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16:15:20
导语:在旅游经济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旅游经济;消极影响;综述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迅速发展,经济作用日益凸显,8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其列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很多省市自治区将其定为本省、市、自治区的支柱或主导产业,云南、四川、海南、贵州等省纷纷提出了“旅游强省”战略,基于此,发展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毋庸置疑的积极影响,也就变成了一种思维定式。
但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日益被提上日程时,有报道称:“居民厌恶省里着急,9成以上的海南人已买不起房”[1],2011年海南全省GDP为2515.29亿元,仅占全国GDP总值的5.3%左右,在全国人均GDP排名第20位,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先后获得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 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大市张家界也面临同样情况,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比较落后,该市工业占GDP 的比重只有18. 4%,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仅9 家,没有一家大型企业[2]。
旅游产业的经济影响指的是旅游开发过程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所产生的各类作用及其结果,包括促进作用、排斥作用、不确定作用,对应的结果也有促进发展、延缓发展和不确定三种。现实生活中强调更多的是旅游经济的积极影响,对旅游经济的消极影响提之甚少,但上诉现象表明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并没有依约带动旅游大省或大市的经济发展。
二.国内旅游经济消极影响研究综述
关于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国内不少学者进行实证分析说明了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如张战仁(2008)研究表明桂林入境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正向作用较弱且时滞较长[3],庞丽(2006)等从全国和区域层面研究发现入境旅游只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对全国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4]。杨勇(2006)分析旅游发展以外部性和溢出效应等方式刺激了经济增长,但情况并不像大家讨论的那么明显[5]。
另外左冰(2002)[6]、智瑞芝等(2003)[7]、赵书虹(2005)[8]、依绍华(2005)[9]等基于旅游业经济贡献度的测算或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准分析,说明旅游产业的经济作用不像普遍认为的如此巨大,还不具备将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
2004年依绍华细致分析了旅游业的负面经济效应(漏出、物价上涨、影响当地居民的福利收益、单一旅游业导向的后果、工作的季节性特点)。指出若盲目地将旅游业列为当地支柱或是主导产业,往往事与愿违[10]。宋飞(2010)进一步分析了旅游业的排挤性,因为拥有丰裕的资源而放弃对其他部门的投入,产生了挤出效应,将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局面的改善。可以说,丰裕的旅游资源禀赋就从“福音”变成了欠发达地区人们心中的“诅咒”[11]。
三.结论
经济学上的选择意味着放弃,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开发旅游首先应该进行宏观经济研究,测算发展旅游业的机会成本,如果开发其他资源获取更大价值,就不应该开发旅游资源。而国内研究者很少研究“不可行性”、“替代性”,往往基于先验的理论模型将旅游业描述为投资少效益大,带动作用大、无污染的“最佳开发方式”。基于此,我们应该抱着客观的态度去审视旅游经济影响,旅游资源丰富的典型地区应进行“不可行性”、“机会成本”的研究,不然,其结果往往是“福音”变“诅咒”。
参考文献:
[1]网易新闻,《房价暴涨,9成海南人买不起房》[EB/OL].
[2] 宋子千.旅游业应增强产业融合的主动性[J].旅游学刊,2011,26(4): 7-8.
[3] 刘桂玉,张战仁. 国际旅游收入与地方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桂林市为例[J].旅游论坛,2008,1(1):106 - 109.
[4] 庞丽.我国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3):51 – 55.
[5] 杨勇.旅游业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旅游科学,2006,20(2):40—46.
[6] 左冰.中国旅游产出乘数及就业乘数的初步测算[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18(6):30-34.
[7] 智瑞芝,卢妍.黑龙江省旅游增加值的测算[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19(6):88-91.
[8]赵书虹.云南省旅游业总收入对GDP贡献的线性回归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4):38-40.
[9]依绍华.旅游业的就业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5,(5):89-91.
关键词:旅游企业 管理 发展 信息 创新
1、前言
伴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知识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正在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21世纪的朝阳产业——旅游业,也正接受着种种考验和洗礼。
旅游业是现代经济中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它不仅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它发展的高度,也是评价当今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是在改革开放伟大政策的指引下,现己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体企业,单个地域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旅游产业链系统之间的竞争。因此,旅游企业各相关部门之间能否有效衔接、能否形成强大的产业协同合力,能否经受住各项严峻的考验,是旅游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旅游企业不是直接进行生活资料生产的企业,而是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陶冶情操、学习知识的一种与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密切相关的企业。这种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社会的经济形态、文化变革息息相关的,是建立在企业对当代社会需求信息的敏锐发现、有效利用和创新基础上的。而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恰恰对知识、信息这一影响企业发展的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2、复杂多变的中国旅游企业管理大环境
2.1背景的变化及竞争焦点的转变
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控下,旅游业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但沿用的完全是传统的管理格局和手段。经济管理制度的高度集中,使用行政的管理方式,决策权力集中化,都具有很大的弊端。各地主要旅游企业多由政府直接管辖,企业无权自主决策,成了旅游管理部门的附属机构。在传统体制下,旅游企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与旅游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旅游企业逐步向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者转变。旅游企业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形成多种所有制的旅游企业在市场上平等竞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竞争背景。
在旅游企业的竞争焦点方面也发生着重大的转变,从传统的以资源、客源为主的竞争转化为以知识、服务、技术、信息为主的竞争,从以价格为主的竞争转变为以非价格为主的竞争。在销售方式上,网络化销售已经成为重要趋势。企业也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实用的旅游产品、更加优质的令人满意的服务上来赢得消费者的好评。
2.2企业战略的调整
企业赖以生存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必然导致企业战略的调整和转变。在投资战略上,旅游企业的重点发生重大转变,将由过去主要投资于有形资产及时调整到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服务等方面,由于人是生产知识、传授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主体,因而人力资源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3、21世纪旅游企业管理变革的主要特征和创新理念
3.1新世纪旅游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
首先,旅游企业更加重视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共享与创新、对人才的引进。知识、信息和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企业的主要资源。对大量的知识与信息,除了重视员工自身的潜能发挥以外,旅游企业还应重视国内外专家学者及领导层的智慧成果,即人才潜力的高效率发挥。其次,旅游企业更加重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发展中,精神激励相比物质激励会有更好的效果,尤其是通过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力和责任, 员工是企业发展延续和企业创新的主体,尤其对于旅游企业,能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再次,旅游企业更加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每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自己
的企业文化,用一种共同的正确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使他们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更好的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此外, 提倡领导和员工集体参与,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变, 追求社会整体发展目标,重视环境保护和人文关怀等,也是旅游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
