对策

1、需要配备完善的主要设备

(1)路况数据采集设备

路况数据采集设备主要是给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配备,进行路况数据采集和评价。主要包括:多功能道路检测车和FWD(落锤式弯沉仪)。

(2)日常养护与维修机械主要是承包小修保养作业的养护企业配备,进行道路养护维修作业。主要有:多功能沥青路面养护工程车、稀浆封层机、沥青补缝机、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合料摊铺机、路面铣刨机、路面切缝机、振动压路机、挖掘装载机、自卸汽车、平地机和多功能水泥路面维修车等。

2、发展机械设备租赁市场

为适应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市场化的需要,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大修工程和改扩建工程及部分中小修工程所需的大型机械设备,由于设备复杂、费用高、闲置时间长等问题,一般从费用效益的角度考虑不予购置,而是通过社会租赁市场解决。其主要的实现方式有三种:

(1)养护机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公路管理部门以在公路建设投资期和运营期内购置的养护机械为资本,采取投资入股或者委托经营的方式,由一些具有养护资质及信誉的公司进行开发经营。这种方式适用于公路专用养护设备。在保证自身正常养护的前提下,公路管理部门只负责检查、监督养护质量和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情况。而经营公司负责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及经营活动。公路管理部门除享有设备的优先使用权和保证权外,还定期收取设备的折旧费和经营利润分成。

(2)养护机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公路管理部门将设备一次性分配给下属的养护作业单位,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由下属作业单位自行管理,或者对外租赁经营,而管理部门只负责对养护质量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这种方式适用于公路管理部门内部运作,适合于保障型养护设备及部分专用养护设备。公路管理部门只收取设备的折旧费、大修费,不负责设备的保养和管理费用。养护作业单位的设备的保养和管理费用除依靠养护经费外,还可以通过对外出租或者承包工程获得。

(3)依靠外租养护机械解决养护维修

这种方式适用于养护租赁设备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由于设备资源丰富,便于租赁,可以减少因购置设备支付的大量资金,节省设备的保养和管理费用。但是,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设备无法及时到位,就会影响正常养护作业。

(五)法规、标准建设对策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是道路养护管理的根本依据,结合当前形势发展和十余年的实践,其第三章“养护和维修”部分应进行修改和调整,增加养护和维修招投标管理和实施监理制的有关条款,确立市场化的管理模式。

第6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道路养护管理;问题;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municipal roa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level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Municipal roa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ational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how to deal with the municipal roa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how to improve the urban road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level,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topics of current municipal roa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a series of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comprehensive method to handle.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roa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roblem;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伴随着我国市政道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市政道路管理中展示出巨大的作用。本文根据多年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实践工作经验,得出了一些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心得,对于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水平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也到了极大的改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我国道路系统的完善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市政道路管理中具有巨大的作用。但是,道路建成后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此,透析和重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中的问题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透析市政道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毋容置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是关键。近年来,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国家对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不够。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地方道路养护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道路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修复;其二,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科技化程度低。大多数养护单位不重视道路养护工作,平时采用简单的体力活进行道路养护,忽视了机械化、信息化技术在道路养护中应有的作用;其三,市政道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尚未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制度缺失。与道路养护相关的责任制、奖惩制度没有相应的得到落实;最后,缺乏专业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型人才。缺乏专业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型人才,实际从事道路养护的工作人员素质偏低,掌握的道路养护知识较少,实际操作技能较差,不能适应道路养护工作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求。

二、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迎着改革开放的号角,我国市政道路建设水平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其中在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技术,已经得到了世界权威性的认证。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对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市政道路设施和新建道路的增加,环境对市政道路的安全使用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要充分考虑到在服务期内环境因素对市政道路养护管理产生的影响。因此,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显得十分必要,第一,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第二,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理念、方式方法与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不匹配、不平衡,难以适应现状的需求。

三、重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中的方法

反思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结合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现状,对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道路养护管理工作。

(一)建立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

国家应加大对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弥补管理工作资金不足的困境。同时,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就必须加大预防性养护的资金投入,建立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则能够切实、有效地推动预防性养护工作的落实。

(二)注重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业务技能和人才的培养

加大对市政道路养护管理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教育。为进一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市政行业在年初制定了年度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时间和具体内容,对行业从业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活动。同时,加大行政执法培训工作,对市、区所有的监察管理人员和设施管理人员进行行政执法培训,熟练掌握城市道路管理方面和城市排水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知识。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定期召开相关行政执法培训,随时更替新的行政执法知识。通过系统的设施维护管理和行政执法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由此推动行业的长远发展。重视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三)重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技术

