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16:15:31
导语:在地理课的教学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地理课堂 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1.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 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1 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2.2 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另外,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道德、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还有业余爱好特长素质。
2.3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4 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2.5 地理课堂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4. 课后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授课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理念,在地理教学中尝试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以抛锚式的教学方法等来组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这些年我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探讨做个浅议。
一、授课方法的改变
具体的授课方法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具体总结主要包括兴趣法、实践法以及情境法。
(一)兴趣法
所谓兴趣教学法,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作为主体,借助对其兴趣的激发,让其主动参与,最终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地理,是中学生开始接触的科目,且内容上较为繁杂,所以学生自身的兴趣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最终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与学生时代相符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的图片以及文字描述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彩色的图片能够更好的诠释出山河的秀丽,同时学生也会从图片中找到各个地方不同地理风貌的疑问,最终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
(二)实践教学法
此教学方法的主要顺序为提问―证明―总结。教师在课堂上,以教学内容中的案例为例,让学生综合教学内容,有意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情境法
由于地理课本身有一定的知识硬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教师就要使用一些具有生活趣味的例子。这种情境的创设,往往能使学生对一个问题的感知、认识、理解更加深刻,同时易于在课堂上快速接受,并有利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比如说,在讲授气候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地理位置和国家砬炕学生对各类季风气候和洋流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将一些枯燥难记的地理名称化为学生易于记住的名词。这种创造情境的教学方式,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比预期更好地教学效果。
二、注重导入,重视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有探究的动力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认知活动受情绪的驱动。兴趣、情绪、动机等非智力因素虽然不属于人的认知系统,但它们对认知活动却起着调节和强化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进行思维和探究、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和进行地理探究的兴趣、调节学生积极的探究热情等是非常必要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洋流这部分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而从洋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考查来看,主要可以从“洋流成因、洋流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部分着手。当教师让学生分析洋流成因、分布时,学生常常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有思维价值和探究价值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日军偷袭珍珠港,为什么要走北纬40°路线?这些问题既不太难,也不太易,多数学生能独立思考或与同学的探讨解决。这样通过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自主创新性,进而将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认识。
三、重视深度的探讨,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
合作探究主要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可以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灵活选用。比如在讲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的时候,一般都是先讲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再举例分析。但是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很强,教学当中很容易产生松懈现象,枯燥无味,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到很累。如果设计先让学生讨论我国鞍钢、宝钢布局的合理之处和不合理之处,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发表见解,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阿斯旺大坝对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等。不管是哪方面地理要素的原因分析,都应遵循“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结合”的原则。自然因素主要考虑到气候(光、热、水)、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方面;社会因素涉及到资源(原料、燃料)、劳动力、交通、市场、技术、社会、历史、政策等方面。特定区域内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在本区域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之上。例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河流、地形、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气候、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资源赋存量及类型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如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什么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从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气候温暖、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耕作区和淡水鱼产区等方面分析。在分析综合评价中要注意用辨证观点展开分析。
四、学习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文字和地图、图表是地理学表述的双重形式,构成了地理学的形象特征,地理高考突出考查了学生是否具备运用地理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评价地理事物、现象的思维品质。地理试题几乎是每组题都有一幅图(表),这些图表多数比较新颖,对学生读图(表)的能力要求较高。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关键词: 地理课堂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课堂不但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过去我们强调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现在还应加上一条:备素质教育。即使有些学生因成绩不好,最后未能接受高层次教育,我们也应该使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具备比较好的自身素质,使他们一旦走入社会,就能成为一个遵纪守法、自食其力、有一定文化知识、有一定承受能力的普通公民,这应该是素质教育应达到的下限标准。这也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是否定个体的差异,恰恰相反,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因学生、因教材配以适当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使素质教育的思想得以贯穿下去,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一、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实施现状
