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业行业发展前景

时间:2023-09-27 16:15:30

导语:在农业行业发展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业行业发展前景

第1篇

[关键词] 新形势 农业经济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50-01

在新形势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不断深化,但农业经济所占比重日益减少。此种情况下,要想良好的发展农业经济,就应当积极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所暴露的问题,如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资源态势不佳等。才能保证农业经济紧跟时代步伐,逐步向国际化发展之路迈进[1]。那么如何有效解决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呢?本文笔者将在下文对此部分进行重点的分析与讨论。

1 目前发展农业经济的现状

新形势对农业经济的冲击较大,使农业经济发展之中显现较多问题,导致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不佳。具体表现为:

1.1 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农业经济基础薄弱是导致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不佳的主要因素。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农业生产设施需要及时更新,良好进行农业生产,创造较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良好发展。但实际情况则不然,大多数地区农业生产依旧采用传统的、落后的生产设施,其性能不佳、作业效率慢、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等,知识生产设施应用效果不佳,导致农业经济难以提升。另外某些生产设施已经被时代所抛弃,加之年久失修,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不仅不能为农业生产创造经济效益,还有可能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2]。

1.2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目前多地农业生产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停留在较为原始的加工食品方面,极大的削弱了农业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造成此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在讲究规模化生产的今天,多地农业生产方式依旧是六七十年代的产物,将其运用到农业方面,自然难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良好发展。

2 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此,笔者建议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农业经济问题,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1 科技创新,迎合市场需要

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设施比较落后,影响农业生产,进而难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发生,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要注重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农业经济能够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 并且在农业科研的过程中, 科学创新是科学规划的重要基础。为了创新科技,优化农业生产,使之迎合市场需要,首先要明确新形势特点及市场发展趋势,进而优化调整农业管理机制,以便维护好农业方面,构建良好的农业经济环境,为良好的发展农业经济奠定基础。其次积极与企业、单位合作,以此来增强农业生产实力,以便可以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设施、工艺等,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最后强化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如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素质教育等,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3]。通过一系列的工作的落实,必然能够改善农业生产现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2 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可以使各地区农业生产多元化发展,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业良好发展。我国传统农业种植主要以粮食为主, 因此在对其改革的过程中, 要对传统产业的种类进行丰富, 改变单一的产业格局。因为不同地区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农业资源等方面不同,所以各地政府应当明确当地农业生产的优势及缺点,进而引进适合的农作物,扩大农作物种类,通过种植不同农作物,进行不同种类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可以提高当地农业经济,间接促进我国农业良好发展。所以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也是促进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手段。

2.3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不佳,与农村劳动者素质较低有很大关系。我国广大农民群众依旧存在“靠天吃饭”的传统思想观念,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采用传统的生产设施,致使农业生产未能跟上时展步伐。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各地区政府应当注意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如大力宣传和推广农业先进技术,让农村劳动者认识到农业生产设施更新的重要性;定期的开展农业知识培训活动,使农村劳动者能够掌握更多的农业知识,可以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农业种植;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农业专家讲座活动,以便系统的讲解农作物种植技术、病虫害治疗方法等,如此可以使农村劳动者的农业生产技术增强等[4]。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或培训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整体水平,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结语

从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经济发展处于弱势地位,存在较多问题,如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资源态势不佳等,致使其向际发展的步伐比较缓慢。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建议通过科技创新, 迎合市场需要、优化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等途径来改变农业经济发展现状,那么农村经济将在新形势下良好发展,逐渐向国际化迈进。所以,新形势下有效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暴露的问题,可以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强,张萌,崔文艳等.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799-801.

[2]张凤荣.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新农村(黑龙江),2016(6):30-30.

第2篇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发展现状 创新 瓶颈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46-02

祁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农业基础条件优越,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山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先后荣获中国辣椒之乡、中国酥梨之乡、中国梨产业十强县、全国水果建设百强示范县以及三晋养牛第一县等称号。长期以来,我县一直是全省主要产粮区和大太原都市圈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是农业部确定的小麦、玉米、水果、肉牛等品种的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曾经被时任省长张宝顺寄语“执山西农业之牛耳”,袁纯清书记对我县的“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也给予高度评价,这一切都印证着我县农业的凸显优势。

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粮食生产稳中有升

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基础条件优越,粮食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2013年我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38.8万亩,粮食总产2.23亿公斤。

2.水果产业发展强劲

产业发展上:全县果树面积19万亩,其中梨树面积15万亩,苹果面积3.7万亩。现有恒温冷库200余座,土窑洞2.3万余孔,总贮藏能力达到20万吨,水果贮藏量10万吨,水果贮藏增值1亿元。

经营机制上:全县现有果树专业合作社组织65个,从事果品流通营销经纪人达到3000余人,贮藏运销大户达30余户,并有耀华、麒麟、华裕、源凯、新晋川5家果品贮藏营销龙头企业取得了自营出口权。作为“一县一业”的水果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3.畜牧产业蓄能增势

产业规模上: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5.8万头;奶牛存栏2.19万头;猪饲养量达到42.72万头;鸡饲养量达到830.5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0279吨、49734吨和53674吨。

发展后劲上:奶牛养殖业实施奶业“1135”工程,建成全省最大的奶源基地县和全国重点奶源基地。肉牛养殖存栏千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3个,存栏2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42个。

4.设施蔬菜蓬勃发展

蔬菜产业特别是设施蔬菜近两年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园区建设、标杆示范等措施积极推进,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截止2013年全县蔬菜播种13.1万亩,总产达到39.4万吨,累计发展设施蔬菜2.7万亩。城赵、贾令依托华祁食品有限公司推行公司加农户模式的订单农业,辣椒种植面积突破3万亩,产品行销八个省市,获得了“中国辣椒之乡”称号。

二、把脉产业发展现状,会诊现代农业发展瓶颈

1.现代农业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纵观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基地生产相对发达,龙头企业不强,导致产业链条未能充分延伸。如我县果菜牛均形成一定优势规模,而48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无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如我们的酥梨远销美国、东盟、港澳,鸡蛋直供香港,但我们的农产品没有一个驰名商标;产业化机制缺位,各产业的产、加、销,仍处于一种粗放经营状态,导致各产业一体化的组织机制和互利机制仍未全面建立。

2.土地流转、资金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瓶颈

发展现代农业,实行规模经营,土地、资金是关键要素。纵观我们园区的发展,土地的流转,都不是轻轻松松实现的,流转土地不一定都难,难就难在连片流转;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纠纷仲裁机制两大服务体系,加快全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步伐,促进规模经营良性发展。再说资金,现代农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资本农业,投资强度大,而经营实体普遍反映资金周转困难,融资难,贷款门槛高,更无法实现大规模扩张发展。

