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地籍测量的特点

时间:2023-09-28 09:32:36

导语:在地籍测量的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籍测量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地籍控制测量;GPS技术特点;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所谓的全球定位系统,亦称“GPS”,是通过导航卫星测试距离、时间而形成的全球性的定位系统,其具备全天候、全球性、实时性以及连续性等一系列的导航定位、定时功能,并且有着高度的保密性及抗干扰性,可为各种不同用户提供准确、精密的时间、三维坐标以及速度等可靠数据[2]。而GPSRTK作为一种GPS定位系统发展至今的全新技术,是载波相位的实时动态差值定位,特别是TRK能实时处理厘米级的精度。近些年来,随着我国GPS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接收功能的不断完善,其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以下对地籍控制测量中GPS的技术特点及应用进行探讨。

2.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开展地籍控制测量工作时,需要依照由整体至局部、从高级至低级的控制原则加以实施。地籍控制的测量通常分为两个部分,即地籍的控制测绘与基本的控制测绘[3]。其中地籍的控制测量,是指在地籍测绘的前期工作中,为满足地籍基本控制以及地籍图的测制需要,以国家规定的测量等级点为基准,以地籍区域或者地籍分区作为测量的范畴,依照规定要求而使用的导线测量方法、三角测量方法以及全球定位测量的方位等,进行测定图根控制网点以及基本控制网点的过程。对于地籍控制的测量精度,主要是以地籍图与界址点的精度作为根据而形成的。按照《地籍测量规范》的内容规定,地籍控制点的误差值不能超出起算点的±

0.05m。除此之外,地籍平面控制的测量坐标仪器,最好使用国家统一标准的坐标系统。而基本的控制测绘按级别划分,可将其分为I、Ⅱ、Ⅲ、Ⅳ等级,并且将控制的网点布置成相对等级的测边网、GPS网、三角网等。下面简单介绍地籍控制测量中GPS的技术特点

3.地籍控制测量中GPS技术的特点

第一,定位的精度高。通常而言,双频 GPS 接收机的基线解精度是5.0mm+1.0ppm,而红外仪的标称精度仅比其多4.0ppm,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大。随着定位距离的不断加长,GPS定位系统的测量越加具有优势性。据相关实践表明,采用GPS测量少于51公里的基线时,其定位的精度可达至13×11- 6,而在测量大于51公里的基线时,定位精度可达至13×11- 7。第二,测站间不需要通视。测站之间的相互通视始终是测量学的一大难点,而GPS 测站间无需通视的特点,使站点的选择更具有灵活性与便利性。但需注意测站的上方应保持开阔,防止接受GPS卫星信号时受到不良干扰。第三,观测的时间较短。利用GPS定位系统进行布置控制网时,其观测各站点的时间通常为31至41分钟,甚至使用快速静态法进行定位后,时间更为短暂[4]。第四,能提供准确的三维坐标。GPS测量不仅能准确测量各观测站的平面方位,而且还能准确测定各站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三维坐标非常准确。第五,能全天候的操作作业。不论在哪种时间、地点均能进行GPS观测,并且不受天气情况的干扰。第六,操作较为简便。当前GPS测量的接收机已逐渐趋于小型化,并且操作较为死板,观测员唯有对天线量取高度以及整平后才能自动观测,通过数据化的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获取三维坐标的测点。而卫星跟踪、卫星观测等其他工作,则由观测仪器完成。以下对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4.地籍控制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分析

随着GPS技术的逐渐发展和创新,给我国的测绘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对地籍控制的测量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实施地籍控制的测量工作,不要求站点间的相互通视,从而有效减免了基本地籍控制测量中控制点位选择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将观测的站点布置成GPS网状构造,减小了其对GPS定位精度的影响。近年来,基于GPS卫星定位技术具有计算效率快、布点灵活以及精度高等优势,促使其在国内各省的地籍测量控制受到普遍应用。通过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控制地籍测量,在无布置三角网的情况下要求增设起始边或者加测对角线等,唯有确保GPS仪器的精度和等级控制的精度相吻合,才能保证控制站点的选择规定要求相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GPS地籍控制网的合理设置

现阶段,我国在传统三角测绘控制网的优化设计中,已添加成本费用、测量精度以及可靠性等部分,并且取得较多相应的研究成果。相对传统观测方法而言,GPS卫星定位系统的观测还包含更多较为复杂且随机的函数与模型。即便GPS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布点灵活以及精密度高等优势,但其在设计地籍控制网的过程中还存有一定的优化问题。通过优化设置后得出的 GPS测量,其所体现出的测量效益及精度更高,并且在调查地籍测绘信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2 各网点的密度与精度控制

首先地籍测绘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全方位的测量控制,其是收集地籍测量数据以及测量文件的根本[5] 。而各地籍网点的密度与精度控制,则是为了满足土地测量归属范围的需要,即界址点的测量服务。对于控制网点的密度,GPS地籍网可按照先后测量的顺序或者测区范畴划分加密网与基本网两种。基于城区界址点的密度较大,在确保各网点点位精度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控制点的密度力,直至方便测量界址点为止。有时可在 GPS地籍网下方加设一根导线,以便界址点的直接测量。将GPS地籍网每边的长度加长于往常,使其长短边相互结合,并且分别布置各级网点,将其布置到统一的密度,便于灵活控制网点。

