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32:34
导语:在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一】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精神,治理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郯城县第五中学召开专项治理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首先以近期各地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为实例,让学生明确校园欺凌事件的概念,告诫学生以大欺小、倚强凌弱其实质就是欺凌;
其次学校安全办配合政教处要求全体班主任进班收缴竹棍、水果刀、火机等危险物品,将校园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中;
接下来加强对学生文明上网的教育,要求全体学生文明上网,网上聊天时不说脏话、不骂人,杜绝因网上聊天引发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最后,开放学校心理辅导室,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郯城县第五中学本次专项治理工作将会常抓不懈,学校政教处、安全办对本项工作将采取及时调度的方法,治理期间如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将及时通报处理,造成恶劣影响的将联合地方执法部门进行处理,强化治理力度,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健康的成长环境。
【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二】
为了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促进全体师生遵纪守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017年5月16日下午,灵宝市故县镇河西小学五年级举行了 法制教育进校园 严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活动。
告诉同学们当好朋友受人欺负的时候,要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帮助他(向老师、家长、警察求助),不能教唆别人抢劫,实行打击报复,否则,就会构成犯罪,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列举了小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乱花钱、讲哥们义气等,提醒大家要及时改正,防止犯罪;教育学生要听老师、父母的话,不要到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牢固树立了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思想,学会了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不仅明白了知法、懂法、守法,而且让法律知识在全体师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班会总结:通过本次班会队活动,增强了该校师生反欺凌的意识,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敲响了预防的警钟。该校安全处唐主任表示:应对校园欺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将会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想方设法确保校园平安、和谐。
【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三】
活动准备:
2、播放几则校园欺凌记实录像片。
3、由电脑高手制作smart课件。
4、准备一句反欺凌口号。
活动过程:
1、开场白。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2、下面请每个同学都来说一说你对校园欺凌最深的一件事情。(略)
3、大家说了很多欺凌事件,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真实的校园欺凌事件。(播放校园欺凌记实片)
4、看了这部记实片,大家有什么看法呢?(同学意见略)
5、我们将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反欺凌?,请大家说说想法。
6、请胡悦悦同学带领大家读口号。
7、活动结束,请班主任老师讲话。
关键词:瑞典;校园欺凌;立法
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2A-0003-04
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因其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的稳定而引起各国普遍关注,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1]。瑞典将校园欺凌界定为学校的学生经常对其他同学实施排挤、暴力、侮辱、歧视、谐戏、嫌弃、破坏持有物品、诽谤、监禁等致使其身体或精神受到损害的行为。瑞典1993年修改《学校法》时,规定了教师有预防校园欺凌的义务,以防止任何形态的欺凌行为对学生造成侵害。《学校法》规定,为确保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以及健康成长,必须保障学生拥有能够安全学习的环境。学校的教育活动应当秉承民主主义价值观、人的生命不可侵犯、尊重个人自由和尊严、所有人平等、相互协作等理念。2010年瑞典全面修改《学校法》,进一步完善校园欺凌预防和规制制度,规定了教师和校长对欺凌行为有报告义务及法律责任,明确了国家学校监督团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的作用。为落实《学校法》,瑞典教育部设立校园欺凌预防项目,学校可全部或部分实施这些项目,教育部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瑞典校园欺凌立法和实施项目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在预防和规制校园欺凌方面,我国有必要借鉴瑞典的立法和实务经验,构筑我国校园欺凌预防和规制制度。
一、学校、教师和有关机关对校园欺凌的法定职责
《学校法》的预防校园欺凌制度适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所有学校。该法规定,学校经营者以及教职员工有义务防止学生遭受欺凌,学校经营者必须每年制订详细的《禁止校园欺凌计划》,规划第二年将着手实施的具体措施。在新的一年开始阶段,须对上一年度相关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实施效果进行说明。同样的要求是,教育部也必须定期对全国学校的校园欺凌预防和规制措施进行调查,评估实施效果,并分析各种措施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法》特别强化了教育机构的报告义务,规定教师以及其他员工发现欺凌现象时,有义务向校长报告,校长应当立即向学校经营者报告,收到报告的经营者必须及时进行事实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欺凌行为并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学校经营者防止和规制校园欺凌行为属于法定责任,但他们往往因缺乏获知欺凌行为的相关信息而难以采取措施,因此,立法上赋予了教师、校长等的通报义务。《学校法》还规定教师和学校经营者对协助事实调查的学生,或者对教师和校长违反通报义务而进行告发或提出申诉的学生不得实施报复行为。
教师、校长、学校经营者违反报告以及事实调查义务,致使欺凌行为给学生造成损害的,学校经营者应当给予损害赔偿,损害赔偿额由法院根据损害程度进行认定;违反立法上的其他义务造成损害也应给予补偿,只有侵害是轻微的或者并未实施报复行为的才免于赔偿。在此类诉讼中,即使受害的学生败诉,只要当初时有合理的理由,也可无需承担胜诉者的诉讼费用,甚至法院还可以令学校经营者承担败诉者的诉讼费用。立法上减轻者的证明责任,者只需提出遭受了欺凌行为或者受到学校一方的报复这些大致事实即可,学校经营者则必须对不存在欺凌行为或报复行为负担举证责任。从《学校法》的规定来看,学校承担欺凌行为的损害赔偿责任遵循无过错原则,只要学校未能防止欺凌现象的发生就应承担责任,而不看是否采取了有关措施,学校方面不能以尽到管理职责为由进行抗辩。
《学校法》对国家学校监督团在预防和规制校园欺凌方面的作用也进行了规定。国家学校监督团是独立于教育部的机构,其任务是对学校经营方面的效率以及教育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并进行评估,对小学至高中阶段的私立学校的建立作出许可[2]。该机构有权基于评估结果对学校经营者提出劝告和建议,令其修正有关问题。当学校经营者不按照要求修正错误时,该机构可以作出罚款的决定,甚至可以对私立学校给予取消办学资格的处罚。国家学校监督团设置幼儿及学生监督官(barn och elev ombudet),监督官主要职责是保护幼儿及学生的人权。监督官有权对学校发出防止校园欺凌的劝告,当发生欺凌事件时,可以提出应对欺凌行为的措施。监督官还与地方自治团体进行合作,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此外,监督官还有权受理关于校园欺凌的申告,并对此进行调查。在征得被欺凌者同意后,幼儿及学生监督官可以以学校经营者为被告代替学生提起损害赔偿诉讼,如果被欺凌者不满16岁,诉讼应征得其父母的同意。
