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村庄道路建设

时间:2023-09-28 09:32:27

导语:在村庄道路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村庄道路建设

第1篇

关键词:南海区;土地规划;道路;景观;生态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进入新世纪,新农村建设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升到一定高度。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建成的,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在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前提下,制定合理、合法的村庄规划计划,把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的村庄规划做好就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1月日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修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2 南海区村庄现状发展分析

2.1南海区村庄现状概况

以南海区西樵镇为例,村庄面积约177.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9万人,流动人口约7万人。拥有比较著名的风景区,因此旅游业比较发达。农村工业企业3000多家,主要行业有纺织,建筑陶瓷五金家电、化工、印刷包装等。该镇区工业主要以化工和五金为主。农业则以特种淡水鱼养殖为主。区内农地(鱼塘和杂地)总面积约20000亩。

2.2 南海区村庄现状问题分析

南海撤市设区以来,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但是,南海区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明显受到土地空间资源有限、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城镇建设环境欠佳、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的制约,而村庄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出现建设用地有限,村庄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现状,村庄的建设发展存在很多问题。

(1)没有群众文化娱乐场所,人们的休闲,集会没有场所,精神生活匾乏。

(2)村内道路系统混乱也没有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主要道路即为过境道路,且路面损坏严重,不但不能保证人们出行安全, 而且过境车辆经过之后就会引起扬尘,道路附近空气受到了很大的污染。

(3)水利设施不够完善,蔬菜、林果等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经济效益不高。

(4)产业结构单一,效益不高。

(5)村庄布局混乱,不但不美观,而且也不利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3 南海区村庄规划要点分析

3.1 村庄性质定位

南海区位于佛山市,“山清水秀, 环境良好”,生态农业己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距离广东经济发展地区很近,区位优势明显。

规划南海区为生态观光、休闲、郊区农家度假基地,形成以郊区农家休闲娱乐业和生态农业为主, 具有优美自然风景的山水农庄。

3.2 规划原则

(1)人本原则。规划强调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需求出发,创造多样化的物质空间形态,使居住空间具有亲人性和宜人性,便于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氛围。村庄规划设计赋予“人文”思想,以人为核心,符合人的行为“心理”出行特点, 满足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通过对村庄住宅区的功能布局的精心安排, 合理组织道路为村庄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2)整体原则。注重研究南海区村庄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在尊重周边环境的基础上突出自身的特点,并溶入到整个生活空间内,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起到补充、调整完善的作用。

(3)可实施性原则。方案在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设计的同时,着重考虑前卫村的实际情况, 在村庄原有基础上更新, 而不是全盘重建,充分体现规划的可实施性。

(4)生态原则。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倍受人们的关注,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生态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尽量创造接近自然的生态环境, 保护好村庄的两山一河。

3.3 规划要点

3.3.1土地规划

土地是南海村庄最核心的资源和最大的资产,在村庄规划中通过合理确定村庄用地的性质、规模、主要功能和未来发展方向,明确用地布局,对于规划建设的实施和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用地的构成比例。根据南海村改居、村庄建设标准与城市接轨的总体趋势,村庄规划中建设用地的构成比例,参照《镇规划标准(GB 50188 -2007)》中一般镇镇区建设用地的构成比例的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南海村庄规划中建设用地构成比例

(2)村庄用地布局内容。根据发展定位,明确居住(包括新村公寓用地、旧村整治)、商业、工业、公共和基础设施、绿化用地的比例、规模、分布和范围。根据现状与土地利用规划等上位规划对用地进行调整。

(3)村庄用地布局方法。根据城乡居民点体系布局规划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深入分析上层次相关规划要求,综合考虑村庄的大小等级、功能结构、空间形态和影响范围,评价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发展潜力,对村庄用地布局不同方案进行比选。

(4)用地选择。应符合布局紧凑性、完整性、弹性三重标准,尽量满足各建设项目对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和其他条件的要求,尽量与现状和规划的对外交通相结合,并且还要考虑各类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村庄用地布局在空间上、时间上都能够协调平衡。

(5)用地模式。城中村村建设用地采取集中式用地布局模式,梳理商业系统,提高设施水平和绿化率,改善整体居住环境质量。城郊村和纯农村,应以规模较大的村庄居民点为基础,缩并零星分散且规模较小的农居点,新村采用公寓式与独户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居民点分布的紧密度,集中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6)村庄规划范围和功能分区的确定。在交通、人口、产业密度较高的城中村、部分郊区村,可以打破村行政界以主要道路为界;在密度较低的部分郊区村,纯农村,以村行政界线为界,村庄规划范围和功能分区。

3.3.2道路系统规划

(1)对外交通

南海区城郊村、纯农村道路系统对外交通主要依托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穿村而过,这样不但对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造成了影响,同时全村的交通过分依赖高速公路,很多住宅沿公路建设,也没有后退距离,居民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此本规划将宜马公路前卫村段进行扩宽改道,使之成为城郊村、纯农村的对外交通道路。这样避免了高速公路对村庄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2)村内道路交通

高速公路改道之后,将原有的高速公路进行改造升级作为南海村庄的主要交通道路,然后依托主要道路,采用方格网加环路布局结构,南北向以原高速公路为主轴,东西向规划三条主要道路将新规划过境道路和原宜马公路相连接,形成整个南海区城郊村、纯农村的交通骨架。然后在居住组团内规划次要道路,同时,将旧村的主要道路进行硬化改造,形成内连外输的道路网系统。

3.3.3 景观风貌规划

南海区村庄的景观由两轴一点构成, 即沿主路的景观轴和沿过境道路的景观轴,以及中心活动空间节点。新村的景观突出庭院景观,即沿主要景观轴。主要景观节点,都使其有较高的绿化率,居住区内部绿化强调景观节点。

村绿地景观系统由中心绿地、片区住宅绿地、道路绿地构成。沿山和道路两侧做景观绿化带,在各支路和住宅区做分散的景观布置,形成曲直搭配,横纵交错,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防护绿地应根据卫生和安全防护功能的要求,规划布置水源保护区防护绿地、工矿企业防护绿带、养殖业的卫生隔离带、铁路和公路防护绿带、高压电力线路走廊绿化和防风林带等。

村绿地强调突出不同特色,考虑休憩、步行、娱乐均可的丰富空间环境,设置坐凳、小品等。绿地采用草、树、土丘等富有变化的手法,体现高低错落、亲切宜人的氛围。

3.3.4 生态规划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及资源,规划提出三项生态与环保内容:能源供给、雨水污水处理以及垃圾处理。

(1)能源供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太阳能以及沼气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沼气池改变一户一池的传统方式,以20户作为一个单位建一个沼气池,提高制造沼气的效率。

