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经济文化的统一

时间:2023-09-28 09:32:34

导语:在经济文化的统一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经济文化的统一

第1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统陶瓷;创新应用

0引言

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审美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日益增长,依仗独特的传统文化的支撑,中国优秀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才立足于世界环境艺术设计之林。借鉴西方设计理念而不靠拢,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创新和发展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1]例如,环境陶瓷作为陶瓷艺术应用于环境设计的理念受到人们的重视。陶瓷作为中国令世界瞩目的一项承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其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因独特的材料特性,陶瓷越来越成为现代环境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在环境设计中运用传统陶瓷艺术,达到了生动传奇的艺术化效果。

1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

1.1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被广泛运用于服装、绘画、建筑等中。其独特的民族风代表着民族形象和国家尊严。在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流行着讲究无为的道家思想和讲究对立统一、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理论和文化学派。

1.2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用艺术,所涉及的学科很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环境行为学、设计美学、环境生态学等。环境艺术设计是依据环境而存在的艺术形式,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达到依存环境、融合环境的艺术效果。环境艺术通过一定的组织、围合手段对空间界面进行艺术处理,运用各种布置和造型设计语言以及各类配置,使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体现出特定的氛围和一定的风格,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及视觉审美上的需要。随着传统文化的推动,起步较晚的环境艺术设计集艺术、科技、经济以及传统文化于一体,与时俱进,并实现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统一。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创新应用

2.1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

现代设计师们不断发掘自身的创新潜力,以良好的创意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得以体现,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例如,在日本美秀美术馆的设计案例中,著名的世界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就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陶渊明的诗作《桃花源记》,借助西方的现代设计手法和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机结合,并进行重组和重建,不仅给予现代人舒服的视觉享受,而且释放了传统文化。[2]以艺术设计的形式和手段,提炼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因素,然后将其充分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2.2在显要位置突出传统文化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在显效的位置,即在显要的位置突出传统文化,可以产生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的独特艺术效果。如一个房间的设计,虽然到处充满着现代艺术设计元素,整体呈现的是现代艺术风格,但是如果在显要处恰到其处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便能传达出传统灵魂的思想。例如,南京诸子艺术馆内景的设计案例,就充分体现了这样的设计原则。从艺术馆的整体布局来看,不管是屋顶的圆形大灯池还是富有立体感的木皮地板等,都洋溢着现代气息。独具匠心的设计者将一个扇面形的硬景花窗样式的传统漏窗用于自然采光。在传统漏窗的陪衬下,室内充满着大量的现代环境设计元素,形成了鲜明的传统漏窗为主,现代环境设计元素为从的主从关系,并在古色古香的艺术馆内达到了和谐、自然、舒适的统一。

2.3融入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地大物博,传统文化亦是博大精深。作为世界主要的文化形态之一,中国文化也是全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适应于中国社会在思维方式、地理环境、民族心理、经济结构以及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殊性。例如,早已形成的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伦理纲常的精髓就可以注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我国的设计师集思广益,以美学为标准,发挥审美的作用,采纳中国传统文化中主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恰到其处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渗透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实践中,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鲜明地体现了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

3传统文化之陶瓷创意的应用于环境设计

陶瓷艺术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形式,除了发挥着装饰和点缀环境的作用,还具有审美艺术价值,更是以实用的形式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陶瓷艺术与环境设计的结合传达着一种独特的美感联系。环境空间如室内空间,由诸多材料和设计元素组成,各种材料和元素之间既要彼此有联系,还要在整体布局上达到风格统一。陶瓷艺术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产品之一,它是一门古老而深沉的艺术,亦是一门现代而动感的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赋予了环境设计以生机和灵魂。中国传统文化之陶瓷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在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的同时,也凸显了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艺术情趣和艺术思想。[3]通过对传统陶艺和陶瓷材料的研究,能够发现其在环境设计领域中具有的应用优势。在生活节奏和工业化进程快速的时代,将陶瓷艺术应用于环境设计中,能够给人带来自然、原始的感觉。

4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是传统精髓的精神内核的自然反映和对民族传统文化深厚情感的自然流露。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运用创造性思维,借助现代环境载体对传统文化进行重组或重建,最终设计出既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优秀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应不断地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构思,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播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肖璇.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4(6).

[2]郑曙扬.新旧碰撞的启示——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情结[J].装饰,1999.

