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32:30
导语:在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 BME)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门理、工、医高度交叉融合的新兴边缘学科,是电子、计算机、通信、智能仪器、传感检测、医学仪器以及生物学、现代医学等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融合。基于医疗器械新兴产业对于医学工程人员的巨大市场需求,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医疗仪器的质控、维护与研发及生物医学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存储等方面的“厚基础、多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了让学生具备医学仪器的原理与构造知识,具有进行操作、管理、质量保证及医学仪器初步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且能在生物医学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则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及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为此,构建以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为主体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开展电子技术类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电路分析、设计及应用的能力是实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备环节[1]。
电子技术实验分为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两大类,本文针对本院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曾经存在的问题,从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以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电路设计、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曾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中,本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曾存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1)实验内容设置简单。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总学时为24学时,每2学时(90min)为一次课,设置了12个实验项目。为了保证在2学时时间里顺利完成实验,实验内容大多过于简单,且大部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导致对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得不到显著效果。且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已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且实验内容过于简单,实验完成时间非常短,导致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降低,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态度表示质疑。
(2)实验教学方式方法传统。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的讲解书上的实验内容,缺少启发学生思考的行为。可采用什么方法、什么芯片来实现电路,优缺点有哪些;当电路出现问题而得不到理想结果时,问题出现在哪里,如何测试电路,如何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式、思考式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体现较少。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往往把一个实验项目从头到尾演示一遍,学生依葫芦画瓢,对实验一知半解,不主动思考为什么这样连接线路,出现问题更是无从下手,更谈不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理论知识得不到巩固,动手能力也得不到提高,从而使得开展实验课的意义得不到体现,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处甚远。
(3)实验室教学管理沉闷。
实验是个科学及严谨的行为,一般情况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验室的管理上过于严格,不允许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实验氛围死气沉沉。这样虽然可以保证独立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实验效果。有些学生甚至也不敢和任课教师进行交流,电路出现问题也无法解决,课后抄袭别人的实验数据来完成实验报告。
(4)考核方式不合理。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不够客观,传统的实验考核以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由于实验教学时,老师不可能同时监督所有的实验学生,所以抄袭的实验数据及实验报告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一些学生养成了对别人的依赖心理及学习懒惰的坏习惯[2]。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是一门逻辑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及制作的能力[3]。基于以上曾出现的主要问题,在现阶段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该研究者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 实验内容改革
在实验教学内容上,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全面修订了实验教学大纲,优化实验知识结构,形成梯次的教学内容体系,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总学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并且注重实验项目课程内综合更新、课程间重组以及跨学科交叉融合,尤其重视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近两年,面向本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实验项目从12个减少到9个,但是总学时保持未变;从实验内容设置来看,实验难度成梯度;实验类型分为基础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创新设计性三种。纯粹的验证性实验只有2个,分别为实验一逻辑门测试和实验四触发器功能测试。实验一为第一次实验课,先要教会学生使用实验箱和认识芯片实物,向学生传授实验技巧,所需时间较多,因此设置的内容稍简单,让学生的实验过程既顺利又充实而有成就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实验兴趣。实验五分为两个部分:先验证计数器及寄存器逻辑功能,随后重点完成常用计数器芯片74LS161和寄存器芯片74LS194的扩展应用设计,如果只是单纯的芯片功能测试,就缺乏应用训练,不利于后面相关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实验二和实验三为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分为小规模和中规模,内容上不重复,电路的实现从采用逻辑门升级到采用中规模集成芯片。实验六为经典的时序逻辑电路设计,考虑到难度稍难及根据往届实验情况,将其学时调为3学时,通过该实验项目,学生对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流程、动作特点及测试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验七为综合性实验,主要进行综合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时钟脉冲信号在数字电路的工作中起控制作用,因此,特设置了一个采用经典的模数综合器件555定时器来构建简易时钟脉冲信号源的实验项目。前八个实验基本涵盖了数字电路理论内容,且按照理论课章节顺序来设置。在实验课程的最后,为了综合考查学生知识运用、创新、动手操作及团队合作能力,特设置了一个系统设计性实验项目,如《交通灯控制电路设计》。该设计任务涉及到多个功能模块,由于电路较复杂,设定学时为6学时,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实现,作为实验课程考核部分之一。
综上,整个实验教学分为四个阶段:基础训练实验阶段、基础设计实验阶段、综合应用训练阶段和系统设计实验阶段。使学生从基本的实验设备和器件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知识的综合运用、电路设计调试到实践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3 实验方式方法改革
在学生掌握了常用的实验仪器如数字电路实验箱、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等的使用方法,熟识了常用的集成电路芯片的基础上,结合各实验项目的要求及特点,采用多种实验方式来完成实验。验证性实验可只用数字电路实验箱来实现,多个芯片同时在实验箱上连接,连线方便,费时较短,一次实验课中可以完成多个任务。较简单设计性实验采用分立元件连接来构建电路,既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由于难度最高,可让学生用软件仿真出电路原理图,然后制作PCB板,实现电路实物。
课程开始时教师讲授的时间不易超过15min,主要帮助学生完成对实验的理解,思路的建立。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电路的搭建及问题的排解,要有学生自主完成。在实验进行中,教师和学生各自的定位要准确,教师主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在整堂实验课中,要让学生体现主动性,感受到“做中学”的乐趣。
由于实验内容大部分为设计性实验,如果纯粹依赖实验指导书进行教学,较难达到培养学生电路设计能力的目的。因此在现阶段,采用项目驱动法[4]来开展实验教学,具体做法为:开学初把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所有实验项目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给学生,每个设计性实验只提供设计任务、设计要求和可供参考使用的芯片种类,设计方案和电路原理图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既可以改善学生的懒惰思想,又可以实现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查阅参考文献的和初步设计的能力。对于学时较长和难度较大的实验项目,2~3名学生可组成小团队,团队成员在参阅大量参考文献后进行小组讨论,多次讨论后确定设计方案。在电路构建及测试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必须积极参与,教师也给予一些必要性的指导。经过两年的实践发现,该实验教学方法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每次实验完成之后,学生不仅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获得了满足感,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4 实验室教学管理改革
对于任何一个实验项目,都允许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师作为引导者虽不过多干预学生的实验过程,但是也积极关注他们的实验进度,认真聆听他们的实验想法,适时给出建议,甚至和学生进行热烈讨论,帮助他们构建更正确的实验方案。当学生搭建的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时,不过多责备,反而是启发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所在,鼓励学生多思路分析问题。因此,实验室的氛围既严谨又活跃,绝大部分学生都非常专注的投入到实验中,实验效果理想率可达到95%以上,实验数据抄袭的现象非常少。
5 实验考核方式改革
很多学生不重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其考核方式不太合理,实验成绩要么只占数字电路课程成绩的百分之二十,要么只由实验报告的成绩和平时考勤成绩组成,导致有些学生认为只要期末考试卷面成绩高就行,实验做不做问题不大,有些学生虽然每次实验都出勤,但是在实验室并不认真做实验,实验报告抄袭他人。
基于这些现象,近两年本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展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考核方式做了如下改革。
