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学教育标准

时间:2023-09-28 09:32:19

导语:在医学教育标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学教育标准

第1篇

1、高等医学教育标准的意义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包括基础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急需专业发展三部分,其中,基础医学教育包括任务和目标、教育计划、学生的评价、学生、教学人员、教育资源、教育项目评价、行政管理以及不断的补充和更新共9项内容。《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代表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基准,它参照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中的基础医学教育部分,该标准从本科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教育办学标准两方面出发,规定了有关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知识与技能、办学目标与宗旨、教育计划、学生成绩评定、学生和教师、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科学研究、行政和管理,以及改革与发展中的各项要求,与全球标准中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它是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的桥梁。高等医学教育标准的本土化,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需要。对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人口相对较少,医疗资源丰富,国家比较富足,有足够的能力和先进的社会保障体系来保证全民的免费医疗。与之相比,我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大,医疗设备不完善,医疗资源较少并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医学人才必须能适应我国医疗现状,这就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没有先进医疗设备的辅助条件下,只凭借现有条件准确诊断出病人症状,对症下药。因此,高等医学教育标准也清晰呈现了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2、高等医学教育标准的内涵

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首先规定了医学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的医德、知识和技能等方面35项基本要求;其次明确了我国所有本科医学院校都必须达到的10个领域,43个项目中的各项要求;同时指出了主导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社会的实际需求;最后重申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医学教育主导思想。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医疗条件优越,西部地区医疗条件较差,加上部分院校对于中西医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并未提出具体的教学计划、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强制性规定,而是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其个性发展及办学特色留下充分的改革和发展的空间。

二、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历史上,有关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专业认证首先出现于美国的医学领域,由医学教育委员会(美国医学会(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下属机构)与医院协会(the Council on Medical Education andHospital)联合试行。他们花费了2年时间,依据事先制定的标准,共同对医学各专业和学校进行了鉴定评审,最终在1907年公布了一批经认可能够提供适当预备教育的医学院校名单。认证机构同时也规定了未经过专业认证学校的毕业生不得参加美国执业医师考试,这一要求促使各个医学院校纷纷提高教学质量,以通过认证来保证毕业生可顺利就业。由此可见,美国对于医学领域教育质量的重视和认可。

1、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

根据实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不同,保障体系被分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两类。内部保障体系由指挥决策系统、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和督导评估系统共同组成。其中,由指挥决策系统来确定目标,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以保证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协同发展;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是内部保障体系的核心系统,成为连接教师、学生、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学校与医院之间的枢纽;督导评估系统属于保障系统,是客观、公正、有效地进行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工作的制度保证,对于教育质量相关的“输入-过程-输出”的三个基本要素进行质量督导、评价、诊断和保障。外部保障体系包括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的质量评价两个方面。内部和外部保障体系共同促进了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2、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内部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首先,我国目前的指挥决策系统是从确立教育目标和制定地方性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来指挥决定。由于地域或学校差异的不同,使得教育目标不够统一或清晰;相关政策的实施和执行不够连贯,有关医学的法律不够完善;其次,作为核心系统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其内部涉及的领域和机构较多,各机构侧重点和利益不同,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具有多方面的不易协调性;再次,督导评估系统是以教育督导机构为主体,对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进行评估的系统。因此,医学教育督导行为主体的客观评价性及其主观能动性就成为督导评估效果的关键。医学教育督导行为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教育行政机关的教育督导机构。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督导机构在进行教育督导评估过程中,常常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重视死指标而忽视活现实,强化了督导与被督导双方的矛盾对立,弱化了教育督导评估的指导促进功能,而且成本过高,容易滋生腐败。外部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的质量评价在保障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政策性和法律性的调控,目前来看,虽然具有绝对权威,但对于地区差异也面临着诸多不适。社会的质量评价方面,依据病人对医疗效果的认定可直接评价医学人才的质量,而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有时会夸大事实,误导社会舆论,产生非客观的结果。因而,媒体对于医学事件的报导应尽量客观公正,发扬社会主义正义感,维护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建立医患相互信任。

