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16:15:35
导语:在企业财税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定制项目型生产企业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对产品进行相应改造和集成,此类项目具有一定的生产周期和较高的财产价值。公司财务管理以项目核算为基础,与传统商品生产企业有显著不同,该类企业拥有突出的技术能力,但由于市场容量、产品特征等原因,无法实现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各项目从企业的核心技术出发,演化为系列产品,在技术上具有同源性,但每个项目又有显著的不同,具有明显的定制型特点。
定制项目一般为适应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生产设备、测试装置或者一个大型系统中的特定功能模块,一般生产周期在半年以内,大型项目的合同履行周期可能会超过一年。合同以分期收款模式为主:先收取预付款、在生产交货过程中收取进度款、在质保期结束后收取尾款。大型项目销售发票一般根据客户需求分次开具。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定制项目核算所涉及的财税问题,有以下一些看法:
一、会计方面
(一)收入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对收入确认做出了一般性的规定,但对定制项目生产企业而言,所核算对象一般金额大、生产交货周期长,很难简单套用该准则,一次性确认收入与成本。定制型项目更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准则中所做的规定,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
根据会计准则要求,首先要判断项目的结果是否能可靠估计,根据判断结果使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如果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则认为结果能可靠估计:合同总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合同完工进度和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确定。
定制型项目在生产结束后现场安装调试工作所占比重很大,经常出现在调试过程中根据客户需求变更设计、反复修改、甚至大幅追加合同的现象。由于后续成本发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照上述“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确定”这一判断条件,很难在合同签订时判断后续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如根据职业判断“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否可靠估计”从而使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将会造成完全不同的核算结果。
(二)完工百分比法
根据准则规定,如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时,可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和成本,确定完工程度可如下三种方法中选择: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实际测定的完工进度。
在实际工作中,完工百分比法实现了收入和成本的配比,相对是比较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有不足之处:
1.准确确定完工程度的前提是企业必须有完善的成本预算制度,能够准确预测项目的总成本或总工作量,如果预算不准确会给收入成本的计量带来很大偏差,进而影响项目在各个期间的会计利润,也为人工调剂利润留下了空间。
2.该核算方法不能迅速反应可能出现的潜亏,准则只是规定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时应当将预计损失确认为当期费用。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只要最初预计项目是盈利的,不论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实际发生了多少成本,只要不超过合同总收入,按完工百分比法核算就不会出现亏损,也无法反应累计成本与累计收入的倒挂,换句话说,完工百分比法推迟了项目亏损的确认时间,人为地将利润进行了平均,增加了企业出现潜亏的可能性。
二、关于税务方面的处理
(一)增值税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项目型企业收入确认主要适用以下两款规定:
1.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2.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但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为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与会计准则关注完工程度和项目回收风险不同,税法主要关注收款和发货时点。对项目生产企业而言,一个项目可能先预收部分合同款,在生产交货后又转变为先销货后收款,兼具赊销和预收货款两种方式的特征,难以判断使用何种方法确认增值税的纳税时点。举例来说,签订合同后收到30%的预付款,剩余的款项是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如果适用赊销方式,税法上确认收入的时点确定为合同约定收款日期的当天,如果确认为预收货款,确认收入的时点为货物发出的当天。因收入确认时点不同,对企业增值税缴纳带来重大影响。
增值税没有引入完工百分比法,对收入的确认方法相对简单,如会计核算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分期确认收入,财税处理将有显著差异。项目型企业很难在会准准则和税法间权衡,如果涉及大量调整事项,经常将适用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徘徊,甚至将会计账务处理成“四不像”,无疑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税收监管风险。
(二)所得税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企业的下列生产经营业务可以分期确认收入的实现:1.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2.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持续时间过12个月的,按照纳税年度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对成本的列支在《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有比较笼统的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结合实务有如下看法:
1.所得税条例规定可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但只限生产周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而大多数以生产中小型项目为主的企业,设备制造周期虽然不超过12个月,但与大型项目的核算特点基本相同,如按税法规定只能采用分期收款方式进行核算。
2.完工百分比法只明确规定了“按完工进度”和“完成的工作量”,没有引入会计准则中使用最多的“完工成本占总成本百分比”概念,“按完工进度”核算方法,需要对业务进程进行专业估计,或者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在会计实务中很少使用,也加大了财务处理差异。
综合以上对财税处理的相关看法,进行如下总结:
1.会计准则和相关税法规定中某些具体规定比较含糊,很难直接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如从官方途径有典型性的实际案例作为配套指引,将会对企业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2.对基础概念和具体业务处理方法在财税之间实现基本的趋同将有利于企业财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项目生产企业而言,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有很大区别,必将产生大量财税差异。目前财税差异的调整主要在账外进行,对一些财务管理业务水平较高的公司,财务人员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和辅助工具的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调账能力。但项目较多时,调整过程会非常复杂,尤其是涉及会计准则和税法中增值税、所得税均有差异时,整理三个方面的对应关系,工作量非常巨大,将占用财务人员大量精力和时间。
