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32:29
导语:在城乡环卫一体化效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PPP模式;环卫行业;海口市
1项目模式
海口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环卫服务外包。政府部门与环卫公司签订环卫一体化项目,合同期限为15年,以琼山区为试点,逐步向龙华区、秀兰区、美英区铺展开来,实现全市各区覆盖。政府部门在合作项目中只负责监督与打分,职能转变到规划与指导上来,将具体工作交由环卫公司执行。
2项目运作进程
2.1琼山区(2015.11.13)海口市政府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与北京环卫集团签约实施ppp项目,共同合资成立了海口京环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进行项目的建设开发。该项目合同金额为2.03亿元/年,按季度付款。总面积约1219万平方米。项目初始设备投入约4500万。前期盈利少,后期由于合同金额按季度支付,盈利逐步增加。2.2龙华区(2016.01.01)海口市政府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与福建龙马环卫签约实施ppp项目,共同合资成立海口龙马环卫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进行项目的建设开发。项目合同金额为2.33亿元/年,按季度付款。总面积约1681万平方米。按季度付款。项目初始设备投入设备9000万。前期盈利少甚至负盈利,后期由于合同金额按季度支付,盈利逐步增加。并且,由于龙马公司自身生产环卫设备,环卫一体化PPP需要大量环卫设备投入,公司可以做到以服务促销售,实现双赢。2.3秀英区(2016.03.23)海口市政府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与福建龙马环卫签约实施ppp项目,共同成立了海口玉禾田环卫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进行项目的建设开发。项目合同金额:2.19亿元/年,按季度付款。未来实际执行合同金额有望达到2.3亿,总面积约1912.5万平方米按季度付款。项目新投入约1亿,前负盈利,后期由于合同金额按季度支付,盈利逐步增加。预计净利润平均水平达到5%-8%。2.4秀英区(2016.04.21)海口市政府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与北京环卫集团签约实施ppp项目,共同合资成立海口京环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进行项目的建设开发。项目合同金额:2.267亿元/年,按季度付款。总面积约为1820万平方米。
3项目实施效果
在采用PPP模式之前,海口市80%道路采用人工清扫,作业方式落后,以人工扫把和推车为主,工人劳动强度大,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清扫不彻底。海口市政府采用PPP模式将环卫工作外包之后,机械化作业率达到60%,投入数千万元,购买车辆及设备300多辆。海口市环卫PPP项目的成功,对其他城市的环卫外包及公共服务可以起到一定借鉴作用:(1)PPP特许经营模式合同期限为15年,一般常规的城市环卫项目为3-15年,这种长期的战略性合作,不仅合同金额高,而且实施地点特殊、项目内容一体化,对于公司开拓环卫市场服务、扩大全国影响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对于政府来说,长期稳定的合作,也有利于城市环卫面貌的改进和提升。(2)海口市四个区实施PPP项目的共同特点是环卫设备投入大量增加,模式由人工作业向机械清扫转化。这是人口红利消失所带来的结果。(3)对与生产环卫设备的公司与政府进行PPP项目合作,有利于其设备的输出,实现以服务促销售。例如与龙华区签订PPP协议的福建龙马环卫,虽然其PPP项目服务利润点低于环卫外包(环卫行业平均价格为7.8元/平方米,可达8%-12%的利润水平),但由于可以实现其设备大量输出,促进销售,对企业来讲反而是一种受益,因此,会有大量企业愿意与企业进行合作。(4)据统计,我国财政部PPP示范项目第一批仅30个,第二批增加到206个。随着PPP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卫公司都将目光瞄准PPP市场,因此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大型环卫公司凭借其规模优势将会占据大量市场份额,未来环卫市场PPP模式将会更加成熟,市民也将进一步感受到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带来的好处。(5)环卫一体化理念将进一步得到深化。环卫一体化包括:作业方式一体化、垃圾分类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首先是作业层面上,由于过去的作业方式,在多个环节上不停地发生污染。因此,从清扫、保洁、运输、中转,到最终处理,全过程最好都是密闭运输,实现一体化。其次还有垃圾分类一体化,垃圾分类一体化就是垃圾要从源头开始分类,到终端末端的时候要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从而实现绿色循环。最后是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就是要在解决城市问题的同时,以同等标准解决农村环卫问题。
[参考文献]
[1]记者胡鹏.PPP模式破解资金瓶颈[N].宜宾日报,2014.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意见》,全面清理历史遗留及新近形成的农村存量垃圾和卫生死角,彻底杜绝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堆杂物等“脏、乱、差”现象,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确保年内完成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现常态化。
二、整治时间
4月10日—6月10日。利用三个月时间,在全街道范围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百日会战”集中整治活动,打造卫生整洁、干净有序的镇村环境,完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常态化。
三、整治内容
4月10日—4月30日期间,实地查看了7个社区45个村,召开了座谈会,传达了县推进会精神。确定这七个村作为试点。各村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重治理各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卫生死角清理不到位等难点。对各村进行督导检查,展开拉网式排查,各村治理不到位的地方拍照、通报,责令各村立即整治。
5月1日—5月15日,彻底整治农村“三大堆”。一是统一规范柴堆草垛存放场所。各村要合理划分区域,调整腾出土地。柴草存放场所要固定,相对封闭。除必要的进出口外,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绿化或院墙遮挡,并落实好安全措施,消除火灾隐患。同时,本着方便群众,存取便捷的原则设立,控制数量,尽量少设,相对集中。二是集中治理人禽畜粪便乱堆乱放,清除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采取即时填埋、堆肥产沼等方式妥善处理人禽畜粪便。三是合理处置以建筑垃圾为主的杂物堆。对砖、石、土及其他杂物混合的垃圾堆,要采取建筑填埋和就地掩埋等方式消纳处置。
5月16日—5月31日,全面清理农村存量垃圾。按照“属地管理、公众参与”原则,拉网式清理村庄内外、河塘沟渠、桥梁涵洞以及房前屋后的存量垃圾和卫生死角,确保无整治盲区(盲点),杜绝垃圾“搬家”、“转移”现象。清理后的区域,要采取配套设施、硬化绿化、专人盯防等有效措施,防止反弹。保持公厕设施完好,有专人保洁,定期消毒,厕所内外清洁,无乱贴乱画,基本无异味。公厕外周3米内无垃圾杂物以及污水外溢。
6月1日—10日,重点整治路域卫生环境。重点抓好驻地内主要道路及街道、驻地出入口及沿街环境卫生整治,清理道路、街道两侧存量垃圾和卫生死角,确保可视范围内无白色污染。实现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集中整治中,收集的生活垃圾要及时收运处理,直运生活垃圾处理厂集中无害化处理,严禁自行焚烧或简单填埋。在清理过程中,要做到宣传到位、清理到位、管理到位。各村认真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保证清理一处、干净一处、巩固一处。
四、验收阶段
各村要组建检查小组,按照相关标准,对各村内的主街道、巷道的沿街商户(住户)的环境卫生进行自查自纠,并形成书面总结汇报材料,上报街道;街道安排专项人员,每两周对各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集中检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书记为第一负责人。街道各社区、村要高度重视这次环境卫生“百日会战”集中整治活动,切实把这次活动作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措施,抓牢做实。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制定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重点、措施和时限,分阶段组织实施。按照整治任务和时间安排,逐村建立工作台账,量化分解任务,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整治活动有组织、有行动、有实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二)加大资金保障。结合工作实际,拿出集中整治专项资金,为整治活动提供有力资金保障,确保配套资金到位。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村民“一事一议”自主投资投劳,共建美好家园,推进各村卫生保洁工作,引导和发动驻地企业、能人富户、广大群众投资投劳,参与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中抓住重点,攻克难点,解决薄弱点,把钱花在刀刃上,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坚决杜绝为整治而整治的消极应付思想。
