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37:37
导语:在渔业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我县关于加快发展精品农业、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水平的若干意见精神,围绕精品农业发展方向,以建立和完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实施水产种子种苗等工程,加强水产品牌等建设,突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等管理,健全完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精品渔业,加快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全县渔业产业发展新跨越。
二、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实施四大工程
1、实施水产种子种苗工程。优质的水产种子种苗是我县大力发展精品渔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要围绕虾类、龟鳖类、河蟹、常规鱼类、名优鱼类分别在姚庄、西塘、陶庄、天凝等镇建立8~10个县级以上规模化水产种苗繁育和培育基地,加强良种选育与提纯复壮,并逐步试行良种补贴政策,重点提高中华鳖、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青虾、河蟹、鳜鱼、常规鱼类等主导品种的优质种苗生产能力和良种覆盖率。同时,在西塘镇鸦鹊村、姚庄镇*村各建设1个县级水产种苗引种育种中心,加强水产良种的引进、开发、研究和示范推广,进一步提升与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的配套能力。
2、实施标准化鱼塘建设工程。继续以标准化鱼塘建设工程为抓手,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完备、养殖模式生态、经营机制健全、生产管理规范科学的现代渔业示范基地。结合标准化鱼塘建设,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初步建立起符合*特点的水产标准化体系和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力争到2011年,确保完成1万亩水产标准化鱼塘及老塘改造实事工程,力争完成3万亩水产标准塘建设任务。建成1万亩符合“四个一”要求(即有一个优势品种、一个知名品牌、一个健康养殖模式、一套完善的经济运行机制)的生态高效现代渔业示范基地。
3、实施主导品种提升工程。围绕我县的主要养殖品种,重点打造五大主导品种精品区。一是建设2万亩“三虾”精品养殖区。在陶庄镇、姚庄镇和惠民街道重点发展南美白对虾精品养殖区,在西塘、干窑等镇重点发展罗氏沼虾精品养殖区,在姚庄镇重点发展青虾精品养殖区。力争到2011年,“三虾”精品养殖面积超过2万亩,年产优质商品虾6000吨,年产值超1.5亿元。二是建设5000亩龟鳖类精品养殖区。重点在姚庄、天凝等镇发展中华鳖(太湖花鳖)、日本品系中华鳖、鳄龟等龟鳖精品养殖品种,同时建设3~5个规模化龟鳖种苗繁育基地,年产龟鳖种苗500万只。力争到2011年,全县龟鳖精品养殖区年产优质龟鳖2000吨,年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三是建设1万亩河蟹精品养殖区。重点在陶庄、西塘等镇建设河蟹精品养殖区,在姚庄镇建设虾蟹混养精品区。力争到2011年,年产优质河蟹500吨,年产值达3500万元以上。四是建设万亩“四大家鱼”精品养殖区。重点在姚庄、陶庄、西塘、天凝等镇建设1万亩“四大家鱼”精品养殖区。力争到2011年,年产优质商品鱼8000吨,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五是建设5000亩名特优鱼类精品养殖区。重点在陶庄、西塘、干窑、天凝等镇发展鳜鱼、加州鲈鱼、太湖白鱼、乌鳢等名特优鱼类。力争到2011年,全县名特优鱼类养殖面积超过5000亩,年产优质鱼3000吨,年产值超6000万元。
4、实施水产清洁养殖工程。制定清洁养殖实施规划,大力推广虾蟹草、鱼鳖混养、河蟹套养鳜鱼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加快建设2000亩水产清洁养殖基地。积极实施标准塘改造、清洁养殖、排放废水处理等综合治理措施,着力转变水产养殖发展方式,推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重点在陶庄镇建设350亩水产清洁养殖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积极探索水产养殖和水环境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生态渔业发展新路子。
(二)加强三项建设
1、加强水产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不断提升*水产精品的软实力,进一步增强*水产精品在市场销售中的竞争优势,带动整个渔业产业的发展。鼓励水产专业合作社、水产行业协会、渔业龙头企业、水产养殖大户通过品种改良、产品基地双认证和品牌营销,争创水产精品品牌。力争到2011年,全县培育省级以上名牌水产品5个,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机水产品10个以上,积极推动我县由水产养殖大县向水产养殖强县转变。
2、加强加工和流通渔业建设。通过引进外资企业和培育本地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发展我县主要养殖水产品的精深加工业。继续做好南美白对虾“订单渔业”,进一步加强青鱼、加州鲈鱼等特种水产养殖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攻关。支持渔业加工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户合作建立水产精品生产基地,促进产销对接。大力推广超市直供、连锁专卖、网上销售等现代水产物流模式,拓宽水产精品流通渠道。积极培育水产经纪人队伍,规划建设水产品交易市场,进一步拓展*水产精品的销售市场。
3、加强休闲渔业建设。充分发挥我县地理位置优越、湖荡湿地和池塘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加快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在现有4家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几年努力,再培育2-3家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积极推动休闲渔业与旅游渔业的有机结合。力争到2011年,全县从事渔业休闲的基地达到10个以上,休闲渔业经营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形成分布合理,特色明显的休闲渔业新格局,使休闲渔业成为我县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突出两项管理
1、突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全县要以创建“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为契机,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执法监管,强化初级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大力推行水产养殖、用药和销售“三项记录”,从水产种苗、水产饲料、渔用药物等环节着手,加强对温室甲鱼养殖户的重点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行业自律作用,健全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体系及监控网络,加快建设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中心,着力构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力争到2011年,全县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初级水产品药物残留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
2、突出渔政执法管理。渔政管理是渔业生产和发展精品渔业的重要保证。要继续加强养殖证的管理工作,按照《*县水产养殖规划》,认真做好内外荡养殖证的发放、换证年审等工作。进一步落实对无公害基地、水产种苗场、水产饲料生产企业规范性的管理措施,加强渔业水域资源增殖和生态环境管理,为发展渔业生态养殖和精品养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严格渔船安全生产管理,严厉打击电捕、偷盗养殖水产品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渔民合法权益。
(四)健全一个体系
进一步健全推进精品渔业发展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全县要结合大力发展精品渔业、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良好契机,积极推动渔技推广机构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生产基地、合作社、养殖企业、养殖户的技术对接,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基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升我县渔业的产业层次。同时,结合新型责任渔技制度的实施,切实加强渔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深化渔业实用技术培训,构建适应精品渔业发展要求的新型渔技推广体系。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发展精品渔业是实施生态渔业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县渔业主管部门以及县农办、发改、财政、科技、环保等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相互配合,积极推进。各镇(街道)要根据本实施意见,抓紧落实实施单位和责任人员,重点镇(街道)要专门建立工作班子,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科学制定规划。各镇(街道)要从市场需要和本地区的水产养殖优势出发,制定本镇(街道)发展精品渔业的工作方案,重点镇(街道)要制定三年期的实施规划。要依托现有的水产品品牌基础,进一步加大水产精品品牌宣传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建设一批规模化精品渔业生产基地。
【关键词】渔业发展;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科教兴渔;依法治渔;拓宽渠道
渔业是大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从人民的生活需要,还是从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上讲,都不可缺少。但是,长顺渔业由于水面资源有限,生产经营零星分散,规模小,普及面小等等因素,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基础地位始终没有得到较好提升, 一直是大农业系统中最薄弱的产业。到目前为止,渔业仍很滞后,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跟不上现代渔业发展步伐。主要体现在:养殖方式传统保守,品种单一,技术落后;养殖户经济基础薄弱,信息闭塞;渔业没有项目支撑,没有资金扶持,投入严重不足;渔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缺少工作经费;渔业基础设施欠缺陈旧。如何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推进渔业产业发展是我们渔业工作者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 正确看待渔业、坚定渔业工作信心
长顺虽然渔业水面资源有限,水域零星分散、产业规模难以体现,但是渔业环境优美、气候优良、水域无污染、区位优势明显、养殖病害少、生产经营灵活,只要坚定信心、突出特色、扬长避短、合理引导、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产业管理,小产业也可以做出大文章。
1.1 长顺渔业资源环境的缺陷与优势:
1.1.1 渔业资源环境的缺陷
(1)现有水面零星分散,不能体现区域规模;(2)现有水体底层结构复杂,生产操作难度较大;(3)部分水体地理位置偏僻,电力、交通不够便利,生产管理不方便;(4)部分水体水位较深,水温较低,对于养殖温水性鱼类而言,生长速度较慢,养殖周期较长;(5)多数水体受农田灌溉的影响,水位不稳定,对渔业生产有一定影响,(6)长顺阴雨天气较多,光照时数相对较少,水温提升速度较慢,对鱼类快速生长有一定影响。
1.1.2 渔业资源环境的优势
(1)长顺工业不发达,水体水源基本没有受到污染,水质优良,适宜发展水产养殖;(2)长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鱼类生长期较长;(3)长顺雨水较多,山塘水库、龙潭水井、河流溪流较多,颁布广泛,渔业水源有保障;(4)长顺冷热水资源均较为丰富,适宜发展多样性特种养殖;(5)长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贵阳1h经济圈内,对于渔业产、供、销各方面都有利;(6)长顺和周边地区渔业都不发达,鱼类销售市场和价格优势比较明显。
1.2 长顺渔业发展潜能
长顺大水面资源有限,但小水体资源确较为丰富。全县现有小型水库33座,总面积约467hm2,池塘和山塘50余口,总面积约100hm2,这些水体除个别几个位于旅游景点或兼作人畜饮用水源,不宜用于养鱼外,大部分都可用于发展渔业养殖或作为渔业养殖的水源。另外,县境内还有大小河流9条,无数条小溪,个别乡镇还有丰富的龙潭、水井等地下水资源,这些都为我县的渔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长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山多地少是基本实情,但其地形地貌也决定了长顺低洼荒废土地较多,这些区域不适宜种植业,但用于修建鱼塘养殖鱼类,确很理想,因为这些区域大多都有丰富的水源,且无任何污染。
长顺山地较多,各种农作物及农副产品类饲料较为丰富,人工草地资源也比较丰富,骨肉粉、动物血液等动物性饲料原料也有一定的量。部分饲料原料可就地解决,青绿饲料完全可就地解决。
