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方法

时间:2023-09-28 09:32:17

导语:在市场研究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市场研究方法

第1篇

一、什么是德尔菲研究方法

德尔菲(Delphi)研究方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O.赫尔姆以及N.达尔克进行首创,并经过T.J.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共同发展而成的。1946年的时候,兰德公司首次用这种方法用来进行相关预测,后来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

德尔菲(Delphi)研究方法的程序是: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征求专家意见,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也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联系或关系,程序上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并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倾向性结果。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公认较为可靠。

德尔菲(Delphi)研究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1)组成专家小组。按照课题所需要的知识范围,来确定专家和专家人数的多少,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0人。专家也可以是一两个人。

(2)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要求,请求由专家进行书面答复。

(3)各个专家独立提出自己的预测意见,并说明自己观点的主要依据。

(4)将各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列图表,对比,再分发给各专家,请专家比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见,可以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如此反复多次。

(5)最后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得出倾向性结论。

德尔菲(Delphi)研究方法因著名的兰德公司使用并因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而著名。这个研究方法为什么叫德尔菲研究方法,而不叫张尔菲研究方法或王尔菲研究方法呢?主要是起源于希腊神话故事。德尔菲是一个地方,在雅典附近,德尔菲的神庙在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德尔菲神庙是太阳神阿波罗(Apollo)神庙,传说中太阳神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是天神宙斯的儿子。神话中说宙斯为了测量世界的中心,放了两只神鹰从相反方向飞行,结果两只神鹰会和在德尔菲这个地方,宙斯就确定此地为世界中心,叫做“大地的肚脐”。后来大地之母女神占领了德尔菲,并派了巨蟒镇守此地和女神的神庙。有一天太阳神可能喝了酒,酒后驾车到此地,一箭射死巨蟒,并占领此地,修建太阳神神庙,叫德尔菲神庙。因太阳神有预测未来能力,因此后来德尔菲神庙和德尔菲均代表了有预测能力的一种概念。这就是德尔菲研究方法的命名背景。

当前,德尔菲研究方法在管理经济学EMBA阶段和博士课程阶段常常涉及,在专业营销策划和市场研究方法领域提及不多,但确实是有用的方法,因此这里进行一些介绍。

二、渠道拓展和调研中德尔菲研究方法的应用实例

2012年11月,笔者一个朋友的公司T公司接到其上家厂方的通知,说在上海松江地区松卫北路某大卖场,某美国知名建材品牌M品牌要开品牌店,希望T公司去开店,笔者的朋友T公司老板有意把这个机会让给T公司下属的DELEAR代表Y老板,以T公司名义共同开店以取得双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说服Y老板下决心投资,成了一个核心。2012年11月下旬,受朋友T公司老板的委托,笔者和T公司的渠道管理员刘主管一同前去松江某市场Y老板的现有门店里去说服Y老板合作。起初Y老板动摇不定,担心在2012年这样的房产大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开店不挣钱。

笔者和刘主管去的当天,刚好Y老板的夫人也在。笔者采用了德尔菲研究方法的步骤和Y老板对话,并设定了三步走方针。第一步,首先分析房租、品牌、成本、客流量、新利润点的产品线分析、预期利润率等细节,核算了每月固定的支出,明确告知Y老板在其实力可承受之内;第二步,劝Y老板夫妇到现场去看一看,然后及时和我们联系。过了几日,Y老板电话打来,说到现场看了,和笔者说的一样,并希望笔者陪同Y老板一起去现场确定具置,希望早日定下来。第三步到现场,确定具体的位置,选了二楼两个楼梯交叉处的客流量最大的一个地盘(步行楼梯和自动电梯),和市场招商处确定了装修规划图的长宽面积等,尘埃落定。

事实上,在这个说服过程和使用德尔菲研究方法的过程中,笔者本身就扮演了一个专家的角色。在市场调研和分析过程中,对这些商场征战几十年的老板来说,本质上都是自负的,如果不能以一个专家的角色身份去说服,则很难说服。如果以一个专员的身份或新入行的身份去说服的话,这些老板可能会认为,你才入行几天,我几十年开店,你凭什么指点我?但如果以专家角色切入,则完全不同。就好比这些老板去医院挂号,你是专家门诊的大夫,你开个药方,让他购买板蓝根他绝对不会去购买三九胃泰,指定按你的指导购买板蓝根。道理就这么简单。

因此,这个实例中,德尔菲研究方法使用的第一步,就是需要专家角色。第二步就是反复实践,包括Y老板两口子到现场去看,等等。第三步就是确定,包括确定装修图等。

三、德尔菲研究方法的应用带给渠道拓展和市场管理者的启发

通过上述案例发现,德尔菲研究方法的应用带给渠道拓展和市场管理者的启发如下:

第一,打铁还需自身硬。你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不是你自封的,而是你要踏实研究总结,让这些一线打拼多年的老板信服,成为扎扎实实的专家。干一行工作就要精一行。任何一个领域工作超过一年以上,如果还成不了真正的货真价实的专家,说明你没用心,你只是在行动上打工,未必在沉下心修炼提升。沉下心与否,只有自己知。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成为某一领域的实干家,才有可能指导这些老板成功,人家按你的方法去做,挣钱了,有实际效果了,人家才会信服你,才会拥护你,才会按你的指导去干。也为其如此,你才可能能够扮演一个专家的角色,才能够拥有使用德尔菲研究方法的角色条件。

第2篇

Ji Ran

(Tianjin Bohai Urba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Tianjin 300450,China)

摘要:市场学是集生产、市场、消费、环境于一体的一门科学。市场学自产生发展至今,应用领域得到横纵的广泛延伸。在城市规划中,市场学方法同样得到广泛应用。以市场学理论和方法为导向的城市规划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体。本文作者就城市规划的市场学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分析了城市规划从规划招标、定向发展至规划实施以及规划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市场学特性,阐述了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的对策。

Abstract: Marketing is branch of science integrating production, marketing,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 Since its production, applications of marketing received extensive extension. In urban planning, marketing method is also widely used. Urban planning oriented by theory and methods of market has become the subject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author discusses on methods of marketing of urban planning, analyzes its market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planning and bid, orientated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sumption scheme, describes strategies about urban planning in the market economy.

