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技创新行业现状

时间:2023-09-27 16:15:32

导语:在科技创新行业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技创新行业现状

第1篇

【关键词】金融支持;科技;自主创新

2010年初,秦皇岛市召开了“建设创新型城市动员暨科技工作会议”,拉开了建设创新型城市序幕,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而科技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发展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要有资金作为保障。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秦皇岛市科技企业表现活跃,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据统计,2009年全市共有科技企业309家,占比11.37%,共实现产值215.24亿元,占比22.72%,其产出效率是普通企业的两倍。

(一)政策引导,方式多样,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

近年来,为了鼓励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秦皇岛市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保驾护航。在方式上,通过设立不同类型的财政专项资金,积极落实贷款政策,加大财政与信贷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为全市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

(二)R&D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

R&D是科技活动的核心,也是科技活动中最富有创新性的部分。2009年,全市R&D科研经费总投入为7.12亿元,GDP877亿元,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0.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

(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10年全市银行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贷款总额为4055万元。各金融机构针对科技企业的产权性质和业务特点,采取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开办专利权质押贷款,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项金融服务。努力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促进专利技术商用化和产业化。

二、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信贷政策与科技企业特点不相适应

科技企业投入大,运行周期长,风险高,他们虽然拥有知识产权或非专利技术,但这些产权或技术评估难,流转难,而银行信贷运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等特点决定了企业贷款必须有抵押担保物,两者不相适应。

近年来,秦皇岛银行贷款在科技投入中的总额虽逐年增加,但所占比例却持续下降。2010年全市银行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贷款总额不到全部贷款的0.05%,只占企业贷款需求的5%,金融资金支持与企业实际需求差距甚远。

(二)缺乏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自主创新融资渠道

秦皇岛市企业的融资渠道基本为政府拨款或投资、银行贷款、民间融资以及风险投资等。渠道单一,门槛和成本过高,手续过于繁琐,甚至超出企业承受能力。从近几年情况看,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经费大约在200~30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结果不仅仅是贷款难,而且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比较难。

(三)缺乏健全配套的政策扶持机制

首先,是自主创新融资的制度保障还不到位。目前还比较缺乏鼓励创新行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及配套优惠政策,创新投资市场体系不健全,创新项目推广及中介服务少,创新项目评估水平不高等。

其次,是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备。没有建立起科技企业创新投资的风险补偿机制,科技投资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大,对于科技投资的保险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第三,是现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不能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目前,秦皇岛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总体状况是:数量少,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水平不高,对诸如创业咨询、企业诊断、潜在市场发展等较深层次的服务,没有能力提供。

三、金融支持秦皇岛科技自主创新的思路

总体思路是:以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线,强化市场化意识与多元化意识,逐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政策性资金为引导,创业投资为龙头,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核心,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为两翼,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现代科技金融体系,形成秦皇岛市科技与金融两大要素的良性互动机制。

(一)建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企业联动的投融资新格局

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本着自愿原则,组建由政府的科技部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组成的投贷联盟,形成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企业联动的投融资新格局。

(二)完善并优化银行间接融资服务体系

一是中央银行要出台各项支持自主创新的金融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信贷支持。二是商业银行要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明确信贷政策导向,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学习借鉴美国硅谷银行模式,探索成立科技银行,提高科技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四是市区两级联动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共同支持中小科技企业。五是设立专门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性科技金融机构,发挥政策性金融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中的引导作用。

(三)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自主创新直接融资服务体系

首先,是政府要加大对科技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科技资金投入方式,真正发挥政府科技专项资金投入的杠杆作用。通过政府无偿资助、贴息贷款、资金补助、保险费用补贴等方式,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自主创新直接融资服务体系,为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提高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提供金融支持。

其次,是培育并壮大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各类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开展创业投资业务试点,鼓励它们通过并购、兼并等资本运营方式,吸引新的中介服务机构。

第三,是加快发展科技创新保险市场,引进各类保险市场主体,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更多适合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险种,为科技创新活动化解风险。

参考文献

[1]科技部.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11)540号文件

[2]阚景阳.河北省构建与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A].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

[3]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

作者简介

姚玉珍(1969-),女,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学士,经济师,讲师,研究方向为审计、旅游酒店管理。

第2篇

关键词:市场竞争;企业;市场创新

前言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比拼的不只是产品的质量、核心技术、人才资源、企业服务等方面,更重要的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市场的格局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企业想要依靠一成不变的技术水准在市场上立足是不可能实现的,企业也不能得以长久的发展,而实现企业市场创新不能单纯依靠对技术的引进及模仿,这种暂时性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市场创新的问题,必须要通过企业的自主创新才能够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

1.市场竞争中企业市场创新的意义

1.1 企业的市场创新是企业提高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网络与科技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思想和眼界都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消费意识刚刚萌芽,但也只停留在对物质的基本需求,强调的是拥有的概念而不在乎产品的质量与外观。而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人们的消费观念更追求的是新颖、奇特的产品,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性价比、外观设计,越是具有新意的产品越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这样的消费趋势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

1.2企业的市场创新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关键。

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没有一个产品可以在不更新进步的前提下而能够长久不衰的销售。因为现在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除了重视产品的使用价值外更加重视产品的使用体验,如果一个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做的出色,用户往往不会太考虑价格的因素,苹果手机就是最好的例子,苹果手机的价格一直在手机行业中属于高端价位,但是由于其在手机功能上的不断创新,甚至每一款新品都能引发手机产业的变革,因此受到全世界范围苹果迷的追捧,尤其在新款手机的时候都需要彻夜的排队才能购入,其企业的利润也可想而知,因此企业需要不断进行产品的创新才能在市场销售中取得好的销量,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企业的市场创新决定了企业对市场的把控能力

市场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充分熟悉市场的需求热点的前提下,利用科学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现代科技,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及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这里的新产品有以下几点含义,一是完全创新的产品,即企业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所开发出的原创性的、没有在市场中出现过的产品;二是更新换代的产品,是指企业对市场上已有的产品的技术创新,对产品性能上的升级和变革,给用户带来更愉悦的使用感受;三是仿制性的新产品,主要是针对国外市场上已有而国内尚未出现的这一类产品,企业对产品的外观及功能加以模仿,并结合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加以改进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对新产品的开发,不断的开拓创新,利用先进的技术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企业服务,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提高对市场的把控能力

2.提高企业市场创新能力的途径

2.1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实现科学经营

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整体的生产经营情况,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具有敏锐的发展眼光,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引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加快产品更新的周期。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自身的现状,建立企业自己的创新团队,由企业负责人直接领导,分析当前市场的形势以及用户需求,制定产品开发计划,创造出兼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投入市场后配合营销手段将产品得以快速的推广,被广大消费者所了解并逐渐认可,从而成功实现产品的销售。

2.2 企业在市场创新中占有主动权

任何一种产品都没有绝对的畅销,而只有相对的畅销。企业管理者要时刻保有清醒的头脑,因为在当前社会快速的节奏中,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变得更加短暂,产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新产品变为老产品,产品的销售额也会相应的呈抛物线变化。产品刚推出到市场时由于创新性而逐渐被市场接受,销售额会有一段增长期,随着其他新产品投入市场后的冲击,消费人群转移到其他产品,销售量会逐渐下降直至亏损。所以盲目的追求潮流而忽视了自身产品的创新必然会被市场竞争所击败,也永远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将企业的经营提高到新的阶段。因此企业要根据市场的价值规律制定合理的更新周期,由企业作为市场的主导,而不是被市场所制约,被动的进行创新,这样的经营模式才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2.3 将科学技术、生产经营、市场创新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市场创新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基本要求,没有创新企业就不能得以生存发展,企业的市场创新能力是由它自身的经济实力、创新型人才、管理层的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会做到将科学技术、生产经营、市场创新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尤其很多产品本身对产品创新的要求就比较高,比如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产品之一,层出不穷的手机样式和功能在不断刷新行业的创新速度,各大手机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都是依靠企业强大的创新团队在手机的功能以及用户体验上的开拓创新。由此可知,只有不断缩短产品的更新周期才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如果没有创新能力,企业必然会面临着生产经营的困境。

3.结语

企业的市场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关键性因素,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的市场创新能力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市场的竞争性能够有效促进企业自身的开拓创新,不断开发出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产品,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从而带动产品的销售量,增加企业的收益,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作者单位:1、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2、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许庆瑞,朱凌,王方瑞.从研发- 营销的整合到技术创新: 市场创新的协同[J].科研管理,2006(2): 22-30.