2 扬长避短、突出特色、挖掘潜力,合理利用资源
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发展产业首先要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
2.1 改造现有低产池塘和山塘,提高生产能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现有的池塘及山塘是渔业生产重要的财富和生产基础,这些池塘和山塘有的是年久失修,渗漏严重,有的是池塘本身堤坝低矮,水位浅,有的是池底不平,呈锅底状,溶水面积小,等等,普遍生产能力低下,需要进行改造。通过加高加固堤坝,修整补漏,扩充和平整池底等进行适当维修,即可达到水深适宜、保水、面积适中的标准池塘,投资小,见效快。改造的基本要求是水深达到2~3m,不渗漏,面积0.33hm2以上。
2.2 发挥资源优势,推广特种养殖
长顺水面有限,但水质极佳,而且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都比较丰富,低洼低产田土资源也比较丰富,是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的最佳区域,不论是常温性鱼类还是冷水性鱼类均可养殖,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个宝贵资源。
2.3 发挥地域优势,扩展生产渠道,提高综合效益
现在人们的生活品味在不断提高,逐渐从量的需求向质的需求转变,旅游参观、休闲垂钓、农家自助餐饮等逐步受到青睐。长顺地处贵阳一小时经济圈内,交通便利,吸引城乡游客具有明显的优势,要利用这一优势发展休闲垂钓、旅游观光、水上农家乐等综合性特色渔业,提高产业效益。
3 推进科教兴渔,提高科技含量,转变生产观念,促进渔业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渔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的提升来推动。
长顺到目前为止,渔业方面最大的弱点就是信息闭塞,技术落后,品种单一原始,做法传统保守,生产力低下。要转变这一现状,要从技术上、养殖品种上、生产模式与方法上、管理上寻求突破口,通过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机制来推动生产观念的转变,不断提高各生产环节的技术含量,提高生产能力与生产效益。一是强化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推广机构、理顺管理机制、保持队伍稳定、拓宽经费渠道及强化技术服务,建立起能够适应新时期渔业发展的渔业技术推广体系。二是引进当地渔业生产急需、增产潜力大、见效快、覆盖面广的优良品种并予以推广,实现一个品种带动一方产业,搞活一方经济。三是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养殖模式,强化投饵养殖、种青养殖,发展生态养殖及休闲、垂钓、观赏渔业等等,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益。四是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开拓市场,推广新、奇、特、优品种,树立自己的“品牌”,打出自己的拳头产品,抢占市场,确保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企业实力增强。五是创办基地、试验示范,通过试验示范,做给渔民看,带动渔民干,给群众提供效仿和学习参考平台,同时为开展水产技术培训提供现场学习参观平台,提高培训效果,最终达到典型引路、群体致富的目的。
4 拓宽融资渠道、想方设法加大渔业投入
渔业的发展必须坚持投资多元化原则。
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项目资金并发挥其导向作用,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商业信贷及国外、境外资本,拓宽融资渠道,也可通过联营兴办实体,走风险共担、利益并存的多元化渔业投资模式,扩大资金投入,增强“造血”功能。总之要想方设法保障渔业投入,推进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引进推广工程的实施,促进渔业的快速、稳定、高效发展。
5 优化渔业环境、依法治渔,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一是要以《渔业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加强渔政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打击渔业违法行为,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维护渔业生产、流通秩序,为渔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要整治提升渔业基础设施,优化生产结构,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三是要加强渔业安全监管,保障渔业生产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
6 拓宽水产品加工与流通渠道,保障水产品适时销售获得最佳收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消费需求日益迫切,休闲渔业应运而生。休闲渔业,概括起来就是利用渔业资源、渔业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人们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近日,我们通过走访、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对我市休闲渔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一、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消费范围扩大已不局限于人为环境,休闲娱乐进入寻常人家,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需求的欲望,使得崇尚自然蔚然成风。近几年沿江开发,靖江产业结构转向二三产业为主,消费型城市逐步显现,对渔业消费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养殖户和企业利用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现有渔业资源,开始从事养殖与垂钓兼有的渔业生产。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地方拓展休闲内涵,拉长产业链,与其他行业巧妙地结合,给休闲渔业增加了新的内容。据调查统计,现有休闲渔业项目17个,经营规模1807亩,总投资逾1000万元,吸纳劳动力200多个,20xx年接待消费者30万余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500万元。纯收入近400万元。经营地大多分布在沿江,以新桥镇最为集中;水域以长江潮间带围栏养殖、圩堤提水养殖、近江池塘为主;投资主体有村集体、个人合股、工商企业、城乡居民个人,以市内投资为主,也有市外资金注入。纵观全市的休闲渔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养殖垂钓型。这是从养殖渔业发展而来的类型。利用池塘、长江潮间带围栏养殖基地等渔业设施,以养殖为主,放养鱼种均为斤两鱼种和部分成品鱼,配备一定的设施,开展垂钓业务的休闲渔业。比较其他类型的休闲渔业其特点是投入成本少、见效快。这是我市现有休闲渔业项目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分布范围最广,成鱼养殖单位和个人都有。全市13个此类经营单位,20xx年经营收入超1000万元。其中经营业绩较好的团结李王两户垂钓,占地面积80亩,总投入约20万元,去年接待垂钓爱好者200人次,经营收入30万元。陈玉东场占地100亩,垂钓收入近10万元。
2.垂钓型。专事垂钓休闲,不进行养殖,垂钓鱼全是成品鱼,大多从外地调入。此类经营单位或由养殖单位转型而来,如新桥新合长江养殖场,改制后的靖江市水产良种场;或直接建设而成,如佳禾置业投资的100亩围栏养殖,滨江村郭兰春与上海合建的100亩围栏养殖。
3.垂钓、餐饮结合型。将垂钓与餐饮有机结合,一举多得。形式主要有两类,一是有一些专业垂钓单位同时兴办餐饮,如新合村在场内建设了“江之韵”饭店,节假日日接待超100人,日营业最高达到5000元。二是餐饮企业投资的休闲渔业,既满足自身对水产品的需要,又满足消费者对品尝水产品的需求,如万源大酒店兴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园200亩水域都开放垂钓,同时提供餐饮服务。这种类型的休闲渔业既能满足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总体来说,我市的休闲渔业是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完整的总体规划和有效的管理。目前基本上以企业或个人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对开发项目中服务设施占地问题、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等缺乏统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现有的休闲渔业项目难以满足多层次需求。我市的许多项目大多由生产性项目改造过来,存在着规模小、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相关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大规模综合性休闲项目还较缺乏,知名度不够,难以吸引顾客。另外,近几年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鱼类的质量安全与卫生。
三是经营者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休闲渔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这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经营者来说,一时尚难适应。此外,许多休闲渔业基地配套设施不全,卫生条件较差,整体形象不佳。
二、我市休闲渔业的发展潜力和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新兴休闲方式,休闲渔业给城镇居民节假日生活增添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使他们走出拥挤喧嚣的都市,回归自然,尽享取鱼之乐、食鱼之美。从我市情况分析,发展城郊型休闲渔业潜力巨大。一是区位优势明显。由于受空闲时间的限制以及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目前一般居民家庭喜欢短期城郊休闲消费。与外出旅游相比,城郊休闲游具有距离短、花费少、有效休闲时间长的优势。我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城乡间交通发达,游客 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第2页
一般都能在半小时内到达目的地,十分适合发展“短、平、快”式的城郊休闲渔业。二是自然资源丰富。我市濒临长江,水土气自然环境优越,可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及取得安全食品的要求。加之我市水产养殖比较发达,有成熟的生产管理技术为休闲渔业提供生产角度的技术支撑,这为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休闲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城郊旅游休闲活动逐日兴起。近年来,垂钓娱乐活动快速发展,垂钓休闲已成为一些城镇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有钓鱼爱好者逾万人,每年参加垂钓活动的达到20万余人次。在这样背景下,适时发展休闲渔业,必将成为我市居民的消费热点。
我市发展城郊休闲渔业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对拓展渔业空间,开辟渔业新领域,满足城镇居民垂钓、娱乐、休闲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休闲渔业是对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因受自然条件限制,特别是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市渔业资源有了一定的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渔业经营者在继续搞好水产品养殖的同时,利用池塘、等场地建设休闲渔业开展休闲配套服务活动,能有效缓解目前我市渔业生产中资源短缺等各种矛盾,优化渔业结构,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第二,发展休闲渔业,通过吸引大量的游客,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商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渔业向其他行业延伸。同时,还可以扩大就业范围和容量,不但增加农民转岗转业的途径,实现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而且由于拉伸延长了渔业产业链,提高了渔业的比较效益,有利于增加渔民收入。第三,休闲渔业一般利用现有水域和渔业设施,同时利用渔民的专业技能,因此不但投资少,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项目,吸引人们在闲暇时进行度假娱乐和消费,形成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休闲渔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休闲渔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有利于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出发点,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持特色、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建立起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项目,打造我市休闲渔业特色品牌。