市委市政府已经对市容环卫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和安排部署。今天,春节前召开的全市建设工作会议上。召开这次全系统工作会议,主要目的对全面做好市容环卫管理工作进行具体落实。下面,讲两个问题。
一、年工作总结
全市市容环卫管理系统求真务实,年。开拓创新,巩固成果,提升水平,市容环卫管理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市容管理上档升级。治理非法广告步入长效轨道,一)坚持管导结合。净化了市容市貌。市公安局城管治安支队保持依法打击高压态势,市电信部门运用专业技术追呼停机,各区成立专门队伍、配备专用车辆、使用专业设备和技术清刷覆盖非法广告,市容市貌得到净化。一年来,破获制假贩假案件57起,端掉窝点15处,打处人犯137人,追呼停机电话号码292个,清刷覆盖非法广告24万余处。开展户外广告牌匾专项整治,违法行为得到控制。拆除违法大型户外广告110块、中小型户外广告和牌匾7759块,清除违法落地灯箱2467块、橱窗字5万余处。清理违法占道行为,还路于民。取缔马路市场77处,清理占道经营21911处,清除占道物1211处,规范摊亭床1954处。开展“百日会战”着力整治占道烧烤。组织全市性集中清理行动15次,收缴烧烤工具物品1.2万件。疏导商家开办符合市容环卫条件的烧烤集中区和大排档26处。坚持以人为本,实行首违不罚,向烧烤业户发放宣传单1万余份,规劝教育违法经营行为数千人次。积极配合,为会事会展提供优质服务。全年为会事会展活动开展市容综合整治20次。全程跟进执法服务,维持场内外秩序,并设置公益宣传画面300块、宣传板700块。
环卫质量巩固提高。完善清扫保洁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人扫、机扫、冲洗、巡捡”四位一体清扫保洁模式。日保时间延长至17时30分,实现日保与夜扫对接,夜扫街路由55条265万平方米增加到95条327万平方米,夜扫时间延长了1小时30分,重点区域实施了24小时不间断保洁。机械清扫面积975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率22.6%大力推进城乡保洁一体化管理,环卫专业队伍接管了21个城中村、6个城乡结合部的环卫管理。巩固垃圾不落地成果。提高生活垃圾上门收集率,实现手推车、移动箱、固定转运站有效衔接。推广宽城区垃圾收运机制改革经验,解决垃圾滞留问题。优化垃圾移动箱布局,扩大了服务范围。基本做到三环路以内垃圾收集不落地,减少了二次污染。公厕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立公厕档案,公示公厕编号、开放时间及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优化公厕环境,粉刷186座,绿化35座。新建公厕7座,翻建旱厕17座,二)完善运行机制。维修水厕250座,公厕完好率96%开放率97%收回了42座商养公厕管理权。全力应对历史罕见的寒冬和频繁降雪天气,科学预案,精心组织,以雪为令,快速反应,雪中清雪,昼夜奋战,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次清雪任务。特别是244条主要街路、8个广场和17座桥梁都能在第一时间干净彻底清理完毕,确保了道路畅通和市民出行,赢得了全社会的高度评价。推进环卫专业执法。对乱倒垃圾、乱扔杂物、乱泼污水等行为进行监督处罚,查处环卫违法案件683起。从严管理建筑垃圾,出动巡查车辆7580台次,对298处建筑工地实施重点监管,查处违法运输建筑垃圾车辆676台次,立案处罚258起。
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达到标准。努力提升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水平。三道垃圾场增容20万立方米,三)坚持规范操作。裴家垃圾场容量比设计翻了一番。按标准规范垃圾填埋作业,覆盖生活垃圾8万平方米,绿化垃圾场2万平方米。进行垃圾场雨污分流系统改造,修建导排明沟500延长米、导排盲沟200延长米,全年处理垃圾渗滤液18677吨,中水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运用RBS技术处理粪便1920吨、渗滤液386吨,粪便处理污水达标排放。蘑菇沟垃圾场全面开工建设。一期工程于4月12日开工,88户村民拆迁完毕,BT项目完成90%1号填埋区土方工程基本完成,调节水池、污水处理等工程陆续开工。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工作。实现了居民卫生费和生活垃圾处理费两费合并征收,全年收缴生活垃圾处理费2116万元,同比增长14%
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组织业务学习和法制培训,四)坚持依法行政。管理与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各类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处罚都能够依法实施,按规进行。全系统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1511件,没有出现错案和行政败诉案件。认真做好投诉工作,全系统共受理市民投诉15739件,办结率、反馈率、满意率达到规定要求。
党风廉政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各项规定,五)坚持以人为本。以创建“三满意”机关建设活动为载体,全力做好反腐败、党风廉政建设、软环境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行业风气和队伍形象有了新的改观。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建立内控管理制度和长效监督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规定》对项目招投标、设备采购、财务审批、许可审批等主要环节增加制约措施,防止腐败问题发生。召开了整顿行风大会,下发了行风及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突出问题进行及时纠改。成功举办了首届环卫工人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慰问活动,提高了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激发了环卫职工的工作热情。
肯定成绩的同时,总结一年工作。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市容环卫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一是以区为主、属地管理”责任制落实不够;二是市容环卫管理职能没有全部履行;三是管理和执法融合得不到位,专业执法队伍监督管理市容环卫力度不大;四是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二、年工作安排
进一步落实“以区为主、属地管理”责任制,年工作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大市容环卫思想。突出专业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绩效考评,实现市容环卫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法制化、长效化目标,为服务民生、建设宜居城市做出新贡献。围绕这一思路,重点落实十一项任务。
清刷覆盖,一)从严整治非法广告。继续采取“依法打击。追呼停机,科学疏导”等措施,充分发挥公安城管治安队伍和专业清刷队伍主力军作用,保持对非法广告严打态势,做到白天8点前主要街路见不到非法广告,次要街路和背街小巷非法广告得到有效控制,全面提高清刷覆盖非法广告质量。
依据国家《城市容貌标准》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和《市户外广告牌匾总体规划大纲》规范户外广告审批行为,二)严格管理户外广告牌匾。强化规划意识和法律意识。从严把握户外广告审批设置条件,控制大型户外广告审批,逐步减少商业性户外广告数量。适时开展户外广告牌匾专项整治,对擅自设置的坚决依法拆除,对设置不规范的限期整改,全面提升户外广告牌匾设置的整体水平。
还路于交通。三)清理整顿违法占道行为。严格限制现有室外早晚市场数量和范围。综合治理摊亭床超范围超面积经营问题。全面清除违法占道物和堆放物。有效控制坐商外溢、占道经营。坚决取缔马路市场。还路于行人。
坚决取缔占道烧烤,四)综合治理占道烧烤。要把解决占道烧烤问题作为市容管理重点来抓。所有商家店外烧烤必须入室进屋。以区为主组织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占道烧烤,务求收到明显效果。
一般街路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五)完善街路清扫保洁长效机制。主要街路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扩大夜扫作业范围,重点区域全天候保洁。增加机扫、机保和机洗街路数量,机械化清扫率达到23%以上,街路的可见物和扬尘同时得到控制。加强居民区、背街小巷及楼间空地环卫管理。推进城乡清扫保洁一体化。完善街路清扫保洁长效机制,做到主要街路与背街小巷、白天与夜间、平时与节假日(双休日)检查与不检查“四个一样”
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科学设置垃圾收运站点,六)强化垃圾收集运输管理。市区实行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提高上门收集率和散袋垃圾捡拾率,解决垃圾在手推车内存放时间过长问题。改革环卫内部运行机制,把运输车辆配属保洁分队作业,实现垃圾收运零对接、一体化。营造良好垃圾收运环境,保持垃圾运输车辆车容整洁,移动式垃圾转运站周边绿化美化。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工作,提高收缴率,做到应收尽收。
逐步收回商养公厕管理权,七)提升公厕管理水平。推广南关区、绿园区经验。彻底解决商养公厕重商轻管问题。保证公厕专管人员数量,强化岗位责任监督,着力解决公厕不开门、晚开门、早关门和脏乱差问题。注意公厕维护,保证如厕安全,对具备条件的公厕周边进行绿化美化,公厕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
坚持“以雪为令,八)做好冬季清雪工作。把冬季清雪工作做为应急管理重要事项来抓。雪降即动,雪中清雪,夜间清雪,先通后清,确保畅通”原则,采取以机械为主,以专业队伍为主的清雪作业模式,确保第一时间打通260条主要街路、8个广场和17座桥梁,做到小雪当日、中雪五日、大雪七日内清运完毕。
