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16:15:26
导语:在社区管理基础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对于既有划拨用地,又有出让用地的危旧房改建区和大面积开发的建设用地,拟全部采取先划拨的方式,一次拨给开发建设单位,待拆迁完成后,在有偿出让的地块开工前,经评估再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二、在办理划拨用地手续时,可根据不同地段和建设用地面积,收取每平方米5?50元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预定金,以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在拆迁完成后尽快按市政府1993年6号令的规定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三、此项出让预定金收缴入库手续按地价款入库手续办理,在交款单位办理正式出让手续时,可充抵地价款。
四、各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在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时,必须严格按规定核发,对未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
特此通知。
附件: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预定金标准
地区等级 预定金标准(元/m2,地)
一 50
二 45
三 40
四 35
五 30
六 25
七 20
八 15
九 10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指导性文件指出构建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间的协调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目前,中高职课程体系设置各自为政,相互分离,课程内容重复,实践能力不衔接等问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解决好“中职”与“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是当前中高职教育必须认真实践和研究的课题。
美国社区学院教育对象入学不设门槛,没有年龄限制,面向社会和社区各类有业、无业、退休居民提供相关的学习服务。且教育目标多样化,教育机制多元化,升学、就业、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教育,可以满足各种人群不同的求学目标,很好地解决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学习目标的教育衔接问题。
本文以宁夏中、高职化工工艺类专业课程体系衔接为例,结合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经验,进行宁夏中、高职化工工艺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探讨。
1 目前中高化工工艺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
1.1 中、高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严重
目前对不同生源(中职、高职)采用同样的教学计划,中高职课程之间教学内容重复、交叉现象普遍存在。
调研宁夏高职学院化工工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某中职学校化工工艺专业的教学计划发现,从课程内容来看,高职课程的内容都包含了中职的课程内容,两个层次的知识点重复率较大。如中职化工工艺专业和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对比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几乎包括了中职化工工艺专业所有主干课程,同名率90%以上,甚至所选用的课程都是同一教材。根据调研结果,相同主干课程高职的教学内容包括了中职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重复严重。
1.2 中、高职课程基础知识体系衔接不通畅
目前,我国高职的生源一般包括职业高中、中职、普通高中毕业生三类生源。职业高中和中职的毕业生在普通文化课与普通高中毕业生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当前,我国的一些学生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或职业高中学校学习,学校虽然开设了高中的普通文化课程,其中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等,但学习的内容、深度、课时数都不能满足高职类相关专业的学习。如,数学微积分、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等普通文化课方面的知识不全面、不扎实,在升入高职类工科专业,中职学生在学习上都感到力不从心;中职学生英语水平远不及普通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面对高职的英语考级,中职学生的合格率很低。因此,保证一定普通文化课的课时数,为接受高等教育奠定基础是必须的。
1.3 中、高职实践能力教学没有阶梯性,存在技能倒挂
目前,中高职在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方面,实训教学内容重复,实践能力培养没有阶梯性,出现中高职技能倒挂现象。中职化工工艺类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经过长期积累,有自己一套成熟的经验,培养的学生基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高等职业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下,专业实践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质量普遍达不到化工工艺类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如在进行化学检验工工种培训中,宁夏中职一般用2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但高职一般在工种鉴定前2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造成化工类高职与中职实践技能课程“倒挂”的现象。特别是化工总控、电工、化学检验工工种技能方面,高职实践技能培训的质量还不如中职。
宁夏中职化工工艺专业与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工种证书行对比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在职业资格等级上,中高职在职业资格等级证要求层次不分明,培养规格雷同。
2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讨
2.1 建立中高职教育联盟,解决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明确规定,如宁夏中职化工工艺专业培养化工生产过程中进行生产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是生产和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性人才。宁夏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培养能从事本专业领域化学和化工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宁夏化工工艺类专业高职的人才培养规格高于中职,在专业骨干课程设置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是目前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严重。笔者认为,要办出中、高职专业的特色,顺利完成中、高职的课程衔接,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中、高职院校联盟和产学研联盟系统,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不仅只是宏观政策方面的调控,还要在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打破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教育形式,建立阶梯式的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
2.2 加强中高职教材建设