二、对欺凌行为实施者的规诫措施
《学校法》规定,教师和校长在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时,为了规制相关行为可采取符合法律规定的各种规诫措施,但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均应制作书面记录。对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给予处罚并不是最终目的,规诫措施是为了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从有效的对策角度来看,与其把对学生的处罚作为主要手段,倒不如强化学校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基于这一理念,瑞典对欺凌行为实施者的规诫措施更为人性化。
基础学校、萨米人学校、基础养护学校、特殊学校、高中学校、高等养护学校可以令在班级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退出教室,直至授课结束。上述学校对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可以在学校监督下,令其放学后留在学校最长一个小时,或者提前一小时到校。经调查后确认存在欺凌行为的学生,校长可以提出书面警告,警告书中必须写明如果不停止欺凌行为将采取的措施,该警告内容必须告知学生的监护人。
对于6岁生的学前班、萨米人学校、基础学校、基础养护学校、特殊学校、高中学校以及高等养护学校的学生,在学校采取有关措施未见效果、或者出于保护其他学生安全学习的需要,校长可以对其采取调换班级或者在该校其他场所授课之措施,并通知监护人。不过,这一措施实施的时间最长不超过4周。在前一措施无效或者无法实施前一措施时,校长可令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暂时转学,但必须与转入学校的校长进行商议并通知监护人,暂时转学措施最长不超过4周。
在实施义务教育的基础学校、特殊学校以及萨米人学校,对于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在符合以下条件时,校长可以作出暂时停学的决定:第一,出于保护其他学生安全学习的需要有必要给予停学处分;第二,学校在采取有关措施后仍然无法制止欺凌行为;第三,对停学的学生耽误的课程能够进行补课。停学处分的目的主要是在停学期间考虑要采取其他何种措施更为有效,因此,停学处分不得随意适用,并且一次不得超过1周,半年内不得实施2次以上。在作出停学决定前,必须为学生的监护人提供陈述意见的机会,若学生不满18岁,必须将决定通知社会福利委员会。停学期间学生的监护责任归于父母,不过,学校必须对停学学生的补课进行合理安排,不得耽误学生的学习。
在非义务教育的高中学校、高等养护学校以及以移民为教育对象的瑞典语教育学校,对于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校长也可令其停学(停学决定应当立即生效),停学措施原则上不得超过2周,只有在停学时间短无法达到规制欺凌行为的目的,或出于其他需要应当延长的,才可延长停学时间,不过半年内停学不得超过3次。同样,这种停学需将有关决定通知监护人和社会福利委员会。
三、学校实施的欺凌行为预防项目
对校园暴力进行事先预防,将其制止于萌芽状态,远比事态发生后采取临时救济措施更为重要,这已被国外学者所公认[3]。1993年的校园欺凌立法要求教育行政机构制订欺凌预防对策,以使校园欺凌法制得到有效落实。从1993年开始,瑞典逐渐在全国的学校实施教育部的“校园欺凌预防项目”。该项目的实践性目标是:第一,提高欺凌行为的问题意识,积累应对知识;第二,构建学生的父母与教师之间积极且真挚的协作关系;第三,创制明确的欺凌行为预防规则;第四,强化对被害人的保护。基于上述目标,教育部要求学校从学校层面、班级层面、个人层面实施综合的对策。
在学校层面,召开由校长、教师、心理学家、社会福祉学家、学生家长和学生代表参加的全校会议,研讨校园欺凌问题,制订长期预防计划。学校完善课间和午休时的监督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度过休息时间,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发现欺凌现象立即采取措施。设置校园欺凌热线电话,为遭受欺凌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进行心理治疗,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定期召开家长会,由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研讨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教师之间结成预防和应对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介绍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
在班级层面,由学生制订班级规则,约定不实施欺凌行为,对遭受欺凌者提供帮助,关照容易被排挤的同学。班级每周召开一次班会,讨论如何维持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并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结成学习小组,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建立友好关系。定期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室内外活动,通过旅游、夏令营、舞会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与合作意识。召开由学生和家长以及老师参加的会议,讨论校园欺凌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
在个人层面,教师一旦发现欺凌现象,立即与行为实施者和被欺凌者进行谈话,命令欺凌者不得实施欺凌行为,对被欺凌者进行保护。如果欺凌事态比较严重,应邀请双方家长共同商讨对策,制订解决方案。借助有影响力学生的力量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解决欺凌问题,选任个别学生作为监视员,及时向教师报告欺凌行为。邀请欺凌行为实施者和被欺凌者的家长参加咨询会议,倾听专家的意见。
瑞典教育部2011年1月28日公布了《校园欺凌方法的评价》报告书,这是在对全国部分学校实施的校园欺凌预防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后形成的报告。报告书认为,学校导入的预防对策绝大部分发挥着有效作用,但是也有个别措施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出现逆效果,比如,选任学生作为监视者、经常召开全校的欺凌问题会议、强化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教师与加害者和受害者个别谈话等一些对策效果并不明显。此次评估活动,还进一步明确了导入欺凌行为预防项目时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一些学校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对教师的培训以及明确的愿景和计划;学校选择项目以及评估实施效果时,缺乏从学生的视角考虑问题。项目的导入由校长和学校经营者单方面决定,缺乏听取教师的意见,因此,一些预防项目的内容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实际状况。
四、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瑞典通过立法强化校园欺凌的预防和规制,学校制订预防和规制计划,教育部定期检查各学校的实施计划,公开检查结果。对欺凌行为人尽管可以实施规诫措施,但目的并不是处罚学生,而是为了发挥教育作用,创造安全学习的环境。我国同样存在校园欺凌现象,且近几年来愈加严重,但目前尚未对预防和规制校园欺凌问题从国家层面构筑相关制度。我国有必要借鉴瑞典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起真正有效的预防机制。
1.提高学校对预防校园欺凌意义的认识
我国教育机构一直以来忽视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和规制,只有当学生之间发生明显的暴力行为时,学校才有可能介入,对其他类型的欺凌行为几乎疏于管理。学校和教师非常缺乏校园欺凌预防方面的意识,认为学校只要做好学科知识传授即可。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还应当发挥保护学生基本人权、通过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基于此,我国有必要通过完善教育立法,强化学校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理念,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学校的社会性作用。
2.将预防校园欺凌纳入经常性学校教育
