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3-09-27 16:15:21

导语:在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建议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期,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针对这些挑战,如何进行农业经济发展道路的改革创新,成为当前需要思考的方向。

1我国农业经济的地位

农业经济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能否稳定持续进行的重要因素。对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不管是工业还是服务行业都离不开农业原材料的支撑。因此,在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

2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

自20世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与世界经济同步接轨,我国的农业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做出改革创新,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对“三农”问题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当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经济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步发展的阶段。同时伴随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许多过去没有的农业新问题也渐渐进入的人们的视线[1]。

3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

3.1缺乏完善的农村基层设施体系

在我国,农村基础生产设施都不够完善,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设施的生产方式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老路上。同时,运输方面交通不畅,缺少完整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等交通设施的立体化网络。水利设备陈旧老化,对于农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灾害抵抗能力较差。

3.2农业科技含量低

在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上,科技含量较低,资源消耗大,农业产品产出率不高。同时相较于大型的工业企业及第三产业,我国在农业科技的投入也比较不足,造成农业方面的顶尖科技型人才的流失。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难以形成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原因。

3.3农业生产模式单一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生产模式仍在走过去的老路,采用“刀耕火种”这种粗放型生产方式。农产品的结构也过于简单,大多数农民的受到思想上的约束,将可种植的农产品仅仅放在基础的粮食作物上,对于经济效益较高的水果等经济作物视而不见。而由于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农业的经营模式也停留在较为原始的农业原材料直接出售上。

3.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相对我国的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设,在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有待于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缺乏财力上的支持,就无法进行真正的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建设。同时也无法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降低了我国农业企业的竞争力,使得农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4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方式

4.1完善农村基层设施建设

相对于同地域的城市而言,农村的物质文化发展都相对落后,与农业相关的周边产业发展不足,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规模受到了限制。所以想要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腾飞,就要从最基础的地方着手。没有一个良好的生产设施基础,就无法建立起长远的经济发展道路。相关的政府机关部门要紧抓农村基层的生产设施的建设问题,将工作落到实处。对于相对陈旧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的生产设施;建设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提高抗旱抗涝等自然灾害抵抗能力;铺设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减少农业经济发展中对运输成本的消耗。

4.2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从世界宏观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所运用的科技力量相对于发达国家尚且有欠缺。缺少科学技术的注入,就无法完成农业经济跨越式的发展。尤其在我国地广人稠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的基本国情下,实现农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学生产能力已经刻不容缓。从与农业相关的各级政府机关再到农民自身都应该重视起对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的发展理念,积极引进世界各国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先进农业生产设备,科学改良农产品品种,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同时国家也要大力的培养与农业相关的一流科技人才团队,大力扶持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技术,切实做到依靠科技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

4.3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就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来看,过去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对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创新已经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创新农业的经营模式,一定要符合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一方面,扩展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实现农产品的多元化与多样化,生产优质、优良、品种齐全的农副产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作物特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需求。另一方面,改变过去的农产品出售模式,将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统筹到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农业经济产业链。

4.4加大农业产业投资力度

相较于工业与第三产业,我国的农业资金比较匮乏。想要发展农业经济,就必须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投入,对于农业企业给予相对便利的政策发展环境。同时,改善我国农业的投资环境,积极主动的吸引外资投入。

5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新的挑战等待我们去面对与解决。发展农业经济是一个漫长的经济工程。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农村的生产设施;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对农业的扶持程度。才能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韩永香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天池店乡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智慧农业;现状;开展情况;问题;建议;河南商水

中图分类号 F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322-02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in Shangshui County were summarized,the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step were proposed,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Key words intelligent agriculture;status;development situation;problems;Shangshui Henan

1 智慧农业现状

商水县双龙湾生态园项目是在姚集乡政府扶持下,由2位商水籍成功人士投资兴建,主要建设内容是温泉生态园、休闲垂钓园、有机农业观光采摘园3个部分。一期项目地址位于S206省道以东、汾河大堤以北、护城河以西,建设内容以温泉生态园为主,总投资5 000万元,目前项目工程已封顶,下步完成人员招聘培训工作。一期项目运营后,预计可带动农户1 000户、农民3 000人就业增收,每年产生经济效益5 000万元。