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材的衔接。由于中职和高职的课程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使得教材内容重复、各自为阵、衔接困难。教育部应加强对中、高职教材的统筹,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各自的培养目标,组织专家(这项任务需要职业界、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协同完成)。根据每门课程的职业岗位群、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科学组织设计教学单元,将不同的单元设计成学历层级,明确哪些是中职必授或选修的单元,哪些是高职必授或选修的单元,然后进行统编及选用。同时,各地区政府鼓励职业学校教师自编校本教材,按照区域经济的不同特点开发不同类型的教材,来配合教学计划的完成。这样能较好地解决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问题。
2.3 加强通识教育,以人文本解决中高职课程基础知识体系衔接不通畅
美国社区学院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组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美国皮尔庞特社区学院对新生入学进行能力测试,了解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补习中学课程;建立学生辅导制度,20人左右的小班教学,随时可以联系一对一单个进行辅导。规定教授每周要有10个小时在办公室里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和求助;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化课程”,按“能力分组”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社区学院普遍重视基础课程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学习要求从学校设定的30门课程中学择,来满足自己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
鉴于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经验,为了解决中高职课程基础知识体系衔接不通畅的问题,笔者有如下建议:
1)第一学期,根据高职学生生源,以系为单位分班制教学。目前,我国高职的生源主要为职业高中的毕业生、中职的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对这三类学生在入学后进行普通文化课程和基础知识测试,然后根据能力的不同,分数的高低,以系为单位(不以专业为单位,一般一个系的专业有相近性,大一第一学期课程设置有一定的趋同性)进行分班教学。对基础知识较缺乏的一些学生,要加强基础文化课程的教学。
2)增加基础文化课的选修课程。目前,高职的选修课一般是专业课,或专业拓展课,几乎没有基础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笔者建议,高职院校应增加基础文化课程的选修课程,学校要求,职业高中的毕业生、中职的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学习要求进行选修,并占有一定学分。
3)注重全面发展,加强通识教育。随着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全面教育等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从业者一生变换数次工作,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宽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教学课程不是以培养某个具体专业领域内的职业能力,而是培养广泛的职业或专业都需要的一般技能、知识和理解力。在美国社区学院,基础性通识课程的总分比专业课程学分多;且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设置有转学课程(以毕业后升入四年制学院或大学的学生为对象),大多开设普通一年级、二年纪兼容的普通教育课程,一般包括:语言、数学、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社会和行为科学等领域。转学性课程通常不强调“专”,而强调“宽”,其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寻求更多的机会和择业自由。
目前,许多学校为学生的就业考虑,专业目标制定过于狭窄,只注重专业能力培养,而忽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只对鉴于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学经验,我国高职应加强通识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基础理论知识是全部知识最稳定、持久、也是学习一切专业知识的基础)的培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理论基础和增强后劲。
2.4 加强高职学生实用能力培养,体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阶梯性
中职是培养是生产和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性人才;高职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填补高级创造发明人才和中初级技术人员之间的空缺,满足经济发展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应具有阶梯性,特别是在学生实用能力培养方面。
美国社区学院以强调实际应用,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社区学院,为了获得生物技术的学位,学生需要上生物学、化学、免疫学以及药物生产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讲授基本理论,但更主要的是如何把这些理论用于实际工作中。这样学生可以直接从学校过渡到实验室或工业企业中去。
社区学院在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上,都突出地体现出其实践性。一般院校每年约有32周授课时间,1400学时左右,而实践时间可达到全部学时的40%~60%。侧重培养熟悉工艺设备、懂得操作维护的工程技术人才、应用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3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模式
鉴于美国社区学院教学经验,我国高职在保证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特别是加大在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实践教学力度。笔者认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取得一些好的教学模式值得借鉴。
3.1 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做中学等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做中学”等实践教学模式。将专业教学和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专业实用能力。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育学生、联合科技攻关等举措,逐步实现了教学空间从课堂向生产车间、田间地头、服务场所的转变,角色从学生到员工。
3.2 以“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是特定的工作过程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3.3 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来训练学生
为了满足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实训基地的训练项目应来自生产实际,但并不是所有来自实际的产品都可以作为训练项目,而是要从生产实际中选取一些典型的、具有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和要求的项目。以来自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实训项目,并按照产品生产的实际技术与工艺路径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综合实训项目,应成为生产性实训基地训练项目的主体。
通过加大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拉开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档次,实现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阳琇.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特点及其基本理念[J].比较教育研究,2004(3):68-72.