(1)电子技术实验单独为一门课程。该课程成绩中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成绩占50%,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成绩占50%。就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成绩而言,平时出勤率仅占10%,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占40%,系统设计实验考核成绩占30%,实验报告成绩占20%。因此,学生的实验态度与实验能力最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课程成绩。这就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能以正确、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实验课程,并尽量通过自主努力完成实验。
(2)系统设计实验项目考核时,分模块考核。比如在《交通灯控制电路设计》实验项目中,总分100分,完成时钟信号源电路模块,得10分;完成定时器模块,得25分;完成控制器模块,得40分;完成译码驱动器模块,得15分;设计方案阐述和回答教师提问部分完成,得10分。这样不仅避免由于电路硬件原因导致电路系统最终实验效果不理想而得零分,打击学生信心的情况出现,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逐级测试电路,保证最后的电路系统效果理想,且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答辩能力进行了培养。
关键词: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1 423;Q 95-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75-02
生物医学工程(Biology Medical Engineering,BMI)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多学科的高度综合交叉是生物医学工程的特点[1]。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许多医学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及相关科研机构都设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涵盖了生物信息、医疗仪器、生物材料、生物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工程类课程和医学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各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
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3]。南京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在学校原来的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优势学科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传感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积累了雄厚的师资和科研力量,上述领域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平备。比较而言,学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上相对薄弱,特别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实践教学有明显的不足,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教学平台薄弱、课时有限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师资队伍建设、资源优化配置、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式更新等方面入手,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生物学实践教学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生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南京邮电大学是传统的工科院校,信息学科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工学为主体,以及“大信息”的背景下,学校的通信、电子、图像和计算机等学科的科研氛围浓厚、师资力量较强,相关课程的教学体系成熟、教学特点鲜明。上述相关学科的实践教学已经构建了包括课内实验、专题实验、综合训练和生产实习一系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但随着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快速发展,迫切的需要将更多的生物医学知识融入到工程学知识中。为了扩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学教学方面,我校目前开设了几门生物学领域的课程,包括现代生物学、定量生理学和解剖生理学等。
由于学校在生物医学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缺乏基础,因此这些课程的师资力量较为缺乏,实验教学平台也比较薄弱。此外,生物医学课程多属于理论加上实验的课程,要求课时较多。以解剖与生理为例,理论课要讲51个学时,实验课也需要51个学时[4,5]。但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纲,对解剖与生理课程只设置了36个学时的理论课以及4个学时的实验课。因此,在这些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上,需要大幅的调整以适应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4,5]。在实验教学上,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为演示实验或参观,学生缺乏动手实践机会[6]。
笔者在调研学生对解剖与生理课程兴趣、期望和要求时,有68.1%的同学表示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表1),并且有30%的同学希望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表2)。但我校目前现有的师资力量、实验教学平台和课时设置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平水,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生物医学实验教学改进办法
1.培养专任教师队伍。为了提高我校生物医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近几年来,已引进多个生物医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和高级人才,构建了一个高学历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包括了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工程以及纳米材料毒理等,这些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知识体系完全满足了现有的生物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需要。
2.完善实验教学条件。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同时为了满足学校科研项目发展的需要,我校已于近几年建设完成了生物医学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结合医学诊断以及生物信息处理的多层次性和综合性实验基地,使学生系统化地学习和掌握全面的生命科学综合实验技能,以培养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性人才,同时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师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平台,以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交流,做出一流的科研工作。目前已建立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操作平台和蛋白结构测试和信息处理的表征平台。在此平台上,我们为学生设立了核酸分离和检测,核黄素、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化指标测定等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观看并亲自动手操作,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对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3.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除了加强教师队伍和实验平台的建设,我们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针对生物类课程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许多教师针对生物领域的热点方向开设了一系列的开放实验项目,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和动物房,让学生跟着老师学习一些基本的生物学实验以及动物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方法[7-9]。
在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对生物医学相关实验有兴趣并且有能力的本科生申报创新项目,鼓励教师和学生并将毕业设计与创新项目相结合,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10]。实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独立查阅中外文献,了解项目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设计实验方案,学习各种新的实验技术,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同时还加深例如学生对各种专业课程的理解以及对生物工程专业的认识。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让学生对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实验室构成、具体运作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在大学和医院等实习基地的参观和关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习目的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一门为生物学和医学服务的交叉学科,生物学实验课对生物医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掌握领域非常重要。针对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现有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生物学实验课程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浩伟,秦翥,刘颖,等.创新实践模式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中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4):117-120.
[2]李天钢,马春排,李自毅,等.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21-22,46.
[3]马春排,李天钢,李自毅,等.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实验定研究与探索,2010,29(4):103-105,122.
[4]李小慧,吴建盛.理工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解剖生理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61-163.
[5]严振国,施雪筠.解剖生理学[M].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6]路宏朝,王杨科,陈文强,等.基于能力培养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11(3):35-37,40.
[7]孙文彬.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148-151.
[8]冯波,翁杰,黄楠,等.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建立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0):15-17.
生物材料产业概况
生物材料的定义
生物材料也叫生物医用材料,是一种植入生命系统内或与生命系统相结合而设计的物质,它与生命体不起药理反应。主要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检查及治疗疾患等医疗、保健等领域,能执行、增进或替换因疾病、损伤等失去的某种功能或能恢复缺陷部位,其作用药物不可替代。
生物材料的发展已经有非常长的历史,自人类认识了解材料起,就有了生物材料端倪。有学者依据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历史及材料本身的特点,将已有的材料分为三代,它们各自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和发展时期,代表了生物医学材料发展的不同水平,如图1所示。
生物材料的分类
当今社会医学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大大促进了生物材料的发展,生物材料应用广泛,品种众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生物材料可以分为见表1。