关键词:市场学 方法 特性 城市规划 研究

Key words: marketing;method;properties;urban planning;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012-01

1城市规划的规划招标的市场学特性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要把城市的经济结构进行全面均衡化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起到基础保障作用。城市规划具有目的性,定向性,也就是说,城市规划时,是在总结过去城市发展的基本数据为信息基础,以中心地带带动四周城区发展的方针,以市场经济为规划手段的行为。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在把握基本发展方向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规划招标。规划招标的基本手段是以市场学为基础的经济的活动,规划设计招标时,将发展的基础设施如建筑房屋、道路、绿化、商业区做为规划目标,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进行竞争招标,此时,竞标单位需要在了解规划的基本内容后,进行市场调研、市场分析,设计价格最为经济合理且最能体现规划内容要求及体现城市发展特色与时代气息的规划设计,并且在市场营销的基础上,实现城市规划的目的。因此,城市规划的招标设计阶段体现了市场学的经济特性,应用市场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完成城市规划的设计招标。

2城市规划定向发展的市场学特性

城市规划的定向发展是为了将城市的发展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提高,将欠发达的区域进行经济改造的一种定向行为。这时的城市规划更具有市场学特性。定向发展使得所规划的城市区域占领有利的“市场合适位置”,用专门的市场分析手段,建立具有吸引力的地区投资声誉、宣传地区商品和生活保障条件[1]达到城市规划所产生的建筑能够在市场营销的链条上产生作用的目的,使该区域的经济活动得到活跃催化,进而实现生产、销售、消费、生活等一系列活动的良性循环。这样一来,城市规划的定向发展就有着市场学的经济特性、市场学的以消费人群为中心的特性。同时,在城市规划定向发展时,还体现了市场的四要素4Ps,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2]。在这四个要素上,定向发展的规划遵循了市场学的发展规律,以市场学原理为指导,以市场学方法为手段,为城市规划的顺利形成了经济圈循环。

3城市规划实施的市场学特性

市场学主要研究的是市场经营、市场管理、市场规律、市场营销观念[3]等内容,这些内容又为城市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城市规划实施的所有环节都是建立在市场角度上的。城市规划实施使得所规划的区域的基本设施、环境条件都达到了与现代接轨的水平,缩短了发展的时间历程,解除了发展的空间限制,使该区域实现以市场为基础的时间、空间跨跃,体现了市场学的科学特性。城市发展的背景和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预见性的城市规划也需要不断发展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实际情况[4]。因此,在城市规划实施时,要考虑市场的变化,考虑城市的发展变化,考虑市场对城市发展变化的影响作用,才能更好的以科学的市场学理论为基础,进行城市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市场性、成熟性和完善性。

4城市规划消费的市场学特性

市场学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商品流通领域的主要矛盾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都要通过市场反映出来,并借助于市场求得解决[5]。城市规划在消费上同样遵循着市场学的这一原理特性。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消费者通过供求关系,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满足需求和欲望。在城市规划的实施企业都是以市场经济目的为企业发展的唯一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就要探求和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在规划中积极参与市场活动的原则、手段和方法,以市场为实现社会再生产的桥梁与纽带,以市场为城市规划消费的一面镜子,在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中促进企业与市场相结合,企业与消费者相关联,最终为城市规划消费划上完美的句号。

5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的对策

5.1 以市场学方法为手段,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掌控优化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既是对城市资源的占用又是对城市资源的补充与再造。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以市场学理论为基础,以市场变化为背景,以市场学方法为手段,将城市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再造,优化城市布局,全面提高城市发展设施条件,将城市整体经济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5.2 以市场学理论为齐声基础,平衡供求市场,完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的对象是城市不同的利益群体,以人为本的目标就是市场学的体现,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规划者必须在分析各集团利益的基础上发现其在市场中的共同点,根据共同点平衡他们之间的市场关系,逐渐将城市规划进行完善。

5.3 以市场学特性为导向,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保障城市的文化传承由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城市土地效益最高的地区往往也是大量历史遗存最集中的城市中心地区和展示城市风貌的特色地区,城市政府和开发商为追求经济利益,以牺牲人文资源为代价,进行商业开发,严重偏离了城市规划的初衷。因此,城市规划要以市场学特性为导向,在遵循市场学原理与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运用市场学方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开发建设的关系,使城市规划更有利于国民经济、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士贵.评价和实现地区社会经济潜力的市场学方法[J].管理科学文摘,1997.07.

[2]何生亮.社会市场学方法在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中的应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6.04.

[3]边吉.研究市场经营活动的新兴学科-市场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Z1).

第3篇

关键词:VaR;市场风险;文献述评

风险在金融领域是个倍受关注的主题。2007年底开始凸显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许多著名的金融机构的破产或巨额亏损。表面上这次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是由于住房贷款违约造成的信用风险爆发而引起的连锁反应,实质上是由于金融机构过度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转移市场风险,造成市场的泡沫化繁荣。纵现历史上的危机实例,几乎都是市场风险管理不当的结果,由此也反映了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VaR的含义

VaR(Value at Risk)常译为在险价值或风险价值,是利用统计技术来度量有价证券风险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在一定置信区间和持有期内,金融资产因市场价格不利变动而可能产生的最大损失。相对于传统的风险管理工具,VaR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可以把各种金融工具资产组合以及金融机构总体的市场风险具体化,以一个简单的数值使管理者能十分清楚地了解其所持有的资产在某段时间所面临的最大风险。VaR的思想最早是由鲍莫尔提出,1993年30国集团正式提出VaR概念,并建议引入VaR方法对资产进行估价以及评估金融风险。1993年国际清算商业银行接受风险价值VaR分析工具,并体现在《巴塞尔资本协议》中。目前VaR已成为一种衡量市场风险的主流方法,其理论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

二、VaR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1 VaR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敦促金融中介公布其VaR方法,而J.P.Morgan试图通过RiskMetrics建立VaR的市场标准,从此国外VaR方法的研究就迅速发展起来。1995年巴塞尔委员会宣布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要求必须建立在VaR基础上,并具体介绍了该模型及其用于风险管理的合理性。1996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在关于检验市场风险资本中,要求金融或财务风险的报告都将逐步以VaR为基础予以公布。J.P.Morgan将VaR看作是在既定头寸被冲销或重估前可能发生的市场价值最大损失的估计值。Jorion.P把VaR描述为是对正常市场波动的度量,大于VaR值的损失只会以小概率发生。Beder、KevinDowd指出VaR是在给定的持有期内,一定置信水平下资产组合的最大期望损失。

对VaR方法有效性评估的文献则主要集中在返回测试方面。Kupiec提出基于损益分布预测概率密度函数来评估VaR有效性的分布法。DavidX.Li提出在不对资产组合收益率作任何假定的条件下计算资产组合VaR的半参数模型,得出比RiskMetrics模型更为稳健的结论。

Svend Jakobsen开始应用VaR衡量抵押债券的风险。Ho Thomas等应用VaR方法衡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整体风险。Pietro Penza和Vipul K.Bansal系统地介绍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涉及了VaR方法的统计、计量、监管的各个方面。

Tardivo,Giuseppe(2002)研究了VaR方法基础上的商业银行资产分配和VaR对有效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贡献。Philippe Jorion通过研究分析美国主要银行的报告中的VaR和交易组合的实际损益值,论证了VaR能有效预测实际的市场风险水平。Jeremy Berkowitz和James O’brien用实证研究论证了VaR模型在评估商业银行风险方面过于保守,甚至还不如ARMA-GARCH模型准确。Don Bredin和Stuart Hyde则论证了度量外汇风险的VaR模型以GARCH最为精确。

