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16:15:29
导语:在手术后患者的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术后尿潴留是腹部外科手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术后尿潴留由于尿液不能自行排出,膀胱过度充盈,常引发腹部胀痛,可导致膀胱过度膨胀和逼尿肌损伤,影响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增加了术后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同时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严重影响术后康复,如不及时处理,严重者可导致尿路损伤、膀胱破裂,甚至肾功能衰竭,是腹部手术后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腹部术后尿潴留的原因
麻醉因素对排尿反射影响:全麻或腰麻后排尿反射受抑制,干扰生理性排尿功能。
手术创伤影响:手术直接刺激或损伤膀胱、输尿管,使排尿反射通路受阻;腹部手术切口疼痛,引起膀胱和后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影响腹壁肌和膈肌收缩运动,不能产生较高的腹内压协助排尿,增加尿潴留的机会。
心理因素:由于术后排尿环境和习惯性姿势的改变,使患者感到精神紧张,排尿困难。
年龄因素:60岁以上患者多伴有膀胱退行性变,肌层萎缩,纤维组织及腺体增生等。因此,年龄越大,发生尿潴留机率越高。
药物对排尿的抑制作用:因麻醉及镇痛药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增加输尿管平滑肌张力,使膀胱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因此,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PCA)的患者常易发生尿潴留。另外,β受体阻滞剂或M胆碱受体阻断等药物也会引起。
护理措施
正确评估:凡手术后4~6小时尚未排尿的患者,护士应及时进行叩诊检查,正确评估患者膀胱储尿量,并及时指导患者排尿。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对术后紧张、害羞、担心尿床污染衣物的患者,要进行心理安慰,解除其顾虑、焦虑情绪,创造条件使其安心排尿。
排尿训练的姿势及:术前2~3天对患者进行卧床排尿训练,指导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的方法,每天至少3次。术后如病情允许应尽量协助患者取习惯性姿势和排尿,如扶助患者坐起或抬高上身。也可准备便携式座便器,协助患者床旁排尿。
术前功能训练和指导:有效的呼吸训练和盆底肌功能训练可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指导患者闭口经鼻深吸气,同时收缩会肌肉,在吸气末屏气1~2秒后缩唇缓慢呼气4~6秒,同时放松会肌肉,每日3次,每次1~3分。反复训练,可加强括约肌对膀胱、尿道的支持功能。
诱导排尿:护理人员采用打开水龙头或者交替向盆中倒水,让患者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也可采用温水冲洗会,使用温热便盆,或给患者饮热饮料等方法诱导排尿。
早期下床活动及排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协助患者早期在床上或下床活动,以刺激膀胱的收缩,促进排尿。
肛周会热敷:床旁以屏风遮挡,取热水一盆和毛巾一条放于床旁。男性取侧卧位,女性取截石位,臀部垫一便盆,用热毛巾于肛周会进行热敷,并嘱患者放松,松驰腹部力量,顺其自然待小便排出。
注射开塞露[1]:患者取侧卧位,取开塞露2支(40ml),剪支顶端,修剪光滑,轻轻地插入,将40ml液体挤入直肠,同时捏紧开塞露空壳堵在口5~10分,然后嘱患者排便、排尿。开塞露可刺激直肠黏膜致使肠蠕动加快,反射性刺激膀胱壁,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弱肌松驰而排尿。
针刺引导排尿[2]:取中极、曲骨、地机、三阴交穴,留针20分钟,施术后约40分钟可自行排尿。取主穴中极、关元,小腹急胀者加气海,欲解不得加三焦俞,小腹虽胀而无尿意加肾俞,主穴采取捻转提插泻法,出现针感后留针30分钟,患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排尿。
艾灸引导排尿:取食盐20g,炒黄待冷放于神阙穴填平。葱白2根洗净捣成泥,用手压成0.3cm厚的葱饼一块。把葱饼放于盐上,再将艾柱放于葱饼上,点燃,待皮肤有灼痛感时再换1块,直到温热入腹内,致有尿意,为已起效。小便自解后,可再灸,或取穴:中极、关元、气海,进行艾条灸,2次/日,以巩固疗效。经以上护理干预措施均无效者,根据医嘱行无菌导尿术。
讨 论
综上所述,尿潴留对于腹部手术后患者的康复十分不利,护理人员应充分地了解尿潴留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协助患者术后顺利排尿。
参考文献
吉林省抚松县人民医院骨外科,吉林白山 134500
[摘要] 目的 观察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将该院接诊的52例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6例患者则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结合两组患者护理12周后,病情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分析两种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护理期间,3例患者下肢坏死,2例患者下肢溃烂,1例患者出现脑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23.1%。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病率为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2周后,对照组共有16例患者完全康复,康复率为61.5%。观察组26例患者均已完全康复,康复率为100%,两组患者康复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9%,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会给患者生命健康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关键词 ] 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072-03
[作者简介] 王玉霞(1977-),女,吉林抚松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
深静脉血栓为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由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好发于下肢,致残率高,给患者生命健康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大有裨益[1]。现将该院2013年3—12月间接诊的52例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总结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接诊的52例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全体患者经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有关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且经超声检查与静脉造影确诊。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患处疼痛难忍、患处皮温较高、患处明显肿胀、行动功能障碍等。对照组26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为45~68岁,平均年龄(56.5±6.4)岁;伴有心血管疾病者11例,体质量超标者7例,糖尿病患者8例;临床分型:周围型13例,中央型9例,混合型5例。观察组26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42~69岁,平均年龄(55.5±5.6)岁;伴有心血管疾病者10例,体质量超标者9例,糖尿病患者7例;临床分型:周围型12例,中央型8例,混合型6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叮嘱患者卧床疗养,将患肢抬高,病程未超过3d者给予溶栓治疗,给予5%葡萄糖250mL,加入尿激酶8万U静滴,2次/d,连续治疗10d。定期检测患者凝血酶时间,严格防范因用药过度导致的自发性出血。帮助患者调整定时更换,促进血液流通,保持病房内干净卫生,做好患者个人卫生清洁工作。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以下护理干预。
1.2.1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调整室内温湿度,注意防寒保暖,定时开窗通风换气,确保病房内空气流通。结合患者个人病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食用低脂、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高盐高脂类食品,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进一步加重病情。确保患者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用药干预,避免因负压增加导致机体静脉回流受损。
