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32:26
导语: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城市发展、交通、道桥建设与维护
0.引言
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直接促使城市化的进程得以不断加快,但随之而来的城市交通压力也随之产生。所以,为了能够对城市化建设当中的交通稳定、通畅加以保证,促使城市经济获得稳定发展,就必须要针对城市道路和桥梁建设及相应维护工作进行有效的强化,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处良好的市政道路桥梁交通设施,推动城市经济继续向前发展。[1]。
1.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工作
1.1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建设面临的问题
第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直接促使城市经济的发展始终处在一种持续上升的阶段,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纷纷涌入城市,直接导致城市人口的急剧上涨,给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在一些早晚的上班高峰阶段,或者是在某些休闲的节假日,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开始不断出现[2]。
第二,由于现在城市中很多的交通是在以前设计的,其交通条件和现在不能相提并论,因此这些无法满足现在的交通情况。由于多数交通建设是在过去交通建设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所以城市道路桥梁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要合理快速的解决过去城市中交通结构布局无法适应现在交通的问题,尽可能的去调整这些交通路线,使其得到最合理的运用。
第三,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通常城市的交通发展都难以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吻合。目前我国大多数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工作都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当中,相应的城市经济也得以不断的提升,因此对市政道路交通建设所提出的要求也不断攀升。然而目前有很多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当中缺乏远见,城市的规划工作也不够完善,从而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呈现严重的失调。
第四,在过去,很多交通都是围绕着城市的市中心而运转的,这就导致随着车辆的增多,这种交通很难满足现有的交通需求,又因为市中心扩宽道路或者重建道路都非常的困难[3]。这也造成在原有的交通路线在城市交通建设发展的宏图上变得极其不合理。第五,由于私家车的增加,导致城市中停车场不足,促使交通堵塞的严重。机动车越来越多给城市道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在修建交通道路的同时应该保证在建设的过程中有相对应的交通配套设施。
1.2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应坚持原则进行
首先需要秉承科学的发展观念,坚持长久性的发展原则,以此促使市政道路桥梁交通获得稳定的发展。由于道路和桥梁属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其所作出的建设和发展都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城市本身在进行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整体发展局势,从而以此来充分结合城市的现有状态,针对市政交通进行科学化的建设规划,使其在未来发展中有足够的空间。第二,坚持科学发展原则以及创新配套原则。在规划和设计城市建设时,利用创新技术作为指导,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维护道路建设以及不文明群众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在市政交通建设当中也是如此,必须要严格的做好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中以和谐与发展的目标。并且需要在不断改善城市道路桥梁交通建设的前提下,强化对战略思想发展的实践性,从而以此来保障资源的高效和节约,最终促使其生态环境真正平衡及稳定的发展[3]。第四,在市政道路桥梁建设中要不断完善在施工管理上的质量监控机制。提高管理的整体水平上进行分工管理的基本操作,使用互相监督的方法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并从各个方面来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管工作。
2.道路桥梁的保养与维护
2.1维护道路桥梁的方法措施
首先要对路面进行养护,一是针对路面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对其中的重要组成部件所体现出来的损坏程度来加以翻修。二是针对路面平整度和光滑度进行检车,然后结合检测所得的数据参数来进行路面平滑的整修及养护。当时,在对不同的路面时要进行不同的养护方法。
第二,对路基的养护。路基问题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通常都是由于积水所致,因此就必须要针对路基的施工建设实施相应的养护措施,并且养护措施的重点需要做好相应的排水和防水以及渗水的工作。因此就必须要强化对路基各个方面的检查工作,采用一系列的手段来进行有效的勘测。平时期间可以种植一些植物在路的两边,特别是那种根系比较发达的植物。这样植物的根可以控制路基的土壤含水量,从而为路基两侧的土壤起到加固的作用。
第三,是对桥梁的养护工作。桥梁对于市政道路交通来说非常重要,而在桥梁方面最为主要的还是其所具备的承重载重结构,通常会和其他多种桥梁构件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其承重能力的发挥。因此,实施桥梁的养护工作,其本身是针对其内部所包含的重要结构件进行适当的养护[4]。
2.2道路桥梁养护的资金
市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道路和桥梁的养护工作。因此,市政交通管理部门必须要将道路和桥梁的养护工作进行制度化的编排处理,真正将相应的责任实施到个人头上,并且做好定期检查工作,一旦发现其中的问题必须要进行及时的解决。同时,可以此来设置相应的配套发展资金,合理分配资金,这样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对市政道路桥梁的养护工作,有效的促使城市化进程获得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2.3实施道路养护责任制
市政道路及桥梁养护工作的执行和实施,必须要事先对相关养护工作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工作,以此来强化相应的安全教育。最好是在养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实施安全责任制度,根据此制度来明确落实相关人员的具体责任。并且对于相应的养护作业人员,还应当严格的要求其持证上岗,规范好一些容易发生危险的设备使用及管理规范,并且定期的针对那些容经常发生故障的机器开展检查和维修工作。
3.总结
现如今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对城市化建设也刻不容缓,当前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对市政道路、桥梁的建设工作,其重要项目就是对道路、桥梁的认真实行和对其高效的养护工作。我们要坚持党的政策要求,积极的去把城市的交通问题给解决掉,保证城市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海涛.浅析市政道路桥梁的建设与养护[J].科技创业家,2013,02:23.
