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英语介绍

时间:2023-09-28 09:32:35

导语:在大学英语介绍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英语介绍

第1篇

This Sunday is mother's day, in this warm day, how can I express to pay tribute to the mother?

我以前觉得妈妈含辛茹苦地养大我不容易,因此我都是把高兴的事情告诉她,不高兴的事情自己藏在心里。但渐渐地,我对亲情有了新的认识,如果只告诉她快乐的事情而不告诉她难过的事,那就叫有隔膜。所以我也开始告诉她一些难过的事。在这个母亲节,我送什么好呢?

I used to think that the mother bear bitter hardships to support me is not easy, so I have to tell her something happy, not happy things hidden in the heart. But gradually, I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family, if you just tell her things and not tell her the sad thing, it is called a diaphragm. So I began to tell her something sad. On this mother's day, I send what good?

我的妈妈是电信局的工作人员,她的应酬十分地多,几乎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回家,而且还经常出差,一次至少都是一个星期。而且我常常见不到她,因为我放假的时间是她工作最忙的时间,而我上学时她才能放假,所以我和她常常碰不了面。

My mother is the Bureau staff, her business very much, almost every day to get home very late, but also often travel, at least once a week are. But I often see her, because my time is she busy most of the time, but when I go to school for her to leave, so she and I often can not touch the surface.

第2篇

关键词:英美文化;大学英语教

一、英美文化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大学英语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英美文化知识与大学英语教学密切相关,它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知识除了对日常交际和口语教学非常重要以外,它对英语教学中的听力、阅读及翻译写作也有很大影响。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专家、学者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张姗迟(2011)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突出文化教学,重视和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知识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帮助学生在了解该语言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和应用语言。陈海生(2011)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李琼(2011)在《试论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中提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较好的掌握英语,必须熟练掌握英语背后承载着的文化,高校英语教师在进行语言知识教学时,要高度重视对文化的导入。

二、英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调查清楚英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研究者对北京,武汉,厦门,郑州,新乡几所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新视野大学英语》和《大学体验英语》。因本研究主要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而其在大学学习阶段基本上为两年,所以这次调查对象主要是针对大一,大二的非英语专业学生。

首先研究者对大二学生的英美文化基本做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发现其文化知识非常薄弱,基本上只知道一些主要的节日名称,如:圣诞节(Christmas),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情人节(Saint Valentines Day),万圣节(Halloween),

至于这些节日是如何来得,为什么要庆祝,大约只有10%的学生能回答出来。

研究者从这些学校中抽取200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发放200份英美文化测试卷,回收了194份,有效率为97%,结果发现80%的大一新生知道这些节日的存在,50%的可以说出来这些节日的具体时间,但只有3%的同学可以回来出来这些节日的相关故事。由此可见,学生对英美文化知识只是存在一个浅显的听闻阶段,具体信息知之甚少。

就教材来讲,《新视野大学英语》共四册,每册共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分Passage A和Passage B,因课时有限,大部分学校只讲Passage A,所以这里研究者只关注Passage A的四十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基本上每册课本都有文化的涉及比如第二册Unit1Time-conscious America,第三册Unit4 Five Famous Symbol of American Culture,以及第四册Unit9 Make Euro Disney More European。而另一套主要教材《大学体验英语》也是四册,每册八个单元,同样只取每单元的Passage A来做调研,研究者发现四册课本,每册都有英美文化方面的介绍。由此可见,英美文化在大学英语课文中的比例可以达到15-2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中国与世界的接轨越来越密切。这一发展趋势,促使大学英语教学也应有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培养熟悉西方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增加英美文化的导入,是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的。“当你讲授一门语言的时候,你就是在传递一种复杂的文化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情感、行为系统。”[1]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加强英美文化背景的介绍和文化导入,不仅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掌握和应用英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可以改善当前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整体水平的需要。

三、英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1.改变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使文化教学有的放矢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以及现在科技的广泛应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一直处于匮乏状态,适当引入英美文化可以弥补精神世界的空缺。比如西方节日母亲节(Mothers Day),父亲节(Fathers Day)的引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节日的来源,不仅可以增加文化修养,更是可以促进家庭团结和睦。

中国人一向以含蓄著称,很多话都会藏在心里,不愿表达。而英美国家崇尚开放,自由表达内心感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引入英美文化常识,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扩充学生知识面,文化教学有的放矢。

2.开展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就笔者所采访的这几所高校来讲,基本上每个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安排是一样的。一周四个学时,两节听说课,两节读写课。课堂时间如此有限,英美文化方面的融入时间更是有限,因此必须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在课外,展开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实践氛围。

有组织的开展一些关于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讲座,竞猜,电影,录像,晚会,以及话剧表演。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电影配音,自己录制最感兴趣的一个节日,在课余展示给同学等等。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自觉参与实践文化活动,提高做人做事的自信和勇气,形成踏实的学术态度,高尚的做人理念,最终获取文化养料,达到教育目的。