Two
国内外生物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生物材料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兼有重大的社会效益。随着人类文明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更加注重康复和保健,这给予生物材料产业庞大的市场。与此同时,交通工具大量涌现,生活节奏加快,这给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因此,发展用于人体组织和器官再生与修复的生物医用材料具有重大社会效益。
国际生物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国际社会日益重视生物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发展。生物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对社会和经济的重大作用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产业界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其研究与开发被许多国家列入高技术关键新材料发展计划,并迅速成为国际高技术制高点之一。美国国防部将生物材料列入5 种高技术关键新材料发展规划。德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公布自己的生物材料研究计划及巨额投资来吸引人才或引导投资,以期能够在此领域内的世界性竞争中占一席之地。目前,美国、西欧、澳大利亚和日本均组建了10余个高级别多学科交叉的国家生物材料与工程中心。
生物材料产业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有望成为本世纪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世界生物材料市场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其发展态势可与信息、汽车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比。全球生物材料市场规模迅猛扩张,其中1995年至2010年期间,全球生物材料市场规模增长了19倍,达到了4000亿美元。
就市场需求面而言,主要市场增长动力来自于欧、美、日等国家老年人口数目提升及慢性疾病问题逐渐增加,对于人工关节等骨科应用及心脏支架等心血管应用的需求持续攀升,预期未来市场将仍维持稳定成长趋势。同时由于全球生医材料的应用领域的扩展、产品技术的改良和人们对生物材料产品接受度的逐渐提升,也是促使生物材料市场需求和提升市场规模的主要推动力。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品产业成为本世纪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
国内生物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材料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现在为止,仍然属于起步阶段。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研制和生产迅速发展,初具规模,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总产值的增长率远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11年,我国生物产业年均增长均超过20%。然而,我国生物材料产业所占全球生物材料市场份额较低,最高时仅占2%左右。
我国生物材料发展起步晚,发展基础薄弱。由于我国生物材料研究和产业化起步较晚,导致我国在生物材料市场全球竞争中失去先机。目前,我国生物材料企业产品没有自己的专有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生产的产品大都属于在国外技术非常成熟且国外厂商并不愿意生产的初级产品。同时由于生产技术装备、管理与操作工素质等因素,导致目前我国生产的生物材料质量一直处于中低档水平,鲜见有高质量的国产生物材料。由于我国生物材料质量问题,我国生物材料与制品约有70%~80%需要进口,且我国生物材料和制品所占世界市场份额不足1.5%。
我国政府日益重视生物材料产业发展。2006年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不仅将生物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5个战略重点之一,同时在基础研究等方面也给予了高度重视。2010年9月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也将生物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明确指出要求“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在2011年7月科技部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第四部分“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包括生物材料在内的生物产业。
我国生物材料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据民政部门报告,我国现有的肢体不健全患者已超过1500万个,其中肢残患者约800万个;由类风湿引发的大骨节病患者有数百万;冠心病患者已超过1000万个;白内障盲人约500万个;牙缺损和牙缺失患者高达3亿~4亿人;肝炎病毒携带者1.2亿人;心血管病患者2000万人;需计划生育的育龄妇女2000万人;伴随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39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0.69%) 的骨质疏松患者7000万人;每年由于疾病、交通事故和运动创伤等造成的骨缺损和缺失患者人数近1000万人;需要进行颅颌面等整形的人数有数千万人。这还不包括数目庞大的各类软组织、血液和器官疾病患者人数。
上述疾病的治疗均需要生物材料,从而为生物材料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据统计,仅2008年,包括生物材料在内的生物行业总产值就已经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在“十二五”发展热点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表示,生物医学材料的技术和产业都处于起步阶段,并在不断变革之中,我国生物医学材料市场正处于“井喷”前夕,前景比较广阔;保守估计,到2015年,将实现销售额200亿美元,同期国际市场份额为6.2%,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将达600亿美元。
Three
滨海新区生物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滨海新区生物材料产业技术研发能力不强、产业基础薄弱,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关联产业如生物医药、新材料均是滨海新区核心产业,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以及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科研实力雄厚的教学与研究机构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都有很强的科研实力,这对滨海新区今后发展生物材料产业提供了可能。由此可见,虽然滨海新区发展现状不尽人意,但是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滨海新区研发能力不强,研究领域处于空白
根据布局在滨海新区的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创新机构的研究方向发现,滨海新区虽然拥有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南开大学泰达学院、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以及天津科技大学等生物领域的研究与教学机构,但对于生物材料或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虽然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在生物材料领域科技成果产出较多,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相关研发团队基本分布在市内的校区,辐射滨海新区的能力有限。
产品结构单一、企业数量偏少
滨海新区拥有生物材料领域的企业较少,产品结构单一,企业分布也较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天津世纪康泰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原天津泰达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国韵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是滨海新区为数不多的生物材料公司。世纪康泰主要产品为人工晶体系列产品,而国韵生物材料主要产品则是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聚羟基烷酸酯(PHA)及其应用产品,虽同属滨海新区但产品相关度低,再加上滨海新区相关企业稀少,无法形成有力的产业发展合力。
政策支持乏力,滨海新区相关政策处于真空状态
天津市有关支持生物材料发展的政策,仅有《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在生物医药及工程技术领域提到“医用纳米生物材料与技术,骨科植入材料和医用塑料技术与产品;”和新材料和纳米技术领域中提到“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发展可控生物降解材料,具有天然生理功能的人工器官和组织工程材料,环境响应医用材料,研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评价方法。”,后续具体的支持政策没有出台,仅停留在规划层面。甚至在滨海新区十二五规划中也没有体现支持生物材料产业或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发展的相关内容。
Four
滨海新区应对策略
结合滨海新区生物材料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起步晚、研发能力不强、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原始创新研究,重点突破
当前,滨海新区生物材料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偏低,原始创新研究成果稀少。为改变这一局面,建议一是根据“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从滨海新区企业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积极推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结合实际形势,积极研发新产品,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
整合研究机构,协同创新
根据研究基础、领域需求,整合研究机构和共享研究资源,避免散兵游勇独立作战,既可以避免重复研究,使科研长期处于低水平,也可以促进资源共享,提高研究水平,开发出更多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共同推动研究工作健康发展;理顺、构建材料合成与选择、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等不同阶段的试验流程,避免因好的材料由于各种试验不能按计划完成导致无法报批形成产业化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严格、规范和简化报批程序,鼓励跨领域、跨学科的科技人员协同创新,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重视技术集成。
注重科技招商,填补空白
针对滨海新区生物材料领域产业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滨海新区应加大科技招商工作力度,以填补产业和技术空白为目标,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南开大学泰达学院、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天津科技大学等创新机构和滨海新区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转化载体、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招商载体为招商引智平台,有针对地吸引技术能力突出、产品竞争能力强的生物材料企业和海内外高端人才来滨海新区落户,以期可以填补滨海新区产业技术空白,加速滨海新区生物材料产业全链条的形成。
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在滨海新区转化
建议由合适的组织或机构搭设风险投、融资平台,健全、完善风险投资体系,结合生物材料产业化须经历小试、中试、工业试验、市场开拓、 垄断期生产、稳定生产期和衰退期等7个阶段的特点全程跟踪,积极促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大共性技术研究与共享,尤其是重大攻关技术。重视高水平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成立生物材料技术研究、开发的国家级、市级的公共技术平台、合作研究平台和技术转化平台以及人才培养的基地。