三、医学人才的培养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标准出台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首先,在医德方面,必须具有以病人为中心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其次,在专业方面,必须掌握扎实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再次,在实践方面,必须拥有过硬的医疗技能,最终可为社会主义医疗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国际上对于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已达到共识:即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医生,才能称得上合格的医学人才。目前,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主要是一种以单纯的专业对口为特征的“专才”培养模式,它只注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忽视了综合能力、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存在综合能力较差、创新性不足、道德素质下降和人文精神欠缺等问题。以高等医学教育标准为准则,培养医学人才。首先对于医学毕业生个人而言,要满足《标准》中关于医德、知识和技能的各项的基本要求,在懂得医术的基础上,对于医德教育不容忽视。其次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应结合各院校实际情况,达到《标准》中有关教育计划、资源、评价、教师和学生等一系列要求,为培养医学人才贡献力量。以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为目标,培养医学人才。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整体性的结果,首先需要明确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然后依据各个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构建校级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最后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学科建设,努力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提高生源质量,让更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快速胜任临床医疗的工作,为建设优秀的医疗队伍做出贡献。以临床检验医学人才培养的结果。医学人才培养最终都要通过临床进行检验,学以致用是不变的道理,因此无论学习什么东西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应用,而检验医学人才培养的效果就是从临床中得到的反馈。病人在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施治医生的态度,治疗方案,治疗技术和治疗效果都是评价医学人才的准则。因此,要从这几个方面去重点培养医学人才,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医学人才的培养也不是一步到位的,更多的提升是在实践中完成的。所以,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更重视实践,让他们能够尽早的到实践中去锻炼,在实践中去理解救死扶伤的精神,在实践中去巩固知识,在实践中去提高医疗技术,在实践中去掌握丰富的临床经验。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就能够具良好的综合能力或者素质,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医学人才,才能够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医疗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结语

第2篇

“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多年形成的传统,加强“双基”也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特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知识的快速增长,只强调“双基”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四基”,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从“双基”到“四基”是多维数学教育目标的要求。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只是数学教育目标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往往是看得见、可测量、易操作的。人们往往在教学与评价中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所谓的知识点上,放在所谓的技能训练上。评价学生也往往注重在知识技能上的表现,忽视其他方面。然而,数学教育的目标除知识技能外,还应当包括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把握、活动经验的积累以及情感态度等,必须同时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其他方面。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正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基”的要求应是理解、掌握、正确,而不是死记硬背和速度训练。对于“双基”,虽然中小学教师非常熟悉,但在使用《标准(2011年版)》时,对“双基”应有新的理解和把握。对基础知识的教学重在理解和掌握,而不是死记硬背多少概念和法则。理解的标志在于能描述对象的特征以及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本质是能够在具体问题中运用相关的知识。

对基本技能的要求一直都离不开“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等。而在实际教学和测验中,往往把速度看得过重,一味追求运算的速度。从数学的本质考虑,技能的要求应当以正确为重点,在正确的基础上可能会考虑合理,应当淡化对速度的要求。

《要明了数学的教育价值在哪里——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赵小雅,载《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8日第7版

面对修订后的课标,中小学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对中小学一线教师理解课标及教学有哪些建议?

史宁中:现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强调熟练,其实数学是需要思考的,现在的数学考试一分钟一道题,量太大,这是不对的。我认为在数学评价上应倡导三点:一是做对就好,不要求解题速度;二是重点看学生对公式与概念本身是否理解,而不是会不会做题,现在的教学不会让学生举一反三是最大的问题;三是对于推理,过去我们都是格式化,其实正常地把一个思路描述清楚就可以,用写作文式的语言也可以,只要逻辑清楚,符合人的正常思维即可。教师得学会思考问题,面对修订后的课标,要真正理解数学的教育价值是什么,这是根本性的问题。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其变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一)》,张丹、白永潇,载《小学教学》数学版2012年第4期

《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至少应该满足如下几条标准:①能全面实现育人的目标;②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③能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工作学习的需求。“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是一种理念,它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学习需求,关注学生对于某一学习内容及其背景的不同理解,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规定了如下几点。第一,对于课程内容的全面理解:“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实际上,课程内容要全面体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第二,对于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有一个对课程内容理解、再加工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内容的过程,这时就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第三,对于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标准(2011年版)》既强调了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表示、推理、证明、交流等过程,也提出了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第四,对于课程内容的呈现特点:“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层次性主要是指,不同内容在目标要求上的层次性以及不同年级学生认知同一内容的层次性;多样性主要是指,内容的呈现应采取多种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关注“四基” 提升素养 培养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指引》,徐斌,载《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2年第7期

《标准(2011年版)》把过去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活动合并为教学活动,并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由过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修改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作用,两者并不矛盾。

第3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课堂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考核表

外语教师每年都要接受各种各样的评估,如学生评教,学生给老师打分,行政部门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意见,年底考核教学管理部门给教师打分,职称晋升评估等。各类评分表如下所示:

学生评教表、教师职称考核表大多雷同,由此可见,这样的评价体系对外语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用同样的评估尺度评定,缺乏一个完整的、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评估标准,甚至传统的教学评价项目――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教学设计及教学内容的把握、体现以英语教师为主导的评价理念等都没有包含在评价标准之内。在国内,英语学科内人士认为:指标体系的制定是自上而下式的,忽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评价内容上重教轻学。在指标体系的制定上,往往是专家小组根据理论的推导和对课堂教学的总体了解制定的。评价人员多是由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不同知识背景、不同专业的人组成的,对课程有不同的理解,在评价对象上,重视对教师教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指标常常流于形式,不合时宜[1]。依笔者之见,在评价内容上,其没有体现出现代外语教学外语观念,没有体现对外语教师有关主题知识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教学的整体安排的评估,更没有体现出对英语教学微观方面应包含的内容检测,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技巧、问题设置、语言技能的操练方式、教师的反馈(包括课堂鼓励、纠错、纠错方式),英语教师的思辨能力的发挥、启发学生思维和组织讨论的能力、多媒体网络资源材料的筛选等。课堂评价往往由学校领导或督导,采用随堂听课、定量打分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一堂课的教学结束后,教师甚至得不到听课的反馈意见,评价标准是自上而下式的,评价前和评价后都忽视任课教师的主动参与,同行听课更是流于形式,只在表格上有所显示,对提高教学效率没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在美国,2013年The High School Journal上刊登了题为Assess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 model for Shifting Evaluation towards Growth and Learning的一文。作者Brown,I.I.& Crumpler,T指出,作为一名外语教师,他每年要接受不懂外语的行政管理人员的评估,这种评估用其他学科领域的评估尺度来评定一个外语教师,重点在于评估教师的课堂管理,评价结果用于对教师聘用、晋升,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产生作用[2]。笔者引用了Marshall (2005,p.727)对美国学校目前对教师管理的看法,将这种评估抨击为是低效和无效的(ineffective and inefficient)。其中对外语教师评估的抨击是:评估方法的设计不能衡量出每一个教师教学的复杂性及个体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性评估没有体现出建设性的反馈[3]。

武丽玢认为,除了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对外语教师进行的评估、学生对教师的评估、考试测评等评估形式以外,还应该包含在同一教学领域的同行们的教学评估。同行评估具体指的是,相同课程的、对某一内容或材料熟悉的、教学对象类似的教师同行之间的观摩教学,并向被观摩者提供反馈,写出对被观摩者的教学行为的专业性、评价性意见,提交给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这个评价直接反馈给被观摩者以改进教学,并且记入教学档案。同一课程,或熟悉同一课程内容、同一材料,有着相同学生群体的教学经历的教师评估将丰富评估过程,同行之间可以发现讲课教师的优点和缺点,而行政管理的评估、学生评教及测试成绩等其他评估形式则反映不出这些详细的优缺点。从团队上来说,同行之间的评估可使得同行个体得到可信任的、有用的教学经验和标准[4]。上表(3)虽然包含同行评估和专家评估,实际上大多数只是一种形式,行政部门很少有正式场合或会议将评估意见反馈给教师。

什么是有效的外语课堂评价标准?持不同教学理念的人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束定芳教授提出外语课堂教学应体现出五大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培训学生学习策略、给予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这种评价标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国外Harmmer 提出有效课堂教学三元素:1.参与,通过组织活动游戏、活动、讨论等激发学生兴趣。2.组织学习,包含语言学习、写作欣赏。3.帮助学生开展交际活动,如辩论、广告设计、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这一标准侧重教师如何教,为教师备课提供指导和启发,但是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没有提及。杨惠中教授提倡“有效教学”: 对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具备一定的课堂设计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正确处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夏纪梅教授认为,自己更关注教学设计与教学对象的契合。在语言课堂上,教师不应代替学生学习知识、使用语言及思考,而应付出更大的努力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做中学等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和原则[5]。

通过连续数年举行的大学外语教学大赛,笔者欣喜地看到,专家们提出了许多高屋建瓴的观点,评委们制定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将教学途径和效果融为一体,引导人们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教师教学角度看,评价标准主要关注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环节,如综合课听、说、读、写各个环节是否体现出来?语言教学和相关内容教学如何平衡?评价里还注意教学设计和教学对象的契合度,根据教学对象的水平和需求,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重点、组织教学活动,并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既定目标。 从学生学习角度看,评价标准主要评价为学生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能否理解并主动配合各种活动,能否有意识地运用学习策略,能否学以致用(输入和输出之间有相应的联系和衔接) 等(王蓓蕾,安琳,2012)。笔者认为,更明确的英语教学的评价细则应体现出来,如综合课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如何安排?与主题是否相关?语言教学和相关内容教学如何平衡?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如何等。有了更明确、更细致的教学评估指标,才能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方向明确,有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的行动纲领,从而更好地提高外语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捷.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索[J].中国外语,2007.7.