第3篇

刘洪玉:供给侧改革下房地产企业的创新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与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的政策是去库存,从短期来看,去库存可以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防范风险;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有利于解决市民化问题,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目前,房地产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需错配。例如,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中,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快速上涨,但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压力却越来越大,市场结构处于失衡状态。此外,由于之前的房地产市场的行情很好,很少有人重视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但在目前的市场下,企业一方面要从改善供给结构的角度,在提高供给质量的前提下开拓产品创新的维度;另一方面要提升供给效率,增强产品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化企业专业服务的能力。

在提升供给效率方面,传统的企业主要扮演开发商的角色,但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地涉及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尤其是对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来说,都不可避免地要完成从开发商到资产管理者的转型,拓展更丰富的功能。此外,不少企业还拓展了社区服务的领域,通过升级社区服务来挖掘存量市场的价值。也有一些企业在向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向努力,房地产金融的创新能够有效地从供给侧降低行业的杠杆,有利于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袁东明:房地产企业面临转型升级

在“十三五”期间,房地产行业有两个关键词:创新和供给侧改革。

在新常态下,依靠要素驱动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历史,创新发展逐渐突出,要通过创新来培育和拓展新动能、新创新。《“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创新的理解很宽泛,既强调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也强调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房地产领域也面临很多创新,例如在组织模式、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等方面,企业的发展将更多地体现出新常态的要求,更多地加入互联网的思维。经过新的发展阶段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越发迫切,创新手段将逐渐丰富。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是由于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出现了阶段性变化,单纯依靠传统需求的刺激越来越有限,因此,要从供给侧入手,解决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矛盾,使国民经济在更高的水平实现再平衡。就房地产行业而言,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去库存,尤其是化解行业分化所产生的结构性库存问题。“十三五”期间,在创新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迎来3方面机遇。

首先,短期来看,去库存、调结构、破需求的政策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提振;长期来看,供给侧改革可以让缺乏竞争力的房地产企业退出市场,让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行业的品质、创新行业价值。过去,房地产行业主要从需求出发,忽略了产业优化,如今,行业面临供大于求的现状,如何通过创新提升品质是众多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最后,随着百姓收入的提升,个性化需求的规模将迅速扩大,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一些优秀的房地产企业必然将从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蒋云峰:房地产行业的中流砥柱

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挑战中,房地产行业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而百强企业更是行业的中流砥柱,不仅在业绩上取得成就,也为国家去库存政策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聚焦一、二线主流市场,灵活调整产品结构。2015年,前50的企业重点项目销售额来源于一、二线城市的销售额占比高达82.8%,在重点城市改善型需求不断释放的背景下,百强企业加大改善型产品的推出力度。

第二,紧跟政策节点精准推盘,因地制宜调整价格策略。在市场需求旺盛、房价上涨的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城市,百强代表企业采取适度提价的措施,实现销售业绩与利润的同步提升。

第三,做优增量、盘活存量,全面提升资产配置水平。2015年,百强企业把握国内资本市场宽松、国企改革的有利时机,灵活采取收并购、引入战略资金、重组等方式有效整合外部资源,积极抢占未来资产配置的安全区。

第四,提质增效强化盈利能力,多策并举挖潜利润空间。突破传统盈利模式的局限性,创新产业经营模式,加强“快周转、轻资产”模式,兼顾效率与效益的协同提升。

第五, 保障财务安全, 多元融资奠定发展优势。2015年,百强企业资产负债率均值达到75.4%,较2014年上升1.5个百分点,在重视现金流安全管理的策略下,保持了良好的资金流动性。

第4篇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面对日益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浙江发展又该如何继续走在前列?这是参加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特别关注的话题。

“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出席此次人代会的代表一致认为,浙江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投入、兴实体”,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在宁波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杨丽华代表看来,这是“恰逢其时”:“前两年,我省一些企业比较浮躁,特别是一些小企业,抽离实体经济,侧重于投机,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行业,在当时看来,回报很高。但如今回头看,脱离实体经济的负面效果已经显现。”

杭州市代表团的陈锦梅代表认为,目前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地下钱庄甚至政府搭建的投资平台、银行都在与实体经济抢利润。

“实践证明,只有坚守主业,才能逆势增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前段时间,新昌企业在严峻经济形势下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的做法,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刚刚卸任新昌县委书记的省人大代表――金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温暖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当地民营企业一直坚守主业是分不开的。

“守住主业,做实主业,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不仅需要企业家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冷静面对‘快钱’的诱惑,而且需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当然,除企业自身的坚守外,政府更应在其中发挥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坚守和发展主业。”在其博客上,温暖代表如此写道。

作为国内电动车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浙江天能国际集团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省人大代表、天能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告诉记者,该集团2011年创造的152亿元产值中,全部来自实体经济。

“我们始终坚信,可再生、能循环的才是可持续的。我们从自身行业发展出发,不盲目跟风,没有参与房地产投资,而是将资金投入到节能环保行业、电池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张天任代表说。

“政府要因势利导,鼓励企业做强主业”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应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政府要因势利导,鼓励企业做强主业,逐步收缩非主业项目。”来自绍兴代表团的巴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耀代表提出,政府要搭建好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平台。

“要建立项目产学研互动的平台,使科研机构的一些好项目能够实现产业化;建立人才引进的平台,使高水平的人才能够切实服务于企业转型升级;建立金融支持的平台,在资金利率上予以优惠倾斜,鼓励引导企业真正投资到实体行业。”金耀代表说。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关键要解决‘融资难’问题。”金华代表团的雷永金、章树根代表都指出,目前中小企业要获得国有银行的贷款越来越难,而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需求,利息也很高。因此,要为小额贷款公司创造更宽松环境,给予政策支持,酌情扩大融资范围,降低有关税费;加快村镇银行发展,在存款业务的发展和贷款业务的管控上,不断创新。

“实体经济是基础,挖空实体经济,基础不牢。”杨丽华代表指出,对企业而言,回归实体经济需要走转型发展之路,但转到哪里,需要政府适时做出指引。

“在政府层面,要定期一些产业发展引导目录。企业家是很敏感的,政府作出引导,他们会很快跟进。”她认为,这个产业引导目录的制定、宣传要结合浙江的实际情况。同时,政府也应该在税收、资金方面做出鼓励,更好地引导企业回归实体经济。

政府要提高政策执行力,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民营企业是浙江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升。对此,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钟晓晓代表认为,关键是要靠政府实际行动和政策执行来积极推动。

2011年12月26日,浙江省与国务院国资委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并召开了浙江与央企合作洽谈会。省人大代表章根明说,通过与央企对接,借助央企力量进行转型升级是很好的路子。“比如长兴县的水泥行业,3年前,分散在各个小厂,税收仅1.1亿元。而与央企中国建材集团合作之后,2011年实现产值70亿元,税收8亿元。”