论文关键词:学生公寓,环境,服务,育人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寓学生教育服务工作在育人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特殊地位。如何树立先进的学生公寓管理理念,优化学校人文环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不断成长,促使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得到超越自我的升华,突出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值得每一位高校公寓学生教育服务者的思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在公寓学生教育服务工作中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深化学生工作“五进”公寓的成果,为学生营造品味高雅、文明向上、团结和谐、健康活泼的公寓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公寓学生教育服务围绕“一、二、三、四”开展工作,使教育服务工作有的放矢。
一、服务一个核心,全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以学生为核心”是公寓学生教育服务工作的灵魂,公寓的安全、文明、和谐是推动学生工作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学校每学期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公寓学生教育服务工作。校区党政领导定期、不定期组织组织人事、学生、共青团、后勤、公安保卫等部门负责人深入学生公寓,检查公寓教育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现场办公。通过公示主管校领导手机号、微博、热线电话,设立学生处处长接待日、学生工作热线,开展辅导员、班导师与学生谈心活动、学生座谈会、调研等形式密切了与学生的联系。
二、坚持二个基本点,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广大青年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抓好公寓安全,让学生放心让家长满意。公安保卫人员全面进驻学生公寓办公,制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公寓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练,及时维修公寓内安全指示灯、消防设备等设施,利用讲座、《新家园》报纸、厅廊、橱窗等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二是抓好公寓文明,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好习惯工程、学生骨干工程、文明寝室创优工程,抓好学生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营造良好的公寓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将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与“三观”教育、优良传统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责任感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大学精神教育、学雷锋活动等学生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三、 带好三支队伍,以管理推动服务,以服务带动管理。
学生公寓辅导员既是服务者、管理者,也是教育者,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引领者,他们的朋辈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直接促进作用。
第一,定期开展公寓学生教育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公寓辅导员标兵评比等活动;坚持开展“公寓辅导员论坛”活动,定期对公寓辅导员进行培训,定期召开公寓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每周召开公寓辅导员例会;每天下午有公寓辅导员在公寓辅导员办公室值班,时刻把握公寓学生动态,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学生“三自”职能。第二,在大学生自律委员会设立了校区团工委直属团支部。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自律委员会等学生组织的工作指导、业务培训,引入新的竞争激励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中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第三,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做好公寓学生党建工作。2011年初,成立了公寓学生党员工作站。党员工作站设立站务委员会,站务委员会成员包括组织人事部、学生处、团委的教师及党员工作站站长等学生党员。设立以公寓楼为单位的党员工作分站,使学生掌握跨院系、跨年级、跨楼层的管理模式。
4、践行四个育人,自觉肩负高校神圣使命。
首先是加强环境建设,环境育人。古语云,欲造物,先造人。人造环境,环境造人。生活环境能够潜移默化,我们注意不注意的一些细节,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影响学生品质的塑造。公寓居住环境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将产生很大影响。在公寓楼中间空地上设立羽毛球场地;公寓附近毕业生自发建立“常青园”;努力为学生营造品位高雅、文明向上、团结和谐、健康活泼的公寓文化氛围,“勤实德廉”板块、“青春风景线”板块、科技长廊、名人厅廊、优秀校友厅廊,处处彰显文化气息,时刻发挥着育人功能。
其次是引导公寓文化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文化育人。大学校园文化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具有导向、激励、陶冶和凝聚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公寓学生教育服务工作努力把公寓建设成为育人阵地,公寓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引领校园文化时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之逐步占领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充分发挥“书香文化、专业文化、厅廊文化、网络文化、橱窗文化、楼层文化、行为文化、寝室文化、党建文化”的育人功能。“公寓文化节”“校园明星脸”“趣味运动会”“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竞赛”“寝室才艺争霸赛”等都已经成为了广大学生中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再次是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育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 任何功能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高校学生公寓并不是单纯的住宿场所, 它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是推进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地, 它同样承担着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任,科学的管理可以实现其育人功能。校区研发了高校学生工作辅助平台。公寓学生教育服务系统主要是为高校公寓提供方便的管理,学生信息管理、以及为领导者提供决策标准的重要评判系统,目前系统包括公寓服务与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新闻、文化活动、系统参数设置五部分。公寓服务与管理子系统实现寝室评比,其中包括评比信息录入、复查信息、评比信息管理、调寝和外宿的申请和审核及相关查询与修改。
为加快推进*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促进项目及企业入驻基地,加快各专业园区、产业示范区、重大示范工程等规划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自治区发改委及市领导指示精神,现就项目、企业、专业园区、产业示范区、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进入基地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入基地项目产业及技术领域界定
(一)进入基地项目必须符合产业规划要求
进入基地项目(包括单个项目、专业园区、产业示范区、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等)必须符合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中所规划的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等产业领域。其中:
生物能源:主要包括非粮能源植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农村及工业化沼气、生物质气化供气及燃烧系统、生物质燃气制燃油、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生物质发电等产业。
生物医药:主要包括研究开发诊断、治疗、检测检验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的医药产品和诊疗技术的生物创新药物、疫苗与诊断试剂、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
生物制造:主要包括生物基材料、生物化工产品、生物环保、微生物制造等。
生物农业:主要包括与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产业相配套的农业良种、农林业新品种、中草药材良种与品种保护、绿色农用生物产品、水生物产业开发等。
(二)进入基地项目核心技术及比重界定
进入基地的产业项目必须符合利用或研发生物技术,并且达产后生物技术产品产值占该项目总产值的75%以上。本通知所指生物技术包括:生态工程、分子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转基因技术、组织工程、动物克隆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工程等。
二、进入基地企业及专业园区、产业示范区、重大示范工程条件
(一)进入基地企业条件
凡要求入驻基地的企业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独立企业法人。包括内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
2.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或*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
3.从事生物产业。必须是从事与生物技术、生物产品有关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销售、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的企业;
4.注册资本100万元及以上;
5.从事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
6.用于生产或研究的生物技术必须是自有(专利证明)或利用现有(转让或合作)生物技术;
7.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与生物产业直接有关内容不少于70%;
8.其它有利于证明企业身份及实力的条件。
(二)进入基地的专业园区应具备的条件
1.在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或县、城区产业规划区域内可以设立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专业园区。专业园区名称可采用“*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产业园”;
2.专业园区规划必须已获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设立或备案;
3.专业园区土地必须已经落实或大部分落实,土地使用权属清晰、无争议;
4.必须是已有项目入驻(附企业名录)或有项目计划入驻(企业入驻意向书或合同);
5.专业园区规划面积不小于500亩;
6.有符合要求的园区管理办法或章程;
7.有符合要求的园区管理组织机构和专职人员;
8.其它有利于园区建设管理的条件。
(三)进入基地的产业示范区应具备的条件
1.在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或县、城区产业规划区域内可以设立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等产业示范区。专业园区名称可采用“*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产业示范区”;
2.产业示范区规划必须已获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
3.产业示范区土地必须已经落实,土地使用权属清晰、无争议;
4.必须有龙头项目入驻(附企业名录)或有龙头项目计划入驻(企业入驻意向书或合同);
5.产业示范区规划面积不小于1000亩;
6.有符合要求的产业示范区管理办法;
7.有符合要求的产业示范区管理组织机构和专职人员;
8.其它有利于产业示范区建设管理的条件。
(四)进入基地的重大示范工程应具备的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的示范项目可认定为“*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以下简称“重大示范工程”):
1.重大示范工程必须在项目内部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外延产业带动作用较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2.重大示范工程项目规划必须已获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核准或备案;
