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3-09-27 16:15:36

导语:在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第1篇

 

关键词:音乐 舞蹈 作用 影响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者能有优美的动作是跟音乐分不开的。人的听觉在不同音乐的刺激下,通过中枢神经对听觉作出心理反应,这种反应能引起人的联想,如现代舞的音乐,有缠绵、浪漫、柔媚、抒情,让舞者在舞蹈中表现爱情的欲望,尽情地发挥。 

舞蹈的编排以音乐开始,没有音乐便没有舞蹈。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是在空间上的穿透力将舞者感情表达出来,身心相互交融,从而产生共鸣。音乐作为舞蹈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以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多彩的风格使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更为动人。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完成优美的动作,这不单是美的享受,也是精神上的陶冶。舞者能否将音乐所阐释的优美或者抒情表现出来,则是要看舞者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内在感情是否统 

一,从音乐的理解来发挥舞蹈的表现力,主要是通过音乐对舞者所产生的感觉,即舞者心理、生理影响。本文即 

对音乐在舞蹈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做出阐释。 

 

1.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1.1 音乐诱发舞者舞蹈时的灵感 

舞者在舞蹈时的灵感来源于舞者对旋律及节奏的理解和想象,因为人的神经中枢对听觉刺激作出的心理反映是有规律的,不同的听觉刺激往往诱发不同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既能引起人的联想,同时又能激起人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的抒发,使舞者在舞蹈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情景交融的心灵感应,激发出内心的情感与想象,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邃的舞蹈意境,使整套动作产生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思路的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意境是一种“情与理”、“形与神”的统一,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以意蕴、情趣取胜。舞蹈是“形动于外而精于内”的表情艺术,作为舞蹈的表演者应了解音乐和舞蹈的深层含义,从而激发内心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遂的意境,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身体动作表现出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 

在舞蹈中,舞者不仅要表现音乐节奏,更重要的是再现音乐内涵,如果音乐可以单独、完整地使观众领会到音乐的意境,那么舞蹈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必须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听觉来显示激情,作用于人的感官,激发灵感和冲动;通过视觉来表达情感,体现风格、烘托气氛。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将客观与主观相熔铸。换言之,就是音乐的内涵与舞者的形体律动相结合,只有这样能才将自我与观众带进美妙的意境之中,对欣赏者产生深刻持久的感染力。 

在舞蹈表演或比赛中,舞者只有准确、细致、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内容、体裁、风格、特点等,在舞蹈时才能充分激发灵感,通过听觉来显示激情,通过视觉来表达感情,这样才能将自我和观众带入美妙的意境。如果一个舞者不能了解音乐的内涵,也就无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就没有舞蹈美。动而不抒,舞而无情,蹈而无感,充其量也不过是机器人的模拟而已,从根本上失去了舞蹈的意义。 

1.2 音乐对创编、设计舞蹈动作具有诱导作用 

音乐可以使人产生联想,音乐节拍的强弱、节奏的轻重、音调旋律的谐美、音乐的浑厚悦耳,会产生同动作和事物的联系。因此,根据音乐的这种特点,能激发对动作创造的灵感,激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灶之间产生多种形象联系,进而能更美、更好地创造出与音乐相适应的舞蹈动作来。 

第2篇

关键词:舞蹈;小学音乐;渗透;桥梁;艺术表现

自古以来,舞蹈和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和音乐美的交融。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的利用舞蹈进行有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进行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从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灵活运用舞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最后得出:舞蹈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唤起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创造热情,这样不仅使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一、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具体体现为:舞蹈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儿童学习音乐的桥梁;舞蹈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手段;舞蹈教学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有一种集体的归属感;舞蹈教学是音乐美的延续。

二、灵活运用舞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通过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经验,结合相关于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如下灵活运用舞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穿插舞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采用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对枯燥的歌曲用舞蹈进行渗透教学;运用舞蹈对音乐实践进行成功保证。

1.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穿插舞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演绎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进行教学,可以让单调的歌词快乐起来,课堂气氛变得比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会增大。举例说明,在学习《郊游》和《茉莉花》时,在优美的旋律下,穿插优美的舞蹈动作,就可以有效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对于音乐充满期待,学习兴趣自然就上来了。

2.合理采用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舞蹈可以带动听觉欣赏,使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处于兴奋状态,舞蹈给予了音乐生命的活

力。欣赏《天鹅湖》的音乐片段,如此经典的音乐作品,配以华贵、高雅的芭蕾,流动的旋律赋予人物的思想、情感,使音乐有了生命,有了活力,学生在艺术的殿堂中,亲身感受着美的力量、美的真谛。

3.对枯燥的歌曲用舞蹈渗透教学

举例说明,小学生在聆听《大鹿》这首歌时,如果单纯地听歌,就显得非常的枯燥无味,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找学生扮演成小兔和大鹿,随着音乐进行舞蹈表演,让扮演小兔的学生表现急切的心情,扮演大鹿的学生表现助人为乐的精神,这样通过有声有色的舞蹈表演能使音乐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4.运用舞蹈对音乐实践进行成功保证

舞蹈教学可以给学生多点时间进行自由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舞蹈教学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

受,即兴动作,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的美好与存在,使音乐实践活动有了成功的保证。例如,在《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起随着音乐欢快地跳起来,载歌载舞的实践活动,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唤起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创造热情,这样不仅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丽.初等舞蹈教学游戏化的应用探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05).