4.3在地籍控制测量中引进 GPSRTK技术进行细部测试

地籍网的细部测量作为调查地籍测量工作中缺一不可的部分,目的是为了测定土地归属的位置、数量、形状以及界址点等。根据地籍调查的规程显示,在控制及测量地籍平面的同时引入细部测量,要求将城区及乡镇内突出的界址点差异降低至5cm左右。而地籍控制测量的GPSRTK技术足够能满足这一精确度的要求,对此,在设计及测量GPS网点社区的过程中,可采用这一技术进行。至于干扰接收GPS卫生信号的隐蔽地区,可采用经纬仪、全站仪或者测距仪等测量工具执行,通过图解交会、解析交会的方法加以地籍勘探,不断加速地籍测绘的细部测量进程。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GPS卫星定位的测量技术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正因为具备计算效率快、布点灵活、全天候作业以及精度高等优点,GPS技术在地籍测绘控制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不断广泛,有助于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密度,从而也间接加快了我国测绘技术的应用发展。相比于经典的三角网测绘模式,GPS控制网更具有新的发展,其在选取网点点位方面更具有巨大的灵活性及简便性,并且使用更为经济、实惠。

【参考文献】

[1]付小虎,喻建华.浅谈GPS在地籍测量控制网中的应用[J].江西测绘.2010(03):57-60.

[2]卜正大.浅谈地籍控制测量中GPS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J].企业导报.2012(12):95-99.

第2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 地形测量 大比例尺地形图 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1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资源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式,土地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对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

所谓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指通过先进测绘技术的应用,根据标准精度对土地境界、权属位置以及面积和土地应用类型以及分布等专门测量情况进行确定,同时这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资料信息,为土产权地登记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依据。从以上分析可知,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测绘技术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综合应用,同时也是基础建设中具有行政行为的体现,对于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实现和落实,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地籍测量操作,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精准的地理参考体系,地籍测量建立于地籍调查基础之上,表现出勘验取证等方面的法律特点。地籍测量过程中,其操作技术标准应当满足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之要求,具有非常大的强势性。在地籍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是目前最先进的测绘技术、测绘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同时,地籍测量将地籍测量外业与测量内业有机地结合为一个综合作业整体,这也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土地管理的必然趋势。

二、地籍测量的特点

较之于传统的专业测量而言,地籍测量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精确、可靠的参考数据和信息。作为基础行政行为,土地地籍测量过程中表现出自身的独特之处。当前国内地籍测量工作之目的在于有效地保护国有土地,并使之能够更为合理的应用,以保障土地所有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勘验取证。实践中可以看到,地籍测量建立在地籍调查基础之上,因此表现出勘验取证之特点。地籍测量过程中,主要利用了一系列的测量手段和技术,对土地实施全方位的勘查与验证,并且为土地产权的变更、登记等,提供了有效的证明。

第三,规范性。地籍测量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标准应当符合土地法律法规之规定。同时,地籍测量中的各项技术均为当最为先进的测绘技术,而且测绘方法也比较科学合理,比如普通测量、数字测量、面积测算以及空间定位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均为目前最为规范和前言的。土地测量过程中,选择何种形式主要根据土地管理、房产管理部门对图形、数据以及布局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操作。

三、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形测量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测绘形式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其主要是将地表地貌、地物作为最重要的测量部分,利用数字、符号、文字、图、线以及点等,对地形地貌之景观以及地物等内容进行全面的描述,并利用三维空间予以客观、准确的表示。下图是重庆地图。

对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言,其主要将地表上的某项地貌作为具体的描绘对象,并利用现有的规范面、线、点以及图例等形式,利用数字、文字以及注记等,对地形地貌以及地上物进行面熟。从实践来看,该工作非常的专业,可准确、客观地描述出所测区域的地形地貌,并采用三维坐标形式将其描绘出来。由此可见,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较之于地籍测量这一较为全面的测量方法而言,大比例尺测量就会显得非常的粗糙,而且地籍测量过程中逐渐趋向数字化测量模式,比如应用先进的GPS系统和设备、应用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等等等。从本质上来讲,地籍测量与测绘大比例尺两种操作在地形图测绘过程中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和区别。土地测量过程中,不可将二者完全分离开来,而是应当在测量开展之前,确定采用那种测量方法更为高效和经济。

四、关于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的比较

从实践来看,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要素和方法方面。对于地籍测量而言,其重点在于权属要素,即权属界线、地物要素等,对传统地形测量中的高程点、管线以及等高线等要素,没有太多的强制性要求;对于地形测量而言,除了对权属界线和地籍编号等因素不予标示外,通常对地表上的地物和地貌等,均应当予以标示,同时依照比例尺、用户要求等进行合理的取舍。地籍测量过程中,通常对地貌和布设的管线等因素没有太多的要求,因此野外信息采集、编辑成图等方面的工作量就会随之大幅度降低,然后续制作宗地图以及入库工作量都非常的大,而且因入库而对拓扑要求非常的严格。对于地形测量而言,它对测量成图中的各种要素要求都非常的高,而且野外采集、内业编辑公路也较为繁琐,然地形测量后续编辑成图过程却非常的简便、快捷。基于此可以看出,若在地籍测量基础上将地形图成图,则应当将地籍权属界线和相关注记删除,对地形要素进行适当的补测,其中主要包括测线杆、高程点、检修井以及交通附属设施等内容。

第二,精度方面的比较。较之于地形图而言,地籍图显得更为精确一些。若制作地形图,首先应当对地籍图进行分析;若制作地籍图,也要对地形图进行分析研究,二者虽然在精度上有所差异,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三,应用软件。地籍测量过程中所用到的软件以MapGIS系统居多,地籍测量为后续各项工作无缝连接而使用测量成图模块。实践中若仅对地形进行测量,应用软件有较大选择空间;若在地籍测量基础上实现地形成图,可应用原软件、或者把原格式转为所需格式。

结语:地籍测量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着地籍信息系统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同时它与地形测量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实践中为全面提高地籍测量水平, 应当在各时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满足精度之要求,为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冯栓祥 王建业.浅谈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J].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 2012(09).