对不具备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九)控制建筑垃圾私拉乱卸行为。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资格审核。更不允许上路运营。清运建筑垃圾的车辆必须按规定密闭运输,按时间路线行驶,按指定地点倾卸。各区都要成立建筑垃圾专业管理队伍,协调交警部门配合,对乱倒乱卸行为进行严管严罚。落实街道社区和物业公司管理责任,有效解决居民小区建筑垃圾、装修垃圾管理问题。
确保10月末投入使用。抓紧开展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十)增强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快蘑菇沟垃圾场一期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年底前落实审批手续。继续对三道、裴家两座垃圾场进行扩容改造,保证新旧垃圾场使用有序衔接。坚持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垃圾渗滤液和粪便处理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做好垃圾处理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工作。
各县(市)要高度重视市容环卫工作,十一)加强县(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按照《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专项规划,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制度落实,通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各项市容环卫综合整治,促进市容环卫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按照《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绩效考评实施意见》市里每半年组织一次对县(市)市容环卫工作的检查考评,检查考评结果在全市通报。
要强化四项措施。第一,完成上述任务。强化大市容环卫意识。要通过管理主体、管理区域、管理范围的界定,实现大市容环卫管理效果。首先,管理主体上,进一步落实区、县(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权责一致,属地管理责任制。其次,管理区域上,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把主城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及区属乡镇纳入市容环卫专业管理范畴,构建市、区、乡、村分级负责,四位一体的管理网络。第三,管理范围上,要做到城市开发建设到哪里,市容环卫管理就跟进到哪里。今年四环路全部贯通后,三环路已经成为市区内的主要街路,市容环卫设施和清扫保洁必须同步跟进。强化大市容环卫意识,还要像朝阳区、宽城区、绿园区、双阳区、高新区那样,理顺管理体制,整合管理资源,形成管理与执法合力。
强化专业队伍管理作用。首先,第二。发挥环卫三支队伍作用。完善环卫内部运行机制,实行业绩与报酬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要创造条件,确保环卫运行经费需要,逐步增加环卫机械设备,充分发挥现有环卫机械能力,提高街路清扫保洁水平和效率。其次,发挥执法队伍管理作用。加强区直管力度,认真解决执法队伍软、懒、散的问题,通过组织、行政、经济措施,提高执法大队执行力,解决行政不作为问题。各区要关心执法人员,切实解决他待遇问题。区里必须保证执法经费,不允许把执法经费与罚款挂钩。第三,加强对协管员的管理。要通过择优聘用协管员的方式解决城管执法力量不足问题。同时要规范协管员行为,明确协管员职责,形成与执法人员有效配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容规范、环境整洁、城乡统筹管理为目标,以“四消除、五整顿”为重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城乡环境由无意识管理向有意识管理转变,由无序管理向有序管理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转变,促进城乡容貌提档升级,推进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对象和范围
(一)县中心城区;
(二)*镇社区巷道;
(三)农村乡镇所在地;
(四)90个行政村。其中G111国道沿线**村、*村,*乡东*村;碾北公路沿线富路镇*村、*村,*乡*村;*公路沿线*新民村,*公路沿线*乡*村、*村;*镇3个*村(*村、*村、五一村)和*1个*村(友谊村)作为重点村屯;
(五)县直有关部门及单位。
三、管理考核标准
依据《齐齐哈尔市城市管理星级乡镇考评实施方案》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组织编制三供两治近期建设规划(二零零九-2012)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进行评比。
(一)中心城区管理考核标准
1.主次干道管理考核标准:各主次街路秩序井然,商品、物品摆放有序;无乱贴乱画;无陈旧破损牌匾、广告、条幅等;市场秩序井然,市场外无探头经营;各种人力车、畜力车、机动车停放有序,设有专人管理;基建工地管理规范,有围挡,工地外无乱堆乱放。设有专兼职管理和清扫保洁人员,清扫保洁覆盖面达到100%,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垃圾收集容器化率达到90%以上(或采取封闭式垃圾收集站点),无垃圾站点;具有固定的垃圾处理场地,及时覆盖平整,具备有效的污染防护措施;公厕清掏、保洁率达到100%;渣土管理覆盖面达到100%。
2.物业小区管理考核标准:物业管理小区保持整洁美观,无违反规划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现象;无擅自改变房屋用途;房屋装饰装修符合规定,无危害房屋结构安全及拆改管线和损害他人利益问题;公用配套服务设施完好;上、下水管道畅通,无堵塞外溢现象;小区道路畅通、路面平整,井盖无缺损、无丢失;环卫设施完备,设有垃圾箱、果皮箱;有专职清洁人员,实行标准化清洁,垃圾日产日清;无违反规定饲养宠物、家禽、家畜;不改变绿地用途,无破坏、践踏、占用现象;绿地无纸屑、烟头、石块等杂物。
3.清雪管理考核标准:由城管局按照县清雪工作方案要求,督促各责任单位完成清雪任务,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县环卫处负责及时运出积雪。
4.垃圾处理管理考核标准:按时限要求,完成*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任务。
(二)*镇社区巷道管理考核标准
社区巷道秩序良好,无占道物;边沟整齐,排水通畅;有专职垃圾清运和日常保洁队伍,保洁覆盖面达到95%以上,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垃圾收集容器化率达到80%以上。无卫生箱地段要设有简易垃圾池,无垃圾站点;巷道宜栽树木地段要栽植灌木;巷道宜栽花卉地段要栽种鲜花。每个社区至少有三支环卫志愿者服务队,作为环卫义务宣传员和监督员。
(三)农村乡镇所在地管理考核标准
主次街路秩序良好,商品、物品摆放有序;视野内无乱贴乱画;牌匾、广告条幅规范整齐,无破损;市场秩序良好,市场外无探头经营;各种人力车、畜力车、机动车停放有序;基建工地管理规范,有围挡,工地外无乱堆乱放。有专兼职管理和清扫保洁人员,清扫保洁覆盖面达到70%以上,垃圾清运率达到80%以上,垃圾收集容器化率达到60%以上(或采取封闭式垃圾收集站点);背街小巷垃圾收集站点要采用半封闭垃圾池,无垃圾;具有固定的垃圾处理场地,及时覆盖平整,具备有效的污染防护措施;公厕清掏、保洁率达到100%;渣土管理覆盖面达到50%以上。
各乡镇除完成规定的管理事项外,还要积极做好“三供两治”(供水、供热、供气和污水、垃圾治理)工作。要按照省政府关于“三供两治”建设规划要求,认真组织编制本乡镇的垃圾处理项目规划,并完成向上申报工作。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拉动内需所涉环境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的支持。
(四)村屯管理考核标准
拆扒违章建筑,形成村屯环路;街路环境卫生有人扫、有人管,街路比较干净;边沟排水通畅;对边沟经常锄草,路面砂石铺装;路面保持平整,主要街道安装路灯;街路树木成行,院落围墙整齐,柴草粪堆出村。
(五)责任部门和单位清雪管理考核标准
坚持“以雪为令、雪停即清”原则,中心城区清雪做到小雪当日清、中雪2日清、大雪3日清,保证为人车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四、考核办法
(一)组织实施。此项工作的检查考核由县中心城区提档升级和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乡镇、社区全年定期检查6次,随机抽查6次,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和物业管理小区的市容环卫提档升级工作由县政府另行考核;行政村由各乡镇自行考核;部门单位冬季清雪工作由县政府清雪指挥部另行考核。
(二)评定等次。根据《*县中心城区提档升级和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评分标准》,对*镇社区巷道和农村乡镇采取平时抽检和年终综合评定的办法,评出一、二、三档乡镇(社区),得90分以上的为一档乡镇(社区),80-89分之间的为二档乡镇(社区),70-79分之间的为三档乡镇(社区)。
五、奖惩办法
(一)县财政安排50万元“以奖”专项资金,作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资金,分别给每个乡镇1万元用于环卫保洁管理经费,2万元用于涵管、砂石、红砖、水泥、苗木等物资投放,做到专款专用,以奖;对“三供两治”所涉乡镇的垃圾处理项目规划、申报、审批工作,由县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二)县政府对年终考核达到一至三档标准的乡镇(社区),年底分别奖励价值3万元、2万元、1万元的卫生箱和环卫保洁车辆,同时对一至三档单位有功人员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2000元。考核结果并列的按同级标准授奖。对表现突出的县直有关包扶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环境整治效果显著的村屯进行适当奖励。
(三)县政府对冬季清雪工作认识高、行动快、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分别评出“十佳”和“十优”,进行专项奖励(标准另定)。
