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气污染的概念

时间:2023-09-27 16:15:40

导语:在大气污染的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气污染的概念

第1篇

1 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时为32个学时。该学时的设置是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充学习,然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很多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些抽象,会感觉枯燥,知识点难于掌握等,不像传统专业学科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等课程一样容易理解,导致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不高,这为该课程的理解带来很大的障碍。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原因还是教与学的不结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积极的探讨。

2 教学改革探讨

2.1课程体系完善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一个多学科知识点应用的交叉科学,该课程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它的体系建设。与物理、机械、力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流体力学等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联系密切,如何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中自然的将低年级时候学到的知识灵活贯通,同时也把其它专业课,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等专业课程有机的结合,相互协调进行教学。二是本课程内部之间的联系。许多大气污染问题是一个既有颗粒污染、气态污染,还有污染类别的区分,同时还涉及污染排放标准的问题,如何在不同的处理设备寻找共同点,需要主讲课程的老师建立清晰、完善的课程体系。

2.2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工科课程,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工程范例图像资料和理论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也就是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自主意识。同时通过邀请校外工程技术专家、客座教授、总工等校外企业资源,联合校企进行教学,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2.3教学形式多样化

由于大气污染控制的装置一般都是工程或者设备,在课堂教学中位该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内容全面、表现方法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同时为避免枯燥的工科学习氛围,课堂中应更多的尝试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入了互动式教学,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答疑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课堂互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2.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工科科学,它的掌握离不开实践工程的结合。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概念、原理和工程学方法,在该课程学习之前,为学生安排3个学时的实践实习内容,让学生对工业企业中的大气污染源排放及大气污染控制设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强化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认同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在现场的感知和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分析,提出创新性的方案,极大的激发该课程的“教”与“学”实现两者的极大效益。

2.5突出生物技术特色

生物技术被誉为21世纪的新兴科学,工程类的进展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也是这样的一类学科。在大气污染控制中应当突出我校的生物技术特色,进行内容和体系的建设。比如在介绍生物法控制VOCS污染一节中,生物洗涤塔、生物滴滤塔、生物过滤塔的原理、工艺、模型进行设计内容,应该说利用生物技术来进行大气污染控制,是当前经济低廉、技术主流的方向。

2.6开展双语教学

现代教学的趋势是与国际化接轨,双语教学的益处是多样的,主要表现在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表达。这就需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去实现,课程设计之初,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要求主讲老师既是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专家,同时在学历、资历、知识结构、英语水平上都有一定要求。

第2篇

【关键词】 大气污染 保护环境 治理

人类的工业化程度正在不断的提高,保卫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不仅仅是回响在耳边的口号,而是涉及到我们后代子孙能否生存下去的大事。人类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环境,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人类共同的问题。

1 原因分析

1.1 大气污染概念

大气污染指的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或者自然界在大气中排出污染物,污染物含量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大气质量恶化,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生态环境以及设备财产等遭到恶劣影响与破坏。通常说的污染源指天然性污染源及人为性污染源。自然界在大气中排污染物的地区或地点叫作天然污染源,如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灰尘、硫化氢等类污染物的火山、森林火灾、发生地震及自然逸出瓦斯气等各种自然灾害产生的地方。人为性污染源可按不同方法来分类:根据污染源的空间分布方式分成区域污染源、面污染源、点污染源;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功能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根据污染源的存在形式分为移动污染源和固定污染源。

1.2 废气污染包含的成分

影响生态环境较大及威胁人类健康较大并且排放量很大的废气包括:含NOx、P、SO2、As、CO、PH3、HF、C2H、 C2HC1、C1,等类别的污染物有毒气体和其他的气体。

1.3 原因分析

(1)季节和气象条件因素影响城市空气的质量。大气的逆温现象能直接影响到大气污染物扩散。大气逆温是指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增高的大气垂直层结现象。通常情况下,冬季的逆温层较厚较强,维持的时间比较长;而夏季相对偏弱一些。通常,夜间晴朗微风时会存在逆温现象,低层大气较稳定,一般污染物不利于扩散。在太阳出来之后,地表温度随之升高,逆温层会逐渐的消失,大气的湍流混合及垂直对流会加强,利于污染物质扩散。逆温天气能加重大气的污染,危害到人们的健康,所以,有人说逆温在冬天是隐形的杀人帮凶。大气污染和风力大小密切相关。一般来讲,污染浓度和风速平方是成反比的,和污染源的排放强度是成正比的。风速越大就越利于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发生稀释扩散。长时间的静风和微风会抑制部分污染物质扩散,近地面层污染物质会成倍增加。

(2)城市建设影响大气的质量。根据大气污染分类统计的分析,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概括为三方面:工业生产;燃料燃烧及交通运输。据统计资料显示,上面三方面所产生的大气污染占的比例为70%、20%、10%。直接燃烧的燃料中,燃烧所排放的污染物总数量占燃料燃烧所排放总量约为96%,而其中,燃煤时排放的SO、烟尘、NO及CO的数量所占燃料燃烧得排放比例为99%、93%、81%和97%。由各种工业的生产产生的污染性大气排放量虽然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因为排放点相对集中。其浓度较高,因此对工矿区和局部大气的污染比较严重。

2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2.1 监测大气环境的质量

大气中存在多种多样有害物质,不同地区的污染类型及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评价大气质量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来确定出需要进行检测的环境指标。

大气里的常见污染物包括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降尘、二氧化硫、总烃、氮氧化物、铅、臭氧、氟化物等。

测定颗粒物质:通常,颗粒物质在大气污染物种类中数量非常大,其成分复杂、危害较大、性质多样,其本身就可以是有害物质,也可以是其他的有毒有害性物质存在于大气里的运载体、反应床或催化剂。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颗粒物质和所吸附气态及蒸气物质的结合,产生大于单个组分体积的协同性毒性作用。因此,研究颗粒物质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内容。要检测大气里的颗粒物质,其项目有:测定总悬浮的颗粒物、测定可吸人的颗粒物浓度、测定粒度分布、测定降尘量、测定颗粒化学组分。其中,测定颗粒物的浓度最常用的方法是重量法。