3.2旅游企业管理变革创新理念
知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而创新则是知识的灵魂。由于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无形性、竞争激烈性等特点,更需要创新意识才能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拓展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广阔的市场更要求现代旅游企业实现经营理念、管理方法和发展目标三大创新。
正确的理念才能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尤其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经营理念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兴衰成败;管理方法创新,认真汲取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塑造员工的创造
力和能动性提供灵活性、个性化和情感化的服务;发展目标创新,在人们物质和精神文明要求不断提高今天,作为服务性质的旅游文化企业,在制定发展经营目标时,更要注重优质、高效、利用新能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最佳方式,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
我国旅游企业经过改革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重经营,轻管理,忽视创新等问题,这不仅拉大了我国旅游企业管理水平和国外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之间的差距,也大大减少了旅游企业经济效益,所以,我们急需提高旅游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以更好的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会分析 旅游经济 项目分析
将社会分析应用于旅游经济政策与项目管理中是对传统技术主导法的改革创新。旅游经济的社会分析主要是以社会学角度进行旅游经济系统全面考察,其中涵盖行政管理措施与资金及技术的使用考察,还包括对旅游经济项目影响范围内的社会组织变量分析与考察。笔者在文中先分析了旅游经济社会分析的重大意义,并基于其重要性进行了社会知识认同分析,最后分析了社会学变量切入点分析。
一、旅游经济社会分析的战略意义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中注重进行自然发展经济学,从而忽视了经济发展中人类文化的相关影响研究。近年来,众多经济学者将文化变量引入到经济发展研究中,取得了比较系统的经济理论成就,进而确定了文化问题在经济发展思想与实践中重要的影响地位,社会文化变量在旅游经济中的影响地位也就此确定。
旅游活动最大的特点便是以人类活动为主体的社会活动,其中各项活动都以旅游民众的主体需求为主导,具有社会人文性。旅游活动由于包含旅游消费群体与旅游活动服务群体,而其中的各群体或个体又具有明显的主体倾向,包括不同的社会生活行为习惯,这便决定了旅游活动中多元化社会影响因素的存在,因此将社会分析应用于旅游经济活动中能够系统囊括经济活动中各种社会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
此外,社会知识对于经济发展也渐引起学者注意,并在经济研究中不断加深对社会知识的理解。社会知识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影响研究能够改变减少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因素,对于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学科系统知识认同分析
(一)社会科学知识认同的必要性
现阶段,将社会分析应用于旅游经济发展中首先推进了旅游经济发展研究对社会科学知识的认同,这是人们用社会学角度进行旅游经济发展可行性考察的必然结果,此外,强化旅游经济对社会知识的认同也是经济发展研究对社会文化变量关注度不断提升的附带成果。基于一项项的经济发展研究,社会文化变量与社会科学知识认同能够影响旅游经济项目的成败,因此将社会分析应用于旅游经济发展中需强化对社会学科知识的认同。
(二)社会科学知识认同发展意义
现阶段,旅游经济项目计划与设计工作多是基于经济发展目标进行项目规划,其中社会科学知识认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基于经济实际进行因素分析,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
社会分析应用于旅游经济分析中能够为经济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这便对旅游经济发展研究中强化社会科学知识认同提出了要求。社会科学知识认同过程中包括环境分析、可持续发展观、机构构建等环节的分析。这些知识与意识方面的认同能够推进社会分析的系统化。
一般而言,社会学科知识中一些因素对旅游经济的项目规划具有限制性影响作用,会直接损害旅游经济各项工作开展的系统性与概念性,这便要求强化科学知识认同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理论,减弱旅游经济内部社会因素的障碍性。
三、社会变量学与资金为主导的旅游经济
对于以资金为主导型的旅游经济而言,项目能够促进旅游经济迅速发展,推进经济目标的实现,将社会分析应用与旅游经济项目计划中能够拓展旅游经济发展内涵。
现阶段,旅游经济的发展中已经构建了相关的选择模型,但是社会分析就其模型作出了理论指导。项目选择模型中的人作为一大社会变量具有关键因素,可以算是旅游经济项目中的主导。将社会分析应用于旅游经济项目规划中将人这一变量置于首位进行因素考察,能够推进旅游经济项目规划。笔者认为人这一社会变量算是旅游经济政策制定者,这一社会变量能起到基础作用,重视社会变量的研究能够推进旅游经济科学发展。
四、旅游经济中的社会学切入点
将社会分析应用与旅游经济项目计划与政策制定中能够打破各社会学科之间的界限,并形成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现阶段,国外就社会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社会角度在经济政策制定等相关工作中的作用,并最后得出结论认为社会学科知识应用束缚性因素过多,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将社会分析学应用于经济政策相关工作中需要以各学科界限的打破为切入点,着重明确旅游经济中的社会分析要素与内涵,强化应用。
随着旅游经济需求模式的转变,经济政策制定中的影响因素也发生了变化,将一些重要的社会变量置于经济研究的重要位置,会使经济决策的制定更加客观,也会强化项目诱导作用的发挥。在旅游经济研究中进行社会变量考虑能够实现旅游经济项目与政策相关问题的结构优化。
五、结语
本文着重阐述了社会分析在旅游经济政策与项目中的应用。笔者就社会学中的社会学科知识与关键变量进行了应用分析,认为将人这一社会变量作为现阶段旅游经济项目规划中的关键社会因素进行计划与设计能够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还能够促使旅游经济政策的制定更加符合旅游需求模式转折阶段的实际情况,利于旅游经济客观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余岫.社会分析在旅游经济政策和项目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7(22)
“印象・刘三姐”对当地旅游经济的影响
阳朔凭借着其奇山秀水,一直以来旅游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由于夜间旅游产品的缺乏,过去基本上只能算是游客游览漓江的一个观光点,中外游客留宿较少,对地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印象・刘三姐”自公演以来,极大的改变了这种现象,使阳朔全年都处于旅游旺季,给阳朔的旅游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文化与旅游的有效结合,引发了阳朔的“印象经济”,极大的拉动了阳朔经济的发展,根据有关专家测算,“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运营,给阳朔带来了1:5以上的拉动效益,主要体现在阳朔旅游发展、地方居民收入、地方就业及再就业等方面。
一、加速阳朔旅游的发展
第一,增加旅游人数。
“印象・刘三姐”是中国首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作品,曾先后荣获了“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奖”、“首届文化部创新奖”、“中国乡土文化艺术特别贡献奖”等多个大奖,“印象・刘三姐”显然已经成为阳朔乃至桂林旅游的又一闪亮的名片,不断的吸引着中外游客。仅2007年,观看“印象・刘三姐”的游客首次突破了100万人次,创下了中国文艺演出观众最高年纪录,被誉为中国文艺演出史上的奇迹。随着该旅游产品的成功运转,阳朔旅游人数每年都以较大幅度的涨幅上升,旅游总人数从2002年的281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811.3万人次,2011年上半年阳朔接待旅游者384.9万人次,同比增长28.9%,总的看来,阳朔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远远大于10%。另外,入境旅游者方面,也从2002年的29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20.8万人次,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图1)。
第二,提升旅游收入。
阳朔是一个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县,“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运作,促进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良好结合,极大的发展了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全县产业的升级。旅游收入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阳朔旅游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2002年的2.4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1.5亿元,2011年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33.6%,从2002年至2010年,除了2003年“非典”的特殊时期,阳朔县旅游收入的年均增长以大于30%的速度激增(图2)。
第三,产业带动作用。
“印象・刘三姐”极大的改变了旅游者在阳朔的旅游习惯,从过去的只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到现在的真正成为旅游目的地,增长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同时带动了其他旅游产品的开发,如乡村旅游、居民旅游、农家乐等多元化的旅游形式,使阳朔正朝着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的方向大步迈进。据官方统计,自“印象・刘三姐”正式公演以来,游客在阳朔的停留时间平均延长了0.34天。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在阳朔留宿的旅游者为29万人次,占阳朔旅游者的10.3%,而到了2010年,留宿的旅游者人数达到了266万人次,占阳朔旅游者总数的32.79%,可见,阳朔旅游留宿者不管是在数量还是比例上都有了极大幅度的提高。
二、增加地方收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以“印象・刘三姐”为龙头带动起来的演出旅游业成为了附近村镇的支柱产业,根据阳朔县2005年的统计资料,因为参加演出,渔民演员一个月固定工资500多元,另外,若需要排练或者加班还有加班费,如此,一年固定收入就超过了6000元,而且,因为演出是在晚上,不耽误渔民白天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达到工作演出两不误,在丰富渔民生活的同时增加了渔民的收入。