(一)完善发展规划,策划并实施高品位的休闲渔业项目
制定规划是避免建设散乱的有效办法。要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地编制完善靖江市休闲渔业发展布局规划,分期分批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配套型休闲渔业基地。根据我市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和自然资源情况,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大型项目。
1.江心洲垂钓娱乐基地。该项目能与我市发展长江经济相呼应,而且江心洲环境幽静,远离喧嚣城市,水质清鲜,空气清爽符合休闲的需要,发展休闲渔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内容主要是购置游艇、内陆垂钓塘、停车场、水上饭店等。
2.新桥休闲渔业基地。该项目利用紧邻规划建设中工业园区的优势,建设以新合长江养殖场为基础的休闲渔业。主要建设内容是改造渔塘和钓鱼池,增加鱼类品种,改善餐饮和娱乐条件。
3.长江农场休闲渔业基地。该项目以陈玉东养殖场为基础,以新港园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农场农业生产的优势,建设成为集赏花、观景、四季采摘、挥竿垂钓、自由农耕农作的综合性休闲基地。主要建设内容是扩大养鱼塘,建设停车场、饭店等。
(二)制订优惠政策,扶持休闲渔业发展壮大
休闲渔业虽然具有第三产业的一些特征,但仍属于农业范畴。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休闲渔业不断发展壮大。
1.资金政策。加强金融机构与开发项目的协调与联系,争取金融机构向休闲渔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资金支持。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休闲渔业项目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
2.税收政策。休闲渔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一种形式,仍应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发展之初,有关的税费要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扶持休闲渔业的发展。
3.土地管理。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有偿转让。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只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项目,应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地规定执行。
4.价格收费。对休闲渔业项目的水电供应,应按农业水电价格政策执行。对休闲农业项目的定价及管理,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既能使广大消费者接受,又能使项目本身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1.规范休闲渔业的有关市场行为。如出台相关条例,规范垂钓活动行为,保护垂钓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处理可能发生的纠纷。其它在治安、食品卫生、人身安全等方面也应以规范。为全区休闲渔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对从业者相关知识的培训。由于休闲渔业的从业者大多由从事传统渔业生产的农民转岗转业而来,因此要加强转岗转业农民的培训,提高休闲渔业从业者的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3.大力加强休闲渔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休闲游乐、享受生态、享受渔业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理念,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加强养殖基地、餐饮、客房等设施的高品位建设,做大规模,提升品位,形成品牌,迎合游客垂钓、猎奇、玩水、观景、享受丰收等方面的需求。同时,渔业基地的生态环境也应本着和谐、自然、安全、方便的原则,突出农家田园的特色,展现田园风光的魅力。
1、规范管理,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我区规范管理,服务海洋经济发展。认真编制完成《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中期评估与修编、无居民海岛甄别、海底管线普查等工作,成立海域使用项目审核委员会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专家评审委员会,规范本级海域使用项目审核和评审工作程序。及时办理围填海项目验收,做好海域使用证换发土地证,加强用海项目的监督检查,遏制非法占用海域的现象。
2、实施工程,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根据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文件精神,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大力推进渔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设立十百千万工程专项补助资金,实现在三年内实现打造5个渔业强镇、50名渔业发展领头人、500艘捕捞示范船和5000亩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基地的目标。严格执行捕捞渔船“双控”制度,有计划地推进渔船更新改造、渔具渔法创新、渔船节能产品安装、捕捞作业结构调整,继续稳定北太平洋和东南太平洋鱿钓作业,通过改造标准养殖围塘,积极推进水产品精养、高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优化提升海水养殖业充分发挥海岛地理位置的优势,深刻挖掘渔村文化底蕴,大力扶持休闲渔业,通过这些措施,在受伏季休渔政策调整和鱿钓生产不佳的影响下,全区渔业生产基本保持平稳发展。
3、落实精神,推进标准渔港建设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标准渔港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主动与上级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大力推进标准渔港建设,沈家门中心渔港一期与二期、蚂蚁渔港前期、台门渔港前期、虾峙一级渔港前期、月岙渔港前期、桃花渔港和东极渔港等7个标准渔港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有的已进入施工,有的在编制项目建议书。这些标准渔港的建设,极大地加强了我区的渔业基础,为渔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三大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
一是推进渔业经营体制创新。积极引导渔民走规模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对专业合作社依法加强业务指导,通过加快推进渔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建设,提升渔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加强对渔村经济合作社的财务指导、管理、审计工作,建立了70个经济合作社财务档案,与其他部门联合对渔村村务公开、财务进行了二次检查,促使渔业产业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从而提升渔业产业化水平,增加渔业效益和渔民收入。二是推进渔业技术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组织科技下乡,大力培训养殖户,开展提高梭子蟹养殖成活率和配合饲料应用技术攻关,对全区2404艘渔船安装了防碰撞系统终端,2226艘渔船安装了卫星信息服务系统终端,全面启动渔港重点水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对全区31个渔港重点水域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点进行了现场探测,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拓生产新领域,开发高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占据新市场,取得新效益。三是推进渔业服务机制创新。成立普陀区渔业行业协会渔船渔机分会和朱家尖分会,提高为渔服务能力。通过推进双转渔民及家属培训工作,渔业柴油补贴发放工作,调减渔业互保费率,组织干部职工参与百名干部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从而全面提升渔业互保的覆盖面和入保率,确保柴油补贴资金准确、及时发放到应享受渔民手中。
二、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1、渔业养殖空间受到压缩,养殖面积大量减少,推进浅海开发难度加大。今年我市遭遇连续高温和特大干旱,给我市水产养殖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部分地区养殖产量明显下降。
2、海洋开发活动带来了一系列资源与环境问题,临海工业和港口建设发展迅速,倾废入海污染物逐年增加,控制陆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海上船舶污染物的排放,防止对海域的污染损害是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
3、海洋综合管理意识不够强,执法合力不足
工作运行机制不够规范,缺少沟通协调,指导县级开展工作还缺乏主动性。执法人员结构素质偏弱,人员少,年龄大,任务重。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救援力量仍然比较薄弱。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审批管理,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一是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力促政务规范高效。积极推进审批、审核制度改革,简化办理程序,把有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中涉及审批、审核的项目进行梳理,在项目用海审核、审批过程中,采取备忘录的方式,一次性告知审核、审批程序和需要准备的材料,避免因手续不全造成延误,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实行专人项目负责制,工作积极主动,定期与单位联系沟通,通报办理进度,提醒注意事项。防止相互推诿、相互扯皮,提高办事效率。将办事的法律法规依据、所需资料文本、负责人、监督电话等政务内容公开上墙,上网上报,并印制填写样式便于服务对象索取,方便群众办事,不断改进局机关的工作。二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使海域使用管理有序进行。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监督检查用海项,实施执法检查,配合国家海监总队对普陀区海岸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进行依法检查,依法查处违法案件,扎实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工作。三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检测,净化渔业用海环境。在原来海洋环境监测站建设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下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完善一系列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措施,及时赤潮信息和海洋生态环境通报,及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严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核(核准)关,继续强化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的“环评”、“三同时”、“竣工验收”管理,防止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对全区入海排污口实施高频率、多要素、多站点的监测。积极开展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能力,对主要海域浅海养殖区进行科学规划,净化渔业用海环境;严格执行伏季休渔管理制度,联合环保、边防等部门开展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切实保护海洋资源生态环境。