商水县“金色田园”农业嘉年华项目是由北京银洲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地址位于商水县汤庄乡娄冲村,位居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项目面积66.67 hm2,建设期限2年,总投资32 783.99万元,建成一个以生态农业开发为宗旨,集观光、休闲、体验、娱乐、食宿、乐购、会展、培训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的产业综合体和现代农业经济综合体。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已完成。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时组织县农业、农办、文明办、文广等相关单位人员,对全县基本符合条件的村庄,按照通知标准进行了从优筛选,最终选择以叶氏庄园为特色民居的邓城镇邓东村作为推介申报村庄。

2 智慧农业工作开展情况

2.1 开展“互联网+农业”培训

成功举办了“互联网+农业”培训班3期,培训对象以家庭农场、涉农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主,培训人员60人次。组织商水县农产品生产基地负责人25人参加了省农科院在商水县举办的“互联网+农业”培训班。

2.2 土银网和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建设

在土银网公布了商水县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流转面积、土地主要用途、农产品类型等。在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录入了商水县32家无公害蔬菜和瓜果生产基地的详细内容,其中包括企业规模、产品图片、种类、文字说明、产品特点等情况。

2.3 自动灌溉项目启动

积极与省农科院联系,由省农科院牵头在商水县实施2个自动灌溉项目,一个在硕博果业温室大棚,另一个在舒庄乡高标准粮田内。建成后,可实现喷灌全自动化,其中包括农药转化为液体喷洒,温度自动调控等,现在该项目已经启动。

2.4 农田与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计划建成高标准粮田面积1.19万hm2,总投资2.09亿元,新打机井6 776眼;硬化田间道路380 km;新修桥涵2 230座;架设输变电线路28 km;植树120万株。其中,国土局土地整理项目计划建设面积5 313.33 hm2,建设地点在张庄乡、谭庄镇,投资8 798.22万元;发改委千亿斤粮食项目计划建设2 000 hm2,建设地点在固墙镇,投资4 476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建设2 666.67 hm2,建设地点姚集乡、张明乡,投资5 300万元;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计划建设1 933.33 hm2,建设地点郝岗乡,投资2 400万元。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粮田2 000 hm2,完成投资4 000万元。新打机井424眼;疏通沟渠21.8 km;硬化田间道路72 km;新修桥涵140座;植树0.28万株。

2.5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指导

当前商水县小麦生长进入灌浆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由于近期阴雨较多,田间湿度较大,气温高,有利于多种病虫害发生。为了及时有效防止病虫害发生、发展,通过开展电视讲座、印发病虫害防治内部明电、群发手机短信、发放技术明白纸、“病虫情报”、科技队员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指导农民科学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及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确保该县小麦生产安全[1-2]。

3 存在的问题

尽管商水县智慧农业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渐发挥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一是资金是限制商水县县“智慧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智慧“互联网+”农业信息化方面,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无论是办公经费、硬件改善,还是软件开发、平台维护、人员培训等方面,目前都无财政资金支持,工作开展困难较大。二是从总体上看,商水县“互联网+”农业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创建“互联网+”农业商业模式,让农业企业、物联网企业、广大农户多方共赢上仍需努力。三是商水县智慧农业方面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商水县家庭农场、无公害基地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智慧农业了解还不是十分明确,发展智慧农业对自身的利益有哪些提高和帮助还比较模糊,导致这些龙头企业发展智慧农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四是农业从业者特别是发展智慧农业方面接受现代信息化技术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

4 建议

4.1 加大资金投入

在智慧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智慧农业需要配有专项办公经费,将信息化与具体农业产业相结合、与设施化项目建设相结合,以尽量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以顺利开展工作。

4.2 加大宣传力度

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以及一些报刊等,对智慧农业的特点、成果等加大宣传,对于取得的一些新技术成果及实际应用中的效益要多报道,使人们能够转变观念,正确地认知智慧农业,提高自身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责任感、紧迫感,为该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做到发展智慧农业家喻户晓,每个涉农家庭都有明白人,从而为“智慧农业”在我县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4.3 加大政策扶持

