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一地理导学案

时间:2023-09-27 16:15:20

导语:在高一地理导学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一地理导学案

第1篇

【关键词】地球运动;学案导学;教学;初探

1 学案导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为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2011年11月全县喊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口号。顺应时势,我校联合教研室,通过外出考察、对内宣传,掀起了全校范围内“学案导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的新,迅速制定了《晋城中学学案制作标准》。此次改革,上下一致、机构健全,赢得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

高一学生在心理和智力上发育还不成熟。很多知识的理解要求超出了他们的心理和智力能力范围。这些知识学生下再多工夫也是学不会的。学习地球运动规律这一节,固定的规律纷繁复杂,计算多多,仅时间的计算就够学生受的了。更不用说光照图上直线和圆圈的判定。

教材呢?冷不丁的一句话,往往隐藏着几条甚至十几条原理知识。学生在被动学习过程中能懂吗?难怪过去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打瞌睡、有的玩手机、有的精力旺盛的学生还故意和老师作对,再看大范围的学生,独生子女养成的个人中心;极少参加劳动而形成的懒惰中心,注定了他们中大批的人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一不动就觉得累;一累就想睡;一睡就觉得自己不长进;一觉得自己不长进就悲伤;一悲伤就不动。其中的“不动”还和一些人长时间的打电脑游戏活动有关,充分证明一个事实:“不动”是具有惯性的!从大的方面说,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2 分工合作、群策群力编学案

地球运动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初、高中教材里都放在最前面,是后面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大背景,恰好又是学生最难的部分。为了配合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改革,我们地理组每个人都要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做好学案的制作和应用。制作方面:可以从实践中提出个人修改意见。应用方面:根据各班学情灵活运用。地球运动这个模块总体设计思路分为三部分7课时:一部分就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第1课时),第二部分自转意义(第2-3课时),第三部分公转意义(第4-6课时),第四部分总结与补充(第7课时)。

3 课程抽象、学案导学重在“导”

课程内容简述: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要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地球空间概念,是学透该部分内容的前提。可通过实物、读图、想象等,将下列情景形成脑图:1.地球是太阳系大家庭中的一员,在不停地绕太阳公转。2.地球本身又在不停的绕地轴自转。3.地球经纬线及其经纬度的分布。4.同一时刻,不同角度观测下的地球光照图。5.同一地点,地球光照图的日变化、季节变化。

在第7课时的自主学习里,我们安排了“光照图的判读技巧”意在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如下图:

导学内容:

(1)根据自转方向和已知经纬线(或特殊信息提示)判断出图中各经纬线的经纬度。(2)根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特殊关系判断出所代表的日期(节气、季节):晨昏线与某一经线重合,为二分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为二至日。(3)找出晨线、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并判定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然后依据这些有效信息来推算不同经度的时间或全球日期的分割。

地球运动规律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昼夜更替、地方时、日界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向;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昼夜长短及其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从考核内容上看,一般以重大时事的新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时间计算、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及季节的判断,或以现实生活案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楼间距的设计、港口选址等为切入点来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影响、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等;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居多,且材料的呈现形式趋于多样化;从考查能力上看,大都综合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案激趣、教法灵活看发展

现在,利用导学案辅助教学是许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从学案的编制到应用,我们正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在实践中总是不断的遇到新问题与新矛盾,当然,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化解矛盾、不断总结、不断扬弃、大胆创新。否则,高效课堂改革行将步入邯郸学步的怪圈。经过对“地球运动”导学案辅助教学的短期实践,我们认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4.1 预习导学、以学定教

“导学案”的环节之一为“预习导学”,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为了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在预习阶段要求学生对新知识作初步的了解,所以设置的预习题以基础为主,实现低层次目标的自达。保证所有同学能自行解决“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学内容,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质疑。

上课前教师收齐“导学案”,批阅“预习导学”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对“导学案”再次进行补充完善,以学定教。在课上有针对性地点拨,课堂效率就提高了。

4.2 课堂练习、重在效率

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要通过训练去强化,通过运用去巩固和提高的,这样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学习能力。所以,我认为课堂练习设计要注重课内例题的基础性、典型性、坡度性。例题主要采用书上的例题,但采用之前必须进行适当改变(防止少数学生在自学时不动脑筋的抄,而是必须自学看懂书上例题,再做“导学案”上的预习题目);呈现方式上一题多变,利用书上的例题进行变式、挖掘和提高,从深度和广度上来挖掘例题的作用。同时几个例题要步步为营,步步深入,有一定的坡度性。

课堂练习要适量,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中的再次反馈活动,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所以课堂作业练习要适量,保证课堂作业当堂完成。(鼓励优秀学生寻求资料自编习题)。

在学生进行课内作业时,教师应巡视,掌握典型错误,当堂反馈纠正。要重视学生作业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独创性。对学生在预习导学作业中或课堂研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和独到见解,应及时讲评和反馈,对教学进行适时调控。

4.3 激励探究、形式灵活

第2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地理学科关键词;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8-0110-03