1.2.2心理护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给患者身心带来了巨大冲击,患者不但要忍受病痛折磨,还要饱受心灵煎熬。患者因疼痛难忍、担心病情,害怕病情恶化影响今后正常生活,因此往往会感到焦虑与绝望[3]。另外,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动能力受阻,长期卧床休息,所能接触到的人很少,情绪无法得到宣泄,非常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对治疗产生抵触感。所以,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给予患者诚挚的关怀,获取患者信任,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更清楚地了解疾病,增强自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携手共建友好的医患关系[2]。在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时,应尽量保持动作轻柔,耐心解答患者疑虑,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满足患者合理要求。
1.2.3患肢护理密切关注患肢皮温、色泽、水肿情况。为避免患处因局部压迫导致缺血、缺氧,医护人员应定时协助患者调整。由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因此医护人员应每日更换床单被褥,帮助患者擦拭身体,保持患者个人卫生,避免褥疮的发生。
1.2.4并发症护理肺栓塞为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障碍、胸闷、剧烈咳嗽等。肺栓塞的发生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异常,则需立刻向主治医师反馈,并给予患者支持性护理,全天候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5L/min),必要时还可建立静脉通路[4]。此外,医护人员应尽量安抚患者,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以免受到不良刺激,加剧咳嗽症状。
1.2.5溶栓治疗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应辅助医生做好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以便医生了解病情。注意观察手术切口处有无出血或渗血,查看引流液的颜色、流量与流质。倘若引流液在短时间内,颜色呈鲜红色,且流速明显过快,则代表术区存在出血的可能性[5]。观察患者排便情况,有无呕吐现象,做好消化道出血的防护准备,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反应,防治颅内出血的发生。可通过静脉留置针,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刺激。
1.2.6出院指导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理与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日常中积极锻炼身体,促进四肢血液流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以免给身体造成额外负担。各项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训练难度与强度。最为重要的是,患者应定期前往医院复诊,倾听医生的专业建议,促进患肢尽早康复[6]。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病情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均接受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分,总分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代表服务质量越满意。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为满意,低于60分则为不满意[7]。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26例患者护理期间,3例(11.5%)患者下肢坏死,2例(7.7%)患者下肢溃烂,1例(3.8%)患者出现脑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23.1%。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病率为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见表1。
2.2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康复率对比
临床护理3个月后,对照组26例患者,有16例患者完全康复,康复率为61.5%,剩余患者仍需继续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均已完全康复,均可离床行走,行动功能完全恢复。康复患者生命体征与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肿胀、疼痛均已完全消失,患处皮肤颜色逐渐恢复。两组患者康复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护理满意度调查后发现,对照组26例患者中,非常满意7例(26.9%),满意13例(50.0%),不满意6例(23.1%),总满意度76.9%;观察组26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4例(53.8%),满意12例(46.2%),不满意0例,总满意度10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见表2。
3讨论
由于患者在接受骨科手术过程中,长时间保持极端被动,并受到麻醉作用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肿胀、疼痛症状,肢体活动严重受限,静脉血流速锐减[8]。深静脉血栓为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致残率高,一旦引发肺栓塞则会危及生命[9]。因此,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旦出现深静脉血栓,则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并给予周密、细致的临床护理,优化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在该组研究中,对照组26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1%,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共有16例患者完全康复,康复率为61.5%。观察组26例患者均已完全康复,康复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9%,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两组各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相较于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该结论与郁静等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2]。
临床护理是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为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肢体组织坏死,出现不可逆性损伤或引发严重肺栓塞,给予患者科学、全面的临床护理很有必要[10]。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期间,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静卧修养。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排除负面情绪,能够使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为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1]。
综上所述,经过该研究最终发现,对骨科术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周密、细致的综合性护理,能有效优化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由此可知,综合性护理对改善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有着积极良好的正面影响,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
参考文献]
[1]薛烈萍.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3(1下旬刊):66-68.
[2]张薇.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8(8):157-158.
[3]杨霖丹,吴金凤.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9):200-201.
[4]寿月清,傅红飞,黄伟珍.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1,17(9):78-79.
[5]詹庆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求医问药,2011,14(7下半月):141-142.
[6]王戬.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摘要[J].内蒙古中医药,2011,21(8):174-175.
[7]张心涵.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5(9):1908-1909.
[8]刘晓旭.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22(4):112-113.
[9]程海松,吴亚军.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12(16):240-241.
[10]谭宏星.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1):168-169.
[11]王罡.226例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0,12(4):31-32.