[2]徐冬东 李科检.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的异同[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9).

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

1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概述

数字地籍测量主要是指通过数字化采集设备采集各种地籍信息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再利用相应的应用软件对采集的数据加以处理,最后输出并绘制各种所需的地籍图件和表册的一种自动化测绘技术和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以常规的地籍测量方法和手段获取地籍信息,但不是以常规的图表以及册卡表示地籍成果,而是通过计算机去处理、存贮这些信息,再以用户要求的形式去输出,这是数字地籍的一大特点,区别于一般的信息资料的计算和处理,地籍测量成果的输入输出更多地表现在图形的计算机处理。这也是数字地籍测量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数字地籍测量成果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计算机中,因而界址点点位坐标、面积量算的精度不受地籍图比例尺限制,精度较高,变更也容易实现。以数字地籍形式表现的地籍测量成果为社会自然特征提供定位载体,这为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

2数字地籍测量技术的特点

(1)数字地籍测量自动化程度相对高。数字地籍测量的野外测量能够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绘图,并向用图者提供可处理的数字地图。数字地籍测量自动化的效率高,劳动强度小,错误机率小,绘制的地图精确美观,简单规范。

(2)数字地籍测量精准度较高。模拟测图方法的比例尺精度决定了图的最高精度,图的质量除点位精度外,往往和图的手工绘制有关。无论所采用的测量仪器精度多高,测量方法多精确,都无法消除手工绘制对地籍图精度的影响。数字地籍测量在记录、存储、处理、成图的全过程中,观测值是自动传输,数字地籍图毫无损失地体现外业测量精度。

(3)现势性以及整体性较强。数字地籍测量克服了纸质地籍图连续更新的困难。地籍管理人员只需将数字地籍图中变更的部分输入计算机,经过数据处理即可对原有的数字地籍图和相关的信息作相应的更新,保证地籍图的现势性。数字地籍测量的这种优势在城镇变更地籍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常规地籍测量是以幅图为单位组织施测。数字地籍测量在测区内部不受图幅限制,作业小组的任务可按照河流、道路的自然分界来划分,也可按街道或街坊来划分,当测区整体控制网建立后,就可以在整个测区内的任何位置进行实测和分组作业,成果可靠性强,精度均匀,减少了常规测量接边的问题。

(4)数字地籍测量技术的适用性强。数字地籍测量是以数字形式储存的,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输出不同比例尺和不同图幅大小的地籍图,输出各种分层叠加的专用地籍图。数字地籍图可以方便地传输、处理和多用户共享,可以自动提取点位坐标、两点距离、方位角、量算宗地面积、输出各种地籍表格等等;通过接口,数字地籍图可以供地理信息系统建库使用;可依软件的性能,方便地进行各种处理、计算,完成各项任务;数字地籍测量既保证了高精度,又提供了数字化信息,可以满足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及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

3数字地籍测量的模式分类

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有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数字摄影地籍测量模式以及内业扫描数字化地籍测量模式三种,通过三种模式的不断相互补充才能确保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1)全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野外全解析数字化地籍测量,主要以全站仪、RTK―GPS作为主要的数据采集设备,勘丈全部界址点,并以此为基础,勘丈其他地籍要素的几何图形的地籍测量。采用常规仪器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时,必须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将数据转换为符合规定数据格式要求的电子数据。对于尚未测绘大比例尺地籍图的城镇地区是一种可行和非常值得推荐的测量模式。所采集的数据经过后续软件的处理,便可得到该地区的大比地籍图以及其他各种专题图,同时还可以为建立该地区的地籍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全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根据设备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全站仪+电子记录簿(如PC-E500、GRE3、GRE4等)+测图软件、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以及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等五种模式。

(2)数字摄影测量模式。这种数据采集的方式是基于数字影像和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数字影像上利用专业的摄影测量软件来采集数据和处理采集的数据,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基本地籍图和各种专题地籍图,如土地利用现状图。

(3)模拟地籍图数字化测量模式。这种数据采集方式是利用数字化仪或扫描仪对已有的地籍图进行数字化,将地籍图的图解位置转换成统一坐标系中的解析坐标,并应用数字化的符号和计算机键盘输入地籍图符号、属性代码和注记。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可由全野外测量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在实际工作中,所说的数字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大比例尺全野外地面数字地籍测量。

4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

数字地籍测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的输出。

(1)数字化地籍测量准备工作。准备工作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资料准备、控制测量、测图准备等。

(2)地籍资料信息的采集。数据采集是在野外和室内电子测量与记录仪器获取数据,这些数据要按照计算机能够接受的和应用程序所规定的格式记录。数字地籍测量应完成常规地籍测量的任务和内容,应获取以宗地为单元的地籍要素的定位特征及其他地籍属性资料。地籍要素的定位特征可以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以常规的地籍测量方法或在已有的地图资料中获取。其他地籍要素应从地籍权属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其他社会调查资料中采集。

(3)数据传输与处理。数据传输是指通过利用数据通讯线连接电子手薄和计算机,把野外观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每次观测的数据要及时传输,避免数据丢失。数据处理则主要包括数据转换和数据计算。数据处理是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检查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把野外采集到的数据编码,使测量数据转化成绘图系统所需的编码格式。数据计算是针对地貌关系的,当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后,生成平面图形、建立图形文件、绘制等高线。从采集的数据转换为地图数据,需要借助计算机程序在人机交互方式下进行复杂的处理,如坐标转换、地图符号的生成和注记的配置等。

(4)数据的输出。数据的输出主要包括图形处理与成图输出:编辑、整理经数据处理后所生成的图形数据文件,对照外业草图,修改整饰新生成的地形图,补测重测存在漏测或测错的地方。然后加注高程、注记等,进行图幅整饰,最后成图输出。地图数据的输出以图解和数字方式进行。图解方式是自动绘图仪绘图,数字方式是数据的存储,建立数据库。

数字地籍的测量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结语

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土地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建立完善地籍管理制度,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对于我国城镇现代化是非常关键的。随着计算机水平以及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不断发展完善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对于完善提高地籍测量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恒昌,段朝辉,张澎. 数字化测图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02(2).

