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32:17
导语:在市场研究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什么是德尔菲研究方法
德尔菲(Delphi)研究方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O.赫尔姆以及N.达尔克进行首创,并经过T.J.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共同发展而成的。1946年的时候,兰德公司首次用这种方法用来进行相关预测,后来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
德尔菲(Delphi)研究方法的程序是: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征求专家意见,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也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联系或关系,程序上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并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倾向性结果。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公认较为可靠。
德尔菲(Delphi)研究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1)组成专家小组。按照课题所需要的知识范围,来确定专家和专家人数的多少,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0人。专家也可以是一两个人。
(2)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要求,请求由专家进行书面答复。
(3)各个专家独立提出自己的预测意见,并说明自己观点的主要依据。
(4)将各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列图表,对比,再分发给各专家,请专家比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见,可以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如此反复多次。
(5)最后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得出倾向性结论。
德尔菲(Delphi)研究方法因著名的兰德公司使用并因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而著名。这个研究方法为什么叫德尔菲研究方法,而不叫张尔菲研究方法或王尔菲研究方法呢?主要是起源于希腊神话故事。德尔菲是一个地方,在雅典附近,德尔菲的神庙在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德尔菲神庙是太阳神阿波罗(Apollo)神庙,传说中太阳神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是天神宙斯的儿子。神话中说宙斯为了测量世界的中心,放了两只神鹰从相反方向飞行,结果两只神鹰会和在德尔菲这个地方,宙斯就确定此地为世界中心,叫做“大地的肚脐”。后来大地之母女神占领了德尔菲,并派了巨蟒镇守此地和女神的神庙。有一天太阳神可能喝了酒,酒后驾车到此地,一箭射死巨蟒,并占领此地,修建太阳神神庙,叫德尔菲神庙。因太阳神有预测未来能力,因此后来德尔菲神庙和德尔菲均代表了有预测能力的一种概念。这就是德尔菲研究方法的命名背景。
当前,德尔菲研究方法在管理经济学EMBA阶段和博士课程阶段常常涉及,在专业营销策划和市场研究方法领域提及不多,但确实是有用的方法,因此这里进行一些介绍。
二、渠道拓展和调研中德尔菲研究方法的应用实例
2012年11月,笔者一个朋友的公司T公司接到其上家厂方的通知,说在上海松江地区松卫北路某大卖场,某美国知名建材品牌M品牌要开品牌店,希望T公司去开店,笔者的朋友T公司老板有意把这个机会让给T公司下属的DELEAR代表Y老板,以T公司名义共同开店以取得双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说服Y老板下决心投资,成了一个核心。2012年11月下旬,受朋友T公司老板的委托,笔者和T公司的渠道管理员刘主管一同前去松江某市场Y老板的现有门店里去说服Y老板合作。起初Y老板动摇不定,担心在2012年这样的房产大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开店不挣钱。
笔者和刘主管去的当天,刚好Y老板的夫人也在。笔者采用了德尔菲研究方法的步骤和Y老板对话,并设定了三步走方针。第一步,首先分析房租、品牌、成本、客流量、新利润点的产品线分析、预期利润率等细节,核算了每月固定的支出,明确告知Y老板在其实力可承受之内;第二步,劝Y老板夫妇到现场去看一看,然后及时和我们联系。过了几日,Y老板电话打来,说到现场看了,和笔者说的一样,并希望笔者陪同Y老板一起去现场确定具置,希望早日定下来。第三步到现场,确定具体的位置,选了二楼两个楼梯交叉处的客流量最大的一个地盘(步行楼梯和自动电梯),和市场招商处确定了装修规划图的长宽面积等,尘埃落定。
事实上,在这个说服过程和使用德尔菲研究方法的过程中,笔者本身就扮演了一个专家的角色。在市场调研和分析过程中,对这些商场征战几十年的老板来说,本质上都是自负的,如果不能以一个专家的角色身份去说服,则很难说服。如果以一个专员的身份或新入行的身份去说服的话,这些老板可能会认为,你才入行几天,我几十年开店,你凭什么指点我?但如果以专家角色切入,则完全不同。就好比这些老板去医院挂号,你是专家门诊的大夫,你开个药方,让他购买板蓝根他绝对不会去购买三九胃泰,指定按你的指导购买板蓝根。道理就这么简单。
因此,这个实例中,德尔菲研究方法使用的第一步,就是需要专家角色。第二步就是反复实践,包括Y老板两口子到现场去看,等等。第三步就是确定,包括确定装修图等。
三、德尔菲研究方法的应用带给渠道拓展和市场管理者的启发
通过上述案例发现,德尔菲研究方法的应用带给渠道拓展和市场管理者的启发如下:
第一,打铁还需自身硬。你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不是你自封的,而是你要踏实研究总结,让这些一线打拼多年的老板信服,成为扎扎实实的专家。干一行工作就要精一行。任何一个领域工作超过一年以上,如果还成不了真正的货真价实的专家,说明你没用心,你只是在行动上打工,未必在沉下心修炼提升。沉下心与否,只有自己知。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成为某一领域的实干家,才有可能指导这些老板成功,人家按你的方法去做,挣钱了,有实际效果了,人家才会信服你,才会拥护你,才会按你的指导去干。也为其如此,你才可能能够扮演一个专家的角色,才能够拥有使用德尔菲研究方法的角色条件。
Ji Ran
(Tianjin Bohai Urba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Tianjin 300450,China)
摘要:市场学是集生产、市场、消费、环境于一体的一门科学。市场学自产生发展至今,应用领域得到横纵的广泛延伸。在城市规划中,市场学方法同样得到广泛应用。以市场学理论和方法为导向的城市规划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体。本文作者就城市规划的市场学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分析了城市规划从规划招标、定向发展至规划实施以及规划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市场学特性,阐述了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的对策。
Abstract: Marketing is branch of science integrating production, marketing,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 Since its production, applications of marketing received extensive extension. In urban planning, marketing method is also widely used. Urban planning oriented by theory and methods of market has become the subject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author discusses on methods of marketing of urban planning, analyzes its market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planning and bid, orientated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sumption scheme, describes strategies about urban planning in the market economy.