第2篇

关键词:青铜文化;遗址公园;运用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五千多年的历史以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地位决定了物质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然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朝代的不断更迭,加之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飞快,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因素使得大多数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最能代表时代、地方、民族特色的遗产--文化遗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遗址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而公园是作为文化遗址保护的一种有效形式,不仅缓解了城市建设与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还能更好的保护了遗址所呈现的文化信息。在此文化背景下,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作为精神文化载体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城市文化属性。因此,如何使环境更好地为人服务,如何满足现代人对精神享受的更高需求,如何促进并推动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水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概述

在历史学和考古学领域中,"青铜文化"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然而细究起来,其涵义却很难把握。遵从学术界通常使用的概念,所谓"青铜文化"基本含义是指针对青铜这一特定物质而展开的文化过程,各式各样的青铜器,是其终端产品,凝聚着文化过程所包含、涉及的所有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简而言之,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使用青铜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遗址公园是利用遗址这一珍贵历史文化资源而规划设计的。融合了遗址保护与公园规划设计,将保护、修复、展示等一系列手法充分运用,有效的对现存遗址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再生。因此,遗址公园的重点不单是保护遗址本身,同时强调对遗址的生存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并发挥城市绿地和旅游功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将特定的历史文化融入公众教育、专项科研、观光和娱乐等功能中的综合性公园类型,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所发掘的西周芮国大墓,从而震撼了整个考古界,该遗址文物保存之好,规模之高,举国罕见。这里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金器和玉器,皆有极高的研究和赏观价值,其中以青铜器为主,尤其是保存完好的全套七鼎六簋,以显示芮公生前的尊贵身份,更是国之重器,无价之宝。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按照"遗址原址保护展示"的工作思路和"文物惠民"、"文化遗产全民共享"的工作方针,陕西省韩城市政府编制了《梁带村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梁带村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就是立足于这样一个文化博大精深的至高点,其景观设计以芮国青铜文化为基点,并融合了韩城市民俗文化和黄河文化,是一个寓教于景且具有多元文化的遗址公园。给人们提供了解芮国历史文化特色的最有效内容,通过利用景观设计的形式对遗址公园的历史扩展到它所存在的特定环境之中,从景观场所的不同方面来审视和认知芮国历史文明。

二、 梁带村遗址公园中青铜文化的运用

笔者通过总结分析了青铜文化在梁带村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各个方面的运用:

1. 广场的体现

遗址公园的广场是为了给游憩于此的人提供停留、观赏、休息场所,广场的形制与该遗址结合共同反映遗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广场对历史文化的呈现应当说是最直观的。中国自古就常在广场上拼接花纹刻写纹样以图吉祥之意。遗址公园广场自身对遗址文化的展示是指广场自身通过铺装材料、形式、颜色、纹样等与遗址的历史文化相统一,共同与遗址展示历史文化信息。很多遗址公园在建设中运用纹样既可以美化广场,又能体现文化主题。

梁带村遗址公园中入口广场区域外轮廓以编钟形体为创意源以一种兼容并蓄的姿态迎接着来自四方的贵宾,广场采用下六阶上七阶的形式以此暗喻诸侯七鼎六簋的礼制,因为梁带村出土的七鼎六簋昭示着芮侯的身份,继而一改以往广场平坦无奇的空间模式。凸显入口大门的气势,增添空间起伏的趣味性,并在台阶的两边都设置有无障碍通道,使得设计更为人性化。

2. 小品的体现

遗址公园的小品设计要遵循该遗址的历史文化氛围,小品自身文化的诠释不与遗址总体的历史文化产生冲突,以烘托遗址共同展示该遗址公园的文化主题为主。切忌喧宾夺主。遗址公园中小品是通过小品的形式风格、材质与质地、纹样与文字来展示和诠释遗址历史的。

小品的设立对提高丰富在遗址公园空间整体文化氛围起着重要作用。景观的形成依赖区域内空间的组织。小品与其他景观设计元素在与遗址配合还原历史空间场景。充分利用小品的多样灵活的特性丰富遗址公园内的景观空间。同时需做到突出重点表现景物--遗址本体。

梁带村遗址公园中的小品高台设计,其正上方有青铜大鼎,它正以鲜明特色告诉到访的每一位游客这是来自远古的华夏文明。还有梁带村遗址博物馆广场前宽阔的景观大道两侧有出土的七鼎六簋进行演变,并通过对原文物的等比放大,并置于石台之上,石台是由编钟为创意源设计的,继而形成有礼乐气息的文化景观大道。