[2]陈琰峰.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对学生身心的影响[J].小学教学参考,2010(06).

第3篇

关键词 体育 舞蹈教学 美感训练

0引言

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指的是人们从视觉、感觉和听觉等方面对学生舞蹈美的感受,要加强对学生的美感训练就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进行综合理解,从而达到视觉和心灵的双重满足。因此,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如果能够加强对学生的美感训练,就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并加强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理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就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

1当前我国体育舞蹈教学美感的组成要素

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主要包括结构方面:(1)音乐的美感。舞蹈动作需要配合音乐才能体现出舞蹈的灵魂和精髓,学生在舞蹈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来跳舞,这样才能够丰富舞蹈的内涵。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充分重视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利用音乐美来为人们提供节奏美感和听觉上的美感,利用录用音乐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增强舞蹈的教学美感;(2)形体美。形体美感主要指的是学生肢体动作的美感,包括肢体的协调、表情的配合以及骨骼和肌肉塑造出来的形式美感等。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形式美是舞蹈美感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舞蹈美感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需要引起学生和教师的特别重视;(3)服饰美。服饰对于舞蹈动作具有修饰作用,根据舞蹈动作以及舞蹈内涵选择合适的舞蹈服装可以更好的突出舞蹈的特征,提高舞蹈的美感。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国,教师还需要加强服装和舞蹈动作以及音乐的配合。

2体育舞蹈教学美感训练的策略

2.1加强基础功训练

要体现舞蹈教学的美感必须要求学生以掌握基本的动作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为学生的美感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基础功指的是学生在体育舞蹈学习前期进行的基本技能的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学生经过不断的训练和提高,因此较为枯燥。但是,这一阶段的训练对于学生后期的舞蹈学习效率以及美感的体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形体、动作等的指导,要让学生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动作习惯,重视学生肢体、表情、眼神等的美感,为学生后期的美感训练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应该要加强对学生的把杆训练,锻炼学生的肌肉,塑造学生完美的身形。在芭蕾舞的教学中则要教授学生怎么进行肌肉的伸展和控制以及在空中画圈等,要重视基本功的教学。

2.2选择合适的音乐和服饰

音乐美也是体育舞蹈教学中美感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选择合适的音乐风格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音乐的选择决定了教师应该交给学生怎样的动作以及让学生在舞蹈中体现出怎样的美感。因此,如何把握音乐的风格是关键。不少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表现较好,能够较好地体现出舞蹈的美感,但是对音乐的把握可能不太准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适当增加对学生的音乐指导,在舞步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让学生能够把握音乐的节奏,形成音乐和舞步的配合。例如,教师在拉丁舞的教学中,就需要为学生选择拉丁舞曲,然后让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完成一系列动作。拉丁舞曲的风格较为奔放、自由,其对应的拉丁舞舞步也较为自由和随意,动作与动作之间略带激情。将音乐和舞步一起进行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舞步的精髓,还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动作的演练,使得舞蹈动作更加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赋予拉丁舞更加丰富的内涵。当然,在音乐的配合下,教师也需要加强对服饰的搭配,选择合适的服装进行相应的舞蹈表演,才能够更加形象地突出舞蹈的艺术魅力。

2.3加强学生对舞蹈的理解

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不仅代表形式美感、肢w美感、音乐美感等内容,实际上还包括舞蹈的内涵美感。舞蹈不是简单肢体动作的组合,而是艺术的形成,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体现出舞蹈动作的美感要求学生能够加强对舞蹈和音乐的理解,利用肢体动作将舞蹈的情感内涵、时代内涵以及文化内涵全部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舞蹈的美感,使学生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引导。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前需要向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基本构成、来源以及意义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舞蹈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以及情感的把握;其次,教师应该要让学生认识到,舞蹈是时展的产物,因此我们才可以看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生活背景下生产出来的舞蹈精髓和动作等均是由差异的。这对舞蹈学习的启发不是入乡随俗,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不断的创新。创新能力在舞蹈学习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舞蹈的美感和魅力,而且可以大大促进学生未来的舞蹈发展,还能够推动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主要体现在音乐的美感、舞动动作、眼神、表情的美感以及服饰的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需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为学生塑造形体美,然后加强对音乐和服饰的重视,选择合适的音乐和服饰,并加强学生对舞蹈的全面理解,切实提升舞蹈的艺术魅力,增强学生在舞蹈中的美感。

参考文献

[1] 宓钟琪.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感方法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02):39-41.

