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7-12 09:46:08

导语:在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考模式;高中生物;备考;策略

【分类号】G633.91

前言

自2016年起广东高考将参加全国Ⅰ卷,这与之前的自命题模式有很大区别。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国Ⅰ卷的考试大纲,把握全国Ⅰ卷的命题模式,调整备考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的备考策略。

一、制定备考计划

教师首先要明确全国Ⅰ卷的命题特点,可以对近五年的试卷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试题源于教材,有的题目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试卷注重基础知识,有的题目是对概念、名词、原理的考查;教材中的“冷考点”近几年重复出现;图、表形式的题相对广东卷较少,答案的文字量较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1]。此外,教师还可以对近五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在全国Ⅰ卷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制成统计图,使学生一目了然,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制成表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把握生物必修一的复习方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备考计划,使学生在整体把握必修一内容的基础上有侧重点。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生物》是起始模块,是后面模块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制定备考计划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对其中基础知识的复习。

二、围绕课本构建知识网络

首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图表等理解知识[2]。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把握图形的特征,注重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像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镜结构图,通过指导学生对这类题的辨别比较,提高学生对类似题目的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相关的图形,识别它们的区别、联系,例如第六章第一节植物增值中的有丝分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的图,把这一过程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等的变化规律归纳出来,巩固学生对有丝分裂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看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把更多的知识融入到这个图中,促进相关知识的融合。例如,学生在识别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时候,不仅要了解结构,也要明确不同结构的作用,了解它参与的生理过程,以及生理过程的流程。通过把更多的知识融入到图中,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建设成知识网络。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虽然多、杂,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教师可以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体统出发,分成生命系统的层次,系统的组成、结构,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发展变化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再继续划分,进而把必修一的知识建立成一个系统,使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一目了然。对于重点、难点、考点,学生可以用不同染色的笔标记出来。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可以从整体上对高中生物必修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广东卷相比,全国Ⅰ卷没有多选题,总分值少量10分,但选择题的分值没有变,全国Ⅰ卷的选择题难度在总体上中等偏小,这就要就学生在复习的过程注重的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讲练结合

通过对生物必修一的系y把握,学生要进一步通过练习来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例如学生要在固定的时间里,独自把本章内容的练习题做完,此为来检测自己对这一章节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通过做题也对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有了更深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注重相似相关的知识,对于主观题要组织好语言,对于做错的题要认真研究,避免下次再做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然后再展示相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做到举一反三。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具体具体复习过程中,对待知识点,教师不仅要做到重难点突出而且要做到细致全面;对学生做的练习题要精选,使其既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题目要具有典型性,体现的本章的主干知识,难度也要适中。

四、注重实验设计

实验探究活动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部分,所以在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验的设计。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本中的实验掌握好。让学生把实验的原理、步骤理解透彻,并能对实验的结构做出恰当的预测,此外,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所用的材料用具,特备是材料用具的具体用途要能正确掌握,做好这些学生在做实验题的时候将会更顺利[3]。通常教材中的实验有显微观察类、生化鉴定类、生理分析类。其中显微观察类的实验会综合使用显微观察技术、装片标本制作技术等,而且学生应该充分把握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对于生化鉴定类的实验往往需要根据物质的特征去判定这一物质,所以学生需要掌握好物质的特征、判定方法等。对于生理分析类的实验往往是对生物的一些生理现象做分析,属于分析原因类的实验,也就是对某种生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者影响某种生理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对近几年全国Ⅰ卷的实验设计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解题的步骤、设计的原则,能恰当预测实验的结果,并能够依据已有的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恰当的指导,使学生的语言拥有逻辑性、严密性等。

除此之外,由于刚开始参加全国Ⅰ卷的考试,学生也需要在心理上进行一定的调适,很多学生对全国Ⅰ卷的考试模式还不是特别了解。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新的考试大纲、全国Ⅰ卷的命题特点、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学生之间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理解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对高中生物必修一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对这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的时候,教师可能运用的是一种串讲式的方法,把每一章节的知识点按照固有的顺序进行讲解,也可能会把知识体系建立成一个大框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汇总。教师在学生生物备考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全国Ⅰ卷的考试大纲制定切合可行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备考策略。

结语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高考复习备考是高三生物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课本,认真研究新的考试大纲,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准确的教学内容,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获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第2篇

一、巧妙引导,激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通往学习效率的首要通道,学习兴趣不会随意造访,而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设计、引导,将生物学习中复杂、抽象的知识点淡化、提趣,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习中生动、奇妙的一面,从而促进学习兴趣的自然爆发.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多利用生活元素,尽量使课堂立体、吸引.