三、 发展前景

梁带村遗址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是在遗址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依托古代芮国文化遗迹和考古成就展示的大背景,打造出的文化遗址公园是将遗址保护与景观设计相融合,传承文化,保护遗址,以苍劲的笔法写意芮国遗风,区域主题突出、分区明确、逐步深入。诱发了游览者的兴致及探索欲望,达到唤起思想、融合意趣、心有所感的文化精神价值。

梁带村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大多以青铜文化为设计基点,以文化这条主线来贯穿整个遗址景园设计之中,传承文脉,融合现代文明,大力发展芮国文化,丰富现代韩城市的文化内涵,重塑了城市环境的标志空间,强化了城市轴线,以市场运作的方式有效地保护、发展和传播了遗址文化。

在高密度的城市生活中,追求自然和谐,惬意舒适的环境是人们的共同期盼,梁带村以遗址保护改造和展示芮国文化为特色,建设集文化、旅游、商贸、居住、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遗址文化公园。梁带村遗址公园满足了人们对城市人文景观的追求,达到了景观环境在视觉效果上的清新、优雅、舒适、宜人的遗址文化环境空间,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自然空间,提供轻松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梁带村遗址公园面积之大、规模之大,整体的设计满足了遗址公园最大化的使用需求,但还有些设计不太合理,比如在一些局部的景观设计上存在一些疏漏,一些景观雕塑的位置与周围遗址之间的氛围融合有些不合理,因此,对于梁带村遗址公园还有待于更多学者的继续研究,从而更好的提高城市的文化特征。

梁带村遗址公园带动的不仅仅是韩城市的发展,同时也让全世界人民更好的认识两周时期芮国遗址文化,以自身独有的文化价值屹立于韩城市,发挥着独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带动了周边区域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在景观环境中对物质和精神的高尚追求,从而更好的带动西北地域多元文化的扩张。

参考文献:

[1] 彭历,解读北京城市遗址公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 郭军林.中国青铜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第3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环境艺术设计

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1)思想元素

古代老子提出了动静观,认为万物以静为根本,进而生成主静为无,宁静致远的思想。随着动静观念在哲学上不断发展,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转化的动静关系。正是这些“主静”“动静合一”等学说,不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成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和审美主导,进而形成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动静相生”。在我国园林的整体布局,间架结构、景物分布、空间陈设等,“动静相生”观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2)书法元素

传统的书法作品直接应用于室内装饰中,能引申哲理,突破室内的有限空间,它能指引鉴赏者从心里的角度产生人生的,历史的,宇宙的哲学感悟。“屏刻”和“夹沙字画”在室内空间的应用,是文字融入室内环境的一种很高雅的方式。

不同的线条组合成的字体就不一样。字体与环境相配合是慎重考虑的问题,不同的字体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字体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呈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古典的亭台楼阁壮观雄伟,那里的店家、柱廊、所有的牌匾,都有书写苍劲秀美的书法。古老的建筑群,配着端庄神逸的书法,多么地协调、相得益彰。书法在这里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试设想,如果这里写的都是歪七竖八,不成体统的字,再加上错别字,那会是一种什么后果?又如北京的故宫,象征着皇权、雄伟、庄严、肃穆。那里面的字都是规规矩矩的,从没有随意性的字出现。那些规范严整的书体正好村托着周围的一群宫殿式古建筑,有机地形成了一个统一体。假设其中夹杂着飞龙走凤或鸡飞蛋打式的字,再掺以错别字比比皆是,那将是多么地一塌糊涂,像在漂亮的脸蛋上抹上黑墨一样难看。

2、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儒、释、道相补充的文化特征。中国人一直把自己视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与环境息息相通,这种自然观构成了中国传统环境艺术设计及室内设计的基本思想,如中国园林就是一种把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高度结合起来的环境空间,人工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正确处理技术与传统文化、技术与环境等各种矛盾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的设计道路,因地制宜地确立技术和生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并适当地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索其发展趋势。人们应正确对待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悉心爱护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用艺术设计的方式,走我们自己的发展之路,创造新的生存环境,这就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导思想,这种自然景观构成了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中国园林就是一种使人工美与自然之美高度结合起来的环境空间,人工环境与自然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处于不同的层面上。人们潜意识被动地改造了自然生存的环境。科技的进步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存的物质财富。人与环境要有良好的方向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被人们普遍认同,“把自然还给人,把人还给自己”,这成为当代的主题。

