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地籍测绘的成果

时间:2023-09-28 09:32:20

导语:在地籍测绘的成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籍测绘的成果

第1篇

关键词:《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国际化;新版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测绘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79-03

一、引言

为了顺应国家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诉求,推进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课程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其中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国际化最基本的条件。近年来,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尝试开办多门双语或全英语课程,但由于教学内容专业性较强,使得课程国际化教学效果不大理想。

课程国际化强调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和热爱祖国的“全球通”人才,课程具有开放性、共享性、通用性的特征。在学科课程选择上,应选择国际通用性强,能与国际接轨的课程[1]。《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以科学普及为核心的教学思想,着重培养地学思维而非传授技能[2],旨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与相互交叉的意识,这是本学院开办该课程的主要目标。该课程具有课程国际化的基本特征,以双语或全英语进行教学能有助增加课程学习的趣味。

本文以本学院为例,从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出发,以新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为依托[3],探讨《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国际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二、《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与国际化教学现况

《地球科学概论》为测绘工程的通识必修课,本课程从宇宙出发,介绍宇宙起源、行星与恒星的关系、地球的演化,以至地球各圈层的特性、变化及其相互作用。随着地球科学与测绘技术交叉融合内容日益增加,课程在不同的章节中加入测绘技术在地球科学的应用与发展部分,让测绘工程学生建立起对地球环境、资源及灾害等问题的基本的认识,为此课程增加了测绘专业特色。

随着我国对国际化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视,有必要开展国际化课程,拓展我国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吸引国际留学生,促进多元化文化背景与国际化办学基础[4]。本学院从2004年起,先后开始《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GPS原理与应用》等双语精品课程,并纳入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教学模式表现为英文教材与中文授课相结合[5],但仔细考察该双语教学模式,其优势仅体现为对教学资源充分的使用。

继上述双语教学实践,2012年引进外籍教授R.Tenzer,以全英语教授《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课程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中按自愿原则,形成约30人的小班听课规模,达到了课程观念、目标、内容、过程及评价国际化的要求。

《地球科学概论》作为引导前瞻性课程,课程国际化具有开放性、共享性、通用性的基本特征。一般而言,国际化课程成功的因素包括:发动者的作用、教师参与、资源、专业发展支持、学习领域、语言学习及技术[6]。从本学院条件看,课程内容可选择性进行深度与广度的调整,可以以测绘技术在地学应用出发,广泛介绍并导出与地球科学相互交叉的部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目前,不少教师有国外学习的经验和背景,长期活跃在地球科学和测绘技术研究领域的前沿,使得课程国际化实施的可行性大大提高。

三、课程国际化教学实施

实行课程国际化教学,必须采用国外通用的教学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布鲁姆在1956年提出了认知目标分类法,其后称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随着网络的发展,Iz和Fok首次应用该目标分类法,为大地测量学的题目分类,以网络考试形式,评估学生对课程认知的水平,发现此分类法与学生认知的水平有较大的相关性[7]。

随着现今的需求,该分类体系于2001年做出修订,从一维分类扩展到二维框架[8]。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恰好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了使《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目标明确、内容恰当、顺序合理、层次分明、考核高效,我们将应用新版的分类法,为实现测绘课程国际化提供理论应用的参考。

1.新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新版的分类法将教育目标的分类从一维分类体系扩展成二维框架: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知识维度分为四类:事实知识、概念知识、程序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认知过程维度由低至高分为六类: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新。此分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过程与结果系统性的评估,已应用在《测绘专业英语》课程[9]。下面以《地球科学导论》[10]教材为例,说明其分类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始端和末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与整个教学过程息息相关,最后亦为教学结果评估提供依据。要确立教学目标,首先要区分《地球科学概论》所包含的知识类型:(1)事实知识:明确地球科学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如地球是圆的事实;(2)概念知识:认知各种概念,如什么是地球系统、径流和蒸发量;(3)程序知识:认识输入和输出的计算步骤,如推算地球年龄的计算;(4)元认知知识:以上述知识综合理解和评价相关事物,如建立思维导图记忆知识[11]。

上述教材可以确立教学目标,分为如下四层:(1)对地球科学有基本的认识:可通过了解和记忆事实知识,把握整个课程结构,与事实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对应;(2)对概念知识的认知:可通过回答课后思考题理解并区分各种概念的类同与差异;(3)对某部分有深入的认知:可通过阅读书目文献与该部分知识相结合,以及与元认知知识对应,检测现有的理解水平;(4)对某部分有创新性的认知:能与相关学术前沿相衔接,可通过创新生成新的知识和认知。

上述教学目标与此分类法认知过程维度相对应:(1)对应记忆:须记忆地球系统的基本知识;(2)对应理解和运用:须理解某一部分的知识并运用知识解答课后思考题;(3)对应分析和评价:须分析阅读书目中文献与该部分知识的相同和差异,并对其异同点进行评价;(4)对应创新:须对该部分知识融会贯通,并结合该部分相关学术前沿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中,须根据实际教学活动情况对教学目标加以调整,使之达到更好的效果。

3.施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其实施须循序渐进。教师可在上课首5分钟播放地球科学课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后续的内容有大概的理解,随后通过教师讲解与活动便可达到记忆层次,透过教师互动提问和回答加深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课堂完结前,教师再次提出不同的思考问题,让学生有更宏观的理解,并在下次课再反复提问相关知识,达致元认知的体验。

结合前沿学术文献或自选题目做1―2次口头报告,提出创新观点和看法,达致相互自主学习。目前互动率占课程四分之一,要达到课程国际化水平尚有一段距离。

4.评估教学结果。教学结果评估是教学过程的直接反映,目的是检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下表是2015年的期末考试题型分类,分为简答题(8小题,32%)、论述题(4小题,36%)、分析题(2小题,32%)。通过上述的目标分类理论,对考试题型作出定量的评价(表1)。

