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32:36
导语:在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262-02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部边疆,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整体经济欠发达,全省学前教育相对落后,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城乡间发展不均衡,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当前,推进黑龙江省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黑龙江省在未来一个时期加快普及以农村为重点的学前三年教育进程中最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黑龙江省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当前,黑龙江省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幼儿入园机会、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幼儿入学准备等三个方面,现将以此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深刻剖析。
(一)幼儿入园机会
2008-2011年黑龙江省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逐年提高,特别是由2010年的50.6%,迅速提升到2011年的65.0%,新增14个百分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尽管黑龙江省学前教育近年发展很快,但由于基础薄弱,当前仍有35%的适龄儿童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
黑龙江省幼儿园分布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以2010年为例,全省有各类幼儿园3942所,其中公办园仅有798所,占20%。全省132个县(市、区)中,22个没有公办园;896个乡镇中,701个没有公办园。[1]公办园数量严重短缺,增加了适龄儿童的入园困难,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幼儿入园率普遍偏低。
(二)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1.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学前教育投入不足与划拨的不均衡,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着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直接原因。以2008年为例,黑龙江全省投入学前教育经费为56788.896万元,其中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县、乡投入,县级和乡级财政投入总数为8679.26万元,占总投入的15.28%,主要用于在编人员开支,其他方面投入几乎为零,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困难重重。[2]2011年黑龙江省贯彻执行《黑龙江省学前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大幅度增加了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2011年黑龙江省各级财政总投入为17.1亿元,其中国家学前教育试点资金为1.2亿元,省级财政投入奖补资金为2.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建设资金为13.4亿元。[3]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77.14亿元,[4]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为4.5%,创历年学前教育投入最高。但全省广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经费不足的状况并没有完全缓解。
2.幼儿教师资源配置情况
2009-2011年黑龙江省幼儿专任教师的数量逐年增加,由2009年的16768人增加到2011年的22696人,增加速度很快,但随着入园幼儿数量的增加,幼儿专任教师的缺口仍很大,从2009-2011年师幼比一直保持在1:25左右。同时,全省各地区幼儿教师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以2011年为例,大兴安岭地区幼儿在园数为5662人,专任幼儿教师389人,师幼比为1:15;哈尔滨地区幼儿在园数为153457人,专任幼儿教师7678人,师幼比为1:20;绥化地区幼儿在园数为72860人,专任幼儿教师1841人,师幼比为1:40。可见,黑龙江省幼儿园的师幼比距离国家要求的标准相差甚远。幼儿教师数量不足以及各地区间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严重阻碍着黑龙江省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3.幼儿园办园条件
黑龙江省学前教育地区间、城乡间、园所间发展不均衡,在幼儿园办园条件方面主要体现为,富裕地区幼儿园优于落后地区幼儿园,城市幼儿园优于农村幼儿园,公办幼儿园优于民办幼儿园,示范园和重点园优于普通园,其中城乡幼儿园办园条件差距最大。城市幼儿园一般设备齐全,示范园和重点园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相比之下,农村幼儿园则往往园舍陈旧,基础设施不达标,幼儿的玩教具、图书等配置不足。不利的办园条件,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入学准备
入学准备是指儿童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后所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5]儿童的准备状态包括五个重要的发展领域: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与社会性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基础。[6]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影响着其未来的发展。黑龙江省城乡间、园所间保教质量不均衡,农村幼儿园不但师资数量不足,而且师资专业化水平较低,通常都是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保教质量不高,“小学化”倾向严重。此外,乡镇中心幼儿园很多教师是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的。2011年黑龙江省新增5000多名幼儿专任教师,其中中小学转岗教师为2206名,[7]转岗的幼儿教师基本不懂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转岗培训也很难在短期内迅速提升这部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这都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进而也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入学准备状态。城乡幼儿入学准备的差异,增加了农村幼儿与城市幼儿获得相当发展结果的难度。
二、促进黑龙江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探索