静脉留置针能满足各种输液要求,特别是胃肠道术后病人因禁食需大量长期输液时,为其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道,有利于及时给药,是胃肠道术后支持治疗的主要途径,同时又因其具有保护血管,保证输液速度,减轻病人频繁接受穿刺的痛苦,并且对血管刺激性小,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现将我们的作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70例胃肠道术后病人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0例患者中,男50例,女20例。年龄是30~61岁。其中胃大部切除术后14例,胆囊切除术后28例,胆道探查、胆肠吻合术后13例,结直肠手术后15例。一次穿刺成功60例,一次性成功率达85.72%。有62例病人自留置针穿刺成功一直保留到静脉支持治疗结束,保留时间最长7d,最短2d,因发生静脉炎拔管2例,烦躁患者自行拔管3例。未见液体渗漏、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2 静脉穿刺与留置
2.1 穿刺前准备
穿刺前护理人员用肥皂水清洗双手。选用3m透明敷贴和山东威高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根椐患者年龄和血管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注意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破裂、开叉及起毛边现象。备齐棉签、2%碘酊、75%酒精,备好输液的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选择相对较粗、直、有弹性、远离关节、无静脉瓣等利于固定的静脉,多选用前臂静脉、大隐静脉等。穿刺前护士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使用留置针可以反复多次输液,免去了每日穿刺的痛苦,以取得患者的合作,使其精神放松, 穿刺时血管不至收缩,处于最佳状态。
2.2 穿刺方法与留置
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好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穿刺部位,消毒范围直径>8cm,再用75%酒精脱碘。嘱患者握拳,护士用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30°左右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5°继续进针1~2mm松开止血带,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向穿刺血管方向推进塑料套管完全进入静脉,右手拔出针芯。掌握好针芯不能回退过早,如回退过早,软管腔内无支撑易造成送管时针体弯曲,导致穿刺失败或不能维持较长的输液时间,证实通畅后用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消毒肝素帽,将输液头皮针插入肝素帽输液,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封管液配制:0.9氯化纳注射液,加肝素钠。
3 护 理
3.1 心理护理
在穿刺前要做好解释工作,讲解留置针给其治疗带来的好处,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使其了解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征求病人同意。
3.2 静脉留置针的观察
护士应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疼痛、有无渗漏,如有上述现象时应立即拔针更换穿刺部位。如有红肿、硬结、疼痛,可用25%硫酸镁局部湿热敷。
3.3 封管
对于凝血功能差、有出血倾向的病人,要使用生理盐水封管,6~8h一次;对于一般患者,肝素液封管明显优于生理盐水,保留时间延长,可维持12h[1]。封管时每次以5ml为宜(肝素盐水浓度为100u/ml),采用脉冲式推注,剩余2ml时边推边退针,正式封管速度不宜过快,要确保留置针管腔内全是封管液,而不是药液或血液。总之,每次输液完毕都应正确封管,正确使用封管液的剂量及封管方法。
3.4 健康宣教
置管期间嘱患者手臂活动幅度不可过大,避免针头在血管内来回转动,以减轻对血管内皮机械性损伤,防止感染的发生。避免肢体受压或用手按压留置局部。告诉患者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透明敷贴与皮肤粘接不牢,如敷贴粘接不牢,可小心撕去透明敷贴,用2%碘酒、75%酒精消毒针口及周围皮肤,待干后重新用透明敷贴固定,以延长保留时间。
3.5 拔管
沿血管方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2~3min,防止出血,可用75%酒精消毒穿刺点预防感染。正确操作及严密观察护理可延长留管时间,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d,我国尚无统一规定。有报道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d[3],在无静脉炎发生时,留置7d也是完全可行的[4-5]。
4 体 会
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后在血管内留一中空软管,不受等影响,不易穿破血管至液体外渗,易于固定,患者在躁动时不易脱出,可较长时间保留,同时又能快速给药,能满足胃肠手术后患者需要快速大量长期输液的要求,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输液质量。
为保证静脉留置针的安全和有效,我们认为首先护士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其次要选择远离关节部位的静脉,便于固定且病人活动不受影响,一般选择手背、足背、前臂桡侧等处静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直径不小于8cm,每天更换输液皮条,输液前橡皮封口也应用碘酒酒精严格消毒并妥善固定。严格把握给药浓度和输液速度,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参考文献
[1]饶庆华,王之风,李宝丽,等.小儿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相关问题研究[J].护理进修杂志,2000,15(5):329-330.
[2]张家荣,李翠芳,吕义荣.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方步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38-439.