由上表统计,基础的记忆和理解层次占32%,运用和分析分别为18%和50%,分析部分比例较为臃肿,既没考核认知过程维度中的评价和创新部分,亦没涉及知识维度中的程序和元认知知识,体现了教学结果评估的缺陷,不利于评估学生评价和创新的能力,亦没顾及学生的操作(即程序)与联系和综合(即元认知)的能力。因此,采用此分类检测有助于教师更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未来可适度将比重放在评价和创新层次的知识上,在今后的考查中增加操作与联系和综合的内容。

四、结语

新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在国际化课程开展的技术上提供了较好的范例,将其应用于地球科学概论国际化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高效地评估教学过程。以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为例,此目标分类法结合学院政策的支持、良好师资的参与、充足经费的投入、以及全英语或双语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课程国际化进程,而《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国际化的成功实行,也将为其他课程的国际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高玉蓉.对我国高校课程国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1):37-38.

[2]万天丰.关于“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指导思想[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2):47-52.

[3]赵江涛.用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设计《教育统计学》[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13(2);102-105.

[4]李晓红.对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思考――兼谈武汉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实践[J].世界教育信息,2013,(2):006.

[5]尹晖,张晓鸣,孙梦婷.测绘工程全英语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策略[J].测绘工程,2015,(6):19.

[6]李延成.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理念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7):47-51.

[7]Iz,H.B.,H.S.Fok.Use of Bloom's taxonomic complexity in online multiple choice tests in Geomatics education [J].Survey Review,2007,39(305):226-237.

[8]Anderson,L.W.,D.R.Krathwohl,B.S.Bloom,2001.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llyn& Bacon.

[9]霍学深,贺清.新版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对测绘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46-147.

[10]刘本培,蔡运龙.地球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盛群力,褚献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9):90-96.

An Exploration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 Curriculum in Geomatics

HUO Xue-shen,HE Qing,XIAO Yi-xin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9,China)

第2篇

关键词:数字测绘;3S技术;数字国土

科技进步带给地籍测绘领域的是数字化智能化的测绘手段,随着数字测绘、GPS以及遥感等先进的技术体系的引进,地籍测绘系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D产品以及更加精确高效的测绘仪器开始崭露头角。地籍测绘已经逐步的成为了高新技术的乐园,传统的手工测绘已经逐步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代地籍测绘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测量模式分析

由于地籍测量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并且具有法律效力,因而需要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同时现实性相对较强,所以其成果资料需要实时同步的进行更新。

1.1 野外数字测量

数字测绘主要使用现代化的数字设备,信息产业所带来的各种高新技术成果,通过计算机继续绘图,通过数字设备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储存等,这些已经成为当代地籍测绘的主流。野外数字测绘成果主要用于我国的建设、水利以及地籍管理。在地籍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中,其数据的好坏便依赖于这种采集模式所得到的数据的可靠性。若采集到的基础数字测绘数据质量相对较高,那么可以避免重复的测绘以及资金投入,且能够令多部门共享。

确权、测量以及编绘是地籍测量最主要的三个步骤,而科学的流程是保证地籍测绘结果真实可靠的基础,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在进行测绘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作业工具选择的合理性。全站仪是进行野外测绘最主要工具,但是测试环境不同,选择的搭配硬件也具有差异。(1)全站仪配合测图软件以及电子记录仪。这种搭配方式主要是利用全站仪的测量功能,通过在对野外的地籍要素进行收集,并在信息采集设备的控制下,将数据传至电子记录仪,经过适当处理后,以事先设定好的格式进行储存,并绘制草图,利用测图软件将数据编制成图。该设备组成是当前最先进的设备,相比较于手工传统绘制方式,该种设备的使用使得测绘更加准确,效率更加高,能够实现自动计算,智能化测量等功能,且操作简便。但是,由于野外测量的影响因素较大,并且受到硬件设施的影响,在操作上可视性相对较差,容易出现误差。(2)全站仪配合测图软件以及便携计算机。该种设备租客便于对数据的采集以及处理,属于功能一体式的地籍测量系统。全站仪会实时实地的对现场的地籍要素进行采集,继而将数据通过通讯系统传至计算机,经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将数据进行图形化以及符号化,继而显示出来,经过处理的原始数据以及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应当予以存储。这种现场成图的方式虽然快速高效且具有直观性,但是由于设备的成本投入较高,且无法全面适应野外环境,因而无法全面推广。(3)全站仪配合测图软件以及掌上电脑。该种设备组合同上一种方式相同,数据的采集以及传输通过蓝牙进行传输,由于设备的体积相对较小,且便于携带,而掌上电脑可以满足系统智能化、电子化的需求。通过其测量结果看来,这种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另外PDA成本相对较低,且操作方便,无论是成图还是数据处理速度都相对较快。虽然同便携式电脑相比,PDA系统仍旧存在很多漏洞,但是随着软件以及硬件的发展,该种系统必然会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

1.2 GPS测量

作为现代测绘技术的标志,GPS技术也为现代地籍测绘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平台。GPS技术在当前的地籍测绘中主要是对整个测区进行控制,从而满足测绘精度要求。并且随着测绘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GPS同RTK技术将会逐渐的融合,成为测量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测绘模式。通过GPS同RTK融合的测量模式能够对地籍要素坐标进行实时获取,不但能够满足地籍测量精度要求,同时还能够进行实时的成果检验从而避免由于处理以及返工等带来的麻烦。