2、加强渔业建设,确保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一是全面推进渔业“十百千万”工程,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我区要在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普陀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渔业“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方案》的部署,继续推进5个渔业特色强镇和50名渔业发展领头人的培育创建工作,在打造5000亩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基地中,将建设1000亩浅海养殖示范基地和4000亩海水围塘养殖示范基地作为重点。在浅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中,贝类养殖示范基地要求集中连片面积200亩以上;藻类等品种养殖示范基地要求集中连片面积100亩以上;网箱养殖示范基地要求有各种规格网箱养殖水体1万立方米以上。海水围塘养殖示范基地将朝着大棚集约化精养示范基地和露天高标准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方向发展。在09年打造的1650亩示范基地涉及东极镇浅海贝类养殖200亩和朱家尖街道围塘1250亩、浅海贝类200亩上,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单位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每年小型老旧渔船的更新改造率实现15%以上,拥有远洋渔船50艘以上,远洋渔业年产量3万吨以上,养殖型渔业强镇(乡)要求养殖面积发展到2000亩以上,标准化设施程度达到70%以上,拥有2家以上市级养殖示范基地,养殖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综合型(渔港经济区)渔业强镇(乡)要求形成以渔港为依托,以渔业产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水产品物流集散、水产品加工、渔区渔村城镇化为一体,辐射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更为明显的渔港综合经济区。二是全面提升渔业的产业素质,着力构建现代化渔业体系。在减船减人的同时,大力引导渔民发展资源节约型渔业,限制资源破坏性生产工具,改革传统渔具、渔法,推进资源环保型作业,大力开展渔船节能降耗行动,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远洋渔业方面,要着力巩固探捕项目,五年末远洋渔船总规模保持在300艘以上。海水养殖方面,继续推进水产养殖优势产业带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标准化示范养殖模式,不断扩大无公害养殖面积,海水养殖总面积保持在15万亩左右。休闲渔业方面,把发展休闲渔业作为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的重要手段,积极扶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五年末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达到60个,认真搞好具有鲜明渔文化内涵的特色渔村建设,切实抓好休闲渔船和海钓资源管理。水产加工方面,进一步发展精深加工,搞活流通,扩大出口贸易,使我区水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在全省和全国的领先地位。三是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创新渔业体制和机制。积极鼓励引导渔民群众对现行渔业经营体制中的消极因素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渔民群众在经营体制方面的创新性实践,要总结经验教训,帮助完善提高。积极探索捕捞渔船实施企业法人制度建设,根据渔业生产的实际和渔民意愿,适应市场化、法制化取向,本着因地制宜,尊重群众,分类指导的原则,对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将捕捞渔船进行法人化改制,突破渔业发展体制性、机制。支持和促进新型社区建设,研究制定新型社区建立后渔业管理和服务措施。继续加大渔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努力实施捕捞渔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加强舆论引导和宣法教育,不断增强渔民自觉参与和社会保障的舆论氛围。四是抓好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继续加强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逐步完善我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体系,全面开展全市海岸带、海岛资源、海洋环境质量、渔业生态、自然灾害以及污损事件的动态监测、监视和科学研究。结合生态市的建设,积极推进我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积极推进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继续深化海洋环保法规的实施,抓好涉海工程的海洋环境评估,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继续抓好渔业资源的保护,搞好伏季休渔管理,努力实现零违规的目标。大力开展人工鱼礁建设,继续扩大投礁规模,加强对人工鱼礁的管理和跟踪调查,提高人工鱼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程,加大放流力度,增加放流品种,使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殖。
一、实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加快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水产品质量必须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根本在于发展健康养殖;发展水产健康养殖,标准化生产是必由之路。因此养殖结构调整,要把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作为主攻方向,既要调整养殖模式,又要调整品种结构。按照大宗产品、名优珍品、优势产品等产业分支,进一步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区域化布局。重点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解决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各区县要把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作为推进健康养殖的重大措施,制定覆盖渔业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到有标可依。要从苗种、生产基地、养殖模式、水质环境、投入品等各个环节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组织实施。深入开展水产健康养殖创建活动,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增加示范场数量,提高示范场质量,真正发挥好示范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全面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切实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职责任务。二是认真做好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三是以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能力,加大依法查处力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和有效供给。四是抓好市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及中心城区两大水产批发市场水产品质量检测站配套建设,不断提升检测能力。五是积极推进区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渔业病害监测及防控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市水产品质检中心为核心,重点区县检测站为骨干的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三、切实抓好渔政和渔业安全生产工作
按照农业部、省海洋与渔业厅的统一部署,2011年,将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和“渔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为此,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重点要加强水产苗种和养殖投入品监管,尽快使养殖业执法常态化、规范化。要集中力量在全市开展水产养殖业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对所有苗种场、水产养殖基地进行彻底排查,对不具备条件、所生产苗种不合格、相关质量安全制度未建立的水产苗种场,要依法查处。对生产基地未建立生产记录等生产档案、养殖过程中未按规定使用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使用限用药物的要依法严肃查处。整治目标是:符合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场持证率达到100%,杜绝在水产苗种繁育、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二是大力推进渔业安全生产执法。以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为契机,建立完善渔业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加强责任考核、培训教育、应急救援等渔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主体责任,切实提高渔民的自身素质和安全意识,杜绝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三是强化渔业执法能力和执法装备建设。要增加对渔政管理设施、执法手段的投入,积极推广应用渔政管理指挥系统,加强渔政执法人员培训,做好渔政项目储备,推进渔政管理装备的现代化。渔政人员要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在加强执法管理的同时,强化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渔业、服务渔农的能力和水平。四是要抓好水生野生动物的调查与备案工作,严肃查处各类渔业违法案件,维护渔业正常秩序,积极构建“平安渔业”。
四、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工程,切实改善渔业基础设施条件
一是认真贯彻《省渔业养殖与增殖管理办法》,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着力做好水库大水面“以鱼养水”增殖放流工作。结合全市各大中型水库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渔业生态修复行动计划,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科学管理,改善水库水质,实现“以鱼养水”,达到生态治理目标。二是改善渔业基础设施条件。抓好标准化生态池塘改造项目建设,清淤挖深池塘2200亩,整理池塘台面1800亩,维修道路8000米,疏通沟渠5000米。搞好高青县翘嘴红鲌良种场建设,改造池塘67亩,建设池塘57亩,建设实验室、配电室、催产孵化、饲料加工车间1600平方米。改造苗种池2000平方米,加强虹鳟、金鳟人工孵化,鲟鱼、锦鲤等苗种繁育,扩大主导品种健康养殖规模,为全市新品种引进示范和良种推广奠定基础。
五、大力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提升渔农科技素质
一是推进渔业科技创新。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科技攻关,在新品种选育、精深加工、健康养殖、节水节能型渔业等方面,取得实用科技成果。培植优势主导品种和地方特色品种,扩大南美白对虾、翘嘴红鲌、银鱼、池沼公鱼、金鳟、史氏鲟等名优品种的养殖规模;推广“上粮下渔”、“以鱼养水”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品种更新和技术创新。二是深入开展“科技入户示范县”创建活动。积极宣传普及现代渔业科技知识,搞好渔业技能培训,提升渔农科技素质。加强渔业技术推广、渔业良种选育扩繁和水生动物疫病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三是积极组织“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结合科技入户,科学用药、科普下乡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进一步提高渔农素质。四是加快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其在水产健康养殖、质量安全、技术指导、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提高渔业的组织化水平。
六、大力发展“休闲渔业”,进一步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
坚持渔业与旅游娱乐业相结合,充分利用水库、湖区、矿区、塘坝等水产资源,建设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休闲渔业”基地。着力培植“休闲渔业”渔业新亮点,进一步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不断提升“休闲渔业”档次和水平。各区县要按照省旅游局、省海洋与渔业厅制定的“休闲渔业”示范点标准条件,积极创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把发展休闲渔业与发展现代渔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渔业带休闲,休闲促渔业的良性循环,实现渔业产业互动,促进渔业全面发展。
__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与金门、某省隔海相望,拥有===公里海岸线(占泉州市海岸线的==),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万亩浅海滩涂,。(由网提供dw.)是多种鱼、虾、蟹、藻等水产品,发展海洋与渔业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海洋与渔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高效生态渔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有效途径。一、海洋与渔业开发现状
====年,全市海洋产业产值突破亿元,滩涂养殖面积已达到万亩,产量万吨,实现产值亿元。渔民人均收入超过元,比全市农民收入高出====余元。已初步形成了以海洋精细化工、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捕捞、海洋旅游休闲等为重点的海洋产业和以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