3.应明确规定,对项目型企业设立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两套并行的核算体系。目前会计准则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制度,相比而言,税法相关规定还未完全实现制度地体系化。会计准则和税法代表不同的管理意制,按照目前的财税管理现实,应设立税务会计账,并设立完整的税务会计处理规则,使企业从大量的账外调整中解脱出来,促使企业更好地遵守会计制度和税法规范。
一、企业财会税收的现状
企业财会工作发展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后来逐渐被重视,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国的相关学者首先认识到税务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提出将税务会计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然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效仿,到如今拥有较为成熟的企业财会理论。相比较于国外的财会税收制度,国内的会计学科起步较晚,划分不明确,大多数企业没有较为独立的税务会计,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公司的发展。直到两千年我国颁布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这个情况才有了一定的好转,它表明我国正在向独立纳税体系迈进,更加确定了税务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当然,我国关于税收管理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全面,需要相关学者作出进一步的努力。[1]
二、企业财会税收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税收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会计学科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也不够健全,这就导致国家税收部门无法高效全面的进行税收工作,更有甚者,有偷税漏税的行为。从管理制度上来看,税务机关的工作不够集中,管理机制也不统一。[2]由于没有较为完备的额法律做基础,许多部门的上下级在管理区域上存在着重叠的现象,极大的浪费了社会资源,但同时,又存在着其余部门人员不够、管理对象不清晰和管理队伍素质差异大等问题,很大程度的阻碍了政府税收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让不法者利用一些漏洞进行偷税漏税的行为,伤害了社会利益。另外,我国的税收管理模式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没有体现出税收的强制性,这就导致税收结果差强人意。所以,完善相关的税收制度才能够提高税收效果。
(二)专业税务会计人才缺失
税收会计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需要税务人员拥有相关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水平。会计在进行税务工作时,不仅要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保障税款的顺利征收,还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避免不符合规定的纳税行为,对企业造成损失。同时,企业会计还需要时时关注政策的变动并及时针对企业内部财务情况作出最合理的调整,紧跟市场的变化动向。以上要求加大了税务会计的工作难度,再加上会计工作较为繁琐枯燥,待遇较为普通,使得许多人不太乐于去选择税务会计工作,造成了专业税务会计人才的缺失。
(三)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不够
国家在企业的财会税收政策和管理理念上存在很大的不足。[3]在我国,税务机关是单独存在的,与所管理的辖区企业不存在合作关系,平时联系不够。具体表现在企业对政府的要求不合理和企业发展方向较为盲目,企业在处理和政府关系时,不会考虑政府的处境和社会公共利益,最后难以达成共同目标。
三、改善企业财会税收问题的策略
(一)完善相关税收制度
要想改善我国企业财会税收工作的现状,最根本的就是完善相关税收制度,构建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有逻辑性的、科学有效的财会税收管理体系。如果财会税务法律制度能够被完善并付诸实践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目前企业财会税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当前,国家税务机关在进行相关税收工作时,往往没有健全的相关法律来供详细的参考,难以做到“有法可依”。一旦相关制度得以完善,就能够更加明确的指出工作中不同角色的责任和权利,极大的改善目前工作中各方界限不明而产生的资源浪费现象。
(二)注重专业税务会计人才的培养
会计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往往是衡量一个企业财务处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从大局上来看,也能够反映我国会计行业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国从事会计的人员较多,但很多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者并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或者是培训时期较短培训水平不高,由此导致拥有较高专业税务知识的专业会计人员变得非常短缺。尤其是如今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专业人员的缺乏必然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税务会计人才已经迫在眉睫。
(三)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
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不良一方面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会阻碍国家税收工作的进行。究其原因,无非是两者之间缺乏相应的沟通机制,特别是如今整个中国政府体制逐渐健全、政府工作越来越规范化和透明化的大背景下。企业更应该向跨国公司学习,保持双向沟通,时刻把握发展方向。[4]同时,企业还需要经常将自己的发展近况和规划汇报给政府,进而更加明确的制定发展计划。此外,遇到执行起来有困难难以实施的政策,个体企业还可以团结行业内其余个体的力量,消除这些不利于发展的因素,实现“双赢”。
引言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税务筹划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税务筹划已深入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税务筹划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事先筹划是税务筹划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企业事先对税收成本进行科学谋划。企业要最大限度的谋求经济利益,就要做好税务筹划工作。
一、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企业具体的财务管理中,税务筹划是一项系统庞杂的工程。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有关税法的政策法规,确保其在一定时期内具备规范性、适用性以及严密性的特征。企业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减轻税负,就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积极运用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强化管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制定出最有效、最科学的税务筹划方案,为企业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2.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都是营利,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企业在制定具体的投资计划时,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充分利用国家有关税收的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顺利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3.有利于实现企业资金的灵活调度。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税法的相关规定,保证税务筹划的科学、合理,从而帮助企业减轻税务负担,充分享受国家税务优惠政策所带来的好处;此外,企业要保证会计核算方法的科学合法,实现延期纳税,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资金的时间价值,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从而保证企业资金调度的灵活方便[1]。