(一)强化政府责任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奠基阶段,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既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强调“明确政府职责”;《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强调将学前教育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学前教育作为准社会公共产品,其发展应由政府、家庭、社会三方合理分担教育成本。明晰政府职能,强化政府责任,这是促进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黑龙江省政府已经出台《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黑龙江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在文件中均强调了政府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主导职责。政府行为会对基层政府或民众起一种示范导向作用,从而在观念上进一步强化人们对待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8]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边界,强化政府责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组织和管理职能,是促进黑龙江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坚强后盾。
(二)城乡整体规划
黑龙江省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明显,政府应城乡整体规划,充分考虑城乡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幼儿人口数量的分布、变化趋势等,准确预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科学把握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适龄儿童提供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各级地方政府应将学前教育的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纳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城乡一体化合理布局,充分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优先创办幼儿园,加强网点规划。同时扶持民办幼儿园,在公办、民办幼儿园的共同发展中寻找最佳平衡点,以期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城乡整体规划是合理调整城乡学前教育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加速资源优化,
坚持农村教育在均衡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重视并优先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与突破口。荣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研教育,破解发展难题,加速优化农村教育资源。
一是坚持优化学校布局。“十一五”以来,荣成市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撤并农村小学29所、初中1所,提高了学校集约化、规范化水平。2012年,随着石岛新二中与崖头新实验中学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城区学校布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城区与农村之间的招生界限将彻底打破,全面实现划片招生、就近入学。
二是推进“幼小”一体化发展。全市始终坚持小学和幼儿园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幼小”一体化发展思路,先后迁建了东山、崂山、滕家、埠柳4处农村完小,使全市九年一贯制学校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50%,同时使全市镇(街道)幼儿园、小学、初中的一体化比例达到30%。
三是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自2010年以来,荣成市拨付专款2100多万元,完善农村学校的校舍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装备,进一步提高各类专用教室和电教、图书等的管理使用水平。2012年计划投入资金3100万元,为全市中小学购置音体美器材5.1万套件、综合实践设施1.8万套件、桌椅750套、图书16.5万册等设施设备,完成新实验中学、斥山完小等10所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使全市标准化学校建成率达到100%。同时,做好第二实验中学、世纪小学、府新小学、幸福街小学这4所学校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的准备工作,为迎接省教育厅的检查验收,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强化资金投入,
突出民生工程在均衡发展中的保障作用
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最安全的地方、家长最放心的地方,2009年以来,荣成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一是推进校舍安全工程。荣成市优先规划学校建设用地,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12所中小学校。2010年又投资2.3亿元,启动了新二中、新实验中学、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工程和幸福街小学等学校的扩建工程。同时,集中对成山等7所中小学进行平房修缮加固、地面硬化和操场修整,完成修缮加固任务2.1万平方米,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提级升位。
二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荣成市完成了中小学生实践基地新建综合科技大楼建设和内部装修工作,同时完善内部设施,更新活动项目12个,新开发活动项目15个,将每期的学生容量由250人扩展到400多人,满足了更多学生参与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
三是全面落实普惠政策。荣成市启动了教育系统“爱心无限、温暖人生”活动,资助师生中的重大疾病患者和贫困者115人,发放救助资金33.4万元,完善了内部关怀救助机制。同时,制定优惠政策,从“妥善安排入学、特别关注爱护、规范教育管理”三个方面入手,使全市1.32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与当地孩子同等待遇,都能上起学、上好学。
三、加强队伍建设,
强化师资力量在均衡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一是深化干部管理体制改革。2010年,荣成市推行高职中副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义务教育阶段法人校长竞争上岗制。
二是实施城区教师支教制度。荣成市将106名没有农村任教经历的城区教师分四年安排到农村支教。目前,已经有两批共58名教师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传播理念,交流方法,带动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此外,荣成市重视对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和名课程团队工作室建设,组织教师们到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邀请“1751”工程专家来荣成讲学,不断提升“四名工程”人选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是完善城乡学校联谊制度。全市深入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联谊校、联片教研工程,建立了市直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捆绑考核机制,在校际间形成了“互学互进争一流、齐头并进扩影响”的新格局,促进了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注重统筹推进,