1.3 数字摄影测量分析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2 地籍测绘技术的意义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但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测绘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地籍信息系统,进而就可以存放各种图形和属性等信息,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的作用下,人们共享该数据库资源。“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和“数字国土”的关系。

3 基本技术框架

在地籍测量中,现代测绘技术是最先进的测量技术以及测量方法,不但结合了低级测量的内业,同时融合了地籍测量的内业,属于综合性的作业系统。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不但能够完成地籍测量,还能够同步建立其相应的数据库,并建立配套的管理系统,从而实现数字国土的构建以及电子政务的实现,为现代化的地籍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化的地籍测绘技术更多的偏向于自动化信息采集,通过先进的设备(计算机、全站仪、PDA)对信息要求进行采集,并通过计算机分析计算,对结果加以整理,使用专业的地籍数据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汇编入库。

4 结束语

文章针对现代化的各类测绘模式进行了分析,并着重针对其应用环境以及背景展开了讨论,以当前数字国土建设作为背景,分析了各类测绘方案,从而证明多元化的数字测绘是地籍测绘的主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姜鹏远,赵夫来,刘毅锟.地籍变更测量工作模式的比较及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05).

第3篇

[关键词]地籍测绘 监理 检查

[中图分类号] P27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86-1

0引言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对于地籍测绘项目的监理制度工作刚刚起步。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测绘工作在经济发展、城乡规划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全国正在开展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保障相关的重要意义。建立一套符合测绘项目工程监理制度,对我国的测绘项目管理及规范测绘市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监理的职责和分工

1.1监理职责

监理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力配合委托单位,全面履行合同,认真实施监理工作,保证测绘项目工作按要求有序进行。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依据有关规程、细则、办法、实施方案等,采取相应措施,掌控工作进度,检查各阶段成果质量,同事向委托单位报告检查情况。对查查内容进行评价,并对监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负责,在项目结束后向委托单位提交监理成果。

1.2监理分工

监理项目成立由监理组长、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组成的监理实施机构。监理组长由监理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全权负责项目的监理工作,监理工程师负责项目监理的业务工作,监理员具体负责日常监理工作。向委托单位提交的监理意见必须由监理组长或监理工程师签字。

2监理保障措施

2.1监理日志

监理日志是监理人员工作过程的记录,反映了监理人员每天的工作内容,作业单位的人员设备投入情况、工作进度、质量情况以及现场协调的实际情况,是监理工作最基础的档案资料。

2.2监理会议

定期召开监理会议是监理和作业人员进行交流的一种必要方式。可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对项目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会议纪要,指导推进下一步工作。同时根据工作进度情况,对工作进行统一的协调和安排等。

3监理的内容与实施

3.1准备工作阶段监理

项目开始前监理对技术设计书进行了审查,主要检查内容是: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检查;主要技术指标检查;质量控制措施检查;成果提交检查;投入人员情况检查;投入仪器、设备、软件情况审查。现场检查投入的仪器设备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检查作业单位实际进场投入人员是否与标书拟投入人员相符,是否取得相应的职称证书等。

3.2权属调查监理

地籍调查是一件极为严肃的行为,政策性强,调查结果直接影响最后的登记发证法律效力。

监理全过程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保证调查程序合法有效。调查结果现场填写调查表并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内容能够真实表达调查信息。监理对形成的内业资料进行全面的检查。

3.3地籍测量监理

为了保证测绘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地籍测绘的数学基础和测绘基准必须统一。测绘方法满足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

监理抽取不少于调查宗地的5%,采用相同的测量方法,检查界址点误差是否超限,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精度评定。

3.4数据库建设监理

地籍数据库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合一的数据库,并在数据库基础上建立起图文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跟踪检查了外业调查资料的整理、数据预处理、数据字典的建立、图形信息的形成、属性数据的录入、图形信息与属性数据的挂接、影像文件的扫描等。

3.5最终成果监理

最终成果包括:地籍测绘外业观测记录、计算平差报告、文字性报告、图件成果、数据库成果。

检查各种成果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性、成果的归档合理性,对检查合格后的成果,报请市、省主管部门验收。

4感想与展望

通过对以上监理工作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引入监理制度的必要性,其对测绘项目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测绘服务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可以预见,将有越来越多的测绘项目引入监理制度,监理制度在测绘项目中的意义也会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

[1]孔祥元.测绘工程监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

[2]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2.

第4篇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地籍测量

引言

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现代测绘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因此,我国学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现代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数字化技术就开始应用到计策测绘中。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我国的测绘技术已日趋成熟,开始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一、地籍测量的原则、内容及成果

地籍测量技术应在测量工作开始前进行地籍调查,取得相关力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地籍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地籍测量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管理要求土地信息可靠,地籍测量应具备完整的测量原则与内容。在信息系统设计方面,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可扩展标记语言、网络化、跨平台、开源等一批新技术及新理念也在不断影响着信息系统设计的方法。

1、地籍测量的原则

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2、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的内容土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收集不动产的权属资料、质量等级等;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相关面积,测定测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形;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以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正确性和现实性;进行有关的地籍测绘工作。

3、地籍测量的成果

地籍测量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地籍图:地籍图上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两大类。地籍薄:地籍薄是以表册形式表达地籍内容的一种正式文件。地产册:地产册是土地权力登记册,具有法律效力。界址点坐标册。土地统计册及土地估价图。

4、界址点精度要求(如表1)

二、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1、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坐标系

与地籍测量密切相关的有大地坐标系(俗称地理坐标系)和直角平面坐标系。

我国目前采用“1975年北京坐标系”,这无疑对各地区地籍圈、地形罔的拼接和使用都将是方便的。

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

三角测量:三角测量是在地面上选定一些能互相通视的点(称为三角点),构成连续的三角锁形状或网形状。三边测量:对布设的三角网,用测定网中各边长度代替各内角的观测,用内业计算方法求解出各点坐标值。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在地面上选定相互通视的点,测定导线边长的转折角度,并观侧所有的连接角,如图1。导线测量是城镇建立地籍控制网的主要方法。