3、加强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完美的融入进室内设计当中去是一门必修的课题。将现代元素导入其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中式设计。

(1)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发扬和转化

将传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上升为概念化的,融入审美取向的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功能并重,主动形式的形式语言。使当代建筑既含有传统建筑的某些特征,又要保持与其距离,表现出创造性。吸收传统建筑的就地取材的特点,尽量采集运输便利的材料作为建筑和营造环境的原料和装饰元素。包括使设计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实用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做到环保、节能、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传统文化印记的设计更容易让人接受,产生共鸣。在当前追求高效、简洁、快速生活节奏的生存方式中,在传统积留的生存经验记忆中选取与之对应的设计元素,是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失时尚感的情况下追溯记忆,幻想与回归久违的自然,完成一种感觉上的精神释放与安逸。

(2)推陈出新

设计应具有强烈时代感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旨在提供生存场所的合理创意和环境的适性整合,创造出一个即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又合乎人文历史发展规律的,具有较高品质的生存空间。

在现阶段创新的前提应当是:我们设计的东西,首先是现代的,同时是中国的,如果是在某一个地区,还应体现那里的地区特点,这才是扎根于时代和充满乡土气息的有血有肉的好作品。对人的人文关怀是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点,这促使环境艺术的审美重心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人),同时也促使研究审美的注意力从“美”转到“美感”上,在以人为主体的当代环境观下,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满足构成了环境艺术审美的美感。相对于其它类别的艺术,生理上的舒适是环境艺术审美美感的一大特点。这是其它艺术所难以比拟的,因而生理需求的满足在环境艺术审美中具有远远超出其它艺术审美中重要价值。任何艺术总是满足心理、精神的需求为最高目的,人们审美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环境艺术中的生理舒适。而将审美热情更多地倾注于在环境艺术中获得心理上的“幸福感”,更看重环境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意韵,情感深度等等,从中获得更感慰人心的精神享受。

4、结语

在众多设计元素中,中式风格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设计界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式元素和符号的使用。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更要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设计体系中展示出民族的精髓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创作适合和展现中国本土的民族性的作品。在传统元素使用和结合的过程中要通过结合其精髓进行相应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措施。所以设计的传统文化灵感更主要的是契合居住者内心深处的深层次心理需求,是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感情流露方式表现其内心活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第4篇

现代环境艺术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要想提升设计水平,需要科学把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有机吸收,促进设计工作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1. 我国传统文化支持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具体来讲,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设计和调整人、环境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以便对和谐环境有机创造;从本层含义来讲,人类文化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传统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社会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广泛蕴藏其中,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积累,促进了我国艺术创作及艺术风格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形成的基础为传统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及生产力的差异,也会影响到环境艺术设计。因此,不同时期的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以将当时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给反映出来。

2.具体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体现

我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了儒家、释家及道家等学派的思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实践中,除了要将设计师的审美思想、艺术风格体现出来之外,还需要将人们的审美观念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设计师需要深入研究传统审美,对传统审美思想中的精粹有机吸取,以便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更加有效的应用传统审美思想,促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人们的审美需求所符合,融入意境,将民族精神体现出来。此外,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新时期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以及渗透步伐加快;文化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与审美需求,改变了传统文化环境,但是人们思想观念中的传统文化却无法抹去。因此,就需要将传统元素更加合理的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健康发展,凸显我国文化特色。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1.复制和仿制传统文化元素

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象征意义视觉形态有效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全新的视觉形态创造出来,可以对某一种新的情感和思想有效表达;也可以创新传统文化元素,使其兼具传统文化元素的神韵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理念体现出来。此外,也可以将一些传统图形直接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创新传统文化的载体,将全新的视觉语言环境呈现出来,更加高效的发挥和表达原有的图形信息,将设计者的创造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充分表现传统文化元素。

2.变异和进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环境艺术设计发展中,需要广泛提取、转化与抽象再重构传统文化元素。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十分丰富,设计师需要将其中美的元素找出来,之后选择合理的元素来进行创作,通过科学的转化与抽象这些原始素材,将现代设计理念与观众审美需求纳入考虑范围,重构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重新阐释和挖掘,有机结合东西方文化,这样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方可以独具传统文化气息。以我国上海经贸大厦为例,其作为典型代表,有机提取、转化了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师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运用了我国古典的塔型结构,并不是对塔型简单的放大,而是考虑力学原理与美学理念,有机统一了我国塔型的美学比例与建筑比例。依据传统塔型,对塔的韵律、细部以及轮廓线进行了完美概括,借助于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手法,高度展现了传统建筑的精神意象。