三、理清发展思路,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举措

1.抓基础,持续做强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要有良好的生产条件,良好的发展规划,良好的配套体系,所以必须紧紧抓住条件建设,为优势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1.1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要加快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要继续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不断提高全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高标准推进水利建设、设施农业建设,促进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形成区域优势;要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大力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充分把新技术应用于产业、转化为效益,确保我县农业的基础优势。

1.2着力抓好板块农业。要按照“108综合发展廊带”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要以园区、市场为抓手,持续推进“四个十”工程,积极建设六大农业基地打造农业五大市场,树立产业标杆,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优势产业带。

2.抓改革,激活发展现代农业的各类要素活力

2.1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稳定农村承包关系基础上首先要给农民确权,尽快把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集体持有的建设用地等资源以法律凭据的形式确定下来,才能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第二要积极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必须建立县乡村流转服务体系、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并规范运作,然后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心的实践基础上,探索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办法,稳妥有序盘活农村产权要素。第三要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在严格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让市场在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此外,还应创新更多的制度机制,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等等。

2.2引深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业生产的特点是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见效慢,现行的金融政策和农业产业发展存在不匹配因素。应逐步推进面向农业农村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或实体,增加农业融资途径。积极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探索推进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木资产、牲畜活体等形式的抵押贷款,让农业加工企业、农民融资有方。从而不断释放农民相关财产权活力,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金融机构盈利的新路子。

三、抓机制,生成发展现代农业的强大动力

1.建立项目整合机制。继续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明确重点项目后,将财政、发改、农、林、水、牧等各类资金统筹整合,实行多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办法,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树立产业标杆,真正发挥出财政资金、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

2.建立农业招商引资机制。政府要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多层次开展农业大招商、大引资活动,吸引社会资本、有识之士投资现代农业,围绕高效设施农业、生态休闲等开发建设,占领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和领域。通过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引导公司农业、资本农业在农业大格局中占有一定比例,形成多元化投资、多主体经营、多层次发展的局面。

四、抓投入,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保障

1.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县级财政:要以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为原则,保证全县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幅度逐年增长;直补资金;要严格管理规范落实各项支农直补资金,确保钞票进入农民的口袋;项目资金:要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积极发挥财政性投资的引导作用,

2.加强信贷支农。现有金融机构应把信贷投放重点放在农业农村,加大对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让农业加工企业、农民借贷有门。要创新信贷支农办法,加强政银合作,应由政府牵头开展银农对接活动并形成机制,由农业部门筛选一批现代农业建设重点项目,与各金融单位进行有效对接合作,增加涉农信贷投放。

五、抓支撑,优化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持条件

1.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对农民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受训农民每人至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每户有一名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2.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在农业信息化应用上,以农廉网为载体,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信息系统,全方位打造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继续责任到人,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建立乡村两级监管体系,建设覆盖生产、储运、销售各环节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农业产业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第3篇

从全年产销量情况看,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11年全国肉类产量达到8000万吨。2011年,业内企业以转变促调整,克服畜禽原料价格剧烈波动、各种严重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肉制品生产提前达到并超过规划目标,质量安全管理逐步加强,产业区域布局渐趋合理,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取得了系列新进展、新成果。

2011年,是安全问题集中爆发的年。

2011年,对于肉类行业来说,可以说是个不平凡之年,这年,连续出现多起肉类食品安全事件,肉类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对行业的发展影响很大。2011年3月15日,央视报道了双汇集团济源公司收购屠宰喂养瘦肉精的“健美猪”的事件。

5月19日,雨润陷“过期门”,这是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后,雨润集团遭遇的次重大质量事件,引发外界对其过期肉重新包装销售的质疑。让雨润集团陷入“过期火腿二次加工销售”质疑的舆论漩涡中。还有报导反映,注水掺水掺假作弊的现象日益加剧,在些城乡结合部的肉食摊店将方便制品挂“甲”肉卖“乙”肉的偷梁换柱现象等。这些令人震惊的情况给肉类行业发展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加剧了肉类行业的危机。

2011年,是肉类行业成本大幅上升的一年。

2011年,我国肉类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成本大幅上升,来自于人工成本提高、饲料及其他原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结款趋紧、电力供应限制、赋税成本较大等压力,这的确使得肉类企业经营更加困难。接受实地调研的肉类企业老总全都表示人均员工报酬较往年有所增长,其中60%以上的企业表示,人均员工报酬增长率达10%~30%。调研发现,81%的企业主认为原材料的成本上升是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之。贷款利率也跟着上浮。笔者调研了解到,今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基本上都在30%左右,年利率到达8%左右,贴现率提高到4%~5%,小企业融资成本进步提升。加上税负高、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导致中小肉类企业陷入困境的因素很多,如“三荒”:“钱荒”、“用工荒”以及“电荒”带来的用电紧张也直接传导到企业。今年以来,成本上涨压缩了利润空问。饲料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

猪、鸡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拉高了猪肉、鸡肉成本20%左右;不断攀升的油价使得肉类的运输成本不断提升,运输费用的增加使得肉类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大大降低。此外,企业在人力成本方面的支出更大。同时,防疫减灾支出加大。2011年以来,国内及周边国家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疫病此伏彼起,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对畜禽养殖业生产影响很大。为加强防疫减灾,各地相关投入都不断增大,进入畜禽原料的生产成本。总之,今年肉类行业平均生产成本上涨幅度约超过20%左右。成本升高,削弱了肉类行业的利润空间。

2011年,肉类行业的发展矛盾、困难陡然增多,充满挑战。

肉食消费需求与日俱增,肉类供应能力稳步提高的难度明显加大:全国大约90%的屠宰厂(场)还处于小规模、作坊式、手工或半机械屠宰的落后状态,在肉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企业资金积累和技术更新改造投入不足,导致肉品结构调整困难;肉类连续进口三年大于出口,我国肉类产业曾经具有的原料、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正在弱化,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这种状况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很不适应,亟待改变。加上全球性通胀预期明显,原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国内防疫、环保、能源、人力、物流等成本的不断增加,生产成本上升压力较大。电、油、运紧张的状况长期得不到缓解,特别是国内粮价、油价持续攀升,电价和原料上涨使肉类行业成本大幅上扬。企业面对种种增本降利的因素,无可奈何,对肉类行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012年,肉类行业面对的是个更加复杂多变的格局。

首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幻莫测。国际方面,欧洲债务、金融风暴的余波未平。国内方面,经济虽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是通胀压力很大。就我们肉类行业而言,我国肉类工业目前依然尖锐的矛盾,制约着产业发展。同时,也给2012年我国肉类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形势的新变化和国际市场的波动,新的年要夺取肉类行业生产经营的新胜利,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注重提高肉类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肉类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肉类行业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低碳环保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改善肉类工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拓展市场以改善供求矛盾,开创肉类工业发展新局面。展望新的年,肉类行业发展前景乐观。