[2]汪体龙.研究市政桥梁维修质量与养护[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7:133.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工艺;要点
Abstract: software foundation has a natural space, the permeability of small, large shear strength low, bond coefficient little unfavorable project properties such as, lead to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often can'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design. Municipal road projects often crack, settlement, inevitable and software foundation has important links. In order to further ensure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it is necessary to detail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and deal with the difficult points and the key points and avoid road frequent disease.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oints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市政道路工程的逐渐增多,不可避免地将会遇到天然空隙大、渗透性小、抗剪强度低、黏结系数小的软体地基,为工程带来不利的工程性质。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不同于与其他工程,要求工程期段、不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一旦遇到不利的工程条件,将会影响工程的施工效率。为了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减少对人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熟悉掌握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保证地基强度满足承载力的设计要求。
一、软土地基的不利工程性质
基于软土地基的特殊特点,其加固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市政道路工程中的难点之一,也是工程设计勘测单位重点解决的难题。为了提高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技术的有效性,应当全面了解与掌握其软土地基的不利的工程性质,了解软土地基的危害性,才能保证市政道路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
1、地基承载能力低,难以施工。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施工扰动较大,容易破坏整个地基土层的结构,不利于施工;
2、沉降量较大,不能满足使用功能。由于软土压缩性大,工程完成后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道路出现裂缝、地下管线出现断裂等问题;
3、开挖基坑容易引发沟槽边坡失稳破坏,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失稳的主要原因在于软土天然空隙、黏结系数小;
4、由于软土地基中的地下水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地基处理过程中必须及时排水,并做好边坡土体的防护。因为在降水或排水工程中,很可能引发周围地层发生不均匀沉降。
二、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一)置换法
置换法就是将道路施工位置上的软土层挖掉,置换以良好的无侵蚀性、低压缩性的散粒材料或采用与道路工程施工相同的材料,然后分层压、夯、振动,使其满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一般情况下,采用的砂或碎石置换,具有较好的强度和承载能力。置换法的加固机理是根据土层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具体就是让置换层承受较大的应力,下面的软土层承受较少的应力,然后使整体土层满足设计与施工的要求。因此,置换法只适用于浅层的软土处理。
(二)强夯法
简单说,强夯法就是用几十吨重的夯锤从几十米高处自由落下,对地面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这种软土地基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地基的压缩性,还能有效改善地层抗振动液化的能力,有助于增强防灾能力。由于此种方法需要使用到几十吨重的夯锤,必然为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带来一定影响或其他副作用。因此,使用过程中应当加以小心。
(三)排水法
基于软土地基的渗透性,地基处理中必须设置排水管道,并做好边坡土体的防护工作。所谓的排水法就是采取相应措施(砂垫层、排水井、塑料多孔排水板等)在软基表层或内部形成水平或垂直排水通道,使软土层在自重或外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快速排出土层中的水分,最后达到土壤固结的目的。下面以排水井措施为例,具体说明排水法的施工工艺。
排水井法就是在软土地基内按照一定的间距打孔,然后在孔内灌注透水性良好的砂或其他物质,并在上部施加预压荷载。其原理就是缩短排水路径,使其在荷载作用下加快排水速度,尽快使土层的含水量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通常情况下,排水井直径为250-500mm之间,间距在2-3m之间。
(四)灌浆法
灌浆法就是借助于压力,通过钻孔或其他设施将浆液压送到地基孔隙或缝隙中,改善地基强度或防渗性能的地基处理方式。在当前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市场上,灌浆法的方式主要包括固结灌浆、帷幕灌浆、接触灌浆、化学灌浆以及高压喷射灌浆。下面以高压喷射灌浆为例,扼要论述灌浆法的具体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
首先在软土层中钻入灌浆管,然后用高压将水泥浆液或其他物质压入灌浆管,最后利用钻杆下端的特殊喷嘴以高速喷射的方式处理地基。在喷射的过程中,钻杆需要以匀速转动,并逐渐向上提升。在上升过程中,喷射出去的水泥浆液或其他物质与软土层强制地融合在一起,凝固后形成了圆柱体。因此,也称为旋喷桩。倘若采用定向喷射,而不是旋转喷射的方式,凝固后的土层可形成一段墙体。这种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具有加强同体强度、质量均匀、形状挖等优势,是一种新型的灌浆法。
(五)混凝土灌注法
凝土灌注桩是一种在软土地基的桩位上钻孔,然后将水泥注入桩内,或在桩内安置钢筋后注入混凝土的而一种方式。这种现浇桩与预制桩相比,具有低振动、低噪音、桩长和直径可调整的优势。但是由于成桩工艺较为复杂,故而成桩速度比预制桩慢一些。
三、市政道路建设中软体地基处理技术的要点分析
对于市政道路工程而言,尽管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包括很多种,但是每一种加固处理方法中都应当注意以下几种问题的处理。因为,这是软土地基中难于处理的问题。一是沉降处理、二是稳定处理,三是其他处理,具体内容如下。
(一)沉降处理
考虑到软土地基的不利工程性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地基处理难点之一就是沉降问题。之所以说沉降问题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难点,主要是由软土基地的特殊性质决定的。虽然相关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成功研制了很多方法,但是这些方式大多仅仅起到改善与加固的作用,根本不能改变软土地基的基本性能。所以才说,沉降处理是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的难点与要点。
软土地基处理中包括加速固结沉降和减少总沉降量两方面。加速固结沉降处理可采用加载预压、竖向排水和挤砂桩等方法;减少总沉降量处理可以采用换填好土、石灰桩、挤砂桩等方法。
(二)稳定处理