二、企业税务筹划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企业要将国家各项法律规范作为纳税筹划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精神。同时,企业财务管理者要加强自身学习,及时掌握税法的最新变化,一旦税务法规发生变化,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就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2.经济性原则。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要严格遵循经济性原则,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为基础。首先,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是税务筹划工作的着眼点;其次,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进行税务筹划工作时要贯彻执行资金时间价值观,也就是说,要综合比较和衡量不同时期的同一纳税方案或不同纳税方案,将纳税方案换算成具体价值。
3.事先筹划原则。事先筹划原则就是指企业首先要对筹资、投资以及经营等活动进行事前谋划,然后再制定出具体的税务筹划方案,从而切实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款,降低企业税务支出。
4.坚持以企业财务决策为导向原则。要顺利实现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就要使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符合规范,从而推动企业筹资、经营以及利润分配等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要严格遵守企业财务决策,实现税务筹划与财务决策的协调。
5.风险防范原则。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往往会考虑到现行税法的弊端和漏洞,因而存在着一定的操作风险。企业在制定税务筹划的具体方案时,如果不重视操作风险,那么极易导致税务筹划工作的无序,从而阻碍税务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企业要增强风险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税务筹划工作中的操作风险[2]。
三、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只有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要保证税务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有科学的财务策划作为支撑,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务策划手段,同时企业要以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为工作的出发点,检验税务筹划方案是否科学、可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投资、筹资以及经营过程中,都有利于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科学有效的税务筹划将有利于顺利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1.筹资过程中的税务筹划。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而言,筹资是进行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要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盈利目标,就要筹集到大量的资金。权益融资和债券融资是目前公司筹资的主要方式,发行股票是权益融资的主要形式,而借款、发行债券是债券融资的主要形式。权益融资和债权融资的资金在税前和税后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公司要保证筹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做好税务筹划工作。
在公司的资金来源中,权益资本是最主要的来源形式。但是我国税法明确规定,企业费用项目列支中不能包含权益资金成本,企业只依法享受税后利润,股息所得税不归公司所有。所以,公司在发行股票之前,要以企业注册资本为出发点,假如企业所需资金较多,而注册资本较少,那么企业可以发行债券或者从银行贷款,有效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难题。公司注册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债务资本的筹集,公司要尽可能消除或者减小这一影响,可以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切实提高公司的实际收益,从而消除投资者的顾虑,最大限度的筹集到债务资本。国家相关税法规定,企业可以在税前扣除债务资本利息,从而增加收益。发行债券和借款是债务筹资的主要方式。国家税法指出,负债成本能在税前予以扣除,从而实现所得税的减抵。通常,企业负债利息率低于投资收益率时,企业可以适当增加负债或者利用财务杠杆,以便于获得节税收益和权益资金收益。权益融资和债券融资各有其优缺点。从企业纳税筹划来看,权益资本融资不及债务融资,国家相关财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在债务融资过程中所支出的利息和手续费可以依法纳入财务费用或者在建工程费用之列。企业可以在税前支取财务费用,从而抵消一部分所得税。而企业在发行股票时,要在纳税以后才能支付股利,企业相应的就要多缴纳所得税。所以,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时要尽可能选择债务资本筹资方式,切实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2.投资过程中的税务筹划。投资作为一项经济活动,是指企业在前期投入一定的物力或者财力,从而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获得经济收益。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投资有着重要意义。获取投资利润是企业进行投资的根本出发点,在投资收益中,税款作为减抵项目关系到企业收益的多少。所以,企业要重视税务筹划,确保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公司在制定具体的投资方案时,要不断优化投资规模、投资行业以及投资地点,最大限度的提高投资净收益和节税。在选择投资地点时,企业要尽可能选择低税负地区。企业在制定具体的投资方案时,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劳动力、市场、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原材料等,实现投资地点的最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因地制宜,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税负差别,为税务筹划提供了可能。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点时要审慎行事,尽可能将资金投放到国家大力扶持地区,切实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双赢。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何种行业时要衡量并比较国家关于具体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尽可能选择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等,充分利用国家税收扶持政策。目前,我国制定出了不同的税收政策,投资者在选择具体的投资方向时要坚持科学的态度,认真做好税务筹划工作,选择优惠多的行业,增加企业收益。
影响企业投资规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企业在确定具体的投资规模时,要将市场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同时,税收也从多方面影响着企业的投资规模。所谓的投资规模,就是指企业在筹备之初是建立独立企业还是集团企业。企业的纳税水平和生产规模也受到投资规模的直接影响。在我国,增值税是主要税种,它涉及的范围极广。所以,缴纳增值税是多数企业不可避免的问题。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是我国税法规定的增值税纳税人。在征收增值税时,不同的纳税人适用于不用的征收率和增值率。投资者要对二者的税负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及时修改和调整投资规模,降低税负。
3.经营过程的税务筹划。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税务筹划占据着重要地位。成本核算与税务筹划有着密切关系,成本核算主要包括选择存货计价方式、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以及资产摊销等。