2012年消费需求将稳步增长,消费升级将会继续,食品肉类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看好。虽然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会放缓,但扩大内需及消费升级将依然是2012年的重点。由于生猪生产下降导致的猪肉供不应求,使我国肉类屠宰加工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从生产供给方面来分析。长期以来,中国生猪饲养以农户散养为主,约占饲养总量的90%: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规模化养殖发展缓慢。从消费需求方面来分析。在我国的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中,近几年猪肉一直占65%左右,继续居于主导地位。随着消费者购买能力和消费的升级,未来肉类行业发展前景乐观。据预测,2012年我国肉类行业保持20%以上的年平均增长率不在话下,这预示着未来巨大的市场容量,保守点看,未来5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将保持12%~15%的年均增速发展,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且人口将会以每年4%左右的速度增长。同时,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居民收入和消费作为2012年工作重点,拉动内需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增长也将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国内消费基本面持续向好,将长期有利于肉类行业增长。

第4篇

[关键词]畜牧兽医 发展现状 展望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81―01

随着畜牧行业的快速的发展,使得依赖于畜牧业生存的养殖户业有了相应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在畜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和新的理念也被广泛运用到其中。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畜牧行业发展过程仍然存在一些设备不足、资金不足及专业人才缺乏等情况迫切需要解决。

1我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现状

1.1养殖模式传统化随着我国畜牧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对于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也相应出现,为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畜牧行业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经济来源,需要对此有足够的重视,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畜牧养殖技术还是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养殖业的带来的经济效益直接关乎农民个人的生活水平。由于目前养殖方式还处于传统的养殖模式中,快速发展现代新型的养殖方式也成为需要努力的目标。

1.2生态环境比较恶劣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商品化经济模式。由于目前还处于传统的养殖模式中.对于养殖的环境和设施建设不够合理,许多养殖户将养殖区选在住宅区附近,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没有建造合理的排污系统,养殖畜禽过程中出现的粪便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给予养殖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畜禽的健康。由于目前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1.3畜禽疫病防疫措施不合理由于传统养殖模式还具有很大局限性,一些畜禽的防疫性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防治,养殖空间密集度大,导致畜禽之间感染的概率较大,给予疾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疫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给予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按照严格的要求,养殖户应该根据情况合理的做好动物的防疫性工作,并且做好相应的防疫记录,并结合相关部门做好工作的落实。然而,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防疫意识,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之相关部门监督工作不到位,导致相关防疫措施没有彻底实施,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

1.4专业性人才比较缺乏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专业性的人才比较缺乏。传统观念中畜牧行业的环境比较恶劣,工资待遇比较低,没有远大的发展空间,导致这方面的从业人员比较少。同时,畜牧行业工作中缺乏相应的资金和相应的奖励制度,使得许多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导致许多优秀人才选择了离职或转业。此外,缺乏优秀人才的来源.一些高校并没有对于畜牧兽医行业设立独立的专业,对于从业人员只是单纯为了生存而工作,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

2对于畜牧行业的展望

2.1改善传统发展模式当前畜牧行业的发展仍受到资源开发、技术开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模式仍集中于传统密集型发展模式。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进度,需要用新的科学观念替代传统发展模式,制定一个适合我国畜牧行业新型发展规划。

2.2实施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畜牧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发展前景也有了更远大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发展中努力的方向。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了重视,要求畜牧行业发展过程中采用高技术和规模化的发展方式,减少畜牧行业中对于资金的投入,采取低投入高回报的发展方式。提高养殖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使得养殖技术更趋于专业化和科学化。

2.3努力实现畜牧产业的现代化我国努力开展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开展产业的多样化发展模式,使其结构更加多元化,使传统的经营模式向新型的产业化模式发展,加快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结合我国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畜牧业发展的道路。

2.4提升专业队伍的素质和技术要保证畜牧兽医工作的稳步发展,需要建立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畜牧兽医队伍。首先,可以和一些高等院校展开技术上的合作,运用先进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其次,提高现有的兽医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已经参加畜牧兽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新的知识结构,逐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努力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在稳定的基础上要努力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时期畜牧行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不断提供高素质的畜牧兽医工作人才。最后是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要加强市场经济的意识,在充实自身专业技术的同时,掌握相应的市场发展规律,努力提升自身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第5篇

[关键词]保险创新;风险防范;宏观经济形势;经营效益;增长方式

2006年是我国保险业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23号文件后,市场运行环境得到改善,市场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保险创新不断推进,保险市场与整个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进入新阶段,行业发展进入最好时期,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业务质量改善、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秩序好转”的良好局面。一年来,保险业从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全局和金融业改革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市场稳健运行,防风险和促发展各项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优化,实力显著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中的影响大大提高。

一、2006年保险市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险业整体实力显著加强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5 641.44亿元,同比增长 14.4%,赔款和给付支出1 438.46亿元,同比增长26.55%。保险公司总资产19 731.32亿元,较年初增长29.04%。资金运用余额17 785.39亿元,较年初增长26.2%。保险市场运行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公司经营趋向理性,又快又好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一是公司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更加符合市场实际,在发展速度、业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关系的处理上更加理性。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三家上市公司在发展速度、业务规模和实现利润方面均衡发展,受到国际投资机构的认可。二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各公司加强了业务薄弱环节的建设。如人保财险正在筹备成立专门的责任险和农业险事业部机构,进一步推动责任险和农业险的发展;中国人寿成立了县域保险部,加大了对“三农”保险的开拓力度。三是注意处理好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更加重视创新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一些公司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推进后援大集中、业务流程创新的同时,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如中国平安通过成立养老金公司,实现了寿险个险和团险业务的专业化管理。

(二)业务增长速度明显提高,区域均衡发展好于往年

年初以来,金融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进一步加大产品营销力度,改善服务,在2005年规模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业务增速有所提高,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4%,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各地区过去业务发展参差不齐的状况得到改变,市场整体发展水平普遍提高。东部地区在规模较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三)财产险实现高速增长,寿险增长速度相对趋缓

财产险保费收入1 580.35亿元,同比增长23.2%,高于去年同期10.3个百分点,也高于近五年来16%的增长速度。增长速度较快的险种有车险、责任险和农业险,增速分别达到25.4%、35.3%和33.9%。交强险占车险业务比重也提高到15.5%。财产险业务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车险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交强险的成功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协调等因素。寿险保费收入4061.09亿元,同比增长11.31%。与 2005年相比,增速相对趋缓,其中银邮业务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寿险业务增速趋缓的原因,主要在于股市复苏、存款加息、银行揽储意愿增强,以及寿险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等因素。