(2)雨水污水处理:以一个社区为单位,建立一个小型实验性的污水处理工厂探索出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实行雨污分流,街道的雨水在当地被处理而不是被排入城市的废水处理厂。

(3)垃圾处理:地下自动垃圾处理系统,减少该地区垃圾运输并有效分类垃圾,以村庄为基础形成再利用回收室,以这个地区为基础形成环境管理站,所有可再利用的材料保证其回收利用,如报纸、玻璃、纸板、金属等等。

4 结语

总之,随着新农村不断发展,农村与城市的矛盾日益加大,城乡一体新农村建设迫在眉睫。同时,全世界面临经济建设的挑战,乡村建设也不例外,此次规划从产业、用地布局、道路、生态设计等方面设计理念贯彻到城乡一体新农村规划中,为新农村规划建设提供示范。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行政村;村庄布局;支撑系统;孝感

一、引言

行政村是政府便于管理而确定的乡(镇或街道办事处)下一级管理机构所管辖区域。村庄是众多房屋建筑构成的村民聚居之地。自然村是以家族、户族、氏族或地形等因素自然形成的村庄。中心村是设有兼为周边村庄服务的公共设施建设的村庄。因此,一般情况下,行政村大于中心村,一个行政村包含一个中心村和若干自然村。

行政村域村庄形成多为地形地质、典型人物、地域文化、历史随机、环境容量等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数量多,布局分散。村庄布局将全部人口集聚一处,显然缺乏可操作性,而要给予众多村庄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缺乏资金支持。二是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委会没有专门办公地点,电力电信质量差,卫生室、文化室、给水排水、环卫、计算机网络等更是无从谈起。三是中心村选择或选址人为性大。有的由规划编制人员进行一定的定性分析确定,有的由村民自己确定,有的由当地相关领导确定。四是村庄规划片面追求房屋重建。

本研究依近年湖北孝感市农村规划建设的实践,提出行政村域自然村在规划期内的三种发展趋势:中心村、保留村、搬迁村;规划中心村来源的四种类型:发展型、连接型、趋向型、新建型;中心村建设的三种实现方式:整治型、整治与新建结合型、新建型。通过村庄布局科学合理规划,道路、工程管网系统建设与土地、宅基地流转等制度,有力支撑行政村域村庄合理布局的实现。

二、村庄布局

依循生态和谐原则,最大化政策性投资效益,探究村庄结构与变化趋势,适时适度合并自然村,培植中心村人气,引导村民往中心村集聚。依循公众参与原则,通过搏弈与妥协达成共识,形成村庄合理布局,实现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平衡。

(一)自然村发展的现状

根据自然村人口、经济、区位、文化等因素的现状,可将自然村规划为三种发展趋类型,即中心村、保留村、消亡村。

1.中心村――积极发展的村庄。规划期内这种自然村要积极发展,可扩大建

设用地与人口容纳规模。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环境,提升其对村民的吸引力。

2.保留村――控制发展的村庄。规划期内对这种自然村控制发展,可保留或逐步减少原有建设用地与人口容纳规模。房屋一般不新建或原址重建。

3.搬迁村――逐步搬迁的村庄。规划期内人口逐步迁移,原有建设用地还田。

(二)中心村选址

对行政村域现有自然村进行限制性条件分析、引力计算与比较,广泛听取公众意见,确定中心村来源类型。

1.发展型――一村发展。中心村基于某一自然村积极发展而成,如炮竹(行政)村规划将上张村积极发展为中心村(见图1)。

2.连接型――多村连接。中心村基于距离邻近的某两或三个自然村连接发展而成,如余咀(行政)村规划将榨村、姚村、西村连接发展形成中心村(见图2)。

3.趋向型――趋镇区或公路自然村发展。中心村选择离镇(市)区较近、公路边或经济潜力大的自然村发展建设,如胡巷(行政)村规划将距镇区近的新添铺村选为中心村(见图3)。

4.新建型――另址新建。因自然村周边基本农田不能占用或村庄间文化不认同等,选择新的地方建设中心村,如叶祠(行政)村选择现村委会南边平坦荒地作为中心村建设地点(见图4)。

三、中心村建设

遵循资源节约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房屋设施,形成三种建设类型,即整治型、整治与新建结合型、新建型,以整治与新建结合为多。

(一)整治型

在现有自然村用地上进行改造,不占用新的土地。完善道路、自来水、排水、宽带、广播、诊所、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文体活动场地、垃圾收集场所,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二)整治与新建结合型

结合现有自然村进行新建,建设和完善道路、自来水、排水、宽带、广播、诊所、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文体活动场地、垃圾收集场所。扩展原有自然村规模,集聚人气,增强吸引力,形成中心村。

(三)新建型

中心村选择新的地点建设。这种类型投资多,可能会导致原有资源浪费,应尽量控制。

四、支撑系统建设

村庄合理布局需关键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制度设置支撑。首先,道路系统先行,建设中心村与镇区联系道路、中心村与自然村联系道路、便于农田耕作道路、中心村与周边行政村联系道路。其次,设置村民承包土地与宅基地流转制度,便于土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和宅基地置换及闲置房屋的充分利用。再次,建设电力、电信、供水、网络等工程管网,推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的有力实施,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五、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村域现有自然村在规划期内的发展可分三种趋势,即中心村、保留村、搬迁村。中心村的来源有四种类型:发展型、连接型、趋向型、新建型。中心村建设有三种实现形式:整治型、整治与新建结合型、新建型。通过村庄布局科学合理规划,道路、工程管网系统建设与土地、宅基地流转等制度的支撑,实现科学合理布局建设行政村域,有力推动“新四化”的进行。

参考文献:

[1]住建部.GB50188―2007镇规划标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2]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转型发展与城乡规划[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3]陈怀录,寇明哲,张强.城镇稀疏地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02).

[4]葛丹东,华晨.适应农村发展诉求的村庄规划新体系与模式建构[J].城市规划学刊,2009(06).