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发展状况对如何发展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但是研究传统的教学方法多,而研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少;研究个人的教学经验多,而进行教学科学实验的少;分散的零星的专题研究多,系统的全面的理论研究少。运用传统教学法,教师的学问要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的知识也只是教师自认为要传授学生知识的较少部分,这当中是授受关系。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抄笔记,学生记笔记,教师考笔记,学生答笔记,把学生的头脑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像灌水瓶一样向学生灌注,像北京的填鸭一样,形成地理教学八股。在传统教学中虽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出现,什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教学法等,但都没有脱离教师提出问题、设疑、并通过讲述解决问题的模式,最终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效果相差甚远。
二、适合地理课堂推行素质教育的几种方法
素质教育效率的大小,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是否得当。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一)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导方法
国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情商大于智商。高尚的情感具有巨大的诱发力和无形的钳制力,它能牵动人的情丝,拨动心弦,产生出一种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只有注重情感教育,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亲密无间。为此,教师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诚心待人。其次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探索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笔者在给学生讲课时,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再在黑板上画上相关的图形,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都踊跃发言。能力高超的教师,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当学生对你坚信无疑时,你的主导地位也就确立了起来。
比如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地理兴趣,而非流于形式,现代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视听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我将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软件装上计算机,然后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动过程,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利用设疑推进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设疑推进法就是将某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早日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和本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多变灵活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积极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地理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比如教师跟学生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弄不清楚。经试验,改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自做一个小地球仪。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向教师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很有帮助。
(四)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可用野外观察法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讲到岩石时,可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石头带回教室由教师逐一讲解等。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老师引导的学生自我表现法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就需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三、地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虽多,但并不是都适合地理教学的每一章节,所以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教学方法与各章节的结合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把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联系或可以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得以主动发现和认识。
教育的过程应是灵活地传授课本知识,而不是为完成限定的教材而教学。教学活动重视学习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对地理知识兴趣、情操的培养,让学生获得比较充裕的时间运用地理学习工具学习,特别是读图填图训练、发言讨论。让学生有学和做的充裕时间,在一定的宽松条件下学习。
也许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讲述的内容减少了,但学生更多地获得了对地理知识兴趣的培养和地理求知能力的培养,更有益于他们今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J]。教育研究,2000,(12)。
[2]闫承利。课堂教学的策略、模式与艺术[J]。教育研究,2001,(04)。
【关键词】兴趣;自信心;合作学习;平等学习
初中地理教学在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是个关键,学生学好了它就能为高中地理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增强,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经验,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并从多角度谈谈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智力发展起促使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心里学家通过研究还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进而取得好成绩。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习才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1、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和问题,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和探究心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兴趣。例如:在学习《水资源》这节内容时,让学生从计算入手,在动手操作中,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到水资源要想可持续发展持续使用,必须靠大家节约用水,在实际生活中,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并提出好的建议,从家庭生活中、工业、农业等方面,给他人做出表率,引导他人节约用水。从而认识到水资源重要性并达到节水的目的。
2、创设情境。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这是因为“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必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一种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情境与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和积极性、想象力与活动性最容易被激发出来,因此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3、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兴趣。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心里,使学生以良好情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时做拼图游戏,采用竞赛方式,看看哪一组哪一位拼的又对又快,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娱乐中学到知识。
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良好的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相信自己“我能行”“我很棒”使学习带劲。