二、发展目标与途径
晋江发展海洋与渔业高效生态经济的基本思路是:加快渔业结构调整步伐,以渔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加大资金投入;坚持速度效益并重,膨胀总量,提高质量;发挥资源优势,开发浅海、滩涂和荒碱地,规范海域使用制度,确保海域使用有序、有偿、有度;加强内引外联,推进渔业产业化。充分利用晋江良好的生态条件,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优良品种,确保生产的产品达到绿色标准,尽快把晋江建成生态绿色渔业经济区,促进高效渔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由网提供dw.)充分认识海洋在我市经济发展和生态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履行好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的各项职能,科学制定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是实现海洋与渔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用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统筹全市海洋产业发展布局,制定好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措施,加快海洋经济发展进程,形成海洋渔业、港口建设、海洋生物开发、交通旅游诸行业协同发展的海洋产业格局。把近海捕捞和海水养殖、水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结合起来,把海洋渔业和渔业二三产业、传统产业和现代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把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促进沿海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全面提高渔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结合起来,把加快海洋综合开发和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把加强海洋经济发展和加强依法治海结合起来。
(二)落实政策,加大扶持。首先,从实际出发,做好结合文章,制定鼓励引导发展高效生态渔业的政策措施,帮助群众开发荒地、荒滩和浅海资源。对主要产业的发展,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市场的培育,在资金投放、土地承包、个税征收等各个方面要给予优惠;对有利于渔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项目实行立项、资金、技术服务优先扶持;对水产良种的引进、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的资金投入要优先安排。其次,推进渔业合作经营。推行以生产者为主体的渔业开发投入和经营管理机制。鼓励和引导渔民建立渔业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强化服务,提高生产者自我保护、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搞好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再次,认真落实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外商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渔业开发,形成渔业开发的巨大合力。
关键词:渔业;渔业管理;生态标签;认证
目前,全球主要的渔业资源状况不容乐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报告,全球渔业资源52%已被完全开发,16%被过度开发,7%处于枯竭状态「,〕。面对全球渔业资源状况的恶化、环保团体的呼吁和消费者的关切,FAO从国际层面上采取了诸多措施,其中包括渔业生态标签制度。渔业生态标签制度旨在通过消费者的购买力,从市场一端诱导生产者采用环境友好型作业方式,从而达到养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对消费者而言,渔业生态标签是绿色水产品的通用标签;对生产者而言,渔业生态标签是生产符合法规规定的绿色水产品的认证。国内有关渔业生态标签的文章较少,下文将系统介绍渔业生态标签的基本理念、发展过程、应用情况及其引发的问题。
一、渔业生态标签的缘起
生态标签制度最早起源于德国的蓝天使(1978),而后加拿大(1988)、日本、北欧各国(1991)、澳洲(1991)及美国(一991)等诸多发达国家开始纷纷使用‘2,。1992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生态标签制度,并逐渐发展成为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一种制度。
生态标签旨在通过提供有关市售产品的环境信息,提醒消费者选购环境负面影响较低的产品,增大贴有此类标签的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市场份额,诱导生产者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实施生态标签制度有助于:(l)增进拥有生态标签使用权的企业的形象及销售量;(2)唤醒消费者的环保意识;(3)提供正确的环保资讯;(4)促使企业厂商正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5)维护环境质量‘刀。其基本假设是,一旦消费者意识到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消费过程中就会倾向于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从而促使生产者增大此类产品的生产份额,进而达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欧盟生态标签制度的成功促进了国际生态标签制度的发展。在参考欧盟生态标签发展的一些成功经验基础上,FAO于1997年提出了国际渔业生态标签制度的初步设想。渔业生态标签制度是一种标注于鱼和渔产品之上的显著标识或者声明,证明此产品是以符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标准的方式捕获的。此类标识或者声明可以保证产品为非过度捕捞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可持续性水产品的消费意愿I4J,从经济领域将水产捕捞者、零售商、消费者以及资源保护者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以鼓励消费可持续性水产品,保护世界未来渔业供应。
渔业生态标签制度虽然借鉴了欧盟生态标签发展中的一些经验,但在领导者和应用范围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欧盟生态标签是由欧洲委员会主管,适用于除去食品、饮料、药品和医疗设备之外的所有产品和旅游住宿类服务行业‘5,。渔业生态标签的领导者是FAO,政府参与程度较低,且仅适用于海洋捕捞鱼类,范围远小于欧盟生态标签制度,因而导致其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前者。
二、渔业生态标签的发展过程
在1997年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会议上,应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FundforNat盯e,WWF)和联合利华(unilever)的提议,FAO组织专家对国际渔业生态标签制度进行了初次探讨,并对旨在定义“可持续的、良好管理的”水产业标准的国际组织二一海洋管理委员会 (MarineStewardshipsCouneil,简称MSC)的认证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这次会议上,许多专家对MSc认证过程提出了质疑,最终未能达成共识f6J。1998年6月,FAO渔业委员会鱼品贸易分委员会第六届会议召开并提出举行一次研究制定鱼和渔产品生态标签的全球使用技术准则的技术磋商会,并于同年十月召开。此次磋商会制定了一些关于海洋渔业生态标签计划的初步指导原则,但未能制定出统一的协议。2003年10月,粮农组织在罗马举行了关于制定海洋捕捞鱼及渔产品生态标签的国际准则的专家磋商会,这次会议对渔业生态标签国际准则的出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于2005年在罗马举行的专家磋商会上,FAO出台了《海洋捕捞渔业鱼和渔产品生态标签国际准则》,正式确定了国际渔业生态标签制度的基本准则,但是本次会议仍未解决所有分歧,FAO宣布将继续细分该规则。2006年5月,在关于制定内陆捕捞渔业鱼和渔产品生态标签国际准则的专家磋商会上,FAO提出了为内陆渔场也制定出类似规则的想法。
FAO的海洋捕捞渔业和渔产品生态标签国际准则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海洋捕捞渔业鱼和渔产品生态标签原则和标准的国际准则;二是关于捕捞渔业鱼和渔产品生态标签程序和机构方面的国际准则。
海洋捕捞渔业鱼和渔产品生态标签原则为:(l)与《粮农组织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一致,承认并尊重国家主权,遵守所有相关法律和条例;(2)具有自愿性质,由市场推动;(3)透明,非歧视,不形成贸易壁垒,允许公平竞争;(4)确保国家标准的等同性,基于最佳科学依据;(5)实际、可行和可核查;(6)确保标签传递真实信息,必须保证清楚明确‘31。上述原则旨在确保生态标签制度的公平性、公正性、现实性和开放性。此外,该准则还规定了评定是否可授予某种渔业生态标签的最低实质性要求,对于管理系统、目标资源和生态系统等三个领域做出了详细规定;通过对管理系统的严格要求,来保证目标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捕捞渔业鱼和渔产品生态标签程序准则包括如下三部分:一是可持续渔业标准制定准则,用以反映出生态标签计划的预期目标。该标准由渔业管理系统或管理制度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以及可持续渔业、海洋渔业资源养护、有关生态系统保护结果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组成。二是认可准则,认可是为了保证负责根据渔业可持续性标准和监管链要求进行符合性评定的认证机构有能力执行此类任务。认可机构通过对一个认证机构给予认可,保证该认证机构能够评定和认证鱼或渔产品来自符合可持续性标准的渔业。三是认证准则,认证是指第三方以书面形式或类似形式保证产品、工艺或服务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序,在对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客观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公正认证,确保生态标签传达真实信息。认证主要包括两种:(l)对捕捞是否符合标准和有关认证标准进行符合性评定;(2)对于是否有适当措施确定鱼品来自经认证的捕捞以及在随后的鱼品加工、分配和销售阶段是否分开保存进行监管链评定‘31。因此,基于FAO产品的认证机构提供的服务也必须提供建立在这两种基础之上,比如MSC提供的水产品认证和食品链认证。
针对生态标签制度的管理机构具体工作,FAO提供了多样化的备选方案:(l)范围上可以是国家性的、区域性或者国际性的;(2)性质上可以是公共的、非政府的或者私营的;(3)执行上既可以直接通过执行机构负责人证据机构的认可(如MSC),亦可以委托专家认可机构代表其完成这项任务(如国际有机认可机构(IoAS)操作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IFOAM)的认可计划)。由此可知,生态标签制度的未来将是一个多样化的、开放性的、不断自我完善发展的多元体框架。但就目前而言,国际渔业生态标签的管理制度大多参照Msc的模式。
三、MSC及其生态标签 MSC是目前在渔业生态标签领域中影响力最大的认证管理机构,最初是由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与消费品供应商联合利华公司为实现渔业可持续利用,在1997年成立的一个非政府组织,总部位于英国伦敦。MSC成立之初,许多专家质疑其独立性,认为自然基金会与联合利华公司有幕后操纵的嫌疑。为消除这一质疑,增加MSC的独立性与公正性,1999年3月,自然基金会与联合利华公司将MSC交由一个独立的委托委员会来运行。同年7月,MSC发展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从这一年开始,MSC制度成为以FAO准则为依据的水产品生态标签中唯一的国际标准,此后也一直是海洋捕捞生态标签认证系统中影响力最大的认证制度,其主要支持者为欧洲及美国的主要零售商、制造商以及食品服务运营机构。
随着人们对过度捕捞现象日益关注,全球有关保护过度捕捞鱼种的组织也日渐增多,这些组织努力采取措施保护濒危鱼种,主动要求加人MSC,以取得该理事会的认证。2006年,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wal一Mart)宣称,其未来销售的捕捞水产品将全部为得到MSC认证的产品。
同年11月,日本连锁超市永旺(AEON)开始销售MSC认证的水产品。截至到2007年9月,已有857种带有MSC标签的水产品被销往世界上34个国家,天然捕捞渔获总量的7%已经纳人MSC标签计划管理[v]。
Msc认证制度有水产品认证与流通链认证两种方式。水产品认证的对象主要为某一区域的捕捞对象及捕捞方法。目前通过该认证的产品多为发达国家的某一区域的优势渔业,以英国、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为多;已经取得认证的渔业组织有22个,待审查的也有22个。
流通链认证是针对水产品的加工和流通而采取的一种措施,目的是为供货方提供担保来证明和主张其为源自MSC认证的渔场的产品,增强消费者对于认证产品的信任度。其认证体系包括管理体系、输入确定、认证和非认证水产品输人的隔离或者划分、安全产品标识、认可输出的确认以及记录保持六个方面。流通链认证方面的费用较低,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企业通过这一认证,但大多从事转口贸易,国内尚无获得MsC认证的水产品,也没有经MSc认证的水产品销售‘8]。