3.挖掘教材文化教育的切入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就研究者所采用的这两套教材内容来讲,大学英语教材涉及面极为广泛,实用性也很强。如《大学体验英语》第一册Unit1 My First Week at Harvard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哈佛的建筑,教学理念;Unit3 Clubs and Societies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的社团,以及该如何加入这些社团,第二册Unit4 Death of Dream介绍了美国滑冰运动员梦想的陨落,它们分别涉及到世界名校学校,社团,美国梦等等,对大一新生来讲很有帮助。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抓住课堂文章中所体现的英美文化切入点,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随时把所学知识融入实践。当然这就需要老师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这些切入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四、英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1.扩展学生知识面,加强中西文化的共融性

作为非英语专业的教材:大学英语教材,课文里面也经常会有英美文化的体现。如果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及时抓住这些文化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去领悟,学习,并和中国文化知识点相结合,那么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加强中西文化的共融性。

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 读写教程》第二册Unit6中,Passage A的题目是As His Name is,so is He.这句话来自《圣经.撒母耳记上》(I Samuel)第二十五章,原文:“Let not my lord,I pray thee,regard this man of Belial,even Nabal:for as his name is,so is he.”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如其名,它来自古老的《圣经》,而其所对应的中文:人如其名,也是我们中国的祖先早就创造出来的词语,由此可见中西文化是存在共融性的,两种文化有相通性。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语言是一门有历史的,发展的,不断更新的学科,所以它的趣味性也非常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可以巧用文化背景知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会活跃起来,学生学习效果自然也随之提高。

在本论文中所涉及的两套教材,无论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还是《大学体验英语》,里面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文化背景不在少数。如《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Unit5 My Advice to Students:Education Counts的主人公是比尔盖茨。作为微软的总裁,盖茨的成功引起了无数人的崇拜和追随,这样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是如何看待教育,自己的教育经历又是怎样,究竟是高中就辍学还是大学开始的?而他自己又是如何看待辍学这件事,如果能加上其背景的介绍,定能引起学生兴趣,把盖茨的经历和学生现在的经历作对比研究,展开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3.加深学生对语篇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研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取得了共识。如果对语篇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语篇的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困难,甚至产生误解。所以,在语篇教学前,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外,还要事先给他们提供理解语篇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或提供提取这些背景知识的途径,扩大其知识面,引导他们准确地理解所读的语篇。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夏天”常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而在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and more temperate.”(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作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煦。)“夏天”在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竟是如此迥异,这是由于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娇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又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有了这种背景知识,对莎翁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就不难理解了。[2]

4.加深学生对材料理解,提高听力水平

学生听力水平若想提高,必须有两个基本功:一是单词,语音,句法方面的功底,而是有要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功底。听力材料中有很多来自英美本国的时事新闻,如果对当地的人物,民俗有一定了解,必定可以加深学生对整个听力材料的理解层次。

在《新视野大学英语・听力教程》有很多材料是介绍西方演艺明星、著名作家和画家等人物的,分别是:美国流行歌手猫王及其女儿、美国作家海明威,英国喜剧演员卓别林等等。在《大学体验英语》中也有很多材料是对英美名校哈佛,耶鲁,以及一些名人比尔盖茨,滑冰运动员的介绍。学生及时了解到这些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这些篇章就会轻而易举。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从英美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入手,探讨了英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融入策略,最后论述了在这些策略引导下,英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所能取得的效果。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知识,帮助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文是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英美文化融入与大学英语教学》(2014-QN-23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Brown,H.D.Principl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3rd edition.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第3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交际能力

一、前言

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教育部2007年7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文化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不能进行得体、有效的交际。我们都知道,交际离不开语言和文化,有效的交际不仅是掌握了语言知识和技巧,还涉及到文化的各方面因素。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把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传统以及风俗习惯等基本文化事实和文化现象,提高学生的英语洞察力、理解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最终使他们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与成功的沟通。

二、《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1.《新视野大学英语》介绍。笔者所在学校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郑树棠教授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本套教材共4册,每册10个单元,选材广泛,内容丰富,涵盖了文化习俗、伦理、信息技术、科学教育、社会热点等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信息性和实用性。突出了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然而,该套教材中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针对语言知识的,对文化知识的教学活动相对较少甚至几乎没有。而且,教材中的文化素材大多都是以美国和英国为主,没有涉及到中国的本土文化。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并尽量增加中美文化的比较性介绍,做到既传授语言知识又传授文化知识,使文化教学贯穿于英语教学之中,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下面,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几个涉及文化知识选材的文章为例来说明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