(一)教学语言引导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常认为生物知识只要理清思路,熟悉概念就能够有效被输送,至于语言怎样组织并不重要.这无疑是片面的想法,教学语言是是维系课堂发展,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学语言足够吸引,融合智慧,不乏趣味,才能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随语言引导投入学习,点燃学习兴趣.生物教学语言最重要的是不能照本宣科,机械复制,而要设定好引导方向,多挖掘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元素,从生活中收集丰富的导课材料.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的学习中,教师这样引导:2011年10月3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决定,将2011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授予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在学生们略带疑惑却专注的表情中,教师继续:斯坦曼于2011年9月30日去世,4年前他被诊断为胰腺癌,他用自己发现的免疫疗法延长了生命,也正是质的证明让诺贝尔奖破例把奖项颁给了已去世的人,同时也让全世界人们看到了免疫调节的力量.综合了新闻、人文内容,包含新奇色彩的教学语言成功调集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媒体情境引导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广泛地走进生物课堂,为生物教学带来了更具象化,更立体的一面.多媒体情境能够将学生由学习只用脑的固定模式,提升到融合感官体验,全方位吸收知识的灵活、趣味模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图片、多样动态的环境中消减生物知识的枯燥性,消化生物知识结构的复杂性,而感受到形象、轻松的教学,从而催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多媒体引导内容的选材,可以是有争议性的知识点、有难度的知识点.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学习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是典型的教学难点,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始终停留在字面上.于是,教师设置了多媒体情境引导,用动态模拟形式展示了细胞分裂的过程,具体的成像,清晰的步骤,让学生们轻松就观察到细胞由一个分裂成两个时染色体结构和细胞内其他结构的变化全过程,并由此深刻吸收了“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的知识点.在多媒体情境引导下,学生们卸下了思想包袱,轻松完成学习.

二、设疑启发,强化科学思维

在生物学习中,只有具备灵活的思维素质,才能够有效对应生物知识中的抽象面.因此,思维启发教学法也是教学实践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在课堂中不能一味地单向说教,而是要让学生的思维参与进来,并且活络起来,设疑,便是很好的启发手段.一方面,问题具有指向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另一方面,答疑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设定,对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没有限制,能够给予学生宽松的思索空间,在心灵上也形成鼓励.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二《人类遗传病》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设疑:人的胖瘦是由基因决定的吗?生活元素十足的问题果然让学生们集中思维,并产生了争议,在讨论分析得出“胖瘦的确与基因有关”的结论后,教师再度提问:“人类所有的病都是基因病,这种说法正确吗?”层递性问题为学生们的思维方向指出了路径,带着疑惑,学生很快抓住“基因控制生物的形状”的切入点,得出患病也是性状的表现,说法是有道理的结论.最后由教师补充了“有道理并不是绝对性”,设疑启发有效完成实施.

三、实验合作,培养自主能力

生物是需要反复验证和实践的学科,因此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常常集中在实验操作是否正确,实验结果是否正常等教学结果方面,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发挥.因此,教师要改变观念,让实验作为载体引导有效学习,这其中自主合作就成为了主要实施方向.在实验中分组合作早已为教师们所利用,但很多时候,合作的形式化大于实践化,教师不要限定、干预实验操作,而要让各组学生自主设计,分工协作,积极探究,在相互交流中获取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实验.教师在分好组别,明确实验目的,提供材料后,便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每个小组都设置了详细的方案.从核糖体、溶酶体等的颜色区分,到细胞器的比例计算,再到用彩泥进行制作、组装.无论是胸有成竹,还是万事开头难,学生们都体现出了进步的过程,从开放的实验环境中得到了真正的知识巩固与应用.