所谓的稳定处理,就是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提高软土层的强度,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以瞒足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要求,方式包括置换法、挤实砂桩、混凝土桩等方法。除此之外,我们应当换个角度思考,不仅要思考如何增强软土地基强度,还应考虑如何阻止软土地基的强度降低。比如,采用快速和分期填筑路堤的方法。
(三)其他处理
这些处理要点和难点相对于沉降处理和稳定处理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但也是不能忽视的重点内容。比如,土层厚度、排水井设置,路堤宽度和厚度设置、供料购进及使用、机械作业安排等。
四、结束语
对于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而言,地基加固处理是一个长期的、技术要求高的工程,必须经过设计单位科学、细致的勘察与分析才能确定选取何种处理方法。但是不论采用哪一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都必须注意地基沉降、稳定处理两大重点问题。只有将这两个方面处理好,才可能保证软土地基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才得以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赖文侠. 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措施[J]. 民营科技, 2009,(10) .
[2] 吴玉祥. 市政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析[J]. 科技资讯, 2010,(13) .
[3] 志光. 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分析[J]. 技术与市场, 2010,(11) .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资金 多元化 融资配套政策
1 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在国家“十一五”建设期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超过3.4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置。虽然绝对数量不小,但是按照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而美国为6869.3和253.59,德国为14680.4和65.94,印度为5403.9和21.6,巴西为1885.8和118.4。由此可见,我国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改变目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状况,必须加快建设速度,加大建设力度。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数量巨大,建设周期长,在建设中面临资金投入需求大而实际投入不足的矛盾,这单靠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自身积累和国家投资,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在对公路交通运输设施的融资政策上,必须进行改革,以增加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
2 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几种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2.1 目前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几种主要模式 目前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主要有政府直接投资、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政府控制下的投资运用影子受益来吸引民间资本、完全由私人投资、以资产为支持的证券化融资和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项目融资方式等六种。
2.2 各种融资模式的特点 在我国加入WTO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内部形势下,运输基础设施融资政策的转变必须适应内部和外部的现实条件与要求。建立起政府投资主体和其他投资主体并存的综合投资体制,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但必须看到,在各种投资中国家投资仍是交通运输建设投资主渠道,其他多种投融资方式则起着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管理与加大收益的作用,以适应交通运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目前试行或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应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加以规范并综合应用:
2.2.1 政府直接投资 这是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政策,对于较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此种政策仍有一定的必要性。其主要优点是社会效益好,消费不受限制,国家的控制力度高。其问题则是普遍存在投资主体的目标模糊不清、责权不明确、激励动力不足。同时,政府直接投资生产的品种单一、供给质量低,而且使用中缺乏维修保养,损耗较为严重。在21世纪前的公路建设基本都采用这种投资方式。
2.2.2 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 对于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且投资盈利较低或风险较大的基础设施,可以采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投资方式——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政府起着引导私人投资的作用。比如,可以采取投资参股、提供优惠借款、提供借款担保、无偿或减免税收等方式。日本在1987年由地方政府和私人团体共同投资的公共企业中,运输和道路投资企业126家。07年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中,民间资本所占股份达52.25%,被誉为民资进入大型基建行业的破冰之旅。
2.2.3 政府控制下的投资运用影子受益来吸引民间资本 对于一些公益性的城市道路建设,投资方不能从项目本身的盈利而获得受益,政府就可采用因此公益性项目的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而使各方面的收入的提高作为对投资方的利润分配,或可以由政府授予企业特许投资权,从而吸引民间资本的介入。通过特许方式限制一些行业的经营者数目;通过规定利润标准来控制企业的盈利水平。
2.2.4 私人投资 在政府允许的条件和范围内,完全由私人投资,这种投资方式仅限于不存在直接收费困难而且具有竞争性的基础设施。因为此类设施便于私人投资,所以政府可以不予直接投资或进行经济资助,收费标准由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情况调节,私人投资完全受市场调节。比如采用BOT方式发展公路、电站及地铁等。
总之,公路建设资本的来源要从单渠道转变为多渠道,既可来自国家投资又可来自资本市场;既来源于政府又来源于民间;既来源于国内,又来源于国外,各种有效的新的融资方式都可以经过充分论证和研究后用于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
3 融资多元化是现阶段公路建设事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区域经济