“通过‘傍大腕’,实现与央企‘联姻’,对民营企业发展很有意义。”杨丽华代表说,央企往往在国家战略行业占有优势,而这恰恰是民营企业所欠缺的。

“民营企业技术转型很难,可以借助央企资源,实现自身发展。”杨丽华代表认为,民企在大提升、大发展过程中,同样要结合自身实际,搞清自身定位。“不一定都要向某个行业转移,而应该结合实际,这也可能会衍生出新行业和新产业。”

“如今,生活信息化程度很高,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信息化程度还不够。”杨丽华指出,在劳动力成本显著提高的现状下,民营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在省人大代表、广博集团董事长王利平看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民营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点。作为以制造业为主的省份,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转型升级。

一是借助品牌优势,充分利用周边省市的加工制造条件,实行产品外包。二是实现强强联合。“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资本、要素的集聚。”

在2011年12月30日举行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夏宝龙指出,要把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作为调整结构、稳定经济的重大举措来抓。一些代表在讨论中认为,从长远看,扩大内需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百姓福祉的根本途径。

第5篇

第一章产业发展现状

节能电光源产业是我县的主导产业,2007年10月,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培植100家产业集群之一。2009年8月,我县被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授予“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称号,成为全国首家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

1、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企业规模扩大。我县拥有照明电器行业企业200多家,其中从事节能电光源产品生产的企业有106家,列入定报企业的有26家,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有光达、东林、豪迈、日月、亚明、诚赢、振亚等7家。生产能力增强。目前,全行业日产节能灯明管250多万支。具备整灯生产能力的有光达、东林、亚明、豪迈、诚赢等5家。节能灯明管年生产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30%,是全国最大的螺旋管节能灯生产基地。合作能力提升。与飞利浦、欧司朗、GE等国际行业巨头结成长期合作关系,产品畅销美国、加拿大、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链条形成。形成了从石英砂直管明管芯柱粉管整灯的完整产业链条。

2、骨干企业成长较快,规模支撑作用突出。生产设备提升。全行业拥有生产节能螺旋灯管专用盘圆机设备5000台(套)左右,并拥有自动接桥机、自动封口机、自动弯管机、自动绷丝机、自动平封机、自动排气机等国内最先进的节能灯自动化生产设备,辅助设备亦已逐步完善,月消耗玻璃管材3000多吨。规模企业影响扩大。全县已形成日月照明、豪迈照明、东林公司、光达照明、亚明公司、诚赢公司等1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行业内有影响的生产企业。

3、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全行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体20多个,共建研发机构8个,拥有国家专利成果20多项。品牌建设得到加强。“亚”、“荧火虫”、“豪迈”、“欣悦”、“光缔”、“百倍”、“振亚”等品牌已经逐步受到消费者的认识和重视,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日月照明公司城市道路半导体照明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国家节能专项扶持项目,制定的GB16844产品标准化体系,已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采用为节能灯最新行业标准。豪迈照明公司90%以上专利技术已转入产业化,自主研发的“自镇流冷阴极荧光灯”被认定为江苏省自主创新产品,其性能与安全要求被批准为国家标准,LED芯片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东林公司、豪迈公司系列节能灯被列入国家财政部补贴的高效照明推广产品。

第二章产业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规模明显偏小。开票销售不高,我县去年全行业实现开票销售仅11.5亿元,仅7家企业销售超亿元。产业前后道发展不平衡,明管产量大,前道电子元器件配套和后道整灯生产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和配套型的加工生产,容易受两头挤压。无论从横向的协作链,还是从纵向的供需链看,企业之间的关联链条短,互补、带动性不强,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差,聚合度,协调性还不强。

2、产业层次相对偏低。终端产品比重较小。我县节能电光源产品主要集中于前道明管、粉管等配套产品,整灯、灯饰灯具等终端产品比重较小。企业研发能力不强。多数企业产品研发能力薄弱,特别是终端成型灯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难以拉动产业快速扩张和膨化。品牌知名度不高。要实实在在形成市场知名品牌,这才是应对市场竞争的关键。目前我县除了日月、豪迈分别拥有省级名牌产品外,其他的中小企业品牌创建成效不明显。

3、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数量较少,布局分散,尚未形成空间集聚紧凑,公共设施共享,分布比较合理的产业集聚特色,更没有形成人流、物流高度集聚的“扎堆”效应。缺少重大战略型项目,特别是在招引世界500强、行业前10强的企业上未有实质性突破。龙头拉动能力不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旗舰式、航母型的龙头企业来带动产业向高端、尖端、终端方向发展。缺少大型的专业市场。

第三章产业提升的目标和方向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契机,以“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为载体,以争创新型产业化示范基地为目标,大力推进科学规划、特色园区、培植龙头、科技创新、创建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二、目标定位

1、总体定位:致力打造国际著名产业基地、技术领先产业群体、鲜明特色产业市场,推动节能电光源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到“十二五”末,力争使我县成为全国节能电光源生产基地、集散基地、贸易基地和节能电光源制造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明管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整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0%以上。

2、规模总量:到2013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总量100亿元,培植销售亿元以上企业10家;“十二五”末,全行业实现销售总量250亿元;至2015年,培植销售亿元以上企业20家以上,其中:销售50亿元规模企业1家,销售30亿元规模企业2家,销售10亿元规模企业5家,销售5亿元规模企业6家。

3、项目推进:实施超亿元项目20个。2011年实施超亿元项目5个,其中5亿元项目2个。

4、科技创新:建成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日月、豪迈)、3个国家级节能灯技术研发中心、5个省级技术中心;

5、产品研发: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5%,新产品产销售率达40%以上,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全面提升,主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出口产品通过UL论证、CE论证和美国“能源之星”认证;开发国家级新产品3个、省级新产品5个、市级新产品10个;

6、品牌创建:培植区域品牌10个、全国知名品牌5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

7、集群培植:建成2个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并向周边地区辐射,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节能灯具特色工业园区,形成国内较大规模的节能电光源产业集群;

8、配套体系:建成1个国家级专业节能灯具大市场,年交易额总量达100亿元。

第四章产业提升的重点

按照“四有三聚”的要求,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节能电光源产业“高端化、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的优化提升,着力实施“四大工程”。

1、规模工程。整灯批量化。加快豪迈公司冷阴极灯、日月公司LED、东林公司OLED的批量生产。“十二五”期末,整灯年产量达20亿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企业规模化。加快培植豪迈、日月、亚明、光达、诚赢等技术领先、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优质企业集聚。支持优势企业实施资本运作,加快日月等企业上市步伐,尽快实现突破。市场多元化。积极推进自主创牌和借(贴)牌相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LED、OLED等新光源的研发与荧光灯生产相结合。

2、链条工程:产业链前道,加快招引高纯度荧光粉等项目,大力推动涂粉、玻璃制品等产品工艺升级改造,提升直管、U形管、螺旋管的产品附加值。产业链后道,瞄准世界500强、大型央企以及国内行业前10强,在灯具、灯饰及节能灯大市场等项目上寻求突破。产业链前沿,重点突出LED、OLED、冷阴极、HID(金属卤化物灯)、无极灯、陶极管节能灯、平面光源、节能背光源等高端产品的生产。加快向灯饰灯具、照明工程等应用领域拓展,推动照明行业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相结合。