[2]李华.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及其对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启迪[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3]赵桦.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7.
[4]谭川.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观念变革与课程体系构建[C]//高职院校领导能力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15-426.
[5]徐建平.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特点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C]//高职院校领导能力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26-435.
论文摘要本文适应我国东北地区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拟培养出适合我国东北的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
(2)研究对象。是主要以吉林省的长春地区、吉林地区、白城地区为研究对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的各主要地区进行实际调查,各高校专业办学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办学规模达到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体系,适应我国东北地区体育发展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2.2 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
(1)教育内容的构成。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包括普通教育、综合教育和专业教育三部分。由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包括普通教育知识体系、综合教育知识体系和专业教育知识体系。(2)学分、学时修读要求。建议本专业学士学位的修读总学分原则上位160-180学分。教育内容的学分比例见学分分配比例表,各类课程内容学时为2560-2880学时(可按16-18学时/学分计算,本规范以16学时/学分计算)。
2.3 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
(1)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框架。本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构成。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科学基础知识、社会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主要由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管理和体育社会工作等知识构成;专业实践由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构成。
(2)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根据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本规范对专业教育内容知识体系中的不同知识领域做出相应的界定教育内容的设计如下:①基础知识: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技能、相关学科。②专业知识: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③专业实践:社会体育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2.4 专业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
按照本专业的知识(技能)领域要求,东北地区根据地区特色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是专业教育内容的基础知识,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及知识单元概括:课程名称: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能训练、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
基本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应按照上述内容设置。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应在健身类基本运动项目和球类运动项目中各选一项,每个项目课程建议2个学分。
(2)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重点突出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专业教育内容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应用操作能力。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专业方向课程(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79页)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偏重于社会体育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涉及领域比较广泛,考虑到东北地区不同地区存在的较大差异性,以及社会体育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本规范设置健身与娱乐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建议修读学分为25-30。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基本要求:在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培养方向规格的要求,以某一方向课程为主进行设置,也可以适当兼顾其他方向课程,形成本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突出与本专业相关联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专业必修课程内容的拓展与补充,使学生具备较宽的适应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建议修读学分:35-45,限制性选修课程约20学分,任意选修课程约25学分。
(4)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社会调查:在第一学期安排不少于1周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深入实地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社会体育发展情况、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状况、街道或社区体育开展情况、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作机制与市场发展前景。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在第二学年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见习。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体育企事业单位的机会,了解社会体育所涉及的各类工作岗位的情况。见习期间记录见习日志,完成一份见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践设计:在第三学期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实践设计。专业实践设计包括健身技术指导、体育营销与管理策划、全民健身活动推广、体育中介服务等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应用机会,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建议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的方向,最少选择一项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策划书和计划书,通过一定的实践,最终形成一份为专业实践设计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习:在第四学期安排不少于10周的专业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安排专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主要是管理岗位、技术指导岗位、销售岗位等。实习期间记录实习日志,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毕业论文:在第四学年安排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根据学生的选题配备指导老师,并通过论文答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3 结论