Dowd Kewin提出了针对收益率尾部分布超过某一较大阀值的数据进行建模进而计算VaR值的极值模型。Lan-Chlh Ho等对亚洲六个地区1997-1998年极端市场境况下的价格指数应用了极值理论。Bacmann等年应用极值理论分析了包括套利基金、股票和债券的混合投资组合的风险,并用VaR和ES进行了定量描述。C.Brooks等提出了一种半非参数的极值方法。Matthew Pritsker从实证和理论的角度比较全面地分析、探讨以及验证了三种VaR模型――历史模拟法以及改进的两个历史模拟法,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结论,具有启发性。

针对VaR方法固有的缺陷,一些学者则提出了多种分析测量的补充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压力测试和极值理论。Barry Schachter说明了压力测试在市场风险管理中的作用。Berkowitz提出将压力测试与VaR方法相结合,针对每一个压力测试的情景确定相应的可能发生的概率,从而计算组合的潜在损失极其发生的概率。Jorion P系统地归纳了各类压力测试的方法。McNeil and Saladin提出运用极值理论模型来获得广义帕累托分布,作为对损益尾部损失超过最高阀值的估计分布。FM.Lpmgin(2000)则介绍了从VaR到压力测试、极值理论的方法。

2 VaR理论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1)侧重于VaR概念、作用和计算方法介绍的文献。中国对VaR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起步较晚,最早始于1997年郑文通的《金融风险管理的VaR方法及其应用》一文。詹原瑞从理论上探讨了VaR的计算和度量问题。许大志、郑祖康对比了非参数VaR方法和RiskMetrics方法。杨春鹏、崔援民通过几有布朗运动模型对期权等非对称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度量指标VaR进行研究。王春峰等指出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VaR所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用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的VaR计算方法。王春峰系统地介绍了VaR的有关理论基础。李豫阐述了信贷风险的各种方法,提出了信用评级模型及信用等级转移矩阵式信贷风险度量的基础,违约和可市等模型是信贷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迟国泰等在VaR约束下,通过建立在既定组合收益范围内,选择风险最小的贷款组合。胡海鹏、方兆本介绍了关于投资组合VaR以及组合VaR的分解工具方法。曹乾等分析了VaR的产生背景、概念、特点、算法以及使用局限性等,最后探讨了该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

(2)侧重于VaR方法的实证分析和应用的文献。a.基于覆盖正常事件风险的VaR方法实证和应用研究的文献。刘宇飞提出了VaR方法在我国金融监管中的运用及其意义并指出如何运用国事后检验方法对VaR模型进行检验。魏永强、李刚提出在投资商业银行及证券市场中的应用VaR方法管理市场风险。杜海涛、范英对VaR方法在证券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做了实证研究。朱宏泉等应用VaR模型对香港股票市场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马超群等将极值理论与RiskMetrics和历史模拟法结合,提出了完全参数法,并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叶永刚等利用VaR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风险进行了度量。薛宏刚和朱世武对中国股票市场上各类VaR方法计算进行了实证研究。

三、国内外VaR研究文献述评

1 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国外均处于领先水平。相对而言,国外研究更成熟一些:内容上,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更有影响力。另外,VaR思想在国外金融领域也有着丰富的实践应用,二者交相辉映。反观国内,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起步晚一些,内容与思路上又大体和国外文献类似。而在实务领域,我国商业银行过去测算的重点基本上是信用风险。

2 国外VaR研究文献的演进有更清晰可辨的逻辑线索。国外的研究时间比较长,文献的数量也特别多,但按照时间顺序并结合那些主要文献,我们还是可以理出一个简单的逻辑脉络的:首先,是从1952年VaR的提出到1993年正式被引入市场风险管理,再到VaR作为市场风险管理理念的迅速普及和其概念的进一步明确。其次,是VaR方法的迅速发展以及其经典模型――方差――协方差法、历史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的逐步确立,

以成体系。再次,由于经典模型覆盖尾部事件能力的欠缺,且小概率事件对于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管理有着莫大的意义,压力测试等风险管理方法逐步受到重视,尤其是极值理论的研究得以兴起。而国内文献,是不容易看出像国外研究那种循序渐进的演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较清晰的逻辑脉络的。

3 国内外文献研究VaR的重点和难点。对VaR方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处理好几个要素:置信区间、风险资产持有期、价格损益的随机分布以及样本数据。实证研究表明:置信区间越高,对模型的精度要求越高;对市场风险投资组合的持有期的选择,也会影响模型的有效性。对于较短的持有期而言,可以在计算出日VaR值之后直接应用平方根法则即可。但是,对于较长的持有期,应用该法则要谨慎;价格序列是一个随机时间序列,对于价格损益所遵循的随机分布所做的假设,最终也会对模型的有效度起决定性的作用;数据的选择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市场风险数据的搜集本身就非一件易事;如果使用低频数据,信息缺失现象过于严重,使用高频数据,对数据进行合理的甄选又具有一定的难度;波动性具有时变性的特征,选择样本数据的区间过短,影响参数估计的效果,过长单位数据权重的合理确定问题就变得异常重要。

4 国内外对于VaR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第一,研究模型的选择。国内外对于经典VaR模型中方差――协方差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研究得非常多,而对历史模拟法研究得相对较少。国外极值理论的研究最近几年比较兴盛,而国内的类似文献要少得多。第二,VaR的应用。国外研究者多着眼于VaR作为风险计量和市场风险监管的作用,而国内大量文献对VaR方法在绩效评估、投资组合优化、金融机构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作用表现出更多的兴趣。第三,对各种模型关系的认识以及派生的研究取向的分歧。有的学者热衷于确定最优的VaR模型。但是国内外许多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样本区间、置信水平等因素选取的不同,大多数模型之间并无绝对的优越性可言,国外有的研究者也指出,各个模型之间不是对立与替代的关系,而是可以互补和相容的。至少并无任一有说服力的文献可以证明经典VaR模型体系中的三大方法存在着绝对的优劣区别。因此,与许多学者一样,主张应该着力于探索各个模型之间应如何借鉴彼此优点。此外,许多文献将各种VaR模型进行简单的罗列,这绝非相互借鉴与互补,而是属于模型堆砌,甚至是一种错误的倾向,使操作者疲于选择,无所适从。

综上所述,在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快速融入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过程中,在金融创新蓬勃发展和市场风险日益加巨的背景下,对基于VaR的市场风险度量方法的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民俗学民俗学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黄鹏(1971-),男,广西镇西人,百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民俗学教学和研究。(广西百色533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57-02