1、先教学在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对每一次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改变以往非对既错的程式化评价,打破标准答案的禁锢。取而代之的应是充满热情的鼓励性话语。如在学习巴西热带雨林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如何保护热带雨林,提出你的看法,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看法,学生回答完毕后。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思路很对、你的环保意识很强、你的回答很精彩”等。引导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2、找个别学生谈心交流。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谈心一方面能拉近师生之间距离,使学生喜欢老师从而信任老师进而喜欢该老师所授之课。其次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也在交流中可对该生提出积极的建议。第三使师生谈话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自信。比如:对优等生的自傲心理——找出自省点,优等生其表现心态是充满自信,心情舒畅,但往往比较自负,有时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与这类同学谈话可采用提醒式,在肯定他们的成绩的同时,用暗示的言辞,较为含蓄的语言,指出其自省点,从而使被谈话的同学能意识到教师的意图,正确估价自己,扬长避短,向新的目标奋进,针对双差生的自卑心理——挖掘闪光点。双差生是易被教师厌倦的一部分同学,他们在班集体中往往自感抬不起头来,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沉默寡言,怕提旧事,表现出防御心理和对抗心理,与这些同学谈话应采用对话式的方法,老师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场合,把握对方心理,用说理性强的内容,较严肃的语言和果断明快的语调来教育他们,既要挖掘他们的优点,树立“抬起头来走路”的信心,还要具体地带动他们寻找进取的途径和方法。针对中等生的无为心理——开启动力点,特别是一般校的学生大部分还是处于中间状态,他们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表现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的动力,对什么都抱着无所谓态度的“轻视心理”。对这部分同学应采用触动式的谈心方式,以“刚”克“刚”,从而启动他们的思想,打气鼓励,使其猛醒。但这种“触动”不是居高临下,先入为主,而应掌握分寸,就像孔子所言,“温而厉,威而不猛”,也就是温和而又严肃,威仪而不猛烈,使学生能心悦口服地接受。
三、合作交流学习
合作学习积极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的解决组内问题,对于完成个人任务进行小组加工,相互间信息整合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去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合理分组,同伴之间展开活动,一个合作进取、分工协作的学习小组,就能很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合作交流,更好更快地完成合作任务,同时每个成员在合作中都能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学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一节内容时。通过分小组讨论合作南北方在人文方面、自然方面的差异原因。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练,气氛比较沉闷气氛。教师竭力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合作欲望更强,课堂更有生气,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四、平等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新课改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往以讲授教学法为主的地理课堂已经不再适合学生的发展,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地理课程价值的实现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地理教师,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来选择新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动中轻松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以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为例进行论述,为高效地理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中心工作。
一、巧用诗文教学法
一直以来,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将一些古诗文与地理教学结合在一起,一是为了给枯燥的课堂注入生机,将课堂形象化,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看到地理课程存在的价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如,我们可以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借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帮助学生理解“经度地带性”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借助“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帮助学生理解横断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的相关知识。有效地将这些诗文带入课堂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地理概念的理解。
二、问题探究教学法
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结合教材对“为什么会出现荒漠化”“如何防治荒漠化”“荒漠化带来的危害”等问题,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进行思考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能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正确情感态度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打造高效而精彩的高中地理课堂,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新教程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但是近几年来,初中地理教学仍不容乐观,水平依然停留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素质,我认为应重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一、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初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不容乐观,许多学生被动地学习地理,甚至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愉悦的教学体验。活跃课堂气氛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兴趣,靠的是教师强大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由于年龄的差异,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诙谐与幽默的语言,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花大力气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如引入社会时事、热点、选取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结合历史典故、呈现漫画、引入诗词歌赋、利用游戏等问题情境,不仅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甚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
三、让学生自主学习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这种情况下,地理课也就不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要不断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改变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改变认识,将地理课堂延伸到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地理教师应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历教学过程。如,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补充地理资料,绘制简易地图,动手制作各种模型,搜集各方面的地理资料等内容,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自由思维,给教学保留足够的思维和创作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其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重视地理图表的应用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地图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一个好的地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还要加强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地图教学掌握得好,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现象。
在教学中,要通过大量的图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知识学习的技能。如,教材中关于经纬度的定义、特点、规律的学习,就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向45分钟要质量
地理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努力缩小每堂课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尽量当堂消化、巩固、掌握新学习的课程内容,在45分钟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保质保量地完成地理课堂教学职能,从而减少课余时间的挤占现象,在时间上确保地理课外探究性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与优势互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55