(四)业务质量逐步改善,行业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全行业更加注重科学的管理和业务内涵质量的提高。从财产险看,赔付率与2005年持平。亏损的业务只有车险和保证保险,农业险、责任险和健康意外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承保利润保持了20%以上增长。从寿险看,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续期和新单保费同步较快增长。在新单保费中,期缴保费增长率也高于趸缴保费增长,由于市场秩序的好转和公司内部管理的加强,行业整体效益明显改善。

(五)专业化管理不断加强,投资收益水平高于往年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17 785.39亿元,实现保险资金运用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5.8%,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最好水平。行业竞争力逐步提高,上市公司得到国际投资者的普遍认同,股价不断攀升,中国人寿市值已位列全球上市寿险公司第一。在股票市场回暖的条件下,保险机构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把握住有利的投资时机,通过加大新股认购和配售力度、调整银行存款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保险资金的收益大幅攀升,取得了显著的投资效益。

(六)收购银行和控股证券,综合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

面对金融市场即将全面开放的形势和综合经营快速发展的趋势,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了银行、证券业的改革。中国人寿出资46.5亿元认购中信证券增发的5亿a股,成为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通过投资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同时取得兴业银行1.75%的股权。此外,中国人寿与花旗集团联合成功收购广东发展银行,取得20%的股权。平安集团出资49亿元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的股权,取得完全控股权,同时成为浦东发展银行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保险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保险业的科学谋划和有效的政策协调,也为行业在金融综合经营格局中占据了战略制高点。

(七)保险监管进一步加强,行业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点,保监会2006年出台了一系列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政策措施,在创新监管方式的同时,加大市场调控力度,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建成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体系,行业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偿付能力整体状况良好。保险保障基金目前达到 80亿元,行业发展的基础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针对资金运用规模迅速扩大、市场投资风险增加及公司内控薄弱的情况,依据制度先行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完善了风险管理制度,加大了现场检查力度,确保了资金运用没有大的风险发生。

(八)市场秩序趋向好转,行业诚信建设不断推进

针对市场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6年对银保业务以及车险和大型商业保险费率进行了重点规范和监管。银行手续费恶性竞争得到遏制,车险市场竞争秩序显著好转,地铁、船舶、电厂等大型商业险费率逐步回升。诚信服务创新试点稳步推进,有的地区推行诚信绩效考核体系,有的地区提出误导保单一年内全额退保,有的地区开展“投保提示”,推进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试点,行业诚信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九)保险创新实验区积极推进,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2006年以来,继大连市被确定为保险创新发展的试点城市后,深圳又被确定为保险创新的发展试验区。深圳市政府现已全面启动了保险试验区的工作。天津市政府提出的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计划中,保险创新发展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创新试验区不仅涉及产品、服务创新,而且涉及到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和监管制度的创新,是保险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一项重要探索,通过试验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将促进全行业新一轮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十)行业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保费规模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11位,在亚洲排名有望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保险市场,成为国际保险市场上的重要新兴力量。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三家上市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大幅度增长,中国人寿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寿险公司。2006年7月,标准普尔信用评级服务机构对我国寿险和非寿险行业的展望从“发展中”调整为“正面”,调高了对我国保险业的评级。10月,国际保险监督官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保险业的巨大成就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二、2007年我国保险业发展形势展望

2006年保险业实力的快速增长为下一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展望2007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经济金融形势稳健发展,资本市场发展进入新时期,国务院23号文件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些有利条件都将为保险业发展提供极为难得的环境和机遇。由于金融业开放和创新力度的加大,金融市场运行更趋复杂,保险业电面临一些挑战。

(一)宏观经济形势继续看好,为保险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gdp增长一直保持在10%左右。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可望维持较长一段时间,2007年gdp增长率有望继续保持在9%左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保险市场潜力进一步增大,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从产险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企业和居民家庭的财富日益增长,社会各界对财产保险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特别是随着汽车进入居民家庭的步伐逐步加快,作为产险的第一大险种,车险良好的发展前景无疑为产险的发展上了“保险”。人身险业务是我国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购买商业性人身险的人员数量和数额都将大幅增长,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市场的前景都非常广阔。

(二)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市场全面开放形势下,我国金融业进入了一个范围、深度和速度都超过往年的重组改革时期,保险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银行证券业的改革,为保险公司认购上市银行股权、加大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规模、提高保险投资收益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保险业务扩大发展空间、进入银行证券领域业务提供了有利契机。与此同时,银行证券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对保险产品的销售产生了较大压力。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放开后,金融机构对理财产品的竞争更加激烈,保险业务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三)进一步加强改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促进保险业创新发展

目前,利用a股市场持续好转、投资者看好金融保险股的有利时机,中国人寿已经完成从h股到a股的发行工作,平安也即将完成a股发行上市。汇金公司完成对中再集团的注资,太平洋集团积极准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2007年,监管机构将进一步提高全行业公司的治理水平,创新公司治理结构思路,深化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创新监管制度,全面实施分类监管。按照公司资质不同,对风险防范比较严谨、管理比较先进、效益比较好的公司,实行宽松监管政策。对于风险问题突出、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不高的公司,实行强化性监管政策。创新偿付能力监管,研究制定既能控制风险,又能够为公司发展留足空间的监管办法。

(四)优化保险市场结构,进一步激活市场发展潜力

从当前业务发展看,增长速度有所提高,但市场结构还有待完善,保险市场竞争依然不充分,仍存在较大潜力。要进一步引入新的竞争因素,适度增加新的市场主体,充分挖掘市场增长潜力。一是鼓励具有较强实力和持续注资能力的企业投资设立保险机构,推动国有银行设立保险公司的试点,在银行进入保险领域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关注外资保险公司发展缓慢的问题,适当放宽政策限制,鼓励外资保险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继续鼓励和引导不同资本来源、不同规模的保险机构在农业险、责任险和养老保险等业务领域加快发展,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和渗透度。

(五)改善公司经营效益,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当前保险业经营方式仍为粗放式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收保费增长较快。截止2006年12月底,应收保费211.22亿元,较年初增长40.95%。二是经营费用上升较快。2006年,营业费用支出共计667.06亿元,同比增长 27.07%。保险公司经营费用上升较快,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保费收入增长水平,一个主要原因是部分公司在市场行为监管加强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费用的方式给予客户额外利益。应收保费和经营费用上升较快,说明公司拓展业务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支付不合理费用和价格竞争,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2007年,保险业增长方式要切实向集约型转变,科学合理地开发保险资源,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优化区域结构,大力推进保险产品大众化,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