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社会体育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和社区、单位福利型持续发展、准经营型大幅度增长、商业经营型逐步发展。因此,在此现状下,在高校建立一套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来培养符合东北地区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虚拟学习社区;构建
一、虚拟学习社区的内涵
(一)虚拟学习社区的含义与特征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种数字化的学习环境,目前较广泛地被用于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所谓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VLC)是集教学资源与教学应用为一体的教学平台,是在网络环境中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以学习交流为目的的团体。虚拟学习社区的具体形式有多种,如BBS就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社区形式,而近年来风靡教育界的则是blog虚拟学习社区。VLC具有学习环境与学习型组织的二象性,因为其除具有集成教学应用系统和教育信息资源的学习环境功能外,还是实现用户有机联系与多边互动的学习型组织。VLC是一个网络虚拟平台,可以通过计算机或手机等工具访问,访问者可随时随地进入社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其次,以学生为社区主体、师生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其中由教师主导社区的资源主题,这一切在系统管理员的调度下完成;注册会员可访问社区的全部学习资源,非会员可访问部分资源;社区主要以论坛形式进行交流,所有人都可以通过搜索问题关键词获得信息,因为问题最终在社区平台中呈现,这里学习者可以使用非真实身份,社区内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学习,自由提问,并进行讨论,与社区主题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实践中虚拟学习社区的功能
1.团队合作与交流。VLC倡导的是团队的合作学习过程,为使虚拟社区真正成为社区成员共同依恋的“心灵家园”,可以运用“社区情感”来维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学习群体。同时,为使学习者有归属感,不再感到“孤独”,可以使学习者构成“学习小组”,这一切可以通过系统设计实现。针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可以从团队角度出发,由“学习小组”来完成整个问题研究过程。
2.知识纳取与知识构建。在VLC中,有基础知识或项目主题的学习也有基于知识技能学习和知识的学习。基于知识技能学习和知识的学习,通过不断享用资源中助学者提供的资源实现,体现了以纳取为主的过程。基础知识或项目主题的学习则通常需要学习者使用各种网络工具与信息资源,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必须通过群体协作、知识共享,那么VLC就能够通过知识的不断扩充完善整个社区的知识构建。
3.培养网络学习能力。加入VLC的学习者首先要掌握访问网上资源的基本技能与网络基础知识,懂得下载工具、搜索引擎、播放器、阅读器、浏览器及其他网络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积极参与各类主题的学习,既能提高信息的技能,又可以提高浏览与查询信息的技能,使自身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
4.学习资源共享。作为一个远程教育网上教学支持平台,VLC主要有两类参与者,分别是助学者和学习者。助学者将自己原创的或从网上和其他途径收集并经过整理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在社区相应的栏目中,学习者从这些相关的资料中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同时,众多学习者在学习交流过程中,也可以扩充社区学习资源,这主要是通过将自身不断产生的新知识,以外部资源的形式通过链接技术引入加以实现。这样,所有与该学科有关的资源都能被社区成员共享。
二、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课程的设置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上,市场营销学需要绝对的对接关系,但目前理论授课跟实践还有一定的距离,存在脱节现象,而且随着新的市场环境的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加快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适应新需求。
(二)多层次的学生结构挑战传统教学工作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授课对象除了经济管理类学生以外还有很多外专业学生,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基础知识导致学生出现了多层次化的现象,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称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程的实验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与市场营销学相关的实验环境至今在高校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并且即便是实验环境建设取得一些成就的单位,其教学设施的建设与市场发展的需要也还存在一定差距,还没有专门化的模拟教学系统和统一的案例数据资料库。
(四)教学成果的考核难度大
多年的授课积累使得市场营销课程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考核规范,试题考核、案例考核成为主要的考核手段和方法,但是统一标准数据库的缺乏和考核形式的单一成为市场营销学教学成果考核的弊端。由于市场营销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作用,单纯的试卷考核只能完成理论的考核而并非实用考核,长此以往难免“纸上谈兵”。
三、市场营销学课程虚拟学习社区构建及功能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市场营销学课程虚拟学习社区模块主要由教师社区、学生社区、浏览器、数据库等构成,具体如下图所示。
在市场营销课程虚拟学习社区中,分为教师圈和学生圈两个社区圈,由教师构建教学情景模式,与学生模式中的问题情景相连,同时,学生问题情景模块还可以链接到实践教学情景中。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的时候,将教学情景分成理论模块和实践教学两个模块,学生的问题情景亦可以与之相连,实现网络教学中的授课过程全沟通。教师在理论授课后将提出引导教学模块,充分发挥学生社区中交流与自主探究的主动性,同时实现知识更新和资源更新的可能性。
最终学生讲拓展认知后的知识点,以作业或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参与到教师模块的考核任务中,再由教师最后对学生在整个社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进行评价、总结。这样,在整个虚拟社区市场营销的授课及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并最终通过数据库备份信息掌握了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构建市场营销学课程虚拟学习社区,探讨基于网络环境的《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新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得到真正回归,促使学生走向自主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新知识的获取能力以及模拟实践的综合能力;促使教师从单纯讲授知识转变为面向学生学习实践的情境教学,并实现网络环境下全过程授课全过程监控的良性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显文.基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6).