第4篇

舞蹈是以人的身体为表演工具,用人的“外在”肢体身段,眼神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可以看得到的人的精神生活;依靠人体形象、动作、线条姿态的变化,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在一定时空内,按照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规律,创造出一种具体可以感知并饱含诗情、富于乐感的动态艺术美,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舞蹈教学从来没有停止过肢体训练,但是作为艺术,只有肢体动作的作品是不能完成表演的,舞蹈表演除了自身肢体语言的表达以外,它还是有感情的,并不能离开音乐而存在,其中充满了感情内涵的音响激励。舞蹈与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将钢琴伴奏运用于舞蹈中,增加舞蹈表演的魅力。

二、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1、舞蹈教学中的钢琴伴奏,能培养学生的节奏

感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舞蹈从诞生那天起,就与音乐天然融合。在舞蹈教学中,加入钢琴伴奏,能够给学生美的意境,通过钢琴优美的旋律,给学生以联想,激发学生的舞蹈热情,启迪学生的舞蹈智慧,使学生从最基本的舞蹈动作的简单的感性认识,逐渐进入到更深刻的理性想象和表演创作中。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与舞蹈的世界。由此,它对于学生舞蹈的学习与音乐艺术修养的形成,起着一种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2、舞蹈教学中的钢琴伴奏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情

舞蹈的动因主要就是节奏的物态化。在舞蹈教学中,根据舞蹈的风格特点,选择合适的速度与节奏的钢琴伴奏曲目,通过音乐情感的表达来补充,渲染和深化舞蹈表演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极其鲜明的情感色调去感染学生,使他们迅速把握这种情态基调,迅速进入音乐意境,与舞蹈表现的特定氛围,以体态语言把这种情调形象化,通过音乐情感的表达来补充,渲染和深化舞蹈表演所要表达的内容,使得舞蹈表演更加细腻,感人,成为一种精美艺术。钢琴优美的音乐可以调动学生舞蹈肢体语言的表达,赋予他们艺术创作的灵感,最终学会以舞蹈语言来揭示音乐作品内涵的美,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将舞蹈表演达到音乐,舞蹈完美融合的艺术境界。从而使他们的舞蹈艺术才能发挥到最佳境界,最终达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

3、舞蹈教学中合适的钢琴伴奏可以赋予舞蹈以节奏、韵律和风格

音乐家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可否说节奏也是舞蹈的骨骼呢?任何舞蹈作品如果离开节奏节拍,其旋律将无法存在。从这一点上来看,也可以说,舞蹈教学最重要是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觉,钢琴伴奏能够营造、渲染热烈活泼的艺术氛围。在舞蹈教学课堂上,舞蹈教师应该选择优秀的作品,有形象具体、丰富多彩的音乐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帮助他们分析、理解舞蹈作品的精华。开发他们对美的领悟力和敏感性,使学生在以后的舞蹈教学中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舞蹈的风格走向,刻画具体生动的形象。让学生可以从中品味领悟出音乐的美感。

三、在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

在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与舞蹈动作,速读,节奏同步进行,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钢琴伴奏是舞蹈与音乐链接的纽带,优美的钢琴伴奏会让舞蹈动作表现更加激情,能够更完美的展现舞蹈的意境与意义。要求学生将舞蹈表演达到与音乐完美融合为一体,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并感受到更形象的舞蹈意境。音乐能够激发人的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的旋律来感染学生,钢琴伴奏有着音色优美、饱满、伴奏肢体丰富多变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学对音乐有了节奏、呼吸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受。钢琴优美的音乐可以调动学生舞蹈肢体语言的表达,赋予他们艺术创作的灵感,最终学会以舞蹈语言来揭示音乐作品内涵的美,将舞蹈表演达到音乐,舞蹈完美融合的艺术境界。

四、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音乐素养 体育 舞蹈 教学质量

1导语

体育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身体练习, 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随着体育舞蹈的普及与发展,以及体育舞蹈动作 “新”“快” 标准的发展趋势,体育舞蹈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规定动作套路进行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现今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而音乐素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 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起很好的促进作用。体育舞蹈的音乐素养包括节奏感、感知音乐能力、音乐想象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的这三个方面能力基本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更好、更快、更有效的提高体育舞蹈的教学质量。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及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查阅。