第3篇

年,区列入“千村百镇”建设整治活动的有1个镇(双照镇),12个村,经过一年时间的整治,这些村庄及镇的生活、生产状况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各整治村及镇内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明显改观,村容村貌整洁,街道干净,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农村村庄道路建设稳步推进,现将整治情况总结如下:

一、立足实际,制定“千村百镇”整治方案

我们依据整治内容、整治任务,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区“千村百镇”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再由各镇、村依据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计划,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各项工作。

二、整治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千村百镇”整治活动确定的12个村庄严格按照“三通、四化、五无、十六有”的建设整治活动标准,狠抓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种管理措施,整治村容村貌,美化、绿化、亮化村庄。通过有效整治,我区“千村百镇”整治活动取得可喜成果,村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是村庄道路骨架基本形成,村基本完成了村庄道路建设,硬化道路12.3公里;

二是绿化、亮化、美化村内街道,共栽植花卉苗木2500余株,修建草坪300余平方米,安装路灯60盏;

三是修建排水沟渠,解决村庄排水不畅问题,修建排水沟渠24公里;

四是建立村庄图书室、阅览室和老年活动室;

五是投资13万给3个村修建了文体活动健身广场,安装各种健身器材,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六是投资2万为龙南村安装防盗报警系统,增强了广大群众群防群治意识;

七是七里铺新村两期建设已经累计完成了41栋多层楼房的建设,其中16栋楼已交付群众使用,另外25栋也即将交付使用,解决了部分拆迁群众的居住问题;

八是建立了长效的卫生管理机制,村街道配备了垃圾桶(框)实行垃圾日产日清,同时还建设了垃圾集中回收站定期清运;

九是刷新、改造各村村街道两侧村民住宅、外墙,建设村文化墙400余平方米;

十是对部分整治村庄的规划进行了修编,依据村庄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功能齐全,布局紧凑合理,功能分布明确的原则进行了新村规划;

十一是双照镇加大镇容镇貌整治,以镇区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改善镇区面貌,镇区全年新增绿地500平方米,栽植树木100余株,对镇区垃圾实行日产日清制度,由专人负责日常生活垃圾的收集及处理。

第4篇

【关键词】牧业型;村庄;规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国家“十二五”规划针对“三农问题”提出了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村庄规划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了提高村庄规划的可实施性,有必要对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村庄规划的背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地区成为发展热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大力推进“安居富民”和“富民兴牧”工程,是自治区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两大民生工程。

且按照新疆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5年内全面完成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2年内完成所有村镇规划编制任务”的部署要求,加快编制完善村镇规划,科学指导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三、村庄规划的原则

1、坚持“安居富民”“富民兴牧”工程建设与增收致富结合起来,立足长远,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问题。

2、坚持政府引导、农牧民自愿,在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的同时,充分尊重农牧民群众的意愿,启发和帮助农牧民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务求工作实效。

3、坚持经济适用。要从客观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既要适合农村特点,坚持勤俭节约、降低成本,又要把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有效结合起来,达到房屋内部功能齐全、附属设施配套、整体符合抗震、节能的要求,做到上下水进屋,有厨房,有水冲厕所,有清洁燃料用,能洗上热水澡,适应禽畜喂养、沼气建设的需求,垃圾污水能够及时处理,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电话,能够满足农牧民生产生活需求。

4、坚持地域特点。在规划中,既要讲究整齐美观,又要突出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注意对当地历史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吸收,以现代科学设计的理念赋予安居工程以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在解决农牧民群众住房问题的同时,为今后发展旅游产业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安居工程的综合效益,做到切合实际、符合农民意愿。

5、坚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把实施“安居富民”工程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结合起来,促进农村面貌整体改善;

四、牧业型现状存在的问题

以新疆省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的乔尔波村为例。该乡位于乌恰县东南端,乡政府距喀什56公里,集镇区紧邻314 国道。乔尔波村是其中之一的牧业型基层村,东距乡镇府约54公里,下辖7个小组,总面积为473.3平方公里。本次研究的重点为村委会所在地2小组,规划用地面积13.97公顷。在编制过程中该牧业型村庄存在以下问题:

1、现状村民住宅分散不集中。除牧民安置房外,其它大部分房屋建设质量较差,大部分土木结构的民宅己成为危房,宅院较大,用地浪费,并且现状住宅建筑布局零乱。

2、村庄内部道路质量较差,没有形成等级明确的道路网交通体系。

3、现状公共服务设施较少,公共建筑项目不全,服务能力低下。

4、村庄公用市政基础设施缺乏,村内无排水设施。

五、相关问题解决对策

1、规划集中安置片区选址分析

乔尔波村2小组现状场地破差较大、且地质条件较差,是导致牧民居住分散的主要因素。本次规划经现场踏勘确认村委会周边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地面平坦开阔,规划选择在此处集中建设具有当地柯尔克孜族特色的牧民住宅。

2、道路系统结构

规划将道路等级分为干路、支路、巷道三个等级。道路断面结合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在道路两侧保留水渠、水侧两侧为高大乔木林带。

主路:车行道宽度8米,道路红线18米;

支路:车行道宽度5米,道路红线9米;

巷道:路面宽度4米。

规划结合牧民出行要求,规划在村庄出入口处设置一处客运停靠站点,方便牧民日常出行。

3、公共设施规划

规划根据乔尔波村的建设现状以及未来的建设发展需要,配套公建设施按照乔尔波村的人口规模,规划将村级行政及各种服务机构如文化室等办公用房集中解决。增加托儿所、便民商店、广播室、公交车停靠站、村邮所等公共设施。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2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6.03%,人均公共设施用地47.76平方米/人。

(1)行政管理

现状已建村委会,规划在院内安排宣传栏、健身器械、绿地、开放广场等,使其成为乔尔波村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乔尔波村对外展示形象的基地之一。

(2)教育机构

乔尔波村现状有一处小学。规划合建一处托儿所,位于小学用地之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用于村民子女早期教育。

(3)商业文体设施

结合新建客运停靠点,在其西侧各设一处100的便民商店,方便村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在村委会内设置文化活动场地,打造为乔尔波村公共服务设施中心,用地内含文化站、村邮所、广播室的部分服务设施。

4、基础设施规划

本次规划重点解决乔尔波村排水问题,本次规划排水体制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即雨、雪水就近排入边沟和渠道,少量生活和公共建筑污水进入村庄排水管网。根据波斯坦铁列克乡总体规划,该村生活污水经规划排水管网统一收集后排入规划村级污水处理站(氧化塘),处理后可排至荒地或作为林地浇灌。

六、规划实施建议

1、科学规划,加强宣传

立足高起点、高水平做好规划,既要体现规划的长远性和前瞻性,又要考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根据村庄的发展特点和要求,发掘村庄特色,体现村庄品位;合理节约用地,统筹考虑市政等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尊重规划,加强规划成果的宣传,规划一旦制定并依法通过,必须严格依法执行,不得随意改动,确实要对规划进行较大规整的,要按规定程序报批。

2、健全机制,统筹安排

建立居民参与机制,动员组织居民广泛参与。要为居民参与乡村建设提供制度性保障,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确立居民在村庄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居民意愿和对项目的选择,充分调动居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激发居民自主、自强、勤勉、互助、奉献精神,让居民得到实际利益。