测定二氧化硫:大气中含硫性污染物包括HS、SO、SO2、HSO、CS、和各种各样的硫酸盐。其主要来源是煤及石油燃料燃烧、冶炼含硫矿石、制造硫酸等化学产品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气。

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各种各样大气污染物里它的分布最广,其影响也最大,所以,检测硫氧化物时常常把二氧化硫作为代表。

测定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存在于高温燃烧石化燃料和化肥、硝酸等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气,及汽车尾气排气。

氮氧化物主要有NO3、NO2、NO、N2O、N2、NO等,氧化物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2.2 综合整治

大气污染的综合性整治规划根据城市中大气质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进行划分功能区并按照拟定的环境目标来算出各功能区的最大限度排放量及削减量,制定出污染治理的方案。治理大气污染要根据城市能源结构和交通状况来确定出首要污染物,即范围广、浓度高、危害较大的污染性物质,利于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的治理。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大气污染中,主要由使用落后的燃烧方式警醒燃煤及排放汽车尾气引起的,由此带来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及总悬浮性颗粒,所以规划的远期目标应该为改进落后性燃煤方式,使燃烧效率提高,尽量加强气体燃料的使用、加强型煤、地热、太阳能等无污染及少污染能源的使用,区域集中性供热、肠道消灭掉千家万户小烟囱,道路硬化,强化治理污染源和使用污染控制性技术的手段来创建无炯性控制区。大力调整工业布局,要根据大气的自净性规律科学的利用好大气环境总容量;污染源要强化治理,使污染物排放量降低;通过技术及行政手段来减少排放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要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尽量选择抗污染好的树种来大力发展植物性净化。

参考文献:

[1]童志权,陈焕钦.工业废气污染控制与利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第3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危害;预防;治理

中图分类号:R12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口快速增长、煤炭使用量大幅攀升、汽车迅猛普及,这些现象都导致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并且日益危害到人们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近年来大众对于PM2.5的关注度居高不下,使得业界重新刮起了一股关注大气污染的风气。据目前所知,大气污染物种类多样,它的预防与治理也显得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大气污染物毫无办法,对于大气污染的预防与治理还是有律可循的。

一、几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一般说来,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自然的污染和人为的污染两大类。自然而成的污染物来源主要有沙、土,因自然火灾而产生的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因火山喷发而产生的二氧化硫、火山灰,还有诸如油气、部分动植物自然散发的气体等等。当然,这些自然的污染物,一般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我们所说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指可控的人为排放物。正如前文所说,大气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差别大,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据考究,目前大气污染物大约有100多种,以下主要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产生的危害。

1、二氧化硫及其危害

二氧化硫作为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非常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当大气中含量低于1ppm的时候,人类的嗅觉便能够觉察到。当二氧化硫和飘层同时存在时,两者发生化学作用,危害将会增加好几倍。一般来说,二氧化硫会刺伤人类的眼睛、损伤呼吸器官,甚至会引起呼吸道疾病。不仅对脆弱的人类有较大的伤害,对大自然也有很大的损害,比如会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更加严重的是,二氧化硫在氧化过程中容易生成危害更大的三氧化硫、四氧化硫。它们很容易被大气中的细小颗粒物吸附,导致二次污染。

2、氮氧化物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汽油、柴油等经过燃烧后容易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因此随着汽车的普及,汽油、柴油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便一直居高不下。相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毒性更加强。氮氧化物对呼吸器官有着极大的刺激作用,甚至能够使得肺气泡受到损耗,从而引起肺气肿和肺癌等疾病。另外,氮氧化物能够吸收紫外线,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和其他的大气污染物产生一系列的化学作用,引起光化学污染。

3、光化学氧化剂

本文所说的主要是指过氧乙酰硝酸酯、二氧化氮,它们主要是因大气污染物通过一系列的光化学作用形成的二次污染物,比如O3。O3作为天然大气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够有效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地面上的生物。但是在对流层中的臭氧,是一种有害的氧化剂,它的产生和汽车排放的尾气密切相关。它的存在会极大地刺激眼睛,使人头痛,造成呼吸困难。

二、大气污染物的预防

1、有效改善现阶段能源使用结构

当前,我国的能源使用依然以煤炭为主,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煤炭储量大、油气资源储量不够等。这样的能源使用结构导致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始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因为煤炭的使用具有很多的弊端,比如煤炭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因此为了有效地预防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就需要从根源上入手,逐渐减少煤炭使用,大力发展新能源,改善并逐渐完善能源的使用结构。

2、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正如上文所说,我国是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在燃烧煤炭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大气污染。然而改变能源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信我国在短时间内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结构,因此应该加大煤炭科技的研发力度,优先推广使用低硫煤的使用。另外应该注意提高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以较小的资源消耗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3.完善布局,进行长远规划

大气污染物的预防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必须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各种污染物的种类、分布等要有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城市、工商业布局。例如:工业区和城市应该符合工业区在城市的下风向,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应有间隔。另外,严格控制对大气污染排放大的企业的审批,对现存的“两高一资”企业进行责令停工整改,甚至关停。总而言之,在布局上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具备长远发展、健康发展、生态发展的眼光。

4、提高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

随着工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成为最首要的排放源。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生产技术的落后,上至国家下至民众都急切希望工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因此许多工厂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便采用粗放型的工业生产发展方式,完全对可持续发展没有概念。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人们开始注重协调工业生产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和地区存在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方式。因此,现阶段我们依然应该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摒弃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加大这种理念的宣传力度,严肃、严厉、严格打击违反的企业。

三、大气污染物的治理

1、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可以说,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是治理大气污染物的一项最基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植物通过自身的一系列作用,能够有效地吸收大气中各种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作用。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一种现象: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大气污染物有着吸附、净化作用,因此在植树造林时不能盲目、不能跟随,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当时当地的空气条件,进行选植,来使植物发生最大的最有效的作用。比如大部分植物对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都非常强,但对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效果则不明显,因此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所占污染物比例较大的地区,应适当选种吸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能力较强的植物。