3、卫星控制测量

采用卫星定位技术,相邻点间不要求通视,从而省去了大量的地面测设工作。

三、地籍要素测量

1、地籍要素测量的对象

地籍要素测量的线对象主要包括:行政区域界线及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界线;土建筑物的轮廓线以及其它具有重要意义的永久性建筑设施的轮廓线等。地籍要素测量的点对象主要包括:控制点和目标点。

2、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2.1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野外数字测量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三种方式:全站仪+电子记录簿(如PC-500,GRE3,GRE4等)+测圈软件。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在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功效不高。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

2.2 GPS测量模式

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GPS RTK技术主要有两种万式:GPS RTK接收机+测图软件。GPS RTK接收机是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优点是测量效率大大提高。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

2 .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4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三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

1、地籍图地形要素数据质量要求

要素完整、编码正确;空间数据及其附属的属性数据正确、完整,相邻图幅同一要素表达及属性一致;所有地形要素都以点、线、面和注记特征存在,地形数据之可逻辑一致,相关要素处理准确;点状要素符号以“BLOCK”方式建立。文字注记均为为TEXT对象。所有面状地物必须构面;不允许存在悬挂线、回头线;有方向的线状地物,全部采用“左推”方式绘出。

2、地籍图地籍要素检查

检查界址线与界址物重合关系;检查宗地号、地类号和界址点号是否与调查表一致;不允许存在隙地和狭弄。检查空宗划分是否符合地类调查要求。检查确权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性质是否矛盾。

五、面积量计算

1、土地面积量算的几种方法

解析法就是实测的数据计算界址点坐标。图解法是在地籍图上量取求积所需元素或直接在地籍图上量算面积的方法。

2、量算面积基本单位与量算方法的选择

从要求来讲,控制面积精度应高于碎部面积精度,解析法精度高于图解法精度。

3、面积量算的精度控制

实际土地测量中往往要求量算某一区域内的全部分类面积。引此,必须遵循一定的平差原则和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

面积量算的平差原则:士地面积量算,与一般测量工作一样,面积量算应有检核,以防止粗差的产生并对面积量算成果进行控制与平差。

4、输出面积计算资料

土地分类而积统计表:合并街道内各街坊的五类面积数据文件,按街道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EXCEL),并打印l份。

第5篇

关键词:GPS;地籍测绘;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P228 文献标识码:A

一、地籍测绘概述

1. 地籍测绘的内容

地籍测绘是对地块权属边界的边界点坐标进行高精准度的测定,并根据要求把土地分成大小不一的份额连同附属物的地点、大小、从属关系和应用状况等元素作图在图纸上和记录在地籍测绘表册中的测绘工作。覆盖物的几何位置、地籍控制测量以及测区内地表面图形的测定等都是地籍测绘所包含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对地籍的动态监测以及行政区划界限的测定等。地籍测量在地籍管理中确定宗地的土地权属界线、地点、大小、多少等地籍要素的需求而展开的测量和大小计算工作方面都有着很多应用。地籍测绘考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籍考查、地籍平面控制考量、土地边界点的考定、户地图的绘制和土地面积大小的计算等。

2. 地籍测绘的特征

与专业测量以及基础测量不同,地籍测量包含了与土地有关的所有测量工作,包括附着物的权利测量等。从这个方面来看,地籍测绘是一种基础性的带有行政行为的测绘,同时也是在政府职能的授予下所进行的,因此地籍测绘具有明显的行政技术行为特征。在国家的地籍管理中,地籍测绘工作能够为地籍管理提供更为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从这方面来看,地籍测绘还具有勘验取证法律特征。另外,地籍测绘人员具有经验丰富的土地测绘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因此知识性也是地籍测绘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地籍测绘中GPS技术应用实例

1. 实例概况

我国某个地区进行地籍测绘,其首级控制测量面积为38km2,其中施测的1∶500数字化地籍测图的面积大约是15km2,首先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网的建立。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为了将投影变形降到最低,将其中央子午线选择为108°经线投影带。

其中,将平均高程面作为测区的高程投影面,平均高程约为446m。其中,国家一等三角点为测区内的G1、G2、G3点,这也是本次测绘GPS网的起算数据,检核点是G4、G5、G6,为了方便利用以及比较新GPS网平差计算,因此通过统一换算,将它们的二维坐标统一到中央子午线为108°的任意投影带上。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利用南方GPS双频接收机三台进行外业观测,边长对比测量则是利用两台徕卡TS30全站仪。其中,在全过程中的GPS数据处理,使用的是南方GNSS后处理软件,另外,这款软件还具备网平差、测量计划以及基线解算等一系列功能。其中,基线解算为用户增设了坐标和基准的转换(即由WGS-84下的地心坐标或向国家或地方坐标系转换)功能。

2. GPS首级网平差及精度分析

(1)平差方案

在GPS首级控制网平差测量中,将基准点设置为GPS网中的G1点,在WGS-84坐标系内对GPS首级网来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从而对内部精度的符合程度进行分析。为了分析3个国家点之间的兼容性,将已知点选择为网中的G1、G2、G3三点中的任意两个,高斯平面坐标选择为108°的任意投影带,其二维约束平差使用3种方式分别进行,从而达到兼容性的分析。