努力促进全市学前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意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推进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抓好示范引领。市政府以幼教示范镇和示范园的创建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制定了以奖代补政策,在威海市政府奖励基础上,又对2009年、2010年创建示范镇的中心园分别给予12万元、10万元的奖励。2011年,荣成市财政局、教育局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对按规划完成创建任务的乡镇新建幼儿园奖励50万元。教育局还于2011年3月份组织了全市学前教育现场观摩活动。在政策激励和典型引领下,各镇纷纷投入资金、加大力度,近三年学前教育总投入达4800万元,共创建了6所“威海市农村学前教育示范镇”,13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其中农村省级示范幼儿园占总数的54%。2012年,全市又有4所镇中心园参评示范镇,2所幼儿园参评省级示范园,并有20所幼儿园参加示范园复评验收,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二是抓好队伍建设。荣成市坚持“学区中小学、幼儿园统筹安排”的原则,选拔148名适合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到中心园任教,使镇中心园公办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同时,不断改善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待遇。政府拨款为所有农村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办理了社会保险,逐年提高工资待遇。专任教师工资达到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倍以上,其他教职工工资达到威海市城镇职工工资标准。市财政每年还投入10多万元,组织骨干幼师外出学习或聘请专家来荣成培训6次以上,参训幼师达5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幼师专业素质。
三是抓好联谊教研。荣成市制定实施《荣成市城乡园联谊活动方案》,精选9所市直省级示范园作为联谊主体园,与农村幼儿园、私立园结成联谊单位,形成9个大教研组,发挥了示范园的教育资源优势。近几年,全市每年开展同课异构、区域活动观摩、档案管理指导等联谊活动30多次,受益幼师达600多人,实现了园际之间的资源共享。
四是抓好规范管理。荣成市严格学前教育机构审批准入制度,每年联合公安、物价、卫生等部门对幼儿园的安全、卫生、环境设施及收费情况进行检查,并于11月份对全市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年检,对不合格幼儿园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于非法办园的,坚决予以取缔。由于措施到位,全市无一所非法幼儿园。教育局每年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各种安全知识培训班,重点抓好幼儿用车安全以及卫生保健、防火防震、反恐防暴等知识培训,积极组织各种安全演练。建立了幼儿园安全防范网络,为所有幼儿园都安装了可视监控设施,配备专职保安180余人,并为所有幼儿办理了接送卡,有效杜绝了安全隐患。
一、工作思路:
20xx年学前教育工作坚持“抓落实、促规范、提内涵、办特色”的工作思路,促进园所建设和内涵提高同步发展。园所建设以落实《薛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为目标,按计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做好各级各类争创活动,提高整体办园层次。内涵建设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为主线,提高幼儿园保教水平,彰显办园特色,促进全区学前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1.落实《薛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幼儿园建设工作。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20xx年度13所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和三年入园率90%的事业发展目标。
2.做好农村幼儿园保教设备配备工作,完成20xx年50个班的配备任务。
3.拓展优质资源,提高保教质量。做好幼儿园升类和中心园认定工作;争创市级学前教育先进乡镇;深化幼儿园内涵建设,做好特色办园工作。
4.加强园所管理,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审批、督查、年检工作;落实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做好幼儿园区域设计评选活动;继续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开展业务评比和教师基本功比赛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举办园所交流活动,由常规办园向特色办园转变,实现城乡资源共享。
三.具体措施
(一)恪尽主管部门职责,完成三年规划建设目标
1、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完成幼儿园年度建设目标。高标准、高起点做好新区实验园和陶庄中心园开园工作;通过月上报、月反馈等措施督促临城、周营、常庄、兴城、兴仁五个镇街做好中心园建设工作,做好13所幼儿园的新建和改扩建工作,提高整体办园层次。
2、多措并举,完成事业发展目标。通过开展六月学前教育宣传月和家园共建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幼儿入园人数,确保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以上,完成三年规划中的事业发展目标。
3、加强农村公办幼儿园设施设备配备工作,改善办园条件。20xx年我区镇(街)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下一步要严格按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做好内部配备和管理工作。通过检查督促、争取资金奖补等措施,完成20xx年农村公办幼儿园50个班的内部设备配备任务。
(二)加强幼儿园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1、加强督导检查,促进幼儿园做好常规管理工作。按学期对幼儿园常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促进幼儿园常规工作落实到位。
2、做好注册和年检工作,引导幼儿园健康发展。严格幼儿园登记注册程序,配合安管、综治等部门对民办园检查和督导;按时完成注册幼儿园年检工作,继续实施公示制度,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规范无证办园,取缔办园行为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
3、继续落实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促进农村幼儿园均衡发展。一是统筹规划镇(街)辖区内幼儿园布局调整和园所建设;二是统筹保教管理工作,形成办园理念、教育资源、教科研成果等共享机制,发挥中心幼儿园的龙头辐射作用,推动镇(街)辖区内学前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利用成立学前教育培训中心的契机,做好园长及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提高工作,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和教师业务水平。制定幼儿教师培训计划,分批选派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赴名园挂职培训,逐步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2.做好全区幼儿教师基本功评比工作,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评选活动,加强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业务水平。