2、采用科学技术,进行专项治理

正如前文所说,大气污染物的种类丰富、形态各异,不同的大气污染物有着不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在治理中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充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大气污染物进行专项治理。在大气污染物中,颗粒状污染物、气态污染物都有着不同的危害和治理措施。根据二者的性质,颗粒状污染物的治理侧重点在于沉降,而气态污染物的治理侧重点在于吸收。因此,对于二者应有不同的治理方案。

3、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在充分运用上述治理措施之后,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加大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一些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不顾大气污染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政府可以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对保护环境的企业进行嘉奖,对违反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整顿,逐渐使企业自觉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民众的积极作用,鼓励民众参与环境监督,形成全社会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结语

大气污染物对人类的危害相当巨大,因此我们需要在事前做好防护工作,事后做好治理工作,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只有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有效配合,大气污染物的防治工作才能有长足的进步。虽然说,当前想要彻底根治大气污染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上下一心、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还民众一个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1] 王一涵.大气污染物的预防和治理.现代农业科技[J].2010

第4篇

关键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48-02

Educational Reform Research for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with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Features//Lu Yan, Liu Jianghong, Cao Wenzhong, Zhu Yanji, Cui Baochen, Gai Yanjun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urse system developing for air pollution control, the training objective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is to train profession peopl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mon character and lay stress on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features. With basing on the nativ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enforcing the link of practice teaching chain and developing the leading theory and techniques lectures in the field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application type advanced engineers have been trained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has been improved.

Key words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training objective; course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China 163318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重点讲述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原理、基本概念、主要设备和典型工艺以及设计计算等,是环境工程门类中极具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东北石油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于2000年,2009年被评为东北石油大学重点专业。在理论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涉及化工原理、流体力学等多门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内容抽象、枯燥;在实践上,大气污染控制的焦点在不断地变换,难于把握;在课时安排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由起初的64学时减少到56学时,比教材要求的学时数80~120学时有很大的差距。由于以上原因,有必要采取边实践、边总结、边建设的方法,围绕环境工程专业“兼顾环保工程共性,突出石油石化特色”的培养目标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以适应学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

1 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总学时数比较少,内容多,学生负担重,影响教学效果,与要求课时相差较大。

2)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措施。

3)教材没有紧跟形势,内容老化、陈旧,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对新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突出石油石化行业特色。

2 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

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2.1 注重教学内容改革,突出“兼顾环保工程共性,突出石油石化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内容较多、难度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相对困难。以培养石油石化特色的大气污染控制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调整课程的知识体系,精炼教学内容。以“大气扩散”一章为例,本章是整个大气污染控制课程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难理解的部分。选取和以后内容中与石油石化相关的应用基础理论进行详细的讲解,采取多媒体动态演示的方式,对有些纯理论的公式推导知识降低难度,突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石油石化技术导向知识,开展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教学工作。

2.2 注重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作为课程建设目标,重视实验课教学。已经建成“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黑龙江省环境测试中心”等实验室,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验课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SO2、NOx、TSP等的实验测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在正常实验课程之余,结合当地实际的科研课题,分层次引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现由“单一验证实验”到“综合研究实验”的转变,由“教师统一安排”到“学生自主设计”的转变,由“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转变,缩小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

2.3 重视课程设计,使学生完成抽象的理论到具体应用的提升过程

根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要求,本课程有2周的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结合东北石油大学突出石油石化特色的目标,开展“化工厂酸洗过程产硫酸烟雾治理方案设计”“某热电厂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设计”等课程设计课题。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对化工厂、化工气体污染物的采样方法、排放浓度、污染物的性质、控制技术和国家排放标准等有了具体的了解和掌握。

2.4 立足石油石化本土,建立长期稳固的实习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依托石油石化企业,从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建立比较完整的实习教学基地,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大学生实践渠道,在校内建立微观分析检测中心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定点单位包括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庆炼化公司、化工三厂、热电厂和城市垃圾处理厂、大庆东城污水处理厂等。

2.5 开展大气污染控制专业领域前沿理论和技术讲座,提高学生适应新世纪人才需求能力

在讲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课本知识的同时,利用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生物法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烟气脱硫脱氮新技术等内容,加强学生对专业前沿领域的关注,将学生的专业思维水平上升到创新的高度。其目的不仅是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完善知识结构,更主要的是与就业相联系,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前沿理论和技术的能力。

第5篇

关键词 经济增长;环境污染;脱钩;Tapio模型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4-0150-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4.0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的同时,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如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使环境破坏得以控制,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脱钩”,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近年来国内资源环境领域的脱钩研究的文献层出不穷,但少有按污染源分类研究脱钩,以此考虑到产业间的异质性。本文将污染源分为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由于每种污染源都对应着一类环境(污染)密集型产业,本文将分别考察这三类产业密集排放的污染物的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并选取这三类产业的工业产值作为中间变量,探讨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脱钩关系的产业异质性。

1 主要观点评述

1.1 “脱钩”概念的研究评述

在“脱钩”概念出现之前,人们研究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主要是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入手的。Grossman and Krueger[1]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他们认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现倒U形,也就是说,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达到某个临界点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David[2]、Sherry[3]也通过不同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基本相似的结论。“脱钩”概念被OECD[4]首次提出,并应用于农业政策领域,用来分析农业政策与市场均衡之间的相互关系。后来被世界银行[5]引入到资源环境领域。随后,脱钩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资源环境使用进程的评估。脱钩可划分为弱脱钩(相对脱钩)、强脱钩(绝对脱钩)和衰退性脱钩,其中强脱钩和弱脱钩都属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右半部。因此,环境资源领域的脱钩分析可算作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的最新发展。