“印象・刘三姐”的持续演出,为阳朔地方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人均纯收入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增长,分别从2002年的11.17亿元、8448万元、1971.4元增长到2009年的42.91亿元3.3亿元、5361元,特别是在地方居民收入方面,据了解,阳朔至今已有近10万农民坐上了“生态休闲游直通车”。“印象刘三姐”极大的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每年上缴的地方税收成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之一。
三、促进地方就业及再就业
旅游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由于旅游具有不可贮存性的特点,旅游业所涉及的许多产品都必须向旅游者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另外,旅游产业链极其广泛,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对劳动者具有较大的吸收功能。“印象・刘三姐”是大型的山水实景演出,需要较多的当地居民参与其中,旅游业成为阳朔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阳朔2004年至2006年每年新增就业都在1500人左右,2007年至2009年,每年新增就业均超过2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均在500人左右。
“印象・刘三姐”发展策略分析
一、以不断创新为原则,改进舞台创作
创意旅游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印象・刘三姐”在开发之初就是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成功的打破了传统的剧场表演形式,将浓郁的民族风情、美丽的传说融入实景表演中;另一方面,创新体现在产品自身的不断改版更新上。“印象・刘三姐”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继续坚持创新的思维,不断完善,使之越来越迈向成功,在其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借助高新技术持续改进舞台的创作,如不断创新声、光、电、烟雾、水幕等技术,使之更好的体现艺术性,给游客带来新颖的感官刺激,不断提高演出活动的质量;另外,在舞台创作方面要更加突出人文性及情节性,将粗糙变为细腻。
二、以服务质量为原则,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旅游人力资源。“印象・刘三姐”的强大的主创阵容,在质量上保证了该产品具有独特的创意设计和较高的水准;同时,“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运作,也必须以高素质的演艺员工队伍作为保证;另一方面,也需要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使其得以正常运转。“印象・刘三姐”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演员的专业水平提高及与之相关的旅游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方面,企业应该根据演员的具体情况定期的进行演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演艺水平;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建立人才流动、激励和竞争机制,不断提高相关人才的综合素质;另外,地方政府及相关旅游企业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地方社区居民进行培训,宣扬正确的服务观和旅游观,树立全民的旅游服务意识,使之能友好的对待每一位旅游者,从而提高服务满意度。
三、以市场需求为原则,持续扩大市场影响力
在市场需求的原则下,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及旅游地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成了产品开发者重要关注的指标,同时也是已开发产品不断创新的重要前提。因此,“印象・刘三姐”在发展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期的对旅游者及旅游市场进行调查,借助旅游者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反馈,持续改进产品,不断促进产品自身发展;同时,在产品的性质及旅游市场的需求条件下,选择适合的产品营销途径及管理途径,持续扩大产品在旅游市场的影响力。
四、以总体发展为原则,持续扩大品牌效应
“印象”系列自产生至今仅有八年的历史,相关专家指出:“印象”主要靠演出门票收入,盈利模式单一,产业链太短,品牌的效应还没有完全放大,没有形成丰富的产品。“印象・刘三姐”作为印象系列的第一部且最为成功的作品,应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以总体发展为原则,不断拓宽产业链,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开发、营销上,同时还体现在产业链的管理过程中,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充分重视配套设施的建设及管理,同时,还要对产品演出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管理,如对产品演出前和演出过程中销售相关产品的小摊小贩的规范管理。旅游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加强对旅游的监管力度,对扰乱旅游市场的不法摊贩加强打击力度,从而使旅游市场得到规范,使产业链朝着积极的方向扩展,持续扩大“印象”的品牌效应。
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国内学者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研究主要始于改革开放。从研究内容和特点来看,其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末期,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发达国家旅游经济的研究成果,阐释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特点,以及比较中外旅游发展道路等。第二阶段是1990年代末期至今,学者们开始用定量方法对某一案例地旅游发展对国际收支、就业、税收及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旅游与经济增长的专门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探讨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判断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二是探讨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国外旅游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1.1基于出口驱动型经济增长假说的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960年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证明了出口驱动型经济增长战略的重要性,使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3-4]。旅游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外的国际收支账户中归属国际服务部分,因入境旅游收入具有外汇性质,被看作是一种无形的出口[5]。出口驱动型经济增长假说假设入境旅游从两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一是促进本地旅游部门与国外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从而提高其效率[6-7],二是有利于本地企业实现规模经济[8]。如果将旅游看作无形的出口,考虑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入境旅游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推理也并无什么不妥。但正如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样,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也存在争议。Ghali非常强调出口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到入境旅游是菲律宾规模第二大且增长速度最快的出口贸易,对1953—1970年间入境旅游对菲律宾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将出口划分为旅游和其他出口两部分,采用线性方程模型探讨在包含和不包含旅游的情况下,出口对菲律宾个人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包含旅游的情况下,菲律宾个人收入总量的增长低了17个百分点,而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低了14个百分点,旅游出口对菲律宾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9]。Tosun基于出口驱动型经济经济增长假说,以土耳其为例,对发展中国家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就绝对数而言,入境旅游发展对土耳其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其影响仍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而且这种影响不稳定,不可靠,有被高估的嫌疑,且在未来很难持久。因此,他认为入境旅游不能被看作出口驱动型经济增长战略的引擎[10]。Balaguer和Jorda基于出口驱动型经济增长的假说,提出了旅游驱动型经济增长的假说,并通过协整及因果检验对西班牙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其提出的旅游驱动型经济增长的假说[11]。Oh对韩国的实证研究则表明,旅游业发展对韩国经济增长不具有影响力,韩国的案例不支持旅游驱动经济增长的假说[12]。Gunduz和Hatemi-J在分析Balaguer和Oh等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一国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该国旅游业地位、学者的研究方法及汇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土耳其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土耳其的案例支持旅游驱动型经济增长的假说[13]。此后,许多学者以不同国家为案例地,通过协整及因果检验、VAR模型等探讨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案例地国家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Narayan和Prasad对斐济[14]、Brida等对乌拉圭和墨西哥[15-16]的研究表明旅游发展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Ongan和Demiroz对土耳其[17]、Kim等对台湾[18]的研究表明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而Nigun对土耳其[19]、Lee对新加坡[20]的研究则显示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针对上述学者的研究,CortesJimenez和Pulina提出旅游不同于传统出口,在探讨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简单套用出口驱动经济增长理论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因此,在综合考虑出口驱动型经济增长假说和旅游驱动型经济增长假说的基础上,他们对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出口推动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经济增长,而入境旅游只对西班牙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21]。Nowak等则认为出口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影响经济增长,第一种就是众所周知的出口驱动型经济增长假说,这一机制已被引入旅游,从而形成了旅游驱动经济增长的假说。第二种途径是国外资本品的进口融资,虽然这一途径的重要性已被实证所证明,但仍没有严格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没有被运用到旅游服务出口上。因此,他们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旅游出口、国外资本品进口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理论上,构造模型以考察EKIG假说(出口—资本品进口—经济增长),实证方面,以西班牙为例,利用协整检验和多变量因果检验验证了TKIG假说(旅游—国外资本品进口—经济增长)[22]。