3.努力争取落实三年规划中关于考选幼儿教师的政策,增加公办教师人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立非公办幼儿教师招聘制度,无教师资格证、无专业学历证书的一律不准进入幼师队伍,逐步淘汰不合格非公办幼儿教师。
(四)深化幼儿园内涵建设,抓好创建工作,提高保教质量
一、建立目的
经过新建一批、扩展一批、置换一批、革新一批、关停一批(以下简称“五个一批”)的办法,至2013年,根本缓解我区幼儿园园舍不足问题;至2015年,全区规范化达标幼儿园到达80%以上,使城乡幼儿园结构较为合理,根本知足广阔人民群众要求就近承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大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建立工程,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可以遭到学前四年教育。
二、结构规划
(一)制定《2011-2020年区学前教育结构(布点)专项规划》。依据《市幼儿园园舍建立施行方法》(政办函〔2012〕317号),结合我区实践状况,制定《2011—2020年区学前教育结构(布点)专项规划》,完善顺应我区推进城市化和新乡村建立需求的幼儿园结构系统。严厉执行不少于11生/百户的建立规划目标,规划布点配套幼儿园;应充分思索我区人口集聚区域(特殊是撤村建居后的农居公寓点)当地居民后代和进城务工人员后代承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以及推进“托幼一体化”的需求,恰当添加幼儿园布点或扩展幼儿园规划;在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中,要按不低于《省幼儿园准办规范(试行)》,规划建立乡村幼儿园,准则上600户以上的行政村要建1所乡村幼儿园,还可结合我区实践,统筹装备乡村资本,做好规划布点工作。
(二)落实房屋小区配套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立、同步交付的要求。依照《市寓居区配套设备建立治理条例》、《市人民县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区房屋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立治理暂行方法的通知》(政办函〔2005〕142号)和《市人民县政府关于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备根本配套规则的批复》(政函〔2009〕110号)、《省通俗幼儿园建立规范》等有关文件与标准要求,落实房屋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和建立;严厉按规范落实幼儿园用地与园舍面积,还思索附设托儿班的需求,恰当扩展用地与建筑面积,但容积率不宜超越0.9;配套幼儿园应与房屋同步设计、同步建立、同步完工并交付区教育局运用,知足小区居民就近入园的需求。
三、建立要求
(一)标准房屋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立。在对配套幼儿园建立规划方案和建立规范及平安设备设计方案搜检时,应寻求区教育局的书面意见;国土与建立部分对规划已明确需配套建立幼儿园的地块,在处理地盘出让(或无偿划拨手续)与项目开拓建立时,应责成地盘(或项目)开拓建立主体同步施行配套幼儿园建立;房屋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验收及格后,应无偿移交区教育局运用和治理,任何单元和小我不得私自改动其用处。
(二)加速乡村幼儿园建立。依照乡村幼儿园布点要求,由各镇街担任落实建立用地,区、镇街二级各承当50%的建立经费。量体裁衣办妥幼儿园(分园)。
(三)多渠道处理幼儿园园舍问题。区规划、教育部分及各镇街在规划、新建、革新幼儿园和扩展办园规划时,要开辟思绪,多渠道处理幼儿园园舍问题,保证《2011-2020年区学前教育结构(布点)专项规划》的具体落实。严厉执行《区学前教育资本五个一批三年行动方案》(西政办〔2012〕174号),在保证用房平安和根本幼儿室外活动场地的基本上,充分应用现有空置楼宇、厂房等资本,将其置换和革新为幼儿园;中小学结构调整后的闲置校舍,应优先改建成幼儿园。各单元应积极支撑幼儿园建立,努力发掘潜力,将符合举行幼儿园前提的单元空置用房置换和革新为幼儿园。
(四)大力推进幼儿园规范化建立。依据《市人民县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区房屋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立治理暂行方法的通知》(政办函〔〕142号)、《市人民县政府关于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备根本配套规则的批复》(政函〔〕110号)、《省通俗幼儿园建立规范》、《省幼儿园准办规范》等文件和标准要求,高规范建立配套幼儿园与乡村幼儿园,并进行达标验收;对未达标的幼儿园,制定革新维修方案,签署目的责任书,限日进行整改。按标准装备幼儿园教育教育设备设备,推进幼儿园规范化建立。
四、经费保证
区财务局要统筹落实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各项政策,设立幼儿园建立专项资金,保证幼儿园创办经费、设备设备专项经费和幼儿园规范化建立(含新建、置换、收买、革新和租赁等)经费的落实。各镇街自筹资金新建和改建的公办幼儿园或集体办幼儿园,由区财务依照规范赐与津贴。
五、多元办园
鼓舞和支撑社会力量举行民办幼儿园。经过以奖代拨、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辖区内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在建立用地、项目立项、减免税收和建立规费等方面,民办幼儿园享用与公办幼儿园一致待遇;鼓舞社会力量应用符合幼儿园准办前提的场地创办民办幼儿园。对民办幼儿园规范化建立(含新建、置换、收买、革新和租赁等)和新园创办等赐与经费扶持。
六、工作职责
(一)各相关部分应切实实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认真编制和落实幼儿园建立规划,统筹规划和建立城乡幼儿园,切实处理幼儿园建立中的问题,在年6月份前编制完
《2011-2020年区学前教育结构(布点)专项规划》。还,依据现有学前教育资本缺口状况,经过“五个一批”,加大建立力度,增强统筹协调、治理和催促检查。
(二)各镇街应切实承当发展学前教育的响应职责。要依据《2011-2020年区学前教育结构(布点)专项规划》,制定本辖区内的公办幼儿园建立方案,落实公办幼儿园建立任务;各镇街要依据本地幼儿园建立方案,积极扶持各类幼儿园建立。
>> 浅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四位一体"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析 构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路径 把握军事改革机遇构建装备军所一体化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中高职烹饪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的策略探究 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多元化构建 论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构建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督导体系一体化建设的研究 关于构建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赣州供水一体化与应急保障体系 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支持研究 建立军地一体化国民经济动员保障体系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涂传敏.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3,4.