四、渔业生态标签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生态标签制度通过市场力量,能够促进渔业捕捞者注重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下述有待完善和改进的问题。
一是私营生态标签制度与政府之间的职能冲突。FAO规定了海洋捕捞业生态标签制度的一般准则,而目前各个国家并没有专门制定鱼和渔产品产品生态标签的实施细则,生态标签计划多为私营或者第三方生态标签计划。有欧洲学者指出,渔业资源属于公共资源,由一个或多个私营机构来指导公共资源的分配,这在某种意义上于涉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私营生态标签制度有存在取代或者干扰政府职能的隐患。因此,私营生态标签计划如何获得政府的支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对私营生态标签计划的评估,即使以O内部也尚未达成一致。在2008年6月举行的FAO鱼品贸易分委员会第十一届会议报告中,成员对于评估私营生态标签计划的意见相差很大,FAO的法律顾问也表示,FAO对于评估私营实体遵守规则情况历来比较谨慎。由此可以看出,私营生态标签的发展还面临巨大的考验。
二是公正性与公平性如何保障。由于认证产品种类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渔业作业状况不同、捕捞工具不同、环境资料和获得方式不同,如何保证生态标签制度认证的公正性与公平性是目前认证中的一个难题。生态标签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零售商和超市链对鱼品和鱼品贸易的影响不断加大,因而难免不会对特定产品或国家出现潜在歧视对待。很多FAO成员国对生态标签计划可能成为贸易壁垒表示关注,特别是考虑到鱼品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虽然提出了一般性原则,承认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但FAO本身却不进行产品认证,认证企业如何保证认证的公正性与公平性,维护生态标签制度的社会公信,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三是认证成本与社会影响力严重不等。目前的大多数生态标签认证成本比较高昂。以MSC为例,据日本资料,对一种渔业资源的认证审查要花费一年半左右的时间,相关费用高达数百万日元;而欧盟之花的申请费用多为300一1300欧元之间‘9]。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渔场大都很小,即使达到了生态标签的要求,也很难负担起高昂的认证费用。虽然FAO承认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障碍,也强调了给予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小企业技术和财政支援,但是对于以何种方式提供,提供多少等实质性间题并无详细规定。而其他类似组织,例如欧盟之花就明确规定对于发展中国家或者中小企业的厂商,申请费用可以争取消减25%,还可以申请获得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0]。目前,由于生态标签制度的影响力较弱,即使通过了生态标签认证,其增加的收益也很难弥补上高昂的认证费用,因此如何提高公众对生态标签的认知程度进而保证认证获得者的经济利益,是摆在生态标签制度倡导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摘要现代渔业是由现代生产资料、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渔民(工)等要素构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水产商品率和生态环境水平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阐述了现代渔业的背景、涵义,介绍了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提出了其发展途径和保障措施,以期为湖北省现代渔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渔业;基本特征;发展途径;保障措施;湖北省
AbstractModern fishery consists of modern production element,modern technology,modern equipment,modern management and modern fisherman,whose core is raising labor productivity,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aquatic commodity and environment level. The meaning of the modern fishing industry was expounded,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fishing industry and its evaluation index were introduced,and the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nd safeguard measures were present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isheries in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modern fishery;basic feature;path of development;safeguards;Hubei Province
渔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产业,它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和食品安全大计,在世界或国内经济成分中,渔业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渔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9年,国内渔业生产总量突破5 000万t,已经连续21年居世界第1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37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我国的养殖产量占到全部水产总量的70%,这个产量也占到了世界养殖总量的70%。湖北是渔业大省,2009年渔业生产总量达到360万t,已经连续15年保持全国淡水渔业第1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约48kg,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总体来看,中国渔业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湖北渔业处于国内淡水渔业的优势地位。
1现代渔业的涵义
现代渔业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集合渔业领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经济学概念。是由现代水产资料、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渔民(工)等要素构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水产商品率和生态环境水平为核心的现代产业。现代渔业的基本内涵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保障水产品供给、增加渔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促进渔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整体发展。提高渔业集约化、机电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水体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渔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现代渔业与传统渔业相比,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现代生产要素的集约式管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和多种功能的综合开发。
2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
现代渔业指的是渔业的现代化进程,是从变化、转化、进化的趋势来探索渔业的发展方式和途径。假如把渔业的发展按历史来划分,可以分为:原始渔业—传统渔业—现代渔业,我国渔业处在现代渔业的起始阶段;如按成长年代来划分,可以分为:幼年—青年—壮年—老年,我国渔业处在成长的壮年阶段。从湖北省渔业行业发展的过程来看,现阶段整个行业正处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之中,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要素集约型转变[3]。尽管现代渔业的理论还在探索之中,但是现代渔业的实践却突飞猛进。现代渔业的发展规律正在为人们所掌握,其主要特征已经或正在显现出来。下面将从宏观的层面分析现代渔业的主要特征和评价指标。
2.1规模化渔业
规模化指的层次的多级化与结构的多样化,是容量的积累过程,指渔业内在的模式、模型以及总量的成长变化。没有规模化,就没有结构和层次的组织,缺乏结构和层次的组合,就缺少内生的动力和活力,也就没有发展可言。规模化是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目前,湖北省渔业的整体养殖规模已经够大,但结构性模式、模型优势不明显,特别是基本结构单位经营规模较小与现代渔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矛盾十分突出。规模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从业人口、从业劳动力、组织化程度;总投入、总产量、总产值;总水面、总养殖水面等。可以从养殖、加工、流通与市场等系统进行细分。
2.2区域化渔业
区域化指的是整体中经济类型的板块型划分。现代渔业的区域化属性是由江河流域和资源禀赋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属性决定的,历史形成的行政区划也是现代渔业区域化的基本依据。以市、县为框架的区域化特色渔业是湖北省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区域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支柱产品产量、产值;商品生产率;市场占有率等,也要评价局部渔业经济的总量指标。
2.3集约化渔业
集约化指的是生产和流通中各个要素的整合程度。集约化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全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与融合。现代渔业的集约化主要依靠现代科技和先进管理。集约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良种覆盖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等。
2.4专业化渔业
专业化指的是市场经济中生产链条的技术性分工程度,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组织化过程,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湖北省渔业的专业化分工和组织化程度不高,个体经营突出,混业现象明显。企业或合作社的集团经营模式是将来渔业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专业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企业和合作社数量、规模(亿尾/万t/亿元)以上养殖产量、产值;水产品加工能力、产量、产值;内、外贸易水平等。
2.5品牌化渔业
品牌化是指产品的价值集成过程和社会认知程度。品牌是产品的内在质量、消费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总和,是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标志。湖北省的渔业品牌建设还处在“三品一标”的中间阶段,登记的部级农产品品牌只有1个,知名度很小。品牌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品牌产品个数、产量、产值、市场占有率等。可以从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知名商业品牌和国家、省区等层次进行细分。
2.6机电化渔业
机电化是指机械、电器等装备替代手工操作的程度。我国社会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之中,渔业装备机电化可以化解农民向城镇转移带来的劳动力竞争矛盾,同时又能够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手工操作—机电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渔业进步的必然路径。评价机电化渔业的指标是:三机(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装配率;单位面积动力数;劳动生产率等。
2.7信息化渔业
信息化是指智能工具、智能操作与控制、信息服务的应用程度。信息化应当是现代渔业的最高级形态。随着我国社会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渔业的智能化决策、智能化控制、智能化生产、智能化流通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等将得以实现。评价信息化渔业的指标是:智能化装备(电脑、控制器、处理器等)装配率;互联网用户覆盖率;政务、商务、综合服务网站的数量及网络化水平。
2.8生态化渔业