瑞典各学校根据立法规定实施校园欺凌预防项目,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定期检验。我国可借鉴瑞典的经验,将预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一部分,编制通识性校园欺凌预防教材,并配合视频宣传资料,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学生经常性地宣讲校园欺凌的危害及预防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还可以根据教材编写一些情境表演剧本,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过程中体验遭受欺凌者的心灵痛苦以及加害者的自责感。预防校园欺凌教育应当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日常行为,提高学生自觉地不实施欺凌行为的意识。
3.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瑞典在实施校园欺凌预防项目时,注重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成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我国的学校过于注重学习成绩或特别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的人格教育、社会关系教育、合作与交流能力教育不足。我国中小学校应当改革教育内容与方法,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认识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学会与他人相处,正确处理发生的问题,掌握融入社会的基本常识和手段。
4.提升教师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
瑞典各学校在实施校园欺凌预防项目过程中,注重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相关能力。我国亦有必要利用适当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提升发现和处理欺凌行为的能力。教师的素养不仅仅在于具有良好的知识传授技巧,还在于能够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为班级或学校创造和谐环境,促进学生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若教师缺乏此能力,可能会造成学生间的矛盾激化、学生与教师情绪对立、学生厌学等现象,因此,提升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5.建立社会合力预防校园欺凌机制
瑞典注重借助社会力量预防校园欺凌问题,甚至在制订校园欺凌预防对策时邀请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学生家长参加,共同商讨对策方案。在我国,杜绝或减少校园欺凌问题仅依赖学校是无法实现的,同样需要借助社会的各种力量。我国有必要研究如何建构一套学校与政府、社会、家长顺畅合作的机制,优化预防校园欺凌的大环境。
6.研究校园欺凌的立法问题
从瑞典经验来看,如果缺乏校园欺凌的立法,很难减少或杜绝校园欺凌现象。我国应当尽快启动校园欺凌立法工作,对立法模式和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制订符合我国社会传统、经济发展情况的法律,保护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避免青少年因遭受校园欺凌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和社会观,确保学校的教育能够培养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国家公民。
参考文献:
[1]李婧.校园暴力的法律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53-157.
根据《通知》,此次专项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4月~7月,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第二阶段为9月~12月,主要是开展专项督查。
校园欺凌究竟怎么治?专项治理之外,还能给这一频繁上演的“校园病”开出怎样的药方?
引入有“株连”色彩的强制亲职教育制度
姚建龙(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市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
我国都在反思刑事责任年龄定得太低,质疑“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而国际社会大都在高度评价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这种反差值得反思。
防治校园欺凌需要家校合力,首要责任主体是家长,也只有家长才能真正约束好孩子的行为,我国应当完善有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责任制度,引入强制亲职教育制度。
因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九条已经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
按照举轻以明重的法律逻辑,对于放任未成年人有犯罪行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公安机关同样可以对其予以训诫。强制亲职教育完全可以根据这一法条,以训诫的方式实施。不过遗憾的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这一条款似乎从来没有适用过。
在李某某因犯重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而对其斑斑劣迹早已知情的母亲仍然声称自己的儿子内心纯洁的时候,估计大多数人都已经对李某某犯罪的主要原因一目了然。
如果这起案件发生在爱尔兰,法官可能会同时作出这样的判决:由李某某决定选择父母中的一个进监狱,另一个缓刑。
类似法律在许多国家都很常见,所表达的共同观念是:父母应当履行监护教养职责,如果未成年人子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与父母疏于或不当履行监护教养责任有关,那么法律将会以“严肃”的方式教他们怎么样做父母。这样一种看上去似乎具有“株连”色彩的规定,是未成年人法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做法,也被认为是未成年人法的特色和“罪责自负原则”的例外。
改良教育土壤,回归育人本质
熊丙奇(教育学者)
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高发,与三方面教育缺乏有关。
一是法制和规则教育缺失。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面对此类事件,往往“内部处理”,有的甚至在涉事学生家长出面摆平的情况下不了了之,这助长了欺凌者的气焰,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法制和规则教育。
其次是生命教育缺失。说到底,未成年学生间的相互伤害案,反映出学生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关爱心,动辄恃强凌弱,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同学间的小小冲突和矛盾。在目前强调知识教育的整体教育环境中,生命教育被边缘化,学校并不重视,就是开展生命教育,也只是给学生一些知识化、概念化的生命教育内容,并没有进入学生的内心。
类似的,还有学校心理教育的薄弱。囿于投入不足的现状,学校根本不可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心理辅导、咨询,甚至把心理问题当成道德问题和思想问题,对学生进行说教,尤其是对成绩差的学生,学校老师除了批评之外,就是把家长找来训话,这让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也与学校老师和同学变得更加疏远,很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混迹网吧,变为问题少年,通过欺凌其他同学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概言之,我国校园欺凌问题,是只关注知识教育,忽视学生除知识之外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法制和规则教育所产生的恶果,要消除这一校园毒瘤,应该改变功利教育的土壤,让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目前的专项治理,体现了国家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视,而要根治这一老大难问题,应该把专项治理和建立长效机制,回归学校育人本质结合起来,才能让校园回归其应有的美好。
根除校园暴力不能靠学校单打独斗
唐伟(基层机关事务局干部)
依据现行的法律,校园霸凌事件多以严肃批评教育、责成家长严加管教作结,这也是很多未成年人对施以暴力不以为然的主要原因。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行为在法律定性上不过是“小事一桩”。
把殴打和伤害视为“恶作剧之类的小事”,这被认为是国内校园暴力产生的重要根源,也是其始终未能得到遏制的主要原因。当下最大的问题在于,受制于立法缺失、惩戒机制缺失和教育机制的缺失等因素,校园暴力并没有真正上升为一个法律议题,而仅仅停留在道德层次。