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政策扶持,由政府牵头,农业主管部门不定期组织一些涉及“智慧农业”的讲座和观摩会,建立一个推动“智慧农业”健康发展的学习平台,向企业负责人介绍农业信息化领域最新发展成果,提高新成果的实际应用水平。

4.4 加强科研部门与农业企业的协作

积极依托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校优秀的师资力量和领先的研究成果,本地农业企业提供场所、资金支持,科研院校提供人才、设备、技术支撑,使更多的信息化项目找到了试验田,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企业参与“智慧农业”项目建设,创建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智慧农业应用发展模式。

4.5 发展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好商水县智慧农业的重要平台――土银网,力争把土地流转工作做扎实有效,为发展智慧农业奠定基础[3-5]。

5 参考文献

[1] 霍建英,史文娟,彭程.杨凌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2,17(4):100-103.

[2] 阮青,邓文钱.发展智慧农业问题研究:以广西为例[J].桂海论丛,2013(2):49-52.

[3] 张松茂.现代农场智慧农业系统建设研究:以盐城市七星农场项目为例[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3.

第3篇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农村现代化;现状;问题;对策;湖北宜都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337-01

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目前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亟需将信息化转化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动力。随着宜都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业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信息化建设道路,加快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目前,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促进宜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

1 宜都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宜都市包括2乡7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2个管委会,共有123个村、21个社区。总人口39.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1万人,全市占地面积1 357 km2。自2009年以来,宜都市财政投入农村科技信息化资金330万元。其中226万元用于网络建设,48万元用于广播、电视传输,30万元用于科技培训,16万元用于数据建设,1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目前,全市共有移动手机21.7万部,电信座机3.86万部,铁通座机5 100部,乡镇以下拥有电脑1.89万台,村村都开通了宽带网,配备了投影仪、大喇叭等相应设施。

宜都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技110信息”系统服务为主体,多路径整体推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农技110信息”服务系统。指挥中心设在农业局,农业答疑专家32名,其中本地坐台专家4名。配有4部电话,5台电脑,2个显示屏,1个投影仪,2台服务车辆,负责接受农民科技咨询及农业生产事故、农资质量、农产品安全投诉。②“企信通”短信服务系统。重点任务包括传达农业生产中急、特、突发信息,如水稻稻飞虱、柑桔大实蝇防治等。仅极端天气预报,2012年已发送100万条次。③农业远程教育系统。由宜都市农业局、农广校承办,通过互联网建立音频、视频连接农户,目前全市已有50个视频示范点。④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系统。全市各村全部配备了投影仪,有120个村开通了互联网,通过网上连接的方式就地培训党员。⑤广电服务系统。市电视台开辟了专门频道对“三农”和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进行滚动播出,具体有《乡村进行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农村》《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报》等栏目。市广播电台开通《农家顾问》专栏,配合乡村大喇叭工程,延伸到105个村。⑥报刊服务系统。由市农业局主办的《宜都农业》报,每月2期,每期10 000份免费发放给农民,指导农业生产管理,并及时农产品销售信息。⑦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及时提供农业气象资料,提前预警天气变化。

2 宜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宜都市农业信息体系已经进入到良性的发展阶段。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着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村信息量不够,信息采集困难,规范化程度不高,缺乏农村信息化投资主体,组织机构薄弱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多数农民信息化意识淡薄,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较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虽然较以前更加迫切,但从整体来看,增强信息意识仍是我国农业信息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素质较差,多数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妇女、老人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军,农业生产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上,农民主动掌握信息化技术,为计划生产、产品销售服务滞后[2-3]。

2.2 农业信息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农民需求

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信息传播方式仍以单向为主,虽能将各种现代化信息及时快捷地传递给农民,但是却无法及时反馈农民的需求。同时,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对信息需求的涉及面越来越广,而现有的公共服务信息往往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庞大的农民群体对于更精细、更适合当地农业实际的信息需求,从而出现信息细分跟不上公众需求的矛盾[4]。