1.2旅游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旅游专业化主要用来反映一地旅游业的发展程度,通常用旅游人数占本地居民的比重、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及旅游收入占出口的比重等指标来衡量[23]。旅游专业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专业化发展能否促进专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二是旅游专业化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其与国家规模之间的关系。许多研究表明,旅游专业化发展有益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旅游专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一般较非专业化国家要高,另外一些研究则表明旅游专业化发展不但不会促进该国家的经济增长,反而会使其更加贫穷[24]。Brau等通过对143个样本国家15年的观察发现,旅游专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确实高于其他国家[25-26]。Sequeira等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探讨了旅游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认为旅游专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确实较高[27-28]。Paolo和Laura利用150个国家1980—2005年不同时段的数据,探讨旅游专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与Brauetal.相反的结论:旅游专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并不比旅游非专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①。Adamos和Sofronis则认为在旅游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时,旅游专业化会导致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由于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最终旅游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小,直至微不足道②。Chang等利用门槛面板模型,研究了1991—2008年,旅游专业化对亚洲、欧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许多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利用两个内生的门槛变量14.97%和17.50%将旅游专业化程度划分成三个区间,区间1:旅游专业化水平小于14.97%,区间2:介于14.97%—17.50%及区间3:大于17.50%。然后探讨了不同水平的专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专业化水平在区间1和2时,旅游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区间2的影响大于区间1的影响;旅游专业化水平大于17.50%时,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较弱。说明旅游专业化程度不同,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旅游专业化并不一定总能促进经济增长[29]。
另外,学者们对旅游专业化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其与国家规模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且持不同观点。Brau等认为旅游专业化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不能由曼昆、罗默和韦尔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的增长因素来解释,旅游专业化的发展似乎是一个独立的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Copeland和Brau等认为旅游专业化国家的快速发展受贸易条件的影响,旅游专业化的发展必将增加对非贸易品的需求,而非贸易品需求的增加会改善一国贸易条件,从而促进经济增长[30]。Lanza和Pigliaru将旅游专业化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归因于拥有丰富的、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专业化的比较优势。并同时提出旅游专业化国家一般都是规模较小的国家[31]。Brau认为在国家规模小是否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争论中,旅游所起的作用不应该被忽视,一般情况下,国家规模小不利于经济发展,但是对于一个正在实施旅游专业化的小国家来说,情况刚好相反。Sequeira等的研究则表明旅游专业化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国家规模大小无关,旅游专业化对小规模国家的影响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影响更大。
1.3基于收敛假说的旅游对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影响
经济收敛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落后经济比发达经济具有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它能够在达到稳定状态时赶上发达经济,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旅游学术界利用这一思想来探讨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影响。Williams和Shaw对欧洲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旅游发展能促使财富由北向南、由富余国家向贫困国家的分配,对整个地区经济收敛过程做出贡献。因此,从区域角度考虑,旅游可以使经济发展由工业中心转向欠发达地区,可以作为减少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一种手段[32]。Liargovas等以希腊51个都道府县为案例地,构建旅游发展指数来评估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结论显示,具有较高旅游发展指数的地区能够从社区支持计划获得相对更多的资金支持,即旅游发展无益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33]。Eugenio-Martin等使用1985—199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探讨了拉美地区国家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发展能促进中等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对于发达国家却不一定,旅游能促进拉美地区国家经济的均衡发展[34]。Soukiazis和Proen觭a基于收敛假说及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利用面板模型探讨了旅游发展对葡萄牙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旅游发展对葡萄牙地区人均收入增长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会加速其收敛速度,弥补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使区域经济增长趋于均衡。因此,在旅游业供给能力得以改善的情况下,旅游可以作为促进葡萄牙地区经济增长的另一种选择[35]。而Pessoa对葡萄牙杜罗螺母三地区的研究则表明,由于该地区与外部市场脱离,存在老龄化、外向移民、缺乏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等突出问题,优先发展旅游的战略对区域经济收敛没有太大影响。因此,依靠旅游发展的落后地区,在依靠旅游谋求均衡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其他竞争因素[36]。
2国内旅游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2.1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产业地位的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看作新的经济增长点,被许多地方定位为支柱产业来发展①。但如何衡量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却一直颇受争议。林刚等认为,过去人们常用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GDP是各产业增加值的合计,而旅游收入并非增加值的范畴,不能直接与GDP相比较,因此,用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准确的。基于此,他们利用桂林市旅游业相关产业增加值率,测算了1998年旅游业增加值,计算得出:1998年旅游业增加值占桂林GDP的比重为11%,认为旅游业在桂林具有支柱产业地位[37]。张帆等人基于投入产出表,利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对秦皇岛和云南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地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5%,认为旅游业已成为两地的支柱产业[38-39]。陈雪钧认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地位的确定需要多项经济指标支撑,一些地方仅凭主观认识或以单一的评价指标来衡量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容易导致旅游产业定位失误。基于此,他以支柱产业的经济贡献标准为出发点,以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需求收人弹性、就业容量、行业关联度四个因子构建了旅游业经济贡献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北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旅游业尚未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可以将其作为“准支柱产业”来培育[40]。