关键词:市场学 方法 特性 城市规划 研究
Key words: marketing;method;properties;urban planning;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012-01
1城市规划的规划招标的市场学特性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要把城市的经济结构进行全面均衡化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起到基础保障作用。城市规划具有目的性,定向性,也就是说,城市规划时,是在总结过去城市发展的基本数据为信息基础,以中心地带带动四周城区发展的方针,以市场经济为规划手段的行为。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在把握基本发展方向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规划招标。规划招标的基本手段是以市场学为基础的经济的活动,规划设计招标时,将发展的基础设施如建筑房屋、道路、绿化、商业区做为规划目标,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进行竞争招标,此时,竞标单位需要在了解规划的基本内容后,进行市场调研、市场分析,设计价格最为经济合理且最能体现规划内容要求及体现城市发展特色与时代气息的规划设计,并且在市场营销的基础上,实现城市规划的目的。因此,城市规划的招标设计阶段体现了市场学的经济特性,应用市场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完成城市规划的设计招标。
2城市规划定向发展的市场学特性
城市规划的定向发展是为了将城市的发展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提高,将欠发达的区域进行经济改造的一种定向行为。这时的城市规划更具有市场学特性。定向发展使得所规划的城市区域占领有利的“市场合适位置”,用专门的市场分析手段,建立具有吸引力的地区投资声誉、宣传地区商品和生活保障条件[1]达到城市规划所产生的建筑能够在市场营销的链条上产生作用的目的,使该区域的经济活动得到活跃催化,进而实现生产、销售、消费、生活等一系列活动的良性循环。这样一来,城市规划的定向发展就有着市场学的经济特性、市场学的以消费人群为中心的特性。同时,在城市规划定向发展时,还体现了市场的四要素4Ps,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2]。在这四个要素上,定向发展的规划遵循了市场学的发展规律,以市场学原理为指导,以市场学方法为手段,为城市规划的顺利形成了经济圈循环。
3城市规划实施的市场学特性
市场学主要研究的是市场经营、市场管理、市场规律、市场营销观念[3]等内容,这些内容又为城市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城市规划实施的所有环节都是建立在市场角度上的。城市规划实施使得所规划的区域的基本设施、环境条件都达到了与现代接轨的水平,缩短了发展的时间历程,解除了发展的空间限制,使该区域实现以市场为基础的时间、空间跨跃,体现了市场学的科学特性。城市发展的背景和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预见性的城市规划也需要不断发展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实际情况[4]。因此,在城市规划实施时,要考虑市场的变化,考虑城市的发展变化,考虑市场对城市发展变化的影响作用,才能更好的以科学的市场学理论为基础,进行城市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市场性、成熟性和完善性。
4城市规划消费的市场学特性
市场学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商品流通领域的主要矛盾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都要通过市场反映出来,并借助于市场求得解决[5]。城市规划在消费上同样遵循着市场学的这一原理特性。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消费者通过供求关系,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满足需求和欲望。在城市规划的实施企业都是以市场经济目的为企业发展的唯一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就要探求和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在规划中积极参与市场活动的原则、手段和方法,以市场为实现社会再生产的桥梁与纽带,以市场为城市规划消费的一面镜子,在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中促进企业与市场相结合,企业与消费者相关联,最终为城市规划消费划上完美的句号。
5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的对策
5.1 以市场学方法为手段,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掌控优化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既是对城市资源的占用又是对城市资源的补充与再造。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以市场学理论为基础,以市场变化为背景,以市场学方法为手段,将城市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再造,优化城市布局,全面提高城市发展设施条件,将城市整体经济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5.2 以市场学理论为齐声基础,平衡供求市场,完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的对象是城市不同的利益群体,以人为本的目标就是市场学的体现,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规划者必须在分析各集团利益的基础上发现其在市场中的共同点,根据共同点平衡他们之间的市场关系,逐渐将城市规划进行完善。
5.3 以市场学特性为导向,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保障城市的文化传承由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城市土地效益最高的地区往往也是大量历史遗存最集中的城市中心地区和展示城市风貌的特色地区,城市政府和开发商为追求经济利益,以牺牲人文资源为代价,进行商业开发,严重偏离了城市规划的初衷。因此,城市规划要以市场学特性为导向,在遵循市场学原理与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运用市场学方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开发建设的关系,使城市规划更有利于国民经济、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士贵.评价和实现地区社会经济潜力的市场学方法[J].管理科学文摘,1997.07.
[2]何生亮.社会市场学方法在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中的应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6.04.
[3]边吉.研究市场经营活动的新兴学科-市场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Z1).
关键词:VaR;市场风险;文献述评
风险在金融领域是个倍受关注的主题。2007年底开始凸显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许多著名的金融机构的破产或巨额亏损。表面上这次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是由于住房贷款违约造成的信用风险爆发而引起的连锁反应,实质上是由于金融机构过度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转移市场风险,造成市场的泡沫化繁荣。纵现历史上的危机实例,几乎都是市场风险管理不当的结果,由此也反映了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VaR的含义
VaR(Value at Risk)常译为在险价值或风险价值,是利用统计技术来度量有价证券风险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在一定置信区间和持有期内,金融资产因市场价格不利变动而可能产生的最大损失。相对于传统的风险管理工具,VaR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可以把各种金融工具资产组合以及金融机构总体的市场风险具体化,以一个简单的数值使管理者能十分清楚地了解其所持有的资产在某段时间所面临的最大风险。VaR的思想最早是由鲍莫尔提出,1993年30国集团正式提出VaR概念,并建议引入VaR方法对资产进行估价以及评估金融风险。1993年国际清算商业银行接受风险价值VaR分析工具,并体现在《巴塞尔资本协议》中。目前VaR已成为一种衡量市场风险的主流方法,其理论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
二、VaR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1 VaR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敦促金融中介公布其VaR方法,而J.P.Morgan试图通过RiskMetrics建立VaR的市场标准,从此国外VaR方法的研究就迅速发展起来。1995年巴塞尔委员会宣布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要求必须建立在VaR基础上,并具体介绍了该模型及其用于风险管理的合理性。1996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在关于检验市场风险资本中,要求金融或财务风险的报告都将逐步以VaR为基础予以公布。J.P.Morgan将VaR看作是在既定头寸被冲销或重估前可能发生的市场价值最大损失的估计值。Jorion.P把VaR描述为是对正常市场波动的度量,大于VaR值的损失只会以小概率发生。Beder、KevinDowd指出VaR是在给定的持有期内,一定置信水平下资产组合的最大期望损失。
对VaR方法有效性评估的文献则主要集中在返回测试方面。Kupiec提出基于损益分布预测概率密度函数来评估VaR有效性的分布法。DavidX.Li提出在不对资产组合收益率作任何假定的条件下计算资产组合VaR的半参数模型,得出比RiskMetrics模型更为稳健的结论。
Svend Jakobsen开始应用VaR衡量抵押债券的风险。Ho Thomas等应用VaR方法衡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整体风险。Pietro Penza和Vipul K.Bansal系统地介绍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涉及了VaR方法的统计、计量、监管的各个方面。