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技术应与时代同步,加大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创新技术,可以从不同视角加以改进,主要包括预防性养护管理和修复性养护管理。

其一,预防性养护管理。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和实用手法。预防性养护管理工作,一般主要从内部养护维修部门抓起,整体提高养护技术人员的素质,加大日常巡视检查力度,查看并维护路面养护技术信息,加强路面检测技术,保证路面数据检测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提高相关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也可以利用现代机械化.电子设备进行高效.快速.准确的道路检修。

其二,修复性养护管理。修补性养护就是路面局部损害或对某些特殊病害进行的养护维修作业,适用于路面已经发生局部的结构性破损,但还没有波及整条道路的情况。修复性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1.灌缝。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及反射裂缝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了防止裂缝扩展引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2.就地热补。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坑塘、松散、龟裂、拥包、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间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就地加热修补,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3.稀浆封层。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四、结束语

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对于我国公路系统建设至关重要,有利于解决道路易老化、管线繁杂、容易车辙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城市水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当前应加大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及时科学解决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高士洁:《当前环境下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策略》,载于《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年第6期。

[2]虎增福:《乳化沥青及稀浆封层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页。

第7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管理工作;认识

市政道路主要分为快速道、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四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人们对交通道路的等级及质量要求的提高,面对不断增多的市政道路,如此庞大的道路系统,养护管理工作无疑也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

一、市政道路养护管理中面对的问题

我国的市政道路发展十分迅速,随着道路通车里程的增加,市政道路的养护管理也越显重要,与市政道路取得的显著成就相比,我国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市政道路养护管理面临着十分复杂的问题,养护管理工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与当地政府、居民的关系,造成负面的影响。市政道路养护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管理体制落后:我国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有两种模式,即:“管养一体”和“管养分离”,普遍使用的是“管养一体”模式。事业型管理体制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市政道路养护管理采用的方式,养护公司建立的并不多,养护经费都采用拨款方式,这种养护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目前已经很难满足市政道路公司型经营的要求。目前各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养护管理机构跟组织方式,但由于体制的影响和养护市场的封闭式管理,已越来越严重的制约市政道路水平的提高和养护管理机制的创新。

2、“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具体表现为:没有考虑周全建成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养护管理工作总是等到道路修建完成后才研究,还存在“市政道路质量好,早期无需养护”的错误观念。道路的养护投入资金欠缺,对科技要求不严,很多地区的道路养护是被动的接受,缺乏主动性,“预防性养护”难以实现。

3、缺少定额与技术规范:目前我国市政道路养护管理仍未制定相应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无法指导全国或地方养护工作。养护工作的考核大部分沿用“好路率”标准。这些内容有局限性,对于市政道路的全方位养护难以实现。

4、养护科技含量低,养护工作总体素质偏低:手工养护管理仍然是目前我国的市政道路养护维修的主要手段,机械化普遍较低,机械的使用率、完好率难以达到要求,有些地区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的养护管理机械,但是实际使用率却不高,无法完全掌握这些机器的性能,很多设备成了摆设,闲置现象严重。缺乏市政道路的专业养护管理队伍,大部分都是临时找的一些修路工程队,缺乏专业知识,科技含量低,很多人认为养护管理工作比较累、脏、苦,所以招工困难,很多都是当地农民工,没有专业技,创新能力差,阻碍市政道路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市政道路的管理模式及养护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我国的市政道路的管理模式

市政道路管理,就是将市政道路作为一个产业服务对象向经济方向发展及管理。市政道路的管理依据科学管理方式,尽力达到国际化水平。我国各地方政府在市政道路的建设工程投资比重都很大,因此,地方政府在建立市政道路交通与治安管理模式方面拥有的自主决定权还是比较大的。

目前各地交通管理部门采用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条为主,条块结合”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模式。该管理模式的主要优点是上下一致、政令统一,而市政道路管理中要把握点的重点则是高度的统一性、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缺点: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费用不到位现象发生较多;市政道路管理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对于市政道路的保护意识普遍不高等。

(二)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具体措施

目前,对于现行市政道路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对于市政道路管理的优化建议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几点:

1、建立高效、统一、特管的市政道路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是开展管理工作的核心,它是进行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组织即指挥中心。同样,对于市政道路来说,也必须要有这样的组织。市政道路的养护、管理、通行、道路产权维护、公路治安及交通安全等工作是密不可分,和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这些环节又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目前我国在市政道路管理工作上还没有统一管理的模式,因为各省市政道路管理体制都有一定的差别,对全国的市政道路不能够进行统一的管理,所以在管理所达到的成效上还有待欠缺。因此,高效、统一、特定的市政道路管理机构是不可缺少的。

2、加强市政道路现代服务型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指的是在企业发展中形成的以服务为指导思想核心的价值取向。现代企业文化形态主要包含理想信仰、文化观念、行为规范、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向和制度的构建,可以直观地反映企业发展的总体认知和评价。一个企业发展是否良好,是否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以及公司实力,都与此有密切联系。现代市政道路服务型企业,应该在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严格要求员工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事实证明,只有严格制度缺乏理解和关心,企业就没有归属感和生命力,而盲目的理解关心、忽视制度管理,企业就会成一盘散沙,缺乏纪律性。由此看来,管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现代企业要想做好管理工作,既要关心员工,又要加强管理,这样才能够达到更理想的管理效果。

3、健全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市政道路管理困难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执法不严以及人民对道路的养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虽然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但较之市政道路的飞速发展,其步调却是慢了很多。建立统一的市政道路管理机制,使其充分发挥各种职能,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全力改善人事、财务及设备装置方面的不足,单纯地改变运营方式不远远不足的,只要这样,才能不断加强执法力度。

4、转变“重建轻养”思想,重视养护工作

市政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与修建工作相比同等重要,道路的良好使用依赖于高效的养护管理,好的养护管理工作可以为行者提供安全、快捷、经济、优美的行车环境。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在道路建设开始就应该得到重视,要转变重建轻养的观念,做到建养同重。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道路处在自然环境中,经常受到自然环境侵袭,还会受到一些人为破坏。对于市政道路来说,人为破坏现象很严重,主要有:破坏护栏、损坏、油污路面、违规占用路面等等。

结束语:道路养护管理是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护管理工作的还要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性能和运营效益,决定了市政道路的综合服务水平。如何管理好市政道路,是我们一直面临并且研究的问题。只有认真对待并且不断提高管理对策,才能真正的做好市政道路管理工作,保证道路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服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江鸿.《道路交通管理》[J].城市规划.2013.3

第8篇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施工与养护;问题;应对措施

道路与桥梁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建设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理因素、不同的环境条件进行不同的施工图纸设计,还要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等,忽略了任何问题都会使得道路与桥梁的建设出现安全和质量问题,例如道路和桥梁的使用年限较低,道路和桥梁表面出现裂缝等,甚至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安全问题,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加强道路与桥梁的施工与养护管理对道路和桥梁的质量安全尤为重要。

一、道路与桥梁在施工与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道路和桥梁在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1)基础建设不到位

在道路和桥梁的基础建设中,还存在基础建设不到位的现象,这将引起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从而会引起程度不同的安全风险,进而导致后续的建设层出不穷的出现问题,使整个工程的质量严重下降。对基础建设的不足,容易造成桥梁的承重能力薄弱,出现轻微和严重下沉等现象;桥梁的主体结构位置不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道路和桥梁施工中,必须要保证主体结构的质量,才能保证后续工程的质量。

(2)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在施工场地中施工材料种类很多、质量较大、使用量大等,施工设备具有体积大、重量大、安装复杂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安全事故,不仅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总体工期,还会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这些材料和设备要进行合理的使用和定期检查和维护。

施工中设备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的安全事故较多,在施工场地中最频发的事故就是脚手架不合理使用所引发的,轻则容易引起脚手架的局部坍塌,重则出现整体坍塌,导致高空坠物或坠落的危险现象,并且在施工现场针对建筑材料的运输主要依靠一些临时性的施工设备,例如施工便道和浮吊,这类临时的设备在使用设计时一些问题容易被忽略,使这些大型设备在安装、使用以及后期维护上都还有着许多的漏洞,导致存在很多的潜在隐患。

2.道路和桥梁在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道路与桥梁的建设中,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养护管理系统,归根结底是相关部门的养护管理观念薄弱,项目建设中的技术投入比较落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发现和解决,加上责任意识的不强,导致道路和桥梁的养护管理问题不到位,过于形式,这些都体现出了相关部门对公路和桥梁的养护问题不够重视的现象,养护管理工作的缺乏,必将影响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使质量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主要表现在对道路和桥梁安全隐患问题认识不足和经验不足,在进行养护管理时,技术力量落后,检测方法和能力有限,检测结果与实际偏离较大,相关的监督检查力度薄弱,不能有效提高相关部门的养护管理力度,导致施工中存在的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在后续的建设中,小问题不断恶化,最终严重威胁整体项目的质量安全,即浪费了资源和成本,也造成了频繁的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加强监管力度,才能增强相关企业的养护管理力度,切实的保证每一步建设中的安全和高质量。