(1)第二册第一单元A篇为Time-Conscious Americans,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美国人的“时间”观念。美国人认为时间是一项有限的资源,所以他们尽量珍惜时间且严加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中美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念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内容。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Hall)把时间观念分成两类:一类是“单向计时制”(monochronictime),另一类为“多向计时制”(polychronictime)。单向计时制认为时间是一条直线,就如计算机的串行工作方式一样。因此其特点是重视日程安排、阶段时间和准时。多向计时制的特征是几个事件同时进行,就如计算机的分时工作方式一样,不僵守预先安排的日程表,其特点是灵活多变。中国人可以划分到多向计时制的人中去。而美国人的时间观则属于奉行单向计时制,认为时间可以分隔但不可重复,是以有规则的时间间隔方式来完成连续性事件。这也就决定了美国人对时间是非常重视的,预约也就成为美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做法。而中国人的时间观是一种“适时观”、“分时观”,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伸缩调整,多个事件同时进行,有缓有急。因此中国人对时间的使用更加的灵活,有弹性。

(2)第二册第三单元的B篇为Rich Meeting His Future Mother-in-law。文章是美籍华人小说家谭恩美的小说The Joy Luck Club的节选,小说主要围绕四对旅美的华裔母女和中美两种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展开的。教程中节选的部分描写了美国女婿里奇拜见中国丈母娘时由于不同文化而产生的误解。其中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文化冲突是在餐桌上,当母亲谦虚的说她做的拿手菜不够咸,没有味道时,里奇说道:“You know, all it needs is a little soy source”,随后他无视作者母亲惊诧的眼光,往盘子里倒了很多酱油。无疑这导致这次会面失败了。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讨论产生交际失败的原因。然后教师加以分析总结。原因是中国人喜欢委婉含蓄的表达,表现的过于谦卑;而美国人的思维模式为线性的,喜欢直接表达。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这部影片,让他们更真切的感受中美两种文化的碰撞。

(3)第三册第四单元A篇文章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介绍了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美国哥特人》、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等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教师在讲授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象征,可以准备一些中国文化元素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名称,然后进行讨论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五个象征。 如京剧、旗袍、兵马俑、唐三彩、甲骨文、年画、剪纸、春联、中国结、长城、丝绸、茶叶、饺子、烤鸭、杂技、中医、《红楼梦》等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比如介绍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介绍中国戏剧、民俗、名胜古迹、名著等内容。通过增加这些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以上只大致列举了教材中关于文化的几篇文章的教学,因为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谈及所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所以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课外阅读资料,让他们通过阅读积累更多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逐渐扩大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结语

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教学,适当加入中国文化知识,通过文化对比,学生会更清楚地了解两种文化存在的共性与差异,有助于正确掌握英美文化区别于中国文化的内涵,也可以深入展现中国的文化。加强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适应世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孙倩.《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科技信息. 2008(29).

第4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读写教材 大学英语读写教材评价

一、引言

中国英语教育界与理论界多年来一直在研究中国英语教育的改进和改革问题。英语教材作为实现英语教育理论、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的载体当然是英语教育改进和改革问题的重要内容。首先,英语像其他学科一样需要科学有效且富有前瞻性的教育目标、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因为任何科学有效且富有前瞻性的英语教育目标、教育理论的实现,以及相应的教育方法的采用都要依赖科学有效且富有前瞻性的教材来实现。因此英语教材是否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对于英语教育十分重要。

本课题将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在民办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的使用情况为例,从民办大学的角度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材进行评价研究。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自身性质与特点存在差异,办学理念与风格也多少存在差异,因此两种学校的学生必然多少存在一些差异,如:两种学生的知识面、知识结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等。那么在民办高校就读的学生对大学英语读写教材有什么独特的看法呢?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该项研究的对象为目前在西安外事学院学习过《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学生,共225人(有效问卷223份)。其中男生84名,女生139名。调查的问题是关于他们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4册,2002年6月版和2008年3月版新旧版本)使用及评价情况。

2.研究工具

针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笔者经过仔细研读,设计了“关于学生对《新视野读写教程》编写情况的观点调查表”。调查表分三部分:1)个人情况2)《新视野读写教程》教材编写原则问题3)《新视野读写教程》编写内容问题。所有问题均为选择题,除第一部分外,其余部分每题均设计5个答案,包括从“很不丰富”到“很丰富”,从“很不符合”到“很符合”,从“完全不必要”到“很必要”,从“弊远大于利”到“利远大于弊”,从“很难”到“很容易”,从“趣味性很低”到“很有趣”。按照5分量表,5个答案选项的分值都是从1到5。

3.数据收集和分析

笔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西安外事学院使用该教材的29个班级中选出15个样本班级,在每个班级里随机选出15个样本学生。请样本班级的英语老师在下课后安排一些时间让样本学生填写了观点调查表。调查数据输入电脑后,运用社会科学的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了频率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下面是接受调查的西安外事学院学生对《新视野读写教程》编写原则和编写内容的观点描述统计分析。

1.对于教材编写原则的看法

对于该教程涉及的“综合文化”内容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符合程度统计均值为3.5336,说明该教材涉及的“综合文化”内容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符合程度并不高,仍有改进与提升空间。

对于该教程的书面教材及其多媒体配套材料与网络资源与“学生主体学习”的要求符合程度统计均值为3.6592,显示教材整体内容和设计与“学生主体学习”的要求符合程度并不高。