自然,围绕“校园暴力”干预的一系列机制,也就处于相当滞后的地步。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都未有效履行自身的责任,校园暴力甚至校园犯罪行为日益严重。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教育惩戒功能丧失后,催动了畸形心理的自由萌发,使得丑陋和猥亵都变得无所畏惧。因而除了要求学校必须承担应有的教化功能之外,赋予其必要的惩戒功能依然十分重要。教育的权威无以树立,则学生就不会心中存畏。
同时,虽然目前的法律并没有提供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功途径,但通过完善的立法和增加其惩戒力,对孩子起到提醒作用,同样属于法治建设的题中之义。此外,通过立法对家长、老师和学校的责任进行明确,让他们真正发挥教育、提醒和干预作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校园欺凌在我国有着特殊的表现。目前,只有将校园欺凌上升到社会问题的高度,在提高重视程度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入手解决导向问题,由单纯的道德议题上升到德法并举的层次,辅以综合性手段,才能达到社会共治。
司法可以既有硬度又有温度
邓洪(美国联邦法院出庭律师)
美国的少年司法独立于刑法之外,自成体系。
首先,美国社会对校园暴力零容忍。如带刀上学、威胁老师或同学等霸凌行为出现,不管有没有人受伤,学校也须对施暴学生采取措施,一般是开除并报警,不会校内调解。
美国民众认为,如果包庇孩子从小的暴力行为,将来会发生更严重罪行。如果类似暴力行为发生三次,施暴者会被“三振出局”,将直接面临25年监禁直至无期徒刑。
另外,根据犯罪心理学“同伙壮胆”理论,联邦法律引入“共谋杀人罪”:同伙即便没有直接参与杀人,也要与杀人者共同承担谋杀罪。这一“共犯连带”原则同样适用于霸凌案件,即便只是帮凶,也与直接欺凌他人者同罪。
美国未成年的“过失人”与司法制度产生关系的第一道关是警察局。收到控告或申诉后该怎样处置,承办警察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可以自行处理后释放,也可向少年法庭或交给普通刑事法庭审理。
在美国,考虑到按照刑事责任年龄处理青少年犯罪案件易流于僵化,“恶意补足年龄”原则会被采用。即对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如果有证据表明其危害行为是出于恶意,或者犯罪情节严重且有前科,就可将其看作年龄达标,追究刑事责任。检察官有权将其移交给成人法庭审理。
拒绝校园暴力倡议书范文【1】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缺少相应的法律常识,在全国甚至我市个别学校出现了校园暴力活动,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危害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为此,学校大队部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勇于拒绝校园暴力。在受到校园暴力侵害时要勇于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对高年级学生和校外青年共同实施的暴力活动和收取保护费等各种校园非法活动要勇敢揭发。
二、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积极阅读法律书籍,增强法律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沾染黄、赌、毒等恶习,不进酒吧、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四、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
五、要增强友爱互助意识。积极团结同学,热情帮助同学,增强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形成抵制校园暴力的合力。
六、要认识自身不足。当你和同学闹矛盾时,不要冲动,不要急躁,一定要静下心想想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勇于向别人承认错误并改正它。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人都要有一颗包容的心,避免矛盾的激化。
七、要积极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在家长、老师的健康引导下,提高防范校园暴力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暴力的能力。
八、要树立进取、向上的人生观。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立志做新时期的有用青年。
倡议人:XXX
2016年**月**日
拒绝校园暴力倡议书范文【2】
致广大师生家长及全社会:
近年来,校园暴力已经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国各地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事件,并且呈蔓延之势,甚至致人死亡等恶性案例有增无减。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如:20XX年6月8日,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20XX年9月20日,湖南省永州市第十二中学初一班级,历史老师李恒毅抓着女生章耀尹的头往桌子上使劲撞,随后用脚踩头,并掏出钢筋痛打该生,最后把章耀尹从座位上拖到窗边从四楼扔下致其死亡。这些事件给青少年的生理及精神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有些校园暴力的行为手段之残忍及事件发生时旁人之冷漠,让我们深感痛心和愤慨!拒绝校园暴力,迫在眉睫!
青锋侠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及正义感。在此,向广大师生、家长和全社会发出倡议和呼吁!
1,倡议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同时作为我们的反校园暴力日,让全社会警醒,关爱青少年。让每一位在校师生,从自我做起,坚定勇敢的向校园暴力说不。
2,我们抵制和坚决反对一切校园暴力行为。全体师生及家长请放下冷漠、伸出你的双手,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共同参与反校园暴力活动,守护好每一位同学健康成长的道路。
3,对于曾经历过或经常饱受欺凌的同学们,请勇于参与到我们的反校园暴力活动中来,一起批判并借助社会和法律的力量来惩治校园暴力行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4,还在欺凌学生的校霸及老师们,请收起你们的巴掌、收回你们的谩骂!你们将来也有自己的孩子,当你的孩子遇到校园暴力的时候,又做何感想!不如立即停止一切校园暴力行为,负责任的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倾注我们的爱,共同维护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5,校园的管理者们,请立即做出行动!长期忽视,掩盖问题并不能解决校园暴力,请加强学校管理、构建校园安全,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道德观和法治观念。安全的校园、文明的校风需要校方有力的监管和行动!
6,倡议全社会共同关注校园暴力。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推进设立反校园暴力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依法惩治,让肆意施暴者受到相应的处罚。让身处欺凌环境的孩子知道他们如何寻求帮助和庇护!
也许你我身边还没有发生恶劣的校园暴力事件,但是谁能保证这种恶劣的趋势会不会蔓延到我们自己身上?因此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参与到反对校园暴力、拒绝社会冷漠的行动中,防范于未然。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份沃土,撑起一片蓝天,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职责。
江苏宿迁一读者来信咨询:最近总是在网络上看到孩子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我为此忧心忡忡,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家长如何才能帮助孩子远离校园暴力?
答:针对最近校园欺凌案件频发的情况,2016年5月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决定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遭受校园暴力,当有下列情况发生时,表示孩子可能被欺凌,或是有被欺凌的危险:
1.孩子的衣服、书本等个人物品被损坏,例如有撕痕、遗失等。
2.孩子身上有难以解释的伤口,如割伤、淤青等。
3.孩子害怕到学校,或者害怕走路到学校,或者害怕参加集体活动。
4.孩子上下学的路线变得不合理,或是花更久的时间在上下学的路上。
5.孩子对课程忽然变得没有兴趣,或是表现变差。
6.当孩子回家后,经常情绪低落。
7.孩子经常以生病等理由缺课。
8.孩子睡眠质量下降,或是常做恶梦,食欲不振。
9.孩子缺乏自信及自我认同感,有忧郁征兆。
如果孩子遭受了校园暴力,你该怎么办?