二、如何应对道路与桥梁在施工与养护管理

1.完善和落实质量保证体系

具备全面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才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质量、有力加强养护管理工作,认真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并严格落实,提高相关部门的责任安全意识,至上而下的推动每一个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安全意识,增强每一个建设程序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在进行下一项的工程建设之前要确保上一阶段的项目质量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并加强监督力度,实施相互监督制度,对项目工程的检测设立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并且检查和监督要全面,对施工现场、设备运行情况、建筑材料质量和存放等方面均要检查,为了高质量项目的建设不断提升监督的力度。

2.增强道路和桥梁的施工管理

充分做好道路和桥梁施工前的工作,对施工地点进行认真勘探,包括地理环境、当地气候等;严格审核道路和桥梁建设的施工图纸,确保施工图纸与实际施工具有较高相符性;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充分准备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等。

其中材料的选用对公路和桥梁的质量保障至关重要,在材料准备中要全面分析施工环境等对建筑材料的要求,就近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来源,避免运输成本浪费,在建筑材料的采购中,严格依据项目的设计标准,选择材质、型号等相符的材料,综合考虑销售厂家的信誉、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情况等,还要注重材料的存放,确保道路和桥梁工程质量。

3.提升道路和桥梁的养护管理

加强道路和桥梁的养护管理观念,提升相关部门对养护管理工作对道路和桥梁维护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并将其纳入施工建设的重要环节,完善并落实道路和桥梁养护管理体制,进行关于养护管理工作的相关培训,逐渐实现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一些企业仍然认为在工程建设中重要环节就是施工过程,而将后续应进行的养护管理工作进行忽视,因此,更要加强道路和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科学的进行养护,积极的进行落实,使“重建设,轻管理”的错误想法得以纠正,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对道路和桥梁进行日常养护,仔细认真的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对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等问题给予重视,并采用合理的养护措施进行维护;还要对养护管理工作给予大力的资金支持,提高养护费用的投入比例,确保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养护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问题,还能有效的延长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既保护了人身安全,又保证了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道路和桥梁的安全发展,对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力量,道路和桥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较高,路面和桥梁的路面需承受较大的压力,相关部门要依据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对全体施工和管理人员进行整体培训、完善质量体系、提高养护管理的重要地位,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从根本上提高道路和桥梁施工和养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管理;养护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桥梁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道路建设德尔迅速发展,对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桥梁的养护维修和加固工作也越来越尖锐地提到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

1. 道路桥梁养护的重要性

近年来,公路沉降、桥梁坍塌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而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是整个交通运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对道路桥梁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针对路桥的实际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道路桥梁的维护工作,才能实现道路桥梁的畅通,才能确保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应强化对路桥养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靠科技、强化管理、主附并重、全面养护的方针。为确保交通的畅通无阻奠定基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保障,从而使运营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高。

2. 道路桥梁管理及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2.1养护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比建设更加重要。因为管理好、养护好道路桥梁是实现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由于受传统道路管理和养护经验的影响,各级部门尤其是一线的部门对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不够重视,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更做不到防微杜渐。另外道路桥梁是专业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复杂的建筑,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在路桥检测过程中,技术人员不能客观全面检测和记录路桥的病害及其运行状况。尽管在养护技术人员配置中,配备有专门的路桥工程师和技术员,也配备了路桥检测设备,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不能准确描述和判断路桥性能,且对一些病害处理不当,造成路桥的管护缺乏科学性,影响道路桥梁的安全使用。

2.2道路桥梁的技术档案不全面

由于历史及档案管理方面的原因,档案资料不够齐全规范、技术状况不明确等。一方面是由于变更技术资料的归档不及时,第一手资料难以掌握;另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及管理方面的原因,在移交和多部门管理过程中造成资料不规范或缺失现象;再一方面是对路桥的各种检查检验、路桥病害处理资料不齐全等。这样在对道路桥梁进行检查时,桥梁的技术状况在各类报表中混乱出现,对道路桥梁的检查增加困难。

