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手术室护理管理

时间:2023-09-27 16:15:29

导语: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手术室护理管理

第1篇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现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质量管理属于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所需的护理人员较多,且工作时间十分集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为广阔的专业知识,这时仅仅依赖护士长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1]。该文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手术室护理中未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时期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阶段为对照组,发现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成效显著,可在手术室管理中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手术室护理中未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时期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阶段为对照组。对照组共有手术室护理人员16名,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1.2±1.8)岁。实验组共有手术护理人员16名,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0.8±1.1)岁。再分别于对照组与实验组手术室中选取出55例手术案例。经过比较发现,两组对象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方式,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根据护理部门每个季度所需要进行的交叉检查内容,将手术室的的质量管理分为6个质量控制小组,分别为教学组、压疮组、消毒组、管理质量监测组、护理文书检查组、五常法组。每个质量控制小组设置质量检控员2名,监控员的选择经过科室领导层的详细考察,选取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护师担任[2]。并在科室内形成以科护士长、护士长到质量控制员、专科组长的四级质量控制体系,从而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控制[3]。科护士长以及护士长主要负责对科室护理质量的全面整体把握,各质量控制员主要负责所属质量小组的护理质量问题,并对所在小组的护理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做好反馈工作。依据其中检查出来的内容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由专科组长负责对各手术室开展的手术与专科组进行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配合。②各质量小组的主要控制内容。五常法组主要负责对手术室内部区域划分是否科学合理进行检查,并检查手术室内的环境是否整体、是否做到无菌,符合手术开展的要求。对手术室内的各类标签是否完整、标识是否清晰以及会议记录、药品管理情况等进行检查。教学组:负责对手术室开展的和列培训计划、以及培训落实情况、业务学习情况等进行核查,对护理人员的三基操作落实情况等进行考察。压疮组:对压疮进行评估检查,预防压疮的发生,并对压疮情况进行预防登记,检查患者的手术安置是否科学合理[4]。消毒隔离组:对手术室中无菌物品的放置进行检查,还需要对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室内氧气湿化瓶以及相关吸痰装置的放置、内镜处理情况、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管理等情况。质量检查组主要负责将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手术流程、应急预案以及岗位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护理文书质量检查组主要负责将术中护理工作记录单以及手术安全核查单、医嘱签名单等进行检查。③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护士长依据手术室中质量控制员以及专科组长的反馈,并结合手术室中护理工作的特点,制定每一小组的质量评价标准。经过手术室的全体人员讨论后修订。质量控制的指标以及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病房病历等相关情况是否符合标准。④明确质量控制员的工作职责。质量控制员根据质量控制的标准,定期定时对质量进行检查。另外护理文书的质量检查员对病历进行随机抽查,对护理记录的质量进行检查[5]。质量检查控制员对检查情况进行实时检查,并在每周都将质量检查的结果汇总出来报告至护士长。相关人员就汇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⑤定期开展培训。对于手术室中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并告知其参与到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显著提高。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位护理人员都可在科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还需要严格掌握相关的质量方案,之后再由护理组长对质量控制的相关工作进行讲解。向每位成员发放质量控制标准表,对于其中存在疑惑的问题进行标注,并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总结,积极开展组间讨论。讨论结束后可组织专人对其进行调整修改。每个质量小组的成员都要积极承担自己的职责。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成员的护理质量进行密切观察,主要包括护理操作质量、基础护理工作质量、健康教育开展质量、心理护理开展质量以及护理科研质量等等。每个季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做好统计记录,防止出现较大误差。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护理操作得分为(90.25±1.23)分,护理科研得分为(92.35±1.87)分,基础护理得分为(91.21±0.98)分,健康教育得分为(91.24±1.97)分,心理护理得分为(92.54±1.11)分。实验组护理操作得分为(97.24±0.74)分,护理科研得分为(95.85±1.24)分,基础护理得分为(98.21±0.54)分,健康教育得分为(95.37±1.38)分,心理护理得分为(97.44±1.72)分.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手术室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进,这种管理模式是在现今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显著增强的背景下提出的,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极大程度激发,进而促使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相较于之前得到显著增强。由于质量控制小组的分类不同,其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基础护理小组知识对手术室中的区域划分、手术室环境等进行检查。压疮控制组则是对患者的压疮进行评估、治疗,并商讨如何做好患者的压疮预防工作。消毒隔离小组主要是对无菌物品的放置以及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患者手术时的摆放是否合适进行检查等。通过将手术室的质量控制工作由单一的护士长控制改为四级管理模式,就可对管理责任进行进一步的明晰,形成层层负责的体制,使得手术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得到全方位、系统化的控制。另外,在手术室中设置不同的质量控制小组有利于使得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并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活力得到有效增强[6]。在手术室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后,科室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护理部门的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有效提高。护士可直接参与到手术室的管理之中,不仅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培养手术室护理工作骨干,还可以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积极发挥个人的才能,使得科室的凝聚力、专业发展活力都得到显著增强。将手术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对质量控制的标准以及内容集体制定,可使得各项工作的重要性都得到明确。这种管理方式改变了过去以管理者经验为主的现象,有效提升管理的水平。另外,在手术室中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可将各项护理工作的质量得以量化,并对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客观科学评分,以此作为每位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标准。这种方式也体现了医院管理工作的公平性以及客观性,更令人信服,有利于在科室内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