第6篇

关键词:现代加工技术;农业机械制造;应用研究;有效方案

1现代加工技术的定义与现状

1.1现代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制造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快,新型现代加工技术层出不穷,有效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地区已经出现了和时展相匹配的制造技术,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逐渐兴起,并带动相关行业崭露头角。因此,现代加工技术和现代制造行业相辅相成,制造行业发展进步能够加快现代加工技术的研发速度,而各种现代加工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则能够有效提高现代制造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品质。近几年,国内比较热门的现代加工技术越来越多,如数字化控制技术、激光加工技术、虚拟加工技术、数控机床技术等,此类现代化的新型加工技术,不但能够有效推动制造行业的发展,还能够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制造工作的效率和品质,解决传统加工制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发更多高科技农业机械,推动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1.2国内现代加工技术在农业机械应用中的现状

农业机械制造不断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在传统的机械制造生产前,设计师需在图纸上绘制其整体框架、标注相关零部件以及各项参数。但对于生产商而言,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及时掌握准确信息,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差错还需与设计师进行一一核对,这样的效率显然无法满足市场所需。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设计师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化软件,如CAD系统,将机械设备各项参数以及要点直接画在电脑图纸上,不仅有利于弥补人工误差,还能保证图纸的精准性。当前超精密切割技术的应用也比较普遍,但是该项技术的精度要求十分严格,如使用超精密切割技术实现对农业机械设备模具的加工,还需强化细节的设定,对于小型农业机械的加工,通过对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设备满足相关要求。

2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中的问题

2.1管理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部分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制造技术已经出现质的飞跃,在管理技术上也较为成熟,其中就包含了对各项系统管理技术的应用,这使得农业机械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实现得到了保证。并且对这些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模式及其效率,进而推动农业机械制造发展水平的提升。从近几年的实际发展水平来看,很多大型农业机械都采用了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技术,提高对机械的管理,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对促进农业企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整体上来看,在管理应用上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如技术水准不高,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偏低等。

2.2制造工艺层面的问题

在我国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制造工艺受制于原材料等因素,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技术以及原材料的实际应用无法达到相应标准的情况下,也就无法与现代的农业生产制造产业进行有效结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此外,在部分农业机械制造领域当中,有部分企业出于市场因素考虑,为了尽快占领市场,对产品的质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其整体的精度上存在较大不足;部分企业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上投入存在严重不足,很多都是采用“拿来主义”,借鉴或者仿制,导致在技术标准上落后于先进厂家,不利于行业的正常发展,也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水平发展受到限制。

2.3设计技术层面的问题

在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科技的推动下,农业机械制造技术大多采用计算机技术,在设计图纸和方式上也有明显转变。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CAD软件进行机械设备的构图设计或者是对产品的二次开发,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项技术是存在欠缺的,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现代化加工技术的实际特征

3.1现代化加工技术和农业机械制造工作的相关性较强

原有的应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并不能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就当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其相关性特征非常明显,精密严格的加工技术脱颖而出,促使农业制造行业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在进行农业机械制造加工建设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大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研发力度,将传统的制造工艺和现代化的加工技术紧密结合到一起,利用更加精密的技术研制精密的机械。实际上,现代加工技术的具体要求就是提高工艺的精密性,所以农业机械制造工作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关系非常密切,能够有效提升相关行业的发展步伐。按照实践的具体情况可以发现,探索和研发现代化的相关技术时,通常会以机械设计制造工作为主要对象,充分利用高端的新型生产技术,有效提升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工作的效率和品质。实践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制造工作和现代化加工技术工作密不可分,其对精密性的要求也非常一致,相关工作人员和设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现代加工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工作中的作用,重视两项工作的相关性,利用两项工作的相关性提高研发和制作水平,制造更多高科技的农业机械,进而不断提升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地位,不断推动国内农业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3.2现代加工技术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实际上,伴随着现代化加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农业机械制造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密技术。但是,在农业机械制造工作中应用的现代加工技术难度非常大,而且应用过程比较繁杂,工作步骤非常多,所以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根据现实发展情况不断整合技术加工环节,提高现代加工技术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深入分析国内的农业机械制造工作可以发现,整个工作环节的步骤非常多,既包括前期的设计和制作工作,又包括中期的完善加工以及后期的销售工作等,在完成相应工作时要在确保机械制作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制作效率。由此可见,从事技术研究的工作人员要确保加工建设的流畅性和系统性,才能够有效提高整个工作的实际效果。而且,工作人员在进行农业机械制造工作时,只有积极应用现代加工技术,才能够切实保证制作工作流程的顺利性和完整性,推动整个加工、制作、销售工作朝着系统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目前来看,各种高端农业加工技术层出不穷,发展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农业机械制造工作,对农业机械的品质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现象要求技术研究人员必须提高对现代加工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创新和革新农业机械制造的具体方案,将农业机械制造工作和现代加工技术巧妙融合到一起,争取提高加工技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尽可能减少农业机械制造工作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促使农业机械制造行业朝着可持续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制造工作的社会地位。

4研究现代加工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4.1应用激光加工技术的实际效果

在众多现代化的加工技术中,激光加工技术属于精密性较高而且智能化较强的加工技术。早在20世纪60年代,激光加工技术就已经被应用到了原料加工建设中。激光加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能量和高密度的光束加工相关的材料,利用激光光束和原材料的碰撞产生的化学原理改变原有材料的形状,进而加工制作出所需要的产品。而在农业机械制造领域中,激光加工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如在进行农业机械制造工作时,技术人员通常会选择激光切割方法、激光焊接方法以及激光快速成型法,不但能够提高农业机械制造工作的速度,还可以有效提升机械制造产品的精密性。具体来讲,农业机械制造工作不再应用激光加工技术,而是应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这种技术不但可以打造无接触的加工环境,而且基本没有噪音,提高了农业机械制造工作的环保性。这种高端的新型成型加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制作效率,提高制作机械产品的精密度。在使用激光成型技术时,工作人员可以将该技术和计算机编程技术融合到一起,综合利用上机位和下机位,提高农业制造工作的效率。如,以前在制作农业机械设施中的连杆机构时,工作人员通常会选择利用数控机床完成这项工作,或者人工制作机械设备,但制作出来的农业机械精度过低,而且易生产出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工作效率偏低。而应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操作比较简单,相关技术人员把需要制作的连杆机构的相关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自动按照程序设定控制激光光束的运行状态,完成刻画、扫描工作后将相关材料固化,利用堆积效应将其加工定型,简单的操作就能快速制作出精密度较高的连杆机构。

4.2应用增材制造技术的实际要求和应用效果

增材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三维系统建设模型,然后应用CAD完成驱动加工操作。这种现代加工技术与传统加工技术相比,有诸多优势,不仅加工制作速度快,而且“加法”成型、生产柔性大。这种技术属于第3次工业革命的最新产物,而且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是航天制造领域,还是建筑和机械制造领域都在积极应用该项高端技术。如今,在完成农业机械制造工作过程中,通常会选用增材制造技术完成金属激光烧结或者光固化成型工作,不但可以节省制作成本,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如,华东农业大学的相关研究者利用该项技术制作了很多农业机械产品,如排肥轮机构,整体精密度非常高,而且与普通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排肥轮机构相比,变异系数比较小,运行的平稳度较高。