建立村庄公共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村庄公共设施建设是手段,使用是目的,运营维护管理比建设更复杂、更具长期性。要创新体制和机制,探索居民自主管理的途径,组织引导居民干部群众参与公共设施运营维护与管理,通过居民缴费或集体经济解决管理资金来源问题。逐步完善和推广居民理事会制度,在党支部领导下参与决策,直接听取居民的建议与诉求,畅通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渠道,密切基层组织与广大居民的联系,凝聚全体居民的力量搞好人居环境。

村庄建设是居民实事工程,村容村貌的改善必须得到广大居民的拥护和接受;但村庄建设资金少,难度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设完成,所以要求我们结合各村庄的发展特点和重点,统筹安排村建设资金,确定村庄建设的时序,明确在某一阶段具体内容。根据乔尔波村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潜力,在具体工作中,按照“先易后难、逐个突破”的原则,每年确定一批启动实施的工程,同时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节约资源,高效建设

节约土地,配套设施等资源,村庄建设要集约利用土地,鼓励内部挖掘,合理保护耕地,禁止随意扩大规模,新建住宅严格控制宅基地规模,保证道路、市政等基础设施的一次性建设,避免改建再建带来的资源浪费。合理、有效利用村庄改造后置换出来的土地资源,在旧村庄空间内部合理新建居民住宅。

4、增加收入,确保实施

建设资金问题,是实施村庄建设规划的难点和关键。建设部门要增加建设投入,划拨专项资金,包括规划编制费用、村庄建设启动费用等。除了县乡政府的直接拨款,村庄自身还要自谋出路,探索村庄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调动村庄的积极性,发挥居民主人翁精神,通过多种渠道,确保规划建设实施。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正视现存问题,在建设中要着重解决该类民生问题。同时,针对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要进行重点的关注和监控,提高建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莉.新农村建设要重视村庄规划.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03

第5篇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区农村村庄整治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前阶段我区村庄整治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村庄整治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全面完成村庄整治年度目标任务。会前,大家实地参观了锡北镇光明村刘家庄、*羊尖村、安镇镇谈村等三个村庄整治现场,会上,这三个村将作交流发言,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待会儿,区委徐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前阶段村庄整治工作成效

今年以来,我区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一年抓试点,二年抓突破,三年抓推进,四年呈亮点,五年齐达标”的工作目标,在全区48个村率先启动实施了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服务集中化和管理长效化”等“八化”为核心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首批试点村庄中已有17个村庄完成或基本完成整治任务,18个村庄的整治工作正有序推进,村庄整治的阶段性成效初步显现。

一是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围绕“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的目标,各整治村共硬化道路21.2公里,疏浚清淤河塘580条(个),新增绿化面积8.9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公厕11座、垃圾箱182个,修筑排水管道1.8万米,新装路灯336杆。安镇镇谈村对全村进行绿化靓化,对沿河两岸墙体进行美化,搬迁改造了农贸市场,并配套了文体活动场所。*羊尖村疏浚、清淤家河家塘55条,对住宅、道路、河塘周围进行全面绿化,道路硬化率达到了100%,并全面实现了亮化。东港镇黄土塘村在整治工作中,建设了休闲广场和门楼、改造了主要道路、修缮了古镇街道。经过整治,各试点村庄的投资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有了显著改善,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明显增强。

二是村庄功能得到增强。围绕“布局优化、服务集中化”的目标,各整治村根据整治规划,立足村庄规模、配套设施、文化特色等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在保持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突出农村田园风光的基础上,合理优化生产区、生活区、生态区与综合服务区布局,加快建设综合服务设施,提升了村庄的综合服务功能。安镇镇谈村建立了综合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建成了集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村民健身广场。东港镇顾巷头村、东北塘镇浦巷村等村也分别投入20多万元建造了村民活动中心、康乐中心等设施。

三是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围绕“管理长效化”的目标,各整治村加强专业管理队伍建设,落实管理经费,完善管理制度,有效巩固了整治成果。同时,组织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参与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积极探索共建共管的新机制。*羊尖村组建了一支48人的保洁环卫管理队伍,把管理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制定了《村文明卫生管理制度》等6项村规民约,形成了村与村民共同参与长效管理的良好局面。

四是群众参与热情高涨。通过各级的思想发动和工作开展,特别是通过村庄整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广大群众参与村庄整治、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得到了充分激发,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安镇镇谈村村民义务参加村庄整治达1000人次。锡北光明村刘家庄的村民自觉将门前屋后的卫生实行“三包”,并腾出空地进行绿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整治村庄、共建共享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回顾前阶段工作,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推广。

一是各级重视为村庄整治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今年,区委、区政府把村庄整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领导分工,落实牵头部门。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亲自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此项工作的纵深开展。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村庄整治建设工作的意见》、《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村庄整治实施方案》和《关于对农村村庄整治工程实施考核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构建领导体系和责任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和工作措施,确保了村庄整治工作稳步、规范、有序推进。开发区、各镇(街道)及各整治村也高度重视村庄整治工作,搭建专门班子,制定工作计划,安排专项资金,从而保证了村庄整治的顺利开展。

二是广泛发动为村庄整治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各级坚持把加强宣传发动、引导各方参与作为开展村庄整治活动的重要切入点,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各整治试点村在实施过程中,按照整治规划,把目标任务同本村实际结合起来,把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和发动群众作为工作重点,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开展村庄整治、共建美好家园的重要意义,使广大群众在思想和行动上由过去的“要”变成现在的“我要干”,营造了浓厚的村庄整治氛围。

三是规划先行为村庄整治提供了科学的实施依据。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是政府引导、规范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组织实施村庄整治的工作指南。在通过现场勘查、入户走访、查阅资料,全面掌握每个村庄的地形地貌、公共设施及历史文化资源等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营造特色、打造亮点”的原则和“八化”的标准,区政府投入专项资金近200万元,委托2家专业机构对204个村庄进行了规划布局和景观特色塑造。按照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反复征求意见和组织专题论证,对规划进行了多轮修改完善,提升了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目前204个村庄的整治规划已编制完成,为顺利开展村庄整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是多元投入为村庄整治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撑。各地结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生态村、卫生村创建和“百村康乐工程”等创建活动,积极创新思路,广辟资金渠道,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村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支持的村庄整治多元化投入机制。锡北镇光明村、鹅湖镇蔡湾村等村积极引入企业资金参与村庄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48个整治村已投入建设资金达1800多万元。

五是齐抓共管为村庄整治提供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在推进村庄整治过程中,我区坚持把强化区级主导性,调动镇级主动性,提高村级自觉性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性结合起来,努力增强推进合力。区里成立了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办公室,具体负责工程规划、政策研究、指导协调、组织推进和监督考核等工作。区规划、建设、农林、水农、卫生、城管、环保等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加强服务,主动对接,密切配合,积极为村庄整治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了整治工作的有序高效推进。