四、活动体验,鼓励个性发展

第3篇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回归"课本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49-02

当前,有不少高中毕业班老师"迷信"课辅资料,生物复习课以课辅为蓝本,学生抛开课本,陷入题海,重练习,少看课本,形成多耗能低回报的复习现状。还有的老师也知道课本重要,但由于时间关系,课堂对学生如何回归课本缺乏必要的指导,使"回归"成为一句空话。如何才能有效"回归"课本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重树师生课本意识,是有效"回归"的根本保证

只有师生双方意识到课本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树立起课本意识。为此,我在平时章节的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近五年的相关高考题作为典例或者试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高考题的特点后,再对自己的复习做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在群落演替的复习中,让学生完成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30题。学生会发现群落演替问题(2),分析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的主要原因直接来自课本必修三P80页最后一段,问题(3)也是在课本的基础上稍作变动。虽然简单,如果没有看课本,得分率还是不高。通过体验让每个学生自己体会到了只要看了课本记住关键词,就能拿分,何乐不为!只有师生重视课本了,学生回归课本的内驱力才能被激发,也才能有效。

2.重视课本内容分类,是有效"回归"的基本途径

高中生物课本有三本必修,一本选修,在高三短短几个月内如何能将这么多内容回归清楚呢?如果还是象上新课逐个章节按顺序来,时间不允许,学生也没有什么新意,容易产生厌烦,效果不佳。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课本内容分成以下几类,要求学生逐个回归。

2.1主干核心知识回归,夯实学生的基础。对于一轮复习,最突出的特点是全面夯实基础。全面夯实基础不仅是要熟练记住主干核心知识(主要指课本中的专有名词、核心概念、概念要素、原理要点、理论观点的主题词、短语或短句以及一些结论性的语言)。还要能挖掘出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达到"记得牢,能理解,会应用"的水平。如,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要素:有遗传效应、呈线性排列。再如,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要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2课本图解回归,提升学生的能力。新课程教材中有大量形象生动的图解,可以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知识信息,更是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良好素材。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课本中的插图,并在分析插图的过程中提高各种综合能力。例如必修二P67中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的图解。

2.3课本小字回归,拓展学生的视野。回归课本不仅要重视主干知识和图解,同时也不能忽略小字部分。新课程教材设置的小资料,知识链接,与生活中的联系,方法归纳,相关信息等栏目,都是用小字来表达的。这些小字补充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理解主干知识,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所以不能忽略。在高考中也常常作为背景资料,考查学生的知识面。例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第2题选择题。其中NADPH和NADP+就出现在必修一p103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旁的相关信息中。另外,有关细胞衰老原因的两种学说,自由基学说及端粒学说都是课本小字部分说明的。

2.4课本实验回归,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新教材》加大了实验、探究、技能训练、模型构建等各种活动性课程的分量,为培养学生的基础科学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技能和手段,能够提高对生物学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同时生物实验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它可以选拔出能力强,生物科学素养高的学生。因此课本实验回归,尤为重要。课本实验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家探究的经典实验;一类是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类。对于第一类回归时要求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科学家使用的材料,应用的先进方法技术,有关原理及得出的结论。例如,必修二p44-45,赫尔希和蔡斯应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学生较难掌握,必须经过多次回归课本分析原理,操作步骤,结论比较等,才能掌握好。对于第二类学生操作类实验,回归课本时,要注意材料选择是否合适,试剂的使用方法,浓度,原理,操作步骤顺序等。同时,为了加强理解记忆可以横向比较。例如,应用洋葱作为材料可以做哪些实验?部位一样吗?哪些实验要用酒精,浓度一样吗?关于探究类实验,要注意变量分析及结果预测和结论的分析。

2.5课本章节小结回归,形成知识网络。在一轮较全面细致的复习后,进行二轮复习时,可以回归课本每一章后面的本章小结,在小结中归纳了本章重要的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回归可以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这样能理清知识脉络,克服知识遗忘,同时还可以在联结处多提不同角度的思考题加以练习,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知识。

综上所述,课本内容分类回归作用各不相同,侧重点和时间也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同阶段指导他们回归不同的内容,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增加"回归"的频率,选准"回归"的时机,是有效"回归"的注意事项

生物的知识点多而细,容易遗忘,因此在复习教学时要提醒学生增加回归课本的频率,才能加深印象,记牢有关知识点。另外就要选对回归相应内容的时机,才能事半功倍。

什么时候是有效回归的良机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试卷讲评课时以错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掌握好相关知识点。

例如:在讲评一份质检卷的D29题有关光合作用题目时,发现(1)第一空,及(2)D、E选项搞不清楚。针对此情况,抓住契机要求学生回归课本必修一P98页和P103页,复习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原理,试剂作用,结果各色素带的顺序,颜色,含量等。同时预留一些r间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师生再共同归纳总结。通过这样多次有针对性的回归课本,学生对课本知识较熟练,又能培养其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只有抓好恰当时机,有针对性回归课本相应内容,才能达到有效回归。而有效的回归,才能让学习融会贯通,才能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并温故而知新,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敏.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例举[J].中学生物教学.2013(07):45-48;