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成了广大地理教师希望的目标。由于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校培养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初中地理是学生第一次系统性的接触地理知识,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理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了以后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印象和兴趣。无论是国家,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积极寻找良好的方法。
1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哪门学科,必须拥有真正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的教学方法才能成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和主体,如果学生不感兴趣,不想学习,懒得学习,那么真个课堂教学都变成了一个空壳,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此,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是王道。那么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呢?首先地理就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应当尽量举与现实贴近的例子。如在学习经纬度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工具和同学们一起测量出当地的经纬度来,然后将其标注在地图上,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真真实实的存在地球上的感觉。其次,教师应该尽量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少一点否定,多一点赞许,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尊重。很多学生是因为教师的关系才会对该教师教授的科目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其对地理产生兴趣。
2要有有效的课堂规则
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做“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任何地方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矩和游戏规则,课堂上也是如此。我们还知道“棍棒底下出孝子”,虽然这并不是主张让老师体罚学生,但是人都有一些不好的天性,比如懒惰,比如自我,如果教师不去树立威严,而是一味的寄希望于提高教学质量上,那也是难以被学生接受的。身为教师,要有教师的威严,不是要用这威严去压制学生,而是要用这威严让学生信服,从而让学生甘心听从。其实不光是学生,任何人都是有人性上的缺点的,否则怎么会有自律,他律这一说呢。绝大多数的学生是能够摆脱他律,做到自律,教师应该相信学生。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事实上,地理这门学科是非常直观,具有可视性的。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运用现代的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来给学生更真实的地理印象。如在学习地震,海啸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播放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的拍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和无情,让他们能够深刻了解地理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重要性。给学生的视听方面形成冲击远比单纯的看相对枯燥的课本知识有效,既能够了解真实的世界,又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
4使用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用图习惯
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有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地图和地球仪。这两样东西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能够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地理事物,记忆所学知识点。比如在讲日本自然环境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日本地图。比如日本处于全球太平洋地震带上,因此地震,海啸频发;再比如日本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位于因此气候偏海洋性特点;再比如说日本东岸是冲击型的海岸,因此海港众多,渔业发达。这些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地图来直观的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多看地图,胸中有天下。
5课后认真批改作业
因为地理是比较偏理科性的学科,因此让学生多做一些随堂练习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而且课后批改时,也需要教师注入很多的心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掌握状况,对于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应该注意多加讲解。另外,也要注意学生的用心情况,必要的时候要进行提醒和鼓励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能够对学习更加用心。对待成绩不太良好的学生,可以进行单独的交流和培训,让他们能够跟上老师的步伐,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6小结
初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在这段时期,他们会开始接触一些全新的科目,会开始多科目的学习,会养成对很多知识的第一印象和感觉。同时他们的身心也处于急剧成长期,需要更多的尊重和关爱。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除了运用更好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之外,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注意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比如学习中的问题,比如生活上的难关。我们都知道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初中时期的他们还只是一个孩子,并没有多少恶念,他们更多的只是调皮,只是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教师要了解这一时期孩子们的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耐心才对。
【参考文献】
[1]肖银梅.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17(11):52-53.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究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正视面临的问题和地理教学的困境,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应对,才会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快乐的地理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收获能力、收获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仍的面临问题
1、学生地理知识学习主动性不强,没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的学习没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而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课业压力下进行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对于地理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模棱两可,这样学生的学习陷入瓶颈,学生很难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扎实自己的基础,这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e极主动的开展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效的利用课余时间,不能在课堂上以最饱满的状态面对讨论和探究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问题看似琐碎细小,但是,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地理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正是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使得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很难得到提高,创新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实施。
2、地理学习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有效的联系生活实际。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不能做到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正确快速的回答,要知道,很多问题看似简单,在书上写的非常清晰,但是如果不能有效的准确的记在学生的脑海里,那么也就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地理学习就很难有进一步的提高。此外,我们发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创新性不够,过于死板,教学过程过于传统,学生不能紧密的将地理学习的方向或者山脉河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就导致学生的地理学习与生活脱轨,不能得到及时的运用和巩固,同时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更是难以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二、新课改下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