[3]陈路,卦悦,宋爽.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19.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患者
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可减轻病人由于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完善的护理可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延长,并发症减少。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我科100例外科手术病人应用了静脉留置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100例安置静脉留置针的病人进行观察,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9.5岁。保留时间2~10d。2例3d后出现穿刺局部红肿疼痛,占2%;1例出现穿刺局部血管硬化现象,占1%;半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不能忍受更换穿刺部位的1例,占1%。5d后针眼处出现脓点1例,占1%。
2操作要点
(1)备齐用品:型号合适的留置针(有20G、22G、24G,可供选择)、肝素帽、透明敷贴、无菌消毒物品。(2)选择较为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清洁穿刺处及周围皮肤,消毒穿刺部位,消毒范围直径大于8cm,扎好压脉带。(3)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在消毒范围内的中上2/3处,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15度~30度角缓慢进针。见有回血时(回血慢可稍作停顿)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沿血管前进1mm~2mm,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将针尾稍抬起,左手拇指与食指持针翼沿针芯方向将套管完全送入静脉,松开压脉带,再将左手拇指按压外套管尖端处(按压力度以阻断血液回流为宜),右手迅速退出针芯,连接肝素帽,待对口旋上后松开左手,以双手旋紧肝素帽。(4)用干棉签拭尽穿刺处周围的消毒液。再用透明敷贴沿针翼外缘将针眼处针翼及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记录留置针置入时间。(5)需要立即输液时,按一般输液法备好液体输液器。消毒瓶口后,把输液器插入,将液体瓶倒挂于挂柱上,排气后待用。消毒肝素帽,将输液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即可输液。(6)若暂不输液,应向肝素帽及套管内注入肝素钠配制的肝素液2ml~5ml进行封管。(7)肝素液的配制:每毫升生理盐水中含肝素钠10U~100U。
具体操作中要注意:更换透明贴膜后,也要记录当时穿刺日期;静脉套管针保留时间可参照使用说明;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3护理观察
(1)穿刺前护士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告诉其使用留置针可以反复多次输液,免去了每日穿刺的痛苦。使病人乐于接受,情绪放松,穿刺时血管不致收缩,处于最佳状态。(2)护士在操作前应根据病人的静脉情况、穿刺部位选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肢体瘫痪病人最好选在健侧穿刺。同时注意在穿刺时尽量避开关节部位,以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
(3)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做到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准确,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及周围组织损伤。(4)告诉病人穿刺局部要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透明敷贴与皮肤粘接不牢。可适当减少置入留置针的肢体的活动量,以减少出汗,减轻局部皮肤瘙痒。注意勿受外力冲击碰撞。(5)护士在每次输液前应严格检查输液器有无接头连接不牢、漏气、空气未排尽等,确定留置针有无堵塞后方能输液。如留置针堵塞,不能用空针抽取肝素液强力推注以排堵,应立即拔针,更换输液部位。(6)护士要勤于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疼痛、瘙痒,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等。(7)护士要密切观察有无局部渗漏现象,如出现液体渗漏于皮下组织,应立即拔针,重建静脉通道。(8)静脉留置套管针后,病人要注意维护好套管针,防止发生脱管、堵管和感染。敷料要保持覆盖严密、干燥和清洁,如果敷料掀开,要及时找护士更换敷料。穿宽松衣服,以免进行日常活动时衣服摩擦引起针管移位或刺破血管。在活动和睡觉时注意不要刮、蹭、折压套管针,避免脱管和堵管。封管后病人应避免肢体过度活动,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回血,留置于上肢时,应避免上肢下垂。如果发现有回血、穿刺局部有发红、肿胀、疼痛时,应及时通知护士进行处理,防止堵管。
4讨论
住院治疗的外科病人通常都要进行输液治疗,对于输液的病人来讲,使用静脉留置针不仅可以减轻因反复穿刺血管造成的痛苦和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还可保持静脉通路,为抢救争取时间。静脉留置针由于具有柔韧性好、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刺激性小、对静脉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便于调节滴速、不易形成血液回流造成头皮针堵塞、可留置一定时间、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病人对输液的心理压力、保留开放通道、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便于紧急抢救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于浅静脉留置,由于护理方法的不断改进,使留置时间越来越长,操作规程认为一般可保留3~5d,最好不超过7d;随着护理的日趋完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各报道不尽相同。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平均5~6d,最长留置时间为10d。总之,临床上根据病人的情况,如年龄、病情、静脉条件、输液的种类等,选择合适的穿刺、固定、封管方法,尽可能延长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炎等副反应。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宫外孕;心理疏导;手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52-01
宫外孕(Extrauterine Pregnancy)是妇产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是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如输卵管、腹腔、卵巢等部位着床并生长发育,其中大约95%的宫外孕发生在输卵管部位。宫外孕对女性的身体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同时还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这些不良因素会直接影响女性的再次妊娠。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宫外孕患者41例,在宫外孕患者手术前后,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消除不良影响,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在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期间,我科共收治宫外孕行开腹手术患者41例,均为输卵管妊娠,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7.12±5.67)岁。其中,未婚3例,已婚38例;腹部严重疼痛32例,晕厥10例,失血性休克18例。