[2]王丽国.高三生物总复习的教学策略与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3、04、10;

第4篇

(一)在把握旧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新教材。

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有多年高中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高中的生物知识体系的把握已经相当到位,这是我很羡慕的地方。当然也有一些和我一样是从初中教学半路出家的,或刚参加工作的老师,我们才刚刚步入高中的教学,虽然我们的理念是全新的,但对高中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性不够,这是我们欠缺的。旧的高中教材三本书(必修一、二,选修全一册)从知识的角度来看,体系是相当完善的,应该是备课时要参考借鉴的书。因此我认为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新课标,还要把旧教材拿来做一个对比,对教学内容做一些适当的补充修改。

如必修二开篇的《减数分裂》,新教材对整个减数分裂过程的阐述与以往完全不同,并不是按照的形成过程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两条线来叙述的,而是先在第1课时介绍两次分裂的时期和特点,第2课时再出现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各时期的细胞名称,并且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没有图示,也没强调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给学生们补充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图解,让学生自己发现与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再以图表归纳总结。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这个环节也要补充到教学设计中,对于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研究题目,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授课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以我们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也不应该是为了考试而学,但不可忽视的是新课程的教学最后的终结性评价还是高二非选修班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三选修班学生的高考,平时学得再轻松,考试不能通过,这样的教学还是失败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手上只有一本课程标准,当然它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核心依据,但我经常在想这两次考试怎么考?我现在任教三个班,一个非选班,两个选修班,对于非选班我的教学依据就是课程标准,不再增加任何多余的教学内容,但选修班我适时的补充一些知识,到底什么样的知识需要补充?我充分地研究了课本配套的两本练习册《学习评价手册》和《实验》。在备课时,研究教材后,我会先把两本习题册做一遍,如果发现一些知识点课本上没有涉及,但习题上却出现了,对于这样的知识点,在选修班我是进行补充的。

如必修三《人体的稳态》中有关“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在新教材中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机理并未强调感应阶段、效应阶段、反应阶段。而《实验》P8的第4题填图题中却出现了这样的说法,很多课外的习题书上也有不少题目和三个阶段相关,所以针对选修班我在课堂上仍然做了适当的补充。

(三)更新对教材的认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强的新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尽快更新“相对老化的知识结构”。高中生物增加了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比如必修一第五章中提到的“细胞凋亡”、必修二第五章生物进化中有关分子进化速率的计算、必修三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还有一些内容原本只出现在老教材的“课外阅读”部分,现在课本中教在正文中占据了一定的篇幅,如必修二第五章生物进化中的“中性突变”学说,必修三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研究。我的做法是首先阅读课本、教学指南,吃透教材内容,研究题目,发现其蕴含的知识点,并借助网络进行知识扩展与储备。如在“细胞凋亡”一节中书上提供了正常细胞、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的DNA电泳图。我在对DNA分子的电泳作资料收集时,在网上获得了三种细胞的DNA电泳的动态图,于是收集下来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帮助他们获得更为直观的感性知识,从而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四)设计教学案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

我们这一类学校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极易分神,更不愿意做笔记,所以我在进行必修二教学的过程中,尝试进行了教学案的设计。我们玄武区从去年起就开展了“四边”活动,即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我的教学案设计的主旨就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边听课边思考,边学边练。在“教学互动”环节中我尝试配套教材的“积极思维”、“放眼社会等栏目设计一些填空题、图表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阅读或小组讨论,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过程中,针对“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设计了一个自学阅读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由组合定律与分离定律间存在的关系,并充分理解2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图解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再如对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我设计了具体的题目,把教材上枯燥的文字叙述转变成遗传图解的形式出现,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填写,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图解的书写原则,又构建了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

(五)注意练习和测检的分层设计。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高效课堂 有效性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如何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是每位生物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

一、高中生物学科特点

高中必修内容分为六个模块。高中生物知识的编排按两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从微观到宏观,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知。学生感觉高中生物很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逻辑关系没有数学、物理等学科强,数学、物理这些学科只要在演绎推理的过程中,逻辑关系不错,推导得出的最后结果也应该不会错。但在生物学科中,不仅要分清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组织、器官、个体等有哪些特点,更重要的是分清特殊情况下个别少数组织、器官、个体等有哪些特点。再加上生物学科包含的范围很广,知识点比较零散,所以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困难。对高中生物特点的掌握可以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情,从而做出相应的改善。