3.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元素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大力继承,有机融合现代审美理念与形式结构,将传统建筑特征与现代建筑风格有机统一起来,赋予美感。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有机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元素;其设计单位对我国传统遗产内涵与人文精神等深入理解,同时借助于现代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与现代建筑材料,构建起来了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作品。其外部特征能够在苏州古城中完美融入,成为了苏州城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新馆将方形、三角形等几何体造型运用过来,将现代构成形态的造型元素运用到馆内各个展厅建筑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生成的基础,同时,传统文化又促进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有机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借助于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表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提升设计作品的品味与质量,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审美需求,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第5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现代环境;关系;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层面也在逐步提升,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审美观念,并且努力寻找美好的事物,进而开发它们。人们对于美的追求首先体现在居住环境的改变,在引进西方新鲜事物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于是在当下文化大融合的社会前提下,人们开始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来,碰撞出的新火花,不禁让人们眼前一亮。

一、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涵义及关系

(一)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主要是指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然后将其运用在建筑、服饰、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的一些表现手法。具体化就比如甲骨文、书法、中国结、儒家思想、诗歌、刺绣、风筝、壁画、戏曲等,这些传统元素极具多样性和历史性,通过它们传达出的是中国古代的特色文化,对中国历史的传承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以环境为依托而存在的与艺术相结合的形式。设计师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思想。环境艺术设计出的作品要体现出其艺术观念以及与环境的融合、依存关系、光影色彩等造型语言,以便作品更好的融合到相应的环境当中。随着社会进步,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种类日益增多,例如,室内外空间装饰、景观园林造型与构造计划、场景雕塑等,甚至城市环境与设施计划也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领域。

(三)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传统文化元素的特性这两个方面共同决定了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文化元素往往是含蓄内敛而又包罗万象的,因此需要人们通过探索去解读其中的含义,所以传统文化元素本身就具备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必要元素。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能够促进观赏者和设计者之间的交流,使观赏者在动态的交流中充分享受到观赏的乐趣。而当下西式设计元素正当流行之时,我们的传统文化元素却被设计者们抛之脑后,即便是有所体现,也并没有占据主要地位,只是用于简单拼凑、点缀。恐怕民众会日渐对传统建筑与设计文化失去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当下应该紧急呼唤传统文化元素的回归,尤其需要高品质的、能够充分传承民族文化根脉,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价值的作品。相信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一定能带给人们新鲜的感官享受。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元素的应用

(一)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抓住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设计。我国传统建筑在布局上都会强调“中轴线”这一概念,因为这样建造出的建筑都会形成一种对称美的空间布局。这种规整的对称美易营造出一种恢弘庞大的气势。而且中轴线还有很多其他的传统意义,比如在都城、宫廷等建筑中“中轴线”所在的位置象征着处于中心位置的无上皇权;在儒家文化中“中轴线”象征着走中间的路,防止走向两边的极端,即“中庸”思想。所以,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中轴线的设计理念是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手段。2.把握传统造型元素的文化底蕴。导水漏墙是都江堰水文化广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将功能性和美观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上层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导水槽,下层建筑主体则是采用斜向方格肌理构建的镂空墙体,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从总体轮廓看,导水墙基本就是有若干个简单的几何线条搭建而成,有很强烈的抽象风格特征。而镂空的墙体与整体简明轮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些看上去相当复杂的镂空墙体正是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设计而成的。

(二)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城市的改造和开发致使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受到影响,很多作品都在改造中被拆除损坏。而现存的保存的比较完整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大多集中在交通不便的乡村。例如,徽派建筑宏村、西递,客家围龙屋,侗族鼓楼等,还保存着当地的传统文化特征。除了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元素外,当下的环境设计者因为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美,所以并没能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也是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模仿和改进。在目前的设计环境中,应当鼓励设计者先模仿复制以前的传统文化元素,设计者应该掌握传统文化元素已有的神韵,再结合当下进行提取、重组成带有传统意义的新元素,按照原来设计形象的构成,采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情趣,重新构造它们,并结合西方文化设计理念,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环设计作品。2.继承与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现代社会的流行趋势与发展特征,在设计上应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形成紧密的结合,与新颖的现念相协调。例如,苏州博物馆新馆,就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有机结合统一的典型例子。它由现代建筑材料作为骨架,外部特征与苏州古城遥相呼应,给人全新的视觉语言体验。

总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完美结合是当下符合人们较深层次的心理需求的,也是设计者对传统文化自然流露出的深厚情感。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来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使得这些带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作品来推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作者:郭文晶 李晴晴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廖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品牌,2015(6):126.