2.对于《新视野读写教程》编写内容的看法

关于该套教程文章体裁多样性情况的统计均值为3.5336,说明该套教程文章体裁多样性也不够,需要进一步改进。

关于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章是否有必要采用一些涉及中国文化题材的范文和一些经典作品范文,统计均值分别为4.0897和4.0852,明确显示受调查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章有必要采用一些涉及中国文化题材的范文和一些经典作品范文。

关于二本、三本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是否有必要简要地介绍一些较疑难的语法规则和一些基本翻译规则,统计均值分别为3.5874和3.9955,显示大学英语教材有一定的必要简要地介绍一些较疑难的语法规则而且较明确地显示有必要简要地介绍一些基本翻译规则。

关于大学英语教材中各个单元文章围绕一定的主题(如:人物、艺术、生活、商务、科技、语言等)的利弊问题,统计均值为3.6816,说明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教材中各个单元文章围绕一定的主题相对来说是利大于弊。

关于该套教材编写内容(包括文章词语、文章句子、文章题材、课后练习等)的难易程度,统计均值为是2.7130,说明该套教材编写内容的难易程度有一点偏难。

最后关于该套教材(包括文章的文体形式、文章题材与内容、课后练习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趣味性的统计均值是2.5919,显示该套教材(包括文章的文体形式、文章题材与内容、课后练习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趣味性有待提高。

四、结论

总体来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4册,2002年6月版和2008年3月版新旧版本)是不错的,其优点如下:重视理论基础、重视主题性教学、重视词汇分类及搭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的连带性、重视教学与测试的结合等:但从民办高校学生的角度来看,以上读写教材亦存在一定的不足:

1.该套教程文章体裁多样性不够,需要进一步改进。

2,教材中的文章有必要采用一些涉及中国文化题材的范文和一些经典作品范文。

3.教材有一定的必要简要地介绍一些较疑难的语法规则而且有必要简要地介绍一些基本翻译规则。

4.教材中各个单元文章围绕一定的主题相对来说是利大于弊。

5.教材编写内容的难易程度有一点偏难。

6.教材(包括文章的文体形式、文章题材与内容、课后练习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趣味性有待提高。

当然本项调查研究只是代表了西安外事学院1所民办高校部分学生对《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4册,2002年6月版和2008年3月版新旧版本)的看法,很难说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第5篇

[关键词]文化失语 互动式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89-01

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外国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学习也是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本土文化的输出能力较差,这就产生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本文将从文化失语和互动教学模式理论入手,探究文化失语视域下的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理论背景

(一)文化失语

关于“文化失语”这个核心概念的界定,各界理解不同。失语症(Aphasia)指的是一种言语功能的缺陷或丧失,由于大脑皮质言语中枢损害,而导致患者对于词(或相等词的非言语文字性信号)的辨认或表达发生障碍。该概念也被引入到我国文学领域之中,我国文学评论界借用了该概念,提出了我国文化失语的概念。

在外语教学领域,该概念最早由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中提出的。他认为由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与跨文化交流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理念,己逐步成为我国外语界的共识。然而,我国多层次外语教学,我们过于注重了目标语世界的交化内容的介绍。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

Hymes在1980年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他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把重点从结构能力转移到交际能力上来。”Long于1981年提出二语习得中的交互假设,该假设的基本观点是会话中的交互有助于二语学习。而根据Long的观点,当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者相遇时,双方可能在理解和表达方面遇到一些问题,因而会调整各自的语言以便于交流,特别是本族语者会调整自己的语言以适应非本族语者的水平。为便于非本族语者的语言理解,在交谈中本族语者通常简化他们的语言。

签于此,外语教学在注重语言交际的同时,应注重文化对于教学的影响。当前的外语教学应是以语言交际为载体,以外语文化为依托。而互动外语教学模式是较为适合当前外语教学实践的有效模式。

二、文化失语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文化失语视域下的外语互动教学模式视大学英语教学为一个动态发展的、师生互相影响和沟通的过程,具体内容如下:

(一)根据教材内容渗透本土文化

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中国本土文化的渗入,虽然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涉及到中国本土文化的文章非常少,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扩展相关内容,就能避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例如,在《大学体验英语》第三册的教学中,第二单元的主题是《Nobel Prize Winners》,虽然教材上没有本土文化内容,但是教师可以介绍我们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比如介绍刚刚传来的好消息: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是继莫言对诺贝尔奖零的突破之后的又一次进步。如此振奋人心、激发斗志的内容学生会非常感兴趣,也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摆脱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现象,从而摆脱本土文化失语的桎梏。

(二)课堂上开展与本土文化相关的活动

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我们传统的节日、节气、传说等内容开展各种有关本土文化的教学的活动。比如把学生分成12组,每组对应一个月份,课前要求每组代表搜集所在月份的本土节日、节气、传说、历史上发生的事情等相关资料,各小组轮流每次课上前再用五分钟的时间向大家用英语介绍,其他小组学生可以用英语提出问题与之互动。为鼓励提问,教师可以给提出问题的小组加分,最后老师点评并给出小组活动的分数。通过此活动,学生就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是四级考试段落翻译常考的内容,学生也会积极配合教师认真完成此项活动。

文化失语视域下的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以语言交际为载体,以文化为依托,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它是一种值得我们大学英语教师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邢成名,谈恩青,邢成名.汉英神经内科词典(Chinese-English Neurological Dictionary)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

[2]李丹.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

[3]庞亚飞.大学英语中本土文化失语之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9).