1.2 资源环境领域的脱钩研究评述

对资源环境进行一体化脱钩研究的主要成果有:赵兴国等[6]对中国及各省区资源环境负荷与经济发展脱钩程度和规律进行了判定,认为中国整体上遵循对脱钩Ⅰ相对脱钩Ⅱ相对脱钩Ⅳ相对脱钩Ⅲ相对脱钩Ⅱ的演变规律,且东部省份的脱钩速度快于中西部;于法稳[7]以菏泽市为例研究了工业产值与工业用水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的脱钩关系。

还有一些脱钩研究关注的是碳排放,如彭佳雯等[8]研究了我国整体和分区域的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并选择了能源消费量作为中间变量;刘竹等[9]以我国的5个低碳试点省份为样本,探讨了1995-2008年这些省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化的相关关系。

研究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脱钩关系的有:Robert Leslie etc. [10]对美国经济增长与能源耗费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分析;王崇梅[11]对1990-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总体上处于相对脱钩状态;宋伟等[12]以常熟市为例研究了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及其动力机制,得出“当经济增长出现转型、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时会出现脱钩”的结论。

1.3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评述

直接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脱钩关系的文献相对较少。OECD[13]为环境污染与经济脱钩作了精准的定义,即环境压力的增长率小于其经济驱动力的增长率。吴玉鸣等[14]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问题。曾有一些学者用其它方法分析过中国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许士春等[15]通过构建包含污染方程和产出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应用1996-2005年我国28个省市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其间的发展水平仍没有超越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

但是,无论用什么方法,现有文献大多都没有区分污染源,更没有根据污染源排放密度的不同,分行业进行研究。Harbaugh[16]曾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很容易受到样本选取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对污染进行分类研究。”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文献区分了污染源,如符淼[17]在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时对环境污染指标作了分解,分别测算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我国废水排放与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曲线的关系;废气排放与经济发展为正相关关系;固废产生量与经济发展也为正相关关系,而这一正相关性在东部地区的呈减弱趋势,但在中西部地区呈线性上升趋势。这篇文献虽然较为详尽地研究了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且区分了污染物来源,但是没有区分每种污染源对应着的密集排放这种污染源的产业。而不同环境密集型产业的产值与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具有异质性,其产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异质性,现有的文献几乎都没有考虑到这些。

本文的研究正是以弥补这一缺陷为目的。本文将污染源分为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但将污染源分类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以此来划分不同类型的环境密集型产业,来考察它们各自集中排放的污染物的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进行比较。

2 研究方法

2.1 不同污染源的环境密集度测度

本文考察的脱钩是经济增长与不同环境密集度的产业集中排放的污染物之间的脱钩。所谓产业环境(污染)密集度,是指对某种污染物密集排放的一种产业特征,分为水污染密集型、大气污染密集型和固体废物密集型。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就是单位工业产值的废水排放量(即废水排放量与工业产值之比)较高的行业,本文取前5位;大气污染密集型和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依此类推。无论对哪种污染源,其污染密集度的判定公式如下:

PDIi=1n∑nj=1PDij=1n∑nj=1EAijIOij(1)

其中:PDIi为第i个行业的污染密集度指数,是由PDij在n年内的平均值;PDij为第i个行业第j个年份的单位工业产值的排污量,它是由第i个行业第j个年份的排污量(EAij)除以当年该行业的工业总产值(IOij)而得。

本文选取2001-2009年的数据。水污染的行业排污量(万吨)和固体废物污染的行业排污量(万吨)可以由《中国统计年鉴》直接得到,而大气污染的行业排污量(万吨)需要将该行业的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的排放量进行等权重平均化处理。

2.2 不同环境密集型产业的范围

本文分别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废污染的产业环境密集度指数测算,并分别进行排序,取前5个行业,构成三种不同的污染源密集型(如图1所示)。可发现,自2001年来,水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废水排放量占全部行业的20%以上,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废气排放量占全部行业的75%以上,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固废产生量污染物之和占全部行业的45%以上,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图1 不同环境密集型产业的范围

Fig.1 The scope of industries discharging densely

different pollutants

2.3 经济增长与产业污染的脱钩分析

目前大部分国内相关文献都是参照Tapio脱钩状态分析模型。该模型采用以时期为时间尺度的弹性分析方法反映变量间的脱钩关系,而且提出了负脱钩的概念来完善了脱钩状态和程度的划分体系。[18]本文参照Tapio模型,构建了分析经济增长与不同环境密集型产业的污染量之间的脱钩关系的计算方法:

E(EA,GDP)=EA'GDP'=EAEAGDPGDP=EAt+1EAt-1GDPt+1GDPt-1(2)

其中:E(EA, GDP)为污染量的GDP弹性,即GDP变动一个百分点引起的EA变动的程度;EAt为起始年的污染量,EAt+1为末端年的污染量,GDPt为起始年的GDP,GDPt+1为起始年的GDP。公式(2)对三种环境密集型产业都适用,每个指标的值都是该类型的5个行业的总值。

根据公式(2)测得的结果,本文借鉴Tapio模型,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脱钩程度的划分作出规定,如表1所示。其中,绝对脱钩是最理想的状态,绝对负脱钩是最不

表1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程度判定标准

Tab.1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decoupling

degrees between GDP and EA

另外,本文设置了两个中间变量――E(EA, IO)和E(IO, GDP),即环境污染的工业产值弹性和工业产值的GDP弹性,前者主要与清洁程度和减排技术相联系,后者主要与经济结构和生态效率相联系。这两个中间变量的脱钩程度判定标准与E(EA, GDP)相同。E(EA, IO)和E(IO, GDP)的计算方法如下:

E(EA,IO)=EA'IO'=EAEAIOIO=EAt+1EAt-1IOt+1IOt-1(3)

E(IO,GDP)=IO'GDP'=IOIOGDPGDP=IOt+1IOt-1GDPt+1GDPt-1(4)

3 测度结果及分析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本文的脱钩分析采用的是2001-2009年的数据,通过测算这些年份之间的线弹性来分析脱钩关系。各项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其中,GDP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即把2001-2009年按当年价计算的GDP修正为2000年不变价格GDP。