4.3应用虚拟现实加工技术的具体情况

在现代农业制造工作当中,虚拟现实加工技术属于新领域,目前还未广泛应用。虚拟现实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虚拟仿真的方法,重新打造一个制作农业机械设备的三维模型或者四维模型,利用仿真实验模型道具检验模拟情境的实际效果,在完全验证成功后完成实物加工制造环节。应用虚拟现实加工技术制作出来的农业机械产品具有较强的可视化特点,所以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观看产品时的效果就如同带上VR眼镜一样。虚拟现实加工技术和传统意义上的三维仿真建模技术不同,其整体的真实感和体验感更强,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精准度和综合品质。另外,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积极利用虚拟现实加工技术宣传农业机械设施,提高大家的关注度,让更多的人通过虚拟模型了解农业机械设施的制作过程和制作要求。如,黑龙江地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宣传片,展示了机械制作和应用过程,为用户提供了独特新颖的购买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关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根据实践表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前景较好,相关单位可以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更多的加工制作领域当中。

4.4重视农业机械技术制造人员的培训

要促进现代加工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中的充分应用,就需要积极把握目前的发展形势,学习和了解国内外先进技术以及企业管理和生产组织等诸多方面的经验。此外,还需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对于现代加工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充分了解当前行业发展现状以及重点,及时推进相关实用课程。对农机企业要实现政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通过“产、学、研”及时把握市场发展动向,强化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对农机推广应用,实现机械化理念,从而有利于树立农村走向现代化,对于农产品创新研发以及机具的推广应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7篇

关键词: 园林绿化;发展现状;问题;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ityand urbanization are speeding up gradually,beautification and greening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city development now. Therefore,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beautiful scenery of the city is to raise the level oflandscape road of necessity. Landscape is rich in content, it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cityinfra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is also the main cont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t not only embodies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economic and cultural level and the city. Landscaping involveswidely,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andmaintenance of the greening of industrymanagemen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development of garden greening.

Keywords: landscape; 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 trend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园林绿化行业已经被公认为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其它独特的绿色环保和生态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园林业起源于农林业分工而独立出来的花卉和苗圃业,经过绿地和庭院绿化,目前已经发展为养护管理及其它综合功能的体系。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风景园林还是值得人们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园林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园林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园林行业法制及技术标准体系起步较晚

我国园林行业法治标准化起步很晚,1992年才颁布城市园林绿化条例,2002年颁布城市绿线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在我国园林绿化行业中起到巩固、推广的作用。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为我国园林行业奠定了基础,使园林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1.2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容不断扩大

近几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绿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九五期间,城市的绿化面积有了整体的量化指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分别有了明显的增长。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园林绿化行业逐渐壮大并走向成熟,园林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使行业内容不断扩大丰富。近几年来,随着大型的跨国公司进入,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和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园林行业也和建筑、旅游等行业有了更多的交融,这样我国的市场逐步扩大,在与国外企业共同发展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国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1.3行业产值持续增长,市场潜力不断增大

城市化建设给园林绿化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使市场逐步扩大,近几年,房地产开发持续升温,开发档次和速度逐渐提高,因此,对绿化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再加上一些旅游胜地的开发、重建,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搬迁,这些都给园林绿化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此外,我国的园林绿化养护市场也逐渐得到重视,并且以后的市场前景也非常好。

园林产业的发展前景: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为解决生态问题,我国许多城市都在进一步加大园林绿化的发展,为营造城市生态屏障,园林绿化行业被人们所看好。

(1)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各行各业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园林绿化产业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国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促进国民消费,因此,市场空间范围逐步扩展,居民家庭绿化和私人庭院绿化快速启动。

(2)房地产行业兴起,拉动基础设施发展

近几年的发展中,房地产行业越做越火,逐渐跨入城市发展的前列,房地产的开发和建设给园林绿化行业带来新的契机。随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绿化环境建设,近几年城市道路绿化和小区配套景观规模逐渐扩大、人们对绿化景观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带动大面积的园林绿化建设和景观建设的快速发展。

(3) 旅游产业迅速崛起,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不断满足,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大大推动园林绿化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以及政府部门加大对环保的投入力度,这将促进园林绿化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绿化产业发展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在今后的几年里,绿化行业定会被人们高度重视,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和精神享受,给人们的舒适生活提供基本保障。

二我国园林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园林绿化行业标准体系还不完善

虽然我国在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以来,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标准化成都还很低、一些系统还不完善、发展还不平衡、技术含量低等问题。我国园林绿化的发展还不能真正满足人们对它的需求,因为我国虽然已经意识到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但是在环境与生态方面对它的保护和关注还是欠缺的,致使我国的绿化行业发展还不平衡。例如花卉行业发展的就比较快,而对园林绿化树种品种的考虑却很少,甚至在对园林绿化的管护方面和国外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传统的园林绿化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的需要,我国必须要加快步伐在市场管理方面、施工设计方面、技术含量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2.2缺乏专业化的行业协会和中介咨询机构支持

绿化行业的资金来源大部分还是靠政府的支持,一小部分来自民间和社会投资。在现代经济市场运行过程中,行业协会和中介咨询机构是连接企业和政府的桥梁。行业协会和中介咨询机构可以利用其组织优势为政府反映和提供企业的信息和情况,他们是协助政府实施行业扶持政策的有利机构,可以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帮助企业拓宽国际市场和生存空间。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和中介咨询机构的大力扶持,它是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有利屏障。

2.3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

国外的园林绿化发展中,对园林绿化的养护工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他们认为只有保证高质量、多层次管理与养护,才能实现绿化的真正美。对绿化植物的养护和管理是一个长期循环的过程,只有不断的养护与管理才能维持绿化植被四季常青,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永远是绿色的大自然环境。为此,我们不仅要注重园林绿化的建成质量,更重要的是建成后如何加强后期的管理工作,以此,来促进园林绿化行业的整体发展。

2.当前城市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城市内大面积铺设草坪,而作为点缀的植物却很少,这样虽然简单,但是缺乏生机与活力。在生态方面,其它高大树木的除尘降噪、防风固土、等功能草坪是无法相比,而且草坪的用水量远远高于树木的用水量,这样绿地的分布极不平衡。再加上现在绿地向多元化、生态合理化方向发展,因此,现在绿地系统需要进一步提高,消费功能和还原能力都需要整体加强,这样才能保证人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平衡发展。