Tardivo,Giuseppe(2002)研究了VaR方法基础上的商业银行资产分配和VaR对有效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贡献。Philippe Jorion通过研究分析美国主要银行的报告中的VaR和交易组合的实际损益值,论证了VaR能有效预测实际的市场风险水平。Jeremy Berkowitz和James O’brien用实证研究论证了VaR模型在评估商业银行风险方面过于保守,甚至还不如ARMA-GARCH模型准确。Don Bredin和Stuart Hyde则论证了度量外汇风险的VaR模型以GARCH最为精确。
Dowd Kewin提出了针对收益率尾部分布超过某一较大阀值的数据进行建模进而计算VaR值的极值模型。Lan-Chlh Ho等对亚洲六个地区1997-1998年极端市场境况下的价格指数应用了极值理论。Bacmann等年应用极值理论分析了包括套利基金、股票和债券的混合投资组合的风险,并用VaR和ES进行了定量描述。C.Brooks等提出了一种半非参数的极值方法。Matthew Pritsker从实证和理论的角度比较全面地分析、探讨以及验证了三种VaR模型――历史模拟法以及改进的两个历史模拟法,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结论,具有启发性。
针对VaR方法固有的缺陷,一些学者则提出了多种分析测量的补充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压力测试和极值理论。Barry Schachter说明了压力测试在市场风险管理中的作用。Berkowitz提出将压力测试与VaR方法相结合,针对每一个压力测试的情景确定相应的可能发生的概率,从而计算组合的潜在损失极其发生的概率。Jorion P系统地归纳了各类压力测试的方法。McNeil and Saladin提出运用极值理论模型来获得广义帕累托分布,作为对损益尾部损失超过最高阀值的估计分布。FM.Lpmgin(2000)则介绍了从VaR到压力测试、极值理论的方法。
2 VaR理论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1)侧重于VaR概念、作用和计算方法介绍的文献。中国对VaR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起步较晚,最早始于1997年郑文通的《金融风险管理的VaR方法及其应用》一文。詹原瑞从理论上探讨了VaR的计算和度量问题。许大志、郑祖康对比了非参数VaR方法和RiskMetrics方法。杨春鹏、崔援民通过几有布朗运动模型对期权等非对称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度量指标VaR进行研究。王春峰等指出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VaR所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用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的VaR计算方法。王春峰系统地介绍了VaR的有关理论基础。李豫阐述了信贷风险的各种方法,提出了信用评级模型及信用等级转移矩阵式信贷风险度量的基础,违约和可市等模型是信贷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迟国泰等在VaR约束下,通过建立在既定组合收益范围内,选择风险最小的贷款组合。胡海鹏、方兆本介绍了关于投资组合VaR以及组合VaR的分解工具方法。曹乾等分析了VaR的产生背景、概念、特点、算法以及使用局限性等,最后探讨了该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
(2)侧重于VaR方法的实证分析和应用的文献。a.基于覆盖正常事件风险的VaR方法实证和应用研究的文献。刘宇飞提出了VaR方法在我国金融监管中的运用及其意义并指出如何运用国事后检验方法对VaR模型进行检验。魏永强、李刚提出在投资商业银行及证券市场中的应用VaR方法管理市场风险。杜海涛、范英对VaR方法在证券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做了实证研究。朱宏泉等应用VaR模型对香港股票市场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马超群等将极值理论与RiskMetrics和历史模拟法结合,提出了完全参数法,并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叶永刚等利用VaR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风险进行了度量。薛宏刚和朱世武对中国股票市场上各类VaR方法计算进行了实证研究。
三、国内外VaR研究文献述评
1 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国外均处于领先水平。相对而言,国外研究更成熟一些:内容上,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更有影响力。另外,VaR思想在国外金融领域也有着丰富的实践应用,二者交相辉映。反观国内,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起步晚一些,内容与思路上又大体和国外文献类似。而在实务领域,我国商业银行过去测算的重点基本上是信用风险。
2 国外VaR研究文献的演进有更清晰可辨的逻辑线索。国外的研究时间比较长,文献的数量也特别多,但按照时间顺序并结合那些主要文献,我们还是可以理出一个简单的逻辑脉络的:首先,是从1952年VaR的提出到1993年正式被引入市场风险管理,再到VaR作为市场风险管理理念的迅速普及和其概念的进一步明确。其次,是VaR方法的迅速发展以及其经典模型――方差――协方差法、历史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的逐步确立,
以成体系。再次,由于经典模型覆盖尾部事件能力的欠缺,且小概率事件对于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管理有着莫大的意义,压力测试等风险管理方法逐步受到重视,尤其是极值理论的研究得以兴起。而国内文献,是不容易看出像国外研究那种循序渐进的演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较清晰的逻辑脉络的。
3 国内外文献研究VaR的重点和难点。对VaR方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处理好几个要素:置信区间、风险资产持有期、价格损益的随机分布以及样本数据。实证研究表明:置信区间越高,对模型的精度要求越高;对市场风险投资组合的持有期的选择,也会影响模型的有效性。对于较短的持有期而言,可以在计算出日VaR值之后直接应用平方根法则即可。但是,对于较长的持有期,应用该法则要谨慎;价格序列是一个随机时间序列,对于价格损益所遵循的随机分布所做的假设,最终也会对模型的有效度起决定性的作用;数据的选择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市场风险数据的搜集本身就非一件易事;如果使用低频数据,信息缺失现象过于严重,使用高频数据,对数据进行合理的甄选又具有一定的难度;波动性具有时变性的特征,选择样本数据的区间过短,影响参数估计的效果,过长单位数据权重的合理确定问题就变得异常重要。
4 国内外对于VaR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第一,研究模型的选择。国内外对于经典VaR模型中方差――协方差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研究得非常多,而对历史模拟法研究得相对较少。国外极值理论的研究最近几年比较兴盛,而国内的类似文献要少得多。第二,VaR的应用。国外研究者多着眼于VaR作为风险计量和市场风险监管的作用,而国内大量文献对VaR方法在绩效评估、投资组合优化、金融机构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作用表现出更多的兴趣。第三,对各种模型关系的认识以及派生的研究取向的分歧。有的学者热衷于确定最优的VaR模型。但是国内外许多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样本区间、置信水平等因素选取的不同,大多数模型之间并无绝对的优越性可言,国外有的研究者也指出,各个模型之间不是对立与替代的关系,而是可以互补和相容的。至少并无任一有说服力的文献可以证明经典VaR模型体系中的三大方法存在着绝对的优劣区别。因此,与许多学者一样,主张应该着力于探索各个模型之间应如何借鉴彼此优点。此外,许多文献将各种VaR模型进行简单的罗列,这绝非相互借鉴与互补,而是属于模型堆砌,甚至是一种错误的倾向,使操作者疲于选择,无所适从。
综上所述,在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快速融入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过程中,在金融创新蓬勃发展和市场风险日益加巨的背景下,对基于VaR的市场风险度量方法的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俗学民俗学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黄鹏(1971-),男,广西镇西人,百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民俗学教学和研究。(广西百色533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57-02
民俗学是一门以记述、研究和阐释民间风俗文化事象为主要目的的人文学科,它研究世界各民族最广泛的民众传承文化事象和生活方式,能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广泛的实用价值。高校开设民俗学课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科学地审视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及其在当代的变化与发展,广泛地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财富,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还使学生发扬良俗,革除陋俗,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都能得到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了使民俗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在分析以往教学方法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对民俗学课程教学作了一番尝试。
一、目前民俗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理论与现实生活脱节