企业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会产生福利费,管理费等诸多费用,这些都将纳入产品成本的范畴,不规则分摊法、平均分摊法以及实际发生分摊法等是主要的费用分摊方法,选择的方法不同,所承担的税收负担也不尽相同。所以,企业要做好费用分摊的筹划工作,最大限度的减轻企业的税负。
存货计价主要包括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以及个别计价法等多种方法。选择的计价方法不同,存货价值和成本也就不尽相同,具体的应纳税额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企业要在物价水平持续降低的情况下减轻税负,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就要选择先进先出法。企业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税负,一般选择最优的计价方法,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平均年限法是目前我国通行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成本和折旧额随方法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折旧方法将导致企业利润和税务的不同。企业在进行资产折旧时要尽可能选择最优的方法。例如,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要最大限度的缩短资本回收期,就要选用加速折旧法,增加税收抵税额,延迟纳税[3]。
关键词:企业税收 问题 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确立和完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扩大内需,其中,企业财会税收是内需保护政策的基础。企业的财会税收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同时,对于企业的正常稳定运行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得知,如今在企业财会税收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1、企业财会税收存在的问题
一是偷税漏税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今还有诸多的问题存在于税收的管理部门和执行人员建设中,从管理角度上来讲,企业收税部门的制度还很不完善,有着较多的问题存在于部门分级以及管辖区分级划分上,比如没有足够的人手,没有合理的划分管辖区,没有明确管理内容,企业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等,这样都会对企业财务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出现一些偷税漏税等问题。还有就是从执行方面来讲,没有较大的执行力度,在财会税收开展过程中,监管人员没有落实自己的职责,没有足够的监管力度,并且还会出现一些不爱岗不敬业的问题。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财会税收的税收方法和监管制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二是企业内部管理:通过调查,我国很多企业在税收中采用的方法都是传统的财政管理,将企业整体财政税收作为关注的重点,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却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企业没有较好的掌握税收,在财会税收的同时,企业税收部门往往无法从企业报表上,对财政税收信息进行详细的获取,那么财政税收的工作进度就会遭到降低,影响到税收的控制能力,经常容易出现偷税漏税问题。
三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配合:目前,很多地方都是单独设置税收部门,没有联系管辖内的企业,这个问题主要是我国企业财会税收政策存在着问题,并且财政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企业需要紧密联系政府,税收制度的一体化也需要体现出来,在企业财会税收过程中,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方可以将企业财会税收给有效开展下去。
2、企业财会税收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是强化监管制度:要大力监管企业内部资金,在监管企业资金内部资金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下去,对企业的日常生活行为产生足够的重视,可以细化企业财会税收的管理工作,对经济项目的财政税收报表进行编制,在开展本项工作之前,需要细分企业内部人员和财政税收人员,对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经济流量方向进行明确,结合流量方向,来对报表进行合理编制,并且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将每天验收、每周验收以及每月验收等制度给严格执行下去。要知道,财政政策的传达会直接受到企业财政内部细分化的影响,通过有效分化企业之间各个管理部门,可以促使企业财会税收更加有序的展开。
二是双向管理制度:将双向管理制度应用到企业财政中,具有一系列的优势,构建良好的企业双向管理制度,政府可以更加有效的开展财政税收工作。在传统的税收观念中,需要分开政府和企业,管理工作由政府来负责,企业只是扶持和执行,这种财务观念是错误,对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良好关系构建,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对于企业来讲,可以对申报小组进行构建,以便更加密切的联系政府,促使企业合法运营。如果在企业方面出现了问题,政府可以及时了解,给予一系列的帮助。对于政府来讲,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企业中来,对企业进行指导,构建相关的财会税收监管制度,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将这种双向管理制度给执行下去,可以促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三是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构建:要想更好的优化企业的财会税收政策,就需要对企业财政部门内部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首先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财政部门进行构建,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并且将适当的权利赋予给这个部门,明确职能,这样就可以对日后的工作方向进行了解。其次,对监管制度进行优化,促使企业在税收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企业内部的监管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促使管理形式的一体化得到实现,这样就可以统筹考虑,配合政府,将税收工作给有效开展下去。最后,在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还需要积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应用过来,对信息一体化平台进行构建,借助于这些信息平台,企业可以对政府的相关税收政策进行了解,并且还可以实时监控税源情况。另外,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对现代信息平台的报警机制系统进行构建,如果有问题出现于企业内部财会数字中,报警信息可以及时发出来,那么就可以避免有偏离出现于企业的财会税收中,促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另外,企业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培训、教育等,来不断提升财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对于财会工作人员来讲,需要不断努力,紧跟时展的脚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3、结语
在如今新形势下,企业财会税收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对企业财会税收进行控制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企业门内部的财政分工产生足够的重视。政府需要积极参与进来,明确自身职能,对相关的监管制度和联系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企业需要密切配合政府,协调工作,这样才可以有效落实我国企业财会税收政策,推动我国经济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子芳.试论企业财会税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2(24):123-125.