民俗学是一门以记述、研究和阐释民间风俗文化事象为主要目的的人文学科,它研究世界各民族最广泛的民众传承文化事象和生活方式,能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广泛的实用价值。高校开设民俗学课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科学地审视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及其在当代的变化与发展,广泛地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财富,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还使学生发扬良俗,革除陋俗,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都能得到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了使民俗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在分析以往教学方法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对民俗学课程教学作了一番尝试。

一、目前民俗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理论与现实生活脱节

在过去的民俗学教学模式当中,基本上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老师为主,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一些抽象的民俗理论知识,到现实社会中体验的机会非常少。因此,对于富有个性的民俗事象,学生只能从教材的字里行间或者老师的讲述当中去想象、理解,无法得到具体而直观的民俗生活感性认识。我们知道,民俗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兼有文学、语言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知识,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因此,对许多民俗事象的介绍分析理解,往往涉及上述学科的知识。如果仅凭教师讲述介绍,而没有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接触、体会,想要学生对这些民俗事象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理解是不可能的。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以往的“以老师为主,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让老师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学识、传达自己的理解,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输了大量的知识。但是,在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中,学生都处于被动的状态,其主体地位不突出,智力、潜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厌学现象明显,整个课堂显得单调、漫长,气氛沉闷、压抑。

(三)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偏低

民俗学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学生通过学习民俗理论知识后,能利用学过的知识对一些常见的民俗事象进行合理地分析、理解。但在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老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注重的是灌输知识,强调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没有能提供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体验、领会的机会,也没有注意安排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分析的时间,只一味地强调老师讲授要深入,学生笔记要详尽,忽略了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其结果往往是:学生的理论知识系统全面,但应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现象、问题的能力相对偏低。

二、教学改革的尝试

鉴于以往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民俗学的学科特性,与时俱进,找出既符合学科特点,又能满足学生学习民俗学基本需要的教学法。笔者认为,民俗学科是一门既重视理论建设、材料分析,又重视面向社会、贴近生活的学科,因此它的教学是既要传授民俗学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学科历史、研究成果,又要求学生亲自参加田野作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民俗,用自己的手去记录民俗,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民俗。据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民俗学学科特点做了一些新尝试,即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活动,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加信息传递渠道,同时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看、说、做结合起来,把课堂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民俗学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充分发挥教学作用,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先,多媒体教学便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和老师的双向交流提供了一个更便利、更畅通、更开阔的对话平台。由于信息量加大,学生接受到的知识进一步扩大,留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变得更多,思考问题的空间也相应增加,从而促进了他们和老师的对话交流,而对话交流具有多角度、深层次、高频率、活跃等特点。学生有机会一改以往课堂上仅限于听讲、记录的被动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一个歌圩场面、一个传统寿庆仪式、民俗旅游景点等等图片的链节播放,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的心理。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判断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欲望都有了明显提高。

其次,多媒体教学能强化教学内容,增加学生接收的信息量。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加上经费开支过大等原因,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在本专科这一层次开设民俗学课程时,都没有专门的经费统一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田野考察学习。学生对一些民俗事象缺乏直观的认识了解,这给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多媒体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能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把各种民俗事项的录音、录像、图片一起搬到课堂上,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比如在讲述饮食、服饰、居住建筑等物质生活民俗时,播放类如五色糯米、粽子、各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干栏、窑洞、蒙古包等等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服装、居所的图片;在讲述民间信仰时播放壮族布洛陀或炎、黄帝祭祀大典的录像片断;在讲民间戏曲时让学生欣赏地方戏曲(如提线木偶戏)片断等等。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使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能对许多民俗事象耳闻其生,目睹其形,从而增强他们对生活中各种民俗事象的直观感性认识,使一些枯燥且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知识具体形象化,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接收的信息量。

最后,多媒体技术教学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音、录像、文字等多种媒体的结合,学生视听并举、手脑并用,在45分钟的课堂上一直保持着兴奋和新奇感。由于情绪振奋、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都高于一般的教学模式。

(二)理论讲授与交流、分析、讨论相结合

民俗学课程内容多,时间短,教学任务紧。因此,许多民俗学的老师都对教材进行相应的删减处理,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一般来说,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大多数老师都按照“民俗基本理论”—“各分类民俗”—“民俗资料的搜集整理办法”等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讲授。但删减教学的内容后,如何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经多年的探讨实践,笔者认为,“理论讲授与交流、分析、讨论相结合”是一个既符合民俗学的学科特性,又能满足学生学习民俗学基本需要的新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它有利于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能力。笔者以为,由于对本专科层次学生的科研理论要求并不高,再加上民俗学架构庞大,内容繁杂,涉及包括人类的物质生话、制度生话、精神生活在内的广阔领域,根本不可能为几十个课时所容纳。因此教学过程中涉及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时,笔者往往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只指导学生撷取理论的精义,没有过多详尽地讲解,而是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布置一些交流、讨论、分析的题目,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当中理解这些理论,懂得运用这些理论解析生活中的民俗事象,培养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在讲授人生礼仪时,布置学生介绍自己家乡婚丧嫁娶的习俗,或者让大家分析生日习俗的古今流变等等。通过交流,同学们的知识面得到扩展;通过分析讨论,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其次,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主导性作用;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性的地位,这是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在“理论讲授与交流、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布置和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分析、讨论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性地位,注重他们学习能动性的激发和引导,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发挥学生学习潜力,引导放射思维,营造创新氛围。为此,教师也得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而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主动接受教育,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建立教学活动中和谐互动的良好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

最后,它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民俗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能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民俗学的教学必须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既重理论又重实践,既重第一课堂又重第二课堂,既重历史又重现实,以达到建构、倡导新的道德风尚,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之目的。而在当前的许多高校里,民俗学都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的,课时安排较少,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上述的教学要求是很不容易的。而“理论讲授与交流、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时进行,还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分析、讨论中养成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从民俗学的学科特点来看,第二课堂活动应该是让学生观摩民俗实物,阅读有关图书报刊或观看相关音像材料,实地考察、体验民俗生活,收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广西百色市丰富的民俗资源及现有条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首先,我们与百色市民俗博物馆长期合作,将该馆作为我们学生参观、实习的基地,让学生能看到民俗实物,听到详细的讲解,甚至还让一些学生临时充当讲解员。其次,征得学院同意,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百色学院民俗学会。学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或开讲座,或专题讨论,或到附近民俗景点(如广西田阳布洛陀文化遗址)考察,或举行寒暑假社会民俗调查报告评比活动等等。这样,学生就有一个学习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收集资料锻炼了学生的检索能力、思维能力;实地调查锻炼了学生独立观察能力、采访能力、沟通能力、记录能力及事后整理能力;撰写调查报告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在组织、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中,在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教师的知识领域扩大了,学术气氛活跃了,最终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土地 出让指导价 评估