在过去的民俗学教学模式当中,基本上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老师为主,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一些抽象的民俗理论知识,到现实社会中体验的机会非常少。因此,对于富有个性的民俗事象,学生只能从教材的字里行间或者老师的讲述当中去想象、理解,无法得到具体而直观的民俗生活感性认识。我们知道,民俗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兼有文学、语言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知识,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因此,对许多民俗事象的介绍分析理解,往往涉及上述学科的知识。如果仅凭教师讲述介绍,而没有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接触、体会,想要学生对这些民俗事象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理解是不可能的。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以往的“以老师为主,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让老师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学识、传达自己的理解,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输了大量的知识。但是,在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中,学生都处于被动的状态,其主体地位不突出,智力、潜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厌学现象明显,整个课堂显得单调、漫长,气氛沉闷、压抑。
(三)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偏低
民俗学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学生通过学习民俗理论知识后,能利用学过的知识对一些常见的民俗事象进行合理地分析、理解。但在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老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注重的是灌输知识,强调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没有能提供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体验、领会的机会,也没有注意安排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分析的时间,只一味地强调老师讲授要深入,学生笔记要详尽,忽略了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其结果往往是:学生的理论知识系统全面,但应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现象、问题的能力相对偏低。
二、教学改革的尝试
鉴于以往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民俗学的学科特性,与时俱进,找出既符合学科特点,又能满足学生学习民俗学基本需要的教学法。笔者认为,民俗学科是一门既重视理论建设、材料分析,又重视面向社会、贴近生活的学科,因此它的教学是既要传授民俗学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学科历史、研究成果,又要求学生亲自参加田野作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民俗,用自己的手去记录民俗,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民俗。据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民俗学学科特点做了一些新尝试,即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活动,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加信息传递渠道,同时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看、说、做结合起来,把课堂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民俗学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充分发挥教学作用,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先,多媒体教学便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和老师的双向交流提供了一个更便利、更畅通、更开阔的对话平台。由于信息量加大,学生接受到的知识进一步扩大,留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变得更多,思考问题的空间也相应增加,从而促进了他们和老师的对话交流,而对话交流具有多角度、深层次、高频率、活跃等特点。学生有机会一改以往课堂上仅限于听讲、记录的被动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一个歌圩场面、一个传统寿庆仪式、民俗旅游景点等等图片的链节播放,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的心理。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判断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欲望都有了明显提高。
其次,多媒体教学能强化教学内容,增加学生接收的信息量。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加上经费开支过大等原因,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在本专科这一层次开设民俗学课程时,都没有专门的经费统一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田野考察学习。学生对一些民俗事象缺乏直观的认识了解,这给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多媒体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能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把各种民俗事项的录音、录像、图片一起搬到课堂上,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比如在讲述饮食、服饰、居住建筑等物质生活民俗时,播放类如五色糯米、粽子、各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干栏、窑洞、蒙古包等等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服装、居所的图片;在讲述民间信仰时播放壮族布洛陀或炎、黄帝祭祀大典的录像片断;在讲民间戏曲时让学生欣赏地方戏曲(如提线木偶戏)片断等等。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使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能对许多民俗事象耳闻其生,目睹其形,从而增强他们对生活中各种民俗事象的直观感性认识,使一些枯燥且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知识具体形象化,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接收的信息量。
最后,多媒体技术教学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音、录像、文字等多种媒体的结合,学生视听并举、手脑并用,在45分钟的课堂上一直保持着兴奋和新奇感。由于情绪振奋、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都高于一般的教学模式。
(二)理论讲授与交流、分析、讨论相结合
民俗学课程内容多,时间短,教学任务紧。因此,许多民俗学的老师都对教材进行相应的删减处理,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一般来说,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大多数老师都按照“民俗基本理论”—“各分类民俗”—“民俗资料的搜集整理办法”等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讲授。但删减教学的内容后,如何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经多年的探讨实践,笔者认为,“理论讲授与交流、分析、讨论相结合”是一个既符合民俗学的学科特性,又能满足学生学习民俗学基本需要的新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它有利于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能力。笔者以为,由于对本专科层次学生的科研理论要求并不高,再加上民俗学架构庞大,内容繁杂,涉及包括人类的物质生话、制度生话、精神生活在内的广阔领域,根本不可能为几十个课时所容纳。因此教学过程中涉及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时,笔者往往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只指导学生撷取理论的精义,没有过多详尽地讲解,而是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布置一些交流、讨论、分析的题目,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当中理解这些理论,懂得运用这些理论解析生活中的民俗事象,培养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在讲授人生礼仪时,布置学生介绍自己家乡婚丧嫁娶的习俗,或者让大家分析生日习俗的古今流变等等。通过交流,同学们的知识面得到扩展;通过分析讨论,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其次,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主导性作用;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性的地位,这是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在“理论讲授与交流、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布置和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分析、讨论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性地位,注重他们学习能动性的激发和引导,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发挥学生学习潜力,引导放射思维,营造创新氛围。为此,教师也得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而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主动接受教育,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建立教学活动中和谐互动的良好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