1城市道路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1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城市道路设施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城市道路设施是传输人流、物流等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它可以将城市范围内各经济要素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服务民生,实现产业园区域联动,如2014年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对城北下关滨江段道路设施的升级改造,更好满足群众出行需要,推动地方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其次,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有利于引导区域经济发展,在市场竞争机制与产业关联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城市道路体系通过其服务空间的不平衡性实现对地区经济结构、规模与空间布局的有效引导。随着道路基础设施的逐步健全,将推进区域内部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商贸往来,带动区域内及周边地区各产业发展,引导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交通体系的支撑,完善的城市道路设施的完善,从宏观上将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提升区域区位条件,促进区域生产要素的聚集从微观上说,缩短区域通勤时间,降低区域运输成本,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区域内就业机会。只有打造了便捷的交通网络、便利的交通环境、优质的交通设施,才能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也才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1.2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道路设施建设的影响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与优化调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应高度重视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深刻意义。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经济利益与城市发展情况以及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与优化密切相关,区域资源配置效果受劳动力、资金及技术设备等结构状态所影响,区域经济是否能够均衡且保持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道路设施投资、调整与优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当区域产业结构较为合理时,该地区的资源配置效果也相对较好,且能取得良好的区域经济效益,维持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从而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化。
2当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我国城市道路设施发展较快,城市交通系统越发完善,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同时当前我国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城市道路建设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城市道路设施是城市负荷的重要承担者,是城市工业社会大生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建设与维护资金的增长率都明显低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表现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严重问题,限制了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与城市容纳能力的扩大,导致城市交通拥挤,进而带来城市环境恶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面临的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方式简单等各种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从而使区域经济发展受限。
2.2城市道路设施建设不完善,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道路设施不完善会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设施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没有精确的定量关系,但不适当的供给必定会对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城市道路设施间的不匹配不但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还会导致基础设施体系中的不足与浪费现象的并存,降低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果。
3城市道路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3.1重视发展城市道路设施建设
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工作关系到城市发展、民生大计,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要以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为主题,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对区域内土地科学合理进行土地储备,注重国有土地二次开发利用,提高建设利用效率,遵循政府主导、市场决定、社会融资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创新融资模式,盘活城市土地资产,提高土地级差收益,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城市道路设施建设,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调动企业积极性,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合力。针对城市道路易出现的网裂、痈包等病害,加强公路防护工程建设,健全公路安全设施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不断不断加大道路设施维护力度,配备灌缝机、综合养护车等先进施工设备,对城市道路进行全面排查,采取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方式对破损道路进行应急处置修复。切实把道路养护放在巩固建设成果、保障城区道路可持续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加大道路巡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养护道班及时进行解决。确保各项养护工作有序开展,确保路肩平整、清洁;确保路基边平顺无冲沟;确保边沟、排水沟等排水系统无淤塞;确保警示桩等道路沿线设施齐全整洁醒目。加大对重要节点的检查力度。组织人员对主干道等重要节点进行检查,及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牌,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确保及时、有效、规范地消除安全隐患。
3.2加强道路规划衔接
实现城市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是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建设城市道路设施中要坚持规划先行,建立政府牵头的宏观调控机制,从源头对城市道路进行评估,认真借鉴其他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了详尽规划,精心编制城市总规、全域规划、专项规划等三个层面的规划,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规划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城市道路项目建设的认识。严格进行城市道路设施设施投资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论证工作,组织专家对投资项目进行审查,采纳公众提出的较合理的意见,减少重复投资,避免重复开挖,实现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路网结构基本合理,出行路径选择丰富,创造安全、多样、便捷、高效、绿色的路网体系,助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
3.3完善高速路网格局,发挥道路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