[2]谢勇.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才智,2015(23):288.

[3]张晓.现代与传统的融合[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第6篇

因此,今天的教育中所谓的以人为本、儿童立场,首先就是尊重儿童的这些本然的品质,呵护儿童的诗性本色。在我看来,让孩子们走进童诗以及诗化作品,学习诗意般语文,感悟、欣赏乃至创作童诗,实际上就是对教育精神家园的追寻!世界本来是荒芜的、毫无意义的。孩子们正是通过这些极其符合他们精神成长规律的文化建构活动来超越给定的现实,赋予荒芜的、无目的的世界以意义,从而确立自身在历史与现实中的价值意义。孩子们学习、感悟、欣赏,尤其是创作童诗和实践着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实质上表达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对于可能的生活、理想的世界的不懈追求,对于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它是一种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给定的现实、永远向着可能性迈进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新桥小学的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建设,其实质就是儿童教育的奠基实践,是语文教育的精神还乡!因为,呵护儿童的诗性本色,就是呵护儿童的精神成长,由此可以寻得语文教育本真的回归之路。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建设恰恰契合了儿童的本性,其教育教学就是在教师帮助下给儿童最大的自由去表达他的灵性和创造性,过他应有的活泼泼的生活。

十年前,怀着这样的初衷,新桥小学的童诗教学以及与此相关的语文建设开始了艰辛的探索之路。从儿童诗社兴趣小组,发展到后来的比较完备的儿童诗校本课程,再到如今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体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儿童诗校本课程建设而言,新桥小学研制了国内第一部“儿童诗课程标准”,并相继出版了《儿童诗课程与教学简论》、儿童诗教学随笔、师生儿童诗诗集丛书等,每年100多首的学生童诗得以发表。就语文课程建设而言,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结构模型业已建立,以诗意化的语文基础性课程为中心,以儿童诗课程、班级日记、课外阅读课程、儿童剧课程等等为补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基于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体系,并且用综合渗透的思维方式探索实践转化的路径。

每每谈及新桥小学的儿童诗及其语文建设,我都有春华秋实之欢欣。与新桥小学结缘已有十年时间,从当初要加强儿童诗特色的培育之建议,儿童诗课程标准研制之动议,到儿童诗教材编写体例的探讨,再到“诗意儿童文化”元素的最初提出及完善,以及后来的具有“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的发展等等,我都参与其中,可以说见证了新桥小学的发展以及崛起。这十年来,我始终对新桥小学怀着别样的感情:路过她们的路,苦过她们的苦,收获着她们的收获!

第7篇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文化;构思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32-01

近年来,虽然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文化的发展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环境艺术设计的发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存在有一部分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形式平庸,内容浅薄的现象。环境艺术是人类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不断融合的缩影,是社会文化与历史文化的表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才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传统文化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对环境艺术设计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将传统文化与其进行有效的结合,能为人们创造更适合生存和生活的环境,并且保证其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使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生存空间。

1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构思

1.1 兼收并蓄的构思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并不排斥外来的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当充分运用“兼收并蓄”的构思理念,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回归。具体而言,就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吸收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两者进行融合。为此,一方面要求设计者必须充分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效契合点,从而实现“兼收并蓄,相互依存”的构思理念。另一方面,要平等对待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虽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重大,但也不可能完全摆脱传统文化。只有在充分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文化,才能设计出符合国人审美观念的环境艺术品。

1.2 和而不同的构思理念

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谓“和”,指的是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不同”则是说相互交和的文化可以保持原有的特色,并共同发展。和而不同的构思理念,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回归铺平了道路。在这种构思理念下,环境艺术设计可以运用不同的文化元素,通过对这些文化的艺术处理,达到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效果。比如,位于我国长春市的新皇宫、上海世博会的设计、北京奥运会的设计都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的设计灵感。

总而言之,和而不同的构思理念,不仅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而且融入了典型的西方文化环境设计理念,两种文化在交和中又各具体色,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散发出独特的现代气息,有效地解决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问题,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