2、结果
41例宫外孕开腹手术患者均手术成功,住院时间为5~7天,平均5.6天。人组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大出血、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前、术后患者情绪均保持稳定。
3、护理方法
3.1 手术前的护理
3.1.1 心理疏导 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人简要说明病情,并讲解手术治疗的目的、重要性、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对于情绪比较激动的患者及家属要给予适当安抚,尤其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情感支持,鼓励其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信心,以缓解患者手术前的紧张、恐惧。同时,要求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失望、不满等情绪,以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使其术前情绪波动过大而影响手术的进行及效果。本组41例患者通过心理疏导,术前情绪均保持平稳。
3.1.2 手术准备 术前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变化,如呼吸、心跳、血压、瞳孔、意识等,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快速开放静脉通路,同时予以患者氧气吸入、插入导尿管、皮肤消毒处理、药物过敏测试、输血前准备等。
3.2 手术以后的护理
3.2.1 基础护理 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时,要完整、详细的讲解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如出血量、血压、心率等,若手术中出现异常情况要重点交接,以提醒病房护士术后加强观察与护理。患者在手术后采取平卧位持续6小时,在患者腹部加压维持至少8个小时。密切观察切口部位愈合情况、阴道出血量、排尿情况等。注意做好患者导尿管、会的护理,避免引起尿道感染。患者平躺6小时后,帮助患者变换卧姿,手术24小时后,积极鼓励患者下地进行简单活动,促进切口的痊愈。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通常手术24小时后患者的胃肠慢慢复原,一开始可以先吃一些流食,然后渐渐过度到吃半固餐食,手术三天后可正常膳食,注意水分的补充,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富含蛋质白的食物,避免吃冰冷、难消化的食物。
3.2.2 疼痛护理 由于手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一般术后采用镇痛泵缓解疼痛。因此,使用过程中,病房护士要注意检查泵的连接是否紧密、管道是否通畅等,并询问患者止痛效果及是否出现镇痛合并症如腿部麻木、贪睡、呕吐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3 心理护理 手术后大部分宫外孕患者会出现失望、痛苦、抑郁等心理症状,这些症状若不及时排除,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术后身心康复,还会降低下次成功妊娠的机率。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可通过讲解宫外孕的知识,如宫外孕发生原因、预防措施等。对于有生育愿望的患者,介绍一些宫外孕手术后再次成功妊娠的病例,提高患者生育信心。
3.2.4 出院前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一天。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健康、规律的性生活,避免不良行为造成输卵管受伤及感染。另外,注意适当运动锻炼、定时专科复查等。
[关键词]创伤患者 护理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8―49―02
1 临床资料
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53例择期进行骨科手术患者,男32例,女21例。年龄21~69岁,平均34岁。胫腓骨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0例,腰椎爆裂骨折6例,盆骨骨折6例,腰椎间盘突出13例,骨髓炎7例。其中伴糖尿病13例,高血压病5例。53例患者通过围手术期合理有效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I期愈合42例,由于术后并发症Ⅱ期愈合1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骨科手术患者大多由于意外造成的骨伤,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紧张、激动、过度悲伤等负性情绪,对术后的功能恢复极其担忧。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安慰并给予鼓励,使其树立面对困难的信心,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同时告知家属手术存在的风险及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其有勇气面对。告知手术的方法、注意事项、护理等,使其家属明白医护人员各项操作的原因,便于患者配合治疗。
2.1.2 评估病情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详询患者病史,正确评估手术耐受能力,警惕合并疾病发作,及时发现和加重并发症的因素。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首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平稳3天后再进行手术,糖尿病患者术前及术后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8mmol/L方可手术。
2.1.3 术前准备 做好辅助检查,如肝肾功能、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尿、粪便、X片等检查。
除局麻患者外,手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术前1日洗澡,手术野清洁,预防细菌感染。护理人员做好手术仪器和药品的准备,备用。
2.2 术后护理
2.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全面评估患者受伤的病因、造成的后果、伤后情绪变化、以及疼痛等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用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经手术后患者的行动受限,有些患者的运动能力不能恢复,其情绪波动较大,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沟通。尊重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并制定康复计划,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尤其在术后72小时内疼痛较剧烈,患者有时难以忍受。护理人员及时准确的进行疼痛评估,分析影响疼痛的因素,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为0~10个等级,0为无痛,2例;1~3为轻度痛,17例;4~6为中度,15例;7~10为重度,19例。护理人员根据疼痛的不同程度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指导患者积极配合使用镇痛药,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实施按需镇痛,同时告知患者麻醉性镇痛所致患者成瘾性发生率小于0.1%。除此之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与患者聊天、听音乐等,使其身心放松,减轻疼痛。