[3]夏玲,徐晓芳.构建五年制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若干思路[J].职教论坛.2007,3.
关键词 美国 日本 幼小衔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幼小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尤其是美日两国,在教育改革中采取各种有效策略,使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借鉴美日两国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经验,以期提高我国幼小衔接的质量。
一、中国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此时恰好是幼儿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其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幼小衔接实质上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和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从1990 年到1994 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家教委合作进行了历时五年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存在幼小衔接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儿童入学前在学习和社会性方面准备不足,入学后在这两个方面不适应。
二、美日两国"幼小衔接"的主要策略
(一)美国幼小衔接的主要举措。
纵观美国当前各州的幼小衔接做法,主要有四种策略:.理念衔接。强调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目标与课程方案必须有一贯的教育理念――以幼儿为中心,适度考虑衔接阶段的发展与延续性,并且与父母或政策制定者进行沟通,通过亲子教育刊物或宣传手册,建立课程与教学衔接上的理念共识。课程衔接。考察国家本位的课程设计或学校(幼儿园)本位的课程设计模式,以确立幼儿园与小学课程的连续性与一致性,通过幼儿园与小学师资的合流培训方式,提供不同阶段的在职教师分享课程编制的衔接理念。发展衔接。幼儿与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有很大的差异,在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上需要考虑每位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适宜发展。教育行政衔接。主管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行政机构整合,通盘考虑有效师资培训政策与教师资格审查等。
(二) 日本“ 幼小衔接”的主要特点。
1.追求共同的教育目标.20世纪90 年代末以来,日本教育界把“ 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定位于具有共同目的的共同体携手做某件共同的事情――促进儿童的可持续性发展。主张“ 幼小双方都回到教育的原点”,形成教育的共同体, 通过双方的合力促进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
2.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近几年来, 随着人们认识到幼儿园和小学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 “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为了追求共同的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平等合作。日本幼儿园和小学之间逐渐建立起了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
3.开展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活动。日本非常注意使幼儿园和小学的合作关系成为长期的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 注意把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这种长期的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落到教育活动的实处。在幼儿园和小学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实践中, 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其一是“ 幼儿园和小学联合组织”所开展的各种交流和合作活动; 其二是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有意识地增加交流和合作活动的频率。
三、美日两国幼小衔接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综合美日两国的举措、特点,对我国提高幼小衔接质量有三点启示。
第一,学前教育教育和小学教育一体化。美日两国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都是合为一体的,美国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政都实现了对接,日本强调共同的教育目标和幼小合作。两国纵向横向衔接,促进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走向一体化。遵循幼小一体化的理念,我国幼儿园的大班既是启蒙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进入基础学习阶段的第一年, 大班学生和小学一年级学生一样,开始做具有基础学习特色的活动,初步养成小学必须的独立学习习惯。
第二,修补幼小课程的裂缝,有效衔接幼小课程。教育理念转变,必将调整课程内容。目前我国幼小衔接的任务主要由幼儿园承担,所以课程内容的调整也仅仅局限在幼儿园内。要做好幼小课程的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应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幼小联合,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修订幼小双方的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实施方法、评价标准,打破幼儿园与小学课程各自为政的局面,逐步实现课程衔接。
第三,完善机制,合流培训幼小师资。学前教育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体化,呼唤幼小师资的合流培训。美国幼儿园小学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在课程设计、教学形式与环境创设上,更能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共同特质。我国师资培训制度是分离的,导致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衔接等理念上认知脱节。若能完善机制,改变分离状态,建立合流制度,能更好的统一幼小衔接步调,实现在儿童发展、课程衔接等理念上的衔接。
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指导性研究项目“ 幼小衔接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与儿童学习潜能的开发”(项目号hj2009-18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罗丽丹( 1972- ),女,海南琼海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访问学者。
参考文献:
[1]庞威,月娥.我国有效衔接现状透析[J].内蒙古教育,2008,(05).