加大力度,加强与周边省份的沟通协调,完善对外的通道,建设多条放射全国的综合运输大通道,破解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问题。加强对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实行“一路一档”制度,规范工程设计,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和竣交工验收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规范推进。建立城市道路设施巡查机制,以日常巡查、专项巡查和综合巡查相结合方式,加强过程监督。同时,进一步健全“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群众参与”五级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监督、工程验收等“七公开”制度,积极打造精品优质工程,切实提高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城市交通承载力。为保障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作为第一任务,以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为主线,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构建产业新体系,完善生产力地区布局,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力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补齐绿色发展的短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培育一批有优势和特色的新兴产业,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4结语
城市道路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为此要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处理好海陆空的关系、地下与地上的关系、快速路与慢行道的关系、货运与客运的关系、公共交通与私人出行的关系、道路建设与配套设施的关系,增强规划前瞻性,促进市区与周边县域经济协调、统一、快速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作者:张远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城乡规划局
参考文献:
[1]汪飞.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 公路 客货运站场建设融资
一、前言
我国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但是客货运站场却仍有欠缺。客货运站场作为公路运输生产各环节之间以及公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间衔接的重要节点和场所,在公路运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客货运站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站场布局与城市发展规划不协调;站场规模小,设施不配套;货运站场严重缺乏;站场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所以,我国现在所要面临的就是要建设公路客货运站场,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融资。项目融资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融资手段,是以项目的名义筹措一年期以上的资金,以项目营运收入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形式,而且融资形式有很多,也比较灵活。
二、公路客货运站场建设市场
1.公路客货运站场建设现状
客货运场站建设一般是依托高速公路及较发达的公路网架,以省市汽车客运总站为龙头,以改造和完善各地区汽车客运站功能为基础,以辐射经济发展小区为脉络,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优质服务地客运站网络布局。客货运站场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超前规划、加快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实现交通发展“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我国在过去的客货场站建设中常常重硬件、轻软件,设施不配套、功能不齐全;重县市级站、轻乡级站建设;重道路运输服务,忽略综合运输服务。现今,我国的客货场站建设已经初步建成了以公路干线为纽带的布局合理、功能较强的站场服务体系;而且道路运输站场建设由过去单一的部门行为,向政府、社会、企业广泛参与转化,逐步向“多家建、一家管、谁投资、谁受益”的管理模式转换。
2.公路货运站场建设市场浅析
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活动空间,为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商机,为更多地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提供了条件;信息化和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为利用世界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大好时机。因此,我国正大力发展公路货运站场建设市场,也开始开放站场建设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展“交通部门补助、政府政策支持、企业融资、社会集资”的投资渠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站场建设的步伐。所以,我国现在正积极开展与中信证券、平安信托、招商证券等金融机构协作,为创新融资体制、引进保险及社会资金进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打下基础;指导和支持融资平台建设发展,大力推动客货场站建设投融资工作;积极开展推荐交通租赁公司为国家融资租赁试点企业的相关事宜并得到市政府积极支持。
三、公路客货运站场建设融资方式
1.政府资金投入及其存在的弊端
在战场建设中仍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资金无偿投入,致使有效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道路运输供给能力低水平过剩,高级客车和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箱式货车、集装箱车辆和特种专用车辆比重低,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企业品牌效益不明显;货运企业普遍规模较小,难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其次,就是统筹协调发展矛盾突出。客运线网分布有待于完善,农村客运发展缓慢,致使区域发展不平衡;运输场站建设滞后且发展不均衡,东西两翼、农村客运站场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货运站场功能单一,设施简陋,规模小,信息化水平低,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客货运输站场建设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不够,综合运输效率不高。最后就是,统筹规划难度增加,致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车辆能耗偏高,环境污染不可忽视;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交通一体化管理体制和运政职能转变等还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尚未形成一个强化管理的高效运转的道路运输管理机制。
2.市场融资