3.1 水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脱钩关系

表2显示的是中国GDP与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废水排放量脱钩关系的相关指标的测算结果。可看出,该类产业废水排放量的GDP弹性在2001-2003、2007-2009年为负,结合EA' 和GDP' 的符号,判定经济增长与水污染密集型产业为绝对脱钩关系。另外两个时期呈相对脱钩。E(EA, GDP)的绝对值高于E(EA, IO)的绝对值,这说明废水减排技术水平进步对经济增长与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废水排放量脱钩的贡献尚未完全显现。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工业产值与经济增长在各时期均为扩张性负脱钩,这说明涉及水污染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

表2 2001-2009年中国GDP与水污染密集型

产业脱钩相关指标结果

Tab.2 The related indexes of decoupling of GDP and water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09

3.2 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脱钩关系

表3显示的是中国GDP与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废气排放量脱钩关系的相关指标的测算结果。2001-2003年,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废气排放量的GDP弹性为正,且大于1,结合EA' 和GDP' 的符号,判定此时期两者为扩张性负脱钩,可见此时我国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耦合程度较高。后面几个时期一直保持绝对脱钩,说明我国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环境责任承担转好。E(EA, GDP)绝对值高于E(EA, IO)绝对值,这说明废气减排技术水平对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废气排放量的脱钩的贡献还不够。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工业产值与经济增长在各时期全部为扩张性负脱钩,可见涉及大气污染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

表3 2001-2009年中国GDP与大气污染密集型

产业脱钩相关指标结果

Tab.3 The related indexes of decoupling of GDP and

atmospheric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09

表4 2001-2009年中国GDP与固体废物污染密集型

产业脱钩相关指标结果

Tab.4 The related indexes of decoupling of GDP and solid

wastes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09

够,大气污染在行业间的分布过于集中。

3.3 固体废物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脱钩关系

表4显示的是中国GDP与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固废产生量脱钩关系的相关指标的测算结果。可看出,2001-2003、2003-2005、2005-2007年连续三个时期,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固废产生量的GDP弹性为正,且大于1,结合EA' 和GDP' 的符号,判定这三个时期均为扩张性负脱钩。2007-2009年,经济增长与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固废产生量之间转为相对脱钩。E(EA, IO)的结果显示,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固废产生量与其工业产值之间一直保持相对脱钩,E(EA, IO)与E(EA, GDP)的变动并不完全一致。这说明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治污技术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涉及固废污染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经济增长与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固废产生量之间还未实现绝对脱钩。

3.4 比较分析

将反映经济增长与三类产业各自密集排放的污染物脱钩关系的各指标综合,便可直观了解我国不同环境密集型产业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图2显示的是三类产业的污染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的比较。可以看出,三类产业密集排放的污染物量的GDP弹性(E(EA, GDP))具有很大差异。2001年以来水污染密集型和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E(EA, GDP)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但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绝对值要远高于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的E(EA, GDP)在2003-2005年间有一个巨大下降之后,有一定的上升趋势,但幅度不大,仍处于绝对脱钩状态。再看三类产业的E(EA, IO),水污染密集型产业的E(EA, IO)符合倒U型曲线的规律,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为先降后升,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E(EA, IO)一直下降,但绝对值还是较大。再看三类产业的E(IO, GDP)也不同,水污染密集型和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的E(IO, GDP)处于一个震荡下行区间,而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E(IO, GDP)有波动式上升的趋势。

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在于:三类产业脱钩的动力机制

图2 经济增长与不同环境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脱钩关系比较

Fig.2 The comparison of decoupling between GDP and industries discharging densely different pollutants

不同,治污减排的技术水平和推广程度也不同。具体而言,水污染密集型和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脱钩主要是由其内部结构调整和污染行业集中度降低引起的,减排技术和治污技术进步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大。这是因为我国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治理起步较早,治污减排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遇到了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此二种产业的E(EA, IO)在有的年份高于E(EA, GDP),即可证明这一点。而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脱钩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我国目前的固废减排和循环利用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固体废物更容易得到综合利用,固废减排治污的技术进步的促进因素更加活跃。同时,其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却不够,污染密集度高的几个行业所占比重过大,且这些行业在经济中占比非常大,即使固废治污减排技术进步较快,带来E(EA, IO)的下降,也不能弥补E(IO, GDP)的上升,因而导致脱钩状态不佳。总之,三类产业的脱钩的异质性关键在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脱钩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而固体废物污染密集型产业脱钩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所以,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加大产业转型力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 结 论

本文发现,水污染密集型和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集中排放的污染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较强;而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固废产生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相对较弱,甚至曾长期处于负脱钩状态,但近年来转为相对脱钩。从脱钩动力上来讲,三种环境密集型产业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虽然都没有明显得益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在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中有一定体现;减排治污方面的技术进步对脱钩做的贡献,在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体现得较为明显,在其它两个产业相对微弱。总之,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脱钩关系并不稳定,不同产业中的脱钩动力机制也不相同,因而在此背景下亟需中国的产业转型。

为了保证节能减排措施在我国的继续推行,实现经济增长与各类环境污染的完全脱钩,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应继续加快产业转型的步伐。其当务之急是继续深入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改进节能、减排、治污的技术手段来促进产业的全面转型。另外,鉴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的产业异质性的存在,中国的产业转型应考虑根据不同的产业性质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对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来说,虽然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即污染的行业分散化,给它们的脱钩带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其效应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将来应重点在这两种环境密集型产业的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下功夫,并持续不断地监控和治理造成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重点行业;对于固废污染密集型产业来说,技术进步在脱钩中的作用更加明显,那么将应充分放大和发挥这种积极效应,加大对固体废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促进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和管理层面的改进和创新。总之,只有通过有区别、有针对性的产业转型,才能够最终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绝对脱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Grossman G M, Krueger A B.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991.