1.请及时留取证据,如伤痕的照片(必要的情况下去医院开具诊断证明)、被损坏的物品(有可能会成为警方取证的素材)。
2.及时报警并通知学校,请警察、老师帮助处理和解决。家长千万不能冲动,不要以暴制暴。
为了避免孩子遭受校园暴力,家长也要有意教给孩子一些小技巧,如:对经常欺侮人的学生,可以采取回避的方法,或向教师、家长反映情况,让成人介入。家长要告诉孩子,看到校园暴力,不要正面阻止,但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告诉老师或者报警,注意要让老师和警察替自己保密,以防被报复。
看成绩单也可能被骗?
山西太原一读者来信咨询:最近班里许多家长接到了一条查询孩子成绩的陌生短信,内容为:×××你好!你孩子4月份月考成绩及班级排名已在校园网,请及时激活查阅,并附带了网址链接,短信落款为:班主任。我点击网址后,提示操作未成功,但几分钟后银行卡却被转走了几千元钱。请问,怎样防范这些电信诈骗的风险呢?
答:近年来,电信诈骗一直高频率出现,除了孩子成绩,还有帮萌娃投票等,这些都是抓住了受骗人的心理。家长爱子心切,看到与孩子相关的信息时很容易因为“关心则乱”而放松警惕。骗子利用短信将木马病毒植入到链接中,不知情的家长在点击后木马病毒被植入手机,趁机获取手机里银行卡的信息后,实施盗刷获利。
关键词 校园暴力 中小学生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校园暴力定义
关于校园暴力的定义国内外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1996年世界卫生大会从医学的角度对校园暴力做出了定义:蓄意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利,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简而言之,和在校师生直接有关的暴力行为,都可以界定为校园暴力。由于校园暴力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园,因此在这里我们主要叙述的是中小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欺凌行为。
2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2.1家庭原因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上产生各种纷繁复杂的观念,家长在各种矛盾与利益的选择中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秉持“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观念,而长期处于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国内有调查显示,当家庭中出现亲密伴侣暴力时,儿童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睡眠障碍、攻击等适应方面的问题。而儿童一旦出现适应方面的问题,就可能引发问题行为。国内学者李涛等发现,儿童社会适应的不良通常表现为外化问题行为和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主要包括攻击、违纪、多动等违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行为;内化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等发生在个体内部的消极情绪问题。
2.2暴力传媒的影响
如今的社会快速发展,新的传媒方式正在不断滋长。生长于新世纪时期的青少年,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新兴媒介的影响,这些新兴媒介主要包括电视和网络游戏等。由于电视电影节目良莠不齐,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并没有发展完全,因此观看这些电视暴力的青少年,容易受到这些节目的替代强化,将自己代入电视节目,容易幻想自己就是电视中的暴力人物,潜移默化地在现实生活中产生攻击行为。而相较于电影电视中的角色,电子游戏中游戏者可凭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属于直接强化,即游戏者如果表现出攻击性就会得到奖赏,这种对暴力的直接参与强化了攻击行为,将使攻击行为增加。因此网络暴力游戏是诱发青少年暴力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3学校原因
在当今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轻德育重智育,一昧地教书却忽略了育人。缺乏生命教育及法制教育,使学生只注重成绩,忽视自己道德建设。而学校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不作橐彩堑贾滦T氨┝ο窒舐沤不止的原因之一。在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有些学校为了维护政绩形象,秉持“家丑不外传”的观念,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低调处理,将欺凌行为简单的定义为学生之间的小打小闹,因此不但不为受害学生讨回公道,还积极做受害学生家长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能不追究到底。有很多受害学生和家长由于不想招惹更多麻烦,往往选择接受道歉或者隐忍转校,对施暴者的追究往往也不了了之,这无疑会纵容和强化施暴者“恃强凌弱”的思维和行为。
2.4政府原因
由于我国现有的教育法律体系及相关政策,没有形成有效而又明确的依据来认定“校园欺凌”事件,使得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经常会不了了之。而受《未成年保护法》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基本上都会从轻处理,或是由家长带回去教育。因此当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时候,由于没有明确保护暴力受害者的法律,以及由于对未成年犯罪的宽大处理,使得施暴者可以肆意妄为而不用担心法律的惩罚。特别是对于处于十四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无责任能力,因此在违法犯罪后不会被判刑,只是让家长领回家教育。这使得很多受害者家长在没有有效方法避免孩子遭受校园暴力的情况下,会鼓励孩子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对待校园暴力,而这种方式无疑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校园暴力愈演愈烈。
3校园暴力的防治
3.1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却也是孩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情绪特征及其控制机制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密切联系,父母采取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等负性养育方式越多,其子女有更高的愤怒情绪,并容易在特定情境中向外表达。因此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耐心引导而不是拳打脚踢。平时要注重于孩子进行交流,关心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对待孩子所遇到的困扰能及时知晓,与孩子保持沟通,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建立民主化家庭。而对待家庭内部亲密伴侣之间的暴力问题,可采取系统家庭治疗,系统家庭治疗对改善青少年家庭环境、减少青少年家庭内的暴力行为有协助作用。有利于缓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3.2媒介方面
人际关系对青少年建立自我认同感、培养社会支持体系和应对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电视媒体和电子游戏诱惑,试图使用虚拟世界作为替代来缓解现实中的社交问题。青少年学生很多是在现实生活中抑郁不得志,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与同学关系紧张淡漠才沉迷网络。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价值,在与同学交往中体验乐趣意义,能够有效缓解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依赖。而对于一些沉迷网络游戏不能立即抵制诱惑的青少年,应该让他们多接触亲社会视频游戏。通过亲社会这一游戏使其远离暴力游戏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亲社会行为纳入自己的意识,减少暴力行为。已有研究显示,亲社会视频游戏会促进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同时减少青少年的攻击。
3.3学校方面
学校应该定期督促班主任对学生开展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欺凌行为的界定与后果,并且可通过小品、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体验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内心感受。定期开展生命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学生热爱生命,敬重生命,同时能够懂法、守法、用法。建立健全学校心理辅导机构,并将学校心理辅导机构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时候,能找到地方去解决。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应与学生多加接触,留心有异常情绪的学生,及时的给他们心理帮助和辅导。同时应防患于未然,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方面的意识,教给学生对遇到暴力事件时,正确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在真正遇到问题时不至于孤立无援。由于缺乏自信的孩子更容易卷入暴力事件,因此应该在学校教育时注重对孩子进行自信心及社交能力训练,使他们能够对自己产生自信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4政府方面
政府应该尽快建立校园安全立法工作,完善校园暴力立法行为。健全暴力行为惩治制度,让欺凌者受到应有的惩罚,才能有效地鼓励那些被欺凌的孩子起来反抗。同时政府可以建立工读学校,对那些有暴力行为,不适合在普通学校就读但是不至于送入少管所的青少年,送入工读学校就读。在工读学校应该进行常规的学校教育,使处于学习黄金期的青少年不至于荒废学业,同时建立职业教育,让青少年在工x学校里学会一技之长,这样以后进入社会,能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找到自己的价值,不至于无所事事。更要进行法制教育,让青少年能够真正的懂法、守法、用法,明确法律的界限。
4小结
校园暴力的频发,我们不能集中于哪一方面的过错,也不能忽视每一个方面的原因。对校园暴力的杜绝与预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要社会各方齐心协力,就能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还孩子一个清平世界。
参考文献
[1] 秦秀清,朱双燕.论校园暴力的类型及主体特征[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报,2011,24(1):32-34.