(四)县政府对年终考核在70分以下的乡镇、社区,中心城区市容环卫提档升级工作不利的相关部门单位,冬季清雪工作不达标的部门单位,环境整治无明显成效的村屯,进行通报批评,以观后效。
六、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取得实效,县政府成立*县中心城区提档升级和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区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按照区政府“健全市容城管长效管理机制”的要求,推进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巩固“清洁家园、绿化乡村”活动成果,树立“大管理”理念,推进“三大市容”建设,捍卫“第一城区”荣誉,展示“门户城区”形象,促进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城区环境的持续改善,全面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区综合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督查考核为手段,以奖惩激励为保障,建立健全区、街(镇)、居(村)三级管理长效机制,构建“统一领导,层级负责,统筹协调,绩效挂钩”的城市管理新机制,形成“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促进全区市容(城管)工作步入长效化管理轨道。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进一步强化区市容局督查、指导、协调、考核的职责,确立街(镇)在市容(城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区、街(镇)、居(村)三级联动的长效管理新体系。
(二)坚持统筹协调、注重长效原则。统筹硬件设施投入和整体素养提升,统筹市容环卫管理和城管执法工作,统筹市容(城管)近期任务和远期行业规划,统筹日常管理和阶段性保障,形成软硬件配套、部门协作、优势整合的长效管理新格局。
(三)坚持层级负责、职责明晰原则。进一步明确区市容(城管)部门、街(镇)、居(村)管理工作职责,实施全区市容(城管)长效管理工作考核,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绩效评价、奖惩分明、措施到位的长效考核新机制。
(四)坚持宣传教育、共创共建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教育培训,维护行业良好形象,不断提高公众对市容(城管)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营造公众积极参与、广泛监督、共创共建的长效管理新氛围。
四、工作机制
(一)科学管理机制
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保障市容(城管)工作经费投入,健全市容环卫网格化和城管执法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城管进社区,实施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量化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标准,明晰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激发活力,以制度强化管理,以制度提高效能,促进市容(城管)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之路。
(二)日常督查机制
健全督查制度,规范督查程序。建立健全区、街(镇)、居(村)三级督查机制,坚持日常督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层级督查与自摆自查相结合,批示批件、媒体曝光、热线投诉与现场督查督办相结合,编发督查通报、落实问题整改、注重信息反馈,确保督查效果。
(三)检查考核机制
建立数字化信息采集平台,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检查考核工作机制,对全区范围的市容市貌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依法行政工作等进行全方位考核,实行绩效挂钩、奖惩激励。成立*区市容(城管)长效管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考核办公室,负责市容(城管)长效管理考核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四)宣传教育机制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介,提升宣传质量,推广行业典型,加强舆论引导,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参与意识、共建意识。完善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注重宣传劝导,提升行业形象,使市容(城管)工作贴近于民、服务于民、融入于民,努力形成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街(镇)、区市容局各直属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市容(城管)长效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街(镇)、区市容局局属各单位、部门要根据实施意见和要求,细化考核标准,完善考核办法,规范考核程序,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为切实抓好全区生态环境综合提升工作,打造生态和谐文明,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继续开展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为目标,紧紧抓住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全面加强和改进城乡环境治理与管理,加快城乡环境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步伐,实现人居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贯彻落实省市和谐城乡建设行动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按照和谐城市、和谐镇(街道)、和谐村(居)三个层次,围绕生态环境综合提升工作重点,重点围绕国道、省道、铁路、高速公路、主要河流沿线,以及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小城镇、中心村等重点区域,组织开展以治脏、治乱、治污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提升管理标准,净化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全区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明显进步,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整治内容及责任分工
(一)环卫治理。
一是实行道路分级管理。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实行A、B、C三级质量标准,全面推行“全时段、全覆盖、无缝隙”环卫保洁体制。A、B级道路,实行动态巡回捡拾作业模式,机扫冲洗车辆确保每日两冲洗、两机扫;保洁员实行两班制,全时段、全覆盖巡回捡拾扫保,达到路面无积存尘土、砂石遗漏,人行道路面颗粒物不超过30克/平方米,遗撒污物15分钟清理干净,达到“五净五无”。
二是完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加大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力度,达到“户集、村收、镇运、区集中运送”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行压缩车收集生活垃圾方式,按照1台/2万人的标准配备生活垃圾压缩收集车,按村(居)总人口3‰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区政府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补助资金优先用于环卫保洁人员工资,不足部分由镇、街道承担;按1个/100人或1个/30户的标准在村(居)内配备与压缩收集车配套的生活垃圾收集箱,实行定点和定时投放,杜绝二次污染;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装化收集,做到应收尽收、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90%。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区环卫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分级管理的要求,负责做好全区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要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加大镇、街道卫生保洁和垃圾治理的监管力度,确保镇、街道和村环卫基础设施、环卫管理人员和环卫作业人员配备到位。四是强化建筑工地治理。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纳入到建设工程施工、拆迁管理程序,实行处置证制度和工程竣工勘验制度;抓好建筑垃圾运输环节管理,实行建筑垃圾准运许可证制度;实行工程文明施工保证金制度,加强工地出入口管理,有效控制施工工地带泥上路;城区和交通干道两侧的建筑工地,必须按标准设置施工围挡,按标准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对出工地车辆进行冲洗,严禁带泥土污染道路;所有进出工地的运输粉状物料车辆必须封盖严密,杜绝撒漏。(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环卫局、区建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管执法局)
(二)市容治理。