1、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生动丰富有趣的环境下进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才会在最大程度上被激发,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对于紧张的高中生活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每一位学生都带着压力和困惑去思考问题,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那么学习效率一定不高学生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和进一步的飞跃。
2、扎实学生的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更离不开学生的扎实基本功,如果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囫囵吞枣,再加上教师丰富的课堂活动形式,会让学生浑水摸鱼,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更失去了对地理知识的把握,这样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扎实学生的学习基本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问题,更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我们应该不断的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让学生养成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利用好课余的时间,复习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当老师提出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才不会感觉陌生,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才会更加扎实深刻,不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地理教学的创新教学也就自然而然了。
3、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传授一定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应该传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对问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感悟,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会热爱地理学习,会在地理课堂上表现的更加活跃,自在,也能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收获自信。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方法,避免题海战术。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做错的题目的积累和总结,在不断的有条理方法的学习中,地理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创新教学也会得到顺利的展开。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过去的地理教学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老师则更加注重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的传递,信息的处理与行为论作为教学的基础,讲述的是主要的教学手段。老师的任务就是把地理规律与地理知识和地理分析手段教授给学生。
学生的任务就是通过练习掌握地理规律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掌握地理分析方法,所以说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虽然有些老师的教学方法很讲究,但也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地位,把学生的地理能力和地理思维当作教学目标,老师要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强调原理和规律的探索,教会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自行连接知识,根据内化能力和知识迁移,创造属于自己的地理能力。在这种改革背景之下,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革和分析,才能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具有地理思维与地理能力的学生。
为了提升地理的教学效益,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确立课程教学理念。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与促进者,其地位可见一斑。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互教互学和主动开发的过程。地理教学需要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体会地理的情趣、活力和智慧。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掌握地理价值和地理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暴露出很多障碍、疑问与矛盾,同时也会展现学生的心理、个性、喜悦与成果。课堂是学生获得教育的主要来源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就像战场,需要时刻把握课堂上学习的机会,才会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课堂教学中学生要理解地理对自身生活与终身发展的意义。
二、新课标下地理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地理课堂具有推理性、记忆性知识、实践性和陈述性知识的特点,教学开始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然后让学生可以自主分析课本知识,再进行知识整理,最后进行知识处理。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熟练掌握知识的结构与要点,通过知识指导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通过课堂学习实践,使学生了解自身的生存环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发展观、价值观与环境观。
地理课堂的教学要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指导,产生新的思路和新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不断探索与创新,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融合与联系,并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教学改革与未来教育的发展与需求,以学生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为教学目标。
教学中要通过视觉感知,训练学生去看、描和画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第一印象,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亚洲地形”时,可以让学生先听《亚洲雄风》,让学生感知亚洲的魅力,学生听完后心情澎湃,对亚洲的敬意油然而生。学生带着这种情绪学习,教学效果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好得多。教师要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地理的魅力所在,通过壮观和优美的图片打动学生的内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常识积累,让学生在生活中也可以学习地理知识。地理教学要走向生活,还要走向世界,这不但是时代的呼唤,同样是地理教学的必然过程。教学方法还要向实际生活靠拢,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结合理论与实践,这样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例如,阿拉伯人们传统服装是非常宽大的白色长袍,头上戴着长纱,这是因为当地的天地非常炎热干旱。而我国的藏民,服装是长袍腰间,藏民喜欢把袖子挂在腰间,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温差大的气候。学生旅游时就需要了解这些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准备好适当的衣服,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交通条件与特产。
学习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思想空间,让学生去动、去玩、去演。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内容要以“活”为主,给教学提供有效的空间。在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学活动要充分把活动性的地理问题利用起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水平、探索能力、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艰难性和长期性,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按照新理念,把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改革,加强审视与思考,不断学习、思考与充实自身,通过不断地实践去感知新的课程理念,充分掌新课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包财花.高中地理教材中数学知识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1).
[2]王芹.新课标下地理比较法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12).
[3]侯俊.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师准备[J].池州师专学报,2007(3).
[4]李爱荣.探究新课标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J].中学时代,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