3、创新工程。提升研发能力。加强政产学研的联合,“十二五”末规模骨干企业要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所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每家都建成研发机构。加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培植核心团队,研发核心技术,通过自主研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行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公共平台建设。节能电光源产业在建成省级电光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争创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5月中旬取得计量认证书,并积极与凯玛公司洽谈合作,争取尽快达成产品出口报告互认,力争进入江苏境内的节能电光源产品在中心检测许可。节能电光源研究所重点围绕高可靠、长寿命、低汞微汞等8项节能电光源产业技术难题分别开展技术攻关。积极与高等院校达成技术联盟,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推动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在我县转化为产业化项目。扩大行业影响。从做产品向做标准、做服务、做品牌转变,放大豪迈公司自主研发的“自镇流冷阴极荧光灯”等系列标准被批准为国家行业标准的效应,引导龙头骨干企业,紧跟技术标准的发展方向,积极参与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增加行业话语权、主动权。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创建,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确保豪迈公司2011年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十二五”末节能电光源产业建成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参与率,力争“十二五”末节能电光源产业规模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全覆盖。扩大交易量,力争“十二五”末网上交易额占行业交易总量的30%。三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两化融合”。加快自动接桥机、自动封口机、自动弯管机、自动绷丝机等国内最先进的节能灯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积极推广余热回收利用、废旧灯管及荧光粉回收等技术。

4、园区工程。在空间上形成以建湖经济开发区节能电光源产业核心区为中心,产业承接区和产业辐射区为大规模制造基地的相互协调、合理分工、有机协作的产业布局。产业核心区以建湖经济开发区为主体,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着力建成整灯生产基地,同时向T2、T5荧光灯、LED照明、冷阴极灯及OLED等终端产品发展,到2015年,经济总量达150亿元。产业承接区依托颜单镇节能电光源产业园,侧重落户节能灯前道工序及半成品加工企业,建成全国最大的节能灯明管生产基地,上冈产业园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无极灯基地;以明管为龙头,粉管生产为支撑,配套形成物流集散市场。产业辐射区依托高作镇、庆丰镇、芦沟镇等集中区为载体,形成特种灯、异形灯、玻璃制品生产基地,建立产业配套体系。

第五章产业提升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规划引导。遵循特色产业形成规律,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完善节能电光源产业发展规划。要强化规划的指导性、约束性和权威性,按照规划要求,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和详细工作方案,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

2、合力聚焦聚集。各部门要积极帮助园区、企业争取省以上各类政策资金;对特色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项目实行优先供地,重大项目要确保“点供”;要扩大融资渠道,引进和设立各类创投风投基金,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支持,金融部门要对特色产业资金需求重点倾斜;人事、劳动、科技、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着力做好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服务指导工作。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职业英语;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11-02

引言

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应用能力,但就目前而言,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实践不足,无法与理论相结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型实用型人才为主,但英语和专业明显脱节,难以用于解决专业问题,最终导致专业水平受限。随着近几年高职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和安排上发生了重大转变,如何促进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的完美衔接,成了当下考虑的重点问题。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我国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少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口专业,所学知识无用武之地,很容易产生“学习英语无用”等思想。也有部分学生,将全部精力用于专业功课,忽视了英语学习,没有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教师同样存在有弊端,比如无法接受新生事物、理念太过陈旧等。所以,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下的教学要求。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形成,英语在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多,企业单位往往在看重专业能力的同时,还看重应聘者的英语水平。这就要求从一开始就进行相应的宣传和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和专业能力同等重要,若想提高英语水平,必须将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结合。新形势的变化对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学习新理论,接受新事物,比如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而且要注重实践。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直被强调,而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极为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师和学生应把握好各自的角色和关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一大区别在于其教学的职业性极强,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有应用,该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彼此配合,利用一些新方法,将课堂的实践性体现出来。以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为例,可灵活选择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先设置课堂任务,结合汽车展销会等实际案例讲解分析,了解之后,组织学生到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实现“做中学”。校企合作模式也备受高职院校欢迎,校内校外都建设有实训基地,可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实践机会,积累经验。

二、开展专业培训,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者引导者的角色,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往往担任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师具备足够的英语知识,却对职业不了解;或者各专业教师英语水平较低,难以实现英语和专业的衔接。高职院校是为了向社会输出实用型人才,而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英语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在重视职业市场与专业结合的同时,对英语也极为重视。作为新型教师,首先应该对所教专业比较熟悉,了解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其次要提高英语水平,并将英语很好地和专业相连接;此外,还要能够对专业课程进行规划和评价,并灵活应用各种新教学方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种解决渠道:第一,在专业教师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对其展开英语专业培训,尽量学习比较系统的知识,能更好地驾驭英语。经常与英语教师交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采取相对应的策略;第二,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了解学生的英语应用情况并采取方案。学习专业知识,以经贸高职为例,可安排英语教师朝着不同方向进修,比如酒店旅游专业重点学习旅游英语,和酒店管理等相结合;商务贸易专业则重点学习商务英语、谈判技巧等。这些工作,学校和院系应该予以重视,并为其提供充分的条件,包括资金投入、教育资源安排等。而教师自身也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掌握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升华自己。

除了促进英语和专业课程的融合,学校还应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提高教师待遇,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并能够留住人才。

三、更新教材内容,理论结合实践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最直接的工具,针对当前教材的不足和缺陷,有必要予以调整和完善。在编写时,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包括是否符合教学大纲、与专业联系是否紧密、知识系统性如何、理论和实践是否结合、英语难度等,都不能超出学生学习能力范围太多。同时,教材内容还必须具有延展性,学生通过教材能够视野变得更开阔。就英语学习而言,如果不了解欧美历史文化背景,难度非常之大,这就要求教材中尽量导入外国文化背景知识,做到强化专业能力和提高英语水平同步。口语交际和书面阅读表达能力是英语学习的两个难点,需要对课程和教材进一步细化,从宽度和深度两方面加以延伸。多与学生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心声,认真编写教材。

课程安排是否合理,对教学效果也有着直接影响,在安排时可参照“进阶式”模式进行设置。比如第一年主要学习公共英语,打好基础,提高听说能力水平。平时教学中,融入专业知识,促进英语和专业的融合。第二年则开始专业英语教学,重点在于职业英语的练习和使用,能否满足职场英语交际需求,用英语处理专业事务,可反映出其教学情况。具体来说,还以汽车专业为例,不同的就业方向所增加的内容也各有不同。比如维修专业需要了解很多的专业术语,汽车商务英语则需要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阅读英语说明书。总之,从更多角度考虑,更加全方位地进行课程设置,突出其职业性。

实践活动可以总结经验教训,积累知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可或缺的过程。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通常会举办各种实践活动和比赛,或者组织学生到实际岗位实习,所以不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增加英语环节,鼓励学生开展英语对话。或者每周举行一次专业英语沙龙,可以用英语介绍行业现状,也可以使用英文版的资料文件。

四、使用现代手段,改进评价方法

为适应社会需求,相继出现了许多新行业,融入现代化手段,更符合这些行业的特点,也符合新的教学要求。比如多媒体网络的使用,可以把英语和专业知识制作成精美的课件,既能吸引学生兴趣,又能随时修改,省去了板书时间,使得教学效率明显提升。微博、微信等工具在当前有着广泛应用,同样可以应用到教学中,每天学习一点英语,时间一长,学生的英语水平自然会有所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法也是经常采用的一种,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网络搜索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利用现代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不能缺少的环节,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评价的内容手段和过程应该有利于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特点决定,其评价不应该只注重结果,而应更加注重过程,要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即:把课堂讨论、作业完成、学习态度纳入评价内容,从而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各种技能之间的衔接。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也应体现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为加大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力度,可适当调整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即平时可占60%(其中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可占40%。

五、结束语

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都是高职院校中比较重要的课程,两者的关系也较为复杂,为提升当前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高职院校纷纷采取措施,促进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的衔接。因此,师生应当转变教学观念,针对目前存在的弊端,及时予以处理。

参考文献:

[1]黄领仪.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行业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J].学周刊,2014,16(11):34-35