2.3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普及率低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网站和信息系统健全。但是,我国农村经济生活不富裕,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于添置信息化设备的意识较低。

2.4 缺乏农村信息化人才

我国政府对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重视力度不够,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多数农民利用信息的意识淡薄,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不少村干部缺乏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农业生产盲目性较大,严重阻碍了农村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3 宜都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3.1 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在宜都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政府必须承担主体角色,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能力,分别从政策扶持、管理协调、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与重视,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操作:一是政府应加大农业信息系统的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村的财政支持力度。二是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柑桔、茶叶、水产、畜牧专业合作社,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三是切实降低农村地区电信资费,加大“家电下乡”力度,将电脑作为“家电下乡”的重点产品,提高电脑在农村的普及率。

3.2 提高农民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大农业信息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积极引导农民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①可通过一些运用网络成功增加收益的事例,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网络与其生产生活的关联。②有关部门应首先主动将信息送上门,当农民通过掌握信息增产增收后,便会自觉地收集信息。通过该方法可促使农民由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收集信息。③信息收集方式应由原始向现代化转变。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现代化方式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快高新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④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程。通过“百万农民信箱”等重点工程,形成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的,并以信息流为核心的全新的流通流程,推动农村的新发展[5]。

3.3 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从2个方面着手:一是推进涉农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通过跨部门协作,将各项业务放在相应的网站或网页上,让用户通过浏览固定“窗口”就能取得所需要的服务。二是推进信息内容的共建共享。强化涉农行政部门与科研教育单位的协作,在信息采集、加工等方面合理分工,分专题收集信息,通过统一的平台向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3.4 建立有地域特色的地域农业信息系统

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包含柑桔、茶叶、生猪、山羊、劳动力输出、气象资料、土壤环境、农民承包地管理等内容的地理信息数据库。根据农村的实际生产习惯和当地的技术条件,大力发展地域特色农业。

3.5 加强对农民的信息使用技术培训

农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对人才的培养,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①充分利用大中专院校资源,加强对农业信息化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②大力开展农民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信息技术使用技能,加强基层农村信息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同时,有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加大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使这支队伍成为既掌握信息通信技术,又掌握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专家。③注重农村信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稳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加大对农村信息员的培训力度,并提高整体素质[6-7]。

3.6 加大信息化基础建设力度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农业信息基础化建设。利用“三电合一”的农村信息化发展方向的综合服务模式达到建设公共数据库平台,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开展形式多样、交互性强、个性化的农业信息服务的目的,走低成本农村信息化发展道路。

4 参考文献

[1] 张安.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中的作用[N].黑龙江日报,2011-08-15(12).

[2] 杨军喜,朱晓飞.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五大问题[J]信息化建设,2009(4):25-26.

[3] 吴永章.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信息化现状与发展措施[J].农业网络信息,2007(9):68-71.

[4] 项新.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6(10):36-37.

[5] 张博,李思经.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3):62-66.

第4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隆阳区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048-02

一、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隆阳区成立了区级领导和22个区直单位组成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并对新开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给予3 000元~5 000元的开办费、培训费补助,同时在项目、资金、技术上给予倾斜扶持,确保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发挥作用一个。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05年成立第一家登高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来,每年以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速度递增,截至2012年1月,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达到246个,其中烤烟合作社已发展到92个、蔬菜52个、水果22个、养殖44个、特色农产品14个、其他22个。入社股金9 611万元,辐射带动农户5.6万户,2011年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1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运作多年的时间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农民生产经营成本、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登记管理条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国家赋予农民经济合作社组织以法人资格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些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理解上有偏差,对合作社的性质和运行机制不够了解,有种种疑问和顾虑;偏远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合作经营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加之受农业生产周期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短的影响,示范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2.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牵动作用还不够突出。农民商品经济意识和合作经营理念相对淡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弱等问题,而且各地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明显滞后,严重制约着我区农业发展。

3.品牌意识谈薄。全区246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只有6个取得商标。产品虽然能够销售出去,但未必能取得最大效益,且对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很不利,是一个薄弱环节。