一是认真开展广告治理。拆除所有楼顶广告、大立柱广告、落地式广告及刀旗广告;清理各类小广告、活动广告牌;整治门头牌匾、标语牌、橱窗、大型屏幕、霓虹灯、横幅、拱门、标语等其他户外广告;按照《市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定》的标准,制定户外广告整治方案,各镇、街道对辖区内的户外广告进行整治,达到整齐划一、整洁美观的效果。
二是开展店外经营整治。全面治理店外车辆维修、清洗及公路集市贸易、探头市场、占道经营、乱堆乱放、露天烧烤等现象,并与沿街经营业户签订管理协议,实施户籍化管理,彻底杜绝店外经营。
三是规范摊点设置。城市A级道路严禁沿路设置摊点,B级道路经批准设置的便民摊点经营规范有序,C级道路经城管执法局审批按实际需要和便民原则合理设置摊点。
四是加强车辆停放管理。在医院、商场、银行、学校、宾馆、酒店等车辆集中停放区域必须划定车辆停放标线,安装辅助停放设施;其他道路按照实际情况划定车辆停放标线、安装辅助停放设施,杜绝乱停乱放。停放区域要做到每100米至少配备1名管理人员,车辆集中停放区域每100米应不少于2人。
五是强化城市建设管理。拆除各种乱搭乱建,杜绝擅自破墙开店、装饰装修,清理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擅自设置的斜坡或斜梯,治理随意将路沿石开口、向路面排放污水及其他污染物、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利用路政设施设置广告等行为。
六是严禁乱倒垃圾。对沿街单位、商店、居民不按规定随意倾倒、堆放生活垃圾和装修垃圾、乱吐乱丢,以及沿街饮食店、娱乐场所、茶楼、烧烤店等乱倒餐厨垃圾、乱泼油污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七是加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管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管理,保证道路平整、无坑洼,人行道、路沿石平整完好,排水设施运行正常,桥梁、护栏无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城管执法局、工商分局、交警大队、区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处、区环卫局、区交通运输局、公路分局)
(三)污染治理。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契机,大力开展新一轮环保综合整治,健全完善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狠抓源头控制、科技支撑、执法监管等关键环节,制定最严格的准入标准,应用最先进的环保技术,落实最严厉的执法尺度,坚决打赢污染治理翻身仗。实施公安环保一体化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关停污染重、能耗高、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土小”企业。深度治理大气污染,突出抓好化工异味、扬尘粉尘专项治理和燃煤企业脱硫设施改造,加快扬尘污染治理。严格运输车辆密闭运输,严格道路冲洗,严格企业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监管,强化执法力度,确保企业全部达标排放。(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环保分局)
(四)河道治理。大力推进生态修复重建,搞好河流域后续综合治理,提升河流断面水质,扩大生态涵养区面积。清理境内河道内及周边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等,保持河道整洁,将垃圾收集到指定的垃圾收集点。及时清除水面漂浮物,保持水体清洁。及时清理城区雨水、生活污水排水管线沿线及周边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产垃圾等,防止管道堵塞,确保排放畅通。加强河道绿化管理,及时补植缺株断垄,及时清除死株枯枝。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涉河项目审查、审批行为,维护正常河道管理秩序。(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水务局)
(五)绿化治理。抓住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有利时机,积极实施“绿荫行动”,以栽种大乔木、提升大绿量为重点,加快推进“森林进城、园林下乡”,突出抓好“二沿三环”绿化、山区造林、庭院绿化等城乡绿化工程,形成绿美相拥、森林环抱、林路相依、独具特色的城乡生态环境;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原则,制定各类城市绿地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区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广泛吸收先进规划思想和设计理念,积极探索我区城市绿化规划方面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方法,增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于年底完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结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要求,组织编制全区三年绿化建设计划,明确具体目标任务、资金投入、完成时限、责任分工等事项,确保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顺利进行;对已建成道路绿化,进一步完善植物配植和栽植结构,对路进行大树补植,高标准、高质量施工建好大道绿化升级改造、路绿化改造及路东延、路西段等新建道路绿化工程;按照全省开展“绿荫行动”的总体要求,广泛实施“见缝插绿”,对长期空闲地、转角地栽植大乔木、花灌木,增加绿量,对人民广场、太公植物园以及街头游园,充实乔灌木,实施“提档补绿”,形成景观良好的林荫公园、林荫广场;全面实施精细化养护管理,做到林带内基本无病虫害、无杂草、无种植高秆作物现象,抓好日常管理,绿化带内无杂草、垃圾、白色污染,不得种植农作物,无人畜毁坏林木现象。(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林业局、区园林局)
(六)路域治理。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净化、美化、硬化、拆除、清理、规范、遮挡等方式,从年12月中旬至年3月底,对纳入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范围的23条主干线、8个重要出入口和石化厂区部分道路,进行集中攻坚治理,做到边沟无垃圾、杂草,路肩边坡整体密实、稳定、平顺、畅通、美观;路面扫保及时、洁净,树木常年保持涂白;全面取缔车辆维修、清洗、乱停乱放及公路集市贸易、打场晒粮、占道经营等现象,依法查处违法占用公路的行为;绿化带整齐美观,道路两侧林带不少于15米,穿村路段绿化不少于5米并砌筑排水沟,实现路宅、路田分离;公路两侧建筑美观、整洁,无残墙、断壁、破房;坚决制止和拆除道路两侧违法、违章建筑物;广告严格按标准设置,达到齐整划一、整洁美观的效果;重点路段、较大平交路口硬化,经营路口和店前场地硬化,并划停车位;高标准设置垃圾箱,逐步取消垃圾池,保持道路两侧可视范围整齐洁净,无垃圾、粪堆、杂物堆、白色污染等。各镇、街道辖区内其他道路也按照此标准一并治理。专项整治结束后,配足配齐保洁、养护人员和设备,建立和落实日常保洁和定期检查制度,转入长效机制抓好管理。(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交通运输局、区林业局、区园林局、区环卫局、区城管执法局、区水务局、公路分局)
(七)村容村貌治理。优化镇村发展布局,抓好23个两区三村续建项目,加快实施朱台镇土地利用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和农村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路水气电医学”等公共事业,年内改造农村道路130公里,继续深化农村五化工程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和《市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大力实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活动,将全区农村划分为新型农村社区型、保留村庄整治型、近期搬迁改造型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设定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标准,全面完成三清(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五化(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交通运输局、区环卫局、区林业局)
四、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要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二)强化督导考核。要严格日巡查、周检查、月通报、年终总评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落实整治任务及责任单位、责任人,建立整治档案。同时,要将整治活动方案、工作进度,及时报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办公室。区综治办要严格督导检查机制,确保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举 措
一、构建三大体系,夯实工作基础
组织保障体系。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市美丽村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乡环境卫生指导中心,并抽调水利、住建等部门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各相关镇(区)、村也搭建了相应的工作班子。全面梳理、整合各条线支农项目和资金,出台美丽乡村建设财政奖补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经费专项用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责任推进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美丽幸福、江南典范”和“出精品、做示范”的目标定位,将美丽乡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区镇年度绩效考核项目(占20分),每季度开展一次内部督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商议部署规划、建设工作。各镇(区)层层签订责任状,全面部署,全面推进。