生态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生物与人类等相互关系的变化状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发展是生态渔业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类社会的追求目标。评价生态化渔业的指标是:水生经济动植物种数;水质类型;无公害养殖面积、产量;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等。
3现代渔业的发展途径
“十一五”中后期,国家相继批准和启动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个规划;湖北省开展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示范区”行动。这些重大规划和行动从时间和进程的安排上重叠于“十二五”规划,从内容和战略上包含了湖北省现代渔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路径。
3.1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十二五”时期,按照稳步发展养殖业、加快发展加工业、突出发展流通业的战略思路,深入开展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是稳步发展养殖业。完成从数量型渔业到质量效益型渔业的根本转变,“十二五”期间,达到养殖产量保持4%~5%的年均增长速度,养殖产值达到10%~12%的年均增长速度。在养殖结构调整上,既要特别重视名特新品种在渔业价值提升中的作用,又要重新审视大宗淡水鱼类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二是加快发展加工业。大力加强湖北省的水产加工业建设,提升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加工能力达到160万t,实现转化加工水产品40%的目标。要支持水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战略扩张,适当引导战略重组,到“十二五”期末,达到5家加工企业进入全省“四个一批”的行列[4]。三是突出发展流通业。重点发展水产品流通业,依靠以武汉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湖北省水产品向省外输出和出口。达到输出水产品占生产量30%左右的目标。
3.2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
“十二五”时期,按照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小农经济型向集约化经营型转变的整体思路,加快湖北省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开展池塘生态改造行动、江河湖库增殖放流行动、水产亲本升级换代与良种推广行动、标准饲料规范化使用行动、疾病灾害预防控制行动等生态健康安全养殖行动。同时,探索和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投入品便捷服务运转、鲜活水产品快速流通等行动。到“十二五”期末,使湖北省渔业形成持续有效的内生增长动力。基本完成产供销一条龙、渔工贸一体化的现代渔业产业化格局,达到降低生产和营运成本,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加快推进渔业科技进步
“十二五”时期,按照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渔业科技服务的总体思路推进渔业科技进步。一是建立和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涵盖产业链环节、产学研结合、政府参与的渔业科技创新联盟。统一组织建设渔业科技研发中心(含展示中心)—试验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户等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5]。主要开展以大宗淡水鱼类与名特新品种为对象的产品创新开发,重点是实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二是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改进和完善水产推广体系与推广机制,加速成熟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三是加强和改善渔业科技服务。继续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探索和改进科技特派员与科技创业行动;加强科技110、信息网络、科技培训等工作。促进渔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到“十二五”期末,使湖北省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3.4加强渔业区域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渔业将在“优势水产品板块”、“一县一品”、“一鱼一产业”等建设的基础上,依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要求,重点加强长江渔业经济带中武汉城市圈渔业、鄂西生态渔业等区域化渔业建设;同时开展重点水产大县的区域化渔业建设,兼顾山岗、丘陵地带特色渔业建设。努力形成湖北省“一带两圈,辐射水产大县”的区域化渔业大格局,努力打造以生态渔业、有机渔业为主体,特色渔业与优势渔业互为补充的现代渔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大板块。
3.5开展生态渔业建设
“十二五”时期,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湖北省渔业的池塘改造和生态修复,加强大江大河放流增殖,适当控制大湖大库的养殖强度。在池塘改造和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推行按照水体承载力安排生产的制度,适当推进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处理与循环利用。坚定开展大江大河的禁渔区、禁渔期行动,适当扩大江河支流与大湖大库的“两禁”试验和江湖连通工程,大力开展引进、移植、放流等活动。
3.6提高渔业组织化水平
渔业组织具有提高渔民地位、保护渔民利益、获取市场信息、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渔民收入、整和渔业资源、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渔业产业化、加速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渔民素质等作用。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渔民开展养殖水面使用权的流转改革,或者按照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渔业生产合作社或企业;支持科技人员创建加工和投入品流通企业;培植购销大户牵头组建多种类型的合作社或企业;加强科技、信息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到“十二五”期末,使进入合作社或企业等组织的渔民占到渔业从业人员的80%以上。
3.7推进渔业机电化、信息化建设
渔业的现代化离不开机电化和信息化。机电化、信息化是渔业向工业化转变的必然途径,是打破城市与乡村二元结构的必要手段,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紧迫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加快渔区的电网改造和建设,加快电动机械的推广和应用,重点推进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的装配和使用,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清淤机的使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智能化装备的应用。大力推进渔业的信息化网络建设,构建多种层次的政务、商务、综合服务信息网络体系,提高互联网上渔业用户的普及率。跟随国家推进“物联网”的信息化进程,开展渔业领域遥感、遥测、遥控等为基础内容的远程智能化经营管理试点与示范。
3.8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保障水产品充足、优质、高效、安全供应是现代渔业的根本目标。构建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仍然是“十二五”期间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大力加强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推广和提升良好渔业操作管理水平;大力加强“三品一标”的认定和认证工作,同时加强复查和保持工作,提高覆盖水平;加强渔业标准化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大力加强水产品环境与质量的监测检测工作,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重点开展“三品一标”的创建行动、优质名牌产品的创新行动、省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中心的建设行动、县市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的建设行动和水产品市场监管行动。
4保障措施
4.1加强对现代渔业建设的资本投入
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必须依靠高强度的资本投入。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引导和激励社会多元化投入的体制机制,是现代渔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财政支持投入的主要方向是:加强对池塘生态改造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水产良种选育和良种推广的投入;加强对水产科研项目及其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强对生态健康养殖以及标准化示范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江河湖泊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行动的投入;加强对渔业环境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及其监测检测工作的投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打造投融资平台,鼓励商业性银行、社会资本、外资、集体和个人投资现代渔业。
4.2建立健全支撑现代渔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渔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以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突破来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的发展。逐步完善渔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大科技进村入户、科技培训等工作力度。二是加强现代渔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扩充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包括政务、商务、科技服务、综合信息服务等平台及其网络的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水生动物病害防控网络体系的建设,提高病害防控的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渔业环境和产品质量的监测检测体系建设,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循环渔业的发展;加强渔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执法能力,提升安全、和谐渔业水平[6]。
4.3制定和落实强农、惠渔政策
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针对湖北省渔业转型的特点,制定和落实各项强渔、惠渔政策。重点是促进渔业科技进步支撑政策、促进水面经营权流转政策、促进渔业经营主体合作政策、促进生产资料和产品流通政策、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装备政策及促进渔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政策等。
4.4加强宏观调控和综合管理能力建设
现代渔业的本质是市场化经营、社会化生产,但更加强调政府与职能部门的调控和管理服务。各级政府管理和服务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现代渔业的新特点、新规律以及发展趋势,提升政策制定水平,提高决策和执政能力;从大社会、大市场、全方位的角度做好生产与消费、产品与流通、产业与市场、投资与积累等的安排和部署;加强重大项目设计、规划、审定、实施、验收等环节的组织、协调、监督等管理;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新特点、新模式、新技术、新经验,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向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可持续方向发展。
5参考文献
[1] 曹俊杰,王学真.东亚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与政策调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 崔利锋.新时期渔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06(1):36-38.
[3] 赵珍. 现代渔业的内涵及发展战略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9(5):3-6,34.
[4] 杨云彦,秦尊文.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促进中部地区早日崛起[J].中国城市经济,2004(9):28-31.