第4篇

1城市建设中地形图测量和地籍测量概述

地形测量主要是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通过水平投影位置及高程等进行测量,同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适当的缩小,然后使用符号及注记绘制成图的一项工作。大面积地图的测绘基本上是使用航空摄影测量方式,面积较小或专用的一项工程建设地形通常使用聚脂薄膜或白纸裱糊的测图板进行测绘。地籍图主要应用在土地管理上,通过地籍测量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所需的地理信息及使用信息。在地籍图上的地形和地物要素属于权属界线、地类界线的主要依据,对此,地籍图上的地形、地物均需要进行详细的展示,尤其是和权属界线、地类界线有关的内容。

2城市建设中地形图测量和地籍测量相同点

地形图测量和地籍测量过程中都涉及到地图测绘技术,因此,他们有一定的共性。2.1遵循测量学的基础理论。对地形图和地籍进行测量过程中,均是以一定的测量学基础理论及操作技术方法进行的。使用不同测量仪器,对地形中各项指标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明确界面或相应地物特征等所在平面位置。2.2遵循测图基本原则。对地形实施地形图测量工作或者对一定区域实施地籍测量,在这一过程中,要采用“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精度再低精度”的测量方式。2.3选用图幅方法和编号相同。具体地形图测量或具体的地籍测量工作实施过程中,其中图幅分幅采用网络坐标矩形或正方形分幅法进行。其中的图幅编号主要是使用一定坐标对其进行编码,需要注意的是,在编码过程中需要将纵坐标放在前面,将横坐标放在后边,中间使用短线连接。

3地形图测量和地籍测量在城市建设中的不同应用

3.1测图目的。地形图测量能够通过客观方式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一般在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和工程施工等领域使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地籍测量主要是将权属管理作为测量目的,经常被应用在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记中,因此地籍测量的范围相对狭窄。3.2测图要素选择。地形图测量可以对不同地面上所有地物、地貌要素等进行表示,例如地面上的河流、山脉、道路、居民点、地面高低起伏等,测量较为详细。地籍测量主要包括地籍界点、界址线、权属关系、地籍号、地类号、土地用途、土地面积等与土地管理有关的内容,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侧重点。在地籍图上,所表示的内容比较少,不要求对地貌进行反应。虽然地籍图上存在着一些地理要素及社会要素,但是这些内容是通过环境要素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要作用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进行定位和衬托。图1为某区域地形图,图中点所表示的是当地的丘陵。3.3图上表示内容。地形图测量过程重视对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等做出客观反映,具体又专业的内容留出专门位置供用户填写。地籍图测量主要考虑的是权属、土地用途等内容,而其图上所显示的是地表上人们看不到的或者无法直接测量的内容。因此,地籍图测量所反应的内容较为充分。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地形图测量过程中,主要结合我国测绘局所指定的《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测量规范)》,同时根据规定的图示符号进行测量。对地籍图进行地形测绘过程中,需要将代表地基信息的主要内容用平面图进行展示,具体测绘工作结合1993年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规定的内容。此外,地籍图的测量有专门的地籍图图式。3.4测量方式。地形图测量可以使用视距测量、平面仪测图方式对相应区域中的地物、地貌等进行测量。地籍测量使用测距仪、经纬仪或全站仪或它们之间相互配合进行测量,使用测速仪对界址点和地物特点等进行测量。3.5测图程序。地形图测绘不存在限制或约束。但是,地籍图测绘根据相应测绘程序,一定要先对土地权属进行调查,也就是说,进行地籍图测绘是将权属调查作为先导性工作,同时将权属调查作为基础性内容。没进行权属调查,就不能实施地籍图测量。3.6工作量。进行地形测绘过程中,其核心内容是宗地的位置、形状和大小以及利用现状,其能够反映宗地权属范围以及界址点坐标等内容。此外,地籍图较高的精度要求促使对成图作业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籍测量和地形测绘进行比较,地形图的测绘工作量更大。

4地形图测量和地籍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校核后,宗地勘丈数据进行地籍图的编绘,可以使成图周期缩短,充分满足土地管理需要,最终降低成本费用。道路、房屋和水面界限、各类墙栅等是城市的界标物,轻度点位坐标相对良好,具体地籍测量工作实施过程中,会将这些坐标当做需要的数据。为了能够比较清晰地展示地基要素,同时清楚地表示出相应位置特点,地籍图一定要以众多地物要素作为依托。为了保证成图精度较好,利用现势性好和精度高的相同大比例尺,也可以选择从图上找出或者套绘出一定的地物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校对后,还可以选择相同影像图当做地图使用。对此,在相应的建制镇、村庄地籍测量等方面,使用地形图对中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编绘,这一技术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5结语

总之,进行地形图测绘和地籍测量过程中,相应技术人员要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对两者进行灵活选择,促使地形图测量和地籍测量技术的优势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充分发挥,为城市建设提供精准的测量信息。

作者:王亚甫 单位:贵州黔美测绘工程院

参考文献:

[1]张保钢,杨伯钢.CH/T9025-2014《城市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更新地形图数据技术规程》标准解读[J].测绘标准化,2015(2):46-48.