前阶段的村庄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应看到,对照既定的目标任务,与省、市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少数单位对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工作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二是工作进度还不够平衡。村与村不平衡、镇与镇之间也不平衡。投入大的村已经投入几百万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进度慢的村组织发动群众力度不大,投入不足,甚至还停留在原来的建设水平上。目前,列入第一批整治计划的村庄有13个还未正式启动。三是资源整合还不够充分。村庄整治的资金筹措渠道比较单一,创新办法不多。各级各界在村庄整治工作中的力量、资金、资产等各类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整合。四是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基础设施、环境绿化比较重视,而对公共服务、日常管理重视不够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已经整治过的村在卫生保洁、环境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必须在下阶段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予以解决。

二、全面完成年度村庄整治目标任务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我区年初的部署,今年全区要完成48个试点村的整治工作。现在离年底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村庄整治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推进村庄整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关键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年度整治任务。

一要抓进度,如期完成年度任务。各整治村要围绕年度整治目标,认真排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自身的区位条件、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和工作措施。要考虑当地农民的承受能力、财政的投入能力和社会的支持潜力,从农民最迫切需要改善的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和相关环境卫生条件入手,让农民得到实惠。要根据确定的项目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时序要求,倒排计划,明确职责,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激励制度,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工作责任层层落实。要积极借鉴学习谈村、羊尖村、黄土塘村、光明村等先行村在村庄整治中的工作理念和创新举措,特别是在组织发动群众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整治进度,确保年度目标顺利完成。

二要抓重点,切实提高整治质量。从我区实际情况看,以往村庄建设多以农民住房自建为主体,村庄环境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普遍存在路面不硬、四旁不绿、路灯不亮、河水不清等现象。下阶段推进村庄整治,要重点在“描、清、疏、拆、建”五个字上下功夫、做文章。“描”就是要注重挖掘和开发乡村特色,切忌生搬硬套城镇建设模式;“清”就是要完善垃圾集中处理机制,集中清理卫生死角;“疏”就是要对水塘河道进行疏浚、清淤和整治,努力还原江南水乡的风韵;“拆”就是要对破旧房屋和违法建筑进行拆除整治,对主要路段两侧的老建筑粉刷出新;“建”就是要在实施绿化、道路工程的基础上,建设和完善公厕、封闭式垃圾房、垃圾中转站等公共卫生设施和综合服务中心。

三要抓投入,全面拓展筹资渠道。资金投入是村庄整治顺利实施的关键,要创新工作理念,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资金瓶颈,建立多元化的村庄整治投入机制。要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区财政尤其是开发区、各镇(街道)要安排相应的以奖代补和配套资金扶持村庄整治,真正使财政投入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吃透政策,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要立足机制创新,整合各类资源,把政府的引导扶持与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社会的支持结合起来,鼓励全社会参与支持村庄整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对公益性事业实行政府补贴、社会资助和农民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方式;对准公益性事业可实行政府适当补贴,吸引农民和其他主体投资的方式;纯经营性项目则由社会投资兴办,鼓励引导工商企业以工投农、以工促农、以企带村,改善村庄面貌。

四要抓协作,有效增强推进合力。村庄整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必须依靠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合力推进。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办公室要切实发挥参谋和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并把工作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单位。区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主动对接,搞好服务。开发区、各镇(街道)及区各有关部门要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抽调人员,落实经费,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强村庄整治的工作力量。要定期、不定期深入试点村、整治村,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努力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村庄整治的效率和水平。

五要抓管理,建立完善建管机制。要加强村庄整治的工程建设管理。严格质量标准,强化投资控制,规范资金监管,努力让每一项工程都成为放心工程、优质工程。要加强长效管理,不断巩固和提升整治成果。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整治的村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长效管理上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一系列长效管理制度,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正在实施整治的村要坚持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在建设的起步阶段就使各项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进一步强化农民群众的自主保洁意识,自觉投身到村庄日常管理中,努力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工作格局。要以村庄整治为契机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大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和日常管理水平,努力构筑城乡一体化的供水供电、公共卫生、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公共服务网络,努力把我区的村庄整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6篇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平稳增强,以及近年来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满足。与此同时,农村居民的精神需求,也在逐渐增长。因此构建一个设施完备同时风景宜人、环境整洁、富含乡土底蕴的农村生态景观显得尤其重要。

2 天湖村概况

本次规划区天湖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三市镇中部。面积179.07公顷,距离三市镇4.9km,,下辖12个居民小组。秀美的汨罗江从南面绕村而过,隔江就是与该村完全不相同的高山地貌,山水风光与村内的田园情趣相互映衬,别具一番风味。

根据天湖村的自然景观、交通区位、农业资源等优势,结合长株潭发展的契机,规划将天湖村定位为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型新农村。

图2,土地利用规划图

3天湖村生态景观现状

天湖村有大面积生态农田和生态茶园,这些构成了天湖村生态景观格局之一,是村庄在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物质记录。茶园中的步行土路,农田旁边的休憩小屋等都包含了特殊的农村文化特征和生活方式,而这些也是当地自然景观的构成部分。因此天湖村的生态景观是由农村聚落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人文景观河自然环境统统构成的景观综合体,具有很大的生态、娱乐、美学等价值。

4天湖村生态景观构建策略

4.1 提取自然景观要素,延续自然肌理和村庄生态风貌

(1)茶园形态与农田走势

规划中延续原有土地肌理,保持农田与茶园的方格走势,形成方格状的村庄道路系统。

(2)组团建设

村庄居住点以组团形式集中建设。以道路为廊道分割、生态农田和生态茶园为基地,形成由居住斑块、生态廊道和大地景观共同构成的综合性农村风貌。

(3)边界控制

为了更好的保护农村生态景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而生态绿廊、农田、茶园等自然边界则是最佳的控制因素。

4.2 完善景观结构,有效发挥农村景观功效

规划的景观结构为:“一心,一带,三轴,三片区,多节点”的景观格局,即一个综合性景观中心、一条滨江风光带,两条道路景观主轴,以及生态农田风貌区、生态茶园风光区和农村居住风貌三大片区。

(1)“一心”

指天湖村综合服务区的综合性农村景观。位于村落的中心区域,结合村庄内的过境干道建设布置商业街、文化体育活动场地、村庄服务中心、特色农庄旅社等,形成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村庄综合服务中心,塑造农村综合性的中心景观。

(2)“一带”

即汨罗江风光带。沿江种植观赏性茶树,结合茶园布置休闲散步道,小型广场,体育活动设施等休闲活动场所。

(3)“三轴”