3.与国际园林的差距

我国现代的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虽然通过各方面的带动,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同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注重高生活质量,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在各方面都有着成熟的经验。相比较之下他们的园林绿化景观是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半以上是产值是来源于园林养护费用。因此,我国必须注重质量,完善我国园林绿化产业的标准体系,以快速推动我国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

三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趋势

园林绿化行业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现在园林绿化行业正处于机遇与发展的转型期,因此,我们要采用新技术、新成果,加强市场管理和行业运营模式,大力引入政府和社会资金,进一步加强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因此,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向多渠道、多元化方向发展,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园林绿化领域,促进园林绿化向多方面发展。

结语 总之,中国园林事业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事业,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事业。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要充满信心,参与国际竟争,争取把园林绿化产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竞争情报 国际市 场环境 环境分析

一、引言

国际市场是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社会经济环境,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更应该研究和分析目标国的市场环境,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文借助于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以期为致力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提供环境分析的方法。中国是竞争情报的故乡,被国际上誉为“情报之父”的孙子就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和战略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不朽名句成为军事科学的金科玉律,被千古传颂。

二、竞争情报的定义及其特征

所谓竞争情报,就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它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由此形成的情报或谋略。竞争情报核心内容是对竞争对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情报与反情报技术。竞争情报主要涉及环境监视、市场预警、技术跟踪、对手分析、策略制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和商业秘密保护等重要领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导航,是商战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良策。美国著名的竞争情报专家、竞争情报专业咨询公司Fuld&Company的创始人及总裁Leonard Fuld先生这样诠释竞争情报:为了帮助决策而经过深入分析加工的信息;一种预警工具,它能够及早地提醒管理者将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提供合理评估的一种手段:竞争情报能够以最佳的视角看待市场与竞争。现代的企业家需要的是对市场与竞争进行定期的、合理的评估与分析,他们并不关注琐碎的细节;以多种形式提供:对于不同的使用者,竞争情报意味着不同的内涵。研发人员看到的是竞争对手的最新研发计划;销售人员考虑的是本企业如何在竞标中战胜对手,赢得合同;高层管理者需要的是对手企业及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等等;改善企业运行的一种方式:许多企业通过使用竞争情报,其销售额明显提高;一种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如果使用正确,竞争情报应成为企业每一个员工的一种工作方式,而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战略规划和市场营销部门。竞争情报是一个工作流程,它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为任何人提供所需的关键信息。

三、竞争情报的搜集方法

1、竞争对手跟踪分析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主要是采用跟踪分析法,分析竞争对手战略――价值链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何辩识未来的竞争对手,知道他们从何而来;如何构建竞争对手战略的分析框架;如何认识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如何了解竞争对手的目标;如何预测竞争对手对企业行动的反应。

2、SWOT分析

通过具体的情境分析,将与研究对象密切关联的各种主要的内部优势因素(S―strengths)、劣势因素(W―weaknesses)和外部机会因素(O―opportunities)、威胁因素(T―threats),分别识别和评估出来,依据“矩阵”的形态进行科学的排列组合,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各种主要因素相互匹配进行研究,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的方法。

3、专利情报分析

专利情报分析是指对来自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中的大量的、个别的零碎的专利信息进行加工及组合,并利用统计方法和技术使这些信息成为具有总揽全局及预测的功能。

由于专利具有的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特点,专利信息成为社会和企业科学研究成果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信来源。通过专利信息分析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的技术开发水平和实力,而且可以用于竞争情报研究使专利信息转换为有价值的情报 。

4、合作竞争

合作竞争从单纯强调竞争的思维定势缺陷的反思中产生,认为,企业不仅需要与供应商、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也可以与竞争对手进行有效的合作。Brandenburger和Nalebuff认为,现代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要取决于两种技巧:第一,Cooperation:在开拓市场时合作;第二,Competition:在瓜分市场时竞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竞合”。

5、竞争对手分析的发展趋势

随着产业环境的日益动态化,技术创新的加快,竞争的国际化和顾客需求的多样化,持久的竞争优势已不存在,创新和创造未来成为战略制定研究的重点。在此背景下产生了超级竞争。超级竞争的核心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能否快速地从一种优势转到另一种优势,能否紧跟技术与经济的发展,向更高阶梯递进。企业生态系统互动(Business Ecosystem Coevolution)理论提倡要将企业外部因素和内部资源与能力因素相结合来考虑企业的竞争战略。一个企业生态系统要考虑七个维度――顾客、市场、产品或服务、组织、经营过程、利益相关者、社会价值和政府政策。

四、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内容

1、行业竞争情报研究

第一,行业类别,即企业首先要确定企业所处的行业;第二,行业基本信息,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要调查所在行业的基本经营特征,行业发展状况,行业管理体制,行业动态等信息;第三,行业发展历史,通过了解行业发展历史,可以分析出行业目前所处的周期,为进一步决策提供信息;第四,行业技术水平,企业应关注行业关键性技术的发展、关注其他行业的新技术发展情况、有关技术标准、专利技术的发展等;第五,行业政策,企业要了解目标市场的行业政策;第六,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目标市场的竞争格局,确定自己的竞争战略。

2、市场情报研究

在国际市场上,企业面对的竞争者主要有三类:当地的企业、目标国的提供替代品的企业和其它外国企业。但是,各个竞争者所选择的目标市场可能会有不同。有的竞争者选择满足已有的需求,为已有的需求提品,有的竞争者开发潜在的需求,不断地创新新产品,有的企业通过引导诱发新的需求,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有选择竞争策略时,各个企业也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会选择总成本领先战略,将成本控制在竞争对手之下;有的会通过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提高顾客的感知价值;有的会致力于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或某一特定的消费者,来获取竞争优势。此时,企业应该在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规模,市场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确定选择哪种产品,哪种竞争战略,有的放矢的占领市场。第一,市场结构。要分析目前市场是处于哪一类型的市场,以确定企业是否进入目标市场,以何种方式进入,选择哪种竞争竞争等。第二,市场规模。通过分析市场规模来获取市场总容量,市场平均增长率,品牌销售量以及地区销售量,来确定企业的销售目标和销售策略。第三,市场发展前景。要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行业发展前景,了解市场总销量的发展趋势,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情况。

3、消费者情报研究

消费者情报研究是正确制定产品开发策略和市场销售策略的基本前提。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市场条件下,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在这些变化中,企业如何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方向,关系到企业能否制定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生产计划。企业如何引导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到产品研发及品牌推广计划。首先,考察当地消费者的收入因素。收入因素是构成市场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因为市场规模的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力大小,而消费者的购买力取决于他们收入的多少。其次,应考虑消费者的支出模式。可以通过分析恩格尔系数来衡量目标国的消费结构变化,了解目前市场的消费水平,也可以预测消费变化的趋势及企业的经营活动方向;最后,消费者的储蓄和信贷也应该是企业考虑的因素。消费者的储蓄和信用消费方式直接制约着市场消费量购买的大小。