[2]Brown,I. I.& Crumpler,T..(2013).Assess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 Model for Shifting Evaluation Toward Growth and Learning[J] .High School Journal, Volume96,Number 2,December. January,2013:138-151.

[3]Marshall,k.(2005). It’s time to rethink teachers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s[J].Phi Delta Kappan:727-738,2005.

第4篇

期 末 调 查 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直接写出得数

13-7 = 14-5 = 11-9 = 12-4 = 16-8 =

2 + 44 =30 + 63 =53-8 = 50-6 = 75-9 =

13-9 = 14-7 =17-8 = 11-5 = 12-3 =

5 + 71 =48 + 5 =6 + 26 = 67 + 9 = 58-5 =

14-8 = 11-7 =15-8 =18-9 = 16-7 =

43-30 = 37-7 =56-20 = 15-6= 12-5 =

二、列竖式计算

52 + 17 27 + 68 35 + 35 61-53 73-45 50-24

三、填空

1.看图写数。

( ) ( ) ( ) ( )

2.6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2的数是 。

3.看图写算式。

12-=

12-=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47 >8 52 < 5

5.

( )元( )角 ( )元( )角

6. 可以换 枚 。 可以换 张 。

7. 先算出得数,再把算式填入合适的 里。

8+31 8+37 50-9 73-37

四十多 三十多

8. 6元 17元 3元 10元

(1)买一条 和一个 ,一共要 元。

(2)买2个 要 元。

(3)买1枝 ,付出20元,找回 元。

四、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画“√”

1. 从小到大数,39后面是几?

三十八 四十 四十一

2. 比50大得多的数是几?

50 52 80

3. 如果54+1的和是七十多,里是一个什么数?

比6小的数 6 比6大的数

4. 60个鸡蛋正好装满一盒,如果用这个盒子放苹果,能放多少?

比60个少 正好60个 比60个多

5. 买一个 要8元, 有6元4角,还差多少钱?

2元 2元6角 1元6角

6.由两个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哪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五、在方格纸的左边画一个长方形,中间画一个正方形,右边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六、解决实际问题

1. 2.

今年8岁的有多少人? 原来有多少盆?

3. 4.

再踢多少下就和

已经装了多少箱? 同样多?

5. 先把他们画的图形整理一下,再填表。

第5篇

【关键词】 新标准;大学英语; 综合教程;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教育部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继而推动了大学英语教材也在不断研发,推陈出新。继《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和《新视野大学英语》等教材之后,《新标准大学英语》于2009年3月正式出版,一些高校开始使用该教材。大部分师生喜欢其新颖的内容、广泛而贴近生活的话题以及多元的文化特色。但是也有使用者认为该教材与《新编大学英语》相比,少了许多丰富的课堂讨论活动,对学生的口语技能培训不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等各种各样的不足。本文将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和现阶段学者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浅谈对(《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以下简称《新标准》)的理解并提出使用者对该教材的不同看法。

一、“新要求”下的《新标准》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以下简称《要求》)指出,“大学英语不仅是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展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结合国际文化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就是通过学校教育给学生提供不同文化团体的历史、文化及贡献等方面的知识,是学生了解与认同自己的文化,并能欣赏及尊重他人的文化”。

2、目前学者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2010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文章,提出了对我国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重新定位观点,认为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该由培养学生基础技能转向专门用途英语。这一重新定位对大学英语教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材要在内容上多元化,使学生能够有机会了解各学科、各领域及各个国家的文化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

3、《新标准》的编写理念与文化特色

《新标准》以教育部颁发的《要求》为指导,充分考虑大学英语教学与初高中的基础英语技能教育做好衔接,以满足英语水平日益提高的新一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满足学者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新标准》共分四册,每册包括10个单元,每个单元含三篇文章。在选材上符合大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要求,文章题材广泛且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涵盖政治、经济、科技、历史和文化,也涉及饮食、购物、旅游和休闲等话题。围绕同一话题呈现不同国家的文化及不同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所选用的文章在语言上地道、真实又不失生动、幽默,既有经典文学作品又有优美的时文,有利于学生积累实用的句型和词汇。

此外,《新标准》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是视角更开阔,不仅包括西方国家或讲英语的国家,同时还重视中西结合。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能实现跨文化交流。

二、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新标准》

1、从学生的角度看《新标准》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使用《新标准》的学生非常喜欢该教材,认为教材色彩艳丽,又配有生动的图片、插图等,很有视觉上的美感,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文章内容题材广泛,语料真实,语言生动、幽默,学生们可以通过该教材掌握地道而生动的英语表达方式,符合现实生活中交际的目的。此外,课后练习题形式多样,给学生提供了较全面的语言练习机会。在大学英语课时日益减少的现实情况下,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讲授全部教学内容,因此《新标准》提供的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们的英语自主学习帮助很大。