[2]张保钢,杨伯钢.《CH/T6001-2014城市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规范》的编制特点[J].北京测绘,2015(4):56-58.

[3]朱志愿,赵伟.浅谈GPS-RTK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推广与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2):23-24.

第5篇

【关键字】数字地籍;测量

引言

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当今测绘技术应用的集成,是与测绘技术和方法同步发展的。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各种软件的开发和电子测绘仪器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测绘技术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测量成果不再是纸质图,而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可以传输、处理、共享的数字图。

1 数字地籍测量概述

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方法;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工具,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还可以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基础。

2数字地籍测量模式

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有三种,它们分别是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数字摄影地籍测量模式和内业扫描数字地籍测量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一)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对于尚未测绘大比例尺地籍图的城镇地区,该模式是一种可行和非常值得推荐的测量模式,所采集的数据经过后续软件的处理,便可得到该地区的大比例尺地籍图以及其他各种专题图,同时还可以为建立该地区的地籍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根据数据采集所使用的硬件不同又可分为如下几种模式:

(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这种采集方式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手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

(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这是一种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由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实时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地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

(3)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这种模式的作业方式与上一种相同。由于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速度快、效率高,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4)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的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数据采集设备。

(5)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这种模式将克服以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率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数字摄影地籍测量模式:这种数据采集的方式是基于数字影像和摄影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数字影像上利用专业的摄影测量软件来采集和处理数据,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基本地籍图和各种专题地籍图,如土地利用现状图。

(三)内业扫描数字化地籍测量模式:这种数据采集方式是利用数字化仪或扫描仪对已有的地籍图进行数字化,将地籍图的图解位置转换成统一坐标系中的解析坐标,并应用数字化的符号和计算机键盘输入地籍图符号、属性代码和注记;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可由全野外测量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表册。

3数字地籍测量的发展

我国数字地籍测量是随着数字测图的发展而产生的,数字测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80—1987年,这一阶段参加研究的人员和单位比较少,人们对数字测图的许多问题还模糊不清,再加上当时测图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限制,所研制的数字测图还很不成熟;第二阶段是1988—1991年,这一阶段参加研制的单位和人员增多,先后研制了十几套数字测图系统,并在生产中得到应用,野外数据采集开始采用国内自行研制的电子簿进行自动记录、计算和图形信息的输入与修改等;第三阶段是1992年以后,我国数字测图进入了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阶段。

随着我国大范围数字测图的生产和应用,人们对数字测图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数字测图不在局限于前一阶段只生产地图这一范围,而更多地考虑数字地图产品如何与各类专题GIS进行数据交换,如何应用数字地图产品进行工程计算。

4数字地籍测量的特点

与模拟测图相比,数字地籍测量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动化程度高。数字地籍测量的野外测量能够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绘图,并向用图者提供可处理的数字地图。数字地籍测量自动化的效率高,劳动强度小。错误几率小,绘制的地图精确、美观、规范。

(二)精度高。模拟测图方法的比例尺精度决定了图的最高精度,图的质量除点位精度外,往往与图的手工绘制有关,因此,无论所采用的测量仪器精度多高,测量方法多精确,都无法消除手工绘制对地籍图精度的影响。数字地籍测量在记录、存储、处理、成图的全过程中,观测值是自动传输的,数字地籍图毫无损失地体现外业测量精度。

(三)现势性强。数字地籍测量克服了纸质地籍图连续更新的困难。地籍管理人员只需将数字地籍图中变更的部分输入计算机,经过数据处理即可对原有的数字地籍图和相关信息作相应的更新,保证了地籍图的现势性。

(四)整体性强。常规地籍测量是以幅图为单位组织施测。数字地籍测量在测区内部不受图幅限制,作业小组的任务可按照河流、道路的自然分界来划分,也可按街道和街坊来划分,当测区整体控制网建立后,就可以在整个测区内的任何位置进行实测和分组作业。

(五)适用性强。数字地籍测量是以数字形式储存的,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输出不同比例尺和不同图幅大小的地籍图,输出各种分层叠加的专用地籍图。

但是,数字地籍测量也有缺点:一是硬件要求高,一次性投入太大,成本高;二是利用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或GPS与电子手簿野外采集数据时,必须绘制草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作效率,增加野外操作人员的负担。但是,随着便携式计算机和掌上电脑在野外测绘的应用,这种状况已经得到改进,并使数字地籍测量工作向内外业一体化方向发展。

5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

数字地籍测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的输出。数据采集是在野外和室内电子测量与记录仪器上获取数据,这些数据要按照计算机能够接受的和应用程序所规定的格式记录。从采集的数据转换为地图数据,需要借助计算机程序,在人机交互方式下进行复杂的处理,如坐标转换、地图符号的生成和注记的配置等,这就是数据处理阶段。地图数据的输出以图解和数字两种方式进行。图解方式是利用自动绘图仪绘图;数字方式是数据的存储,建立数据库。

结束语

随着数字测图的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进步,这项技术也逐步应用到地籍测量中。一些数字成图软件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地籍测量的发展。数字地籍测量做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其自动化程度和测量精度均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目前,数字地籍测量已经逐步成为地籍测量的主流,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其理论和方法也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詹长根,唐祥云,刘丽.地籍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2O05,(6)