最后,它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民俗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能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民俗学的教学必须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既重理论又重实践,既重第一课堂又重第二课堂,既重历史又重现实,以达到建构、倡导新的道德风尚,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之目的。而在当前的许多高校里,民俗学都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的,课时安排较少,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上述的教学要求是很不容易的。而“理论讲授与交流、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时进行,还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分析、讨论中养成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从民俗学的学科特点来看,第二课堂活动应该是让学生观摩民俗实物,阅读有关图书报刊或观看相关音像材料,实地考察、体验民俗生活,收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广西百色市丰富的民俗资源及现有条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首先,我们与百色市民俗博物馆长期合作,将该馆作为我们学生参观、实习的基地,让学生能看到民俗实物,听到详细的讲解,甚至还让一些学生临时充当讲解员。其次,征得学院同意,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百色学院民俗学会。学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或开讲座,或专题讨论,或到附近民俗景点(如广西田阳布洛陀文化遗址)考察,或举行寒暑假社会民俗调查报告评比活动等等。这样,学生就有一个学习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收集资料锻炼了学生的检索能力、思维能力;实地调查锻炼了学生独立观察能力、采访能力、沟通能力、记录能力及事后整理能力;撰写调查报告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在组织、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中,在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教师的知识领域扩大了,学术气氛活跃了,最终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严格地说,拆股或“分割”,是指增加或减少公司所发行的股票数量,同时对股价进行调整,使得总市值保持不变的行为。减少股数的拆股,即“逆向拆股”,非常少见,因此本文仅讨论在证券市场上将一股面额较高的股票交换成数股面额较低的股票的拆股行为。股票股利是一种股利分配的形式,它是公司以增发股票的方式所支付的股利。股票股利的发放与拆股行为在效果上是非常相近的,因为两者只是增加了流通的股票数量、降低了股价而保持总市值的不变,对公司来说,并没有现金流出,也不会导致公司的财产减少,对股东来说除了增加所持股数外也没有直接的收益。因此,对这两种行为造成的市场反应的研究方式是很类似的。此外,转增股本是指公司将资本公积转化为股本,转增股本并没有改变股东的权益,但却增加了股本的规模,因而客观结果与发放股票股利相似。
我国证券市场在1993年之前存在很大比例的拆股行为。拆股以份数形式(拆股比)宣布,比如一拆二(2-for-1 split)就是每一股变成两股,拆股比是2。1993年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送配股的暂行规定》之后,我国市场上就不再出现拆股行为,股票股利的发放以及转增股等成为了公司增加在外流通股数的主要手段。股票股利或转增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送股比、转增比)宣布,比如送股比为40%就意味着股东每持有10股就可以获得4股的股票股利。所以,送股比和转增比加1之后在本质上与拆股比是相同的。
上述的几种公司行为仅仅增加了总股数,并未对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产生任何影响,但有趣的是,很多国外研究表明市场对这类行为的总体反应是正面的。一个看似并没有实际意义的举动却如此受到欢迎的市场反应,的确是一个令人迷惑的现象。那么这样的现象是否普遍存在呢?什么样的理论可以帮助解释这一现象?公司管理者是否注意到并利用了这一现象?很多相关问题值得探讨。中国从建立股票市场以来拆股、送股等现象出现频繁,但对此的相关研究还很鲜见。本文试图简要回顾一下国外关于这一话题的一些研究结果,以期对中国市场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启发。由于国外研究的主要是拆殷行为,因此下文中更多地将只提到拆股,但正如上文所说,拆股与在我国更加普遍的送殷、转增等行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而那些研究对我国的实际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的。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大多数支持市场有效的理论都认为股票的需求曲线是水平或非常接近水平的。由于市场上有足够的替代者,在套利者的作用下,任何一支股票的价格都真实反映了股票的实际价值周而股票价格是不会随着股票需求量的扩大而上升的,反之亦然。Myron Seholes在对大宗销售的研究中就持此观点。如果事实确实如此的话,那么拆股后股价显然不应该出现明显的溢价,因为一旦溢价出现,套利者一定能够通过卖出拆股公司的股票,买入其替代者的等额股票获得收益,继而消除溢价。那么股票需求曲线真的水平吗?套利者真的可以如此理想地进行套利吗?Harris and Gurel(1986)和Shleifer(1986)通过研究被新加入S&P500指数的股票价格变化,发现新加入的股票价格在当天有3%的跃升并且多数在后续10到20个交易日内仍保持该溢价。他们依此认为需求曲线并不水平。Wurgler and Zhuravskaya(2002)也指出,每支股票并不拥有完美的替代者,甚至较为相近的替代者也很难找到。他们认为,由于风险的存在,套利行为很难使得股票需求曲线变水平。此外还有很多其它文章也表明股票需求曲线的下行特征,这些都为研究拆股之后股价的上升现象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由于市场有效假设在真实情况下难以完美实现,股票需求的上升会导致价格的上升,而这一溢价又很难被套利者完全消除,因此进一步探讨溢价现象的普遍性、成因以及对管理者和股东的影响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而国外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长时间的积累,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三、拆股溢价产生的原因
从Fama,Fisher,Jensen and Roll(1969)的经典之作开始,“信号假说”和“交易区间假说”逐渐成为两个关于拆股溢价现象的主要解释。
“信号假说”认为,管理者利用宣布拆股来释放关于公司价值的利好的内部信息。Grinblatt等人(1984)提出拆股行为可以引起分析师的注意,从而引起认为被低估的公司进行拆股,以提升股价。他们发现相对来说,大公司拆股后的超额收益较小,这与之前的推断相符.Brennan and Copeland(1988)认为,如果在并没有利好消息的情况下拆股的成本会很大的话,那么拆股的行为本身一定意味着利好消息的释放。他们发现佣金中的固定成本因素使得低价股的每股交易成本上升。这种交易成本对股票价格的依赖,可以很好地解释拆股行为是释放利好内部消息的一种方式。前面提到的研究中拆股公告日附近出现超额收益的现象也与这一假说相符。
“交易区间假说”认为公司管理者对于自己公司的股票都有一个“理想的交易价格区间”,拆股就是为了使得股价落在这个区间之内[McNichols and Dravid(1990)]。Baker and Phillips(1994)发现公司管理者认为这种理想交易价格区间的理论有道理,是因为他们认为在这种区间内,股票的流动性更好。然而,关于拆股之后股票的流动性是否会提高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支持拆股后流动性上升的观点认为,由于拆股导致散户对股票需求上升,使得股票流动性提高,进而提高了股价。Barker(1956)和Lamoureux and Poon(1987)支持了上述观点,发现拆股之后持股人数会上升。然而Copeland(1979)却发现,如果流动性是用交易量、佣金收入或买卖差价来衡量的话,拆股后的流动性事实上是下降了的。Lakonishok and Lev(1987)认为,较大的交易量仅出现在拆股之前,而拆股之后的交易量与对照组中未拆股公司的相当。
“交易区间假说”的另一个支持来自最小价格变动幅度规律。Angel(1997)认为最小价格变动幅度规律可以解释股价的这种“最优”交易价格区间。文中指出从1943年到1994年间,美国NYSE的平均股价几乎没变(从S32到S31),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个固定的最小价格变动幅度控制了股票的交易。公司管理者通过拆股而使得最小价格变动幅度相对于股价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是最优的。更大的相对最小价格变动幅度意味着更低的谈判和处理成本,使得限价指令更有利可图,从而提高流动性。然而另一方面,这也造成了最小买卖价差的上升,降低了流动性。因此,
尽管最小价格变动幅度规律可以部分解释“交易区间假说”,但在拆股后流动性问题上依然没有确切的结论。
事实上,上述两种解释并不相互矛盾。如果管理者认为将股价调整到一定范围内有利于股价上升,但又担忧以后如果股价降低到某个价格之下又会导致交易成本过高,那么是否拆股就可以反映管理者对公司未来表现的预期。这样,一个拆股行为可以理解为体现管理者对公司未来乐观程度的信号[Ikenberry等人(1996)]。
四、拆股的市场效应:“迎合效应”
上文提到的很多研究已经表明,仅仅是单纯的拆股行为就会普遍地造成股价上升'因此公司管理者有动机通过拆股来迎合投资者的偏好,达到提升股价的目的。拆股溢价对市场和公司管理者的各种影响中,“迎合效应”是很重要的一种。“迎合”可以定义为:提供更多的某种投资者看上去愿意为之付出溢价的一种管理行为,尽管这种特征并不影响公司实质上的价值[Baker等人(2008)]。Baker等人(2008)发现股价确实受到“迎合激励”的影响,即管理者在投资人对拆股的需求变大的时候的确会以进行拆股作为回应。这样,“迎合效应”反过来也提供了拆股原因的另外一种解释。Greenwood(2007b)在对日本市场的分析中也发现,当拆股产生较高的超额回报的时候,日本的公司就会更积极地进行拆股,Polk and Sapienza(2006)认为公司投资决策也受到“迎合”考虑的影响。可以看出,随着对拆股后市场反应的逐渐深入,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相互产生影响,造成了拆股后的溢价现象。
1、市场营销学具有时效性。市场营销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市场营销直接面向的对象是市场,而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在市场的组成部分当中,贸易、资本、信息等内容都朝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因此,市场营销的时效性越来越明显,这也要求技工院校的教师授课知识点要与时俱进。