摘要:以某单位人才数据为例,说明人才断层的严峻形势,分析水电施工企业人才断层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人才断层 老龄化 对策
人才断层,即人才青黄不接。人才的结构构成状况出现某种不合理、不稳定、不协调的状态,甚至在局部范围内产生某个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某种层次的人才断档,抑或人才总体配置呈现比例失调的表象,均可称之谓“人才断层”。
一、水电施工企业存在人才断层问题的主要方面
1.人才年龄结构严重断层。以某单位为例,人才年龄结构构成存在着中年低谷,35-45周岁年龄段的人才特别少,占10%左右,所属项目中甚至有只占5%。如果把人类劳动年龄按40年(20 -60岁)计算的话,那么一般这个年龄段的人应占总额的20-25%才较合理。
2.技能人才断层。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为23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16%,不同的工种,分布到不同的项目,数量就屈指可数。此外,门塔机司机及其他重机司机数量不足,还存在老龄化问题。
3.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及以上人才断层。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副高级以上9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30人,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结构呈金字塔型。副高级以上管理人员老龄化化问题严重。45岁以上8人,占90%,他们将面临着退休、退居二线。中级职称中35岁以下8人,占50%,多为近年统招毕业生,工龄5-10年,这类人才流失风险较大;45岁以上7人,占44%,多为55岁左右老同志,即将退休;而企业中坚力量35-45岁之间者只1人。
二、出现“人才断层”现象的原因分析
1.薪酬原因。当员工感觉到企业支付的薪酬不能很好地代表其人力资源价值时,或者是不能正确评估其对企业的贡献时,就会选择到能支付更有竞争力的薪酬的企业中去。据2013年全国各行业平均工资一览表中的数据显示,金融业最高,水利行业排倒数第二,在水电企业工作的风险却比大多数行业要高很多。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员工就会跳槽。
2.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有的单位只重引进人才不重培养,没有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职业发展通道,常见的通道是见习期-技术员-副科长-科长-副总工-总工-项目经理。这是一个需要漫长时间、等待机会的通道,项目经理的数量有限,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当的。
3.企业文化缺失。作为高度分散作业的行业,干一个项目换一个地方,容易让员工思想上产生波动情绪。很多水电施工企业只重技术重经营结算,忽视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远不及服务业,缺乏对员工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一旦员工感觉自身价值无法发挥时,就会离开。
三、解决人才断层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1.清楚认识并重视人才断层问题。企业管理者要清楚认识并重视企业的人才断层的问题。5年内管理人员退休后,是否有足够的中坚力量接替。若没有,说明企业已经出现了人才断层,而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第一,完善考核与激励制度。由于考核与激励机制缺乏,很多单位出现“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不良风气,这个必须改,要让大家感到“不干就是错,无功便是过”。要通过完善考核与激励制度,奖励能者,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考核定薪,倡导公平的分配氛围。第二,加强中青年人才专项培训。企业里的培训大多只1-3天,速成的,学习的效果不明显,还有大量的差旅费。建议上级部门加大专题培训力度,选择一些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骨干重点专项培养,特别是中级职称的这些人才,减少流失风险;通过签订培训服务协议,也能约束人才的流动性。第三,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使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有机统一,能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得到发展。这是一种长远投资,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企业,也可以留住人才,有序地培养各层次的人才,避免人才断层。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水电施工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发展目标、共同价值观、经营理念的宣传,增强凝聚力;经常以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与各级人才的沟通,不断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提高收入水平;发挥工会的群众枢纽作用,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把员工在企业的成长以报喜的方式告诉家人,让人家也一起分享员工进步的喜悦,并支持员工的工作。通过以上努力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对企业有依恋有感情,愿意为企业服务。
总之,水电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人才断层问题,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减少人才流失;有步骤地开展人才培养计划,做好考核与激励工作,设计合理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做到人才有序流动不断层,从而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 春博,学军.关于人才断层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J ] .中国科技论坛,1991(5)
[2]丁坚.关于“人才断层”问题的若干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1990(5)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应用价值和两者的关系
1.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应用价值分析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保障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基础,在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的应用,就有着鲜明的价值体现。能在税收筹划管理的应用下对企业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企业的发展其自身的发展水平主要是通过盈利能力进行衡量的,所以企业盈利大小就和税后利润大小有着紧密联系。企业要想在税后利润最大化的呈现,就要能够充分的注重税收筹划的工作科学有效的实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完善化,就能将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得到加强。
再者,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税收筹划的应用价值,还体现在对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会计管理水平提升层面。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其中比较重要的要素就是资金以及利润和成本。而在企业经营中税收筹划的实施,就能够将这几者进行综合。这就能够将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实施税收筹划的实施过程中,在对财务工作人员方面的要求也有着相应的提升,从而就能将会计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另外,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对税收筹划的应用,能有效防止企业陷入到税收法额陷阱当中。在这一方面的应用加强,就能充分保障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竞争优势加强。
2.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关系分析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而和税收筹划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对和企业的每项工作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税收筹划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要素,对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在税收筹划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是围绕着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开展的,在应用的目标上都是为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所以在税收筹划的工作实施收益方面,也会对企业的获利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工作方面,其主要就是起到财务决策的作用,能为企业的领导者在决策中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才能帮助企业获得利润。两者对企业的利润获得的目的都是相同的。而税收筹划作为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两者也是相互影响的,如果财务管理的质量得不到提高,也会影响到税收筹划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税收筹划的特征以及类型分析
1.企业财务管理的税收筹划的主要特征体现分析
从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的特征来看,主要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中在合法性特征上是比较基础的特征。也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税收筹划要能够和法律的先关规范相符合,不能与其相抵触。而在税收筹划的目的性特征层面,就体现出了税收筹划作为理财活动和筹划活动,就要能为实现一定意图和目标来加以实施,所以在目的性的目标上体现的就比较突出。