2.2.2类比法通过查询音乐对舞蹈的作用与意义,以及音乐对体育舞蹈的作用,类比推出音乐对体育舞蹈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2.2.3专家访谈法通过对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音乐学院老师关于音乐素养的咨询,总结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方法。

2.2.4归纳总结法通过对资料收集和整理,专家咨询等,归纳总结出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对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意义。

3结果与分析

3.1音乐在体育舞蹈中的作用及意义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体育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音乐的风格指导和控制着动作的风格、音乐的强弱变化以及动作的力度与起伏。学生通过不同风格体育舞蹈音乐的伴奏练习,体会动作的快慢与强弱,以及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变化。离开音乐,体育舞蹈难以把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音乐对于体育舞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风格不同,其对应的音乐特色也不同。学生用不同旋律、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表现出不同节奏、韵律的体育舞蹈动作。体育舞蹈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时长和风格,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等节奏的变化,使体育舞蹈富于不同风格的律动感。体育舞蹈动作在音乐节奏的映衬下,通过动作的基本技术、速度的快慢、幅度的大小、能量的增减,舞蹈风格等有机地编织在一起,展现出人体动作的“力与美”的审美效果。体育舞蹈动作编排的风格迥异和规律替、身体律动与音乐节奏的节拍的“同步”是在音乐的引导下完成的。音乐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听觉艺术,音乐伴奏给予学生动作联想,而且体育舞蹈的竞赛规则规定,动作与音乐的融合度对体育舞蹈表演的成败都有着重要作用。体育舞蹈动作由人体通过音乐与舞蹈、形体等动作相结合,并按不同的节奏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用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技巧以及人体运动的“力与美”。学生通过分析音乐时长、节奏和特性,培养其感知音乐的能力和节奏感,在实践中培养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体育舞蹈运动中的艺术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表现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音乐对体育舞蹈动作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2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对体育舞蹈教学的意义

3.2.1 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对体育舞蹈教学中“教”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的、有趣的、逻辑性强的方式来呈现给学生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更新、变化,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学习。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通过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教师可根据体育舞蹈音乐特点和体育舞蹈动作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提高学生表现力,使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和理解教师所教的动作以及教师所要表达的体育舞蹈意思,使“教”和“学”融为一体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并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在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兴趣,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是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之上,学生可以根据音乐节奏自我调配肌肉,启迪和帮助学生迅速的记住动作,掌握动作的要领和组合,使动作更加优美、协调。教师在导课时也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深入体验教材的内涵,充分享受音乐所赋予身体每个细胞舞动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促使教师有效的改进、优化教学方式,加快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3.2.2 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对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的意义

3.2.2.1音乐素养的提高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同阶段的体育舞蹈教学,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不同,学生所反映出来的学习兴趣和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也不同。传统的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目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授的内容。通过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变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从而达到间接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作用。

第6篇

舞蹈中的节奏感是人们在跳舞时通过改变形体和动作的组合来完成表现出的感知能力和具体反映,它不仅可以让一个舞蹈准确地表达舞蹈的内涵,而且节奏的韵律也增强了少儿身体的协调性。少儿对节奏感意识很强,通过节奏教学,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促进其音乐素养的提高,让少儿能够在玩中完成舞蹈教学的任务,使其身心健康和谐成长,这也是培养少儿节奏感的重要意义。

一、节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节奏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因此,节奏在舞蹈教学中也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少儿舞蹈教学而言,音乐是第一课,舞蹈的动作必须配合音乐来进行,舞蹈的意境必须依托音乐来展现,从音乐入手,引导少儿感受意境,感知节奏,让少儿在舞蹈动作中掌握音乐的律动,形成对音乐节奏的敏感性,使少儿在舞蹈活动中对音乐节奏逐渐获得层次性的认知与发展。

(一)节奏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舞蹈离不开节奏,节奏是舞蹈的骨骼,是支撑舞蹈的基础要素之一。在约翰?马丁的《舞蹈概论》一书就曾说到:“所有形式的舞蹈均包含了三项原则:动作是基本的材料,动觉的移情作用是其交流方式,而人体按照节奏运动则是其目标。”他认为人体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运动是舞蹈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是舞蹈的最终目标所在,也就是说,节奏在舞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一个舞蹈中,节奏的变化可以让人对舞蹈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感觉,例如,快速的节奏会给人以一种热烈和喜庆的感觉,让人听到节奏就想随着音乐和节奏翩翩起舞,如《春节序曲》、《金蛇狂舞》等作品;舒缓的节奏会给人以一种恬静和安逸的心情,让人听到音乐节奏就想静静地去回忆,如《春江花月夜》等作品,还有的音乐节奏让人会产生一种朦胧的忧伤,如《二泉映月》等作品??不同的节奏,随着它的轻重、强弱、长短、缓急给人太多的想象,让人随着鲜明的韵律用身体表现着自己对美的感受。