[2]李铃.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综述[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
关键词: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
目前,成都市正在积极推进城乡幼儿教育的统筹发展,城乡幼教师资统筹配置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就需要我们关注成都市城乡幼儿师资配置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一、成都市城乡幼儿师资配置的问题
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生学习的开端。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保障教育起点公平,解决民生诉求的必要举措。目前成都市幼儿园师资普遍倾向于向城市流动与集中,乡镇幼儿园不仅师资数量少而且师资队伍水平也一直很勉强,城乡幼儿教师配置存在着明显差距,主要问题有:
(一)农村幼儿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缺位。教师人力资源的管理对城乡师资均衡配置有非常积极的影响,而目前农村幼儿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缺位与错位却使其产生了相反的作用,导致城乡幼儿师资均衡配置收效不明显。[1]我国以前“人事管理”一直重“事”,强调将“人”安排到“事”里,将人当做物来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重视将“人”作为一种资源来培养和使用。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受以前管理方式的影响,不重视对人的培养与激励,所以现实中许多农村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比较担忧,而农村幼儿教师的薪酬状况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同时一尘不变的教学活动使教师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这种农村幼教师资状况对城乡幼儿师资的均衡配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经费差距不利于农村幼教岗位的选择。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需要财力的保障,我们看到,成都市城乡教师均衡配置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尤其是缺乏人力和财力保障的支持,严重影响到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实际成效。有调查显示,对于师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20.0%的教师认为是管理水平差,55.3%认为是经费缺乏,27.1%认为是师资来源差,认为是其它的占17.6%。这说明,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主要取决于经济因素,而非人的因素,从某种角度讲,经济条件是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重要保障。目前,由于幼儿园本身经费的原因,即便有很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幼儿教师对自己职业规划的实现可能性依然存在担忧。尽管幼儿教师普遍相信主管部门有资金投入,有专人管理,对此充满期望,但由于财政投入透明度不大,专人管理影响力不够,所以他们对此却并不很清楚,现实接触的城乡幼儿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差距,必然导致幼教师资流向城市幼儿园甚至集中在其中几所高档幼儿园。
(三)城乡幼教师资规划滞后。幼儿园规模、师资数量应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相适应,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这一问题主要由于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原因造成。在城市方面,受经济建设总体布局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成都市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劳动力流入地之一,而因此,成都也成为我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共同形成了新的城市社区人口,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已经在城市聚集并长期居住。另外成都市部分规划地段的农迁改造项目亦产生了大量农转居民。两部分人群的适龄子女对城市幼儿园的需求向城市幼儿教师需求规划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乡镇方面,一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学前教育,二是职业结构的变化使当地人不得不将子女托管在幼儿园,这对传统的乡镇幼儿教师需求规划也提出了挑战。
二、成都市城乡幼儿师资配置的对策思考
城乡幼儿教师配置方面的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努力思考改革对策,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着手:
(一)观念领先,宣传到位。任何改革,观念是先导,只有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位,才能从思想观念上支持此项改革。但从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对城乡均衡配置的管理体制改革知晓度很低,其主要原因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对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说,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管理体制改革的多方面意义和价值,让所有教师都明确,推行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管理体制改革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专业发展,也关系到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及至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每个教师都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把积极参与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管理体制改革看作是自己的义务。
一、学前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__县扎实推进学前教育“三个工程”,全县幼教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20__年通过__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县达标验收。目前,全县共有幼儿园11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91所,民办幼儿园26所。建成规范化幼儿园34所,中心幼儿园16所,保教人员560人,在园幼儿10358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5.4%,全县形成了以县直幼儿园为示范,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规范化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协调发展的良好幼教格局。具体措施是:
1、推进幼儿园建设工程,大力改善办园条件。一是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加快幼儿园建设。紧紧抓住第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这一机遇,利用部分闲置校舍,大力加强高标准半寄宿制幼儿园建设,走出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路子。同时,在全县小学逐步取消学前班,建立相对独立的小学附设幼儿园,每个学区建成了1—2所达到市级农村示范园标准的中心幼儿园。二是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改善办园条件。创新并落实“三个一点”方式,即:局里拨一点,村街挤一点,学校集一点,不断加大对幼儿园的投资力度。全县投入资金1737万元,使办园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幼儿活动室、盥洗室、保健室等各种用房齐备,设施齐全,生均室内外占地面积、绿化面积达到或超过省“普三”标准。三是鼓励民办园有序发展。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对管理粗放、设施简陋、未经注册或批准的非法幼儿园,依法予以取缔;同时,积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兴办幼儿园,金河双语幼儿园、先锋双语艺术幼儿园、正华大地幼儿园已达到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聪明屋幼儿园、小聪聪幼儿园等幼儿园也都初具规模。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在册民办园26个。民办园的快速发展,为全县幼教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推进幼教队伍建设工程,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一是将幼儿园教师队伍纳入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优晋级、工资福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鼓励在职教师学历进修,推进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和整体结构的优化,目前我县幼儿专职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学历占到幼儿教师的15.7%。二是抓住中小学教师队伍调整的有利时机,将在中小学任教的幼师毕业生调配到幼儿园任教,并通过培训和考核等形式,将部分适合做幼儿教师的中小学教师充实到学前教育工作岗位上,弥补幼儿教师的不足,实现幼教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三是加强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新教师岗位练兵、幼儿教师基本功达标、民办园园长和新任园长教师管理和教育教学培训、青年骨干教师教科研讲座、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及校本培训,加强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幼教师资队伍素质。仅今年上半年,就组织全员培训1次,做课36节,参加教师1300人次,举办幼儿教师六项基本技能大赛、评优课和观摩课各1次,送课下乡8次,送课24节,外出参观学习1次,评选优秀论文200多篇。
3、推进保教质量建设工程,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一是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园思想。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组织广大幼教工作者进行学习、培训和考试,使广大幼教工作者彻底摆脱了“保姆式”、“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实现“四个转变”,把幼儿园真正办成孩子们的乐园。二是积极探索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园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县幼儿园教学示范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教研科研中心、家长培训中心、信息资料中心、巡回指导中心的作用,带动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从而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实现以县城幼教发展带动农村幼教发展的格局。另一方面以全县九个乡镇区划为范围,以学区为单位,在全县设立九个幼教园区,每个园区建立1-2所高!标准的乡镇中心幼儿园,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核心,辐射带动周围各村街幼儿园,实现师资、设施场地等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科研兴园,全面提高保教质量。我局在普教科设立了专职的幼教干部,在教研室设立了专职幼儿教研员,指导全县的幼儿教育工作,各学区也设立了专兼职的园区教研组,除引导各园开展好本园培训外,定期开展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教科研活动,促进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制度化、常规化。各幼儿园深入挖掘当地文化教育资源,注重以农村现有的、安全的自然材料作为幼儿学习游戏的媒介,使幼儿得到身心的、社会的、情感的、道德的、健康的整体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__县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但与广大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渴望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投入依然不足。由于资金不足,建园时标准相对降低,致使园舍简陋,玩教具和图书数量不足;有些学校附设的独立幼儿园园舍紧张,班额过大,导致出现教学方法上的“满堂灌”,组织形式上的“齐步走”,评价过程中的“一刀切”。同时,幼儿园实行“六一”工作制,幼儿教师教学任务相对较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没有专业发展的成就感,影响保教质量。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受教育机会不均等。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机会不足,相比城镇幼儿教师优越的成长环境,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 管理定位有差异,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业务观摩、交流机会较少,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不足,影响其专业化成长的进程。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相对较差。一些农村幼儿园由于迎合家长心理,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要么“重教轻保”,采用小学化教学方式;要么“重保轻教”,实行“保姆式”管理,缺乏科学施教方法,幼儿智能得不到有效发展,预期活动目标难以实现。
三、建议和对策
1、提高幼儿园普及水平。一是要以示范性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努力扩大优质幼教规模,并扶持一批办园方向端正、管理严格、保教质量高、具有良好信誉的民办园为示范园。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通过自办园、联办园,实现资源共享,加快幼儿园建设和发展。三是要把幼儿教育从单纯对幼儿的教育扩展到对家庭和社区的服务与指导,从单纯的幼儿园到托幼一体化、亲子活动中心、入户指导等。
2、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要加强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督导和监督,严格规范办园行为,严把办园条件关。对社会力量办的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和年审制度,保证办园的正确方向。要坚持“安全第一”方针,全面加强幼儿餐饮、游戏及日常安全管理,确保在园幼儿安全。要加强幼儿教育经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要加大农村幼教事业投入,扶持和发展农村幼教事业。
一、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教育信息化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人们坚信以计算机、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学习过程,构建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从高校延伸到中小学甚至学前教育领域,不少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对现代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抱以较高的期望,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应用理论和实践研究并没有像中小学领域、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领域成熟。“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始终处于边缘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著