作者:时征 单位:济宁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王素云.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9):94-95.

[2]张宁.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06-108.

[3]李莉.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2):110-111.

[4]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0):167-168.

第2篇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从广义的角度和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看,护理安全还包括护士的职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以外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手术室作为一个为患者提供治疗的特殊场所,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康复。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

1 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理人员因素。

1.1.1 违反规章制度,不按规程操作。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例如一些护士在为患者治疗时,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造成执行医嘱错误,引发护患纠纷,甚至承担经济赔偿;患者由于术前紧张及应用安定等镇静、催眠药后,很有可能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护士未认真核对,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手术部位错误;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手术部位模糊,造成责任事故。

1.1.2 护士缺乏风险观念,法律意识不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精神生活丰富多采,人们对提高生命质量的期望值不断升高,也给医院收治危重病人带来更多的问题,如有的危重病人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仍然死亡,对此有些家属不理解,追究医护人员的责任。因此,及时、有效地对护士进行风险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接待病人时说话不谨慎,或在护理操作时动作不规范,随便,应用仪器时不熟练,可能就会引发病人和家属对治疗效果不信任,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1.1.3 护理工作者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练。护送途中发生管道和引流管脱落,患者坠床,术后患者的X线片、CT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漏手术间。年轻护士经验不足,紧急情况下应急能力差,易发生技术差错。手术护理记录单漏记、错记、记录不及时、涂改等都为护理纠纷埋下了隐患。仪器使用不当:手术室使用的电器设备越来越多,如高频电刀。手术前未试机,没有定期维修保养临时出现故障,电刀电极固定不稳,造成脱落和污染。患者身上有金属物品,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均可造成电灼伤。

1.1.4 护理人员缺乏教育培训。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在2000年对美国医疗缺陷的根本原因调查显示,培训和沟通不足是最常见的根本原因,超过50%[2]。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上所应用的手术器械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由于护理人员长时间未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导致在手术过程中不能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致使医疗事故的发生。

1.1.5 缺乏护患沟通,语言使用不当。护理人员态度不好,缺乏沟通技巧或工作任务繁忙,解答问题时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没有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导致患者误解、反感甚至与患者及家属发生冲突;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可能影响患者的病情变化、预后和转归,严重者还可引起医疗纠纷。

1.2 管理者因素。

1.2.1 护理安全管理执行力不足。护理管理人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中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发现和处理问题不及时、措施不当[3]。