4.缺乏带头创办能人,合作社成员整体素质偏低。隆阳区大部分农村缺乏领办合作社的带头人,会经营管理、能开拓市场的复合型骨干人才缺少,农民普遍缺少合作意识。现在多数合作社的理事长大都是该相关产业的种植大户或是养殖能手。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一些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农民多数外出打工,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年龄偏大的农民。还有一些能力强的“能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够了解,缺乏兴趣和动力组建合作社,牵头领办的意愿不强。

5.内部管理机制不规范,农民成员的权利和利益需要保障。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民主管理、利益分配和监督约束等机制不健全。一些合作社根本无章程,无账目,合作社的成员不了解合作社章程内容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有的领办人把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机制与公司制企业管理相混淆,在民主决策和利益分配上不依法办理。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农民成员行使民利和切身的经济利益。

6.科技支撑薄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障碍。农民专业合作社缺少流动资金,得到国家和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是过去成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几年的发展有了自己的项目,而新创办的合作社则没有这样的待遇。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虽具有法人资格,但因其承担的有限责任没有实际资产做担保,因而贷款难的问题不易解决。一些已经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别是从事种植、养殖业的,缺乏科技力量支撑和有效快捷的信息渠道,难以实现做大做强,只能是维持现状。

三、促进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5篇

1.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经营制度不规范、不完善

一是《合作社章程》的建立和执行不规范。多数依照农业部示范章程建立,流于形式,合作社成员对章程内容不理解,有的合作社写一套做一套。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即使有也流于形式,没有切实履行章程规定的职责,日常活动不正常,没有按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有的成立之后一年连一次活动都没有,合作社成立后基本处于松散状态。有的合作社在决策权力有家长式作风,没有体现决策民主,农户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三是财务制度不健全。多数专业合作社未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甚至有的连基本帐目都没有。

1.2缺乏管理和技术型人才

目前合作社的牵头人,大多是一些农村能人和专业户,多数属于传统农民,学历不高,缺乏专业知识。而且,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许多专业和技术人才并不愿意投身合作社,因此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上也存在着不少制约,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大部分合作社没有能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直接影响到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1.3合作社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由于合作社最初都是由少数专业户、经纪人发起的,在起步阶段,农户入股资金很少,大部分是土地、技术、劳动力的合作,再加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使得国家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同时多数合作社因资金困难而无法为成员提供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服务,目前只能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维持在协会功能上。在调查中,合作社社员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金融贷款难度大。金融机构中仅有信用社愿意为合作社贷款,并且只对合作社成员个人贷款,不对合作社贷款,因此,资金问题制约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后续发展乏力。

1.4品牌意识不强,阻碍高位发展

品牌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从产品质量竞争上升到形象竞争的新阶段,着力打造品牌、商标、包装、信誉等无形资产形象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品牌战略尤为突出。普遍存在品牌意识不强,品牌获利能力不强,这不仅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层次低,还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造成市场竞争力不强。

1.5发展氛围不够浓厚

调查发现,不少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领导干部不知道我国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也没有学习过《农民专业合作法》,有些乡镇从来没有人从事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更谈不上研究、解决合作社的具体问题,合作社的发展还处在一个自发性的初始阶段。加上宣传造势力度不大,不少农民不知道合作社的性质,不知道该不该参加合作社。

2.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2.1提高认识,加强指导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是主体,但并不意味农民专业合作社事业仅仅是农民的事情,各级党委政府应关心、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要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切实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做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各级农业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做好日常工作。同时,要注重对合作社的指导和监管,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促进增收的思想观念,改变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思想。改进管理方式,改善服务态度,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加强业务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政策咨询,搜集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全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2探索合理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内容

农民专业合作社搞的好不好,有没有凝聚力和竞争力,关键是看它的运行机制优不优。我们应从本地实际出发,以农民获得最大的利润为目的,引导建立适合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在管理上,按照合作制原则,重大事项充分协商、以票决定,做到民主决策;在经营上,按公司制运作,实行成员大会和理事会制度;在利益分配上,采取以成员与合作社之间按交易额比例返还和股份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建立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同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基础上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2.3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要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进。一是对基层供销、农技等部门兴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专业协会在吸收农民入股的基础上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其成为股份制专业合作社;二是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改革后的粮食购销企业、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农产品经销大户、农村经纪人领办专业合作社;三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自律。