中考制度改革,初中教育理念变更,国内大部分地区初中地理科目遭受漠视。直接导致高中地理教学基本从零起步,尤其是高一地理教学影响更加严重。所以高一年级教学安排时间紧,任务重,潜意识中要读理科的学生认为地理是文科,不予重视:要上文科的学生又认为地理偏向理科,难度几乎可以媲美数学,想重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高一学生最突出的问题是,教材看得懂,题目做不好;课堂上听得懂,课后记忆模糊;会的题做千遍,不会的忽略千遍。这些问题综合反映了^域初中地理教育的缺失;地理知识零散。学生难以建立知识体系:地理的实践性难以结合实际,学生的分析及解决能力缺失。最终难以把地理学科关键词落实到卷面上。

一、概念阐述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核心观点是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同时利用人类左右脑,将思维用画作的方式有组织地呈现。在教学中的操作是以一个中心位置为主题,引申出二级主题,利用编号、线条及颜色来表示其顺序和重要性,如此类推,延展出三级、四级甚至更多级分支图形。通过环环相连的表示方式,实现教学中知识体系的连接。

2.地理学科关键词

地理学科关键词是中学地理知识的总结性词汇、地理专业术语、生活常用的和地理学科相关的语言词汇,亦是使用频率高、能代表地理学科的相关词汇。它可以直接用于知识体系解释,或者书面语言解释,落实于卷面上的最终词汇。

二、以思维导图讲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

1.授课理论及思维导图设计

本章节内容和第二章大气运动密切相关,需要运用大气运动理论,所以在理解的过程中本文运用了简洁化的语言和顺口溜式的总结:三原则、一思想、三中心。讲解后,由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空白图。

2.讲课过程

(1)视频播放帆船运动,无数的帆船运动。引入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重点指出,时间是常年,方向是一定方向,海水的总量是大规模,并且在流动。

(2)洋流的性质划分(实验法)。①暖流:将一针管热水放入冷水盆中,迅速把热水推出针管,把手放在热水所流经的两旁距离不同之处,感受热水经过的温度不同变化:②寒流:将一针管冰水放入温水盆中,迅速把冰水推出针管,把手放在冰水所流经的两旁距离不同之处,感受冰水经过的温度不同变化。

(3)海水运动三原则及一思想。请学生画三圈环流图,回忆上一章节大气运动。结合洋流概念,引入第一个原则:水随风动,原因是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请学生回忆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引入第二个原则: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中不偏。结合生活实际,请学生思考河流遇到阻挡会如何变化,引入第三个原则:陆地形状。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液态、固态水的运动方向如何,引入一个思想:水往低处流。

(4)洋流环流三中心。讲解第一个洋流环流中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条件是理想大陆状况,东西两侧为陆地,中间为海洋。首先,水随风动(南北半球信风带),地转偏向力介入(南左北右),南北赤道暖流形成。其次陆地形状介入,陆地阻挡,赤道逆流形成。然后水随风动(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地转偏向力介入(南左北右),中纬度洋流方向确定(西风漂流)。最后液态、固态水的运动方向思想(水往低处流),补充完整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见图1。

讲解第二个洋流环流中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条件是理想大陆状况,东西两侧为陆地,中间为海洋。首先,水随风动(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地转偏向力介入(南左北右),中纬度洋流方向确定(西风漂流),注意中纬度的洋流方向和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洋流中纬度洋流方向是一条洋流。其次,水随风动(极地东风带),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陆地形状同时介入,形成南北半球大洋西岸洋流。最后液态、固态水的运动方向思想(水往低处流),补充完整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以北半球为例,见图2。

讲解第三个洋流环流中心(北印度洋海区的大洋环流)。需要学生准确知道北印度洋海区的冬夏季大气运动方向。水随风动(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陆地形状三者同时起作用,形成北印度洋海区的大洋环流,见图3。

(5)以北太平洋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为例。首先水随风动(北半球信风带),地转偏向力介入(向右偏转),北赤道暖流形成。然后水随风动(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地转偏向力介入(向右偏转),中纬度洋流方向确定(自西向东的北太平洋暖流)。最后液态、固态水的运动方向思想(水往低处流),补充完整北太平洋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见图4。

以北太平洋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为例。首先水随风动(北半球盛行西风带),地转偏向力介入(向右偏转),中纬度洋流方向确定(自西向东的北太平洋暖流),注意中纬度的洋流方向和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洋流中纬度洋流方向是一条洋流。其次,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陆地形状同时介入,形成北太平洋的千岛寒流。最后液态、固态水的运动方向思想(水往低处流),补充完整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注意:因为陆地原因,极地东风带对千岛寒流的影响较弱,所以此处只考虑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见图5。

(6)最后总结,见图6。

(7)思维导图的建立,见图7。

三、思维导图下地理学科关键词的提炼

思维导图环环相连,促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分析相关内容。但是,学生的思维建立起后,要把理解的内容充分落实到卷面上。

1.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地理学科关键词提取

本节考点主要在大规模海水运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教材主要列出有洋流对气候、渔场、航行、海洋污染4个方面。那么,考试时这些方向的考题较多,怎么解题、怎么答题、怎么能得分才是关键。①对于气候,常用的地理学科关键词为: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等;②对于渔场,常用的地理学科关键词为:寒暖流交汇,营养物质上泛;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营养物质上泛等;③对于航行,常用的地理学科关键词为:节约燃料。加快速度;海雾等;④对于污染,常用的地理学科关键词为:利于污染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污染范围扩大等。

2.地理学科关键词落实到思维导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