2.2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内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可以划分成两派,一派是中国特色的研究,即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弹性系数、贡献率及灰色关联度等指标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国家层面的研究,如吴国新对我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41]。
周四军等通过相关系数及贡献率的测算,表明,我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42]。而杨智勇的弹性分析则表明,我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但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大于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43]。也有省际层面的研究,如陶金龙通分析了旅游对GDP的贡献率及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认为苏州旅游业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协调性,旅游业对苏州国民经济的影响效果较好[44]。苏继伟等利用回归模型对1984—2001年重庆市入境旅游对GDP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认为入境旅游对重庆国民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5]。上述研究均显示旅游业发展对国家或省际经济增长具有正的影响力。另一派,受国外研究方法的影响,倾向于利用基于VAR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协整和因果检验、方差分解及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从研究范围来看,有国家层面的研究,如陈友龙等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1985—2003年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但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经济增长对旅游业的影响[46]。和红等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我国1984—2004年的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呈现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并且从长期来看响应的程度更稳定和更显著。
因此,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应采取长期政策,避免短期行为,以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47]。有省际层面的研究,如赵东喜对福建省1981—2006年入境旅游、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福建入境旅游收入、国际旅游人数、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入境旅游收入受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的影响效应大于其自身及入境旅游人数的影响效应,入境旅游收入增长对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的正向作用时滞较长[48]。张伟等对桂林市1980—2006年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表明,桂林入境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较弱且时滞较长,桂林经济增长对入境旅游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49]。
也有从国家、省际及区域不同层面上进行的比较研究。如庞丽等从全国、区域及省际三个层面上,对我国1991—2002年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全国和区域层面看,入境旅游只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对全国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从省级层面来看,只有少数省份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因果关系,且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省际差异[50]。刘长生同样从上述三个层面出发,同时采用基于个体数据和面板数据的VAR模型的协整检验和格兰奇因果检验,对我国1990—2006年的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从全国层面来看,旅游与经济增长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和双向因果关系,二者相互影响,但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小于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从区域层面来看,二者的因果关系表现出较强的地区差异性,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远大于“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因果关系正好相反,东北地区为“经济增长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单向因果关系。从省级层面看,仅13个省市的旅游业和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大部分省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在影响强度上有较大差异[51]。
从研究内容来看,除了总体旅游业及入境旅游外,国内旅游也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杨勇利用1984—2004年的数据,对国内旅游和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国内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只存在由经济增长到国内旅游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52]。屠文雯等对我1994—2005年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及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则表明,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国内旅游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入境旅游间只存在经济增长到入境旅游的单向因果关系[53]。张丽峰对1994—2006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的研究表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对GDP和第三产业具有积极的影响,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每增加1%,GDP增加0.7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0.85%[54]。
3国内外研究评述与展望
综观国内外旅游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既有相似,也有差异。相似之处表现在研究的焦点始终围绕在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是否产生影响、影响是大是小、是正是负及二者之间是存在相互影响、还是单方面的影响等问题上。国内外研究均较侧重实证研究,对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对较为欠缺。研究对象都侧重对整个旅游业及入境旅游的研究,对国内旅游的研究相对较少。
>> “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加快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打造低碳的城市生活 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成北京转方式新抓手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强助力 试论北海市地方文献的利用对其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 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向着“国际旅游城市”,出发 深圳 走向国际旅游城市 实干兴旅 昆明全面建设 国际旅游城市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是承德发展的美好夙愿 国际旅游城市公共交通双语服务环境的调查研究 打造景点微视频平台 促进数字旅游城市建设 一流旅游城市建设的国际案例 中外国际旅游城市网络旅游信息国际友好度比较研究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关键要素分析 贵阳市国家森林旅游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烟台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研究 秦皇岛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7-1).
[2] R.K.Maikhuri; S.Nautiyal; K.S.Rao. Conversation policy-people conflicts: a case study from Nanda Devi Biosphere Reserve(a world heritage site), India[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1(2):326-364.
[3] C.Scott Shafer; J.Inglis. Influence of Social Biophysical, Barrier reefand managerial conditions on tourism experiences within the Great Area[J]. Environment management, 2001,26(1):73-87.
[4]王淑华,张春.国内旅游循环经济研究综述[J].江苏商论, 2012, (3):73-87.
[5]李庆雷,李秋艳,明庆忠.中国旅游循环经济研究动态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1):36- 42.
[6]黄振达.关于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特区的几点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1(4):76-79.