[2]蒲春芳,张萌,李军.浅析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商品与质量,2015,27(4):156

[3]陈利红.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分析[J].学周刊,2016,31(5):19-20

[4]刘香萍.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11

[5]陈治.小议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16(32):107

Analysis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ublic English and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U Jin-e

(Hebei Arts and Design Academy,Baoding,Hebei 071000,China)

第7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产业转移;和谐

基金项目:200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项目序号:479);2009年江苏科技大学本科生创新计划专项经费资助(重点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EYD021);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SJB7900006);镇江市软科学研究项目(RK2008042)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沿海地区许多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面临重重困难,产业转移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一方面金融危机使许多企业遭遇生存危机和发展危机;另一方面它又加速了国内产业转移的进程,使市场重新洗牌。而在后危机时代,产业转移的总趋势也没有改变。当前,一些企业本着危中有机的观点,认为危机与后危机时代正是“入场”的最佳时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才能得以保全。本文分析了危机与后危机时代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的相关问题,抛砖引玉,以更好地促进产业和谐转移。

一、转移方的部分制约因素探讨

(一)苏南地区发展的限制。传统意义上的苏南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制定“十五”计划时,把南京、镇江划入了苏南范围。虽然当前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苏中即苏北地区的发展,但苏南地区地狭人广、资源欠缺、环境容量已达饱和,国际金融危机也使其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企业的顾虑

1、产业结构方面。苏南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三种产业逐渐趋于合理。而苏北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还处于较低阶段,尤其是苏北第一产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少。这就意味着并不是什么产业都适合转移。

2、投资回报率方面。首先,如果企业总公司仍然设在苏南地区,只是在苏北地区开设分产业作为自己的腹地,那就必须考虑昂贵的交通运输费以及运输途中不可避免的损耗所带来的损失;其次,在苏北地区设立新厂房和新生产线的投资数目也是不可小觑的;再次,对于一个陌生的新环境,能否打开市场、赢得消费者的信心也是一个未知数。并且,产业转移后可能丧失苏南产业集聚而具有的规模经济效益、网络效益和创新效益。面对上述未知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余温尚存、资金短缺、银行借贷困难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即使苏北地区有着劳动力成本低、土地资源成本低、资源丰富等优势,苏南企业仍没有把握确信其投资回报率是值得的。

3、高新技术产业水平方面。一些苏南企业事实上仅是跨国公司产品的加工组装基地,高新技术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仍不足,这使得它们缺乏产业结构升级的技术基础,存在对目前产业结构的一定依赖,缺少产业转移的动力。并且,在金融危机的肆虐下,苏南有关政府部门出于财税收入、本地人口就业等问题的考虑,也不愿企业大量外迁,这就使得一大部分可以进行产业转移的空间损失了。

二、承接方的部分制约因素分析

(一)工业化进程缓慢,且尚处于初级阶段。苏北欠发达地区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还处于较低水平。加之苏北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工业发展无法系统地进行,仅靠几家企业的带动是不能改变现状的。缺少产业集群,配套能力不足是其承接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自我发展能力差,支持力度不够。对于长久以来的发展制约,单靠企业或个人的努力很难改变现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于一些能够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产业,有关政府部门却没能及时给予其财政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使得原本可以继续发展和壮大的企业夭折了,带给地区建设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受苏北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技术人才的匮乏也是其承接力受阻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一些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由于自感在苏北地区没有用武之地,才选择了较发达地区作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地,从而导致了人才的流失,这对于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是莫大的不幸。

三、促进产业和谐转移的思考

(一)产业转移切实可行,争取实现多方共赢。面对以上提及的转移方和承接方的部分制约因素,我们仍然相信产业转移是可行的。首先,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其基础就是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这就好似物体间有了温度差,“热传导”现象不可避免。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热传导”的基础上,再给予“摩擦”,使其效率加快;其次,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处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一般首先出现在高梯度地区,然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几个阶段。处在衰老阶段的产业,在原地已没有了生存空间,就需要向低梯度地区转移。然而,一些衰老和停滞型产业虽然是发达地区急需转移的类型,但并不是最适合转移的产业,必须考虑欠发达地区政府的意愿和该地区的承接力度。金融危机给产业转移增加了推力,但是产业转移是推力、拉力、阻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寻求平衡点,使得推力、拉力、阻力相互协调配合,使综合效率达到最高,争取实现企业、政府、环境“三赢”的局面;再次,随着苏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该地区一些竞争力相对下降的传统产业或衰退型产业,可以通过向苏北等较低经济梯度地区转移的方式,凭借那些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的优势,获得新的利益和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腾出空间承接国际新一轮的产业转移需求;另一方面可通过产业转移来延伸优势,获取区外资源,节约成本,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拓空间。

(二)设立区域协调机构,发挥各级政府作用。要实现由政府直接参与产业转移到间接引导产业转移的转变,就必须有超越地方政府的协调机构,在这样的协调机构管理下,地方政府形成了利益一致的板块,进行区域之间的协调才有可能取得实效,否则就只能是苏南和苏北各地方政府之间低效的竞争与合作。而政府要做的事情是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和政策服务,提供适宜产业区域转移的市场环境,扮演好区域产业转移服务者的角色,对区域产业转移进行调节和指导。比如,进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对鼓励类、限制类、关停类等各种类型的产业做详细的分类指导。又如,成立区域产业转移援助基金,为符合区域产业转移条件的产业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再如,加强劳动力安置政策,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协助企业安置受产业转移影响的劳动者,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保持社会安定。

(三)选择恰当转移方式,兼顾短期、长期效应。为提升产业转移的效果和苏南、苏北双方的利益以及企业发展的稳定性,不同产业或企业应选择不同的转移方式和途径。苏北要依托自身区域的比较优势,围绕近期和长期产业发展规划,认清自身实际状况,加强区域企业或产业联盟、合资与合作,推进产业转移的多元化,消除产业转移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逐渐形成产业与人才等资源的集聚,推动苏北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教育培育人才,研究开发原创技术。当今区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苏南和苏北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而苏北要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构筑人才高地,就要走人才培养和引进联动发展的路子。应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突出职业培训教育,为苏北工业化发展提供合格技术人才。要制定优惠政策,以提供适宜工作和安居环境等条件,吸引各地人才前来创业和工作,并构建系统、完整的人才循环机制。要加大科研力度,集中力量突破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高新技术的核心环节,并注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促进产业技术基础的积累和工业产品比较优势的递进。要逐渐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及人才汇集机制,鼓励组建“产、学、研”以及企业联合攻关的横向技术开发联合体。

(五)理性承接产业转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江苏省政府就组织开展了为期3年的化工企业专项整治行动。苏南地区大量化工企业被关闭,这给苏北一些县、区带来了招商引资的契机,个别地方甚至喊出了“小化工,在苏南不能活,何不到我们这里挪个窝”的口号。然而,为了切断这些企业的“后路”,江苏省政府及时制定了关闭标准,严格监督管理,取缔不符合标准的企业。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环境保护的最佳状况就是防止一切污染物的产生,然而这是不现实的。正如科斯所说,如果绝对限制烟囱的冒烟,那么伦敦到现在还是一个小村庄。可见,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人类往往是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某种均衡。苏北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要挑挑拣拣、精打细算,汲取一些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六)休养生息厚积薄发,和谐发展再创辉煌。近年来,江苏省政府、省环委会和省环保厅、发改委、经贸委等部门出台了审批“关门”、抬高“门槛”、提标升级和“削二增一”等一系列限制苏北地区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是为了确保苏北地区化工类产业的良性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不少产业转移的机会,似乎未来的经济效益并不大,某些地区的发展可能将处于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

但是,有专家指出,不要认为经济陷入停滞状态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它是“后危机”时代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日本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基本上是保持着零增长的状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优化。我们看到的是像索尼、任天堂等适合日本岛国经济特点的创意产业的兴起,看到的是日本在节能、环保等领域远远站在了世界的前列。也许这就是零增长背后的内涵,利用相当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用时间换空间,可以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穆文龙.江苏省区域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2]刘远柱.江苏省区域产业转移问题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7.