关键词:日本;远洋渔业;发展;趋势
一、日本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地域环境及历史因素影响,日本远洋渔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追溯至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远洋渔业已经初具规模,发展至二十世纪中后期,日本远洋渔业迎来繁荣时期,市场发展形势良好,具不完全统计其远洋拖网船只数量超过三百五十艘。1973年日本远洋渔捕获总量超过四百万吨,占当时日本渔业总产量的将近一半,这对促进日本水产行业发展、提升水产品价格产生了直接影响。
1973年、1978年日本受到石油危机影响,其远洋渔业整体效益下滑;1977年受到美国设定的两百海里经济专属区限制,直接造成日本远洋渔业生产海域范围缩小,其远洋捕获量也大大降低。通过数据统计显示1978年产量相比于1973年减少了一半之多。
自2000年至今日本远洋渔业产量呈整体下滑趋势,2010年其渔业总产量为48万吨,仅仅是其峰值产量的11.9%。日本远洋渔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不同方式进行作业,其中包括母船式拖网、商业捕鲸、母船式鳟鱼流网等等。随着远洋渔业不断发展与革新,不少作业方式退出远洋行业,目前起主要方式包括远洋拖网、大中型远洋金枪鱼流网、远洋金枪鱼延绳渔业、远洋鱿鱼钓业等等。
为不断调整其远洋渔业发展格局,以适应世界渔业发展整体方向,自上世纪末开始日本强化对远洋渔业的重视力度,并逐渐构建新的发展战略,制定全新的战略格局。根据FAO、ICCAT与日本政府达成协议,自1999年开始日本从事远洋渔业共计八十个经营体,2009年减少至七十个经营体,并实施减船计划,目前日本远洋渔业的渔船总体规模在两百个左右。
通过战略规模调整及渔业发展改革,缩小了日本远洋渔业发展的整体规模,同时也造成远洋渔业相关企业转型或破产,在这种改革背景下经营能力相对较弱的企业无法适应其市场发展要求,最终走向破产。与此同质世界市场对金枪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日本远洋渔业的整体竞争力受到影响,其竞争力呈现减退趋势。
二、日本远洋渔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渔业资源管理强化
现阶段日本、中国、美国等国家的远洋渔业发展规模正不断壮大,其渔船分布在世界各个渔场,其生产环境及范围逐步扩大。在生产范围扩大的同时由于距离远、渔获率低,造成远洋渔业出现生产周期过长、竞争日益激烈态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海洋公约》中就明确提出海洋沿岸个国家设立200经济专属区后,各个国家以经济专属区作为水产资源保护依据,同时强化了渔业资源的控制管理,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各国首先针对日本远洋渔业进行讨论。2007年通过国际地域渔业管理机构联合会议指出,要对日本远洋渔业渔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同时对金枪鱼的捕获量进行管理。在此会议后东大西洋黑金枪鱼的捕获量严重减少,同时由于对地中海、东大西洋渔业资源的管理,相关小型鱼类禁止捕获,同时扩大了禁渔期。
CCSBT结合下设科学委员会提供的削减渔获量保护蓝鳍金枪鱼的报告,自2006年开始实施个别分配制度,即严格履行捕获金枪鱼番号义务,进一步加强对金金枪鱼资源的管理。CCSBT还决定临时性削减全球总捕获量,这直接使得日本的远洋渔业渔获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日本消费呈现低档化
近年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水产品进口量增加的影响,日本国内市场中所使用的金枪鱼已经逐渐改变为三文鱼,以有效控制其价格,以国产三文鱼为主的消费市场日益扩大,有效吸引消费者,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通过日本水产厅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其金枪鱼的库存数量整体情况相当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消费时期,目前来看金枪鱼价格反弹的可能很低,除非其国内市场发展情况出现新趋势。
由于经济发展不景气,国内消费者收入无明显提升,受国内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物美价廉的产品是目前日本市场广泛受欢迎的产品形式。三文鱼与金枪鱼的养殖技术正不断创新,日本国内养殖的三文鱼和金枪鱼已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
基于三文鱼与金枪鱼本身对存储要求高,保鲜水平高,大多数的水产消费国家的生鱼片冷链保鲜技术尚未成熟,所以日本生产专业公司是目前世界金枪鱼供应的主要供应商,将日本国内暂养的以及专业技术养殖的金枪鱼出口到国外,主要包括中国、俄罗斯、美国等等,再通过日本料理店或高级餐厅等渠道,有效保障生鱼片及寿司消费量能够持续保持发展速度。
(三)各国之间竞争海洋资源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形成,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相关生物资源等建立了有效规定。
日本周边所有国家等借助国际渔业管理组织形成了相关协议,并建立了共同的管理办法。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渔业资源能够得到保障。更加能够促进本国渔业获得进一步发展,以此提升本国对渔业方面的需要。降低传统生产国方面的捕捞配额。在各国强化金枪鱼资源自身利用,调整本国产业结构和解决劳动力出路的同时,世界金枪鱼的需求量和消费量也在逐年增长,金枪鱼资源的争夺将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远洋渔业作业方式,在大洋洲的新西兰和南美洲的智利及阿根廷海域,从事捕捞长尾鳕等鱼类的日本渔船,以租赁渔船和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变更渔船国籍从事生产,在南美洲北部海域捕捞红虾的日本渔船,也以同样方式继续进行生产。而在南极洲的磷虾捕捞,虽然生物资源条件较好,数量较多,但有可能遭遇与捕鲸同样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四)渔业企业经营困难
基于国际环境角度分析,南太平洋地区各国都开始了解了本国在掌握大量渔业资源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其中金枪鱼资源属于日本发展经济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从远洋渔业等角度出发,收取入渔费等,并将这部分资源转变为有效利用带你的水产资源,最终形成渔业产业。另外,在本产业环境之中十分重要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方面,也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日本在发展经济方面将侧重点设置在了鱼类罐头等方面,这对本国利益发展并不要紧的日本远洋渔业等方面相影响较弱。使得日本在金枪鱼罐头原料的竞争上处于劣势,引起丧失金枪鱼渔场的危机。渔业生产资源包括柴油价格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危机造成了消费市场领域出现大幅度变化,日元开始进一步升值,促使金枪鱼的进口价格则进一步下降。相关因素将会继续造成总体价格下滑,因此,出海捕捞等将有可能造成亏损等。
因此日本为数不少的远洋渔船停靠在港口。同时由于南太平洋金枪鱼捕捞数量难以取得生产效益,不得不兼顾捕捞其他鱼类品种,日本远洋基地内支援渔船生产的相P设施也相继关闭。从国内金枪鱼渔业发展情况来看,根据日本远洋渔业协会2003年度经营体决算调查,将渔船按资产额划分为3种经营类型:第一类经营体为资产超过自身资本;第二类经营体为负债1亿日元以上;第三类经营体为负债2亿日元以上。而2008年的经营体决算调查表明,第一类经营体处于100%完全经营状态,第二类经营体有50%处于破产或停业状态第三类经营体有70%处于破产或停业状态,可见日本远洋渔业经营举步维艰。
日本远洋沿岸渔业方面的发展以及相关组织结构等都能够对信用担保渔船方面形成统计,任意远洋金枪鱼延绳网渔船实际产生的经济效益达到140万日元20年的累计利润为2.8亿日元,而渔船的建造费用为5亿~6亿日元,因此渔船更新和再生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因为远洋渔业发展在规模上不断在缩小,其技术水平上也已经无法更好的维持在鼎盛阶段,水产领域之中人才凋零,其中船员老龄化情况比较严重,造成了日本在远洋渔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更加凸显。
三、日本远洋渔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进一步加快渔业行业的统一性生产
在渔场的实际范围阔大、成本追加以及劳动力老龄化发展趋势加强的情况下,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共同影响日本远洋渔业向前进一步发展。远洋渔业产业也在这个过程中进入到了生死边缘。因此,日本政府以及相关行业均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测试,以便能够有效控制远洋渔业发展。
在日本的远洋渔业船只经营方面,需要充分结合渔业渔船发展现状情况,根据联合方式,以远洋渔业产业团体作为基本平台,以便能够加强二、三类经营之间的有效统一。与此同时,还应当通过渔船海外转型租赁等形式,进一步降低实际经营成本,以便能够提升渔船经营实际效益水平。
在渔货销售以及价格等方面,需要建立全新的法人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直接参与到日本国内市场的各类鱼类销售。以此,可以打破贸易商社以及相关鱼类商贩等的垄断问题。不断提高日本雨夜与地方生活协同组合,形成餐饮、消费等方面的有效关联,进一步扩大远洋渔业甚至是消费行业的产品发展,提高品牌战略发展,实现金枪鱼产品的品牌优势,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提升金枪鱼实际销售价格水平。
(二)实现渔船技术改革
结合对全球范围内金枪鱼资源方面的过度使用,金枪鱼实际数量也在减少。因此,所有国家在渔业管理问题上也陆续形成了金枪鱼捕捞方面政策,以此提升对金枪鱼行业之中的良性发展。日本为了能够确保本国的长期经济发展利益,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开始大量消减对金枪鱼方面的渔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对金枪鱼方面的过分不老,以便能够有效提升渔船单位方面的实际效益。
在此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对产品价格低迷等问题有效解决,日本更加提升了对船员商品责任意识方面的培训,高度重视对鱼货方面的品质提升。此外,日本更加与欧洲、美国等国家地区进行对比,分析渔船技术水平,采用高科技,建立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节能减排等高附加值产品。日本在2006年时,起运了新保鲜技术手段,并使用更加科技化的手段,建立了近海延绳网渔船。大量不老渔获物将需要通过渔船底部位置传送到鱼舱之中,此类方法可以有效确保渔货能够更加新鲜,更加能够确保鱼体不受损。
(三)改善高远洋渔业支持水平
日本对沿岸渔业资源方面的保护水平较高,并在渔船转产转业等方面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机制制度,其中包括了对鱼民等方面的培训,另外也会对渔业合作社等机构等进行基本的补贴,进一步开拓渔业产品等的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等。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远洋渔业方面的扶持水平,在此过程中,对减船之后所产生的生产渔船则可以相关许可,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其进行经营损失方面的弥补,以此提升渔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对日本远洋渔业方面的发展现状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日本远洋渔业方面的基本问题,从国际社会强化渔业资源管理问题以及国内方面进行了分析。此外,也进一步阐述了除日本之外远洋资源竞争趋势加强以及相关企业经营困难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本文之中进一步分析了日本地区远洋渔业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我国渔业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乐家华.日本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世界农业,2013(05):37-40+154.
[2]刘召凤.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5.
[3]范其伟,王福林,郭香莲.日本远洋渔业支持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渔业经济,2009(05):140-144.
[4]韩杨,曾省存,刘利.印度尼西亚渔业发展趋势及与中国渔业合作空间[J].世界农业,2014(05):39-45.
[5]陈贵良.谈金枪鱼保鲜[A].中国制冷学会、中国肉类协会.21世纪中国食品冷藏链大会暨速冻食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制冷学会、中国肉类协会,1998:4.
[6]黄永莲,黄硕琳.发展我国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探讨[A].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中国水产学会,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