二、良好的习惯培育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不是靠一次听讲就能做到的,而要通过多次强化。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首先通过阅读教材,若是生物学基本概念,抓住关键字。看好后掩卷而思,看哪些内容已基本清楚,哪些内容不甚了解,哪些是重点等;若是生理生化知识,应以化学组成―结构特点―生理功能为主线,对这部分内容有大概的了解,注意分析、归纳,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若认为已基本了解,可尝试着做课本后的习题。练习中的疑难之处要及时记录下来,备作课堂之用。这样可以很好地为正式上课做好准备。

2.养成及时复习和巩固的习惯。

课后复习就是把课堂上所讲内容加以整理、归纳,是一个知识再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高中生物教学目标重在生物学素养的培养。课后复习就是要整理思绪,复习越及时,遗忘越少。通过整理、归纳,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在复习整理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自己的观点,这是主动思维的开始,应给予表扬。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观点暂时记上,查阅参考书,最后找老师商讨,使知识得到进一步澄清、强化和巩固。

3.养成及时总结经验的习惯。

课后及时复习,一方面要经过一定量的习题加以巩固,另一方面要在练习后及时总结、反思。解题之后对题目的归纳整理是练习巩固很重要的一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有少数学生会自觉做到这一步,所以教师应该在解题后指导学生思考,这道题涉及哪些知识点的应用,是如何解答的,还有没有更佳的解题途径。在以后解此类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并注意一题多变,即将已知和求解多角度转化,进行分析和归纳,训练思维的灵活性。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趣味化教学增强课堂魅力

趣味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应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兴趣。

如在讲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这样引入:英国近代有一大文豪名叫:名叫萧伯纳,有一位美丽的女演员读了他的作品后萌生爱慕之情,向萧翁写信求爱。信中写道:你是如此的聪明,我是这般的美貌,倘若我与你结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聪慧,同时又具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吗?萧翁幽默地回信说:也可能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岂不是糟透了吗?然后我提问:如果他们果真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学生几乎同声回答:有可能的。为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虽答不全面,但对此都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奇闻逸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学生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突破难点、巩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联想记忆,学会总结。

生物学知识相对比较庞杂,不少内容要记忆,学生学习时记起来比较头疼。如果讲究一些记忆方法,不仅记忆起来轻松容易,而且能给学习带来一些乐趣。

比如:在上“必修一,讲解DNA与RNA的区别时,我们根据两者的特点,将其知识点总结为“258理论”,2是指两种核酸、5是指五种碱基、8是指8八种核苷酸,这样很快将DNA和RNA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了。

3.夸张的“演绎”,助于理解。

在做“进化”这个知识点的习题时,学生总是把:“进化的结果――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一现象理解为“是生物进化理论中自然选择将有利变异选择下来的结果,属于生物进化的过程”。于是,可以做个大胆的演绎推理:夏天人类穿单衣,冬天人类知道穿棉袄,这就是长期自然选择下人类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如果这个现象属于进化的过程,即:自然选择使得有利变异积累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那么,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有人穿单衣、有人穿棉袄、有人光着身子;只是在夏天,穿单衣的人活下来了,穿棉袄的人热死了;冬天,穿棉袄的人活下来了,穿单衣及光着身子的人冻死了。学生听到我的这番演绎推理都笑了,从此无论遇到什么例子,这个知识点没有再错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一般规律,制作合适自己也适应孩子们的一套教育方法,这套方法不仅具有传统教育的优点更需要高效实用,使之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最后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活,一定要动脑,善于思考,善于感悟,更要勤奋,只有这样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我们都能有所收获,尤其会让我们的课堂越来越高效、管理越来越轻松。

参考文献:

第6篇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实践和传统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而言,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并能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是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符合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高中生物教学是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的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说教、填鸭式教学方法,达到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自主,自由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要建立探究式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自,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在生物课堂探究的积极主动性。为此,教师需要在生物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相对比较真实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结合所学知识。比如,生物教材江苏版必修一的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他们自行收集与课程相关的科学知识,并总结出植物光合作用发生所必须的条件。针对学生在总结探究的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由小组组长收集整理后再向教师请教,教师根据汇总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这样,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可以在一种民主与合作的学习气氛中积极探究,进而在一种相对积极、自由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提高。