[2]席元凯,黄俐波.基于情境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以《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开发为例[J].科技广场,2012(1).
[3]张锦.基于Web2.0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J].情报探索,2009(3).
[4]黄寅.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社区探索[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
1明确培养目标
解决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首先应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这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对中职护理教育,我们多年来一直严格执行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制订的三年制临床护理方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严格遵循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的劳动者。”[1]因此,我们将中职的教育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以使中职毕业生能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基础护理工作。高职培养目标是面向医疗卫生保健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较强专业能力,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能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2实施专科段教学策略
2.1目标引领,深入调研,确立方向针对中高职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走访医院、医疗卫生单位及卫生主管部门,倾听管理者和护理专家的意见,加强与高职院校的沟通交流,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护理专业“3+2”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制订方向:着眼于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提升学历的要求。
2.2比照“五年一贯制”教学计划设置“3+2”模式大专段各专业课教学内容及课时数我们将“3+2”模式大专段的教学计划与“五年一贯制”的教学计划进行详细比对,以明确3个问题:首先,开设的科目有哪些异同,其次,开设同一科目的学时数有哪些异同,再次,各科教学内容有哪些异同,最后归纳整理,确保“3+2”培养模式大专段所开课程包含国家关于“五年一贯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在确保“3+2”模式大专段所开课程包含高职临床护理课全部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仔细研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增加了临床护理课的课时数,同时结合临床调研,增设了传染病护理学和肿瘤护理学,旨在满足学生对传染病和肿瘤疾病护理知识的需求。
2.3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开设社区护理课程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社区护理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社区护士必须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经过全科综合培训,具有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胜任社区护士的工作。为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我们开设了社区护理课程,以使学生符合社区护理服务要求。
2.4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开设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等课程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育婴师的高工资和养老护理员的巨大需求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举办的相关培训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大专段教学中加入了育婴师、养老护理员课程,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育婴师和养老护理员职业鉴定考试,获取相应资格证书,为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2.5加强院校合作,定单式培养护理人才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的中医院发展迅速,中医护理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目前中医院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的,不能很好地完成临床中医护理工作。为此,我们在大专段与中医院实行院校联合办学,开办中医护理特色班,聘请中医护理专家来校授课,定单式培养人才。
2.6开设专升本课程,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2]由于学生入学时为初中毕业生,学习基础差,为此我们开设了专升本考试科目的课程,如政治、英语、医学综合等,为学生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基础。
3开发校本教材
确定了教学计划之后,我们在认真筛选教材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开发校本教材上。在全面掌握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基础知识与临床(一)》和《基础知识与临床(二)》,将医学基础知识与医学临床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而且使他们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很大的延展;由于临床上大量新药的出现,书本所讲的药物临床已很少应用,为此我们在做了大量临床调研的基础上编写了《临床用药与护理》,将临床用药与书本理论相结合,使学生理解透、掌握牢;针对临床开展的多项新技术,我们编写了《重症监护技术》;根据临床需求我们编写了《肿瘤护理学》等。校本教材的开发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4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法
学生在中职阶段由于年龄小、心理不够成熟、文化基础较差、对护理专业比较陌生,因此中专段课程安排应以强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主要任务,教师的授课手段也应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使学生通过中专段的学习架构起护理专业最基本的知识结构,掌握护士职业基本技能。而大专段学生经过8个月的临床实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以及人际沟通能力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临床问题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