(2)平差结果精度分析

从平差方案结果来看,一是三维无约束平差没有明显的粗差,其精度较高;二是二维约束平差,无论是引入G1、G2号点还是G1、G3号点,其精度相差无几,并且与重合点坐标没有较大的差别,从而说明G1号点与G2、G3号点的兼容性较为接近;三是同时引入G1、G2、G3点来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得出的结果显示精度基本相同,从而印证了3个已知点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从上述平差结果显示来看,最弱点点位中误差比常规四等±5cm要小,而最弱边边长也要比1/4.5万规范中规定的数值要小,因此,其精度较高。

为了对原有城建测量四等点G4、G5、G6的稳定性状况进行考察,分析了GPS首级网点的最终结果,从结果对比方面来看,原城建四等点与同名的GPS首级网点成果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差异不大。

(3)GPS加密网平差及结果精度分析

①加密网平差方案

加密网平差方案主要是为了对重合点精度以及点位中误差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此次二维约束平差中,将加密网197个点中的15个纳入首级GPS网点,其点号分别为G1、G4、G5、G6、G7、G10、G11、G14、G16、G18、G19、G20、G22、G24、G27,加密网的二维约束平差是采用引入的15个首级控制网点的10个点的高斯平面坐标作为起算数据来进行的。

②加密网平差各方案结果精度分析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到对加密网平差结果精度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加密网内的符合精度没有出现明显的粗差,其符合精度较好;二是从二维约束平差结果重合点坐标差来看,首级网与加密网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三是增加引入网中GPS已知点中的约束点数,有利于次级GPS网精度的提高,但是并不是很明显,从而证明了GPS网不会出现误差积累的现象。

③加密网平差成果中相邻边长与光电测距边长比较及精度分析

首级GPS网、加密网正式平差成果出来以后,我们对加密网部分边,进行光电测距边长比测检验,测距边均匀分布全网,测距仪器采用徕卡TS30全站仪,所测边长经各项改正及投影归算后与GPS网边长比较精度列于表3。

(4)一、二级图根导线实测精度统计分析

边长比测后,为满足1∶500数字地籍测图需要,首先在一街区进行了一、二级图根导线加密,在GPS控制点下,采用徕卡TS30全站仪进行角度、边长测量,电子手簿自动记录,共测61条无定向闭合导线,实测结果精度列于表4。

从表3、表4的统计结果表明首级及加密网精度很理想,一、二级图根导线精度指标远优于规范要求,完全可以满足城市大比例尺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地籍测绘是地籍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对于我国土地管理以及土地制度的建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地籍测量过程中,GPS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准确度以及精确度较高,在地籍勘测定界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我国地籍测绘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被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明成.探究地籍地形测量工作中GPS RTK技术的应用[J].大科技,2016(1):70-71.

[2]蒋学正.论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研究分析[J].地球,2016(1):66-67.

第6篇

关键词:Walkre;不动产;权籍调查

中图分类号:P272 文献标识码:A

数维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系统(Walkre)依托于强大的数维信息化测绘平台(WalkIMap),集存量楼盘图属数据自动提取落宗,土地和房产权籍数据融合建库,地籍房产权属调查测绘于一体。建立实施以土地为核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中国产权管理机制的重大革新,任重而道远。自《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落地实施以来,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整合工作有序开展。为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形成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有序推进的今天,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研究如何深入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

1.1 不动产权籍

不动产权籍是指记载不动产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用途、等级和价格等的表卡簿册证、图件和数据的总称。

1.2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指依照不动产权利人的申请和由政府统一组织,通过权属调查和不动产测量,查清不动产的权属、界址、面积、用途、等级和价格等基本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不动产登记、核发证书等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不动产权籍调查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前提和基础,是“四统一(登记机构统一、登记簿册统一、登记依据统一、登记信息平台统一)”的内在要求,是保证已完成不动产登记职责和机构整合地区,顺利开展不动产登记工作,实现日常不动产权籍调查有序运行的必要前提。

2.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1 现阶段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在不动产分散登记时期,农、林、地、海、房产等部门各自开展调查测绘工作,有着不同的作业标准和规范,使用的作业工具也不尽相同,由此带来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在标准规范、源数据、作业工具等方面难以协调的问题。目前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第一,规范标准繁多。各部门(国土、房产、林业、农业、海洋部门等)进行不动产权籍调查的内容、基本单位、所依据的规范及数据库规范均存在差异,无统一的标准。例如,国土部门有《地籍调查规程》,房产部门有《房产测量规范》,林业部门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统一登记后,多个版本的规范容易相互产生冲突。

第二,源数据种类多。虽然国家要求不动产权籍要实行一体化调查,但在实际操作中,土地和房产权籍调查测绘仍由多家机构完成,每个机构都有各自的源数据。如外业测量数据;影像数据;已有的房产、地籍等电子数据;档案数据等。如何将现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利用,是大家需要面临的问题。

第三,生产效率低。由于分散登记时期地籍、房产数据分开生产,地籍测绘和房产测绘从业人员分化,形成了专业壁垒,导致地籍和房产的一体化调查开展困难。目前不少地方仍然采用地籍、房产数据分离生产操作模式,地籍、房产成果数据无法相互关联调用,影响了数据整合进程,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第四,成果结构不清晰。地籍、房产调查分离操作也带来了图表、影像杂乱无章等成果问题,导致更新、查询无章可循。另外,很多地方房产测绘并没有按照规范操作。按照国家要求,不动产测绘必须要保证不动产单元编码的唯一性。

第五,作业工具多样化。不同测量单位,采用作业方式不用,工具也不尽相同,常见的工具有AutoCAD平台、ArcGIS平台以及自主研发平台等。这必将导致数据发生冲突。

2.2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实施一体化调查

调查测绘机构要扩大业务范围,不再将地籍和房产的业务分开,实施一体化调查。测绘资质的改变铺垫了一体化调查的基础,原本的地籍测绘或房产测绘资质现在变成了不动产测绘资质,测绘单位既可以从事地籍测绘也可以从事房产测绘。浙江不动产测绘已全面启动,多地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规程,三测合一是趋势。