[2]David I Ster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World Development, 2004, 32(8): 1419-1439.

[3]Sherry Bartz, David L Kelly.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Theory and Facts [J].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2008, (30): 115-149.

[4]OECD. Decoupling: A Conceptual Overview [R]. Paris: OECD, 2000, (5).

[5]Sigrid S. Delinking Economic Growth from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 Literature Survey on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EB/OL]. http:∥wuwien.ac.at/inst/vw1 /gee/papers/gee! wp06. pdf, 2009-06-24.

[6]赵兴国, 潘玉君, 赵波,等. 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6): 706-714. [Zhao Xingguo, Pan Yujun, Zhao Bo, et al.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 Method Based on Decoupling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1, 30(6): 706-714.]

[7]于法稳.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9, (3): 29-34. [Yu Fawen.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Resources [J].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2009, (3): 29-34.]

[8]彭佳雯, 黄贤金, 钟太洋,等.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研究[J]. 资源科学, 2011, 33(4): 626-633. [Peng Jiawen, Huang Xianjin, Zhong Taiyang, et al. Decoupling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J]. Resources Science, 2011, 33(4): 626-633.]

[9]刘竹, 耿涌, 薛冰,等. 中国低碳试点省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J]. 资源科学, 2011, 33(4): 620-625. [Liu Zhu, Geng Yong, Xue Bing,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CO2 Emissions for Lowcarbon Pilot Provinces in China [J]. Resources Science, 2011, 33(4): 620-625.]

[10]Robert U A, Leslie W A, Ben W. Energy, Power and Work in the US Economy, 1900-1998 [R]. France, Fontainebleau: INSEAD, 2002.

[11]王崇梅.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0(3): 35-37. [Wang Chongmei. Decoupling Analysis of China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J]. China Population, Recourses and Environment, 2011, 20(3): 35-37.]

[12]宋伟, 陈百明, 陈曦炜. 常熟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decoupling)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9): 1532-1540. [Song Wei, Chen Baiming, Chen Xiwei. Decoupling Evaluation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angshu City [J]. Journal of Natural Recourses, 2009, 24(9): 1532-1540.]

[13]OECD. 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from Economic Growth [R]. Paris: OECD, 2002.

[14]吴玉鸣, 张燕.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资源科学, 2008, 30(1): 25-30. [Wu Yuming, Zhang Yan. Analyzing Couple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in China [J]. Resources Science, 2008, 30(1): 25-30.]

[15]许士春, 何正霞.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 2007, (4): 22-26. [Xu Shichun, He Zhengxia.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J].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2007, (4): 22-26.]

[16]Tapio P. 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 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 [J]. Transport Policy, 2005, 12(2): 137-151.

[17]符淼. 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态、拐点和影响因素[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11): 40-55. [Fu Miao. Chines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 Shapes, Turning Point and Responsible Factors [J].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que Economics, 2008, (11): 40-55.]

[18]Harbaugh W, Levinson A, Wilson D M. Reexamining th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a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2, (84): 541-551.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Decoupling of Chinese Industries Discharging

Densely Different Pollutants and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LIU Hang ZHAO Jingfeng WU H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7, China)

Abstract

第6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 区域联防联控 问题 建议

一、区域联防联控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GDP不断上升,国民收入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这种以牺牲环境利益来换取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雾霾”、“PM2.5”、“光学化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并且随着近年来工业结构的变化,促使污染问题也发生转变,城市间污染物相互影响并逐渐污染加重,通过大气运动等方式,有毒的污染物质传播被到其他地方,在大区域内循环,导致严重的区域环境污染问题[1]。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的主要障碍,给大气污染的防治和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二、区域联防联控的概念和内涵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指以解决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为目标,依靠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对区域整体利益所达成的共识,运用组织和制度资源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以大气环境功能区域为单元,让区内的省市之间从区域整体的需要出发,共同规划和实施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统筹安排,互相监督,互相协调,最终达到控制复合型大气污染、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共享治理成果与塑造区域整体优势的目的。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主体机制,指关于区域联防联控主体范围的确定以及主体进入、退出等涉及联防联控主体问题的原则和制度体系的总称;第二,目标机制,指是建立某种合作关系必须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并保证目标的有效性;第三,运行机制,指为了保证合作既定目标的实现,所建立的包括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所需要的要素、合作规则以及具体运行组织、规则和程序的体系;第四,制度保障机制,即为了保障城市合作的稳定、顺利进行,在其他一切具体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明确的制度保障体系。

三、国外区域联防联控的实践经验

(一)美国联防联控的具体措施与经验。

1970年美国国会成立了环保署不久,又在全美建立了10家区域办公室,负责管理10个大的地理区域,些区域与普遍接受的地理和社会经济区域一致,也按各州的州界划分。美国的经验主要体现在:1、政府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进行区域联防联控措施实施过程的管理。2、各区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指定区域内防治措施,同时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3、加强技术的投入和注重在环境治理方面优秀人才的培养。

(二)欧盟联防联控的具体措施与经验。

自1973年以来,欧盟共制定了六个行动规划,内容包括了一系列在规划期内的任务,其实质上是成员国对环境政策目标达成的共识,需要进一步制定实施规划所需要的措施,即以制定指令为主要方式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可以看出欧盟通过制定法令,以一种强制限制式管理方法,来达到区域联防联控环境改善的目的。

四、我国目前区域联防联控措施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于联防联控的基础研究不足,缺乏有力、高效的科学技术指导,治理工作对于高技术的需求很大。虽然我国环境问题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但是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时间还是很短。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开始较晚,研究结果不突出。区域污染的检测、传输和影响评估报告平台尚未完全构建。使得我国区域环境联防联控的基础不牢固,难以支撑高节奏的区域治理工作。

第二,区域联防联控大多被“形式化了”, 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支持,虽然有相关政策做支撑,但是对于该政策的响应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国家环保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指明了方向,配以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是仅仅是从宏观指导以及规划的基础上,还是停留在理论与思想方面。没有具体的行动与实践,过于形式化。