一、研究背景

宁波市本级土地出让权限下放后,为保证宁波市原有地价体系的持续稳定和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套以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为主要内容的地价综合监管体系。为了完善这套体系,宁波市本级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的准确测定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对于基准地价,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是基准地价具体区域的细化,能更清楚地显示城市地价水平空间的区域差异,有利于土地出让的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新的研究内容,如何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确定方法,对于处在健康有序发展阶段的土地市场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的内涵

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是指某一时段、某一区域、某一用途类型的土地,在设定的基准条件下的土地出让时的市场价格的合理下限。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应该按照不同用途、不同区域、不同规划条件等测算确定,并定期公布实施。

以宁波市本级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确定为例,基准期日为2013年7月1日,实施范围包括宁波市本级的海曙、江东、江北圈内、高新区、东部新城和东钱湖度假区,土地用途分为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和可选择出让用地(东钱湖度假区包括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具体设定的基准条件见表1所示。

三、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确定的原则

土地价格作为土地市场中最重要的杠杆,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实现土地资产价值、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的确定做到客观、科学、合理,在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的确定过程中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一)供需原则

供需原则是指在完全自由的市场中,稳定的商品价格通常在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形成。这一原则对土地市场同样适用,即土地价值通常随供给的变动而变动。如果某一用途土地的供给数量与需求相比变多了,均衡价值会下降;反之,如果土地变得更加稀少,供给相对于需求变少,土地均衡价值会提高。

供需原则揭示了在不同的供需状况下土地价格可能的变化趋势,对于土地现实价格的确定非常重要。而我国城市土地属国家所有,市场上能够流动的仅是有限年期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供方主要由国家控制,这一因素对地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替代原则

替代原则是指在同一商品市场中,在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效用相同或大致相似时,价格最低者所吸引的需求会最大。土地价格同样也遵循替代规律,即某一地块的价格受同一区域其他具有相同实用价值的地块的价格所决定的。换言之,具有相同使用价值、有替代可能性的地块会相互影响和竞争,使价格趋于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土地具有不可移动性、稀缺性等特征,很难找到像一般商品那样属性、条件完全相同的替代品,这里替代原则主要强调的是市场竞争性。

(三)变动原则

一般商品的价格是随价格构成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动的,土地价格也有相同的情形。各种地价形成因素处于经常变动之中,土地价格也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及其组合的变动过程中形成。

社会、经济、行政和环境因素总是处于时刻变化之中,使得土地市场上的各种因素,如一般因素、区域因素及个别因素也在变动,进而改变不动产的需求与供给,以及土地的效用、稀缺程度、个别条件及有效需求,最终影响土地价值。

(四)预期收益原则

预期收益原则认为,土地价值是由其未来可获得利益的预期产生。在市场中,土地的当前价值往往不是依据其历史价格或生产成本确定的,相反取决于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利益的预期。

事实上,市场上所有的土地都具有不同形式的收益,这也是土地价值的来源,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估价,都离不开土地收益这一价值本源。

(五)报酬递增、递减原则

边际效用递减法认为,增加各生产要素的单位投入量时,生产的纯收益会随之增加,但当投入达到某一数值之后,相应的纯收益不再与追加的投资成比例增加。土地估价的报酬递增、递减原则认为,土地投资同样遵循这一原则,土地价值与投资的关系存在一个理论上的均衡点。如果超过了这个均衡点,追加的费用将不会使土地价值或收入有同样比例的增加。

四、常见的土地价格评估方法比较

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和成本逼近法是国际上公认的三种最基本的土地评估方法,其他的诸如假设开发法、基准地价修正法等都可以看做是这三种方法的衍生。

(一)市场比较法

市场比较法的基本含义是在求取一宗待评估土地的价格时,根据替代原则,将待估土地与在较近时期内已经发生交易的类似土地交易实例进行对照比较,并依据后者已知的价格,参照该土地的交易情况、期日、区域以及个别因素等差别,修正得出待估土地的评估时日地价的方法。

市场比较法是以替代原则为理论基础,具有现实性和富有说服力。只要有类似的土地买卖实例可以适用,就可以评估土地价格。所以,市场比较法要求土地市场比较发育,可以获得足够的比较实例,适宜于市场比较发育的经常易的土地价格的评估。

(二)收益还原法

收益还原法是在估算土地未来每年预期纯收益的基础上,以一定的还原利率,将评估对象未来每年的纯收益折算为评估时日收益总和的一种方法。由于土地的固定性、个别性、永续性等特征,使得土地的使用者能期待在未来年间源源不断取得纯收益,所以,纯收益的资本化可以作为土地价格。土地纯收益测定是否准确,还原利率选择是否合适,都会直接影响土地价格评估结果的准确度。

收益还原法以求取土地纯收益为途径评估土地价格,因此,它适用于有现实收益或者潜在收益土地和建筑物,或是房地产的评估。

(三)成本逼近法

所谓成本逼近法,就是以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之和为主要依据,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利息、应缴纳的税金和土地增值收益来推算土地价格的估价方法。

成本逼近法一般适用于新开发土地的评价,特别适用于土地市场不发育、土地成交实例不多,无法利用市场比较法等方法进行评估时。但由于现实生活中土地价格大部分取决于它的效用,并非是所花的成本,因此成本逼近法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五、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的确定

(一)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确定的基本思路是根据评估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确定各区域的主要利用功能和土地利用现状,在资料调查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均质地域(区片),并且按照不同的用途类型和不同的容积率档次,测算确定各区片内各类用地出让时市场价格的合理下限(区片价格)。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宁波市本级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确定将遵循市本级范围内综合平衡、结果简便实用、多种测算方法综合运用、地价连续性和动态性的基本思想,确定“以区片为基础,以土地市场交易资料为主要依据”的技术思路。具体的技术途径如下:

1.资料调查;

2.区片划分;

3.样点地价标准化;

4.区片价格的测算;

5.出让指导价结果的确定。

(二)样点地价标准化

宁波市本级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确定是以近5年土地出让样点地价数据为依据测算,而出让样点地价数据包括了不同容积率和不同年份,必须将其修正到基准容积率和基准期日,这就要求确定出容积率修正系数和年份修正系数。

1.容积率修正系数的确定

首先,依据2009—2013年土地出让样点地价数据,区分市区与东钱湖度假区,经统计分析,分别建立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分级别、分年份的容积率与样点楼面地价之间拟合模型,根据两者关系模型测算确定基于出让样点的容积率修正系数;其次,参考基准地价评估成果,确定基于市场交易样点的容积率修正系数;最后,综合上述两种结果,确定土地出让指导价容积率修正系数Rr。

2.年份修正系数的确定

首先,依据2009—2013年土地出让样点地价数据,将其按照容积率修正系数进行容积率修正,经统计分析,分别建立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分级别的年份与样点楼面地价之间拟合模型,根据两者关系模型测算确定年份修正系数Rn。

3.样点地价标准化处理

根据前述容积率修正系数和年份修正系数,可以将出让样点地价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公式为:

式中,pi——第i个出让样点标准化后的样点地价;

piy——第i个出让样点的样点地价;

Rr——容积率修正系数;

Rn——年份修正系数。

(三)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确定方法

宁波市本级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确定以《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为指导,结合宁波市本级当前土地市场发育、房地产交易资料丰富、地价样点分布较广的实际,主要采用市场地价资料直接进行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确定,用到的方法是样点均值法和区域比较法。

1.样点均值法

对于出让样点较多且分布均匀的区片,其区片价格可以通过样点均值法来测算。样点均值法是指将区片内已有的出让样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求取其算术平均值的方法。其测算模型为:

式中,pi——区片内第i个标准化后的样点地价;

n——区片内的标准化样点数;

Pj——第j号区片的标准化区片价格。

2.区域比较法

对于出让样点较少或者缺失的区片,其区片价格可以采用区域比较法来测算。区域比较法是根据替代原理,将未知区域与已知区域的区域因素条件进行比较,确定一个修正系数,以已知区域的价格为基础,确定未知区域的价格。其测算模型为:

式中,p——样点均值法测算得到的区片价格;

K——区域因素比较修正系数;

Pi——第i号区片的标准化区片价格。

K值主要根据路段之间商服繁华程度、路段位置、路段店铺职能种类、交通条件和路段规划发展潜力等区域因素条件之间比较而确定。

六、结论

目前,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确定尚处于新的探索阶段,尽管可以借鉴以往土地评估的理论方法和评估体系,但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评估理论。为了维持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必须完善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评估体系的建立。

本文主要结合宁波市本级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确定研究对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确定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索,基本思路是依据出让样点地价数据标准化处理,通过样点均值法和区域比较法来测算区片价格,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在实际的区片价格确定过程中,需要对出让样点地价数据进行详细的收集与整理,并且能够准确地测定样点标准化处理所需的修正系数,这样才能保证最后测算出的土地出让市场指导价的准确完整性和实践可用性。

参考文献:

[1]沈晶,吴群.我国基准地价评估方法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7.

[2]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中心.土地估价实务基础[M].南京:江苏

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王冬青,曹健.我国城镇基准地价更新问题研究[J].山东理工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5).

[4]马文明,卞正富.地产估价中容积率修正系数的确定[J].中国

第6篇

1、市场营销学具有时效性。市场营销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市场营销直接面向的对象是市场,而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在市场的组成部分当中,贸易、资本、信息等内容都朝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因此,市场营销的时效性越来越明显,这也要求技工院校的教师授课知识点要与时俱进。

2、市场营销具有复杂性。市场营销的授课对象是技工院校的学生,但其课程内容研究的对象比较复杂,不是某一个单一的、不变的因素,市场营销研究的是人、环境等具有变量的因素。所以,市场营销的研究方法比其他一般学科的研究方法更为复杂,市场营销的内在规律也是比较难把握的,要是没有一定的科学原理知识储备,是没有办法掌握市场营销的统一规律性的理论的。市场营销具有一般学科所具有的特点,但是也有一定的科学性、技术性以及艺术性,并且市场营销的变化速度是非常快的,是一般学科所不具备的特点。市场营销讲究一定的策略,技工院校的教师如果在市场营销教学中采取照搬原理,背诵记忆理论的方法,那么一定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技工院校中,市场营销教学具有复杂性,这也要求教师责任心更强。

3、市场营销具有实用性。市场营销教学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其特有的强大的实用性。现在很多学科重视的都是理论学习,很少有的学科可以真正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中以及工作中,但是市场营销则很好地做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市场营销教学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结论进行检验和怀疑,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学生在检验与怀疑的过程中就可以将教材上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

4、市场营销具有创新性。真正的市场营销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因此,是市场营销教学也应该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更重视的是将国际的教学理念与市场营销教学相结合,要将国际的市场营销教学知识理论与学生共享,并且,国际商务的文化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市场营销教学与科研跨国公司相互合作,在于实际的市场营销相结合的过程当中更好地掌握市场营销的精髓。市场营销教学的内容也从一开始的单一的市场营销教学转变为市场营销与更多学科相结合,市场营销的教学方法更是不断向多元化教学方法方向倾向,市场营销的教学不再是单一的学术研究,市场营销已经从学术化中逐渐走出来面向实际的市场营销与经济热点问题。

二、市场营销教学的变化

1、市场营销教学课堂的角色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技工院校的教学方法也随着不断改变,学习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市场营销教学的方式也从一开始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学生选择通过各种培训以及网络教学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老师仅仅作为引路人,是为了给学生答疑解惑的参与者。

2、市场营销本身的变化。在今天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知识更新的速度超乎人的想象,市场营销知识的更新也不例外。因此,市场营销教学当中,要求老师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求老师可以结合最新的市场营销思维与新技术、新理论,让自己和学生成为跟得上时代的新的学习者,让自己和学生朝着终身学习的方向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和学生都是学习者,但是教师起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只有市场营销的教师走出去参与企业管理和社会工作,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3、市场营销教学主体发生变化。在技工院校中和大多数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样,市场营销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听众与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仅仅以传授市场营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学生也是毫无思考地接受教师的观点与看法。这样将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没有实际的应用效果,没有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所以,对于市场营销好的教学方式是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解决实际问题和挑战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理论实践当中对市场营销进行全面的学习,从经验当中获取学习的心得与体会,真正将书本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

第7篇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班组培训;方式;研究

1引言

火力发电厂的员工培训指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展业务,对发电厂现有员工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管理活动;通过科学有效的员工培训,能够使厂内员工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能够改善员工的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以更好的适应当前的职务。火力发电厂班组培训方式和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厂甚至整个电网的生产安全和运行质量,同时能够大幅度提升发电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整体质量。因此,相关组织管理人员应该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改善培训模式,使我国火力发电厂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2火力发电厂班组培训主要方式

对于火力发电厂班组来说,选择何样的培训方式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于岗位在职培训或者岗位培训来说,大多数人的概念是请一位或者几位老师,再将员工集中在一起,讲几天课,最后设置一个结课考试。这种培训方式具有明显的弊端,即课程投入资金较大,但是得到的回报或者效果极其微小,浪费了员工的工作时间,也没有达到既定的效果。对于岗位技能类的培训来说,此类课程班型集中培训只是形式之一,更为重要有效的是经验交流传授培训和问题针对性培训。

2.1经验交流传授培训

经验交流传授培训指的是班组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的老员工,对新员工或者青年员工进行的一边工作一边讲授要点、注意事项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类似于师徒制,也是使青年员工进步最快的培训方式之一。

2.2问题针对型培训

问题针对型培训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针对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或者存在的隐患进行的专项培训,这种针对型培训多数是采取一对一的培训方法,或者多名员工同时进行模拟操作的方法。另外一种情况是纠错型的培训,即针对长时间以来总结的员工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错误和问题进行的纠错培训,通过纠错培训能够及时的改正员工工作时养成的不良习惯,为发电工作的安全稳定提供有效保障。