(2)原有数据的利用

地籍和房产的存量数据非常庞大,这部分的数据应当按照不动产登记的数据标准,需将原有的地籍数据和房产数据进行迁移转换,然后进行落地关联,房落幢,幢落地,地落宗。

(3)规范调查成果

第一,要统一测量数据标准。国家在不动产数据建库标准规范中明确了每一项内容包含的字段,例如房产中的逻辑幢、层和户,宗地的宗地基本信息,界址点和界址线等。无论测绘机构使用什么软件平台,最终要生成统一标准的数据,才能满足规范要求。

第二,要加强数据交互与继承,如房屋要继承土地的宗地信息。如果继续采用手工交互的方式,出错的可能性比较高,工作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3.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工作思路

3.1 技术路线

以地籍调查为基础,以宗地为突破口,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不动产权籍调查成果资料,采用已有含坐标的城镇地籍数据库、集体土地所有权图、农村宅基地地籍图、大比例尺地形图、高分辨率影像图等图件作底图,通过内业判读,外业测绘与核实的方法,完成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工作。

3.2工作流程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分为以下5个步骤:调查前准备、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地籍、房产)、质检入库、成果归档。

(1)调查前准备

历史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根据资料、调查现场的情况制定调查方案,提前发放《指界通知书》;寻找控制点;到相关部门(国土、房产、林业等)提档或在业务系统中查询相关资料与数据。

(2)权籍调查

核实与调查不动产权属情况;核清界址状况;绘制宗地、自然幢、不动产单元的草图;详细真实地填写《不动产权籍调查表》。

(3)不动产测绘(地籍、房产)

外业:控制测量;界址点测绘;宗地测绘;房产测绘。内业:绘制宗地图;录入宗地属性;绘制自然幢;录入自然幢属性;房产面积计算,分摊处理。

(4)质检入库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成果主要包括文字成果、表格成果、图件成果。必须转换为相应的不动产登记权籍管理系统数据库格式,使不动产登记系统能直接调用。同时,入库前还必须进行拓扑、逻辑检查。

(5)成果归档

调查成果应以宗地为单位,以统一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数据分类归档。

结语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涉及多项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并不会一蹴而就。数维不动产权籍调查系统实现了不动产权籍调查中的土地测量,规划测量,房产测量的统一,一套系统即可实现土地从规划定线到农专用到房产预测量、实测量到竣工测量到房产发证的所有步骤。实现了多种测量归一化,省去在各个步骤中使用各种复杂的测绘调查软件的麻烦,统一了标准,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步骤,提高了效率。

参考文献

[1]阮旭波.关于测绘企业在不动产登记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几点思考[J].城市地理,2016(6):35-35.

第7篇

关键词:数字测绘;3S技术;数字国土

Abstract: this paper in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team and 3 s technique,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technology in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application analysi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3 S technique; Digital land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2.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测量时根据地籍测量的要求.需要采集两类数据:一是地块的地理坐标数据:二是属性数据如权属、利用类型等。每测一个地物,同时填写野外记录表。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成功应用将减少人力费用,定位精度高,测站间无需通视,在没有现成基准控制点的遥远地区能进行高精度的定位计算,且定位不受人眼视线的限制。控制网几何图形已不是决定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点与点之间的距离长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自由布设。该技术操作简便,容易使用。随着GPS接收机不断改进, 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由于GPS接收机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非常方便,因而减低了野外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精确地三维系统,24z1,时免费使用,全天候作业。因控制点之间无通视的要求,省去大量建造标志的费用,同时野外实测时间短,人员少,大大降低了测量成本。该技术精度高,使用双频GPS接收机,根据载波相位测量原理进行静态相对定位,目前达到的典型精度为lppm。能在同一坐标系统中提供三维信息,GPS定位是在国际统一的坐标系中计算的,因此不同地点的测量成果相互关联,可实现数据共享。由于信息自动接收,数据自动存储,内外业紧密结合,减少了繁琐的数据记簿和手工计算工作,由于配备有功能完善的数据处理软件,可以迅速提交控制测量成果,提高了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和规划程度。当然,GPS测量也有一定的局限。在建构筑物密集的地域。由于多路径效应而造成测量精度降低,有些位置如楼房角和树荫下由于卫星信号被遮挡.接收机接收不到足够的卫星数量而无法正常工作,可以利用GPS在开阔地区实测布设控制点,解算和处理结果。然后,利用全站仪及GPS控制成果来完成细部测量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解决了GPS存在的技术缺陷。但测量的仪器昂贵,人员技术要求高。

2.2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更调查,及时准确地获取变更信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遥感的出现,扩展了人类对于其生存环境的认识能力,较之于传统的野外测量和野外观测得到的数据更为准确,遥感技术增大了观测范围;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用于监测动态变化的现象;能够进行大面积重复观测,即使是人类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大大“加宽” 了人眼所能观察的光谱范围,遥感使用的电磁波波段从x光到微波,远远出了可见光范围;而雷达遥感由于使用微波,可以不受制于昼夜、天气变化,进行全天候的观测;详细程度高,航空像片的空间分辨率可以高达厘米级甚至毫米级。与航空遥感相比, 航天遥感能够进行连续的、全天候的工作,提供更大范围的数据,其成本更低,是获取数据的主要方式,而航空遥感主要应用于临时性的、紧急的观测任务以获得高精度数据。目前我国土地管理部门进行数据更新的方法是在前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根据变更申报到现场勘查,在详查图上标绘宗地变化的边界位置、权属变化和利用类型的变化,再到室内进行编绘更新。然而,就目前而言,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申的应用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遥感技术尚存在一系列难题。难以准确获取变化边界的地理坐标,仅从相邻关系进行外推量测,难以准确获取变化边界的空间位置坐标,图件更新精度达不到要求;变化宗地的空间位置难以确定,面积量测不准确;不能主动监测变化,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较低,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遥感技术虽已受到普遍关注,但因受财力投入条件的制约,我国目前仍没能力形成数据更新的周期。