1.2.2 护理管理者的法律知识缺乏 基于护理人才成长“晚熟性”的特点,决定了护理管理者年龄偏大,知识陈旧,法律知识缺乏,对护理安全隐患预见性差,对物品易疏于管理,从而导致手术病人出现药品过期,抢救器材无法使用,造成安全隐患。

2 防范措施

2.1 病人的安全管理。

2.1.1 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和依据,护理业务水平也是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方向,要有计划的组织学习业务知识,反复训练、灵活掌握,巧妙的把各项制度用到护理工作中来。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严防差错事故发生。抢救器材及药品必须齐全、完好,做到定人保管,定位放置,用后及时补充,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用药过程中,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存在丝毫的侥幸心理,不可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抓好科室各项薄弱环节,对已发生的差错进行科室讨论,批评教育,吸取教训。

2.1.2 多元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培训,定期进行安全管理信息通报;加强法律知识、专业知识、心理学、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重视“三基”培训,进行急救技能和突发意外事件应急演练;鼓励护士自学提高学历,通过提高护士观察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一切可能引发护患纠纷及差错事故的细节加以防范,做到防微杜渐。

2.1.3 加强护患沟通。树立护理职业的神圣责任感,增强自信心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降低纠纷的发生率。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自身的权利,即能给患者温暖,又能给患者安全,关爱是患者康复的精神支柱,通过体贴入微的服务,从而大大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医院和科室也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给予肯定,树立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关爱护理人员的生活,进一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2.1.4 增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及综合知识水平。护理管理者应有计划的组织护理人员培训,根据毕业不同年限制定学习目标,进行理论与实际的考核。注重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专科技术水平。同时要求护士进行心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知识水平,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通过不断的学习,视野更开阔,技术更熟练,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2.1.5 加强护理安全检查。科室成立护理安全检查小组,制定护理安全检查制度和职责,每月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使护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责令其立刻进行整改。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对出现的各类护理差错事故进行讨论、分析、整改[4]。

2.2 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作为护理管理者应有计划、有目的、定期的组织护士学习法律知识,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座,做到警钟长鸣。使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重视每一环节可能潜在的法律问题,加强法制观念,以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法服务于病人,以法保护自己,从而明确法律责任及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到知法、懂法而不违法。在护理工作中预防针刺伤及工作间和各种仪器的噪音。加强麻醉废气的管理,正确使用消毒灭菌剂和化疗药物,以减少对护士自身健康的伤害。引导护士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注重培养护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鼓励其摆脱心理困扰,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

3 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护理质量的生命线,是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作为手术室护士,我们要认清形势、摆正位置、明确任务,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防范,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工作责任心,落实护理管理制度,监测重要环节,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管理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病人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萍.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46-47

[2]韩曙光.医院的安全文化与医疗安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129—131

第3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围手术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有男21例,女19例,年龄26~71岁,平均48.5岁,已婚27例,未婚13例;对照组有男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5~72岁,平均48.2岁,已婚25例,未婚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预防感染等。

1.2.2观察组

在此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的亲情护理服务,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此种护理服务模式不仅能体现护理人员的高素质,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前的亲情护理服务:在患者入院后,为其介绍医院和病室的环境,使其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表现出真诚和热情,给患者和蔼可亲的印象。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等,对不同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使其感受到如家一般的温暖。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和手术的了解,术前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安慰和鼓励,耐心解释疾病的机理和手术的过程,告知其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在手术实行前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包括手术用品、血液等,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做详细的记录。术中的亲情护理服务: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输血、补液和输药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心理压力。注意交流时的语速和语调,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输液速度。手术结束后,若患者清醒,则需要立即告知其手术结果,避免患者过度担忧。术后的亲情护理服务:术后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如患者留有引流管,需要告知患者保持引流管的状态,避免其脱落和扭曲。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和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解释疼痛出现的原因,为其解除所有疑虑,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患者机体恢复正常后,为其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的整洁,注意空气流通,经常更换患者的被褥。每天定期为患者翻身和擦洗会阴,做好预防感染的措施,置入导尿管前注意加强无菌操作。在患者出院时,详细嘱咐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其定期来医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护理前后使用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估其心理状况,抑郁指数超过60%为抑郁,焦虑总分超过50分为焦虑;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出现率,患者在出院时填写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的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出现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4篇