但是,也有学生认为,该教材的练习题虽然形式多样,但大多以书面练习为主,尤其是词汇练习居多,难易程度不均衡。而口语练习活动较少,且形式单一,基本上以回答问题为主。有的问题在设计上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反而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词汇手册中所列的词汇不全面,例句没有中文翻译,不利于学生自学等种种问题。

以上问题确实存在,但是正如笔者上文中所提及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不应只是围绕词汇、句型和语法的讲授。在大学英语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再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用于演练口语技能,是不现实的,也根本无法完成教学内容。此外,根据学者们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不应该再局限于听说等基础技能,而是应该放眼全局,从更高的层面上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

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新标准》时把握好教学目标,利用好网络平台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布置课后自主学习任务,在帮助学生弥补不足的同时,充分发挥《新标准》的特色。

2、从教师的角度看《新标准》

作为教材的使用者之一, 教师们对《新标准》有着不同的看法。大部分教师在用过《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和《新视野大学英语》等教材之后,还是更喜欢《新标准》的。从教材的讲授者的角度来看,新标准的课文取材更真实、地道,有利于向学生们输入正确的语言信息。而且每个单元都有大量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涉及各个国家和各个领域,非常适合多元文化的教学。尤其是在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综合民族大学,这样的文化因素就更加可贵,非常有利于开拓少数民族学生的多元文化视野,对不同民族的文化更具有包容性。而且,《新标准》的课件制作精美,内容新颖、全面,环环相扣,导入的文化背景知识非常丰富,对于教师的授课是个很好的补充材料。

但是,《新标准》在难易程度的衔接上还有待完善,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间难易程度跨度很大,不利于教师的使用。总体来看,教材的内容过于丰富,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无法全部涵盖,因此难以取舍。词汇手册与教材脱离,虽然容易携带,但也容易造成学生丢失的情况。而且,单词只有中文释义而没有英文释义,学生难免在阅读文章时用汉语进行思考,这不利于外语学习者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学生在听课时更倾向于直接参考单词的汉语释义,这也给教师全英授课带来干扰。

三、结语

当然,任何一本教材在面对众多的使用者时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一本新教材,《新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能够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汇集不同的意见,对该教材的改进是一种推动的力量。

本文在提出使用者不同的意见的同时,也希望使用者们在使用《新标准》时,结合《要求》和现阶段学者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从不同的视角来衡量《新标准》。在使用中做到扬长避短,合理利用各种技术和资源,使《新标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第6篇

NGSS的呈现方式不同于1996年版的科学教育标准,它将3个维度结合在每一条标准中,并在所有标准之间设置了有意义的连接。为了给所有标准使用者提供指导和说明,制定者创设出能够突出标准、所涉及的3个维度的内容,以及与其他年级和学科相联系的体系结构。每条标准都通过表格形式呈现,其中包括3个主要部分,即预期成果(performance expectation)、基础框(the foundation boxes)和联系框(the connection boxes)。如下图:

为更好地说明和了解标准的内容和意义,以下阐述中以5年级“物质的结构、特征与相互作用”主题为例进行说明。

预期成果

每条标准的表格的第一部分为“预期成果”,是说明评测内容的栏目,也是每条标准的主要内容。通过预期成果的方式描述出学生掌握该条标准后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再由“说明”给出相关实例,“评测界线”则对该条表述的评测给予指导。例如:

预期成果虽然是按照主题的方式呈现,但其实也可以独立出来。主题成组的方式并未暗示这是教学的最佳顺序,同样也不是一个主题下的所有预期成果都必须在一个课程单元中教与学。

基础框

基础框图中提供了附加的有用信息,拓展并解释与预期成果相关的3个维度中的具体要求。基础框图中的每一条陈述的末尾都用代码标志出与其对应的预期成果。依据3个维度,基础框分为“科学与工程实践”、“学科核心概念”和“跨领域概念”3个栏目,其中“科学与工程实践”的陈述选自《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领域概念和核心概念》(以下简称《框架》)中8个实践种类的具体内容,以进一步解释在每个年级段科学和工程实践的重点;“学科核心概念”栏目的陈述内容完全对应于《框架》,详细的描述对于支持学生掌握核心概念非常必要;“跨领域概念”栏目的陈述也源自于《框架》,进一步解释了在每个年级段强调跨领域概念的重要性。例如: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大多数主题中强调的仅是几种实践类型,其实所有实践类型对于每个年级段都很重要,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鼓励学生使用多种实践类型。同样,虽然大多数主题中只强调几个跨领域概念的类型,其实所有跨领域概念都可以在每个年级段内强调。因此,基础框中列出的仅仅是重点,并不全面,也没有限制教学的意图。