2.3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数字摄影测量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低成本、周期短、作业方式简单以及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这能为我国大比例尺土地信息调查提供测绘的基础。同时能为我国现阶段城镇建设提供快速的测绘数据更新成果。所以,在地籍测量中,运用摄影测量的方法测绘地籍图具有质量高、速度快、精度均匀、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并提供了精确的数字化地籍数据,实现自动化成图。由于摄影测量包括地面摄影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其中,在地面摄影测量时,由于前景可能遮蔽后景,造成地面摄影测量工作难度加大。在航空摄影时,运载航空摄影机的飞机不能严格保持水平,且曝光瞬间无法精确知道航空摄影机处在空中的具置和状态,这些在利用航摄像片制作地形图过程中都的解决。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第8篇

Abstract: Cadastral surveying work both in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or in the actual house measurement are will be lack of the key steps, cadastral survey related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s for the future,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practical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so that the importance of the work is to allow all doubt of cadastral survey, this article from the cadastral measurement concepts, measurement content and measurement problem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aspects,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adastral surveying.

Key words: topographic surveying; cadastral survey; authority 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P25一、地籍测量的概念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地籍测量包含着地籍调查和地籍图测绘两方面工作。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的中心环节,它是为了满足土地的权属管理、财政课税、合理利用等的要求而进行的,重点是搜集和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类型、用途、数量和质量等地籍信息。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研究、采集、处理和表现土地权属、位置、形状、数量、土地利用现状等地籍要素的定位信息,并以图形形式加以表示的技术性工作。地籍测量的成果资料是地籍图,它的主要要素是宗地权属界线,这些界线有的是可见的线状地物,也有的是不可见的点位连线等。地籍测量的地籍图测绘是地籍要素与权属有关的地形要素的集合。它主要是对宗地的地籍界址点、权属界线、土地用途等的定位与定性相结合的测绘工作,在定位测量方面有着较高的精度要求。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地籍测量成果、资料的使用功能上,地籍测量成果资料在土地管理、房产管理、城市和农村规划、土地整理和税收部门的重要依据,在土地科学利用方面具有法律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地理性作用。

二、地籍测量内容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具体内容如下:

(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届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4)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5)根据土地强迎、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三、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由地籍的历史和地籍测量的历史可知,测绘技术一直是地籍技术的基础技术之一,地籍测量技术不但为土地的税收和产权保护提供精确、可靠并能被法律事实接受的数据,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对完整的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地籍测量成果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的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

(4)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使土地的利用和权利经常发生变化,而土地管理要求地籍资料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因此须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适时更新,所以地籍测量工作比一般基础测绘工作更具有经常性的一面,且不可能人为地固定更新周期,只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变化情况。

(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四、地籍调查测量的注意事项

1、权属调查注意事项

(1)权属调查

界址调查是地籍测量的核心和基础工作。做出相应的土地调查研究,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权属纷争,反复的土地测量结果讨论,能尽量使结果正确、严密,防止之后的工作重复进行。所以,调查中充分准备材料,增强对土地来源的了解,这样,减少麻烦和纠纷。

(2)调查底图的准备

每块土地进行权属划分之前,必须对土地的预编宗地号码 界地址点号进行记录,防止调查的重复和遗漏。界地址点的编号要依次,缺少号码的依次递补。内界地址点要1号开始编号,从上到下,从左至右。

2、地籍测量注意事项

精细的测绘工作能够提高精确度,但是,没有100%的精确度,过度追求精度只会增加测绘的费用。工程项目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测绘工作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总体原则是花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花少钱能够得到最大的精准度,这是最理想的情况。(1)一定要选用合理的比例尺。变化比较大的地区和平坦宽阔的地区所用的比例尺肯定是不一样的。(2)合理布设高程网点。土地平坦的地区以及地形复杂的土地施测网点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尺。(3)测量关键点很必要。(4)绘图时要明确标注清楚图上元素代表什么,居民用地、园林用地、林业用地、沟渠、水电建设用地等,房屋面积、房屋年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以及房屋容积率、园地,特别是坟地的数量等,都需要在成果图中表示出来。为了方便地控制标石的施工,测区一定要有足够多的标石。(5)测量过程中不要单一的人工作业, 要多利用先进的软件工具,帮助测量和统计,加快工作效率。

变更调查是地籍测量的基础工作,需要注意一些材料的准备,例如(1)土地变更、登记等相关证书;(2)地籍图;(3)地籍调查表等。关于土地权属问题,要注意宗地所有权的更替, 宗地面积及界址点等的变化。例如合并前后界址点会有变化,宗地的合并与分割要统一。

测量时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1)测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标尺要保持水平,不要有晃动,不能克服的晃动出现时,要择取刻度最小的读数作为测量结果。读取数据时也要将水准仪的气泡调节到水平,将误差降低到最小。(2)利用经纬仪进行地籍测量某些关键角度时,单线与目标的重合能解决目标较小不利测量的问题,双丝夹住目标可以解决目标有一定宽度的问题。(3)测量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小的仪器晃动,就得重新调整测量的水平尺度,严重时还会导致数据的错误和仪器的损坏。(4)工作人员在读取测量数据时,一定要结合理沦知识, 细心,看得准确,不能犹豫,果断地读出数据,避免误差;可以多次读取数据,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必要时可选择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第9篇