二、创造探究式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探究式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培养或启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思维。设置的问题必须保证具有探索价值,这样才能通过引导学生从多途径、多角度的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中来提升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创设探究式的教学环境必须要求教师适当放开对学生的限制,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式的学习,而教师只是起着指导的作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归纳总结的能力。比如,在教授《细胞繁殖、分化、衰老、凋亡》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和工具,为学生演示细胞动态发育的过程,这样通过直观的观察细胞的成长过程,学生必然能加深对细胞繁殖、分化、衰老和凋亡这一过程的深入了解和掌握。这时候,教师需要进行适度的引导,让学生自行对知识点进行归纳,进而总结出细胞成长的规律和细胞分裂的总体特征。这样,学生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中提升了自主探究的兴趣与欲望,也增强了生物课堂教学学习的效果。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实验环节

众所周知,高中生物的一个特点就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所以,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引入实验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强化对需要牢记的知识点的掌握。在高中生物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所讲述的知识点,对实验环节进行科学安排,借助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的兴趣,并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在实验环节要合理安排实验的内容,以便实验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验内容并不仅限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师可以自己合理安排一些简单又有趣的小实验,不要忽视这些小实验的功效,因为这些小实验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动力和兴趣。例如,在讲授《发酵技术实践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蒸馒头,这样,学生在掌握本堂课知识的同时,还能学会自己动手做饭。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重视课后的自主探究

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生物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课外的教学资源,以实现教学在课堂内外的有效结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在学习上全面发展。为此,每节生物课接近结束时,给每一个学生布置一个课外的自主探究课题,这样有利于让学生通过自身掌握的生物知识,探索生活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或者和进行与生物科学有关的实验。比如,讲授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本节内容的知识理论,结合网络上对克隆技术的相关原理的介绍,对了解到的克隆技术的原理进行总结,并且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从而有效拓展生物教学的内容,也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兴趣。

五、实施全面的探究式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中进行效果检测的重要过程,这对于我们不断改进教学的不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面探究式教学评价实施的措施主要有:

首先,重视过程性的评价。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探究式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具体作用,力求将评价做到全面、科学、合理。

其次,评价要公平、公正、透明,以求做到评价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水平。对于探究式教学的评价工作教师以及学校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心态,务必不要将个人感情和个人观点掺杂进评价的工作中,同时应该将评价的内容以及细节告知学生。对于探究式教学好的一面应当继续发扬,对于不好的一面应该进行改进与补充,以便于起到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

最后,教学评价应该是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共同参与的结果。多人参与的评价才能够全面的反映出教学的质量水平和真实情况,因此在具体的评价工作中加入学生、家长以及教师自我评价的评价方法将比以前的评价效果有不小的改进与提高。

六、总结

所以说,高中的生物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带着疑问与求知欲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加强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生物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和学习习惯,进而达到学习成绩不断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易双平.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09):13.

第7篇

关键词:导学案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导学案”式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最后教师精讲释疑,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它重视教师组织、诱导、点拨、示范教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针对我校学生实际,设置了“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教师精讲——小结归纳——当堂测评——课后练习” 七环节,现以必修3《生物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教学 “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为例,就其具体操作概述如下。

一、明确目标

恰当的学习目标对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等作用。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精心选择和设计好阅读提纲、探究的问题和课堂达标练习。然后引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在必修3《生物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教学“导学案”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2.概述能量流动的意义;应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提高观察思维能力和识图能力;

2.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的积极思维,进一步认识能量流动的特点.

3.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探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参加一些生物知识的讨论,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二、激趣导入,自主学习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导入时,就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新课,我一般会根据学习内容设计一个小故事、谜语、生活现象设疑,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习新知识。在必修3《生物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教学,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何“一山不容二虎”?为何鱼肉的价格比蔬菜的价格高?”引发学生思考;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设计了填空题的形式,只涉及和本节课相关内容的知识点,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能找到答案,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预习的积极性。在必修3《生物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自主学习的内容如下:

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和____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生物系统总能量:_____ 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起点:从____ 固定太阳能开始

(3)能量来源:①生产者的能来自固定的____ 。②消费者的能量来自_____ 营养级

(4)能量去路:①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____ ,一部分以____的形式 散失。②流入到下___营养级;③被_____分解

(5) 能量散失:

(6)途径:

3、能量流动的特点:

4、能量金字塔:指 ______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而绘制的图形。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使 ______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三、合作探究

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等知识点,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分小组来讨论探究。必修3《生物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教学“导学案”的合作探究设置如下的探究问题

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各小组要结合教材,讨论问题,得出结论。

1.1、能量流动的过程:

2.“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中,生产者的总能量为 _______,植食性动物的总能量为______,肉食性动物的总能量为________。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 ,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

3.能量流动的特点

4、流入下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同化量还是摄入量?