1.3 融合求新的构思理念

文化如果没有不断的创新,就会停止发展,最终走向衰亡。因此,在传统文化回归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并和现代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应当引用“融合求新”的构思理念。具体而言,就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时,一定要体现出创新的精神,敢于思考和尝试,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新理念。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才会获得新的发展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会获得发展。

2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仅要能够通过外在的形式进行表达,也要结合传统文化的理念,将其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展现丰富的外观形态的同时,将传统文化充分地体现出来。如今,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主要的应用有如下几种:

2.1 图形的应用

传统的图形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直接附着在某一项现代的载体上,这样便能够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环境,也能传达出传统文化中图形本淼囊庖濉U庵种苯拥脑擞锰逑值氖且恢终合的观念,也是一种积极的创造和创新,同时,需要考虑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契合,这样才能充分地表达出图形的意义,赋予现代环境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上海的经贸大厦虽然建设历史较为久远,而且设计者不是中国人,但是,其形象和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却符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这是因为其设计师受到陕西大雁塔的启发,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到了钢结构的建筑中。

2.2 情感的表达

在古代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大多使用含蓄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无论是外观还是室内布局,都通过合适的物品陈列和文化图案来承载文化情感,这种表达手法被称为隐喻。在现代环境艺术中,这种隐喻的表达方式仍然受到青睐,通过各种传统文化因素组合的方式来表达环境本体之外的情感,这也是传统文化独有的表达方式。

2.3 形神并举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求对于传统文化元素应该用现代的审美观点进行审视,并且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艺术手段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其在线条表达上具有长宽度和方向,同时,也带有强烈的厚重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能使环境艺术设计充满诗情画意,也能使传统文化的精神获得更大的展现空间。如著名的苏州博物馆,既有传统的文化元素,又不乏现代审美概念,多层石板组成的山水结构充满了中国情调,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仅需要扎实的功底,更需要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用发展的眼光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但是“继承”并不意味着全盘接受,而是要针对设计的主体与实际环境选择适当的思想部分进行加工创作,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理念与当今社会的优秀创意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传统文化的真正意义。

3 结语

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备受人们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了几代中国人的智慧,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既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类生存环境的需求,同时,也能加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的情感沟通,消除对立感,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总而言之,我们要系统全面地看待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构思的地位和意义,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技术与理念之间的关系,合理调整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羽薇.浅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

[2] 李沙,乔薇.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4).

第8篇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音像市场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准确、有力地打击音像制品违法经营活动,整顿音像市场秩序。根据《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文化部制定了《关于打击音像制品中违法经营活动具体应用法律法规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尽快转发所辖区域内各级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和所有音像制品经营单位,并依照《关于打击音像制品中违法经营活动具体应用法律法规的实施意见》的规定,严格执法。

               关于打击音像制品中违法经营活动具体应用法律法规的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音像制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和放映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准确、有力地打击音像制品违法经营活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整顿音像市场秩序,现对在查处音像制品违法经营活动时,具体应用法律法规等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音像制品经营单位批发、零售、出租和营业性放映违法音像制品的,依据《条例》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音像制品经营单位批发、零售、出租违法音像制品20盒(张)以下的,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应给予警告,没收并销毁违法音像制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音像制品经营单位批发、零售、出租违法音像制品20-100盒(张),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应给予责令停止批发、零售、出租,没收并销毁违法音像制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再次违法经营者,吊销其批发、零售、出租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经营单位批发、零售、出租违法音像制品100盒(张)以上,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应给予没收并销毁违法音像制品,没收违法所得,吊销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经营许可证,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营业性录像放映场所放映违法音像制品的,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应给予没收并销毁违法音像制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0倍罚款的行政处罚;再次放映违法音像制品的,除作出以上行政处罚外,责令停止放映;连续两次以上被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吊销《音像制品放映经营许可证》。

二、音像制品经营单位批发、零售、出租、放映《条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禁止的内容的音像制品的,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应给予没收并销毁违法音像制品,没收违法所得,吊销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放映经营许可证,并处违法所得10倍罚款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凡未取得经营许可证从事音像制品经营活动的,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应立即取缔,给予没收并销毁违法音像制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0倍罚款的行政处罚。

四、各级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音像市场的监督管理,在二年内被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给予两次以上(含两次)行政处罚(除吊销许可证外)的音像制品经营单位,在年审换证时不予办理审核登记手续。