【关键词】地籍测绘;控制测量;GPS测量技术;应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拥有全天候、精度高、操作简便、高效益的特点。将GPS卫星定位技术用于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工作效率,并且GPS测量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地籍测量的精确度。以下就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概述

GPS测量技术广泛的应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对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指在地籍测绘工作前,为满足地籍基础控制和地籍图绘制的需求,以地籍区域为测量范围,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方法测定地籍基本控制点的过程。地籍平面控制网分为基本控制网和地籍图根控制网,基本控制网分为一、二级控制网和二、三、四等控制网。在进行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时,要根据测量规模、测绘地籍图、各等级控制网合理的控制测量点,确保地籍测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GPS测量技术

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差分GPS定位和RTK定位是GPS测量技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方法,以下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1、差分GPS定位。差分GPS定位根据基准站发送信息的方式可以分为伪距差分、载波相位差分、位置差分、相位平滑伪距差分等四种方式。这四种方式都是基准站将需改正数据发送到移动站中,由移动站进行数据修正,从而获得精准的定位结果,不同点是需改正的数据内容和差分定位精度不相同。本文以伪距差分进行分析。伪距差分是目前在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利用计算机计算出基准站和可见卫星的距离,将计算的距离和含有误差的测量值进行相比较,然后将卫星的测距误差传递给用户,用户根据测距误差修正测量伪距,然后消除公共误差,求出自身的位置,提高定位的精准度。伪距差分GPS定位的特点是精确度很高,伪距改正数可以直接进行修正,不需要改变当地的坐标;基准站能将卫星的改正数全部提取出来,用户可以任意接收4颗卫星的改正数。

2、RTK定位。RTK定位技术是一种载波相位观测值动态定位技术,RTK定位技术能随时提供观测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其定位的精确度可达cm级。采用RTK定位技术,基准站能将测量点的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传递通过数据连接传递给流动站,流动站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在不到1s的时间内对基准站传递的数据和采集的GP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并且数据定位可达cm级,流动站既能动态监测,也能处于静止的工作状态。在固定整周未知数解后,只要保持4颗以上的卫星相位观测值和相关几何图形,流动站就能进行数据处理。RTK定位技术的关键是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因此,RTK定位技术对基准站接收机的要求很高,要求基准站接收机能对控制点进行实时观测。

三、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地籍测绘控制测量采用GPS测量技术,不需要进行相互通视,这样就能避免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控制点的选取具有局限性,从而保证了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全面性。GPS定位技术的发展为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变化,GPS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和常规的地面控制测量相似,也是分为技术设计、外业实施、内业数据处理等三个过程。

1、外业实施。GPS测量外业实施可以分为外业准备、外业观测、成果分析等三个部分。外业准备的主要工作是设计技术和选点埋石,在设计技术时,要综合考虑观测范围、测量任务、测量精度等;选着的测量点要尽量和原来的侧脸点重合,测量点要选择在视野开阔的地区,尽量避免电视台、变电站等设备,测量点的交通要方便。外业观测是利用基准站接收机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成果分析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GPS测量的重复边差、同步环闭合差、非同步多边形闭合差等数据进行分析,对误差进行修正。GPS测量系统利用外业测量的数据构建GPS控制网,对各控制点的三维坐标进行约束平差,从而确定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值。

2、GPS地籍控制网的建立。(1)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精确度。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对地籍图根控制点和地籍基本控制点进行测设,是建立基础地籍资料及地籍动态管理的基本工作。根据相关规定,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可以分为二、三、四级三角网、一、二级导线网、GPS网,采用GPS测量技术进行地籍控制,不需要布设常规三角网,只需要根据测设范围及城镇规模,确定合理的控制点,从而保证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基准设计。GPS的基准包括网的基准、尺度基准、方向基准等三部分,GPS网的基准设计是指GPS网位置的确定,在确定网的位置时,可以固定网中一个点的坐标值,或者利用自由网稳拟平差确定网位置的基准。自由网稳拟平差是一种最小约束法,用最小约束法平差GPS网,对网的尺度和方向没有很大的影响,平差后网的尺度、方向、精确度是不变的,但网的位置及点位精度会发生变化,在网中选出固定坐标点后,确定网的位置基准时,会GPS网的尺度和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和观测值的精确度相关。(3)选点和观测方案的确定。GPS测量站不需要相互通视,GPS网的图形结构灵活性比较强,因此,GPS测量选点工作比传统的出控制测量选点简单。选点的准确性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进行选点前,要充分收集测量范围的相关地理信息,掌握原来测量点的分布情况,选点的位置要远离大功率电视塔、大功率雷达、发射天线等,选择的测量点要尽量在平面上,不要选择在坡面上,选择的控制点要便于观测,交通位置要方便。控制点的间距不需要固定,可长可短,在GPS网中最长边可以达到20km-30km,最短边可以达到600m-1000m。观测卫星的位置对GPS定位的精确度有很大的影响,为保证观测的最佳时段,在确定观测方案时,要编制GPS卫星可见图。在进行GPS定位时,卫星和观测点组成的几何图形,无论是相对定位,还是绝对定位都不能超过设定的要求。GPS网的规模、基准站接收机的数量、定位的精确度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结束语

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保证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地籍数据收集、整理、储存管理系统,GPS测量技术是目前常用的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技术,GPS测量技术是在传统的测量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卫星空间定位技术,能有效的解决传统测量方式中无法解决的难点。

参考文献:

[1]吴乔姑.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3(05)

[2]赵春阳,尚亮.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2(02)

[3]王小龙,葛亚建,吴光耀.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0)

[4]马永健等.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05)

窗体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