5院校合作
为促进学生就业,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我们联合就业科,多次深入用人单位宣传,讲明学生的优势:既有中专、大专两个毕业证,又取得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同时,将用人单位的用工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顶岗实习单位。这种双向选择提高了双方的满意度,学生的工作热情高,学校和用人单位也易于管理。事实证明,“3+2”模式顶岗实习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许多单位纷纷以高额奖学金的形式吸引学生到自己单位实习、就业,许多单位都与学生签订了用工合同。
6体会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模式;效果评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等原因使得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加。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患病率、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均较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目前为止尚未有完全治愈糖尿病的方法,国内以及国外都在积极探索能够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法[1]。单纯的药物治疗对于血糖达标率及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率并不理想。糖尿病的治疗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研究表明借助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模式对患者进行教育,能够使患者的行为更加规范,患者解决问题的知识以及技能也会随之提升,本文选取152例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模式活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参与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活动的1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6例,对照组76例,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70例,患者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4.25±12.41)岁,将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作为依据,确诊患者为2型糖尿病,病程均不低于3年,且能够正常进行交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参与俱乐部活动,观察组患者参与俱乐部活动。
1.2.1管理学员的方式 在开办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模式活动前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可以将开展糖尿病俱乐部活动的公告、社区全科门诊以及社区糖尿病患者联系电话等作为媒介进行通知。对于报名者需要为其建立电子档案,并做编号处理,对学员的疾病情况、用药情况以及生活情况做好评估。在第一次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活动时需要将俱乐部活动程序表、教材、以及会员卡等发放给学员。在活动前,可以对学员进行免费血糖测量,并按时间进行签到,以保证学员能够坚持参与,对一直坚持完成、成绩优秀的学员给予奖励,对缺课的学员,可电话随访或在下一期进行补课处理。
1.2.2课程设置
1.2.2.1将糖尿病患者关心的焦点问题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中心,做好课程设置。授课老师主要为:内分泌专科医师、社区慢病管理全科医师、心理指导师、具有糖尿病管理经验的主管护师。主要讲解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运动、药物、并发症、防治措施以及心理健康维护措施等。
1.2.2.2对学员的自我健康管理技能进行培养,使学员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得以树立。授课内容包括心理测验、糖尿病运动疗法的培训、放松疗法以及监测血糖的方式方法,同时可开展有关糖尿病的饮食烹调以及知识竞赛。
1.3观察指标
1.3.1 对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分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糖尿病危害、检查知识、治疗方案、并发症预防以及基础知识共5项,每一个方面选择2题,共10题。借助量化评分方法。回答正确计2分,不正确计0分,一半正确计1分,20分为满分,及格:≥12;不及格:
1.3.2 监测血糖情况 对血糖进行监测时,需要借助强生"稳豪"血糖仪进行监测,在校正时需要利用模拟液。分别在教育前以及教育后对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值进行测量。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中所选数据全部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借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借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的高患病率,现已成为影响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为了能够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就应该及时做好糖脑病的防治措施[2]。而针对于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将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对其进行讲解,使其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空腹血糖、2 h血糖都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3]。
综上,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俱乐部模式,能够使患者解决问题的知识以及技能得以提升,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以及治疗依从性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汤同宣,安珍,黄春梅,等.俱乐部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防治效果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5):4653-4654.