由于单用国家专款专项存在弊端,于是在市场经济的要求下,就产生了市场融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道路运输需求也跟着增加;产业结构由轻型向高级化、重型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循环型转变,经济社会由偏重经济高增长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道路运输的能力、速度、质量、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运输必须向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供应链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等方向发展。由于这些原因,公路客货场站建设就应该强化市场意识,广开融资渠道。如今的公路建设快慢仍然取决于资金落实的多少,因此,要积极探索改革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管理体制,开拓新的投资渠道,要通过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并且继续加大贷款修路和 BOT、TOT、BT 模式及工程总承包等形式进行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大胆让利引资,加快二级公路经营权的转让,在政策上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制定积极的招商引资计划,鼓励有实力的公司和个人参与公路客货场站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积极争取国债资金的投入,同时继续实行“两个转变”,依靠地方政府,依靠人民群众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市场融资的引进中要加强政府管理的力度,保证公路客运场站建设在市场机制中健康有序的发展,以加快公路运输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运输业的发展离不开公路建设的带动,而其中运输站场的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重点之一。为此,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交通基础设施场站建设投融资渠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探索新的市场融资方式,借助内外力,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将还会迎来一个。现代公路建设施工的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它不仅包涵思想、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还涉及到工程法规、行为科学及技术美学等诸多因素。[1]公路建设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保障。项目的增加、资金投入的加大,使得施工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内容,成本与质量的矛盾仍然会困扰着企业的质量管理。靠质量树品牌,靠品牌拓市场,靠市场求发展的理念被多数施工企业所认同。建设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整体素质的体现,同时也代表项目管理的水准。但是人们仍然不断地获得一些建设项目的质量事故信息,大桥垮塌、桥面断裂等一起起触目惊心的工程质量事故,时刻警醒着人们,质量是建设项目的命脉,是道路施工的永恒主题。下面就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公路施工质量控制的分析和思考,和大家探讨这个永远都是话题的问题。
1 公路工程的特点
1.1协作的要求
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复杂,公路形式战线长且变化多样,施工的道路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用途的差别,往往一项大工程中包涵多个分项工程;而且工程的结构、造型也是变化的,所应用的材料也不能统一标准,因为道路、桥涵的构造不同,其建设施工的方法也不同,这就形成了一项工程多个项目的局面,技术人员、所需材料、所需机械、施工方式、施工进度等等诸多元素集中在一个现场,这样多工种配合、多单位交叉作业,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就变得非常复杂,工程的质量控制难度就增加了。另外在具体的施工期间还会涉及到社会上的其他行业和部门。比如交管部门配合封闭道路;水利部门配合工程用水;电力部门配合工程用电。这些具体的问题都需要施工企业的协调,任何一个部门和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对整体施工造成制约和障碍。
1.2 干扰因素众多
道路施工项目有大有小,工期也就有长有短;项目有单一有复杂,人员、材料、机械就有差别。虽然工程总体是围绕路槽和构造物进行施工的,但工序和工艺是有区别的。施工场地上人员、材料、设备零部件和施工机具等同时存在一个项目中。小型工程可能短期就结束了,如果是大型工程要持续几年。这样的漫长工期,一些不确定因素众多,随时出现就形成了干扰施工的因素,变数大于定数。尤其通辽市处在北方,其气候条件多变更是一个不可抗因素。另外在一些大型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环保等问题都是掣肘项目进展的绊脚石。所以说公路工程建设是最容易受外来因素干扰的工程[2]。
1.3 场地流动性大
道路工程是个线形工程,其间的作业点和作业面是随着工程进度而不断变化的。工序进行到哪里,人员和施工机具就跟随移动到哪里。工程的进展由路槽、垫层、基层、面层到防护工程,作业地点和机具设备是不断移动的。同一道工序随着进度的推进,施工现场情况也是不一样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就在这样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悄悄地隐藏着。给施工人员及管理者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公路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1 路基沉陷
道路施工中,有的路基需要填方处理后压实。但填方路基的压实不足或不均匀就会造成下沉。道路施工中,沿线的桥涵工程往往也是质量问题的多发地带,像桥涵通道这类构造物与路基衔接处容易出现下沉[3]。只要是由于所用材料不当或碾压不实,造成路基逐步下沉。道路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时非常关键的,有的软土地基如果处治不妥也会造成路基沉降;填方土壤含水量过大,碾压的压实度无法保证,容易出现弹簧土现象,也容易造成路基沉降。
摘 要:经济发展必然带动社会各项体制的转变,现有道路客运体制已经不适合城市的发展,其阻碍作用日益显著。本文分析了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 :城乡客运 道路 对策
客运一体化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方便居民出行的桥梁,也是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乡基础设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加快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进程。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影响要素众多,且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一些制约因素,进而影响其发展速度。所以说,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1、城乡一体化客运体制问题重复
城乡一体化客运发展至今经历了很多过程,虽然已经逐步完善起来,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制度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审批不清晰等问题,给道路客运能力的总量控制带来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客运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审批、办证、审验等手续的办理不仅难度大,而且还给经营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不平等竞争的问题异常突出,严重破坏了道路客运的正常秩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公交公司依靠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在保持较低票价的基础上依然盈利颇丰,而公路客运则只能被动提高票价,甚至被迫超载,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所以说,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2、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是两部针对道路运输的重要法律法规,在道路客运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这两部法律法规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将城市公交、出租车以及道路运输贯穿在一起的法律法规却没有。法制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城乡客运一体化中解决各种问题时,只有以法律为承托,才能将这些问题顺利解决。