2.4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第6篇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问题;对策建议;凤阳县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10-02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开展农机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自愿联合,实行民主管理的一种新型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购置机具,开展合同化订单作业,实行统一联系业务、统一作业标准、统一调配机具、统一收费、统一后勤服务,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系列化服务,并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促进农机组织化管理,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发展现状及做法

1.1 现状 截至2014年底,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1个,入社社员1 140人,从业人员2 403人。合作社机具拥有量达到2 752台(套),资产总规模达到18 095万元,年作业服务能力超过8万hm2。总体上看,凤阳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社会公众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等等。

1.2 做法 (1)加强财政支持。对管理科学、运转规范、制度健全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县财政奖励0.5万元;获得市级示范社的,奖励1万元;获得省级示范社的,奖励3万元;获得国家级示范社的,奖励5万元。(2)购机补贴倾斜。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重点向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的机具和秸秆综合利用机具倾斜,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机具的需求。(3)相关项目倾斜。相关新机具、新技术试验,工厂化育秧,农业、农机化推广示范等社会化服务项目,优先安排管理规范、有规模、有技术力量、运行能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4)落实用地政策。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项目用地,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精神,按照设施农用地予以落实。

2 存在问题

2.1 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 许多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登记时的几个人,都是家里的兄弟姐妹,及亲戚和邻居,成员达10人以上的较少,100人以上的更少。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名无实,合作内容很少或没有,成员与合作社的关系仅仅是名分,可有可无。与其他市场经济主体相比经营规模很小、凝聚力差,所以影响力、带动力非常小。

2.2 社会公众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认识不高 由于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新生事物,县乡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建设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紧迫性仍然认识不足。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数量不断增长,但整个社会对合作社的知识、理念、运作、内部管理缺乏认识,许多合作社是以理事长为中心,与个体工商户没有什么区别,民主管理严重缺失。

2.3 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 虽然每个合作社都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等必要机构,但大多数还是流于形式,很少组织活动。有的合作社“只搭台、不唱戏”,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合作社成员还是自己寻找业务,没有形成真正的合作。

2.4 帮扶引导措施不力 在引导、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中,只注重发展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了运行质量的提高。在帮建上下功夫多,而在扩大规模上帮扶措施不力,只重视争取扶持项目,而不注重项目实施的监管。只考虑点上的工作,而不兼顾面上整体工作的推进,为合作社提供的发展平台比较少。

3 对策建议

3.1 鼓励多样化发展 发挥农民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起人身份多样化,可以由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或农村工商业主等发起组建;坚持合作内容多样化,可实行机具组合、资本入股、技术参股等多种合作形式;坚持服务内容多样化,可建立农机单项作业服务、综合作业服务或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的合作社。

3.2 突出规范化建设 健全组织管理机制,依法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章程、内部结构、民主管理、股金设置、盈余分配、财务管理等运行制度,逐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把增加农机专业合作社内新活力建立在确保多方利益的基础上,使合作社与社员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明确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确保在有效监督下,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长期健康规范发展。

3.3 坚持常态化培训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的业务培训。要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有利条件,做好培训工作,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每年都能得到1次良好的培训学习机会。同时积极组织理事长参加省市级培训。认真开展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活动,组织理事会成员互相参观、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组织理事会成员参观外地优秀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相关农机企业。

第7篇

>> 南阳市核桃产业发展探讨 南阳市绿色产业发展探讨 南阳市有机肥料资源情况调查 南阳市有机肥料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研究 南阳市:涉农协会力促农业发展 南阳市城市发展策略研究 南阳富兴林:发展有机农业,探索扶贫路径 南阳市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南阳市光武大桥设计探讨 南阳市屋顶绿化的发展空间 南阳市街头绿地现状及发展建议 南阳市新城区发展策略研究 南阳市核桃发展现状及对策 南阳市城市东区发展新思路 南阳市水稻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九江发展有机农业的探讨 加快辽宁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的探讨 有机农业及其发展 对南阳市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调查 后农业税时代南阳市农民负担问题调查与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滕晶,邬元娟.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产业化发展的优势[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2):16.