2.3课程班型集中培训

课程班型集中培训则指的是将班组成员选送到厂内进行统一、集中的课程培训,培训方式多采用聘请厂内或者厂外的专家对班组成员进行专门的理论知识培训。

3当前火力发电厂培训存在的问题

3.1员工自主学习氛围差

现阶段发电厂一线员工自主学习的氛围仍有所欠缺,他们通常具有一定的行业优越感,内心深处存在一定的安逸性,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多数员工很少在工作之余进行自我充实,另外少数员工学习也只是为了岗位提升或者技能考核。这些因素都导致发电厂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更多时候,参加班组培训被当做是一项迫不得已的任务,很多员工并不认为厂内组织培训是一种福利待遇,而是抱着一种消极被动的态度进行学习,导致当前发电厂员工培训效果较差,更多是敷衍了事。

3.2培训不够基础、系统

当前火力发电厂组织的班组培训缺乏基础性、系统性,很多培训没有从发电厂长远发展角度考虑,而是更注重眼前的目标,例如员工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员工表面上哪差就集中时间和精力补哪,培训的随意性过大,很难使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3培训监督不足流于形式

一些发电厂班组的培训活动质量不高,过于敷衍,培训监督力度不足,一些培训仅仅是流于形式,找个时间简单总结了事,甚至有一些班组根本没有按时进行培训,而是由培训员定期在培训记录上填写培训计划和培训笔记,最后写出来的培训过程像模像样,但是实际过程一片空白。另外,发电厂培训监督部门监督不足,班组培训质量的提升需要监督人员的配合,根据时间和计划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并督促员工及时将培训内容付诸实践,有效的将理论培训转化为实际生产技术。

3.4培训效果评估过于简单

当前火力发电厂进行班组培训后,培训评估方式过于简单,人力资源部门为了减轻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对于培训效果的检测多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于培训后实际的应用效果有所忽视,没有从动手实践方面进行评估,更缺乏对发电厂收益程度的预测评估。

4火力发电厂班组培训改进方式

4.1加强员工思想培训

要想改进火力发电厂班组培训的效果,首先要从加强员工的思想培训入手,使员工树立对岗位培训的正确认识,不断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对优秀培训者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升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改变员工被动参加培训的态度。

4.2注重日常培训

火力发电厂的班组培训还应该多注重日常培训,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经验交流,分析操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通过日常培训一方面可以使员工对日常操作流程更加熟悉,另一方面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员工的工作水平。

4.3注重与实践结合

培训工作应该与实践充分结合,例如在进行理论讲授后,应该带领员工进入操作车间或者模拟车间,进行具体实践操作,避免经过培训后成为理论上的高手,实践上的矮人。

4.4提升培训评估多样性

最后火力发电厂应该注重提升班组培训评估的多样性,例如可以对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培训场地以及培训方法等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相应责任人的绩效进行挂钩,一方面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为日后更多的培训奠定基础、提供借鉴。

第8篇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 数字化设备 调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097-01

进入智能变电站时代,由于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网络通信技术上的差异,调试内容和调试手段上必然会有所不同。检修部门的现场调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是将间隔单元各个层次的设备进行整套的测试,包括对保护测控设备、监控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单个设备功能的独立校验,以及校验设备间互操作性、协作性的整组试验和启动试验。

本文根据我局继保检修专业现场工作的实际需要,技能水平和现场设备使用情况,提出数字化设备调试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内容,为在今后的数字化变电站调试工作中给予帮助和指导。

1 调试设备的变化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及其相应二次设备与传统设备在制造原理上存在较大差异,模拟信号变为光纤数字信号,调试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改变,调试仪器也与传统的调试设备不同。

传统变电站的过程层和间隔层都是通过电缆连接的,模拟量信号通过电缆直接输入保护装置的I/O接口单元。而数字化变电站在二次回路由光纤取代了传统的电缆连接,装置的I/O接口单元也由光电收发模块取代,在装置内部简化了模拟量采样、低通滤波和模数转换等元件,直接将数字信号接入数据处理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同时,保护装置之间通过交换机以GOOSE和SMV的形式发送给对方,改变了传统的点对点的传输方式。

2 现场调试的基本方法

数字化保护装置因为没有了模拟量输入接口,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保护测试仪进行调试了,取代的则是具有数字信号输入输出功能的数字式保护测试仪。数字式保护测试仪配备有光信号输出口,我们只需将其每一个光口定义成电流电压的输出,以及开关动作后的位置信息的输出,然后用光纤将数字式保护测试仪同保护装置连接起来就可以进行调试了。同时通过报文分析软件接入GOOSE网络,抓取网络报文进行分析。

3 数字化设备调试内容

3.1 保护及测控装置调试

在校验开始时,都需要对操作仪器进行相应的61850配置,其中包括输出光纤配置及GOOSE接点配置。校验方法与常规站类似,但重要的是对全站配置文件SCD的导入和光口的定义。SCD文件包含全站保护设备信息,从中选择我们需要调试的对象,下面对应有GOOSE输入、GOOSE输出、SMV输入三项,“输入”、“输出”是相对保护装置而言的。“GOOSE输入”模拟的是试验前智能终端输入保护装置的位置信息,“GOOSE输出”模拟的是试验过程中智能终端的输入保护装置的位置信息,“SMV输入”则是模拟合并单元输出的数据提供给保护进行故障判断的电流电压量。在对“GOOSE输入”、“GOOSE输出”和“SMV输入”分别进行配置完毕后,再次进入“通用测试”,比如“电压电流(手动试验)”,进行试验,方法同以往常规站一样。

3.2 监控系统调试

与常规变电站监控系统调试一样,对数字化监控系统的调试,主要包括遥信和遥控功能的检查。

当测试仪发出测量信号至设备A/D输入端时,监控设备应能反应测量信号的精度和实时性;模拟现场设备的开关信号时,监控设备应能查看变位信息的正确性和实时性。当设备异常时,监控设备应能准确提供SOE报文及故障信息。进行遥控试验时,应验证五防闭锁逻辑及防误闭锁功能,并实时反应设备动作情况。

3.3 网络调试

在单间隔保护调试中,要保证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内相关设备网络通道连接的正确性,即保护设备至合并单元、保护设备至交换机、合并单元至智能终端等光纤连接的正确性,并在光线故障或通道异常时能及时发出告警信号。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插拔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光纤,并查看设备显示的报文。当拔出两个设备间的连接光纤后,设备的“通信中断”告警灯亮,同时后台应收到“通信中断”的告警信号;当设备间的光纤连接后,设备的“通信中断”告警灯灭,同时后台应收到“通信恢复”的信号。