第三,相应的基础设施不足,配套软、硬件准备不足。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评价系统尚未启动;区域污染排放底数不清,导致区域联防联控规划编制时带有浓重的 “各自为政”的特点,缺乏从区域角度整体的考量,无法实现科学化、目标化和定量化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目标。

五、完善中国联防联控体系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中国在实施联防联控中的缺点与不足,结合国外联防联控的成功案例,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就完善联防联控措施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自上而下的联防联控环境监管体制。

这种自上而下的监管体系,能够有效的改善环保部门“孤军奋战”和“有心无力”的尴尬位置。由中央到地方、由上级到下级,这样层层监督和制约,这样就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联防联控监督体系。

(二)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环保部门的监督、执法权力。

就目前来说,环保部门的权限较小,难以针对众多的环境问题给予恰当、有力的惩处,如果我国能够在法律上完善环保部门的权限,保证其执法、监督的绝对性,这样就能在对污染问题的惩罚上取得很好的成果。有利于区域内各环保部门执法的统一性,减少环保工作的漏洞。

(三)设置专门的行政机构,对联防联控的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

欧美及我国奥运会等成功经验表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已成为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措施。通过制度的变革和高科技的运用,是推进区域复合型大区污染防控和管理的必经之路。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的发展时期,积极抓住这一机遇,倡导区域之间的协作,不仅仅是解决环境问题,即使对于经济发展,教育等其他社会问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第7篇

(《财经》2013年第29期“谁在阻碍阿里上市”)

因“合伙人

>> 读者评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读者评论 2013年30期 读者评论 2013年30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正视阿里上市难题

(《财经》2013年第29期“谁在阻碍阿里上市”)

因“合伙人制”两次遭港交所拒绝后,10月22日港媒披露,阿里巴巴可能考虑将伦敦作为其150亿美元上市融资计划的目的地之一。虽然阿里巴巴对此回应称“仍没选定地点”,但分析人士认为,这是阿里巴巴释放出来的烟幕弹,目的在于向港交所施压。

上市地除了香港、纽约和“不靠谱”的上海,最新“绯闻”上市地竟出现了伦敦。种种迹象表明,阿里对香港“难说再见”。

就在媒体都在猜测阿里的上市地点时,贵刊从另一个视角分析了问题:中国特定的商业环境,如何让企业不再扭曲生存。完成架构重组、合规上市后,阿里巴巴将是第一个以生态系统概念上市的公司。但在今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说:“对于生态系统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阿里还存在许多问题,文中也一一作了分析。 北京 娅亦 大气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财经》2013年第29期“大气治理须破除‘囚徒困境’”)

一边是正在进行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另一边是包括北京、长沙、东北三省等地持续多日的雾霾围城。目前,多地应对重污染天气频频出招,但收效甚微。而且,随着冬季供暖季到来,北方地区雾霾情况将更加严重。这无疑给那些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责任状”的地区带来巨大压力。

大气污染治理实质上是能源结构的改革。目前的应急预案只能解决短期内的雾霾问题,长期来看,治理大气污染必须完善相应机制,而不仅仅是应急措施。 长沙 李冉 理财迎来资产管理时代

(《财经》2013年第29期“银行理财标准化改造”)

继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之后,银行理财也将迎来资产管理时代。

第8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41-02

自1999年我校开设环境工程专业以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就列入该专业的主干课程,2003年,我校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被批准,大气污染控制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学科建设促进了课程建设,十多年的教学摸索和实践使得环境工程专业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08年,本课程被确立为校级重点课程;2010年,本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本课程被列为精品课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主要讲述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方法和有关的设计计算问题,适当介绍了国内外的先进实用技术。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并配合大气污染控制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学生能够掌握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的基本理论、最新技术,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具有内容繁杂、抽象等特点,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常常不太理想。我校教学团队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

一、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本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和实习三大项内容。原来的实践教学主要根据课本进行设计,没有针对性。现在课程设计主要针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主要的就业单位进行题目设计,主要包括:炼铁厂高炉烟气处理工程设计;炼钢转炉烟气处理工程设计;酸法焙烧稀土精矿烟气处理工程设计;电厂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除尘系统设计;各种工业炉窑(电石、水泥等)烟气处理系统设计。学生可根据自己将来的择业方向选择设计题目,同时也允许学生根自己的爱好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设计题目。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改革内容主要是开设有针对性的单元实验,分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主要有除尘器性能效率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等,设计性实验主要为静电除尘实验。以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方法、基本测试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习在本科阶段的目的主要是建立大气污染控制的立体化印象,主要依托我们的实习基地,安排参观一些典型的大气污染控制工艺,如电厂烟气脱硫、高炉烟气除尘、氮氧化物尾气治理,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大气污染控制的全面立体化印象。

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在校学生和已毕业的学生普遍认为该实践教学的改革,尤其是课程设计和实习的改革更能适应将来就业的需要,学起来也更有兴趣。同时我们也根据每年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学生的反馈对实践教学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使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现今大学教育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1,2],案例教学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密切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目的性。对一些难点问题采用启发式教育,对重点、难点深入讲解剖析,使学生具备对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理论与典型案例相结合,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扩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近几年,我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实施了案例教学,例如在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一章里就引入了案例教学,以该市第三热电厂为例,分析该厂的二氧化硫排放的成因、如何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并引入二氧化硫排放交易权。具体的教学形式为:每小组6~8人,每小组指定一名组长和秘书。每小组进行单独讨论,主要讨论二氧化硫排放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后果,并对影响因素排序并说明理由。最后进行综合评价说明该小组认为主要的成因。每小组讨论时间为10分钟,讨论后由每个小组推举一名上台陈述该小组的观点和结论,陈述时间3分钟,陈述后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各小组陈述完由老师给出总结意见,时间为10分钟。课程结束后各小组结合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老师的评价意见,写出自己的评价总结报告,作为一次平时成绩。