[5] 孙岚.南阳市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机遇和对策[J].河南农业,2014(15):54-55.

[6] 陈新娟,朱祝军,徐志豪.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优势、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3(8):26-31.

[7] 高照全,戴雷.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13(3):943-944.

[8] 丁俊杰. 河南省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7.

[9] 封超年,周桂生,陆建飞. 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趋向[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4):4-7.

[10] 王玉霞.对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1):18.

第8篇

关键词 生态农业;建设;现状;问题;建议;安徽泾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质量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正成为人们的消费主流。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解决长期以来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4年泾县被列为省级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经过几年的建设,泾县生态农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一些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还有待解决,需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快发展。

1 泾县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泾县县委、县政府非常关注生态农业发展,确定了“生态立县”的发展目标,2005年11月,《泾县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省农委组织的专家组论证,2006年4月泾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批准实施,从制度上保证了泾县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使泾县在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中呈现出了认识上逐步统一、治理上逐步科学、投入上逐步加大、速度上逐步加快的良好局面。

1.1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环境和农产品质量跟踪监测等环节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使用,化肥使用强度由2004年的325kg/hm2降为2006年的295 kg/hm2,病虫综合防治率由2004年的45%提高到2006年的60%,农膜回收率由2004年的20%提高到2006年的2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38.8%提高到2006年的49%,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74%提高到2006年的80%。至2006年,全县建成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面积1.7万公顷,其中2 666.7hm2茶园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生产基地达标县,有16个农产品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质量认证。2006年在全市率先推行农产品产地编码卡试点,制定农产品生产技术及操作规程9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年均抽检样品500份,合格率97%。

1.2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实施“国家公益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4.2万公顷,有林地总面积12.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围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 800hm2;制定实施了《泾县土地资源利用发展规划》《泾县矿产资源利用规划》,对无证开采矿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泾县的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3畜牧业和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加快

畜牧业作为我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泾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5%,农村沼气新能源建设日新月异,至2005年底全县共建沼气池586口。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6个,其中查济(星吾公)村被列为农业部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示范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在全市处领先地位,综合利用率达到49%,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改善和提高。

1.4龙头企业成为引领生态农业建设的典范

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开始涉足生态农业建设,为生态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以种、养、加为一体的安徽祥泰公司,开发荒山荒坡种植青梅67hm2,建起了集林、果生产加工、生猪养殖、沼气建设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泾县生态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破坏生态的现象依然严重,部分基层干部群众生态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化肥、农药使用严重超标,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资源的现象屡禁不止。二是体制不顺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工作上缺乏协调,职能上存在交叉。三是生态建设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在生态农业建设上投入逐年加大,但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3 对策与建议

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建设要求和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泾县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己批准实施,要严格按照规划目标组织实施,减少随意性,做到整合资源、统筹发展。要建立生态农业建设专门机构,明确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生态农业建设的强大合力。

3.2拓宽融资渠道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保证财政预算逐年增加,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贴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生态农业,逐步形成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与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生态农业建设投入新机制。

3.3抓好示范点建设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点上求突破,在质上求提高,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结合泾县的环境特点,重点做好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试点建设,开发观光农业,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生态农业建设的整体推进提供经验。

3.4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根本,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县的特点,要把发展沼气建设作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来抓,围绕沼气建设,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引导畜牧业的发展,推动种植业由二元种植结构向三元种植结构转变,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猪-沼-茶(粮、蔬、果)等生态循环模式,促进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农民在生态链条中增效。

第9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城市化的不断扩增,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拥有的业余时间持续增多,加大了对娱乐休闲、亲近大自然的需求。至此,休闲农业应运而生。休闲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新形式,不仅开拓了农业发展的空间,而且还拓展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因为休闲农业兼具环保、娱乐、经济、社会、教育、餐饮和传承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休闲农业已然成为辽宁省农业发展的新趋向。通过分析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调整和优化辽宁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农业产业面积,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