再者,财务管理的税收筹划在预期性的特征上也比较突出,在对税收筹划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就是对未来经济事项作出的预测。因为在纳税义务的滞后性性质的基础上,企业只有在交易之后才能进行纳税。在这一客观实施的情况下,就能够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税收筹划的相关工作得以实施,也能将税收筹划的预期性特征得以鲜明呈现。
另外,企业的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的专业性特征以及风险性特征层面也有着呈现。从其专业性特征层面来看,主要就是在进行税收筹划中是按照国家的标准要求进行执行的,所以在专业性上就比较强。而风险性的特征则主要是体现在,这一筹划活动是有着预见性的,所以在筹划过程中就会有着一定的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的税收筹划的主要类型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而对税收筹划类型来看,根据不同的标准就能够将税收筹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其中的节税筹划类型就是比较常见的,也是合法方式下的税收筹划类型。在这一类型的税收筹划,主要是通过对税法当中的起征点以及减免税等优惠应用,在投资以及筹资的活动中进行科学化的安排,就能够达到少缴税以及不交税的目的。在这一类型的税收筹划方面主要就是对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的应用。
再者,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类型中避税筹划也是比较重要的。这会非违法方式的税收筹划的方法,主要就是在对当前的税法充分了解以及对相关的财会知识掌握情况下,对税法的一些规范没有违背,从而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投融资等方面,结合实际进行科学化的安排。这样也能起到避税的目的。
除此之外,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税收筹划的类型中的税负转嫁筹划类型也比较只能够。在这一类型中的税收筹划,主要是通过对经济手段的应用,然后对价格实施相应的调整以及变动等,将税负进行转嫁其它人进行承担。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起到税负转嫁的作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压力也能得到有效减轻。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应用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税收筹划在其中应用有着其可行性。由于税收差别待遇,能够为企业在这一工作中开拓发展的空间。企业在对税收筹划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对企业的投资以及经营等活动进行的科学合理化的安排。通过对税收筹划得以明确化以及进行规范化,就使得企业在税收筹划的发展空间上得到了拓展,有利于其作用的良好发挥。同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税收筹划加以应用,也能制度上能提供相应保障,这就比较有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质量水平提升。在税收筹划的实际应用中,也能够为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增加,丰富了财务管理的功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效率也能有效提升。
2.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应用现状来看,还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对税收筹划的了解没有全面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对税收筹划的引入,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比较短,一些企业在这一概念的理解就不是很深入。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税收筹划有着错误性的理解,认为直接的偷税漏税以及逃税,要比复杂化的税收筹划来的方便,对税收筹划的科学正确应用没有得到正视。还有是企业的税收筹划中在风险意识上还没有充分体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对税收筹划的风险没有注重,这就对财务管理的水平提升有着很大的阻碍。
再者,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对税收筹划的成本意识方面相对比较缺乏,以及在相关的人才方面还比较缺乏。一些工作人员对税收筹划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这些层面的问题就对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对这些问题就要能及时的解决,针对性的应对,这样才能有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科学有效应用。
四、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应用的优化策略探究
为能够将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科学应用,就要注重措施的科学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在这些策略实施下,就能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水平得以提升。
第一,将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要能严格遵循相应原则。只有在这些原则遵循下,才能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其中在合法性原则方面要得以重视,对税收筹划的应用要在法律框架下加以应用,不能对国家财务会计的相关法规等进行违背。对税收筹划的应用要和时展相结合,根据最新的法律规范来进行遵循。还要能在实施中和财务管理的总目标相统一。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目标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实施的,所以两者目标要能相统一。除此之外,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的应用也要能将成本效益原则,以及服务于财务决策过程原则相遵循。只有在这些原则的遵循下,才能有利于税收筹划的应用价值最大发挥。
第二,将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能在不同的阶段得以发挥作用。将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筹资决策中的应用中,就要能充分的了解筹资方式的多样化。企业会有着不同税负以及成本列支方式等,通过将税收筹资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加以应用,就能将筹资的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在具体的应用中就要能加以选择,对金融机构融资以及非金融机构借款等都能加以结合实际选择。
第三,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能充分注重税收筹资的应用。对于缺乏税收筹资观念的问题要能及时性的转变。在我国的税收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发展背景下,在税务体制管理的层次性要进一步的深化。政府方面就要在税务活动的开展上加大力度,在这些基础知识的宣传工作方面进行加强,并要能积极的引导企业对税收筹划的行为规范性实施,认识到税收筹划应用重要性以及科学性等。
第四,企业财务管理的税收筹划的应用,要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财务工作人员要能够结合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将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利弊要能得以有效的权衡,进行实施科学性的筹划。企业的税收筹划的实施中,要严格和税法的时效性相遵循,对风险的防范要能加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多变的情况下,税法也会相应的变化,企业在对税收筹划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就要能够和税法的相关规定紧密结合。
第五,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对税收筹划的应用,还要能够对税收筹划的管理实施机制建设工作得以完善化。这就需要对一些专家进行聘请,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制定相适应的税收筹划的科学机制。要能确保独立进行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将机制和相关法律规范进行紧密结合,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完善加强,才能有助于税收筹划的应用价值充分体现。
关键词 企业技术进步 财务税收 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1现行的财务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税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税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流转税,而企业所得税的比重相对较低,但是在促进我国企业进步的税收政策中,主要优惠的对象是所得税,因此造成了优惠措施的力度对于促进企业技术升级的动力相对有限。
1.2优惠对象范围较窄
根据《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可以得知,目前税收优惠的对象主要针对的是科研单位和科研成果,而对于具体的科技研究活动和开发的项目却没有相应的财政税收优惠,因此造成优惠政策的覆盖面相对较窄。也就是说已经完成技术升级,而且已经为企业得到回报之后才能够享受到这些优惠,而对于那些准备开始技术升级,项目开发的企业却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而对于企业来说,这两个阶段风险更大,如果没有政策上的支持,显然很难让企业实现技术进步。
1.3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缺乏