    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而且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有效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我院通过制定手术室护理流程的内容及其对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提高了手术室管理质量,现总结如下。

    一、 组织管理 我院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职能,采用美国的法约尔管理方法,有年、季、月、周计划。

    明确分工,协调好护患之间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控制对检验工作是否与制定计划相一致,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要求护士做到的管理者必须做到,护士长以身作则,在工作中做到人性化管理,有布置、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二、工作管理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首先要加强手术室的程序化管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确实有效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核对工作,并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我院自2002年9月份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凡住院的手术患者均有手术护理记录与病历保存归档,护理部不定期的检查记录的完整性,几年来未出现因核对不清而影响手术安全的现象。做到工作管理程序化,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责任到人,按责上岗。几年来未出现因核对不清而影响手术安全的现象。

    三、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一环。它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制定持续质量改进计划,科室成立质控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副护士长为副组长,成员3人,每月有检查有记录。

    1.术前访视 为了保证手术的预期效果,必须做好术前访视,巡回护士在术前一天去病房访视,会见患者先问好,作自我介绍,再详细了解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术前诊断、拟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化验结果、了解病情和手术部位及过敏史,并做好心理护理,解除其紧张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有较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2.严格掌握无菌技术 操作管理在手术过程中,如手术器械必须高压灭菌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备好足够的手术用物,每月监测空气、物品的细菌培养,以利分析无菌技术管理。

    3.业务技术管理 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以上,学习内容如复杂手术配合,重危病人抢救,新仪器的使用讲解及掌握要点等。同时采用护士长早会提问,设护士工作质量记录本等,每日记录,月底统计,要求新护士认真做好工作笔记,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护士有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的概念。熟练掌握手术配合工作,护士长不定时抽查,评定成绩与年终考核挂钩。

    4.专科配合效果好 根据护士的年资、能力大小、个人特长进行科学分工、合理安排,如进行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腹腔镜、激光、骨科等手术、仪器操作要求精确、熟练,对不同的专科进行相对固定配合。这样既促进专科配合,又促进专业性管理,同时亦取得各科手术医生的满意。

    5.标本管理 标本是疾病诊断的依据。因此我科对标本管理进行把关,凡手术结束的标本均由巡回护士放入标本袋,记录好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及标本名称等,由手术室护工亲自送病理科,并做好标本的双签名工作。

    四、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手术日益创新,手术设备日益新颖,且种类较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据统计,手术室各类物品达数千种,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物品管理制度和操作手册,才能保证各类手术仪器完整性。我科设器械护士一名,负责器械的供应和次日特殊器械的挑选,与设备科联系仪器维修和保养工作。器械物品定位、定点放置,贵重仪器每日清点并交班,如C臂机、显微镜、进口电刀、各类内窥、钬激光、低温等离子消毒机等,使用后要登记,值班者每天交班。备用器械用后清洗消毒烤干上油。保护好各类仪器,防止遗漏,避免损伤,延长使用时间是设备管理好坏的关键。

第5篇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管理;防范措施

0引言

手术切口感染是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影响术后身体恢复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就显得极为重要[1]。但目前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往往不佳[2]。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2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22~67岁,平均(38.45±4.34)岁。其中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100例,设置为对照组。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2~65例,平均(37.76±4.01)岁。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为100例,设置为观察组,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3~67例,平均(38.34±4.8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使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的相关要求对患者实施护理。但我院从2014年1月开始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如下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

1.2.1制定出健全的制度:

为了保证到在临床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出现感染等情况。首先可以建立起健全的手术室管理相关制度,并成立起监督小组,小组中的负责人为手术室的护士长。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实践调查以及开会讨论等手段,对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缺失点等进行分析,并对于这些漏洞进行改善以及弥补。尤其是需要对于清洁区、无菌区以及污染区实施分别的管理,制定出符合各个区域的管理标准。同时需要由护士长组织专业的护理人员,成立起感染防控小组,定期的对于手术室中的感染防控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出的处理。

1.2.2强化无菌意识:

手术室中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即致病菌的污染,因此防治手术切口的感染最为主要的就是针对致病菌进行相应操作。在此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手段就是加强手术室中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并采取相当的手段对于工作人员的无菌操作进行监督。在日常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洗手,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对患者实施治疗。尤其是要加强在手术室中的人流和物流管理,严格的控制手术室中的进出人员,并限制手术室中的参观人数,避免无菌环境受到破坏。

1.2.3加强手术室中工作人员的技能和水平:

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操作技能以及水平上较低也是造成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基于这种情况,实际上可以在手术室中加强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操作水平。我院定期的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操作情况进行了考核,通过考核的手段了解到当下的实际操作水平,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进行了明显的提升。

1.3疗效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以及满意程度。满意程度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评分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纳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χ—±s)表示,对本次研究中的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1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率29%,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8.23±1.5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4.32±0.34)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是常见治疗手段,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对患者的病灶位置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因此效果较好,在目前也取得了较好的使用。但手术治疗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创口,因此患者有出现并发症以及切口感染的可能性[3]。由于这种特点,在手术室中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有效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在一方面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同时也能够降低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4]。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取了相关手段对手术室中的护理管理水平进行提升。通过制定出健全的制度、强化无菌意识以及加强手术室中工作人员的技能和水平等手段,在研究完成后相比实施针对性防范措施前,实施了针对性防范措施后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同时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提升,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5]。通过分析发现,在手术室中通过提升操作人员对无菌操作的医师,并在实际的手术室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能够明显降低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切口感染的可能性,也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满意程度。综上所述,在手术室中加强无菌操作管理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智容,徐春梅,郭文哲等.基层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9):121-122.

[2]张艳.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28):219-220.

[3]龚喜雪,卢梅芳.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91-92.

[4]陆彩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2,25(2):312-312.

第6篇

计划生育手术室中常见的手术有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人工流产术、腹腔镜绝育术等,手术室面向的人群年龄上至70岁左右下至16岁左右不等,且每位受术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与健康状况差异各不相同,使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风险进一步提高。为确保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性,就应建立起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从各个环节入手进行安全预防工作,力求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对受术者的身心健康形成最大的保障。

1当前计划生育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1.1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

在部分计划生育手术室中,对于药品器械管理、抢救、护理文书记录等方面的方面的工作缺乏相应的具体规章制度作为根基,或是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导致许多环节的操作难以有效按照标准流程进行。例如,在抢救手术的进行过程中,大多以口头的形式执行医嘱,而并未进行相关的手术记录工作,导致手术缺乏规范的文书记录。

1.2缺乏资深的专业人员。

计划生育手术室构建初期,技术人员大多由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抽调,其主要任务在于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操作,而在护理层面则往往局限于输液、发药等范围,大多护理人员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缺乏对手术室护理及安全管理的深度认识,由此形成了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职能逐渐弱化的局面,给护理工作及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1.3手术室布局存在不合理现象。

手术室的布局与其整体运行效率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但部分手术室在隔离、防污染方面的布局的规划却不尽完善,如缺乏必要的专用洗手间、器械消毒间等,或是没有开设通风窗户,造成手术室内通风不良,进而对消毒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2加强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2.1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

要确保手术室的安全操作与有效运行,建立起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其重要的基础与保障,因此,在无菌技术操作、消毒、抢救、药品器械管理、护理文书记录等方面均需建立的相关管理制度,并设立相关的监督机构,确保将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2.2加强相关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