2、市场营销具有复杂性。市场营销的授课对象是技工院校的学生,但其课程内容研究的对象比较复杂,不是某一个单一的、不变的因素,市场营销研究的是人、环境等具有变量的因素。所以,市场营销的研究方法比其他一般学科的研究方法更为复杂,市场营销的内在规律也是比较难把握的,要是没有一定的科学原理知识储备,是没有办法掌握市场营销的统一规律性的理论的。市场营销具有一般学科所具有的特点,但是也有一定的科学性、技术性以及艺术性,并且市场营销的变化速度是非常快的,是一般学科所不具备的特点。市场营销讲究一定的策略,技工院校的教师如果在市场营销教学中采取照搬原理,背诵记忆理论的方法,那么一定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技工院校中,市场营销教学具有复杂性,这也要求教师责任心更强。
3、市场营销具有实用性。市场营销教学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其特有的强大的实用性。现在很多学科重视的都是理论学习,很少有的学科可以真正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中以及工作中,但是市场营销则很好地做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市场营销教学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结论进行检验和怀疑,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学生在检验与怀疑的过程中就可以将教材上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
4、市场营销具有创新性。真正的市场营销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因此,是市场营销教学也应该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更重视的是将国际的教学理念与市场营销教学相结合,要将国际的市场营销教学知识理论与学生共享,并且,国际商务的文化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市场营销教学与科研跨国公司相互合作,在于实际的市场营销相结合的过程当中更好地掌握市场营销的精髓。市场营销教学的内容也从一开始的单一的市场营销教学转变为市场营销与更多学科相结合,市场营销的教学方法更是不断向多元化教学方法方向倾向,市场营销的教学不再是单一的学术研究,市场营销已经从学术化中逐渐走出来面向实际的市场营销与经济热点问题。
二、市场营销教学的变化
1、市场营销教学课堂的角色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技工院校的教学方法也随着不断改变,学习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市场营销教学的方式也从一开始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学生选择通过各种培训以及网络教学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老师仅仅作为引路人,是为了给学生答疑解惑的参与者。
2、市场营销本身的变化。在今天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知识更新的速度超乎人的想象,市场营销知识的更新也不例外。因此,市场营销教学当中,要求老师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求老师可以结合最新的市场营销思维与新技术、新理论,让自己和学生成为跟得上时代的新的学习者,让自己和学生朝着终身学习的方向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和学生都是学习者,但是教师起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只有市场营销的教师走出去参与企业管理和社会工作,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3、市场营销教学主体发生变化。在技工院校中和大多数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样,市场营销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听众与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仅仅以传授市场营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学生也是毫无思考地接受教师的观点与看法。这样将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没有实际的应用效果,没有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所以,对于市场营销好的教学方式是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解决实际问题和挑战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理论实践当中对市场营销进行全面的学习,从经验当中获取学习的心得与体会,真正将书本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
【关键词】亚波长;谐振腔;单负介质;双负介质
0 引言
谐振腔是微波电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器件。现代微波集成电路的发展要求减小器件尺寸,而传统谐振腔的工作波长与腔体尺寸相当。本文从Maxwell方程和边界条件出发,理论上分析了实现亚波长谐振的条件。电磁特异性介质材料(Metamaterials简称MTMs)[1]是指人工合成的具有自然介质材料所不具备的电磁特性的新材料。其中典型的为负折射率介质(NIM)又称为双负介质(DNG)、左手征材料(LHM)或者后向波媒质(BW)。早在1967年,前苏联理论物理学家Veselage在他的经典论文Substances with Simultaneously Negative Values of ε and μ中提出了双负介质的概念[2],但因为自然界找不到这样的材料而被搁置。直到上个世纪末英国皇家学院院士Pendry提出了分别实现负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的人工电磁结构[3-4],即MTMs的构造理论,并于2001年由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物理系的Smith等在微波实验中首次实现[5]。从此MTMs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相关的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根据理论分析,如将单负介质(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其中一个为负)或者双负介质(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部分填充于谐振腔中,将出现谐振频率与谐振腔尺寸无关的谐振模式,即亚波长谐振模式[6-7]。亚波长谐振腔的实现对缩减微波集成电路尺寸,构造新型微波器件有着重要的价值。
1 介质填充谐振腔的谐振本征方程
设一z向柱状谐振腔,xy平面内形状可以任意而不影响结论,为讨论方便,本文采用矩形。腔内沿z向分别填充两部分介质,如图1。对应I、II区域填充介质1和介质2,厚度分别为d1、d2,电磁参数为?着1、?滋1;?着2、?滋2。在假设腔内介质无耗、绝缘的情况下,根据Maxwell方程组可以得到一组时谐Helholtz方程:
用分离变量法,先求出TE模和TM模的纵向分量,横向分量根据Maxwell旋度方程可以用纵向分量求出[8]。代入边界条件后得到TE和TM波对应的本征方程:
2 本征方程亚波长谐振模式解的讨论
为方便讨论式(11)的解,令矩形波导a=b=d1+d2=1(cm),后面章节讨论时也采用这种尺寸的谐振腔,如无另外说明,所有长度单位均为厘米,且只讨论主模TM11s模:k112≈19.74×10-4。
图2所示为对应不同?着r1的?姿11S与d1关系曲线。图中由下至上?着r1=1,1.2,…,2。
注意:为直观起见,横坐标使用的是谐振频率对应下的真空波长,单位为厘米。
此时只有一个TE模本征方程有解:
讨论主模TE10s模:k102≈9.87×10-4,取?着r1=2,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对应不同?滋r1的?姿10S与d1关系曲线,如图3。
注意:为直观起见,横坐标使用的是谐振频率对应下的真空波长,单位为厘米。
c)小结和推论
由a)和b)中的公式和数值模拟结果可知,使用单负媒质填充普通谐振腔可以实现亚波长谐振。填充的是磁负还是电负媒质,决定谐振模式是TE模还是TM模。改变填充比例可以得到不同的谐振波长。可以推论,如果在I区和II区分别填充电负和磁负媒质,也可以实现亚波长谐振,TE模和TM模均有解,且谐振波长主要与介质参数和填充比例相关。图4以II区真空I区填充电负介质为例给出了TM11S模在x=a/2平面内的场型图。计算时取?着1=-1.2?着0,?滋1=?滋0,a=1m,d1=0.68m,d2=0.32m。
此时,TE模和TM模本征方程均可能有解。
本征方程变为:
图5为?姿10S与d1关系曲线,图6为?姿11S与d1关系曲线。可见,利用双负介质和传统介质同样可以实现亚波长谐振。
注意:为直观起见,横坐标使用的是谐振频率对应下的真空波长,单位为厘米。
3 亚波长谐振腔谐振波长的近似公式
假设谐振腔是立方体,a=b=d。我们以主模TE10s为例。
4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亚波长谐振器的构造方法。研究表明,利用新型人工电磁介质进行部分填充,可以实现亚波长谐振腔,谐振波长主要与腔体内的填充介质和填充比例有关。本文的研究对于亚波长谐振腔的实现,缩减微波集成电路尺寸,构造新型微波器件十分有意义。
【参考文献】
[1]Rokhesh S. Kshetrimayum, A brief intro to metamaterials[J]. IEEE Potentials, Dec.2004/Jan.2005:44-46.
[2]V.G.Veselago,The electrodynamics of substances with simultaneously negative values of and , Soviet Physics Uspekhi[J]. Vol.10, No.4:509-514, January-February 1968.
[3]Pendry J B, Holden A J, Stewart W J, et al.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plasmons in metallic mesostructures,[J]. Phys. Rev. Lett, 1996,(76),4 773-4776.
[4]Pendry J B, Holden A J, Robbins D J, et al. Magnetism from conductors and enhanced nonlinear phenomena, [J]. IEEE Trans. Micr. Theory and Techniques, 1999,(47):2075~2084.
[5]Shelby R A, Smith D R, Schultz 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a negative index of refraction, [J]. Science, 2001,(292):77-79.