第6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数字化测量;数字化地籍测量

一、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具有政府行为的基础性测绘工作,是政府行在使土地管理职能的行政行为,在法律的意义上是行政性技术行为,为国家的土地管理部门提供拥有及时性的土地调查资料,为土地登记提供凭据。利用现代的测绘技术以高度精确的去测定、土地境界、土地面积、土地权属位置,反映土地的利用情况、分布状况和质量等级的测量。地籍测量主要是为国家政府提供服务,因此在进行地籍测量的同时还应该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还应该拥有相当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地籍测量不同于普通的地形测量或地貌测量,地籍测量是在进行地籍调查后的基础上才开展的,必须根据土地的登记变化,而随之进行不断的更新,且要做到与实际的情况想吻合;地籍测量的技术和方法是根据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集成应用,具有相当可观的先进性和领先性;地籍测量可以为土地管理提供精确度、及时性和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一种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械辅助测量绘图方法。数字化地籍测量是在计数机技术成功研发并使用后,一计算机为核心,连接输出设备以及在计算机内部的硬件和软的支持下,对各采集完成后的地籍信息进行输入、绘图、管理的多位一体的测绘防范。基于数字化地籍测量最大的特点是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能够建立起地籍信息图形数据库,开展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厚实的数据基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各个城镇的地籍数据库金额地籍管理系统,其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有点是能够是地籍管理达到自动化。其只要的工作是包括地籍图根实际的控制测量和地籍勘测(宗地权属界址点及其它地物要素平面位置的测定);地籍调查表后对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通过计算机对土地证、归户卡等的生成与输出等。

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特点

1)精确度高。与传统的测绘相比,在传统的测绘中地表物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是因为在解析图根点时由于展点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的影响,导致传统的测绘的数据具有相当大的误差。而数字化地籍测量,配合全站仪测量,测量的信息转换为数字数据形态,可直接进行传输记录,储存,绘制成图,在这过程中通过全站仪的测量数据不会产生所谓的传统测绘中的展点误差、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等,能够保证到外业测量的高度精确,为整个的地籍测量工作提供了一个高精度且准确的测量成果。

2)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

通过与全站仪等各种测量仪器的配合,采集的各种信息,数据,可以自动记录于测量仪器中,避免了传统的手写输入和繁琐的记录、计算、检查,大大的提高了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外业工作时间,并且室内的工作也可以只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绘图,有效的缩短了测绘数据成图周期。

3)信息处理

与传统的测绘相比,传统的测绘在信息采集后,会进行数据的归类,统计,做表,计算,绘图等,信息量十分巨大,而数字化地籍测量所运用的数字地图,不会受到“测土比例尺”,纸张限制,也可以分层存放是地面信息的存放不受限制,更可以随时调阅。在信息的储存和传递方面,于以往的传统测绘相比,更是具有十分大的优势。传统的测绘,由于是记录在纸张或者图册上,需要定期保养维护,而数字化后,记录、维护、保养等工序,可以直接省去。在信息传递中,比起以往的方法,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其传递更加方便,快捷。

4)利于数据更新

由于社会发展,许多土地会进行一系列的变动,以往的测绘方法在变动后,会再次根据变化去勘察,随后找出以往的记录,再次重新进行制作,而现在,数字化测图的结果就是,可以根据数据的变化在以往记录在案的档案中进行更改,迅速得到现在实际测量得出的数据和图像,保证了及时性和现势性。

四、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 数字化测土图方法

现如今,在我国的数字化测图方法主要是以下三种:航测数字成图、原图数字化和地面数字测图。原图数字化,从字面解释是指将原来使用的原有图件进行数字矢量化处理,是纸制图件数据变成各种可以修改编辑的计算机数据,也可以通过扫描原件图件,使之数据化。裁判每个人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方法。航测数字成图,实质将航拍得来的摄像片或图片机型解析从而得到地面图形的立体模型,也因此得到数字化地籍图。以上三种测绘方法,都需要经过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与拜纳吉和成果图件输出三个步骤。萨博中方法的适用情况不同,作业方法也不大一样,需要针对当地的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在数据的采集中,都应当注意数据的保存,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应当确定数据全部传输完毕,再以后的数据整理和制作中,要确保数据的输入无误。

2. 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的步骤

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可概括为下七个步骤。

1)测图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测绘之前,应当对要测绘的地表进行规划,把测绘地表分为各个区,编号后,逐一测量,同时要确保测量的工作能够不阻碍。

2)控制地籍的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为了在地籍细部的测量和日常的测量服务的,控制地籍测量是为了使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的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

3)地籍的详细测量。地籍的详细测量是采用GPS和全站仪以及草图配合的方式对测图的关键部分进行绘制。使得在草图上重要的位置得以数据化,具体化。

4)地籍测绘图的编辑。地籍图在根据实际测量数据生成图像后没在利用制图工具对图形进行编辑处理。也可以对图形的地物,地表,地貌惊醒加以增加或修改删除。

5)地籍面积的计算。可以修正错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分层控制进行分级计算,核对按面积的平差,面积量的计算、面积的平差、面积的汇总等工作。

6)地籍图件的生成。最后再三经过检查无误后,利用绘图工具的功能进行对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绘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的文件的生成。

7)地籍信息系统的归纳和管理。在经过对图表的核对、勘丈边长与边长的反酸一致后或对审查问题进行修改后建立初步的地籍信息归纳数据库,再进行入库前的数据复查,倘若数据无错则可以进行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系统确立后,可增设管理员名单,以确保数据不会轻易丢失或者被删除修改。

五、结语

在地籍测量工作中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大大的增强对数据精确,准确的要求,更能提高数字化测图技术和效率成图的精度,满足一些城镇建设的需要,为未来后续规划和调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以便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琪.调查与研究[J],2007(4):40-41.