关键词:老年人;旅游动机;西安;旅游景点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157-03
一、旅游动机分类概述
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动力,能使人起动旅游活动并使之朝着目标前进。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而旅游需要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的旅游动机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因而很难对旅游动机作出严格的分类。目前在旅游动机理论中,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学者和美国学者提出的旅游动机理论[1]。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把旅游动机分为心理、精神、身体和经济动机四类。美国学者奥德曼认为,人们具有八种旅游动机,即健康、好奇、体育、寻找乐趣、精神寄托和、专业或商业、探亲访友、自我尊重等。罗伯特・麦金托什又提出了人们出游的四种旅游动机,即身体健康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地位与声望动机。
二、国内老年人旅游动机及分析
(一)国内老年人旅游动机
国内老年人的旅游动机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2008年4―5月笔者调查了300名全国各地来西安的65岁以上的老年游客,获得了大量关于其旅游动机的第一手资料。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针对三个层面进行展开:第一个层面是针对国内老年人旅游动机种类的调查;第二个层面是针对国内老年人对每一旅游动机态度的调查;第三个层面是对来西安的国内老年游客对西安旅游景点选择偏好的调查。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国内老年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二)国内老年人旅游动机分析
针对每一个旅游动机,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每个问题有五个选项,主要是考察他们对该动机的认同强度。问题一:身体健康动机是您出游的主要动力,您的态度是?问题二:知识文化动机是您出游的主要动力,您的态度是?问题三:探亲访友动机是您出游的主要动力,您的态度是?问题四:动机是您出游的主要动力,您的态度是?问题五:自我实现动机是您出游的主要动力,您的态度是?问题六:完善人生动机是您出游的主要动力,您的态度是?调查表见表及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1.身体健康动机分析。在身体健康动机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老年人认为舒展筋骨、散心娱乐是其出游的主要动力。有75%的老年人对健康动机持非常赞同的态度,还有14.2%的老年人比较赞同这一观点,而只有1.1%的老年人反对。对老年游客来说,由于其自身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他们出游的主要动机是休闲娱乐、卫生保健。因此,一些自然风光优美,气候适宜的地方就成了老年人热衷的地方。
2.知识文化动机分析。通过表2发现,有近一半的老人非常赞同文化动机是决定其出游的主要动因之一,还有20%的老人比较赞同。因为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有自己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像一些老科技工作者、老文艺工作者、老教师等,他们有的爱好历史,有的爱好书画,有的爱好戏剧,还有的对当地的民俗风情比较感兴趣等。可以说文化动机是老年人出游的主要动机之一。
3.探亲访友动机分析。有48.8%的被访老年人对交际动机抱有十分赞同的态度,另外比较赞同和一般赞同的也占了将近40%。这是因为情感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到老年,对物质的追求已经趋于平常,只要吃饱穿暖没病没灾已经是极大的满足,老年人怕寂寞,怕被社会及家人淡忘,开始变得失落、孤独、疑虑、抑郁和恐惧[2],在这种情况下,对情感的追求就显得十分突出。
4.动机分析。很多老年人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对宗教也呈现了很大的热情。据有关专家研究,年龄与人们的宗教热情之间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即年龄越大,对宗教的热情就会越大。因此,被访的众多老年游客有27.3% 的人十分认同旅游动机。
5.自我实现动机分析。对这一动机认知度相对其他三个旅游动机来说相对较弱,有相当一部分被访老年人认为地位与声望不是其出游的主要推动力。这是因为对广大国内老年人来说,多年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环境养成了他们平淡、悠闲的生活基调,一辈子忙忙碌碌到晚年是该享受或者休息了,对工作、人生价值的追求早已没有年轻时那么热切。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还有28%的被访老年人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这一观点。
6.完善人生动机分析。年轻时由于工作学习以及家庭因素,广大老年人没有更多的时间与金钱用在旅游活动上,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也影响了他们年轻时的旅游态度。但现在,经济及时间还有社会条件都能够为其出行提供极大的支持,好多老年人为了弥补年轻时没有出游的遗憾或为了对年轻时努力工作的补偿,对旅游活动有着十分强烈的要求。
三、国内老年人群在西安的旅游景点选择分析
对旅游景点的选择反映了老年游客的旅游动机,通过对老年游客旅游景点的选择偏好分析,结合老年游客旅游动机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得出老年游客旅游动机与旅游景点选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开拓老年旅游市场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本部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美国学者瑟斯顿(L.Thurstone)所提出的瑟斯顿态度比较评价模式(Thurstone’s Comparative Judgment Model)[3]。其研究步骤是:
第一,问卷调查。调查表严格按照两两比较选择来调查,即假使有A、B两个旅游景点,被调查者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若选A就不能选B,选B就不能选A,从而得出全体旅游者选A或B的百分比。
第二,制作两两比较表。根据调查结果,按照两两相比较的原则进行制表。假定选A的旅游者人数为75%,则选B的就为25%,这样就可假定旅游者对A、B两个旅游景点的态度总体上服从于正态分布。
第三,制作正态分布系数求和表。根据两两比较表的统计值,查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得出百分比超过50%的旅游景点的标准正态分布u值系数,而相对应百分比小的旅游景点的u值系数就等于不选百分比大的旅游景点u值系数的负数,即-u。然后将旅游者对进行两两比较而得出的全部有关各旅游景点的评价值加总,即得到各景点的u值总和,即∑u。
第四,计算比较评估值。根据上一步求出的各景点的u值总和(∑u),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各比较项目的评估值V。
公式: Vxi=・uxij
式中: Vxi――对项目的比较评估值;uxij――项目的比较u值总和;n――比较评估项目的数量。
最后,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值大的说明该旅游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小的说明吸引力小。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结论掌握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由于西安旅游景点数目众多,本文只选出几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来进行研究。这些景点分别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广场、钟鼓楼与城墙(由于二者距离较近,并可以纳入同一个视野范围,因此把她们合为一个列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世界、陕西历史博物馆、翠华山、碑林和著名寺庙(因为西安著名寺庙很多,且价值相似,故放在一起作为单独景点列出)等十个景点。这几个景点的选择主要都是通过对众多老年游客的访谈调查得出,它们都是老年游客兴趣较大,自身价值较高、在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著名景点。为了研究方便,分别对其进行标号为x1、x2、x3、x4、x5、x6、x7、x8、x9、x10。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两两比较得分表如下:
其中,每一行是旅游景点与每一列旅游景点相比较而得出的统计百分比;每一列是旅游景点与每一行旅游景点相比较得出的统计百分比。
查找标准正态分布函数u值的系数值,并计算每一旅游景点的u值总和(∑u)。得出标准正态分布u值表(如表4所示)。
根据比较评估值计算公式,计算出每个旅游景点的评估值V,从而得出老年游客对西安市十个主要景区的评估价值表(如表5所示):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国内老年人对西安十个主要旅游景点的偏爱程度从高到底依次秦始皇陵兵马俑、碑林、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钟鼓楼、曲江海洋世界、大雁塔及其广场、华清池、著名寺庙、城墙。
四、结语
通过对国内老年游客对西安旅游景点的选择偏好研究我们发现,对旅游景点的选择偏好与老年人的旅游动机有着很大的一致性。秦始皇陵兵马俑因其巨大的文化价值及知名度,既可以满足老年旅游者知识文化动机,还可以满足其身体健康动机、完善人生动机,甚而是自我实现动机,而被广大老年旅游者列为首选,而西安的翠花山虽然也是全国著名的自然观光类旅游景点,但由于其属于山岳行景区,对旅游者的体力及身体条件要求较高,不符合广大老年游客的健康动机,最终的评价结果为末位。对其他的旅游景点调查,我们也可以发现老年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景点的选择偏好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尤其是在对景点之间两两选择的时候,这种联系更为密切。因此,老年游客的旅游动机有着典型的年龄特征,老年游客的旅游行为一定程度上有旅游动机来决定,这对我们进行老年旅游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强.旅游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4-75.