[2] 李涛,徐振兴,等.亲密伴侣暴力中儿童的社会适应及干预[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9):1448-1456.
[3] 邵阳,谢斌.男性暴力型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愤怒情绪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4,481-483.
霸凌,众多校园枪击案的导火索
美国特勤局和教育部的共同调查表明,科伦拜校园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在此之前的37起校园枪击案中,有三分之二的攻击者之前都曾遭遇霸凌、羞辱乃至受伤。“霸凌是科伦拜校园等枪击案最后的导火索,美国校园霸凌的严重性无法再被回避。从一定程度上说,美国的校园文化甚至放纵一定程度的霸凌。有人甚至认为这是成长的代价,学生表现自己的方式,只是有点不择手段罢了。”心理学家贾娜・朱沃宁称,“在校园里发生的霸凌事件中,老师会出面干涉的仅10%。”
在科伦拜校园事件中,走上杀人之路的是忍无可忍被霸凌的学生。事实上,霸凌别人的学生犯罪率更高。他们携带枪支到校,参与吸毒、抢劫、斗殴和偷窃等活动。据调查,到24岁时,霸凌的男学生中有60%被定过罪,而没有霸凌也没有被霸凌的男学生比例是23%。总之不管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都会背上沉重的包袱。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校竞争愈加激烈,一切以成绩为先,校方更加不在意对学生的管理。另外,在美国校园里,教室之外有大量教师无暇顾及的公共场所,致使霸凌现象愈发突显,并且极有可能重复出现。美国宪法规定民众有持枪的权利,出现学生持枪进校园的现象,以致校园霸凌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电脑的应用和普及也使学校霸凌事件越来越严重,孩子们喜欢玩暴力电脑游戏,缺少社交及社交技能训练。2016年11月2日,由于在学校受到欺侮,而且在社交网络上遭到匿名者的辱骂,美国德克萨斯州15岁女中学生娜塔莉・纳蒂维达德服药自杀。娜塔莉多次向学校说明自己被欺侮的情r,母亲为了保护女儿甚至曾经不让她去上学。娜塔莉还在一个名为“放学后”的社交网络上遭到辱骂,匿名者指责其长得太丑,希望她去死。该社交网络的初衷本来是为年轻人提供一个交流自己经历的安全平台。由于是匿名,目前无法查清辱骂者的真实身份。
随着对霸凌问题的研究逐渐深入,它的另一面被更深刻地揭示出来,校园霸凌现象远比普通人想象得要复杂。以前很多人觉得,那些霸凌别人的学生多是失败者,他们无法在学业上胜出,而选择通过霸凌来肯定自己,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相关研究发现,霸凌者很多并非学业上受挫,恰恰相反很多是学校里的明星学生。他们并不焦虑沮丧,也很享受自己的明星地位。这些学生拥有一些的性格,本人缺少同情心,爱冲动,态度叛逆。这些性格让同学和他们会保持一定距离,使其享受到某种征服感,加强了很酷的自我认知。
至于那些被霸凌者,他们往往更敏感,不合群,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因为缺少信得过的同伴,不太善于和成年人交流,得不到同学和老师的支持,让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所以极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据调查,霸凌常常和一些弱势群体联系在一起。胖学生是最常见的霸凌对象,85%的超重学生在学校曾被霸凌。不过,因为他们通常块头较大,对他们的霸凌通常限于语言暴力。身体攻击,则更多发生在瘦小的学生身上。除此之外,像少数族裔、同性恋和残疾人等也很容易遭到霸凌。就算是在这样的群体内部,也会有人因为表现得不像这个群体的人而遭到霸凌。
立法行之有效
美国解决校园霸凌,从加强立法入手。1999年佐治亚州第一个通过反霸凌法,到2006年16个州颁布了反霸凌法,2012年这个数字升至49个。在2016年4月蒙大拿州制定反霸凌法后,全国所有州都有了反霸凌法。像马萨诸塞州的相关法律,强制所有学生每年学习反霸凌的课程,与此同时要求校方职工积极主动汇报霸凌现象,以期能及早发现。新泽西州的反霸凌法鼓励学生匿名举报霸凌事件,加强教师的介入度,并且每年向中小学提供100万美元经费反霸凌,2013年底该州相关的霸凌事件相比前一年减少了36%。在现实中,绝大多数州也不断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学校暴力行为的预防和惩罚,使校园安全成为法律规定的政府目标,明确学校在校园欺凌中的安全教育、管理和防范责任。
综观各州反霸凌法律,首先都降低了霸凌行为认定标准。校园霸凌不但包括动手打人、吐口水、故意推搡、拍等行为,而且也指言语辱骂、口头威胁和在公众场合故意嘲笑他人残障、种族、性别、性取向、等行为。另外,在社交媒体和网络上辱骂、攻击或披露同学隐私,也构成霸凌行为,通常称为网络霸凌。
其次,学校对校园霸凌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根据联邦政府的规定,学校必须提供举报霸凌事件的渠道;教职员工发现这类行为必须举报;学校对被举报的霸凌事件必须进行调查;学校须对欺负他人者采取积极干预措施,视情况处置,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开除学籍。
第三,强化父母管教子女的责任。一旦发现学生的霸凌行为,学校马上要求该生家长开家长会;当未成年学生因霸凌行为而被送到青少年法院时,父母也要一起进入司法程序;法官在认定孩子霸凌行为与父母吸毒或酗酒等不法行为有关后,可以把孩子的监护权转移到寄养家庭;如果父母管教不当,法官会要求父母上训导课程,学习如何合法管教子女;倘若子女的霸凌行为造成他人受伤,父母必须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
第四,加强对霸凌行为的刑事惩罚。法院对未满18周岁的校园暴力涉案者常以辅导或者警告等方式处置,但是如果施暴者造成严重后果,而且还有前科,即使是未成年人涉案,也可以当做成人刑事案件审理,按成人标准定罪量刑。
第五,严惩霸凌同伙。为了有力遏制暴力犯罪,联邦法律运用犯罪心理学“同伙壮胆”理论,设定“共谋杀人罪”。同伙即使没有直接参与杀人,也要与杀人者共同承担谋杀罪。这种“共犯连带”原则也适用于霸凌案件,帮凶也与直接欺凌他人者同罪。
为了防患于未然,美国学校把打击校园霸凌活动纳入日常活动之中。一方面,认真评估本校的“校园霸凌”情况,进行定期全面调查,认真收集和分析这类事件的发生频次、地点、时间和学生等,检查家长和学校的处理方式是否有效。另一方面,充分接触家长和学生,让整个社区一起参与,传达出“反校园霸凌”的强烈信号。学校成立“学校安全委员会”,负责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使学校反霸凌工作到位。
根据本州法律和学校自身情况,学校也会出台一整套反对校园霸凌方案,其中包括目标陈述、行为法则、具体规则和报告体系等,形成“校园霸凌,零容忍”的强烈正向氛围,并积极培育“接受、包容和尊敬”的学校文化,张贴海报随时提醒反校园霸凌,通过教职员工会议、全校集会、班级和家长联席会议、学校官方致家长信件、学校官网、学生手册等各种形式来创造安全环境。
此外,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中,学校专设体现反校园霸凌的题材和课程,有针对性地培训老师和职员学习和熟悉相关的规则和政策,以便在事情发生时有能力合理正确地介入和处理校园霸凌事件。
根据《枫溪区校园安全工作大检查督查表》要求及区校长会议精神,为确保校园安全稳定,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顺利进行,我校在开学前全面开展了校园安全大检查,对学校疫情防控、安全常规工作开展情况、安全管理工作资料归档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排查。现将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1、校舍、教学设备设施安全情况:对学校校舍、教学楼、各功能室、学校围墙排查中未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请专业人员开学前对全校的教学平台等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排查整修;学校体育设备设施周边设置警示标志,要求学生不在无老师的监护下私自进行活动;检查中发现个别班级窗帘、窗布不牢固,已及时让专业人员维修。
2、安全防范措施:学校能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严格落实保安人员管理制度,配齐配足安保器材,一键报警系统能正常使用,校内视频图像采集储存时间超过一个月。
3、消防安全:对学校消防设备设施巡查中,未发现灭火器材过期报废,消防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保持畅通。已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记录。
4、用电、用水、用气安全:对全校的用电线路、照明设备、家用电器及其它用电设备排查中,未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发现教师私拉乱接电线或违规使用电器,对个别损坏的插座、光管和其它用电设备,及时联系电工更换、维修,消除安全隐患;开学前已请专业人员对学生的饮用水设备进行清洗、水质进行检测;对教师食堂供气设施排查中,未发现厨工违规操作,燃气设施能按期检测、维护,能坚持日常巡查。