一、辽宁省发展休闲农业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正确认识

辽宁省旅游资源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方面,对休闲农业缺乏投资建设。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同时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产业。在实际过程中,很多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经营,未能真正发挥休闲农业的特有属性,不仅失去原有效益,而且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二)缺乏整体规划近年来,部分地区政府偏重的数据值,从业者急于增加收入,缺乏对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的认真分析,导致发展盲目。既没有突出本地区的特色,又造成同一地区内休闲农业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效益低下。

(三)缺乏市场调查分析

休闲农业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城市居民,但当前大多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并没有对市场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缺乏对临近地区的充分了解,盲目跟风。

(四)产业规模狭小及产品项目单一

休闲农业产品过于单一,对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缺乏了解。现有项目多是从满足游客物质需求角度出发,缺乏精神需求层次的满足,不适应现代旅游市场。应该进行创新性的开发,使其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沿海地区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五)管理缺乏科学性

休闲农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紧缺。在管理上没有协调性和组织性,行业领导者的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水平不足,导致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与市场环境相悖,从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六)科技含量低且效益低下

当前处于信息化社会,在进行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让顾客体验休闲农业的乐趣,了解最近的农业生产和作业技术,对农业文明的发展有更具体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由于农产品品种少,极易出现季节性发展瓶颈的风险,导致资源缺乏有效利用。因此,农业产业需向多元化发展。

(七)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就扶持政策而言,目前国家建立了对农民生活具有扶持作用的规章制度,但是在休闲农业发展上,却缺乏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各地大都未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政府的宣传力度不足。

二、辽宁省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作用

辽宁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处于弱势状态,各级政府应加强政策扶持,把休闲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现阶段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建议辽宁省相关部门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善:一是对辽宁省和市属企、事业单位在水库周边地区修建相应的养老设施、相关培训中心以及会议中心等作出评价,同时对经营管理的水平进行全面整改。二是在水源地、山区河道等地区严禁建设休闲农业项目,不论何种形式,以防对当地的水质产生影响。三是对于新建休闲农业项目的安全、环保等方面要通过相关部门和专家的科学评定和审核,待合格后方可实施。

(二)强化相关休闲农业的激励机制

设立专项扶持基金。辽宁省政府和各市地方政府应该设立专项扶持基金,进而支持休闲农业发展。同时,应该积极促进民间现有休闲农业基础和民间投资的融合主体,减轻财政困难,发展特色项目。税收减免。国家在进行征税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目前,辽宁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处在重要阶段,税收减免可以更好地帮助乡村居民参与到休闲农业的发展中。贷款政策的完善。发展休闲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至此,贷款政策的完善对休闲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保证了后期建设资金的供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观赏区道路、停车场、移动卫生间、观赏长廊、指示标志等。如本溪市东营坊乡完善了基础设建设,为其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地理优势

辽宁省地处东北三省,富含满、汉、辽等多种文化特色的属性,拥有其地理区位的优势。另外,农村设施、农业生产、农村空间、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等资源丰富,具有鲜明地理特色,为其提供先决条件。

(四)注意环境以保证永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存的大事。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是: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也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再塑造的过程。但是,回归自然不能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切忌过多的建造人文景观。

(五)培养专业人才

休闲农业作为新兴产业,包括了一、二、三产业经营内容,涵盖了休闲、农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知识,因此,该产业需具备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在高等院校创立休闲农业经营管理等相关专业,进行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六)加强宣传力度并扩大知名度

政府还应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寻求休闲农业更多的发展路径。一是要加强信息化推广。让游客对休闲农业区所处区位、休闲内容、道路交通、娱乐设施、餐饮民宿、联系办法等内容进行介绍。二是应注重与旅行社的合作关系,通过旅行社对市场进一步开发。三是要与相应媒体联合组织宣传活动,增加知名度。四是通过建立辽宁省休闲农业网络平台,来与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进行交流,并产品信息,更多的迎合市场需求。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