三、开展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3]。常用的是老师在讲授内容前先提出一个或几个学生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以使学生提高积极性,容易加深后面问题的理解,也可以在讲授前列出几个待学生课后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鼓励学生间进行讨论。例如在讲述机动车污染控制时,提出机动车的污染源都有哪些?是否应该发展电动自行车?是否应该建立快速公交系统?一般情况下自己愿意选择什么出行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学生自由作答,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回答积极,并且回答有一定的深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且教学效果显著。

对于一些难度较小易于掌握的章节,采取先让所有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后进行总结,采用随机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解。例如在讲授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这章时,提前告知学生这章内容由他们讲解,每人准备的时间为20分钟,讲授的内容和重点自己定。学生也可以用双语讲授。让学生自己讲课加深了对本章的理解,同时锻炼的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已经得到了普及,也使得传统的黑板板书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多媒体减少了课堂的板书量与板书花费的大量时间,同时可以通过图片、动画、录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多媒体教学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繁多和课时严重不足的矛盾,并随时更新与补充教学内容。例如讲解惯性除尘器时,通过动画的演示,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粉尘的运动、捕集、清灰的具体过程及原理。使教学内容显得直观、生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同时,积极利用网络下载一些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视频,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相关过程及机理。

n下,鼓励学生利用微信群、QQ群分享一些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资料,调动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学习中来。此举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掌握到更为先进的相关知识。

五、改革效果评价

通过近几年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效果有:(1)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由改革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2)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3)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六、结论

虽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但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例如可以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题库建设,在线提交作业系统等问题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胡英等.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探讨-理论系列课程改革构思[J].化工高等教育,1996,(3).

[2]胡英.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1,(3).

[3]肖细元.《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方法创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2).

Teaching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Course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LI Na,SHI Min,JIAO Kun-ling,ZHANG Lian-ke,ZHANG Kai

(School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10,China)

第9篇

[关键词]环境经济分析,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

中图分类号:X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160-01

1、背景

目前,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燃煤电厂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煤烟型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大量燃煤电厂的投运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降低了大气环境,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目前国内燃煤电厂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着眼于对污染物的浓度分布预测和对污染物产生的影响进行定性描述。对所投入的污染治理设施的经济评价也只是对工程总投资、运行费用和相应的效率进行比较。由于无法将环境效益定量化的描述和比较,因此项目的相关决策者尤其是非专业的决策者对很难对环保效益有客观公正的了解。这种结果也很难直接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经济损益分析。目前环境成本还并没有完全被发电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考虑在内,在现行的电价机制中环境成本也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这样情况必然导致燃煤电厂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最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也是目前燃煤电厂造成环境污染恶化的重要原因。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也称为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衡量建设项目需要投入的环保投资所能收到的环保效果, 包括用于控制污染所需投入的费用和控制污染后可能收到的环境与经济实效。经济效益比较直观,容易进行货币化计量。而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则很难进行货币化计量。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未能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的外部性因素,因此经济损益分析实用性较差,未能在项目建设中起到应有的评估与参照价值。

2、解决思路

因此加强燃煤电厂的环境污染损害的基础性研究,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评价,对电力行业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供准确详尽的参考便成为需要我们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将问题的解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⑴ 在深入研究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的研究背景及重要性的基础上,研究开展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意义和进行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环境损害成本估算的必要性。同时对国内外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阐述,以便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

⑵ 研究环境损害成本计量相关理论,包括环境价值的评估理论和环境破坏实物型损失的计量理论,并对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中涉及的环境经济学概念进行专业性介绍。

⑶ 在深入研究点源长期扩散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中对污染物暴露浓度预测的实际需求,在点源长期扩散模式计算思路上进行适当改进。使其在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中污染物暴露浓度的预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⑷ 确定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体系,提出了“估算分区,各区细化单元格”的估算方案。引入污染物暴露水平预测模型,建立以污染源强、区域气象要素、区域环境敏感要素和区域经济要素为基础参数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环境损害成本计量模型。

⑸ 以面向对象语言(Visual )为工具,对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计量模型进行程序设计,最终实现具有可视界面的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计量的应用软件。能简单、直观的计算各种基础参数下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环境损害成本。

3、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研究旨在建立关于污染源、敏感点、气象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连动模型并编制相应的软件程序。本研究不仅能完成燃煤电厂的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为环境成本内部化和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软件同时能进行各计算参数的修改,以判断各影响因素对环境损害成本估算的贡献程度,为采取相关措施提供可靠依据。研究技术路线如下所示:

对点源长期扩散模式在计算思路上进行改进,使其满足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中对污染物暴露浓度预测的实际需求。通过研究污染物剂量与环境损害成本的关系,将改进后的污染物扩散模型和环境损害成本计量理论相接合,建立以建设项目污染源强、区域环境敏感要素、区域经济要素和区域气象要素为基础参数的环境损害成本计量模型,并实现有效的程序计算和可视的输入、输出界面。

4、结论

通过对燃煤电厂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主要拓展两方面工作:一是建立适合于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计算的污染物预测方法;二是建立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体系和计算模式并编制计算机程序,能方便的进行多次计算,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在进行污染物暴露浓度预测时,预测单元格中心点坐标采用合理简便的极坐标表示。在小风时的计算模式中要考虑污染物横向扩散,计算各个方向小风对预测单元格内污染物长期暴露浓度的贡献值则更为合理。

(2)通过建立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体系,提出“分区估算,各区细化单元格”的估算方案,确定了以建设项目污染源强、区域气象要素、区域环境敏感要素和区域经济要素为基础参数的环境损害成本计量模型。

(3)开发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软件。该软件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操作者通过工具菜单发出指令,进行参数输入,计算机自动完成数据库调入、计算显示和输出保存等功能。该软件能简单的修改各计算参数,方便的完成多次计算并进行相应存储。

5、展望

本文在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的污染物浓度预测及其模型建立并程序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着改进的空间。

⑴ 通过模型的剂量-反应关系参数和货币化参数的进一步改进,提高计算参数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