3.重大示范工程必须落实土地、环保等条件;
4.重大示范工程必须有核心项目为支撑,核心项目必须是以生物技术为主要技术,核心项目产值不低于该示范工程项目总产值的60%;
5.重大示范工程必须有龙头企业来承担,龙头企业在此工程项目中的产值不低于全部产值的1/3;
6.重大示范工程核心部分原则上不跨越现有县级行政辖区;
7.重大示范工程带动的产业领域不少于三个,带动效应不低于3倍;
8.其它有利于重大示范工程建设的条件。
三、认定程序
1.编制项目或产业规划,报当地政府核准或备案;
2.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方案);
3.提交认定申请报告;
4.市生物基地办内部审核建设方案;
5.市生物基地办召开专家评审建设方案;
6.市生物基地办下文核准或认定,并授予牌匾。
四、进入基地项目、企业及园区管理办法
1.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报送本园区内相关统计数据;
2.新入园项目须报市生物基地办审核、备案;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细胞生物学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Q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09-02
生物技术是推动21世纪科技进步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围绕生物技术核心的“着力提升生物医药研发能力,开发医药新产品,加快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产品,大力发展生物育种,推进生物制造规模化发展,加速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已成为“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建立创新性国家已成为国家战略任务。在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的今天,具有创新知识的人才是实现“中国创造”的核心要素。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因此,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重大需求,探索高等学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型和教育机制,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性人才,是落在广大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要任务。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首批招生于1999年秋季,是国内较早设置该专业的高校之一。作者一直致力于生物技术(工程)专业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对课程建设与实践颇有一些心得体会,本文就培养创新型生物技术(工程)人才的细胞生物学课程建设和实践进行探讨。
1. 细胞生物学理论内容的优化
作为生物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细胞生物学既具理论的抽象性,同时又富有技术的实践性。从理论角度,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其它专业课程互相联系、渗透,密不可分,同时又是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在生物技术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分析当前高等本科教育的国内细胞生物学教材不难发现,教材的组织架构基本是依循在介绍细胞基本成分之后,从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种像剥蛋壳式的由外向内的机械式线条,显得呆滞和孤立,缺乏与其它课程的有机联系。从内容的组织上诸多内容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内容重复,如细胞的成分与结构、细胞核结构与功能(染色体结构与功能)等。科学设置细胞生物学课程体系,对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引导学生从基础理论原理中衍生创新设计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1.1形成 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生命活动原理-细胞的分子、遗传改造原理”的理论课程体系
即在理论的组织架构上以细胞功能结构为基础,贯穿细胞活动的基本原理,衍生现代新理论、新技术和领域发展新趋势。内容上主要表现于
①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生命活动原理-细胞的分子、遗传改造原理”为模块设置理论课程,围绕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系统阐述细胞生物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原理。②在现有基础理论课群中,增设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细胞生物技术基本原理理论课程,课程内容注重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为表达系统的生物技术发展过程和技术原理的阐述,让学生能从技术原理和历史技术创新角度对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系统了解,更能将生物化学理论、分子与遗传技术原理在细胞层次统一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中阐述细胞内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以及生物技术改造的理论基础。③19世纪年代末,显微镜的发明缔造了细胞生物学的根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更是促进了细胞生物学的突飞猛进。在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的教育过程中,将现代科学信息、现代科学理念、科学技术实时引入教学中,不仅是对细胞生物学的扩充,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内容。因此,跟踪物理理论技术发展,结合生物技术及其它交叉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的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理论内容显得必不可少。
1.2建立“活化”的理论教学模式
①活化——教学理念要以活细胞为根基:细胞不仅仅是物理或化学上的纯结构组成,或是无机小分子及有机大分子的无生命的随机组合。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不仅表现在它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更重要的是细胞是生命的连续体系,从结构和功能都表现为基本物质在时空上的动态组合和生命代谢活动的有序性。因此,理论教学中,以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运输与分泌为主线索,设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课程内容,表现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和细胞生命活动的时空表达。
②活化——课堂教学要有活跃的氛围:摒弃传统的理论教条式的灌输模式,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将死板的文字描述转变为形象影像、动画,启动学生想象力。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围绕一个理论主题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与“学”互动、“师”与“生”角色互换,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探索理论的能力,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自然中养成,创新之火在自然中点燃。
2. 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的内涵并不是理论课程简单的实验验证,而应该把它看作是创新型人才苗子孵育的第一基地。
2.1形成层次化的实验课程体系
整合现有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根据现代生物技术的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扩充与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和措施相关的细胞生物技术基础实践,沿“细胞结构基础-细胞综合技术-创新研究”递进式内容,融合现有分散的专业、专业基础实验课,创新性构建一个系统的、层次化的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
①细胞结构基础内容:一对一的细胞结构印证,组合经典细胞生物学实验内容,从细胞基本结构、细胞组分的分析、到细胞拆合和重组,利用基本技术和方法验证理论知识,完整认识细胞基本结构和基本方法,建立运用科学原理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验基础。此部分内容为细胞及其技术手段和方法的认识和专业基础技能实验训练内容。除必要的经典实验外,增设生物技术领域前沿技术和方法,保持实验内容的先进性。
②细胞综合培育内容:一主题多技术的综合运用。以细胞培养为主线条,按细胞融合、细胞转染及细胞基因重组、重组细胞遗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内容进行模块设置实验内容。
③创新研究内容:多知识、多技术、生物技术多领域的发散式的自主实验性研究内容。“细胞结构基础-细胞综合技术-创新研究”的实验课程体系。
2.2建立“4+3+2+1”制式的实验教学模式
①40%基础指令性实验教学:教师决定实验内容,设定实验程序,学生进行验证性操作。对于前沿技术手段,采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系统介绍。强化学生对细胞基本结构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现代细胞生物学方法的认识和应用、对细胞生物学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
②30%综合指导性实验教学:教师命题,教师主导性设计,以一个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技能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③20%综合研究性实验教学: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综合应用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在一个实验主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④10%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学生自由选题,自主设计,教师辅地帮助学生创新性实践。对可能的学生创新性研究成果,适时地进行成果转化或专利保护,认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以上内容思考意旨是通过系统化内容的细胞生物学课程设置,建立集基本(础)知识、基本技能、实践能力、科学创新思维培植为一体、适合以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细胞生物学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2
[2].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2011
[3]翟中和.细胞生物学【M】.2011
关键词 分子影像学 教学体系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Molecular Imaging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CHEN Duofa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di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71)
Abstract Molecular imaging is an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ques of modern life sciences, medical imaging represent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molecular imaging features, combined with research in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molecular imaging as well as the basis for cooperation with our university hospital, a study i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l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he life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clinical cross, build molecular imaging teaching system,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medical complex polytechnic molecular imaging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molecular imaging; teaching system; complex talent