第9篇

论文关键词:民俗文化 保护 旅游开发 辩证关系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重点说明两者之间辩证地存在着统一关系。

旅游开发作为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所普遍采用的方式,与民俗文化保护之间本质上体现为一种辩证的矛盾统一关系。

一、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关系

我国二十多年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实践与理论探讨中,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旅游开发带来的浓厚商业文化侵蚀着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带来的强势现代流行文化冲击着民俗文化。受到侵蚀、冲击的民俗文化,改变着拥有这类民俗文化的地域群体的整个价值取向,改变着群体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这种改变体现在物质、精神及行为规范等方面,在民俗文化变迁历史进程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突变特征。

与主流的汉文化相比,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属于稀缺的文化资源,弥足珍贵,突显出巨大的文化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适当的方式极易转换为经济价值。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各地普遍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以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以摆脱贫困为单一战略目标或者为主导性目标,忽视了这样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旅游开发必然会把强势主流文化引到当地,使当地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完全暴露在外来文化环境中,当地以落后经济为基础的弱势民俗文化必然会受到经济实力较强的异文化的强烈冲击、以及旅游开发所具有的浓厚商业文化对传统的朴实的民俗文化的冲击,在仅以追求经济利益导向的旅游开发背景下,导致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的流失、甚至丧失。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优势核心资源在于独特的、稀缺的、原生态的民俗文化,通过旅游开发,将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丰厚的经济收益,改善贫困的生活条件,但旅游开发过程中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却随之削弱,被强势文化逐渐同化,宝贵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资源逐渐消失,旅游吸引力也将随之消失,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设想终将成为泡影,依靠旅游产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也成为不切实际的设想。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之间构成了似乎难以调和的矛盾对立关系。

二、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统一关系

实际上,旅游开发在科学合理的政策指导下,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会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旅游可唤醒民俗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性、增加民俗文化价值、提高民俗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豪感等。开发民俗旅游“既是挖掘民族文化、展演民族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被价值化的过程”。

因此,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两者之间并非单纯的矛盾对立关系,应从民俗文化所处的客观现状来看待旅游开发对民俗地区文化的正面效应。旅游开发作为民俗文化经济价值的转换器,在转化价值的同时,也承担着宣扬民俗文化、挖掘文化价值的角色。在宣扬文化与挖掘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出现的伪造现象,并非仅仅存在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个别现象,因此,对于恶意伪造行为,应以政策法规手段进行有效管治。在宣扬文化、利用文化获取经济价值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过度商业化现象,也并非是仅仅存在于我国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与民俗文化保护相背离的一些现象,其根本原因并非在于旅游开发本身,而是在于旅游开发目的导向设置出现偏颇。根据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依托的文化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因果与依存关系,一个民俗地区的旅游开发首先应是保护民俗文化、其次才是发展旅游经济。在没有保护好民俗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只能是“杀鸡取卵”、难以实现长期发展。因此,旅游开发的首要任务应是保护、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围绕着首要任务的次要且平行的任务才是转化民俗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获得经济利益。

依托某一旅游项目保护、传承、挖掘某一个或某些民俗文化事项,以旅游的六大要素形式呈现给游客,在保护、传承、挖掘、呈现独特文化的同时,可以自组织地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收益的顺势转化。现实中,在策划旅游开发项目时,往往首先考虑这个项目能获得多高的经济收益、能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多大的带动作用,而不是以能否保护好一个或几个文化民俗事项为首先考虑的问题。正因为这样本末倒置的民俗旅游开发理念,导致了与民俗文化保护不和谐的现象及文化破坏大量出现并难以扼制。

民俗地区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性、关联性。一旦某个民俗地区的特色文化流失或消逝,其经济价值也会随之消减。因此,民俗文化保护是根本,无论是政府的政策、旅游开发项目、还是来自各方的力量,都应以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为核心,这样文化价值可持续转化为经济价值才有根本保障。

因此,以民俗文化保护为核心导向的地方政策指导方针的确立、旅游开发的角色定位与开发理念的重新审视,成为加强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之间统一关系的重要前提。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政策引导将旅游开发统一到文化保护的大系统内,协调文化保护与经济收益的矛盾性,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经营理念的创新提高两者的内在一致性,建立起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可以遏制民俗文化的流失与变迁速度。

参考文献:

[1]钟敬文,董晓萍.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6.(11):11-17.

[2]李援朝.中国民俗文化知识读本[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