[6]Silvio Hrabar, Juraj Bartolic, Zvonimir Sipus, Waveguide miniaturization using uniaxial negative permeability metamaterial[J].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53, NO. 1, JANUARY 2005:110-119
关键词:土建施工;管理方法;现场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ite in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refore, must cause enough atten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reason in hand to according to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methods, mak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get good protection.
Key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thods; Sit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土建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施工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因此,施工企业为了实现文明、安全、降耗、节能、优质和高效生产这一目标,在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首先必须在管理观念上要有所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科学管理手段和方法的运用。进而最终有助于实现土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
一、为什么要加强对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顾名思义,指的是某些地点,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的是直接进行工程建设的地点,另一方面指的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地点,相对应的也就是说它包括前方的施工场所和后方的辅助场所。要让施工企业在有限资源的前提条件下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在保证施工企业能够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下,还必须保证材料、人员、设备和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另外,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成本的高低、效益的好快和施工的进度,因此,必须对加强对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当前的现实情况却是,很多施工企业都存在无序的施工计划、不标准的施工操作方法和杂乱无章的现场管理等不良现象,其结果就是因为各种物资、设备、工具和施工材料的乱堆乱放,导致了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另外,很多施工企业都没有对安全施工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施工作业都是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一方面会对土建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一方面也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与现代化大生产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趋势相适应,必须对施工企业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而加强对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就是在符合这一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为此,必须加强对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
二、加强对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理论依据。
1、科学化的管理。伴随着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科学化的管理是加强对土建施工现场必须遵循的理论依据之一,这是因为它有效保障了规范化的施工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在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的基础上,在土建施工中有序开展各项施工工序和工作。使得施工现场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有利于整个土建施工的安全、高效运行。
2、工程成本的管理。当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也大多都忽视了对工程成本的管理,造成难以有效控制土建工程造价的结果的出现。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得到了大力发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要想让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在对土建施工现现场管理中就必须加强对工程成本的管理,坚决杜绝资料浪费和不合理费用支出现象的发生,以实现用最小的投入实现最终的施工目标。
3、管理的标准化。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作业的标准化和生产的规范化。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过程在有效管理和协调下能够得到有序进行,以及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主观随意性对施工造成的损害,必须统一规划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活动,在此基础上,施工的高效性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如何加强对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
1、安全管理工作要做好。
一方面,要及时全面地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职工安全操作规程,让企业员工在施工过程中完全按照这一操作规程来进行,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另外,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严格落实到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因为只有当整个施工过程结束后,施工的安全工作才能随之结束。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要主抓预防,在进行施工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见的做好;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落实好施工生产的安全计划,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来进行,在对施工计划和施工目标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全面把握整个施工过程,对出现的违纪行为和违规操作要及时地发现并予以制止。
2、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要做好。
在这里,土建施工的现场质量管理也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的是管理好施工材料的质量,一方面指的是管理好施工工艺的质量。要做好第一方面的内容,需要在材料购进时做好严格把关,购进材料时要严格按照施工量清单和施工计划所要求材料的数量、规格和品牌来进行,监督人员可以采用分批次检验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和监督,只有购进材料的质量得到保证,检验的结果准确无误,才能使施工材料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要做好第二方面的内容, 主要监督在施工过程中有没有安装到位,有没有合理的进行布线以及有没有出现实体的裂缝或偏移的现象等,对于这些现象要能够及时地发现并纠正,保证在交工验收时,不会出现因质量问题而影响到工程款及时到帐现象的发生。
3、施工现场材料和机具的管理要做好。
只有在施工现场做好材料和机具的管理,才能将材料的原始功能更好的发挥出来,也才能将机具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要做好施工现场材料和机具的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施工现场人员和管理部门在相互协调和合作的前提条件下,保护好土建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和机具,并保证它们的有序使用,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出现浪费材料的现象,并且机具的维修费用也会大大减少,更难以出现因材料的不足或机具的损坏而导致的停工现象的发生,能够有效保障工期的顺利实现。所以,必须标识清楚施工现场中施工材料的规格、品牌和数量,防止出现因订购材料与要求不符,对施工进度产生严重影响的现象的发生。要分门别类的将各种施工材料堆放在一起,根据实际的施工要求,合理有序的将所需材料运送到施工场地,并且在进场前要对材料通过抽检抽样的方式进行验收,后再分门别类的将施工材料进行堆放。在发放施工材料时,首先必须对现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登记造册,后依据施工进度要求凭材料出库单发放实际所需施工材料。另外,还要实时跟踪发放的施工材料,防止出现浪费和丢失材料的现象。对于那些剩余未发放的施工材料,相关保管人员要及时地进行整理盘点,并将各种材料分门别类的进行堆放,对于那些易燃易爆的施工材料,必须及时地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于施工机具来说,要做到要合理停放,工作的时候做到科学搭配,这样,土建工程才能得到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茂娟,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的管理[J],科技资讯,2008(28).