2、社会工作专业,它是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为主干学科基础,物业管理、法学等为辅助学科,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的学科;
3、物流管理专业,它是大学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技能开设的一门课程专业;
4、人力资源专业,它旨在培养企事业单位及其咨询机构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从事招聘、人力资源开发、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办公室文秘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绘画、雕刻、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等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好本册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但初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参与获得的主动性较差。对美术知识的系统不够明确,知识结构层次不是很健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拟定十六课时的课程。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近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结构上,以美术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之间的区别,在传授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两方面的需求。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绘画包括版画和抽象艺术的创作等绘画创作知识。设计主要是以设计的分类和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平面设计和立体构成等方面的设计知识。
工作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产生的不同类型的美术术作品,认识、评书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相同于不同的呈现方式。通过欣赏、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家对艺术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语言、表现方式方面的不同特点,认识、评书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家在类似内容的表现方面呈现的不同文化特色和艺术语言。
2、了解物质材料在平面、半立体和立体造型艺术创作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各种常用材料的质感、特性和在参与艺术造型种不同的效果,体验用自己双手所创作的美与生命。羊城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留心身边各种美的因素并利用其进行美的创作的习惯和意识。
3、了解环境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社区环境美化的基本原则、设计规划、包括的内容以及美化的方法。初步学会以易得的材料设计制作沙盘模型学会调查
研究、搜索获取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感受自主探究学习对自己成长的意义,体验成长的快乐。认识社区环境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环境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培养热爱家乡,投身家乡发展的态度和情感。
4、了解本地美术文化的种类、特点及与当地社会发展的联系,初步掌握当地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种的艺术特征、表现手法等,并尝试进行继承和发展的创意设计。通过收集、调查等方式对当地美术文化进行考察,体验美术学习的考察方法和手段,提高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当地美术文化的分析与认识,及进一步开发利用,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意识。通过对当地美术文化的考察和继承发展的设计活动,增进对自己的家乡的认识和热爱,形成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尊重、共同工作的合作意识。
5、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认识现代工业设计的范围和特点,体会现代工业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
主要工作及措施
1、根据对初三学生的情况分析再加上初三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在教学中,我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4、学生了解了有关美术的基本情况后,紧紧把握住教材重点、难点,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教学管理,全面开展教学活动。
初三美术教师工作计划2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绘画、雕刻、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等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好本册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但初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参与获得的主动性较差。对美术知识的系统不够明确,知识结构层次不是很健全。
二、教学内容分析:
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结构上,以美术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之间的区别,在传授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两方面的需求。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绘画包括版画和抽象艺术的创作等绘画创作知识。设计主要是以设计的分类和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平面设计和立体构成等方面的设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欣赏、评述能初步了解外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面貌及其回环成就,初步认识了解外国美术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2、通过欣赏讨论与读书相关的社会活动及其创造的美术作品,感受其文化内涵,使个人素质得到提升及长远发展。
3、通过赏析生活中各种富有文化品位的用品和环境,体会认识生活格调。确立对高雅生活品位的向往和高雅的生活情调,学会自己美化生活和充实调节精神世界。
4、让学生们了解相关的造型艺术知识,认识造型艺术的不同表现语言、不同表现形式。
5、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认识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的美感和表现特点,感受民间美术作品和谐的艺术与实用价值,体会各民族劳动人民在美的创造上的智慧。