2.2.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骨科术后患者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心血管功能的变化,对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注意观察尿量。糖尿病患者定时监测血糖、尿糖,防止发生酮症酸中毒,预防伤口感染。卧床患者需注意预防四大并发症。压疮是手术患者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压疮的预防。指导患者主动定时更换,侧卧位时应避免侧卧于患侧。长期卧床活动少,静脉回流缓慢,患肢末端易形成肿胀和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躯干疾患合并截瘫患者要按时翻身,翻身时保持躯干成一直线。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患者多饮水不仅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而且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
3 讨论
创伤骨科手术日益增多,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尤为重要。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服务,仍是临床医护人员研究的方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残肢体的功能尽可能得到保留、恢复或者重建,早日康复。
4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喉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喉癌为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好的疾病之一,声嘶为喉癌主要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甚至失音。我科通过对喉癌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42例喉癌切除术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52.7±4.6)岁。
1.2 临床表现 声嘶为喉癌主要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甚至失音;声门型喉癌早期出现声嘶,而声门上型和声门下型为晚期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喉梗阻进行性加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喉喘鸣;会厌癌出现喉痛,可放射到同侧耳部,随吞咽动作而加重;声门上型喉癌早期常出现咽喉异物感,晚期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咳血和颈部转移肿块,多在晚期出现。
1.3 治疗原则 声门癌早期以放疗为主,癌肿继续进展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之全身营养支持及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及放射治疗等。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交谈,解除其紧张、忧郁的心理,给予安慰和开导,解释本病的治疗及可能的愈后情况,尽可能减轻和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情。②向患者说明术后可暂时丧失说话能力,术前备好纸笔或画片及联系用手势来表达需要,术前3 d开始用漱口剂清洁口腔,及时应用滴鼻剂清洁鼻腔以减少术后感染机会。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24~48 h内胃管用于胃肠减压,患者靠静脉供给营养,无特殊变化,一般术后第2天可开始胃管给营养,一般采用混合流质,加温后少量多次注人胃内。若伤口愈合好,无并发症,术后10 d可拔除胃管,经口进食,拔管前可让患者先吃粘性成团块食物,如馒头、面包等,再逐渐过渡到软食、饮水,如无呛咳疼痛出血等情况,即可将胃管拔除经口进食,食物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先少食多餐,以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2.2 术后嘱患者将口中血性分泌物吐出或吸出,不能吞入胃内,如有胸部及气管切口周围肿胀等不适,应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2.2.3 术后应注意呼吸情况,如有胸闷、呼吸不畅、判断气管套管是否被血痂或痰痂阻塞,及时处理,对于部分喉切除者,系带一定要结死扣,防止脱管而造成患者呼吸困难。
2.2.4 完全清醒前,采取去枕平卧,全醒后可将床头抬高,有利于术后患者呼吸和减轻水肿,同时可使头、颈轻度前屈,以减轻颈部皮肤切口缝合的张力,不要过分伸展及左右活动颈部,待术后第2天开始鼓励患者床上活动,逐步到离床活动,但仍禁止颈部过分伸展及左右活动,因喉部组织切掉很多,颈部会失去支持力量,当患者坐起或翻身时,要以手支托住颈后部。
2.3 气管切口的护理
2.3.1 及时吸出管内的分泌物,套管每日更换一次,以保持气道通畅,若穿高领衣服以保暖和增加空气温度但切勿盖住气管切口,可用温生理盐水纱布盖住气管切口,可防止灰尘或蚊虫进入气道,亦有增加温度功能[1]。
2.3.2 出院前教会家属吸痰及套管和喉垫的处理方法,即使全喉切除患者也应佩戴套管以防造瘘口狭窄,永久性气管造瘘口用纱布或自己制作口罩式围布遮盖以防异物进入气管。
2.4 术后功能锻炼 ①吞咽训练,声门上水平喉切除后,患者多需经一定时间的吞咽训练才能正常进食而不发生误吸。训练方法是嘱患者深吸气并屏住,然后进一小口食物,吞咽3次,最后做咳嗽清喉动作,将停留在声门处食物咳出,按如此程序反复训练直到进食时不发生误吸[2],另外,进食时患者应取半卧位。②训练食管发音应在伤口愈合后进行,可让患者咽下一口气流存在食管内,然后慢慢排出并发呃音动作,注意腹部、胸部动作及食管咯气动作和口形动作有机协调配合起来,即可发出音。③做好语言训练,如食管语或适当运用人工发声器、人工喉。
2.5 出院健康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做好回家后日常生活、活动的照顾指导,嘱患者要随身携带识别卡,可注明紧急情况时的处理和联络方法。出院后应注意休息,避免体力劳动,生活有规律,加强身体锻炼,预防感冒,保持大便通畅。放疗宜在术后4~6周内开始。
3 讨论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尽量减少手术引起的不适,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延迟关胸;护理
重症心脏病患者由于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长, 术后易出现心肌水肿、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难止性出血等相关并发症, 导致术后无法立即关胸[1]。延迟关胸是一种渡过严重术后并发症的简单、安全而有效的解决方法[2], 可避免胸骨对心脏的压迫, 减轻心脏负担, 且便于抢救与止血, 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 提高重症心脏术后患者早期存活率[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胸外科自2006年6月至2012年7月共有12例患者因上述并发症实施延迟关胸技术, 现将护理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1560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男856例(55%);女704例(45%);其中12例实施延迟关胸(0.7%),男、女各6例, 年龄1~70岁, 平均年龄(12.3±1.7)岁。其中术毕延迟关胸8例, 急诊二次开胸止血致延迟关胸4例。其中法洛四联症3例, 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3例, 大动脉转位2例, 右室双出口2例, 双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1例, 冠状动脉搭桥1例。体外循环时间110~220 mim 。本组8例患者术毕即刻关胸时循环不稳定, 虽应用较大剂量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 仍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下降, 心脏肿胀, 敞开胸骨后血压恢复, 反复数次后为防止病情加重, 随时发生心脏骤停, 决定延迟关胸;4例因术后当日夜间心包纵膈引流量过多, 急诊二次开胸后, 发现为创面广泛渗血明显, 后延迟关胸。患者均敞开胸骨, 皮肤不缝合, 创口覆盖无菌透明贴膜, 外覆盖无菌巾。