在现行的税收政策中,对于高科技人才的收入还没有真正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也就是说高科技人才赚的钱越多,那么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会越多,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降低了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每年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也足以说明国内优惠政策的缺乏,而财务税收政策优惠力度较弱也是一个重要内容。
1.4对于风险投资的优惠政策缺乏
很多企业技术升级往往是通过风险投资来获得资金,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风险投资的立法存在严重滞后,涉及到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目前针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仅仅是对那些已经投资企业并得到一定回报的情况下才会得到政策上的优惠,在这种限定下,显然会降低促进风险投资的投资力度,只有从一开始就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同时对于民间资本进入风投领域给予政策支持,才能够有效地提升风投的投资力度。
1.5生产型增值税具有消极作用
生产型增值税不仅仅会增加企业的税负,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当企业资金匮乏,自然很难在技术升级和创新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因为这部分的资金效益能否出现,本身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生产型增值税对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是具有消极作用的。
1.6优惠政策形式单一
目前针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优惠财务税收政策的措施相对单一,仅仅以税率式的方式和税额的定期减免进行税收优惠,也就是侧重事后让利,而在研发前期以及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投资减免和亏损结转等方面没有切实的优惠措施。
2 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税收政策完善建议
2.1将事后优惠转变成事前鼓励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在于鼓励企业敢于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因此在税收政策上要在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上进行倾斜,这个优惠倾斜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完善;(1)对于中试产品进行税收优惠;(2)对于基础研究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3)对于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要给予税收优惠。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投入的研发经费,无论当年是否获利,都应该按照实际的支出给予一定额度的税收抵免。对于企业或者个人的技术成果转让,可以减免所得税以及营业税,从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2.2对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
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在于高素质人才。提升高素质人才的研发热情,除了在精神上给予激励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从物质上给予激励。因此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应该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这样才能够促进国际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避免我国高端人才的流失。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1)改革计税标准,并给与税前扣除;(2)要扩大高端技术人才个人所得税的优惠范围。
2.3完善风投的税收优惠政策
风投是目前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持资金,因此可以从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从而鼓励风投的积极性;(1)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并允许费用的列支,企业技术进步可能的失败损失可以因此得到一定的弥补;(2)制定税收倾斜政策,比如对于风险投资公司向企业进行风投时的资金可以免征营业税,与此同时还在较长的时间里降低所得税率;(3)对于企业本身投入高新技术并获得利润的资金再次投向高新技术,那么之前的利润所得税一律给予减免。
2.4实行多元化的财政优惠政策
之前针对促进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方面的财政税收政策的优惠方式仅仅采用的是税额减免和低税率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优惠力度较低,不具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积极性。因此可以引入发达国家针对高科技行业采用的加速折旧以及投资减免的优惠方式,还有技术发开基金等税基式优惠措施,从而鼓励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研发新技术。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税收政策制度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方面是否有效,而确保效果的前提就在于多种优惠制度的相互协作,让企业从多个角度能够因为技术升级而得到政策上的扶持,这样才有利于提升企业技术升级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林颖.税收促进科技创新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9(10).
关键词:企业 财税政策 分析 经济
我国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地位也越来越高。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国外出现了一些阻碍国家经济发展,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直接导致企业的出口下滑,经营出现亏损。国家就需要优化中国企业发展财税补贴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随着国家财税补贴政策的实施,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并没有充分发挥财税补贴的作用。
一、财税补贴政策的相关概述
财税补贴政策也就是企业结构失衡或者出现一定瓶颈的时候,可以给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财税方面的补贴,从而保护特定的产业和经济,优化产业结构。财税补贴政策是国家协调经济运行和社会利益的手段,可以起到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绩效的作用,它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运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政策。
二、关于财税补贴政策在公司经营绩效发展现状
中国企业普遍享受了国家税收方面优惠,而且名目非常繁多,各地差异也较明显,其中最典型的农业生产型企业。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当地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刺激公司的发展,但是通过研究发现,财税补贴政策对于生产型企业没有非常明显的效应,还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显著增加了偿债能力,也导致企业管理层出现一些偷懒的行为。通过研究表明,近一半的农业上市公司利润都是需要依靠着各种补贴进行经营占了21%,补贴收入中所得税返还占了48%,出口退税构成占了10%等,但是农业上市公司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其整体经营绩效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反而出现一种停滞不前的态势。
为了建立并完善企业工作协调方面的机制,充分发挥国家财税补贴的作用,国务院促进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改善企业发展的政策方法的环境,从而制定相关的法规,比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等7部门了关于《融资性担保公司暂行办法》,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制定财税补贴政策。因此中国企业融资工作也抓紧推进。从这些举措来看,说明国家对于财税补贴政策的高度重视。
三、财税补贴政策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以农业公司为例
我国目前与企业相关的财税补贴优惠包含了:增值税减税、企业所得税减免、价格补贴和公益性补贴,基于所得税减免优惠占据了企业所享受的财税补贴总额的比例相对比较大,因此也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很多企业没有下精力去解决自身经营绩效方面的问题,而是过多考虑国家补贴政策,导致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匹配。
(一)财税扶持政策在公司经营中出现的一些负面影响
财税扶持政策在公司经营中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从全国各地农业公司统计来看,中国的农业企业有30%是由于依靠国家财税补贴而维持生存的,但是这种企业由于经营绩效不佳,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大部分还是倒闭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也直接浪费了国家财税补贴政策的资源。
财税补贴政策和所得税优惠对农业上市公司有非常大的影响,它是企业盈利非常重要的来源,但是过多的财税补贴会导致企业在经营绩效不佳时不会想办法扭转企业发展方向,这与国家政策的初衷与期望有所违背,说明财税扶持政策及运行机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导致企业会滋生惰性和寻租的行为,因此无法真正优化企业经营政策,导致企业的经营绩效低下。