3.4 整组试验

整组试验是在智能电子设备检验完成、二次回路相关检查完成,光缆接入完毕,通讯正常,断路器本体检查传动完成后,进行带断路器的整组传动试验,确认GOOSE网络的正确性。试验前做好安全措施,防止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数字化变电站中有别于常规变电站的整组试验项目,即网络通道上的测试,包括GOOSE报文检查、采样通道检查、GOOSE通道监测和通道检验试验等。

3.5 启动调试

启动调试主要包括核相和带负荷试验。启动调试过程中,由于二次设备都是直接通过光纤进行连接,无法使用电压表和钳形电流表进行幅值和相位的测量,主要通过保护装置本身的测量量确认相量是否正确。为保证变电站二次系统向量的正确性,一般在数字化变电站投运前采用一次通流通压方式检测相位的正确性。

4 结语

本文介绍了针对数字化变电站在日常运行维护中,基层继保专业人员在进行单间隔保护调试中所需要做的调试内容和基本方法。由于对传统保护调试的惯性思维使得数字式保护调试难免产生概念上的偏差。所以本文结合自身实际出发,探讨适应基层保护专业在设备维护中的检查要点,为今后的数字化变电站调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姜振超,刘明忠.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技术研究[J].电网技术,2011,35(1):12-17.

[2]周春霞,詹荣荣,姜建宁,等.500kV数字化变电站试验研究[J].电网技术,2010,34(6):193-197.

第9篇

关键词:房地产;估价;比较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36-0177-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房地产行业也被不同行业的人士进行关注,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产业,因此,对房地产进行合理的估价,选择合理的估价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保证房地产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简述市场比较法

1.市场比较法的定义

在房地产进行估价时,利用市场比较法就是能够相比较与相似的房地产的成交价,对待估计房地产进行合理估价的一种方法。市场比较法主要是将等待评估的房地产与相似的近期房产成交价格进行比较,通过对相似已经成交的房地产价格的充分研究,最后得出等待评估的房地产的可能实现的合理的成交价格,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区域因素、个别因素修正等等。在对房地产进行估价使用市场比较法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基准就是市场实际的交易价格,因此,这种对方非常进行估价的方法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且估计出来的价格是比较合理、说服力也是比较强的,而利用市场比较法估计出来的价格被称为比准价格。

2.市场比较法的应用

在对房地产进行评估运用市场比较法时,需要对相似的大量成交房地产交易进行充分的搜集,只有正确的对房地产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充分对市场行情进行了解,再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比对和分析,才能够房地产的价格进行基本确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同,可能所搜集的相似房地产中不是全部都适合用来比较,需要对搜集的房地产进行仔细的筛选。在对可比较实例进行选择的时候,要选择比较类似的房产,如相同的用途、相同的性质等等;选择出来的实例交易案例,需要与等待估计的房地产具有类似或温和的情况;选择出来进行比较的实例案例,所进行成交的时间要尽量的接近所需要估计房地产的时间。如果选好了可以比较的实例案例,就要建立合理的比较基准,对不同因素进行合理的修正,从而更加准确的计算出比准价格,最后才能够保证分析方法是准确的、合理的,从而计算出比准价值,这样才能够计算出等待估价的房地产的准确价值。

二、房地产状况修正应注意的问题

房地产状况可以分为区位状况、权益状况和实物状况,从而房地产状况修正可以分为区位状况修正、权益状况修正和实物状况修正。进行实物状况修正,是将可比实例房地产在其实物状况下的价格调整为在估价对象房地产实物状况下的价格。在这三种修正中,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因素的调整。进行房地产状况调整,是市场法的一个难点和关键。1.可比实例房地产状况,无论是区位状况、权益状况还是实物状况,都应该是其成交价格所对应或反映的房地产状况,而不是在估价时点或其他时候的状况。因为在估价时点或是其他时候,可比实例房地产状况可能发生了变化,从而其成交价格就不能反映了。除了期房的成交价格外,可比实例房地产状况一般是可比实例在其成交日期时的状况。2.不同使用性质的房地产,影响其价格的区位和实物因素不同,即使某些因素相同,但其对价格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也不一定相同。特别是在房地产状况修正中进行实物状况修正时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三、利用市场比较法进行房地产估价的改进措施

1.建立完善的估价市场资料库

在利用市场比较法对房地产进行估价的本质就是房地产的市场价值转换成货币,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要想能够更准确的利用市场比较法进行房地产估价,就需要准备更加准确的数据资料,因此,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估价市场资料库,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估价的可靠性。

2.建立完善的土地市场估计信息系统

虽然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但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大量可比的实例,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比如房屋交易信息系统以及房屋出租信息系统等。在信息系统中,详细的对实际交易或出租情况进行阐述,进而可以有效的将影响到房屋价格的因素清晰的反映出来。另外,在信息充足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做好可比案例的选择,通过运用模糊聚类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将数据做的更加客观和准确。

3.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操作规范

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房地产估价理论的研究,只有将房地产估价理论研究清晰,才可以更好的进行规程编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进而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工作当中,加强估价人才的培养。然而,我国目前的研究者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各个房地产估价机构,十分缺乏专业的学者。高校应该积极开展相应专业,进而才可以更好的对估价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将市场比较法的运用方式加以完善。

4.科学确定估价结果

第一,要想保证市场比较法能够更好的运行在房地产估价中,就需要对自身的市场信息资料库进行充分的完善,从而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在利用市场比较法对房地产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础数据资料,从而与相似成交房地产进行实际的对比,从而得出准确的估价。在利用市场比较法进行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市场交易资料,如今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房地产市场也在不断的成熟,获得相似比较实例案例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充分的对计算机进行利用,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信息资料库,更好的收集到完善的信息,这样才能够得到相似的成交房地产案例,从根本上将评估的结果进行提高,也能够更好的使市场比较法运用到实际的房地产估价中去。第二,要想保证市场比较法在房地产估价中更好的被应用,就需要评估人员能够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保证其准确性,并选择合理的案例,这样才能够保证自身的技术水平能够适应全面的发展,并进行全面的比较,确定适当的修正系数,这样才能够保证房屋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评估人员的评估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关系着房屋评估准确性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房地产企业能够对评估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更加先进的技术水平,并从根本上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第三,对各界人士对房地产市场的观念进行改变,是保证市场比较法进行应用的关键因素。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能够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对市场比较法的应用环境能够进行改善,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房地产市场比较法的被关注度。结语:综上所述,市场比较法与其他的房地产评估方法相比较有非常多的优点,在房地产的评估过程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也有比较明显的成效。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的成交量也在不断的攀升,这就可以为市场比较法的运用提供更好的基础,也能够保证更广泛的运用到房地产估价工作中去。因此,需要对市场比较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秋丽.房地产估价的市场比较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8.1.

[2]项均.房地产估价市场比较法的改进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8.25.

[3]项昀.房地产估价市场比较法的改进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