2.3道路桥梁的超负荷承载

随着现在运输业的大力发展,我国的公路利用率越来越高,据调查,干线以上交通量平均增长5%到8%,大吨位车、超重车和集装箱车等的出现,也加大了道路桥梁的负荷,导致很多道路桥梁在投入使用后不久,就会出现路面损坏、桥板断裂等现象,加速了对道路桥梁的损坏,严重缩短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年限,加速公路桥梁的损坏。由于受养护经费的限制,目前进行的维修工作也主要是针对影响承载能力方面的病害进行维修处治,而对于影响耐久性方面的病害维修却远远不够,如宽度较小的裂缝、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等病害。任何工程从状况良好到出现病害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及时对路桥病害进行维修,能有效阻止病害的继续发展,延长其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

3. 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策略分析

3.1及时采取加固修补措施

桥梁的养护首要工作是采取加固措施,桥梁梁体结构的混凝土露筋、钢筋锈蚀等病害,都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将松动的保护层除去,清除钢筋的锈迹,然后使用环氧树脂混凝土等高一级强度的混凝土进行加固。但是在经过加固措施后 ,并不能将桥梁病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为零,还需要对已经产生的病害进行及时修补,这样可以预防更加严重的病害发生,防止对因为病害造成结构的耐久性降低。

以保证桥梁的正常运行,将桥梁的使用寿命延长到最大。

3.2做好检测工作,定期检查

养护人员应对桥梁及各种附件设施进行日常养护巡查。在加固措施采取的前提下,桥梁病害问题产生的概率降低,但是并不是把这种发生的概率降到零,所以定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桥梁的检测是对结构的主要维护措施之一,包括对桥梁的上部结构和附属结构进行测量、 观察,它是整个道路桥梁维修与加固的基础,不同道路桥梁的病害种类与程度不同。只有检测工作做好了,才能根据检查结果,对桥梁的技术状况作出全面评定,提出合理的维修加固方案,才能对危旧桥做精确的维修和加固工作,对道路桥梁技术状况作出正确评价,科学决策道路桥梁的维修养护对策,使有限的养护经费得到最优化使用。

3.3培养专业道路桥梁养护工程师队伍

加强桥梁养护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工作,是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因为养护工作人员是进行桥梁养护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技能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是保证桥梁养护质量的基础。随着道路桥梁结构体系日趋复杂。道路桥梁管理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素质也需不断提高。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要做到一个“专”字,努力用专业的方法,走专门的程序,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这就要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人员在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要经常参加相应的业务培训,以提升专业水平;同时,还应配备必要的道路桥梁检测设备,如道路桥梁检测车等。可以随时掌握道路桥梁的使用状况,处治各种危急突发事件,以保证道路桥梁的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并使队伍逐渐从日常养护过渡到具备进行道路桥梁中、小修甚至大修的能力。

3.4建立健全完善的道路桥梁档案

管养单位要对路桥的养护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设立专门的路桥养护管理机构,。道路桥梁竣工验收后,管理单位应及时要求建设单位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还要与建设单位技术人员一起,按照相关资料,对所有桥梁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检查。对桥梁的检查,应按照桥梁定期检查的要求进行,检查结果交管理单位留存。管理单位要按照道路桥梁管理系统的要求采集桥梁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建立数据库,输入计算机立档保存,并对所属路桥制定合理科学的路桥检测计划和养护维修计划,严格进行路桥普查登记,建立和完善路桥技术档案。提倡使用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化管理,特大型桥梁建立单独的档案管理系统和养护管理系统。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

3.5 提高对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意识

桥梁是道路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护中常有重路面轻桥梁的养护倾向,因此需要使大家充分认识日常养护是提高道路桥梁通行能力和延长桥梁使用寿命的必要措施,要实施路桥养护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规划目标、总体要求、管理流程和具体指标,全面提升路桥养护管理水平。路桥养护也需要专门的技术依托,养护技术也在由最初的人力养护向机械化、自动化养护转变。整理提供提高高速公路养护还要做到预防性养护,这对路况检测提出了更大挑战,可能需要庞大的路基、路面、积水性、桥梁承载能力等数据整合系统,这种预防措施更需要养护人员不断提高养护知识水平,以适应预警养护工作。

4. 总结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依旧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对道路桥梁的养护除了建立系统完整的巡查制度,提高桥梁养护工作的重视,还要加强养护管理工作能力,抓好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的质量,从而做好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工作,确保道路桥梁的畅通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聆国华,陈国华.浅谈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李世华.道路桥梁养护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