0 引言
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是运用影像技术显示组织、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特定分子,反映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对其生物学行为在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科学。①分子影像学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相结合的产物,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Weissleder等学者于1999年提出,经过10余年的飞速发展,取得一系列成就,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①②随着分子影像学技术研究工作在我国的迅速开展,具有分子影像技术背景的人才更显缺乏。医药企业、医疗设备企业、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等单位对分子影像专业人才需求日趋增加,尚没有专门学科进行分子影像学人才培养。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依托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定位为研究型学院,分子影像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学院在分子影像研究领域取得一定进展。学院教工由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包括生物、信息、计算机和医学等学科的人员构成,但由于当前研究成员各自的专业背景单一,成员之间尚未有机融合和深度交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在分子影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而目前国内,分子影像学教材较少,分子影像学课程主要面向研究生开设,极少高校面向本科生开设分子影像学课程。③④⑤本文探讨如何借助我校信息学科与计算机学科的优势,结合我校在分子影像学的研究成果以及与医院的合作基础,将生命科学与信息学科和临床医学交叉,开展针对本科生的分子影像学教学工作,建立分子影像学教学体系,为培养理工医复合型分子影像学人才奠定基础。
1 分子影像学教学体系构建
分子影像学起源于现代医学影像学,在现代医学影像学基础上融入分子生物学,其教学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工学学科和生物学学科体系。我们将从分子影像学教学内容,分子影像学教学模式和分子影像学考评方式进行分子影像学教学体系构建,目的在于建立包括基础理论―验证实验―应用实践三个层次的多学科深度交叉、理工医有机融合的综合型分子影像学教学体系,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验技能过硬、应用实践广泛的理工医复合型分子影像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1 分子影像学教学内容
分子影像学属于前沿科学,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相关资料主要来自世界各国研究小组的公开文献,缺乏全面、系统的参考教材;而且分子影像学属于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涉及信息、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需要掌握各种影像原理与理论,熟悉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形态、结构与操作,并应用影像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课程内容繁杂,信息量庞大。分子影像学是分子生物学与先进医学影像技术结合的产物,属于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涉及信息、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分子影像学内容覆盖面广、跨度大,教学内容包括:分子生物学中核酸等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并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细胞活动的规律;超声成像、CT成像、MRI成像、核素成像等临床中成熟的医学影像技术,以及光学分子断层成像、光声断层成像等新兴的医学影像技术;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研究以及新药研发等领域的应用。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最新研究进展,更要学会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应用。考虑到分子影像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以生命学院优势研究方向即光学分子影像及其在肿瘤细胞学中的应用为主线,其余内容为辅助展开。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全面和有的放矢。
1.2 分子影像学教学模式
分子影像学涉及多个学科,涵盖现代影像成像理论,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影像技术在基础和临床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为了系统地学习掌握分子影像学知识,成为合格的分子影像专业人才,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分子生物学相关知识,而且需要知道靶向分子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不仅需要了解分子结构修饰、分子标记等专业知识,而且也需要知道生物信息、医学影像等相关知识。传统的单一学科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上述需求,需要探讨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多学科交叉产生的分子影像学,采用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要求。我院分子影像学教师来自不同专业背景,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协同合作教学。借助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在分子影像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与医院的合作基础,可以将生命科学与信息学科和临床医学进行深度交叉,开展目标明确和特色鲜明的分子影像学教学工作。对于分子生物学部分,由生命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教师任教,主要采取课堂讲授以及实验演示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掌握生物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核酸凝胶电泳、PCR、DNA测序、RNA提取与纯化、基因敲除、基因克隆等技术。对于医学影像部分,由生命学院信息专业教师任教,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理论推导和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的基本物理原理以及数学理论。对于应用部分,由外聘的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师承担,引导学生使用分子影像技术进行肿瘤早期诊断、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以及新药研发等应用研究。上述教职人员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自然基金委重大项目参与人员构成,经过前期合作研究,已进行一定程度的多学科交叉,可进行协同教学工作。
1.3 分子影像学考评方式
传统教学考评中,多注重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不是学习知识能力的大小;注重考核学生技能掌握的多少,而不是学习技能能力的高低。这种考核体系只能反映一定时间内的学习结果,不能反映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本领,难以适应分子影像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法陷于陈旧古板,而且使一些再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大、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长期得不到有效锻炼和培养。因此,如何将传统的考核知识与技能与考核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本领相结合,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分子影像学涵盖学科领域广,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学习任务重,我们需要站在发展的角度,从学校培养学生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建立合理的考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考核,我们采用知识与能力兼顾的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进展跟踪和科研创新能力。对于基本理论知识考核,采用试卷笔答形式;对于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学生对刻度吸量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等常规仪器的操作,此外还考核学生对microCT、光学分子断层成像等学院研制的医疗影像设备的操作,以实验报告形式答题;对于进展跟踪考核,则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主题词,进行文献查阅及总结,以文献综述形式答题;对于科研创新,则根据教师课题或学生自主选题进行相关科研活动,以小论文或专利形式答题。总之,将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评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
2 总结
分子影像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代表了未来医学影像发展的方向。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为国内最早进行分子影像学研究的单位之一,学院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包括信息、生物和数学等专业,在多学科交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于学院在分子影像领域的研究基础,结合我校信息学科优势,融合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本文提出建立包括基础理论――验证实验――应用实践三个层次的多学科深度交叉、理工医有机融合的创新型分子影像学教学体系。通过建立该体系,我们将使不同学科背景教师协同工作,讲授成熟的基础成像理论、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实时跟踪分子影像学研究动向,向学生传递最新进展;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实验中引申理论知识;此外,基于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训练,锻炼学生使用分子影像设备进行生命科学领域相关研究的科研能力。通过分子影像学综合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最终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验技能过硬、应用实践广泛的理工医复合型分子影像学人才。
基金项目名称: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实验开发项目(项目编号:SY1359)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教改项目
注释
① 申宝忠.分子影像学(第二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② 申宝忠,王维.分子影像学2011年度进展报告[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1(8):132-157.
③ 朱宏,董鹏,李耀武.分子影像学教学中的哲学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2-84.