[2]黄健雄,有关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17).
关键词:房地产;估价;比较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36-0177-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房地产行业也被不同行业的人士进行关注,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产业,因此,对房地产进行合理的估价,选择合理的估价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保证房地产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简述市场比较法
1.市场比较法的定义
在房地产进行估价时,利用市场比较法就是能够相比较与相似的房地产的成交价,对待估计房地产进行合理估价的一种方法。市场比较法主要是将等待评估的房地产与相似的近期房产成交价格进行比较,通过对相似已经成交的房地产价格的充分研究,最后得出等待评估的房地产的可能实现的合理的成交价格,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区域因素、个别因素修正等等。在对房地产进行估价使用市场比较法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基准就是市场实际的交易价格,因此,这种对方非常进行估价的方法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且估计出来的价格是比较合理、说服力也是比较强的,而利用市场比较法估计出来的价格被称为比准价格。
2.市场比较法的应用
在对房地产进行评估运用市场比较法时,需要对相似的大量成交房地产交易进行充分的搜集,只有正确的对房地产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充分对市场行情进行了解,再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比对和分析,才能够房地产的价格进行基本确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同,可能所搜集的相似房地产中不是全部都适合用来比较,需要对搜集的房地产进行仔细的筛选。在对可比较实例进行选择的时候,要选择比较类似的房产,如相同的用途、相同的性质等等;选择出来的实例交易案例,需要与等待估计的房地产具有类似或温和的情况;选择出来进行比较的实例案例,所进行成交的时间要尽量的接近所需要估计房地产的时间。如果选好了可以比较的实例案例,就要建立合理的比较基准,对不同因素进行合理的修正,从而更加准确的计算出比准价格,最后才能够保证分析方法是准确的、合理的,从而计算出比准价值,这样才能够计算出等待估价的房地产的准确价值。
二、房地产状况修正应注意的问题
房地产状况可以分为区位状况、权益状况和实物状况,从而房地产状况修正可以分为区位状况修正、权益状况修正和实物状况修正。进行实物状况修正,是将可比实例房地产在其实物状况下的价格调整为在估价对象房地产实物状况下的价格。在这三种修正中,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因素的调整。进行房地产状况调整,是市场法的一个难点和关键。1.可比实例房地产状况,无论是区位状况、权益状况还是实物状况,都应该是其成交价格所对应或反映的房地产状况,而不是在估价时点或其他时候的状况。因为在估价时点或是其他时候,可比实例房地产状况可能发生了变化,从而其成交价格就不能反映了。除了期房的成交价格外,可比实例房地产状况一般是可比实例在其成交日期时的状况。2.不同使用性质的房地产,影响其价格的区位和实物因素不同,即使某些因素相同,但其对价格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也不一定相同。特别是在房地产状况修正中进行实物状况修正时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三、利用市场比较法进行房地产估价的改进措施
1.建立完善的估价市场资料库
在利用市场比较法对房地产进行估价的本质就是房地产的市场价值转换成货币,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要想能够更准确的利用市场比较法进行房地产估价,就需要准备更加准确的数据资料,因此,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估价市场资料库,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估价的可靠性。
2.建立完善的土地市场估计信息系统
虽然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但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大量可比的实例,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比如房屋交易信息系统以及房屋出租信息系统等。在信息系统中,详细的对实际交易或出租情况进行阐述,进而可以有效的将影响到房屋价格的因素清晰的反映出来。另外,在信息充足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做好可比案例的选择,通过运用模糊聚类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将数据做的更加客观和准确。
3.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操作规范
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房地产估价理论的研究,只有将房地产估价理论研究清晰,才可以更好的进行规程编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进而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工作当中,加强估价人才的培养。然而,我国目前的研究者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各个房地产估价机构,十分缺乏专业的学者。高校应该积极开展相应专业,进而才可以更好的对估价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将市场比较法的运用方式加以完善。
4.科学确定估价结果
第一,要想保证市场比较法能够更好的运行在房地产估价中,就需要对自身的市场信息资料库进行充分的完善,从而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在利用市场比较法对房地产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础数据资料,从而与相似成交房地产进行实际的对比,从而得出准确的估价。在利用市场比较法进行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市场交易资料,如今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房地产市场也在不断的成熟,获得相似比较实例案例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充分的对计算机进行利用,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信息资料库,更好的收集到完善的信息,这样才能够得到相似的成交房地产案例,从根本上将评估的结果进行提高,也能够更好的使市场比较法运用到实际的房地产估价中去。第二,要想保证市场比较法在房地产估价中更好的被应用,就需要评估人员能够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保证其准确性,并选择合理的案例,这样才能够保证自身的技术水平能够适应全面的发展,并进行全面的比较,确定适当的修正系数,这样才能够保证房屋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评估人员的评估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关系着房屋评估准确性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房地产企业能够对评估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更加先进的技术水平,并从根本上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第三,对各界人士对房地产市场的观念进行改变,是保证市场比较法进行应用的关键因素。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能够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对市场比较法的应用环境能够进行改善,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房地产市场比较法的被关注度。结语:综上所述,市场比较法与其他的房地产评估方法相比较有非常多的优点,在房地产的评估过程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也有比较明显的成效。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的成交量也在不断的攀升,这就可以为市场比较法的运用提供更好的基础,也能够保证更广泛的运用到房地产估价工作中去。因此,需要对市场比较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秋丽.房地产估价的市场比较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8.1.
[2]项均.房地产估价市场比较法的改进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8.25.
[3]项昀.房地产估价市场比较法的改进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