(二)节奏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意义

舞蹈作为一个单独的艺术门类,它是通过人们的肢体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让观众能够从他们的肢体语言来了解舞蹈的情感。之前我们了解到节奏感的训练在舞蹈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就必须清楚其教育的重心应该在培养少儿的舞蹈的感受能力上和舞蹈的表现能力上。初步培养少儿的舞蹈节奏感和韵律感,能让他们体验到舞蹈带来的美的享受,把节奏的训练和肢体语言贯穿于整个舞蹈教育之中,这才是我们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目的。在舞蹈教学中,节奏感是少儿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它是将音乐的理解通过肢体有律动的进程进行了一种情绪化的表现,能够准确灵活地掌握节奏,对提升孩子的节奏的韵律美、准确再现舞蹈的神韵具有一定的功能,而对这种节奏的培养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途径的。

二、少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节奏感

我们了解到了节奏感在舞蹈中的地位,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就舞蹈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对节奏感的培训,这也就涉及到如何培养节奏感、用什么方法来培养少儿的节奏感等问题。

(一)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的方法突出舞蹈教学中的娱乐性与趣味性

游戏是少儿对这个世界最直接的认知手段,我们要利用少儿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对舞蹈产生兴趣,而不会让他们感觉他们是在“学习”舞蹈,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你所教授的内容,这也是我在这里所提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首先,选择一个好的音乐对完成教育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当把孩子们熟悉的儿歌拿出来,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跟随音乐做出肢体动作。我们将舞蹈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加入,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用一些喜欢的事物,如一件玩具或一个卡通的小帽子等等,他们就会在游戏玩闹中学习到了节奏,让他们在快乐中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快乐。在舞蹈节奏训练中也可以加入一些日常见到的东西,比如学一只小鸭子走路,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对节奏的模仿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其次,要选用一些适合少儿学习的教学方法,并要注意在舞蹈教学中运用有针对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在少年儿童成长的不同时期,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不同少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运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孩子们能够直接、准确地了解到你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样他们才能够在学习中准确而形象地表现音乐和舞蹈。最后,要在舞蹈教学中让学生增加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舞蹈和节奏感的训练中增强快乐感,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另外,还可以在舞蹈教学的节奏训练中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在学会了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给予他们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舞蹈编排,让他们真正地在舞蹈中表现自己,这也会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舞蹈的美的存在。群众文化舞蹈辅导员所面对的孩子,并不能完全按照学院派的方式方法去做高强度的训练,一旦方法不正确,容易给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因此,群众文化舞蹈辅导员只有根据不同主题、不同音乐、不同形式的舞蹈来拓宽少儿对舞蹈艺术的认识。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接触这门艺术,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少儿对舞蹈艺术的创新意识,才能达到辅导工作的预期效果。

(二)强调和重复是对节奏训练最好的巩固

在舞蹈教学中,孩子在学习中可以很好地把握舞蹈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但在过段时间的练习时,就会减少或忘记这些东西,这就是没有很好地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在训练中对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巩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为以后的舞蹈教学打好基础,但如果一味地舞蹈学习中重复、重复,就会让孩子们感到乏味、无趣,这会让孩子失去想学舞蹈的兴趣。我们可以在舞蹈教学中运用变化速度或形式的方式来保持或增强孩子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如在学习节奏变化中,我们就可以采用老师在前面走,孩子们在后面跟的形式,老师在走的时候可根据音乐的要求不时地改变走步的速度,这时,孩子们必须要仔细地观察和模仿老师的速度,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也不会踩到别的小朋友的脚上,这时的孩子已经不是在学习舞蹈和节奏,而是用一种“玩”的心态在与别的小朋友和老师进行交流。另外,还可随机改变一首乐曲的节奏,让少儿表现不同节奏下舞蹈动作的快慢变化,以一曲多用的方式引导少儿体验不同节奏下动作频率的改变:如,正常音乐节奏下进行普通的走步动作,加快节奏则变成跳跃或跑动等动作,而放慢节奏则变成了蜗牛爬、大熊走……这样,避免了舞蹈动作单一练习的枯燥乏味,同时也锻炼了少儿对节奏快慢变换的判断与表现。当我们感觉到这时的节奏已经让学生自然地接受或快没有兴趣时,这时又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变化动作(动作变化不能太大),让孩子能够在前面的节奏中又一次将“玩”带入到学习中。所在,在整个的训练中,老师不是用语言来指挥孩子要如何去作,而是将学变为玩,这样可以很好地巩固舞蹈教学的内容。