1 细胞培养的历史沿革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而细胞培养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细胞培养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2],目前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各个领域,是分子生物学和实验室生物技术等的核心实验室技术[3]。细胞培养始于20世纪初,1907年,Harrison利用悬滴法将分离自青蛙胚胎的神经细胞种植在青蛙的淋巴液中,首次在体外模拟了细胞的生长活动,为后来开展体外细胞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Harrison也因此被誉为“细胞培养之父”[4]。1910年, Burrows在从Harrison实验室学习了这种技术以后尝试用鸡血浆代替淋巴液培养细胞并获成功。此后,Burrows与其外科医生出身的同事Alexis Carrel进一步致力于哺乳动物组织的培养技术研究。1912年,Alexis Carrel[4]将外科手术严格的无菌技术引入细胞培养并发明了专门的细胞培瓶(Carr-el flask,卡氏培养瓶),显著改良了Harrison所建立的培养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成年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体外培养实践中,由于此研究成果的重大贡献,1912年,Alexis Carrel被授予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此后Alexis Carrel在体外成功培养了分离自鸡胚心脏的心肌细胞,并将其一直培养到了1946年,证明了体外细胞不但可以存活而且能传代增殖。1949年,Alan Parks发明了-196℃超低温冻存细胞的技术,成为细胞培养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此后,抗生素和胰蛋白酶的出现,也极大地促进了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1952年,GO Gey[4]成功地培养了人类肿瘤组织并建立至今仍使用的HeLa细胞系,使细胞培养发展到人类组织培养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众多细胞系的建立为特点。现在细胞培养基本上渗透到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随着培养条件的改善,该技术也越来越容易掌握。
2 根据材料和细胞接触方式的细胞毒性评价方法
依据接触方式,目前常用的评价口腔医疗器械细胞毒性试验方法有以下三种[5]:琼脂扩散试验、滤膜扩散实验、直接接触实验。①琼脂扩散试验(间接接触试验):适用于固体(包括粉末)和液体等试验材料的检测,通过琼脂糖扩散后来评价材料的非特异性细胞毒性;②滤膜扩散实验(间接接触试验):适用于固体(包括粉末)和液体等试验材料的检测,通过乙酸纤维素滤膜扩散后评价材料的非特异性细胞毒性;③直接接触实验(包括浸提液试验):该试验适用于评价固体材料和材料浸提液或液体材料的细胞毒性。
在应用直接接触试验时,体外培养的细胞,失去了身体神经体液的调节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的相对稳定环境中,而且其生长受营养条件、生长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所以,Hensten 等[6]认为,直接接触法所得的结果不能反映材料在口腔内实际的生物相容性,缺乏准确性。在间接接触试验中,琼脂扩散试验和滤膜扩散实验利用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来检测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和血清中各种补体成分的含量,敏感性很高。Murray 等[7]研究表明在间接接触试验中,琼脂或者滤膜作为屏障用于模拟口腔黏膜,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口腔的环境,但琼脂类材料和牙本质的渗透性还是有很大的区别[8],故而间接接触试验不能有效地反映牙本质情况,目前的标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原因是试验细胞与试验材料之间没有牙本质屏障[9]。近年来,国内陈志军等[10]利用人工羟基磷灰石陶瓷片模拟牙本质,从而确保牙本质通透性的可控性,为口腔材料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提供了一个高效可靠的评价方法。
3 生物学终点评价细胞毒性的评价形式
生物学终点评价形式包括以下五种:
3.1细胞形态学评价:主要是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该方法是最早用于检测细胞损伤的方法,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可以判断细胞是否有污染、是否健康以及增殖情况。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裂解细胞所占的比例来评估细胞毒性级别,Sujata等[11]研究得出细胞形态学评价方法与MTT法等定量细胞毒性法的Perason相关系数为0.9,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目前,该方法仍广泛用于生物材料细胞毒性的评价。
3.2细胞膜性效应评价:主要是从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方面来鉴别存活细胞与死亡细胞,包括以下两种试验方法。
3.2.1中性红摄取试验(NRU):1986年,Borenfreund等[12]建立中性红摄取试验,并对多种材料细胞毒性进行评价,表明该试验是快速评价细胞毒性的方法。国际标准ISO已收录该检测方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也于2010年将该方法列为细胞毒性试验预测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起始剂量的指导性文件[13]。
3.2.2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DH 释放法):乳酸脱氢酶(LDH)是活细胞胞浆内酶之一,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细胞膜。当细胞受到损伤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LDH可释放至细胞外,所以培养基中该酶活性与被裂解的细胞数量成正比,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直接检测细胞培养板上清液中LDH,可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此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用LDH释放法检测肿瘤患者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活力,有助于CIK疗法适应患者的选择及个体疗效观察[14]。
3.3细胞代谢活性评价:该方法是通过检测细胞生物代谢或生物合成功能的改变来了解细胞损伤作用,当前,以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作为生物学终点的评价方法可以灵敏地反映材料对细胞的损害程度[15]。主要包括MTT实验和XTT实验。
3.3.1 MTT试验:MTT试验以活细胞代谢物还原剂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 phenytetrazoliumromide, MTT噻唑蓝为基础,通过MTT噻唑蓝作用于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生成非水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且MTT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目前该试验作为材料细胞毒性评价方法,实验步骤规范标准化,结果准确,简便快速[16-17],但是在试验过程的结晶产物,需要用二甲基亚矾(DMSO)溶解后才能测定光吸收值,若是溶解不充分,会影响测定结果,从而使得MTT灵敏度略差,因此,杨晓冉等[18]建议MTT法和中性红摄取试验(NRU)联合使用。
3.3.2 XTT试验:XTT试验在MTT的基础上,省去溶解还原产物结晶的步骤,1988年,Scudiero等[19]首次采用该方法检测细胞增殖。XTT是一种与MTT类似的四唑氮衍生物,可被活细胞线粒体脱氢酶还原成水溶性的棕色甲肷产物,当XTT与电子偶合剂共同使用时,甲肷的生成量与细胞的增殖程度呈正相关。该试验方法较MTT 法具有显著优点,已被纳入国际标准ISO10993-5:2009中,但XTT水溶液不稳定,需要低温保存或现配现用,成本较高。
3.4细胞增殖率评价:主要是观察材料或材料浸提液与细胞接触后细胞生长速度和增殖的变化,主要有克隆形成试验。最早由Tuchiya提出,用克隆形成率(实验组克隆数/对照组克隆数)来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Tuchiya等[20]研究表明,克隆形成试验较分子滤过法、琼脂覆盖法、中性红摄取法更为敏感,目前该方法已收录在国际标准ISO 10993-5:2009中。
3.5 DNA合成率检测评价:通过测定有丝分裂的细胞数来评价细胞的增殖能力,主要有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渗入法和胸腺嘧啶核苷(3H-TdR)渗入法。敏感性很高,但重复性略差[21]。
综上所述,评价材料的体细胞毒性的试验方法较多,而由于不同材料接触方式及毒理不一,各试验方法之间又存在很大的敏感差异。因此,Weyermann等[22]提倡在选择试验方法时,必须根据“最接近应用状况”的原则,合理地选择样品与细胞的接触方式和检测生物学终点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GB/T 16886.5-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2003.
[2]司徒镇强,吴军正.细胞培养[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10.
[3]Mozdziak PE,Petitte JN,Carson SD.An introductory under graduate coursecovering animal cell culture technique-es[J].Biochem Mol-Biol Educ,2004,32(5):319-322.
[4]刘玉琴.细胞培养实验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6.
[5]GBT 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2005.
[6]Hensten parison of the method-s available for assessing cyto:toxicit-y[J].Int Endod J,1988,21:89-99.
[7]Murray PE,Garcia Godoy C,GarclaG-odoy F.How is the biocom-patibilty of dental biomaterials evaluated[J].Med Oral Patot Oral Cir Bucal,2007,12(3):258-266.
[8]Schmalz G.The agar overlay method[J].Int Endod J,1988,21:59-66.
[9]赵信义.现行体外试验评价牙齿修复材料细胞毒性的优势与不足[J].口腔医疗器械,2009,18(4):173-175.
[10]陈志军,江昕,陈芳,等.多孔生物陶瓷制备工艺进展[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8,5(1):49-52.
[11]Sujata K,Bhatia A,Yetter B.Correl-ation of visual in vitro cytotoxicity rat-ings of biomaterials with quantitative in vitro cell viability measurements[J].Cell Biol Toxicol,2008,24:315-319.
[12]Borenfreundand E,Puerner JA.Cytotoxici-ty of metals, metal-metal and metalch-elator combinations assayed invitro[J].Toxicology,1986,39(2):121-134.
[13]OECD.Guidance document on using cytotoxicity tests to estimate starting d-oses for acute oral system toxicity te-st[R].Paris: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 ation and Development,2010.
[14]张蕾,李芳秋,张士,等.LDH释放法检测肿瘤患者PBMC和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6):27-29.
[15]林红赛,王春仁,王志杰,等.生物材料的细胞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4):10-14.
[16]Mosmann T.Rapid colorimetric assay for cellular growth and survival:Application to proliferation and cytotoxicity assays[J].J Immun Meth,1983,65(1):55-63.
[17袁艳波.牙科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26(3):688-691.
[18]杨晓冉,郑洪艳,董益阳.两种3T3光毒性试验方法在防晒化妆品光毒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9(34):6765-6768.
[19]Scudiero DA,Shoemaker RH,Paull KD,et al.Evaluation of asoluble tetr-azoliu-m/formzan assay for cell growt-h and drug sensitivity in culture usin-g human and other tumor cell lines[J].Cancer Research,1988, 48(17):4827-4833.
[20]Tsuchiya T,Ikarashi Y,Hata H,et al.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toxicity o-f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s in vari-ous cytotoxicity tests and in vivo imp-lantation tests[J].J of Applied Biomaterials,1993,4:153-156.
[21]章静波.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00-203.