5、预防溺水情况:预防溺水的提醒和教育是有效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的有效途径。放假前,学校召开预防溺水专场讲座;暑假期间,学校政教处发放“致家长一封信”、每周发送两条以上防溺水提示信息;学校微信公众号预防溺水相关知识。通过以上措施,我校学生安全无事故。
6、消防、地震、防恐等安全宣传教育及应急疏散演练情况:我校能结合11月9日、5月12日等各个时间节点,持续性开展消防、地震、防恐等安全宣传教育及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师生应对紧急情况下的自护自救能力。
7、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情况:学校实验室工作台账齐全,没有危险化学品。
8、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情况:结合交通安全整治年,我校持续性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暑假期间,每周发送一条以上交通安全提示信息,教育广大师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未发现学生违规骑车到校或乘坐三无车辆上下学。未发现教师违规在学校为电动车充电。
9、食品安全及传染病防控:未发现学生带饮料、零食到校或到校园周边购买不卫生食品。学校能做好校园的环境整治和喷药灭蚊工作,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展有关食品安全及传染病防控的主题班会,同时督促学生注意家居的卫生整洁、杀虫灭蚊,防控流行性传染病。
10、建筑施工安全:学校暑假期间对部分渗水校舍,学生卫生间进行修缮施工,至暑假结束,已施工完毕。
11、预防校园欺凌和情况:我校重视预防校园欺凌和,于上学年度请了潮州市正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分别进行了“预防校园欺凌”和“如何预防”的法律知识讲座,有效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12、校园及周边巡查:开学前,组织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对校园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整改。对校园周边巡查中,未发现校园周边有“黑网吧”和违规经营接纳未成年学生的网吧、游戏室,未发现存在影响师生安全的治安、交通、危险水域等安全隐患。
13、大型艺体活动安全情况:因疫情防控需要,学校近期未组织大型艺体活动。
14、安全宣传教育情况:暑假期间,学校利用校报、电子短信平台、致家长一封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交通、消防、防溺水、防自然灾害、防极端天气、防拐防骗、防流行性疾病等安全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救能力。
——中心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汇报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了使师生有一个安全、文明的工作学习环境,我校在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认真遵照上级职能部门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认真做好安全管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做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现将我校安全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府保障
加强校园安全领导工作。
1.上级保障学校安全工作经费;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开展学校安全工作督导与考核、奖惩。
2.社会鼓励志愿者和个人参与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安全。
3.政府、社会要求学生监护人履行监护义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校外安全管理。
4.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副校长、政教主任任副组长,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及各班主任任组员,统筹协调工作。
二、安全管理职责明确,相互联动。
1.学校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管理各项制度;
2.上级机关及机构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学校安全机构负责人等进行安全培训,指导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
3.学校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构建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应对联动机制,上级机关指导学校妥善处理学校安全事故;
4.学校基本配齐了安全保卫人员和防卫器械。
5.建立了校园及周边治安形势研判、信息互通共享、联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及时排查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校园及周边建设警务室;派出所建立健全校园周边日常巡逻防控制度,落实高峰勤务和护学岗机制。校园周边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并且校园内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监控,将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和紧急报警装置接入公安机关系统监控和报警平台。
6.在学校门前科学设置了交通警示标志、交通标线、减速带和硬质防冲撞设施,划设接送等候区及公共停车区等。
7.学校对特种设备、学生用品、学校食品以及原料等进行重点监管。加强对学生的电子设备,尤其是手机的管理,减轻网络、手机等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
8.学校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应急和处置工作,督促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和疾病预防等工作,落实晨午检制度。
9.学校加强日常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和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开展学校火灾的处置与救援,并依法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开展防溺水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日常安全巡查,及时排查风险隐患。
10.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化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责任。各部门分工合作,共同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政教领导协同值日干部等负责学校日常的安全保卫和维持正常生活、教学秩序等;主管副校长带领体育组、后勤工作人员注重师生体质健康;总务处负责安全设施建设;教导处、各科任教师等利用学科教学进行“1530”安全教育等等。
11.不遗余力,硬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我们突出了学校安全建设,先后投入资金添置、更换灭火器,更新体育设施,加固大门、栏杆等学校重点部位,在硬件上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三、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校园安全。
1.学校除建立健全、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外,同时按照规定配备具有保安员资格的安全保卫人员和防卫器械;大力开展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2.强调学校主要负责人是校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岗位人员履行相应安全管理职责。学校倡导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学校志愿者队伍,协助维护校园秩序。
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校外人员确需进入校园的,应当经学校允许,并配合进行查验登记和安全、防疫检查方可入校,并做好痕迹留存。