部门联动体系。整合条线部门资源“一盘棋”推进,规划、住建、水利、农委、旅游、交通等成员单位结合部门职责,对各重点建设项目落实责任分解,监督工程质量、提出专业意见、协调施工进度,共同为美丽乡村建设出主意、作贡献、抓推进。
二、实施三大工程,提优村庄风貌
规划引领工程。科学选址,结合全市保留村庄建设规划,挑选地理禀赋较好的长期保留村庄,作为省级试点和苏州市级示范点建设点位,打造个性鲜明、各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对示范点周边村庄建设康居乡村、组织环境整治,做到“展示示范成果,推动面上建设,提升整体形象”。规范程序,明确区镇为美丽乡村的实施主体。规划方案经镇级初审、业务部门审核、市委市政府审批通过后,再启动建设,确保了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严格管理,注重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对不按规划实施的,市级不予验收,且不得享受市级财政奖补政策,以此确保建设标准;规范基本建设程序,监察部门全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如期推进和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全力打造阳光工程和优质工程。
示范带动工程。定期召开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观摩会,通过现场办公全面掌握各点位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为及时发现问题,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还经常采取暗访形式,不打招呼、不定期直接到建设现场进行督查督办。
宣传引导工程。营造建设氛围,制作公益广告在张家港新闻中循环播放,在《张家港日报》开设专版,编发公益短信10万余条。在村庄建设规划、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实施效果等方面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优化三大举措,确保高效推进
一是分类建设。坚持尊重标准与完善村庄整体功能相结合、生态自然与打造村庄特色相结合,不盲目大拆大建,不搞一刀切。对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示范村、苏州市美丽村庄示范点,因地制宜,分四种类型建设:古村保护型,如塘桥镇金村、凤凰镇恬庄等,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增强古村活力。自然生态型,如南丰镇建农村,大新镇桥头村、新海坝村,塘桥镇牛桥村,乐余镇扶海村等,着重在完善配套设施、长效管理、突出自我优势等方面下功夫。休闲旅游型,如常阴沙常兴社区、锦丰镇南港村等,彰显江南水乡特色,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及旅游业。现代居住型,如南丰镇永联村等,加速推进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对三星级康居乡村,突出“六整治、六提升”,即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及河道沟塘,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绿化美化水平、饮用水源安全保障水平、道路通达水平、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和村庄环境管理水平。对二星级和一星级康居乡村,突出基础设施配套,着重建设村庄道路、健身广场、停车场、路灯等基础设施以及整治河道沟塘、乱堆乱放等环境薄弱环节。
二是全程服务。建立以经常指导、随机检查、典型示范为主的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监管、目标考核和成果验收。市美丽村庄办实时跟踪各点位建设进展情况,及时汇总重点项目推进、资金投入及实施进度,掌握动态信息。
三是驻点指导。各点位设立现场指挥部,推行现场办公、现场协调、现场监督“一线工作法”。按照建设目标任务,科学安排施工步骤,遇到问题及时会商、及时解决,协调各施工队伍抓工程进度,确保建设进度不脱节,质量有保证。
四、创新三大机制,促进长效落实
坚持建管并重,落实长效措施。一是推进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逐步引导有市场化意向、较好环卫保洁基础、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开展试点,推进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目前,市场化运作村累计61个,市场化率达38.4%,保洁质量和保洁标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二是推进农村保洁队伍职业化。按户籍人口3‰以上比例,配备了2341名农村专职道路保洁员,做到“三统一、一保障”:统一签订协议、统一保洁要求、统一考核管理,提高待遇保障。三是推进农村环卫管理一体化。在有条件的镇、村,逐步将河道、道路、绿化和环卫保洁整体打包,实行一体化管理。推行生活垃圾清运一体化,打破村组界限,按卫生设施分布情况,网格化清运,逐步实现镇村生活垃圾一体化清运。
思 考
回顾近三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张家港打造了一批特色亮点村庄,带动了面上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收获了如下经验、启示。
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工作方方面面,必须明确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职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有责,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像抓城市建设一样抓村庄建设,像抓城市环境改善一样抓村庄环境改善。美丽乡村既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实践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建筑风貌维护、河道保洁、生活污水处理及绿化、道路、路灯、文体设施养护等要求,落实长效机制,健全设施维护、垃圾清运、绿化养护、河道保洁等管理制度,明确市、镇、村三级长效管理经费配套筹措机制,做到有长效制度、有管护队伍、有资金保障,确保建好一处、管好一处。
因地制宜、惠民优先。村庄的基础条件不同,决定了村庄的建设成效也不尽相同。充分挖掘美丽乡村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如凤凰镇以大恬庄形态提升工程为抓手,以榜眼福地恬庄村陆家宕自然村为核心,将老街南侧双塘村夏家坊和奚埔塘东侧等区域列入整治范围,实施旧宅改造、生活污水处理、河道生态驳岸等工程,与千年古街风貌相互融合,遥相呼应。常阴沙常兴社区着力打造苏南第一油菜花海,发展旅游休闲项目,油菜花海期间,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0余万元。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督检查机构尚不健全,履行环境卫生监管职责没到位。
目前,我市环境卫生工作在管理范围、管理标准和管理力量等方面都与以往有了很大变化。在管理范围和作业量上,按照城乡一体化管理的要求,环境卫生管理范围由以前城市地区正逐步扩展到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全市行政区域。同时,环卫管理内容更加深入和细化,业务量大幅增加。在管理标准和要求上,按照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全社会环境意识普遍增强,社会各方面对环境卫生工作要求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环境卫生作业质量和管理标准不断提升。在管理力量上,由于机构不完善和缺乏相应的人员编制,经常超负荷工作,无法投入更多精力对全市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系统和有效的监督管理,监管工作难到位,难以达到对环境卫生问题主动发现、快速反应、督办到位、解决迅速的工作要求。
目前,市级环境卫生监督机构在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机关各处室、各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已全面开展工作,实现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工作有效的目标。各区县市政管委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力量相对薄弱,除个别区县成立了专门的环境卫生监督检查机构,建立了专业检查队伍,大部分区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仅有2—3人负责,环境卫生监督检查机构还未建立,各项工作还未有序开展,工作时常处于应付状态,环境卫生监督检查更多的是依托市级监督检查组织,使得相关工作效率低、问题反映不全面准确、决策措施治表不治本。同时各行业部门履行环境卫生职责更是薄弱环节,普遍存在机构没有,意识不强,责任不清等问题,现环境卫生突出问题主要反映在小街小巷和各行业部门管理的绿地、老旧居民小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餐饮企业、商业服务企业的公共厕所和门前广场等。
2、相关考评制度、标准和办法需进一步完善,适应新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的考评体系有待建立。