整合现有的绿地资源,沿主干道布置街头广场等活动场所,营造多元交通公共空间,同时也改变了单调的交通模式,增强村内道路的交流、交往职能。

(4)“三片区”

由农村居住区、生态农田区和生态茶园区这三大风貌片区共同构成了天湖村的主要景观风貌区,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的复合型景观风貌,使村庄内景观丰富多样,充分体现自然野趣的乡土风。

4.3 生态廊道建设

4.3.1 道路廊道

道路景观廊道的主要功能是组织交通和旅游线路,它不仅能隔绝污染、更好的塑造乡村景观,同时也是村内的生态通道。天湖村的道路廊道主要有三种:生态型,生产型,游憩型。各类廊道有相应的功能和特点,但都遵循一个原则,即与环境协调。因此在道路廊道中的植物配置选择,以本地植物为主,使其更好的发挥优化本土风貌的作用。

4.3.2河流廊道

本次天湖村规划中,保留村庄聚集点南面的水塘与部分水渠,同时将水渠部分改道引入村庄中心的大水塘,形成中心景观。另一方面则让水渠穿过民居,形成生活性水空间。

4.3.3 节点景观

节点景观是农村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村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丰富的节点景观不仅有利于村内居民的交流与户外活动,也使村庄的景观层次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

5 结语

对于规划设计者而言,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村庄物质空间层面上的整改与更新,更多考虑的应该从保护村庄原有生态系统并带动村庄发展的角度,进行适度的开发建设。本次规划将自然生态系统与村庄生活空间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天湖村资源优势引导村庄规划设计,形成了有利于天湖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物质形态。不仅有助于农村的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建立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景观格局和生态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帆,石锦安;乡村景观与生态茶园构建模式探讨――以雅安和龙茶园为例;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ofAnhuiAgr.i Sc.i 2010,38(27):14873 -14875

(2)孙博,王宁,姚翔;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景观构建的对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3)朱宇恒,吴锐;和而不同:新农村风貌规划建设的方针和原则――以长兴县五个乡村更新实践为例

(4)王峰;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面面观及研究探析

第7篇

关键词:西北地区;带形村庄;村庄建设规划;

1 引言

由于地形与交通条件的制约,我国带状形城市繁多,而村庄作为缩小版的城市,相对于大城市,乡村对于外部条件的制约更加敏感,乡村的形状更容易发展成带状形,尤其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除了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的关中平原之外,主要是地形相对复杂的黄土高原和山地,在这种情况下带形村庄十分普遍。

2 西北地区带形村庄成因、特征与分类

2.1 带形村庄格局成因

原始的乡村的村址的选择通常是基于接近生活资源和安全地带的需求,同时表现出适应气候变化,适宜耕作的土地,适宜家族繁衍等适宜居住的条件,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带形村庄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临水而居的村庄由于取水条件与水运交通方便往往临水临河成带形发展,由于水从根本上保证了农业生产与生活,极大影响的村庄布局结构。

(2)由于道路加快的生产资料的流通,经济利益更加优越,促进了村庄的发展以建设,而地处纵深的地段则被人为的忽视与放弃,导致对纵深发展的需求降低。导致了部分的村庄沿道路发展成带状形。

(3)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山体、沟壑的存在都会限制土地的利用,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天然的限制性边界,村庄的发展成带状形。

2.2 西北地区带形村庄特征

中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 ,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的地表结构是其主要景观特征,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大多数河流发源于周围山地,向盆地内部汇集,构成向心水系;黄土高原切割较为破碎;水资源与自然地形是乡村空间分布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乡村居民点往往临水而居、临路而居,被自然地形所限制,在这种条件下乡村的建设用地多为狭长的带状。

3 带状型村庄的优缺点

3.1 格局优点

3.1.1 较好的景观资源优势

西北地区带形村庄往往受山地与水系影响发展成带形,这些村庄大多具有良好的景观资源优势,人们与景观资源环境具有较多的接触机会。对带形村庄来讲,利用好这些景观资源元素,不仅可以增强村庄特色,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1.2 交通的便捷

由于带形乡村都是围绕主干道自发形成,对于村民来说这样的自发形成是既满足生产生活又是外出便利的最优选择。村民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满足生产、生活的交通的要求。

3.1.3用水的方便

由于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缺乏,西北地区滨水的村庄往往就近取水,沿河带状形延伸,方便满足生产生活的用水需要。

3.2 格局缺点

3.2.1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分散利用不便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服务设施是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标志。由于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的有限与带状形乡村长度过长的矛盾,常规的服务半径难以满足远端需求,公共服务设施不是分散,就是利用不方便。

3.2.2 交通问题严重

在带形村庄中,由于横向宽度有限,且不同组团间的交通出行都要通过主干道来转换,因此纵向交通干线承担着大部分的交通运输功能,主干道交通压力大,各种类型人流车流混杂,组团道路与主干道呈枝状连接,城市道路拥堵问题严重,道路安全性差。

3.2.3 乡村中心可达性低

带状型村庄的乡村中心往往在其带状的某一处,首尾不能相顾难以全盘辐射带动发展。

4 带状型村庄规划措施

4.1 构建更为完备的交通体系

带状形村庄在规划建设时为了防止主干道的各类交通混杂与缓解巨大的交通压力,可以考虑设置平行与主干道的辅道;加强各枝杈道路的横向连接;减少枝杈道路的开口。并考虑人车分行,改善道路绿化,建设良好舒适美观的道路环境。

4.2 集约土地使用

在不破坏村庄良好的自然景观视线的前提下适当建设楼房的层数,对村庄相对纵深距离较大的适宜建设用地,适当提高建设强度,形成疏密有间的建筑格局,在集约使用土地的同时尽量保证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最大化。

4.3 优化村庄结构

为避免单中心模式所带来的可达性低、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设施无法服务远端等问题,带形村庄应该积极向多中心模式发展,不同中心及其内部也可具有不同的公共服务设施,共同作用形成完整的乡村服务系统。

4.4 保留历史文化特征

由于西北地区带状形村庄的靠山临水的格局特点,使得特色民居建筑、自然景观、天际线等特征突出,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我们在规划中应当在满足村名生活的前提下,提供多样的居住空间,营造和谐的建筑风貌。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5 带状型村庄规划实例

我们选取了西北地区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带形村庄规划设计作为案例,提供一个该类型村庄规划的参考。

5.1 现状分析

该项目位于甘肃天水市麦积区下属的宏罗片区,西北距离天水市区27公里,南距麦积山风景区11公里,北临连霍高速,基地中央有东柯河穿过。地势平坦,植被茂盛。基地占地面积约为27.5公顷,规划区内有大量的居民,建筑大多为一二层民居,建设量低,建筑质量较差。基地南部有东柯河,北部有观龙山,呈负阴抱阳之态,适宜建设与旅游开发。