第6篇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展开的相关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

[1]。

之所以要在大学推行国际理解教育是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大学对整个社会发展所负的责任,在发展中国家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为突出。”到了21世纪,高等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了强调其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还开始强调高校应承担其他同样重要的功能———教化的功能即伦理道德功能。而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要表现在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使人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的转变,在人的价值引导上要引导个体不断地超越自己的特殊而走向普遍性的人格特征,从而实现自己完满的人性;二是,在社会倡导平等、民主、正义等基本价值宣传时,现代大学作为新知识和新思想的策源地,可以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向社会传达最先进的文化与理念,积极参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各项建设运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智慧。”[2]

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的发展潮流,这一新教育理念开始被我国很多高校接受,并开始付诸教学实践之中。但是,尽管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也开始关注国际理解教育,但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远远背离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无法承担和实现跨文化教育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二、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与国际理解教育的背离

1.现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忽视了跨文化教育,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普遍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掌握。虽然自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和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分别都将文化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强调在教学中“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因为跨文化教育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且教育内容又太庞杂,且不易操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已。

2.虽然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要求列入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之中,如传授国外文化知识、培养国际交往的情感态度、形成跨文化交往的能力,但是在具体的目标内容上,课程大纲还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而这恰恰是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最为重要的内容。相对于目前的《教学要求》中已有的语言三要素教学的完整体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还没有形成体系,文化教育还无纲可循”[3],对教什么比较模糊,当然也就很难操作。因此,有学者认为“过去的教学没有明确的文化学习指标,因而有必要在现行《大纲》中增补文化因素细目表,作为教学和测试的依据,以便真正跨上‘提高文化素养’这一新台阶”[4]。

3.在我国目前的大学外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采取的教学方法是简单的附加方法,也就是在英语教育中添加补充一些国外民族文化的知识内容,对于如何才能达到国际理解的教育目标,如何才能知道所实施的一切正在走向而不是偏离国际理解的教育目标却未做深入探究,这也成为一个瓶颈。同时,从事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师还没有作好相应的准备,他们大多只能帮助学生获得国外文化的知识,却不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国际理解教育的态度和行动的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

其实,在大学外语教育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并不是深不可测的,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已含有国际理解教育的因子,最重要的是如何实施大学英语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

1.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与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的整合。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国际理解知识,二是国际理解技能,三是国际理解态度,四是国际理解视野。四个方面相互结合和交融,最终实现在国际环境中“学会生存”这一终极目标。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前提,国际理解态度则是在此基础上培养而成的,而国际理解技能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要培养所谓“国际理解视野”和“国际理解态度”,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解决和外国人沟通、交往的语言问题。如果不掌握外语,没有应用外语的能力,就不可能真正地实施国际理解和国际交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四十四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为了实现和平、人权和民主的国际理解教育,要特别加强听读与说写表达的外语教学。因为外语学习可以使公民获得准确的他国的信息,清楚地了解他国的文化、社会生活的环境,表达自己的需要,并参加国际社会环境中的各项活动[5]。

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与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2004年,教育部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6]4

并且要求:“各校在教学中应安排一定的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6]18

同时还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6]20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英语的教学使命已突破了传统的知识和技能的角度,突破了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突破了狭隘的民族性,而是教育学生将自己的个人发展和国家的利益以及全人类共同生存的命运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教育“人文性”特点、教化功能以及国际合作功能,真正达到国际理解背景下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统一。