5. 在食物链AB C D中,如D鱼体重增加1kg,所需浮游植物A至多约______?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

6、“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因?

7、能量金字塔与数量金字塔是否有矛盾?

8、“桑基鱼塘”为何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学生讨论后,每个小组各派一个代表来展示讨论的成果,小组成员或其它小组同学再补充。学生展示时,教师主要是做好引导、点拨、补充。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各种结论,完成学习目标。

四、教师精讲

教师精讲目的是通过教师的精讲点拨,对学生自学和讨论情况,进行进一步讲解补充,帮助学生理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改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在《生物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中,我根据对教材和考纲的分析及学生自学和讨论情况,对上述流入下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同化量还是摄入量?在食物链AB C D中,如D鱼体重增加1kg,所需浮游植物A至多约______?等疑难的问题,进行了准确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强化了相关知识,突破了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活动中,顺利实现学习目标。,

五、小结归纳: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的有效性。这样可以让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了系统整理。既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有效实现学习的目标。

六、当堂测评

围绕学习目标,知识的重难点,有层次,有梯度,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的课堂达标检测题,以增加课堂实效。形式尽可能多样化,有教师命题,也可是学生提问、抢答、学生自拟题目互相测试、黑板板书等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景中掌握知识。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并及时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七.课后练习

第8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归纳总结;扎实学习

作为一名高中的生物教师,在自己几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点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尤其是即将步入高考的学生们。随着时间的紧迫,任务的加重,希望我的一些小技巧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多复习一些别的知识。一个是要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再一个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归纳,在平时的做题中多总结错题的原因。分析高考中生物的题型,大多是综合性的,好多的知识点在一起考到,这就要求同学们注重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一下学好生物的一些技巧。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够很好地给学生一指引,让他们对生物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那我们做教师的该怎么样引导学生对生物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挖掘课本中的知识点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使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更加生动一些,也让学生更加容易去记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学习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所以我们教师要积极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技术,让我们的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这门课。

二、注重知识点的归纳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知识点的归纳积累,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己归纳积累的意识,每学一课,我们都要考虑一下这个知识点是哪一块的,该和哪个知识点相联系。根据学生实际,构建专题复习体系,高考虽然强调对能力的考查,但能力的考查是以知识为载体的。同时知识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而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因此,学科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复习。所以,学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点的联系和总结,学扎实基本功。专题复习的基本原则是以考纲和考题的要求为依据,以核心知识和考纲要求的能力为复习的主线,根据考纲、考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必修和选修、章节界限,设计专题复习板块。力图在第1轮复习的基础上,从纵、横两方面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以主干知识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立体知识网络。采用多种方法,巧妙构建知识网络。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们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有效地复习好生物课本和各个知识点的学习。

三、多做一些题并做一些总结

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和考试检测,此时很多学生会出现盲目做题的现象,不管我做得正确与否,也不管这个题我为什么做错了,不找根本的原因,只是一味地做题,教师让我做的题,我完成就行了。这些都是不好的现象。这时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精题,做真题,还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错题本,要告诉学生经常翻阅错题本的重要性。在吃晚饭或是有空闲的时间里,要看一下这个错题本,想一想为什么我在做这些题的时候,会出现错误,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我把这道题做错,是由于知识点记得不够准确还是这些知识点我没有掌握好,告诉学生这些反思是很重要的,不要一味地做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不应该给学生留太多的作业。另外,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一味地只注重复习资料的复习,一定要注意回归课本,扎实这些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做到能举一反三。强调课本的重要性。由于高中的学习艰苦而又枯燥,学生容易感到焦躁苦恼,我们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以一个健康的心态来度过高中的学习生活。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在平时努力备课,努力学习一些现代化的高科技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教师在每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的,由于课堂复习容量的增大,要在重点问题上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讲精练,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在复习阶段,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一些归纳总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检测之后,力求做到“解析一道题,解决一类问题”。在习题讲评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启发学生分析清楚基本原理后再作变化。不要满足于就题论题,而应该借题发挥,一题多变,触类旁通。师生要共同、及时地对错题进行分析,有目标、有重点地追根求源,查缺补漏;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教育学生要勤于归纳,善于整理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朱朝义,《高中生物教学与创新教育》[J],《生物学杂志》,2002