1. 2 结果 本组患者延迟关胸时间为48 ~96 h, 平均(57.6±7.7) h。其中8例患者于术后48 h循环稳定, 各项监测指标满意情况下, 行二期关胸术;1例因创面广泛渗血于术后96 h二期关胸成功, 恢复顺利, 康复出院。1例术后96 h关胸成功, 但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经腹膜透析两周后循环呼吸功能稳定并开始有尿, 但因经济原因患者自动出院;另2例因严重低心排、多脏器功能衰竭临床死亡。
2 护理
2. 1 严密监护, 维护循环稳定 延迟关胸患者术后监护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心功能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4], 保证重要脏器的功能。术后持续进行多参数心电监护, 持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左房压, 动态观察心率及心律、血氧饱和度变化。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值和尿量, 遵医嘱应用微量泵持续、准确输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 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用药剂量、输液速度, 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时采用泵对泵更换操作方法, 操作应敏捷、稳妥, 保证血管活性药物持续均匀输入, 防止因更换微量泵而导致循环波动。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严格控制液体入量, 根据尿量、中心静脉压、皮肤弹性、球结膜水肿等情况及时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及量, 必要时联合应用扩血管药物和利尿剂, 以减轻组织水肿和心脏负担, 尤其是术后24 h内应确保液体出入量呈负平衡。同时注意防止因水、电解质紊乱, 而诱发心律失常。
2. 2 呼吸道护理 延迟关胸患者, 因胸廓顺应性降低, 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显著上升[5], 气道压力过高可引起心脏向切口外膨出而造成意外[4], 注意保持环境安静, 持续给予镇静, 避免不良刺激。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各参数。在此期间, 严禁进行胸部体疗, 护理人员应经常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 了解患者肺部情况, 判断有无痰液、有无哮鸣音, 做到观察细致、判断准确, 适时吸痰[6], 防止发生肺不张。积极预防肺部感染, 防止分泌物积聚在气道而产生呛咳造成胸腔内压力的突然增高。吸痰前加强镇静, 吸痰前后给予100%O2吸入2 min。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动作轻柔, 避免因刺激造成胸腔内压力增高和血压、心律、血氧饱和度的明显波动, 注意观察吸出痰液的粘稠度、颜色、量、性质, 必要时行痰培养检查。做好呼吸机的管理和呼吸道温化与湿化, 严防分泌物粘稠和排出障碍[7];调控吸入温度在28~32℃, 保持相对湿度
2. 3 做好心包、纵膈的引流管的护理, 确保充分引流 多数延迟关胸患者体外循环时间长, 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均受到较严重的破坏, 术后滲血量相对较多, 如心包、纵膈引流不畅, 可导致心包填塞, 也可使胸腔内的积血通过无菌贴膜渗出, 污染手术切口区域。所以必须定时挤压引流管, 确保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单位时间的引流量, 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若引流速度过快, 管壁发热, 颜色鲜红, 引流量连续2 h>4 ml/(kg·h)应及时报告医生, 根据ACT(激活凝血时间)测定值及时遵医嘱应用鱼精蛋白、血小板、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葡萄糖酸钙、维生素K1、蛇毒血凝酶等凝血因子及止血药。妥善固定引流管及瓶, 防止脱出、受压、折叠以及引流液倒流。本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手动负压引流瓶引流, 定时挤压引流管及手柄, 认真检查引流管放置刻度。本组12例患者均未发生引流不畅、引流管脱出等情况。
2. 4 加强手术切口的护理 本组12例患者胸骨均为敞开, 仅用透明消毒贴膜粘贴, 注意保持切口处贴膜与皮肤密封, 防止切口受压。密切观察切口处贴膜粘贴形状有无异常改变, 切口有无液体渗出, 如有血渍及时清除, 如有向外凸起现象及时报告医生。贴膜无需每日更换, 无特殊情况禁忌随意打开, 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如手术切口有潮湿、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切口外覆盖无菌巾, 无菌巾每4 h更换1次, 注意保持其干燥、清洁、平整。每隔48 h协助医生予以清理一次敷料, 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加抗生素冲洗胸腔, 做好冲洗液温度控制, 防止因温度过低降低心排血量, 影响心功能。如渗血仍多, 可再次填塞止血, 并记录渗血量。
2. 5 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护理并发症 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压疮, 持续开放气垫床, 保持床单位的整洁, 胸部两侧覆盖无菌夹棉敷料, 以便随时吸附手术切口流出的渗液, 避免污染背部皮肤。延迟关胸患者整个胸廓稳定性差, 伤口表面不能承重、受压, 必需取平卧位, 护理人员应用寸带悬挂呼吸机管道, 避免胸部受压, 切不可抬高患者头颈部、胸部及左右翻身, 以免心脏受压[9]。若必须变动, 应备好抢救物品,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动作轻柔, 以防胸骨撑开器脱落造成血液动力学波动甚至死亡。护理人员应认真床旁交接班并在床头明显位置悬挂标记以做提示。本组患者无压疮及胸骨撑开器脱落发生。
2. 6 预防继发感染 延迟关胸患者的机体防御能力降低, 全身各种侵入性导管多, 加之抢救时操作以及激素的应用等, 易引起继发感染, 常见的有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穿刺局部感染、压疮、败血症等。为预防感染发生, 应全面加强环境消毒,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无关人员接触患者, 减少人员走动, 医护人员应自觉加强手卫生的依从性, 严格做到接触患者前后规范洗手。做好患者的眼睛、口腔、皮肤、会的卫生处置以及穿刺置管处局部皮肤的消毒。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监测体温变化, 做好降温与保暖护理, 关注检验结果, 如有感染迹象及时报告医生。
3 小结
延迟关胸是处理重症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低心排、广泛创面渗血、严重心律失常等不易即刻关胸患者的有效方法。术后做好循环、呼吸、手术切口以及引流管护理, 持续动态监测各项生命指标, 准确记录出入量, 维护血液动力学稳定, 有针对性的做好卧位与皮肤护理, 预防继发感染, 并配合执行正确的治疗, 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抢救成功率, 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鲍向英, 章云梯.7例复杂型心脏直视手术后延迟关胸患者的监护. 中华护理杂志, 2008,43(10):894-895.
[2] 张玉龙, 李伸智, 李晓峰, 等.延迟关胸在小儿心脏外科应用的经验.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7,5(1):20-22.