2.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固化形式,我国大学外语教材一直包含着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如介绍英语国家的国际地理、历史人物、科技发展;介绍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以及英语国家的文学、艺术、教育、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信息。但是,如果从国际理解教育的视角,目前的课程或教材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知识广泛但对国际理解教育突出不够。虽然这些选文广泛地介绍了国外民族文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异民族文化的知识,但这些内容因其零碎而缺乏设计方面的系统性和层级性,不足以突出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和深刻内涵。第二,重知识、轻态度与能力。教材比较广泛地介绍国外文化知识,但对于如何通过学习这些教学内容形成积极的国际理解的态度和能力,则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这些内容只能从数量方面帮助和增加学生获得国外文化知识,却不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国际理解教育的态度和能力。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地接受,并在大、中、小学校的课程上有所体现,尤其是在社科人文类的学科上。其中,由于国际理解教育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在目标,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是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大学英语教育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这应深深体现在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和教材中。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学生在中小学已学过6~9年的英语,按照现行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在高中毕业生时理应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已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完全可以把国际理解教育的知识目标、态度目标、能力目标等系统地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之中,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达到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要求。第一,应尽可能全面但必须系统地介绍国外民族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获得全面准确的国外民族文化知识。第二,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认知、比较、参照、取舍、传播等能力,分析典型的国际交往事例,鼓励学生直接参与跨文化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国际理解的态度。第三,挖掘大学外语教材的审美内涵,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使学生形成基于世界各国多元文化的审美情操。第四,进一步改进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通过开放式的、平等性的、交流式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觉形成开放、平等、尊重、宽容、客观的跨文化态度。实施的主要方法如下:一是在外语教学中结合跨文化教育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教师在讲授大学外语时,通过设立“文化库”栏目,或者设立“西方思想史”、“西方文化概论”、“英美国家概况”等辅助课程或选修课程,给学生举办国外民族文化讲座,组织参观国外民族文化展览等,组织有关国外民族文化的讨论,组织欣赏国外民族文化表演、活动等。二是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加强国际理解实践体验。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创造条件,组织大学生与留学生面对面交流,或让学生走出国门,直接到国外的家庭、社会和学校进行生活体验,促进大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制度、风土人情等,促进大学生的国际理解的能力与态度[5]。

3.国际理解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师的整合。教育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中承担着宏伟的任务,而教育是否成功,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只有具备相关的素质,才能承担起相关的使命。作为变革的因素,教师在促进相互理解和宽容方面的作用在21世纪将具有决定意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应让位于普遍主义,种族和文化偏见应让位于宽容、理解和多元化,集权制应由民主的各种表现形式所取代,一个高技术为某些人之特权的分裂世界应由一个技术上统一的世界所取代。这一变革的迫切需要赋予教师以巨大的职责,他们要为培养新一代人的性格和精神做出贡献”[7]。

从国际理解的视野来看,一个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主要应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三个方面着手。

(1)对于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他的专业知识应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等三个大方面。在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下,具备普通文化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获得语言本身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语言去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增进对国外民族的了解,促进交流,英语教学工作具有“人文性”特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因为普通文化实质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养素质的内在价值。而在今天,由于英语在全世界广泛的使用,所以学生通过学习英语需要了解的文化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仅限于英美国家的文化,而是广义的已成为一个包括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包罗万象的概念。反映在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普通文化知识上,教师应具有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有学识”并内化为个体的人文素质,从而成为一个具有世界视野的、崇高精神境界的、健全人格特质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第7篇

近年来,多数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都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黑龙江东方学院作为国家首批应用型技术大学,以培养“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为己任,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也倾向选择注重应用英语能力培养的教材。目前我校使用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在4年多的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该教材听力音频较多,视频部分较少;单元与单元之间难易程度不统一,这套教材第四册的学习对于我校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因此,学校一直鼓励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另一方面,除教材外,我校自2015年9月起引进了外研社itest考试系统,截止2017年1月,我校已经全面实行了大学英语无纸化考试,因此,本文从开发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和题库角度,讨论如何将教材更好的与itest考试系统结合起来,为接下来编写应用型技术大学英语教材提供一些建议。

一、基于itest考试系统,校本视听说教材拟提供更多视频资料,教师根据视频资料开发校本题库;

“语言教材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大量重要的语言输入资源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加强、构建了学生的世界观影响着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因此,教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傅怡,2014)《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全套四册,涉及40个主题内容,虽然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三段小视频,真实再现生活中不同主题的英语对话,笔者却认为,文化内容相关的视频仍然过少,且内容较为陈旧,画质不够清晰,不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每个单元内的大部分内容仍然是以听为主,多数仅仅是辅助一张图片或者几幅漫画,缺乏积极的视觉效果。因此,引进itest考试系统以后,我校大学英语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如何使用itest平台尽可能多的视频资料和英语新闻资讯,例如CNN的视频新闻;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结合时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尽快的熟悉在视频的引导下学习英语。特别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试行以来,出现了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口语及写作任务的题目。这也说明了未来英语测试的方式将会越来越多样化,对英语语言本身的测试也会越来越综合化,考查学生听说读写技巧的应用,全面的呈现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那么,如何将itest考试系统与教材题库的开发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出版社目前都有在线平台提供教材相应的课件和音频,校本教材的开发可以考虑增加单元内主题相关的视频,或者与多所院校合作,制教师讲解的微视频,比如讲解一个语言点或者一个文化现象,将教材的隐性内容呈现出来;教师在面授教材内容后,可以布置网络作业,学生自主登录itest考试系统在线观看微视频,然后由教师将根据视频内容编写的题目在itest考试系统上,以班级作业的形式给学生,笔者认为,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对于课下英语的学习更加主动,也使学生更熟悉上机考试流程,培养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微视频最主要的特征是它具备播放时间短、播放内容精悍、可以随意使用等教学特征。大学老师是微视频功能使用的主导者,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风格来播放微视频中的内容,将课堂教学活动与微视频的作用融为一体,提升教学效果。”(张莉,2014)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如果由自己单独准备课程相关视频,不仅浪费大量时间,也常常受到网络和版权的限制,很难拿到契合的资料,所以,校本教材的编写人员可以考虑提供视频资源,配合教材使用;并且在提供视频资料时,考虑将不同难度的视频分开,联合同类院校的大学英语老师,共同编写校本题库,课程内容中和课程内容结束后,学生都可以在itest测试平台上进行测试,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更能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听说读写一体。