基于计划生育手术室劳动强度较大、风险较高的特性,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如缺乏相应的心理素质及风险意识,便容易导致在护理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因此,需加强对相关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的培训与教育工作,使护理人员对手术室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对于出现的安全事故以沉着冷静的态度进行应变,以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3对手术室内感染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控制手术室感染方面,首先应当对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加强职业防护工作,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进行相关消毒。如发生锐器刺伤等职业暴露事件,则应立即上报登记并进行检测,对有无暴露后感染现象进行详细的了解。实施手术后,应按照相关规定将手术相关用品进行规范的处置,同时做好受术者的终末消毒处理工作,以避免发生感染或交叉感染现象。

2.4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改善。

为保持手术室的无菌性与高效性,一方面应当对各种设备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保持急救器材及药品的完好,并对相关仪器进行定期的检测与消毒,使其随时保持在功能状态;另一方面,手术室的环境需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对墙面、桌面等区域进行定期的清洁与消毒,务必保持水电安装的合理性,将手术室环境控制在微生物监测的标准范围之内,营造出专业、舒适的手术室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受术者的不适感。

2.5手术相关的护理安全措施:

第7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维权意识在逐渐增强,做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加强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杜绝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医疗,现就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措施讨论如下。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能够导致手术室发生护理缺陷甚至差错事故的环节比较多,无论轻重,都会影响手术的进步,甚至危急生命。

接错患者:“三查七对”执行不严格;加上患者术前注射镇静剂,会发生不正确的对答;与病房护士交接时出现缺陷,容易接错患者放错手术间。

摆手术不认真,约束带垫放置不合理,而发生压疮;约束带过紧或肢体外展过度,时间过长而引起神经受压,衬垫放置不当而影响患者呼吸、循环。

手术部位正确:因术前手术部位未标识,未仔细校对病历、X线片、CT、MRI结果等而导致手术部位的正确。

用药、输血正确:输注瓶上输注特标签不清,执行口头医嘱有误,检查不正确,导致用药正确。

器械准备不完善,清点有误,准备的器械与手术不相符,刀、剪、针不利性能差,结扎线不牢,吸引器管堵塞,吸引不畅。

术中仪器使用不灵:术前没有将术中使用仪器试机,电刀接头固定不牢,临时发现故障。

不坚持原则,清点有误:术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清点器械不认真,对器械的完好性、完整性不了解,未按规定查对,导致异物遗留。

感染管理制度不完善: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灭菌不达标,参观人员无序流动,冲洗伤口的盐水瓶污染等。

电灼伤:因患者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部件直接接触或负极板处潮湿,在使用电刀时造成电灼伤。

送验标本丢失:因责任心不强或查对失误,导致手术病理标本错放、错送或遗失。

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

上述问题的发生原因很多,有些是综合因素汇集,分析有:①工作责任心不够强,没有严格执行医疗护理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核心制度,一些护士工作责任心差,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法律意识淡薄。②综合素质差,业务能力低,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钻研业务,导致专业技术不熟练,造成实际工作手忙脚乱。③护理文书不规范,对手术室护理记录正确、漏记、涂改、记录不准确。④工作忙、压力大、精力、体力透支,产生不良有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影响手术的正常发挥。⑤管理不到位: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不认真执行、落实,缺乏强有力的质量监管,使得人员涣散。

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教育,严格核对患者信息,做好术前访视,术后回访制度,术前1天由该手术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填写术前访视单内容(手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携带访视单到该手术患者床前进行访视,严格查对,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化验结果,药物过敏史,核对无误,患者签名,确认,避免接错患者,防止手术部位正确。

防止压疮:巡回护士摆放手术要轻,避免拖拉推拽患者,床单保持干燥平整,舒适处于功能位置,避免血液回流受阻。肢体不可过度外展,保护好压疮的好发部位。尽量使用凝胶垫或柔软的海绵垫以保护。手术时间过长时,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注意保暖,降低压疮的风险。