[3] 刘晓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延迟关胸的护理.护理学报, 2009,16(8):43-44.
[4] 骆福秀, 邓盛, 黄家诚.婴幼儿心脏术后延迟关胸的护理. 全科护理, 2009,7(3):708-709.
[5] McElhinney DB, Reddy VM, Parry AJ , et al.Management and outcomes of delayed sternal closure after cardiac surgery in neonates and infants .Crit Care Med, 2000,28:1180-1184.
[6] 范长在, 秦伟.开胸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监护.中华护理杂志, 2006,41(7):604-605.
[7] 李俊, 傅丽娟.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分析 . 上海护理, 2009,9(2):15-17.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科住院行腹部手术患者110例。其中男性67例, 女性43例。年龄16~59岁, 平均(38.2±4.28)岁。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5例, 其中实验组男33例, 女22例, 年龄(38.2±4.26)岁, 对照组男34例, 女21例, 年龄(38.1±4.35)岁, 两组患者均无智能障碍, 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觉, 在采用的手术方式和切口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两组患者术后均按腹部手术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 对照组未将舒适护理理念应用到各项护理工作中, 实验组则从患者一入院时即有意识地将舒适护理理念应用到心理及社会需求、感觉、饮食与排泄、药物应用方面等几个方面。
1. 2. 1心理与社会需求方面舒适患者的负性心理可加剧术后疼痛[3]。为避免患者因为害怕手术而产生负性心理, 术前由责任护士做好术前访视, 通过交谈及观察, 取得患者的相关信息, 然后有针对性地去激发患者的正性心理, 鼓舞战胜疼痛的勇气, 同时向患者讲解有关此次手术的一些情况:如麻醉方式、手术方法、手术医师, 手术前的准备, 术后饮食, 如何活动和术后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减轻患者的担忧。对有不良嗜好的患者, 要在术前劝其戒除, 讲明这些不良嗜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 加剧疼痛,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如想念亲人、担心工作等, 安排亲人探视, 设法和单位取得联系, 尽量让患者的担忧降到最低。
1. 2. 2感觉的舒适
1. 2. 2. 1伤口的感觉对术后伤口疼痛的患者, 尽量转移患者注意力。如听音乐, 看电视节目等。对于伤口, 要勤换药, 要保持伤口及周围皮肤的干燥和清洁, 伤口的包扎要让患者感到舒适为宜, 胶布不宜粘得过多, 以保持患者舒适。
1. 2. 2. 2休息时的感觉病室内应降低噪音、室内光线和温湿度适宜让患者舒适。术后尽量安排住单间, 以减少干扰, 治疗和护理工作尽量集中进行, 床铺保持平整、干燥, 床垫的软硬度适宜, 采取合适的卧位。对伤口周围的皮肤, 可做适当的按摩, 以松弛肌肉改善循环, 提高局部组织痛阈。当患者疼痛不适时, 可适时抚摸患者的手或头, 无形中给了患者战胜疼痛的勇气。
1. 2. 2. 3活动时的感觉活动或翻身时要注意引流管和伤口, 引流管固定时要顺着走势, 留出足够的长度, 使患者翻身时也不致牵拉, 协助患者翻身, 减少因翻身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 指导患者侧身起床。使肌肉松弛, 张力减少, 可减轻疼痛[4]。指导患者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疼痛时尽量深呼吸, 以胸式呼吸为主。减轻腹部压力刺激。咳嗽时用手或枕头按住切口, 以防牵扯缝线, 引起刀口疼痛。诱发疼痛。
1. 2. 3饮食与排泄的舒适当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给予饮食, 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患者的口味, 不宜过饱, 少量多餐, 尽量让患者使用坐便器, 避免久蹲引起腿部的不适, 进而引起患者的烦躁让其感觉腹部的不适, 同时也减少过度对腹部进行按压, 防止患者发生便秘, 进而加剧腹部疼痛, 对有便秘的患者, 可适当给予缓泻剂。预防术后尿潴留, 尿潴留给予诱导排尿, 必要时予以留置尿管。
1. 2. 4药物应用方面的舒适护理人员每天2次评估患者疼痛的情况[5], 以便及时发现患者难以忍受的疼痛, 进而早一些处理, 剧烈的疼痛易引起血压和心率的异常搏动, 也让患者饱受疼痛的煎熬。原因清楚的手术后切口疼痛, 可采取预防性用药, 应用一定的药物止痛, 为避免强烈的疼痛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适量应用药物止痛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1. 2. 5对两组患者分别发放疼痛调查表, 让患者表达术后疼痛的程度, 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有护理人员填写, 强度由数字表示:0 为无痛, 没有主观感觉上的痛, 1~3 为轻度疼痛, 有疼痛感觉, 但不影响生活, 能忍受, 4~6 中度疼痛, 疼痛感觉明显,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 难以忍受, 7~10 重度疼痛, 疼痛感觉强烈, 患者痛得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 或者已经出现了由疼痛引起的并发症, 让患者选出最能代表自己疼痛的数字, 护理人员进行总结。
1.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结果
实验组填写0的有5例, 1~3的有35例, 4~6的有11例, 7~10的有4例, 产生疼痛患者50例, 未因疼痛引起其它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0, 对照组填写0的有1例, 1~3的有15例, 4~6的有23例, 7~10的有16例, 产生疼痛患者54例, 其中有2例患者因疼痛导致心率增快, 面色苍白, 并发症发生率为3.6%。两组比较患者的疼痛强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