目前使用中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教材没有对其他英语变体的呈现,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在实际交流中仅以美语作为唯一正确的英语变体。因此,校本教材的编写上会辅以更丰富的不同英语变体的视频资料,比如从多途径,多国家搜集视频资料来弥补这一问题;并且,笔者建议,教材中应该增加主观题部分,比如配音和复述,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参与到听说中,会更好的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多的体现出新时代英语教学的特点,真正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itest测试系统,校本视听说教材拟提供更多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的文章,不拘泥于篇幅长短和教材字数的限制,联合同类院校教师编写题目,登录itest测试系统进行测试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语言中不仅蕴藏着民族多年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同时也存在着对现实世界的镜像反映。

我们说,某种特定语言表达必然是形成于某一个特点的文化背景之中,因此,唯有深刻把握并理解某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才可以深入的理解该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所以说,学习者唯有了解到这些文化背景知识,才可能在此基础上熟练而准确地使用英语语言。(陶 超,2014)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大部分的单元都涉及全球文化,如友谊、环保、信息技术等,但是在教材中,因为受到篇幅的限制,文化背景方面的资料显得过于松散,学生缺乏规范细致的文本资料,对主题的理解常常不够充分。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校本题库中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配以文本资料,然后,联合同类院校教师,仍然从难度分级的角度,设置不同的题目,利用itest考试系统进行测试。这样,既补充了教材当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弥补了篇幅有限带来的问题,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主动、深入的学习相关内容,因此,笔者认为这是将来教材编写的一个趋势。

因此,从以上两个角度,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校本题库,增加视频资料和文化知识介绍的文本资料,并利用itest测试系统进行无纸化测试, 这符合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也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更应该考虑时代的需要,语言测试的发展不能墨守成规,需要不断的创新;高校教师也应该迎合“互联网+”时代,开发出更好的校本教材和题库,真正调动同类院校教师的积极性,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求,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校本教材与题库建设势必会保持其先进性,成为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资料编写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傅怡.国际英语视域下《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的教材评价.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2014.4.

[2]张莉.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视频教学资源应用研究.电子测试[J],2014.7.

[3]陶超.结合实例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重要性.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2014.12.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基于iTEST系统的大学英语无纸化测试实效研究-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0215037;

第8篇

【关键词】 KASIB;英美文化教学;教师素质

引言: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以及将各种素养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对教师素质的研究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之一。2004年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大力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师是实施新《要求》的主体,是推行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关键。因而,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借鉴盛行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胜任特征理论,分析大学英语教师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ies)、技能(Skills)、中介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s)和行为(Behaviors),以构建大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即KASIB内涵,探究KASIB理论与英美文化教学的关系。

一、 KASIB理论

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外语教师素质,研究成果大多围绕外语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开设课程、具备的专业素质等内容展开。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涵盖语音、词汇、语义、语用知识,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外语习得理论知识和较高听说读写技能,教学组织能力和较高人品修养。综上所述,外语教师知识结构是一个包含知识、能力、技能、中介变量和行为五个维度的概念。

当今社会,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五种素质和能力:1.系统的专业知识,广博、深厚的知识储备。专业知识包括深厚的英语专业知识、丰富、灵活的教育科学知识、其他相关专业知识。2.掌握多项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备如下技能:语言技能、人际技能、多媒体技能、问题解决技能、指导技能、自我管理技能、评价和考核技能。3.具有精湛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科研能力,包括中英语言比较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教材编写和评估能力、自我开发和持续开发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4.中介变量也极其重要,包括:①动机:归属、尊重和自我发展;思想、信仰;②态度:态度的决定因素;服务意识、情感意识、团队意识、组织意识、危机意识;工作价值观;③个性:灵活性、敏感性、适应性、主动性、自信、诚实、自尊、乐观、合作。5.树立高尚的品德素养,拥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教育是良好情感的传递和转化过程。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行为应该包括:①职务行为:敬业爱岗、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紧跟应用语言学理论发展、善于教学相长、潜心教学与科研。②组织公民行为:待人友善、乐于助人、心理健康等。

二、KASIB水平与英美文化教学的相关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外语教学界普遍认识到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而独立存在,外语教学必须包括文化教学,只有把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教学。大学英语教师KASIB胜任特征内涵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不断构建全面完善的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跨文化交际模式和文化观。