第7篇

关键词:测绘技术;地籍测量;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P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测绘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使我们的城镇地籍测量工作者承受巨大的压力、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能够为我国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土地详细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测绘技术作为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的核心技术,加强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地籍测量的意义

现代地籍测量工作指的是利用现代的测绘技术对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等进行测定,该测定工作有一定的精度要求,最终可以反映出该地区的土地类型、分布状况、质量等级等,完善目前的地籍测量工作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首先可以为国家提供准确的土地信息,为掌握土地的现状以及加强土地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其次国家土地管理部门通过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时搜寻科学、完整的土地相关资料,尤其是某个地区的地图资料,保护国家的土地所有权,捍卫领土以及政治主张。再次地籍测量为我国实现数据化国土提供者全面、规范、准确完整的土地数据,为建立数字国土奠定了重要基础。最后国家通过地籍测量掌握到的土地资料,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成为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成为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一部分。

二、地籍测绘的任务与特点

传统的测绘方式大多都是以手工作业为主,通过外业测量人员进行记录、测绘人员公国绘制地形的计算而编制出测量图的系统工作,是为用图人员提供资料,在图上人工量、算所需要的坐标、尺寸以及面积的综合性工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使得社会各行业对数字化测绘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数字地理空间支撑条件,也是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基石。

1、地籍测绘的任务

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工作中一项极为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的工作目的在于保证土地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是当前土地市场上的主要衡量工具。地籍测绘工作在进行中既要保证土地信息资源的可靠性,也要确保测量的精确度,是以精确度测定土地的土质含量、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反映土地应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工作目的的测量技术,是为地籍管理以及其他土地工作做服务的工作新方法。

2、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工作是现阶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基础性工作。这一工作的主要特点在于:地籍测量工作是一个具备着法律性的行政行为,是满足地籍管理精确度的工作行为,是一个配套性工作,是具备着墙式资料性的工作体系。

三、现代测绘技术分析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各领域对数字化测绘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的勘察成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GPS测量模式

GPS是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新发展出来的一种测绘技术,是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定位系统以及卫星导航系统,其本身作为测绘技术的一项标志,具有实时性、全天候、全球性、全能性的优点,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测绘工作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型技术应运而生-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法,这种新型技术快速发展,几乎已经占领了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的精准度较高,能够实时获取地籍要素信息,并且可以达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的精度,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现场提供测量结果,能够避免后期处理时的往返负担。目前的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法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由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接收机与测图软件组成的。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接收机对要测量的地籍要求进行收集,在利用GPS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在储存数据的同时利用测绘软件进行绘图。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接收机能够实现测绘工作的快速、高精度、远距离操作,同时还能够最很大程度上减少控制点,提高测量效率,但是也具备其固有的缺点,就是必须要绘制测量草图,但是却很难采集到一些信息死角处的数据,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用全站仪进行补充测量,但是设备的价格较为昂贵;第二种方式则比较全面,主要是由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及测图软件组成的。这一系列的配合能够克服各种测量模式的缺点,并且发挥出各自的优点,适应性较强,可以以任意比例进行地籍测绘,可操作性较强,将会广泛的应用于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

2、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

在我国现阶段的地籍测量工作中,应用遥感模式的应用率较高,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地籍测绘工作中也应用到了这一高科技,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通过具有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将大比例的航空相片作为数据采集对象提供众多的地理信息,然后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作业。这种模式的数字直观性强,不易受通视条件的影响,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准确的地籍规划,能够在减轻劳动者劳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种较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3、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存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

结束语

对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整体城镇地籍测量工作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既要认可近些年来我国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喜人进步,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我们的测量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GPS测量技术 GPS―RTK技术 地籍测量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027-01

卫星导航(GPS)定位系统1994年在美国被全面建成[1],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土地管理中。利用GPS定位系统,能够准确测量各个点的地理坐标,结合相应的数据处理,通过计算即可得出精确的地籍测量数据[2]。

1 GPS测量技术

GPS―RTK技术测量方法:RTK测量方法有两种,分为“无投影/无转换”法和“键入参数”法[3]。(1)“无投影/无转换”法:此法是指利用接收机在基准站和流动站直接接收WGS-84坐标,之后根据特定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式将观测到的已知点WGS-84坐标和相应点的地理坐标进行相互转化。使用这种方法时,基准站可以不放置在已知的点上,但转化时需要一定数量的已知点才能实现。(2)“键入参数”法:测量人员将静态测量得出的WGS-84坐标和其他相应点的地理坐标键入到手簿中,然后进行数据转换,当然也可以将静态测量出的平差时进行参数转换。这种方法基准站必须要放置在已知点上,但不需观测其他的已知点即可实现测量工作。

GPS―RTK测量技术特点:(1)测量准确,高效快捷:RTK的平面精确度和高程精准度都能达到厘米级别,所得数据安全可信,无误差累计;RTK一次性可测量区域内五千米半径的范围,一人即可完成所有操作。测量速度快,劳动强度低,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2)操作简单,自动集成:只需要在流动站和基准站进行简单的处理和设置,就可以实时监测到数据,使用方便、简单易学;RTK测量技术无需人工干预,将数据传输电脑,稍加处理即可算出结果,减少了很多人为上的误差,为作业精度提供了可能。(3)影响因素小:只要电磁波信号能正常接收,RTK测量技术可以突破复杂地形、不良天气以季节变换的制约,为人们提供精确的测量服务。