[3]张兆同.促进苏南产业向苏中和苏北转移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7.10.

[4]郝朝君,董金玲,张赴宁.长三角产业转移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08X.

[5]郝朝军.苏南与苏北产业转移的机制与政策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5.

[6]白雪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第8篇

一、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正确认识文化广电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全市文化广电统计工作者在市局、各区县局的正确领导下,去年以来。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圆满完成了各项调查、统计任务,统计数据质量有了新的提高,统计信息化建设有了新的进展,统计服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和促进全市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此,代表局党委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差距和不足,看到文化广电统计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突出表现在一是数据失真,报成绩时数据很好,争经费时数据很差;二是工作难度大,特别是社会这一块的数据采集难度大,相关部门、单位协调难,工作设施设备带来工作难度;三是统计队伍不齐、不稳。这些都说明我市目前的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文化广电科学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要正确认识文化广电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新时期国家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统计工作是国家实行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以来,党和国家要求统计工作在认识国情、把握国情、科学决策、制定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基础作用。基于经济形势的变化,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年初“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向年中“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和年底“保增长”转变,这都来源于党和政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统计数据的准确分析,灵活运用。当前,全市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突出实践特色,创新体制机制,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科学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统计工作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统计工作的责任越来越重大,任务越来越繁重。根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统计信息公开已成为政府部门提供公开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今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统计信息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文化广电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必须按照条例要求,公开文化广播的统计信息,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供文化广电发展的基本信息服务,这对我文化广电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全市文化广电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去年底,二是全市文化广电的快速发展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直辖以来。全市文化产业机构总数9920个,从业人员40562人。艺术表演团体84个,艺术表演场馆32座,公共图书馆43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41个,文化站1009个,其中乡镇文化站897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9个,博物馆18个,娱乐场所2677个,网吧3179个。文化文物系统单位经费收入7.25亿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0.08亿元。建有市电视台和市广播电台各1座,区县广播电视台34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5座,调频转播发射台64座,卫星地球站1座,卫星收转站762946座,电视转播发射台45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30.77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68.2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6.03%电视节目57套,全年制作电视节目52276小时;广播节目28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2.63%全年制作广播节目58513小时。这些数据来自于我每一位统计人员,直观地反映了全市文化广电的规模。每一位统计人员提供的数据,都直接关系到全市,乃至全国统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此,一方面要努力探索完善统计工作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统计力量,以适应我市文化广电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工作战线长,三是统计事业自身发展的新要求。文化广电统计工作涉及面广。工作范围扩大。新修订的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扩大了统计范围和统计对象,新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调查表,文化站的报表由以往的由各区县汇总报表改为一站一表,统计信息更加细化,而且根据现有国家对财务科目的变化需求和现在经济形式发展的需要,增加了核算增加值用的财务类指标。新的广播电视统计制度,从年起也改变了原统计制度中统计指标过多和部分统计项目内容不适用的状况,设立了若干广播影视产业的统计指标,将广播影视社会统计工作纳入统计工作范围,其中包括对社会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经营活动的统计,要求及时、准确地反映社会的从事广播影视制作经营活动的情况,以加强广播影视行业管理、为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其统计范围扩大了报表项目细化了

新的形式下,由此可见。文化广电统计事业发展任务很重,既要将统计工作延伸到新媒体、新行业,又要优化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统计规程;既要为党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服务,又要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供基本信息服务。因此,必须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进统计服务、统计方式等重要环节的创新,扎实工作,加快适应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

二、积极做好各项统计工作,围绕促进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战略任务,党的鲜明地提出了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市委、市政府按照“314总体部署,提出要把打造为“西部地区的文化高地、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相适应的文化中心、城乡统筹的文化强市”文化广电事业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而统计工作与文化广电事业发展息息相关,与行业管理息息相关,希望全市文广系统统计工作者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角重新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围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抓好各项统计工作。

一)围绕发展开展统计工作

发展是第一要义。统计工作要紧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广电现状以及统计工作实际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计人员要经常关心文化广电发展的新情况,善于将统计工作与文化广电的发展实际相结合,认真查找统计工作与反映文化广电实际状况的差距,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主动适应变化情况。具体说,一要适应文化广电事业发展,主动反映新业务的发展情况、主动适应管理新要求;二要适应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三要适应决策、信息需求,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科学、翔实的统计数据。同时,要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专项调查工作,做好统计数据的分析、比较和利用,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文化广电事业发展服务。

二)切实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和质量

关键在于数据质量。各级文化广电部门、单位和统计人员要始终将确保数据质量作为统计工作的主线。这几年,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无论从文化广电系统,还是社会各方面对统计数据的关注和使用,统计数据传播的广泛性和时效性比过去明显增强,因此,把好数据质量关尤其重要。各级广电部门、各汇总单位、基本调查单位都要加大基础数据审核力度,建立初审、复审制度,真正从源头上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反对报成绩时“一片飘红”争取经费项目时问题“一大堆”要积极采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高新技术,完善统计工作方式,规范统计业务流程,推进统计系统信息化建设。要创新工作方法,从解决统计工作当前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注重加强社会机构的统计工作,创新统计思路、创新统计制度、创新统计方法,为统计工作增添活力。同时,要着力加强统计分析,认真解读数据背后的真正内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提炼,切实提高统计为发展服务、为管理服务、为决策服务的水平。

三)全面推进广电统计信息网上直报工作

目前,经过几年努力和在其他省市进行试点。广电总局初步建立了完整的网上直报系统。根据广电总局《关于推广使用广播电视统计数据互联网直报系统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按照“从省级单位到地市、县逐步推进”要求,市拟于年6月在条件较好的广电集团推广使用。40个区县于年9月开始使用网上直报。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建立网上直报系统的重要意义。网上直报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上的方便、快捷的统计数据采集、汇总和传输系统,广电系统积极利用新技术、加强广电统计工作的重要举措。推广使用网上直报系统,不仅方便统计人员工作操作、提高数据报送时效,还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国广播电视统计数据信息共享,更好地为广电发展改革和决策管理服务。为确保网上直报工作顺利进行,希望有条件的区县要为统计人员配备统计专用计算机,安排专职人员或兼职统计人员,确保网上直报工作顺利推进,努力搭建全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统计信息管理平台,不断提高广电统计数据质量和权威性,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广电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广电统计信息的需求。

四)圆满完成年文化广电统计年报工作任务

各项任务繁重。希望大家严格按照局年统计年报工作部署,岁末年初。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积极行动,加强领导,落实任务,明确责任,按时报送报表,杜绝迟报、错报、漏报现象发生,出色地完成今年的统计年报任务。

三、为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提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基本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统计队伍。要把责任心强、懂业务、素质好的人员,一是要重视统计人才队伍建设。安排到统计岗位,建立有利于调动统计工作者积极性的工作机制、奖励机制。及时做好统计人员调整后工作的衔接,确保统计工作不间断,不受影响。