五、国际市场环境的分析方法――竞争情报分析法

1、波特的产业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世纪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五力分别是: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企业在制定竞争战略时,要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即对五种力量的分析研究,找出产业获利的驱动力。通过研究行业结构,对目标国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情况,以采取有竞争性的行动,削弱五种力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2、市场竞争态势分析――洛伦兹曲线法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提出的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在分析市场竞争态势时,将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市场上不同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占有率的不同,从而分析得出市场的竞争情况。

该曲线中横轴表示企业数量的累积百分比,纵轴表示企业市场占有率的累积百分比。其中45度线为绝对公平线。衡量市场的竞争情况在该曲线中表示就是弧形与绝对公平线之间的半月形的面积,当弧形曲线越接近绝对公平线时,市场的寡头垄断程度就越高。

3、定标比超法

定标比超由英文Benchmarking翻译而来,也称为基准调查、基准管理、标高超越、立杆比超等。自从1979年在施乐公司“诞生”以来,定标比超的概念已为许多的企业所接受,并逐渐风靡全世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定标比超之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客户的满意度,从而赢得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事实上,定标比超分析已经成为竞争情报领域的重要工具,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之一。

定标比超是不断发现企业内外、行业内外的最佳理念或实践,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或其它业务活动过程与本企业的最佳部门、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内外的一流企业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评价自身企业和研究其他组织的手段,是将企业内部或者外部企业的最佳做法作为自身企业的发展目标,并用于自身企业的一种做法。而作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我们又可以从这个角度对定标比超作进一步的理解:定标比超是运用情报手段,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或其他业务活动过程与本企业的杰出部门、确定的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内外的一流企业进行对照分析,提炼出有用的情报或具体的方法,从而改进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或者管理等环节,达到取而代之、战而胜之的目的,最终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竞争情报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静:说说市场营销与推销[J].新农业,2001(5).

[2] 张庆胜:论市场营销中的亮点广告[J].金融与经济,2005(4).

[3] 奚中利:浅议对市场营销的再认识[J].新疆金融,2005(3).

[4] 雒永信:搞好市场营销 促进经济发展[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6(4).

第9篇

关键词:物流;区域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物流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物流行业带动着其他行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全世界的角度看,物流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已被证实,而物流行业因具有对环境的污染底 、可持续发展、可以长远发展等优点而受到各国的重视。

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物流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大部分的资源都集中在东北和西北等地区,而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在了东部沿海地区,这样的资源和人口的分布格局就决定了物流业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大力发展物流业不仅是保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必须,而且对平衡区域经济的协调健康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一、物流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物流是指根据现代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将货物从供应地准确及时的运送到接收地的一种服务流程。物流活动支撑着社会经济运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大致分为东部、西部和中部三个区域。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迅速,集中了大部分的资本和劳动力,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是资本相对比较匮乏,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和国家对西部的政策倾向、经济扶植,西部的经济也取得了相应发展,“西气东输”既解决了西部经济的发展,也满足了东部地区对于资源的需要。中部地区一直都在平稳的发展,是沟通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的纽带。

二、物流发展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

物流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物流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外在的保障,反过来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又会促进各物流点的快速整合,使整个物流形成一个很好的发展体系。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别说明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的关系。

(一)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将各种生产要素集合在一起成为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包括总量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转化。物流行业的发展对于周边的经济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畅通的物流有助于商品尽快的从供应地到达需求地,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物流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第一,物流行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落后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总体而言,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发展缓慢,特色农业规模不大,优质农产品不多,市场竞争能力较小。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料可以很快的达到落后地区的农民手中,从而改进落后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使农业经济有较快发展。而且农民生产的各种新鲜、应季的农产品可以很快的运送需要的地区,既可以避免损失又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村经济总产值,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物流行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转变区域经济的经济增长方式。物流行业的主要作业模式是通过运输把消费品运送到需要的地区。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各个物流的服务点构成了一个物流运输网络,可以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物流行业的发展可以使落后地区通过引进先进的外来技术由传统的靠劳动力增长转化成依靠技术来提高经济总量上。

第三,物流行业的发展有助于优化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随着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区域经济逐渐由依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在整个区域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使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度集中化发展。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有助于整合以前分散的、单一的物流点,再将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到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孕育出新的产业形态。

第四,物流行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投资的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随着物流行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在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降低,同时产成品的运输成本也降低,这都将极大的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所以,区域间各种产品的差距会逐渐缩小,使得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取长补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区域经济的发展对物流发展的作用

目前,虽然物流行业取得了相对发展,但仍存在着经营分散、没有组织、技术含量不高等缺点。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着物流的发展,逐渐改善着物流行业发展中的不足。首先,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处于整个区域中心的城市,第一、第二产业有发展优势,其产成品快速的运送到全国各地,这就直接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现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变化,逐渐由依赖劳动力的粗放型经济向依赖知识、资本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这种转变中第三产业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物流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其次,在经济全球化中企业都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也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早已由原来的劳动力等的竞争转变成了科技、人才的竞争。谁能最先使用先进的管理生产技术就决定这谁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中国企业的产成品也跟多的运送到国际市场,所以物流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最后,我国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也促进的物流行业的发展。

三、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政策建议

物流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发展好物流行业也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根据国家对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应该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资源优势,促进资源在整个区域的合理分配,明确物流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目标,是不同城市和区域之间的物流行业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次,为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政府规范整个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条件,注重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并实行税收减免、政府指导价格和优惠贷款等。同时保证个物流企业能做到公平竞争,防止恶性竞争阻碍行业发展。再次,加快培养和引进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现代物流要想取得长远快速的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物流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 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对接培养优秀物流人才。同时对于现在的在职人员要进行定期的有计划的培训,人才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先行者,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物流人才,才能推动物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最后,要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利用信息网络,加大其在物流业的应用;提高效率,降低仓储成本。

物流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关系。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强烈需要等都加快了物流行业的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新兴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首先,物流行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落后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其次,物流的发展,降低的运输成本,逐渐的改变了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再次,物流行业的发展,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最后,物流行业的发展,消除了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物流行业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政府应该以先进的物流理念引导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使物流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丽.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城市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物流,2009,5,15(6):12-15.

[2]陈铁东.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6,1(2):24-26.

[3]杨中.我国物流业现状及发展的探讨[J].商业研究,2010,8,10(7):31-35.

[4]王永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物流模式探讨[J].商业研究,2008,11,15(3):68-69.

[5]国世旭.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2,1(1):55-59.

[6]谭清美.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3,8,23(8):16-19.

[7]海峰.发展区域物流,推进区域经济[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3,4(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