2.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梁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李克东,《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科学出版社,1992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标;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一、新课改中高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新课改的生物学习内容有两部本内容,一部分是必修内容,分成了三本书,必修一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细胞的代谢和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必修二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分子基础和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变,生物的进化;必修三包括动植物生命活动的稳态和调节,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些要求高中学生必须全部掌握且能灵活应用。选修部分有三类,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高中理科学生任选其一学习,这是高中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理想和需要自主选择的课程,其内容是对必修本知识的深化和理论应用的探究,知识比较广泛、深奥,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严格,要求掌握,能应用于生命活动规律,学会探究的方法。

二、高中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

传统的生物教学,就是填鸭式教学。虽然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国家的要求及学校现有的条件也在努力优化生物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但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的教学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依然是常用的单一的基础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观看、实验等。当然,有很多生物教师也在试着改变生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我校(永年县第二中学)实施在课堂上应用“讲练结合”教学方法——讲完知识点就抓紧联系巩固,然后再讲新的知识点,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生物成绩有所提高。

在生物学习兴趣的调查中显示出,学生认为学习生物就是为了考试,生活实践中应用太少,生物学习距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太多的学生非常想了解生物的基本原理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在生物的学习中很被动,了解的知识少,在生活实践中不能灵活应用,这充分说明传统的生物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方法单调乏味。

随着教育改革,新课改为生物教学开辟了新途径,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将在提高生物教学效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探索研究的兴趣,不能引导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发生的生物现象,更不能教会学生将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导致生物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在实践中应用。

三、新课改中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科学理念的理念才会有科学的方法,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才会有好的教学成绩。在调查中发现,教学成绩较高的教师,其教学理念也是先进的科学的,所以在新课改中教师必须转变理念。

(二)更换教学方法

科学的方法才有高的效率,教学也是如此,教学成绩高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先进的有创造性的。引导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学习效果会比强迫的学习效果好,所以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要求和内容变化而变化。首先就是让学生产生兴趣,例如,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引入时就可先提问一下能源物质是什么、储能物质是什么、直接供能物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就直接告知“这些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接着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太阳能如何进入到这些物质中?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了解相关知识,一边看书一边点拨。利用这个方法,学生的兴趣高涨很多,学习积极了很多。总之,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随着自己把要求掌握的知识学会,让其主动学习。

(三)把握提高教学效率的环节

1.备课。备课是每位教师在上课前为教学做的准备活动。教师面对有思想有感情叛逆性强的学生,课堂变化多端,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

教师备课除了熟悉课本内容、预想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疑难问题的解答方法等工作之外,更要备好如何引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细胞的基本结构》这节课时,提前几天将不同种类的细胞图和结构图挂在教室里,将各种细胞装片放在教室里让学生先观看,让学生也进入准备学习状态。

2.分层教学。新课改中要求学生全部参与,但是学生的程度一定不同,在教学中就要全面照顾,对差生提问时就要简单,由易到难,程度好的学生提问要有深度,层层深入。分配任务同样如此,做到人人参与课堂学习。

3.时时观察学生。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里总会有疲惫的时候,所以观察学生疲惫的时候就换一种活动方法,让学生大脑有休息时间。

4.科学地评价学生。每个人都有得到认可和尊重的愿望,学生在学习时也要求教师认可尊重他,我们也要做到,学生每一件事都要适时、科学地评价,回答问题后先对学生的表现评价,然后对回答的内容评价更正。这样是调动学生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5.留有意的作业。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种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的一种方法,教师要合理巧妙地使用。留作业时除了留典型练习类的题外,生物也在生活中,所以实践性的作业在生物教学中很实用,学生在家在生活中也可研究生物。比如,大豆发芽是不是受光的影响,学生可以在家独立完成,生长的豆芽可以辨认幼苗的结构,还可以测定大豆在发芽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等等,这些既不花费时间,还很有趣,这样的作业才是最具意义的作业。

6.适时检测。检测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了解方法。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的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补充解决。对检测的试卷,教师认真地对待批阅,从分值上让学生找出差距,及时弥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做好课外实践检测。

参考文献:

1.马延年,《常用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的教学设计》,北京教育学院.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