努力提高素质和水平。当前,二是要加强学习。要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学习,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改造我主观世界,指导我统计工作的实践,使统计人员在政治上靠得住。统计人员的岗位十分平凡,但每个数据都直接关系到全国文化广电统计数据的真实和准确,直接影响到管理部门决策的科学性。统计人员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不断提高统计技能。统计工作涉及到文化广电工作的方方面面,三是加强业务培训。不仅涉及公共文化服务、艺术生产、产业发展,还涉及科技创新和行业管理等,特别是新技术、新媒体、新产业的出现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文化广电局计财处要适应工作需要,尽可能多组织统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统计人员不仅要学习统计领域的新知识,还要了解文化广电领域的新业务;不仅要掌握统计调查工作的新方法,还要掌握运用新技术进行统计的新技能,努力做到工作上有本事、业务上过得硬。

第9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社会兼职;学校管理

高校教师兼职,是指“高等院校在职教师在担任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其他有偿性实质性工作的活动”[1]。高校教师的社会兼职是一个普遍现象。社会兼职是发挥高校教师专业优势,拓展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实现专业人才的智力资源优势等功能的重要路径。但同时,目前高校教师的社会兼职行为存在着一定的无序和失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本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当前高等院校质量工程持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倍受关注的情况下,很多高校对高校教师的社会兼职行为采取了相对严格的管理。但在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社会兼职的主要领域、介入程度和参与面都与发达地区高校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以广西高校教师社会兼职情况为例,探讨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社会兼职政策规范的学校管理对策。

一、广西高校教师社会兼职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对广西11所高校的40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研,包括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玉林师范学院、贺州学院、钦州学院、百色学院等各层次、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征求教师们对高校教师兼职的现状了解及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调研发现:有40%左右的高校老师参与社会兼职。从兼职时间来看,这些兼职教师中,每年兼职在半年以上达到6.3%;3—6个月的占比16.4%;0—3个月的占比18.6%。从兼职数量来看,每年兼职在5个以上的占比1.9%;3—5个的占比4.7%;1—2个的占比31.5%。从兼职的地点来看,去学校兼职的占比25.2%;去企业与公司兼职的占比36.7%;给私人做兼职的占比19.2%;自己办公司的占比14.8%。从兼职方式来看,校外兼课占比21.6%;自己办班的占比6.8%;技术咨询占比15.3%;经商占比7.1%。从兼职专业来看,目前实用专业的专业兼职人数最多占比54.8%,其次是热门专业,占比22.2%。可以看到,目前高校教师兼职的形式多样化,而其中大部分教师选择去校外兼课和到企业、公司做技术咨询。大多数教师对高校教师的社会兼职给予积极评价,在受调查者看来,教师兼职的领域多与本人专业相关,有利于个人专业上的成长;往往是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承担更多社会兼职工作,实用专业、热门专业的社会兼职人数最多。对于人们所担心的精力转移问题,超过70%的受调查者认为兼职不会影响本职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而更多人认为高校教师兼职会激发科研热情和灵感(83.9%),有利于发挥自身潜能(62.5%),更可通过兼职,拓宽信息渠道、扩大人际关系、充实个人生活、增加获得资源的途径。至于高校教师的稳定问题是否因之受到影响,只有26.0%的教师表示如果兼职受限,会考虑离开高校,而大多数教师在高校与兼职领域之间,都选择继续“留在高校做个好教师”(42%)、“不会离开学校”(22%)。尽管如此,64.1%的受调查者也认为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优化高校教师兼职提供法律保障,这从某个角度上说明了高校教师的理性和客观认识。

二、如何认识高校教师社会兼职问题

为了获得对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社会兼职问题的准确判断和定位思考,需要考查高校的社会功能及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以及教师社会兼职对于高校功能实现的影响。可以看到:

(一)高校教师社会兼职有其现实的合理性

1.高等教育功能使然

现代大学教育的功能被定位为: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教学、科研功能的定性是明确的,并一直是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基本指标。而其社会服务功能,在我国长期的精英教育指向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发育。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深入,大学分类管理的改革进程,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会越来越体现高校应用性转型的实力,高校教师需要主动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赢得高校转型发展的主动权。高校教师的社会兼职发挥着专业和智力优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正面积极的作用,是服务社会、有利于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

2.政策法律规范的允许

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战略规划,高等院校实践性教学改革,高新行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多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背景都在推动着高校教师与社会的联系。高校教师兼职有不少政策上的依据。1988年国家科委的《关于科学技术人才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对科技人员(包括高校教师)进行兼职有一些细则性的规定,鼓励科学技术人才在专利、发明等技术成果等方面进行应用开发。2002年科技部和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鼓励高校教师兼职进行科研创新。201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高校教师要“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同年,《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也提出“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福建、湖北等省、直辖市相继出台了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的政策。3.学科专业发展的需求高校教师社会兼职有利于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影响力的拓展,这对于高校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高教大众化发展阶段,教育教学需要不断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尤其在一些新发展和发展迅猛的行业领域中,大学教学的传统内容和模式都已落后于社会的需求。教师在具备一定理论专长的同时亦有一定的工作领域实践经验,是教学效果质量的必要保障。社会兼职为教师提供了机会,帮助教师获得实务经验。更有甚者,由于专业的实习和就业很多时候也依赖于教师的社会影响力,教师主动参与社会兼职并发挥其影响力是专业实力的重要表现。在某些学科专业中,高校教师兼职还有助于深化发展学科专业,带动新学科新专业的形成。如民政部政策鼓励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依托专业资源创办民办社工机构,是解决当前社工专业的应用性的重要举措。综上所述,从高校教师社会兼职的主流来说,是符合从个人到学校到专业学科发展的需求的,值得政府和学校管理予以充分肯定。而在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高校发展相对迟滞,服务社会能力较弱,实践性教学尚未得到较好实现,高校教师主动参与社会兼职活动有利于提升高校及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认识这些现实的合理性,是把握好高校教师管理分寸的前提。

(二)高校教师社会兼职易触发一些管理问题

由于参与社会兼职带来的显性利益,在当前管理失位、高校评价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高校教师社会兼职容易引发这些管理问题:

1.职业道德问题

虽然高校面对的成年学生,不像中小学生那样易受教师言行影响,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表现同样严重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由于高校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自由性等特点,以及对高校教师的社会兼职的宽容,有些高校教师在课堂上裸地推销自己的社会兼职产品(如某些直销产品、资格考试培训等),有些教师热衷于在课堂上反复渲染自己社会兼职的“成功”故事,社会上的一些拜金思想被无节制地传播,干扰学生的求学意志,扰乱学生的思想,影响到学校声誉和教师的职业尊严。

2.利益分配问题

在外兼职的教师大多拥有一技之长,这些特长是个人智力的体现,但也是在高校这个研究环境中成长的结果。教师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研究,得出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兼职工作中,大多数时候二者并不冲突,但在一些专利、发明、技术秘密、教学模式、管理技术等具有浓郁的职务产品性质的成果输出中,基于学校声誉而产生的兼职行为,利用的是学校名称、声望等无形资产,教师所获取的利益很少会主动兼顾到职务成果中的学校利益,有时也难免造成学校、教师与兼职单位之间的利益冲突甚至知识产权纠纷。

3.教学影响问题

一些教师处理不好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间的关系,在大量投入兼职工作的过程中,对本职工作敷衍塞责,挤占教学、科研的精力与时间,在教育容量和教育深度上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学校的声誉,损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教育目标的达成,除应藉由法规范予以确立外,尚需经由教师全心投入教学加以实现。授课与教学的成功与否,有赖教师感情的投入、师生的互动,亦即教师专业的纯熟。”[2]当前的高校教育环境变得更复杂了,需要教师对学生投以更多的关注,对教学投入更多的热情,对一个教师来说,只要承担教学任务,教学始终是第一位的。4.同行质疑问题基于高校教师管理缺位的现实,部分高校教师凭借其校誉、职位和个人声望,在多个社会机构中兼职,有的甚至在企业参与分红,轻松拿到不菲收入,引发强烈的不公平感;而有部分高校教师热衷于社会兼职却在本职工作中挑肥捡瘦,只承担最基本的教学课时工作,常年缺席各项集体活动,在学生实践指导、高校承接的社会公共服务工作方面很少承担甚至完全不承担责任,引起同行的强烈不满。