【关键词】 花生油; 花生壳; 花生种皮; 药用价值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又称落花生,番果,长生果等,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本文对近年来花生仁、花生油、花生红衣、花生壳、花生茎叶及花生芽,还有花生粕的药用价值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利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利用。
1 花生仁
花生仁是指去掉花生壳的部分。花生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卵磷脂、嘌呤、以及生物体内必须元素钙、磷、铁等,还含有少量多种维生素,如:VitB1、VitB2、烟酸、抗坏血酸等。花生有益于心脑血管的保健,可降压、降血脂、止血、防治脂肪肝血管硬化。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每周吃两次花生及其制品,突发心脏病死亡的几率减少40%,经常吃花生制品可降低心脏病危险性50%。花生及其制品与其他食物同吃,可帮助减轻饭后的血糖升高反应[1]。花生米中的果糖比其他糖类有更多的羟基能很快的被利用且不会形成脂肪沉积。墨西哥医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天然植物固醇β-谷固醇能预防心脏病及肠癌、前列腺癌、子宫癌、乳腺癌等疾病,β-谷固醇广泛存在于花生及其制品中。花生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肌肤润泽,细腻,使头发丰厚有光泽,其中丰富的维生素E,能防止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具抗衰老作用。花生中有一定量的卵磷脂,延缓脑功能衰退,提高智力,加强记忆力。花生蛋白质中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可解除疲劳,促进脑细胞发育;花生蛋白对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2]。吃炒熟、煮熟或生的花生米,可使胃痛减轻或消失,还可以使胃酸分泌减少,对胃炎、消化性溃疡有辅助疗效[3]。
2 花生油
花生油是花生种子经过压榨等方式制作出来的食用油。花生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它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在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的同时却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等有益胆固醇。花生油与橄榄油的理化特性指标相近[4],其中的脂肪酸组成很相近,花生油可当作老年人合理膳食的营养用油。彭珊珊等[5]对花生油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和酚酸进行研究,它们在油-水体系中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以甲醇萃取花生油中的黄酮醇化合物,得到了具抗氧化活性的栋精和毒叶素。用花生油灌胃对大鼠浸水应激性胃溃疡和胃运动影响的研究发现,花生油能抗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6]。花生油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7],花生油可排除肿瘤性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及其他需要急诊手术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病症(ASBO),花生油胃管灌注治疗可作为难治性ASBO的一种有效的非手术疗法。花生油还可外用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8]。
3 花生种皮
花生种皮,呈红褐色、粉色和紫色。花生种皮有抗纤维蛋白溶解,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加强毛细血管收缩,调整凝血因子缺陷作用。临床上利用花生种皮为原料制成的宁血片、止血片注射液和宁血糖浆等,对于消化道出血、肺结核及支气管扩张咯血、泌尿系统出血、齿龈出血及外伤性渗血等均有良好的止血作用[9]。花生种皮止血的有效成分为D(+)-儿茶素[10],花生种皮中的另一种成分二聚原花色苷元A型化合物对大鼠有短暂的降压作用,能降低离体兔肠的张力,可使离体兔耳血管收缩。花生种皮中还含有一种生物活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肿瘤疾病的预防剂,也可降低血小板凝聚,还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同时它也是生物体自我保护延续种群生命所需要的物质。白藜芦醇在花生种皮中的含量仅次于根和茎[11],而花生叶、花生仁中不含白藜芦醇。花生衣含有大量多酚物质,对花生衣红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表明[12],花生红衣在猪油中抗氧化能力不明显,但对羟基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有利于食品保存及人体抗衰老功效。
4 花生壳
花生壳为植物落花生果实的果壳部分。花生壳中除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多酚类和黄酮类物质。成熟的花生壳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约为3.34%~7.13%,人工提取可用作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抗氧化剂。此外,花生壳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既有降低血胆固醇、α-脂蛋白、β-脂蛋白结合胆固醇及动脉脂质的作用,对于治疗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等有明显的疗效。在临床中,以花生壳为原料生产的“脉舒胶囊”是治疗高血脂症的纯中药制剂,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颁标准》[13]。
5 花生茎叶及花生芽
花生叶性寒、味甘、微苦涩。花生叶入肝、心、肺三经,具有平肝潜阳、安神健脑、镇咳止血的功能,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以及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小儿夜啼、多动症、气管炎等,落花生枝叶提取物可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有镇静、催眠作用(对老年人失眠症患者疗效更好)[14]。赵一[15]以花生茎叶与花生衣配合使用,发现对血小板、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均有明显疗效,而且对出血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中医也给予两者疗效的肯定:两者合用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的功效,且止血不留瘀。
花生芽为花生胚发育出来的未成熟枝条,为一种可食用的蔬菜。花生芽的营养价值很高。在培育花生芽时需要加入硒,硒被人体合理摄取之后,可有增强体内免疫力,达到防治疾病和抗衰老的作用[16]。
6 花生粕
花生粕是花生仁经压榨提炼油料后剩下的残渣,含有少量的花生壳。花生粕中含有黄酮类、酚类、氨基酸、蛋白质、鞣质、油脂类、糖类、三萜类或甾体类化合物[17]。其中,总黄酮的含量达1.905 mg/g ,VitE含量达0.87 mg/100 g。此外,花生粕还有含量很高的镁、钾、钙、铁、钠、锌等矿质元素,针对老年市场的营养补充,花生粕可作为改善膳食结构的蛋白质的良好来源[18]。同时,花生粕还有促进微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之功效,可用于生产酸性及营养饮品,也可制成口服剂、冲剂、口服液胶囊等乳酸菌制剂。
7 食用禁忌
发霉的花生可产生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迄今为止最强的致癌物,它不易降解,易引起肝损伤,诱发肝癌。花生食用时应避免用盐、糖高度调味,因其会增加钠潴留机会,加重心、肾负担,使血压升高,对心血管病人不利。花生油脂过高,也不适合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患者食用。花生油脂消化时需要多耗胆汁,胆病患者不宜食用[19];而且花生衣具有凝血的作用,不适于血液粘稠度偏高的人,否则易引起血栓。花生中花生蛋白,花生油及花生制品可为过敏原引起人体过敏[20],花生过敏主要影响儿童,是少数严重的急性过敏之一,如不及时治疗,会使儿童第一次发病时致命。
花生在我国广泛种植,是营养丰富的种子之一。对花生多方面、多层次的开发,还需在医药方面进行广泛的探索,为充分利用花生这一资源优势找到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尚盈.每周吃两次花生食品可防止心血管疾病[J].中国保健,2007,13(254) :67.
[2]陈贵堂,赵 霖,鲍善芬,等.不同植物蛋白质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06,6(1):238.
[3]丁乡.益寿延年的佳果—花生[J].专业户,2004,11:51.
[4]姚云游.花生油与橄榄油营养价值的比较[J].中国油脂,2005,30,(4):66.
[5]彭珊珊,于化泓,赵哲霞.具有抗氧化效果的植物性食品[J].江西食品工业,2005,1:44.
[6]李杰,王福文,徐学明.花生油灌胃对大鼠浸水应激性胃溃疡和胃运动的影响[J].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1,20(3):1.
[7]王劲松, 吴友谊, 朱世泽,等.经口花生油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5,39(4):471.
[8]王红峰.花生能防治多种疾病[J].药膳食疗,2004,3:32.
[9]单辉君,张名位,张瑞芬,等. 花生红衣抗氧化活性物质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J].广东农业科学,2006,11 :51.
[10]陈杰,徐鹤龙,方志伟.花生红衣的研究与开发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 2007,8:80.
[11]张烜,胡君萍,韩 玫,等.HPLC法测定花生不同部位中白藜芦醇的含量[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3,26(05):440.
[12]张红梅,金征宇,朱立贤,等.花生衣红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5,24(6):8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脉舒胶囊[S].WS3-B-2390.1997,212.
[14]胡鹏飞,范荣培,李亚萍,等.落花生枝叶提取物药理作用研究[J].中成药,2001,23(12):919.
[15]赵 一.花生衣茎叶合用治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28 例[J].中医药学刊,2005,23(10):1917.
[16]陈京香.富硒花生芽[J].中国农业信息,2007,19(7):17.
[17]梅 娜,周文明,胡晓玉,等.花生粕营养成分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3):96.
[18]张 岩,肖更生.花生粕的应用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6,27(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