5.2 规划策略

5.2.1 构建山塬森林景观――乡村后花园

宏罗村位于山塬环绕的一片小平原上,远借麦积山景塑造村镇良好的视觉景观;近借塬地台地,山腰上种植花果树木,形成丰富多彩的生态型公共空间。

5.2.2 构筑河道景观体系――乡村阳台

打造亲水绿廊:规划将引东柯河之水入城并根据水系流经的不同功能区域,结合绿廊,赋予水系以不同的功能及景观特性;形成公共水岸:创造吸引人流、凸显生机的活动空间,营造出片区繁荣、舒适、多彩的氛围。

5.2.3 塑造轴线,塬水对话途径

重点塑造三条轴线分别是: 功能轴线―打造麦积镇宏罗村重要的公共中轴,是片区主要功能配置最优的资源组合;景观轴线―利用山、塬、水、林、城相互交融天然形成的山水对话的路径,提供居民及游客良好的休闲、交流的开放空间;文化轴线―联系中心片区与两侧的旅游度假产业地带,是塑造未来片区特色的线性街道空间。

5.2.4 梳理交通,重塑乡村活力

规划横向上形成三条交通流线:一条是村庄的主要交通流线,用于过境交通与全村的生产生活需要;中央的是商业景观流线,满足购物、旅游、服务、休闲多种功能集聚;最外侧的是生活流线,服务于外侧的别墅度假区。三条流线互不干扰又在竖向上相互联系,解决了交通问题的同时还提振了乡村的活力。

5.3.5 打造街巷,主要乡村界面

根据院―巷―街―区―村的空间层次,注重居民街巷交往的生活特征,利用建筑形态及环境小品等元素,营造自由活泼的休闲性街巷空间。建筑采用低层简仿古风格,刻意营造传统村落魅力。建筑基本风格为:白墙、红柱、灰屋面。

6 结语

西北地区带形村庄的规划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应区别于一般的村庄规划,要深入认识到村民最真实的利益诉求,解决最切实际的问题。在规划中要尊重乡村历史机理,保留乡村文脉与自然环境,完完全全做到以人为本,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杨辉,黄明华,张晓荣.带形城市的新思考――西北地区东部带形城市空间结构探讨[A]. 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

[2]王华东,刘名.带状型村庄改造规划要点.[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4.

第8篇

自去年开始,我区以百村整治工程为龙头,把康庄工程、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了以“二改、四化”为核心内容的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提出了“一年试点,三年推进,五年完成”的建设目标,排出了21个示范村、159个整治村。到目前为止,全区已经完成3个示范村,23个整治村建设,并代表我市参加省里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2003年度考核,获得了优胜奖,整个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村庄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的作用得到显现,开展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村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整治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在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今年,区委、区政府把村庄整治建设列入区政府八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各乡镇也高度重视村庄整治工作,年初有计划,工作有部署,年终有考核,党委、政府班子专题研究,并确定了一名领导具体抓村庄整治工作。各整治村千方百计想办法,积极筹措资金,主动处理一些难点问题,为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部门密切配合。区规划分局完成3示范村和10个重点整治村的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并开始着手编制列入规划的21个示范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区林业局根据自己职能,开展了送苗木下乡活动,帮助有关村绿化2000余平方米;区水利局在农村河道整治中也做了大量工作;区农业局结合沼气池建设,对农村污水处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建设、国土、卫生等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能,对示范村、整治村进行了帮助和指导。三是取得成效明显。从目前的整治情况看,工程进展顺利。截止到9月份,各整治村和示范村已投入建设资金1270余万元,完成年度投入任务的94.1%。硬化道路21.3公里,新增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新增农村公厕8座,新增自来水使用人口2861人。

一年多来,虽然我区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应该看到,与省、市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整治工作力度较大的县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差距还很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村与村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也不平衡。据区百村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截止今年九月份,投入大的村已经投入资金几十万元,如华墅乡上墅村、花园乡上祝村等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进度慢的村则投入不大,进展缓慢,个别村还停留在原来的建设水平上;二是资金筹集渠道比较单一,办法不多。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的资金主要依靠村集体结余资金和部门扶持资金,一些村眼睛向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筹措资金的办法不多。三是区域布局规划比较滞后,特别是中心镇、中心村的体系规划框架尚未形成。四是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一些已经整治过的村在卫生保洁、村庄环境管理管理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从存在的问题看,我区村庄整治工作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坚定村庄整治工作的信心。一是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角度认识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村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反映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关键是要解决农村落后的生活状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村庄整治工程是改善农村环境的重大措施,也是一项科学的发展道路,必须坚定不移的抓好落实。二是要从落实省、市重大决策的角度抓好村庄整治工作。这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用5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区政府每年从财政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这次村庄整治工作省、市、区三级是下了决心的。三是要从顺应农村发展需要的角度落实村庄整治工作。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提上了重要位置。从我区实际情况看,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又位于城郊,开展村庄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尤为迫切。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认识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落实好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和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工作。

二、严格标准,进一步明确“百村整治”工程建设的工作重点

去年是我市实施“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的启动年,今年是扎实推进年。目前,我区的“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进度和质量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乡镇、有关村要针对当前“百村整治”和生态村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热情,全面推进“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当前主要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体系建设力度。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里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中心村、中心镇基本规划框架,全市要求在今年年底前高质量高标准完成109个示范村的规划编制,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1012个整治村的规划编制。根据这一要求,我区要争取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中心村、中心镇基本规划框架,为下一步乡村布局调整打好基础。全区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21个示范村的规划编制,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180个整治村的规划编制。各乡镇和规划部门要集中人力、财力、时间,尽快编制完成村镇布局规划框架。区规划部门要加强规划队伍建设,确保“人员、措施、责任”三到位,采取有效措施,把规划编制好、论证好。