防止用药、输血正确:药物应摆放有序,标识醒目。在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需大声复述1遍,经麻醉医师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并将药瓶、安瓿保留血查。术中如果输血,严格“三查八对”制度。输血前要与麻醉医师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单、血制品类别、血量、检查血袋的完整性、有无凝块、溶血及污染等,无误后方可输入。要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完毕,血袋冷藏保留24小时备查。

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定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及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严密观察病情,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主动提供手术台上所需物品,确保患者安全,使手术者满意。

加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学习:积极参加自学,订阅各类护理刊物,提高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对新开展的手术,请医生讲解手术步骤,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经过理论实践的结合,提高护士手术配合能力。

第8篇

对于手术室护理中安全文化的建设来说,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安全文化能够对人的安全行为、组织进行规范,同时可以协调安全管理工作,以此来促进手术室管理的有序进行。对于一个机构来说,不仅要具备较为完善的体制以及管理方法,同时也要具备较为完善的设施以及安全设备,法律制度以及规章标准要健全[1]。另外领导以及职工对安全问题有正确的态度以及处理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安全文化。手术室护理中安全文化是患者安全管理的宏观层次,也是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化解,护理安全直接决定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护理安全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所以,手术室护理中必须要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

2手术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法

2.1进行护理安全培训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安全文化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要想完善安全文化建设,首要做好便是进行护理安全培训工作。首先对于培训的内容主要还有:①理论学习,让护理人员了解安全形势,能够对国内外医疗安全大环境以及对护理安全的需求等进行了解,同时了解自己工作中的安全隐患[2]。②能够有效利用报刊媒体报道的安全问题实例来进行警示教育工作。③认真学习相关的安全隐患防范方式,可以对各项隐患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④对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优化,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其次是要对培训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每周要设置专门的交流时间,让护理人员进行交流,以此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及探讨,从而来找到解决的有效措施。并且能够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另外要经常对手术室的物品进行监察,仪器以及器具等是否放置规范等,能否正常使用。

2.2进行安全文化氛围的构建

为了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以及服务意识,那么必须要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以此来将其有效运用到相关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去。若是发生一些不良事件,那么护士长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工作,以此来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式,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要充分培养护理人员的安全理念,以此来形成完善的安全意识,以便于构建出安全文化氛围[3]。

2.3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

要有效识别护理风险,能够充分完善护理安全预防机制,站在管理的角度来充分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充分对目前护理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手术室物品的准备必须要齐全,操作必须要规范等,以此来有效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充分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若是手术室引进了新的仪器以及设备,必须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及考核,保证其考核合格后进行操作,在手术室要设置安全隐患记录本,将各种隐患及处理方式进行记录,以此来避免发生类似的现象[4]。

2.4优化工作流程

组织护士必须对各班次以及各项操作流程进行有效的评估以及设计,保证其更加科学,以此来避免错误的出现。在手术室中流动的人员较多,并且各种器械的种类较为复杂,尤其是针对一些灭菌物品以及非灭菌物品,必须要按照要求固定摆放,同时也要利用不同颜色来进行标识,药品名称要细致标明。对于一些特殊气体要利用醒目的标识来进行标记。另外,要制定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标准,提出避免风险的有效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遵循各项制度,能够认真执行,物品以及设备要派遣专人进行管理,要保证手术室的空气清洁,能够及时进行清扫等。最后要设置征求意见以及术后回访制度,护士长要定位征求手术科室医生、麻醉医生以及手术患者的相关建议,以此来将各项建议反馈给护理人员,以此来针对建议记性合理的组织交流,从而来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以此来满足手术中的各种要求,不断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质量。

2.5完善术前访视以及术后回访工作

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必须要进行术前的访视工作,能够为患者讲解各项注意事项,不断去鼓励患者,促进患者信心的提升,以便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术后要有效对患者进行回访,以此来充分了解患者自身的状况,能够针对患者出现的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充分保证患者的恢复,避免出现并发症。