关键词:入境旅游;亲景度;竞争态;安徽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15
我国的旅游业长时期保持7%的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旅游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入境旅游作为我国三大旅游市场之一,可以促进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声誉,促进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旅游业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市场形势错综复杂,入境旅游市场下行压力增大,整体出现小幅下降,但降幅逐步收窄,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当前旅游业的形势下,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促进安徽省入境旅游不断发展,并保持省内旅游市场份额快速增长,是安徽入境旅游市场面临的重大挑战。
1 安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安徽入境客源市场竞争态势由波士顿矩阵中引入,指在安徽入境各客源国在市场占有率(αi)和市场增长率(βi)双指标共同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态势,记为:Ωi(αi,βi),计算公式为:αi=(Xi/∑ni=1Xi)×100%,βi=(Xi-Xi-1Xi-1)×100%。其中,Xi表示特定时间段某客源国I到安徽旅游的人数,∑ni=1Xi表示特定时间段11个国家到安徽旅游人数总和,Xi-1表示该国上一年到安徽旅游人数;αi为市场占有率,可以衡量某国在安徽入境旅游市场的竞争力,βi为市场增长率,可以判断某国在安徽入境旅游发展潜力。两个指标工作作用,表示为Ωi(αi,βi),Ωi点在二维坐标系中存在唯一对应点,这个点可以衡量竞争力及发展潜力。依据客源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可以为安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划分标准(m,n),那么可以把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分成四种类型:幼童市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瘦狗市场。四大市场类型划分标准如下:
幼童市场(αin),基本特征为低占有率,高增长率,可以成为新力量发展,但是未来是不确定 ;
明星市场(αi≥m,βi>n),基本特征为占有率和增长率双高,是安徽入境最大且最重要的客源市场;
金牛市场(αi≥m,βi
瘦狗市场(αi
本文的(m,n)值是以安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平均值为基础,根据Ωi(αi,βi)在坐标图中的分布特征进行适当地修正而得。
2 安徽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竞争态分析
根据上面计算公式得出安徽省国外客源市场各细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见表1。由6年的相关数据并结合(m,n)的取值进行各客源国的竞争态划分,各客源市场的竞争态表现见表2。
首先,从整体来看,安徽入境客源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为主,很少有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但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在不断增加。韩国、日本和美国是安徽入境旅游市场的三大主要客源国,多表现为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但这3国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50%,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徽入境旅游经营业务的风险。2009、2010年金牛市场是韩国、日本,没有明星市场。2011年韩国上升为明星市场,日本则还保持为金牛市场,而美国由于增长率较高,变为幼童市场。欧洲市场在保持高增长率之后,在2011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都变为瘦狗市场。2012-2014年,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基本保持不变,而其他东南亚国家、欧洲国家和澳大利亚的市场占有率一直较低,且市场增长率摇摆不定,忽高忽低,波动幅度较大,受国际和政治环境影响较大,极不稳定,表现为在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之间来动。
其次,从几个主要客源国竞争态年际转移的大致情况看。韩国:金牛市场金牛市场明星市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明星市场,明星市场已经成为较为稳定的市场,市场占有率高,但增长率处于波动状态,目前已是安徽最大的客源国,整体表现为繁荣趋势;日本:一直是金牛市场,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增长率在2011年之后出现下降趋势,甚至负增长,这可能是受中日“”事件的影响;美国:瘦狗市场瘦狗市场幼童市场明星市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除2014年,增长率一直很高,使其市场占有率一直在增长,最后也由瘦狗市场发展成金牛市场,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美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旅游输出国之一,近几年来安徽的游客明显增加,已经成为第二大客源国,总体表现为繁荣趋势;欧洲市场、东南亚市场、澳大利亚市场以及俄罗斯市场:大都表现为瘦狗市场或幼童市场,年际变化大。欧洲市场近几年可能是受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而澳大利亚、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市场(除新加坡外)一直是安徽的次要客源市场,可能是由于受地理上离安徽旅游目的地较远,安徽对其吸引力不够,以及自身经济条件限制的影响。
3 建议和对策
通过分析安徽入境客源市场竞争状态,深入掌握安徽省旅游的入境旅游市场,提高安徽入境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据此可以将安徽入境旅游市场分为4类:重点客源市场、主要客源市场、潜在客源市场、机会客源市场。
韩国、日本和美国是安徽入境旅游重点客源市场。市场占有率之和在50%之上,竞争态都属于明星市场或金牛市场。安徽入境旅游发展最重要的是加强对该3国的宣传和推广,使之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主要客源市场是法国、英国、德国和新加坡,这些国家增长率较快,但受外界影响较大,波动幅度大,发展前景被省内看好。
潜在客源市场为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美洲的加拿大以及澳洲的澳大利亚,这5国在安徽入境客源市场竞争态不理想。针对这些国家,安徽省可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和促销,利用其地缘关系等优势,增加入境旅游人数。
机会客源市场为俄罗斯,由于地理位置优势不明显,俄罗斯竞争态势较差。
近年来,安徽入境旅游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入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多,但对于主要客源国家依赖程度过高,经营风险大,对安徽省旅游业发展不利。为进一步开拓安徽深入境旅游市场,应实施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开拓策略,吸引更多的各大洲经济发达的国家使之成为安徽省的主要客源国。开展针对性的境外促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培育壮大入境旅游市场主体。
参考文献
[1]马耀峰,梁旺兵.基于亲景度的美国旅华市场拓展研究[J].旅游学刊,2005.
[2]邵筱叶,成升魁,李琛.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及客源目标市场选择[J].经济地理,2006.
[3]闾平贵,汪德根.江苏国际客源市场亲景度与竞争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
[4]谢雪梅,马耀峰,白凯.基于亲景度-市场竞争态矩阵模型的新疆入境市场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
[5]刁宗广,刘力.安徽省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及提升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10.
[6]杨斯涵,马耀峰,冯学钢.基于亲景度和竞争态的京沪陕入境旅游市场研究[J].旅游资源,2011.