3、城乡道路客运规模小、经营不规范
目前,我国的城乡客运市场经营还不够规模,数量多、规模小、成本高、经营分散是城乡客运经营的基本特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2013年底客运经营主体达46.4万户,拥有营运客车140.9万辆。户数多、车辆少、从业人员少,真正具有规模的客运企业不足3%,没有形成规模就无法产生规模效应,自然规模效益就大打折扣。而再看公交企业,在一个城市一般由一个或多个公交公司垄断经营,因国有身份享受着很多的政策优惠和补贴,所以相对来讲缺乏竞争压力。从市场准入来看,客运市场还没有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重视“量”而忽略“质”是形成主体多、小、散的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盲目进入必然会引起盲目竞争,形成了“百家齐放”的过度竞争局面。
4、基础设施水平不高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初级水平,受经济水平限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我国公路大多是三、四级公路,还有一些等级外公路,整体水平较低。公路施工承包方水平低,一般只在原有公路基础上修筑,无法达到质量验收标准。养护水平较差,甚至一些公路从来没有养护过。农村公路主要是“以通为主”,客运站点布局不合理,对客运一体化建设造成很大影响。
二、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对策
1、调整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改革是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国家层面上讲,城市客运与道路客运已统一到交通部管理,但实际上许多城市这两大职能仍然分离。所以说,目前主要的任务是理顺内部机制,科学化重组职能机构,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以人为本,从方便城乡居民出行出发,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大交通管理模式,实现城乡道路客运管理体制上的一体化。
2、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目前道路客运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的情况,应尽快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规建设方案,建立一套作用清晰、层次分明的城乡道路运输法规体系,对城乡客运的运政机构管理、线路审批、车辆投放、站点规模和设施、司乘人员上岗标准、企业规模、服务水平、监督机制、评价体系、扶持政策等做出明确、统一的法规界定,只有在法律的作用下,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才能健康、快速发展下去。
3、建立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
首先,调整经营主体。通过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的客运公司,成为产权清晰、自我约束的具有独立法人财产权利的市场主体。减少客运户数、增加客运规模,积极推行一线一公司或一片一公司的经营制度,使道路客运向规模化、专业化、专一化方向发展。其次,完善经营资质管理。搞好客运企业的经营资质管理,合理分析、路线优化,同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竞争原则,实施线路经营招投标制度。最后,实施统一的市场退出政策。对客运线路的经营效率、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如果运营资质达不到要求,就应责令其退出市场,实行优胜劣汰。
4、加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面,要注重内外规划的有效衔接。道路规划建设及功能要与当地经济水平、人口流动特性相适应,尽快对农村公路进行改造,提高其等级。考虑到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因素,应按照行政区域不同,对道路的技术等级要求及服务功能不同。在站场建设方面也要讲究一定的层次性,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解决运力分配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或重复等问题。站场数量、规模、布局要合理,建立自上而下的适合规模的站场。
总之,我国客运管理体制改革表明,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过程中存在众多难点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公勇 胡光明.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5).
一、高新技术创新园建设
高新技术创新园项目,是2003年10月高新区管委会批复的项目。建设地址高新区601-1#路以南,602#以东。建设规模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50亩),由创新大厦、软件大厦、留学人员创业大厦、园区公寓等建筑和创新广场构成,建设期限2003-2005年,总投资1.8亿元,资金来源申请国家、省上500万元,省科技厅1000万元,高新区管委会1000万元,自筹7500万元,银行贷款8000万元。2005年省发改委(甘发改地区〔2005〕106号、甘财建〔2005〕114号)下达园区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300万元。园区建设3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两个方面建设:一是园区监控、防盗、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其中园区监控、报警系统防盗29.8万元,自动化控制系统44.5万元;二是5500平方米的园林绿化景观建设投资225.7万元,使园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给园区企业创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办公、科研、生产环境。高新技术创新园自2012年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后,已初步形成较强的企业集聚效能,截止目前已入驻各类企业182家,行业涉及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软件开发、化工等。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技术开发区512#规划道路建设项目,是2011年3月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批复的项目。该项目西起570#路,东至571#路,道路全长399.08米,项目总投资774.42万元,2011年省发改委下达园区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200万元。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投资建设发展公司已将此笔专项资金全部用于512#道路专项建设项目。该项目已于2010年底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
三、九州经济开发区B476#(920#)路建设工程项目