五、教法及措施
1、根据对初三学生的情况分析再加上初三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学生了解了有关美术的基本情况后,紧紧把握住教材重点、难点,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教学管理,全面开展教学活动。
六、教学进度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辖区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类火灾事故不断增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特别是居民家庭装修使用大量的可燃性材料,家庭用电、用气量增大,客观上增大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来的社会结构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被转化成"社会人",社会流动人口、暂住人口骤增,社会结构老龄化使老年独居家庭增多,而部分人群防火意识和消防观念相对淡薄,形成了消防工作的盲区。只有从家庭、从社区、从最基层抓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火灾的防范能力,扭转火灾多发的被动局面。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将消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作为为居民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纳入办事处工作的整体部署,统筹安排,先后多次召开党工委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社区消防工作,提出社区消防自治的整体格局和具体安排,加大对社区消防人、财、物的投入,在上级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全面启动社区消防的各项工作。
二、建立健全社区三级消防服务网络。
一是在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社区消防服务中心,社区主任兼任消防服务中心主任,成员由管区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担任。社区消防服务中心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业务上接受消防大队的指导。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社区消防工作,定期召开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及驻管区单位参加的消防安全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工作任务,负责社区的消防管理,进行社区消防基础建设和消防宣传教育,指导消防组织开展消防建设和消防宣传教育,开展消防服务活动,协调解决社区消防宣传阵地建设、消防器材配备、居民楼道可燃杂物的清理整治,疏通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安全问题。二是在社区居委会成立志愿消防服务队,每个居民委员会成立一个志愿消防服务队,每个队20人,实行居委会主任负责制,成员由居民小组长组成,居民住宅的单元设置1-2名志愿消防员,主要职责是对辖区公共消防设施、楼内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对居民电器设备的使用、炉灶的安装使用进行防火检查和安全提示;对少年儿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为孤寡老人提供消防安全服务。三是在小区治安亭的基础上建立志愿消防服务站,每个居委会设置两个消防服务站,配备固定的消防器材装备箱,箱内配有灭火器、水带、水枪、消防斧、救生绳、应急灯等工具,由治安巡逻员6-7人兼任志愿消防员。昼夜24小时有人值班,主要职责是巡查消除火灾隐患,制止车辆停放占用消防车通道及损坏消防设施行为,负责火灾事故的前期处理。
三、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完善各类消防管理制度。
为了使社区消防管理正常化、规范化,在上级职能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们制定了《社区消防管理制度》、《社区消防服务中心职责》、《社区志愿消防服务队职责》、《社区消防服务站职责》、《志愿消防员职责》及社区消防工作检查标准等十几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标准。建立并完善了包括消防宣传、防火检查、火灾隐患、整改处罚等在内的档案资料。办事处和居委会专门设置了消防工作室,统一配制了消防档案橱,工作人员实行挂牌办公。办事处实行例会制度,每月召集居委会主任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消防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消防和奖惩制度。
四、加强消防培训,提高社区消防管理水平和志愿人员的消防业务素质。
由于社区志愿消防员及消防巡逻人员普遍存在工作热情高、消防知识少、消防技能不熟练等问题,迫切需要补上消防业务这堂课。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在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发挥管区公安的作用,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带训,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社区志愿消防服务队、站的680余名志愿消防队员进行了消防专业培训,从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基本常识和消防基础知识等各个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培训,并进行必要的检查考试,实行持证上岗。
五、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工作力度,注重实际效果。
为了增强群众安全意识,社区消防中心在1800米的繁华道路**路设立了消防宣传一条街,并制作了一批高质量的公益消防宣传栏树立在街道两侧,绘制了以普及消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消防宣传画廊,通过漫画、问答等形式宣传消防知识,在每个居民楼洞设置了消防警示语,张贴《居民防火公约》400余份,向社区群众发放防火宣传材料、消防知识画册1万余份。各居委会还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社区宣传阵地,以及文艺演出等形式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活动,依靠群众的自我宣传、自我发动,使消防知识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在社区形成了浓厚的消防氛围,使群众自我消防保护意识和社会监督职能明显增强。
在工作中,按照规定,每个居民小组或志愿消防员每月对所辖居民家庭至少进行一次普查,对孤寡老人等重点住户每半月检查一次。今年以来,社区消防组织就先后对辖区居民平均进行了3次以上的检查,发现和纠正居民家庭用火用电及炉灶安装使用的不规范行为200余起,制止倾倒液化气残液5起,疏导通道、楼梯堵塞占用和消火栓圈占现象50余起。期间,办事处还与社区内800多个"三小"单位签订了《消防安全责任书》,社区志愿消防服务队与辖区9000多户居民家庭签订了《居民防火公约》,组织对"三小单位"开展"地毯式"的消防排查,先后两次统一组织开展了楼道清理活动,清除可燃杂物50余吨,有效的消除了火灾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