联系框

联系框分为3个部分,即“同年级段中其他学科核心概念的联系”“跨年级段间学科核心概念的关联”以及“与通用核心国家标准的联系”。

“同年级段中其他学科核心概念的联系”中包括了同一年级段内具有相关核心概念的其他学科主题的名称,例如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标准中都包括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核心概念,它们可以在教学中彼此相关;“跨年级段间学科核心概念的关联”中包括了其他科学主题的名称,这些主题可能出现在之前的年级段,以提供学生理解该条标准概念的基础,也可能出现在后续的年级段,以说明该条标准为后续学习提供的基础;“与通用核心国家标准的联系”中包括了在《英语语言艺术、文学和数学的通用核心国家标准》中出现的与该条标准相关的代码和名称。以说明该条标准与语言、数学等其他学科教学的联系。例如:

虽然目前《标准》还未最终成形,但达成机构的官网上已经公布了按照主题组织起来的预期成果的内容。这种组织形式不同于《框架》中按照领域组织大概念的方式,而是通过每个年级段中可学习的主题,以及在该主题中所涉及的3个维度的具体内容来呈现。为更好地理解NGSS的全貌,本页下方的图表给出了NGSS中的学习主题在学科和年级上的分布。

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优化

在小学基础学科中,小学语文一直是重点学科中的重点,因为学生的语文基础不仅仅影响该科目的学习,也会对其他科目的学习造成影响。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教学中培养的阅读能力、运用文字的表达能力等都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时代在不断发展,课程标准做出相应的变化也是应时代的需求。教师作为一线的教育者应该及时把握相关资讯,并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的改变。

一、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一直是非常困难的。传统的教学手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学生的被动地位与小学生的专注力容易转移的特点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新时代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与我们的教学关联,传统教学长期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创新能力低下。相关教育部门针对这种情况,把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地列进了新的课程标准中。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发展中,经过多次的教学改革,相关的教学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教学任务安排不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明显、缺少教学内容的拓展以及教学手法的运用不当等。

对于教学任务,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时间与教学大纲进行安排。一些老师没有充分安排好教学任务,造成教学任务模糊、教学进度滞后,从而影响最后的语文教学效果。当前的教学理念潮流是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型互动课堂,通过提升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度达到提高学生专注度的效果,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还有语文知识的拓展问题,小学生往往对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有着非常强的好奇心,小学阶段也是他们拓展知识面的黄金时间,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仅仅是中华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教师有必要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教学手法的运用更是教师能力的体现,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这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二、新课程标准下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措施分析

1.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处于好奇心较强的发展时段,对知识有着一定的内在需求。小学语文与其他科目相比,比较有教学优势的就是语文教学内容丰富,与其他小学基础学科相比,语文的知识更加丰富、更加全面,也更加贴近生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驱动着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也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专注度,亩影响语文学习效果。

比如,在《一株紫丁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从视觉、听觉等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教学,拉近学生与那一株紫丁香的距离。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没有接触过的事物都有非常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刺激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不断完善各种教学手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当前的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多互动的教学理念,通过实践探讨出的新的教学方法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思型教学、对话式教学等。如何正确地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甚至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手法的运用。比如《难忘的泼水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辩论或是小组探讨等让学生交流分享感悟,营造开放式的氛围,促进他们思想上火花的碰撞。

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都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教师应该积极面对与紧跟教学理念的潮流,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积极创新教学与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这是课堂活力来源的根本。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与精力,他们无论是思维上还是知识上都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随着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已经获得较大的提高,但是从整体水平上看,我们还与发达国家有着非常大的距离,相信再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努力,我国的语文教学水平定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第8篇

本组文章旨在呈现“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一、问题的提出

1. 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以“质量提升”为特征的深化阶段,标准完善、课程实施、质量评价、教学改进等核心领域,是课改推进的重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督制度”。《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学业标准研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我国关于学业标准的研究还较少。

2. 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需要

海淀区小学学校多、办学规模大,学校、教师、学生情况差异大,学科教学缺少统一的标准,各学校的学科课堂教学的起点和落点有较大差异。而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是内容标准,优点是学科内容标准明确,缺点是缺乏学科水平标准,能力发展目标不明确。因此,教师在每个年级的教学中应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应学到什么程度不够清晰,导致了教学内容随意拓展、难度随意加深、关注知识较多、关注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发展不够等现象。如何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加专业、有效的服务,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成为教研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以“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为载体,研制区域分学科分年级学业标准,促进教师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为教师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提供支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海淀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和海淀区实际情况,研制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科学业标准,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指导意见,指导教师教学。具体包括:

(1)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和海淀区实际,研制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分学科、分年级学业标准。

(2)基于学业标准,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教学指导意见,引导教学行为科学化。

2.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的研究将在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课标(2011年版)的基础上,借鉴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SOLO分类评价方法、学习进阶理论,分学科研制各学段、各年级的学业标准;通过访谈、问卷,调研专家、一线教师对研究过程中制定的学业标准框架及内容的认同度及改进建议;提炼教学关键问题,基于案例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教学指导意见;在实验校进行实践研究,基于实践研究结果修订完善学业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

三、研究成果

1. 构建了学业标准体系,明确了各学科学业标准

学业标准体系包括内容领域、标准维度、学段年级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内容领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内容主题细化到专题、核心概念,以明确学业标准的指向。标准维度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向设定,以保证学业标准的全面性。但是,由于各学科课程标准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界定不同,在不同学科的学业标准中,各维度的表述存在差异。例如,数学学科学业标准的具体维度是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科学学科学业标准的具体维度是科学实践、科学概念和科学态度;品德与社会学科学业标准的具体维度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知理解、实践能力和习惯养成。

学业标准依据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对其中的内容标准进行细化,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提出了学年核心内容专题(或主题)学习后应达到的水平标准。学业标准包括学段学业标准和年级学业标准两个部分。

学段学业标准呈现了不同学段在学科知识、关键学科能力、核心学科素养上的学习进阶,帮助教师明确本学段教学内容的同时,明确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和目标。例如,表1为语文学科学段学业标准(节选)。通过表1可见不同学段学生“识字与写字”领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学习进阶。例如,随着学段的升高,学生认识常用汉字的数量从1600个提高至3000个;学生的书写技能从“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发展到“用硬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年级学业标准则明确了各年级核心内容专题,甚至是各核心概念学习中,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应达成的学习目标。帮助教师明确“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例如,表2为科学学科的三年级学业标准(节选)。通过表2可见,科学学科三年级学业标准对于材料专题,对材料的硬度、材料的韧性等教学内容,分别从科学实践、科学概念和科学态度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学业标准,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参考依据,帮助教师明确了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向。

通过上述内容可见,本项目制定的学业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本项目制定的学业标准是水平标准,即明确了各核心内容的学习水平要求。例如,三年级对于材料的硬度的水平要求为“能用划痕的方法比较材料的硬度”,弥补了课程标准仅为内容标准的不足。

二是本项目制定的学业标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多维发展,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有效落实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本项目制定的学业标准体现了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层级发展。

四是本项目制定的学业标准用“行为动词+名词短语”的形式描述水平标准,便于教师理解和把握。例如,科学学科学业标准中用“描述”“认识到”等行为动词替代了“知道”“理解”等。

2. 提炼了各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提出了问题解决策略

学业标准的明确促进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解决了“如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这一问题,但是,教学目标从制定到达成,还需要教师完成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为了帮助教师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提升教师进行教学改进的能力,该学业标准提炼了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并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策略。

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是决定学科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问题的提出基于学业标准,基于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问题指向学业标准达成的关键点、教师学科教学实践能力发展的障碍点和生长点。

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包括跨学科通识性问题、学科内通识性问题和学科内实践性问题,涉及课程、学科、学生、教学、评价等领域。例如,表3为语文学科教学关键问题(节选)。其中,“第二学段如何指导学生理解”“第二学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等问题为跨学科通识性问题,“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等问题为学科内通识性问题。“四年级如何指导学生写批注笔记”“三年级如何落实自然段教学”等问题为学科内实践性问题。此外,通过表3可见,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有的指向学段学业标准的达成,有的指向年级学业标准的达成。

表3 语文学科教学关键问题(节选)

问题1:第二学段如何指导学生理解?

问题2:三年级如何落实自然段教学?

问题3: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略读?

问题4:中年级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

问题5:如何指导四年级学生写摘录笔记?

问题6:四年级如何指导学生写批注笔记?

问题7:第二学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问题8: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

问题9:第二学段如何指导学生习作?