(三)创编节奏是少儿对节奏的掌握与运用的最好验证

无论任何一门艺术都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舞蹈艺术也不例外。在我们对孩子们进行初步、系统的舞蹈训练后,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己对音乐和舞蹈的理解编排自己的舞蹈,这是对舞蹈艺术的本质的最终追求,也是孩子们表现的最美的舞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我们最主要的是在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所以,如何在玩中学就成为了我们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正如吕艺生教授所认为的那样:“只有职业舞蹈教育,而没有普及舞蹈教育,是不完整的舞蹈教育;一个国家没有艺术的普及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让孩子们参加舞蹈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孩子们的艺术修养,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文化馆少儿舞蹈辅导员对舞蹈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舞蹈口述表达技巧和能力有一定基础,并能够在舞蹈形象及动作变化上给予少儿舞蹈最好的指导时,就需要提高自身舞蹈创编作能力,在编舞过程中能够体会和感受到舞蹈带来的激情、节奏、律动,并将这种感受和体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为舞蹈创作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第7篇

一、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的开设必要性

高中生十六到十八岁这的阶段是身体变化最大最快的阶段,也是学习进度较快、学习压力较大的时期。在此时期适时地开设音乐与舞蹈模块,对学生进行舞蹈鉴赏、舞蹈常识、舞蹈表演、舞蹈创编的教育和培养,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姿态、体态和步态。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舞蹈,体会音乐的节奏、韵律、情感与气质;在舞蹈中体验音乐,感受舞蹈动作和姿态的形体美、造型美、韵律美、意境美。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的开设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在我校,这意味着舞蹈不再是少数舞蹈特长生的专利,它以选修模块的形式让普通学生都有机会选择舞蹈、接触舞蹈、感受舞蹈、表现舞蹈,有机会系统的接受舞蹈基本知识、基本动作的教育和训练,有机会进行舞蹈排练、舞蹈表演、舞蹈创编。但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有确实感觉到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的教学又与舞蹈特长生辅导课程不同,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一)教学对象不同:《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的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学生,而不是准备高考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特长学生。在普通高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学生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的不同:《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在教学目的上与专业舞蹈教育不同,其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舞蹈专业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有舞蹈特长的学生高考考入高校舞蹈专业。

(三)教学内容不同:对舞蹈专业的特长学生主要通过高中三年的教学使他们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艺术素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和提高;而对普通的选修音乐与舞蹈模块的高中生来说,在一学期短暂而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则主要进行舞蹈知识、舞蹈鉴赏、舞蹈表演、舞蹈创编等内容的认识和体验。

三、教师引领作用的重要性

1、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把握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课标》在对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价值及教师在教学中的关注点,做了明确的阐述:“音乐和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其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音乐是源头,是灵魂,是塑造舞蹈艺术形象的内在的核心因素。舞蹈形象所需的速度、力度、节奏和旋律感在时间与空间的展开,构成了舞蹈艺术的基本表现过程和方法。学生对音乐与舞蹈课程内容的了解和接受更突显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的重要性。

2、以音乐为本位,体现综合性的艺术学习。

《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以音乐为本位,从音乐向舞蹈过渡再到完美的结合。教师一定要注意体现以“音乐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综合性(一是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二是以音乐为切入点的综合)的艺术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舞蹈学习的有机结合,从姊妹艺术的角度,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与掌握舞蹈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其最终目的还是体现在音乐学习上,是为了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强调“综合性”的目的在于希望通过舞蹈艺术教育活动能够带动学生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兴趣与感知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教学中因注意的问题。

音乐与舞蹈是选修模块,因此教师恰当的引导之余,设法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舞蹈学习、排练和演出活动的基础。教学中,应注意

(1)舞蹈鉴赏、表演、编创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如在舞蹈鉴赏的基础上学习舞蹈表演,在舞蹈表演的基础上进行舞蹈创编,同时融入舞蹈知识的学习;还应注意音乐、舞蹈的有机结合和融会贯通,如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练习舞蹈,有益于理解舞蹈的内涵,或在练熟动作的基础上反复感受音乐,则会对舞蹈的艺术表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体验。

(2)舞蹈鉴赏,是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自身感受,应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与舞蹈相关的背景资料。在课堂上师与生、生与生相互交流研讨,增强学生对舞蹈艺术的选择、判断和分析能力。

明朱载堉说:“有乐而无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不能言。”近代则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说,说明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亦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某种程度上说,舞蹈亦用来解释音乐。在音乐中舞蹈,在舞蹈中体验音乐,正是开设这个模块的最终目标。

舞蹈艺术教育活动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运作过程,任何环节的缺失、要素的不力,都会影响或制约其教育作用的发挥。因此,新课程背景下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模块教学也对教师本身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对以前未从事过舞蹈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应在实践和教学中不断提升专业理念、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应该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加强自我完善,提高综合素质,以胜任新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年第12作者:于敬伟.