3.校园主要区域和重点场所安装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和一键式报警装置,接入了公安机关、教育部门的监控和报警平台,并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平台对接。
4.学校建立学生考勤制度、出入销假制度。发现学生未按照要求正常到校、非正常缺席、擅自离校等情况时,应当及时告知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生外出需在家长亲自接走,返校后有销假痕迹留存。
5.学校加强了对校园内道路和通行车辆的交通安全管理,设置交通安全警示牌,施划停车泊位,限速行驶。日常管理中学生出入高峰期,机动车辆不得进入校园;除教育教学、应急等特殊需要外,禁止机动车辆进入校园教学区。
6.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实行餐具消毒和食品留样;执行物资采购的索证、查验、登记等制度,保证可追溯。
7.学校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卫生室,配备具有执业资格的卫生保健教师,落实学生定期健康体检制度。
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疏导服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早期干预和危机干预机制;发现学生心理或者行为异常的,采取必要措施,并及时告知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异常状况的,要求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及时报告学校。
8.学校制定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普及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对知识,做好日常体温监测、通风消毒、学生因病缺勤登记追访等工作。建立和落实传染病防控制度,校园内突发传染病或者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时,按照规定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根据情况采取暂时性隔离、停课等措施。
9.学校建立了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学生宿舍管理,落实巡查责任,并根据不同性别特点加强对宿舍的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宿舍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危险物品以及其他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10.学校规定在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体育教学和科学实验前,对仪器电路、化学试剂、药品、体育设施、活动场所等进行检查,确保学生安全受教。
11.学校组织校外活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提前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
12.学校建立健全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参与的校园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校园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和事后干预机制,开展校园巡查;发现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及时制止和处理,并通知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按照规定向教育部门或者其他学校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和帮助遭受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等。
13.开设公共安全和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举办安全主题教育日(周、月)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如防火、防震演练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暴力、、诈骗、传销、害、溺水、非法贷款、以及应对自然灾害和消防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专题教育。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一方面,聘请法制副校长和片警,实现学校与公安机关、社区治安联防机制;落实规范学校教师值班职责和工作制度及各项安全保卫措施。
学校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和制度,岗位责任落实,按规定配足消防器材,并确保设施有效;师生生活和教学实验室等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规范,无任何消防事故发生。
无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校舍无安全隐患;各项教学活动的安全措施完善,工作落实。
疫情防控安全、传染病(尤其是肺结核)防控做到日讲周统计,实现对疫情的实时监控,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诊治,及时处理。
四、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制度完善。
1.建立与学校联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学校应急处置工作的指导。发生突发事件时,学校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学生避险自救,救助受伤学生,通知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并依法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
2.因学校安全事故引起的纠纷,告知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予以解决,也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和赔偿,学校报请上级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3.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以校长为核心,由分管安全保卫的副校长直接领导,由值日领导负责日常管理,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各部门日常安全工作,并逐级签订安全协议书,做到责任分明,分工明确,层层落实。各部门负责人认真做好日常安全工作,积极排查安全隐患。制订有《##镇中心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镇中心学校学安全事故处理办法》和《学校安全事故汇报制度》,遇突发性安全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根据《预案》及时处理,并向上级汇报,逐级迅速呈报,做到上下级密切联系,共同协调处理。
五、取得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认真学习《安全条例》,并深入贯彻上级部门关于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积极配合各职能部门搞好学校周边综合治理,依法治校,认真做好学校内部维稳工作,取得了如下的成绩。
1.一年来学校师生犯罪率为零,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斗殴事件。
2.一年来学校没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3.学校获得“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等诸多殊荣(见荣誉室)。
六、存在问题。
1.学校各室门窗质量差,防盗性能低。
2.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问题。学校紧邻交通十字路口,给学生上下学带来不便。学校门前也有一条乡镇公路,也给学生上下学带来不便
3.镇上有很多网吧接受未成年人上网,希望能得到上级部门加强网吧的管理。
4.每逢放假和学生到校时,有很多麻木来拉客带学生回家,很不安全,希望能得到上级部门的管理。
5.心理教育教师较少,教育资金不能得到保障。
七、整改意见。
1.首先做好自身内部管理,发挥值日领导和教师的作用,值日教师加强值班巡逻,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
2.经常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学生排队上下学,教师、领导放学护队,护送学生安全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