问题10: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问题1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教学关键问题的提出,引领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进的方向,促进了教师对“怎么教”的思考。基于案例研究提出的教学建议,既为教师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方法、策略,甚至是可供模仿的案例,又为教师在此基础上自主研究提供了空间,不仅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为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搭建了平台。

3. 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的研究成果以丛书的形式进行固化和推广。该丛书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综合实践9个学科,共12本。

本套丛书正式出版前,在海淀区30余所实验校进行了试用,并对试用效果进行了问卷调研。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调研题目两部分,调研题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对一线教师开展教学和评价工作的作用的认同度;

(2)对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框架结构的认同度;

(3)对学业标准的准确性、教学关键问题的准确性及指导建议的针对性的

认同度。

调查结果表明:

(1)一线教师对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对其开展教学和评价工作的指导作用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对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对其进行教学设计、作业布置、考试评价的指导作用的认同度均接近90%,其中表示完全认同的教师比例均在60%以上,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

(2)一线教师对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的研制框架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对课标解析、学业标准、教学案例、关键问题的价值认同度均在95%以上,其中表示完全认同的教师比例均在65%以上,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

(3)一线教师对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中学业标准的准确性认同度较高,均达到90%以上,其中75%的一线教师高度认同学业标准与课标的一致性。对教学关键问题的准确性及指导建议的针对性的认同度分别约为62%和72%。具体结果如图4所示。

通过上述研究可见,一线教师对学业标准、教学关键问题、指导建议的指导性认同度较高。说明本项目研究成果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标标准 小学英语课堂 有效教学

引言

小学英语教学在总体英语教学中具备必不可少的影响,而且,兴趣属于促进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力量源,同时也是最好的导师。所以,研究与寻求如何刺激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式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生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来说,要是对此类课程具有较大的兴趣,就会乐意接受,而且不管是否困难,都会有很大的热情,进而使得学习效果获得较大的提升。

一、π驴纬瘫曜嫉慕舛

新课程标准在客观的角度来看,要求教师积极指引学生综合、主动及自由的发展。所以英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的语言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英语教学纲要作用下的课堂教学和课程规范提倡的课程实行具有较大的关联和差异。

1.小学英语教学纲要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纲要作为引导小学英语教学、语言资料选取、考核学生成绩和编撰英语教科书的基础根据。第一,遵照英语教学规则,将思想培育与语言教学相结合;第二,掌握好语言能力与语言基本知识间的联系,创建多方面的途径来培育学生利用英语实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第三,展开多方面的整合培训,尤其注重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第四,掌握好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联系;第五,充分展现老师引导作用,全面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兴趣性;第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积极展开实践活动;第七,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全面且合理运用教学工具以及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建优质的英语学习环境。

2.我国英语课程标准对课程施行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与课堂评估等方面课堂标准制定了十分详细的规章制度。而课堂标准针对课堂高效实行着重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面向所有学生,为学生综合发展与不断进步奠立优质的基础;第二,注重学生情感的培育,创建活跃、轻松且趣味的教学气氛;第三,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渠道,积极培育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第四,增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引,为其后续的学习奠立优质的基础;第五,拓宽学生文化眼界,培养学生扩跨越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能力;第六,运用创新性的教育方式,拓展学生英语应用与学习的途径;第七,创建活跃且趣味性强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第八,持续创新知识结构,使其符合当代社会快速进步对英语教学的需求。

二、对比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课堂教学和英语课程标准提倡的课程实行

就课堂教学步骤上而言,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给出的着力点具有差异性,就教学上来说,新课程提倡活动教学,并且支持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学生的整体语言利用水平。不管老师利用哪种教学方式,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准则展开制度与组织教学活动。

三、把握课程标准脉搏,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建议

1.制造合理的教学气氛,使得学生与英语近距离接触。要想充分激起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性,老师则必须要积极为学生创建轻松、愉快且趣味性较强的英语学习情境,营建具备诚挚接受与积极进取为特点的课堂英语教学气氛,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在集体中具有的价值。可采用这些方法来营建优质的英语教学气氛;第一,民主性实行英语教学,完善教学组织;第二,提升整体的素养,完善教学艺术;第三,重视情感的培育,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设计严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严谨的教学方式,为达成英语高效教学目的的主要保障。所以,老师在制定英语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务必要以老师为引导,学生为主要,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作为主要的目标,保证做好:第一,将知识理解与能力培养的关联处理完善。教学方式的设计务必要探析英语教学材料中的相关因素,贯彻英语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要求,将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基本知识的把握相融合在一起,充分实现在指引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把握好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关联。

3.培育学生高效学习英语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占据主体的地位,高效的教学形式最后是由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有效率来体现。老师务必要使学生明白科学且合理的学习方式的主要性,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善学与巧学以及乐学的根本含义,要想实现这点就务必要掌握游侠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窍门,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与合作日益增多,英语作为国际使用最频繁的语言,在这些对外贸易和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人们也慢慢地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也把英语教育纳入到公民素质教育中来,并将其摆在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小学英语教育在整个英语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研究和探索怎样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热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