[7]方世敏,邓丽娟.基于亲景度与竞争态分析的湖南入境旅游市场[J].经济地理,2014.
[8]刘智兴,马耀峰.内蒙古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国内旅游起步较晚,在管理方法、管理机制以及旅游开发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成为制约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的瓶颈。
1国内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旅游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反衬出了旅游产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旅游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体制问题是当前国内旅游管理的主要障碍,缺少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管理体制,旅游管理就呈现出了无章可循的局面。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诸多行业的支撑,如果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等不够配套,那么旅游业的发展就必然会陷入困境。首先,旅游交通压力较大,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比如,寒暑假、黄金假期等等,几乎所有的旅游交通干线都会告急,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其次,旅游住宿形势严峻,从国内饭店的布局来看,绝大多数的旅馆、饭店,尤其是星级饭店几乎都无一例外的集中在大城市,这与当前的生态游、农村游、度假游等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一方面是大城市的饭店是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是“乡村”供不应求,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另外,旅游业本身就属于成本较低、收效较快的行业,但是,当前国内旅游业将旅游、生产、销售几乎完全割裂开来,旅游促进销售的优势未能够得到发挥。以上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还是本文由收集整理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着问题,体制问题不解决,旅游管理就很难从根本上得以提升。
1.2旅游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技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于可以说,信息技术几乎达到了无所不入的地步,同样,旅游管理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由于旅游产品是无形的,生产、消费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点、环境,其更多地是引发了旅客的“流动”,而不像其它行业那样是“物流”,因此,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并不重要。但是,人的流动必然要涉及到费用的支付、商品的购买等等,而这些都需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够为旅客提供及时、满意地服务,比如,电子商务支付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程度不高,就必然会造成旅客旅游信息、产品需求信息搜集成本较高、误差较大的问题,无形中降低了旅游业的获利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当前一些“乡村游”的景点,根本没有什么信息化可言,这极大地制约着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并进而会影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3旅游管理法规缺失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当前,国家尚未制定出完善的旅游基本法,旅游法律规范严重缺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法规大多属于临时性、地域性比较明显,由于尚未制定较为完善的旅游基本法,旅游景点纷纷制定了当地的旅游管理法律规范,而这些规范基本上是为了维护景点的利益,忽视了游客的利益保障,其实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另外,大部分的旅游管理都属于条例性质的,法律保障力度明显不够,比如,《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等,虽然在旅游景点的管理方面也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其已经远远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2)旅游管理法规片面性比较明显,绝大多数的旅游管理法律、法规都将景点维护、环境保护等列为重点保护对象,而旅游人员人身安全的保护的法律条文却较少,这就限制了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景点的开发;另外,由于景点保护、游客人身安全保护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4旅游宏观管理失控
从宏观管理的层面上来看,国内旅游管理基本上实行的是部门管理的形式,比如,同样是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业,其可能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这就造成了管理上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明显。部门管理的模式导致整个旅游业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在客源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境下,旅游业的竞争更是近乎于进入了白热化的境地,行业内部矛盾比较突出,在宏观上进行协调、平衡以及控制根本就难以实现。同时,国内旅游在不同的地区,相应的政策也不同,再加上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旅游管理监督严重缺失,游客的权益遭受到了极大地损害,比如,在各大旅游景点频繁出现的宰客现象,游客投诉基本上都很难得到满意的解决,这不仅损害了这些游客的切身利益,而且依靠游客进行“人际关系”营销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给旅游景点带来了巨大的潜在损失。
2国内旅游管理的优化策略
综上所述,国内旅游管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同时,由于管理水平不高,对景点所在区域的“城市品牌”的宣传
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促进旅游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2.1健全、完善旅游管理体制
体制的完善是促进旅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因此,国内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应该从健全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上入手:(1)强化旅游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管理体制的健全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旅游业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应该根据产品、劳务的不同进行分类,改革旅游景点管理体制,实现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职能整合,这有助于理顺旅游管理的关系,显著提升旅游业的管理水平;(2)深化旅游计划与投资管理,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必然要涉及到投资,为了避免景点开发的重复性、盲目性,必须要结合景点所在地的特点,有序开发、价值开发,否则就有可能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2.2提高旅游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旅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网络的支持,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旅游景点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构建适合旅游业发展的网络平台,积极实施旅游景点的网络营销,与各大银行合作完善旅游景点的支付流程,与各大宾馆建立起旅客信息的共享平台,实施“病毒式”营销。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旅游信息的宣传,提高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当然,信息技术的实施,必然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各个职能部门要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为旅游景点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从而实现旅游景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的目的。此外,还应该建立网络反馈意见箱,及时地搜集游客的反馈信息,并对游客的每一次网络投书、反馈意见都给予答复,久而久之,旅游管理水平就会实现质的提高。
2.3实施旅游统一管理
由于长期以来,国内的旅游宏观管理基本上是呈现出了条块分割的局面,不同的主管部门在制定旅游发展策略、旅游管理方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不同,造成了重复性投资,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必须理顺旅游管理的主管部门,实施统一、集中化管理。宏观上,由相对比较固定、比较单一的旅游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在微观上由旅游景点进行自负盈亏式的管理,但是,旅游景点的门票、交通费用等仍然应该实行“限价”策略,否则就有可能频繁的出现“宰客”现象。统一管理并不是集权化的管理,而是结合当前国内旅游景点开发、管理的现状,给企业更大的自主管理的权利,政府部门只是进行宏观调控,这样有利于建立旅游行业的公平竞争局面,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2.4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
旅游业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大,首先必须要完善旅游业管理的法律规范,建立适合旅游业发展实际情况的旅游基本法,基本法的建立可以为各个旅游景点、旅游主管部门优化旅游管理基本条例提供“蓝本”,从而做到有章可循,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监管,如果监管不到位,从业者就有可能铤而走险,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恶意提高门票价格、提高景区内商品的销售价格,给游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旅游主管部门必须要用好行政管理手段,比如,行政许可、行政监督以及行政强制等手段,通过这些行政手段的威慑力促进旅游管理的规范化。
2.5项目开发与管理要紧密结合
当前,国内旅游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如何做好后期的开发管理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注重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的同时,必须将管理与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否则,如果管理不能跟上旅游业的发展要求,项目投资的拉动效应就会降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与各个产业密切相关,比如,交通、餐饮住宿、商品销售等等,都会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要重点开发拉动能力强、投入产出比较低、示范效应好的旅游项目,并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投资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这样既可以解决投资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外商投资者丰富的管理经验,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