(二)要严格按照村庄整治考核标准开展村庄整治。按照区委办(2004)24号文件精神,今年年终区委、区政府要对各乡镇村庄整治村进行考核,根据考核分数补助资金,考核分达不到70分的,一律不给予补助。所以,各乡镇一定要严格按照村庄整治标准开展村庄整治,认真抓好“两改四化”工作。“二改”就是改水改厕,要加强村内给水、排水设施建设,有条件的村可以考虑建设集中污水处理池,对村庄内的生活、生产污水的进行无害化处理,村民的饮用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各乡镇、行政村要对露天粪缸进行一次摸底,逐步进行清理,特别是对列入今年百村整治工程的行政村和一些乡村主干道两旁的露天粪缸,年底前要坚决予以清除。“四化”就是要实施道路硬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路灯亮化。村庄整治村和生态村还没有完成通村道路及村内主干道硬化,要积极筹集资金,在公路硬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使村庄道路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各乡镇、行政村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切实抓好农村垃圾的减量、收集、管理、清运等环节,要动员群众实行卫生包干,对可以利用的,结合农村清洁能源推广和有机物还田处理,引导和鼓励建设农村沼气池。各村要合理设置垃圾箱、垃圾池、垃圾中转点等固定设施,做好日常的卫生保洁。在环境美化方面要按村庄规划搞建设,纠正乱搭乱建行为,村内要建有公共绿地,并对主要道路两旁、住宅之间进行绿化,有条件的村,还应结合新村规划,实施宅基地整理、自然村撤并和旧村改造,使村庄布局合理,建筑实用美观、房屋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各乡镇、村要结合实际,合理安装路灯,方便村民出行,特别是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的路灯安装率要达到90%以上。

(三)要因地制宜创出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的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创出特色、形成有知名度的品牌效应。要在两个方面创出特色,一个是要在村庄规划建设上创出特色。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不要求每个村搞成一个模式,我们提倡根据每个村的不同环境和特点,搞出特色,村庄规划要坚持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充分体现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努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浙西文化和生态特色,反映田园风光、融合现代文明的农村新社区,形成一批特色村、小康村、生态村、休闲旅游村。另一个就是要在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上创出特色。要努力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特别是农村的保洁员、卫生员,要做到人员、经费、责任“三落实”。乡镇要统一规划设置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所,对本区域内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进行统一规划设置,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立1个垃圾中转站,远郊乡镇自行设置一个垃圾集中填埋场,同时对中转站、填埋场要做到专人负责,定时清运、定时清理。各乡镇、行政村要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中转站、填埋场按期建设到位,区财政对按期完成垃圾中转站、填埋场建设的乡镇,将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各乡镇的垃圾填埋场要求今年12月底前建成使用。

(四)要多方筹措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资金。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要立足自力更生,充分利用好村集体自有资金,挖掘潜力。同时也要千方百计用足用好省里的各项扶持政策,如宅基地整理政策(用地指标)、农村土地整理政策、省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以及其他支农政策。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广开思路,大胆引进外力,扩大融资渠道,通过市场运作方式,以经营的理念,组织实施“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

(五)全民动员开展农村垃圾卫生环境集中整治。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年要结合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机遇,全市要在农村深入开展一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各乡镇要在春节前,统一开展一次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重点是抓好公路主干道、溪流、河渠两侧的综合整治工作,禁止乱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废料、农作物秸秆等固体废物。同时,各行政村要组织和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参与村内垃圾大清除,彻底消灭卫生死角,对村内河道垃圾等漂浮物进行一次全面打捞,杜绝向河道乱倒垃圾,特别是对农村烂桔要进行一次整治。

三、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的合力

“百村整治”和生态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单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是不能做好的,要集中有限资金,把有限的资金整合在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中使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门的认识已经非常到位,下一步部门和乡镇要统筹好项目,做好项目的结合文章,在编报项目过程中,力争做到“下面怎么做,上面怎么争取”。要加大班子工作力量。实施“百村整治”工程,工作量大且繁杂,日常工作、实际工作需要有专门力量、专人负责。为此,各乡镇要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抽调4—5个精干人员,落实必需经费,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强“百村整治工程”的工作力量。各部门要加强服务,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示范村、整治村规划在哪里,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服务就跟到哪里的要求,顾全大局、形成合力,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做好工作。同时,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将各项任务、责任落到实处。省有关部门对欠发达地区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非常支持,各有关部门要像抓其他工程建设一样,抓项目、抓投入、抓引进,借力发展,千方百计包装项目,向上争取支持,使整个工作整体推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下面,我借这个机会,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的几项工作再强调一下。

第一项工作:要采取有力措施抓好秋收冬种生产工作。昨天,省、市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专门落实秋收冬种工作,今天上午,区农业局召开了全区秋收冬种生产现场会。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鼓励农民发展经济作物和油菜、小麦,不能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要种上绿肥,培植地力,重点是要解决国道、省道、县道两旁的耕地抛荒和连片抛荒问题。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种子、化肥、农机等冬种物资的组织供应。

第二项工作:抓紧掀起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乡镇要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冬春季修水利工作,突出解决好抗旱排灌设施建设,排出一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要集中一定资金解决病险水库加固,尽快在全区形成兴修水利的良好氛围。

第三项工作:要严防死守地做好森林防火和动物防疫工作。今年是我市森林火灾高发年份,全市森林火灾发生率超过省定的1‰。全市森林火灾发生率达到1.4‰,也造成了人员死亡事件。当前,我区已进入秋季森林火灾高发期,又逢10月国庆和重阳、中秋等节气,各乡镇和区森林防火指挥部要切实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特别是旅游区、重点公益林区要加强对游客和村民的防火宣传,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同时,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对畜禽及其他产品的检查,防止外地疫病畜禽流入我区。

第9篇

为了搞好行政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我村小康社会进程,本着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特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北2公里处,辖区内有11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1463户人家,总人口6700人,耕地面积7000亩,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以及梨、苹果等水果。近些年来,我村村民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大搞秋延辣椒种植等大棚蔬菜,已经形成初步规模,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能繁母猪、肉鸡、波尔山羊等养殖户也逐渐增多,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

二、村庄现状

1、从村民住房方面看,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砖混结构的大瓦房,很多农户住上了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2、道路交通方面,我村已经通了柏油路和沙石路,但长度不够,村内道路硬化率较低。

3、电力通讯设施方面。全村都已通电,有线电视、移动电话用户逐年增多。

三、我村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1、今年来,因多种原因,我村逐渐成了一个空心村。房屋建筑逐渐向村外衍射,并且房屋杂乱无章,较分散。村内一些老建筑长期闲置,不仅影响了我村的整体形象,而且造成极大的土地浪费。

2、根据规划要求,总体对老村庄进行改造,完善道路交通系统,着力改善村民住房条件。尽量充分利用老村中可利用的空闲地和闲置房屋所占地。

四、我村建设性规划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科学规划。

1、住房方面:先搞试点,建成一部分标准房,或者鼓励村民按照统一标准建房,尽量选用原来宅基地,节约利用土地。

2、道路交通方面:积极争取“村村通”工程款项,扩大我村道路硬化率,美化、硬化我村道路。

3、沼气池建造。积极鼓励引导村民新建沼气池,使用新能源,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家禽粪便等。

4、村环境保护方面:从绿化、村庄整治上下功夫,着力搞好村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治理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变村中粪便乱堆、污水乱泼、家禽乱跑、柴草乱放、广告乱画等现状,改善村容村貌。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