九州经济开发区B476#(920#)道路建设项目,是2010年5月市发改委批复的项目,该项目西起九州大道北延伸段,东至919#路,道路总长度655.5米,路幅宽18米,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道路、给水、污水、雨水、交通设施等,项目总投资1670万元。2010年省发改委下达园区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150万元。目前,开发区管委会已将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150万元全部支付给施工单位。该项目已完成道路路基填方46699立方米、道路挖土方84986立方米,完成给水管网全长661.51米全部完成、污水管网全长661.51米,雨水工程完成沟槽开挖、基础处理正在进行管道安装。该项目道路路基、给水、污水等分项工程经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站验收合格。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在国家、省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市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但由于开发区财力有限,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滞后,致使部分园区重点建设项目进展缓慢,影响企业入驻的积极性;资金投入不足目前依然是制约开发区发展的最大障碍和主要因素。为了加快我市开发区的发展建设,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园区建设发展工作的指导,并协调各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审批工作。
关键词:道路桥梁 软土地基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082-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越来越大,尤其是道路建设,促进了公路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在公路修建过程中,桥梁的应用成为某些路段必不可少的项目,而道路桥梁的施工对路基条件要求很高,需要更高的坚固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道路桥梁的施工之前,需要很高精度和深度的地质勘察技术,确保地基施工的稳定,也要很好的处理施工后的沉降问题。一旦这个环节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桥梁路面的质量下降,影响行车速度,不仅造成车辆的损坏,而且可能导致交通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对道路桥梁的软土地基施工加以重视,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很多的道路桥梁都建设在软土地基之上,因此,本文分析了当前软土地基施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施工的处理措施。
1 我国道路桥梁软地基施工存在的问题
1.1 在施工之前缺乏对地质的科学勘探分析
当前,我国很多道路施工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施工之前,往往缺乏对地形地貌的准确判断,勘测的结果也不够准确和详细,有些企业只是形式上的进行地质勘测活动,施工往往只是凭借经验,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没有在该加固的路段进行加固,这给道路桥梁的施工建设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1.2 明知是软土地基,未采取有效措施
很多施工企业在进行地质勘探后,没有对勘探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有些企业明明知道该地段是软土地基,但是往往会为了节约成本和施工时间,想当然的认为该路段施工不会出现问题,因此在施工中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直接进行施工,导致在施工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影响了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有一些企业知道是软土地基,也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严格按照方案进行,例如堆料不当、填土过快等,导致在今后投入运行中可能带来安全隐患。[1]
1.3 施工不当导致“硬壳层”遭到破坏
所谓“硬壳层”是指软土地基上一层强度比软土高的土层。“硬壳层”可以起到很好的承重和扩散应力的作用,有效的利用“硬壳层”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工程投资,但是在目前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方因为工作疏忽,施工措施选择不当,严重的破坏了“硬壳层”,给施工造成很大不变,而且也加重了工程量。
2 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的处理措施
2.1 前期准备工作
(1)现场勘查。软土地基施工前必须对现场的地质地貌进行科学的勘察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房价明年的内容:第一,路段现场的测绘调查,科学分析软土地基区域的地形和地貌,同时要对软土层的形成原因、深度和范围以及性质进行详细研究;第二,应该采取科学的勘测地点和勘测手段,常用的地质勘查手段包括钻探式勘查法、原位测试法、室内土工试验法等;第三,软土地基的评价,当软土地基勘测完成之后,需要对得到各种参数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由此获得软土地基的沉降性、均匀性和承载能力。
(2)选择合适的施工处理方案。在现场地质地貌勘测完成之后,通过各种数据的计算和分析,科学对比各种软土地基施工的处理方法,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既可以是某一种施工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施工方法的组合,同时要对施工周期、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和技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2 施工过程中处理措施
(1)抛石挤淤法。抛石挤淤的方法在进行鱼塘等清理时使用的较多,因为这种路段软土层位于水下方,因此要做到对土壤的更换就比较困难,而这种情况的路段在道路桥梁施工中会经常的出现,一旦没有处理好,这条道路就会出现质量问题。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路基上面填充碎石,再利用外力将碎石挤压的办法将路基的淤泥排挤出出来,当淤泥被排挤出来以后,再在上面铺一层厚沙,最后再填上土。在整个抛石挤淤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的要求严格进行,如果遇到软土层道路平坦的时候,可以按照三角形的布局进行石块的填充,在抛洒石块过程中,片石的缝隙要用较小的碎石填充,确保淤泥被完全挤出,最后再进行碾压夯实基础。[2]
(2)灌浆处理技术。灌浆处理技术是通过利用电化学原理、粉喷法、高压旋喷法等浆液注入到地基裂缝中,这样能够改善软土地基性质,灌浆浆液可以是水泥砂浆、水泥浆,也可以是像硅酸盐等的化学材料。最常用的灌浆处理技术是粉喷桩处理技术,这种灌浆技术不仅需要的施工机械简单,而且操作方便,加固效果比较好,在使用粉喷桩处理技术进行软土地基加固时,应该对钻机的位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钻机能够按照既定的设计要求进行就位,桩的孔位置必须和设计图纸的位置完全吻合,垂直方向的偏差不能超过1.5%,通常不超过 50 mm,必须对水泥喷入量、停粉时间以及喷粉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粉喷桩的长度和质量,同时还要做好施工记录,对水量、孔深、孔位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确保以后检查中有据可循,切实保证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
2.3 施工后期验收
在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完成之后,一定要注意工程验收工作,组织相关领导和专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相关施工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测量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分析和汇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修正,促进软土地基施工质量安全的提高。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峰期,道路桥梁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重视软土地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切实提高施工工艺,保证整个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