(二)公司经营方面的问题导致财政扶持政策的作用锐减
国家利用财税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大力的经济方面的扶持,但是农业公司的整体发展情况却是比较低迷,而且暴露出非常多的问题,比如经营绩效比较差,股权结构不合理和治理结构不完善,甚至有些企业进行跨业经营,导致有些农业企业因为财政方面的问题而黯然退市。财税扶持政策虽然改善了企业的绩效,但是无法掩盖在公司经营方面的问题。
(三)企业对财税补贴政策认识错误
我们知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领导,领导层的意志决定了企业面对国家政策时的方向问题,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和知识,而是白手起家,所以现在大多数企业的纳税并不重视企业的税收筹划,导致无法正确筹划成本。
关于补贴效率的标准,国家给予农业产业化财税补贴政策,其目的并不是企业的发展壮大,而是希望促进农民的增收,有一些企业出现了亏损,如果不进行经济方面的补贴,就会立刻倒闭,这样会导致当地的农民就业出现问题,甚至是增收不利,在这种情况下,补贴效率也就是维持企业不倒闭,但并不是促进企业的发展,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四、财税补贴政策对公司经营绩效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以农业公司为例
财税补贴政策是国家的一种宏观调控,是对企业经营的一种扶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发展。因此,运用财税政策资金支持相关的产业,扶持企业不断地做大做强,促进经济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财税;小微企业;发展融资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经济以及缓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发展中管理并不十分完善,导致企业的融资十分困难。财税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以进一步促进引导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小微企业发展、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小微企业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我国的小微企业发展十分迅速,规模和数量都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发展中缺少比较完善的管理措施,导致小微企业融资中存在众多的困难,这直接影响小微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微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的小微企业大多属于机会型企业,管理方式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对于企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在社会整体经济转型期,小微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和技术,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另外一些小型的企业仍然未能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影响企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的科学发展。
(二)小微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小微企业的融资主要是商业银行的贷款,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小微企业贷款面临的困难逐渐增加。小微企业的商业贷款需要一定的担保,但是,小微企业的特点是资产规模小,企业将有限的资金都投入到生产经营中,不可能再有资金去购置固定资产。而商业银行贷款看重的是不动产抵押物的担保值,这极大的限制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另外,小微企业缺乏风险意识,财务管理不完善,没有完整的信用记录。再者,由于缺少完善、良好的信用体系,缺少良好的信用担保,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资金短缺导致小微企业难以长足发展。
二、财税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和融资支持
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关乎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并不十分完善,企业的融资十分困难,限制了企业的健康长足发展。加强财税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财税对于小微企业发展和融资的支持,促进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政府应提供财政支持。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没有能力去培养太多的技术人才和经济专家。需要政府出资组建一个经济技术咨询平台,建立人才库,为小微企业解读国内、外经济政策及发展形势,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改良创新,这样可以引导小微企业立足长远,建立科学发展观,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规模型经济。
(二)对小微企业实行减税政策。目前,小微企业上缴了50%以上的企业税收,需要缴纳十多种税项,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税费负担沉重,利润空间被极大的挤压。国家应“放水养鱼”,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加大所得税税收优惠,放宽费用扣除标准,切实减轻企业税负。另外。优化税收环境,降低纳税成本和“隐形负但”,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小微企业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信用担保工作不完善,导致企业难以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财税政策调整中需要注重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可以鼓励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支持。小微企业难以在大型银行中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支持,小微企业贷款困难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信用担保存在问题,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信用担保政策,尽量建立健全企业的信用机制,提高企业的信用度,为企业的贷款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加强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影响企业的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存在财务管理问题,财务管理中缺少监督工作导致企业的发展存在潜在的威胁,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强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工作的开展以及发展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小微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尽量减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会计信息不真实现象。在企业中建立财务管理责任制度,将财务工作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一旦出现财务问题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减少由于企业财务工作问题导致的企业发展问题和融资难问题。
(五)建立健全小微企业的经济风险机制。国家财税政策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存在一定的风险,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重大的经济问题甚至倒闭现象逐渐增加,地方的财政部门将会面临重大的经济损失,担负着重大的风险。这种潜在的风险是企业发展中难以获得财税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后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机制,提高小微企业的风险意识,尽量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小微企业在管理中需要提高风险意识,由于小微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加,企业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企业在管理中建立有效的风险预防机制,减少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隐患,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保障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我国的小微企业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加,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融资困难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阻力。加强财税政策的支持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发展存在众多的问题,财税政策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存在一定的风险。今后小微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企业财务工作,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康.财税如何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融资[J].经济,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