第8篇

(一)音乐节奏感能够激发舞蹈灵感

每一个人的大脑的中枢神经如果受到外界的刺激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种生理原理被运用到舞蹈教学之中,舞蹈教学强调听觉刺激的重要性,简单来说就是良好的音乐节奏可以强化舞蹈学习人员的神经灵敏度,在听觉神经遭到刺激的时候,人们会浮想联翩,各种情感就会流露出来,而舞蹈灵感也就随之而来。从本质上来说,舞蹈表演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舞蹈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的时候如果侧重对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运用,学生就会增强对音乐节奏感的重视,在舞蹈的时候也会谨记,一旦意识上将音乐节奏感重视起来,学生们就会有更大的可能性去付诸实践,也就会增强对不同舞蹈动作的了解与熟练程度,舞蹈学习水平就会上升。

(二)音乐节奏感能够诱导舞蹈的创作与设计

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激发人们在不同领域的想象力,音乐节拍和节奏的不同、音调的不同、音乐浑厚程度的不同都会使人们联想到不同的事物。正是得益于音乐的这一特性,才使得舞蹈领域的创新频频出现,音乐的节奏感诱导了舞蹈动作与编排的创作与设计。

(三)音乐节奏感还能够起到增强舞蹈动作记忆的功能

为了增强对各个舞蹈动作的记忆,学生必须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之中不断地对各种舞蹈动作进行练习,练习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有很多,舞蹈动作的速度快慢、身体移动的幅度大小、舞蹈的形式等诸要素都包括在内。很显然,依靠这种方式加强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做法,记忆效果不好不说,也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不耐烦,对此,许多资深的舞蹈家不断地研究和发明新型的舞蹈动作记忆方式,但是这些方式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后来有人发现,如果能在舞蹈过程中把握好音乐节奏感,将直接增强学生对各个舞蹈动作的记忆效果,音乐和舞蹈二者之间有一个最明显的相似点,即具有节奏感,所以在音乐的带领下,学生更容易记住此处音乐所对应的舞蹈动作,最后实现单个舞蹈动作的连接与优化。由此可见,音乐节奏在舞蹈教学中的一大作用就是增强学生在舞蹈动作方面的记忆,在这一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协调作用

如果一个人能够听到符合自己心声的音乐旋律,就会瞬间产生心灵感应状态,强烈的共鸣中蕴含的就是恰到好处的舞蹈氛围,所以学生的舞蹈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舞,时而快时而慢、时而前时而后,一连串优美而顺畅的舞蹈动作应运而生,这样的舞蹈节奏感无疑是极强的,而老师的舞蹈教学也显得特别成功。强烈的舞蹈节奏感不仅仅能激发学生们的舞蹈热情和积极性,其在协调舞蹈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前面已经提及,音乐和舞蹈都是有着很强的节奏感的,一般而言,二者是同方向的变动,前者强,后者相应增强,学生在舞蹈的强拍与弱拍方面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增强了舞蹈的协调性,良好的舞蹈表演也就直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舞蹈教学中对音乐节奏感的应用

(一)通过对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

舞蹈教学方式会因人而异,年龄阶段的不同决定了舞蹈教学中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需要明确的是,不论处舞蹈学习人员处在哪一个年龄阶段,如果想要学好舞蹈,就必须对舞蹈感兴趣,做任何事情没有兴趣都不可能做好。不同年龄阶段的舞蹈学习人员具有不尽相同的心理特点,而这不同的心理特点就是我们选择音乐的主要标准,以儿童为例,对儿童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选择的音乐应该是儿歌,增强儿童对这种音乐的识别能力并掌握音乐的节奏,以期在舞蹈的时候为自己所用。生活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的音乐节奏随处可见,而之所以会出现优秀的音乐作品,救世主在于这些音乐作品注重对自然音乐节奏的提炼与应用,所以,舞蹈教学老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大量的运用自然生活中的音乐和音响节奏,增强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热情。

(二)通过音乐节奏感对学生舞蹈基本动作的训练

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音乐节奏感对学生进行系统而又科学的训练,特别是在踝关节、头、腰、肩关节、膝关节、胯关节等灵活性训练中,这些基本舞蹈素质的训练是学好舞蹈的关键。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的时候,要强化学生们的基本功训练,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应该加强对基本功的训练,只有具备丰厚的基本功,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才游刃有余,学生在练习舞蹈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一味的舞蹈动作练习是相对枯燥的,通过音乐节奏感培养能够舒缓学生心情,提高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个体差异性,需要进行区别对待,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实际的水平与特点,因材施教。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词:节奏感;舞蹈律动;舞蹈音乐;体验教学