(三)高校教师社会兼职问题的性质不同,应区别对待

综上,高校教师社会兼职对于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利弊不能一概而论,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兼职形式、不同的兼职人员和不同的兼职领域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国内很多高校的管理首先是区别对待,将高校教师社会兼职区分为不同的范畴,而加以分类管理,这种做法值得认真借鉴与思考。比如,在湖南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集中的地方,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度大,利益分化也更加严重,他们通常会将高校教师兼职分为三类并分别予以规范:一是鼓励性兼职;二是限制性兼职;三是禁止性兼职。①那些可“扩大本人和学校学术声誉或社会影响的兼职,如在各类学术组织或其他非赢利性机构任职,在其他高校兼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不担任实质性工作任务的名誉性职位,在学校大学科技园从事产品孵化、成果转化、创业实践活动等”[1],是学校乐于见到的情形,学校通常会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对于那些于高校没有太多显见好处,却占用工作时间的兼职,很有可能损害学校既有声誉和利益的兼职行为,学校通常予以禁止。包括“接受校外机构的全职聘用或与校外其他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个人或与他人合作开办公司(不含在学校大学科技园开办公司)、举办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机构、培训班;到与学校存在直接利害关系冲突的机构中的兼职等”[1]。近年来,随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明确和政府反腐力度的推进,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社会兼职的禁止性规定也在党纪国法中不断强化。①这种对党员干部看似一刀切的做法可算是新时期反腐倡廉运动的必要举措,旨在“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进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3]。比较值得探讨的是限制性兼职。所谓限制性兼职,系指那些与本人专业、学科有一定关系,以赢利为目的的兼职。这类兼职有其营利性驱动,利弊参半,信息模糊,在占用兼职者大量精力和时间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及其所在学科专业的发展,有时还有助于增强个人与单位的学术影响力。这类兼职是高校教师管理的一个难点。在西部民族地区高校中,这类兼职所占比例较大。

三、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社会兼职学校管理探讨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社会兼职实际,有必要对教师社会兼职的政策和规范确立起鼓励加管理的政策立场,强化监督,分类管理,建立和完善教师社会兼职的规范体系。其中,高校作为教师管理的主要单位,应确立好具有约束力的学校规章制度,确保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专业智力优势,要生动活泼地迸发,而不是随波逐流、迷失正确的方向。这里提出若干基于高校主体的社会兼职管理策略。

(一)确立社会兼职的限制性条件

首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合法程序的前提下制定本校社会兼职的限制性条件。虽然说社会兼职对于教师个人和高校学科专业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好处,但高校工作的核心“仍然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任务……社会服务职能不能冲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核心职能”[4]7。一般来说,要求教师承担社会兼职的前提是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单位必需的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等工作,不得随意占用工作时间、打乱教学秩序。为此,需要建立起社会兼职的申请制度,确定限制在一定的工作日内从事社会兼职,因特殊情况需要占用工作时间的,应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特殊情况下的兼职申请,由校长办公会审批。否则不予批准或以违纪处理。此外,业余时间从事兼职工作,不得损害所在学校的利益,须有利于扩大所在学校的学术声誉或正面社会影响;不能未经审批无偿利用本单位的设备、资料等也都是限制的基本条件。

(二)明确社会兼职中单位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高校是社会的知识堡垒、文化标志,有着崇高的社会声誉,高校中的知识产权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中,那些确属已登记注册的发明创造、专利产品、著作和软件产品等职务技术成果,其所有权涵盖的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等权限均属所在高校,个人不得对外转让,只能通过个人影响力促成单位与成果应用方的合作。个人从中分配的利益采取协议管理的方式,由知识产权的拥有主体根据各个主体在其中的贡献进行公平分配。而那些代表着高校无形资产的标志性名称、图案等,一般不得由个人或兼职单位使用。另外,也有不少的技术成果属于技术秘密,所谓技术秘密,“系指那些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5],另外还有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学习,以及教师团队共同开发的一些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法律上并没有得到明确的保护,但带有深刻的学校职务烙印,这些高校优势技术的使用收获的利益,更多由单位与个人之间协商处理。在这方面,高校自身要有知识产权管理的意识和技术,对相关教师明确责任义务规定。为了促进高校教师社会兼职的有序发展,扩大产学研的主动合作,有人建议“由学校宏观统一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让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4]9,这不失为一种让学校的知识产权增值的好办法,更值得重视的是其对于提升高校教师的社会参与能力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不小的意义。

(三)理清社会兼职中的法律责任和违纪处理办法

大学教师校外兼职期间所产生的一切民事方面的纠纷,基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由兼职教师与兼职单位合议解决。对于那些承担一定延续性兼职工作的教师,提醒其与兼职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及义务。参与社会兼职的教师须承诺在兼职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或与兼职单位发生的技术、经济、法律纠纷,一律由兼职者和兼职单位负责,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对于教师社会兼职期间产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如偷漏税行为、资金非法转移等,除了按相关法律追究其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外,学校一经查实,即应纳入到学校管理体系,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包括年度考核不合格、补缴相应经费、降级聘用,直至解除与学校的人事关系等。

(四)重视师德考核,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

我国高校现有的职称评审和考核指标体系过分重视科研,强调统一的内容多,显性指标多(如、课题申请),相关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的内容缺失,无法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导致教师忽视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尤其是社会服务方面,更因其能力和资源上的限制使得高校教师无法投入。所以,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引导教师夯实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的技术和能力,可根据教师的擅长和兴趣,建立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分类管理模式,尤其注重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应用学科的分类考核,将社会服务效能充分纳入考评之中,并注重发展性评价,对教师进行教师综合评价,保证不流于形式,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中得到激励。同时,建立起新的师德考核制度用以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和教师的工资、待遇等切身利益方面相挂钩,并把教师的行为纳入要求之中,例如:严禁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在社会团体挂名谋取私利、严禁私自以高校名义在校外兼职、严禁教师在兼职过程中损害高校利益。

(五)完善教师社会兼职的救济政策

有管理就会有管理不当的行为。高校教师社会兼职行为作为一种性质复杂的工作形态,在得到普遍规范的同时,也要谨防管理不当对当事人的权益造成损失。因此,须基于权利救济设定相关程序,教师社会兼职中因学校管理行为产生的纠纷也应纳入到学校教师申诉制度之中,《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而如果教师社会兼职行为导致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人事争议,则适用仲裁制度,由省(自治区)、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适用《人事争议处理暂行办法》进行公平公正地仲裁。学校内部亦可完善有利于教师维权的教师申诉制度,使教师在社会兼职方面所受的不公正待遇可以得到合法合理的纠正。以上只是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社会兼职的学校管理的一些原则性的建议,要真正管理好教师社会兼职,使其社会功能得到有益地发挥,全面促进学校当前面临的应用性转型,还需要对高校教师的社会兼职作更加细分程序上的针对性指导,有待研究者进一步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湖南大学关于教职工校外兼职的若干规定(暂行)》(湖大人字[2011]10号)[EB/OL].(2011-03-29)

[2]董保诚.论教师法教师辅导与管教,引自教育法与学术自由[M].台北:月旦出版公司,1997:100.

[3]于伟峰,吕婧.试论的反腐倡廉思想[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7.

[4]李久学,曾翠萍,王倩,蔡士琦.协同创新背景下的高校教职工兼职行为管理研究[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