针对区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市区两级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工作以及专业作业队伍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已建立起一系列的检查考核标准,如环境卫生综合考评制度、环境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行检查考评办法、环境卫生作业量和作业质量监督检查办法等。同时组建了专业检查队伍,已经将区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垃圾分类覆盖率、资源化率纳入考评体系。但是随着监督检查工作范围的扩大和环境卫生工作标准的提高,特别是奥运会圆满成功举办后,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北京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对北京环境建设工作多次做出明确指示,市政府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增加对环境卫生的投入,环境卫生工作越来越为全社会所关注,对环境卫生工作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现行的相关考评制度、标准和办法需要修改和完善,新增的检查领域要制定相应的考评体系,以适应工作需求。
3、监督检查的手段和方式需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环境卫生监督检查手段主要是依托市级专业检查队伍和部分区级专业检查队伍定期对环卫专业作业情况、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等进行现场检查,在线监测、环境监测等科技手段应用范围和覆盖范围还比较窄,城市管理监督平台(万米网格)的作用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环境卫生问题反馈渠道不健全,信息不及时,检查手段和方式科技含量不高,被动接受问题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环境卫生问题主动发现和快速反应机制和具有先进科技管理手段的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尚未形成,没有达到对环境卫生问题主动发现、快速反应、督办到位、解决迅速的工作要求,特别是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发现环境卫生的共性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4、监督检查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达到推进环境卫生整体工作的目的。随着环境卫生工作标准和要求的提高,检查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要不断适应工作的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以规划为基础,加强对策研究和规划研究。
依据《北京市环卫专业规划》和各专项环卫规划,制定并完成全市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五年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同时在建立环境卫生监管体系、高科技检查方式的应用等方面加强研究,进一步理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定位,充分发挥在环境卫生监督管理方面的政府职能作用,加强我市市容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环境卫生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二)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环境卫生监督检查职责,建立层级监督管理体系
市市政管委依据《北京市环卫专业规划》和各专项环卫规划,制定全市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并完善环境卫生考评体系和各项考评标准、办法,逐步将环境卫生检查考评结果纳入区县绩效考核;按照“落实责任、整合资源、充实力量、强化职能”地原则,指导区县市政管理部门建立环境卫生监督检查机构,加强和充实在环境卫生监督检查方面的管理力量。
区县市政管委负责尽快成立环境卫生监督机构,建立专业检查队伍,依据市里相关规划和标准,制定、分解和落实本辖区的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各项考评体系、标准、办法,重点加强街道(乡镇)一级的监督检查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考评体系,做到责任到人、逐级落实、不留死角,真正实现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作业监管体系。
(三)逐步落实和加强行业管理部门在环境卫生方面的责任
依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环境卫生工作不仅包括环卫管理部门、环卫专业队伍,还包括
交通、建设、农村、水务、园林绿化、商务、环保、铁路、市政等10多个部门以及6个专业高速路公司,环境卫生工作的覆盖面和涉及部门较多。依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通过采取签定环境卫生责任书、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等措施,逐步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责任,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落实和全面履行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职责,逐步将行业部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和环卫作业等情况纳入到全市的考评体系中。(四)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考评办法和工作制度,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环境卫生综合考评办法》(专业考评)、《市属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行检查考评办法》等,制定区县环境卫生管理检查考评办法、行业部门环境卫生管理和专业作业的检查考评办法等,研究环境卫生社会公众评价体系,搭建并拓宽与公众交流的信息平台,不断提高公众对环境卫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进一步调整和充实考评内容,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开展远郊区县环境卫生检查考评工作。通过检查考评指导远郊区县环境卫生工作,促进城乡环境卫生协调发展。继续完善专项考评分析会、通报会、现场会等工作制度,同时全面开展区县市政管委环境卫生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考评、各行业部门环境卫生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考评以及对相关行业环卫专业作业的检查和考评、环卫专业作业的检查和考评、市属和区属垃圾粪便处理设施的检查和考评等检查工作
(五)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和手段,提高检查效果和水平
专业评价要充分利用在线监测、环境监测等高科技手段,改善检查方式和提升检查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增强检查队伍的战斗力。同时按照工作任务的需求和运行作业标准的修订,逐步扩大检查范围和提高检查标准。逐步完成区县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在线监测系统的建立、环卫专业检查队伍设备的配备和更新等工作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城市管理监督平台(万米网格)的作用,借助城市管理监督平台,建立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平台,及时汇总政府机构、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中介组织、城市管理监督部门、新闻媒体、群众反映等多种渠道的问题反馈,在现有的条件下,针对工作内容和任务的不同,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协调和调动好各种检查资源,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研究城市管理监督平台在全市环境卫生监督检查方面的作用,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建立环境卫生问题主动发现和快速反应机制,由被动接受问题逐步向主动发现问题转变,提高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科技含量,逐步建立具有先进科技管理手段的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体系。
、2013年1月,哈尔滨市环卫工作岗位上迎来了7名研究生。“研究生当环卫工”这一话题经《南方周末》报道后,被社会公众广泛关注。这7名研究生是哈尔滨城管局向全国招聘事业编制环卫工人,从上万名报名者中过关斩将顺利上岗的胜出者。此前,哈尔滨城管局457个工勤技能岗位公开招聘,1万余人报名,实际报考缴费成功的7186人中,拥有本科学历的2954人,占41.11%,29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
围绕三千本硕毕业生争当环卫工,社会舆论中有各种争论与反思。大学生择业观转向“体制内”,有人尖锐地否定:向“体制”要“安全感”是时代倒退。有人批评教育制度,学用脱节。但有人表示理解,择什么业是个人选择,哪怕当环卫工也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他人无需指指点点。还有人表示乐观,大学生当卫环工,新老环卫工更替,提高环卫工素质。
不管从哪个角度评议,不容忽视的是本次参加招聘的本硕毕业生的真正目的是“事业编制”。“扫大街也是公家的人”道出了大家对编制的向往。“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道出此言的是本次22位研究生落选者之一。
事业编制
缘何成为“香饽饽”?