培养幼儿节奏感是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对节奏感的培养。教育学者认为音乐和节奏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节奏向学生传授音乐、语言、舞蹈、表演等内容,使他们可以展现出更好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性。在音乐教学的众多方式中,节奏感的培养始终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幼儿对节奏感意识很强,通过节奏教学,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促进其音乐素养的提高,使其身心和谐成长。这也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重要意义。

舞蹈和音乐是相互依托,不可分割的。舞蹈是对音乐的形体化表达,因此,舞蹈在音乐教学中作为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工具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对于幼儿舞蹈教学而言,音乐是第一课,舞蹈的动作必须配合音乐来进行,舞蹈的意境必须依托音乐来展现,从音乐入手,引导幼儿感受意境,感知节奏,让幼儿在舞蹈动作中掌握音乐的律动,形成对音乐节奏的敏感性,使幼儿在舞蹈活动中对音乐节奏逐渐获得层次性的认知与发展。因此,幼儿音乐教育中利用舞蹈教学来培养幼儿节奏感是十分有效的。

一、舞蹈音乐对节奏感培养的影响

舞蹈音乐中的高低、快慢、强弱变化对节奏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在舞蹈教学中,要培养幼儿对不同音乐表现方式的认知。然而幼儿年龄尚小,单凭耳朵倾听来感知,稍显勉强,若能让动作与音乐相互配合,成效会更显著。如,以高亢或低沉的不同节奏型乐曲引导幼儿表现巨人与矮人的动作,这样,利用舞蹈动作与音乐的结合,让幼儿感知不同音乐节奏下舞蹈动作的差异,提高幼儿

对节奏差异的认知,让节奏感在不同的动作体验中得到培养与

提升。

另外,还可随机改变一首乐曲的节奏,让幼儿表现不同节奏下舞蹈动作的快慢变化,以一曲多用的方式引导幼儿体验不同节奏下动作频率的改变:如,正常音乐节奏下进行普通的走步动作,加快节奏则变成跳跃或跑动等动作,而放慢节奏则变成了蜗牛

爬、大熊走……这样,避免了舞蹈动作单一练习的枯燥乏味,同时也锻炼了幼儿对节奏快慢变换的判断与表现。幼儿注意力、反应能力、节奏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得到充分挖掘与培养。

幼儿对声音的大小较为敏感,多数来自于生活。如,远处的声音小,而近处的声音大。利用声音大小的逐渐变化,结合舞蹈动作和音乐的变化来培养幼儿对节奏强弱变化的感知。教学中,首先引导孩子回忆生活中声音的强弱变化,如,远处大海的声音,飞机飞过的声音,火车开过的声音……都是从弱到强再而变弱,让孩子知道声音变大是渐强,而声音变小则是渐弱。幼儿能够认知到节奏强弱后,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就可启发幼儿利用拍手、跺脚等舞蹈动作来表达动静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变化,从而帮助孩子在舞蹈活动中提高对节奏的认知与表现。

二、舞蹈律动对节奏培养的影响

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节奏感培养,舞蹈律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律动,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律的运动。舞蹈律动就是在舞蹈中,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出来的那种感觉,是一种有节奏的跳动。节奏来源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怎样让幼儿发现节奏、感受节奏、再现节奏,对身边的各种节奏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呢?我发现,将生活中一些幼儿易于发现与掌握的直观节奏形态:如,小雨落下“滴答滴答”的声音;电闪雷鸣时,雷声“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打鼾时“呼噜――呼噜”的声音;敲门时,发出的短促“笃―笃―笃―笃”的声音;小鸡“叽叽叽”的叫声;汽车喇叭“滴滴滴”的鸣声……在舞蹈教学中进行倾听,并加以对比分析,让幼儿发现其中存在的节奏规律,进而引导幼儿结合拍手、跺脚、点头、跳跃等肢体动作,通过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单一到复杂的练习,让幼儿自主、积极、创意、快乐地用身体律动来模拟表现节奏,从而在舞蹈活动中获得节奏感的培养。

应该注意的是,以舞蹈教学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式应重视孩子自身的条件,因为身高、体重、年龄等都是影响孩子舞蹈动作差异的因素:体态灵活轻盈的孩子与身材粗壮且灵活性差的孩子对比而言,他们对同一舞蹈动作的接受与表现能力是大相径庭的;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节奏感的感知与体验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应针对幼儿的能力差异、年龄、心理等身心特点对舞蹈动作以及节奏训练进行灵活的调整。

总而言之,舞蹈教学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节奏感是幼儿学习舞蹈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种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如何更巧妙地把节奏感培养融入舞蹈教学中,我们还将进行长期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潘静叶.探究音乐律动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3(04).

[2]徐国帅,李亚楠.浅谈培养幼儿节奏感[J].神州,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