2 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实例

工程实例简介:文章以某市开发区地籍测量为例,需要测量的总面积约为25 km2。所测区域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地势平坦宽阔。但开发区内有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另外需建设几个4S店和厂房。实际应用:(1)选择测量技术:所测区域权属关系比较复杂,若采用常规测量手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测量工作。经研究决定,采用GPS―RTK测量技术完成本次宗地测量。选用Trimble 5700双频 GPS 接收机,其中RTK标称精度为垂直:±(20 mm+1 ppm×基线长度):水平:±(10 mm+1ppm×基线长度),并选择至少4个分布均匀四等GPS点作为公共点,利用WGS-84坐标系进行坐标转化。(2)建立基本控制网点[4]:所测区域共有21个四等的GPS控制点,为了测试原有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利用GPS―RTK技术检验测区内原有GPS点的高程以及坐标。(3)通过检验控制点实际精度:在RTK动态测量工作结束后,要利用全站仪对可以相互通视的点再一次进行实测检查[5]。涉及到的点数达到93个,占控制点总数的24.8%。假设测量站的点坐标、高程和较长边的方位角是已知的数据,通过测量边长、高差和角度,重新对相邻点的坐标和高程进行计算,求得相邻点的点位中误差、高程中误差、最大比较差以及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4)实施测量:RTK测量技术可以不受天气和通视等条件的影响,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但要想使得测量数据精确缜密,就必须求出适宜所测区域的坐标系统转化参数[6]。本次测量在基准站安排两名测量人员,1个人在基准站上,另外1个人手持双频GPS接收机到各个界址点上立杆,并做好数据记录工作。而流动站安排1名测量人员,不超过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各控制点位和图根点的测量工作。测量高程误差为0.010 m,点位误差小于0.011 m,笔者选取几个点位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反映出来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确定本次利用GPS―RTK测量技术完成的地籍测量工作完全满足和符合要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GPS―RTK测量技术对地籍进行测量,不仅可以满足测量对精确度的要求,也可以提高地籍测量工作的效率。为相关部门土地规划和设计提供了精确的基础资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永健,张武.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

[2] 张敬东.GPS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大学,2011(8).

[3] 尤秋阳,詹长根,吴浩,等.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2(5).

[4] 胡志刚,花向红,韩红超,等.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1(10).

第9篇

【关键词】GPS;地籍测量;碎部测量;控制测量

在GPS导航系统诞生后,GPS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切实推动了测绘行业的发展。在导航技术上发展起来的GPS测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测量工作当中。使用GPS测量技术不仅测量精度能达到要求,而且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下面就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分析。

1 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地籍测量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在实际工作中,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

1.1 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又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2种。地籍以测量工作按照基本控制测量为基础,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指定的,《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0mm。

1.2 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及海岸、滩涂等主要水陆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

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需要。

2 GPS测量精度

GPS测量技术如果要应用于地籍测量中,首先必须满足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而地籍测量精度分为控制测量精度和碎部测量精度,所以GPS测量精度必须满足两者测量精度的要求。

在目前所应用的控制测量技术中,GPS的应用范围是最广泛的,其利用多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的卫星,然后再进行信号差分处理,消除公共误差,从而使基线向量趋于精确,达到控制测量的目的,单条基线测量精度可达:±(3mm+1ppm×D),D为基线长度(km)。而基线边长一般不超过15km,两点之间相对基线D也会满足:D

GPS-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它以实时、精度高、布点灵活、观测时间短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选用载波差分技术,实时对量测站载波相位观测数据进行差分数据处理,其精度可达到:±(10mm+1ppm×D),D为基线长度(km)。而碎部测量距离一般不会超过15km,所以测量精度完全可以达到地籍测量中碎部点测量的要求。

3 地籍测量与其他测量的对比分析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不同,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不但为土地的税收和产权保护提供精确、可靠,并能被法律事实接受的数据,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对完整的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根据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

(4)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归属人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5)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既要符合测量的观点,又要反映土地法律的要求。

(6)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地籍测量工作始终贯穿于建立、变更、终止土地利用和权利关系的动态变化之中,并且是维持地籍资料现势性的主要技术之一。

(7)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

4 GPS技术及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测量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使用GPS测量技术进行地籍测量时。

4.1 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碎部测量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GPS测量技术具有布点灵活,定位精度高,全天候观测和操作简便等众多优点,很好地避开了常规测量技术中的繁琐要求,同时又可以满足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因此在地籍控制测量中应用广泛。

(1)GPS建立地籍首级控制网。该步骤要遵从GPS控制网网形设计原则:GPS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GPS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点相结合;GPS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重合;为了便于GPS的测量观测和水准联测,GPS网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效果良好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2)拟定观测方案。应拟定最佳的卫星观测时段,根据具体测量任务书、精度要求和观测工作的计划进程等,结合实地条件,再设计出最优方案。

(3)GPS-RTK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根据实际地形条件,在符合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布设控制网。

4.2 GPS技术在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应用

使用GPS-RTK进行地籍碎部测量前首先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主要有测量仪器的准备与检查、测量人员的配置、学习并掌握接收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差分软件的使用等;其次还应服从以下步骤:准备工作、控制网的制定、数据的组织与编码、基准站的建设、利用流动站GPS接收机采集数据;最后是数据分析处理。根据基准站和流动站得到的观测量,按某种差分算法算出移动测站在WGS84坐标系下的坐标值。

4.3 GPS应用于地籍测量中的优点和缺点

GPS测量技术是通过地面接收卫星传送的信息来确定地面点的三维坐标,所以测量结果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卫星、卫星信号的传播过程和地面接收设备。例如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路径误差、信号干扰和气象因素,产生同测站有关的误差,如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

利用GPS定位时虽然不要求流动站与基准站相互通视,但要求保持GPS接收机的卫星信号对天通视,这在测量某些高大建筑物、楼房、树林时往往因无法靠近被测物而无法测量,因此还需要全站仪的配合使用;另外,用GPS测量技术进行地籍测量时,还要尽量避免一些干扰GPS接收信号的物体,如天线、电视塔等,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5 结语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该项工作测量范围广、数据多且杂、实时数据更新频繁,GPS技术的操作简易、测量时间短、全天可使用等的特点都能很好地适应地籍测量工作,不仅可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虽然现在仍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是GPS的不断改进一定能使测量更加简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