1.KASIB水平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具备英美文化教学的专业知识,掌握英美文化教学的多项技能以及拥有传播英美文化的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在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要掌握语言所体现的文化蕴涵。掌握语言技能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而应用语言技能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不通,何谈应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化教学就是将文化因素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全过程中,以文化讲解保证语言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在传授词汇概念意义的同时,要把词汇所蕴涵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引导他们挖掘和理解特定文化背景下词汇的深层涵义,恰当地使用词汇。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介绍和分析母语与所学目的语中在表达上的差异,使学生避免由于文化蕴涵不同而造成的错误,并为实际的语言交际扫清障碍。除了课堂上进行主题性文化导入,还可以组织主题性课堂讨论。运用所学语言讨论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了解语言,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又会使学生增长见识,富有成就感。大学英语教师只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了解主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文化教学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准确地介绍这些文化,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蕴涵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2.KASIB水平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对工作、对学生充满激情

研究表明,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很重要,直接影响英语教学最终效果。教师在教授知识,传播语言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拥有激情,通过激情再现,给学生以美不胜收的语言文化的享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在英美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挖掘内心深处对于英语语言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通往英语最精深的领域,消化和吸收英美语言的精髓,认知和理解这种文化对我们自身的启迪。

学一门外语就应该读这门语言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同时,英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多朗读英语美文。因为众所周知,作家没有激情写不出优美的文章;教师没有激情,也读不出文章的原汁原味。由此,这样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充满激情,而这样的教学激情源于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结语: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师KASIB水平与英美文化教学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KASIB水平越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越高,教师在英美文化教学实践中,专业知识越丰富,教学技能、教学手段越有效,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越强,对教师的工作热情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课堂教学越成功,学生越能学有所成。现代大学英语教师是实施高质量教育和推行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掌握了扎实的业务知识,同时又具有责任心和激情等综合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中,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李洁;刘孟欣;张凤华. 大学英语教师KASIB实证研究[J].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3):20.

[2] 杨琼. 教师素质结构研究评述[J]. 教学与管理,2004(21):3-5.

[3] 张建芳. 大学英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角色定位[J]. 教育与职业,2007(32):133-134.

[4] 袁小陆. 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94-95.

作者简介

李靖(1972-),哈尔滨人,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哲学,语言习得理论,应用语言学

王建伟(1970-),哈尔滨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习得理论

高英祺(1983-),哈尔滨人,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第9篇

很多学生都感觉突如其来的大量词汇记忆给他们带来了压力。针对这一差异,建议高中和大学英语教材在编排上能够在框架和指导思想上做到有针对性也有接续性。高中英语教材除了系统呈现知识架构外,还应考虑语言的多方位运用,以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另外,大学英语教师应深入了解高中阶段英语教材的设计特点和使用规律,这样在使用大学英语教材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必要时可以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选择。如结合学生的生活讲解文章的主题,把学生学过的语法知识和篇章理解融合着讲解等。

2、教师的教学安排和组织

在目前,高中英语课堂还是受到应试教育指挥棒的调控和影响,尽管教材中有着丰富的英语文化介绍还有相关的活动设计,但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单词、句型、语法讲解上,对课文采取的翻译讲授法,语篇教学没有或很少。教师还是课堂的中心,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很难养成,而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沉浸到“题海”中不能自拔,以至于到了大学以后便会对大学英语课堂产生困惑甚至产生消极怠学的想法。由于在高考中口语和听力不是重点部分,甚至于某些地区根本就不把这两项列入总分,导致学生不开口说英语,不主动听英语,无法为大学英语的学习做好准备。

大学英语课堂相对来讲更加轻松、活泼一些,教师采用多种教学媒介组织教学,课堂和课余活动更加丰富,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个阶段的英语教学把重点放到了语言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训练上,正如大学英语四六级所测试的目标一样。这就让很多学生感到措手不及,不知如何上好大学英语课,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高考英语的高分者。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要明确和理解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差异,运用多种教学理论,辅佐以各种教学手段和技术以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而高中英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机会,各个方面的学习是不冲突和矛盾的,正如俗语所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3、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根据笔者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经历和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会有不同的心理期待。在高中阶段,有高考在,他们侧重于语法知识和做选择题以取得高分,对考试不考的内容则忽略不计。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高中阶段的英语就是一个科目而不是一门语言。到了大学以后,学生们期望能够脱离以往的那种“灌输型”教学,急切地想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技能,也就是英语的实际交流功能开始受到学生的重视。面对大学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如外教、网络、影视资源、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等,有些学生乐在其中,颇有收获;而有些学生则难以适应,最终放弃。

基于这种情况,大学英语教师在学生入学伊始就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高中和大学英语学习的不同,从学习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讲解,让学生明白在这个阶段自己的主体作用,要主动去学习,不能总依靠着各种各样的考试来督促自己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英语学习,做到张口说、主动听、多积累、勤动笔,以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否则一定会出现英语水平不升反降的情况,自信心受创,也不利于英语的深层次学习。另外,学生要认识到英语学习真正的价值和乐趣。它是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国际意识,为将来适应全球化大趋势打下基础。

4、结语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