我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宏观上区域发展不平衡,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学前教育里的“数字鸿沟”已经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严重障碍。当前幼儿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已成为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瓶颈,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著。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几乎可以100%地实现网络连通,信息化设备不断升级更新。但对于一般的城市来说,离这样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而对于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这样的目标遥不可及,因为基本的“入园”问题还未解决。
(2)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严重匮乏,专业化水平低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的保证和重要支撑,是支持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质量。“集成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共享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专门为幼儿提供学习的网络资源较少,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软件开发技术在国内还很不成熟。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幼儿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重要因素,即使幼儿园配备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也无法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另外信息化资源的专业化水平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现有的资源很难满足一线教师教学和科研需要。
(3)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缺乏有效培训
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相比,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幼儿园教师对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传统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掌握得较好,而对投影仪、幻灯机、打印机、摄像机等设备的掌握水平较低,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从未使用过PowerPoint、Excel,多数幼儿园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素材的处理能力显得尤为欠缺。
二、推进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1)全社会出力,共谋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
如同地区间教育信息化存在差距一样,地区内城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必须注意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投人,多方筹集资金,政策上予以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针对部分地区幼儿园软硬件设施缺乏,课程改革难以进行的问题,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政策倾斜来进行资源分配上的调节,有关部门和人员也要及时提出有效措施和实施方案,宏观调节,微观促进,从而实现各类幼儿目的持续、和谐发展。同时,随着乡镇体制的上移,新建配套幼儿园要逐步实现公办机制运作。乡镇幼儿园的管理从“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调整为“教育部门主管”,各乡镇幼儿园必中心园为龙头,下设教学点或分园,进行统一管理。明确规划目标,通过行政手段规范幼儿园管理,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争取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尽力缩小地域差距、园际差距,推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逐步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2)利用网络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永恒话题。学前教育量大面广,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的共 建共享,因此,集成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推进共享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在资源建设方面,政府的统筹和主导地位应当体现出来,既要有政府的集 中投入,通过建设国家和地方的学前教育资源平台,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 普惠性,也要有效扶持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确保学前教育资源开发的活力和 可持续发展。从幼儿园的角度来看,应当把资源 建设与教育效能紧密地联系起来。一 方面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 集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积淀形成幼儿园的特色文化,同时为资源共享创设条 件;另一方面,要鼓励资源建设与创新,营造共享共创的氛围,在园所内形成资 源开发与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要与当前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与特点应保持一致,设计要符合幼儿学习的习惯和心理特点。同时,也需要专门的设计与开发人员参与,将幼儿园一日活动、教学活动、观摩课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整合呈现,并按照幼儿在各个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需要,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并借助基础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或“园园通”进行共享。同时,要建立幼儿园内部局域网、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和幼儿园网站等,逐步与互联网、远程教育网及中国教育卫星网实现了宽带连接,在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教育特色的同时,还开辟了“互动空间”等专栏,班主任和家长都能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通过互动的方式,使得家长们对幼儿园有了更快捷、直观的了解,也会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许多建议和意见,从而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
(3)增强教师的信息素养