为何“事业编制”这么有吸引力?在我国,事业单位以编制数额作为财政拨款的依据。一个编制一个“人头费”,通过编制管理来控制财政经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第15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应当使用行政编制,事业单位应当使用事业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由此可见,事业编制或行政编制对应着机构的性质。事业编制按财政拨款不同又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可现实中,事业编制不单单是财政拨款的依据,还意味着可以落户口,可以调入档案,基本不会像企业一样被“炒鱿鱼”,旱涝保收,有养老保障等等。
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家人会关心是否有编制。以医院招聘毕业生为例,进入同一家医院,人员的类别可能有四种。第一种是事业编制,除享受由国家财政开支的其它相应的福利待遇等,档案转入人事部门,落户口,所有一切与老事业编制人员一样。第二种是人事。与用人单位签订人事聘用合同书,相应的福利待遇与事业编制人员略少,其档案由人才交流中心托管,不一定落户口,服务一定年限择优转入事业编制序列。第三种是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个人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工资、福利比在编人员低,与企业员工一样缴纳五险一金,进入退出灵活,流动性较强。第四种是劳务派遣。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直接签订合同,属服务外包,个人不与用人单位直接发生关系,而是与劳务公司签合同,劳务公司支付人员工资。以上四种人员相比,显而易见,第一种事业编制最好。
选择有事业编制的事业单位就业,是毕业生自主择业的理性选择,事业单位也以“事业编制”作为吸引人才的“诱饵”。哈尔滨城管局环卫办副主任王勇对招聘寄予厚望:“我们希望提高环卫工人的素质。”不得不承认,事业编制是“香饽饽”。如宁波市政府为了帮助民办学校引进人才,核定一定数量的自收自支事业编制。虽然政府不掏“人头费”,但是核定了事业编制,满足一定条件就可参加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可享受事业单位医疗保险政策的落实。自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事业编制人员只退不进,事业编制随人员退休自然消减。可现在有的地方为了激励员工,拿事业编制作为激励手段,出现“翻烧饼”现象。如2012年同济大学后勤集团8位优秀合同工转入学校事业编制。
事业编制功能从最初控制财政经费支出,到作为吸引人才的“诱饵”,事业编制异化为身份、资格及背后特殊的权利。
创新路在何方?
事业单位编制是一项带有计划经济性质的产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饱受诟病,许多单位人员编制数额核定多年不变,影响了事业的发展。例如,沿海发达地区,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大多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量急剧增长,但人员编制却没有得到及时扩充,严重影响医疗公共服务的提供。再比如按照规定,警力设置以常住人口为标准。以深圳为例,常住人口不过百余万,而总人口早已超过千万,如果仍然刻舟求剑地完全按照规定配置警力,基本公共安全服务,治安秩序难以保障。再比如,中科院某所实有员工2100人,而事业编制仅570个,如果严格按核定的编制数,远远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中央电视台总共12000人,4700个编制,2003年,北京中视汇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央视将大批编外员工转送至该公司名下,实行了劳务派遣制度。那些负责每日在各档新闻节目前后串录广告的职位,尽管一年到头都跟播出的广告打交道,但却拿不到广告提成,就因为他们是企聘(劳务派遣),而编制内的一些员工每季度有三四千元的广告提成。正因为现有的编制数额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人员需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出现了编外人员这一群体,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就业歧视扩大化。事业单位的人员类别越来越复杂,出现了“一样的岗位,不一样的人生”,编内编外“天上地下”的落差。
改革重点:
搞活用人机制
针对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弊端,2011年7月下发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中,专门制定了《关于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明确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即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继续实行机构编制审批制。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即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在制定和完善相关编制标准的前提下,逐步实行机构编制备案制,建立并规范备案程序。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从审批制向备案制管理,是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创新的一个举措,编制管理向下放权,扩大了事业单位用人的自。
搞活用人机制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是本轮事业单位改革搞活用人机制的两项重点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度意在从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岗位管理制度意在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哈尔滨环卫工作岗位突出“事业编制”,给人造成终身制,进入“保险箱”的错觉,这是一种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三年考核优秀转管理岗”,虽然只是岗位序列的转换,却给不少“官本位”应聘者莫大的吸引力,误以为“转干”,无形中强化了事业单位行政化。哈尔滨环卫工招聘与本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突出“能进能去”“人岗匹配”并不一致。企图通过招聘硕士生提高环卫工人素质也是缘木求鱼。招聘工勤岗环卫工人,需要对口专业的职业院校的技能毕业生,而不是目前录取的“教育学”等冷门专业。因就业难,退而求其次选择环卫工的本、硕毕业生,学用脱节,进入事业编环卫工系列,不但无助于提高环卫工职业水平,反而对现有编外环卫工人形成冲击。
核心制度:
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一直沿用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人事管理方式行政化,用人机制不灵活,实际上的身份终身制,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等弊端越来越显现。早在2000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本轮事业单位改革,针对人事制度改革,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截至2011年底,全国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达90%,岗位设置制度实施工作全面推开,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经开始实施。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意在优胜劣汰,通过建立解聘辞聘制度,疏通事业单位人员出口渠道,增加用人制度的灵活性,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而在实践中,事业单位聘用制度趋于走形式,聘用合同管理被简化为“新进人员签聘用合同”,聘用合同变更、续签等环节被忽略。中科院某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感叹:“事业单位聘用制,能出能进,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实践中却不行。有个编制,就不能出去。”编制管理下的聘用制度变成了事实的“铁饭碗”,并未打破“终身制”。就算没有编制,能进能出的制度需要绩效评价工具。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干好干坏由谁说了算?专业、客观的绩效考评指标如何设计?绩效考核的结果如何运用?
“养人”向“养事”转变
当哈尔滨环卫系统仍用传统“事业编制”招兵买马,用“养人”的方式提供公益服务时,武汉、深圳等地将环卫外包给专业公司来做,让企业运用专业机器和管理经验,在减轻环卫工劳动强度的情况下提高效率,也节省了成本。类似环卫事业单位等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本轮事业单位改革政策中得到体现,如配套文件《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财政有关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逐步从‘养人’向‘养事’转变。”“养事”意味着财政支出不以传统的编制数额为主要依据,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从“养人、养机构”向“养事、购买服务”转变,需要在财政经费供给方式上,同步实行财政改革,实现“以事定费”和“购买服务”的供给模式。公共服务市场培育与监管、公共服务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效果评估等都将是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改变之后的新任务。习惯了算“人头费”的财政经费“懒人”供给方式,向新型财政供给方式转变,不但需要财务人员,还需要工程师、咨询师、招投标管理、公共政策评估多方面的人才。
扫除“养人”向“养事”转变的障碍,盘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畅通退出机制,需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同步改革。由于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作为被改革者的事业单位人员对改革持观望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