2.6提升护理人员安全以及服务意识

对于手术室护理来看,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路,必须要应用到护理管理过程中,由管理者进行有效的实施,能够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营造一个安全氛围,逐渐转变护理人员对缺陷以及错误认识及处理的态度,能够勇敢承认错误,并且可以对错误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思考,从而来了解发生错误的原因,最终进行总结,以此来充分提升对错误的认识。另外哟啊建立口头报告以及书面报告两种形式,能够及时进行信息的传递,以此来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促进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7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

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同时也要充分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几率。要定期设置一些交流座谈会,以此来为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护士长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质量检查,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主动从细节处进行检查,以便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能够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以此来完善防范工作。在对各项问题进行分析中,要站在自身以及整体的角度上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管理者要从制度上以及工作流程上进行合理的优化处理,以此来不断提升工作的效率,以免发生一些护理事故,影响患者的手术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来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2.8提升团队团结合作能力

对于患者的手术治疗,需要多个部门的团结以及合作,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这需要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在繁忙的工作中要相互提醒,相互监督以及配合完成任务,若是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同时手术组成员间必须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够提升协作精神,在工作中相互提醒以及监督,充分弥补工作中的缺陷。为手术室患者营造一个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防范意识,保证各项安全制度的有效落实,提升护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诉,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来说,必须要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以此来在手术室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氛围,不断给予患者亲切感,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手术工作,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悦 祝辉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章萍.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6,(34):181-183.

[2]余艳艳.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6,(33):151-152.

第9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危险因素

资料与方法

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手术患者130例,女55例,男75例;年龄20~76岁,平均(49.7±1.4)岁;其中,骨科手术80例,妇科手术30例,普外科手术11例,其他手术9例。危险因素分析:调查我院手术室的护理投诉、护理差错等情况,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该现象的发生原因,并归纳、总结相应因素:①人员因素: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技能差、沟通能力缺乏等;②药物因素:医嘱执行错误、药品标识模糊、药品摆放错误等;③环境、设备因素:工作环境不干净、设备操作不合理、设施摆放不当等;④术中的操作因素:患者摆放不当、器械使用不当、未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标本放置不合理等;⑤管理因素: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规章制度不完善、团队建设不完善等。对策:①人员管理:人员是参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直接工作者,强烈的工作责任心、高超的操作水平,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也是预防不良事件的重要指标。因此,需做好人员的管理工作。首先,按时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学习活动,以医疗事故的处理内容为主,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预防护理风险。护士长按时抽查手术室护理工作,并借助各种形式提高护理水平;其次,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基本礼仪,便于及时、有效地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提高治疗配合度,加快康复速度。②技术管理:及时开展培训活动,借助岗前学习、工作岗位的学习来弥补不足,从实践、理论等方面提高技术水平。制定和手术室护理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宣传手册,保证手术室护理管理有据可依。另外,按时向护理人员讲解先进设备的使用技能,这样不但能进一步地了解新型医疗设备,还能从根本上规避手术室护理风险,提高工作效率。③制度管理:首先,积极改变手术室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措施,从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帮助其更好地解决护理难题。其次,科学、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员,并按照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合理分配岗位,构建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最后,强化手术室的细节控制。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护理人员需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手术类型,和麻醉师共同讨论、审核。对于手术时间相对较长的患者,可使用约束带预防压疮。④其他措施:建立相对和谐、优质的手术室环境,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影响。保证手术室环境清洁度和安静,加大参与手术操作人员的管理、控制力度,按时保养、维修手术设备和器械,减少手术噪音;做好手术室的通风、清洁工作,预防感染;强化自我修养,适当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及时帮助患者调节家庭、工作之间的关系,保持以愉悦的心态参与到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判定项目:统计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危险因素和措施实施前、实施后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护理满意率标准: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发放到患者手中,告知其认真填写,并回收后统计总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越满意。统计学方法:将文中数据录入统计软件包SPSS18.0中,计量、计数类资料分别用(x±s)、%的形式表示,并分别实施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手术室危险因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以人员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术中操作因素和其他因素为主,见表1。防范对策实施前后的调查结果显示,防范措施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